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搭支架》教案(精选10篇)
一、教学目标:
1、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2、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3、通过搭建稳固支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认识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最稳定、用材少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会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演示教具(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2、分组材料:塑料吸管 大头针 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几种平面支架。
2、谈话:这样的框架,我们也把它叫做“支架”。(板书:支架)
3、学生齐说支架的名字:三角形支架、四边形支架等等。
4、学生猜测:在这几种支架中,大家觉得哪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
5、学生充分发言。
6、谈话: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板书:搭)
(二)搭建平面支架
1、谈话:所以今天老师想让同学们利用现有的材料分别搭建几种平面支架,然后将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比看到底那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要求:看哪个组最先搭好这几种支架,看哪个组有更多的发现。)
2、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取胜呢?(提醒小组内的同学分工合作。)怎么连接呢?(温馨提示:不要扎到手)
3、学生分组搭建平面支架。
4、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交流:三角形结构 不易变形 最稳固 用材少(教师板书)
5、引导提问: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大家有办法使它变得稳定、牢固吗?
6、学生说方法,老师演示提醒学生梁的链接方法(强调不能用大头针)
7、学生分组实验。
8、全班交流:同学们,把你们加固好的支架举起来,哪个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
9、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亲自尝试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用可以加横梁或斜梁使之分解成几个三角形的方法增加其稳定性。
(三)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其实设计师们早就将三角形的特性广泛地应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了,大家能举几个例子吗?
2、学生欣赏:(课件展示)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既稳固又能承受重量呢?
3、学生发言。
4、(出示艾菲尔铁塔)教师介绍:它建于1889年由建筑师艾菲尔设计,全塔高307米,至今已有100多年了,可它仍然岿然屹立。让我们再来仔细地看一看塔的结构,现在大家知道了这么多年来艾菲尔铁塔直立不倒的奥秘了吧!
(四)搭建立体支架
1、谈话:那大家想不想现在就动手亲自搭一座高塔呢?(提示:动手之前要动脑,设计一个高塔的模型,可以利用已经加固好的平面支架,想好了就开始动手。)
2、学生分组搭塔。(教师巡视。)
3、作品展示:大家来观察这些塔,你比较喜欢哪个?说说理由。
4、学生充分发言。
5、教师小结:不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只有三角形支架最稳固、最结实、最不容易变形。
(五)课堂小结
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有一点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探究方面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制作、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各个活动。在学生完成实验以后,接下来,教师要创造时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在交流阶段能够集中,激活他们的思维。
实际上,在本课制作之前我已经与学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包括对形状结构知识的学习,设计支架的草图等等。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制作效果并不理想,除了有几个小组制作成功之外,多数小组没有搭建完成,经过仔细的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一,学生的材料准备不充分。个别小组学生在制作中现卷纸棒,带来的剪刀多数比较小,由于纸棒较硬在剪纸棒的时候容易造成剪刀损坏。二,学生对设计的图纸心中没数,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在操作的时候有的小组没有按照图纸的设计来制作。三,小组分工合作意识不强。在操作之前教师反复强调,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搭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小组成员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而是去做其它事情。另外,学生的兴趣不能自始至终,他们只对活动操作本身感兴趣,在交流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这个是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是因为在活动操作的过程中,探究的是未知的知识,因此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就放在这上面。但是,随着活动操作的逐渐完成,未知的知识逐渐显露,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渐得到满足,这时候,他们的兴趣也就会逐渐地减退。待到活动操作结束,他们的兴趣也就跟着结束了。很少有人再对已经完成的实验提出任何的异议。所以,在接下来的交流阶段,他们就会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等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这样做:1,组织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实验结果。由于各小组学生在认知水平、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实验结果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对于与自己不相同的东西总是比较感兴趣的。这时候,组织他们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就能再次激发起他们的兴趣。2,适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学生观察完各个小组的高塔后,他们对各小组的异同大概也了解到了一点。这时候,再提出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最后还有一个整改建议。这就使得学生的注意力不得不集中了。因为他们要给其他组提出整改建议,他们就要了解其他组的操作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而要了解其他组的操作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他们就要对这个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讨论,才能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才能提出整改建议。因此,这样一环扣一环的紧跟着,不容学生的注意力有半点分散的机会,再加上教师适时的一两句话或者一两个问题,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让他们的注意力在实验结束后要分散的时候再次达到集中,思维的火花也能够再次被燃起。
课后,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有的小组把没完成的支架随手就丢掉了。从这个小的细节可以看出学生的心态(管它做没做好,反正课上完了)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很多的科学家都是经过千百次的失败,然后才走向成功。科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有一个钻研的过程,我们的学生恰恰缺少这种精神。
作者:曹国文
来源:《学周刊·B》2014年第01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并以PEP教材为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通过语言构建,帮助学生进行语篇的输出,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言支架;语篇意识
一、提出问题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宗旨都是为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服务的。语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语篇意识,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语篇意识是一种意识,应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知道,无论是否有语篇意识的课堂都不外乎“复习热身——新课呈现——巩固操练——拓展延伸”这几个教学环节。但是语篇意识下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两条线推进教学过程,一条是明线(语境的发展),一条是暗线(语言支架的构建)。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如何通过有意义的语言构建,内化为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下面笔者从语言支架的构建过程来谈谈语篇意识在各个环节中的渗透。
纵观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关于语言支架的搭建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形同虚设
英语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该是有目的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为了搭建支架而搭建支架,事实上根本没有为新语言知识的学习搭建桥梁,或者说搭建的支架在语言综合输出时没有用到。
(二)空中楼阁
一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只是结合教材内容将句型结构简单拼凑在一起,或者抛开教学内容和要求单独寻找一个故事或片段来完成教学拓展,往往把语篇意识误理解为“课末语篇”,在课堂最后环节硬生生地搬出“语篇”,造成学生语言输出时“言之无物”或者“言不由衷”的尴尬。
(三)原地踏步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考虑到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却忽略了语言的层次性和梯度性,没有形成一个不断丰富的授课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
(四)肢解处理
很多教师在处理文本的时候过多地关注细节、语法、结构、词汇等,使整堂课显得支离破碎,虽然进行了字、词、句的训练,却忽视了语言是一个整体的事实。支架与支架之间没有关联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整体理解和整体输出。
二、语言支架搭建的过程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定义是——教师或其他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而随着活动的进行,会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搭建语言支架,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不断滚动复现,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完善呢?首先是充分激活旧知,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利用旧知来带动新知的呈现;其次是在操练新知的过程中滚动旧知;最后通过层层语言支架的串联或叠加后,慢慢形成语篇的范本,直到学生已经把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接下来笔者从具体环节来阐述如何通过语言支架的构建而达到语篇输出的过程。
三、具体操作
(一)仔细分析文本,确定目的“语言支架”
教师接触到文本,特别是面对句型纷繁复杂的教学材料时不要急于着手设计,要精心分析,理清脉络,找准切入点,层层推进。教师要找到每课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考虑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用整合和拓展语言支架的方法,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和语言知识的积累。1.分清新旧。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做到用70%的旧知滚动30%的新知。拿到一个文本后,教师除了分清楚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还要搜罗下知识库中学生已经学过的和这些新知可以挂钩的旧知识点。
2.寻找关联。在分清新旧知识后,就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点。教师要思考所涉及的话题、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他们基于现有的语言能力能获取哪些知识和技能、文本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和文化等。
3.提炼目的语言支架。提炼目的语言支架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达到怎样的语用目的,如何整合和拓展本课知识与相关知识,进而达到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综合运用语言所搭建的语言支架。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与某一话题有关的内容有很多,我们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根据具体某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拓展。
(二)透视语篇意识,搭建“语言支架”
龙源期刊网 http:// 接下来笔者从语篇意识的角度来分析语言支架的构建过程。
1.高效激活旧知。新语言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原有语言基础之上的,教师在热身环节要设计教学活动来唤醒学生的旧知,激活学生的原有支架。从语篇意识的角度来讲,教师在这一环节中特别要关注旧知激活的信息量和信息差。
(1)激活旧知,要关注是否够信息量。旧知激活一般处于热身环节,虽然是短短的几分钟,却会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旧知激活越成功、激活的量越大,学生后续的学习越有方向,所以我们在设计热身活动时,不仅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也好把握好效率,最大程度地激活旧知。
例如:在以“What’s your favourite…”为话题的课堂中,教师设计了“30 seconds-non-stop”的教学环节,请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在一分半钟内围绕“颜色、食物、水果、味道等”几个话题回顾所学知识,结果30-40个单词被复习到了,而且和新课内容有关,在随后的教学会用到。因为这种形式较新颖,所以学生比较感兴趣。
(2)激活旧知,要关注是否有信息差。信息差是人们对事物或人了解、知晓的程度上存在的差距。人们进行谈话交流,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谈话双方之间存在信息差,从而产生了交流的愿望和想法。英语教学也一样,有了信息差,会话才是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的有意义的交流,才能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我们要使free talk 变成真正的“free”,还可以多设计猜测性的活动,如听一听猜一猜、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猜一猜等,使语言交际变得更真实有意义,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如在英语课堂活动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衣服类单词时,直接指学生(课前准备)所穿的某件衣服问他们:Is this your…?像这样的提问就是明知故问,笔者认为可以改为:教师在课前悄悄收集部分学生衣服,设计一个失物招领的活动,这种交际就显得真实有效。
2.创意新知呈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利用旧知来引出新知,实现以旧带新的过程。
(1)新知呈现,要关注是否以旧带新。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语言知识的新旧连接,以旧带新,通过不断的复现滚动,逐渐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如在教学PEP4 Unit6At A Farm单元 B 部分的Let’s talk 时,主要句型是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让学生来猜,笔者在教学时就利用了What’re they?让学生来猜,等到学生熟练后再加入What are these/those的句型,学生接受知识自然就很快了。
龙源期刊网 http://(2)语言输入,要关注是否整体输入。如在教学PEP6 Unit5《In a nature park》中city和village两个单词时,教师通过一个语境小语段I live in a village.There are houses、bridges、lakes and green grass in the village.But my aunt lives in a city.There are many tall buildings、wide roads、many beautiful cars and flowers in the city.然后让学生猜 which one is village?Which one is city?教师可以借用学生的已知单词house、lake、bridge、green、grass等让他们认识和学习新单词,而不是直接出示图片,教给学生单词。
3.大量新旧知识滚动.第一,新旧滚动,要关注学生自由操练的空间。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采用“放风筝的方式”进行教学,会更贴切、更实际、更具实效,即在操练巩固阶段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很多教师认为这个过程可有可无,只是把支架提供出来,走个过场,结果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练习,就草草结束,可想而知这样的操练效果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因此,教师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才能使他们的思维被激活,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操练和运用语言。
在教学What’s he/she like?He/She…时因为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操练时间,学生就出现了She is tall,but not strong.She has long curly hair.She is really very beautiful.等精彩的如句子。
第二,新旧滚动,要关注语言输出的丰富性。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语句输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空间如何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有赖于教师的智慧和理性的引导,以及提供必要的支架。其实很多句子都是旧知,就看教师有没有提供适当的语言支架把旧知和新知充分结合了。
如在教授PEP7 Unit4 “Hobby”这一课时,笔者试图从学生的业余活动入手,通过询问“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 in the evening?”等引出业余爱好这一主题。学生输出的语句大都是“I often play football./I often swim./I often sing…学生说不出有灵气的句子就要靠教师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架了,如学生说:“I often sing,”我就可以问下去:“Can you sing English songs?’他就可能回答:“I often sing English songs.’这样,学生输出的语言就更丰富了。
4.完善语篇支架。语言的支架不是一次形成的,它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同时,支架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每当有新的成分进入时,就可以在原有的支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得整个支架日趋完善。因此,教师要巧建语言支架,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逐渐学生会将零散的支架串联成段或篇。因此我们要注意支架搭建的问题,让语篇意识的形成水到渠成。
(1)完善支架,要关注支架构建的层次性。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输入建立在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内化之后,因此教学必须要有层次地顺序展开,保证学生掌握了“i”后教师再输入“i+1,继而再输入i+2,由此螺旋式上升。教学中追寻这种相互“链接”的方式,是一种知识的“交响”,体现了语言学习本质的回归。
龙源期刊网 http:// 如在教学PEP Book5 Unit1 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描述What’s …like?先描述一个特征She/He is tall/short/quiet/…然后发展为多个特征的描述She/He is tall、thin and young/…甚至是She/He is tall、thin and young/… But she/he is very…再发展为I have a new teacher/friend/…She/He is tall/short/quiet/…But she/he is very …She/He has a small mouth /big eyes/…由此层层递进,学生的输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2)完善支架,要关注语言支架的多样性。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语言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来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语言的“支架”,帮助他们的语言能力在原有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多为单词教学,因此,填空式支架居多,其实支架的呈现形式还可以更多样如概念图支架、体态语支架、范例式支架、问题式支架、表格式支架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融合新知旧知,完成语言输出的“脚手架”。如:
①问题式支架
Step1:以let’s read 两个邮件中的一个为例,设计
如下问题:
1.Who writes the e-mail?
2.Where does she live? What’s her hobby? 3.What does her mother/father do?
4.What does her mother’s/father’s hobby? Step2:请学生看着答句复述邮件内容。
②表格式支架 Look at the.It’s big small long short fat … It has a/an...and...ears
龙源期刊网 http:// eyes nose arms …
Oh,it’s funny/nice.③范例式支架
Lily,teacher,teach English Peter,doctor,hospital ④概念图式支架
5.形成语篇范本。从语言构建的角度来说,形成语篇范本就是把这些搭建的支架尽可能地用一个完整的交际场景出现,利用范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从而能举一反三,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相同的语言。
(1)要关注范本的完整性。在支架搭建完成的基础上,为了使语言更符合交流的实际,更加自然,就可以添加一些语句,使用一些连词,使支架更具关联性,使对话更生动,交际更真实、更完整,同时也能达到语用的目的。如:Hello,XX.Er,let me see…Well.What about you?Great/Let’s go together.(2)要关注范本的交际性。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创造生活化的情境,使逐步搭建的语言支架得到灵活的运用。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创设的情境具有实际的交际意义,提供的范本要能够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创造。
如在教学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这个句型的拓展时,课件展示志愿者报名的情境,需要通过一些问题向志愿者采集更多信息,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at do you do?What’s your hobby?What does your mother do?等。
(三)撤离语言支架,达到真实输出
在支架搭建之后必须有撤离的环节,随着语言支架的逐渐撤离,可以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语言能力,最终达到学生语言的自如输出。
1.把握支架撤离的时机。支架撤离的时机非常重要,过早撤离会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就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反之,撤离太慢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最为适宜的龙源期刊网 http:// 撤离时机是学生“最近发展区”中潜在水平即将获得的时候,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把握。
2.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支架撤离的策略也应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判断,我们在撤离支架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掌握的好的学生可以完全撤离,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可以少撤离一些,或同步完整撤离,或分步部分撤离,相当于要分层布置任务。
四、反思与体会
第一,支架式教学在小英语教学中的确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教师在应用时应注意课前预习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小学生自我预习的意识不够,甚至对新课真正的“信息量”及“信息导向”存在着盲目性。因此,教师在课前给予科学的“信息沟”的设置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课前“信息沟”的设置,能大大激起学生课堂上的沟通欲望,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第二,语篇意识贵在情境。情境是语言运用的载体,脱离情境的语言操练只是机械的巩固训练,无法激起学生的共鸣,会让学生的学习缺乏支架。因此,教师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人们进行交际的场景,或者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使他们感到有内容可说,有信息可获取,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进而在大量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出中自然习得语言结构。
小学英语教学要体现语篇意识,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要求,是语言教学有效达成的重要途径。“树立语篇意识”“深化语篇意识”“释疑语篇意识”“破译语篇意识”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慢慢地体会、理解,进行不断探索。我们英语教师把“语篇意识”渗透在我们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以便更好、更快地实现教学活动的最终宗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1个偏旁“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平平搭积木”,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平平用积木搭什么?他为什么要搭积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上面提出的问题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词句不懂。
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教师要重视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平、这、住、呢”等字不容易读准字音,要重点指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读错的字音。在指导学生认字时,要尽量启发学生自己用多种方法认记字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地记住生字。如,“间”可以用“门”加上“日”,也可以把“问”中的“口”换成“日”。学生在平时经常见到“苹果”,启发他们把“苹”去掉“艹”就是“平”。“呢、啊、没”可以用拆字法来认记。“彳”是新学的偏旁,当学生认识它以后,就可启发学生把熟字“跟”中的“”换成“彳”来认记“很”的字形。
三、试读课文
指名试读,读后评议。
本课的词语浅显易懂。容易混淆的是量词“间”与“座”。在第四课中有“四座房”,本课有“四间房子”。这是有区别的。“间”是房屋的最小单位,如,“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座”多用于较大的或固定的物体。如,“一座楼”“一座山”“一座大桥”。一座房里有几间或更多的房间。
“呢”是助词,一般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可以用它来进行说话训练,如,“你怎么不去洗澡呢?”“你是写字还是画呢?”“啊”也是助词,一般用在句末表示赞叹的语气。本课“还有一间啊”,用在句中稍作停顿,让人注意听下面的话。指导学生用“啊”练习说话。如,“这些图书啊,都是爸爸给我买的。”“这个星期六啊,我们都去游泳”。
四、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本课要重视朗读指导。从插图上看,平平是在和奶奶对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平时是怎么和奶奶说话的,指导学生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第二和第四节。要怀着喜悦、自豪的心情朗读平平说的话。最后一节中的“很多很多”“大家”要重读,表达出平平的美好心愿。
六、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练习说话
七、复习巩固生字词
1用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
八、指导学生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都是独体字,笔画较少,要用田字格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业”要注意笔顺是先写中间两竖,再写两边的点、撇。“本、平、书”三个字中的竖必须写直,并且位于竖中线上。还要启发学生比较它们的细微差别:“本”中的竖是垂露竖(不带尖),“平”“书”中的竖是悬针竖。
九、实践活动
1在学生能正确地读出课后“读读说说”中的短语以后,再启发学生多说一些,如,“很平很平的玻璃”“很快很快的火车”“很热很热的夏天”“很冷很冷的冰”“很甜很甜的西瓜”“很苦很苦的中药”。
本课是一首诗歌,讲的是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他想把房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课文小中见大,从搭积木生发开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心灵。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4、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5、通过游戏过关巩固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让学生感受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揭题导入
激情引趣,揭题导入。(出示积木)你们瞧,这是什么?你搭过积木吗?你都搭过什么?
过渡:真棒!小朋友都是搭积木的能手。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平平跟大家认识,他可是搭积木的高手!
揭题。(出示课题:平平搭积木)谁能把课题读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
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三读课文,边读边想:平平搭了几间房子?都给谁住?
2、读准字音,再读句段
读准字音
学生找出难读的音,会读的学生教读。
学生读诗句:“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反馈,交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读准轻声音节:呢、啊。
学生读诗句:“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说一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读其他的字。
3、指导看图
平平,这些房子给谁住?
“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自由朗读
男女生比赛。
自主识字
游戏:摘苹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当个小小的建筑师,建设美丽的家园吗?
我们知道,造房子之前要先选材料。瞧!老师这里的材料真不少,如果你能叫出名字,那它就是你的了!
二、复习生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哪些话是奶奶说的?哪些是平平说的话?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三、谈话
你知道平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你喜欢他吗?
全班分角色朗读
四、写字指导
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
教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业”的笔顺。)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五、说话练习,扩展延伸
结合画面,配乐朗读
很多很多的房子,很高很高的山。
很清很清的河水,很绿很绿的树。
看画面天空,
很红很红的很大很大的,
很很的路,
六、看画面说句子,用上下面的短语
很美很美的花,很长很长的火车
很绿很绿的小草,很小很小的珍珠
七、说话练习
1、能和小朋友合作,大胆地越过障碍,体验合作的快乐。
2、手臂控制力和协调性得到发展。
3、知道造房子的技巧和合作的好处。
二、活动准备
4个山洞,4个平衡木、2跟长直线。
三、活动过程
1、基本部分:热身操
(1)老师带领小朋友做热身操。
(2)老师带领小朋友边唱边做热身操。
2、基本过程:老师介绍材料,小朋友“合作”比赛
(1)老师拿着一个桶和一根棒,介绍他的使用方法师:请你们把桶和棒像这样抬起来,一起合作走。
(2)怎样抬着桶,走得快?
师:你们用什么方式走可以合作走的又快又稳呢?
幼:两个人都横着走、一前一后走
师: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请你们把桶和棒像这样抬起来,一起两两合作,从起跑线出发,抬着桶钻过山洞,走过平衡木,在通过终点线,直接跑回起点,交给下一组小朋友。
幼:开始游戏
(1)教师纠正走法师:横着走,前后走,哪个快哪个慢啊?过山洞时,哪个方法更简单?
幼:前后走师:对,因为山洞比较小,横着走就过不去了,对不对?前后走就可以轻松的过去了。
(2)再次尝试过障碍
(3)造房子游戏师:请你们把砖头运到终点,先去的小朋友就留在终点开始造房子,看谁的房子造的又快又高,又稳。
先请小朋友来示范一下
(4)正式比赛
(5)教师点评每组房子,谁搭的高,稳。
3、结束部分:把砖头运回起点,整理好回教室。
教学要求: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1个偏旁。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让学生认真观察平、搭的写法。)
2 齐读课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平平用积木搭什么?他为什么搭积木?)
二初读课文。
1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 标出有几小节。
3 指名分小节朗读。
第二小节、第四小节要读出问的语气。
三理解内容。
1 解决问题。
(1)平平用积木搭什么?
(2)平平为什么搭积木?
2 你还有什么问题?
3 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呢?(不但要想着自己,还要想着别人。)
4 感情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 投影出示生字。自由读。(呢、啊读轻声)。指名读。齐读。
2 小黑板出示生字,不带拼音。
自由读,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
3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给伙伴说说记住了哪个字。你们都感到最难的.,一会儿提出来。
(2)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3)去偏旁:平
加法 :搭 间 这 些 都 住 呢 啊 没 很
选字组词造句。(指名说)
指导学生用呢 啊说话。
呢:一般用在句尾。表示疑问的语气。如:
你怎么不读书呢?
啊:一般用在句尾。表示赞叹的语气。如:
这的景色真美啊!
练习。
连一连。(部首和熟字组成新字。)
小组竞赛。
五 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齐读课文。
二 复习生字。
三 说话练习。
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练习说话。
四 投影出示:读读说说。
1 读例子。
2 做练习。
五 指导书写。
业:先写中间两竖,在写两边的点、撇。
1、会观察图片,并能用简单的词汇讲述图片的内容。
2、会说礼貌用语:“谢谢”、“别客气”、“请你给我一块积木好吗?”
3、知道与小朋友游戏时也使用礼貌用语,友好地玩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第一册P24
2、配套挂图
活动过程:
1、打开图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提问:图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会说些什么?(启发幼儿讲清他们在借积木时的对话并练习礼貌用语)
2、幼儿在老师的指示下讲述图片的内容。
(1)讲述内容:红红和东东在搭积木,东东搭房子,红红在搭桥。红红搭桥的时候少了一块积木,就对东东说:“请你给我一块积木,好吗?”……
(2):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时,缺少玩具了要和小朋友商量,不争抢,友好游戏才会很快乐。
3、为图片起名字。
提问:图片说了红红和东东在玩什么?那我们可以给这张图片起个什么名字呢?
4、情景练习。
1、尝试自主阅读故事的第二部分,通过模仿动作和表情来理解故事。
2、通过画面的排序,掌握第二部分故事的梗概,能用叠加的句式有序的讲述画面内容。
3、在找跳蚤的活动中,体验绘本的奇妙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已经阅读绘本的第一部分。
2、绘本PPT。
3、线索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阅读,提取幼儿的已有经验。
1、出示图书
师: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师:上次,我们一起看过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今天继续把这本书看完,一起来找一找这本书中好玩的地方。
2、集体阅读第一部分
师:我们先把第一部分一起再来看一遍。
师:在打瞌睡的房子里,都有谁在睡觉?
(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或者是故事中的语言来回答。)
师:在第一部分中,出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房子里每个人都在睡觉)
师:每个人都在睡觉吗?谁不在睡觉?
师:猜猜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故事的第二部分。
二、自主阅读,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幼儿自由阅读,提出阅读要求
师:阅读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安静的阅读,一页一页翻,仔细观察画面。。。。。。)
幼儿自由阅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
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表达自己的想法。
2、师幼逐页共同阅读绘本
出示PPT1(画面一)
师:这里发生了什么事?(预设追问:老鼠怎么了?他为什么会这样?会和谁有关?)
教师小结:不睡觉的跳蚤,咬了老鼠一口。
教师对个别幼儿提问:你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吗?能用刚才老师的话来说一说吗?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下“咬”的动作
出示PPT2:(画面2、3、4、5)
师:你看懂了哪幅画?
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击相应的画面。
画面二:
师:你发现了什么?(猫跳了起来,很害怕)猫是被谁吵醒的?
教师小结:老鼠吓了猫一跳。
师:谁吓了谁一跳?(幼儿重复老师的话:老鼠吓了猫一跳)
师:猫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谁能来模仿一下猫的表情和动作?
画面三:
师:我们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预设追问:谁醒了?他是怎么醒的?)
师小结:猫抓了狗一把。
师:狗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接来下谁会醒呢?他是怎么醒的?谁来猜猜看?
画面四: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师小结:狗踢了小孩一脚。
师:小孩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师:我们把这个动作叫做四脚朝天)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下四脚朝天的动作。
师:老奶奶还会继续睡吗?为什么?
幼儿预期故事内容
师: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画面5:
师:老奶奶被谁撞了一下?
师小结:小孩撞了老奶奶一下。
师:老奶奶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刚刚观察的四个画面中,谁先醒的?然后呢?它的顺序是什么样的?
出示PPT3:(画面6)
师:老奶奶把床压垮了。
出示最后一页画面
师:打瞌睡的房子还在打瞌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有阳光,彩虹,窗户打开了,大家都在玩耍)
三、完整阅读,感知故事的整体性。
师:我们在给画面排队,欣赏课件的过程中看完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有趣吗?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个好玩的故事。
四、趣味阅读,体会阅读的快乐。
师:故事中,不打瞌睡的是谁?
师:小跳蚤虽然很小,但却是故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角色?为什么关键呢?
师:故事里什么时候提到他的?
师: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藏到书里面的呢?
师:其实他很早就藏在画面里了,不信你往回翻,在第二个画面,他就在椅子背上了,一个小黑点,还有一圈光晕。他还在悄悄移动呢,从椅背移到了扶手上,又从扶手移到了水罐上。
师:关于这个藏的很深的跳蚤,还有一个小故事呢,画家展示给其他人看的时候,当他展示到“老奶奶把床压塌了”那一页时,所有人都大叫起来:不对,你忘了画跳蚤。这么关键的一个明星,画家怎么能忘了把他画上去呢!有了他才发生了前面那么有趣的故事,对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通过游戏过关巩固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让学生感受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激情引趣,揭题导入
激情引趣,揭题导入。(出示积木)你们瞧,这是什么?你搭过积木吗?你都搭过什么?
过渡:真棒!小朋友都是搭积木的能手。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平平跟大家认识,他可是搭积木的高手!
揭题。(出示课题:平平搭积木)谁能把课题读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
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三读课文,边读边想:平平搭了几间房子?都给谁住?
读准字音,再读句段
读准字音
学生找出难读的音,会读的学生教读。
学生读诗句:“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反馈,交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读准轻声音节:呢、啊。
学生读诗句:“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说一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读其他的字。
指导看图
平平,这些房子给谁住?
“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自由朗读
男女生比赛。
自主识字
游戏:摘苹果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当个小小的建筑师,建设美丽的家园吗?
我们知道,造房子之前要先选材料。瞧!老师这里的材料真不少,如果你能叫出名字,那它就是你的了!
复习生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哪些话是奶奶说的?哪些是平平说的话?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谈话
你知道平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你喜欢他吗? 全班分角色朗读 写字指导
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
教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业”的笔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说话练习,扩展延伸 结合画面,配乐朗读
很多很多的房子很高很高的山 很清很清的河水很绿很绿的树 看画面天空
很红很红的很大很大的 很很的路
看画面说句子,用上下面的短语 很美很美的花很长很长的火车 很绿很绿的小草很小很小的珍珠 说话练习
【《2. 搭支架》教案】推荐阅读:
《人体的支架——骨骼》活动教案06-23
支架式教学策略06-10
液压支架考试题05-28
支架坍塌应急救援演练方案05-27
支架式教学的优势和挑战10-23
支架工安全生产责任制12-05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06-13
搭积木比赛教案05-25
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12-12
2.《雨说》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