经济走势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济走势(共8篇)

经济走势 篇1

本文就是以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为出发点,结合电力设备对工业经济的前进走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业经济;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

0 引言

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体系正在不断的发展和调整,工业经济正以较快的速度运行和发展,工业经济的比重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也越来越重。

为满足工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电力行业也针对实际情况作相应的改革,以促进行业的发展。

电力工程的发展以及变化,对电力设备的市场经营和生产运营的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

本文根据电力行业发展的实际背景,结合电力设备的市场经营特征,从而预测工业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有效的提升工业经济建设发展的整体水平。

1 电力设备企业现状

1.1 行业现状

电力设备制造行业是我国的第二产业,此行业的特点是原材料比重大、劳动密集、投资多、技术含量高。

其主要是通过生产电力设备,以及传输和变换电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国防事业的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常电力设备主要有电站设备及输变电设备两种,而电站设备包括水利发电机、汽轮机及火力、水轮机、电站锅炉等;输变电设备则包含一次和二次设备两种类型,一次设备主要有电线电缆、电抗器、电容器和变压器等设备,是硬件设备,而二次设备主要有电网自动调度、控制和电网保护等方面,包含电力电子器件、电力保护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及继电器保护等等,是软件设备。

我国电力事业在不断进步,同时我国电力工程也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力设备,因此也表明我国电力设备行业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

国家电网工程的不断发展,也给我国工业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1.2 供电企业采购现状

目前,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营销其电力设备时,因为电力企业在采购电力设备方面的规范日益规范,所以,其主要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采购需要的电力设备,但是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营销电力设备时,电力企业主要也是使用招投标中标的方式进行的。

同时,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使用中标方式营销电力设备时,有很多因素会对企业中标产生影响,一般有客观因素和非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当然也包含有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自身能够控制的影响因素,以及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自身不能够控制的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在实现电力设备的招投标采购时,电力企业在招投标采购电力设备的过程中,一般是考虑电力设备的价格、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等各个方面然后进行相关评定,进行电力设备的招投标采购时,一般其具有比较强的主观性。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使用招投标中标的方式营销电力设备时,通常情况下,企业制造设备中标过程中产生的因素,一般有产品的生产以及制造水平、质量和投标价格等等各个因素,一般而言,如果企业的投标价格较低其中标的.可能性就越高;但企业中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一般是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实力、规模以及产品销售额、企业品牌、企业性质、企业信誉度等等,但是因为招投标中标评定的主观性通常较强,所以,在投标过程中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应该把这些因素当作指标来作具体的分析研究;企业中标过程中的关系因素一般是采购电力设备过程中的招标企业与投标企业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这种关系因素体现在采购电力设备过程中的招标专家与投标企业的关系中。

2 工业经济未来走势分析和预测

针对工业经济的实际发展现状和分析,工业经济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经济正处于一个极其多变而又复杂的坏境中,充满了许多的机遇还有挑战。

工业经济在未来将会朝着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发展

2.1 工业经济使得国民经济的促进和推进的作用越来越大

针对工业经济的产业优势以及现实发展的特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工业经济对未来的影响不会太大,重工业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也遇到许多的发展机会。

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发挥了潜在的优势,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同比增长了29.3%,增幅同比增长了4.3%;工业产品价格指数和走势都呈现出了同比预期大幅增长的态势。

今年以来,在持续压力面前,我国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改革红利的释放,而且实时的推出了一系列的定向的调控稳定增长政策。

许多企业也加快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的产能,进行技术改革投资。

只要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大的调整和变化,它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

2.2 工业经济必将成为一种实体经济主要的发展方式

工业经济增加了实体经济领域的效益,它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发展状态下,工业经济也必然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式,并起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工业经济也将逐渐演变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式。

2.3 外需工业和低端工业将会兴起

在外需再次面临强大的压力下,电子信息制造及纺织服装等部分外向型产业在恢复中有望再次升级调整,特别是受劳动力、原料等成本上升的影响,部分处于低端产品制造的企业发展活力将再次凸显。

区域转移的步伐和产业转型升级将会加快,以外需为导向的食品、家电、轻工等消费品工业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部分外需工业产品将可能出现较快的增长态势。

但由于消费倾向的惯性作用,消费品工业增速出现较大幅变化的难度变大。

2.4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新的动力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工业化。

实现工业化必须依靠创新和科技的进步,不断的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使得产品价格低,质量好。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经济,改变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使得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充分发挥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彻底改变我国的粗放发展经营的方式,促进我国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每年发明和新型科技占的比重超过3%。

从到我国高新科技和新型工业占GDP的比重从1.2%增加到43%,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平均收入增长了27.5%,每年增加平均值增长了23.25%,实现平均增长利率为14.6%。

新型工业经济在规模经济中占的比重从的10.83%增长到了20的11.55.而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经济发展使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向着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努力发展。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以及信息化产业,用新型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工业,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

3 结论

总之,对于招投标中的低价中标,厂家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相互恶意竞争,也无形中成为电网运行中的最大隐患,因此,我们要加强电力企业的管控,这样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

目前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经济成为了重要的内容,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形成积极的推动作用。

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经济最终会变成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力量。

工业经济必将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要做到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监督和执行力度,拓展高技术产业的增长空间;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积极改善其发展环境;继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效益,改变工业经济发展的布局,深化改革的进程。

使得工业经济在世界范围内提高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经济体系。

工业经济发展也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任民.提高劳动报酬促进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期刊论文].(03).

[2]王欣昱.外贸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分析[D] .吉林大学,.

[3]田菁慧.李杰.浅析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成因及利弊[J].东方企业文化,(03).

[4]黄任民.s提高劳动报酬 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03).

经济走势 篇2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中国市场》学术委员会主席, 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 宏观紧缩政策对目前的成本推进型通胀并无作用。

厉以宁教授表示, 目前的通货膨胀是成本推进型的, 这在中国是第一次。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四种原因造成:第一, 原材料短缺, 因为短缺而价格上涨。第二, 农产品供不应求, 农产品的供不应求引起了整个成本上升。第三, 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引起了物价的上涨。第四, 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升, 使成本增加。“宏观紧缩政策对目前的成本推进型通胀并无作用。紧缩的宏观政策不能解决原材料的短缺, 也不能解决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问题, 也不能把劳动成本上升的问题消除掉, 可能对房价的上涨、土地价格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既然已经上升了, 成本还在推动着总价格的上升。所以, 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此次中国经济年会上, 与会代表们认为,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迅速探底和艰难复苏后, 2011年将在曲折中缓慢增长。美国的持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 以及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热钱冲击、资产泡沫与通胀压力, 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中国应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趋利避害, 有所作为, 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代表们认为, 当前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今年有必要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防范输入型通胀。政府对价格的调控应以间接调控为主, 直接调控为辅,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搞好总量调节的同时, 着力推进结构调整, 加大对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及教育、卫生、生态环保等社会事业的支持。

同时, 代表们也指出, “十二五”期间中国仍将处于一个经济增长的上升期, 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国际化和社会化将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 这是中国不可复制的独特优势。但“中等收入陷阱”、“人口红利”递减、贫富差距拉大等矛盾和隐忧也会凸现。未来五年应当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 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为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动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在年会开幕式上致辞。他希望与会代表加强经济发展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 针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突出问题, 提出富有远见卓识的标本兼治之策, 为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世界经济走势 篇3

世界经济已经接近复苏边缘,但全面复苏也会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从美国、英国等许多主要发达国家来看,现在经济当中出现的积极因素应该说是明显增多,但是这个过程要真正达到复苏程度又却不容易,因为这次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需求,由于财富缩水,财富效应突然减少,居民消费明显不足,面临的问题从供给方来讲是产能过剩,这个问题的调整是需要实现的,不是说复苏就复苏了,所以我预计世界经济的复苏可能在明年上半年。那么我们国家的复苏应当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之后才能走向真正的复苏。

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二元经济结构,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加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这一次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这些结构性矛盾加速凸显出来,所以在去年四季度我国经济加速下滑,这一揽子计划刺激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显然起了作用。

但是,我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在2003年到2007年,大家公认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最好的5年,GDP平均年增长11.2%,这里其中3个百分点是外需拉动的,而今年前七个月外需对我国经济拉动作用是负的,是-12.9%,外贸出口形势当前依然严峻,因为世界经济没有真正复苏,内需不足又是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前七个月我们出口下降22%,外贸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外贸企业经营困难就减少了农民工就业机会,影响了农村居民收入增加。

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8.1%,同比下降了2.2%,由于农村居民收入下降,虽然有家电下乡等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扶持,但是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出现了下降趋势,4月份同比3%,5月份下降1.4%,6月份下降2%,7月份、8月份我估计依然是下降的,并且这种扶持消费的政策效应不是在增强,而是有减弱趋势,所以居民消费增加后劲不足,我认为我们的宏观调控应当是保就业、保民生,努力培养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陈凤英:世界经济不是复苏是反弹

中国经济“回暖”已经开始了,对世界经济而言却是严寒刚刚结束,初春正在显露。世界经济今年下半年只能是一个触底反弹,不是复苏,明年世界经济是真正反弹,反弹结果就是世界经济真正复苏。

实际上世界经济真正走入一个正常轨道要到2011年底以后,很难说是否反复。根--据美国上世纪80年代经济规律以及未来经济情况,这个时候的经济是不稳定的,可能有反复的,也就是我们说的“W形态”。

现在世界经济很复杂,我们面临的不是一般的危机,而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如果我们没有采取措施的后果,很有可能超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奥巴马总统说我们要避免一场大萧条,没有采取措施就是大萧条,但是由于采取措施没有出现大萧条,但结果是非常严重的,就是2008年全球资源损失50万亿,什么样的规模呢?就是世界经济规模,因为世界经济规模去年是60万亿而我们亚洲地区,财富效益损失就是9.6万亿,而亚洲经济发展只有8万亿,超过了经济规模,这使亚洲经济财富受到收缩,实体经济已经全面下滑,导致世界出现了六十年来没有出现过的负增长。

去年10月份以来我提出世界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实际上现在世界经济真正出现负增长,是二战以来第一次,没有人能够相信。另一个我们可以看到贸易、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贸易出现了八十年来大幅度下降,任何研究世界经济团体都没有预料到,今年全球贸易可能下降12,2%,那么这个应该说是八十年来没有过的,上世纪大萧条到现在没有出现过,现在出现一点苗头,“严寒”刚刚过去。是“初春”,很不稳定。

世界经济在一种非常危机的状况下复苏,因此它只是反弹,经济还很不稳定,未来怎么样就要看宏观经济政策这根捧如何接到企业手里,企业这根棒如何交到消费者手里,现在完全靠政府行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1.6%,是哪来的?全是中国贡献的,没有中国的1.6%,世界是零增长。

这次危机是是融引起的,金融如果企稳,世界就有希望。世界经济是一次大地震,“震源”在哪里?在美国,美国解决工世界都解决了。现在经济在企稳,美国在向好,世界很有可能出现一个拐点,就是第三季度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

现在面临世界有一个问题,我们感觉到金融市场在企稳,但是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大家知道美国债务有多少吗?美国所有债务加起来有50万亿,50万亿这么一个债务,现在已经下降到14.4万亿,这两个季度当中经济下降2700亿,这么一个经济体怎么支撑50万亿,美国是完全被泡沫欢大的,大气球下的经济体,这个债务是完全不可以持续的,这样一个经济体如何持续它的发展是一个很大问题。

在2008年,我们跟日本经济已经很近了,我们增长9%,日本当年经济是下降0.7%,今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我国增长7.5%,美国、日本、德国全是负增长,因此中国今年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不是说中国这么强大,但是的确贡献很大。

到2020年中国经济基本转型完毕,服务业、制造业将同样重要,出口和国内将同样重要,有报告称2020年中国消费规模可能要超过美国。企业在经营当中一定要注意向内部转型的问题。我主张企业从自身产品找市场。此外,哥本哈根协议肯定要签订,气候变化将需要我们承担责任,政策要求我

陆德:警惕经济二次触底

关于中国这次经济发展预测,国内有“U”型、“V”型的看法,我在中央党校讲课中提出,我们国家如果最终消费拉不起来,这次经济复苏轨迹是“W”型,两次衰退。

今年以来这条曲线的说法先后被德意志银行、社科院有关专家,以及厉以宁先生以及亚洲银行林毅夫先生认可。他们也提出要二次触底的问题,我们不希望二次触底,但是我们必须从经济研究角度提出这个危险性,要警示为什么?

现在需求拉动不起来,我给大家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今年我们要“保八”,外贸保不了,下降22%,需要靠另外“两匹马”在拉。首先国内市场要消化掉外贸衰减下来的22%的商品,这一口还不行,再加8个百分点也要吃掉,要吃两口才能保证今年消费,能够在“保八”的路上“顶八”。同时我们产能又过剩了,吃这两口还不行,还得吃第三口,几万个亿下去了,如果吃不掉,纯反弹上来以后没有支撑,经济还要掉下去,关键看我们拉动消费有多大力量。如果消费拉不起来,我们产能过剩又销不到国外,我们“三匹马剩下一匹马”,经济肯定二次触底。

如果说上半年政策和投资主要是为了防止经济继续下滑,花了大力气的话,那我们下半年方式上要转向民生和消费这两条路,来大力促进它。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走势 篇4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走势

摘要:当下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特征是由“改革开放”启动的`“转轨时期”.这个“转轨时期”是以三种“转轨”交织在一起为特征的:一是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从“二元经济”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向现代工业经济;三是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特别是转向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可持续型.作 者:黄范章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期 刊:浙江经济 Journal:ZHEJIANG ECONOMY年,卷(期):,“”(4)分类号:

经济走势 篇5

2006年,大渡口区克服了宏观调控和重钢生产经营形势的影响、克服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和持续高温所带来的种种困难,确保了全区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2006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工业生产、效益逐月趋好

——年初,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全面下滑,呈现“低开低走”局面。2006年开年以来,我区工业经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钢材价格大幅下降,1月份普钢平均售价跌至去年以来的最低点,导致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和重钢集团高炉炉况不顺,生产进度放缓的双重影响,全区工业生产、效益各项指标全面下滑。1—3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4.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2%,出现自200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全区工业利润亏损2909万元,其中驻区企业亏损尤为严重,亏损额高达9593万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自2000年以来首次跌破100%,下滑到99.8%,下降74.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之大,在我区工业发展史上罕见。一季度,我区区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仅比去年同期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由于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大幅下滑,影响全区经济下滑10.4个百分点。

——半年止,工业经济负增长局面得到遏制,实现趋势性逆转。进入二季度,重钢工业形势逐步好转,有效带动全区工业的稳步回升:一方面,钢材售价与生产成本倒挂现象得到扭转,使企业止亏赢利;另一方面,1350m3高炉运行正常,使钢产量较快增长。5月止,规模以上工业负增长局面得到遏制,实现趋势性逆转,6月止实现工业总产值83.9亿元,增长4.6%。工业增加值也由年初的下降9.0%逆转为6月止增长3.4%(见图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7.9%,与重庆市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5.4个百分点。

图1:

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增速走势(%)10502月-5-10增加值总产值3月 4月5月6月

——全年,工业经济发展平稳,工业生产稳步增长。随着钢

材销售价格的逐月回升(见图2),重钢工业生产日趋稳定,加之国际复合、重型铸锻、秋田齿轮等企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区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13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5.7亿元,增长13.4%,工业增加值4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8.0亿元,增长14.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5.3%,比去年同期提高7.0个百分点,比重庆市平均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图2

2006年1-11月钢材售价与成本对比图***0290028001月1-2月1-3月1-4月1-5月1-6月1-7月1-8月1-9月1-10月销售价格成本价格1-11月

(二)园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随着第四批入园企业的进入,2006年底建桥工业园区纳入工业统计的企业有21家,主要包括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玻璃纤维制造业、医疗食品制造业、钢铁铸件制造业、其他化学原料制造业等几大行业。

全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1.6亿元,工业增加值12.6亿元,利润总额3.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4%、24.8%、37.0%,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比重为22.4%、28.6%、45.0%(见图3)。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钢材价格波动对我区造成的负面影响,全年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高达54.6%,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图3

园区经济和全区经济对比图(万元)2000000***0005000000总产值增加值全区园区利润

园区21家企业中,起支撑和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国际复合、朝阳气体、重铸厂、秋田齿轮、今普食品公司等,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正常生产,销售形势喜人,同时重庆朝阳气体有限公司2号制氧机顺利投产、国营重庆重型铸锻厂铁路货车市场良好、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发展迅猛、今普食品公司生产量节节攀升,5家企业年产值均超过3亿元,全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3.7亿元,占园区工业的81.0%,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18.1%。

(三)工业能源消耗形势严峻

目前,全社会节能降耗从国家到地方都提到非常重要的高度。虽然在区委、区政府的积极倡导、正确引导下,各企业努力采取各种措施节能降耗,但是由于区域经济的特殊性和企业的客观情况,我区能源消耗情况仍然非常严峻。

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综合能耗2714740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能耗高达6.6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增长13.8%;万元总产值能耗达1.51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1.41吨标准煤/万元)增长6.9%。在4家重点能耗企业中,除重钢矿业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6.0%以外,重钢股份公司、小南海水泥厂、朝阳气体万元产值能耗分别增长12.8%、11.1%、7.4%。

全区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不降反增,主要是因为:一是由于重钢1350m3高炉投产后,生铁由原来的进口改为自产,而企业80%左右的能源消耗主要是用于铁水上,因此,即使企业通过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吨钢综合能耗有所下降(如:一重点企业下降1.1%),但万元总产值能耗仍大幅增加;二是由于小南海水泥厂第2条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朝阳气体公司2号制氧机等新生产线投产,特别是水泥制造业是一个高能耗行业,主要消耗煤炭和电力两大能源,使能耗有较大增加。

二、2007年工业经济发展展望

2007年,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开局之年,也是重钢着手环保搬迁的第一年,大渡口区工业经济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

(一)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

1、重钢经济将保持稳定发展。2007年,重钢环保搬迁虽然开始启动,但需历时三年时间。据了解,重钢搬迁过程中企业不会停产,不会对企业目前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同时目前钢材产量、钢材销售价格以及生产成本相对稳定,因此预计重钢主要钢铁企业2007年工业总产值将继续保持100亿元左右的规模,增长5—10%,增加值增长8%左右,重钢经济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2、园区经济仍将快速增长。一是数码模车身模具、宗申汽车发动机和灯具制造、勤牛液压挖掘机、太仓科技、缔昂科技等项目将在2007年实现投产;二是国际复合、重庆朝阳气体、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的正常生产和快速发展,三是楼宇工业园标准厂房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桥工业园区的经济规模、经济效益2007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预计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将分别增长25%、20%、30%,园区经济对地区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加凸现。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能源消耗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2006年,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的通知》(渝办发[2006]76号)决定在每年5月底前向社会公布上的能耗情况,力争实现市政府提出的“2010年全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十五”期间下降20%以上”的目标,同时在重庆工业十强区县考评办法、重庆工业企业50强考评办法中,将能耗指标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之一,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给以钢铁企业为主的高能耗工业区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和挑战。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加强节能降耗宣传力度,努力提高企业节能意识;另一方面,政府可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奖励节能降耗明显的企业,并为企业的节能降耗做好服务工作。

2、重钢搬迁将使我区工业经济结构面临大调整。2006年,重钢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分别占我区规模工业的58.9%、54.8%、46.8%。重钢环保搬迁后,钢压延加工业将从过去占我区工业经济的半壁河山逐步退位成一个影响甚微的小产业,而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业、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将成为支撑我区工业经济的主力。支柱产业的培育不能一蹴而就,应当抓紧三年过渡期,加强对摩托车、玻纤等龙头行业的支持力度,扶持和培育有发展潜力的小企业、引进和发展新兴行业,从而使我区不仅能

填补三年后重钢搬迁经济出现的空白,更能以此为契机、优化区内产业结构。

经济走势 篇6

[贺卫方按:杏林山庄会议之后,会议的原始记录稿在一些网站上流传,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我的发言更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甚至被称之为“新西山会议事件”。从那些激烈的批评——更准确地说是大批判——文字来看,我的讲话所提出的问题在当下的中国还是很难进行理性讨论的。这种无从对于重大问题开展平实讨论的状况也未尝不可以说是影响中国前进的最大障碍之一。

原始记录稿是由职业速录人员完成的,其中文字错误很多。另外,没有讲稿的口头发言也有一些字句需要斟酌,以便更准确地表意。我纠正了一些讹误,也修改了一些字句,形成了这个定稿。发言中所表达的基本观点没有任何改变。]

我来自高会长说的写了一封公开信,阻止物权法的那位教授所在的北大法学院,和那位是同事,而且我们俩是很独特的搭配,在过去法理学专业学生答辩的时候,我们俩坐座位,他经常是在最左边,我在最右边。两个人的观念非常不同,这给学生带来很大的麻烦,他们往往是左边看看、右边看看,不知道怎么回答一些问题,因为两个人的观点往往是极端对立的。

刚才大家从宏观角度谈了很多不同的问题。包括李曙光教授刚才谈到的问题,我认为之所以改革遇到目前这样的困难,还有背景上的因素,我自己理解有两个背景,在这里稍微补充一下。一个是刚才李曙光教授也谈到的,经济体制改革单边突进带来的必然性结果。托克维尔分析法国大革命的时候说,许多国家的大革命发生崩盘,不是因为不改革,而是因为改革。不改革反而平静,改革反而会出现混乱和暴力化的东西。所以,改革过程中,如果不是立体交叉,多条腿同时推进的话,这样的改革会有非常大的问题。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反思的一点。第二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在涉及到对于改革大方向问题讨论中间——我们姑且用左右这样的分类法——左边的朋友他们旗帜鲜明,明火执仗,把一些理 论亮出来,比如说社会主义,甚至说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苏联所开创的立法传统,他们可以这么说,一点风险都没有,他们可以尖锐地批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样的批评对于高层而言是有些令人顾忌的,似乎打到了软肋,吓得要命。于是,在物权法的公开信发出后,马上就要派人专门听取意见。而站在右边的人,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甚至个别的时候畏畏缩缩,因为有些话亮不出来。老话说“图穷匕首见”,我们的匕首包裹着一大堆地图,把匕首包起来我们没有力量,我们天机不可泄漏,不敢说。到底往哪方面走?我们都有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实际上现在说不得,将来一定要走这个道路,比如说多党制度,比如说新闻自由,比如说这个国家真正的民主,真正的个人自由,整个国家的权力建立在保障每个人自由的基础之上,比如说台湾现在的模式。我们现在想中国应该朝这个方向走,但是现在却说不得。这样一说不得,结果就是,当我们跟别人打架时,就是好人打不过坏人,好人一打一个死掉,都死在战场上。所以,左翼的东西在网上是多么猖獗,但是这边人没有办法说透,说清楚,局势上的确是一边倒。所以,我们现在尤其是体制改革这些年一直在推动,在座的前辈或者同辈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这个过程中都是甘苦自知的。

所以,我赞成刚才维迎教授他们提出的意见,就是要有健全的理性的声音,我想我们能不能慢慢的形成小的群体,大家有所分工。在学者这方面,要把话说得更清楚和明确些。比如说我个人追求这样的目标,我要把话说透,不管喜不喜欢听,但是我明确地说。我的几篇演讲在网上传播的比较多,我明确的说希望共产党形成两派,希望军队逐渐地走向国家化,希望解决这样的大是大非的问题,我是建设性的态度,希望新闻自由,包括十三个学者上书,我们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有关部门侵犯了自由,践踏了法律,而且是一些在法律上没有任何资格的机构,不断的行使对媒体的生杀与夺之大权,这样的体制是什么样的体制?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宪政的原则和《宪法》的规则,任何组织政党都必须遵守宪法,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中宣部、团中央宣传部,甚至我们整个党没有注册登记。在法治国家里,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行使权力的机构需要有法律上的一个人格,即必须是一个经过注册登记的法人,只有这样,才在法律上有被起诉和起诉的权利资格。可是,我们这个国家里却有这样的政党完全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我们参 加了这个组织,我在这个组织20多年,但是它没有注册登记,这是很麻烦的事情。这样的政党所行使的是什么权力?是法外权力。这是严重的违法。依法治国怎么说?胡锦涛同志说,全国人大和各级人大都要严格的纠正各种违宪和违法的行为,但是如果一个组织本身行使的就是法律之外的权力,所谓违宪云云简直无从谈起。

我们明确清晰地表达观点是否有助于一种合理的改革话语的形成?有些人偏向于说改革错了,当然这也不见得不正当,我同意立平所说的,批评改革的人们有其正当的起因。对于这些批评的话,不应该动辄上纲上线为反对改革,而是要认真地分析这些批评之所以出现原因何在。另外,也需要对于改革本身作出检讨,及时地纠正一些改革名义下的不当举措。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有些人在体制忍辱负重的往前推进,别说错话,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体制的敌人,但是在体制之外清晰地表达了自己,明确地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就会形成更好的一种平衡。过去我们说的第三种人,往往变成敌对集团,现在有人还在强调敌我矛盾的存在,很多的人说海外的敌对势力和国内如何地结合起来,这种阶级斗争的思维是最可警惕的。所谓第三种力量,他们不是执政者的敌人,是朋友,我们热爱这个国家,忧虑社会中的一些弊病,才有话直说,不爱才不说呢。所以,我特别希望能够形成这样的良性对话和多元的机制。

我接下来简要的讲一下法治方面的几个大问题,时间有限,点到为止。第一方面是权力架构方面的严重的混乱,这不是法治的、宪政的模式。比如说党和议会之间的关系,党和司法之间的关系,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了。刚才教授说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认为就在这里。党和教育的问题,大学里面有没有必要成立党组织的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整个权力架构的反宪政,这是最为严重的问题。

第二,人大本身的反议会性质。它不是一个议会,我们的人大是每年一度的全世界最大的party,每年大家都来,来参政议政,实际上不过是“表决”一下会议前已经决定的一些事项而已。刚才我接到一个短信,说这次人大时间短了,就开九天半,我认为一天不开都好。仅仅看看我们人大是如何履行它的财政监督职能的,就会发现现在这种模式的人大根本不能说是一个议会。

第三方面,严重的问题是宪法第35条规定的政治性权利普遍得不到实现,比如说结社自由,比如说示威自由,宗教信仰自由,这些基本的权利都实现不了,只是列在宪法中,或者缺乏实施的具体机制,或者用一些更具体同时也是更有效力的法律甚至文件将宪法规定的权利抽空。

第四方面,没有独立的司法体系。近年来,我们的司法体系的地位可以说正在稳步的下降。不久前***到最高法院视察工作,媒体报道说肖扬向***同志汇报工作,全世界讲法治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敢叫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向公安部门的首长汇报工作!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安排来自“十六大”,“十六大”在政治架构上留下了很严重的结果,特别突出的就是司法越来越不独立,近年来党对司法的干预不断地强化,而不是弱化。

第五方面,我们的规则政出多门,越来越混乱。最高法院说,涉及到拆迁的问题,法院一律不受理,法律受理不受理什么案件,是法律规定的,我们法院却把依法必须受理的案件拒之门外。规则混乱不堪,红头文件高于法律。

第六是民法上的基础就是私有制,尤其是农村的土地问题,下一步一定要推动私有化,土地真正的私有,而不是集体所有制这种不伦不类的方式,否则农民最受损害。

第七,交易安全方面的保障问题,没有交易的安全,就不会有健全而发达的市场经济。这也涉及到司法独立,没有独立的司法,法院受制于地方权力,它们就不可能以统一的规则判断各种纠纷。当对于一个争议合同条文的解释必须考虑本地权势者的态度时,我们如何保证交易的安全?

经济走势 篇7

一、“十二五”我国经济发展环境

(一) 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将持续调整, 对我国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

“十二五”期间, 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和增长格局将继续调整, 并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放缓, 据有关国际机构预测, “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潜在增长率可能在3%左右, 低于2000-2007年的平均增速。二是全球经济将寻求结构再平衡, 发达国家将逐步转变消费模式, 注重提高储蓄率, 降低消费率, 并要求中国这样的贸易顺差国扩大消费, 减少贸易顺差。三是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 新能源、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等若干重要领域将酝酿新的突破, 物联网、智慧地球等新技术不断成熟, 若干国家将会在这些领域形成新的战略优势。四是全球治理结构将继续调整, 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发言权将进一步上升, G20将成为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平台, 全球金融监管合作会进一步强化,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将会加速。五是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将成为大势所趋, 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压力不断增加,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随着危机后主要国家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调整的深入, 全球产业分工、贸易格局、经济力量对比将会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 对我国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 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首先, 全球化将在新的基础上继续深化, 全球贸易和投资将会继续增长, 有利于我国继续利用两个资源、两种市场, 优化资源和要素配置。第二, 发达国家国际产业转移将继续深化, 有利于我国积极承接国际先进产业和技术转移, 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第三, 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全面启动, 也为我国提供了后来居上的机遇。第四, 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调整, 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 有利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 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发展风险增加, 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改变

“十二五”期间,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 经济结构升级和社会结构变迁使得内需潜力巨大。从供给面来看, 2009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1.2万亿元, 资金供给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速有望达到0.8%, 劳动力资源仍然很丰富;我国能源、电力、钢材、水泥、乙烯等主要工业基础产品的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大大增强, 国民经济体系比较完整、产业配套能力比较强的优势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随着政府和企业对教育、科技投入的增多, 人力资源素质持续提升, 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步消失的同时, 人力资源等新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形成。从需求面来看, 我国尚有7亿多农民, 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十分可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广大居民对教育、医疗保健、文化的消费将大幅度增加, 汽车、通讯器材、计算机等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消费结构在加快升级, 消费增长潜力巨大;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需求潜力仍很大, 城乡居民的住房投资需求增长仍有较大空间, 企业投资需求也有很大潜力, 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势头不减, 投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世界经济复苏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外需、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将进一步发挥。

同时, 国内需求潜力虽然巨大, 但潜力的充分释放还面临着一系列体制性制约;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 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步削弱;可贸易的资源需求量迅速提升, 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 但不可贸易的土地、水、生态和环境要素约束更加突出,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社会矛盾不断凸现, 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日渐突出, 都是影响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 也是“十二五”必须直面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十二五”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

(一) 经济增长速度会适度放缓, “调结构、促转型”将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从五中全会的精神可以看出, “十二五”期间,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是“稳增长, 调结构, 促转型, 惠民生”, 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会保持连续性, 宏观政策环境总体稳定。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 “十二五”我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受政府换届等因素的影响, “十二五”中期经济增长率可能会达到峰值。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 经济平均增长率有望在7%以上, 有可能达到8%甚至更高一些, 但总体上会低于“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长水平。在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 经济结构调整将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 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 内需、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增强

受国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等政策的影响, “十二五”消费将持续快速增长, 增速将高于同期GDP增速, 也将高于“十一五”消费增速,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出现上升。投资增速会低于“十一五”平均水平,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稳重略降。进出口增速也会低于“十一五”平均水平, 但会略高于GDP增速, 在“十二五”后期增速可能会加快;贸易顺差将会缩小, 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有一定下降。预计, “十二五”末期消费率可能提高到52%, 甚至更高。随着消费总量的快速上升, 消费结构也将从以“衣、食、用”为主逐步向以“住、行、康、体”为主转变, 物质产品消费继续增长的同时, 精神产品消费增长将更快。

(三)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将会加快发展, 三次产业结构会进一步优化

受产业竞争优势的转变、城镇化水平提高、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等因素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 第一产业占比将继续下降, 预计“十二五”末期占比在8%左右;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将会继续保持增长, 预计“十二五”末期占比在47%左右, 比金融危机前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将会加快发展, 预计“十二五”末期占比在45%左右, 比金融危机前的比重有较大上升, 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将低于第二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加快发展, 在新型芯片制造、电动汽车等领域可能会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在某些区域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随着制造业由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转变, 生产性服务业也将快速发展, 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将会上升, “十二五”末期预计能达到45%左右。

(四) 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人口城镇化战略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将大大提升, 城镇化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近两年, 在理论界和决策层已形成一个重大共识:人口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的战略手段。“十二五”期间, 我国城镇化率将继续提高, 但提高速度会有所放缓, 预计“十二五”末期会提高到52%左右。国家将加快户籍制度以及依附于其上的二元福利制度的改革, 使已经在城市生活工作并已经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约1.2亿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市民, 释放其内需潜力;将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 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同时, 城镇化模式也将进一步转变, 城市群将成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十二五”期间, 我国各类生产要素将继续向优势地区集中, 人口更多地流向东部、中部、东北地区和西部较发达地区, 形成沿海、沿江、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的20余个城市群、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五) 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将进一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 国家将按照“东部率先, 西部开发, 东北振兴, 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实施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发展, 而且西部大开发仍将处在最重要的位置。从发展趋势看, 中西部地区的生产成本优势将得以凸显, 沿海地区的产业将由于成本约束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内需导向型产业将是转移的重点。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沿海经济带将在经济转型中更加注重内生增长,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我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沿江经济带和中部中心城市经济圈有望异军突起, 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六) 两型社会建设将深入推进, 节能减排降碳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我国已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家战略, 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 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并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对国际社会做出了庄严承诺。这一目标的落实主要集中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 而“十二五”时期则是重中之重。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核心问题是减少能源的消费, 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在同等产出情况下少消耗能源, 在同等能源消耗情况下少排放温室气体, 在同等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下少影响气候。在我国以煤为主的特定资源禀赋条件下, 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 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路径是减少能源消费, 即节能。因此,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降碳的压力仍然不减。

可以预计, “十二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目标不会比“十一五”的目标 (下降20%) 有明显下调, 而且还会增加碳排放水平下降指标, 估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会略高于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目标。同时, 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目标也会与“十一五”相当。为完成这些目标, “十二五”期间国家的监管政策会更加严格, 节能环保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加快。企业间、区域之间的排放权交易、碳交易将会增加, 碳金融将会加快发展, 森林、绿地等碳汇资产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三、2011年经济基本走势

综合判断,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可能在9%左右, 较2010年略有回调。受基数和政策调整因素的影响, 2011年经济走势将呈前低后高态势, 预计一季度为全年增长的谷底, 随后增长率将逐季提高。同时, 通胀压力也趋于增强。

(一) 消费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1年支持消费增长的有利条件仍然较多:一是国民经济继续向预定目标发展, 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基础。二是居民就业和收入将继续增长, 目前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工资、特别是消费增长潜力较大的低端劳动力的工资上涨较快, 将提升消费能力。三是鼓励消费将是国家长期的政策取向, 政策环境也将越来越有利于消费的增长。同时, 消费增长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有所回调, 今年前三季度, 城镇居民收入实际仅增长7.5%, 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将形成硬约束;2010年5月份以来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长有所加快, 但仍明显低于2007年以来的平均水平;2010年三季度以后消费实际增速已小幅回落, 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出现回调。但总的来看, 2011年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 名义增速基本与2010年持平, 实际增速略低于2010年。

(二) 固定资产投资将在高位持续增长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投资热情、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民生工程建设等因素, 将对2011年的投资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各地重大规划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较大, 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将形成重要支撑。从中长期来看, 我国制造业投资会出现稳中略降的态势, 但今后两年仍将保持一定增速。但2011年投资增长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首先是房地产投资, 房地产成交量的持续负增长, 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囤地行为和严格控制开、竣工时间, 又会刺激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开发进度;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 也会部分弥补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收缩对房地产投资增长的负面影响;总的来看, 2011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将有所回落, 但不会出现深度滑坡。其次, 2010年调控措施的滞后影响、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和治理产能过剩等因素, 也会对2011年的投资起到制约作用。综合判断, 2011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全年增速在22%左右, 略低于2010年。

(三) 进出口增速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

随着全球经济的温和复苏, 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经济的较快增长, 有利于我国出口增长。但世界经济增速回调, 全球贸易增长减缓,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我国产品出口将面临更高的贸易壁垒。重启人民币汇改进程后, 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 汇率波动幅度加大, 再叠加上生产成本上升的因素, 也会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同时, 2010年全年出口将达到30%左右的高增长, 也会导致2011年的增长基数较高。综合上述因素, 预计2011年我国出口增长将有一定幅度回落, 月度出口增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 全年出口增长在15%-20%之间。进口增速会略高于出口, 贸易顺差较2010年小幅收窄。

(四) 价格上行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2011年, 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同时存在。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消费和投资实际增速回调、货币供给回归适度增长区间, 需求拉动因素趋于弱化, 产出缺口和货币缺口不会对2011年CPI造成新的冲击;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第七年丰收, 国家稻米、小麦、食用油等储备都比较充足, 价格调控能力增强。但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也显著增加:一是食品价格上涨的动力较强。由于生产成本上升, 政府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市场粮价将会继续上涨, 并带动肉禽蛋价格上涨;受极端天气的影响, 蔬菜等储存周期短的农产品价格仍有短期剧烈波动的可能。二是居住价格上涨趋势可能延续。受高房价的影响, 自2010年初房租同比增速就大幅上升, 7-9月房租同比分别上涨5.9%、6.5%和6.7%, 并还可能在高位波动上行;房屋贷款利率上升也会推动居住价格上涨;居民用水、电、气调价等因素也将进一步推高居住价格。三是工资上涨具有刚性。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 近两年我国工资增长较快,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未来工资将持续上涨。工资上升对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制造业影响有限, 但对劳动生产率不高的服务业和农业将会产生较大影响, 服务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可能随之上升。四是输入性影响。美元等主要货币汇率仍存在贬值的可能, 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仍可能继续波动上涨, 并通过进口、期货市场等渠道传导到国内;发达经济体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 将促使热钱继续流入, 进一步推高国内货币存量和通胀压力。总的来看, 2011年物价上涨压力加大。CPI同比增速将会前高后低, 全年可能在4%左右, 个别月份可能会突破5%。而且, 物价上涨以输入性因素、成本推动因素为主, 也增加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

考虑到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稳增长”和“防通胀”的地位此消彼长, 2011年宏观政策将由“危机管理”回归常态, 国家可能采取中性偏松的财政政策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 并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再看2013中国经济走势 篇8

从三驾马车看经济走向

影响2012年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两大原因,首先是全球宏观经济。去年世界经济总体上复苏缓慢,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大幅影响了我国的出口。去年4月份,中国的出口增长是4.9%,而前年4月份是25.9%。前年年初我们设定的目标是进出口贸易增长10%,但是实际上去年我们仅仅做到6.2%。这也说明我国是一个出口依存度比较大的国家,全球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出口受阻就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就要下滑。

第二个因素就是三大需求;出口、投资、消费,即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遇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出口这驾马车,刚才已经提过,它指望不上,就剩两驾马车,一个投资,一个消费。

先看投资,大家在看投资的时候一定要盯住投资中的新开工项目。因为现在新开工的项目下一阶段就变成在建项目,投资只有成为在建项目才能拉动经济,它需要钢铁,需要水泥,需要设备,需要人工。有一个经验数据,就是说投资有一个时间差,即从新开工项目到成为在建项目要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是6个月左右。也就是说从现在投资当中新开工项目的增加和减少,就能够推导出6个月后经济增长是增强还是减弱。如果你掌握了这个方法,你对未来的经济的走势就有准备。

投资分三块,第一块是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去年一季度的时候是-2.1%,这就是2012年经济增长往下掉的原因。为什么到了第四季度又能够触底回升?因为我们5月份开始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建高铁,治理大江大河,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开工。2012年5~10月份,我们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为2013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又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

第二块是工业投资。现在全世界都忽视实体经济,不愿意干实体经济,殊不知,我们这个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如何建设强国?如何实现全面小康?我们必须得重新认识实体经济。

第三块就是房地产。房地产的问题现在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已经演变成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得坚持对房地产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显然对这些稍作分析,就能够理解中国经济现在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再看消费。谈到消费就要谈到物价,去年一年,中国物价上涨2.6%,年初设计的目标是4%,而全世界去年一年通胀率约3.0%。我国过去长时间都是高于世界平均通胀率,但是去年我们低于世界平均通胀率。

2013年三大要务

2013年,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利的条件要好于去年,比如外部形势,无论是欧洲的状况,还是美国的状况,肯定会比去年要好。但是,我们还需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双轮驱动,紧抓投资和消费。今年我们更应当是在民生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加大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我们可以一举三得:稳定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我认为今天中国经济应当保持一个适度地增长,比如8%左右的增长。我们不要追求太高的速度,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改革上来,给改革预留空间,给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预留空间,所以,2013年我觉得中国经济增长应当是保持持续增长这样一个状况。

关于今年的物价,也是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稳定物价,这有诸多的有利条件。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一些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比如说今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肯定会大于去年,现在欧洲在放水,美国宽松货币政策也在放水,现在日本也这么干,全世界发达国家都在放水,都在发票子,肯定会导致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问题,输入性通胀压力会大于去年。

关于2013年中国经济的走势,我不主张单看2013年这一年,我们要把时间拉长一点,拉长到2020年,也就是说未来八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要达到这个目标,从现在开始未来八年,每年平均增长7%。当然这个目标是建立在物价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的,因此,未来八年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相当艰巨的任务。

同时,我们还要追求实实在在的增长。实实在在的增长首先就是社会物质财富增加的增长,我们现在经济虽然有增长,但是社会物质财富并没有增加,比如修路,坏了再修,增加了GDP,但社会物质财富却没有增加。所以,社会物质财富增加是至关重要,2020年实现城乡人均收入翻一番,首先得全社会物质财富翻一番。

因此,未来我们要真正做到实实在在地增长,首先要使社会物质财富能够翻一番,其次这个实实在在的增长应当是负效应最小的增长。过去的增长,造成一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结果经济增长了,但是环境却被破坏了,资源被过度消耗,然后回过头来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付出的比增长还要多。第三,增长还应当是以民生为导向,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的增长。现在有些地方搞一些形象工程,虽然经济增长貌似上去了,但是民生没改善,社会还是不和谐、不稳定,这样的增长不要也罢。

(根据作者在中纺圆桌论坛第八届年会上的讲话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上一篇:包装作业指导书下一篇:老人与海读后感心得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