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共15篇)
肇庆市鼎湖区桂城水坑二小学
何彩丽
2013年3月25日——27日,我参加了肇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实施成效与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修订》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灵活选择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同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非岐视,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1、开放教学过程,使学生各有所得。在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重视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根据不同的课型,这种操作过程应当没有固定的程式,应当根据教师的个性以及学生的情况等多种因素决定具体的施教措施。
2、注重引导学生自学思考。“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3、注意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进行数学探究并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几何“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这样引入:我们生活在丰富的图形世界里,圆和圆组成的图形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你能列举两个圆组成的例子?由学生举出实例,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中两个圆之间有着不同位置关系的感知,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可能。设计问题:由于圆与圆大小异同的多种不同位置,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画面,你知道两个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吗?请画画看。这里不直接给出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先让学生画一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画两圆外离,把其中一个圆的半径逐渐变大,这时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现象之间有相互的联系吗?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形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互相依赖,了解“数量关系”是刻画“位置关系”的一种简明的符号语言,并得到两圆五种位置关系的判定。通过实验、制作、量度等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尝试错误和成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发展个性特长。
二、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开放教学评价,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评价的实施,应该注意:第一,突出评价的主体性。数学开放式教学评价不能仅仅评“教”,更应该评“学”,即数学开放式教学评价应突出学生这一评价主体。评“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主体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并逐步向学习目标迈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第二,注意评价的整体性。数学开放式教学评价应掌握统一的评价标准,着眼于一节课的整体评价,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评价不同领域数学知识联系与教学,还应注意评价数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更应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数学观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等素质的评价。第三,关注评价的动态性。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应只是用总结性评价对开放式教学进行判断、或是给出一个等第,而应把数学教学评价与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 教学过程则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活动, 还涉及诸如单向型互动、多向型互动等多种互动过程, 是多种互动的有机统一体, 是一种复合活动。而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 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 从而使学生都得到发展。可以这样讲, 它是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 我们要把握时机, 给学生以良好的合作交流“土壤”。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的五个要素是: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关系、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评。合作学习适用于课堂和课外, 形式主要有:一人中心活动、结对子、分组法、共学法、小组调查法、拼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等。合作学习以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多位的评价体系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全世界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成合围而坐, 但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 每一个组员不仅要主动学习, 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 以小组全体成员都要学好为目标。合作学习不仅能共享学习资源, 更能促使集体智慧的高度结晶;不仅能理解学习内容, 更能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激发学习动机, 更能产生与同伴相互作用的需求;不仅能得到更多知识, 更能培养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品质。因此, 合作学习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课堂, 现已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把握好合作交流的实质, 选择好富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教学题材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生活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 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学习数学实际问题到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 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从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 对生活体验的侧重点也就不同, 而合作学习以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主, 采取小组合作、组间合作方式能够很好地弥补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得到内省与提高。例如, 在教学新教材第二册的“小白兔拔萝卜”时, 学生根据图写出算式“3+1=4”, 因为有三只小兔拔一个大萝卜, 另一只小兔拔一个小萝卜, 一共是四只小兔。教师首先肯定学生做对了,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观察讨论, 学生发现三只小兔拔的萝卜大, 一只小兔拔的萝卜小。然后学生又从三只小兔拔一个大萝卜中得到启示, 人多力量大。这种源于生活经验的合作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的乐趣, 在合作交流中得出的高于题材内容的结论, 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再如, 老师布置学生双休日去商店搜集买东西付钱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可以让平时比较要好或者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一起去完成, 要求其在搜集材料时搞好分工合作, 碰到问题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 在课堂上每小组推举一位同学回答, 然后由其他同学补充、修正, 对具有个性化的方案, 教师还要有意地“为难”一下学生, 使之成为真正的“生活小窍门”。这样在合作中发现问题, 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能力, 创新意识的不断强化, 让学生真正感到生活中数学的无穷魅力, 也刺激着学生的探究求知欲望。又如, 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师让10位学生按教材图示扮演10个足球队员, 除了书中的若干问题外, 教师又提出:“谁能告诉大家,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踢球?”大部分学生答是数出来的。有学生则挠了挠脑袋说:“我是看出来的, 因为这10个队员中最大的号码是10, 不用数就知道有10个小朋友。”问其原因, 这位小朋友在家里帮爸爸拣选过号码布 (他爸爸是教练) , 生活实践很自然地与学习数学结合起来, 这样的思维方法独特, 引起绝大多数同学的赞同。当然也有不服气的同学, 有一位就说:“有一个运动员没来, 怎么办?”这下他就坐不住了。“我是挨个看的, 他们的号码挨着的, 没有少。”老师为两位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叹, 这其实已经上升到了基数与序数意义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 基数与序数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角度的提出, 让其他同学也领会到了特定条件下的一致性, 学生虽不能够说出个什么道理来, 至少对此有了明确的认识, 这样的学生之间的互动, 可在交流中产生合作的火花, 在合作中得出交流的结论。
二、营造充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注重合作交流的价值
我们都对营造充分民主氛围的课堂给予肯定, 因为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有安全感和自尊感, 心情愉悦, 乐于思考,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样的课堂里合作学习, 就更能够体现其价值。例如, 一位教师在上“物体的认识”这节课时, 事先让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来上课, 课上他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没有带来,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对按时带来学具的同学进行奖励, 这使得没带学具的学生羡慕不已, 突然其中一位灵机一动, 举起桌上的文具盒兴奋地说:“老师, 我带了长方体。”随后又从文具盒里拿出一个卷笔刀, “老师, 这是圆柱。”好!老师随即给了他奖励, 其他同学纷纷仿效。这时, 一位学生轻轻走到老师跟前说:“老师, 您的粉笔盒是长方体, 我发现了, 但不敢向您要。”“黑板前挂的鸡毛掸子是圆柱形的, 能算我发现的吗?”老师也给了他奖励。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 学生的交流就无声地展开了, 多么有价值的提示, 创新的火花由此擦亮。
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 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有合作研讨的价值, 有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也要避免一些“无意义”的合作交流。例如, 教师在进行“10的加减法”的教学时, 有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这在10的加减法教学中并无交流和合作的价值。因此, 教师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内一人分物品, 另外几位同学每人说一个算式, 这就很有合作交流的价值, 这样的合作对学生的良好习惯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三、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小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天性, 决定着其对合作交流有着浓厚兴趣, 但是要想使学生的合作交流产生良好的效果, 就必须注意并重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
1.听的技能
要培养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 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 并产生自己的见解。我们再以“认识物体”的教学为例, 有了第一位学生灵机一动的发言, 另外几个学生纷纷仿效, 这是在专心听了他的发言后另外几个同学产生的反应, 是在判断出发言人的重点和优势后作出的“仿效”的决定, 另外一个学生跑到老师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 更是对前一个发言同学的重点作出判断后的自己新的见解与发现。学生听得专心了, 真正注意到了扼其要点而录之, 如此训练下去, 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自然地得到提高。
2.说的技能
合作交流的重点就是在合作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 要培养学生说的勇气, 说话时声音要响亮、条理要清晰、语句要完整、语言简练且有重点。学生的合作, 交流是关键, 在听到别人所说的、根据自己所想的形成自己的见解后,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表达出来,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表述特点, 但最终还是要能够让学生自己表达出来, 因为表达的过程也是一个内省与提高的过程。有的学生能够把自己独特的想法大胆表露, 有的能够根据他人的意见进行加工再表述, 这就更具有综合性。每个学生只要能够把一个问题侧重表达出来, 便是一个收获, 加上数学语言的特殊性, 清晰的思维、完整的表述则更为重要, 这也是一种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3.交往的技能
在合作交流中, 学生要学会尊重别人, 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当然, 也要有插话和修改、补充自己看法的机会, 要体会他人的情感, 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实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 学生成才的真谛在于从其入学开始就抓好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传授, 从数学学习的交往中, 锻炼学生的能力。尊重别人就是尊重知识, 让学生在健康的合作交流中采纳好的意见, 大胆而有礼节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良好的心境下学习,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同时,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思考习惯也都具有显著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当今最受欢迎的教育理论, 一个人今天的学习方式与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具有适应性。而合作学习正是为了这种适应性, 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 符合课改精神, 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培养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我们在创新教育中, 如能积极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手段, 就能抓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工程建设。在不断实践中、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创新意识, 就能解决好创新教育的关键,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 就如水上浮萍, 落不到实处, 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教学中, 当提出一个问题后, 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形成“统一”意见后, 再到全班进行交流, 再次形成“统一”意见, 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统计方法, 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 我们不能光注重形式, 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 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还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 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 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3.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中, 提倡教师当好“导演”, 学生当好“演员”, 并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 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 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 共同提高。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 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 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教师也会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负荷得到减轻, 可以有时间研究教学问题, 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进行教学改革, 确保“导”的质量。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 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 会把学习当做乐事, 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 因其易于学生交流和沟通、优势互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并切实体会到合作的力量,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优点。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笔者有了很深的体会,我们的小学数学学习要想实现有效和高效,首先,教师要对新课标的理念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现有的评价方式以及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相符了,教师也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和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标 教学改革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32
今年,我们学区组织了校本培训学习,笔者有幸参与了本次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地认识到,课改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教材的改变,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将课改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就能明显地体会到课改的重大变革:传统教学对于知识的学习比较注重,而新课改则是将培养方向和目标放在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上;传统教学对于教学过程不太重视,只要能够达到结果就行,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而新课改则将着眼点放在了学生的发展上,并设立了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个方面并重。因此,教师也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使我们的教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自己的感受,我浅谈一点浅陋的看法。
一、深入理解新课程,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新课标的学习中我们懂得,“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并且,它还知道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结合这些内容对数学进行观察、实验,并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在数学活动中实现猜测与推理。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想让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加有效、高效,教师必须对新课标进行深入、全面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对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有一个准确的理解,还要把握住新课标的总体思想和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新课本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研究,进而准确地掌握教材的主旨,找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使难点得到分散、疑点实现轻松突破。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轻松驾驭,灵活地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调整。
二、对于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
新课标认为:数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理解、接受能力,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并引导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和思考,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学会学习,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完成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小学生都有很大的学习潜力,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开发,当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了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时,教师要多加鼓励,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进行探索和实践。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种简单的探究性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给他们,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组织和协调。小学生的知识面还较为狭窄,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进行敏锐的捕捉,并将这种长处进行拓展、培养和提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更好的发挥。
三、对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评价的形式和性质有很多种,有的评价是终结性的,有的评价则是发展性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比较适合小学生的评价形式,它是一个较长时期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发展的评价。它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不仅有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有他们的技能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和多种领域的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我们之所以采取发展性评价,是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制定学习计划,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有效的发展。评价具有激励的功能和诊断的功能,只有在实际教学和评价中使它的功能得到科学有效的发挥,我们的评价才算是有意义的,学生也才能获得良性的发展。同时,对于评价的主体,我们要尽量避免单一,利用多元化的主体以及交互性的形式,使评价的主体得到扩大。小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获得健康的心理,幸福、快乐地成长。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3]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宁夏行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4月3日,4月4日有幸参加了全国教育专家(宁夏)小学语文新课标新教法精品课堂教学展示观摩研讨会。听了四位专家的课,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城市,他们是来自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老师、来自南京琅琊路小学的周益民老师、来自兰州大学职工子弟小学的张玉栋老师和来自东北师大附小副校长王廷波老师。他们的课精彩无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方面很多。还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造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两天的学习对我来说可谓收益颇丰,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育观念要更新。目前,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对于我们教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新的压力,我们教师要如何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这次培训能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更新。
二、教育科学理论要学习。这次学习培训,很多知名老师都能以自己教学实践,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作了简要精辟的阐述,崔峦老师对新课标的学习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
三、教学方法要讲究。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从各位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艺术,明白了不同的题材要上出不同的特点。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更应做一名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的具有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都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
四、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越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有了很大的改进。参加这样的培训机会是难得的,我觉得自己身上的压力更大了,但我一定要把压力变成动力,今后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科学理论和业务知识,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改的研究和探索中,共同寻找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作出贡献!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學習心得體會
9月23日,在基地學校福山外國語小學,在帶教導師指導下我初次研讀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從專家老師們透徹の分析中了解到了課程目標和內容標准、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の和方法上の變革。使我對新課標の要求有了初步の認識和體會。因此,我想在新課標自我解讀の基礎上談談我の看法:
一、致力於實現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義務教育階段の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の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の數學教育,不同の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の發展。
我認為是面向全體學生和關注各體差異の關系。強調我們の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の數學教育。讓每一個學生既能獲得必需の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也能獲得數學思考の方法和解決問題の途徑與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形成良好の情感與態度,如“良好の學習習慣”、“克服困難の勇氣”等,讓學生形成正確の價值觀,不僅要讓每個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の是讓學會做人の態度。
而對於學習有困難の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の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並嘗試用自己の方式解決問題,發表自己の看法,要及時の肯定他們の點滴進步,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の原因,並鼓勵他們自己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の興趣和信心。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の情感態度,靈活采用有效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の積極性,使不同の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の發展。
為了實現良好の數學教育,教育工作者應著眼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學習需求。對待每一節數學課,我都要做好充分の准備,課件完備,設置不同の有趣の環節,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第二,積極引導學生探索,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第三,關注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考。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二、課程內容既要反映社會の需要、數學學科の特征,也要符合學生の認知規律。
小學低段學生正逐步把握個人與他人の關系,逐漸形成集體意識,自我意識、道德觀念等。到了小學高段,情感更為穩定,自我尊重,希望獲得他人尊重の需求日益強烈,道德情感和認知水平也逐漸發展起來。因此教師要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探索和把握兒童認知發展の規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教師要尊重兒童人格發展,在兒童各階段の認知和人格發展過程中,不失時機の加以教育和引導,把培養學生の良好の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優良の個性品質、良好の情感意志放在首位。也就是說“要教書,必先育人”,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教育教學の良好效果。
三、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の過程,實現教師引導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以及師生共同發展。
這就要求教師在新課改の實施過程中,要努力轉變角色,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使數學教學過程成為從師生實際出發,整合課程資源,師生共創共生,富有個性化の創造性の過程,真正孕育出一個個兼備高尚品德與聰明才幹、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和有鮮明個性且善晴晴
晴晴
於合作の一代新人;催生出一名名觀念更新與勇於創新、勤於學習與善於實踐和業務精良且樂於奉獻の教育典範。
數學教學應根據具體の教學內容,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等,獲得數學の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促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不斷提高發現題和提出問題の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の能力。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基本理念轉化為自己の教學行為,處理好與學生自主學習の關系,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揚教學民主,當好學生數學活動の組織者、引導者;激發學生の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の學習素材;關注學生の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の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の發展。
四、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の評價體系。
在當前の社會評價標准下,雖然有學生較為優秀,但也有學生是芸芸眾生中平凡の。在日常の教育教學工作中,判斷一個學生是否成功,我們不能單純地以分數の高低作為唯一の標准,事實上一個學生在學習の過程中,是否養成了良好心態應該更為重要。在日常の教育教學過程中,對數學學習の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の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の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の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の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只要堅持這種做法,我相信,多數學生在老師の引導和自身の努力下,都會取得較為理想の進步;當然,也許部分學生の數學成績並不一定有很明顯の提高,但我相信,只要他們通過努力,提高自信心、敢於直面困難和挑戰,在以後の學生和生活中一定會表現得更為出色。
五、信息技術の發展對數學教育の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の影響。
教學實踐證明: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の教學手段和方法。在學生學習新知、鞏固練習時,教師如果能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の學習氛圍與環境,就會激起學生積極探索新知の興趣。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在於展現生活中無法辦到の事,延伸數學の思維,物化推理過程。網絡上の資料,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の內容,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了更深刻の理解,並獲得新課以外の大量信息,進一步拓展了他們の視野。學生在大量、迅速、有選擇地攝取新知識、新信息の過程中,始終處於主體地位。而當學生查資料時,老師適時地在學生中間巡視、點撥,成了學生“共同學習の夥伴”。由於信息技術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の信息渠道,一個人獲取必要知識所花費の時間越來越短,教師將有更多の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學生個性、習慣、品格の培養。
面對新課程の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の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の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快樂地學數學。課程標准作為基礎和規律,需要每一位教師來探討學習,為能更好地服務學生,希望通過此次の解讀交流來提高自己の業務能力。
一、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讲计划”中注重先学生自主学习, 后是老师讲学, 在数学课的教学中, 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本身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 在小学教育阶段基础性较强, 需要老师协助学生找到数学的乐趣, 也就是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场白很重要, 要充分利用类比、联想等方法, 例如:小学一年级中数字识别教学中, 利用类比的方法, 1 像粉笔, 2 像天鹅, 3 像耳朵, 4 像小旗……9 像哨子, 这样不仅能够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带动班级整体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二、科学的教育方法
1. 灵活的转换教学方法. 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的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因此教师也要跟上教学环境和时代要求. 主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对应思想法、假设理论法、类比思想法、符号思想法”等, 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转换教学方法, 能够增强数学各个模块的感染力, 促进学生做到“学进去, 讲出来, 会应用”例如:坐标的对应关系教学中应用对应思想方法, 而数学三年级上册中对基本单位的教学可以应用实体描述法. 灵活教学方法是保持数学教学课堂活力的有效途径, 数学本身含有一定的枯燥性, 需要大量的练习, 但是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减轻数学练习的机械性, 增强趣味性, 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探索, 加深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 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
2. 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不仅为教育融入了新内容, 也带来了先进的教育平台, 因此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 将小学数学枯燥的知识动态化, 例如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 不仅扩展了知识面, 还丰富了教学内容, 能够实现课本内容的“动态化”“形象化”, 从这个层面, 老师要提升课件制作的技巧, 突出教学重点, 将固态化的知识动态化. 例如: 在教学三年级图形初步认识的教学中, 充分利用课件进行讲学, 将课本中固定的图形样式, 利用视频、图片等信息载体形象的表达出来, 使枯燥的学习内容“活跃起来”富有鲜明的生命力. 另外也要充分利用“人人通云教学平台”“QQ群”等信息共享平台, 将课上要讲的知识结构分享到网络学习平台上,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多样性, 丰富教育内容,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这也是“学教计划”的内在要求.
3. 明确教学目标和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体现“学讲计划”精神, 摒弃“重结果, 轻过程”的思想,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 必定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重点, 注重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 而不是对学习成绩的苛刻追求, “学讲计划”要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也明确了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学进去、讲出来、会应用”. 明确的教育目标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导向标, 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 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对未来学生的学习有基础性作用, 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能够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
明确师生关系,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不能以“强权”树立“威信”, 轻松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而不是被动、 压制性的学习.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保证, 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 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 例如在小学乘法表的学习中, 学生在幼儿园学习的基础不一样, 有的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因此课堂教学不能一刀切,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注重数学的综合教育
(1) 注重体验性教育和探究性教育. 操作和探究是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的感知过程, 通过操作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学高年级进行连加模块教学, 可以穿插高斯1 + 2 + 3 + 4 + 5 + …… + 100 的计算方法, 综合讲述高斯的历史故事, 学生深入感知数学的魅力. 学应用题解答后, 让学生进行自选主体的个性发挥, 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进行解答, 充分的体验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并引导学生讲述个人解题思路以及个人观点, 深化学生对解题结构的认知和自我想法的表达, 强化主体体验学习中实用性的体现, 做好体验学习中操作和探究的引导工作, 提高学生对情感的感知能力, 形成良性循环. 比如在数学“位置与变化”章节的教学, 老师可以通过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 来很好的实现教与学, 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展示无法用书本、黑板展示的内容, 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让抽象复杂的制作原理简单化, 让静态的、 枯燥的题目动起来. 重点突出, 逻辑分明, 做到有的放矢, 让学生加深印象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 逐渐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2) 加强情景创设, 引发自主性学习. 情景创设是营造主体体验学习氛围的有效方法, 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主动建立与教学内容衔接的情景创设, 引导、激励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 为主体体验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促进主体体验学习效果的提升. 增强情景创设的虚实结合,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图形认识和周长计算一课就可以采用虚实结合的情景创设, 大胆夸张的进行情景设立, 把各种图形、实体特征进行放大,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 像车轮子为什么是圆的不是方的? 祖冲之怎样计算圆周率的? 等等疑问,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道具还原教学内容的实际状态, 加强学生学习的感受,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小组学习方式的应用
小组学习方式是课改以来所积极倡导的一种倡导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学习模式之中,以确保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加深印象,互相交流,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图形,如:圆柱体、工行标志、长方体、正方体、蝴蝶、蜻蜓等等,接着,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为什么我们说这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生生之间的交流能力,而且,也有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
二、自主学习方式的应用
“以生为本”是课改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自主学习方式的应用则是直接贯彻落实该理念的方式之一,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学习形式。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该方式的价值,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例如,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86人参加,其他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年级人数的4倍还多12人,思考:参加运动会的一共有多少人?组织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对该题进行多角度思考,让学生在一题多解中体会成功解答问题带来的乐趣。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而且对学生解题经验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方式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进而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甘晶.谈新课改环境下小學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J].学周刊,2011(13).
3月30日,暨计算教学课例及讲座在真龙镇中心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认真观摩了一线优秀教师展示以计算教学为重点的优质课。领略了他们精湛的授课艺术、精彩的说课和反思,聆听了专家们关于计算教学的讲座。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也是终身受益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份量也最重,也是提高及格率的措施之一。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专家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知道了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好一节计算课,围绕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规定了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1-2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口算形式、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不仅如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首先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训练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想算法,选择正确科学的计算方法;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同时,我将计算题型进行归类,让学生一天练一个类型,隔天巩固练一题。这样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做好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发动家长做好配合。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
三、保证课堂练习的时间。
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充分地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地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例如,学习“3350÷345”,已经有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试练,暴露计算中的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规律。改变课堂上翻来覆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如每节课留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教师进行纠正,还要关注计算练习后的反思。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练习效率。例如,计算125×8÷125×8,常有学生得出等于1的结果。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观察算式时,要从算式的整体着眼,不能受算式的细节(数据的特点)影响,误认为是两个“125×8”相除。
四、学生间互帮互助,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目前,每个班中都存在着一部分后进生,都让教师一一辅导,对于农村教师而言,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做到,所以,我选择班内优秀的学生与后进生结对子,一帮一地辅导,每天做3~5小题,由小老师批改,出现错误有小老师讲解。这样既解决后进生畏惧老师的心里,又让小老师占在学生的角度讲解,后进生容易接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小老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一学年过去全班的计算能力整体得到了提高。
一、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意义及课程性质的确定,更体现时代要求。
修订后数学意义表述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重述基本理念,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多元发展”。
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课程标准实验稿的6条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教学《连加、连减》一课。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说情景,自己说想法,自己提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而是主动的学,创造性的学。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有利于知识的掌握。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其中将关于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变成5条基本理念,关于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总体要求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更体现以人为本,多元发展的理念。
三、“双基”变“四基”目标,目标要求更具体,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活动体验。
课程目标的总体设计仍然保持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结构。注重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相结合,具体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4个方面。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样的变化使我们教师就要在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设计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形成基本的活动经验,并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拓展思维,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对学生的目标要求更加具体且要求也更高了。
四、10个核心概念的梳理,更重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及模型思想的构建。
新课程标准把课程内容分为4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又提出了与内容有关的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且对每一个核心概念都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解释。这样的核心概念的梳理,更加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及模型思想的渗透,特别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及能力,很多孩子在以前只会就题解题不会思考问题,也不会将知识进行迁移和举一反三,这样明确的梳理出具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就更加清晰该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培养及训练了。没有什么比亲手摸一摸,亲眼看一看,更能真切地获得感觉了。《课标》中指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课程,课堂与生活要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学习真正实现个性张扬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自选商场》和教学《分类》课前,要求学生在妈妈的陪同下去超市走走,看看超市中商品标签的式样、内容、排列;在教学《图形的认识》中可让学生摸摸、玩玩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通过触摸,直接体验物体的形状及其特征。
第一、请教与自学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让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在遇到确实不懂的问题时,再和周围的同学讨论,在争论中找到答案。都不能解决时,就去请教老师,或者利用网络去获取真知。不过要注意,必须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去寻求帮助,不能动辄请求帮助。
第二、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每一个概念、公式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可以形成多种数学思维方法。
第三、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数学的目的也在于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含义,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实际中寻求具体实例,知识越具体化,越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也越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第四、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
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一味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创新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了更灵活的掌握。
第五、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用练习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巩固学习的成果。
第六、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
学习中的总结,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也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
上五年级以来,我一直要求自己按上面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的确让自己在数学学习上成了佼佼者。同学们,让我们共享好方法,共同进步吧!
(指导教师:李伟利)
一、数学与生活联系效果明显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 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这对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 透彻的理解较难。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 因此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一是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二是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新知。三是挖掘现实生活素材, 巩固新知。四是深入学生现实生活, 应用新知。
二、课堂提问要掌握技巧和方法
课堂提问是督促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提高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 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要适时, 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 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 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让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生趣, 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所以高质量的设问, 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以尝到思维飞跃之果。教学中, 可从以下几方面设问:一是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二是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三是在相似易混淆处设问。四是在探索规律中设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在探索规律中设问, 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 对知识获取鲜明的印象。
三、激发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赵燕燕
3月26日,我和我校的程连英老师一起参加了实验小学的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感觉受益匪浅。听了陈凯老师和赵青娥老师分别上了《24时计时法》《统计》。课后进行问题答辩。
两节课各有特色,但都是经过精心准备,向老师们展示了不同的风格。其中,陈凯老师的课很平实,把教学融入一个情景,节奏快,信息量大,有激情,如行云流水,感觉很扎实。赵青娥老师执教的《统计》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印象最深的是让学生亲自到下边询问戴眼镜老师的近视时间,这时候学生完全活跃起来了,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老师的近视年龄和自己的进行对比从而引入课题。整节课环环相扣,教师耐心细致,思维清晰,充分显示了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整个课堂形象生动,效果很好。
问题答辩环节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是评委老师提出的“你觉得这节课的亮点在哪里?”执教老师答得也很精彩,回想自己的课堂,有没有亮点?亮点体现在那里?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通过这个活动我又多了一个反思点,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要精细,要体现亮点,亮点才能吸引学生。
一、重视课前师生互动交流
注重课前与学生的沟通。这些老师走进课堂,他们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没有自己非常熟悉的学生,与他们一道上课的是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他们不知道学生的基础、语言表达、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等。他们只能从短暂的课前谈话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他们的话题和语言魅力及幽默的风格,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激趣引领,从而一定程度上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制造了必需的学生心理磁场。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热身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
二、注重创设有效的情景,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为了营造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使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每一位老师都能根据课的需要创设具体的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去学习。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本次活动中,大部分的老师选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例如,在上《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沈军梅老师课的开始就用课件创设了古人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结果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分数产生的现实意义,这样就调动起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欲望。从而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找准切点,以这一情节展开一系列数学问题,贯穿整个课堂,自然、有趣。
三、利用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发挥团队意识,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感,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次活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个积极的鼓动者和参与者,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新课堂的创造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所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黑龙江杜良胤老师上的《折线统计图》、辽宁省王妍老师上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安徽省冷涛老师上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重庆市杨春梅老师上的《立体图形的整理复习》、山西省田慧琴老师上的《鸡兔同笼》、浙江省马珏老师上的《用除法解决问题(植树问题)》、北京市《体育中的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上的《数与形》等,这些课都营造了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
四、课堂教学环节完整流畅
我所听到的每节课的展示都是从情境出发,提出问题,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得到新知识,再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总结所学知识。整个课堂给人的感觉是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了数学化过程、建立数学模型过程。我想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表现的这么好是因为他们“备好”教材,还“备好”学生,从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学生的技能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发展观,对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正如专家说的“有美好的预设,才会有完美的生成”。
五、专家的精彩点评
其实这次活动让我收获最大的应该是专家的点评。平时我们的评课,指出问题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我们会觉得都好,都有道理,但又不知道按谁说的方式来处理我们的课。这次听了16节课,也聆听了专家精彩的点评,他们的评课有理论支持,同时所评的都是课堂上发生的事实。他们一语中的的点评,令我钦佩不已。
看了两所学校给看了两所学校给我的感受颇多,我就从上馆国小一间教室墙壁上的四个字说起。这四个字都读“jing”,但意义不同,这四个字反映出台湾教育的点点滴滴。
一、“净”——洁净温馨、 心灵纯净的净
一到台湾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干净,干净得用一词形容决不为过,那就是“一尘不染”。为何能做到“一尘不染”呢?我亲眼目睹的几个例子就能解答这个问题:在去竹东上馆国小的路上,有一段路正在维修,工地周围用铁皮把工地围得严严实实,工地内挖掘机挖出的黄土立即用水浇湿,以免尘土飞扬,偶尔露出一些黄泥巴也早已被等候在旁边的洒水车清洗得干干净净;在高雄西子湾的一条街上,看到一家人出来遛狗,没想到那狗在路中央拉一堆粪便,牵狗的中年男主人马上拿一个塑料袋套在手上,将其抓到塑料袋里,然后用纸巾擦净,这一幕让我感到台湾人的素质的确高。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社会是学校的体现。
有这样高素质的人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教育。参观两所学校所到之处都非常干净,干净得让你两只脚都不忍心踩下,那真是上无蛛网,下无纸屑,屉无杂物,玻璃透亮,墙无痕迹,厕无异味。厕所是香化、美化、风景化的,厕所墙壁上挂着各式各样的人造花,据上馆国小曾校长介绍,他经常与孩子们一起打扫厕所。净能生美,净能怡情,走廊教室内布置得干净整洁、宽敞明亮,人的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快,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校长身体力行,心灵干净,带给老师和学生的也是洁净温馨的美。
二、“静”——静心静思、 宁静致远的静
兴福国小与上馆国小楼道上、墙壁上分别写着“轻声慢步”“轻声细语”等标语,上馆国小校园内一千多学生听不到学生的叫喊声、吵闹声、追逐声,校长、老师们的讲话也很得体,为人也很谦卑、和善,和风细语的声音娓娓动听,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些有智慧的人。
几百人在一幢楼里活动,数十人在一间教室里学习,不“静”无以致学,不“静”无以沉思,不“静”一无所获。所以,在教学楼里他们能做到走路轻一点,推门慢一点,讲话小声点,教室安静,学生精力就能集中在学习上,即使再浮躁的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打开课本,开始学习,学习的环境需要“静”,人们的情绪更要“静”,两所学校的领导都能以安静平和的心态善待每个人,对待每件事。
三、“敬”——倾心敬业、 互敬互爱的敬
兴福国小的卢校长,满脸写着幸福的笑容,对我们充满自信地介绍:来到兴福就能感到幸福。
的确,兴福国小处处印着幸福:全校84位学生竟有10位外国教师,学校设施齐全,有田径场、游泳场、高尔夫球训练场、音乐室、美术室、展览厅、篮球训练机、餐厅、寝室,等等,应有尽有,晚上睡觉天花板设计成星空状,餐厅伙食营养搭配是征得家长的同意,学校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孩子们学习、生活是快乐的,这些无不让人敬仰,更让我敬慕的是学校的英语氛围浓厚,英语课是可以在室外上的。我们刚到学校正好遇到两位外国教师与孩子们在田径场上玩橄榄球,后面细听才知道是在上英语课,整节课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整节课孩子们和老师都在用英文交流,真的是那种玩中学,学中乐。教室墙壁上贴满了图文并茂的英语单词画,有中文的地方都配上英文翻译。
一到上馆国小,学校全体行政人员就到一楼大厅列队鼓掌迎接我们,曾校长平易近人,热情洋溢为我们讲解,从他对图书管理员(义工)的掌声鼓励,对信息技术教师的骄傲介绍(排名新竹市前三名),对教龄二十年的数学教师的热情夸奖,足见他的管理智慧,难怪学生对校长那么敬重,对老师那么尊敬,对客人那么有礼,这就是校长火车头带得好,形成蝴蝶效应,真是敬能生德!
让我对上馆国小敬佩的还有学校关注细节,班主任是在教室里办公,教室凳子设计两层,凳面下还可以放东西,音乐室的桌面有两层,打开上层是很好用的普架,学校设计巧妙,因地制宜,教学楼与操场落差至少两米,学校把过道设计成一个阶梯舞台,足可容纳一个年段学生坐落,教学走廊宽敞,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如遇到口字形的教学楼,中间天井每层楼都会用绳索固定成一张网,以防学生攀爬掉入,安全意识到位,思考周密。
这样温馨、舒适、快乐、幸福的学习生活环境怎能不让人敬佩?
四、“竞”——竞争上游、 竞争激烈的竞
馆国小校长室,还有荣誉室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奖杯、奖状,教室门口贴着拔河、接力比赛等奖状,曾校长对学校的棒球队荣获当地第一名感到非常自豪。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台湾学校教育很注重社团活动、注重集体荣誉、注重各种赛事,各级各类比赛很多。通过曾校长的介绍让我注意到台湾教育竞争机制也是相当激烈,校长是要县议会任命,教师一年在三个月的假期里至少要用两个月的时间学习充电,提升自己,社会人员只要拿到教师证都可以报考老师,专任教师不能在社会上办辅导班,据说是不能与社会人员抢饭碗,台湾教师的压力是很大的,竞争意识是很强的。
从两所学校透出的信息,让我感觉到台湾的教育很重视品德教育,而台湾的品育教育不会挂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实处,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这让我想起享誉30年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这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岁,每年三千多学生,学校没有卫生工,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七米外看见老师,学生都要敬礼。这里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寒暑假,但所有学生都考进了大学。台湾很多大报纸上的招聘广告上都写着:“只招忠信毕业生”。
而忠信学校的校长高震东到大陆一所学校演讲时是这样说的:“禹是人,舜是人,我也是人!他们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呢?天下兴亡,不是匹夫有责,而是我的责任。”在忠信,当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没有做值日,没有打扫卫生时,是会挨批评的。因为在忠信,学生只会说:“老师,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所以,在忠信的校园里,灯泡坏了,哪个学生看见了就会自己自觉去掏钱去买一个安上,地板脏了,自己会主动去打扫。
在这样的教育里,学生会把责任主动归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有些人看来这样不是吃亏么,但实际上吃亏就是占便宜。也只有在主动负责这种教育下,学生才能有担当,成大事。
爱国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爱国,一种是消极爱国。
积极爱国是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消极爱国则是为国家节省财富。作为学生,国家付出大量的资源与财富为你们的学习创造条件,更应该身体力行地贯彻“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这种意识,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中积极的道德教育,为自己的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主人翁和接班人!
【小学数学教育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心得体会06-26
《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学习心得12-07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1-15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06-21
小学数学一年级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0-2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06-26
2024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07-25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09-25
小学数学课堂实验学习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