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和改进医院后勤文化建设(精选9篇)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肖跃辉 田树明 柴巍 吴永寿 邵庆华
医院后勤工作是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持和保障系统。直接关系到医院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患者和临床对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后勤保障服务的新途径、新路子,创新和改进后勤服务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 提高后勤服务的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和临床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是后勤服务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深刻领会医院后勤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力”,这是当今企业界的普遍共识,也同样适用于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医院文化是医院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医院经营思想、价值标准、医院作风、传统习惯、道德伦理、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有机整体。建设医院文化,运用医院文化,推进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正成为医院管理的共识。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深层次推动力,是医院“一只看不见的手”,融汇在医院的观念和行为中,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医院的兴衰。没有优秀的医院文化,没有正确的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动力,再高明的管理理论也无法贯彻实施。因此,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医院文化建设,持续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医院后勤文化是后勤员工在社会发展进程和特殊环境条件下,为患者和临床、医技、职能部门服务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医院后勤文化建设,调动后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后勤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营造团结、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使后勤员工自觉树立为病人和临床服务的思想,是当前医院后勤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加强和改进医院后勤文化建设
1.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医院后勤文化建设 医院后勤文化建设就是要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质就是落实并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目标是努力形成一种先进的,其有代表性的共同理想,使后勤职工不断增强对医院的向心力,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渗透于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后勤文化建设,在后勤服务工作中就是紧密联系后勤工作的实际,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后勤员工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病人和临床提供满意的服务。并把后勤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主要内 2 容和具体目标。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四群”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年、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等结合起来,放在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做到“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2.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后勤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强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求对后勤员工的价值和人格的切实尊重。在工作中调动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创造力的大小、主人翁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由于历史的原因,后勤员工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 因此普遍存在思维方式单一和偏激,自尊心较强的特点。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讲求方式和方法,在工作中严格要求的同时,在制定各项管理措施和绩效分配时,认真听取后勤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尽力满足其合理的要求。在安排工作时,在充分了解每个职工的基础上,尽力安排其适合的岗位和工作,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努力营造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后勤员工保持愉快向上的心情,尽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3.建立适应临床和病人的后勤管理和服务理念,推进后勤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科学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推进医院后勤文化建设,就是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适应后勤实 3 际的管理和服务理念。通过改进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方式,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比如量化考核后勤班组和个人的工作量,并与绩效分配直接挂钩;被服洗涤做到下送下收,后勤物资送货上门;水电维修实行“限时办结”制,主动加强对设备设施的巡查和检修;定期向病人和临床科室发放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听取意见和建议,针对后勤服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限期整改,并及时向临床科室和病人反馈。紧紧围绕后勤为病人和临床服务的理念,不断改进后勤工作,建立适应病人和临床要求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并把这些理念作为后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服务工作中,渗透到后勤保障的各个环节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让每名职工都对后勤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转化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进一步激发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4.提高后勤员工的整体素质,推进医院后勤文化建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患者对保洁、担架、电梯等就医环境和后勤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作中,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水、电、气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后勤员工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对后勤员工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通过组织和鼓励后勤员工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工人技术等级考试 ,尽快掌握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适应医 4 院的快速发展和建设的要求。良好的文化氛围能为内部制度的执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文化建设同样能有效推进后勤保障服务水平的快速发展。
5.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内部管理,以制度作保障促进后勤文化建设。
加强后勤文化建设必须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管理入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完善的内部制度和优秀的文化相结合,能更好的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后勤科室要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就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每项工作的组织、技术、考核、安全措施齐全,成为后勤管理考核的“依据”。其次要树立服务理念,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员工的仪表着装、行为举止、服务用语等。切实把后勤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以“制度”管人,对事不对人,在“规矩”面前人人平等。严格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后勤员工的言行,树立后勤服务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医院,作风建设,改进
当前, 我国医疗系统中存在医务工作者遭受社会公众的质疑而内心惶恐, 社会公众对医院服务不满意的双重矛盾, 妥善解决这一矛盾, 不仅需要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更需要加强和改进医院作风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促进社会和谐。
一、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医院作风建设意义重大
当前, 全国上下都要求转变工作作风, 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作为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机构, 必须加快转变作风,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 医院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07-2012 (全国版) 》资料显示, 社会公众对教育、医疗卫生等9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中, 医疗卫生连续6年“稳居”倒数第一, 深圳市文明办的调查结果同样支持了这一结论, 由此可见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已经到了非提高不可的地步。而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 帮助医疗工作者以更好的职业态度、更加专业的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 同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努力提高执业水平, 对于改善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需要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
当前, 我国医患关系较为紧张, 表现在医疗工作者缺乏足够的时间、精力向患者阐述诊疗中的各种问题, 而患者则更多的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来考虑诊疗费用、诊疗效果, 要求医务人员做出全面的解释。这就造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而通过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 帮助医疗工作者从服务患者、服务群众的角度出发思考诊疗问题,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双方的对立和冲突, 对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医疗行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
当前, 全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巨大, 2013年第1季度,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6.6亿人次, 其中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机构分别诊疗6.0、10.1、0.5亿人次, 全国、医院、基层卫生机构诊疗人数分别同比增长6.7%、8.5%、5.5%。由此可见全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通过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 帮助医疗工作者树立更强的奉献意识, 树立更强的效率意识,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服务效率, 对于满足社会医疗需求,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医院作风建设面临的挑战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医疗卫生是一个存在知识密集性和高风险行业, 因其行业特点超负荷工作, 工作精神压力大、医疗环境相对不佳的现实背景下, 要通过作风建设推动医疗服务上水平上台阶, 必然会面临诸多的制约。
(一) 各主体利益诉求的多元性影响作风建设
开展作风建设, 涉及到医院、医疗工作者、患者等多个主体, 政府部门、医药公司等也可以作为一个利益相关者纳入考虑的范畴, 但这些主体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 即使从医院与医护人员的关系来看, 医院期望通过以较小的成本甚至在成本节约的背景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以此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 但对于医疗工作者而言, 要实现工作作风的转变, 不仅需要改变自身的一些行为习惯, 甚至还需要学习各种新的知识, 如了解如何更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等, 这就需要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入, 如果不能获取更大的收益, 医护人员可能难以激励自身转变作风, 从而可能会产生冲突, 不利于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
(二) 手段与方法的单一性影响作风建设
从实践来看, 当前医院作风建设更多的是依靠召开各种会议, 严肃工作纪律, 通过广大患者投诉、举报各种违纪行为等方式来推进, 但这种举措的效果难以超预期,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缺乏细化的操作方案, 没有量化的考核指标, 这就使得医务工作者转变不转变作风影响不大, 为不为患者服务没有人知道, 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医院更是如此, 从而难以为作风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实际上, 只要没有被患者投诉, 医务工作者的作风是否优良就不会对其利益造成影响, 因此医务工作者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采取认为合适的行为, 这都表明作风建设需要有效的抓手。
(三) 管理监督渠道不畅影响作风建设
首先, 从医院、政府部门等的监督管理来看, 由于人员力量、个人隐私等因素的影响, 医院等管理不可能对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 这就必然会存在一些监管的漏洞, 为医务工作者放松对自身的要求, 甚至以粗暴的态度对待患者提供了机会。特别是, 当前患者的维权意识高涨, 对医疗知识的是懂非懂, 从而导致在就医过程中产生一些影响双方沟通交流, 这就可能影响医务工作者的作风, 而医院对此尚缺乏相应的管理手段, 这就可能形成一些恶性事件, 可能在主观上给医务工作者造成一种“别人如此对我, 我何必改变作风”的观念, 从而不利于作风建设。其次, 从患者的监督管理来看, 虽然可以通过与医院管理机构如医务部沟通 (下转第29页) (上接第27页) 等方式来开展监督维权活动, 但这种维权不仅会形成时间上的浪费, 而且还可能影响自身的“声誉”, 影响后续治疗中与医务人员的合作, 从而不愿意参与监督。
三、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医院作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医院作风建设, 要敢于树立先进典型, 狠抓作风建设落实, 健全作风建设配套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使作风建设见到实效。
(一) 抓落实强化作风建设实效
首先, 要制定可操作的作风建设方案, 要根据职工结构、职工年龄分布等特征, 制定符合实际情况, 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可操作的作风建设方案, 明确医院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基本途径和保障措施, 推动作风建设的落实。其次, 要积极组织各种作风建设活动, 让活动成为作风建设的落实渠道, 医院要组织“作风建设月”等活动, 在活动期间组织各种富有针对性的活动, 特别是可以根据医院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定富有针对性的作风建设整治方案, 并集中开展整治活动, 以此推动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二) 树典型优环境强监督弘扬优良的工作作风
首先, 要挖掘医院作风优良的先进典型, 包括典型人物、典型事迹, 加大对这些典型的宣传力度, 对于作风差的“恶劣典型”, 医院也要在深入剖析其个人动机的基础上, 对这类典型展开“个案点评”, 压缩这类典型的活动空间, 最终推动医务人员作风转变。其次, 要通过医院文化建设等营造良好的环境, 为作风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环境支持。要发挥医院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 影响医务工作者的行为, 指导医务工作者的行动。再次, 要加强监督, 要通过互联网等方式畅通监督渠道, 方便广大患者参与监督, 在广大医务工作者之间形成强大的监督力量。
(三) 全机制推动作风建设上水平
首先, 要完善考评机制, 医院要建立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 对医院内部各科室、医务工作进行评价, 医院可以建立包括投诉率、满意度等在内的考核指标体系, 并对各种指标设置一定的权重, 综合计算考核评价结果。其次, 要推动考核结果的应用,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奖惩机制, 对于考核结果好的, 要在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便利, 对于考核结果差的, 要通过降低工资档次甚至清退等方式予以处罚, 以此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到作风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一、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办好学校的物质保证
俗话说:“兵马未走,粮草先行。”建设一所学校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作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不仅从经济上、物质上保证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使其能专心致志地从事学习和教学工作。如果没有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协同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会失去物质保障,就会影响和阻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2、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一个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感等美德;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向往学习、扩大知识面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智能;良好的后勤保障设施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如宽敞明亮的校舍教室、整洁卫生的食堂伙食、规范高效的安全卫生制度等。同时,学校后勤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管理行为,也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所以,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使其真正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做好教师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和时间搞好教育教学,这不仅是教师工作的需要,同样也是教师情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效益
学校后勤管理不仅是为学校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认真研究和整合有限的财、物、环境等要素,使其发挥增值效应,更好地为学校的工作目标服务,这才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学校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效益,直接产生截然不同的管理效益,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2007年9月东风公司高级技师学校在武汉设立分校,建校初期,教学和后勤管理工作在各方面还不很完善,通过近两年分校的不断扩大,逐步走向正规。从师资力量,由最初的十人,发展成目前五十余人;后勤方面,学生宿舍由最初与数学楼一体,逐步发展成为宿舍与教学相互独立,分开管理;教职、学生食堂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最初只容纳40于人的就餐厅,改建为一个集饮食、小超市、休息、开会与一体的休息区。以前学校处于半封闲管理,从2009年年初开始建立了网络室,便于学校封闭式管理,把学生吸引在校园内,以减少个别学生在校外闲逛惹是生非、违法犯罪。在2009年全国各职校生援情况都不好的条件下,武汉分校接纳新生500余人,这不能不说明武汉分校在各方面
2、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虽然我校后勤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综观全局,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和改进,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重教育教学,轻后勤管理的现象,后勤管理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不能够经常性地研究解决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对学校的后勤设施投入不够,校区环境及相关设施不能得到及时维护,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影响了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三是对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关心不够。如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开展业务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后勤人员的薪酬待遇、晋升渠道空间有限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对策
1、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
内部管理从建章立制入手,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是十分有效的。一是健全以行政会议或办公会议为主的议事制度。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科学、民主、有效地处理后勤工作中的重要、重大事务,增进团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完善照章办事的工作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及奖惩措施。要通过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切实做到奖优罚劣。三是要实现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促进学校后勤工作的有序开展。
2、培养一支团结、合作的工作团队
项目后勤在学校中虽然只是一个工作部门,但它有别于一般的处室,可谓“摊大、人多、事杂”。因此,培养一个好的工作团队,是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一是要选好“班长”,要不拘一格选拔管理人才,让善于管理、清正廉洁,能秉公办事、富有实干精神的人员负责后勤管理工作。二是要实行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后勤人员业务素质,在后勤人员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用真挚的感情去关心、体贴服务对象,缩短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对后勤人员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
3、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后勤队伍
一是我们实行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打破人员任用的终身制;二是要建立竞聘上岗,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实现“岗定人、人定职、职定责、责任包干’,灵活机动的人事管理体制。在聘任过程中,遵循“两个机制”和“两个原则’,即建立“以人为本”的“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全员聘任机制和建立重实绩、重过程、重贡献的分配机制。坚持尊重个体劳动成果和集体劳动成果相结合,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坚持“德才兼备,用人唯贤”的原则。
4、管好钱物,讲求经济效益
学校需要一定的经费和必要的物质条件,而固定资产增加,教育经费充裕,办学条件改善,则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因而必须管好钱、财、物,讲求经济效益。首先,要合理使用学校的经费、设备,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提高利用率。学校领导首先要以身作则,模范执行财务制度和纪律,对一切不符合规定的开支要予以制止。其次,要实行经济公开,建立必要的民主监督机制。定期向职代会公布学校管理费用收支情况,主动接受职工监督。再次,要实行财产管理责任制,学校要设专人负责全校财产管理,建立财产分类帐,各部门要建立财产分户帐,并规定必要的领用手续和制度。
5、坚持以人为本,凸现服务功能
管理即服务。人是管理的第一要素。在学校管理中后勤人员具有双重性: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承担管理和服务中“育人”的主体。他们若能主动热情为师生提供超前、优质、高效的服务,学校的后勤工作就会得到师生的关心、配合和支持,就会形成相得益彰的管理效应。因此,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的管理者要善于运用科学而艺术的工作策略,变简单的行政命令为指导激励,把学校的整体目标和后勤人员个人的目标指向正相融合起来,营造“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校园风尚,使后勤人的积极性能充分迸发出来。学校最大的人群是学生,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更是学校三个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人本意识能否在学生身上落实,是决定学校管理成败的关键。管理者只要把人的文章做好了,人的积极性调动了,后勤管理就会到位,后勤工作的服务功能就会真正得到彰显。
四、以“四个加强”为重点,不断开展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新局面
1、加强学校后勤工作的组织领导
学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把其纳入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和总体工作部署,切实加强领导与管理。要建立学校后勤工作的考核督导体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2、加强学校后勤工作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学校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等工作。要抓好学校后勤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后勤人员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业务娴熟,技能过硬。要关心学校后勤工作从业人员,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具有教师资格的学校后勤工作人员享受教师同等待遇。
3、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制度建设
学校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学校要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制度具体到岗、责任落实到人,使学校后勤工作,依章办事,有章可循。
4、加强学校后勤保障设施建设
学校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学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根据本校现状,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建设规划。大的建设项目要争取立项解决,小的设备添置和维修要安排专项资金加以落实,确保后勤建设与学校整体建设同步。
** 市人民医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完善医院宣传工作,扩大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卫生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卫办发〔 2006 〕 63 号)、《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典型宣传工作的意见 》(卫办发 [2010]87 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11 年医改新闻宣传工作的通知》(卫办新函〔 2011 〕 334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医院的核心任务开展工作;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服务患者为出发点,服务临床医护人员为落脚点;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既要注重直接显性的经济效益,又要注重间接隐性的社会效益。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院内公示、宣传手册、网络资源、策划活动等方式,通过全面、准确、适度、及时的报道,向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同行医院、广大人民群众、就医患者、全院职工宣传,达到:对外,塑造医院品牌形象、弘扬社会风尚、宣传医疗特色、增进医患沟通、展示医院竞争力、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对内,向上反映职工需求建议、向下传达医院核心工作任务、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凝聚力、振奋精神,助推医院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2013-01-24 17:16 重庆日报
字号: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提出了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重要战略任务,为我们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遵循。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是重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和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举措。
努力唱响网上主旋律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网上主旋律。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大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和谐理念、传递美好情感、守护道德良知。充分认识和发挥互联网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发和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重要渠道,成为弘扬先进文化、主流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成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和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网络媒体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把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积极扶植一批品牌新闻网站,形成一批取信于民、为民所系、为民所用的主流新闻网站,掌握网站舆论宣传阵地的主动权。精心打造一批主流网站的优秀强势论坛,让主流、权威、真实的声音占领公众意见空间。发挥网络多媒体、互动性强的特点,丰富表现形式,增强用户的使用黏性。
打造品牌栏目。以建设原创优秀栏目为突破口,大力扶持华龙网的“两江论坛”、天涯重庆的“天涯社区”、腾讯大渝网的“大渝评论”等栏目,使之逐步形成特色和品牌,提升重庆网站在全国的地位和舆论影响力。网站要吸引受众,必须在栏目设计上体现地方特色,着力表现重庆文化的特点和亮点,重点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栏目。
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
要充分抓住重庆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
建立立体化的网络文化传播平台。一是提高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互联网设备制造、基础电信运营、信息内容服务等网络文化企业要加强资源整合和相互合作,延伸拓展产业链,进一步提高网络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二是完善网络媒体发展布局。推动网络媒体进一步向文化娱乐、电子商务、教育医疗等不同领域和行业细分,构建定位清晰、功能互补、模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网络媒体群。三是开发重庆网络文化产业传播的内容资源。把优秀地域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市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四是充分重视现代技术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作为网络文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和基础工程来抓。五是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培育发展壮大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网络文化企业。
打造网络文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西部的互联网产业高地。以北部新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载体,重点打造数字出版、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网络文化产业链和价值链,优化文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重庆环球互联网产业孵化园为载体,重点发展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服务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产业。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建设综合性文化传媒基地为抓手,发挥自身优势延伸产业链,推进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发展。
加快建设网络文化队伍
一是健全和完善网络文化人才的发现培养、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网络文化建设事业。二是支持高等院校设立相关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培养网络文化创意、技术、管理、营销等专业人才。三是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增强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四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五是人事部门在公务员的招考、培训、考核中,加大网络文化知识的比例,充实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队伍。六是坚持机制引才的方针,吸引一批善经营、懂管理的网络文化人才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中来。七是加快推进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资质认证体系建设,建立标准明确、规范有序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
着力提高民众的媒介素养
提升网络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各类网站要积极开展相关业务讲座、理论指导、案例分析,确立正确的强调价值判断标准,认真履行“把关”的重要职责,在对海量信息进行认真筛选和组织时,更多考虑文化取向、法规伦理,进而在方向上确保信息内容与舆论引导的正确无误、来源权威、格调健康,坚决杜绝虚假报道和有偿新闻,抵制低俗之风,彰显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提升网民的自身素质,加强进行道德规范和诚信自律。从根本上降低整个重庆的舆论风险甚至是社会风险的方法,就是逐步完善从中小学生到成人的民众媒介素养教育,明确法律权限,规范网民行为,建立有效的宣传机制,保证重庆的网络文化可以在一个系统而健康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师资培训,利用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专门的媒体素养教育;另一方面,开展对成年人的媒体素养教育的普及型培训,把媒体素养教育渗透到社区和家庭教育的各个层面。建立社会、媒体、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媒体之间长期的、有效的合作机制,通过出版专门的图书、报刊或制作媒介素养教育节目等方式,来满足人们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需要。
切实提升网络文化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实行刚柔结合管理,强化行业自律。实行刚性管理,就是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严格管理政治性网站及网上政治性言行,严肃查处网上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实行柔性管理,就是在把握网络运行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依据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把党和政府的意志转变为网民的自觉行动。
整合网络文化管理的行政资源。网络文化具备其它文化形态不具备的时空压缩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不良信息传播问题、网络安全、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都是网络文化业现实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市要整合现有的与网络文化建设相关的行业管理资源,形成较为集中和统一的管理机构。明确党委、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落实基层责任,各区县要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加强本地区的网络文化管理。
坚持“三位一体”,提高监督管理能力。一是内容管理。党委宣传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网上意识形态的管理。围绕网站内容建设、论坛管理等特定主题定期进行阅评,加强对各网站的工作指导,加强对网上舆情的收集和分析,及时抑制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和有害信息的传播。二是安全监管。公安部门应围绕网络用户安全意识提高、联网单位安全措施落实、网络安全环境改善、网民安全感增强等目标,扎实推进网络安全监管工作。在重点网站统一设置报警岗亭、虚拟警察、网络警察工作室和网络信息安全报警处置中心。三是行业自律。通过互联网协会开通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积极搭建互联网行业公众监督平台,号召各网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行业自律,倡导和树立网络文明新风。
当前高校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仍然是高校管理和改革的重点。而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
一、积极构筑一道校园精神和管理制度的围墙,树学校风气之新形象
(一)塑造校园精神,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
学风建设的核心是思想道德建设。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生主体内在的自觉,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说制度建设是外在硬性规定的话,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内在软性要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学风当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风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个人品质的外在表现,学风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好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亦即学习动力因素问题。因此,要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摆正理想与现实、立志成才与报效社会的关系。
首先,应大力开展爱校求知教育。以优良的校风、校训等校园精神熏陶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良的校风、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对于学校内聚合力、外树形象、永葆动力和活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激励师生员工弘扬优良传统,开拓创新,奋发向上,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爱国,民主,科学,进步”、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国科技大学的“红专并进,理实交融”、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师范大学的“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等经典校训曾激励和造就了一批批学者、大师和英才。
其次,应加强对学生立志为学的教育。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名人、专家的专题报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主题年级会、班会、座谈会、谈心活动等方式,教育学生以认真求实的态度、勤奋刻苦的精神、科学严谨的作风自觉加强学风建设。此外,在思想教育中还应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因为专业兴趣是专业学习的基础和源泉,要聘请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知名专家,通过报告会、专题座谈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广大学生了解专业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及就业方向,以消除对专业的误解,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以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要我成才”到“我要成才”的转变。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生日常学习行为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健全完善的制度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制度保证,是确保良好学风形成的重要维系。因此,高校要从严要求,加强管理,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风进行约束与规范,并提高制度的严肃性和规范性,确保学风建设纳入各种规定之中。制度建设包括:一是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严格管理。学校要制定和颁发《学生管理条例》、《教师工作手册》等各项管理制度,尤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较全面系统的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措施、办法等,加强对考勤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如推行教学督导员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加大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上的监督与管理的力度,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严格实行各项奖惩制度。如在奖励制度方面,实行较为完善的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条例,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等,优秀学生免试攻读硕士标准,在处罚制度方面,推行各种违纪处罚条例,对违纪行为进行处罚,通过奖优罚劣,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惩罚机制,从而为良好学风的形成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三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依托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创优良学风活动,使枯燥乏味的规章制度,化为学生自觉的日常学习行动。
同时,在舆论宣传方面一定要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如有的高校提出“六提倡、六反对”口号,即“提倡以学为主,反对不务正业;提倡学习争优,反对60分万岁;提倡求真务实,反对抄袭作弊;提倡创新创业,反对墨守成规;提倡全面成才,反对不思进取;提倡追求卓越,反对落后平庸”,从内涵和形式上为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行为规范,使优良的学风建设始终成为学校学生工作的主旋律。
二、大力营造严谨治学和诚信为本的净土,抓人才培养质量之根本
当前应以狠抓考风和教风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以考风促学风,以教风促考风。抓考风建设实质上就是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端正考风考纪,这是学风建设上的关键一环。考风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学风的一种体现。只有严肃的考风才能体现考试的公正性和真正反映教学质量。实践说明,只有端正考风,严肃考纪,才能建设优良的学风。例如一个留学加拿大的学生深有感慨地说,在国内考试时总抱有侥幸心理,事实上考试蒙混过关者大有人在,而在国外,谁都不敢铤而走险,因为一旦发现你就得开路,且留下不诚信记录,没有一所院校或单位愿录取你。所以,你必须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习。当前国内高校考试违纪现象较严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考风建设,杜绝各种考试舞弊现象的出现,对考试违纪者一定要严肃处理,决不手软,长痛不如短痛。如已有不少高校对考试舞弊者张榜公布,全校通报批评直至勒令退学并不予颁发学位证书,对制止考试违纪现象和端正考风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4条第4款明确规定: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习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当然,严肃考风考纪的前提是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大力营造“诚信光荣、作弊可耻”的氛围。如有的高校设立了“诚信考场”,有的高校推行“考试诚实承诺”制度等。抓教风建设就是要倡导高尚师德师风,净化学术空气。如前所述,广义上的学风不仅包括学生的学风,还包括教师的教风。“师者,学生的典范也。”教师在治学过程中的精神风貌和理论素养对学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应重视教风对学风的主导作用。教风建设应从加强理论素养和道德素养两方面入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明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术水平,保证授课质量,多与学生交流,多从学术上、学习方法上和为人处世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在从严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求教师树立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增强从教治学的事业心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用真情、热情、激情投入教书育人中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并形成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从而有效地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努力搭建素质教育和学术创新的平台,创高校特色之品牌
(一)深化教学改革,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前,高校教学工作中,部分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已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推进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高校必须革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加快教学质量改革。要通过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陈旧教学内容和落后教学手段,而在改革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被动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讨论式、科研式、开放式等教学方式,并尽可能多地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各种声像设备、多媒体等最新科技成果,增加教学过程的参与性、互动性、思考性和实践性,注重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构建教育创新体系,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首先,要积极推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如实施弹性学分制,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自己所学专业课程和修满学分所需时间的长短,这就要求学校开设足够的可供学生选择的科目;实施奖励学分制,对在某一学科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者,或取得一定科研成果,或在某一方面有突出专长者,奖励一定的创新学分或综合素质学分;实施灵活考试制,在现有通行的书面闭卷笔试基础上,可尝试使用面试、口试、答辩、参与或完成科研课题、撰写研究和实验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以增强教学管理的柔性,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如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小组;充分发挥教学和科研一线教师的指导作用,广泛征集科技创新课题,并以任选课和第二课堂等形式,分课题别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实行项目申报制,申报主体为项目小组,项目小组必须有专业指导老师和专业学生,对于先进性、科学性和现实性突出的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定期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的交流、评比、表彰、奖励及科研成果(论文)展示或报告会。
再次,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如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学科知识竞赛,机械设计、电子制作、网页设计、数学建模、创业设计、广告设计、写作、表演、演讲、辩论等专业技能和特长大赛,以及其他各种竞赛,以增强大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大学生更扎实地学习好专业知识,从而推动学风建设。
(二)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人文学术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学风建设起到塑造作用。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高品位校园环境,组织学生开展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如在思想素质建设方面,通过开展大学生政治理论和邓小平理论学习,组建“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展开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诚信教育、基础文明礼仪教育、自强自立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方面,如举办各种专题报告会、学术论坛、讲座等,同时加大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社团活动,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诸如美术、音乐、舞蹈、书法及鉴赏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以陶冶情操。尤其是应注重打造一些“精品活动”和“亮点工程”。所谓/精品活动”,是指相对固定、有较大影响、品位和层次较高的学术论坛、讲座、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所谓“亮点工程”,是指学校特定阶段的重大活动,如开学典礼、优秀学生颁奖典礼、毕业典礼和校庆典礼,以及“教师节晚会”、“迎新晚会”和“元旦晚会”等都是校园文化展示的“大舞台”。实践表明,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重视文化活动对学生思想、认识和情操的熏陶作用,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活跃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
(三)改进高校教育管理,构建学风建设全员共管模式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内民主建设,民主集中制,监督机制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也是党的组织基础和党领导执政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是根据新形势下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 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 亟待解决。在新形势下, 社会的与时俱进、社会的创新管理等, 都密切联系党和群众的关系, 因此党员首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从民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这么做具有重大的意义。党的内部民主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因此长期持续保持党的内部民主和谐, 才能使党的基层建设健康向上发展。
1 基层党组织在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党内民主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关键, 然而在民主化建设中, 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 不完善的党内选举制度, 民主意识相对薄弱的党员, 对党员不系统的教育和管理等, 都是影响我国党内基层组织民主建设道路上的“拦路虎”, 使党员实实在在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分为“四不”:
一是不敢表达。一些个别党员为了阿谀奉承, 不说实话, 对其党支部或上级提出的观点只说支持, 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极其不负责的做法对党内的民主建设是十分有害的, 不仅失去了自己的权利, 而且使群众的意愿也不能得到体现。一些组织讨论或决定问题时片面追求意见一致, 有些主要领导者甚至容不得不同意见, 使得代表们在讨论发言时, 也多是恭维之辞, 少有人对报告内容进行认真审议, 提出自己的见解, 亮出自己不同观点的更是凤毛麟角。还有一些党员怕打击报复不敢表达, 这种胆小怕事的做法使党内的民主建设难上加难。
二是不让表达。虽然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不断推进, 但是, 仍然少数领导干部怕“难”、怕“乱”怕“过”, 而不让基层党员表达自己的意思, 主要是民主意识太薄弱, 畏惧心理在作怪。一些领导干部对难解决的问题, 而采取草草了事的做事态度, 不让普通党员和群众百姓表达自己的观点, 导致问题解决的不彻底或者不深入, 以致留下后患, 民主意识也不能很好的发展。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务公开问题上采取了封闭的极端方法, 不公开, 不公示, 不公平, 对于一些本来全体党员都该知道的事只有少数人知道, 自然而然的群众就会对党支部有情绪了, 或者一些领导干部对于一些重要的决策直接就做了决定, 这些做法对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都是没好处的。还有一些党组织难以把握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该发展到什么程度, 产生顾虑情绪, 最后就成了因为害怕“过”而放弃民主建设。残存的清官意识、为民做主观念, 也使部分领导干部很容易产生英雄情结和救星情结, 在实践中则表现为家长制作风。诸如此类, 都会影响我国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
三是“不愿表达”。党内民主意识是全体党员对于党内民主的主观反映, 是党内民主认知、党内民主情感与党内民主意志的统一。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 提高党内民主主体素质, 坚持党内民主的理念和目标是党内民主良好运行的根本要求, 强化党内民主意识是实现这些要求的基础。但是, 大家都知道, 我国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源远流长, 人们的平等意识薄弱, 不少党员和领导干部亦不能完全摆脱这一历史的羁绊, 调查显示, 51.3%的被调查者认为, 党员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的主要问题是党员维权意识不强, 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党员行使选举权的目的不明确, 态度不严肃。我国党员民主意识相对薄弱, 对党内事务关心不够, 习惯了服从, 害怕自己的观点得不到重用而选择了不说。这种原因主要还是党内民主认知不够正确, 民主情感不够理性而导致党员的民主意识不够坚定, 多数党员没有树立起对党内民主理念和目标的信仰, 对党内民主本身的价值看得不足轻重, 不愿意牺牲一定的代价去坚持。以个人利益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使他们随波逐流, 轻易放弃民主原则。这些思想行为, 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内民主工作的开展。
四是不会表达。一些党员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不会说话, 甚至采取过激行为, 和对立方反正冲突, 使得党组织建设的民主效果大打折扣。还有一些党员在反映问题时, 颠倒黑白, 子虚乌有, 使得民主建设的质量大打折扣。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实践党内民主的过程中, 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党内民主意识和民主习惯的匮乏。以上这些都成为制约基层民主的重要因素, 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2 解决问题的途径
2.1 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教育
提升党员干部民主意识, 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目前部分党员普遍缺失民主意识, 成为影响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障碍。对此我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深刻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应该多途径地提出增强党员干部民主意识的主要对策。列宁指出:“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 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1]这是因为“工人本来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 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2], 必须通过理论灌输来提升党员干部尤其是流动党员的民主意识。
第一, 由党群关系上下手, 进而认识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群众和党员最真实的反映就是党群关系的融洽与否, 对于基层民主建设自然离不开党群关系的建设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不履行民主集中制, 不但脱离人民群众, 脱离党员群众, 而且上级脱离下级, 甚至在同级里也势必造成少数人或个人脱离多数, 少数人或个人专断的局面”[3]。
第二, 全面调动群众百姓的参与性, 使其积极参与进来, 其民主集中制自然得以加强。民主意识形态输入方式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趋向。要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下, 把理论学习与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激发群众的热情和自豪感, 增强党的意识形态输入的互动性和实效性。毛泽东同志指出:“党的领导机关, 全党的党员和干部的积极性的发挥, 有赖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大批能干人才的创造, 也只有在民主生活中才有可能。”[4]
第三, 提高高度到党和国家的兴亡与民族的繁荣衰亡。正如小平同志指出的:“如果搞得不好, 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 党是可以变质的, 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 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5]要实现党的稳定、和谐统一局面, 必须保证党员民主权利得到充分行使;同时, 充分行使党员民主权利, 也必须以维护党的团结为宗旨, 潜移默化的实现民主集中制。
2.2 发挥“班长”在执行民主集中制过程中的带头作用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制度来源, 是实现党委班子团结和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的重要保证。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 一个党委能不能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是不是具有坚强的战斗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不是有一个尽职尽责的“班长”。决策内容更具体、贯彻执行更直接、矛盾更突出和检验效果反馈更快, 是基层党组织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的四个特点。处于“班长”地位的书记担任着人民寄予的很大期望, 对民主集中制的执行和监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在1962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在党委内部生活中, 应该注意集体领导、分工负责。这里边, ‘班长’的作用很重要。[6]”书记作为“班长”这一重要职位, 要站在忠诚党的事业的高度, 不断强化集体领导观念, 始终不渝地遵循集体领导的原则, 自觉做到摆正个人位置, 平等参与集体领导, 积极依靠集体实施领导。书记还要维护并实施集体领导, 成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 起模范带头作用。
要强化“班长”的民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自觉摆正个人位置, 平等参与集体领导, 积极依靠集体实施领导。“班长”和其他成员是这个决策集体中平等的一员, 平等地讨论, 平等地表决, 平等地按分工落实决议。“一定要相信只有集体的智慧和经验, 才能正确地掌握情况, 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少走弯路, 避免失误”[7]。陈云同志指出:“个人的作用是有的, 不过自己不要估计太大了。任何人离开了人民, 离开了党, 一件事也做不出来, 应该这样估计。”当然, 在实践生活中, “班长”不能有超越集体之上的特殊权利。依靠集体实施领导, 必须发动大家献计献策、集体讨论、集体决定。在发言权、表决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等问题上, 书记不能有超越集体之上的特殊权利, 不能惟我独尊, 我行我素, 把“一家言”当成“一锤定音”, 把“一票权”当成“拍板权”, 把“主持者”当成“主管者”。进而强化“班长”的民主意识, 发挥其在民主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2.3 进一步完善党内的监督制约机制, 增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规范性
一方面, 基层领导班子要注重加强纪律修养。
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好的纪律是成功的保障, 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也需要靠纪律作保证。为了加强党内监督, 发展党内民主, 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教育党员遵纪守法, 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坚持党的先进性, 加强党员的纪律修养, 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首先, 基层领导班子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做到“个人服从组织, 少数服从多数, 下级服从上级, 全党服从中央”, 但又不能压制民主。
其次, 基层领导班子要强化监督意识。加强监督, 必须树立正确的监督和被监督的意识。要使基层领导干部真正明白,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必须受到人民的监督。在党内, 无论职务高低, 都要接受监督, 职位越高, 越需要监督。独断专行, 颐指气使的家长制作风危害极大, 因为“革命队伍内的家长制作风, 除了使个人高度集权以外, 还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8]严格监督才是对领导干部的负责, 只有主动接受监督, 才能使民主集中制更好地执行。
另一方面, 需要完善监督机制。
首先, 要完善领导班子自身监督制度。要大力推进和深化监督制度, 推进政务、党务公开。进一步健全监督和披露制度, 各部门之间要互相监督, 增强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 完善群众监督制度。必须完善政务公开、信访举报制度、特邀监察员制度、公开听证等相关制度, 不断规范监督行为, 提高群众监督水准。
再次, 建立执行民主集中制纪律检查机构。对破坏民主集中制的案件的不注重, 导致许多消极腐败的现象, 因此我国在今后会建立专门机制, 完善我国的监督机制。监督应是多渠道的, 全方位的, 必须把群众监督与法律监督、党内监督等其他监督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在充分发挥各监督形式优势的基础上, 使诸种监督形式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协同作战, 形成一个系统、严密、立体式的监督网络。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关口前移, 防范未然, 有效地遏制腐败, 进而加强我国的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
参考文献
[1][2]《列宁选集》第1卷, 第250、247页。
[3][5]《邓小平文选》第1卷, 第305、303页。
[4]《毛泽东选集》第2卷, 第528—529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265页。
[7]《邓小平文选》第1卷, 第247页。
【关键词】中医院后勤管理;后勤经济核算;制度建设;意见
为更好的适应医疗卫生改革的大环境,做好中医院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中医院要充分重视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后勤部门的积极作用,进而实现提高中医院发展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
一、中医院进行后勤经济核算的重要性
中医院的后勤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是中医院进行各项业务的开展和运作的重要保障,做好中医院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有利于医患享受更加优质的服务
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关系着中医院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与每位医生和患者都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完善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可以帮助改善中医院的生活环境,营造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疗养环境,从根本上改善中医院的服务质量。
2.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有利于提高中医院资金使用效率
完善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可以对中医院的运作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和支出进行合理、科学的核算,制定合理的收支预算,使中医院的各项工作都在可预测的范围内支出,实现中医院资金流动的可控、可预测,同时规范的支出行为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中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
3.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有利于实现中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中医院虽然是公益性机构,但是却也自负盈亏,其发展既要致力于实现其社会效益,但是也不可避免的要注重其经济效益的取得。良好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可以帮助中医院实现其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中医院的发展资金,为中医院追求其社会效益做好了保障性和基础性工作。
4.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有利于搭建中医院系统的管理体系
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是中医院的系统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其工作开展的成果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中医院的正常运作。同时,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也具有其本身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其每一项细小的工作都将对整个中医院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中医院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存在问题
中医院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多是采取实物供应形势,常而往之,易形成惰性运作模式,同时由于中医院担负着众多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人员,运作成本较高,工作效率低下,存在问题颇多。
1.中医院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不够重视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止是体制的改变,还有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程度。中医院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是一项会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工作,但是仍有许多中医院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忽视了其对于中医院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导致了中医院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存在不规范、不和谐等问题,进而直接影响到中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发展质量,影响中医院的竞争力形成。
2.中医院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不够科学
目前来看,在思想上仍有许多的中医院还未形成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的工作概念,其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部门缺乏专业人才,基础理论匮乏,缺乏精细化的管理规范,多以经验管理为主,常出现没有进行深入、科学研究就进行后勤决策的现象,导致了后勤部门的发展跟不上中医院的扩张和发展步伐,更有甚者会限制中医院的发展。
3.中医院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不够主动
对于中医院来说其物资流动性较大,传统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的发展形势,但是中医院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往往是被动的,都不愿意进行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改革,对纠正错误的利益获取行为存在畏难情绪,导致影响到物资后续支取,阻碍了中医院的正常运作。
4.中医院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不够合理
资源是发展之本,是质量之源。中医院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正是一项统筹调配中医院各项资源的重要工作。由于中医院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是全医院进行人员分配的时候随机分配的,所以其工作人员多是非专业人才,对业务工作不甚熟悉,再加上缺乏系统的培训,其后勤服务能力极为欠缺,工作能力不佳。同时,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部门又是一个工作人员冗余现象比较普遍的部门,其临时工作人员也较多,导致了其工作结构的不稳定,导致了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三、对策建议
中医院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是改善中医院服务水平和提高发展能力的重要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厘清工作范围,明确工作职能
要做好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要从思想上充分重视,优化服务平台,健全工作制度,要做好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及职能划分,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和重点工作,并及时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详细管理规范,合理人员分工,要切实做到岗位职责明确、人员分工合理,为提高中医院的后勤管理水平打下坚实基础。明确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部门的值班职责,严格按照全院总体安排实行,严格实行请假制度,确保后勤工作人员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值班,顺利履行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部门职能。
2.要科学核算管理,定期培训考核
针对中医院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不佳等问题,要及时进行人员培训,从理论基础知识着手,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制定科学规范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决策规范,充分征求中医院整体意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开展核算和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做好后勤工作人员的考勤考评机制,广泛实行多样化的签到模式,实行上班签到、下班签退制度,严格工作纪律要求,为全院工作人员做好表率。
3.要加强资源管理,积极主动核算
中医院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部门要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相关工作制度,从全院整体出发,合理均衡各方资源需求,形成每日进行物资及资金清算和预算的工作制度,主动进行中医院的资源管理预算与核算,提高中医院的后勤物资、资金使用规范程度,建设完善、合理的中医院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体制机制,实现中医院更好发展。同时,要梳理中医院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部门的主人公意识,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督促后勤工作人员深入中医院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4.要创新工作思路,改革后勤核算模式
中医院是传播中医文化、实践中医养生救人的重要场所,是关系到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机构。做好中医院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要从工作思路的革新入手,学习西方医院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的优秀经验,取其精华,适当创新,在确保中医院的运作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利用承包责任或服务外包等形式,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助力中医院加速发展。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中医院的各项工作制度都受到了来自市场经济的推动力,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部门也不例外。有效的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是中医院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后勤保障,加强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已经成为中医院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日益复杂的发展形势,中医院要才加强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制度入手,明确部门职责,完善后勤服务模式,加强后勤经济核算和管理部门人员培训及考核制度,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素质,改善后勤核算工作模式,最大限度的实现中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促使中医院向着更好的方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成钱.浅谈医院后勤保障核算和管理对策[J].管理观察,2012(10)
[2]王立梅,曲培宾.在“医院管理午”中完善医院后勤管理工作[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1):60.
加强作风建设,形成良好的作风,能够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注入强大的动力。相反,如果忽视作风建设,放任不良作风形成,则必然会给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带来严重灾难。实践表明,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是导致不良作风滋生、蔓延和加剧的重要祸根。因此,我觉得要从教育、制度、监督入手,认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这既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严格作风教育,须在常和实字上下功夫
教育是基础,好的作风是靠教育培养出来的。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严格作风教育,着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其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情操的具体表现。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把作风教育同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的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同深入开展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抓作风教育一是要在常字上下功夫。要建立经常性教育工作机制,坚持作风教育经常抓,长期抓,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要防止用一般性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代替作风教育,防止在作风教育上厌倦情绪或以组织处理代替思想教育的做法。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要通力合作,联合制定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长期规划和计划。同时,发挥各自的优势认真履行职责,抓好领导干部思想教育工作,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干部教育培训,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纳入主体班次的教学计划。二是要在实字上下功夫,注重教育效果。不仅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内容,而且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讲究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如注重发挥上级对下级、班长对成员的特殊教育作用,上级领导对下级领导,一把手对班子成员,不仅要进行工作领导,而且要经常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作风方面的教育、提醒和批评,这方面的作风发挥好了,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加强经常性作风教育,既要注重言教,也要注重身教,上级领导、一把手以身作则,身正行端,对下级或班子其他成员将会产生无形的示范作用。加强经常性作风教育要具有针对性、时代性,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每次作风教育都要解决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身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样才会保持我们党员干部优良作风永远不变。
二、加强制度建设,要在全和效字上下力气
搞好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实践证明,从严治党,端正党风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巩固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制度和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因此,加强作风建设,就必须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坚持、恢复、完善、创建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制度体系,靠制度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加强作风制度建设,首先要在全字上下力气,要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健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各项制度,如健全完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指导工作的能力。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保证领导班子成员议事,科学决策,健全完善联系群众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自觉接受群众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工作的监督,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制度,抓紧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健全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努力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切实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把领导干部作风状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努力形成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其次要在效字上下力气,要增强制度本身的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防止出台不合符实际、空而无物、不严密、难操作的制度。制度建设既要注意单项制度的制定修订,又要注意与其他制度的协调配合;既要建立健全激励性、保障性规定,又要充实完善惩戒性、约束性规定;既要加强实体制度建设,又要加强程序性制度建设,从而发挥制度的整体效能,使制度建设延伸拓展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同时,要认真做到坚持制度、落实制度、执行制度,使制度建设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防止制度印在纸上,执行在嘴上,成效在通报上的问题出现,确保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预期的效果。
三、强化监督检查,要在真和严字上下决心
监督是关键,好的作风同样也是靠监督约束出来的,因此,要强化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要严格执行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要执行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问责制等制度。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要拓展监督范围,积极探索对领导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进行有效监督的措施和办法,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形成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机制。
【浅谈加强和改进医院后勤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05-31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12-02
加强和改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12-08
如何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10-0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01-02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