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师设计手册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气工程师设计手册(推荐7篇)

电气工程师设计手册 篇1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 5;

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 0052;

6.《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 3;

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

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0.GB50058;

11.《35-110kVGB50059;12.《;

13.GB50062;

14.GB50063;

15.。

16.GB5011 6;

1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1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19.《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

2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

21.《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

22.《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

2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

2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

2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

2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

2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C3/T16;

28.《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

29.DL

30.《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E/T621:

31.DET51 37;

32.;

33.1~9089.2;

34.35.36./T14549;

37.GB/T15543

38.GB/T12501;

39.《电工电子设备按防电击保护的分类》GB/T12501.2(第二部分:对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

40.《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

41.《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GB/T13870.1(第一部分:常用部分);

42.《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GB/TI 38 70.2(第二部分:特殊情况);

43.《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l4050;

44.《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l6158;

45.《建筑物电气装置》GBl6895.21(第4—41部分:安全防护一电击防护);

46.《建筑物电气装置》GBl6895.2(第4-42部分:安全防护一热效应保护);

47.《建筑物电气装置》GBl6895.3(第5装第54章: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

48.《建筑物电气装置》GBl6895.4(第5装第5349..5(第4 3章:过电流保护);

50.GBl 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2);

51..8(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

52.GB/T1 6895.9(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707节:数据处理设备用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

53.《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0(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5章:欠电压保护);

54.《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1(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6节:低压电气装置对高压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的保护);

55.《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 6(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3节: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的保护);

56.《建筑物电气装置的电压区段》GB/T18379;

57.《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50348;

58.《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

59.《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注:以上所有规程、规范以考试1月1准。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1(电气一次部分),中国电力出版社,月;

2(电气二次部分)1991年8

3.《工业和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2005年10月;

4.,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年1月;

5.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编《照明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12月;

6。机械电子工业部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编著(《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电气工程师设计手册 篇2

怎样又快又好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怎样对您不熟悉的新工程做到心中有数?怎样使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组织和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文件,而且成为提高中标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满足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要求?本手册将会给您提供真正的帮助。

本手册第四版在原书的基础上,对选题和内容做了很大的更新和完善。

一、本手册实例由第三版的92例增加到128例。为避免重复,另设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和组织、总承包分包合同、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成品半成品保护、工程成本、绿色施工、防火保安、回访及质量保修、项目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项目信息等14章管理计划,以便于读者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选用参考。

二、本手册除修订了第三版部分实例外,大部分实例均为新编,以适应读者承担新项目或非建筑业传统工程项目时的需要。

三、本手册所有实例均为通用实例,即应能使持有本手册的读者,在编制与手册中某一实例相同类型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可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按照第1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参阅第1 1部分“施工管理计划”和第12部分“施工组织设计参考资料”,稍加补充修正后,即能成为组织和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而且能在提高中标竞争能力方面发挥作用。

本手册适用于各类型工程项目经理部,城乡建筑企业的广大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建设单位基建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土建专业师生。

电气工程师设计手册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系统设计;事故分析

0.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科技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人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有了显著提升,现在我国电气设备的人均拥有量在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电气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一些人对于电气安全知识的不了解,加之一些外部因素就造成了电气事故的发生。所以提高电气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进行了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

1.确保电气设备安全使用的措施

近些年来,因为电气火灾事故的频频发生,国家加强了监管力度,但是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在现实中还是存在许多用电违规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电气安全知识的不了解,在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都需要用电,人们的住行离不开电力的支持,电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生活中的用电电压远远超出了人体的承受极限,所以在用电过程中应该小心谨慎,对于电气安全知识的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另外,我国的电气安全人员的素质相对偏低,培训力度也不够,这就间接导致了电气火灾事故的频发。下面具体介绍电气安全技术的概念以及一些确保电气设备安全使用的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所谓电气安全技术,指的是我们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对其中可能发生的因电击而引起的公私财物或是生命损失和伤害所采取的相关防范与保护的专业技术。一般来说,电气安全技术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电气设备安全;其二是人身安全。对于电气设备部分而言,电器装置、电气安全用具等安全措施方面都具有严格的硬性规定。以下就是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1.1采用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是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接地检测的主要检测对象是裸露于外的或者是容易被使用者接触到的用于连接金属类部分与电子产品电源线基准地的电阻。进行接地检测旨在明确,如果电子产品出现故障或者是操作者不慎接触到电子器械带电部位而发生触电事故的情况下,电流是否可以经上述连接直接导向大地而不是流经操作人员。

1.2保证电气设备的绝缘性

保证电气设备的绝缘性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使用的重要措施。众所周知,人体就是一个导体,如果人体接触到电就会与大地之间形成一个回流,会导致心脏的骤停,如果电压过大,就会使人直接失去生命。而我国的电气设备地供电一般都采用三相四线式,电压最高可达380伏特,远远超出了人体的承受能力,与人体接触就会使人丧生。所以提高电气设备的绝缘性对于保证人身安全具有重大的作用。相关人员要不断地进行研发,制作出更加优良的绝缘材料,这样可以降低电气事故的发生频率,减少我国的经济损失。

1.3保证安全距离

对于安全记录而言,就是要保证人体和物体在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距离,电气安全距离的设定对于事故发生也具有相当的预防作用。

2.电气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对于电气安全事故发生的种类而言,其中具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例如触电事故、电气爆炸等等,与之相对应的电气安全技术的内容也十分的广泛。而这些电气安全事故中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就是电气火灾事故,因此这里对其重点进行了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为电气工程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总体来说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为两个部分:电气设备过载过热与存在易燃可燃物。对于前者而言电流的过载、短路以及设备线路的接触不良都会导致其产生,同时绝缘电阻下降也会导致电气设备出现过热过载的现象。而对于存在易燃可燃物产生的火灾事故而言,其产生的原因属于电气工程的外部因素,主要是由人为管理不当或是其他一些人为因素造成,如果注意可以避免其产生。

3.智能监控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近些年来,我国的电气工程安全事故频频地发生,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我国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所以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通过上文对于电气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我们发现电气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有许多人为的因素,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智能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节省我们工作时间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所以对于智能监控系统的研发与改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目前我国的智能监控系统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因为我国的人口众多,相对地用电量也非常大,所以电气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较高,。为了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本文就电气智能监控系统进行了设计,下面具体介绍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功能。本文设计的电气工程智能检测系统主要由7个部分组成,即智能控制单元、数据存储单元、智能数据分析控制装置、自动报警器、显示终端、多个数据集中控制器和现场监控器,这些装置都具有各自的功能。其中现场监控器作为电气工程智能监控系统的前置部分,其主要由两片单片机组成,这两片单片机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一片主要负责信号的采集,而另一片单片机则主要负责利用二总线来与集中数据控制器之间进行通讯联系,接着装置中的每一个数据集中控制器则通过特定的接口来联系智能控制单元,及时的将在现场采集的相关电气设备的各项电流数据传递给智能控制单元,来实现对于电气设备监控的智能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国家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所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于电气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性。电气工程智能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气事故的发生频率,并且智能监控系统可以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这样也为电力企业减少了开支,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对智能监控系统的研发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并且要加大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现在我国的电气安全技术人员是很缺少的,并且现有的技术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所以有关部门还要做好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确保电气设备在使用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亮仪.电气安全智能监控系统[J].广东建材,2009.

[2]陈维荣,宋永华.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的概念及现状[J].电网技术,2000.

电气监理工作手册 篇4

一、电气监理工作程序 一)、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作

1、参加设计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 1.1 设计技术交底前,监理应熟悉电气设计图纸,弄清设计意图,对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1.2 监理参加设计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时,对图中存在的问题要求设计单位明确答复,要做好会议记录。1.3 设计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完后,做出会议记要并下发给各参会单位。

2、编制电气安装调试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 2.1 监理规划由项目总监组织编写,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2.2 依据已批准的监理规划和相关的标准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进行编写。重点是要对实施的监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2.3电气安装调试监理实施细则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写,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2.4 电气监理进场时要与土建监理做好资料交接工作,了解现场相关单位人员分工和工程准备情况。

3、监理审查施工单位的报审材料 3.1电气安装调试工程的开工前的报审资料有的与土建开工时同时审核,有的分开审核,监理须组织对整个变电站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要重点审查质量控制及安全组织措施,经审查符合开工条件后报总监理师审批,并经项目法人批准后允许开工。3.2 监理审查电气安装调试的方案(作业指导书、技术措施)主要涉及一次设备吊装、主变压器安装、盘柜安装及二次接线、动力电缆头制作、母线安装等方面的施工技术方案及调试技术措施。3.3 监理要审查的开工报审资料还有: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特种作业人员资质报审、使用机械、器具统计报审等。二)、电气安装调试阶段监理工作

1、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控制监理 1.1 监理应督促检查施工单位按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当施工单位对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大的调整、补充或变动时,应经监理审查并应由总监签认。1.2 监理应按已编制的监理细则进行监理。根据监理作业卡中的各监控点进行现场监控,如实填写监理作业卡。旁站点的要做好旁站记录。1.3 监理要参加主要设备的开箱检查,并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材料、构配件报审和其质量证明资料进行审查。审查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监理应拒绝签认,并应签发监理通知单,通知施工单位将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撤出现场。1.4 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对施工单位的报验申请审核及实物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1.5 可能出现的质量事故,监理应及时指出,已经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发监理通知单,并报建设单位,整改后必须进行复检。1.6 电气安装调试过程中形成的监理质量记录资料有:监理日志、旁站记录、监理作业卡等。

2、电气安装调试工程安全控制监理 2.1 检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督促施工单位按已批准的安全组织措施开展安全工作。2.2 监理对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安装调试工作,应事前提出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做好安全交底(或班前安全会议),对已经发现安全责任事故的,应及时发监理通知单,责令整改,检查合格后方可同意继续施工,对有重大安全隐患或已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监理应通过总监向施工单位发暂时停工令,并报建设单位,并积极配合施工单位抢救伤员,处理设备事故,让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还应监督施工单位保护现场,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事故按规定程序处理完之后,由总监签署复工令。

3、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进度控制监理 3.1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进度计划情况,要符合施工工期要求。3.2监理应检查进度实施情况,并如实纪录相关情况。当出现滞后于计划时应要求增加施工劳动力投入,增加施工设备,调整施工次序等。

4、电气安装调试工程投资控制监理 监理对施工单位的月进度款报审表进行审核,主要审核工程量是否属实。三)、竣工验收监理

1、在安装调试工程(按分部工程)完成工程量的70%后,施工单位进行三级质检,监理接到三级质检报告后组织监理预检,预检按工程25~30%的分项工程(优先于质检评定范围表中监理验评项目)比例进行抽检(包括对资料的检查和现场的检查),填写监理预检记录表,对存在的问题开列缺陷汇总单以通知单形式发施工单位消缺,监理进行复检。

2、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2.1 在审核施工方报验资料的基础上,监理进行抽检后,对该工程做预检评估。按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进行竣工预验评估(变电工程电气安装质量检验评定范围表(分部工程的划分)要与施工单位统一,报建设单位审批备案)。通过对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指标的实际检查结果来评定该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分部工程的质量等级按其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来评定;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按其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等级来评定。检验指标,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均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其评定依据为《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第五篇 电气装置(试行)》。2.2 评估报告内容(以单位工程分)2.2.1该工程的概况、工期、安全、质量、协调、信息等的监理情况。2.2.2质量记录统计;把所有的质保资料,即事前控制(各种报验)、事中控制(监理质量记录)、事后控制(监理预检记录、消缺记录),全部统计成表格形式(附相关记录)。2.2.3评估结论:结合上述所有证据,特别是预检的技术数据的合格率,对照规范,得出监理结论。若结论认为可以验收,由监理项目部填A4表(附相关资料)报请建设单位对该工程进行验收。

3、监理应参加由电力建设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并提供相关监理资料,验收提出的消缺项目,向施工单位下发消缺单并进行消缺复检。

4、验收过程中形成的监理质量记录资料有:监理预检记录表、监理验收缺陷汇总表、监理质量评估报告(按单位或分部工程分卷)等。

5、工程启委会:监理项目部参加启委会,事先作好汇报报告,会议上发给各成员。报告内容:工程概况、开工竣工时间、监理人员投入情况、四控两管一协调的宏观情况(按事先、事中、事后控制过程)、工程竣工情况等。四)、电气安装调试结束监理程序

1、变电站投运正常24小时后,参加移交签证(作为一个整体工程的验收移交和仪器仪表、专用工具、备品备件移交)。

2、现场工作结束,取得建设单位同意后撤出现场。

3、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参与编写监理工作总结。

4、参与整理相关资料归档移交工作。

二、电气安装监理质量检查表格使用说明 一)、监理作业卡使用说明

1、监理作业卡的内容:监理作业卡以分项工程为单位,表中注明了监理工作的内容、监理的方式(W点见证、H点停工待检、S点旁站)、质量要求、检查结果及备注。规定了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哪些项目属于见证点(W点),哪些项目属于停工待检点(H点),哪些项目属于旁站点(S点)。

2、各监控点监控说明 2.1 W点表示监理单位代表要在现场进行见证的具体单元。2.2 H点表示项目法人或监理单位代表必须亲临现场对这一工序进行停工检查。H点在满足以下两种情况之一才允许工序继续活动: a).已经取得建设、监理单位的许可并签署认可意见; b).施工单位停工待检时间超过48小时之后,通知监理后监理不能到现场并经监理认可。2.3 S点表示监理单位代表要在现场连续进行旁站监督的工序或具体单元。

3、监理作业卡的填写:监理工程师或授权的监理员在对分项工程检查时,应对照质量要求,根据检查的结果,应相应在监理作业卡中记录下来,作为现场监理质量检查的详细记录,做出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的判断,并签字和注明检查的日期。检查中出现问题的处理结果可以在备注栏中注明。

4、监理作业卡使用要求 4.1电气专业监理作业卡中的监理工作内容,需分为安装前、安装过程、调整和试验、安装后四类。4.2质量要求的编制,须以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的内容为依据,编制质量要求的若干项目。4.3监理检查结果须与质量要求相对应,记录须真实、准确、规范、检查人员须签字。4.4除现场检查之外,应检查相应的资料和施工记录。检查施工记录的符合性,符合性越高,可信性也就越高。二)、电气装置安装监理预检记录表使用说明

1、电气装置安装监理预检表的内容:电气装置安装监理预检表根据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共整理出18张表格,预检表中将检查工序、检查项目(主控项目、一般项目)及质量标准做了说明。

2、监理预检表的填写:电气装置安装监理预检要针对现场安装的电气设备情况,选择对应的监理预检表,根据监理预检表中的质量标准要求,检查时将结果填入检查结果栏内,统计出主控项目、一般项目的项数及合格率,监理人员签名确认。三)、电气工程质量验评范围划分表使用说明

1、电气工程质量验评范围划分表的内容:该表明确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中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分项工程的划分情况,并对工程主要项目作了说明,详细划分了施工单位的三级质检范围和建设、监理单位的检验评定范围。

2、电气工程质量验评范围划分表的使用:该表中注明是工程主要项目的是检查验评的重点。施工单位三级质检体系,即班组、施工队、质检科(或项目部)负责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受监理、项目法人、质监站的监督。监理参与质量验评时要以监理过程资料和预检资料为依据。四)、电气安装监理质量检查表格适用范围

1、在电气安装施工监理工作中,电气安装监理作业卡用于监理对分项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检查的记录,是监理工作是否到位的证据(S点旁站要求作监理旁站记录)。电气装置安装监理预检表用于施工完毕施工单位向监理报验后监理预检的记录,是工程监理验收检查的质量证明材料。电气工程质量验评范围划分表,主要是作为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等级的依据,用来指导电气工程质量检查验评工作。

2、电气安装监理质量检查表格要结合监理通用表格来使用。五)、附表

1、电气装置安装监理作业卡(第6页)

2、电气装置安装监理预检表(第21页)

电气工程师设计手册 篇5

第 8.6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

8.6.1 一般规定

8.6.1.1 低压配电线路应根据不同故障类别和具体工程要求装设下列保护:

(1)短路保护;

(2)过负荷保护;

(3)接地故障保护;

(4)中性线断线故障保护。

8.6.1.2 配电线路上下级保护电器的动作应具有选择性,各级间应能协调配合。当有困难时,对于非重要负荷除第一、二级之间具有选择性动作外,其他可无选择性动作。

8.6.1.3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应与配电系统的特征和接地型式相适应。

8.6.1.4 对电动机等用电设备配电线路的保护,除符合本章要求外,还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的有关规定。

8.6.1.5 低压配电线路的过电流应由一个或多个电器保护,用以在发生过负荷或短路时能自动切断供电。

8.6.2 短路保护

8.6.2.1 配电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短路保护电器应在短路电流使导体及其连接件产生的热效应及机械应力造成危害之前切断短路电流。

8.6.2.2 短路保护电器的分断能力应能切断安装处的最大预期短路电流。

8.6.2.3 对持续时间不超过5s的短路,绝缘导体的热稳定应以下式进行校验:

8.6.2.4 在线芯截面减小或分支处,以及因导体类型、敷设方式或环境条件改变而导致载流量减小的线路,如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且越级切断线路不引起故障线路以外的一、二级负荷中断供电,允许不装设短路保护:

(1)上一级线路的保护电器已能有效地保护的线路。

(2)电源侧装有额定电流不大于20A的保护电器所保护的线路。

(3)电源侧装有短路保护电器的架空配电线路。

(4)符合本章第8.6.6.2款和第8.6.6.3款规定的线路。

8.6.2.5 具备以下条件时,可不按分断能力选择保护电器,对于非重要负载在电源侧已装有能满足本章第8.6.2.2款要求的其他保护电器,则允许负载侧保护电器的分断能力小于预期的最大短路电流。但两个保护电器特性的配合,应使短路时通过的能量不致造成负荷侧保护电器和导线的损坏(包括机械应力和电弧造成保护电器的损坏)。

8.6.2.6 为使低压断路器可靠工作,应按公式8.6.2.6校验其灵敏度:

8.6.3 过负荷保护

8.6.3.1 配电线路应装设过负荷保护,使保护电器在过负荷电流引起的导体温升对导体的绝缘、接头、端子造成损害前切断负荷电流。

8.6.3.2 下列配电线路可不装设过负荷保护:

(1)符合本章第8.6.2.4款规定的线路,如电源侧的过负荷保护电器已能有效地保护该段线路,且越级切断线路不致引起故障线路以外的一、二级负荷供电中断。

(2)不可能增加负荷从而导致过负荷的线路。

(3)由于电源容量的限制,不可能发生过负荷的线路。

8.6.3.3 过负荷保护宜采用反时限特性的保护电器,其分断能力可低于保护电器安装处的预期短路电流,但应能承受通过的短路能量。

8.6.3.4 过负荷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同时满足以下二式要求:

8.6.3.5 对于突然断电会导致比因过负荷而造成的损失更大的配电线路,不应装设切断电路的过负荷保护电器(如消防水泵的供电线路等),但应装设过负荷报警电器。

8.6.3.6 当采用同一保护电器作多根并联导体组成的线路的过负荷保护时,该线路允许的持续载流量为多根并联导体的允许持续载流量之和,此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导体的型号、截面、长度和敷设方式均相同;

(2)线路全长内无分支引出线;

(3)线路的布置使各并联导体的负荷电流基本相等。

8.6.3.7 对于多个低压断路器同时装入密闭箱体内的过负荷保护,应根据环境温度、散热条件及断路器的数量、特性等因素,考虑降容系数。

8.6.3.8 过负荷保护电器的整定电流应保证在出现正常的短时尖峰负荷电流(如用电设备起动)时,保护电器不应切断线路供电。

8.6.4 接地故障保护

8.6.4.1 为防止人身间接触电和电气火灾事故而采取的接地故障保护措施,除正确地选用和整定配电线路的保护电器,使其可靠地切断故障线路外,还应正确地协调和配合下列因素:

(1)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

(2)电气设备防触电保护等级和使用特点;

(3)导体截面;

(4)环境影响。

8.6.4.2 除本章第8.6.4.1款规定的接地故障保护外,下列措施也可用于防止人身间接触电

(1)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即Ⅱ级设备)。

(2)采取电气隔离措施。

(3)采用安全超低压供电。

(4)将电气设备安装在非导电场所内。

8.6.4.3 第8.6.4条规定涉及的电气设备,按防触电保护分级均为Ⅰ级电气设备,且此类设备所在环境均指正常环境,在此环境内人身触电安全电压极限值为50V。

切断接地故障的时间极限值应根据系统接地型式和电气设备使用情况而定,分别见以下各有关条款的规定,但其最大值不宜超过5s。

8.6.4.4 为减小人体接触电压,在采取接地故障保护措施时应做总等电位联结,当仅做总等电位联结不能满足间接接触保护的条件时,还应采取辅助等电位联

结。除本规范第14章规定的等电位联结内容之外,总等电位联结还应包括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辅助等电位联结还应包括钢筋混凝土楼板和平房地板。总等电位联结和辅助等电位联结做法见本规范第14章有关规定。

8.6.4.5 位于总等电位联结作用区以外的TN、TT系统的配电线路应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并应符合第8.6.4.20款和第8.6.4.12款的规定。

8.6.4.6 在TN接地型式的配电线路中,其接地故障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符合下式要求:

8.6.4.7 相线对地标称电压为220V的TN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其切断故障线路的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电干线和只供给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末级配电线路不应大于5s。

(2)供电给手握式和移动式用电设备的末级配电线路不应大于0.4s。

8.6.4.8 当对第8.6.4.4款所述的基础和地板难以进行总等电位联结和辅助等电位联结时,则该场所内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对第8.6.4.7款之(2)所述配电线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

(2)当同时具有第8.6.4.7款两种线路时,除对(2)所述线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外,对(1)所述线路如同时满足下列二式有困难时,则按第8.6.4.20款

(2)要求采取保护措施。

8.6.4.9 在TN系统配电线路中,接地故障保护宜采用下列方式:

(1)当过电流保护能满足本章第8.6.4.7款要求时,宜采用过电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

(2)在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如过电流保护不能满足第8.6.4.7款要求,而零序电流保护能满足时,宜采用零序电流保护。此时,保护整定值应大于配电线路最大不平衡电流。

(3)当上述(1)、(2)项的保护均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漏电电流保护。漏电电流保护的接线应符合第8.6.4.20款的规定。

8.6.4.10 TT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应符合下式要求:

8.6.4.11 TT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宜采用漏电电流保护方式。

只有在满足第8.6.4.10款的要求时,反时限特性和瞬时动作特性的过电流保护方可采用。

8.6.4.12 TT系统配电线路采用多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时,不宜超过三级。其电源侧漏电保护电器动作可返回时间应大于负荷侧漏电保护电器的全分断时间,但电源侧保护电器最大分断时间不宜超过1s。

8.6.4.13 TT系统配电线路内由同一接地故障保护电器保护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用PE线连接至共用的接地极上。当有多级保护时,各级宜有各自的接地极。

8.6.4.14 IT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应满足下式要求:

8.6.4.15 IT系统配电线路的相线与外露可导电部分第一次接地故障时,可不自动切断供电,但应采用绝缘监视电器进行声光报警,第一次接地故障应在切实可行的最短时间内排除。

8.6.4.16 IT系统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可采用共同的接地极,也可采用个别的或成组的单独接地极。

如外露可导电部分为单独接地,发生第二次接地故障时,其切断时间应符合TT系统的要求。

如外露可导电部分为共同接地,发生第二次接地故障时,其切断时间应符合TN系统的要求。

8.6.4.17 当IT系统配电线路发生第二次接地故障时,应由过电流保护电器或漏电电流动作保护电器切断故障线路,并应符合下式要求:

8.6.4.18 严禁PE或PEN线穿过漏电保护电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

电子式漏电保护器及其与之配套使用的短路保护电器,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单独切断N线。

8.6.4.19 漏电保护电器所保护的线路及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应接地。

8.6.4.20 TN系统配电线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时,宜采用下列接地方式之一:

(1)将被保护线路及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漏电保护电器电源侧的PE线相连接,并符合公式8.6.4.6的要求。

(2)漏电保护电器保护的线路和设备的接地型式如按局部TT系统处理,则将被保护线路及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至专用的接地极上,并符合公式8.6.4.10要求。

8.6.4.21 为保证在TN—C—S系统配电线路中装设的漏电保护与短路保护有足够的交叉范围(即无保护死区),宜采用电磁式或辅助电源可靠动作电压不大于66V(0.3Ve)的电子式漏电电流动作保护电器。

8.6.4.22 在IT系统中采用漏电保护切断第二次接地故障时,保护电器额定不动作电流I△n0应大于第一次接地故障时的相线内流过的接地故障电流。

8.6.5 中性线断线故障保护

8.6.5.1 中性线N(PEN)断线故障保护系指有中性线配出,且以单相负荷为主的居住建筑的低压配电线路,因中性线断线而导致中性点电位偏移时,为保护人身和单相用电设备安全所采取的措施。

8.6.5.2 为防止或减少中性线断线,除应同时考虑下列因素外,还宜采用中性线断线保护:

(1)N(PEN)线应满足本规范第7章对导线机械强度和本章第8.4节对载流量的要求;

(2)导线的连接点应牢固可靠,并采取防止气化腐蚀的措施。

8.6.5.3 中性线断线保护电器应能在三相四线制配电线路中的中性线断线时,自动切断负荷侧全部电源线路。

8.6.5.4 为有效抑制因中性线断线导致的电位偏移对人身或设备的危害,中性线断线保护电器应具有反时限特性(但欠电压除外)。

中性线断线故障保护应与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或等电位联结条件相适应。

8.6.5.5 当采用单相中性线断线保护电器需要工作接地时,其接地极应满足下列条件:

(1)当用于TT(局部TT)系统时,应与该系统中的PE线共用接地极,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

(2)当用于TN—S系统时,应与该系统中的PE线连接。

(3)当用于TN—C(TN—C—S)系统时,应单独接地,不得与重复接地共用,并应保持保护装置的距离。

当中性线断线保护电器与漏电保护电器配合使用时,其配电系统宜采用本款(1)所述接地型式。

8.6.6 保护电器的装设位置

8.6.6.1 保护电器应装设在维护方便、不易受机械损伤、不靠近可燃物的地方,并应避免保护电器工作时意外损坏对周围人员造成伤害。

8.6.6.2 保护电器应装设在被保护线路与电源线路的连接处。但为了维护与操作方便可设置在离开连接点的地方,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线路长度不超过3m;

(2)采取措施将短路危险减至最小;

(3)不靠近可燃物。

8.6.6.3 从高处的干线向下引接分支线路,为了操作维护的方便需将分支线路的保护电器装设在距连接点的线路长度大于3m的地方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该分支线装设保护电器前的那一段线路发生单相(或两相)短路时,离短路点最近的上一级保护电器应能保证动作;

(2)该段分支线应敷设于不可燃的管、槽内。

8.6.6.4 短路保护电器应装设在配电线路中不接地的各相上。对于中性点不接地且无N线引出的三相三线配电系统,允许只在两相上装设保护电器。

8.6.6.5 在TT、TN系统中,如果N线截面小于相线,则N线应装设相应于该导线截面的过电流检测电器,该检测电器使保护电器断开相线,或同时断开相线和N线;但如果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则N线上可不装设过电流检测电器:

(1)线路的相线保护电器已能保护N线;

(2)正常(可较长时间缺相运行的线路除外)工作时,可能通过N线的最大电流明显地小于该导线的载流量。

8.6.6.6 IT系统不宜配出N线,如有N线配出时,需要在该N线上装设过电流保护电器,并用来使包括N线在内的所有带电导线断电。但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遵守本规定:

(1)当个别N线的短路受到装设在供电侧保护电器的有效保护;

(2)如果个别线路是由漏电电流动作保护电器保护的,且其额定漏电电流不超过相应N线载流量的0.15倍。

电气工程传输模块设计探索 篇6

信息技术, 简称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是处理信息以及信息管理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通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地定义为包括计算机和世界范围内高速宽带的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系统, 以及用来对各种相关信息等技术支持的处理、传感、显示以及存储的综合体现。同时, 信息技术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为, 电气工程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持续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技术的持续并且飞速的发展。反过来, 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同样会给电气工程领域中的技术创新提供更加先进以及更加现代的工具基础。在电气工程与物理科学的结合方面, 由于三极管的发明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 固体电子学在20世纪中对电气工程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 物理科学与电气工程间的紧密交叉和联系仍然会是今后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并会在生物系统、微机电系统以及光子学中得到进一步的拓宽。这些领域的结合以及拓展会在21世纪开发出具有重要意义的新系统、新技术以及新装置。另外, 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进步, 技术的分析方法以及设计方法也是日新月异, 这就要求我们对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每隔几年就要进行重新思考和审查, 以获取最新的工程技术。

2 我国电气工程传输设计的发展情况

当代, 电气工程传输的相关设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的基础设计学科, 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成为了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从另一方面来说, 电气工程传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对当代电子信息产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人类的生活方式起到了不断的推进作用。同时也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基本生活模式, 进一步讲, 国家科技的进步水平与国家相关电气工程的发展水平成正比, 国家电气工程相关设计的发展也积极促进者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电气工程传输的创新设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进步表彰的核心动力。

3 通信传输模块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的科技因素, 通信传输模块的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电气工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的电气工程传输技术存在着工程质量达不到国际标准等问题, 对相关系统的信息传输有着非常大的不利因素。因此, 本文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通信传输模块, 其具有以下几种问题:

首先, 通信传输模块的相关结构比较复杂。通信传输模块在系统传输时的自动调整, 使其功能方面得到了相应的改变, 以对新型电气系统通信传输模块的设计及运行实现了良好的适用调整。但是由于我国的电气工程通信传输模块还处于起步阶段, 技术水平还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造成传输设备间的数据线路连接不当, 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通信传输模块的质量。

其次, 通信传输模块运行效率普遍偏低。在这个以速率和效率为基础的信息时代, 运行效率低下会影响用户进行信息传递的时效性, 容易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和被不法分子利用。同时, 传输阶段效率较低在时间消耗上也比较明显, 点对点的传输方式, 使数据传输的时间比较长, 对用户进行数据信息的正常接收存在不利。

另外, 存在安全风险。电气工程传输模块自身存在的缺陷是数据的传输存在不安全因素, 这使传输数据的安全性成为通信行业长期进行研究的重点。同时, 在数据监测方面, 传输模块也缺乏相应的功能, 这也给数据的安全性造成了更多的不良影响。

4 传输模块的优化设计方案

电气工程通信传输模块是属于系统性的组合模块, 涉及到了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多个环节。因此, 为了保证电气工程通信功能的有序运行, 设计人员要将点球工程传输模块的相关设计要求与功能模块的优化和完善进行进一步的整合设计。

首先, 应对电气通信传输数据进行收集。不同模块的作用不同, 因此会运用到相对复杂的数据模块, 要想保证系统进行正常的运行状态, 设计者应该在传输模块的前期环境, 从多功能角度出发, 以提高对通信系统的数据收集能力。在收集过程中, 要确保内容全面, 细节突出。

其次, 应对电气工程中的模块进行整合处理。因此, 需要对传输模块进行优化处理。在优化处理环节中应重点对涉及的原始数据质量问题进行管控, 使电气系统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三, 要针对电气工程中的模块进行传输设计。电气工程传输模块对于时效性的要求较强, 应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 完成最多的数据操作, 以满足数据传输需求, 从而保证数据信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轻量级入侵检测系统搭建与应用

蒲晓川

(遵义师范学院, 贵州遵义563002)

摘要:随着Internet规模的不断壮大, 网络安全也越来越重要, 而商业入侵检测系统在技术投入和运行成本上费用较高, 在一些小型网络中还是采用轻量级入侵检测系统比较适合。

关键词:Snort入侵检测系统;搭建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

入侵检测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主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对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测, 以发现来自系统外的入侵者和系统内部的滥用者, 为计算机系统提供完整性、可用性以及可信性的主动保护。[1]

我们之所以选择Sonrt, 首先, 它是开源软件, 在费用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而且经过简单的配置就能运行在Windows与Linux下, 两个版本都比较成熟, 除此之外, 它还可以监听网络中的数据分组并记录下来保存进日志中。因为SNORT是针对小网络而开发的轻量级入侵检测系统, 所以在使用检测规则上Snort相对比较灵活, 它的设计者将它设计得很容易插入和扩充新的规则, 这样它就能够对付那些新出现的威胁。

1 SNORT的结构体系

首先, 我们既然选择Snort为轻量级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就应该为它搭建适合它工作的土壤,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入侵系统由几个部分组成, 解码、检测引擎、日志、警报组成。

(1) 数据包解码:Snort的包解码利用库函数捕获运行在数据链路层的分组并进行分析, 然后把准备好的分组数据递交给探测引擎, 说白了数据包解码所做的所有工作就是为探测

5 结语

我们需要对电气工程传输模块中的功能调节设计加以重视, 在数据传输阶段, 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以杜绝安全隐患, 从而满足电气工程对通信传输的具体要求。

文章编号:1673-1131 (2013) 01-0094-02

引擎准备数据。

(2) 探测引擎:其实检测引擎中重要的是侦测方式, 在Snort中的侦测方式分为特征对比方式和异常侦测方式。

特征对比 (Signature-based) :首先系统会针对入侵的特征建立一个威胁特征资料库, 只要SNORT侦测到封包内容与威胁特征资料库中某个特征相符, 系统会判别为入侵。由于攻击行为有特殊的代码符号, 就如防病毒软件一样都有特定的代码, 所以这种方式不容易引起误判, 这是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但是这种方式是基于你的特征库相对完整的基础上, 特征库越完整检测出入侵行为的几率越大, 还有这种方式不能检测未知的攻击方式, 因为要知道攻击行为才会有攻击特征, 才会把这种特征加入到特征库, 所以这种方式比较被动。

异常侦测 (Anomaly-based) :这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方式, 首先定义出系统的标准模式。然后当Snort检测出与标准模式不符合的状况时, 如流量变化较大等, 系统判断为异常状态, 发布告警。因为攻击的目的之一是让系统处于非正常状态中, 所以用这种方式来侦测未知的攻击方式。但这种方式也有缺点, 就是很难确定什么是异常状态。所以也会发生误判的情况。

(3) 日志记录/报警系统:

日志系统:日志允许你将包解码收集到的信息以可读的格式或以tcpdump格式记录下来, 放入Mysql数据库中然后使用ACID提取到网页上显示。

报警系统:将告警信息发送到数据库中。在进行测试或在入侵学习过程当中, 你还可以关掉告警。缺省情况下, 所有的日志将会写到/var/log/Snort文件夹中, 告警文件将会写到/var/log/Snort/alerts文件中, 其中的规则数据库我们采用Mysql数据库, 而日志与警报我们选择PHP+Apache+ACID。

参考文献

[1]魏林辉.通信技术将向网络融合技术发展[J].中兴通讯技术, 2012 (1)

[2]刘承学, 申斌, 程武.浅谈电力光纤通信技术[J].科技资讯, 2012 (1)

[3]熊卿青, 邓媛嫄.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

[4]张亚维.无线通信技术在煤矿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2012 (5)

浅谈建筑工程中电气火灾设计 篇7

一、建筑电气线路火灾防范的措施

(一)、短路故障火灾防范

短路故障火灾防范是指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之间短接起来的现象。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增加为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大大超过允许范围。

如果温度达到可燃物的引燃温度,即引起燃烧,从而导致火灾。引起线路短路的原因很多。线路温度异常、潮湿及腐蚀或老化的作用而破坏绝缘层后,就可能引起短路事故;设备安装不当或工作失误,也有可能形成短路;所选用设备与额定电压不匹配也有可能击穿绝缘而短路;小动物或生长的植物也可能引起短路事故。以上短路事故均有可能引起电气火灾。防范建筑电气线路短路的主要措施有:

1、严格按照相关电气规范进行的规定,设计、施工、调试、使用以及维修电气线路;

2、为了及时了解电气线路绝缘老化状况,除考虑环境条件的影响外,还应定期对线路的绝缘情况进行检查;

3、加强电气线路的安全教育,防止人为操作事故和乱拉乱接线路。

(二)、线路长期过载

线路长期过载火灾防范过载,也称过负荷运行,是指超过电气线路和设备允许负荷运行的现象。线路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是导线截面积选用过小,实际负荷远远超出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或在线路中盲目的接入过多或功率过大的设备等原因所造成的。防止建筑电气线路长期过载的措施主要有:

1、要做好导线材料的选择。设计时进行精确的负荷计算,合理选择导线的截面并且合理的使用;

2、根据不同的环境及不同的功能确定导线的敷设方式。一般吊顶内的电线应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管配线,如PVC管,也可以用金属管配线,或带金属保护的绝缘线,用来避免导线短路时引燃可燃物。消防用电的传输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

3、高温表面灯具附近的导线应采用耐热绝缘导线(如玻璃、石棉、瓷珠等护套的导线)而不应采用具有延燃性绝缘导线。

随着各种电热设备在家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电炉子、电烤箱、电暖气、电熨斗等,而这些设备都容易使线路过载。这些电热设备具有功率大、加热温度高、控温时间长的特点。据统计,电热设备引起的火灾基本上都是使用规定,将电热器放到易燃材料上长时间烘烤未拔掉插头等使周围可燃物达到燃点而造成的火灾。根据电热设备的火灾危险性,应采取的防火措施,一是电热设备功率比较大,应防止线路过载,最好采用单独的配线供电。二是电热器具,如电烤箱、电熨斗、电烙铁等,一般通电时,人员不能离开,应养成人走断电的好习惯。为了确保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防止火灾,必须严格遵守电器安装、使用的有关规定。

二、重视漏电报警系统的设置

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应用在我国国家规范中其实早有规定,如《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4.4.21条:“为减少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危险而装设的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不应超过0.5A”;又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新增第9.5.1条:“高层建筑内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等场所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11.2.7条规定了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场所。

传统的漏电断路器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人身安全的,它在用电线路泄漏电流超过人身安全值时立刻切断电源,它无法探知电路的泄露电流大小,无法了解电路绝缘状态的变化,也就是无法对电气火灾做出预报.基于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定义,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任务仅在于防范电气火灾,与GB16917-1997所规范的RCBO(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即“漏电开关”)在防护功能、技术参数、结构要求等方面有很大区别。RCBO更侧重于人身安全的防护。两者应当配合使用,但不能相互替代。

建筑电气系统中配有许多元器件,在使用时容易产生电弧、发热现象,其火灾危险性很大。防止建筑电气系统元器件火灾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认真按照规定选型及安装,不应安装在易燃易爆、受震、潮湿、高温或多尘的场所,应安装在干燥明亮、便于进行维修及保证施工安全、操作方便的地方。第二,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配件应慎重选择,要选择优质合格产品。

三、加强建筑电气的监督管理

由于我国家标准和规范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的严格要求,再加上熟悉新型设备的设计、施工技术人员亦较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也較多,各地建筑设计院、审图单位、消防监督部门执行各异,再者由于我国实际应用情况,人们对一些新型设备的作用、组成、选型、设计等问题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国民的消防意识,逐步建立严格的规范以及问责制度,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尽可能避免火灾的发生。建筑电气监督管理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各项电气设备作业人员要求持证上岗操作,不招聘非专项电工人员从事电气操作,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法规、规程和制度,不违章作业,对管辖区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责任到人且认真做好巡视、检查和消除隐患的工作,及时、准确地填写工作记录和规定的表格,平时积极宣传电气安全知识,制止违章作业和拒绝违章指挥。

2、制定建筑电气设备使用的安全技术条件,对裸露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易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采用避雷针、避雷线、保护间隙等过程电压保护装置,低压电力系统有接地、接零保护装置,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等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对低压用电设备采用相应的低电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设安全标志。

3、建筑电气设备起火后灭火程序,当发现线路或设备起火后,首先应尽快切断电源。切断电源需注意由于起火后,电气设备、线路可能受潮或烟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绝缘能力,因此,拉闸时采用绝缘工具操作;高压应先切断路器再操作隔离开关切断电源;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适当,防止切断电源后影响灭火工作,对于切断电源的地点在《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第6.3.1.8条及其相对应的条文解释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在未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也可以参照,进行电源的切断。(规范中6.3.1.8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并接通警报装置及火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标志灯;条文解释,有关部位是指着火的那个防火分区或楼层,一旦着火应切断本防火分区或楼层的非消防电源。切断方式可以人工切断,也可以自动切断,切断顺序应考虑按楼层或防火分区的范围,逐个实施,以减少断电带来的不必要的惊慌。)

四、运用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新技术

1、通过可恢复式缆式线型定温火灾探测器探测火灾,并自动定位火灾的位置,进行火灾判断,且切断相关线路的电源。

2、电弧故障断路器电弧故障断路器(APCI)包括它的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实现方法。其通过电流互感器感应AC(交流)电流的大小和di/dt,然后用OP(运放)进行处理后,将信号再输入MCU(微控制器单元)进行A/D(模数转换)处理,MCU将采样数值进行分析,如果符合故障电孤的特性,MCU将发出断路器脱扣信号,使断路器断开。传统的断路器只对过流、短路起保护作用,电弧故障断路器(APCI)是在传统的断路器的基础上添加了崭新的功能——对电弧故障起保护作用,以防范电弧引发的火灾。而电弧故障断路器(APCI)是将传统的过流、短路和漏电保护功能集成,再增加一个电流互感器。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和建筑群体越来越多,从而促使消防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其自动化程度也逐步完善,在建筑防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景芝.电气消防(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汤继东.低压配电常见问题分析(第一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JGJ/T16—19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上一篇:2024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下一篇: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