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作职能转型的思考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工作职能转型的思考

乡镇工作职能转型的思考 篇1

当前,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乡镇必须加快职能转变,实现工作转型。这是当前各级党委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采取与乡(镇)、村有关领导和负责人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就乡镇工作转型问题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分析。

一、乡镇工作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乡镇工作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石。乡镇职能作用发挥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稳步实施,乡镇政府职能必须随之转变,乡镇工作转型势在必行。

(一)乡镇工作转型是应对形势变化的需要。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农业两税的全面取消,使乡镇面临工作职能怎么变、乡村组织如何运转、农村各项事业怎么发展、乡村干部干什么和怎么干等许多新课题,乡镇需要有一个新的定位和转型。

(二)乡镇工作转型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镇是关键。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乡镇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加速工作重心的转移,把工作精力真正集中到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上来。

(三)乡镇工作转型是化解当前农村各种矛盾纠纷的迫切要求。当前,乡镇工作进入了矛盾并发期。主要表现为税收免征后土地流转矛盾、退耕还林后农村经济分配矛盾、税费改革后农村不良负债引发的矛盾等等,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乡镇必须创新组织领导方式和经济管理模式,切实转变乡镇职能,以新的理念和方法,积极化解旧问题,防止发生新矛盾。

二、乡镇的职能定位

由于乡镇的地位和特点,乡镇职能在配置上存在着非完整性,特别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必须科学定位乡镇职能。从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乡镇的职能应当是:

强化社会管理,健全乡村治理机制。乡镇党委政府要适应农村经济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变化,由以政府管理为主向以社会管理为主转变。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治理机制;要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能力;要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包括各种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还权于社会”,健全社会自律体系。

强化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乡镇必须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大力加强农民饮水、行路、用电、燃料等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

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乡镇必须进一步强化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职能,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三、推进乡镇工作转型的主要做法及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县委以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乡镇工作转型,特别是去年,县紧紧围绕农业税免征后乡村基层面临的工作职能怎么变、乡村组织怎么转、乡村干部怎么办等重要课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农村基层党建“百日攻坚”工程,在推进乡镇工作转型上进行了有益探索,收到了良好效果。具体做法是:

乡镇工作职能转型的思考 篇2

1 医防并重

转型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专科医疗模式向全科医疗模式发展。有人认为, 工作重点也由原来的“重医轻防”转向“重防轻医”。我不敢苟同, 认为应该是“医防并重”,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社区卫生服务能否满足居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能否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否作为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一线, 除了降低费用之外, 关键更在于医疗质量、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证, 医疗技术能否使群众信服, 能否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 常见病、多发病不出镇, 医疗质量、安全是关键。因此, 医疗工作要巩固好、规范好、发展好。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健康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是患了病的人需要就医, 而且健康人、亚健康状态的人也有医疗保健的需求, 并且形成了“健康就是财富, 健康就是幸福”的共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医疗, 还有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要治疗疾病, 还要考虑如何维护人们的健康, 修复劳动力和满足人们保健消费的需求等。因此, 六位一体的功能需得到完善、提高和发展。应该说, 我们的服务内涵丰富了, 服务人群扩大了。比如说, 乡镇企业较发达、老百姓较富裕的玉祁地区, 每年新职工的进厂体检, 老职工的福利体检, 群众的自我体检等目前呈持续上升的态势。那么, 我们要抓住机遇, 服务群众, 成立体检中心, 满足就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就医疗服务的角度来讲, 不再仅仅是“以患者为中心”, 而应当是“以就医者的需求为中心”。医防并重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来讲很关键。

2 加强内部管理

2.1 抓好人才建设

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才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人力资源是医院的战略性资源。要建立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 为各类不同的人才提供和创造发展机遇, 通过优胜劣汰来选拔与岗位达到最佳匹配的人选, 造就一批通晓医学、掌握现代技能、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源。

2.2 紧抓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是检验和衡量医疗服务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各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标准, 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管理, 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 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评析制度, 严格查对制度, 制订切实有效的临床路径, 确保医疗安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2.3 建立职责明确的岗位责任制

医院要想有一个高效的运行机制, 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本医院特点的组织体系和岗位设置, 也就是坚持按需设岗, 精简高效, 做到岗位职责明确, 任职条件清楚, 权限使用清晰, 使该岗位的职责能够充分履行而上下配合协调。

2.4 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

提高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必须要有一套能够反映岗位特点和科室实绩的科学的考核标准。要针对医师、护士和管理人员等不同类别和层次的人员, 确定不同的绩效考核内容和指标, 根据行业特点, 把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等不同情况制订成细化、量化、科学化、操作性强的考核标准。真正做到优质、高效。

3 转变服务理念

转型后, 卫生院专科门诊模式将向全科门诊模式。医务人员也将由坐在诊室等患者逐步走进社区, 主动开展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出诊、巡诊、家庭病床、健康教育、慢性病的督导等服务项目, 满足就医者对不同服务的需求, 拉近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让广大居民亲身感受到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给他们带来的方便与实惠。同时, 通过以上形式可向广大居民宣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技术、价格、便捷等方面的优势, 向他们宣传健康知识, 与居民建立感情, 取得居民的信任。要建立“就医者满意为标准”的理念, 医疗服务的目标就是让就医者满意, 教育职工改变以往生、冷、硬的态度, 向居民提供温馨、热情、周到的服务。通过满意度调查、出院后随访等方式, 不断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率, 发现满意率下降要及时分析原因, 制订落实整改措施。真正做到一切以“就医者的需求为中心”。

4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六位一体”的功能。公共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等工作千头万绪, 同时也要配合政府的创建工作, 卫生部门的突击工作。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要积极争取村、镇政府的理解、支持。同时要加强防保科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监督考核力度, 在硬件上加大投入, 改善服务环境, 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管理、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制度, 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5 合理利用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农合制度显示了政府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现状, 保障农民健康, 提高农民抵御疾病风险能力以及减少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决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来宣传好、贯彻好新农合的政策, 有效推动新农合的稳步实施, 尽力扩大参合覆盖范围。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 真正影响农村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如何做到“小病不出村, 常见病、多发病不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以“优质、廉价、安全、便捷”的服务吸引新农合参保患者, 在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住、合理收费、合理治疗上下功夫, 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今年我区又开通了门诊结报, 大大减轻了农村的负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有效地、合理地利用好新农合制度, 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6 关注农民工的健康

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量农民工的涌入, 为我区建设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 由于农民工劳动强度大, 工作时间长, 营养条件差, 缺乏医疗保障, 收入少等原因, 积劳成疾者比比皆是。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中农民工的就诊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但他们同样有得到医疗保障的权利。外来人口的增长也带来了大量的流动儿童, 我们的防保部门应及时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派出所、村委、学校沟通, 掌握流动儿童的营养状况、计划免疫接种情况、传染病管理、入托入校等信息, 及时向他们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农民工是不可忽视的群体, 对于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近年来, 结核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其中农民工占了较大的比例。因此, 我们要关注农民工的健康问题, 主动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

7 围绕“优质、廉价、安全、便捷、服务”做文章

我区离无锡市区距离近, 交通便利,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设备、技术等都无法和无锡市三级医院相提并论, 我们只能在基本医疗、降低费用、保障安全、提供便利、改善服务上下功夫, 保证每一位就医者都会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 我们向每一位就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医者满意”。

最近召开的全国两会上, 温家宝总理指出, 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今年重点要抓好四件事:一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二是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三是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政府对困难群众给予必要的资助;四是做好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温总理的讲话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福音, 显示了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 使党的政策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公民的身上。

关于乡镇农经工作有效开展的思考 篇3

关键词:税费改革;土地承包;支出预决算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207-1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地处黄海之滨的射阳河畔,西接盐城机场和204国道,紧依新长铁路,东靠国家二级开放港口——射阳港,与国家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和世界麋鹿自然保护区相毗邻,生态环境极为优越。近年来,我中心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农工办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三大管理、五项服务”为工作主线,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推进了我镇农经事业的新发展,为发展农业,稳定农村,致富农民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 落实农村各项惠民政策,让阳光惠及千家万户

1.1 落实土地承包政策

在全面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台账,补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基础上,广泛组织村组干部和农经一条线人员认真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掌握精神,弄懂实质,并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1.2 落实税费改革政策

认真落实、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坚持民主议事,民主决策,保证资金筹集和投向的合理性、规范性。全面推进村级收支预决算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收支的内容、项目和标准。配合纪检部门进一步抓好镇村公益事业招投标。进一步增强了工程项目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涉农收费项目公示率和专用票据使用率均达到规定要求,全年未出现一例涉及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问题的上访案件。

1.3 落实其它各项政策

此外,我镇还对其它各项惠农政策进行了有效落实:(1)积极配合农技、财政部门,核实、发放粮食直补资金,保护农民群众的既得利益。(2)全面开展、扎实推进农业保险工作,通过发放业务资料,走村到组广播宣传,配合广大村组干部组织了6120个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参保面积达69600亩,参保率达72.3%,列全县上游水平。群众实惠明显增加,除收回保本,另外获得理赔22万元。(3)扶贫工作创建新特色,依据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载体,带动脱贫43户。申请一事一议资金财政奖补51万元,兴办排涝泵站9座,15m桥梁1座,砂石路3200m,有效地提升了有关村居的设施配套能力。如此贯彻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保证了阳光政策的真正惠农,保证了农民人人受益。

2 强化村级财务基础管理,让村级组织健康运行

2.1 民主推行支出预决算

通过年初项目预算,平时强化监管,全年村级支出压缩到110万元,同比下降15万元。各村居都成立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小组,有制度、有章程、有活动地点,规范运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在账前,防患于未然。

2.2 致力化解村级债务

具体举措:(1)使村居主要负责同志思想上高度的重视。将2009年度的村级收支决算情况、年末债权债务状况以及2010年度的收支预算等主要财务指标印发到村居每位主要负责同志,使各村居主要负责同志充分认清目前资金运行的压力,在思想上入神,工作上入位。(2)深入调查研究,抓实控减措施。我们始终把控减村级负债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调查研究,紧密配合、积极指导各村居落实控减措施,向党委政府献计献策。把四季度作为化解村级债务的突击季,紧紧围绕“增收入、收当年、清陈欠”三个重点,正常会办,经常督查,定期通报,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年实质性化债180万元,名列全县前茅。

2.3 积极拓宽增收渠道

具体举措:(1)继续运作资源,增加集体收入。一是切实抓好土地资源发包;二是切实抓好林权改革;三是切实抓好清资核产工作。(2)用足用活政策,发挥和利用“名人能力效应”。(3)实行严格的农经工作考核责任制。一是将清收陈欠和征收当年的指标分解到村组,落实到每一个村组干部;二是与各村居党组织书记签订降债目标责任状,明确奖惩措施;三是每季度在全镇范围内通报各村居债权债务变动情况;四是全面推行绩效挂勾的工资分配制度,实绩突出者多奖,多劳者多得,彻底解决按人头给钱,平均分配的大伙龙局面。(4)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一是继续执行费用包干制度;二是实行人员交叉兼顾,压缩在职人数;三是节约使用一事一议资金,预留40%用于化解村级债务。

3 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让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3.1 抓好业务理论学习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切实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努力提高中心人员的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力求全面掌握国家《土地承包法》和省《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的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统筹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办事效率,从而做到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3.2 科学协调服务与管理的关系

在管理上要坚持原则,执行制度,动真碰硬。在服务上讲究质量,提高效率,做到四个“随叫随到”:政策咨询随叫随到,调处矛盾随叫随到,查账对账随叫随到,勘查灾情随叫随到。与各村居保持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以“土地流转服务”为例,我镇八个村居分别成立了“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村居主任担任站长,会计负责具体业务工作。主要职责为:负责本村(居)接受委托人申请,做好介绍、流转委托、土地托管、土地流转供求登记;帮助农民联系流转对象;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帮助和见证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合同;开展土地流转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做好跟踪服务和纠纷调处;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流转台账与土地流转档案等工作。

关于乡镇社区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篇4

模式,将是一个带有挑战性的时代课题。

基本情况

我镇全镇区域面积为平方公里,总人口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万,市区导入人口万,外来人口万。现有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个居委会,个居民小组。

(一)全镇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城市化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我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万美元;工业产值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工业利润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出口拨交值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财税收入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财政收入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区名列第一。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年全镇劳均收入实现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人均收入实现元,比上年增长元,增长;建造农民别墅小区,使的农民住上了别墅;全镇多名老年人每人每月定期发放元养老金;农民人均年最低生活保障金达到元。今年再出资亿元为失地农民投了“小城镇社会保险”,实现全镇农民的农转非。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为城市化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几年,我镇从实际出发,基本实现了“工业向园区集中,住宅向小区集中,农业向公司集中”,形成了五大园区的合现布局,其中我镇新镇区地处全镇中心,总面积平方公里,这是按照“把我镇建设成为一个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要素型、功能型城镇”的城市化发展要求而建设起来的新型镇区。

我们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公共设施,每年投入近亿元资金用于新镇区建设。现在镇区的四纵四横主干道,构成了镇区道路网络,市区的沪松线、沪梅线、、路等条公交线路直通我镇。市级工程轻轨号线我镇段已全面启动。实施造绿工程,全镇去年新增绿地面积方平方米,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投资万元进行管道煤气管延伸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商业网点进一步拓展,农工商、家得利、华联、联华等一批大型超市已落户我镇。文化教育卫生设施不断完善,音乐喷泉广场、大型商娱体育中心相继落成;投资万元的我镇成校和投资万元的我镇中学已开工建设;我镇医院大楼已经结构封顶,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引进已实质性启动。旧城改造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社区工作的不断探索,为城市化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我镇镇于年成立了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社区中心现有人员名,主任由镇社会事业办主任兼任。近几年来,社区中心一方面协调环卫、市容、文化、安全、爱卫等职能部门,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指导帮助居委会开展为民服务、文化体育、环境卫生等工作,尤其是协调解决了大量社区居民来电来访反映的突出问题,较好地发挥了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社区事务的作用。

我镇现有个居委会,管辖小区个,居民万多户,近万人。近几年来,各居委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升级达标活动,所有居委会达到二级居委会标准。居委会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⒈从实际出发,抓好经济工作,增强经济实力,为社区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⒉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做好旧城改造、小区道路绿化及公共设施建设,为居民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⒊配合镇有关职能部门,做好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爱国卫生等工作,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⒋做好救助、扶贫、就业保障工作,努力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解决居民实际困难;⒌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努力提高居民素质。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创建了一批区级文明小区,我镇苑、国亭苑被评为市级文明小区。社区工作的不断探索,为城市化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面临的新形势和主要对策

(一)撤村建社区,农村全面城市化。

随着镇保的推行,我镇万农民实行农转非,全部转为居民,撤村建社区工作已实质性

启动,我镇的社会管理模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农村城市化将全面实现。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⒈社区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⒉社区干部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⒊居民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新形势,党委、政府及时制定了对策:⒈实施政企适当分离。成立实业公司党支

部,以股份制形式将集体资产量化到个人,农民变股民,通过公司的运作,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股民每年分红收入。成立居民区党支部,与实业公司适度分离,发挥社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保证居委会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社区全面发展。⒉组建社区管理干部队伍,通过“转一批,提一批,聘一批”的办法来解决。即:将村和实业公司的副职干部转一批到居委会担任专职干部;通过加强学习教育,提拔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到社区、居委会工作;招聘一批大学生、市区导入的退休人员以及各小区的楼组长兼职担任居委会副职以下干部。⒊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切实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化。

(二)人口继续导入,小型城市逐步形成。

我镇房产区的建设,已成为发展第三产业的支柱。目前,在我镇开发的已有多家房产公司,开发了一批高质量、高起点、高标准的住宅小区。以轻轨车站为核心,镇政府又规划了近平方公里的房产发展区,将建成一批中高档住宅区,导入人口近万。再过年,我镇将形成一个人口达到万规模的小型城市。

万人口规模小型城市的形成,一方面对社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将对我镇社会事业的发展形成更大的压力。

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党委、政府将着手研究、编制城市发展规划。针对社区管理,将制定居委会的布点设置、区域划分、干部配备、工作发展的社区规划。针对社会事业发展,将制定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配套和全面发展的社会规划。

在今后发展的几年中,我镇将同时存在别墅区、中高档住宅区、普通住宅小区、农民中心村、旧城区民宅、外来人员居住区、农民自然宅基等不同层次的住宅,给社区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探索

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在新的形势下,要按照“网格化”工作理念,根据街道、居委会不同情况,逐步推进社区实体化,使社区成为网格运作载体,不断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网格化管理最初运用于公安部门的治安巡逻机制,实践证明,网格化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⒈实现管理的全覆盖,有利于消除工作空白点;⒉减小管理幅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工作重点;⒊区域内实现资源整合,有利于人、财、物资源配置,实现整体效应。

对于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学者在作研究,基层在作探索,就我镇而言,作如下探讨:

全镇从总体上构建三级网络,即以个居委会为网格管理的网,以个居民小区为网格管理的网,以社区内企事业单位为网格的网,三网联动,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社区管理新体系。

(一)以个居委会为网格管理的网。

⒈从党委、政府班子中,选派名分管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分别结对个居委会,同时组建社区党委,解决社区管理的全覆盖,消灭空白点。

⒉社区党委的主要职能应定位在社会工作上:()规划、指导、协调、监督社区体制内外的党组织和单位开展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领导区域内“两新”组织内的党组织和社区各群众团体;()发动社区各居民区党支部联合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各项重大选举活动和突发性重大事件的决策中,加强领导,严格把关。

⒊社区党委由镇党委副职兼任书记,党委成员应有“两新”组织、群众团体组织和非区属单位党组织中的党员代表共同组成,党委成员应由社区党组织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⒋居民区党支部应在社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主要负责领导、推动居民自治工作,原来要他们承担的与社会企事业联系工作,应归还给社区,使其集中精力推动居民的“三自”工作。

(二)以个居民小区为网格管理的网。

⒈从个居委会中,选派名干部,每周两天到居民小区办公,加强和居民的联系,及时传递信息和协调工作,并帮助解决小区内的急、难、新的矛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小管理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⒉从镇政府各职能部门中,选派名干部,每周一天到居民小区办公,指导、帮助居委会,开展社区安全、卫生、绿化、教育、帮困、服务、文化、健康、信息化大系列的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⒊社区文明创建活动,要按照不同小区,形成不同的创建特色。针对中高档住宅区,经注重社区服务、社区信息化建设;对于普通住宅小区,要注重社区文化、社区健康教育;对于农民中心村,要注重社区安全、社区教育;对于外来人员居住区,要注重社区文化、社区教育;对于老城区住宅,要注重社区卫生、社区绿化……

⒋今年将根据不同情况,以个小区为试点。在兴联小区,以综治办牵头,加强物防、人防、技防,创建安全示范小区。在庄家小区,以计生办牵头,以宣传阵地、计生服务室、计生特色工作为主,创建人口文化小区。在国亭花苑,以社区办、卫生院牵头,以宣传阵地、健康档案、服务咨询为主,创建健康教育示范小区。

(三)以社区内企事业单位为网格管理的网。

⒈将社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按区域划分网格,全部纳入社区管理范围,解决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整合,达到资源共享。

⒉将社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按网格,和社区实行结对共建,双方签订共建协议,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形成社区共建新格局。

⒊社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内的文化、体育场所、活动室、阅档室等资源定期向社区居民开放。

做好新时期乡镇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篇5

艾进德 吴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总方略、总要求和总目标,全方位推进创新促进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主渠道和主措施,广大农村的创新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必须全力攻克的突破点。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结合近几年来农村工作的实践,就新时期创新乡镇工作、促进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粗浅的思考。归结起来,要在五个方面实现创新:

一、在政府职能设置上要有新的定位

形势决定任务,任务配置职能。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职能定位不清、不准,基层政府做了很多不该做、不能做、做不了的事情,形成了越位、缺位和不到位同时并存的“综合症”,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也在不少方面制约了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完成之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乡镇政府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必须要有新定位。按照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乡镇政府应在五个方面进一步明确职能、明确任务:(1)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的大政方针和一系列惠农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农民心中,当好亲民、惠民的使者;(2)激活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加快区域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当好经济发展的推动者;(3)充分关注民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当好服务者;(4)依法行政,保证计生、殡改、土地、村建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当好管理者;(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当好护卫者。以上五个方面,是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主要工作职能。

二、在区域发展战略的谋划上要有新的思维

思维创新是创新的“总开关”。我们经常说,思路决定出路。实事上,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思维决定出路。有新思维才能产生新思路,新思路付诸实践才能转化成新的发展之路,转化为生产力。所谓新的思维;至少应符合四个要求:(1)符合法律和政策;(2)符合乡情和实情;(3)符合百姓愿望和要求;(4)具有超前性、引导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现阶段;各地明争暗赛,千帆竞发,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领导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思维实践非常关健。对此,一个区域要发展壮大,摆脱落后的面貌,创新思维是第一要素,思维是前提,创新是关键。作为统揽全局的区域发展战略,更要用新的思维来谋划。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我们在决策上既要吃透上情、下情,又要吃透外情、内情,在此基础上找到结合点,实现思维创新,指导科学发展。今年,党和国家根据世界金融危机的实际,适时的提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这就是创新思维,科学谋划。实践证明,只要思维符合实际,成效就会明显显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只有把思维创新与当地的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用新思维、新思路谋划区域发展战略,用新思维、新思路来鼓舞人心,形成合力,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明确方向,一定会起到合力突围的效果。

三、在经济工作的组织上要有新的机制

机制就是方法。在新的形势下,乡镇组织经济工作的思路、手段、方法都要有所创新。形势在变化,如果还用传统的套路去工作,穿新鞋走老路,必然事倍而功半,甚至贻误发展机遇;成为历史罪人。当前,在工作机制上要实现六个转变:

(一)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打破城乡分割,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地措施,推进配套改革,加快小集镇建设和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互促共进,共同繁荣。

(二)从抓农业、靠农业迅速向抓工业、带农业转变,实现以工促农,把工业带动战略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就农业抓农业没有出路,用传统的方法抓农业没有大的出路。农业大县、农业大镇要打工业牌,要依托农业上工业,用工业带农业,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工农互动求得良性发展。

(三)从自力更生、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求发展向开放带动、借助外力求振兴转变。一个国家如果闭关锁国必然是落后被动挨打,一个地方如果不走开放之路必然缺乏前进的动力,缺少大发展的激情,路子越走越窄。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起“开放带动”的战略思想,走出去,引进来,借力发展,借梯上楼。

(四)从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干预促发展向强化政府服务、培育龙头企业、发挥新型经济组织作用促发展转变,让市场主体充分扮演主导角色,实现全社会力量促发展。政府要变行政命令为服务引导,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带动,抓好新型经济组织的建设,实施规模经营,并发挥其作用,逐步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从只重生产不重流通向围绕市场抓生产转变,用市场引导生产,以销路定品种,以销量定产量,努力实现生产区域化、产品标准化、农业产业化。

(六)全面推行水利、林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从“大锅饭”、无主制向产权明晰、业主明确、有效利用、有偿使用方向转变,实现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充分发市场主体的作用,推动农村经济更健康、更协调地发展。

四、在社会协调发展上要有新的认知

过去,曾一度出现重视发展、忽视民生,重视经济、忽视社会事业的协调跟进,重视物质文明、轻视精神文明的现象。这些都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l)

以人民群众最需要为工作取向,以水、电、路等为重点,大力改善基础设施;(2)以人民群众最不满为服务取向,以解决上学难、看病贵为重点,加强教育、卫生资源的整合、改革和管理;(3)以人民群众最快乐为价值取向,以文化广场、文化大院、文化队伍为重点,抓好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培养一批符合“四有”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型公民。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大部分乡镇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基本消灭D级危房,启动有线电视入户工程,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也有一部分乡镇建起宣传传文化站,村建起了文化大院,组建了农民秧歌队、腰鼓队,并经常开展活动。这些举措,使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素质,提升了境界,增进了理解,促进了和谐。

五、在科学管理上要有新的措施

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必须针对不同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工作状况、经济状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实施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

(一)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开展“三个三”工作理念的教育,明确工作目标,量化工作职责,强化工作责任。要坚持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相结合、过程管理和效果管理相结合,推行失职问责制、过错追究制和末位淘汰制。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形成干事创业、争先创优向工作环境。

(二)加强对党员队伍的管理。要严把入口关,注重从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和农业结构调整第一线培养党员,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党性培训。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渠道。开展公职人员和农民党员结对子活动,把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培养成“双强”党员,把“双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多渠道探索农村贫困党员救助办法,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党员地位,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永葆先进性,更好地发挥“两个作用”。

(三)加强对农村“两委”班子的管理。要坚持用教育育人,用制度管人,用事业凝聚人,用待遇留住人,用监督保护人,加强后进村整治和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开展晋档升级活动,把村班子建设成为组织放心、群众信任的领导集体。

(四)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和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发展的合力.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结合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要求,全面推行农村民主管理;实行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实施村民自治,推进农村长治久安。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农民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公民。要定期组织开展的“文明联创”活动,定期评选文明家庭、文明公民活动,形成人人争当文明人、争做文明事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只有把社会的力量充分地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大发展的最强劲动力,才能把上级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以上五个方面,是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五个要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中,准确定位是前提,科学谋划是关键,加快发展是基础,共建共享是目的,有效管理是保证。只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不断求索和创新的良好状态,就一定能够把上级政府绘就的发展蓝图变成现实,向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新形势下推进乡镇职能转变的思考 篇6

——*编办调研报告

乡镇政府工作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乡镇职能发挥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实践还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仍然存在着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情况。十七大报告,为乡镇政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乡镇必须以解决农民最需要的问题为核心,重塑基层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综合改革会议上提出,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体制,使农村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以,乡镇政府职能作用发挥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我县随着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乡镇政府的职能必须随之转变,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一、乡镇工作现状:

自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我县乡镇行政机构在设臵上统一设臵“四办一部”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和人民武装部。共设17个乡镇,2005年撤乡建镇过程中将柏林乡撤并后归入了藏巴哇乡,大族乡撤并后归入了卡车乡并更名为喀尔钦乡。在乡镇分类过程中,柳林镇、木耳镇被确定为二类乡镇,其余13个乡镇为三类乡镇,现15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34名(其中周转编制5名),事业编制654名。截止2008年底乡镇实有行政人员322名(其中干部311名,工人11名),事业人员548名。总体行政缺编66名,事业缺编106名。

二、存在的问题:

1、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而乡镇却不具备法律、政策、税赋、财政补贴等经济调节手段和能力;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界定的行政执法主体,绝大多数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乡镇地税、国税、工商实行了垂直管理,公安、司法、土地由县上派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直发,卫生院由县直接管理,乡镇对这些机构不具备领导关系,一些本该由县级部门承担或仅需乡镇配合的工作也交由乡镇办理,县乡职责不清,权责不一,乡镇对社会的管理职能事实上不健全。

2、乡镇职能弱化。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现阶段的乡镇却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产品的商品和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技术滞后,信息闭塞。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乡镇政府来解决,而实际上这恰好是乡镇政府的薄弱环节。很多地方乡镇政府是看得见却管不着。在社会事务上,更存在着职能弱化问题。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应依法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都统管起来,这是法律赋予乡镇的重要职责,是我国政权体系实现统一领导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但是,随着部分行业财政上划和管理职能的脱钩,乡镇职能落空。同时,部分乡镇站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浮于事,群众意见大,认为政府监督不力。

3、乡镇政府管理方式不适应。乡镇政府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转变过来。重生产管理,轻提供服务;重经济指标,轻社会统筹;重落实指标,轻公共产品;习惯于行政命令,不善于发挥市场作用发展经济,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

4、“属地管理原则”形成了乡镇工作压力。根据我国管理体制,乡镇是各项政策的最终执行者,执行的责任在乡镇。乡镇没有向下推的环节,向上推更是没有可能,别说是上级党委、政府,即使是县直各部门也都不能得罪。特别是在信访、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问题上,主动权并没有掌握在乡镇手中,但考核结果却影响乡镇其他工作成效。正是来自“属地管理”的压力,乡镇在职能运行中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5、上级任务与自身中心工作的错位。根据上级对乡镇的考核办法,县直各部门都手握“一票否决”之剑,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级级考核,逐级把压力传递到乡镇,而目前乡镇承担着县以上党委、政府层层布臵下来的指考核指标任务非常繁重,其中一票否决项目超过5项之多。上级的任务就如同一个圈,萦绕在乡镇干部的心头,直接导致乡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应付上级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中,在上级部门任务的重压下,乡镇考虑立足于自身实际谋求发展,服务经济的中心工作就显得很苍白,甚至于部分乡镇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模式,上级部门支一支,动一动,不支不动,而真正的创新性工作,立足于本乡镇实际,服务发展的“自选动作”寥寥无几。

6、乡镇各事业单位体制不顺,减弱了乡镇政府的调控能力。目前,乡镇直接管理的站所已经很少,大部分实行垂直管理,就连教育、卫生这样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部门的人事权也不在乡镇,而乡镇承担着最大最直接责任的工作,据初步了解,县委、县政府和各部门与乡镇签订的责任目标就多达18项以上,其中票否决项目就达5项。实际的管理执行权限非常有限,只有责任,没有职能。乡镇对各垂直部门所站的协管作用远跟不上县级及其以上党委、政府,更多的是协调沟通,因此形成了部门掌权,上级协调,架空了乡镇党委、政府的实质。对乡镇所站各部门的调控力在降低,这也直接导致了乡镇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缺少了有力的支撑。

7、人员素质及结构不适应,素质普遍低下。人员身份混杂,非公务员占比重过大。官多兵少,领导职数占编过大。人员结构状况不合理,即低学历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少;工人多干部少;无专业技术人员多,专业技术人员少;老职工多,年轻职工少。许多干部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水平。同时,乡镇干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部分干部,对党在农村的工作政策理解的不深不透。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以“催粮要款”工作模式为主的乡镇工作中,乡镇干部脱离专业工作,即使专业干部也不懂专业特长。

8、事业单位服务水平不适应、服务功能不强。一是政事不分。乡镇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行政人员混同使用,承担乡镇政府安排的行政工作。结果是既没有做好行政工作,却严重影响了本职工作。其次,由于乡镇事业各站所人员知识、文化、能力等较低,无法利用自身技术,通过示范引导为农提供各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导致“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现象。

9、没有适应新情况的工作模式。当前,在农牧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尤其是取消农业税后。一些乡镇干部“官本位”的观念还非常浓,不愿意放下架子直接面对农民,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有的干部在工作方面成了乡镇和村的传话简。

三、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对策与建议

乡镇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农民奔小康需求日渐提高的现实,我们必须从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加强乡镇行政的制度化建设,努力实现依法行政。乡镇职能转变基本方向是要打造服务型政府。要实现三个转变,即指导思想上由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转变;管理内容上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管理方式上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转变职能的重点是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稳定。转变途径: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强调“多予、少取、放活”,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转换乡镇工作机制和模式。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加快促进乡镇干部转型,提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和开展工作新局面的能力。第三,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干部行为。第四,要完善农村工作的考核机制。乡镇的内部考核,要实行权责统一。以业绩为取向,以民意为根本,让群众评议干部。转变乡镇职能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必须坚持思想认识先到位。乡镇干部头脑要尽快“转变”,由管理制约农民的潜意识转到服务理念上来。二是必须坚持以促进农村发展为前提。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离开发展谈转变,是舍本求末。三是必须坚持上下联动。乡镇职能转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关系的调整,联动性很强。要把乡镇改革县级改革统一起来,整体推进。四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只要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只要符合农业发展需要、符合农民意愿,只要有利于解决乡镇问题和乡镇职能充分发挥,都可以进行大胆探索。

1、不断强化乡镇政权体制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照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明确乡镇职能配臵。这就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要实现乡镇政权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要赋予基层政府更多的社会政治职能,把更多的经济职能交给市场。为此,必须实行基层政府行为与农民行为的区别。基层政府要尊重农民主人地位,确立“为农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乡镇职能要由抓事务向抓服务转移,体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目标。乡镇机构改革要以减负放权为原则。机构设臵也应向这个重心靠拢,要立足实际,合理设臵机构,不墨守成规。在精简事务性机构的同时,改革乡镇“七站八所”的事业机构,理顺其管理体制,组建以产业服务为重心的服务机构,加强对文化、卫生、环保、为民服务中心、公益性管理与服务等机构在乡镇的设臵,合理配臵资源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从而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赋于乡镇更多的社会事务管理权限,使乡镇更多更好地为农民增收服务,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2、转变工作机制,改变行为方式。要破除包揽一切的作法,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把力量集中到各个产业发展的服务中去,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现阶段,一是要抓信息。要建立健全为农牧民提供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乡镇政府和广大干部应当重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科技手段去收集信息,及时发布、传达给农民,减少农民在种植、养殖、劳务输转等方面的盲目性。二是要做好市场分析,为农牧民提供产后服务。三是要做好科技推广工作。科技是产业的支撑,不注重科技,产业就体现不出质量和效益,要为农牧提供长期的生产技术服务。做好了这几方面的工作,农民就能见到实惠,乡镇政府的职能作用也显现了出来。

3、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乡镇职能转变,并非放弃管理职能,而是要臵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协调,靠服务来管理。一是要努力实现乡镇职能重心的转变,即由过去对乡镇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农业生产的全方位领导与管理转变为对其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与服务。二是健全政府机关,特别是“七站八所”等条块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使其能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4、强化技能培训,力促干部转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既是适应乡镇职能转变和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乡镇改革的重要前提。面对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干部素质与能力不适应的问题,我们要以培养技能服务型乡镇干部,建设技能服务型乡镇政府为目标,把干部培训作为乡镇职能转变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使乡镇干部思想上要有为民服务的意识,工作上有为民服务的本领。

5、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面向乡镇基层工作人员的考录机制、考核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将惩激励机制。通过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对现有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考核、考试,打破铁饭碗。严格入口,畅通出口。并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考核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调动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6、加强对乡镇机构编制管理。要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明确符合基层政权特点的乡镇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按照实现短期财政支出不再增加、中期财政支出明显减少、长期财政支出彻底减负的思路,乡镇5年内机构、人员编制不能增加,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着力提高干部素质,增强政策观念,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为了控制人员编制膨胀,要建立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没有配套的财政改革,撤改后的乡镇机构也难以运行。

乡镇工作职能转型的思考 篇7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做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对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目前在乡镇财政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做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让党的惠农政策阳光真正地普照农村大地,成为每个乡镇管理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管理欠规范

部分乡镇的非税收入未能全部纳入财政统一管理,由于资金来源渠道多、范围广,多头保管,资金分散,收支混乱,有的甚至直接坐支,导致安排的某些建设项目无法实施。

(二)支出管理不到位

虽然订立了一些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办法,但没有严格执行,也就未能真正发挥作用,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的随意性较大,乱支滥支现象时有发生。一是超标准发放补助,甚至借节假日之机滥发钱物;二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屡禁不绝;三是吃喝招待、请客送礼、公车费用等开支过大。

(三)审批程序较复杂

根据“乡财县管”和“零余额账户”的财政运行机制的规定,乡镇财政所划拨每一笔资金,需通过较为复杂的签字盖章审批程序,才能基本办妥,最短时间为10天左右。更为复杂的要跑多个部门签字盖章才能办理完相关审批手续。严重影响了行政办事效率。

(四)财政监督不到位

财政监督是乡镇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乡镇财政作为政府的一级财政,而不是企业性质的财务室,必须对乡镇的财政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然而由于乡镇财政所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受经济利益驱动,致使这一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监督流于形式。

(五)队伍建设有待加快

目前乡镇财政所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人员毕业于高等财经院校或在高等院校接受过财经知识培训的人员还不多;由于机构编制的原因,财政所临时人员占了一定比重,队伍建设有待加快。

(六)赤字现象难扭转

据了解,全县大部分乡镇在公务运转方面的开支,大多在没有考虑自身承受能力的前提下,缺乏计划和科学管理,多为超支,负债累累,行政运行成本严重过高,财政每年都出现赤字。更有甚者,部分乡镇出现权力透支,擅自提高项目建设资金,出现打“白条”现象,无疑增加了财政负担。

二、对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建议

目前乡镇财政正处于转型期,既有管理职能,又有服务职能。新增的管理任务和业务量越来越多,如:种粮直补、家电下乡补贴和退耕还林直补等业务工作,均需财政所完成,作用越来越大,要做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必须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一)立足乡镇抓财源建设

1.大力加强农业,稳定基础财源

一是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扶持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特种养殖业等规模高效农业;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投入力度,通过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2.加快工业发展,壮大支柱财源

一是引進来。具体是引进资金、项目。二是靠上去。根据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企业向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靠近,搞好优势互补,带动企业发展。

3.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挖掘潜力财源

当前,民营经济是最具有潜力的财源增长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可以持续增加乡镇财政的税收来源,增强财力。

(二)严格乡镇财政管理

1.科学管理,深化财政改革

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本着“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有利于促进乡镇发展,有利于维护基层稳定,有利于充分调动乡镇当家理财积极性”的原则,制定并实施新的乡镇财政体制管理办法,推进乡镇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严格控制村级债务,逐步化解农村公益性债务;积极搞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大力推进公益事业建设。通过完善“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账乡管”改革工作,规范票据和账户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从源头上杜绝乱收费、乱摊派现象,防止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确保收入及时入库。

2.完善制度,规范理财行为

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制定包括票据管理(乡镇所有收费项目全部使用财政统一票据)、收支管理(量入为出,保证运转,支出要有正规发票,严格支出项目及标准,禁止巧立明目乱发钱物)、财务审批(一支笔审批,重大支出集体研究)、专项资金管理(专人专账管理,涉农补贴发放做到)、固定资产管理(登记台账,定期清查盘点,处理报批)、支票印鉴管理(支票专人管理,不开空头支票,印鉴分开保管)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加强债权债务管理,逐步消赤减债,规范理财行为。

3.专项管理,确保政策执行落实

一是推进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估体系建设,规范专项资金的拨付和报账,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的跟踪、审核、分析和评价,实行专项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管,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二是严管涉农补贴资金。推行涉农补贴“一卡通”,简化办事程序,减轻工作量,让广大农户真正享受到党和国家的惠农惠民政策,必须严加监管,涉农补贴资金发放要做到“五到户、六不准”(政策宣传、清册编制、张榜公布、通知发放、资金兑现等五到户;不准抵扣、不准拖延、不准截留、不准改动、不准代领、不准增加农民负担等六不准),严格按程序操作,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和及时足额发放。

4.强化队伍,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搞好乡镇财政工作,队伍建设是保证,要高度重视乡镇财政队伍建设。一是把好人员入口关,坚持每年从高等院校财经专业毕业生中招收补充人员,要将熟悉业务、精通业务、素质好的人员选拔到财政工作岗位上来。二是对乡镇财政现有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考试考核等不断提升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三是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持人员相对稳定,以保证事业的顺利进行,明确岗位职责,建立相互制约机制,规范财务管理。只有不断加快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地履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组织财政收支、实施宏观调控、开展财政监督、协调利益分配的职能。

5.加强监督,确保资金安全有效

一是严格执行政务公开相关规定,把财政收支情况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二是搞好乡镇领导(包括副职)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加快建立健全乡镇领导离任交接制度,不能走过场。三是充分发挥人大机关的监督职能,定期对政府工作进行审议,重点对各项政策落实和财政资金开支情况进行审议,发现问题,要求政府立即整改。四是与监察、审计等部门一道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对监督检查出来的违纪违规问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注重协调方法

乡镇财政很多职能和规章尚未完善,执行过程中需要探索、总结、提高。在此阶段,应特别注重协调方法。一是向上协调——注重汇报,取得信任和支持;二是横向协调——注重谦虚,取得理解和配合;三是向下协调——注重服务,取得拥护和支持。只有注重了协调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Several Ponders On Township Financial Management Work

LI Min

Abstract: The finance of villages and towns is in our financial system the most basic level,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township financial management work is each villages and towns management workers must seriously consider the issue.

Key words: township;finance;management

收稿日期:2012-06-19

乡镇工作职能转型的思考 篇8

一、*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现状和特点*镇位于*区西面,*国道*公里处,镇区辖有*个社区居委会。共计有人口*万余人,是*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了大力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领导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又成立了司法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使*镇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更大的发展。*镇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注重实效,提倡创新。在加强日常工作的基础上,*镇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1、强化依法治理的组织领导,突出重点,全面落实“法律进社区”的创建工作,特别是**社区全旗先进典型的创建工作。2、注重法治环境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尤其重视*镇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用法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利用早会时间集中学习的良好机制。3、将青少年的法律教育作为国民法律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为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镇党委、政府在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拨款**仟元为*镇地区中小学生免费播放电影《为了明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4、结合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法律法规宣传更具针对性。发挥大众传媒在法制宣传中的优势。*镇今年组织开展了综合治理法制宣传月,计生工作暨流动人口管理现场会,信访工作法制宣传月,“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暨万人签名仪式等较大的法制宣传活动。并注重于大众传媒互相配合,扩大普法、依法治理功效。5、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完善执法责任制。完善评议考核制、公示制、错案追究制、赔偿制,推行持证上岗制度。

二、*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困难和问题近几年来,虽然*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实事求是地讲,*镇的法治状况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初始阶段。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尚处于启蒙、苏醒、觉悟的起步阶段,法治状况虽有一定的规模,但与法治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镇普法依法治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1、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领导体制上初步具备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和全社会参与”的雏形,但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还需进一步完善加强领导运行体制。2、普法依法治理的各项工作机制尚需强化。3、司法所刚刚建立,软硬件设施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4、普法专项经费有待更好地落实。

乡镇工作职能转型的思考 篇9

作者:钟联社 文章来源:中共张掖市委政法委 点击数:3529 更新时间:2009-5-15 8:53:20

在乡镇、街道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以下简称综治工作中心),是今年中央和省上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它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在维护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基层政法综治工作的职能融合、力量整合、工作配合、网络组合和信息汇合。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最近在平时掌握情况和调研的基础上,自己进行了一些思考,初步形成了一些观点和思路,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综治工作中心

1、中心的性质:综治中心是平安建设工作的联合体或平台,根据“主体不变、职能不变、联合运作、优势互补、工作联动、形成合力、方便群众、服务大局”的原则,它按照“打造平安张掖,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把“上面千条线、下面千根针”的现状转变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综治工作中心,它是乡镇、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社情民意反馈中心”、“治安防范指挥处置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等的汇总,它放大了综治工作的优势,有效提升了平安建设的效能。

2、中心的组成: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由基本部门和协作部门两部分组成。基本部门为综治、信访、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部门(实际上就是原来的综治办),协作部门可根据本乡镇、街道的实际工作需要,吸收城建、城管、劳动、土管、计生、安全生产、水利、林业、农技、团委、妇联等部门参与。基本部门派员常驻中心办公,协作部门安排人员分批轮换进驻中心办公。人员性质不变、部门归属不变。

3、中心的职能: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辖区部门、单位和广大群众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具体承担排查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落实治安防控措施,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

4、中心的制度建设:一般来说,建立首问负责制、归口受理制、催办督办制、工作例会制、矛盾纠纷排查制、联调工作制及台帐、奖惩考核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中心的正常运转。

5、中心的运作流程:综治工作中心通过规范制度,完善中心“统一受理、归口分流、催办督办、跟踪回访”的运转流程,有效促进中心作用的发挥。一是综治牵头,统一受理。根据党政指导、综治协调、部门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思路,中心采取一个窗口对外服务的模式,统一受理进驻各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办证、登记、劳动中介、纠纷调处、咨询投诉、计生等事项,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二是明确责任,归口分流。中心按照“归口办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中心专职副主任统一签发,按部门职责,归口办理。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疑难问题或者事态紧急容易激化的矛盾纠纷,由中心主任签头有关部门、村(社区)进行联合商议,制定措施,并落实专门的包案人员进行处理。根据不同情况,中心对受理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对能调处化解的矛盾纠纷,由中心安排人员调处;对政策法律咨询类的问题进行直接解答;对不宜调解或调解不成的问题,引导当事人走诉讼途径解决;对需要法律援助的当事人及时予以法律援助。三是领导签批,催办督办。对分流矛盾纠纷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中心各职能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中心主任审批同意;承办期满尚未办结的,由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催办,问明情况,督促办理。四是践行合约,跟踪回访。对中心办结的群众反映的问题心及由中心调解的社会矛盾纠纷,中心都按照一案一档的原则登记并存放进工作台帐。同时,定期落实中心工作人员或村(社区)综治干部对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落实情况和调解协议的履约情况,确保问题的解决。

6、中心的工作模式:一是联调机制。中心定期召开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会议,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解决。对直接到镇(区)要求调处或其他部门转入的矛盾纠纷及群众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统一归档,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方法进行疏导化解。二是联防机制。定期召开治安形势分析会议,及时发布治安预警预报,制定防范措施。指导镇、村(社区)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的治安联防工作网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防活动。三是联勤机制。由中心统一组织安排各组成部门及工作人员开展工作,落实值班备勤制度,制定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工作预案。一旦发生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置。四是联治机制。定期排摸、梳理辖区内治安混乱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确定重点整治地区、行业,动员和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及广大群众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五是联创机制。围绕平安创建总体目标,整合各方面力量,广泛组织开展平安村(社区)、平安家庭、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无毒社区”、“无邪教社区”等创建活动,丰富创建内涵,提高创建实效。

7、中心与综治办的关系。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乡镇、街道综治办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统一管理、协调指挥、集中办公,联合运作。综治办在中心起牵头协调、检查督办的作用。在不增加领导职数的情况下,综治工作中心主任由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原综治办主任),设一名专职副主任(副乡级),一般由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担任,主持日常工作。中心配备2至3名专职工作人员,从乡镇、街道现有行政事业编制中调剂。

二、关于我市综治中心的有关实践

1、民乐县的实践

近年来,民乐县探索建立了乡镇综治中心,有效整合综治资源,全面抓好治安防范、维护稳定、平安创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使全县平安创建工作呈现出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乡镇统一设立主抓政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常设性机构----政法综治办公室。对外称“××乡(镇)政法综治中心”,为副科级建制。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与政法综治办公室合署办公,三块牌子,一套人马。2007年上半年,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县委、县政府从发展经济、社会管理、维护稳定、公共服务的四大职能出发,将六坝、南古、民联3个乡镇的七站八所再次整合重组,重新成立了“办一中心”(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发展办和综治中心)。在村一级统一设立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治保调解委员会主任由村支书或村主任兼任),在村支部、村委会领导下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在中心村完善中心警务室,并组建以基干民兵为主的治安巡逻中队。其它各村组建治安巡逻小队,组一级确定一名治安信息员,专门负责情报信息(治安动态信息、违法犯罪活动、重点人口的动向和邪教信息等)的上报工作。通过规范乡镇综治中心设置,为综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乡镇党委对政法综治中心人员的配备高度重视,严把“入口关”。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担任综治中心主任,专职副主任由乡镇推荐,县综治办会同组织部考察后确定,派出所长、法庭庭长、司法所长为兼职副主任。将具备大中专以上学历、有从事政法、综治工作经历,年龄在40岁以下作为综治专干的选配标准,将民政、土地、计生、农技、信访等专干吸纳为综治兼职工作人员。止目前,各乡镇综治专职工作人员均达到了3-5人,抓政法综治工作的人员总体上占到本乡镇干部的30%左右。全县共组建治安联防巡逻大队10个139人,中队44个263人,治安联防巡逻小队213个1771人,十户联防4873个56272人,帮教组织131个369人,治保会213个866人,调委会213个832人。

二是完善乡镇政法综治中心职能。首先是推行为民代理服务。全县10所综治中心均实行便民服务代理制,在各村建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设兼职代办员,形成了乡镇服务中心、村代办点两级联动的服务体系。为方便群众,服务中心发放了“连心卡”,把为民服务的工作范围、程序、联系方式“广而告之”,把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较多的计生、农技、土地、民政、信访等业务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群众一个电话即可上门服务,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其次是开展法律咨询服务。针对目前农业生产经营中广大群众缺乏法律知识,维权困难等问题,把法律咨询援助服务作为综治中心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帮助群众解决司法难题,指导农业生产合同的签定和履行,帮助农民工维护正当权益,为群众代写各种法律文书,代理出庭。第三是开展群众信访接待服务。充分发挥乡镇综治中心信访调解的职能作用,建立信访接待制度、信访首问责任制度、领导包案制度和治安形势分析联席会议制度,采取群众到镇上上访与干部工作下沉上门排查调处两种办法,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狠抓民事纠纷的调处,民转刑等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第四是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各乡镇综治中心确定专人进行刑释解教人员的监管考察和帮教工作,对刑释解教人员及时进行登记造册,摸清底数,掌握其思想动态,教育他们立足本职,迈向新生,使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有效控制了重新犯罪案件的发生。第五是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各乡镇依托综治中心,在利用中心互联网设备、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典型案件进行宣传的同时,邀请市、县法律援助中心和司法局的同志举办镇、村两级法律培训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营造学法、知法、懂法、护法、守法的浓厚氛围,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三是建立了乡镇政法综治中心的五项制度:

1、重大情况报告制度。乡镇政法综治办每月向县综治办报告一次辖区内综治工作开展情况,按时报送上级综治委(办)部署的各项阶段性、专项性综治工作贯彻落实情况,遇有影响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必须在2小时内报告,发生特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及集体上访,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报告。

2、治安形势分析制度。每半月分析一次治安形势,排查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组织开展重点整治。

3、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每周排查一次矛盾纠纷,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形成会议纪要,同时报县综治办和同级党委政府。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措施,明确解决时限。

4、调解工作制度。建立乡镇、村组两级调解组织,对调解民事纠纷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教育疏导,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依据法规、政策和乡规民约,公正合理进行调解。调解纠纷做到有登记、有调查材料、有调解协议书,对已调解的做好回访工作。

5、工作例会制度。乡镇综治办每月召开一次综治中心全体人员会议,学习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和综治业务知识;传达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总结上月工作情况,布置当月工作任务。

四是下大力气抓了乡镇综治工作中心硬件建设。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委明确要求乡镇综治中心硬件建设必须达到“六个一”,即有一块统一制作的工作门牌;有一个专门的办公场所;每位工作人员有一套统一的办公桌椅和必备的办公用品;有一个资料齐全、档案完备的文件柜;有一套标准规范的综治工作台帐;有一块专门的综治工作宣传栏。在办公室布置上,要求把“两图、两项职责、五项制度、九种表册”统一规范上墙,“两图”即行政区域图、综治组织网络图;“两项职责”即乡镇综治委和综治中心工作职责;“五项制度”即重大情况报告制度、治安形势分析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调解工作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十种表册”即群防群治队伍花名册、治保调解组织花名册、流动人口登记簿、重点人员登记簿、刑事治安案件登记簿、治安灾害事故登记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登记簿、群众来信来访登记簿、会议纪录簿。乡镇综治工作中心硬件建设的全面规范,极大地改善了综治工作中心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

五是对综治工作经费和办公经费作了进一步明确:在县财政确保人均0.5元、乡镇财政确保人均1元综治经费的基础上,各乡镇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并由乡镇综治中心安排使用。同时,根据乡镇人口多少,每年给综治中心安排3000—8000元办公经费,用于解决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购置办公用品和开展有关活动。

由于人力资源得到了整合,乡镇综治工作由过去的“单兵作战”变为“集团军作战”,“专科门诊”变为“专家会诊”,缓解了人员紧张的矛盾,同时工作经费得到了保障,工作条件和外部环境有了改善,再加上规范健全的工作制度,有力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乡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真正成了快捷反映民意的直通道,领导及时掌握情况的快车道,化解矛盾处理问题的便车道,使全县的政法综治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把综治中心职能延伸到农村,体现了综治工作抓基层、抓责任、抓服务的主导思想,同时也为干群之间架起了“连心桥”。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和运行,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迈出了一条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和联系群众的路子,不仅使一些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而且使各类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调处。近两年来,全县刑事案件发案数、八类主要案件发案数、“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发案数逐年下降,刑事案件破案率、治安案件查处率、矛盾纠纷调处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明显提升,实现了“三降四升”的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的平安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甘州区的实践

作为最基层政权的乡镇人民政府,如何科学准确定位,尽快实现工作中心由“抓事务、抓生产”向“抓产业、抓服务”,工作重点由事务管理向促进和谐发展、工作方法由行政推动向服务引导等职能的转变,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该区梁家墩镇的做法是:

一是整合机构,突出服务。他们本着“压机关、减行管、充基层、扩基层”的原则,围绕发展,突出服务,整合现有行政机构和“七站八所”,组建“三办三中心”(党政办公室、发展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农科教服务中心、民生保障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各级构按照职权与指责相统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思路,把主要职能定位在服务“三农”发展、落实国家政策、加强社会管理、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上。

二是整合干部,健全机制。根据机构设置、职能界定情况,核定人员编制,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将镇干部重新“洗牌”编组,用责任和利益驱动优化干部配置,因事设岗,因岗定人,以岗定责,整合人才资源。对中层管理人员实现竞争上岗,经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竟职演讲、民主测评、组织审定等程序进行聘任;对一般干部实现双向选择,根据所学专业和工作经验自由择岗。

三是健全机制,务求实效。他们按照“统分结合、兼顾全面、下放职权、目标管理、以钱养事、以事养人”的原则,建立健全机构运转机制。第一是内部管理机制。镇党委、政府对各职能机构统一预算经费、统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统一考核标准,把财、事、人权下放,由部门归口管理,建立了责权利相统一的工作机制。第二是工作服务机制。通过便民服务中心“坐下来”服务、便民服务队“沉下去”服务、“五个一”党性实践活动“面对面”服务、部门联村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了服务群众经常化、规范化。第三是“以钱养事”机制。根据镇村公共服务需要,科学预算服务项目经费,由“三办三中心”以合同签约形式组织实施,以养事项目定支出,以考核结果定报酬,以服务质量定奖惩。第四是考核督察机制。镇党委、政府根据责任指标和工作计划,细化各个部门责任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实现百分量化考核制。第五是部门联村机制。除便民服务中心外,其他部门分片联村,指导发展生产,落实各项任务。

该镇政府转变职能的做法,已经收到了初步的成效。一是优化了机构设置,下移了工作重心,改变了过去有职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二是完善了工作机制,健全了服务体系,改变了过去工作搞“大杂汇”的状况。三是创新了工作方法,转变了工作作风,呈现出“三多三少”的局面。四是推进了人事改革,激发了干部活力。

3、高台县的实践

该县骆驼城乡创新服务载体,深化便民服务,为群众办事搭建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平台。

一是整合资源,构建便民服务网络。在乡政府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全乡干部全部纳入中心管理。按照干部包村不变、站所职责职能不变的原则,设置五个综合性机构,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民生和社会保障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五办”均在“便民服务中心”实行挂牌开放性办公,并在各村设立了村级便民服务室,由驻村干部担任代理员,具体负责为本村群众提供无偿代理服务。

二是健全机构,完善便民服务机制。乡上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各职能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乡党委副书记全面负责中心日常工作。同时坚持领导带班,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为在第一时间给群众最满意的答复,中心提出了办事标准要高、办事态度要好、办事效率要高的具体要求。

三是规范运作,畅通便民服务渠道。他们采取“中心受理、全程代办、内部运作、按时办结”的运作方式,通过公开办事程序、健全规章制度、塑造服务形象,对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四是分类管理,提高便民服务效率。根据群众所办事项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并及时告知办理结果。对程序简便、可当场办理的,实行直接办理制;对需现场勘查或其他不能及时办理的,实行承诺办理制;对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办理的,由中心负责组织实行联合办理制;对需要上级办理的,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实现代理办理制;对违法违规的实行控制办理制,明确告知不予办理的理由和原因。

上一篇:实习感悟--顶岗实习工作总结下一篇:涉外合同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