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2025-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推荐4篇)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篇1

如果必须要出门,不要骑自行车,避开交通拥挤的高峰期以及车多的路段。减少到人多的地方,防止呼吸道疾病相互传染,推荐老年人、小孩等抵抗力差的群体,提前接种肺炎、流感等疫苗。

2、外出戴口罩

口罩以棉质口罩最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推荐购买正规合格、与自己脸型大小匹配的N95口罩。但是要注意,口罩在使用后需要及时清洗消毒,开水烫、阳光照射都是有效的方式。同时,口罩的佩戴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避免佩戴,以免呼吸困难导致头昏。

3、做好个人卫生

出门后进入室内要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带的污染残留物。洗脸时最好用温水,清理鼻腔时可用干净棉签蘸水反复清洗,或反复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同时要避免呛咳。除了面部,身体裸露的部分也要清洗。

4、少开窗

雾霾天气,尽量少开窗。此外要把握好开窗通风的时机,适当的开窗通风有利于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开窗时间以上午9∶00-11∶00或下午2∶00-4∶00为佳。开窗30分钟就够了。在家能够多种植绿植,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因叶片较大,吸附潜力相对较强。空气净化器对PM25的过滤也有必须作用。但是选取时,应当注意选取专业品牌,因为部分非专业品牌会在净化过程中产生过量臭氧。

5、饮食清淡多喝水

雾霾天的饮食宜选取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水果,适量补充维生素D。

6、少抽烟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篇2

1 霾的主要成分及来源

一般来说,当空气中含有大量当量粒径<10μm的气溶胶粒子(包括粉尘、无机盐类、有机化合物等)时,可导致空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降低,即会发生雾霾天气。当水平能见度<10.0 km时,这种由大量气溶胶粒子引起的视野模糊、能见度降低的现象称之为霾[3]。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又称为PM2.5,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作为毒性物质的载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4]。

PM2.5由直接排入空气中的一次微粒和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二次微粒组成。其来源广泛,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污染。自然来源包括地表扬尘、植物花粉、细菌以及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的火山灰等;人为污染是PM2.5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日常发电、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以及建筑扬尘等[5]。日常生活中由于燃料燃烧、吸烟、空调吸进去的细菌在室内不断循环、家庭装修等原因,造成室内也存在高浓度的PM2.5。有研究表明,室内空间由于相对小、空气不流通等原因,PM2.5浓度高于室外,其中二手烟是室内PM2.5颗粒物最主要的来源[6]。

2 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据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称,雾霾天气能使患有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加重、呼吸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危害人的生殖系统功能造成胎儿发育障碍,并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等,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

2.1 雾霾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

空气中的PM2.5通过呼吸能直接粘附或沉积在人的呼吸道或肺泡中,引起呼吸系统过敏、肺功能障碍,并导致肺结核、肺炎、肺癌等的疾病。美国一项研究表明,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性增加1.68%[7]。肖纯凌等[8]通过给大鼠气管注射PM2.5进行实验,发现随着PM2.5剂量的增高,大鼠气管上皮细胞粘连现象加重;中等剂量的PM2.5,可引起大鼠肺纤维增生,肺泡腔变窄,高剂量PM2.5使肺泡上皮细胞脱落,引起肺功能障碍。ZEKIKOFF等[9]将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大鼠置于PM2.5环境中,发现PM2.5的暴露能加重大鼠肺部感染。在空气中PM2.5污染加重时,有基础心肺功能障碍疾病的易感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会明显提高病情急性加重的发生率[10]。体外实验证实,暴露于PM2.5环境中,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将受影响,促进炎症因子如TNF-α和IL-1β的分泌,引起组织损伤,产生肺功能障碍性疾病[11]。

2.2 雾霾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关系

雾霾天气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更加显著。空气中的PM2.5很容易通过肺泡—呼吸膜—肺静脉进入血液循环以及心脏。雾霾天气时气压降低,人们在室外活动时会减少汗液的排出,造成血压升高,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雾霾天气易出现急、慢性心血管疾病,导致心肌梗死、心绞痛等,严重时甚至猝死。

雾霾污染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原因主要包括心率变异性改变、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率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刘晓莉等[12]研究发现,随PM2.5的增加,心、肺和睾丸中各种抗氧化酶活力和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降低,表明PM2.5能降低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张蕴晖等[13]在体外试验中发现,PM2.5能增强诱导型NO合酶的活力,对心肌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性损伤,危害心血管系统功能。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城市PM2.5污染加重,医院每日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衰等)的就诊率和死亡率也随之上升[14,15]。

2.3 雾霾与生殖系统疾病关系

PM2.5作为一种全身性的细胞毒性因子,不仅能作用于人的呼吸系统,还可以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并穿过血尿屏障作用于睾丸组织,降低各种氧化酶活力,引起人的生殖功能障碍[12]。美国环保署2009年一项调查研究表明,PM2.5能使人的精子质量下降,引发早产,导致新生儿体重偏轻,发育不良,甚至导致婴儿死亡,因而PM2.5污染能影响人的生殖系统功能,对胎儿、新生儿健康产生危害。

2.4 雾霾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

由于PM2.5成分复杂,具有很强的吸附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长期暴露于高浓度PM2.5环境中,可导致人体免疫指标发生改变,影响免疫系统健康。高知义等[16]研究发现,交警血液中CD4+和CD8+T细胞的比例及血清中IgE水平均高于普通人,说明交警长期处于高浓度的PM污染环境中,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机体敏感性比普通人群更高。TONG等[17]用JurkatT细胞研究PM2.5对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影响,发现免疫细胞长期暴露于PM2.5环境中,能通过活化钙调素激酸/激活T细胞核因子(CaN/NFAT)信号通路,增加胞质中游离钙调蛋白水平,改变Th 1型细胞因子如IL-2及TNF-α分泌水平。Xu等[18]将亚慢性肺病大鼠模型置于PM2.5环境中,发现随PM2.5剂量增加以及染毒时间的延长,大鼠免疫系统损害越严重,细胞因子分泌变得紊乱,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研究表明PM2.5能增强肺脏Th 2型免疫应答的水平,产生过敏性炎症反应并使急性哮喘病情加重[19]。上述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浓度PM2.5污染环境中,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将受到损害,对危险因素的抵抗能力降低,易产生各种疾病。

2.5 雾霾与癌症的关系

2013年10月17日,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空气中的PM2.5含有多种致癌性成分,包括镍、铬等重金属以及多环芳烃类致癌物质,长期暴露于PM2.5污染环境中可以致癌。研究发现,自燃煤电厂和机动车辆等行业均会产生大量PM2.5细颗粒物,长期暴露其中,会增加心肺疾病以及肺癌死亡率。实验证明,长期暴露于高浓度PM10(10μg/m3)的环境中患肺癌尤其是腺癌的危险系数为1.51;长期暴露于高浓度PM2.5(10μg/m3)的环境患腺癌的危险系数为1.55[20]。PM2.5对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也具有促进作用,AFSOON等[21]的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吸烟产生的烟雾颗粒中会使宫颈癌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损伤DNA结构,促进HPV病毒感染。IWAI等[22]的调查结果表明卵巢癌的高发病率与机动车产生的尾气中PM2.5浓度呈正相关,该结果说明,PM2.5会干扰雌激素分泌,造成内分泌功能紊乱。近年研究显示,PM2.5能刺激肿瘤细胞合成和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介导的肿瘤血管生成[23];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PM2.5与肿瘤发生以及新生血管形成和转移有直接联系。

3 防护措施

现有科学证据表明,空气中雾霾污染会对人健康造成显著的伤害作用,且我国在未来10年内仍会不同程度的发生雾霾天气,为避免或减轻雾霾天气给人们生活和健康造成的伤害,我们应积极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主动应对雾霾污染。

3.1 避免室外活动,外出做好防护

首先,有雾霾天气时尽量不要到室外活动,避免空气中的污染物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呼吸道。外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避开早晚车辆高峰期外出,这两个时段汽车尾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浓度;应尽量开车或乘坐公交车外出,避免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2)外出配戴合适的专业防尘口罩,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细颗粒物,避免口罩和脸部不贴合而影响效果导致健康受损。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对PM10及以下颗粒物均无效,专业防护口罩如N95可以有效阻止95%粒径0.3μm的颗粒物进入肺部[24]。(3)为减少雾霾中各种酸、碱以及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对皮肤伤害作用,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手、脸及其他裸露部位的皮肤。

3.2 紧闭门窗,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室内空气污染是心血管系统以及肺部系统疾病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雾霾天气时要注意关好门窗,避免室外污染气体进入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当雾霾消散后再开窗通风换气,建议室内安装高效率的空气过滤器或使用空气加湿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BROWN等[25]的研究发现,室内使用最小清除效率在12以上的空气过滤器能有效降低PM2.5或呼吸系统病毒引起的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做饭时尽量使用电炉、烤箱或微波炉,减少使用煤气、木炭或燃煤等污染较大的燃料。禁止在室内抽烟,同时远离二手烟,避免吸烟产生的细颗粒物质对机体肺部、肝脏等器官产生伤害。建议在室内多种植绿萝、万年青等吸附能力较强的绿色植物,去除室内污染气体,保持空气清新。

3.3 合理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PM2.5影响呼吸及心肺功能的主要致病机制之一[26],适当补充抗氧化药物或营养品可减轻PM2.5对心肺功能的伤害作用。墨西哥一项研究发现,给患有哮喘的孩子补充抗氧化食品能有效降低臭氧损伤。鱼肝油内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调查发现,适当补充鱼肝油,可降低污染条件下老年人心率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率[27]。适当补充维生素A、D、C类物质,可以增强污染条件下机体抗感染的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因此,雾霾天气时尽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清淡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少喝酒,少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喝菊花茶、绿茶、桔梗汤等具有清肺除尘功能的饮料,加强肺脏排毒功能。

4 结语

雾霾污染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影响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功能,增加人体患各种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率。目前,预防雾霾天气对人体危害的措施主要有减少户外运动、出门做好防护措施、关紧门窗、保持室内清洁、调整饮食结构等,减少雾霾污染对人体产生的伤害作用。治理空气污染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我国要想实现WHO提出的PM2.5低于10的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城市居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生活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因此,必须关注雾霾污染,提高雾霾环境中自我保护能力,降低雾霾天气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作者声明

雾霾对寿命究竟有多大影响? 篇3

雾霾会导致我们过早死亡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平中表示,目前我国约1/3城市人口暴露在超标的空气环境中。在我国东部地区,城市细颗粒物污染严重,平均浓度超过发达国家的4-5倍,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城市雾霾天气近些年来出现频率也普遍提高了。

“雾霾天气会对我们的人体健康造成损伤,这已经没有什么争议,无论是在气象学界还是医学界,这已经成为共识,并被流行性病学调查和一些实验室研究所证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庚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逐渐重视对大气颗粒物的健康影响研究。所有的研究结果均确认吸入体内的颗粒物会导致肺炎、哮喘、肺功能下降等呼吸系统疾病;生活在颗粒物污染水平较高地区人群的死亡率明显增加,尤其是会增加重病和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率,另外肺癌的发生率也增加了,从而导致更多人出现肺癌并不治身亡。

雾霾天气还是心脏杀手。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污染物加重时,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会增高。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证明,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

也有不少专家认为,雾霾的形成将会对各种传染疾病的流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大气环境中,人的机体抵抗力也会大为减弱,从而导致寿命的缩减。

高污染城市死亡率超出15%至20%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室外空气污染每年造成世界上130万人死亡,并且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大多数城市和农村人口均遭受到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并且高污染城市中的死亡率超出相对清洁城市的15%至20%。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阚海东分析了2006年大气污染对国内113个城市的影响,发现大气污染大约可引起29.97万城市居民过早死亡。

国外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每上升10毫克每立方米,呼吸系统疾病上升3.4%,心血管病上升1.4%,每日总死亡率上升1%。

雾霾如何影响我们的寿命?

王庚辰告诉记者,雾霾对人体健康或者寿命的影响程度首先是颗粒物在大气中的浓度,以PM2.5为例,其浓度为每立方米50微克是什么效应,100微克什么效应,200微克什么效应,这个会有明显的不同,需要分类予以研究。

但王庚辰表示,不同地方,其PM2.5组分并不一样。就是在同一天都是雾霾天气,由于大气污染环境的不同,其雾霾中的成分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北京、张家口和石家庄,由于大气污染源不同,其雾霾的成分一般会有一些区别。而雾霾中成分的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一样。

“因此,我们考虑雾霾对人体寿命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其浓度,也要考虑其组分。一般而言,当PM2.5所含成分相同时,PM2.5的浓度越高,引起的健康危害往往也越大;浓度相同但所含成分不同时,有毒有害成分越多则健康危害越大。”王庚辰说,此外PM2.5的健康危害还与人群的耐受性和易感性有关。对不同的人群,比如老人、儿童和青年人,其产生的效应也不一样。因此,最近有关中国北方的空气污染将缩短北方居民平均寿命5.5年这样的研究会受到很多人的质疑。”王庚辰说。

王庚辰表示,在未来,该领域的研究也需要环保领域和医学界的人共同努力。不过,任何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针对雾霾影响寿命的多个角度的研究结论社会公众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应该允许这样的研究,而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

对很多研究人员而言,他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障碍是,目前我国只公布了雾霾的浓度,却没有公布相关详细的化学组分,因此也给医学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肺癌发生率的上升与大气污染有关

说到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们最关心的就是雾霾与肺癌发生率的关系。

目前在我国,肺癌死亡率为40.57/10万。在城镇地区,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而在因癌症死去的每3至4人中,即有1人是肺癌。我国调查资料显示,肺癌死亡率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经上升超过了4倍,其中,城市居民的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又明显高于农村。

已经被世界多国普遍证明的是,导致肺癌的第一原因是吸烟,正是庞大烟民队伍的存在,导致了肺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认为,就我国而言,雾霾比香烟更容易致癌,他曾在某论坛上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支修益教授表示,我们的肺及呼吸道是一个开放器官,与外界直接接触,外界很多致癌因素都可以导致肺癌,而雾霾污染就是导致肺癌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很多专家认为,我国这些年肺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上升都与严重的大气污染有关,PM2.5更是其中的罪魁祸首。

在流行性病学调查研究中,队列研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该方法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美国癌症学会1982-1998年间进行的一项多达50万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PM2.5年平均浓度每升高10微克/立方米,总的死亡风险就上升4%,得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上升6%,得肺癌的死亡风险上升8%。该成果一直被业内认为是大气颗粒物与肺癌之间直接联系的经典研究,被世界卫生组织广泛引用。

PM2.5导致肺癌的非议

当然,PM2.5会导致肺癌的结论也面临着很多的非议,很多人认为,多重原因都会导致肺癌的发生,怎么就能够说一个经常有雾霾天气的城市其肺癌患者就一定是PM2.5的原因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已经进行了20多年有关雾霾的研究,他表示,由于PM2.5中吸附了很多有害和有毒物质,又可通过呼吸道到达人的肺部直接进入肺泡,因此对肺的危害也会更大。但最主要的问题是,PM2.5导致肺癌缺乏明晰的直接证据。

2013年初的全国两会期间,钟南山与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间的“隔空对话”让“PM2.5与肺癌是否有关”这个话题再度成为热点。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实质问题是:PM2.5上升究竟会不会导致肺癌发病率上升。但是目前依旧缺乏病理学方面有力的证据。

学术界认为,肺癌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比如吸烟、大气污染、室内的氡气污染等都可能导致肺癌。另外这与肺癌的癌症属性也具有很大的关系。癌症是自体细胞出了问题,因此病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很多找不到确切的病因。

钟南山表示,PM2.5是否会直接引发肺癌,还需要更长时间、更多的观察,不过能肯定的是,PM2.5会加重肺癌的发展,增加肺癌的死亡率。

PM2.5和肺癌的因果确认难题

2012年下半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启动了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大气颗粒物与肺癌之间关系的研究项目。目前,学术界在积极参与并热切等待着世卫组织国际肿瘤研究中心最终的研究结果。

但是拥有大样本患病群体广受学术圈瞩目的中国本土研究进展并不顺利。我国的绝大部分医生仅仅就是医生,他们手中空有大堆的病例,却缺乏研究的时间,另外由于没有相应的激励,他们也缺乏这样做的动力。而专业的研究人员,却缺乏大量的病例样本。这让PM2.5和肺癌的因果确认在未来依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雾霾影响寿命数据如何更可靠

雾霾会影响我们的寿命,这在学术界已经成为共识。但是让人十分遗憾的是,雾霾对人寿命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中国至今尚缺乏掷地有声的系统性研究。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研究PM2.5多年。2012年12月,由他执笔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城市空气质量相对于2010年没有改善,因PM2.5污染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将达8572人,由其带来的经济损失将达68亿元人民币。但是这个有零有整的数据遭到了很多公众的质疑。

潘小川认为,很多公众误读了他们的研究,实际上,他们的研究并不是要一一找到8000多名死者,而是用环境流行病学的通用方法测算出来的数据,在研究中,他们使用了这几年死亡率的数据和污染物的数据,然后通过数学推演计算的方法才得出了这样的数据。当然,这只是一个统计学模型的预测和推演,体现的是理论上的风险性和可能性。另外,他们的这个推演甚至是按照年均值来算的,也就是如果一年365天都暴露在PM2.5超标的环境下,可能会增加8000多人的死亡风险,但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几率很小。

潘小川表示,由于其他一些难以统计的变化因素,他们的统计也无法反映这些因素对PM2.5污染危害程度的影响,因此统计数据会和实际数据会有一些差异。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告诉记者,潘小川的研究方法并没有问题。实际上,在国际范围内,大部分流行病学的数据都是用相似的办法推断而来的。这些数据的目的是提供概貌,尽可能地为决策提供方向,但不代表这就是真实的情况。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员阚海东教授表示,要确立雾霾和肺癌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PM2.5对肺癌的直接致病作用,必须是全世界不同的研究者研究出了同一个结果,比如吸烟致癌的研究。目前,PM2.5的研究显然还没有进展到这样的地步。

其次,科学结论的得出也需要时间验证。然而,我国环保部门从今年1月才开始发布全国74个城市的PM2.5监测数据,此前,所有的PM2.5监测都只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零星开展,数据的积累远远不够。因此,PM2.5导致肺癌还有待长时间深入的研究。

未来需要加强数据收集与管理

王庚辰表示,国内外关于雾霾与健康或者寿命相关关系的研究一般都是统计方面的研究,但是由于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可靠性与准确性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也给研究带来了一些挑战。

据了解,1990年代末期,我国环境监测体系逐渐完善,但数据质量堪忧。由于蓝天数量与官员考核挂钩,有些地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已非秘密,因此一些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时一些课题组只能抛弃这些数据。

目前我国环保部门公布的大气数据在总体上质量是能够保证的,因为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一些管理和制度。但由于相关技术手段还不成熟,依据观测得到的结果会和实际情况有一些差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方便数据的对比和使用,在监测时需要使用统一的技术和统一标准的监测方法,并使用标准仪器,这样才有可比性。

王庚辰认为,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及相关疾病关联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并不断提高其可靠性和准确性,这将为以后进行雾霾与健康或者寿命关系问题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为此,环保部门需要对大气污染数据的发布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执行,不管是领导还是具体人员,都没有权力修改、伪造。”王庚辰说。

雾霾产生的原因与人体危害 篇4

诱发呼吸道疾病,雾霾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这些包括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颗粒物一旦进入呼吸道并粘着在肺泡上,轻则会造成鼻炎等鼻腔疾病外,重则会造成肺部硬化,甚至还有可能造成肺癌。

上呼吸道感染

持续的雾霾天气笼罩着全国10余个省份,雾霾天气,空中浮游大量尘粒和烟粒等有害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造成伤害,空气中飘浮大量的颗粒、粉尘、污染物病毒等,一旦被人体吸入,就会刺激并破坏呼吸道黏膜,使鼻腔变得干燥,破坏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细菌进入呼吸道,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

影响健康

日前,中国社科院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报告称雾霾天气影响健康,除众所周知的会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等,还会影响生殖能力。这一说法引发网友热议。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研究团队对上海男性不育进行了长达的研究证实,环境日趋恶化,男子精液质量每况愈下。在上海各大医院的生殖门诊里,男性因无精、少精、弱精、精子畸形导致不育的越来越多。不孕不育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位疾病,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

与此相对,国内外很多数据显示,环境因素可能造成不孕不育。加拿大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工作人员将同时生出来的老鼠分别放在城市和乡村喂养。结果发现,城市里的老鼠活得短,生育能力下降,而在乡村中成长的老鼠不仅寿命长,生育能力也很强。据专家介绍,雾霾中PM2.5小颗粒,不光是粉尘,还有烟尘,包括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的废气等,这些物质都含有很多环境污染毒素,学术统称为环境污染雌激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收侵入人体。

上一篇:小学红领巾广播稿:安全教育下一篇:圆明园名著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