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上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精选9篇)
庄子上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扩展和延伸,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我村林业改革步伐,现根据我村实际,制定2010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村目前共有集体林地面积()亩、其中有林地()亩、疏林地()亩、灌木林地()亩、宜林地()亩、未成林造林地()亩。全村人口()人,涉及农户()户。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按照“县直接领导、镇组织实施、村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确保农民的实惠,生态受保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新庄子上村创造优越的环境基础。
三、林改范围
2010年我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范围是:全村集体所有的林地、林木。
对权属有争议的林地、林木,要在争议解决后再落实经营主体。
权属不清,争议未解决的,暂不纳入改革范围。
四、主要内容
将集体林地、林木全部承包到户
五、工作程序
(一)成立机构
我村成立由村支书为组长的村组林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村林改方案的形成和组织实施工作。
(二)广泛宣传
广泛深入宣传林改的目的意义、政策规定、主要内容,使广大群众了解、支持、参与林改。要让群众知道在宣传什么、知道了怎么办、农民得到什么实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调查摸底
由本村林改工作小组对本村的分林人口、林地面积、村与村相邻交叉处的分界、历史的遗留林地纠纷、历年的各种证件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四)制定方案
由村林改工作小组召开本村林改工作小组全体成员会,民主协商拟定林地承包方案,村林改领导小组成员对农户进行家访,宣传林改政策,了解群众对这次林改的真实意愿;根据林地现状,按林改政策原则,起草村《林改实施方案》,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林改实施方案进行讨论完善后,再进行投票表决。票决必须经过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农户代表签字同意方可通过;将票决通过的林改方案
逐级上报乡镇政府和县林业改办审核,并及时张贴公布,期限为7天。林地承包方案应明确一下内容:人口总数及参与林地承包的人数,集体林地总面积、自留山面积、责任山面积、集体以拍卖等其他方式已发包的林地面积、集体经营管理的林地面积,明晰林地产权的原则、形式和承包期限等。
(五)确认到户
我村要出一份影像图纸,编号、入位、由各户代表抓阄,结果由林业局电脑录入,再次反馈到村民张榜公示,由村民确认签字(按手印)。
(六)建档工作与林改工作要同步进行
六、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一)提高认识、落实工作责任。我村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件大事列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积极推进。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制定具体的工作时间表、进度表以及考核办法,积极推进林改工作。
(二)确保林改质量。在林改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林权登记发证管理工作的通知》、省市县《实施意见》等相关规定,严格程序,确保各个环节合法有效。
1、村组林改小组的人员组成。村组要组织全体村民选举产生林改工作小组,人数不得少于5人,尽量由具有一定威信、主持公道、熟悉地理环境情况的同志组成,其中普通群众不得少于三分之二。
2、要在群众中广泛的宣传,我村书写林改标语(1-2条)、深入各家各户访问、召开村民大会宣传。
3、“四签到两不准”。召开会议和讨论承包方案时,要按照“四签到两不准”的要求履行民主表决程序。“四签”是通知开会签收,参加会议签到,投票表决签名,通过方案签字。“两不准”是不准代人签名,不准用铅笔、圆珠笔等不符合档案工作要求的笔签字。
4、承包方式
(1)家庭承包(集体林地多)
(2)联户承包(以家族为单位)
(3)人均林地不足一亩(均股不均山)
(4)拍卖后分钱
庄子上村委会
1 指导思想
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 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 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为总动力, 紧紧围绕美丽息县建设, 在坚持和完善林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 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 以还权赋能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 以发展现代林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以要素流动为纽带, 充分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 创新林业体制机制, 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构建林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增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内生动力, 积极探索集体林业综合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为全县农村集体林业改革发展积累经验、探索模式并作出示范[1,2]。
2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制度创新。在坚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 把完善制度和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改革试验的核心任务。二是坚持服务大局。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探索改革路径, 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化解风险隐患, 提高发展质量, 推进简化程序、高效便民, 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四是坚持分类实施。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 试点先行、循序渐进,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把能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作为改革试验的基本要求, 统一规划、严格审批, 不一哄而上。五是坚持风险可控。试验示范区实行封闭式运行, 在示范区内可突破相关法律制度, 同时要把保护集体林区社会稳定, 风险可控作为基本底线, 不改变林地用途, 不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六是坚持综合配套。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统筹推进深化林业各项改革, 加快林业经营体制创新, 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 完善林业支撑保护机制[3,4]。
3 目标任务
力争用3年时间, 在完善产权制度、经营体制、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试点探索、创新突破, 最大程度地落实林农更多财产权利, 进一步健全新型林业经营体系, 努力形成现代林业发展体制机制, 最终实现农民得到实惠, 生态得到保护, 林业得到发展, 社会和谐稳定。
4 试验改革内容
4.1 探索“三权分置”林权管理新模式
农村林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长久不变的承包关系, 是林业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的核心要素。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农民的承包经营权。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要求,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巩固农民的承包经营权, 强化农民对林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长久不变的基础上, 探索开展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赋予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等更多权能, 鼓励农民兴办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股份合作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4.1.1 政府出台规范文件。
由于林地经营权的债权性质和现有政策规定的诸多限制, 导致林权流转遭遇到了权属信任、融资困难等障碍和问题。为最大限度地鼓励和调动市场主体参与林地流转的积极性, 激发更多的商业资本投入到林业中来, 提升林地价值和林农收入, 根据市政府出台的《信阳市林权流转管理办法 (试行) 》《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发证办法》《关于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等为指导, 赋予林地经营权流转证书的法律地位, 明确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是林地流转关系和权益的有效凭证, 是林地流转受让方实现林权抵押、林木采伐和其他行政审批等事项的权益证明, 赋予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等更多权能, 保障林地流转双方的权益。
4.1.2 规范经营权证发放。
使用全市统一印制的林地经营权流转证书。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林地经营权流出与流入双方的申请, 对经过林权交易中心进行规范交易的予以发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
4.1.3 开展试验试点。
2015年在全县选择基础改革条件较好的2~3个村进行“三权分置”试点, 要及时总结经验, 完善提高后, 以点带面进行推广, 2017年在全县推广实施。
4.2 探索林业要素市场服务新规范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加快建立集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林权登记、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于一体的要素市场, 通过建立林业要素市场, 成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收储担保中心和林权流转交易中心, 实施林权直接抵押贷款, 构建"评估、担保、收储、流转、贷款"五位一体的林业服务体系, 解决林业再生产的资金难题。不但可以规范林地林木流转, 探索限期限量流转的办法, 防止农民失地, 还可以尝试限制受让方资格的办法, 限制没有林业生产经营能力的业主受让林木、林地, 抑制过度炒买炒卖森林资源的行为。
4.2.1 建立健全林权管理服务机构。
建立有编制、有人员、有地点、有经费的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 依托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成立林权管理服务站, 重点林业村配备林权信息管理员, 形成县有服务中心、乡镇有服务站、村有信息员的畅达服务体系, 为林农提供服务。
4.2.2 建立林业要素市场。
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内设林权流转拍卖、林权流转交易、林权发证登记、抵押贷款管理、政策科技咨询、森林资源评估、调查规划设计、林业信息发布等窗口, 主要受理林权初始与变更登记, 提供档案材料查询与抄录、复制服务, 进行林权流转交易管理, 收集、发布林业法律、法规、政策与林地流转、林产品供求信息, 推介林业项目与科技成果, 提供交易场所, 进行产权交易咨询、办理流转交易手续, 协同银行进行林权证抵押登记、贷款, 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业务监管、信息发布与咨询等。2016年力争依托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立林业要素市场, 并尝试运作, 2017年建成全市统一运作的林业要素市场。
4.2.3 创新森林资源评估模式。
一是森林资源评估选择多样化。采取林业资源调查、银行内部评估、中介评估和免评估等灵活方式, 既引入竞争机制, 提升服务质量, 又可降低费用。二是突破有关规定。突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财企[2006]529) 有关规定, 凡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 应委托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格的机构进行评估;金额在100万~300万元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 可委托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格的机构评估或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具有丙级以上 (含丙级) 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科研教学等单位提供评估咨询服务, 出具评估咨询报告, 20万~100万元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 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具有丁级以上 (含丁级) 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科研教学等单位提供评估咨询服务, 出具评估咨询报告, 2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项目, 由银行参照当地林权交易市场价格, 自行评估、商议抵押资产价值或由具林业高级工程师资质的技术人员出具评估咨询报告, 免收评估费用。三是根据评估中介信用状况实行分类分级监管, 开展评估中介经营黑名单制, 对信用主体的经营行为进行登记公示, 强化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全县面向社会遴选公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1~2家。
4.2.4 积极探索林地纠纷仲裁工作。
2015年全县将林地承包仲裁纳入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范围, 争取成立林地承包仲裁委员会, 解决林地流转过程中的纠纷和矛盾。维护承包经营秩序和承包者的合法权益。
4.2.5 探索森林保险创新。
森林保险作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政策之一, 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 有利于提高林业生产经营者抗风险能力, 有利于林农灾后迅速恢复生产, 促进林业稳定发展。按照现阶段公益林保险模式, 试点在林农自愿的基础上, 在种植绿化苗木较集中的关店乡选择价值较高的高档绿化苗木纳入保险范围, 在保险期内, 因火灾、暴雨、暴风、洪水、旱灾、冰雹等造成保险林木损毁的直接经济损失, 由承保机构按照规定进行赔偿。保费主要来源:一是申请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 二是县级财政进行补贴, 三是林业生产经营者承担很小部分的森林保险保费。
4.2.6 探索融资方式创新。
与金融机构沟通, 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研发“林农小额循环贷款、合作社小额信用贷款”等林权抵押贷款新品种, 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 重点开展合作社林权抵押贷款50万元以下的小额信贷项目, 适当延长借款期限和利率优惠。对于20万元以下的小额林权抵押贷款, 优先纳入省级林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范围。
4.2.7 探索建立林权收储和担保制度。
县政府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 引进实力强、有意愿的资产公司合作组建森林资源管理 (收储) 公司, 建立森林资源二级交易、托管市场, 对逾期未归还贷款的抵押林权进行收购、交易或托管处置, 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的救济循环系统, 形成林权流转、资产评估、抵押贷款、抵押物收储与处置等相互配套的一条龙融资体系, 解除金融部门后顾之忧, 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发展和林权流转。
4.3 探索公益林管理经营新机制
息县目前没有生态公益林, 由于受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影响和制约, 有些林木一直存在产权主体不明晰、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质量效益低下等实际问题, 20世纪80—90年代全县主干道两侧农田林网的杉树, 一直没有明确定性 (既不是商品林又不是公益林, 既不能随便砍伐又不能领取公益林补贴) 。这些杉树在息县的林业生态建设中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全县林业产业中仍处于“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探索将全县现有的池杉纳入公益林。2015年在杉树保存较好的曹黄林乡、张陶乡进行试点。
4.4 探索建立规范的林权流转新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要求, 按照个人申报、县级审核、市级监管工作程序, 建立集信息发布、查询、交易、备案一体的林权信息交流平台。
4.4.1 开发林权交易信息管理系统。
以市林权档案软件开发为抓手, 开发林权交易信息管理系统, 开发林权登记、林权档案、信息发布、林权交易、网上培训等板块, 实现林权登记与变更登记、林权交易与报价系统、林权档案与查询、林权抵押锁定与一卡通评估、林权交易台帐与林权流转经营权证生成与打印、统计分析和信息发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上运行系统。息县林权管理机构负责对申报的林权流转、林权抵押、森林保险等信息审查、核实、录入、维护和现实交易, 市级平台进行查询和监督, 并通过林权交易分中心或交易窗口向乡级延伸, 畅通林权交易信息, 实现金融部门信息共享, 引导和规范林权流转、抵押、变更。逐步建立省、市、县对接的开放式林权交易信息平台, 将息县各地林权交易在全省甚至全国的范围内进行公开、公平流转交易。
4.4.2 建立各类市场主体诚信平台。
将林业企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介机构、林业合作组织、林农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情况、诚信守信情况、行为认可 (采用、采信、引用) 情况等市场行为统一纳入征信范围, 对其市场行为进行统一征信, 通过林权信息交流网络建立信用档案, 公布信用等级, 发挥市场监督作用。
4.4.3 建立林权流转价格参考平台。
在大量收集林权流转案例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按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操作规程, 提出全市分区域、分林种和权益期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参考值, 建立林权流转价格参考体系, 供评估中介机构和林权流转双方参考, 以促进林权流转公平、公正。
4.4.4 建立林权流转合同备案制度。
利用开放式林权信息交流平台, 引导使用统一的林权流转示范合同, 建立林权流转合同备案制度, 指导林权流转适当的流转年限、付款方式和附着物处置等。
4.4.5 强化林权流转规范监管。
应出台《森林资源资产流转管理办法》等制度, 对林权流转原则、范围、管理、登记等进行规范。强化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监督职能, 依法规范集体林权的流转行为。严格执行集体林权必须在依法设立的交易机构公开交易制度, 禁止场外交易, 规范林地林木流转行为, 促进公平、公正交易。
5 保障措施
5.1 加强组织领导
由县政府组织实施, 主管副县长负总责, 相关单位具体指导实施, 做好改革试点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并处理改革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县林业局具体负责全市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的指导实施, 按照工作部署制定改革工作方案, 安排经费, 配备专门工作人员, 认真组织开展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
5.2 积极筹措经费
以争取上级对口项目资金为重点, 各项目以自筹为基础, 以县财政投入为保障, 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 多渠道筹措工作经费, 确保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正常进行。对项目经费进行精细化管理, 按照每个项目的实际需要, 进行足额预算, 分年度保障项目正常开展。
5.3 落实工作人员
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工作政策性、技术性和社会性很强, 需要一支懂政策、业务精、作风实的骨干队伍。县政府要从相关单位抽调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扎实的同志组成工作班子, 专职从事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的各项工作。同时, 要落实工作人员责任制, 建立责任跟踪和过错追究制度。
5.4 突出工作重点
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重点在建立“三权分置”体制、创新公益林管理制度、规范林业要素市场服务、建立统一的林权流转平台、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等方面进行, 力求尽快取得突破。
5.5 保证质量效益
在改革试点过程中,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正确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严禁违规操作。要加强信息沟通, 出现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同时, 在不违背中央大政方针的前提下, 只要能造福全县人民, 有益于改革发展, 鼓励大胆实践、大胆探索。
6 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 (2015年2—6月) 。成立组织, 制定和细化项目方案, 理顺项目建设环节, 组织好项目建设培训。第二阶段:宣传培训阶段 (2015年6—8月) 。广泛宣传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的重大意义、有关政策、预期目的, 做到组织者有的放矢, 操作者有规可循, 受益者积极响应。第三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 。对确权发证进行一次回头看, 查漏补缺, 巩固和提高确权发证成果。加大矛盾调解仲裁力度, 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和条件成熟、群众期盼、市场需求的原则统筹推进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项目。第四阶段:检查验收阶段 (2017年) 。对试验示范项目进行材料收集、查检汇总, 写出专题报告, 提交工作总结, 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参考文献
[1]王东.2015年度以泌阳县省级森林抚育实施方案[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2) :185-186.
[2]谢方福.林权制度改革下长白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3) :204.
[3]赵珊, 文冰, 肖辉.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进展[J].中国林业经济, 2012 (2) :34-37.
贾治邦说,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是中国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30年前,中国政府决定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18亿亩耕地承包到户,实现了田有其主,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效解决了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30年后,在中国农村进入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今天,中国政府又作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战略决策,决定把25亿亩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实现山有其主。这必将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耕山致富的积极性,实现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林业是生态产品的生产者,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专家研究,一辆奥迪汽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11亩林子就能全部吸收;一架波音777飞机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1.5万亩林子就能全部吸收;一座20万千瓦的燃煤发电厂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48万亩林子就能全部吸收。森林还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多种功能。当今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唯有生态产品最为短缺。过去,由于我国集体林业的体制机制不顺,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不高,虽然森林面积不断增加,但森林质量低,林地产出率低,生态功能也很低。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林业体制机制,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实现林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转变,必将大幅提高森林质量和蓄积量,全面提升“森林碳汇”等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实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这不仅对我国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必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奉献给社会和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和农村、平原和山区的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差别很大。而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绝大多数贫困人口聚集在山区。山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彻底解放山区的劳动力和林地的生产力,极大地调动山区农民开发多年沉睡的山林,促进林木种植、林下经济、木本粮油、竹藤花卉、森林旅游、生物质能源以及林产品经营加工等林业产业的大发展,全面提升林地产出率,大幅度增加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的收入。中国政府正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做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山于民,还利于民,使林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应当前生产力的要求,这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生动实践,是广大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光明之路、幸福之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分5个部分、21条,我们称之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1条”。这个《意见》,认真总结了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深刻阐述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这项改革最核心的内容是明晰产权,就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意见》要求,明晰产权要维护“两性”:一是维护家庭承包经营的长期性,承包期为70年,期满后还可以继续承包;二是维护承包经营的物权性,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对集体林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享有平等的初始分配权,即承包经营权。根据《物权法》规定,林地承包经营权为用益物权,农民对林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置的权利。这就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真正做到“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
《意见》特别强调了五项基本原则,即“五个坚持、五个确保”:一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得保护;三是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四是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改革规范有序;五是坚持分类指导,确保改革符合实际。
《意见》还明确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加强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制度和评估制度,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公益林补偿制度、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贾治邦说,中央政府的《意见》里写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五个确保”,这五项原则都非常重要,但是最核心的一项原则是坚持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这条原则。应该说,这条原则既是我们改革的出发点,又是我们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检验各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否成功的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试点3年,今年将在我国全面推开,预计用5年时间将25亿亩山林承包到户。
贾治邦表示,因为林地改革比土地改革晚了30 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很复杂。所以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落实到户。但光落实到户还不行,还要有许多其他制度的建设和配套措施的改革推进,包括政府职能以及其他各项制度,都要继续深化改革。
这次林地的承包,像30年前的耕地承包一样,是又一次生产力的大解放,是农村林地改革的又一个里程碑。这次改革中心是要落实产权,产权如果承包到户之后,怎样放活经营权呢?改革先期有一些试点省的实践证明了,林地承包到户以后,经营权不但能够放活,而且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过去没改革以前,我们对林地,特别是林地上的林木采伐管得非常严的,老百姓种上树以后,一棵树采下来之后要运输,到处有运输的检查站,一直到这棵树进入工厂加工都必须有证。此次改革,第一就是要改革现行的木材采伐制度,要放活木材经营。
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过去林地是集体的,所以农民的积极性不高。现在林子是老百姓的,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加上林地承包的期限又很长,是70年,农民就可以大胆地在自己的林地上投入技术、投入资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省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区农民的纯收入有一半来自林地。现在用材林、经济林等林木一亩收益就在上万块钱。这正是因为我们放活了经营权,农民根据市场,种什么、怎么种都由自己决定, 而且什么时候伐、什么时候种,都是由他自己决定。所以农民的积极性很高,林地的产出率也很高,这样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贾治邦在新闻发布会的最后说,此次改革凡是林地,都要逐步发林权证。林地改革,但林地用途不能变。他说:“你种什么林子都行,你按照市场要求,种什么都可以,但林地的用途不能改变。林地划分为两类经营,一类是国家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因为它不是市场配置的,那么就由各级政府来买单。我们现在的生态公益林类型很多,有天保林、有生态公益林、有退耕还林,随着农村改革的继续深入和林权制度的深入改革,我们提出要把种类合并,逐步提高补偿的标准,使生态公益林不断发挥它的生态功能。另一类是商品林,商品林完全由市场配置的办法解决,贷款也行,甚至也有扶贫贴息贷款,还有别的政府的赠款,还有别的扶持政策来促进林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2008年5月15日)
为继续深化和完善林权制度,调动广大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我村林业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丁香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为林改)
一、总体安排
从2007年10月起至2008年6月底,用8个月时间,在原林业“三定”以来确定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从基础上,通过确认核发或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简称林权证)进一步完善农村林地承包政策,明确山林经营主体和收益主体,推进林权改革。
二、工作方法及要求。
1、对已划定的自留山保持长期稳定不变,;对林业“三定”时承包到户确权发证的责任山,承包期限原则上延期至2050年底,承包期内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属于承包者,由承包者申请换发《林权证》,允许依法继承和流转;对林业“三定”时承包到户未发证的责任山,要凭原始分山登记表、承包合同或分山会议记录等证明材料予以确权发证。目前仍由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要继续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和巩固。
2、在镇林改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成立村、组林改工作小组,村林改领导小组由余文明 为组长,余同乐 程志松 为副组长。各组选抽村民代表为成员。各组成立林改工作小组,各组长为组长,选二至三名村民代表为组员。在镇政府干部及林业站技术员的指导下,对全村 个村民组同时启动林改工作。(各村民组林改工作小组名单附后)
3、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及村民组会议,明确林改工作的必要性和稳定性,加强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大力宣传林改工作的基本内容及有关政策规定和林权登记发证意义、工作程序和要求。
4、各村民组以组长带头抽调两到三名有责任心、有文化、办事公道、对本组山场分到户情况熟悉的村民代表,具体作为本组开展林改工作小组,搞好本组林改中的核查登记、记录及资料收集,确保换发林权的证档案齐全及准确无误。
5、按照原山林证为依据,进一步明确界线,勾绘测算面积,在现场协同技术人员利用地形图,按照较小自然地形线划小班,勾绘测算面积,填写《 小班区划指界登记表》。根据小班形状和方位,在《 森林、林木、林地四至范围图》 上绘制比例的小班示意图,并注明小班号,小班面积,小班名和明显永久性地形物(如:道路,桥梁,河流,山脊等)。
6、加强林权登记工作的指导培训,掌握林权登记工作程序,有关表格填写,四至范围图绘制。对无自然界线的山场,村民相互之间可采取埋石块、钉木桩、涂油漆、开沟等人工方式做好标记,维护相邻的山场界线明确。
7、在林改工作中,村民应主动提交林业“三定”发的自留山证、责任山证及户主身份证复印件,以便登记表册。
8、各组对死亡绝户,无人继承及人离本地无委托人山权转让后,这次换证换山场,由各组召开村民组会议决定流转处理换证。
9、由村民组组织广大村民,按照林改要求的有关内容到山场现场双方共同指认界线,逐山场、逐地块进行分户登记造册,核定山场界线及四至。根据林改工作要求填写好各种表格,召开村民会议公布结果,确认无误后进行书面公示,公示期后无异议,完善各户林权登记申请表一式二份,鉴定林地承包合同。
10、各林改工作小组在完善各种林改登记造册表格后,经村林改领导小组检查初审清楚准确无误后,并整理集中报镇林改领导小组审核。
11、本方案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遵照实施。
关于成立红桃村林改领导小组的报告
丁香镇人民政府:
根据县、镇林改工作文件精神,为确保我村林改工作顺利进行,经村民代表会议研究,成立新中村林改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余文明
副组长:余同乐 程志松 成员:
村委员会 2008年5月15日
关于 村成立林改工作小组的报告
丁香镇人民政府:
根据我村实际情况及当前林改工作要求,经村民代表会议研究,成立我村林改工作小组十个。特呈如下:
第一林改工作组: 组
组长: 成员:
第二林改工作组: 组长: 成员:
第三林改工作组: 组长: 成员:
第四林改工作组: 组长: 成员:
第五林改工作组: 组长: 成员:
第六林改工作组: 组长: 成员:
第七林改工作组: 组长: 成员:
第八林改工作组: 组长: 成员:
第九林改工作组: 组长: 成员: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化隆县林业局 2012年5月
根据《化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在顺利完成集体林权确权和明确经营主体的基础上,为建立权责明确、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化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改革试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方针,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在主体改革明确集体林地林木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建立和完善林业经营、林业服务、资源保护、资源流转体系,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广泛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及社会力量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林业资源配置,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推动森林资源增长、林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真正实现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试点目标
基本完成全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试点任务,初步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探索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探索符合县情林情的产权模式、林地经营方式、政策措施、林业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得到更好管护,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利用,林业产业得到更快发展,农民收入得到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三、试点内容
(一)落实配套改革政策。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和“造林申报奖补”制度是我省在林改中的主要配套政策。按照明晰产权的方式落实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主体,凡是家庭承包的,管护权落实到家庭;实行均股的,管护权要落实到林业股份合作组织,由股份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机构负责管护。按照应签尽签的原则,县林业部门与各管护主体签订“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合同”,确保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并按照合同约定的管护效果兑现管护费。同时,按照《青海省农村营造公益林奖补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积极落实造林申报奖补制度,由宜林地的经营权利人申报造林,并纳入造林管理体系。
(二)发展林地经济。在不破坏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允许开展林地种养、休闲旅游等项目,类型可以多样化,如林下种养包括林下种植中藏药、林下食用菌、林下山野菜种植和林下禽养殖等项目;经济林培育包括枸杞林、沙棘林、核桃林、樱桃林等营造和培育项目;休闲旅游服务包括林间休闲茶园、农家乐等项目;同时,通过密植或混交的方式发展包括云杉、油松、园柏、丁香、花灌木等树种为主的生态复合型苗木基地项目。积极探索经营模式,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的经营项目。
(三)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选择有条件的林地林木承包经营农户或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符合条件的林地林木,依据被抵押对象有变现或收储条件,被抵押对象权利人有一定的信誉度,风险意识强,有林权抵押的意愿的,积极协调相关金融部门探索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试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农户或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支持发展林地经济,积极探索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管理机制。
(四)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培育示范意义强的林业经营实体,促进全县林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凡是明晰产权后不便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达到一定比例的,都应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或其它形式的经营实体。凡是采用“均股”方式明晰产权,但没有成立相应的农民林业股份制合作经营组织(含林业管护经营协会、股份合作制林场)的,要召开“股东”会议,按程序成立农民林业股份制合作组织,制定章程,明确经营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资金投入和利益分配制度。凡是以联户方式承包林地,联户内部没有订立权益协议的,要订立权益协议,明确“联户体”内各户在林地管护经营方面的责任、义务和权利,确保明晰产权后集体林地有人管护、有人经营。
(五)开展林权流转。以县林权制度改革管理办公室和乡镇林业站为基础,开展林业信息发布及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服务,林业评估咨询,林权初始、变更、注销登记;与金融部门联合开展林业评估抵押等方面的业务工作,规范林权流转交易行为,实现林权管理服务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林权交易、变更登记、行政审批和法规咨询提供规范、高效、便民的服务。
四、试点重点
一是在沙连堡乡其后昂村,利用当地富足的林业资源和光照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林地养殖和经济林培育项目,养殖林地土鸡1000只,试种枸杞300亩;二是在昂思多镇关相口村,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林业投融资政策,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对符合政策条件的林地林木进行资产评估,并根据林地林木经营实体的经营能力和贷款偿还意识,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工作,着力解决林业投资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盘活各类民间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林业生产建设,不断增强林业发展后劲和活力;三是在谢家滩乡西门泉村,依靠周边林地资源,利用距离县城较近的优势,在不改变林地林木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重点发展1-3个林间休闲茶园和农家乐项目,通过适度经营,把生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
五、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一)建立林地林木流转服务机制。积极支持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采取转包、出租、转让、互换等多种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真正放活林地经营权,加强林地林木流转监管,规范流转程序,促进林权流转和交易,全力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各乡镇要加强林权流转的政策宣传和落实,认真开展抓点示范,强化引导协调,确保全县林权流转工作规范有序。
(二)建立林业投融资服务机制。依据林业投融资的有关政策,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解决林业投资不足的问题。大力开展林业小额贷款,加大林业信贷投入力度。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森林保险制度,按照低成本、低保额、保成本的原则,积极开展火灾等自然灾害保险业务,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盘活各类民间资金,引导社会各界投资林业生产建设,不断增强林业发展后劲和活力。
(三)建立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在保证生态功能前提下,积极探索进一步改革商品林、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和限额采伐管理方式方法。积极稳妥开展采伐试点,从严控制公益林采伐,依法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科学和合理控制采伐方式和强度。根据国家林业政策,进一步放活商品林经营管理,优先安排商品林采伐试点和采伐指标,对非林地上种植的树木允许自主采伐,广泛调动林农造林、育林积极性,充分发挥商品林的经济效益。
(四)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管理机制。根据全县林业资源实际,按照森林分类经营原则,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同时,开展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兑现试点,总结完善后在全县展开,切实增强广大林农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性,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五、工作步骤
全县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从2012年6月份开始,2012年12月底试点结束并全面铺开,具体分三个阶段。
(一)组织准备阶段(2012年6月5日前)。一是各乡镇林改领导小组抽调人员,充实林改队伍,集中开展林改配套改革工作。二是积极开展林权配套改革工作调查研究,深入村社、农户广泛征求意见,为推进全县配套改革打下基础。
(二)试点开展阶段(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开展林权配套改革试点改革工作。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2年12月底)。一是全面检查验收,总结完善。试点工作结束后,由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进行组织检查、验收,总结经验,为下一步全县全面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打下基础。二是开展相关文件、政策和办法的宣传落实,全面启动配套改革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深化配套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把深化配套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把配套改革任务、完成时间、责任要求分解落实到人。县林改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共同做好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配套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要结合当地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坚持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要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让广大群众关注改革、思考改革。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加强引导,探索最有效的改革方式。按时完成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确保林权配套工作稳步推进。
王庄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尧都区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积极配合金殿镇政府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结合我村实际,经本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制定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现状
经调查核实,公示后确认,王庄村共计347户1438人,参加本次林改以2010年11月10日前农业在册人口为准,包括在校大、中专学生10人,合同兵、义务兵3人。
(二)林权现状
全村共五个居民小组,347户居民,1438人,全村总面积5851.2亩,荒山荒坡面积4769.2亩,耕地面积1082亩。
二、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尧都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坚持森林分类经营方针,进一步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加快推进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改革的原则;坚持权益平等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坚持尊重历史、维护稳定的原则。
四、总体目标
全村集体林地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在2010年到2011年两年时间内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本着尊重历史、依法办事的原则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承包关系。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分配合理、流转程序规范、监督服务有效、配套机制完善的现代林权制度,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努力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五、林改的方式
均山到人、联户承包的方式。
六、林改的方法
(一)我村荒山荒坡面积4769.2亩,耕地面积1082亩。
(二)将本村分山户数347户,按照村现小组5个组,由农户自愿推出本组代表人,农户再将自己的林地委托给代表人,根据委托书和联户承包议事规则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本方案经全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表决通过后,报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执行。
王庄村村民委员会
我国的林地面积是耕地面积的2倍多, 约为40多亿亩, 全国23以上的农民兼职或专职从事林业的经营与管理,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几千万甚至上亿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的经济发展, 我国主要的林业经营形式有:
1.1 联户经营
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联户经营需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能人牵头, 联合零星户或者是几十户共同来进行经营, 本着风险共担自愿结合的原则进行。一般是有自愿联合的要求且承包规模较小的农户是规模经营的初级形式或萌芽, 相对于分散经营的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1.2 集体经营
在林业资源比较丰富的重点林区体现为集体经营, 它的主要形式是举办乡村集体林场, 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经营模式。集体林场的分配原则是分配原来的生产队的村或组并开始实行劳动在场的形式, 后来随着林场经济的发展有的集体林场还实行了场长负责制但大多数演变成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由于管理体制比较健全林场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较高所以对林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3 折股联营或合作经营
折股联营或合作经营实行统一经营在我国许多省推广这种形式是按股分红、分股不分山, 分利不分林, 林地和林木都没有分。其具体做法是将集体的林地、林木和相关林业资产折成股份分给林农, 分配形式作了改革集体经营或合作经营实行按股分配。
1.4 林工商联合经营
这种形式一般由集体林场投入土地与投入劳力, 其投资主要来源于森工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 由农村营林单位、木材经营公司以及工业企业强强联合经营来培育林业资源, 例如, 造纸企业与林业联营的称林纸一体化经营, 木材采伐后直接由森工企业或木材公司按国家有关政策收购。这种形式提高了林业资源的质量, 体现了森工企业把林场作为第一车间, 更加符合加工业的需要, 企业也降低了经营成本。林场按企业加工制造业的要求进行定向培育林农也增加了收入。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 确权纠纷多
林权证发放困难。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或者是林改方案不公平、程序不公开, 引发了林农与林农、村与村、组与组、甚至是县与县之间的纠纷, 由于实施的难度大。这就给山林和林地的产权明晰带来了难度所以纠纷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 省际和县际之间的纠纷解决难度更大。虽然有村委会和司法程序为解决纠纷提供途径, 但与民间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林权证发放的目的是保障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林权证发放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操作上的失误和工作程序的不规范。不规范的林权证发放也是日后林权纠纷产生隐患的原因之一。同时出现了新的有证无山和有山无证现象, 存在着新增的林地没有及时地办理林权变更手续, 这给今后的确权工作留下了隐患, 还有个别委托手续不完善、合同数据不吻合等情况。林权证发放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林农可以用林权证申请抵押贷款, 但林农出现贷款难等林权证不能有效地到达林农的手中问题也是林权证的发放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问题, 长期或短期不利于林农今后的扩大投资也不利于整个林业的生存和发展。
2.2 配套改革滞后
有学者认为配套改革比主体改革更重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是确权, 但这并不是林改的目的, 搞好落实处置权、放活经营权并且确保经营权的确权之后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来保障林业经营者的利益。真正实现树定根、山定权以及人定心出台配套改革有利于林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 所以在重点抓好主体改革的同时也应该抓好配套改革。而当前一些地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后续配套改革措施不能及时地到位, 如林地流转缺乏林权登记管理中心等流转平台, 林农低估林地和林木的价值, 林权流转没有实现制度化和公开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也十分不利。
2.3 林权抵押贷款难
目前, 林农取得的贷款多为速生林, 银行一般不给予贷款林农通过林权证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 但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林木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使得某些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林农。对于管护生态林的林农银行方面对林农造林贷款也没有给予十分特殊的贷款政策。此外林业生产的长周期和资金回报期长的特点不符合其还款的期限, 即使林农取得了贷款也显得极为不合理。往往会出现林农在取得贷款并对林业进行投资之后, 还没有真正地见到投资的效益, 另一方面, 林业本身就是不确定因素较多的产业, 林农取得抵押贷款难的原因是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天气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银行本身也不愿意对林农发放林权抵押贷款, 因为给林农贷款的银行也会受到牵连一旦出现自然灾害等情况不仅林农受损失。
3 林权制度的改革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林业资源“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在前一阶段分山到户经营的基础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党的农村政策是符合农业生产基本经营制度的, 要根据其管理特点坚决做到五统五放就是做到有统有分、统分结合、该放开的放开。公益林、生态林商品林经营。要防止乱砍滥伐与防火还要同时防森林病虫害做好林业三防工作, 社会化服务要放、林业投融资要放、营造林要放、木竹交易要放;林业发展规划要统、资源流转要统、采伐管理要统。
3.2 建立林业投融资体系
生态林业以国家投入为主, 以提高生态补偿水平强化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而林业投融资体系是现代林业经济的核心。生态林和商品林的融资体系应当有所区别, 商品林业以国家投入为引导, 在保证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以林农和社会投入为主体, 鼓励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活动, 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建立林业产权抵押贷款, 让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建立林业灾害风险机制发展林业保险事业, 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对林业的支持。
3.3 建立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发展现代林业必须按照优质与高产高效、安全与生态的要求积极培育商品林业, 实现山上办绿色银行转变林业生产方式, 大力发展非木质林产品使林业成为繁荣山区林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提高林地产出效率并且要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
3.4 建立和完善林业政策法规体系
完善林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全面推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加快地方立法步伐、林业市场监管制度、林地流转制度。逐步建立权责明确的政策体系, 理顺事业和企业之间、林业管理体系内部的行政的关系, 实现监督有效保障有力且行为规范的林业监督执法体制。
3.5 建立林权交易中心
主要是搭建林业产权交易规范林权交易秩序、建立森林资产评估以及林木资源及林产品交易市场和木竹检测中介服务平台。林地使用租赁权出让转让、抵押市场, 开通林权林业综合服务与办事登记窗口。
3.6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加快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改革步伐, 明确任期内林业资源增长和林业经济发展目标, 建立领导干部抓林业建设的任期目标责任制。
3.7 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创新林业组织结构
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构建一个运作规范、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是建立高效的林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与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经营规模小单个农户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商业中介来为自己提供高效和低交易费用的流通服务, 容易出现统一经营层次长期滞后的情况, 在市场博弈中在经营垄断, 流通渠道单一且价格受控的情况下林农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以低价将木材卖给中间商或收购站, 农民的劳动得不到合理补偿, 林业两危问题在原有体制下无法根本解决, 林业生产得不到发展。
4 结语
只有有效解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问题, 才能使林权制度改革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实实在在地解决林业方面的问题, 促进我国林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对我国各地区林业经营形式进行了回顾, 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14-1
林业资源是一种生态资源,保护并科学开发林业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绿色发展的保证。自从我国实行集体林权制度以来,逐步实施了惠林惠农制度和政策,积极提高了林业经济发展水平,调动了农民发展林业经济的热情,促进了我国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了林业资源,然而这一制度改革政策的落实究竟带来了多大的成绩和效果,需要走到农民中展开调查。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绩效的调查与评价
通过走进某地区农民群众,采取问卷调研、亲身访谈、开展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与总结等来得出结论,通过抽取调查样本,分析这些样本的差异等等展开调查与评价。发放问卷300份,其中的276份为有效问卷。
1.1林权政策的调查评价
发放问卷中提出了“对林权改革政策的感受”类似问题,具体的调查结果如下:共调查农户数276户,其中满意198户,不满意78户,满意率为71.7%,不满意率为28.3%。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70%的农户对林权制度改革持满意态度,只有28.3%的农户持不满意态度,这说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得民心,使多数农民享受到了实惠。虽然也有一部分农户持反对意见,是由于各种原因没能享受到山林开发和经营的权利,而且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各种阻力。例如:林权抵押贷款难、贷款程序繁琐等等,导致了他们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负面评价。
1.2对集体林權改革相关政策的意见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到农民对集体林权改革配套政策的想法和意见,经过调查数据表明:当前从事林业经营的农民最渴求一种生活与收入的稳定性,因为从具体的选择中可以看出有99%的农户都选择了老有保障,农民都希望能够享受到养老或医疗方面的保险待遇,而且有将近90%的农户希望当林业经营遇到自然灾害后,国家能够有所补偿,从而维护稳定的收入。同时,农户也希望在林权办理与采伐方面能够更加顺利。
1.3对银行贷款制度的评价
自从实行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农民的林业开发热情高涨,但也面临着资金挑战,更多的农民只有依靠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然而在银行贷款这一环节,农民仍然给出了不同的评价。同样从276份问卷中进行总结:低利息贷款52户占18.8%,抵押贷款65户占23.6%,毫无优惠贷款159户占57.6%。
从以上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出,在银行贷款这方面,有50%以上的农户未能享受到优惠,只有23.6%的农户采取抵押的方式获取贷款。出现这种结果是由于银行作为盈利性金融机构利益性质的影响,很多银行倾向于将贷款发放给山林经营规模较大和还贷能力较强的林业大户,从而保证自身的经济收益,这也是与林业经济收益周期长、风险大等原因密不可分的。基于这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才使得有50%以上的农民无法享受到银行贷款制度的优惠。
1.4林业采伐指标制度的评价
在采伐指标方面,主要从采伐指标的获得便捷性与分配科学性两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采伐指标获得的便捷性。实行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农民就要接受和遵循采伐限额制度,然而,在采伐指标是否容易获取方面,在问卷中提出问题“采伐指标获取的便捷程度”。从276份调查问卷中进行全面分析,具体的调查结果认为非常便捷9份占3.2%,不便捷245份占88.8%,不清楚22份占8.0%。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有将近90%的农户认为采伐指标获取不便捷,也就是侧面意味着采伐指标很难获取,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国家实行了严格的林业采伐制度,对采伐进行严格限制。实际上,虽然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指标下达到农村地区,然而,由于下达的指标十分有限,且操作不规范,导致很多没有关系、没有实力的农户无法获得指标,而且即使获得了采伐指标,也会因为采伐程序复杂、繁琐,影响广大农户的积极性。
采伐指标分配的科学性。对于采伐指标分配是否科学、公平、合理的问题,在问卷调查中也进行了调查,具体的调查结果为:指标分配科学57份占20.7%,分配不科学203份占73.5%,不清楚16份占5.8%。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有70%以上的农户认为当前的采伐指标分配不科学、不合理、不公平,出现这种结果是由于原本严格的限额采伐制度造成了采伐指标相对有限,这样珍贵的采伐指标很容易被相关的权力部门进行非法操作,不正确履行规定程序,通过走后门等形式进行暗箱操作等现象时常发展,这些都影响了采伐指标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
2结语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支持并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广大农民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这项制度政策仍有一些不足和缺点,需要改进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有5个发展动力[J].华人世界,2010,(1).
[2]杜群,王兆平.集体林权改革中林地流转规范的冲突与协调[J].江西社会科学,2012,(6).
[3]刘璨.社区林业制度绩效与消除贫困研究一效率分析与案例比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确保农村稳定和谐。
(二)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生态得到保护、农民得到实惠、资源得到增长,改革决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三)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四)坚持尊重历史,确保政策稳定性、连续性。重视现实,不打乱重来,不重新分配。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五)坚持依法改革,确保改革规范有序。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范程序,依法操作,确保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与法律规定相符合,使改革成果合法有效。
二、改革的范围和方式
(一)改革的范围是全市农村集体所有的林地和林木。集体林地林木能够分到户的要坚持均分到户,不适宜分到户的要以均股均利的形式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平均分配权。
(二)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家庭承包经营是指将村集体经济组
织所有的林地林木均分承包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每一农户,和村委建立承包关系,承包林地林木用于林业生产经营的方式。(类似分田到户)
(三)其它承包经营方式。其它承包经营是指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林木,由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发包,适合“四荒”(荒山、荒地、荒坡、荒滩)和“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林木、林网、公路林带、面积较小的山岚等,与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或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建立承包关系,承包林地林木用于林业生产经营的方式。
(四)村组集体经营管理方式。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可保留少量的林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实行民主经营管理,收益用于内部成员分配和公益事业。
(五)集体林地承包到农户经营的承包期为70年,以其他方式经营的承包期为20年,“四旁”林木的承包期不少于20年。承包期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六)时间要求。2010年在全市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争年内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明确经营主体的阶段性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到2013年,通过完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逐步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实现林木资源总量有效增长、农民
持续增收、生态明显改善、林区安全和谐的目标。
三、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基础准备和发动宣传阶段(2010年4月30日前完成)
1、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广播、标语(样本)、印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白纸(样本)和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形式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改革的内容、政策和意义,让群众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2、组织召开镇(处)级集体林树制度改革动员大会,成立镇(街)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不少于5人的工作小组,制定镇(街)级林改方案。各镇(街)根据《莱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制定本乡镇改革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各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林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选举结果公示7天。
4、村级林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立后,镇(街)林改工作小组负责对村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进行培训。
5、在实际工作中,无论那种情况,都要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每次会议都要有签到记录、表决结果和会议记录。这些记录必须要统一格式
(样本)。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和制定改革方案阶段
1、首先村林改工作小组对本村所有林地林木进行调查摸底,摸清林地林木资源情况。村林改工作小组要对林地林木资源情况,分不同地类、不同林种和不同经营管理方式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对照各村林地承包台账和其他林地资料,填写《调查摸底情况统计表》,建立林地林木资源台账。对有争议或情况不详的地块进行实地丈量核实,镇(处)应对调查摸底进行指导并对结果审查把关。
2、摸底调查结束后各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村林改方案和具体的承包方案,村组改革方案要因地制宜,做到详细明确,便于操作。第二部分明确本集体经济组织情况和林权现状。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确定参与改革的人员和林地林木范围数量。第三部分明确改革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可经采取均林、均股、均利等不同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集体林地和林木。(1)商品林。适宜分户经营的,以家庭承包经营的方式按人均分到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户为单位承包经营,给农户发放林权证;不适宜分户经营的,采取均股均利方式落实产权,并以通过拍卖、出租、承包等形式明确经营主体,给农户发放股权证。(2)公益林。采取均股均利方式落
实产权,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或通过拍卖、出租、承包等形式明确经营主体,实行规模经营,给农户发放股权证。(3)宜林“四荒”和“四旁”林木。宜林“四荒”和“四旁”通过拍卖、出租、承包等形式明确经营主体。“四荒”和“四旁”较少的,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保留,产权归村集体。(4)已经划定为公益林的用材林、经济林、参照公益林改革方法落实产权和经营主体。(5)公路林带和林业用地范围的公路绿化带,参照公益林改革方法落实产权和经营主体,非林业用地范围的公路绿化带,先调整为林业用地再改革。二是自留山。林业“三定”(1981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以来划定的自留山,在经农户同意后,可采取以自留山证换股权证方式,将自留山收归由集体统一经营,给村集体发放林权证,农户发放股权证,或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给农户发放林权证。三是权属有争议的林地、林木。要依法调处,争议解决后再落实经营主体。第四部分明确实施办法。一是明确林权到户的方式方法;二是明确林地林木承包费收取规定;三要明确林地林木承包合同内容;四要明确集体林收益分配和使用办法;五要明确建立档案要求等内容(样本)。方案制定后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程序,召开村民会议或村
民代表会议,讨论改革方案,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确认通过方案。对确实没有林改任务的,村委要写出书面材料,经镇(街)片长、镇长签字上报市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备案。然后进行张榜公布,公示期七天。
3、各要制定的林改方案公示期结束后,报镇(街)政府审核,审核主要对照以上四部分内容看是否符合政策要求、内容详细明确全面、可操作性强等。镇(街)政府审核同意后,下发批复文件(样本),对制定方案不合格的要提出修改意见,加以修改和补充。各镇处要将各村的林改方案以及参加林改会议人员签到表、会议记录、表决情况表(复印件)、镇(街)批复文件等进行归档保存并将复印件上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三阶段:林地林木承包阶段(2010年7月30日前完成)林地林木的承包范围也是这次改革的范围,是指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林地和林木,主要包括目前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商品林、公益林、宜林“四荒”、“四旁”林木、公路绿化带;其他需要改革完善的林地、林木;对已经签订承包合同的林地林木进行审查。
1、落实林权承包
(1)林改工作小组依据林改方案的要求,对集体林地林木实
行家庭承包的,以家庭为单位拟定出承包分配方案(样本),包括承包户主、人口、宗地位置、承包面积(株数)等内容。承包分配方案要张榜公布(如果在实施方案里已经明确的可以不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进行完善。然后组织承包人到场,划定林地界线,确定四到标志,填写《森林、林木、林地状况登记表》(填表面积一栏用铅笔填写),然后包村干部或镇林改办工作人员进行核查林木林地的四到界限,株数的造林等并与四邻签字盖章,把集体林地、林木落实到户、到人。
(2)对实行其它方式承包经营的(主要指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林木),本着先内后外的原则,优先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林地和林木。经公示无异议,报镇(街)政府批准后,由镇林改工作小组及相关林权权利人到现场落实林地、确定边界、并与四邻签字盖章并填写《森林、林木、林地状况登记表》。
(3)对公益林等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地不适合分户经营的,要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采取“均股均利”的方式改革,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落实产权,将林地、林木的股份数量、股权权重、利益分配方法等张榜公布(如果在实施方案里已经明确的可以不公示)。发放股权证,对以后的收益比如国家征用、大户承包等按照比例进行分红,村集体可以留一定的比例用于公益
事业。
(4)已经承包到户或流转的集体林地和林木,要本着“新生历史、面对现实、依法合规”的原则,凡手续完备、合同规范的予以维护;手续不完备,合同不规范的,但没有损害集体或村民的利益,且承包人或流转受让人已实际做出大量投入,履行了造林和管护义务的,可以采取“动钱不动地”调整利益分成比例等,依法加以完善和规范;对明显不合理或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严重损害集体或村民利益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依法妥善处理。
2、签订承包合同
集体林地林木承包分为:家庭承包方式、其它承包方式。(1)采取家庭承包的,由村委会作为发包方与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承包林地的类型、坐落、面积(数量)、质量等级;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承包林地的用途;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中,要包括发包方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支持和鼓励承包方造林、护林;承包方不改变林地性质,不得给林地造成永久性损害,按期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资源管护内容。(见样本)
(2)其它形式的承包合同,在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中规定的内容应该更详细、更明确。其它形式的承包还包括承包费交纳。(样本)
第四阶段:林权权利人向林业局申请登记
1、本次林改的林权登记申请以镇(街)为单位汇总。承包人签(补)订林地承包合同后申请林权登记的,要填写《林权登记申请表》(见附件)。各村将权属落实情况造册,连同林权承包人的《要权登记申请表》、《承包合同》和本人身份证明,一并报镇(街)政策审核。受理申请以宗地为单位,一个申请人有多宗地的,要分别申请。两个以上林权权利人共同使用一宗林地的,则由其签订的合同中权利或收益所占比例大的一方申请登记;林权权重相等的,由其共同推荐一人申请,并由其他人出具委托书。经镇(街)政府审核无误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查。
2、申请林权权利人为个人的,由本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申请登记;林权权利人为法人的,由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申请登记;林权权利人为其他组织的,由其单位负责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申请登记。
3、林权权利人申请办理林权初始登记申请应提交材料:林权登记申请表;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
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的委托书;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证明文件。
4、对申请人的资格、申请书填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林权权属证明文件的有效性进行初步审查后,符合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认为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说明不受理的理由或者要求林权权利人补充材料。
第五阶段:实地勘界
实地勘界、登记工作量非常大,也是把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质量的关键环节。林权登记申请由林权登记机关审查受理后,组织技术人员及林权相关人员对宗地进行实地勘界。实地调查森林资源现状和勘测宗地界线,包括宗地座落、小地名、四至界线、拐点坐标、地类、面积(株树)、林种、树种、造林等。认定权属界线时,必须由被调查宗地林权权利人与相邻宗地林权权利人共同到现场指界,认可后在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对产权已经明晰的林地、林木,要依法逐地块实地勘界、登记,核发林权证书,确保程序合法、手续齐备、四到清楚、权属明确、数据无误,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对权属不清、林权有纠纷的要在确定权属、解决纠纷之后,予以发证。
第六阶段:林权争议处理
1、处理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完善林权纠纷调处工作机制,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互谅互让、依法依规的原则,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村间问题不出乡,乡间问题不出县”,及时调处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处理机关
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跨行政策区域的林权纠纷,原则上由应由所跨两个行政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3、处理依据
(1)林权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书,是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
(2)其他证据。尚未取得林权证的,下列证据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土地改革时期,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土地证;土地改革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不发证的林木、林地的土地清册;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林权争议处理协议、赠送凭证
及附图;人民政府作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对同一起林权争议有数次处理协议或者决定的,以上一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最终决定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作出的最后一次决定为依据;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判决。
4、处理程序
当事人协商。争议双方当事人应当主动、互谅、互让地协商解决。经协商依法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在协议书及附图上签字或者盖章,并报所在地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备案;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或当事人一方不愿协商解决的,向当事人共同的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申请处理。
一是行政处理。林权争议当事人任何一方都有权要求政府出面解决。行政处理的程序:(1)申请人向林权争议处理机构提交《林地林木权属争议处理申请书》。(2)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提出证据,如提供林权证、土地证等权属证明。不能出具证据的,不影响林权争议处理机构依据有关规定和证据认定争议事实。(3)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先进行调解,经过调解意见达成一致的,由双方当事人签字,并加盖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的印章,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应当制作处理意见书,由人民政府作出决定。(4)当事人对政府裁决不服的,可依未能提出行
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二是司法处理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裁决和行政复议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阶段:林权改革档案管理
1、档案的内容。林权改革档案是指在林权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表、音像、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林权档案建立的内容一般包括:各种会议材料、文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工作宣传、检查、汇报、总结等材料。
2、档案的保管期限。林权改革档案管理从保管期限上可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
第八阶段:检查验收
1、检查验收的内容
(1)林改准备工作情况。包括组织机构、配套文件的制定、宣传发动、培训和林改实施方案的制定等方面。
(2)实施操作情况。包括操作规范情况,合同签订、外业调查勘界等方面。
(3)登记发证情况。包括发证程序是否规范,材料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准确,发证是否到位等方面。
(4)工作效果。包括林改完成率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
2、检查验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