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注销报告
(一)二三产业税收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情况,税务注销自查报告。按照工作目标要求,2009二三产业税收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较上年有所提高为完成目标任务。我局已采取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力争实现同比有所增长,力争完成目标任务。我局征收的税收全部属于二三产业税收,截止6月31日共组织各项收入4659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5443万元,增长13.29%,由于统计局尚未统计出二三产业增加值,所以2009上半年二三产业税收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无法统计。
(二)完成地方财政收入情况。今年区委、区政府给我局下达的组织地方财政收入任务为42950万元。今年上半年,我局共组织地方财政收入23337万元,较上年增收5337万元,增长29.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301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5449万元,增长31.03%,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54.44%;地方税收收入(不含耕地占用税)1834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2267万元,增长14.1%,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50.81%。
二、重点目标完成情况
关键词:企业清算,企业注销,税务处理
一、企业清算的情形
公司清算是指公司解散后, 为结束现存的资产和其他法律关系, 依照法定程序, 对公司的资产和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理、处分和分配, 以了结其债权债务关系, 从而消灭公司法人资格的法律行为。公司清算必须结清其作为独立纳税人的所有税务事项。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60号) 规定, 下列企业应进行清算的所得税处理:一是根据《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二是企业重组中需要按视同清算处理的企业, 指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59号) 规定的适用一般税务处理原则的重组业务。视同清算企业需要计算清算期间企业所得税, 但不需要履行企业清算的整体程序。
企业由法人转变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非法人组织, 或将登记注册地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 (包括港澳台地区) , 应视同企业进行清算、分配, 股东重新投资成立新企业。企业的全部资产以及股东投资的计税基础均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企业清算有以下几种情形。
企业合并情形。合并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
企业分立情形。被分立企业对分立出去资产应按公允价值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分立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认接受资产的计税基础。被分立企业继续存在时, 其股东取得的对价应视同被分立企业分配进行处理。被分立企业不再继续存在时, 被分立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企业分立相关企业的亏损不得相互结转弥补。
公司解散的情形。它一般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 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 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二、清算期间
企业清算期间是指企业自终止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清算之日起, 至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期间。企业清算开始之日具体为: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的, 董事会等权力机构解散的决议日;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的,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日;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的, 相关行政机关文件签发日;因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 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 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人民法院予以解散, 人民法院裁决日或判决日;人民法院依照《破产法》规定宣告债务人破产, 人民法院宣告日;企业重组中需要按清算处理的企业, 经董事会等权力机构批准的企业重组协议或合同的签约日;其他需要清算的情形, 相关证明文件生效日。
企业清算时, 应当以整个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年度, 依法计算清算所得及其应纳所得税。清算期间, 企业存续, 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 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六十日内, 先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期间的当期企业所得税申报 (当季或月度) 和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年初至当季或月度末) , 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期间若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等税费的, 企业也必须同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当期的增值税、营业税等纳税申报表, 以结清税款。
三、清算期涉税事项
企业宣告清算日之前发生涉税事项属于清算前事项, 其计税基础是在持续经营的假设条件下确认、计量的。清算组应关注是否存在应缴未缴税款, 清算组应对原企业所涉及到的税款, 包括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行为税等进行全面汇算清缴。企业清算期间涉税事项是在非持续经营假设条件下实现的, 因此, 处置资产的收入不能按在持续经营假设条件下公允价值来计量、确认, 而应采用可变现价格、交易价格来计量、确认。清算组接受注销企业时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原企业的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与交易价格或可变现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处置资产损益。
清算期间涉税事项主要是清算组在处置企业资产、分配剩余财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税费。企业清算时涉及的税费主要是流转税和所得税, 前者包含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 后者包含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税种, 如财产税、行为税、特定目的税类。
企业应自开始清算之日起六个月内, 办理企业所得税清算, 并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 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清算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结清税款。当企业存在存货、房地产等资产清算业务时, 可能涉及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 企业也必须同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清算期间的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纳税申报表, 以结清税款。
1、流转税类
企业清算期间往往涉及处置固定资产、存货等交易行为, 上述行为可能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等。企业解散注销时, 对于实物资产的处理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销售变现, 二是直接分配给股东。对于销售变现情形, 则根据税法规定, 计算缴纳有关税费。对于分配给股东情形, 则视同销售进行处理, 根据税法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2、所得税类
企业清算的所得税处理, 是指企业在不再持续经营, 发生结束自身业务、处置资产、偿还债务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剩余财产等经济行为时, 对清算所得、清算所得税、股息分配等事项的处理。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60号) 的规定, 企业清算的所得税处理包括以下内容: (1) 全部资产均应按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 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2) 确认债权清理、债务清偿的所得或损失; (3) 改变持续经营核算原则, 对预提或待摊性质的费用进行处理; (4) 依法弥补亏损, 确定清算所得; (5) 计算并缴纳清算所得税; (6) 确定可向股东分配的剩余财产、应付股息等。
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 减除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 加上债务清偿损益等后的余额, 为清算所得。计算公式如下:清算所得 = 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 - 资产计税价值 - 清算费用清算税金及附加 + 债务清偿损益 - 以前年度亏损 + 其他所得或支出 = 资产处置损益 - 清算费用 - 清算税金及附加 + 债务清偿损益 - 以前年度亏损 + 其他所得或支出。
3、其他税类
企业在清算过程中还有可能涉及到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房产税等税种, 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计算处理。
四、企业清算应注意事项
企业依法清算时, 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独立纳税年度, 以前年度的亏损可以用清算所得弥补。由于清算期间不属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期间, 因此, 清算企业不能享受法定减免税优惠 (包括定期减免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税率、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等) , 一律适用基本税率25%。
实际工作中, 一般由中介机构税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注销登记税款清算鉴证报告, 有些地方税务机关还要求出具当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 期间从当年1月1日到当年经营终止日。注销登记税款清算鉴证报告一般需要将公司最近三年 (若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期限不足三年的则按照实际经营期限) 的所有税款进行清算, 包括对公司清算期间所涉及的税款 (主要是清算所得税) 进行清算。
清算期间资产盘盈、盘亏应当计入清算所得。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 <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的通知》 (国税发〔2009〕88号) 规定, 资产损失必须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 未经审批的资产损失不得在计算清算所得时扣除。
企业清算前确定不需支付的应付款项, 应并入生产经营所得征税。企业清算期间确定的不需支付的应付款项, 需并入清算所得征税。企业清算期间应支付但由于清算资产不足以偿还的未付款项, 无需并入清算所得征税。
五、案例分析
某公司成立于2013年6月24日, 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主要从事财税咨询、会计用品销售方面的业务, 注册资本10万元, 其中自然人张三出资8万元, 占80%, 李四出资2万元, 占20%。公司成立初期业务开拓比较顺利, 经营情况良好。2014年由于经营环境发生急剧变化, 公司的效益逐月下降, 最终公司股东会决定停止营业, 结束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 经营期限截止2014年6月30日, 即7月份开始不再从事经营活动, 并决定将公司注销清算时的涉税事宜交由中介机构某税务师事务所完成, 要求其出具注销登记税款清算鉴证报告。公司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报表摘要如表1所示。
公司于2014年7月5日, 成立清算组并对外公告, 同时向税务机关书面备案。7月15日完成6月份正常经营活动期间的各项税费申报, 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申报等。月25日, 公司向主管国家税务机关提交201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表, 需要补交企业所得税4000元。该年度企业所得税是属于经营活动期间应负担的税费, 不属于清算期间费用, 故清算期间需作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4000
清算期间共发生清算费用 (不含相关税费) 2000元。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处置收入、应纳税费如表2列示。
(说明:表 2 中存货及固定资产处置收入均为不含增值税收入。1发生坏账损失 1000 元, 符合税前扣除审批条件, 不需要缴纳税费;2发生坏账损失 2000 元, 不符合税前扣除审批条件, 不需要缴纳税费;3处置存货需要缴纳增值税22000×3%=660 元, 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660× (7%+3%) =66 元, 其中增值税由国税局征收, 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由地税局征收;4处置固定资产需要缴纳增值税 40000×3%=1200 元, 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1200× (7%+3%) =120 元, 其中增值税由国税局征收, 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由地税局征收。5递延所得税资产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无关, 因此计税基础为零。)
截至2014年8月5日 , 共申报债 权44999.5元 (40000+4000+660+66+1200+120-2000+953.5) , 其中2014年度企业所得税款4000元、清算所得税953.5元、增值税1860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86元、应付账款2000元因债权人注销无需支付。
1、计算企业清算所得税
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资产计税价值 - 清算费用 - 清算税金及附加 + 债务清偿损益 - 以前年度亏损 + 其它所得或支出 =153000-1510002000- (66+120) +2000-0+2000=3814元。其中其它所得或支出指其他应收款处置时产生不能税前扣除的坏账损失2000元, 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清算所得税 =3814×25%=953.5元
2、计算待分配剩余财产
方法一:现金流量计算法
清算期间现金流入量 =153000+660+1200=154860元, 为含增值税收入。
清算期间现金流出量 = 清算费用 + 清算税金及附加 +清算所得 税 + 清偿其他 债务 =2000+ (66+120) +953.5+ (40000+4000+660+1200-2000) =46999.5元
净现金流量 =154860-46999.5=107860.5元
方法二:根据企业清算纳税申报表之附表三 (如表3所示) “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中”的计算步骤, 企业剩余财产 = (153000+660+1200) -2000- (66+120) -953.5-4000 (40000+660+1200-2000) =107860.5元
3、计算个人所得税
张三应分配财产 =107860.5×80%=86288.4元
李四应分配财产 =107860.5×20%=21572.1元
张三应确认股息所得 =86288.4-80000=6288.4元
李四应确认股息所得 =21572.1-20000=1572.1元
张三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6288.4×20%=1257.68元
李四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1572.1×20%=314.42元
股东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由企业代扣代缴。
4、制作清算报告
8月15日, 清算组清算完毕, 制作清算报告, 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有关资料, 完成清算所得税申报, 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并报送税务、工商等登记机关, 申请注销公司税务登记、工商登记, 公司终止。剩余财产分配明细表一般格式如表3所示。
参考文献
[1]李兴国:企业清算税收法律制度探析[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0 (2) .
[2]丁国卫、濮茂江:企业清算税务处理案例探析[J].财务与会计, 2013 (9) .
江西省国家税务局 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关于企业办理注销税务登记附送
中介机构鉴证报告的通知
各市、县(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为加强企业注销税务登记管理,防范税款流失风险,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现对企业办理注销税务登记附送中介机构鉴证报告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依照执行。
一、推行企业注销税务登记业务涉税鉴证管理
为了提高注销税务登记工作效率,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企业注销税务登记涉税鉴证管理,即申请注销
税务登记转移或私分利润、资产或资金,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的目的。
2.被鉴证企业发票使用情况,识别是否存在发票未缴销、已填开发票涉及的税款未缴纳等情况,并在报告中详细列明发票的种类、数量、号码、涉税金额等。
3.对被鉴证企业账上金额较大的会计科目的审查情况,如大额的往来款项等债权、债务如何收付,大额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资产如何处置等。
4.被鉴证企业在注销税务登记期间发生的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券等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偿债,以及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或作为利润分配等行为,是否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和〘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的规定视同转让财产,确认清算所得。
三、其他事项
(一)主管税务机关要通过多种形式向纳税人宣传推行企业注销税务登记业务涉税鉴证管理的规定,并向其说明业务的工作程序及要求。
税务注销分为两种形式:解散和变更。而企业经营项目、注册资本、法人、股东变更不属于税务注销。注销的方式不同,处理也不相同,就从税收政策法规对其所规定的时间、内容、义务等方面进总结注销所涉及的流程和税务特别事项(企业所得税亏损弥补和优惠政策继承、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和清算期清算)的处理。
一、税务注销形式
(一)解散式税务注销
是指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注:对资产负债、剩余财产需要进行清算处理,并对企业涉及所有的税费进行清算)。
(二)变更式税务注销
是指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管辖登记机关(注:无需对资产负债、剩余财产进行清算处理,只需做单纯属地管辖的税费进行清算)。
二、法律依据
(一)时间规定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16条(强调注销的时效性)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前,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
2、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应当在项目完工、离开中国前15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二)内容规定
《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十五条 +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注销的具体情形)
1、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按照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持有
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2、纳税人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前或者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在30日内向迁达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3、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其他机关予以撤销登记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被撤销登记之日起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三)义务规定
《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十六条 +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要求结清“两不相欠”)
1、纳税人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
2、纳税人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和资料,结清应纳税款、多退(免)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经税务机关核准后,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手续。
三、注销流程
(只对税务注销流程进行分析,公司工商、银行等注销流程请查阅相关资料。)
(一)缴销国地税发票
由企业财务人员完成;账务清算处理即将完成或完成后不再使用发票即可进行。
(二)出具税务注销报告(最复杂、最耗时环节)
由税务师事务所出具报告(报告期间从登记到注销),公司财务人员配合提供财务资料;账务清算处理完成后即可进行。
(三)办理税务注销手续
1、资料准备齐全(申请审批表 + 股东会决议 + 税务注销报告 + 发票领购簿及缴销结果 + 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即可分别向国地税办理;
2、提交资料后约20个工作日,以取得税务注销通知书为准。
四、特别事项
(一)企业所得税亏损弥补和优惠政策继承
1、解散式税务注销
注销后就等于是纳税人主体不复存在以后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事项,自然就不存在亏损弥补和优惠政策继承。
2、变更式税务注销
只是纳税人主体的公司名称、公司住址、公司经营地点发生改变,需要提供原税务机关出具《纳税人迁移通知书》,由迁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无误后才能进行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和优惠政策继承。
(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
1、解散式税务注销(抵扣链条中断)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问题解答〉的通知》规定,对纳税人倒闭、破产、解散、停业后销售的货物,应按现行税法的规定征税。对纳税人期初存货中尚未抵扣的已征税款,以及征税后出现的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后不足抵扣部分,税务机关不再退税。
2、变更式税务注销(抵扣链条延续)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一般纳税人迁移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规定,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按照相关规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变更登记处理,但因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需要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重新办理税务登记的,在迁达地重新办理税务登记后,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予以保留,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允许继续抵扣。
迁达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将迁出地主管税务机关传递来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迁移进项税额转移单》与纳税人报送资料进行认真核对,对其迁移前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在确认无误后,允许纳税人继续申报抵扣。
(三)清算期清算
1、解散式税务注销
根据《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相关规定,企业在不再持续经营,发生结束自身业务、处置资产、偿还债务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剩余财产等经济行为时,对清算所得、清算所得税、股息分配等事项的处理。企业的解散,意味着对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资产负债、剩余财产需要进行清算处理。
在税务注销年度需要先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申报,然后再作企业所得税清算申报。
2、变更式税务注销
变更式税务注销,只是涉及到地域性的税务管辖,生产经营活动还将继续,纳税义务还会发生。不符合《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相关条件,不满足清算期清算的要求。只是由于地域改变,税务管辖的主管税务机关发生变化,需要对其税务登记管理进行注销。
阜新市市彰武县工商局:
一、我企业基本情况:
纳税人名称:彰武县江龙春晓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 法定代表人:马德龙
注册地址: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双庙乡丰宝村他力盖屯50号 登记注册类型:专业合作社
经营范围:组织采购、供应成员玉米种植所需的化肥、农膜;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生产的玉米;引进玉米种植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
税务登记证号码: 210922NA000748X 税务登记证发证时间: 2014年01月02日
二、注销原因:
本合作社未经营,经股东会决议通过决定注销合作社。根据我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合作社申请注销工商登记。
全体股东签字:(盖公章)
(一)企业打印提交注销税务登记书面申请说明。
企业注销税务登记书面申请内容:企业名称、税务登记号码、是否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是否使用防伪税控系统、近两年的销售收入及缴纳税款情况。企业书面申请加盖企业公章,注明联系电话及联系人。
(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需移交稽查局稽查,待稽查结束后,企业持《税务稽查结论》或《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已缴纳罚款的《税收通用缴款书》,回本岗领取《防伪税控系统清缴登记表》、《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发票缴销申请审批表》,2003年10月后购买发票的企业领取《普通发票验旧申请审批表》,按各表后面的填表说明填写,办理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手续(详见网上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及收缴设备须知)。各项事宜请于每月25日之前办理完毕。
(三)小规模纳税人在本窗口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稽查手续,请注明联系电话及联系人,等候电话通知。2003年10月后购买发票的企业领取《普通发票验旧申请审批表》办理缴销发票手续,请于每月25日之前带齐所需资料办理。
(四)内资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注销税务登记所需资料如下:
1、《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
2、《防伪税控系统清缴登记表》。
3、《税务稽查结论》或《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已缴纳罚款的《税收通用缴款书》复印件。
4、《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发票缴销申请审批表》。
5、《普通发票验旧申请审批表》(2003年10月后购发票的企业填此表)。
6、《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及税务档案号章。
7、《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
8、《发票购领簿》。
9、企业购领的所有发票(包括已使用、未使用的全部发票)。
所作的清查、收回和清偿工作。涉及到企业经营所得和清算所得的税收征收管理。在日常税收征管中,正常经营所得处于征管软件、数据平台的重点管理范围之中。而由于目前企业注销清算操作不规范,税务机关对注销清算未有相关系统的法律法规,使日常注销企业的清算所得失去了税务控管。同时税务清算管理的部分失控,客观上容易诱发税务人员失渎职行为的发生。现就中小企业注销清算的税务管理,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注销清算适用的“企业所得税法”及释义
“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企业应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此条款的内涵为:企业进入注销清算期后,不再是连续经营,正常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基本前提已不复存在,各项资产不宜再按历史成本和账面净值估价,许多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在公司清算中也已不成立,不再适用,全部资产或财产(除货币资金外)必须要以现值来衡量。对于因合并、兼并等原因终止而清算的,资产现值的确定需经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以此作为资产变现的依据。对于因破产原因而终止清算的,资产的现值需经相关部门组成的清算组以资产实际处置,即以变现额为依据。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从正常的应纳税所得额转为企业清算所得。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了企业清算过程中取得所得的计算公式,即:
企业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资产净值-清算费用-相关税费
此条款所指的企业的全部资产(包括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资产)可变现价值,是指企业清理所有债权债务关系、完成清算后,所剩余的全部资产折现计算的价值。如果企业剩余资产能在市场上出售而变现,则可以其交易价格为基础。所谓资产净值,是指企业的资产总值减除所有债务后的净值,是企业偿债和担保的财产基础,是企业所有资产本身的价值。从企业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中减除资产净值,再减除税费和清算费用,所得出的余额就是在清算过程中企业资产增值的部分。这是企业的法人形态尚存在,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当就该部分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注销清算税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注销清算组的认定问题。《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规定:公司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破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清算组由有关部门、机构的人员组成或者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担任。而“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五十条规定:纳税人有解散、撤销、破产情形的,在清算前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未结清税款的,由其主管税务机关参加清算。而现实状况是:2007年常州市国税一分局注销企业达310户,注销多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注销清算根本没有成立清算组,也就不可能实施清算。且企业注销存在着存货、资产的未处理,或低价处理,事实上存有未结清税款现象。如注销清算都由主管税务机关参与,与当前税收管理人员少、事务多、工作量大的矛盾就更为突出;如主管税务机关不参与清算,则注销企业存货、资产的未处理或低价处理问题,带来税务人员失渎职的高风险。
2、注销清算的现值衡量问题。
企业清算所得,必须要以现值来衡量,主要涉及到资产的处置和存货的定价。而现值衡量的确定缺乏法定依据。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销售额。“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清算所得依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为依据,在实际注销汇缴过程中,一般企业均以“存货库存结压、产品市场淘汰”等理由,采取“低价”转让(销售),或“存货损失”的方式处理存货、资产,达到少交、不交增值税和所得税。税务机关难以核定其销售额和清算所得额。
另一些企业以投资形式,购入房屋和土地使用权,待市政规划拆迁获得最大的投资经济利益,拆迁之日即为注销之日,而实际注销结算处理时,对除存货外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等其他资产,主管税务机关一般未进行清算,更谈不上以全部变现价值来计算清算所得。
3、经营所得和清算所得的界定问题。
注销清算企业的所得分为正常经营所得和清算所得。经营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
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利息、租金、特许使用所得,按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清算所得是企业的全部资产(包括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资产)可变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资产净值、清算费用以及相关税费等后的余额。且全部资产要以
现值来衡量为准,资产净值要以资产的计税基础为准。清算所得与经营所得虽同属汇算清缴(结算)范围,但所得概念意义不同,计算方式不同。其适用税收法规也不同,有待进一步细化明确,主要表现在:(1)税收优惠及低税率优惠的享受问题:符合优惠条件的经营所得,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及低税率优惠,而清算所得则没有明确。(2)弥补亏损问题:正常经营所得能够按规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而清算所得从税法理解上不能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税法也未明示。(3)清算费用列支问题:经营所得能按规定列支经营费用,而清算费用的列支未能明确。中小企业(特别是商贸企业)在注销过程中,资产所得变现只要在注销清算前处理,也可能转为经营所得。在特定条件下,形成清算所得与经营所得难以界定。
4、注销清算的二次汇缴(结算)问题。经营所得的汇算清缴按纳税年度计算,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限不足十二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而企业依法清算的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对注销清算企业来说,如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涉及到终止经营活动之前的经营所得汇算清算和清算期间清算所得的汇算清缴(结算)。实际税收征管工作中,由于人员、资产、社会稳定等诸多原因形成企业清算久拖不决,而税收管理工作上的时限规定,则形成清算企业长期待处理或转入非正常户管理。且实际操作上企业注销涉及二次汇缴(结算)的可行性有待完善。
5、注销清算的法律法规适用问题。企业关停、破产、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除《破产法》外,大量中小企业的注销,尚未有完整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注销清算,主要涉及清算组织确定、资产现值衡量的法定评估、注销企业的走逃、注销企业法人、股东和投资方的信息比对、非正常户的认定等等违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形成大量注销企业采取账簿遗失(销毁),低价转让转移资产,法人变相失踪(联系不上),形成注销期长期不清算,未按期申报转入非正常户来转移隐匿资产,逃避应缴税款,而相关法律法规处罚较轻,或对应法规难以处罚。
三、注销清算税务管理的建议
1、制订“注销企业税务管理办法”。
从法规制度上完善注销企业税务处理的程序、若干规定和法律责任,规范税务人员的清算行为,防范税务人员失渎职。
首先,对注销清算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税务注销。(1)简易注销企业:对无销售、无资产或无销售、资产数又较小的企业实施简易程序税务注销。(2)一般注销企业:对有销售、无资产或有销售、资产数又较小的企业,或(分析)清算所得小于等于零的企业,以正常经营所得与清算所得合并一次汇算清缴,实施一般程序税务注销。(3)正常注销企业:对有销售、资产数较小以上的企业,以经营所得和清算所得同步汇算清缴,实施正常程序税务注销。(4)破产企业注销:依《破产法》及税收规定,税务参与经营所得与清算所得汇缴管理。
其次,“管理办法”应分类、细化,明确清算人、清算程序、清算所得、清算时效,正确界定经营所得与清算所得,强化非正常户管理。明确除简易注销和一般注销外,企业正常注销必须成立由企业股东和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有资质的社会中介事务机构参与担任清算组,对适用《破产法》注销企业,税务可直接参与破产清算组审计。由清算组出具资产评估或交易现值的清算所得审计报告,作为企业注销清算法定文书、法定依据。公平所得税负,细化清算费用,明确企业清算所得可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和享受税收优惠及低税率优惠,对正常注销类企业必须实施纳税评估,对注销企业涉及的投资各方或投资所得(损失),在征管信息处理平台上及时反馈投产方主管税务机关。
最后,“管理办法”应明确注销清算的法律责任,对注销企业无偿或低价转移、转让或隐匿资产的行为,按征管法规定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行政代位权、撤销权、处罚权;对注销企业无账簿或销毁账簿的,以企业经营之日的最后一次财务会计报表和申报表的数据,按市场价及政府部门公布的基准价确定企业资产现值,并按“增值税条例”、“所得税法”、“征管法”等税收法规审核确定应交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行政处罚。对注销企业采取其他手段来恶意偷逃税行为的,按“征管法”及相关对应法律法规从重处罚。同时规范简化注销清算税收执法的清算审核、评估、稽查程序,减轻税务人员的工作负荷。
2、强化注销清算的持续管理。税务机关要从防范税务人员失渎职的高度,依法做好注销清算的税收管理。以2008年1月1日为基准日,分别依原企业所得税条例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所得税清算管理,正确界定注销清算适用税收法律法规。同时,加强税务人员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管理技能,规范执法责任制度,强化注销清算的持续管理。通过税收征管数据平台,对新办——注销的企业法人身份证进行信息比对,选择一定比例比对相符或其他疑义的已注销企业实施税收稽核、复查,稽查注销企业存在的未缴、少缴税款,按《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追征税款、滞纳金,从制度管理上提高税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案例:
甲公司2014年1月在合肥注册成立,主营:男装、服饰销售。股东A为个人,股东B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实缴)100万元,成立时资本一次性缴足,A投入商业用房(原值为50万,投入时经股东确认的法定评估值为60万元,为方便计算本文不考虑投资时契税税费对不动产入账价的计算),B公司投入现金50万元,约定投资比例各占50%。在国税局登记为一般纳税人。2016年7月1日将应申报的税费申报并缴纳完毕后。7月2日,股东会决定解散公司,当日成立了清算组,对公司资产及债务进行清算和处置。7月3日主管税务局受理该公司注销申请。
2016年6月30日资产负债表简表如下:
甲公司账载的流动资产为货币资金117万元、存货15万元(经盘点账实相符),固定资产为股东A投入的房产,净值53万元。流动负债为应付账款1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万元(借方余额)。
清算结果如下:经股东协商一致,房产分配给投资人A名下,约定价65万元(含税价,不低于市场评估价),当月过户完毕;存货分配给投资人B公司,作价20万元(此价为纳税人近期同类商品交易价,含税价,但直到国税局受理注销,缴销发票和税控装置后,也未开票未提货)。10月月30日完成税务清税工作。清算期间支付资产处置税费9.34万元、清算费用2万元,支付供应商货
8万元(应付10万元,其中2万元因无法联系供应商无法支付)剩余资产按投资比例分配,股东之间分配的财产折算为现金后多退少补,不涉及本文税收。
一、税务处理的总体概述
1、清算期间资产处置环节税收:该案例涉及到存货处置需缴纳增值税由国税局征管;房产处置需缴纳增值税由地税局代征;增值税的附加税费由地税征管;房产过户时,承受人缴纳的契税由地税局征管;个人投资人用非货币资产投资,因一直未申报需要补报补缴,被投资单位也未代扣,个人所得税由地税局征管。
2、清算期所得税环节: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增值税业务,2014年1月注册登记,企业所得税在国税征管,因年中注销,需要以当年实际经营期间作为一个纳税进行汇算清缴,清算期间单独作为一个纳税进行清算所得税申报。
3、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涉税环节:清算后涉及到单位的由国税局征管,涉及到个人投资人分回股息及分得的剩余资产扣除股息部分后大于或小于投资成本的部分相关个人所得税由地税局征管。
二、清算期间资产处置环节税收
(一)增值税清税处理
1、存货处置。经股东协商,存货按市场价分配给股东B公司,市场售价20万元(含税),应交增值税=20/1.03×3%=0.58万元,留抵进项税5万元,不能抵扣,不能退税。
处置存货税费一览表
解析:
1为何按简易计税方法
国税局受理注销申请过程后,则缴销发票及税控装置、取消一般纳税人认定,纳税人不能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纳税人则不能按一般计税方法抵扣进项税额,而只能按简易计税方法计征。
2分配的存货按视同销售。
存货只是分配给股东B,并没有开发票,股东也未将存货拉走,但清算组决定,此存货分配给股东B,《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七)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2、房产处置
经股东协商,房产处理给A股东,市场价65万元,7月20日前过户完成。2016年5月1日以后全面营改增后,纳税人销售取得的不动产,由国家税务局暂委托地方税务局代为征收。本案中的纳税人是一般纳税人应自行开具发票,但进入清算程序后,已缴销发票,由地税代开发票。
税金计算如下:房产转让给股东,自2016年5月1日起按销售不动产增缴纳增值税。根据财税[2016]36号文及国家税务总局 2016年第14号公告,一般纳税人销售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的不动产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差额征收增值税,增值税=(65-60)/1.05*5%=0.24万元。
解析:增值税差额征收。
14号公告规定:“第三条 一般纳税人转让其取得的不动产,按照以下规定缴纳增值税:
(一)一般纳税人转让其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不含自建)的不动产,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不动产购置原价或者取得不动产时的作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5%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解析:差额征收的合法有效凭证。①需要合法有效凭证才能差额征税。
按14号公告第八条规定,“纳税人按规定从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不动产购置原价或者取得不动产时的作价的,应当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合法有效凭证。否则,不得扣除。上述凭证是指:
(一)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
(二)法院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及仲裁裁决书、公证债权文书。
(三)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凭证。”
②无法提供合法有效凭证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规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依据《发票管理办法》第十九条和《营业税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九条。当时很多地税部门是不给以不动产投资行为开具发票的。
显然,被处置的房产不能提供投资作价时的抵税发票。故转让房产扣除项没有14号公告所说的合法有效凭证,没有凭证就不能扣除,扣除金额就是0,征税则变成了全额征收,这是税务局的一贯作法。
③能否按原发票作为合法有效凭证
实务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应该按50万元扣除。其理由如下:其一认为投资时的评估报告不属于“合法有效凭证”,且评估增值部分10万元,没有交税,不能参考营改增规定的投资时应交增值税,就按投资作价抵减。其二认为全额征
50万元就是A投资时的购置成本,这个应该是有发票的,符合14号公告规定的合法有效凭证。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存在问题,首先房产评估价投入到公司作为资本金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作价60万元,计入公司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价就是60万元,作价是双方都接受的符合市场规则的公允价。房产投资后要到有关部门办理过户手续,再次出售,如果提供原投资人50万元的发票则行不通,法人资产销售却用个人的发票去抵税目前无此规定,这不是家庭财产分割时的房产处置,不能用以前的发票价款抵税的。
④差额征税是法定的,没有合法有效凭证抵税也是法定的,哪一款更适合纳税人?
征税且按差额征税,但没有合法有效凭证则全额征税,差额征收应纳税额0.24万元,全额征收应纳税额3.10万元。
差额征收有明文规定,纳税人应该享受,但无法提供合法有效凭证,属于前后制度不衔接造成,这里的纳税成本不应由纳税人承担,如何去争取按差额计征不应让纳税人去取证、去咨询、去奔波,而应该由主管税务局请示上级给予解释甚至变通,主管税务局因纳税人不能提供有效发票,如果不同意差额征税,是把政策设计漏洞成本转嫁给纳税人,是不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也不符合国家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导向。
综上,笔者认为主管税务局要为纳税人主动请示上级,落实操作问题,本案例按差额征收税款。
(二)其他地税征管的税费
1、房产处置涉及的地方附加税费(基金)(1)缴纳城建税=0.2381*7%=166.67元
(2)缴纳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水利基金分别为71.43元、47.62元、371.43元(不含税收入计征)③印花税=65*0.5%=325元。(如果合同约定不含税价,则按65/1.05*0.5%计算)
(3)缴纳土地增值税 征收土地增值税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以下简称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为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依照本条例缴纳土地增值税。”公司清算处置房产时,房产由法人名下过户到个人名下,是一次转让行为,故应征土地增值税。
①计征土地增值税的收入确认
A、营改增以后,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计税收入为不含税收入。(财税(2016)43号文)
B、股东协商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公允价,如果协商价低于地税房产评估系统给出的评估价,则按评估价计征;如果协商的公允价高于评估价,则按协商价作为计税收入。、目前,合肥市对非住宅转让,进行售价评估的是政府采购招标的几家评估公司,由主管税务局指定评估,确认转让价是按评估价与合同价格孰高原则选择。
②计征土地增值税时的扣除项目 A、按发票价款扣
有发票的按发票金额及其加计扣除,每年加计5%,具体如下:“可按发票所载金额并从购买起至转让止每年加计5%计算”。计算扣除项目时“每年”按购房发票所载日期起至售房发票开具之日止,每满12个月计一年;超过一年,未满12个月但超过6个月的,可以视同为一年”。本案例中,不适合用此方法,前文已阐述,无发票。
B、按评估价款扣除 不能提供发票的,可以由纳税人提供重置评估报告,地税局在征收工作中,只要评估公司符合资质、评估结论符合常规,通常会采纳,但重置评估是要第三方公司出具,是由纳税人委托的付费评估,土地价款不在评估价内,如果纳税人不能提供土地价款凭证,则按0计算。
假如本案中按重置评估计算扣除项目。则土地增值税计算如下。重置价为48万(含税),成新度折扣率为80%,纳税人不能提供土地价款凭证。
(3)房产过户,承受人应缴纳的契税=65/1.05*4%=2.48万元。解析:按财税[2016]43号文件规定,契税计税依据为不含税收入。
(4)补缴印花税。经核查,该公司接受个人投资房产过户时,未申报印花税。
印花税=60*0.05%=0.03万元
(5)补缴个人所得税。地税部门审核发现,个人股东A投入房产到公司至今没有申报个人所得税,接受投资方也没有代扣,现×需补缴个税。
解析:投资当初是否征个人所得税。A、总局文件规定不要征
国税函〔2005〕319号文件规定:考虑到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和目前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个人将非货币性资产进行评估后投资于企业,其评估增值取得的所得在投资取得企业股权时,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投资收回、转让或清算股权时如有所得,再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其“财产原值”为资产评估前的价值。但在股东A投资时该文件已作废,被投资公司未代扣个税,投资人未主动申报是情有可原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以股权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11〕89号)明确规定,个人以股权资产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即增资,需就增值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此可见,个人资产评估增值对外投资应予以征税。股东A个人不是参与定向增发,该文件不应适用于。
B、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要征
股东A应该申报个人所得税,但当时全国各地很少有纳税人主动申报个人所得税。税务机关在征管中也没有实质关注过此类投资的个人所得税。所以A股东投资时的2014年,对非货币资产投资未申报个人所得税处于税收政策空白期。
C、财政部、税务总局明确征收。
财税[2015]41号文下发以后,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个人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有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20号公告)规定:“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个人所得税以发生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行为并取得被投资企业股权的个人为纳税人…2015年4月1日之前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期限未超过5年,尚未进行税收处理且需要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应于本公告下发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分期缴税备案手续。”按规定个税计算:个人所得税=(60-50-60×0.05%)×20%=0.99万元。
解析:收入是否含税
A、按财税[2016]43号文件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为不含税收入,但现在补征2014年的税款,适用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相关政策规定。
B、不能扣除营业税及附加及土地增值税。
正常的财产转让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扣除原值和相关税费,可以扣营业税及附加、土地增值税,本案中补征个人所得税时,不能扣除营业税及附加,前文所述本案不征营业税的。按财税[1995]48号文件第一条规定(投资时条文有效)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所以不能扣除营业税及附加及土地增值税。
现在补征个税也不能按财税[2016]36号文征收增值税,增值税为价外税,不能扣,且36号文只适用于2016年5月1日以后销售不动产行为。
补纳税人补缴的印花税可以扣除。
投资的非货币资产资产评估费可扣(不是本文重点,忽略不考虑)综上,处置不动产的税金及附如下表:
三、清算期所得税环节
(一)企业所得税年报
首先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所属期为2016年1-6月。企业申报的年报显示无调整项目,无应退、补企业所得税情况,经核查,企业申报属实。
清算期间单独作为一个纳税,清算为2016年7-10月,按财税[2009]60号文件规定,进行清算所得税申报,填写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及附表。
1、计算清算所得
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加上债务清偿损益等后的余额,为清算所得。
计算公式如下: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债务清偿损益-弥补以前亏损。其中债务清偿损益=债务的计税基础-债务的实际偿还金额。
(1)资产处置收益=固定资产(65-53)+存货(20-15存货账面价值)+其他流动资产(0-5)=12万元。
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
单位:万元
解析:A、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是否含税
“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列:填报纳税人清算过程中各项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的金额。笔者观点是填写含税价,清算所得税时不适用权责发生制,适用收付实现制,按能收回的可变现价格更符合所得税立法精神。
B、留抵进项税5万元填列在其它流动资产处置中 解析:
进项留抵税额作为负债类科目,填写在负债处置收益也可以,“计税基础”填写为0,“清偿金额”填写-5,负债清偿损益则为5。
也有观点认为留抵的进项税在清算时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但这种观点能否普遍适用是个问题,一般纳税人当期应交税金=期初未缴增值税-本期已缴+本期销项税-本期进项税额-期初留底进项税,进项税是按期计算,不是按项目或某类货物或服务或不动产计算的,如果将不能进入抵扣链条的进项税计入某类存货成本是不合适的。
笔者的观点是填写在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中。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165号)规定:一般纳税人注销时,其存货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其留抵税额也不予以退税。负债的借方余额实质是资产,企业进入清算阶段时,应该并入其它流动资产,计税基础为5万元,因不可抵扣,其可变现价值填写为0,该项资产的处置损益为-5万元。当然填写在资产类、负债类掉转损益都不影响清算所得税计算。
(2)负债处置收益
清算期间应支付供应商货款10万元,其中2万元因无法联系供应商无法支付,故2万元为处置收益。
负债清偿损益明细表
单位:万元
(3)清算费用为2万元
(4)清算税金及附加
清算税金附加=存货处置税费+补交印花税+不动产处置税费=6,704.27+300+86,175.90=93,180.17元
注:个人购房负担的个人所得税、契税、印花税不在清算税金及附加中。
综上,甲企业清算所得=12+2-2-9.32=2.68万元。
2、清算所得税税款为2.68*0.25=0.67万元
3、清算期间确认的未分配利润=2.68-0.67=2.01万元
四、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涉税环节
企业全部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结清清算所得税、以前欠税等税款,清偿企业债务,按规定计算可以向所有者分配的剩余资产如下:
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
1、企业接受剩余资产分配涉及的税收问题
(1)免税收入
(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都是所有者权益,但在企业清算分配时,企业取得股息所得按累计盈余公积与累计未分配利润计算,是分享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积累税后利润。
企业分配的36.01万元(2+68+2.68-0.67)×50%,应按财税【2009】60号文规定:“被清算企业的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的金额,其中相当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该股东所占股份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
按《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一)国债利息收入;
(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2)应税收入
按财税[2009]60号文规定:“剩余资产减除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低于股东投资成本的部分,应确认为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根据配比原则,按《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四条规定投资收入扣减投资成本确认为财产转让所得。
故企业股东B应确认的财产转让所得为5万元(91.01-36.01-50=5),该部分确认为应税所得。
2、按财税[2009]60号文计算的股息要交个人所得税
财税[2009]60号规定:“被清算企业的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的金额,其中相当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该股东所占股份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低于股东投资成本的部分,应确认为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
(1)分回的股息所得个人所得税=36×20%=7.2万元。
解析: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不扣除必要费用,直接按收入的20%比例税率计税。由被投资单位代扣代缴。
(2)财产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4.99万元(91.01-36-60=-4.99)<0 故不交财产转让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解析:
A、可以扣除的投资成本是50还60元。
如果可扣除的是50,则上述计算91.01-36-50=5.01。显然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41号)规定:“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应按评估后的60万元扣除,而不是按50万元扣除。
B、本案例中分得的剩余资产减除股息和投资成本为-4.99万元不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为5.01万元,要不要交个人所得税呢?
很多人引用财税[2009]60号文件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笔者持不同意见。1文件规定的“投资转让”实质是“财产转让”所得,公司的资产分配给股东,是公司转让财产,个人并没有转让财产,无从谈起要征个人所得税。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函[2009]388号)附件2,《附表三《剩余财产计算明细表》填报说明》规定:“ 17.第13-17行“其中确认为股息金额”列:填报清算企业的各股东从清算企业剩余财产分得财产中,相当于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按照其持有清算企业权益性投资比例计算确认的部分。清算企业的非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股东不填此列。”最后一句特别重要,“非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股东不填此列”,为什么?因为财税[2009]60号文对针对企业所得税的文件,不是针对个人所得税的文件,个人对外投资也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也需要等到投资转让、企业清算才结转投资成本然后计算投资损益。
3税务总局对个人终止投资要求征税 个人的所得要征税,这是税法的基本法理,为此国家税务总局可能也看到基层执法时的尴尬,于是出台了《关于个人终止投资经营收回款项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1号)规定:“
一、个人因各种原因终止投资、联营、经营合作等行为,从被投资企业或合作项目、被投资企业的其他投资者以及合作项目的经营合作人取得股权转让收入、违约金、补偿金、赔偿金及以其他名目收回的款项等,均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取得的股权转让收入、违约金、补偿金、赔偿金及以其他名目收回款项合计数-原实际出资额(投入额)及相关税费”。
虽然该文件是规范股权转让有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但包含了各种原因终止投资,收回投资款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笔者倾向于引用此文件计算个人所得税。
因为对税法的理解和税法前后的断档等原因,基层税务局在公司注销清算工作中,对剩余资产扣除股息后有所得的部分,有的地方理解为征,也有的不征,各按各的套路操作。
笔者在对基层税务局实施的注销清算检查中发现,发现有基层税务局虽然注销档案中清算资料齐全,有清算所得税申报的主表及附表,剩余财产分配表中显示的分得股息所得也存在不征个人所得税的现象,清算核查人员甚至没有在《个人所得税清算核查表》中表述完整的结论,只关注工资薪金所得是否补退税,甚至没有对清算分配的资产进行任何文字表述。
五、结语
本案例是为了阐述企业注销清算工作的税务处理,实务工作中,财务人员会事先处理有关资产,确实有大量资产未处置则办理注销清算的现象不多,一旦进入清算流程,则会因为收缴税控、发票,资产处置则很被动。
营改增以后,不动产、服务全部缴纳增值税,地税局工作人员在未来的清算工作会遇到已部分抵扣或全额抵扣的固定资产及各项服务的增值税留抵进项税问题。企业注销清算时,地税人员应该要成为行家里手,能熟练掌握增值税政策。否则清算所得税的质量和相关税收计算的准确性将无从谈起。清算核查工作质量高低,体现基层地税人员执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执法风险。
【税务注销报告】推荐阅读:
企业注销税务清算方案06-19
1.迁移注销税务登记申请书06-30
注销税务登记流程及所需资料07-04
工商注销清算报告06-06
公司注销备案及清算报告07-21
公司注销停业07-12
注销证明07-18
企业注销建议09-12
抵押注销还款证明10-09
注销烟草专卖申请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