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
一、基本信息
1.发生时间
****年**月**日
时
分
2.发生地点 治疗室□ 处置室□ 病室□
其它
3.责任人
职务
职称
任职年限
年
4.发现人
职务
职称
任职年限
年
5.患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诊断
6.不良事件的定义
□1.警告事件 □2.不良事件□3.无后果事件
□4.隐患事件发现错 7.不良事件的类型
□一般病人
□病重
□病危
□抢救手术
□情况不明
□其它
8.不良事件引发的原因/缺陷 □1.手术病人/部位错误
□2.病人识别错误
□3.用药错误
□4.输血意外
□5.病人院内自杀/走失
□6.病人院内跌倒□ □7.手术/麻醉意外
□8.静脉输液意外 □9.意外针刺伤
□10.呼吸机意外
□11.病人约束意外
□12各种管路滑脱
□13药物不良反应
□14.管理上的过失
□15.员工资质
□16.其它需要报告的意外事例
9.何种服务项目时发生不良事件
□1.违反操作规程
□2.违反制度
□3.患者评估-错误/缺陷
□4.员工资质/能力缺陷
□5.医嘱-错误/缺陷
□6.信息-错误/缺陷
□7 环境安全/保障-错误/缺陷
□8.服务流程连贯性-错误/缺陷
□9.药品治疗缺陷
□10.员工培训/教育缺陷
□11.后勤支持系统-错误/缺陷
□12.个人自律
□13原因不明
□14.其它
10.事件发生前病人所处的状态
□1.手术
□2.麻醉
□3.镇痛
□4.输血
□5.输液
□7.处置
□8.治疗 □9.医技检查
□10.口腔治疗
□11.康复治疗
□12药物治疗
□13.急诊留观 □14.转运
□15.饮食
□16.洗浴
□17卫生间
□18.清扫
□19.其它
11.事件发生前病人所处服务的层次
□1.门诊
□2.急诊
□3.留观、住院
□4.三级护理
□5.二级护理
6.一
□
级护理
□7.特级护理
□8.情况不明
□9.其它
12.事件发生后病人损害的状态
□1.意识
□2.听觉
□3.视觉
□4.语言
□5.精神
□6.痴呆/记忆
□7.上肢功能
□8.下肢功能
□9.行走
□10.神经系统
□11.心血管系统
□12.呼吸系统
□13.泌尿系统
□14.皮肤粘膜
□15.无损害
□16.损害不明
□17.其它
13.事件发生后病人损害的后果
□1.死亡
□2.植物人
□3.严重
□4.较重
□5.重
□6.中
□7.轻
□8.无
□9.抢救中
□10.不明
□11.有无投诉
□12.其它
二、补充文字说明
三、事件经过描述
四、原因分析
五、整改措施
六、科室会议记录
病房护士长签字
填表日期
填表说明
1、凡是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跌倒、意外拔管、约束具使用问题、转运过程问题及其他的意外事件。
2、填表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对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
3、此表不作为科室评价标准
我院从2010年开始提倡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积极上报以来, 骨科、综合内科等科室及时上报了多例滑倒、坠楼患者。护理部在第一时间掌握了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及时通报全院各科室加强防范, 对于预防护理事故、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今年护理部提出了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给予科室加分的举措, 更加打消了护士长怕科室暴露问题领导会大会批小会提的想法, 放心大胆将自己的问题报告护理部, 给其他科室起到警示作用。
1 倡导医院安全文化建设, 推行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后, 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现状
1.1 建立预见性安全管理机制, 重视护理安全管理前馈控制
加强文化建设及法律法规教育, 提高全员职工的文化知识、安全意识。针对我院部分员工的安全文化知识缺乏、安全意识薄弱的现状, 医院领导专门聘请杭州专家为我们讲授改变服务理念, 提高安全意识专题讲座, 交流护理工作隐患的对应措施、对新聘员工先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允许上岗等, 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文化素质水平, 完善员工的安全文化知识结构。同时, 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营造浓郁的医院安全文化氛围, 使员工树立安全第一、安全维系健康和生命、安全创造效益等观念和意识, 提高员工对医院服务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针对易发护理错误的环节重新审视, 制定改进措施:建立护理安全工作的检查制度, 做到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 第一时间组织专家根据临床情况,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发现潜在的系统性因素, 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特别是针对易发护理错误的工作流程重新进行了审视、整改, 定期组织检查,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 督促整改。
1.2 推行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规范不良事件报告范围
建立了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制订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规范了不良事件报告的范围, 护理不良事件涵盖: (1) 患者识别错误; (2) 输血意外; (3) 用药错误: (4) 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5) 患者院内自杀/走失; (6) 静脉输液意外; (7) 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8) 跌倒事件; (9) 管路事件: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10) 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件;11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病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12意外针刺伤;13分娩意外;14其他意外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1.3 建章立制, 畅通不良事件的报告系统
根据我院护理工作要求, 建立医院安全工作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送制度, 确保重要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便于发现安全体系的薄弱环节。当整个安全控制系统出现偏差时, 不管是否造成损害, 都要鼓励护士及时上报。对自觉上报的部门及个人予以奖励机制。
2 预防护理差错事故措施
(1)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2) 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 (3) 建立安全防护措施, 对于昏迷、躁动患者加床挡, 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 精神异常的患者加强陪护。 (4) 加强毒麻及精神药品管理, 有专人管理, 加锁, 严格交接班。 (5) 加强高危药品管理, 高危药品放在一起, 并有醒目标志。 (6) 严格急救药品封条管理, 每周护士长至少检查1次, 使用后及时补充, 保证急救药品数量, 无过期, 无失效。 (7) 正确实施各项护理措施, 防止烫伤、冻伤和压疮的发生。 (8) 加强健康教育。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疾病相关知识及安全隐患提示。 (9)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10) 严格用氧的管理, 做到四防:防油、防火、防热、防震。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提高工作能力。合理排班, 积极调整护理人员的心态, 安排好作息时间, 减轻护士的紧张和焦虑情绪。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做好自我防护。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发生不良事件, 及时上报医生和护士长, 护士长上报护理部, 积极采取措施处理。
【关键词】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7-01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藥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医院的命脉和根本。加强护理风险和患者安全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我科2012年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防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2012年1-12月发生在我科的11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4岁-76岁,平均73岁。11名患者均意识清楚,2名患者有肢体偏瘫。
1.2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跌倒8例,烫伤1例,导管脱落1例,坠床1例。
2 通过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对比分析,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2.1 护患比例失调,护理人员忙于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不能及时巡视病房,满足患者需要。
2.2 护士对患者的评估能力不足和沟通不良。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安全意识不强,对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非安全因素未及时干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发生在1-3年资护士9例,3-9年资护士2例,她们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业务能力差,缺少临床经验,对患者评估不全面,未及时进行动态的风险评估,对病人的入院宣教及康复训练指导不具体,不全面,不反复强调。
2.3 护士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差,对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职业的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巡视不及时,交班流于形式。
2.4 监管不到位,护士长忙于日常事物工作,没有把安全管理放在重要位置,环节质量检查不仔细,没有及时发现问题,缺少事前控制,没有把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2.5 基础设施不完善 个别病床无护栏,大部分病房无座便器。病区内加床太多,病人太拥挤,行走不方便;加之病人下床活动时,过道上无扶手,也未提供拐杖。
3 防范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尤其对新业务、新技术,人人参与,熟练掌握操作规程、护理常规及观察要点。对低年资护士应重点培训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护理风险案例分析。
3.2 进行护理的规范化整顿,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沟通技巧的培训,配制更多的护士、定期考核。
3.3 加强护理安全监控机制,科室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对科室护理安全进行检查。
3.4 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安全教育,由责任护士负责反复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发生的诱因、危害及防范措施。告知书一式二份,护士、患者或家属签名,一份交患者,一份入病历。
3.5 对危重、年龄≥70岁、有跌倒史及躁动等病人,入院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床旁挂警示标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且重点交接班。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对高危病人安全措施执行情况。
3.6 将病房内没有护栏的病床安装护栏,规范病人开水瓶放置的位置,为每个病房提供座便器;告知病人下床活动时,不要穿拖鞋,一定要有人陪同。
3.7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弹性排班,加强重点人员、重点时间段的环节质量控制,确保安全,提供护理质量。
4 结 论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科的护理安全管理初见成效,护理差错事件明显减少,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处于良好、有序的运行中。
参考文献
[1] 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
(一)不良事件定义
指在护理工作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
(二)上报范围
1.可疑即报:只要护士不能排除事件的发生和护理行为无关就报。
2.濒临事件上报:有些事件虽然当时并未成伤害,当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时候,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也需要上报。
(三)上报流程
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护士长签字后3日内上报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主管院领导、医务部、护理部,重大事件应立即上报。当事科室应在8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护理部于抢救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四)结果分析 不良事件上报后,由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每月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严格实施,消除护理隐患及缺陷。
(五)免罚及奖励
1.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部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为促进我院开展不良事件上报,规范医院不良事件处理,开展不良事件的统计、分析,从中发现医院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医院质量,特申请采购全院的不良事件上报管理系统,具体情况如下:
一、采购不良事件上报管理系统的目的
1、规范不良事件管理,提高医院质量水平
开展不良事件管理就是为了通过对不良事件的收集和分析,发生和寻找不良事件存在的系统原因,从而采取措施,避免与杜绝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构建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可以方便员工上报不良事件,利于不良事件的收集,同时督促各部门开展分析跟进,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改进措施,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院目前仅在医疗、护理、药品、医疗器械四个方面开展了不良事件上报工作,而且是采取填写报告书的方式,报告的覆盖不足,填写内容欠规范,未形成统一的制度及上报、处理的流程,不利于在开展不良事件的管理。
2、采购不良事件上报管理系统也是三甲评审的需要
三甲核心条款3.9.1.1中要求院内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有便于医务人员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途径,建立院内网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及数据库。
二、软件需要达到的功能要求。
1、开展全院的不良事件上报。
通过软件开展医院不良事件上报、不良事件处理工作,能接受医院各类不良事件上报,不仅限于医疗、护理、药品、设备,完成不良事件各项数据的收集。
2、规范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
要求软件按照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开展流程管理,通过软件规范不良事件相关人员例如:填报人、不良事件发生部门、不良事件主管部门、院领导等,按照各自职责完成不良事件处理工作,从而实现不良事件的分级管理,从个方面开展不良是分析,从而减少和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3、统计、汇总和分析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往往是偶发事件,只有通过对大量偶发事件的统计、分析,才能发现其潜在的系统隐患,所以要求系统可提供便捷的统计汇总功能,可按时间段、报告科室、事件类型、发生原因等多维度进行统计,并能生成各类图表。统计结果还可导出成excel格式,报告内容可导出成word格式,以供职能部门使用。权限管理和系统设置模块主要是供科主任或职能部门根据科室或医院的实际情况对系统预设功能进行调整和扩充,包括必填项的设置、预设项目的增减、授权或屏蔽用户功能等,既可实现统一规范,也可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三、市场调查情况
前期,我科组织医疗、护理、药学、设备等部门对我院采购不良事件上报管理软件,开展的研讨;听取软件公司的介绍;走访兄弟医院,了解他们的软件使用,情况如下:
1、******中心采购安装了上海某公司建立医疗事件网络上报系统,统一规范院内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其优点是:该系统较为成熟和专业,能够在短期内经安装和培训后投入使用。不足之处:1.采购安装费用较为昂贵;2.该系统的公司在上海,不便于对在日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补和更新。
2、*******医院自行研发了院内网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和数据库,对院内不良事件进行分类与管理,自行研发系统的优点在于:1.该系统基于医院自身情况量身定做,贴合员工操作习惯且更便于日后的更新和修补;2.研发经费也相对采购现成系统的价格低。不足之处在于,研发系统的周期较长,需要的技术支持也相对较多。
综上所述,配置不良事件上报管理软件可以加强我院不良事件的管理,推动医院质量管理工作,希望院领导予以批准。
质量管理科
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可以使相关人员能从他人的过失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利于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院系统安全水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每月由质控办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办公会通过。
1、定期对收集到的不良报告进行分析,公示有关的好建议和金点子,并给予表扬。
2、对提供不良事件报告的科室给予奖励及表扬: 对个人报告者保密的前提下给予奖励,并给予不具名的公开表彰,上报一例予奖励100元,每科室每月至少上报一例,未完成科室予处罚200元,对不良事件隐瞒不报的,一经发现每例予罚款500元。
4、对立即发生并主动报告重要安全(不良)事件和隐患,避免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的医务人员,给予个人通报表扬,考核加分、奖金等激励措施。
5、医院相关职能部门,设立专人负责,把各方面报告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予以收集、整理、分析,医院予以汇总并在适当的场合交流,全院共享安全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的建立:
2012年1月建立自愿、匿名的护理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 倡导一种无惩罚性、保密性的报告制度。事件的处理从运作系统方面查找原因、改进工作流程, 不以处罚个人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形成注重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的医院文化。建立主动报告的奖励机制, 每例奖励50元。
1.2 成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由主管院领导、护理部主任、副主任、质控员、科护士长组成, 每2周一次例会, 会上对全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将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贯穿于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全过程。另外实行不定时抽查, 督促主动上报, 规范管理。
1.3 医院安全文化相关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医院安全文化相关知识培训: (1) 卫医管发[2011]4号文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 (2) 国内外医院安全文化发展和研究现状; (3) 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知识培训; (4) 系统上报途径和流程; (5) 反复培训上报制度。
2 结果
系统建立后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有所提高,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住院患者平均满意度分别为90.27%、92.17%和97.86%, 满意度有所提高,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χ2=43.943, P=0.000) 。见表1。
3 讨论
3.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漏报、瞒报的原因:
长期以来, 由于害怕受批评、受处罚、被曝光等造成的不良影响, 护理人员往往不愿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其次, 不良事件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 导致评估不准确造成漏报;除此之外, 临床工作忙、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亦影响不良事件的准确及时上报。3.2对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预警作用:瞒报一些并未或引起患者轻微损伤的护理差错, 不仅无法从根源上避免差错的再发生, 而且可能会埋下更严重的安全隐患。该系统从根本上避免了这样的不足, 鼓励积极上报, 并通过系统分类进行原因调查分析, 以学习-分析-总结-再学习的循环模式, 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发生率从2012年的2.92%降到2013年的2.65%;住院患者满意度从90.27%提升到97.86%, 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表明, 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改善护理安全和质量, 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4,5]。
3.3 对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冰山理论”认为, 若干个安全隐患促成了一个严重事故的暴露, 减少安全隐患, 严重事故的发生必然随之减少。该系统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促进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 加强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从而达到预防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目的。系统建立后, 主动上报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特别是2012年, 系统启用仅仅1年, 不良事件上报率从27.90%上升到90.98% (χ2=485.63, P=0.000) , 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6]。
3.4 融洽了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摆脱了以往的“责备文化”, 其非惩罚性、保密性原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使被管理者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关心, 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从强制自我反省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自我学习与进步, 自愿主动的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来, 提升团队凝聚力。
4 小结
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高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 对提高护理质量, 保障护理安全十分重要。国内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 有待完善, 希望加强培训, 规范相关制度的执行, 达到护理安全和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摘要:目的 了解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对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 正式运行2年, 采用问卷调查法, 比较系统建立前后住院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主动上报率的差异。结果 系统建立后住院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主动上报率得到明显改善, 其中住院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结论 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的建立对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护理质量管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Kohn LT, Corrigan JM, Donaldson MS, et al.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9:22.
[2]Singer SJ, Gaba DM, Geppert JJ, et al.The culture of safety:Results of an organization-wide survey in 15 california hospitals[J].Quality Safety Health Care, 2003, 12 (2) :112-118.
[3]欧阳霞, 陈少贤, 冯晓玲, 等.医院工作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研究[J].中国医院, 2012, 16 (9) :40-42.
[4]Kunaviktikul W, Anders RL, Chontawan R, et al.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in thailand[J].Nurs Health Sci, 2005, 7 (4) :273-280.
[5]徐林珍, 黄丽华, 胡斌春, 等.浙江省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的构建和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12) :1101-1102.
【关键词】 神经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护理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30-02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渐深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院治疗中的患者安全问题以及治疗中的护理服务问题成为当前广受关注的医疗卫生焦点。在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通畅具有发病危急、病情变化快、临床并发症等特点,常表现为精神意识模糊、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1]等。一旦疏忽护理环节,或护理不到位,就十分容易引起临床护理的不良事件,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带来困难和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神经外科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6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的68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0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41.35±3.68)岁;其中头部外伤患者14例,脑出血患者24例,颅内骨折患者6例,脑挫裂伤患者8例。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顺序,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护理不良反应的原因,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一般式的管理方式干预管理,观察组患者针对疾病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干预。总结有效解决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临场管理干预,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不良反应事件得到有效的解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见表1。
入选本组研究的患者中16例患者发生静脉炎、14例管路滑脱、10例基础护理不利、2例坠床。其中观察组8例患者发生静脉炎、9例管路滑脱、4例基础护理不利、1例坠床;对照组8例患者发生静脉炎、5例管路滑脱、6例基础护理不利、1例坠床。
3 讨 论
3.1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3.1.1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不良反应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格、不严格遵从医嘱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主要有压疮、用药错误、一起使用不当、粗心大意等。
3.1.2 患者因素 神经外科患者进场会存在狂躁、抑郁等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中的依从性较差,输液中常见管路滑脱、坠床等事件,患者的资质能力较差,消极情绪严重,抵触治疗[2]的现象十分明显,对护理干预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和影响。
3.1.3 压疮 神经外科患者常因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昏迷、无自主活动,喂食流质导致营养不良而全身抵抗力低下,大小便异常浸渍皮肤,以及应用约束过久或手术时间过长形成。
3.1.4 坠床、跌倒、碰伤 神经外科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如脑外伤狂躁,术后患者意识未清,肢体功能障碍者翻身时肢体运动不协调等都可导致坠床发生;脑肿瘤患者癫痫突然发作易碰伤,患者肢体功能未恢复而急于下床活动,走路时穿硬底鞋等原因都可导致患者跌倒、碰伤。
3.1.5 烫伤 由于患者肢体循环功能欠佳,且肢体感觉迟钝,常有亲属擅自用热水袋为患者保暖发生烫伤,尤其是偏瘫患者感觉缺失,不能感知温度且无法移开肢体更易发生烫伤;红外线治疗时温度、距离调控不当也容易造成烫伤。
3.1.6 管理因素 经研究调查显示,护理人员的正常班次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阶段,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正常班次的工作量大、临时医嘱多、护理工作时间长等。
3.2 护理不良事件的解决对策
3.2.1 护理人员方面 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在院内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提高其警惕性。加强对护士的集体教育和培训,新型设备的使用培训和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锻炼。提高护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加强对患者的巡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神经外科大部分患者处于昏迷、失语、偏瘫、大小便失禁、长期卧床等状况,基础护理工作繁重,专科护理技术性强,护理不当易发生并发症,造成患者经济和身体上的负担,增加医患纠纷。因此,工作中应重视基础护理,强化专科护理,每天做好晨、午、晚间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整齐、舒适。行动不便的患者应协助擦浴、更衣、翻身、锻炼、搬运、翻身,活动时无拖、拉、拽等动作,危重患者尽量做到五洁(头发、口腔、皮肤、会阴、肛门)、三短(头发、胡须、指耻甲)、三无(无坠床、无压疮、无烫伤)。
3.2.2 患者方面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告知患者家属正确的陪护方式,帮助监管患者。做好约束带的使用,松紧适宜,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稳定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
3.2.3 管理方面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正常班次的工作流程[3],加强护理人员的安排,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的检查和督促。
3.3 体会 神经外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是临床十分常见的问题,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水平和技能管理对于防止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疏忽或患者的自身原因导致的长期卧床、肢体功能障碍、视力影响的不良事件,十分容易产生医患纠纷。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有效的保证患者的安全治疗和有效恢复,医院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加强沟通,及时反映患者的情况和可能发生的危险。并且在日常的护理管理中加强特殊时段药物使用的管理[4],严格的遵照医院的各项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好贵重应急设备的管理档案和使用维修手册等。
参考文献
[1] 宋艳丽.神经外科病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相应预防护理措施探讨[D].吉林大学,2012,15(22):129-130.
[2] 付华秀,古秀容,王娅丽,苏娜,刘春蓉.70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法律风险初探[J].当代医学,2010,23(25):236-237.
[3] 宋慧娟,刘雪琴,李漓,毛惠娜,赵晓琳.45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9(03):36-37.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在分级、种类、发生高危人群、高危科室分布的特点,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为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设计好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由病区护士长对本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登记、分析上报,护理部每月组织全体护士长对本月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一般差错最高,占总不良事件的55.56%;责任事故占2.52%。医嘱处理错误、给药错误、管道脱出、皮肤压力伤、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分别占16.45%、13.92%、10.13%、10.13%、8.86%。五种护理不良事件占护理不良事件总数的59.49%。护士工作年限以6年以下发生率高,占总发生人次的70.17%,尤以2年以下护士发生率高,占总人次的39.47%,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多发病区是内科系统、儿科、妇产科、ICU,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数占全院总数的68.36%。结论: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应以医嘱处理错误、药物准备错误、管道脱出、皮肤压力伤、静脉穿刺技术为重点,同时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加强高危科室和高危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人员的培训工作。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高危环节;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这种命名给护士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而命名。安全生产是全社会都在积极倡导的,医院安全问题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更不容忽视。医疗不良事件不但造成患者及家属的重大损失,而且导致医院社会信誉下降,患者群体的安全感丧失。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加之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重复性,因而发生护理差错的机会多。如何保证安全,一直是被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我院为了能够在最早时间、以最快速度掌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早将不良事件可能诱发的医患纠纷消除,于2009年7月特制订了我院管理体制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得以及时上报、及时分析,制订改进措施,杜绝类似事件重复发生。现将2010年1~11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护理缺陷评定标准,根据我院2010年1~11月上报的79起护理不良事件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114人次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缺点19起,占24.05%。一般差错45起,占55.56%,严重差错6起,占7.59%,其中包括1起骨科输血患者,提血单与供血者、受血者实际血型不符,由于血库工作人员粗心打错输血单,而护理人员在取血及输血时均未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另一起胸外科血糖高患者错将0.9%生理盐水粘贴到5%葡萄糖250 ml液体给患者静脉滴注,虽未引起不良后果,但性质严重故列入严重差错。输液反应8起,其中3起由于儿科年轻护士违反消毒隔离制度引起,另有5起输液反应占6.33%,其中4起发生在儿科,护理人员经过以上3起教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查明5起输液反应非护理因素引起,经医院分析可能与塑装液体有关,及时更换了液体;1起心血管内科医生由于超剂量使用红花30 ml(用药原则20 ml),引起药物反应,护士长均如实上报,杜绝了以后可能再次由此引发的不良事件。
一般差错是指在护理工作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的差错,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延长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不良后果严重的为严重差错。缺点是指未按时执行治疗但在2 h内及时纠正,且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的[1]。责任事故是指护理人员因违反规章制度及护理常规等失职行为所致的事故[2]。
1.2 方法
护理部制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求科室及时上报,并制订整改措施。
护理部每月组织全体护士长对本月上报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共同讨论,分析发生的因素,在全院引起重视,杜绝此类事件重复发生。结果
根据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讨论,现将79起事件按分级构成、方式以及发生不良事件的护士的工作年限构成、科室分布构成见表1~3。
2.1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情况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情况见表1。
2.2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14人次与护士工作年限构成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14人次与护士工作年限构成见表2。
2.3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按科室分配构成情况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按科室分配构成情况见表3。讨论
3.1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方式分类及原因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中以医嘱处理错误、药物准备错误、管道脱出、皮肤压力伤(1例为难免压力伤Ⅱ度,其余均为Ⅰ度)、输液穿刺失败发生率高,占所有护理不良事件的59.49%,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环节。控制好这些高危环节就能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得以控制。主要原因:处理医嘱错误主要发生在内科系统,与患者较多,工作较繁杂,执行医嘱后查对和操作前、中、后三查七对不认真有关;对皮肤压力伤患者预见性差及缺乏责任心;对执行导管治疗、护理者看护不到位;输液技术不熟练主要出现在儿科,头皮静脉输液要求技术含量高,个别患儿过度肥胖加之患病更不易穿刺,且孩子娇生惯养,多次穿刺引起患儿哭闹,陪伴者由于心疼孩子免不了多说几句,年轻护理人员认为“我尽力了”,免不了嘟囔几句,由此引发陪伴者不满而争吵。违反劳动纪律和缺乏责任心构成的责任事故是全院血的教训,要求全院必须严格劳动纪律,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2)
责任事故发生是全院血的教训,其中ICU责任事故由于值班医护人员睡觉,叫不开门,导致新入院垂危患者不能在ICU抢救,引发医疗事故。为此,医院进行严肃处理,给予严重处罚、停职检查、分摊赔赏患者家属的要求,护理占重要份额。血液透析室责任事故是因为透析患者视力差,在无护理人员在场情况下自行入室,被隔离台绊倒致硬膜外血肿。原因是透析室为新成立科室,尚未建立患者入室透析制度,科主任及护士长均是新聘任人员尚无管理经验,所以医院未对科室处理,医院承担患者在ICU住院治疗。
3.2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及原因分析
表2所示,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在6年以下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次80人,占70.17%。提示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尤其2年以下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所以控制这些人群的发生率就能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的发生率高与护理经验缺乏有关,表现为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患者不负责任、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如ICU值班低年资护士睡觉引发责任事故1起、儿科新上岗护士值班睡觉引起患儿陪伴者不满1起。另外与业务技术掌握不熟练有关。有研究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维护安全的最重要的基础[3]。所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加强责任心,对确保护理安全至关重要。
3.3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的原因分析
表3所示,内科系统、儿科、妇产科、ICU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发生率占全院临床科室的68.36%,与这些科室病员多,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有关,其中3个内科床护比为1∶0.30~0.35;儿科床护比为1∶0.25~0.30,秋冬季则更不能达标;妇产科床护比为1∶0.300~0.375;ICU床护比为1∶1.6;尤其夜间2名护士要护理5位或以上重症患者。在内科系统患者多为老年人,脏器功能差,体弱多病,用药繁杂,护理人员承担着繁杂劳动甚至干着非护理人员所承担的任务如登帐等;ICU患者多昏迷,病情危重,建立管道多,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妇产科、儿科要求服务质量高且儿科要求技术高等。所以满足这些科室的人员编制就能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 对策
4.1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应以医嘱处理问题、给药问题、管道脱出问题、皮肤压力伤问题、输液技术问题为重点。此5类护理不良事件占总事件数的59.49%。另外,加强劳动纪律更不容忽视,它是导致2起事故的导火线。将上述事件作为护理风险防范的重点,护理不良事件将得到有效控制。医嘱处理问题、给药问题、管道脱出(药物中毒洗胃胃管、留置尿管)、输液技术问题均属于护理差错,其后果给患者造成直接经济负担,这些事件的原因多与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有关,所以避免这些不良事件的的关键是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皮肤压力伤事件的发生不仅与护理管理工作有关,而且与患者自身因素有一定关系。目前我院为防范皮肤压力伤制定以下措施:全院护士学习使用皮肤压力伤发生可能性评估表,用评分的方法确定高风险的患者;同时成立皮肤压力伤评估小组,该小组成员对全院皮肤压力伤评估风险高的患者进行单项护理检查,并对各科室责任护士给予技术支持,使已发生皮肤压力伤的患者得到及时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风险管理的理念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4]。
4.2 加强护理不良事件高风险护士的防范意识和培训工作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6年以下工作年限的护士,以2年以下发生率最高,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这对预警风险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有关专家指出: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4]。虽然护理不良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特别是对年轻护理人员的管理,护理风险事件随时可以减少或避免[5-6]。对这些护理人员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教育和培训。4.3 加强风险事件高发科室的管理
表3结果显示:内科系统、儿科、妇产科、ICU是高风险科室,护理管理者要重视这些科室的护理工作,不仅在人力资源上给予支持(包括人员素质和人员数量),而且在护理专业技术上也要给予重点扶持和培训,同时还要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以满足这些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高要求。血液透析科立即制订患者入室制度,由护理人员陪伴入室,患者不得自行入室。4.4 建立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机构
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临床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发展,护理风险管理只有在全面建立医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取得较好效果。因为在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中,有些事件虽然发生在护理工作中,但风险事件的原因并不只是护士自身,而是由于其他科室或后勤保障支持系统工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和协调发展。
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来源: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o08护理系统上报的335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护患比例进行研究。结果①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压疮、跌倒。②主要原因分别是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③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④资历较低的护士在评估及沟通方面存在显著不足。⑤一周之内以周三、周四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而在一天之内,以8:00、15:00和22:00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三大高峰。结论 医院要从组织系统上改善人员配置并建立组织安全文化,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科室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按照惠者的需求进行弹性排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护理管理研究; 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2]。患者安全是医疗卫生系统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服务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8年护理系统非惩罚性自愿呈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安全的有效管理措施。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8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人员通过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系统呈报的不良事件335起。本研究中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损伤结局分级标准,采用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不良事件分级标准,内容如下。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I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V级: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死亡。
不良事件涉及335名护士资料如下。职称:护士176名(52.54%),护师148名(44.18%),主管护师I1名(3.28%)。护士工作年限:1-5年155名(46.27%),6-10年71名(21.19%),1l一15年61名(18,21%),l6-20年41名(12.24%),2O年以上7名(2.09%)。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8年l一12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系统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等方法描述一般资料;运用 方法分析主要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护士的关系。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分类和患者损伤结局 护理系统上报不良事件分类详见表1。
患者损伤结局参照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分级标准,患者损伤等级为I级234例(69.85%),Ⅱ级91例(27.16%),Ⅲ级9例(2.69%),IV级1例(O.30%)。2.2 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表2)2.3 主要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不同职称护士的关系(表3)2.4 不同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
1周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比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依次是:表1 335起不良事件分类情况l5.52%,15.22%,17.02%,17.02%,10.15%,11.94%,13.13%。
24h内不良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患护比”趋势变化见图1。不良事件发生的三大高峰是8:00、15:00和22:00,这与24h的“患护比”图形趋势基本吻合。3 讨论
3.1 护理系统呈报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
对于医疗系统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过去强调对个人进行批评和惩罚,现在认为不良事件多是机构上的问题,个人只是复杂系统中与其他人员相互作用的个体[4,5]。建立非惩罚性自愿内部呈报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其目的一方面从经验中学习,另方面集中分析揭示危险因素和事态发生发展的趋势。该系统特点为:① 采取相关责任人匿名、非
惩罚、自愿原则,呈报真实发生情况;②呈报项目依据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护理系统规定内容,并参照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细化标准化定义、分级标准和呈报流程;③ 上报形式以个人或病区为上报单位,可网上、电话或书面报告。④上报时限:严重度为0一I级常规每月初报告;严重度为Ⅱ一Ⅲ级,24h内报告,严重度为Ⅳ一Ⅵ级重大紧急事件;立即上报护理部。⑤上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良事件项目分类、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患者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等。⑥设专人管理进行随访和数据统计,采用根源分析法分享相关信息。本次结果显示,发生前5起不良事件分别是管路滑脱、压疮、跌倒、输液相关事件及给药错误。在国内类似研究中,跌倒、输液事件和给药错误被列为最常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3,6],可能由于护理系统上报不良事件的分类不一致所致。
3.2 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分析及对策
本项研究结果提示,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不良事件相关的护士46-27%的护龄在5年以内,且资历也比较低(52.54%职称为护士)。护士的评估和沟通能力会直接影响患者整体护理质量。有研究显示,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全面,遗漏一些有价值的护理资料,形成护理安全隐患,同时医院存在护士患者配比不足的问题,护士平均工作量大,缺乏足够的时间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评估与沟通。沟通不良已经成为医院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2,8-10]。如果医护人员树立沟通的意识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许多差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如何加强年轻护士的专业培训及患者评估技能值得护理管理者探讨。张翠霞[1]”和赖兰萍[10]的研究报道显示,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人院评估的风险教育、风险管理培训以及沟通技巧培训,可以大大提高医务人员对评估和沟通重要性及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护士评估和沟通工作的主动性及有效性。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估与沟通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可采用结构化的培训方法即根据护士的具体情况,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的设计培训内容,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督察与引导。通过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意识,端正护理人员对患者评估、患者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患者评估与沟通技巧,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减少因评估不足或沟通不良而引起的不良事件。
结果显示一周内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时间与以往的研究[11]医院一周护理工作量趋势基本一致,即周三、周四护理工作量大时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图1显示一天内24h不良事件发生的趋势与24h的护患比图形趋势基本吻合,即护患比高时不良事件发生较多。研究结果提示护理管理者从组织上应重视人员配置的改善,医院行政部门加大对护理人力支持,缓解人员缺乏的矛盾,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护理患者,这是减少不良事件的根本。而如何在现有人力资源下改变现状,则是对护理管理者的一项挑战。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制度,真正按照患者的需求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是降低护理风险,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12]。已有研究证明弹性排班法在危重患者多、工作量不稳定的急诊室、手术室等已得到运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3]。同时,聘用专职人员负责接电话、患者的转运、房间、用物、仪器等的清洁消毒等,将护士从非护理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护士还给患者,亦可以提高服务质量[11]。
结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是护理质量的客观反映数据之一。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推荐阅读: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案例07-20
护理不良事件评价标准09-24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07-02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07-02
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及反馈意见06-11
输血不良反应及护理06-20
关于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工作的通知09-12
输血不良事件分析10-20
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1-05
不良事件报告分级制度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