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共8篇)

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 篇1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及幼儿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对集体教育的有效补充,区域活动承载着独具的教育价值,既把课内和课外的行为、情感、技能有机联系起来,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又具有自主性、自选性、小组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之一。那么幼儿园如何更好开展区域活动,下面结合实际工作,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精心准备 : 在区域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准备工作,因为它起着决定性作用,关系着区域活动是否正常开展。它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活动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只有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创设有效利用的区域环境: 区域的设置并不是越高档、越豪华、越漂亮越好。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来规划,要但它是不是便于孩子活动,利于孩子发展,符合孩子的需要。环境的创设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心地投入活动,充满信心地探索问题,这才识创设区域环境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我们的区域设置是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定布置的,主要采用固定与灵活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具有固定的区域位置,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幼儿的兴趣灵活设置、调整区域的场所,满足不同的幼儿需要,也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活动,达到探索的目的。

首先,材料要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是指材料必须能够引导幼儿动手、动脑的活动。我们之所以提出材料必须有探究性,是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是儿童是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

用心组织与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是主要环节,也是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协助参与。教师在这个环节处于主导作用,应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性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教师该如何组织与指导,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呢?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制定规则.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的.首先,在活动前明确规定。有些活动规则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要求幼儿在活动前就必须要遵守的。这类规则一般在活动前就必须提出来,如玩沙是幼儿最喜爱的区域之一。如果活动前没有明确规则,那么有可能孩子到处扬沙,虽然孩子尽兴了,可是眼睛、嘴巴就受伤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前就说明要求:不准对着别人扬沙,更不准把沙子扬到区域外面去.其次,在活动中逐步形成。有时幼儿遇到有关规则的问题,教师可以不急于告诉幼儿该怎么做,而是让幼儿在谈论与反思中逐渐建立起相应的规则。讨论往往是围绕在区域活动中所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展开的。而这种问题幼儿又无法自行解决,谈论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规则,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在活动中争抢玩具、争抢角色这类情况,教师便可以组织幼儿就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有一次,在表演区,我投放了一套新服装,结果全班孩子围者争抢服装,令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大家用求救的目光望着我,于是,我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讨论如何处理这件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不能抢!”“大家一起玩。”“轮流玩!”这是,我趁热打铁地说:“大家真懂事,我们轮流玩!没有轮到的小朋友在旁边当观众,不能上来;轮到的小朋友不能玩太久,也让更多的小朋友来玩。”就这样,我和孩子们把规则定下来了。小朋友们又开开心心地玩起来了。采用这种方法制定活动规则,幼儿容易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教师的参与指导.在活动中,教师不能把角色停留在提供活动材料、安排幼儿进入区角、主持幼儿的分工与合作、解决孩子间的纠纷,使幼儿处于高控制之下。而是要善于观察,还要适时、适当的引导、启发、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活动,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地表现自己、总结自己,促进幼儿自主性的提高。要不断地来回在各个区域间观察和参与游戏,要留意每个孩子的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争对出现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时机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一起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逼迫幼儿接受,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活动,使幼儿很快出现厌倦情绪,大大减少幼儿的积极性。耐心的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任何一个活动的重要环节,不可缺少。在过去我们总是在活动后草草收场没有评价,它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的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激发再次活动的愿望。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的活动情况,评价对幼儿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评价也要有一定的技巧,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都不能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区域活动的评价是为了总结活动中表现,为下次活动出谋献策,鼓励幼儿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幼儿协作创新。激发幼儿再学习的欲望,在评价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为幼儿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把自己在活动中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这不仅能增强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不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幼儿学会观察别人总结自己,在幼儿自主评价时,教师少采用鼓励性语言来引导幼儿,如:你的小手真棒,你搭建的是什么呀?怎么建的?你得什么最有趣?为什么呢?通过幼儿间互相评价、自由交流、幼儿也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学习别人的优点,促进幼儿共同进步,提高合作交往意识。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具体的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提出不足,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自己的意见加以总结,教师的评价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首先,从幼儿形为习惯评价,“今天哪组小朋友主动收拾玩具,哪组小朋友活动时声音较小,XX小朋友主动把玩具让给别人等,XX小朋友没有遵守规则,随便到别的区捣乱等。

其次,从幼儿掌握的知识技能上评价,今天玩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在玩动手区时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呢等?再次,从情感体验上评价,你玩什么游戏最高兴,为什么?今天你有什么快乐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高兴的活动,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如何进一步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更好地为幼儿的主动发展服务,我们还会不断的努力。

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 篇2

一、规划好区域活动的时间

区域活动, 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因此教师就需要设计好合适的区域时间, 发挥好每次区域活动的作用。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来进行设置, 设置也比较灵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以《可爱的小动物》的区域活动开展为例。

师:同学们, 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 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想出去旅游, 希望看到小动物。

师:原来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啊, 我们今天肯定是不能去动物园了, 但是呢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一个动物好, 同学们觉得好不好?

生:太棒了, 我们自己就能制作动物园吗?怎样制作呢?

师:同学们看, 老师这里有许多彩带、卡纸、泡沫、剪刀和小刀, 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来做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然后对我们的教室进行布置, 让我们的教室变成一个动物园, 好不好?

生:感觉特别有意思, 但是不知道具体从何处下手。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分成三组, 一组是用卡纸来制作小动物的形象, 贴在教师后面的动物园区;一组同学利用泡沫来制作立体的小动作, 可以摆在窗户上;最后一组小朋友就可以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衣服, 这样小朋友就可以扮演成动物在教室里面进行表演了。

生:那我们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可不可以将我们制作的东西在别的小朋友面前进行展示呢?

师:当然可以, 看来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 那么就开始动手行动吧。

教师利用六一儿童节的契机, 让学生以“动物园”为主题进行手工活动, 这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新鲜的, 因此会积极配合老师, 在制作的过程中也表现的十分积极,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活动开展的十分顺利。

二、选择好区域活动的材料

幼儿园中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 材料的投放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来选取材料, 材料不能过少或者过于简单, 但是复杂度也不能过大, 否则就会影响幼儿的参与兴趣。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中, 要将幼儿的动手、动脑结合起来,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以《一起走环形路》的区域活动开展为例。

师:同学们, 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认识100 以内的数字, 同学们学习的都很不错, 今天我们就需要开展一个活动, 利用数字来走环形路。

生:走环形路?那不是应该用脚走吗?为什么会用数字来走呢?

师:看起来同学们很感兴趣啊, 同学们看大屏幕上有一个环形的道路, 道路是由一个一个的数字木块组成的, 只有将环形桥每个空格都填上正确的数字木块, 才能构成整个环形桥。

生:那么我们具体要怎么做呢?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两个小朋友为一组, 然后到老师这里来领走一个环形桥和一筐数字积木, 这些数字积木是可以嵌入到环形桥中的每个格子中, 只有找到相应的数字嵌入才能构成完整的环形桥, 同学们明白了吗?

(然后学生就两人为一组来搭建环形桥。)

师:同学们搭建的如何, 有没有什么感受呢?

生:在寻找数学的过程中感觉好费力, 比如找这个“69”这个数字的时候, 我认成了“96”, 因此就花费了较多的时间, 但是我和我的小搭档两个人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环形桥和数字积木, 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数字的认识来对环形桥进行构建, 而且是学生两个人为一组的,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对于一些不认识的数字可以互相商量, 因此保证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 并且增加了对100 以内的数字的印象。

三、评价好幼儿活动的表现

学生在参与区域活动的时候,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参与过程进行及时的反馈, 以表扬学生为主, 这样学生对区域活动的参与才会充满热情。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 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以《我做医生, 我做病人》的区域活动开展为例。

师:同学们, 你们生过病吗?

生:生过, 每次生病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很难受。

师:那么今天同学们就对医生、护士以及病人进行角色体验。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白大褂、听诊器、针管、药片以及记录本等, 你们可以利用这些物品来模拟医生看病的过程, 现在同学们就开始做小医生、小护士吧。

(然后学生就开始进行角色扮演起来, 在教学中发现, 一些学生为因为谁做医生, 谁做病人争论不休, 但是最后都有同学妥协, 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

师:同学们, 在活动中, 尽管存在着一些摩擦, 但是最后同学们还是顺利完成了活动。每个学生都想要做医生, 不想做病人, 但是要保证活动的开展就必须要有学生妥协, 同学们在整个而过程中就表现的很不错。同学们轮流做医生、护士和病人, 对每个角色都体验一遍, 这样才有意义。

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 对角色选取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分歧, 但是学生之间相互妥协, 最后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学生有这种妥协精神的时候, 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表扬, 在以后进行活动开展的时候也避免同学之间的争执, 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

综上所述, 区域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自主、主动以及个性化的发展,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体验中不断对自己的人格进行健全,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5-6岁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行为的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1

[2]庄宏玲.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学前教育研究, 2011 (5)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篇3

幼儿园教育教学区域活动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让我们的幼儿园拥有自己的特色呢?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我觉得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区域活动。

一、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全面协调作用

课改后的区域活动,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只需要迎合就可以了。但是在主题活动中,活动与课程的安排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紧随着幼儿的兴趣而进行适当的调整的,当然在这其中要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及价值所在。但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给了区域活动很大的灵活性,利于教师掌握,教师很自然地在此过程去完成角色的转变意识。如在进行主题活动过程中,很多的活动都在区域中完成,很多时候老师都处在观察者、记录者的状态,同时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帮助幼儿。如科学区《沉与浮》的实践活动中,幼儿自己发现到很多的问题,并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老师自然应该退出来,在一旁观察记录,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而不是强行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与生活通常都是从直接传授、正面介入到幼儿的学习中指导幼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是正面的直接的指导,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一味告诉幼儿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幼儿遇到困难也是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通常是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看是否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发现许多未知的问题,幼儿有了很多直接面对困难的机会和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办代替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或不采纳。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帮助幼儿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

二、教师给幼儿创设科学、合理、有趣的活动区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区域活动的设置是灵活的,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多方面考虑而设置的。如《可爱的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表演区、美工区、语言区、益智区、自理区等。区域环境要有鲜明的个性布置,能吸引幼儿进入到区域中。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练习用品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外,还可以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可以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三、教师在活动区内投放可操作性的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重要性体现在材料提供少了,区域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材料的复杂性体现在要保证幼儿有兴趣探究,又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探究结果。因而,材料的投放关系到活动是否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材料要具有探究性。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不能看作是探究活动。

材料的投放还要注意材料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材料的多层次性是指材料的投放必须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层次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材料的提供应注意多层次性和多样性,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

四、教师要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反思并及时做出有效的评价

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作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另外,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在游戏中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和调整的记录才能体现观察和指导的价值,帮助教师不断发现区角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教师组织的评价活动可以有很多种,评价的时机也有所区别。教师引导幼儿参与评价,就能发挥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之间的互动。在小班年龄段,对于活动的评价形式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评价活动可逐步增加幼儿的参与机会,增强幼儿评价中的生生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 篇4

单 位:江阴市文林富昌幼儿园 姓 名:黄丹霞 职 称:小学一级 邮 编:214416

电 话:0510——86341676—8021 [内容提要]:

区域活动是游戏化的小组教学活动,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的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如何结合主题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结合主题活动设计区域活动。

二、主题活动中融合区域活动。

1、区域活动中生成主题活动。

2、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

3、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

三、区域材料设置创主题活动环境。

四、让区域活动推动发展主题。[关键词]:

主题活动、区域活动 [正文]:

《纲要》中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正是游戏化的小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主题活动课程则是对幼儿发展所需制定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的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

主题下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幼儿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随着教育观念、教育性质、教育功能的发展,区域活动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它不再是某个固定的模式。只要立足于我们的课程目标,立足于孩子发展的需要,它就更富其价值和生命力。它应与我们的主题背景相融合,通过环境的创设,通过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来促进其发展。教师通过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更好地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从而使我们的主题实施更加深入有效,孩子的发展才能实现其最大值。

一、结合主题活动设计区域活动

如何能使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真正体现出来,真正实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与多层次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有益的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根据主题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前,首先进行区域活动的设计上是很有必要的,这为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奠定基础,使教师更全面、系统地审视活动的规划布局,也使区域活动的开展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强化主题意识。

在设计时,我们根据预设的主题活动,不但考虑到主题活动中哪些内容适合运用于自主性较强的区域游戏,而且体现了多层次的活动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己水平的学具和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爱好去从事自己的学习活动。而教师则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提供帮助和指导,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并提高了幼儿对主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完善的区域活动设计便于区域活动的开展,能使教师实现了从大兵团的教学形式到小组化的转变,我们的教师能从繁重的讲课任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幼儿,与幼儿单独交流沟通;有更多的机会倾听幼儿,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帮助;有更多的机会捕捉幼儿的信息、兴趣点,给予积极的回应。

二、主题活动中融合区域活动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活动中生成主题活动。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及孩子的特点需要,在区域活动中先行材料投放,通过观察,发现某些学习内容是大多数幼儿的兴趣点,同时,发现幼儿在操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是零碎的、肤浅的,但却具有继续探索的价值。于是,就有了提升幼儿经验的需要,从而生成了集体教育内容。

如:在投放材料时,我把一些小瓶子小罐子投放到探索区。没想到,孩子们一有空,就用这些小瓶小罐盛水倒水,玩得不亦乐乎,一边嘴里还会自言自语:“浇水啦”“沉下去了啦”“„„”几周后,便在观察孩子活动的基础上生成了“有趣的水”的主题活动。通过设计系列活动,让幼儿观察水的特征;了解水的三状态;探索冰的溶解方法;想办法让开水变凉等,整个系列活动孩子都非常开心,对水也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

2、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

作为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因为孩子才是活动主体。只有了解了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我们确定好主题以后,不仅要考虑预设一些教学活动,更要想想在区域活动中作哪些调整,将一些旧的主题材料替换掉,投放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新材料,了解孩子对此活动兴趣,同时,让孩子通过区域活动,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积极探究,获取与积累直接的经验。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已有经验、发展层次等,再进行梳理,将一些符合孩子兴趣的、有价值的东西生成集体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交流与提升经验。

如进行主题活动“身边的科学”时,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玩探索区的风铃、保鲜袋、纸杯听筒、小乐器等材料,我们就生成了“叮叮当当”“会唱歌的风铃”、“我和朋友打电话”、“快乐小乐队”等活动,一起交流探索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分辨哪个是乐音,哪个是噪音;了解声音可以传递等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如:我们在进行“秋天的画报”主题活动时设计了一个本土化的集体教育活动“树叶贴”,老师把树叶贴画先投放于美术区内,发现大多数幼儿只是模仿范例贴画,小部分幼儿能进行创意:根据树叶的不同外型制作成“公鸡”,“蝴蝶”等画面。只有一位幼儿想利用剪刀进行修剪树叶创造出富有创意的“小帆船”。于是,在集体活动中,老师让幼儿先欣赏区域活动中的幼儿作品,再把活动重点放在引导幼儿根据树叶造型进行充分想象:象什么,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最后再出示那位小朋友制作的“小帆船”作品,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路,使幼儿在制作树叶贴画时思维活跃,进行自己独特的创意。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3、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操作摆弄。但是,有时受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只能被动观望。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还有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反应慢的幼儿刚有些开窍,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可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再有,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有深入下去的需要,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使其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如:在“可爱的动物”主题中的集体活动《把小动物变成一样多》,数字认识的不同,使操作次数增多,在一堂课的时间里,难以完成所有的教学目标。这时我们就把这一教学内容放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得出规律和结果。孩子在区域活动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打破了集体授课的形式。教育的出发点从教师、教材转向幼儿,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也为孩子对于主题内容的掌握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

区域活动可以为更好的开展主题中的集体活动做铺垫,也可以是集体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每个教学方式都有自己优势,把教具材料投放到区域里供孩子复习,老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及时了解孩子掌握的情况,以便指导和帮助孩子掌握这些教学内容。教师对于幼儿的指导也是直接的,教师参与到某个学习的区域,面对5~6名幼儿,指导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和需求,使每个幼儿的都得到均横的发展。

三、区域材料设置创主题活动环境

《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由此可见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环境和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向导和舞台。”这是我们在准备和投放游戏环境和材料时遵循的原则。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地、静止地去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教育功能主要就是通过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来实现的。

材料是构成幼儿学习环境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创设区域是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投放难易不同的材料以满足孩子的多方面的需求。如在主题“秋天的童话”的活动中,我设置了有关美工的区域活动,这个活动需要准备许多材料,有难度高的拼贴材料,也有适合中等水平的添画、以及简单的撕贴、制作,这样在活动中就顾及到全体,是每个幼儿都有参与动手的机会和愿望。于是 在《多彩的秋天》这一主题中,我们把网络分成几大块面,根据气候和具体情况分块逐步实施。带领幼儿去户外采撷秋景,收集了各种树叶标本、种子、芦苇、水稻、小麦等农作物,进行树叶拼贴,果实组画,或栽种、悬挂在教室里。收集多种水果、干果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用皱纹纸、粘贴纸、水果包装纸进行装饰,成为生动活泼的水果娃娃,陈列在教室中。把幼儿画的枫叶、银杏叶,彩色碎蛋壳、皱纹纸团、蜡光纸粘贴的水果剪下来,和废旧报纸做成的树枝结合,布置成秋天的树,丰富了主题,美化了教室环境.四、让区域活动推动发展主题

所有的区域活动并不是在主题活动建构后马上就能创设出来的,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两三个区域与本主题有关,但随着主题的持续开展,区域活动会越来越多,有的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有的是孩子们自主地发展下来的,这些区域呈现了自然性、延续性和发展性,推动了主题的深入开展。

每次主题活动后,我们进行积极反思,我们认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我们通过自我反思、集体反思的方法,提高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着眼于自己区域活动组织过程来分析自己作出的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借助教师自己的教学档案,包括区域活动设计、观察记录、反思调整、典型案例等进行。如每个主题对区域活动计划表进行反思,包括区域目标、材料的投放、指导,借助区域入区统计记录,区域观察表进行回顾,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调整措施,为下个主题区域活动目标、材料、指导的调整提供依据。如:反思主题区域活动目标与主题是否相符,区域内容对主题活动的开展和深入起到哪些作用;为什么幼儿对今天投放的材料不感兴趣,原因可能为没有介绍材料或材料太难,或不明白操作方法等,提出下周试着从幼儿实际入手的意见。通过集体反思,以“旁人”的眼光来审查自己的区域教育实践,要求教师互相观察彼此的区域活动教学,详细记录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每个教师以自己教学生涯所积累的经验去分析问题,促使大家各自思考、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大家聚在一起进行研讨。如:观摩后,面对三个主要反思问题:你从活动中得到哪些启发?你有哪些建议?对此活动你有哪些困惑的地方?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切实地解决区域活动中一些困惑。通过反复研究反思,教师们真正成长起来。他们不仅逐渐养成了善于反思的习惯,而且形成了一个学习研究共同体,每位教师的能力都获得提高,促进区域活动研究的深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由于各种活动模式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优势,我们要思考主题活动统领下的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以及区域活动在主题式教育课程中的高效运用模式,促使所有的学习资源都围绕“为了幼儿多元化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服务,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幼儿自主性学习的研究,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数学区域如何有效开展 篇5

王承坚

在数学区域中让幼儿充分的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开展游戏,而不是强迫幼儿按教师的意图去游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后的喜悦,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为他们创设一个开始与他人交往的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操作材料,教师在活动中进行及时的调整、关注与反思,不断充实活动区的操作材料,从而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关键词:数学区域、自主、探索、兴趣、材料、能力。小班幼儿学数学的目的是重视对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使幼儿能从问题出发,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学习,判断、决策、把数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因为幼儿数学教育更倾向于幼儿自身的感受,体验,关注幼儿感官的参与,强调幼儿直观的投入。小班数学活动区域的开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所以通过区域活动不仅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还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它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针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机会,让幼儿在活动区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但小班幼儿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兴趣常常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同一个游戏,往往只能玩几分钟或最多十几分钟。那么,怎样以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前提开展数学区域活动呢?

一、数学活动区域的内容应与近期的数学活动目标相一致。教师对本学期具体到本月的数学活动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考虑设计达到某个目标的数学活动区。把教育意图贯穿到数学活动区内容,创设一个与数学目标相一致的良好环境。我班最近数学的学习内容主要是1-5的点数。于是我班创设了“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分别给小兔,小狗,小猫等小动物喂食物,另外还创设了“给小猫钓鱼”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喂食物的数量,和钓鱼数量的点数,让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复习、巩固了近期的数学活动内容,而且,教师还能够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做到个别教育与辅导。在区域活动中通过 操作游戏既满足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学习交流的需要,又能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及时得到复习巩固,更重要的是幼儿通过观察、探求与操作感知和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高,使幼儿在活动中倍感乐趣无穷,从而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它不仅更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能够更生动地展现教材,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教师近期教学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二、数学活动区域的设置要符合小班幼儿各年龄的认知特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数概念不是幼儿学会的,而是他们自己感知的,而真正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情景应是幼儿自己感知数概念的背景,幼儿头脑中的数概念是来自当幼儿对其生活的现实进行逻辑数理化时的思维,是在逻辑数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思抽象而建构的。小班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所提供的材料要形象、具体、直观。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好模仿,学习目的性差,任务意识淡薄。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小动物”说话,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我班在让幼儿1-5点数的区域活动中,设置了给小动物喂食物的情节,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复习了所学知识还可以跟动物说说话“小狗我给你喂了三根骨头”,“你吃饱了吗?”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也比较有耐心玩游戏。例如钓鱼就是利用游戏方法寓数的概念于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把钓起来的鱼放入相应的小筐的过程中来学习和理解点数,所以说活动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区角活动的质量,我们应善于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及幼儿的需要、兴趣投放相应的材料。这样的游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中学习。

三、结合教学活动,确定每周数学活动区的指导重点 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关注如何把数学活动区与当前的教学活动相结合,使数学区域活动更自然地融入教学活动,甚至成为课程的点睛之笔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小班集体活动的时间相对较短,教师根本不能保证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某个知识技能,但是如果能把集体活动内容延伸到数学区域活动中去,幼儿就会有更多的操作时间和进一步探索的机会。例如,在“点数”这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把重点定在让幼儿根据物品的数量不重复的点数。我们在数学活动区投放一系列材料,其中包括集体活动中用到的“小猫钓鱼”,以充分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同时帮助幼儿发展点数能力。通过每周结合教学活动进行的有重点的指导,我们基本可以保证每个幼儿接触数学学习的内容。而对某种知识技能掌握不够好的幼儿,我们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 篇6

随着促销活动的增多,定制家居的经销商大多是夫妻档起步,相对而言观念比较保守,思路一般都很难跟着工厂的思路跟进,不能按照工厂的要求跟进执行一些工作,促销效果肯定会不佳,这个时候肯定会抱怨,对工厂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区域经理的服务等各个方面,开始对市场的信心也会下降。作为工厂最前沿的指挥官,区域市场的管理者,区域经理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区域经理应该打造区域的盈利模式,通过盈利模式来改变和引导区域内客户进行复制。在区域经理管辖的范围比较大的情况下,而促销活动又在同时进行的前提下,怎么保证促销活动的彻底执行?经销商不执行是因为不知道执行之后效果会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顾虑和担忧比较多,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态肯定是做不好市场的,因此这个时候,作为区域经理应该选取区域内有意愿有思路愿意跟着公司步伐前进的代理树立起样板,把整个促销活动严格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执行。把整个过程做的好的地方提炼成亮点,总结出促销活动执行的关键节点,通过打造样板市场的经验和方法来引导其他的区域经销商。

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 篇7

一、确定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激发幼儿兴趣

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 两者的关系是双向发展的, 以教育目标为前提, 根据教育目标详细部署教育内容, 使教育目标的需求清晰化;同时也可先有幼儿活动的内容预设, 再赋予一定的教育目标, 积极地加以引导。

(一) 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首先我们将教育目标进行了合理设计并加以筛选, 预先设定的目标系统, 包含了预设性目标以及生成性目标两个部分, 从中可以发现幼儿持续性发展的倾向。

1.预设性目标具有层次性。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灵活地制定不同的个体性教育目标, 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我们制定了: (1) 基础性目标, 即幼儿基本上都能达到的水平目标。 (2) 弹性目标, 即对学有余力的幼儿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 激发幼儿内在的潜能或是对能力不足的幼儿降低任务难度, 唤起幼儿的成功的体验。 (3) 发展目标, 从课内延伸至课外。

2.生成性目标具有开放性。在区域活动中, 随时会出现不可预料的新情况。教师就要利用自己的智慧, 根据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境, 随时调整原有目标, 生成新的教育目标。如发现原来设计的问题没有挑战难度时, 可以追加问题, 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 则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 放缓坡度化难为易。

(二) 内容的确定和细化

区域活动的内容选择遵循三个原则:A:兴趣性原则;B:针对性原则;C:发展性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孩子本身就持有的内在动力也是原动力, 为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尽量做到: (1) 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 (2) 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教师的积极参与, 引发孩子活动的欲望。 (3) 根据孩子的活动需求和个体参与情况及时更换调整材料。

2.针对性原则:有的教师区域内容的选择“信手拈来”, 随意性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充分发挥区域促幼儿发展的作用, 我们力争在每个环节悉心观察: (1) 随时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 进行正确地引导。 (2) 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 引导幼儿选择不同难度的内容。

3.递进性原则:为达到为幼儿预设的发展总目标, 区域根据目标及幼儿现阶段发展水平设置递进性内容。

二、创设动态的教育环境———凸显有效互动

活动区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 结合教育目标而生成。环境、材料体现指向性、目标性、适宜性、层次性、丰富性、实用性、灵活性、可变性、操作性、暗示性, 能很好地与幼儿产生互动。

(一) 创设弹性化的环境

活动区创设要有计划, 根据教育指向和孩子已有水平, 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如为了很好地学习《沉与浮》, 特意为幼儿准备了诸如水缸、木块、铁钉、纸张和橡皮泥这样的物品, 让幼儿通过实物实验, 自己去发现沉与浮的奥秘……当然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也是相辅相成的, 需要教师灵活应对, 做出适当调整。在开设音乐区《瓶子乐队》时, 个别幼儿将娃娃家里的锅碗瓢盆都当成了乐器, 教师及时抓住契机, 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厨房音乐会”拉开了序幕……

(二) 投放多元化的材料

1.指向性、目标性。提供的材料直接指向活动的目标, 能激发幼儿操作欲望并通过操作完成教育目标。

2.适宜性、层次性。提供的材料要适合幼儿的兴趣和特点, 材料的操作难度要对应于“最近发展区”。从实际需要出发, 为不同层次的幼儿准备与之能力相适应的材料, 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的有效提高。

3.丰富性、实用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来丰富幼儿的操作材料。如:纸杯纸盘可以用来建构, 糖纸、纽扣、毛线可以用来拼贴……这些不起眼的自然物, 却别有一番用途, 深受孩子们喜欢。

4.灵活性、可变性。要让活动材料“动”起来、“活”起来。即所提供的材料应具有可塑造、可变化、可组合的特点, 无固定的使用模式。

5.操作性、暗示性。提供的材料有趣、可操作性强、蕴含暗示作用, 让幼儿通过操作即可获取成功经验。如在“分割、组合图形”活动中, 我们提供了有背景图的纸, 幼儿将图形分割成几块后, 可以根据图案进行组合, 只要能拼出完整的图案说明操作正确了, 材料已经暗示了组合的方法, 幼儿不但能自主操作还能自主验证。

三、提供开放地指导———引领幼儿不断提升

我们采用开放式指导方法, 同时对不同区域, 不同环节, 不同幼儿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颇具成效。

(一) 以观察、鼓励为重

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 并进行准确地分析, 促使指导更为有效, 幼儿能得到更好更快地成长!

观察涵盖:

1.看活动环境是否开放, 安全;提供的材料难度是否适宜;数量准备是否充足等。

2.以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为着眼点, 细心观察。如, 幼儿的兴趣程度和幼儿的学习动机;了解幼儿的具体需求;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等。尊重幼儿, 不轻易评判, 理解幼儿不同行为的合理性, 营造宽松、自如、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 以间接指导为主

区域活动, 教师一般以间接指导为主。首先需要靠学具、材料做为媒介。如幼儿在玩夹珠游戏时, 如果观察到大多数幼儿兴趣持续降低时, 及时叫停。创设情境, 投放斜坡, 让幼儿将珠夹到坡顶, 从坡顶滚下来, 使幼儿获得新的探究热情。其次靠问题为媒介。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情绪萎靡时, 可通过假设问题, 引导幼儿去继续探索、去发现。如, “下面隐藏的会是什么?是不是你所期待的?”“还可以拼出什么样的美图来?要不要再试一次”等, 激发幼儿继续学习下去的欲望和信心。

(三) 以适时介入为要

何时介入指导需要灵活掌握, 量身打造每个孩子学习、探索、发现的能力, 使区域活动让孩子乐而忘返的同时, 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有研究证明, 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 往往容易出现目的性较差、坚持性较差等问题, 教师应当根据幼儿所出现的问题或困难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帮助。比如说幼儿在反复无意识地探索, 这时教师应通过追问、描述、建议、引发比较的方式介入指导。而如果幼儿坚持性较差注意力不集中, 教师则可通过唤起已有经验、降低或增加任务难度、鼓励、引发反思、描述等方式介入。

(四) 以引发感受为上

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学习, 有了一些独特的感受后, 教师要创造时间和可能性和幼儿分享, 组织幼儿相互交流, 并且提升一些关键性的经验。此时, 教师的“评价”, 可以是鼓励性的。如:“你捏的泥娃娃很逼真”, 鼓励幼儿专心, 专注, 坚持。不管做任何事情有始有终, 不会虎头蛇尾。再比如:“某某小朋友找瓶盖用得时间最短”, 让幼儿提高活动的速度, 做事不散漫, 不拖沓。其次, 可以采取激发兴趣的方式正确引导。对一些提升智力, 幼儿一时忽略尚未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 (受冷落的区域) , 通过老师启发, 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时, 则需要对那些本身有一定能力、兴趣稍有偏颇的孩子进行引导, 引入正途。有的孩子好拼搭, 不爱动脑,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点拨, 使孩子的兴趣指向更广泛些也更明晰。再或者, 可以是讨论性的群策群议。围绕幼儿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前提是太多幼儿己积累了相关的操作经验) , 展开集体讨论。比方说:“有什么办法使正方形和圆形变一样多?”幼儿的经验在碰撞中得到升华。师生间讨论式的交流极有意义。三种“评价结合进行, 可以在“讨论”中融入“鼓励”, 在“鼓励”中表现“激趣”。使区域活动成为幼儿成长的空间、让幼儿有长久探求的兴趣, 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对下一次活动有更美好的憧憬。

四、结语

通过实践的探索及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在“立足区域, 观察孩子, 发展能力”的宗旨导引下, 积累经验, 摸索出了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的方法。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发现尝试,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明显增强, 真正实现了在区域中学习, 在区域中发展。

摘要:区域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良好途径。通过集体备课、现场观摩研讨、集体反馈、交流分享等方式从实践的层面探讨《指南》背景下区域活动这一课程模式, 总结出开展区域活动的三大要素。一是确定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二是创设动态的教育环境、三是提供开放地指导, 从而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幼儿,区域,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Leah Adams, 王峥.文化与幼儿教育的北美视角:关注优质与独特[J].学前教育研究, 2004, (Z1) .

[2]陈磊.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线亚威, 李云翔.幼儿园活动区课程实施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开展;区域活动;策略;幼儿;健康

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相关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当中,必须保证幼儿生活环境完善性,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从根本上提升幼儿生活质量和活动质量,而针对区域活动来说,其和改革后的教学要求相统一。至今,在很多幼儿园都开展区域活动,大大改善了幼儿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质量。但在实际的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影响因素和问题,不仅存在活动内容单一化问题,还存在幼儿活动参与积极性低的问题,另外还存在教师引导不到位等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区域活动开展效率,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活动开展策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统一活动开展思想,达成共识

通过深入研究区域活动开展情况可知,在当前的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导致相关问题出现的原因比较多,一方面因为幼儿数量过多,活动开展范围过小,另一方面因为活动开展内容单一化和教师管教力度过大等,降低了幼儿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基于该问题,我校进行了专门探讨和问题分析,在讨论过程中实现了思想统一化目标,且最终达成了共识。因此,必须在大力推行区域活动开展的基础上,保证活动开展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转变观念,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要想保证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合理性,必须增强教师的活动开展观念和教育观念,要转变教师传统的陈旧观念,还要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针对幼儿园教师来说,不仅要学习与区域活动设计相关的知识,还要学习和环境创设相关的知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开展氛围和环境。另外,还要学习与活动角色定位相关的知识,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情况,保证角色定位合理性,不仅要起到活动参与作用和引导作用,还要起到活动支持作用。

三、善于观摩,逐步调整

在实际的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第一,幼儿园教师应当定期到模范幼儿园调查观察,学习模范幼儿园教师的区域活动开展方法,感受其活动开展氛围,学习其他教师的区域活动开展方法,还要在结合区域活动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有效的完善措施和方案。

第二,要保证区角环境布置的合理性,要在结合活动开展内容的基础上落实材料投放工作,还要落实观摩工作,检查区域活动开展前的准备情况,保证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落实到位,还要保证环境布置的合理性,在活动开展期间,教师要加大情况监督和检查力度,避免相关问题和不良现象的出现。

第三,要落实二次观摩工作,在落实好活动组织工作之后,加强二次观摩,及时记录观摩信息和资料,结合自身经验明确活动开展问题,之后加强二次研讨,改善区域活动开展方案。在实际的活动组织和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幼儿年龄等进行活动方案设计,要严格控制区域数量,保证活动安排合理性。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和观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探讨和解决。

第四,要逐步完善区域活动开展方案。针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要在活动开展当中总结经验,也要在其他教师活动开展当中吸取精华,不断完善自己的区域活动计划方案和开展方案。幼儿园教师要在结合区域创设情况以及幼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调整活动计划方案,保证活动设计方案完善性,还要明确活动开展重点和指导要領,从根本上提升区域活动开展效率。另外,在具体的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分组,加强对幼儿的指导,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和鼓励,促进每个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工作来说,其难度比较大,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区域活动开展效率,幼儿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活动开展相关知识,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当前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在明确相关问题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相应有效的区域活动开展策略,为幼儿创建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环境。还要在结合活动开展实际情况和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完善方案,最终提升幼儿的区域活动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丁桂凤.探索开展区域活动的策略 切实开展区域活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2(06):196-197.

[2]相雪梅.幼儿园小空间班级开展区域活动的策略[J].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5(02):12-13,14.

[3]何利英.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03):145-147.

[4]张英瑾.幼儿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开展区域活动[J].读与写:上,下旬,2013(11):26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车贷风险控制措施下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背诵知识点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