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精选8篇)
廉政建设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也是诱发农村干部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三农”工作的政策措施之一,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制度之一。2011年6月份,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检查调研的通知》(赣农办字[2011]44号)文件要求,我县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农村“三资”管理特别是农村财务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加强“三资”管理对规范农村基层权力,加强源头预防腐败,维护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谈到如何规范农村“三资”管理,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农村集体“三资”的概念,即: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农村集体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它资产;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一、深刻认识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要认识到规范“三资”管理工作,是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要求。农村“三资”问题始终是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多发领域,更是引发农民群体上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县农业局和各乡镇政府、农经站在规范和推进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村级财务管理沿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但从目前状况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制度不够健全、“三资”登记和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基层党员干部涉及“三资”违纪违法案例逐年增多,据县纪委信访室提供的数据,2010年涉及农村“三资”管理的信访件为25件,立案件0件,2011年信访件32件,立案件3件。随着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增多,很多村(居)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明显增多,开展 “三资”清理、规范工作就更有必要,势在必行。因此,只有不断规范农村“三资”工作,把问题消除在基层、在萌芽状态,才能有效地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如在2010年,八都镇院背村的李某、陈某等村“两委”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共同参与截留套取私分国家财产共61737元,村集体财产33688元,在群众当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经县纪委调查处理,对李等人给予了开除党籍等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要认识到规范“三资”管理工作,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不稳定的因素较多,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村财务不公开或公开不到位、集体资产分配不公、集体资源流 2
失严重等。这些问题直接侵害了农民群众利益,影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去年开展的“三资”清理工作也就是想通过建立制度、健全机制、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杜绝“三资”运行中的违纪违法问题,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基层组织公信力,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如2010年,水田乡风彼村的高某、黄某等“两委”班子成员,贪污集体修路工程款2万元、贪污国家粮食补贴2万4千多元,致使群众集体越级上访,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经县纪委调查处理,高某等8名村“两委”成员严重违反纪律,并移送司法机关进行了处理。
三要认识到规范“三资”管理工作,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村级财务及“三资”管理搞得好的地方,村级经济就发展得又好又快。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既可以堵塞“三资”管理漏洞,起到“节流”作用,又可以充分挖掘集体存量资产资源的增值潜力,发挥“开源”作用,增加村集体积累,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弥补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当前我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情况
(一)我县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主要举措
1、资金回“笼”,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2003年,我县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结合农村税费配套改革,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在全县 3
大力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代理服务(即“村账乡代理”),全县18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农经站,每个乡镇都至少配备了3人,全县249个村(居)委会财务全部纳入了乡镇农经站管理。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我县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吉水县村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吉水县村级财务“村有乡管”实施办法》、《关于清理村级财务规范“村帐乡代理”,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方案》、《吉水县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吉水县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开展农村“三资”管理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资产入账,全面组织开展村级清产核资工作。我县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从2011年6月15日开始启动,通过走访、实地测量、查阅账目资料、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由乡镇纪委牵头,财政所、农经站配合,对村集体所有的“三资”情况进行逐一核实,彻底摸清了底数,建立了明细台账,整理了合同档案。目前,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总额三亿八千六百多万元,其中货币资六千二百多万元元,固定资产三亿二千万元元;全县农村集体资源总面积两百四十多万亩,其中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两百三十多万亩,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总面积两万多亩。
3、交易进站,全面推行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应进必进”的原则,村集体凡使用国家、集体资金建设的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等)4 的招标投标,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出让和大宗物品采购等,没有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必须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为此,我县于2010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阳光便民利民服务超市》、《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其目的就是为了规范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处臵。去年以来,全县 各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共交易宗数33宗,交易金额达到601.2万元,增收节支数62.3万元。
4、监督入网,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逐步建立农村集体“三资”计算机网络监督管理系统,实行省、市、县、乡四级联网。逐步将村集体资产资源台账、项目招标投标进程、物资采购、合同审查等资产资源管理情况以及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录入监管系统,实现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和实时监督,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二)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村级财务管理上:
(1)票据把关不严。自从乡镇农经站运行以来,通过业务部门检查和相关部门审计情况来看,农经站与村委会办理票据移交时,农经站经办人责任性不强,对交接的票据只是对票据金额的核对,而对票据入账把关不严。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白条入账多。经审计发现,全县各村入账发票90%以上是白 5
条子,有的票据完全可以取得正规发票而未开具正规发票,特别是金额大的项目资金开支报销时,没有正规发票和合同,而以白条入账,有的村收入票据没有使用“吉水县村(居)委会统一收款收据”而是以未经审核的其他票据入账。如根据2011年的村干部离任审计汇总,全县白条子支出574万多元,平均每村接近2万元,所有白条子支出又以新农村建设、村部建设和村级道路建设支出为主。
②票据报销手续不齐。从农经站入账的票据来看,有的发票只有经手人和审批人签字入账,有的只有审批人签字入账,有的没有一人签字也入账。如许多新农村建设的行政村,未按要求缴纳税款就直接到镇经管站报账,这是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③村(居)委会招待费过多。根据2011年审计结果汇总,上届村(居)委会任职期间,共支出招待费23952285.4元,以此次审计的300个村(居)委会平均,每个村(居)年均26613.65元。高的如文峰镇水南背村委会2009年100164元、2010年81544元、2011年100171元;八都镇江背村三年281374.1元,每年93791元;八都镇兰花村三年260556.6元,年均86852.2元;八都镇龙城居委会三年235741.8元,年均78580.6元;水田乡石鼓村2009年90345.8元、2010年97108.07元、2011年105384.4元。
(2)做账不规范。一是村级报账不及时。有的村半年报一次账,有的村一年只报一次账,从而影响了农经站及时做账。如阜田镇育贤村、水田乡五星村、丰彼村、西流村、黄桥镇西岸村、6
枫江镇垇头村等;二是有的乡镇农经站对村级报账移交的票据没有及时整理装订,而是把票据进行积压堆放,几个月做一次账、甚至一年做一次账。
(3)票据管理不规范。一是票据使用范围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吉水县村(居)委会统一收款收据管理意见》执行,有的用“村(居)统一收款收据”开具计生押金、建房收费等中央和省已经取消的收款项目。二是票据核销工作不到位。按照票据管理办法规定,乡镇农经站每年年底都要对各村的收据进行核销、统一封存,而有的乡镇农经站对票据核销工作做得不够,只发放,不核销,造成票据管理混乱,甚至有的村有票据遗失现象发生。
2、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处臵上:
(1)重大决策上不民主。有些村干部在处理村级日常生活资产、资源上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不征求村民意见,不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违法违规发包,最终导致村集体资产、资源无形流失。如盘谷镇岭口村龙某、黎某,2011年分别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期间,在未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情况下,将村委会所属的两块山场通过间伐形式流转给吴某某,致使吴某某滥伐山场34.1某,滥伐杉树蓄积164.9立方米,折合出材量115.5立方米,让村集体蒙受了巨大损失。
(2)村务公开流于形式。现在很多村在开展村务公开上疲于应付,流于形式,对集体“三资”情况公开不及时、不彻底等现象十分严重。如金滩镇许某,在担任某社区党支部书记期间,在 7
未召开村民大会及公开招标情况下,将土地平整工程承包给了许某某等人,在村务公开时只公开了此事项,却未对该工程75702.5立方米的土方量及551022的工程款向村民予以公开,严重侵犯了群众的知情权。
(3)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有的村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村收款后,干部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有的村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寅吃卯粮。如在2011年财务清理的时候,担任黄桥镇某村村主任的刘某,身上还揣有96年至2002年担任村小组和保管期间未上交的3278.7元现金,构成挪用资金错误。其行为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受到了党纪处分。
(4)出租合同签订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书面合同少,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方面。
三、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意见
(一)贯彻一个规定
贯彻一个规定,即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
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造就高素质农 8
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农村基层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发展基层民主,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
全文由总则、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廉洁履行职责行为规范、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廉洁履行职责行为规范、实施与监督、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理、附则五章内容构成,共29条,明确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的“41个不准”,涉及农村“三资”管理行为的有6条19款,其中规范村干部“三资”管理行为的有3条11款。内容上对行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处理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见材料)
(二)强化两个公开
一是强化交易公开。我们要进一步按照吉水县《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吉纪发[2010]14号)等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公开招标投标,不断健全完善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村级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管理站的三级公开交易网络,强化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职能。凡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滩涂、水面等资源实施承包、租赁、出让等开发利用,未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项目,一律要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招标、拍卖,规范交易行为;对30万元以上的“三资”处臵,必须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9
30万元以下的必须进乡镇公共资源站,实行阳光交易,杜绝“暗箱操作”。
二是强化村务公开。按照“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布什么”的要求,将农村“三资”管理公开到项。一方面要对村级重大决策事项、集体资产资源流转、财务收支情况等都要在公示栏上进行公开,并在公示栏内设意见栏,接受群众监督和质询,对群众提出的意见,村干部必须及时作出答复。做到定期公开,内容真实,明白易懂。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的形式多样化。目前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村民缺乏全面及时了解情况的问题,原因是村民主动了解意识较差和公开形式还不丰富。要充分利用会议通报、简报上门和多点设栏等形式,做好这项工作。加强督促和反馈,对不按时公开或公开不规范的,应弄清情况,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发挥三大职能。
一是发挥教育职能。各乡镇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通过组织编发学习挂图和辅导读本、举办培训班(上党课)、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村干部警示教育等形式,不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反腐倡廉教育。
二是发挥监督职能。健全监管机制,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一是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由村两委会议研究提出议案,村党支部召集党员大会对议案进行讨论通过后,在全村公示,再提交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作 10
出决定。同时要把握好决策的范围、程序和表决三个环节。二是是建立日常督查机制。坚持每月抽查与季度巡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监督和检查有关制度执行落实情况。重点检查有无规避集中采购和招投标行为,有无违反规定程序组织采购和招投标行为,有无失职渎职给村集体造成经济损失的行为,有无泄露标底、以权谋私的行为,对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
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一直是农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也是诱发农村干部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以来,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集体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性资产权属界定不清, 导致群众与社区、村因权属纷争上访不断, 这些问题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和农民越级上访事件的频发, 导致一些经济案件的产生, 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对“三资”采取“台账式”管理办法, 在对社区、村、组三级集体资源进行产权界定的基础上, 分别就集体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经济合同和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 摸清家底, 明晰产权后, 进行公示。实践证明,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重要意义。
二、兰城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及“三资”管理试点工作情况
兰城街道地处保山市隆阳区城区, 辖区总面积39.39平方公里, 下辖马里、昇阳、兰城、王官、龙泉、汉营、沙河7个社区居委会, 107个小区居民小组, 2010年末总人口92 418, 其中户籍人口63 118。2010年街道实现生产总值63 105.8万元, 三产业比例为6.1∶42.4∶51.5;财政总收入8 898.28万元, 一般预算收入5 122.8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894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 082元。由于地处城区部分城郊结合部社区情况复杂, 多次征求社区两委意见, 村账乡管没有执行, 采用村账由社区代管。兰城街道办事处于2011年4月初在龙泉社区展开“三资”清理登记试点工作, 工作步骤分为清理登记、重点抽查、建章立制三个阶段。
通过清理登记, 全面澄清家底。资金情况:银行存款837 308.16元, 库存现金3 660.67元, 账实相符。集体资产 (固定资产、物资、其他资产) 4 781 263.1元。其中:房屋建筑物2718 149.19元;家具、用具及其他类102 973.8元;公益性 (幼儿园) 投资538 780.34元;专用 (水、电、路) 设备1421 359.77元;债权合计87 226.02元;债务合计22 334.54元;集体资源性资产:零星山坡地。在全面登记的基础上, 完善了图片资料, 并且制定了资金 (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与财务公开制度) 、资产、资源、合同管理制度。通过全面清理核实社区各个小组及原自然村“三资”情况, 确实做到了澄清家底, 明了箱底, 化解了基层矛盾, 加强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三、“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财务管理是否规范, 集中反映了“三资”管理的状况。
实际工作中, 少数 (社区) 村的做法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有的村集体收入不及时入账, 甚至不入账;有的将集体收入用来滥支滥补, 招待费、交通费开支较大;有的把理财小组当成摆设, 圈定自己人, 为我所用, 民主理财流于形式走过场, 财务公开不真实, 不全面, 群众意见很大, 成为农村信访问题的主要根源。
2. 账面数与实际数不一致的问题。
由于财务的连续性, 有的固定资产由于时间太长, 在账面有数据 (如传呼机、打谷机) , 但有的实物由于年久不用或早已无法再继续使用, 存在账实不符现象;还有的由于历史原因, 有实物但账面没有反应, 即存在实物物盘盈、盘亏两种情况。
3. 社区、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由于历史原因, 没有办理权属证明。
如龙泉幼儿园在建办初期土地属龙泉社区, 多年来土地被有关部门征用后, 按相关规定回返企业用地, 积极响应兴办公益事业的号召, 社区出土地, 出资金办起了幼儿园, 但后来由于教育体制改革, 幼儿园教师属教育局管理, 形成了目前幼儿园土地、房产权属不明, 社区办校在账务上有幼儿园固定资产538780.34元。
4. 资源性资产。
有的零星土地在账内没有反应, 如集体山林权属归属问题, 有的山林多年存在纠纷, 经过林改工作多方协调但至今未果。
四、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1. 明晰产权, 进行公示。
社区、村、组三级集体资源进行产权界定的基础上, 分别就集体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经济合同和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 摸清家底, 必要时候召开社区两委及各小组长、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会议, 对清理登记结果公示, 部分盘盈物资按照重置价值入账, 盘亏物资按照相关规定核销, 明晰产权后, 进行公示。
2. 健全制度, 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制度约束。具体有:全面清查界定产权的台账登记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审核审批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社区、村、组财服务站代管”的财务管理制度等。
3. 加强监督, 全程监控三资工作运行情况。
一是强化职能部门监督, 办事处农经部门切实做好监督管理, 账前单据审核, 账后业务监督, 采取重点检查和突击抽查方法, 对各项制度的落实程度、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跟踪督查;二是强化会计监督, 在坚持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五权”不变的前提下, 各社区农经服务站要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 依法行使会计的监督职能, 对社区、村、小组原始凭证严格把好审核关, 对不规范的原始凭证坚决予以退回;三是强化群众监督, 通过民主理财、财务公开, 把村级财务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村民主理财小组每月都有固定的理财日, 对村级原始凭证逐一审核, 对合理的开支, 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并加盖理财小组公章方有效。
4. 干部要清廉, 防个人独断不民主。
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负有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光荣使命, 应当做群众信得过的当家人, 不做“败家子”, 要公道正派、清政廉洁、善谋发展、一心为民。管理上要坚持以民为先,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公开透明, 阳光操作, 切忌个人独断, 一意孤行, 凡事要问政于民, 问计于民, 问需于民。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准。
摘要:随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 如何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已逐渐被各级重视, 并成为基层老百姓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方面, 群众对参与集体“三资”管理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 另一方面, 由于少数村集体开支随意性大, 财务混乱, 不公开或不真实, 资产、资源的处置不当, 导致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引发严重的干群矛盾, 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集体开支随意性大、财务混乱,财务不公开或公开不符合要求,资产资源的处置不当,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有的甚至引发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已成为基层老百姓所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群众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对集体“三资”管理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迫切希望知悉村里的三资管理运行状况,积极要求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
二、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三资”复杂性强,管理难度大
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的,又有不动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
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
3.层层截留、挪用
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支农资金在一些地方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层层截留、挪用问题。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
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
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甚至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恶势力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三、关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切实做到“四清四防”
首先要对农村“三资”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登记,界定产权;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做到“四清四防”。
1.1家产要清,防产权模糊
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形成由农经部门牵头,镇(街道)农经站组织实施,村民委员会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采取“台帐式”管理办法,在对镇、村、组三级集体资源进行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分别就集体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经济合同和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后,进行公示。每年底还要对集体“三资”进行一次清产核资,对因涉及征地拆迁、资产出售和土地复垦、中心村规划建设,集中居住等因素形成的集体资产资源数量增减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归档,完善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年底前与民主理财结果一起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1.2财务要清楚,防管理混乱
镇村两级应加大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取消村级行政招待,严格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对照标准执行村干部工资报酬及各项补贴,健全“三资”管理档案,完善各项承包合同,做到应收尽收,杜绝跑冒滴漏。扎实抓好民主理财,民选产生理财人员,在理财结果的公布上既要有财务公开的内容,更要突出集体“三资”管理的公开,充分体现客观全面、真实可信,努力使村级财务和“三资”管理结果让群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1.3资产处置要清白,防暗箱操作
个别村在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过程中,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搞招投标,只凭个别人说了算,让少数人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获得承包权和所有权,而个别干部则借机牟利。有的村干部政策法律水平不高签订合同不规范,合同条款不完善,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有的为缓一时资金所缺,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为下一任留下一个烂摊子。所以应对村级招投标事宜进行规范运作。村在制定“三资”处置方案时,首先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最佳处置方案,通过后,交由乡镇招投标中心,统一向社会竞价,进行招投标。各村不再自行组织招投标活动。这样可有效减少村干部“暗箱操作”的机会。
1.4干部要清廉,防个人独断主
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的思想教育力度,在保障其村务自治权利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监管,建立约束机制,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切忌个人独断,一意孤行,凡事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准。
2.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寻,制度约束。具体有:全面清查界定产权的台账登记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审核审批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有序流转制度和“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制度等。
3.“村财乡管”,强化监督
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以村财乡管的“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实行台账登记、审核审批、年度检查、审计监督、资质评估、招标投标、财务管理等有效管理。
4.重拳出击,严肃查处
要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主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将“三资”管理纳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与纪检、监察、财政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开展村务公开,给予工作保障,严肃处理处罚。
四、结语
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清江镇村级“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村级“三资”监管中心,指导、协调、督促各村(居)开展“三资”管理工作;全镇四村一社区成立了由村(居)支部书记、村(居)主任牵头,两委班子、文书、出纳、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组成的“三资”清查领导小组和“三资”清查工作小组,齐心协力,齐抓共管。
二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三资”管理的政策法规,召开“三资”管理工作动员会,为做好“三资”监管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整合资源,协调运作。设立镇村级“三资”监管中心,把镇村级财务审计代理中心承担的村账托管工作职责并入服务中心,实行一个工作班子,履行两项监管职责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代理中心负责村(居)“三资”的代理服务工作,履行对农村基层“三资”的监管职责,对村(居)的经济往来、资产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加强日常监管。
四是清产核资,建立台帐。加强对文书、出纳关于“三资”方面的业务培训,镇“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驻村干部、代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各村指导开展清产核资,采取先帐内、后帐外,先资金、后资产、再资源的办法,逐项清查,建立台帐。
五是建立制度,有效监督。建立健全“三资”登记管理制度、定期清查制度、招投标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通过制度管好“三资”。同时建立内部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强化内部监督制约,避免权利过于集中。发挥人大、纪委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村推行“三资”监管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
撰稿人:王琴琴审稿人:罗兴斌
张 程
为增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红河县从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采取“五个进一步”的对策措施,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为全面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纪律和作风保障。
一、进一步创新“大宣教”方式
针对基层实际,突出教育重点。红河县与巩固和扩大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相适应,分层分类开展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全县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党章》、《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等为教育内容。参学人数达13600多人次。以乡镇、村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为重点,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头脑,突出抓好理想信念、党的宗旨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教育、政策法规和党纪条规教育。不断提高党委(支部)班子成员廉洁为民意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适应农村特点,创新教育方式。县委提出“围绕发展抓培训,模 式创新扩规模,贴近需求增实效,提高素质促发展”的农村培训工作指导思想。在办学方式上,按照“贴近实际、通俗易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教学要求。红河县委今年3月成立“流动党校”,把培训工作前移到农村,以县委组织部牵头,从县纪委、组织部、机关工委、宣传部、职成校、司法局、农业局、林业局、广电局等职能部门抽出一批同志参与“流动党校”教学工作。开展“科技进村”、“送廉进村”活动。以乡镇党校为依托,大规模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基层培训活动。巡回宣讲团先后深入到全县13个乡镇用一个月的时间,采用电化教学、对谈交流、现场指导、“拉家常”式的方法,别开生面的动态化教育,对全县基层干部、农村党员和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辅导讲学,参加培训人员达1500多人次,上门送学80多人次,赠送《支部生活》、《致富信息》等书籍700册。把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媒体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
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推动廉政文化“八进”活动,重点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农村。把农村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作为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从道德教育和制度机制建设入手,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富有吸引力、渗透力的形式,引导农民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教育,全力构筑“大宣教”格局。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红河县制定出五十条机关作风建设量化考核标准,要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发扬延安精神,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做到“六要六不要”,即?押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要求真务实、量力而行,不要虚假浮夸、盲目攀比;要尊重民意、依法办事,不要强迫命令、独断专行;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要贪图享乐、铺张浪费;要廉洁自律、公道正派,不要以权谋私、与民争利;要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不要搞封建迷信和婚丧喜庆大操大办。要求各乡镇和县属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包括基层站所工作人员的具体行为规范,努力实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以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制度。县属部门有30多项制度装框装册。如“三谈两述”制度,今年县纪委书记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5人次;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35人;正科级的领导集体廉政谈话74人;领导干部述职述廉98人。乡镇党委23项制度装板上墙;村党总支24项制度装板上墙。进一步贯彻落实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逐步将任前廉政谈话、廉政承诺、诫勉谈话、询问质询等党内监督制度向乡镇、村一级延伸。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健全和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及“一事一议”制度。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制度。完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推行村账乡管,民主理财制度等各方面的制度。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三、进一步推进“三公开”工作
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从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按照公正、便民、廉政、勤政的要求,重点公开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农村工作政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等情况,以及其他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规范公开形式,设立固定的便于农民群众观看的政务公开栏180多个,采取张榜公布、会议、报刊、广播、电视、便民手册等方式及时应公开内容进行公开。近年来,政务公开共1700多期。农村基层站所、学校、医院等与农民群众关系密切的公用事业单位进一步规范办事公开,对办事收费、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和办事时限,以及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及时如实予以公开,促进基层站所等单位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为学习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打下了良好基础。
推进村务公开。村务公开围绕“让村民知道,让村民参与,让村民监督,让村民满意”这一核心目标来进行,把农民群众关心、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村务、财务活动作为重点进行公开。建立村务公开栏760多个。重点把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资金及其使用情况、“一事一 议”等筹资筹劳使用情况、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情况、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纳入公开的内容。近年来,村务公开共950多期,做到日常村务定期公开,重大村务随时公开。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
推行党务公开。以巩固和扩大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契机,积极推行农村基层党务公开。除国家秘密外,向党员和农民群众公开,公开内容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决策内容和程序、干部选拔任用、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等。近年来,党务公开共480多期。认真总结农村基层党务公开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农村党务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四、进一步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加大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对农业和农民直接补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社会事业支持等政策的落实情况。对政府支持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旅游、环境与资源利用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切实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对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监督检查,共追缴工程款13973.77万元?熏支付农民工工资96.6万元;开展教育收费检查工作,通过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减轻学生家长负担774万元;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监管,坚决纠正农村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共查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 问题7起,涉及金额34.05万元。
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坚持“二十四字”办案方针,认真落实案件检查责任制,严格案件线索排查,整合办案资源,加大查办力度。2002年至2007年上半年共立案查处违纪案件103件103人。2005年底,在某乡查处一起伪造会计凭证案?熏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达15.6万元。近年来?熏立案查处的案件中?熏此案最为典型?熏违纪金额大?熏影响较大。在立案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中?熏农村党员超生案件占绝大多数。通过严格依纪依法办案,起到了“惩处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
五、进一步加强对风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县委是关键,乡镇是基础。党委、政府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履行好“一岗双责”,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委、政府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并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初反腐倡廉任务分解和年终检查考核内容。由于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措施得力,连续五年被州委、州政府评为一等奖。
重视农村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县委、县政府重视加强县乡纪检监察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纪检干部队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性机制。对13个乡镇选配纪检监察员,选好配强乡镇纪委 领导班子,全力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综上所述,红河县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宣教,机制创新,完善制度,增强责任,强化监督。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的精神和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上的讲话
王仁山
(2007年8月24 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推进会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完成年初既定的工作任务。会前,大家现场观摩了金南镇“村站联动勤廉评议会”、“集体资源资产公开招标现场会”,参观了金南镇便民服务中心,观看了金北、吕良两镇的“村站联动勤廉点评会”资料;刚才,又听取了县委农工部、金南镇、闵桥镇、塔集镇、金北镇的经验介绍。他们的做法各具特色,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今年以来,全县各镇、各部门按照上级纪委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全县党建工作会议、县委工作会议都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上半年,县委、县政府 组织召开了全县1200名三级干部廉政勤政工作会议,将廉政勤政教育一直延伸到各个村支书,在全县农村进行“清财化债”,县纪委开展了廉政勤政“宣讲月”等一系列活动,尤其最近组织常委、主任分赴各镇,对镇、村、站所干部进行勤政廉政巡回宣讲。扎实有效地推动了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县委农工部等涉农部门发挥自身职能优势,配合县纪委积极探索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办法,加强政策指导。各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要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以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为载体,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提高行政效能。塔集镇党委选调85名机关干部担任各村民小组的“政治组长”,既加强监督指导,又架起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闵桥镇党委同34个基层党支部签定党风廉政责任状,进一步明确基层组织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
二是坚持执纪为民,切实解决了一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全县纪检监察组织在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坚持把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着力点,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举办“勤廉热线”、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勤廉评议”等,畅通基层群众诉求渠道,为基层群众解决各类问题534件,为民办实事65件。县交通局在上“勤廉热线”栏目时,有听众反映三河渡口北岸有一段路一直没有修,影响乘客搭乘轮渡,县交通局领导当即表示将这段路列入到乡村公路建设规划,不到三个月就实施到位;涂沟镇针对湖滨、三河、高邮湖等村渔民在勤廉点评活动中,反映高邮湖水产养殖区内以水花生为主的杂草丛生,污染水体,严重影响围网养殖和水上交通安全,制约渔民的生产、生活的问题。对 此,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措并举解决问题。一是筹集5万元作为清障经费;二是协调附近3个村的村干部轮流到清除杂草现场值班,帮助解决矛盾;三是定期组织人员打捞,今年已先后打捞5批次,有效控制了杂草丛生现象,较好地保障了渔民的生产、生活。组织188个基层站(所)开展行风评议,促进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继续好转;各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解决了群众办事往返县城摸不着门、认不得人等难题;不断加大农村基层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肃查处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案件20起;认真开展监督检查,保证中央和省、市、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此外,县卫生局在金南等三所农村医院推行“药医分开、药房托管”改革,着力破解农民群众看病贵的难题;县教育局进一步规范全县中小学办学行为,认真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上半年严肃处理了闵桥中学乱收费问题,退还违规收费22400元。一批问题的解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带来的效果。
三是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县委出台了《关于控减村级债务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意见》,提出“禁止举债用于村级开支”等农村财务管理“七条禁令”;县纪委对村级财务“报前会审”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查找存在问题,寻找改进办法,力求长期坚持,不断取得实效;县纪委、农工部即将出台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处置办法,规范全县农村村集体资源发包、经营活动。全县各行政村和农村居委会在实行勤廉评议制度中,注意继续探索,不断完善,闵桥镇进一步完善“村站联动勤廉评议会”制度,为农民群众提供了参政议政的平台;金北、涂沟等乡镇积极探索,制定新的“三资”管理办法;金南镇建立集体 资源资产和建设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的监督管理。一系列制度的出台、完善,进一步规范乡镇、村、站干部的行为,加强了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加强了对农村基层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得不够好;有的地方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摆上应有位置;少数基层干部廉洁从政意识不强,办事不公、效率不高、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问题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今后一段时期,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向深入。
(一)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勤廉评议活动。去年,我们在各镇开展了村级干部勤廉评议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今年我们又把此项活动延伸到基层站所。为此,县纪委专门出台了《关于实施农村基层干部 “勤廉评议”工作的意见》,意见对勤廉评议的对象、参加会议的人员、频率、要求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各镇党委、政府要把开展农村基层干部 “勤廉评议”工作,作为深化村务公开、基层站(所)办事公开,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对评议会上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或建设性建议,要落实承办 单位、责任人,明确办结时限,一般问题7个工作日内办结,疑难问题15个工作日办结。办理和整改结果要在规定时间内向群众反馈和公示。对评议会上群众反映问题的办理、整改情况包括办结率、解决率、群众满意率,各镇纪委要进行跟踪督办和回访考核。对该办不办、群众不满意的,要加大督查力度,限期办结;对弄虚作假、顶风违纪的,要严明纪律,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纪律责任。各基层站(所)的上一级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基层站(所)参加勤廉评议活动,帮助基层站(所)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县纪委廉政室要对各镇勤廉评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评议中涉及到全局性的问题,组织县有关部门进行会办。勤廉评议的结果,要载入干部的考核档案和廉政档案,作为干部业绩评价、任用提拔、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加快提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是服务基层群众的新载体。虽然,除个别镇外,其他各镇便民服务中心都已建立,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各镇要围绕 “便民、高效”的原则,加快提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按照“程序最简、收费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运行原则,凡与经济建设、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都应努力进入中心办理。项目进入中心后,原单位一般不得再受理。部门人员较少的,可整建制进入中心。各窗口单位必须对窗口工作人员充分授权,让他们全权代表本单位办理相关审批服务事项。便民服务中心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与考核体系,确保规范、高效运转,同时,还要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不断深化基层站(所)行风评议工作。各镇、各 部门要根据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升行政效能的工作意见》精神,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切实加强对基层站(所)的行风评议。评议由县纠风办牵头,各镇和县各主管部门分别对基层站(所)进行评议。行风评议内容根据基层站(所)的工作职能,重点围绕依法行政、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办事公开等方面。要把评议与纠风工作的各项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以评促纠,以评促建,“纠、评、建”相结合,认真开展排查和整改工作,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解决。各被评议的基层站(所)要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研究制定并落实好行风建设的重点内容和目标要求,既注重评议结果,更注重评议过程,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全面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建设。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三资”管理,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从我县农村暴露出的案件看,主要是由于“三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导致的。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层干部违纪问题,就必须加强源头治理,就必需对农村“三资”管理进行规范。县纪委、县委农工部将在进一步提高农村“财务会审”水平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加强村级集体资源性资产管理办法》,要求各镇成立村级集体资源性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资源性资产的处置和监管。采取“三会一审二公开”形式,即召开支委会、村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讨论制定村级资源处置方案,报请镇资源性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核后,公开招标,公开结果,规范村级集体资源性资产处置行为,确保处置行为公开、公正。各镇要根据“办法”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县各有关部门要支持农村基层加强对“三资”的 管理,构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新机制。
三、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事关全局,涉及面广,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务求取得实效。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目标,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定期向县委和县纪委报告工作情况。要与各村、站所签订责任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延伸到村(站所)级党组织,真正做到责任到位,任务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良好局面。
(二)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牵涉的领域多、部门多、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农工部、民政、财政、国土资源、建设、教育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抓好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本部门的整体工作之中,针对群众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立足于本部门、本系统的业务工作,研究提出解决办法,认真组织实施,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三)要加强组织协调。全县纪检监察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及时提出工作建议。要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建立信息综合反馈机制,定期分析研究本地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和问题,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要坚持分类指导,总结推广经验,运用典型引路。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处理各种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案件。
同志们:
经区政府研究决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推进会议,其主要任务是深入总结X区前阶段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X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区上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超越自我,奋勇争先,真抓实干,扎实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为实现XX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刚才,X同志宣读了《X区违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办法的责任追究规定》,X同志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对前阶段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步工作作出了安排和部署,讲的很全面,很具体,操作性很强,希望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特别是各涉农部门以及各镇、村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代表区政府就抓好X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思想认识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去把握。
(一)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农村集体“三资”归全体村民所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X区农村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在一个“矛盾凸显期”。说它处于 “战略机遇期”主要体现在: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0多年聚焦“三农”问题,政策、资金等优势要素都在向农村倾斜,可以说农村发展进入了历史性“黄金期”。说它处于 “矛盾凸显期”主要体现在:由于农村管理不规范、集体资金管理混乱、集体资产分配不公、集体资源流失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和群众上访案件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当务之急和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因此,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特别各涉农部门以及各镇、村一定要站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紧迫性。
(二)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需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区各镇、村紧紧围绕建设“三大经济带和六大功能区”,引项目、调结构、建城镇、强保障,如何运用好农村集体“三资”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进一步盘活存量,提升增量,促进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已成为 摆在基层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 重要课题。因此,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特别各涉农部门以及各镇、村一定要站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三)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始终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引发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的诱因。从目前的状况看,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集体资金使用混乱、资产处置随意、资源发包暗箱操作和以资谋私现象时有发生。一段时间以来,区纪委查处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绝大部分都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透明、程序不规范有关。可以说,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是一项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保证农村干部健康成长的民心工程、廉政工程。因此,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特别各涉农部门以及各镇、村一定要站在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切实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各项工作
农村集体“三资”情况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管理难度大,涉及范围广。因此,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必须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通过“四抓”,确保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抓清产核资。抓清产核资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可以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状况不清、账目和实际不符、资产闲置和被侵占流失等问题,还可以摸清农村集体“三资”的总量、结构、分布和效益情况,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区政府对此项工作总的要求就是要按照先帐内、后帐外,先资产、后资源的原则,组织力量,下大力气,推进清产核资工作。今年9月底前各镇、村必须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特别是各涉农部门以及各镇、村要尽快成立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排查,对农村所有资金项目进行清查,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摸清镇、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重点清查帐外隐藏资产、资源,特别是土地、林权等资源。在清查工作中,要做到 “五清”,即资金账目清、资产底数清、资源分布清、主体归属清、债务债权清。清产核资情况要经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确认后,在各镇和村务公开栏内同时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清查过程、清查结果、处理情况要同步公开。同时要根据群众反映,进一步查漏补缺,确保所登记“三资”情况真实无误。各镇要建立“三资”台账,把村集体“三资”全部登记造册,建立资产资源数据库。
(二)抓村务公开。要严格执行“村财镇管村用”制度及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凡是涉及村集体重大经济事项、集体“三资”使用、收益分配的,都要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级支出要实行预决算审核审批制度,村级自有资金1000元以上支出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1000元以下支出由村“两委”决定。无论支出多少钱,每张票据都要由村委会主任和村党组织书记两个人同时签批,方可到镇里履行报销手续,要进一步强化村集体收入管理,要收支两条线,坚决杜绝坐收坐支、体外循环。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购买和处置、资源发包转让,也必须经村委会主任和村党组织书记同时签批后向镇里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按程序操作。建设项目投资要实行报告制度,工程立项必须经村“两委”集体研究,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经村委会主任和村党组织书记签批后,并报镇政府把关审批后,工程建设项目方可实行公开招投标。镇、村在出租土地、房产等资源时,出租时间不能超过三年。要全面推行村级事务内容、时间、地点、方式、程序“五公开”,积极探索创新村务公开内容和形式,增强党支部、村委会与党员群众的互动,打造“阳光村务”,为农民提供更多了解、参与、监督村级事务的机会,不断提高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整体水平,努力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引导力、号召力。
(三)抓监督管理。各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要认真履行资金委托代管、资产统一监管和资源联合协管职责,严格落实内部管理监督制度,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保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收益权、处置权“五权”不变,农村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对各村在财务收支、资产运营、资源开发等业务上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出建议,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拒绝办理,但对村民自主范围内和制度规定内的事项必须尊重村民的自主权。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原则,健全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和“跑冒滴漏”,进一步拉紧资金管理链条,切实帮助村集体“管好钱”、“收好钱”、“花好钱”。同时,各镇及相关单位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三资”使用工作的长效监管机制,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全面清理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合理使用与规范支出相结合,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安全,最大限度地实现保值增值。
(四)抓制度落实。抓好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必须不断健全完善机制,在查找制度漏洞和缺陷上下功夫,在增强制度的刚性和管用上下功夫,在强化制约监督和制度保障落实上下功夫,确保农村“三资”运行工作制度行得通、管得住、落得实。今天会上下发了《X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制度》和《X区违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办法的责任追究及处罚规定》,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特别是各涉农部门以及各镇、村要带头学习制度、自觉执行制度、严格遵守制度,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确保各项制度规定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水平。
三、加强领导,严明纪律,切实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的工作,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严明工作纪律,强化宣传引导,确保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构建权责一致的保障机制。总体讲,就是要实行区级领导包镇,镇级领导包村,村级领导包屯,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区农林局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支持与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具体讲,X副区长负责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区农林局要牵头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办工作;各镇、村要负责抓好本镇、本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严格履行好各项规定,狠抓工作落实;区财政局、区审计局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全区上下要形成抓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严肃纪律,构建惩戒并举的问责机制。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必须严肃工作纪律,严把“三关”,即 严把监察关,区纪检监察机关要负责监督检查指导,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要痛下决心去根除“顽疾”、根除“病灶”。同时,对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村委会主任违法违纪问题一旦查实,区纪检监察机关坚决予以追究,绝不手软。严把整改关,要建立健全整改的督办、跟踪反馈的问责机制,及时纠正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准确公开整改情况,坚决杜绝整改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发生,确保整改不打折、工作不走样。严把问责关,今年区政府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纳入年底单位和个人综合考评体系,对工作中表现出色的涉农部门及镇政府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问责。
(三)营造氛围,构建协调联动的宣教机制。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特别是各涉农部门以及各镇、村,要将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三资”管理工作始终,采取各种形式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广泛深入地宣传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和重要意义,努力在农村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积极支持、主动参与、自觉监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浓厚社会氛围。
(一)村级事务听证制度
为探索建立管理民主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管理新模式,使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落实,提高村“两委”办事的透明度,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听证领导小组
本制度有听证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听证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成员为成员,另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20名成员,组成听证领导小组。
二、听证人员必备条件
听证领导小组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坚持原则,作风正派;二是密切联系群众,在村民中具有一定威信;三是近两年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行为;四是热心村公益事业,能讲实话、讲真话,敢于与不法行为作斗争。
三、明确听证范围
规定凡重大村集体经济的立项、承包、租赁事项,集体基建项目的招标方案,村级发展规划,5000元以上的村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村民切身利益和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都必须召开听证会议。听证的重点事项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二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村内生产性和公益性工程建设的招标和投标,资产和资质项目的发展,集体大宗固定资产转让、征地拆迁补偿;三是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救灾救济优抚款物分配,确定低保对象、村干部补贴、村规民约等事项;四是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等重大事项;五是村民反映强烈的经济或经济事项。
四、严格听证程序
坚持“村委酝酿、征求意见、完善充实、听证表决”四个原则。一是由村“两委”提出听证的事项,并制定实施方案;二是由该村的挂点领导、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共同组织召开会议,并要有2/3以上的听证人员参加会议方可正式召开听证回;三是听证会议上表决内容要对外公布。
五、注重听证效果
在听证会上,各级干部要认真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大力营造亲民为民的融洽氛围;二是以详实资料通报村级事务管理过程;三是讲明讲透村级事务实施工程的重要意义;四是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对没通过的事项在会议结束时,当众宣布村“两委”进行答复的期限,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二)廉政承诺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特制定本制度。
一、承诺主体
(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村两委干部。
二、承诺内容
依据《廉政准则》和我县(乡)镇实际情况确定,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干部的职责和工作特点,注重针对性。具体包括:
1、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及中央和上级制定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2、不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市场经济活动,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
3、不利用职权违反规定擅自决定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等事项。
4、不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本人及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放任或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违纪违法。
5、不收受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无法拒收的应立即上交。
6、不违反规定报销通讯费用。
7、不违反规定购买和乘坐超编超标公务小汽车。
8、不违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调整、使用干部。
9、不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假公济私,化公为私。
10、不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
11、违反承诺,愿意接受组织的调查处理。
12、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和业务特点,其他需要承诺的事项。
三、承诺时间
每年进行与村干部述职述廉工作结合开展一次公开承诺。
四、承诺方法
由领导干部个人填写廉政承诺卡,在本单位、本部门公示后,存入本人廉政档案。
五、承诺监督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县(乡)镇纪委对领导干部实行承诺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广大干部职工的意见。领导干部实践承诺的情况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一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存入个人廉政档案。
六、违反承诺的处理
违反承诺,构成违纪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县(乡)镇纪委进行调查处理。
(三)干部下乡“八不准”
一、不准打扑克麻将。
二、不准接受村民的宴请。
三、不准接受公务活动对象的礼品和馈赠。
四、不准利用工作之便,为亲友谋取私利。
五、不准利用职权泄私愤打击报复。
六、不准到村级报销应由本人支付的费用。
七、不准组织参与宗教迷信拉帮结派等活动。
八、不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和借机敛财。
(四)“五事”制度
为进一步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特建立本制度:
一是干部“问事”。实行村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每个村干部一片。包片村干部每月必须深入群众中,了解群众家常事、烦心事、急难事、困惑事,准确掌握社情民意。
二是群众“说事”。每周星期四为“说事日”。每逢说事日,群众可以到村两委办公室说事,可以反映问题,也可以向村委会提意见、建议,由值班干部接待处理。
三是集体“议事”。对于关系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由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村民“议事会”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做到“大事能议、议而能决、决而能行、行而有果”。
四是及时“办事”。对群众反映的事情,村干部能够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进行解释,并作出承诺。
五是定期“评事”。实行村两委干部“年初承诺、年中恳谈、年末述职”。年末述职述廉直接面向党员、村民代表,让代表评议。
(五)村级管理“一事一议”制度
一、村级范围内兴办水利、农田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和桥梁、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用工,可通过“一事一议”筹集。
二、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
三、“一事一议”的审批程序:年初村委会提出预算方案,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乡政府审核,送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执行。
四、经过审批的筹资筹劳一律填入负担卡,由村委会按卡组织收取,按议定的用途使用。
五、“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属村集体所有,所收资金全部交乡农村财务代理中心代管。
六、村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完工后,要及时办理决算,对“一事一议”资金的收支情况要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六)涉农负担负担监督管理五项制度
一是加强领导,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区、镇(场)成立 “减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区、镇(场)党政“一把手”对“减负”工作“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体制和“谁主管、谁负责”的专项治理责任。
二是阳光操作,全面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制。通过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价目表等形式,广泛向农民公开税收、价格、收费的文件依据、项目名称、征收标准、对象范围、举报电话等内容;把所有涉农收费的项目、标准、依据全部进行公开;对因季节性和需政府指导的涉农价格收费,如种子、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及时通过电视、报刊向社会公示,防止损农害农现象的发生。
三是综合整治,认真落实涉农负担督查制。区农办每年组织两次农民负担工作督办检查,全面掌握各地落实惠农政策和“减负”政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到位;区纠风办、区监察局对涉农部门执行政策情况实施全方位监督;针对督办检查和明查暗访、农民负担义务监督员反映的涉农收费问题,安排部署专项治理工作,坚决查处和纠正任何损害群众利益、加重农民负担的不正之风。
四是民主管理,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审批制。凡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事项,均需经过“四议二公开”程序,即由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班子会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决议结果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有效杜绝了个别地方不顾经济实力,盲目兴办公益事业,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该县作出规定,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决定的筹资筹劳项目,必须报镇政府审核同意,经区减负领导小组审批后方可执行,各村不得未经审批而自行筹资筹劳,不得超标准筹资筹劳;经区、镇审核批准实施的筹资筹劳项目要填写农民负担监督卡,所筹资金由镇财政所统一管理,资金的收取使用情况必须及时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五是严明纪律,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区减负领导小组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对“减负”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在评先评优时实行“一票否决”;对涉农乱收费和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坚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七)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制度
1、坚持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为己任,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严禁不思进取、无所作为。
2、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禁丧失原则、办事不公,村务不公开、假公开,愚弄群众。
3、坚持民主管理,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严禁不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擅自处置、决定村固定资产、村集体资源和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4、坚持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事事为农民群众做出表率。严禁以权谋私、借机敛财、侵占集体资财和违规承包集体资源,以及用公款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5、坚持服务群众、体察民情,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严禁脱离群众、对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视而不见、袖手旁观。
6、坚持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管理制度。严禁在筹资筹劳上违背群众意愿,突破限额,加重农民负担,侵犯农民合法权益。
7、坚持维护农村稳定,超前发现和解决上访隐患。严禁工作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组织、支持和参与群众上访。
8、坚持民主管理,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严禁不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擅自处置、决定村固定资产、村集体资源和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9、坚持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发展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上。严禁设立账外账、“小金库”、坐收坐支、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以及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
10、坚持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严禁搞封建迷信、参与和纵容“法轮功”、“蒙头教”等邪教活动。
(八)党员“三会一课”制度
一、每月中旬安排一天为党小组会和党小组活动日,学习理论和科学知识,相互交谈学习心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每季度安排一次党课,以党章为基础教材,结合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对党员进行教育;
三、每季度安排一次党课,召开一次支部大会,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组织的工作部署,及时汇报支部工作,讨论研究有关重要事项和具体问题;
四、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分析党员思想状况、研究党务工作。
(九)村务公开制度
(一)村务公开内容
根据当前农村工作实际和群众愿望,确定村务公开内容为五大类二十二项:
1、财务管理类
(1)财务计划、收入和支出情况;(2)集体债权、债务情况;(3)集体固定资产购建、处置、出租发包及经营情况;(4)集体财产情况;(5)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离任审计情况。
2、负担济补类
(6)“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7)涉农价格及收费情况;(8)救灾、扶贫等款物的接受、发放情况;(9)粮种直补情况;(10)退耕还林粮款补助情况。
3、土地管理类
(11)土地承包方案及落实情况;(12)资源性资产(含机动地)发包情况;(13)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情况;(14)宅基地审批情况;(15)外来移民、新迁入户及失地农民政策落实情况。
4、政务事务类
(16)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情况;(17)村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和目标;(18)发展农民党员情况;(19)计划生育管理情况;(20)涉农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等。
5、其它问题类
(21)群众关注并强烈要求公开的热点问题;(22)其它需要公开问题。
(二)村务公开的方式方法
1、活化公开形式。坚持把公开栏作为村务公开的基本形式,对规定的五大类二十二项公开内容,必须通过公开栏公开,公开栏要设在方便群众观看的地方。同时,还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明白纸”、征求意见信、民主听证等有效形式进行公开。
2.完善公开方法。一是集中公开。每年7月份公开上半年财务收支情况,1月份公开上财务收支情况。其它内容各部门、各单位每月确定一个日期集中到村上进行公开。如确实需要及时公开的,则随时发生,随时公开。二是垂直公开。按照“谁审批、谁收费、谁公开”的原则,由承担审批、收费职能的主管部门负责,将需要公开的事项直接到村公开。三是对应公开。对需要区、镇、村三级同步公开、层层衔接、相互对应的公开项目,实行区、镇、村三级同步对应公开。
(三)规范公开程序
村务公开的基本程序,原则上要按照酝酿确定公开内容、审核把关、实施公开、意见反馈、整理归档五个步骤进行。同时,要针对不同公开内容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公开程序。在具体公开过程中,对土地承包、土地征用以及有关重大事项决策等需要群众事先参与、事后监督的公开项目,必须经过预公开、正式公开、反馈公开等环节;对财务收支等需要严格审核把关的公开事项,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和理财小组审核,镇及有关部门把关等环节;对农村有关政策、规范等需要群众了解的事项,可直接进行公开;对群众提出异议的公开内容,要经重新核实更正后,及时进行反馈公开。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村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重点健全和完善五项保障机制。
一是民主参与机制。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办,从制度上防止少数村干部不顾群众意愿自行其是。要进一步完善民主理财、民主质询、民主监督等制度,切实把村务公开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二是监督约束机制。要进一步强化组织监督,区、镇村务公开工作机构要经常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进行有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对财务收支等需要审计、审核的公开事项,区农办和镇农经站要定期搞好审计监督,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进一步强化群众监督,通过聘请村务公开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意见箱等形式,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对举报有功者,要酌情给予表彰奖励。
三是定期检查机制。各镇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各村村务公开工作情况每季组织一次检查;区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镇村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抽查,年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四是考核通报机制。区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村务公开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全区。
【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荐阅读:
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推进农村党风廉政10-28
关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06-02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查报告11-14
全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12-16
农村家宴管理规范07-17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研究09-19
农村三资管理(正文)11-0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05-24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培训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