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专业排名
一、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1. 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目前, 优化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更新教学手段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优化课程体系不仅要使它所包含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形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而且要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2.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随着材料化学专业教育课程论及教育理念的发展, 我们根据材料科学发展规律, 对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两次优化调整 (分别为2008年下半年和2012年上半年) 。我们优化的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能够体现材料化学专业教育特色, 完善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 加强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科方法论教育。
3. 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能够反映社会和市场经济对综合性专业人才的要求。优化的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我们倡导与专业相关的知名企业家走进课堂开展必修课教学, 实现在校内与企业的对接, 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 办学特色不明确。
专业建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如材料化学课程体系的基础课平台不够规范, 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教学进程安排不够合理, 等等。此外, 由于材料化学专业办学时间短, 存在专业学科定位不准,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课程体系不够科学等问题。近年来, 为提高教学质量, 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很多高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研究。因此, 有必要对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思考。
2. 课程设置理念滞后。
在材料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中, 我们受传统的重视知识传授的狭义专业概念的限制, 不够重视独立思考习惯、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同时, 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社会需求、学生的就业取向、市场前景等的考虑程度不够周到等问题。合理的课程设置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不仅受到本专业的学术训练, 而且受到广泛的通识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有专业知识、有爱心、有责任心和有雄心的智者。
3. 实验教学条件欠缺。
优化实践教学应该体现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实行“分类指导, 分流培养”。学生可根据个人从业需要, 撰写高水平的实习报告, 获取名副其实的学分。二是优化实践教学进程。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 科学、合理地确定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进程。三是增设创业实践环节。学生可通过创业训练、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 获得创新、创业学分。而我们现行的材料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因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原因, 欠缺根据学生需要安排实习和创新性实践内容。
4. 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师资队伍是优化课程体系的执行者, 也是培养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主导者。先有优秀的教师, 后有优秀的学生, 再有品牌专业[2]。材料化学专业成立以来, 我们加大力度引进了固体材料化学、无机功能材料、催化材料、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数名, 充实了本专业的教师队伍。目前我们正在通过各方努力引进高水平教师, 加强材料化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指导思想、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及教学管理模式的综合体现, 是学校办学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的综合反映。
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其是否科学合理, 对培养高质量人才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通过选择、整合与调适课程体系等措施优化了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
1. 调整教学计划, 优化专业基础课内容。
(1) 优化材料化学专业的无机化学课程内容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是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 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材料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 随着材料化学专业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理念的科学化, 有必要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我们现行的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无机化学课程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此门课程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思维模式和获取知识的习惯, 这个阶段也是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从中学学习模式转变成大学学习模式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自学能力, 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元素部分。我们认为无机化学理论部分内容是无机化学课程的核心部分, 元素部分内容是辅助部分。目前无机化学课程详细介绍理论部分内容和元素部分内容。我们对材料化学专业的三届 (2007、2008、2009级学生) 9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80名同学不赞成全部介绍无机化学元素部分内容, 而是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学方式完成无机化学元素部分内容的学习。
对元素部分内容我们采取了抓典型元素性质的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学知识的方法;通过实例指导学生去认识一个元素、一族元素或一类元素;逐步了解结构—性能—功能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如何通过查阅参考书、手册汲取知识的模式。其余元素部分内容我们设置为自学内容。
(2) 优化材料化学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校的基础学科, 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数学思想和数理方法论的任务。高等数学是化学、生物、物理、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目前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有生物、化学、材料化学专业的“生化材”类高等数学教育教学。而随着材料化学学科与数学学科的交叉日益加深, 定性定量分析发展迅速, 材料结构分析、材料物理性能测试计算时需要更深的高等数学知识, 所以我们把材料化学专业的“生化类”高等数学调整为“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同时我们在材料化学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中增加了线性代数的内容, 以便达到材料结构测试和性能计算的知识要求。
(3) 材料结构分析方法课程的教学形式的优化
测试方法在材料化学专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广发和苛刻, 对材料性能及其组分和微观结构的关系越来越感兴趣, 因而不断出现新的研究方法。测试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 实验方法的数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急速增加。因此我们把材料结构分析方法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具体做法是任课老师在课堂上介绍材料结构和性能测定仪器的原理, 然后到实际仪器设备房间进行教学。学生在仪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 利用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和内蒙古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的科学仪器设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内容。这样设置学生自己动手测定样品的结构和性能的课程,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以专业前沿知识讲座充实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当随着社会、企业、科技的发展及时充实新知识。材料化学专业教材的内容常常是数年, 甚至数十年前的人类材料科学知识的概括。所以, 任课老师要根据自身研究工作经历及时充实现代材料科学知识, 优化课程内涵结构。材料化学专业老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将现代材料科技成果恰当地融入到基础课教学中, 用新的材料科技内容去改造、替代、充实陈旧的教学内容, 并处理好知识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使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二是开设材料加工新技术课程内容或开展材料设计加工科技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三是开展能够反映本学科专业前沿知识、最新科技成就的专题讲座。
2. 加强实践教学, 优化课程类型。
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所提倡的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规范讨论稿的要求, 材料化学专业的实践课程有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3]。
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最有效手段, 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使学生获取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4]。在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上, 充分考虑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和较大覆盖面的交叉型综合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开放所有实验室, 给学生创造开展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场所,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目前,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按材料化学课程体系要求能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任务。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的材料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以往三四十人的实习队伍进入企业、经济实体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而今, 大型企业自动化程度很高, 实习生很难进入车间进行实地实践学习, 微小企业又没有能力接收大量实习生, 加上专业实习经费的缺乏等原因, 材料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无法实现“大部队”形式的实习任务。所以, 我们对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进行了优化。我们设置了适合地区特点的、按学生兴趣分成由五—八人组成的“小组”进入不同的微小企业进行不同内容的实践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微小企业完成实践教学课程时我们注重学生自身管理和实践指导老师巡视管理相结合, 保证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习效率和学生安全问题。
改变材料化学专业现行毕业论文模式, 允许学生做毕业论文时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就业取向选择课题, 可以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课题, 也可以在科研所、企业、经济实体完成毕业论文课题。
3. 增设自学选修课程, 优化课程结构。
目前我院材料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自学性选修课程。材料化学专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材料科学相关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 以便学生顺应社会需求选择性地学习新领域的新知识而提高生存能力。社会需求多元化的当今时代, 需要的人才不是单一性人才, 而是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人才。所以, 在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自学性选修课程是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丰富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措施, 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是终身学习的客观需要。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观点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条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 营造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舆论氛围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科学指导学生自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内容, 科学的评价标准是促使学生自学的原动力[5]。在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自学性选修课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措施。
目前,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化学与社会、化学史等课程完全可以设置为自学性选修课程。优化的材料化学课程体系中应有无机化学元素部分的一些内容, 还应有自学性选修课程。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建重视自学, 提高自学能力的学习环境。
总之, 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客观需求, 是培养合格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是我们办学条件改善和教学理念提升的产物。我们主张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有兴趣的材料科学问题。同时, 我们给学生创造进行独立或在老师指导下的半独立实践活动的条件。采取上述无机化学课程、高等数学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和自学性选修课程的优化措施, 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材料化学专业问题、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燕露.论高等教育的本质[J].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 2011, (33) :216-220.
[2]张婧, 孙建三.麻省理工学院培养创造创新型人才论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4, (4) :130-132.
[3]高等院校材料化学规范讨论稿[EB/OL].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 2006, 9.
[4]文胜, 龚春丽, 郑根稳等.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孝感学院学报, 2010, VOL30 (3) :109-112.
关键词: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材料化学是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新开设的一个专业,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工程、信息、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和人口的增长,各种功能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应用,对加速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农业领域从事新材料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专门人才还相当匮乏,远不能满足农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与现代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设置材料化学专业对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确定合理的材料化学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结合材料科学发展的大方向和工科院校在材料领域的人才需要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定位”的原则,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美体等全面发展的,掌握化学及材料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材料设计、开发、检验等基本技能,能在材料、化工及相关的领域从事新型材料研制、质量检验、产品开发、教学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在材料化学专业培养计划中,借鉴其他重点大学材料化学相关专业的成功经验,以材料化学技术为主线,以材料工程为背景,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探索适合材料化学专业产业创新人才计划的新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根据材料化学专业的需要,优化重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初步的管理能力;能在材料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材料研究、材料的成型和加工、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专业特色。学校作为价值核心实现的支撑,从宏观上进行调控。
二、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2.1 完善课程体系
材料化学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化学和材料科学,在构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时,根据教学环节的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连续性的要求,将所有教育环节分为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五个部分设置,为了淡化专业界限,全校统一设置通识课平台。在2009年修订的材料化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总学时为2384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73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l学分,基础教育课程40.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32.5学分,实验实践43学分,就业与创业教育6学分。其中,通识课和基础课与本系应用化学类其他专业一致;后三类课程体系与应用化学专业有区别的开设,突显出了材料的特色。
2.2 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课程体系设置充分考虑到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授课时间和内容的衔接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慎重优化课程设置,根据提出的指导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应补充和完善。一方面,通过科研同行、同学、校友等多渠道了解农业、化工、材料、能源等相关行业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学科优势,结合系里的研究背景以及最新成果,有针对地设置适合时代
发展需求并具有华南农业特色特色的特色课程。例如:我们开设《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无机功能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在广泛征集老师授课意向的基础上设置了一些特色选修课:《生物质能源与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还开设了《材料近代测试技术》、《化工制图》、《聚合物加工及应用》等实用性课程;为了激发学生对材料化学的学习兴趣,以讲座形式在大一、大二开设了《材料化学前沿》。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由于我院的材料化学专业刚刚成立,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正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目前仅十余人,随着学生招生人数的增加,将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由于材料化学专业是一个新型的交叉专业,对于高学历的本专业的人才相对单独的材料和化学专业比较少,因此对于高学历的人才我们将遵循本科是化学类专业、研究生是材料类专业或者本科是材料类专业、研究生是化学类专业的人才进行引进的原则,并尽量挑选一些研究方向与我院的专业特色相吻合的人才,以保证专业课和实验环节的顺利开展。另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参与教研教改工作,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订。在加强学习的同时,通过教研教改活动,把握专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统一协调地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材料化学专业作为一个新型的专业,它的发展需要经过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但可以预见的是,在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下以及学院注重软、硬件建设的情况下,而且随着西部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材料化学专业将会培养出“厚基础、宽专业、强技能、重应用、能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并为西部的高等教育质量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总而言之,每位教师都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参与教研教改工作,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订。在加强学习的同时,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材料化学与农学和生物学相结合为特色,以品牌专业建设为目标,使材料化学专业达到全省同类专业的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禹筱元,罗颖,董先明.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高教论坛[J].高教论坛,2010,(1)23—39.
(一)无机化学 86所院校
排名1 2 3 4 5 6
学校名称南京大学 吉林大学 南开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等级A+ A+ A+ A+ A A
排名7 8 9 10 11 12
学校名称山东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浙江大学
等级A A A A A A
排名13 14 15 16 17
学校名称郑州大学 清华大学 武汉大学 同济大学 苏州大学
等级A A A A A
(二)有机化学 106所院校
排名1 2 3 4 5 6 7
学校名称兰州大学 南开大学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
等级A+ A+ A+ A+ A+ A A
排名8 9 10 11 12 13 14
学校名称吉林大学 山东大学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等级A A A A A A A
排名15 16 17 18 19 20 21
学校名称徐州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天津大学 郑州大学 苏州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
等级A A A A A A A
(三)物理化学 103所院校
排名1 2 3 4 5 6 7
学校名称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南开大学
等级A+ A+ A+ A+ A+ A A
排名8 9 10 11 12 13 14
学校名称清华大学 南京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武汉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等级A A A A A A A
排名15 16 17 18 19 20
学校名称北京理工大学 福州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天津大学 中山大学 湖南大学
等级A A A A A A
(四)分析化学 97所院校
排名1 2 3 4 5 6 7
学校名称武汉大学 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浙江大学 吉林大学
等级A+ A+ A+ A+ A A A
排名8 9 10 11 12 13 14
学校名称西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兰州大学 南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等级A A A A A A A
排名15 16 17 18 19
学校名称山东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等级A A A A A
(五)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73所院校
排名1 2
学校名称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等级A+ A+
排名6 7
学校名称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等级A A
排名11 12
学校名称中国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等级A A4 5 南开大学 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A+ A A 8 9 10 四川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A A A14 清华大学 武汉大学 A A
化学专业A+级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北京化学研究所;(3)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4)长春应用化学研
究所;(5)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 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化工专业排行榜
(一)化学工程 55所院校
排名1 2 3 4
学校名称天津大学 清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等级A+ A+ A A
排名5 6 7 8
学校名称北京化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等级A A A A
排名9 10 11
学校名称中国石油大学 四川大学 中南大学
等级A A A
(二)化学工艺 97所院校
排名1 2 3 4 5 6 7
学校名称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等级A+ A+ A+ A+ A A A
排名8 9 10 11 12 13 14
学校名称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广西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等级A A A A A A A
排名15 16 17 18 19
学校名称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郑州大学 西北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等级A A A A A
—————————————————————————————————————————
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2018年世界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排名,共381所大学入榜。下面出国留学网向大家介绍本次排名具体情况,供你选校参考。第1-20位
2018泰晤士世界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排名
(说明:本排名根据2018泰晤士世界大学工程技术学科排名得出。
凡在工程技术排名中处于同一区间的大学,本排名均用并列表示。)排名大学名称所在国家(地区)第1位斯坦福大学美国第2位加州理工学院美国第3位牛津大学英国第4位麻省理工学院美国第5位剑桥大学英国第6位普林斯顿大学美国第7位北京大学中国第8位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第9位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第10位帝国理工学院英国第11位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第12位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第13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并列第14位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并列第14位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美国第16位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第17位密歇根大学美国并列第18位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荷兰并列第18位香港科技大学中国香港并列第20位康奈尔大学美国并列第20位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第22-50位 第22位清华大学中国第23位西北大学美国第24位亚琛工业大学德国第25位普渡大学美国第26位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第27位韩国科学技术院韩国第28位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美国第29位多伦多大学加拿大第30位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美国第31位首尔国立大学韩国第32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第33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第34位东京大学日本第35位伦敦大学学院英国第36位鲁汶大学比利时第37位KTH皇家理工学院瑞典第38位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美国第39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第40位京都大学日本第41位柏林工业大学德国第42位华盛顿大学美国第43位爱丁堡大学英国第44位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并列第45位复旦大学中国并列第45位成均馆大学韩国第47位莱斯大学美国第48位浙江大学中国第49位埃因霍芬理工大学荷兰并列第50位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并列第50位浦项科技大学韩国第52-89位
第52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第53位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德国第54位德克萨斯A&M大学美国第55位莫纳什大学澳大利亚第56位丹麦技术大学丹麦第57位东北大学日本第58位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并列第59位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并列第59位南加州大学美国第61位东京工业大学日本第62位香港理工大学中国香港第63位布朗大学美国第64位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第65位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第66位麦吉尔大学加拿大第67位马里兰大学学院园分校美国第68位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第69位明尼苏达大学美国第70位悉尼大学澳大利亚第71位弗吉尼亚理工学院与州立大学美国第72位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瑞典第73位国立台湾大学中国台湾第74位滑铁卢大学加拿大第75位谢菲尔德大学英国第76位奥尔堡大学丹麦第77位挪威科技大学挪威并列第78位印度科学院印度并列第78位米兰理工大学意大利第80位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美国第81位同济大学中国第82位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美国第83位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德国第84位隆德大学瑞典第85位大阪大学日本并列第86位阿尔托大学芬兰并列第86位特拉华大学美国并列第86位利兹大学英国并列第86位巴黎文理研究大学法国并列第90位
并列第90位阿德莱德大学澳大利亚并列第90位阿尔伯塔大学加拿大并列第90位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并列第90位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美国并列第90位加州大学里弗赛德分校美国并列第90位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并列第90位根特大学比利时并列第90位高丽大学韩国并列第90位九州大学日本并列第90位麻省大学美国并列第90位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并列第90位名古屋大学日本并列第90位国立清华大学中国台湾并列第90位圣母大学美国并列第90位诺丁汉大学英国并列第90位都灵理工大学意大利并列第90位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德国并列第90位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并列第90位特温特大学荷兰并列第90位蔚山国立科学技术大学韩国并列第90位瓦格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荷兰并列第90位武汉大学中国并列第112位
并列第112位巴斯大学英国并列第112位伯明翰大学英国并列第112位博洛尼亚大学意大利并列第112位波士顿大学美国并列第112位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美国并列第112位凯斯西储大学美国并列第112位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美国并列第112位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印度并列第112位林雪平大学瑞典并列第112位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联邦并列第112位纽卡斯尔大学澳大利亚并列第112位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英国并列第112位苏州大学中国并列第112位东南大学中国并列第112位萨里大学英国并列第112位乌普萨拉大学瑞典并列第112位维也纳技术大学奥地利并列第112位弗吉尼亚大学美国并列第112位西澳大学澳大利亚并列第112位延世大学(首尔校区)韩国并列第132位
并列第132位奥胡斯大学丹麦并列第132位奥克兰大学新西兰并列第132位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美国并列第132位汉阳大学韩国并列第132位法语天主教鲁汶大学比利时并列第132位纽卡斯尔大学英国并列第132位巴黎第六大学法国并列第132位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美国并列第132位罗马大学意大利并列第132位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美国并列第132位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美国并列第132位天津大学中国并列第132位托木斯克理工大学俄罗斯联邦并列第132位都柏林大学爱尔兰并列第132位维多利亚大学澳大利亚并列第147位
并列第147位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美国并列第147位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美国并列第147位卡尔加里大学加拿大并列第147位康涅狄格大学美国并列第147位德雷赛尔大学美国并列第147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并列第147位冰岛大学爱尔兰并列第147位庆熙大学韩国并列第147位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并列第147位麦克玛斯特大学加拿大并列第147位东北大学加拿大并列第147位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西班牙并列第147位卡塔尔大学卡塔尔并列第147位女王大学加拿大并列第147位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英国并列第147位伦斯勒理工学院美国并列第147位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并列第147位以色列理工大学以色列并列第165位 并列第165位亚利桑那大学美国并列第165位BabolNoshirvani科技大学伊朗并列第165位拜罗伊特大学德国并列第165位不来梅大学德国并列第165位科廷大学澳大利亚并列第165位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美国并列第165位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国并列第165位格拉茨技术大学奥地利并列第165位光州科学技术院韩国并列第165位北海道大学日本并列第165位休斯顿大学美国并列第165位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美国并列第165位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印度并列第165位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印度并列第165位印度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分校印度并列第165位因斯布鲁克大学奥地利并列第165位约翰开普勒林茨大学奥地利并列第165位科克大学土耳其并列第165位拉夫堡大学英国并列第165位蒙特利尔大学加拿大并列第165位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美国并列第165位奥卢大学芬兰并列第165位帕多瓦大学意大利并列第165位巴黎第十一大学法国并列第165位南卡罗莱纳大学美国并列第165位南丹麦大学丹麦并列第165位南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并列第165位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美国并列第165位中山大学中国并列第165位斯旺西大学英国并列第165位多特蒙德工业大学德国并列第165位塔尔萨大学美国并列第165位考克大学爱尔兰并列第165位犹他大学美国并列第165位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美国并列第165位厦门大学中国并列第201位
并列第201位安特卫普大学比利时并列第201位阿斯顿大学英国并列第201位贝拉英特拉大学_葡萄牙并列第201位达尔豪斯大学加拿大并列第201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并列第201位费德里科圣玛利亚理工大学智利并列第201位格勒诺布尔大学法国并列第201位赫瑞瓦特大学英国并列第201位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印度并列第201位印度理工学院鲁尔基分校印度并列第201位爱荷华大学美国并列第201位爱荷华州立大学美国并列第201位詹姆斯库克大学澳大利亚并列第201位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俄罗斯联邦并列第201位国立成功大学中国台湾并列第201位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中国台湾并列第201位渥太华大学加拿大并列第201位巴黎第七大学法国并列第201位比萨大学意大利并列第201位魁北克大学加拿大并列第201位勒诺大学意大利并列第201位圣保罗大学巴西并列第201位萨省大学加拿大并列第201位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并列第201位思克莱德大学英国并列第201位雪城大学美国并列第201位德黑兰大学伊朗并列第201位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并列第201位的里雅斯特大学意大利并列第201位塔夫茨大学美国并列第201位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比利时并列第201位怀卡托大学新西兰并列第201位稻田大学日本并列第201位华盛顿州立大学美国并列第201位韦仕敦大学加拿大并列第201位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美国并列第237位
并列第237位阿伯丁大学英国并列第237位艾克斯-马赛大学法国并列第237位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希腊并列第237位阿肯色大学美国并列第237位马德里自治大学西班牙并列第237位阿威罗大学葡萄牙并列第237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并列第237位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并列第237位海峡大学土耳其并列第237位布雷西亚大学意大利并列第237位卡利亚里大学意大利并列第237位卡拉布里亚大学意大利并列第237位卡塔尼亚大学意大利并列第237位中央大学韩国并列第237位辛辛那提大学美国并列第237位里昂第一大学法国并列第237位科英布拉大学葡萄牙并列第237位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国并列第237位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西班牙并列第237位COMSATS信息技术学院巴基斯坦并列第237位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并列第237位图卢兹联邦大学法国并列第237位福州大学中国并列第237位格拉纳达大学西班牙并列第237位汉堡工业大学德国并列第237位哈塞尔特大学比利时并列第237位赫尔大学英国并列第237位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印度并列第237位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俄罗斯联邦并列第237位哈恩大學西班牙并列第237位凯泽斯劳滕大学德国并列第237位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西班牙并列第237位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沙特阿拉伯并列第237位拉普兰塔理工大学芬兰并列第237位拉瓦尔大学加拿大并列第237位里海大学美国并列第237位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比利时并列第237位利莫瑞克大学爱尔兰并列第237位里斯本大学葡萄牙并列第237位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美国并列第237位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美国并列第237位梅西大学新西兰并列第237位中东技术大学土耳其并列第237位密苏里科技大学美国并列第237位蒙特雷科技与高等教育学院墨西哥并列第237位蒙彼利埃大学法国并列第237位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院法国并列第237位新泽西理工学院美国并列第237位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美国并列第237位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并列第237位俄勒冈州立大学美国并列第237位巴勒莫大学意大利并列第237位巴伦西亚理工大学西班牙并列第237位波尔图大学葡萄牙并列第237位朴茨茅斯大学英国并列第237位釜山国立大学韩国并列第237位罗维拉-威尔吉利大学西班牙并列第237位谢里夫理工大学伊朗并列第237位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并列第237位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巴西并列第237位斯蒂文斯理工学院美国并列第237位马德里理工大学西班牙并列第237位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美国并列第237位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美国并列第237位托莱多大学美国并列第237位萨拉戈萨大学西班牙并列第303位
姓名:xx 性别:x
婚姻状况:xx 民族:x
户籍:xx 年龄:xx
现所在地:xx 身高:xxx
联系电话:135**27758
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
希望岗位:化工实验室研究员/技术员
工作年限: 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
到岗时间:随时
工作经验
-02 - -02 ××集团 中央实验室检测员
工作描述:熟悉化学分析基本原理,懂金属材料性能测试,熟悉原子吸收光谱仪,光电发射光谱仪,分光光度仪等仪器的性能及各项分析方法。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xx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日期:-07
专业:材料化学
专业描述
主修: 无机、有机、分析、物化、化工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性能学、材料化学、材料现代分析与检测等。
辅修:稀土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专业英语、应用电化学、计算机制图等。
自我评价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8年修订研究生专业目录时,特别设立了材料物理和化学专业。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的重要基础。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已经由过去的宏观研究和发展进入到微观分析和研究,用电子、原子、分子的尺度来研究改变物质的性质,发展新兴的材料。特别是当今以服务于高科技,现代工业和国防为主的现代材料或新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速度也越来越快,因而涌现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产品和新问题越来越需要材料学家和物理学家等共同努力来归纳、整理、总结及创新。由此产生的材料化学新专业无疑是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的结果。它给现代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关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为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完善而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技术保障。因为材料化学专业是技能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领域。如何通过材料化学各实验课程的改革,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多层次、多方向的掌握材料物理性能与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测试手段的关系。并且通过独立操作和控制实验进程,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我们材料化学专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分层次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层次实验教学法研究
通过分层次开设实验,培养学生的合理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研究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具体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 加强有关材料化学专业基础性实验
在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具有了初步的化学和物理实验能力的基础上,首先将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从相关理论课程剥离,综合成材料化学专业专门的基础实验课程,集中训练学生的材料制备和材料性能检测技能,并以此为实验室的开发重点,使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得以巩固和提高。
2. 开展综合性实验并结合本专业开展远程网络虚拟实验教学
在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材料制备和性能检测的实验技能基础上,第二步开设综合性实验并结合远程网络虚拟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在综合实验新体系中,要求开设的综合性实验尽可能反映材料、生命、环境、信息等学科的内容;了解和学习材料化学研究方法与现代实验技术在高新科技学科中的应用成为我们新的建设目标。因此,不仅要打破专业的界限,还要打破学科的界限,使综合性实验成为跨学科、多技能的综合训练。在我们材料化学专业开设的综合性实验中,与材料、信息相关的实验有新型能源材料的合成,SD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合成和表征,压电陶瓷的制备和表征等等;与生物相关的实验是天然物或中草药物的提取及指纹图谱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相关性能测试方法,掌握天然生成物质的提取方法和结构确定的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并扩展了知识面。为今后学生进行主导型研究性实验奠定基础。
目前,网络建设日益完善,网络速度和宽带不再成为制约网络虚拟实验教学的瓶颈。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无疑使得虚拟实验环境更加逼真、智能。当然,虚拟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误差分析能力等方面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实物实验教学方式。但是开设远程网络虚拟实验教学可以使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获得与在校生一样的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网络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对我们专业来说,因为是新开的专业,很多实验还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很多综合性实验课程无法开出。但借助远程教育平台,可以与兄弟院校和我校其他院系的实验教学资源实现共享,从而使相关实验得以进行,实现了学生对相关实验的认知。
3. 开展学生主导型研究性实验的模式
学生主导型研究性实验是在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选题、查阅文献和设计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研究性实验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全方位地锻炼学生实验研究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为其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种新的实验模式也提高了实验室在学生学习中所占的地位,建立了进实验室学习的意识。设计性实验对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实施时,对学生的培养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我们材料化学专业的主导型研究性实验采取在大学中后期开设,在学生已经完成材料化学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指导教师的课题或相关专业后开设(可参考材料化学实验教程中的设计性实验)。具体过程一般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题;(2)查阅文献收集资料;(3)研究方案。学生设计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拟定实验所需药品、仪器,探讨实验时可能产生的现象和容易发生的失误以及安全等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包括:实验题目、仪器、药品、操作步骤和实验表征仪器等。然后将审阅实验设计方案交给教师,教师在尊重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则下选出几种最佳方法,同时纠正某些实验方案的错误指出某些实验方案的缺陷,再将设计方案反馈给学生,将教师选中的方案交由全班同学讨论、完善。然后采取论文答辩的方式检验实验效果。在整个形式上基本是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模型,通过这样的实验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最后,在整个分层次法实验教学中,我们的实验室采取的是开放式实验管理模式,在时间方面,我们安排了中午、晚上和双休日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一些探索,对实验基本技能进行巩固和掌握。同时,有2~3周开展专门的实验时间。在人员配备方面,采用专业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结合的方式,使每个实验都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结语
关键词:环境材料;化学专业;低碳经济
近年来,随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许多大学设立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我们河北师范大学为化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材料专业的相关选修课程。其中在2006年开始环境材料课程的教学工作。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人们开始呼吁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特殊时代,环境材料的新理念更值得推广。为此,我们在近年来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普及化学专业学生的环境材料课程。并在2008年、2009年对环境材料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环境材料课程开设的教学背景
由于学科的交叉,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对化学专业的本科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境材料是针对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理念。环境材料是指材料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对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或者能够改善环境的一类材料。在材料的提取、制备、生产、使用及废弃的过程中,常常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量,并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体健康。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各国的材料科学工作者开始重视材料的环境性能,从理论上研究材料對环境的定量方法和手段,从应用上开发对环境友好的新材料及其制品。经过几年的发展,在环境和材料两大学科之间开创了一门新兴学科——环境材料。环境材料的出现,是地球上有限资源的过渡开发,使资源受到枯竭的威胁,并带给环境日益严重的污染,对材料开发和应用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发展与环境相容、与环境协调、开发对环境友好的新材料是化学和材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环境材料课程的设置可以使化学专业的学生获得较系统的知识,以新的角度来观察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和制备、加工和再生等环节,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中。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外一些大学都相继开设了环境材料专业,如日本的东京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等。目前,在国内只有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少数高校针对高年级大学生开设了环境材料课程,取得了较好效果。开设环境材料课程可以逐渐使化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运用于科研、生产,使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更为合理更趋于环保,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观念,把环境保护逐步提升到与工艺要求同等重要的地位。环境材料的开设,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这门学科,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进行科学研究等树立一个全局的观念。因此,在马子川教授的倡导下,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对本科生开设了环境材料课程。
二、环境材料科课程的教学理念
对于以化学课为主导的本科生,环境材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环境材料主要包括环境材料的概念、材料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我们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将化学知识与环境材料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路:(1)材料产业三废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化学专业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了一些环境化学的内容,例如水环境化学和大气环境化学。一些典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这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等。帮助学生加深材料产业对于环境影响的认识。(2)利用化学专业学生对化学元素熟悉的特点,强调对矿产资源的适当开采,突出材料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详细介绍铁、铅、铜、钴、镍等十种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分布、存在状态、迁移特征等,了解金属资源的储量及寿命,可以更加深刻理解材料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通过收集低碳生活的一些小妙招,节能减排的好窍门,比如如何节水节电,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牢固树立节能减排的思想。
三、加强环境材料教学的途径
自2006年以来,我们为大四的学生开设了环境材料课程,共36学时。由于不同学校化学专业学生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上有差别,可能不能都开设环境材料课程。根据近年来的教学经验,作者建议可根据不同需要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通过以下不同途径向学生传授环境材料知识:(1)目前,了解环境材料这一新理念的人还不多,环境材料课程尚无系统完整的电子教案及网络课件。电子教案及课件的制作,是通过高等教育的手段多层面宣传这个新兴概念的一个有效途径(2)在有机化学、环境化学和材料学等课程中,适当加入环境材料的概念。我们师范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回到河北省各地,还有一部分在全国各地,利用师范大学学生这一特有资源,全民普及和推广环境材料新理念。(3)结合课程特点,加大教学信息量,尤其是侧重新的知识和研究进展。收集有关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一些具体事例,具体措施。宣传推行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必要性。(4)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使用,推行教师与学生双主体,教师与学生开展积极对话,双向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环境材料学作为新兴的一门学科和一种新的理念,推广和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当今低碳经济的时代。但是,当前的教育的思路还停留在经济发展之后的治理环境这种治表层面上,而环境材料课程教育力求提高一个层次,在化学专业开设此课程,将环保教育思路上升到发展经济的同时治本的层面来。同时,环境材料课程是一个涉及材料学、环境学、管理学、化学等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新领域,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淡化专业,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我们希望充分利用化学专业的优势,在环境材料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使化学专业更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更加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左铁镛,聂祚仁.环境材料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翁端.环境材料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陈立民,吴人坚,戴星翼.环境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材料化学专业排名】推荐阅读:
高二化学合成材料教案05-31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化学06-27
化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10-18
中考化学经验交流材料12-16
九年级化学经验交流材料12-10
高中化学《铝金属材料》的教案07-24
化学专业英语教案10-31
化学分析专业简历05-23
电厂化学专业英语收集06-17
有机化学专业英语词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