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教师(精选8篇)
《教育与教师》杂志稿件录取及获奖通知
杨先喜 张秀琴 老师:
您好!
首先感谢您对国家级刊物《教育与教师》杂志的关注与支持!
您的来稿《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编号:BJ100525-26,经由主办单位及教育界资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的评审,被评为一等奖。
我刊的评审规则及流程如下:
1、被评为特等奖的论文将优先刊登在我刊,待论文发表后,本刊向论文作者支付每千字50元的稿酬。
2、被评为一等奖的论文不能获免费发表,需交纳 312 元的版费方能发表(含12元快递费)。
3、被评为二、三等奖的论文没有发表资格,但可获颁发“荣誉证书”。
被评为特等奖、一等奖、二、三等奖的论文,作者由于评职晋升需要“荣誉证书”的,请将评审费、证书制作费、通联费等活动相关费用共计50元寄至本刊编辑部。款到后,将3日 之内将证书通过邮局挂号寄出。
被评为特等奖、一等奖的论文在《教育与教师》杂志出版后,我们将免费邮寄一本刊至论文第一作者处,若论文作者有意多要杂志用于宣传和收藏,请在汇款时按 10 元/本增加汇款。
汇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西里34号1-402
邮政编码:100068收款人:教育与教师编辑部
咨询电话:010-86211467联系人:萧老师
E-mail:edutec@vip.sina.com网址:
有农行,账号:***5618,账户名:王伟;汇完款一定要打电话通知,010-86211467。
注:
1、汇款时请在汇款附言上注明您文章的编号,以便我们快速地查找您的稿件,谢谢。
2、因为邮局系统调整,挂号杂志的投递周期从原先的7-15天延长至20-40天,并且丢失的也很多,为了安全快速地将杂志寄至作者手中,我们与邮局快递部门协商,拿到最优
惠的价格12元(原价22元),这样在杂志出版后的3-5天作者就可以收到杂志,特此说明。
一、成人教育专业化背景下教师资格的提出
在成人教育领域,随着学习成果认证手段的更新,越来越强调高质量的教学指导。虽然很少有研究证明特殊的教育程序和成人学习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但是有许多教学实践和教学能力被成人教育的办学者、管理者和学习者认为是普遍有效的,因而它可以成为一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被复制到各种成人教育项目和学习环境中。[1]从20世纪末起,随着有效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成人教育的专业化不仅引起了美国成人教育界的关注,而且也进入政府立法,得到了更为深入的探索,如1998年的《劳动力投资法》(Workforce Investment Act)及《成人教育和家庭读写法》(the Adult Education and Family Literacy Act)都提及“批准制定及实施成人教育专业发展计划以改善教学质量”。美国政府还划拨联邦基金用于发展和实施改善成人教育教学成效和专业发展的5年计划。[2]
在此背景下,美国有不少州已经开始为成人教育建立专业标准及指导方针。例如,明尼苏达州发布了《成人教育者教学原则和资格》(Teaching Principles and Competencies for the Minnesota Adult Educator),它概述了对成人教育教师能力的期望;肯塔基州推出了《成人基础技能教师资格概要》(Competency Profile of an Adult Basic Skills Instructor),它列出了60多条教师应履行的职责,涉及教学、咨询服务和管理;得克萨斯州推出了《成人教育指导》(Adult Education Instructor),主要关注课程和教法;加利福尼亚州颁布了几个关于教师资格的文件,如《卓越的成人教育项目》(Adult Education Programs of Excellence)、《成人基础教育的典型标准》(Model Standards for Adult Basic Education)等。[3]虽然从总体来说,成人教育还缺乏明晰规定和普遍认可的全国专业性标准,但这些以成人教育专业化为核心内容的指导性政策对各州成人教育实践,特别是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
随着以有效的项目改善模式为核心的全国标准的推行,教育管理部门的目标是在全国标准的基础上促进教师资格和绩效指示的发展,以促进成人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围绕有效教学实践、专业发展和提高学习成效等方面更好地开展工作。美国教育部推出了“成人教育专业发展合作计划”(Build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rtnerships in Adult Education),以配合《成人教育和家庭读写法》的目标。1999年2月,美国教育部成人教育办公室正式颁布了《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及绩效指示》,为各州和地方管理成人教育教师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和示范,受到了成人学习者、管理者和教师的关注。具体的教师资格项目还被广泛用作专业发展计划的方针策略,用来改善成人教育的质量,提高成人教育的成效。
二、成人教育教师资格的内容及实施
1. 资格的核心内涵
制定成人教育教师资格的主导理念基于3个方面:首先是考虑最大程度有利于成人的有效学习。据研究可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成人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者能适应学习环境;能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程序制定计划和投入;有机会参加社交学习,既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也从同伴那里学到东西;对学习模式有自由的选择,包括感觉形式、思考方法、选择个人和群体学习等;能把学习和经历联系起来,在经验中学习;能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自身生活中遇到的问题。[4]资格的设立与这些设想是一致的,强调教师了解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强调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其次,资格的制定反映了美国“取得必需技能秘书委员会”(SCANS)对工作绩效的定义,其提出的许多技能指标被综合进了教师资格和绩效指示中。例如,强调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与管理人员、督学、同事及学生相处的能力;利用科技、制定计划和分配资源、理解和顺应制度运作的能力;学习和使用信息的能力等。[5]第三,教师资格反映了“全国读写文化项目”(National Institutefor Literacy Project)和“为未来而准备项目”(Equipped For the Future)的工作目标。正如其所倡导,教师要有效地适应成人学习者的需要,就必须理解成人作为工作者、家庭成员、公民和社会成员等多重角色的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建构学习行为的需要。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成人教育项目最需要改善的发展策略,因此现有的教师资格体系包含了多个关于成人有效教学的主题。教师需要发展的具体的技能就蕴含在这些提升质量的主题之中,教师资格也正是通过相应的任务、计划目标和教学内容,反映出有效成人教育的突出特征。整个教师资格全面体现了以下3个方面的有效教学主题:一是在内容和教学策略上与时俱进。教师需要参与一系列的专业发展行动,以保持与新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同步发展;二是加强沟通合作,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包括一系列的合作行为,有与同事和学生的合作,也有与组织和团体的合作,教师需要掌握各种各样传达信息的方法。当他们与不同的对象合作时,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进行商议及做出决定;三是对不同的人群开展积极公正的工作。在学习者背景较复杂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是无偏见的、绝对公正的,在组合教学材料和教学策略时考虑学习者的具体情况,保持动态的稳定。
2. 资格的分类
(1)保持知识和追求专业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必须具备必要的技能和足够的知识去引导教学过程。资格强调成人学习的知识建构,例如在了解成人学习动机、知识程度、社会文化背景等的基础上发展和维持适当的知识和技能,关注通过不同的专业发展行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从业研究和信息阅读)等获得知识。
(2)组织和实施教学。组织和实施教学是学习过程的核心。这一领域的资格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步骤、课堂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使教学紧密结合学习者的能力和需要;要求教师拥有关于成人学习理论、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有序的教学步骤,适当地计划课程以及高效地安排时间,以达到学习的目标。
(3)管理教育资源。高质量的教学需要强调高效的教学管理,特别是时间的管理,使学习者的时间得到高效的利用。要把时间的计划管理、课程进度准备、有效利用先进科技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另外,这类资格关注把社会资源组合到教育内容中,强调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4)评估和监控学习。评估学习者的需求、监控学习进展以及提供反馈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组成环节。监控学习的途径包括直接提问、问卷测评及其他的评估执行方式,个别学习和群体学习的形式都在监控的范围内。这项资格主要关注收集和分析关于学习者的需求和发展的信息,以及使用这些信息计划适当的教学。
(5)承担项目责任和加强项目组织。每一名从业者在其参与的工作项目中都负有一定的使命,因此教师与管理人员、同事和其他团体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十分重要。这项资格主要包括收集、管理和分配信息数据,以改善教学和提高质量,在选择发展项目和修改项目内容时提出建议,加强合作。
(6)提供学习指导和服务。成人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往往要超出教学以外,教师通常要承担额外的服务角色为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这一领域的相关资格包括适当的服务知识及与学习者和同事分享额外的学习资源与教育机会的能力,当学生需要的指导和咨询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源帮助。
3. 资格指标体系
《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及绩效指示》将6大种类的资格细分成31项二级指标,每一项指标均与资格相匹配,文件通过表格的形式列出每一项资格及指示,而且提出了示范例证,旨在给教师和项目管理者提供一些资格指标如何应用在实际学习环境中的具体例子。它用教师技能、行为和实践体现了资格的务实性。
以第一类资格“维持知识和追求专业发展”为例,这一资格细分成8项具体指标:发展和维持关于成人学习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发展和维持深入的本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懂得怎样教育和帮助学习困难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成人(如老年人、残疾人等);能感受和理解成年人作为职业人、家庭成员、公民和社区成员等多重角色的需求和担负的职责;懂得科技体制的运作并将其运用到教育和管理中;了解关于本教育机构、社区教育资源和其他途径的教育信息;评估自己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监控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投入自我定向和大学专业发展行动,将新的知识和技能组合到学习环境以改善教育质量。[6]每一项指标又可以分为3至8项细则,各项细则再给出详细的指标实施例证,以求较为全面、完整地反映该项资格的内涵,并实现其可操作性。
4. 资格的使用
在成人教育领域建立专业化的教师资格制度,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成人教育的质量。有的州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如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肯塔基州等)。在加州等一些教师教育体系和成人教育较发达的州,已经通过立法规定成人教育教师必须接受专业教育和培训,但专门的成人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还未在全国普及。因此,教育部在发布《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及绩效指示》时呼吁:“州和地方管理部门应把成人教育教师资格看作一个指导,而不仅仅是一个说明性的文件。”[7]尽管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并未通过全国立法形成规定的制度,但事实上还是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实践。在成人教育专业发展联合会的组织发起下,资格条例在超过3,000名成人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推进,资格体系也通过一些网络学习团队和工作间学习团体得到了发展和完善。[8]
对于州教育管理部门来说,实施成人教育教师资格的重点是要把资格与州标准结合起来,许多州正致力于在教育体系中为成人教育制订标准,其关注点是讨论资格在实施中怎样能与各州以前发展的标准更协调一致。各州对成人教育教师认证的标准和要求是不同的,最基本的条件是要在相应的普通教育层次上得到进一步认证,比如经验、学位、学历、专门的成人教育学分课程证书及其他的一些特别证明等。因此,教师资格可以作为教育认证过程的一部分,资格也可以作为测评教师技能和水平的标准。教师资格的使用与教育项目的开展是密不可分的,结合的途径主要有:将资格融入职员的定位及入职训练活动中;组织职员对使用资格及绩效指示进行交流讨论;与职员共同协作去发展每一项与项目运转相关的执行指示的例证;指派教师“大使”去协助教育界同行促进资格的使用;与大学合作发展项目,让教师和管理人员与有成人教育项目的综合性大学分享资格的使用,探索怎样让每一类资格都进入实践应用。只有通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协作努力及以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行政支持,资格的执行才能取得成功。
三、资格的意义和作用
利用教师资格来推进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有着许多不同的途径,如可以用它来发展和维持高效的成人教育项目,评估现有的职员工作绩效,选择适当的专业发展行动,也可以作为评估工具,用来鉴定项目特征和相关的教学技能。从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办学部门、管理者和教师等都成为实施成人教育教师资格的受益者。
1. 作为管理部门决策专业发展行动的基础
教师资格可以被用作测评工具来测定专业发展的核心所在,管理部门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对于资格的集体讨论,从中鉴别哪些资格与所进行的项目更密切相关。教师个人也可以分析哪些资格是他们在专业发展中最迫切需要完善的,从而将它作为自己专业发展行动的基础和重点。在必要评估的基础上,管理部门可以把这部分资格作为目标,在每年的夏季学院或在工作间学习项目中给予关注。也可以直接把资格用作专业发展的工具,鼓励教师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同时去创立新的资格指标。
2. 为选拔高质量的成人教育教师提供依据
既然资格已被用作教师认证的基础,那么它就可以作为雇用和招募教师的指导,可以帮助地方项目的管理者在招募教师和职员时界定职业标准和工作内容,为做出聘用决定起到较好的参考作用。为了招募到高质量的教师,一些州把成人教育教师资格作为招募高质量职员和教师的指导方针,例如,纽约州就把成人教育教师资格纳入了《1999年成人文化项目管理指南》。反之,教师也可以将其作为获取资格证明的标准,通过自我评价,检测他们在准备资格条件时应该努力的方向。
3. 评估现行管理的绩效
资格能够作为制定规则的出发点,在规范化的教育评估实践中鉴别现有成人教育策略,不少州已经把资格结合到对教育部门职员的评估中。以资格为基础的专业发展行动作为一个手段和工具,为管理者和教师提供了一种选择的机制,从而帮助他们识别出哪些是与评估结果和项目目标相匹配的。管理者也可以观察到,与资格有关的专业发展行动在适应职业目标的过程中是怎样受到监控的影响而改变教育绩效的。
4. 在专业发展区域促进合作
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协作是贯彻资格条款的关键,资格制度为教师和管理者提供了一个联系合作的平台,提高了管理的效益。从专业知识技能的角度看,专业发展行动必须进入深入的学习研究,包括周期性学习、指导和训练以及工作间、协会、研究会和社区学院课程等方式。项目管理者和教师可以探讨不同领域的专业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的资源发表意见,一起合作分享实用的专业发展经验,通过教育管理部门的组织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牢固的合作关系,为高质量地实施资格制度提供坚实的基础。
5. 帮助教师选择专业发展行动
并不是每位教师都需要精通所有的条款。在某些情形下,有的资格条款是不相关的,如在计算机等设备条件缺乏的情况下,与先进教育技术相关的条款就不是必需的。从这一思路出发,资格条款应以合适的途径整合进项目的管理中,从业者应该特别关注他们在项目中的角色,教师可以只关注自己在实际教学中所担当角色所需要的相关部分资格条款。因为现有的成人教育项目和目标具有可变性,因此资格也要有足够的灵活变通性来适应不同的项目和教师的实际情况。
6. 用作教师自我评价的工具
对教师来说,资格可以作为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的工具。一方面,资格可用来评价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测评结果可以为个体职业发展计划提供参考。这一工具鼓励教师反思自己的实践,明白自己在哪些领域上需要改善,鉴别哪些特别的资格必须优先发展;另一方面,资格又有助于引导教师开展同行评价,以有效反馈自己的工作成效。每一资格执行指示下的具体证据可以作为同行观察的关键点,观察者可以根据他们在学习环境中的行为示范提供反馈,以及时找出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Galbraith&Gilley.Professionalization and Certification forTeachers in Adult Basic Education 1986.[M/OL].http://www.ncsall.net/?id=572.2008-08-17.
[2][3][6][7][8]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InstructorCompetencies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1999.[EB/OL].http://www.calpro-online.org/pubs/Instructor%20competen-cies%20and%20indicators%20(C.PDF.2008-01-20.
[4]Melissa Kelly.The Art and Craft of Motivating Students[M/OL].http://712educators.about.com/cs/motivation/a/mo-tivation.htm.2008-02-12.
近几年,伴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不断遭受质疑,具体体现在其过于重视教育基础理论传授,却忽视学习者的现场体验与学习者实践性知识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新型教师素养的需求。
让教育影片走入教师教育课程,是解决上述困境的一条途径。教育影片是以教育故事为主题,集中反映教育改革、学校风貌、师生关系、塑造教师形象和学生形象的艺术电影,[1]它的取材来源于教师和学生具体的学校生活情境,是教师和学生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浓缩反映,把教育影片作为教育案例进行开发与利用,可有效拓展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不仅可促使课程实施手段更为丰富和生动,且更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教育教学情感体验。
涉及到教育主题的影片很多,但是并非都能开发成适宜于教师教育课程的案例。教师教育课程的开设对象既包括职前教育的各级师范类学生,也包括具有大量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针对这类群体的教育影片选取与解读,必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事件应来源于教师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
在选择教育影片时,影片的核心主题事件必须与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简单地说,就是这些受培训的教师看到这些呈现的案例事件后,首先感觉“很熟悉”,会萌生“这不就是在说我或者我身边的人?”的感慨。只有选取来源于教师现实生活的事件,这种案例才具有启发性、借鉴性,从而更具生命力。
2、事件应是典型的、曲折的、有代表性的
教育是一个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渐进过程,它本身就具备复杂性与反复性的特点,故而影片所呈现的典型事件应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既需要是典型曲折的,又需一定的代表性,是教师日常生活中普遍际遇的事件。
3、事件应与教育紧密相关,与教育理论相映
事件的选取应该紧扣教育主题,来源于实践同时又能映射一定的教育理论,用影片中的案例事件导引出教育理论,用教育理论来解读教育事件,从而有助于教师反思、提升,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师生关系、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身心发展阶段这些都是教师教育培训的热门议题。从教育影片中挖掘出这些事件,开发成教育案例进行教育意义解读,有助于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下面就例举一些主题案例进行阐释分析: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是一种异化了的教育,它主要表现为抹杀学生个性,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以及教学方法机械单一、过于重视教师权威等,其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上述应试教育的弊端,强调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其实质是尊重并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话题,无论在职前教师培养与职后教师进修的课堂都是讲授的重要内容。梁智强导演的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1》于2002年上映,它主要以3个不同家庭背景出生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文福、国彬、Terry为主线,反映了3个不同家庭父母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的缺失以及在竞争升学为导向下学生的学业压力。下列几个镜头较为典型:
镜头1:分班歧视
影片中的3位主角学生由四年级升入五年级参加了分流考试,由于成绩不理想进入EM3(成绩较差)班,遭受到来自社会、教师、同学的多方面歧视。如:街边卖参考资料的小贩:“EM3?肯定没得救了,不用练习!”;老师:“这些学生都无药可救了……凡是进入这班的学生都没有回头路!”;同学:“这个成语EM3的人也会?”
镜头2:自杀
国彬因怕考不到90分遭受妈妈鞭打,于是在考试中铤而走险抄袭文福试卷,作弊被发现后学校的处理意见是通知家长,国彬心理压力非常大而选择跳楼自杀。
上述几个片段虽然出现在新加坡影片中,但又何尝不是我国部分学生们的真实写照呢?“过学死”现象在我国已然存在。[2]而目前由国家举办的、面向所有儿童的、具有义务教育性质的基础教育,也存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这不仅直接导致学生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也催生了择校的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学业压力很多是来自于课堂教学之外,来自于由择校而产生的种种“课外班”、“考证热”,它们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占有了学生与同伴交流的游戏时间。
2、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倡导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学习,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落实?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认识学生这个群体,简单地说,即教师应该持有一种什么样的学生观。传统的学生观有几个显著表现,一是缺乏对学生的信任;二是不能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三是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新加坡导演梁智强制作的《小孩不笨2》,较为生动地反映了当今社会教师、家长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父母与子女沟通问题、师生关系、体罚等方面的多维教育图景。
影片开始部分以“作业冲突”引出两位教师,他们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学生观。从两位教师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一窥究竟,一位是傅老师 :“人家都笑你们是烂苹果,你们一个个可不可以争气点?”“你的华文测验竟然只拿十分,你也真客气啊!……这个星期六通通给我回来,我要给你们补习,不会补到会为止!” 而另一位郝老师:“各位同学,这次测验不管是从以前的25分进步到30分,还是从35分进步到40分,只要有进步,就是一份努力,老师会送给那些有进步的同学一张周杰伦的光碟!我相信你们一定会考得更好的!”
上述两位教师,一位是否定、漠视、不能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教师,这类教师常常过度关注学生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学生生活在“我是坏孩子”的阴影中;而另一位是用一种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这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常常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他们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我是好孩子”的氛围。
这两种教师就存在于我们周围,或者说我们就是这两种教师,能够在他们身上寻找到自己的教育行为。影片中的傅老师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最终蜕化成一位懂得赏识学生的好老师,影片把这个过程隐喻为寻找“与学生沟通的钥匙”的过程。可以说,尽管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同时它也是教师提升教育理念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凝聚教师专业智慧的过程。
反思影片,我们可以总结出作为教师所应持有的新型学生观:
学生是最具发展潜能,最具自身发展需求的人;
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很重要;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倾听和向学生学习;
家庭的教养方式和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
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
赏识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多鼓励学生,多称赞学生;
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
……
除了新加坡影片《小孩不笨2》,2004年上映的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以音乐为桥梁,谱写了一曲饱含人本主义精神的教育乐章。
影片中的马修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是听话的、捣乱的、上进的、胡闹的,他都能够一视同仁,并积极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在马修老师的教育信念中,他相信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成长与发展的需要,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3]尤其是处理以莫杭治为代表的调皮学生们,马修老师能够做到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宽容、理解并激励他们,很好地映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如果儿童的每一次淘气都引起你的苦恼和心悸,如果你认为这些孩子已经闹到了极点,应当采取一些特别的“消防”措施,那你就该再三斟酌是否当一名教师,如果你和儿童会发生无休止的冲突,那就当不成教师。要有能力熄灭冲突,首先就要懂得,你是在和儿童打交道。这种能力来自滋养着教育才能的一条深根,即理解和感觉到,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4]
此外,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死亡诗社》、《非常教师》,以及国产影片《烛光里的微笑》、《美丽的大脚》都从各个角度较好地诠释了师生关系的丰富内涵。
3、教师专业发展
《生命因你而动听》是1996年在美国上映的一部反映教师工作生活状态的一部教育影片。影片以音乐教师贺兰先生(Mr.Holland)为主线,描述了其作为教师的各个专业发展阶段的关键事件与故事,引导我们自己建构属于每个教师个体的职业感悟与内涵。
入职动机:贺兰并非出自热爱而选择教师行业,只是想谋求稳定的职业与收入,以便进行自己的音乐创作;
新手教师阶段:贺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贺兰遭遇职业挫折,一度想放弃教书;
形成能力阶段:贺兰积极转变与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学生反应积极;同时,在女校长的帮助下,贺兰加深了对教师职业内涵的理解:“教师有两项工作,一方面教授学生知识,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学生指明人生的方向,这样,教授的知识才不会浪费。”
这时候的贺兰,已不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作为谋生的一个手段了,他把教师职业与自我发展融为一体了,他运用教育智慧来改进课堂,让课堂告别沉闷,焕发活力;让课堂摆脱抱怨,涌动快乐。有了这份快乐,工作对于贺兰而言,就不仅仅是一份谋求生存的职业,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这样,贺兰的生活与他的工作交融了,他的工作与他的理想交融了,他工作着且快乐着。
职业退出阶段:曾经受教于贺兰先生的各界学生重回校园,他们饱含对贺兰先生感激之情深情演出,这是对教师最好的礼赞。
可以说,贺兰先生的教师生涯也是我们许许多多教师的人生缩影。从作为权宜之计从事教师职业到最终全身心投入,从听到下课铃声比学生逃得还快到利用业余时间义务辅导学生,数十年的教师生涯,或许充满激情或许几多无奈,或许积极向上或许职业倦怠。只有真正地把自己的职业诉求与人生价值融为一体,才能更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学生身心发展阶段
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特点,教师只有了解各阶段独有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根据马克-吐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拍成的同名电影较好地展示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调皮、多动、天真、可爱的特点;而国产影片《扣篮对决》主要揭示了中学生的情感世界;日本影片《五个扑水的少年》非常诙谐、幽默的诠释了高中学生的个性生活。
可以说,一部部影片就是一个个教育事件与教育故事,是可供我们开发与利用的教育案例,除上述所列影片外,《心灵捕手》、《黑板》、《弦动我心》、《蒙娜丽莎的微笑》、《乡村女教师》等也都是很好的教育影片。
教育要回归生活,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类课程更应回归生活,回归到具体的教育情境、回归到教师与学生的生活故事中来。利用教育影片来解释教育道理,可以说是一种“教育叙事研究”,[5]它不仅可以为学习者创设鲜活的教育情境,使得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映证,更是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有效拓展。
[1]邓志伟著. 教师一定要看的15部电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页.
[2]韩俊杰.《学生“过学死”靠什么终结?》[N]. 中国青年报. 09年4月14日(1版).
[3]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7页.
[4](加)马克思•范梅南.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 李树英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1页.
【摘要】英国教师教育经过17世纪至20世纪的几次改革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不断发展,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研究与借鉴英国教师教育改革优秀的历史经验对于我国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英国;教师教育;综合性大学
一、英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进程
17世纪末,教师教育在英国兴起,一直到20世纪中后期,在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改革后,英国教师教育逐渐形成了现有的较为稳定的格局。由最初简单机械的培养方法到现如今“知行并重”的培养模式,英国的教师教育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既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1.简单机械的“教书匠”锻炼(17世纪-19世纪末)英国的教师教育始于17世纪末,其机构、内容及方式、生源都未形成规范。19世纪,英国教师教育实行“导生制”。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指导,“导生”学习后再转教其他学生。[1]这个时期还没有提出“教师教育”这一说法,教师的培养就如重复操作的工匠一般,简单机械。2.偏重技能的教师训练学院(20世纪初)19世纪末,一些大学开办师范学院以培养小学教师,从而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随后,政府设立了隶属于大学的公立训练学院。这些学院由地方政府拨款运行,学制两年。课程内容以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为主,以“只教上课用得着的知识和技能”为培养目标,对教育理论、教学法理论的划分并不清晰。[1]3.偏重学术的教师教育学院(20世纪40年代初--60年代末)20世纪40年代,二战后的英国教师教育问题日益突出,英国政府便于1944年颁布新教育法,当务之急便是师范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此阶段,各训练学院、大学、地方教育当局和教师团体组成了“地区师资培训组织”,学制四年,设立了学士学位课程。但由于此时刚明确了教育理论的地位,这一阶段的教师教育课程又比较偏向于学术化。4.知能并重的高等教育机构(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冲击下的英国,持有专业“教育证书”的教师教的学术知识不符合国家需要和人民期许。因此,英国再次改革,成立了“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并颁布《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统一要求》和《合格教师资格标准》进行统一规范。[2]建立师范教育新体制,将地方教育学院正式列为高等教育机构。再次,压缩师范教育规模,由高等教育学院、大学教育系、艺术教育中心和伙伴合作学校共同培养教师。[3]
二、英国教师教育发展历史经验探析
1.重视社会团体专家的建议专家、社会团体与组织对英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国,参与教师教育的机构有教会、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学、中小学等。自从教师教育产生之日起,这些参与者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改变,他们之间相互制衡,协力推动英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英国政府在制定、颁布教育法规、政策时,都非常重视社会团体专家的意见与建议,积极倾听各界声音,这也为教育政策法规的顺利施行奠定了基础。2.教师教育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形势,使得英国教育界在教师教育改革方案上也不断创新。“教学优先方案”是21世纪初英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职前教师培养路径,是将教师培养和领导能力培养融于一体的培训模式。[4]英国的一些城市学校存在学生成绩差、敌视老师、管理混乱等问题。“教育优先方案”是面向那些既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又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心系教育事业的大学毕业生提出的策略。这些满怀抱负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将去到一些自身问题较为突出的城市学校中从事教育工作。通过“教育优先方案”的实施,达到改善城市学校现状,发展教师教育的目的。至上半年,共有1500名毕业生接受或正在进行培训。[5]3.重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长期以来,英国的教师一直在以大学学科为基地的高等师范院校中进行培养。但是,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师范生只是接受过教学理论知识学习的、批量生产的“成品”,在进入各类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时,他们并不能胜任教师工作。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教师培养方面逐步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日益重视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师资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实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养模式,把重点放到“伙伴合作学校”的实践中,使中小学教师参与到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和评价中去。
三、英国教师教育改革经验对我国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发展的启示
1.要有特色化的培养目标明确、有特色的培养目标,既能对学校该学科进行清晰定位,给教师教育发展更具体的指导,也有利于评价教学水平,考核办学质量,改正不足。学校要找准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根据当时当地的社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以便有能力培养出被社会所认可的`毕业生。[6]地处师教师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地区的综合性大学,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就应该将目标定位在培养教师技能过硬的中小学教师上,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也就应该多重视教师技能的训练,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成长为该地区教师教育发展的新生力量。如果该地区综合性大学在学科科研、师资水平方面水平较高,那么就应更重视培养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有自身特色,不能总是“千校一面”。2.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要新颖,具有综合性我国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师培养工作,从教育学基本教材到教育实习,各类师范院校也都大同小异,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也缺乏创新。这也就导致了教师教育课程陈旧,模式单一的问题。师范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教育实习也只是按时走过场般匆匆收场。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教师教育也必将为社会所淘汰。而综合性大学具有学科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特点,在教师教育改革中应当利用其综合性强的优势,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设相关学科糅合在一起的融合课程和范围更大、多学科组成的广域课程。[7]综合化课程是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但是综合性教师的缺乏导致综合化课程的发展停滞不前。[7]综合性大学在教师教育方面就应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优化设置课程,培养符合我国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学科背景的教师。3.注重实践,加强同中小学校的合作英国教师教育有重视实践的传统,如牛津大学教育研究系就与牛津郡的中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被视为合作式师范教育成功模式之一。[8]在我国,高等院校在教师教育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师培养模式,各所高等院校培养模式也都大同小异――重理论而轻实践。并且,大多数高等院校中的教育研究者鲜有中小学的教学工作经历,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活陌生,其理论研究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际相脱离。另一方面,我国教师教育的短板是实践。就如前文所提到的,师范生缺少教学实践,教育实习走形式般匆匆收场,这些不足在当今教师教育发展中显得尤为刺眼。因此,我们应借鉴英国教师教育重视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措施,加强与中小学校的联系,建立见习、实习、就业相结合的机制。与中小学校的合作,能够转换教育研究者的研究视域,还能解决教师教育与中小学教学实际相脱离的问题。这不仅需要高等师范院校完善培养模式,还需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各中小学校的通力合作。4.完善教师准入体制,确保教师教育质量英国的教师岗位的申请是对社会大众开放的。但为了保证教师良好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英国形成了一套全面而严格的教师资格制度,也就是必须完成教师教育课程的培训,并且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能申请教师岗位。师范院校并不是进行教师教育的唯一场所,综合性大学也可以培养出优秀的教师。非师范生在完成教师教育课程的培训,并通过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也能获得“教师资格证”,是未来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不可阻挡的趋势。然而,“教师资格证”并不能力证证书持有者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甚至一些中小学校认为,持有“教师资格证”并不能确保毕业生能够胜任教师。并且,在教师教育传统的影响下,用人单位在聘任教师时,更倾向于选择师范生。因此,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同时竞聘更具优势。显然,这对持有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生有失公平。这既是学生个体素质有所差异导致的,也是教师准入体制有待完善的迹象。同时,这也更加说明综合性大学在教师教育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自身问题仍然突出。因此,我国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改革应与英国教师教育改革经验相结合,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为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添砖增瓦。
参考文献:
[1]瞿凯乐.英国师范教育课程的沿革、现状及特点[J].南京高师学报,(9).
[2]沈为华.近二十年来英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7).
[3]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4]刘儒德.英国的教师培训管理体制与机制[J].外国教育研究,2002(7).
[5]许明.近年来英国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4).
[6]严燕.浅论我国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的特色追求[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6).
[7]李丽丽,王凌皓.综合性大学教育学专业发展路向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
[8]沈卫华.近来英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7).
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们要具体分析:是明知故犯,还是失误所致?是主观错误,还是客观错误?面对不同的错误,就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了。以下是我个人的看法,愿能与君共分享。
首次犯错,先讲理后警告。如果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这是错误行为的情况下,对此,我们要进行说理教育。告诉学生这种行为的危害性的同时重申正确行为,并警告下次不能再犯此类错误了。班上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对初中生的行为规范并没有多大意识,于是经常不守时,不能安静自习。例如:开学初的一星期,学生经常在自习课时自由走动,要不借作业,借文具,要不交作业。有一个走动后,就有很多一些人走动,导致整个课室闹哄哄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对的。于是,我叫停所有人,告诉他们以后在自习课时,不能离开座位走动,以避免混乱。经过我的强调后,第二天,只有一个同学在冲动下,还是走动了。直到接触到我严厉的眼光时,才意识到自己犯规了。再三强调后,自由走动的现象就没有发生过了。
明知道不该这么做,可是在虚荣心的诱惑,还是犯错了。对此学生,首先要批评其明知故犯,然后告诉他虚荣心的危害性,最后警告学生,如果再犯此类错误,即将受到严厉惩罚。前几天,班上的小军在走廊里和同学聊天,其中有位同学刺激小军说:“小军,你敢站在楼梯栏杆扶手上吗?我打赌你不敢。”为了顾及面子,小军二话不说就站在栏杆扶手上了,还在上面摇晃了几下,同学们欢呼声一片。恰好这一切被我看到了。我把小军叫到办公室里。首先,询问他是否知道这是错误行为。他说知道。其次,就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批评他带来的坏榜样以及对自身的不负责任。同时,告诉他如何化解这虚荣心的诱惑。告诉他下次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将受到严厉惩罚。
面对喜欢说谎的学生,首先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理解。并讲解谎话的危害性。班上的小珍是个性格酷似男孩的女生,当全部同学都交完校服费时,她告诉我,她忘记跟爷爷拿钱了。好,没关系,我可以帮你先出钱,你下星期再给我。下个周一时,她说校车来得太快了,以致于没有拿到钱。又下个周一,她说钱放家里,忘记拿过来了。于是我无法淡定了,打电话给她爷爷,爷爷说她拿了校服费了。我找来了小珍,首先,询问她的生活方式还适应么?衣服够穿么?晚上会冷么?然后把之前她说的一个个借口重复一遍,询问她这该怎么解释?为何与爷爷的话对不上号?并慢慢地说出谎话的危害性。最后,她终于告诉我:她把爷爷给的校服钱用来买辅导书了。并写下了保证书:下周一定带来校服费。在今天,她终于实现她的诺言了。
面对种种错误,我们少不了对学生的教育与指导,更少不了关心和耐心。希望我将总结出更多的方法与技巧。
陈秋阳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通过干部纪律作风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我深刻地认识到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使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为了使自己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改进,现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记政治学习笔记,总是从各类报刊上东摘一段,西抄一段,以凑满学校要求的字数为原则,应付差事。而不是从心底里去学习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
2、对教研工作不热心,态度消极。
3、教学方法老化,课堂教学语言欠精炼。
4、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注重知识的教学。
5、有时学生中出现问题,与家长没有及时取得联系,家访较少。
6、不科学的布置作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中午布置作业,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
7、没能经常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开展普法活动,制定落实有效的安全措施。
二、原因分析
教师的一言一行, 对学生来说都是最直观的教育。只要教师在, 教育就时刻存在。
敬畏职业, 有益学生一生成长。吴非老师认为, 教师是一种危险的职业, 因为教师“工作中的任何不慎将会在未来某个时刻造成严重的后果”。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认真地对待这门职业, 必须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用自己内心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吴非老师的学生认为, 是高中的人文教育让她理智地看待社会。而教师对学生的恶意折磨是违背教育规律、有失师德的行为, 会荼毒学生心灵。有敬畏感的教师必会兢兢业业地工作, 慎重地做出某一个教育决定, 为学生在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做有益的事。
尊重学生,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十多年前的学生感慨吴非老师“不以成绩评论学生”。对此, 吴非老师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的关系, 有了这种认识, 才会尊重学生。如在“怎样和学生谈话”一节中, 令人叫绝的是这样的谈话:“我叫王栋生 (吴非老师原名) , 你叫什么?”在问学生姓名之前, 先向学生介绍自己, 我想, 这也是极少教师能做到的。试想, 一个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在第一次面对新生时, 这样谈话给学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平等!其实, 尊重学生的教师必会自觉地“改造教育语言”, 在交谈中必会自觉地蹲下身子, “表现对学生的尊重”, 所以才有对需要教育的学生做出“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样的邀请。在教学方面, 吴非老师认为, “随意地干预学生写作, 随意地讲评学生作文, 有可能对学生心灵和他的写作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他建议教师评讲作文时应先问学生:“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他认为, 尊重学生也是暗示学生重视自己的权利;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诸如此类的细节, 会给学生以做人的尊严, 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会尊重他人。
遵守常规, 让学生学会规范。吴非老师认为, 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要尊重常识, 遵守常识。在师道尊严日渐式微的今天, 吴非老师仍要提醒人们遵守教育伦理。教师拖堂, 会影响学生下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教师的课间纠缠不休, 会影响教师下一堂的上课;迟到的学生随手把雨衣交给教师, 是极端自私的表现……他“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 事实上是在规矩上以身示范, 因为尊重学生不等于迁就学生, 不能对学生的不端行为熟视无睹。遵守常规, 是教师的“身教”。教师是要正气凛然的, 是要让心灵麻木的学生向他们学习的。
常说“故事”, 激活学生的思想。吴非老师引导学生想校园当年的种树人, 让学生“所有的眼睛都在闪亮”;他会把山区来信的往事说给后来的学生听, 因为他认为教师的工作“是面对那一双双睁大了的眼睛”;他会在教学中插说孙叔骜埋两头蛇的故事, 因为他认为当时是“信手可得”的“教育机会”。教师有意识地随机说“故事”, 对学生是最自然的、最好的教育。这些教育素材, 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做个有心人, 平时注意积累, 会发现校园里到处都有故事。常说故事的教师会被学生认为有“料”, 往往会启发学生思考人生, 也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教师, 就是应该时刻记住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 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发挥教育功能。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是最直观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育就时刻存在。
敬畏职业,有益学生一生成长。吴非老师认为,教师是一种危险的职业,因为教师“工作中的任何不慎将会在未来某个时刻造成严重的后果”。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认真地对待这门职业,必须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用自己内心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吴非老师的学生认为,是高中的人文教育让她理智地看待社会。而教师对学生的恶意折磨是违背教育规律、有失师德的行为,会荼毒学生心灵。有敬畏感的教师必会兢兢业业地工作,慎重地做出某一个教育决定,为学生在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做有益的事。
尊重学生,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十多年前的学生感慨吴非老师“不以成绩评论学生”。对此,吴非老师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的关系,有了这种认识,才会尊重学生。如在“怎样和学生谈话”一节中,令人叫绝的是这样的谈话:“我叫王栋生(吴非老师原名),你叫什么?”在问学生姓名之前,先向学生介绍自己,我想,这也是极少教师能做到的。试想,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第一次面对新生时,这样谈话给学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平等!其实,尊重学生的教师必会自觉地“改造教育语言”,在交谈中必会自觉地蹲下身子,“表现对学生的尊重”,所以才有对需要教育的学生做出“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样的邀请。在教学方面,吴非老师认为,“随意地干预学生写作,随意地讲评学生作文,有可能对学生心灵和他的写作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他建议教师评讲作文时应先问学生:“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他认为,尊重学生也是暗示学生重视自己的权利;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诸如此类的细节,会给学生以做人的尊严,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会尊重他人。
遵守常规,让学生学会规范。吴非老师认为,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要尊重常识,遵守常识。在师道尊严日渐式微的今天,吴非老师仍要提醒人们遵守教育伦理。教师拖堂,会影响学生下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教师的课间纠缠不休,会影响教师下一堂的上课;迟到的学生随手把雨衣交给教师,是极端自私的表现……他“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事实上是在规矩上以身示范,因为尊重学生不等于迁就学生,不能对学生的不端行为熟视无睹。遵守常规,是教师的“身教”。教师是要正气凛然的,是要让心灵麻木的学生向他们学习的。
常说“故事”,激活学生的思想。吴非老师引导学生想校园当年的种树人,让学生“所有的眼睛都在闪亮”;他会把山区来信的往事说给后来的学生听,因为他认为教师的工作“是面对那一双双睁大了的眼睛”;他会在教学中插说孙叔骜埋两头蛇的故事,因为他认为当时是“信手可得”的“教育机会”。教师有意识地随机说“故事”,对学生是最自然的、最好的教育。这些教育素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会发现校园里到处都有故事。常说故事的教师会被学生认为有“料”,往往会启发学生思考人生,也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教师,就是应该时刻记住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发挥教育功能。
【成人教育教师】推荐阅读:
成人教育简报06-16
北大成人教育09-06
成人教育学历培训09-14
高三成人礼教师发言06-30
成人教师工作总结07-12
成人教育经费管理暂行办法06-28
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自我鉴定09-13
成人教育是核心期刊吗10-13
18岁成人仪式教师代表发言05-28
远程教育与成人高考区别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