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精选11篇)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所以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的价值指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核心,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对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公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必然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培养大学精神以及建设和谐校园的理论保证。本文通过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通过统计得出结果,用实证的方式去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特点,寻求相应的教育对策改进和解决当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绪论10-1
4一、问题提出背景10-1
1二、研究意义1
1三、国内研究现状11-1
3四、研究方法13-141问卷
调查及其情况14-171.1调查问卷设计基本情况141.2问卷反映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14-17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7-24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7-20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243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24-293.1培养大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24-253.2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25-273.3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27-294我国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29-354.1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29-304.2互联网的影响304.3各种思潮相互激荡30-314.4家庭与学校教育脱节且相互冲突31-334.5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33-355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途径35-575.1提升教育者素质35-405.2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40-415.3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41-455.4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估机制45-475.5从文化和文化产品维度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7-525.6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品的重要意义52-555.7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健康的文化消费观55-57结语57-58参考文献58-60致谢60-61附录61-6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3-64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都很认同,对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也会由衷的感到自豪与骄傲。80%以上的学生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荣,他们对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政策充满信心,而我国的综合国力也正在不断提升,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然而,在当今“地球村”多元化大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受到冲击,部分学生受到不良思潮的干扰,产生了极端个人主义、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等错误的价值念,亟待纠正。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的阶段,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内,他们对是非善恶、真善美丑等事物的认识与辨别能力较低,很难做到透过事物的现象而看到其真正的本质,同时,当代大学生们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接触世界各地的多元化事物,这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网络平台中,资源纷繁复杂,对于鉴别能力很低的大学生而言,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多元文化的渗透可能会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误解甚至是排斥,无法以正确的方式对待神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滋生暴力思想和抵制社会主义的行为。当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大多特立独行,追求个性展现,容易接受新潮的思想与事物,容易产生反叛意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仍有欠缺,很多初次远离家人的学生,缺乏家人的关爱与师长的监督,自我控制能力又差,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各高校必须重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思想,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健全的人格。
二、我国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优胜略汰的观念深入人心。市场经济激烈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水平得以飞速发展,但人们的生活压力却在不断增加。小学初中阶段的升学压力使得多数的家长与老师只注重孩子的文虎素质培养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忙于参加各种考试与比赛,争取各项奖助学金以及优秀评选的名额,自身的专业课程也不能放松,还要面对毕业就有可能失业的巨大压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也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贫富差距,一些家庭情况较差的学生,可能因此而产生自卑心理,自我封闭,不与他人交往,在同时面对学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时,无法承受而酿成悲剧。可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使大学生缺乏对对价值观的正确认识,进而对生活和社会失去信心。
2、互联网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大大学生们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接收到世界各地的不同讯息,这对他们的学习与自我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对于一些辨别能力较低,意志力比较薄弱学生们,很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滋生不良思想。互联网的实时交互性和资源共享性,使得大学生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远在异国他乡的信息资源,也能了解到其他国家的多元文化,但也会受到国外不良思潮影响,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排斥甚至抵制社会主义。
3、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存在着叛逆心理,导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不充分。例如在中学时期很多年轻人都有叛逆心理,到了大学阶段后,这种叛逆心理有所缓解但仍旧存在。
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很容易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冲突,最终造成学生厌学,从而教育效果不理想。此外,大学生心理情绪化,使他们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同龄人的影响,这使的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时,学生在学习时会出现波动性。还有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健全,容易接受外来思想并被其所左右,这造成了当今大学生价值选择日益功利化、多元化,加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难度。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指导地位,使大学生们明白,多元发展的同时更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原则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尺度、掌握进度,使自己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原则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合理的、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2、坚持合乎大学生实际的科学培育原则
大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是最强烈的,但是他们却很难接受灌输式的教育。高校可以尝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大学生党课之中,让他们在接受党课培训教育的同时深入了解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地完成这一任务。高校也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各种文体活动相结合,并注重设立一些特别的奖项,如参与竞技奖、良好秩序奖、先进个人参与奖、优秀组织奖等,突出24字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宣传。
3、注重大学生思考规律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及价值观变化的规律,研究大学生领悟、践行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原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大学生共性的群体意识和共性的群体行为规范。我们还要探索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要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找到什么样切实可行的方法、依托什么样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将价值观的内容很好地融入到课程教材之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整体素质会影响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会影响社会主义的兴衰,所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培养至关重要。但普遍大学生处于1822年龄段内,人格与价值观并未成熟,在价值观培养方面还需要多方引导与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时代精神与社会集体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科学的价值指向,对我国公民尤其是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注重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引导,要以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为目标,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广大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洁.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取向辨[J].思想理论教育2014.1.
[2]薛海鸣.新时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状况 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高校学生干部是广大青年中的骨干,他们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起到模范作用,将对高校及社会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影响。
一、调查对象及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80份。被调查者包括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其中学生干部比例为28%,包括校团委、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各班班委等学生干部,非学生干部比例为72%。调查对象涵盖大一到大四共四个年级,各年级段分布较平衡,调查结果具有体现性。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干部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承载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各高校一直都重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但调查发现,学生干部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程度较浅,其表率作用也较弱。
(二)学生干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调查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具化。学生干部在遵循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到身边的其他学生。
1.爱国方面践行情况
爱国是个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是根植于公民内心深处的强大凝聚力。大学生只有热爱国家,才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调查发现,学生干部关注国家大事的比例高于非学生干部,但经常关注比例较少。
2.敬业方面践行情况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学生干部首先还是学生,学习是其第一要务。调查发现,学生干部学习成绩总体较好,但优秀率较低;工作上,存在以个人利益为重的现象。
3.诚信方面践行情况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道。学生干部更应发挥好诚信做人的榜样作用,在工作中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但调查发现,学生干部当中存在旷课、考试作弊等诚信缺失的问题。
4.友善方面践行情况
友善强调人与人应互相尊重、关心、帮助、和睦、友好,形成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学生干部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工作的开展。调查发现,学生干部在乐于助人、友善待人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学生干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学生干部价值观的形成易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应通过各种课程和活动加强学生干部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三、调查总结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干部在核心价值观个人行为层面的践行情况总体较好,但存在不足之处。高校要加强学生干部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有担当的优秀学生干部。
(一)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勇于担当
1.爱读,善于学习。高校要培养学生干部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调查发现,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较弱,表现在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较低。因此,高校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开展新闻大讨论等活动。
2.辨听,去伪存真,不信谣。现如今,各种不良思想借助网络等途径传播,影响了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高校要培养学生干部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学会坚决抵制各种落后和腐朽思想。
3.能说,深入宣传,加强舆论建设。高校要创新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方式。可以利用QQ、微信等建立学生干部群,经常组织学生干部开展交流讨论,以轻松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增强趣味性。
4.常写,善于分析和总结。可通过开展学生干部之间的分享会等方式,让学生干部相互总结经验,共同进步。
(二)夯实学生干部的群众基础,乐于服务
1.增强服务意识。大部分学生干部在敬业和友善方面表现较好,具备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优秀品质。但部分学生干部不能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服务意识较弱。高校要培养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使其明白学生工作的根基在学生,血脉在学生,力量同样在学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强化服务本领。学生干部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干部在处理工作冲突时,不善于抓主要矛盾,导致工作效率较低。还有部分学生干部缺乏群众基础,导致其他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所以,学生干部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培养良好的群众基础,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培养学生干部的先进意识,敢为人先
1.严把选拔机制。在选拔学生干部时,要看其动机是否纯正。一定要坚持原则,把握标准,采用选举、自荐等多种方式进行选拔[2]。比如可在正式任用前设置培养考察期,由教師和同学进行考察,规范学生干部的行为。
2.强化管理监督。高校要明确“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违纪乃至腐败”。学生干部可以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服务同学,也可以利用权力以权谋私,拉帮结派,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3]。因此,学生干部工作的开展须集体讨论决策,做到公开和透明。同时鼓励其他大学生发挥群众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
3.加强学生干部实践锻炼,学思结合,使学生干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总之,高校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大学生中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更好地引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婀娜,章正.笃实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都高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6(01).
[2]季迪非.高校学生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中外企业家,2014(21):171-172.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面临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的技能、学会学习的潜力、学会创造与创新、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面向未来面向社会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要求我们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只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爱国情怀;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弘扬民族的传统精神,向先进文明人士学习发扬他们的爱国情怀。第二,提高理论水平,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提高知识理论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是一个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需要努力做到的。我们一定要鉴定共产主义信念,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力求做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来。第三,为人民服务;一句话,应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校大学生必须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第四,树立远大理想;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实现梦想必须付出。人生如潮起潮落,在潮头风光时要看到落到潮底的风险;在潮底时候则要有着向高峰冲击的信心和行动。第五,注重集体;我们大学生应密切联系集体,增加个人在集体中的责任感,从而使集体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第六,诚实守信;随着现在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不管是企业还是普通的人们对诚实守信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第七,注重实际行动;一句话:从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践中学习成长。第八,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我们不要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然而人应当追求更加高尚的品格,星光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光荣使命。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完善自己,为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而奋斗。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我们要做的有很多。
一、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新一代生力军,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意义重大。
二、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挺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我们要努力奋斗,为将来把国家建设得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打下坚实基础。并且我们要追求人民民主,并做到在大学生活民主。此外,在大学里做好个人文明,校园文明,便是构建文明社会的小缩影。古语以和为贵,在今天和谐更是重要,它不单单指人际和谐,更是指社会达成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而我们大学生在此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奋斗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基本价值取向蕴藏着制度正义的驱动力。制度正义是对制度安排是否公平合理的价值评价。制度只有符合社会的道德目的,才能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大学是一个平等绚丽的舞台,身为当代大学生可以在大学自由的振翅高飞。校园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有机会,才会有梦想;有梦想,才会有奋斗。公平竞争能激发我们大学生主体能动性,实现自我价值,使每个人都能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因此,我们当代大学生更该至死不渝的贯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基本价值
四、坚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信条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在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我们个人的前途命运总是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大学生应热爱祖国,捍卫祖国权益。大学更是我们培育敬业观念的一个绝佳地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学时间去树立自己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古语言:“诚信者赢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当今社会存在不少诚信缺失的现象,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诚实守信。对外宣扬诚信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大学里,人人都有个性,大家要相互包容;人人都有难处,大家要互相帮助。坚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相互学习、提醒、包容和帮助,便于构建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河南,开封,河南大学经管院
吴金一
475000
【摘 要】 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正确和符合时代潮流的核心价直观来指导和促进大学生这个朝阳群体的全面发展。具体到实践中来讲,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需要的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其次,是大学生核心价直观教育要注重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以此来助力核心价直观教育的深入开展。第三、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倡导不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也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在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众所周知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的生力军,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他们的健康成长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实现经济高度腾飞的同时,各种思想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相互激荡,也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趋势。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最需要加强的就是价值观教育,重点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树立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成长目标的要求,也更是大学生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
具体到实践中来讲,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要充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尤其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教育,使他们能够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创业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树立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教学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教育广大学生,积极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帮助大学生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化价值观念进行引领的能力,有力抵制各种错误价值观念和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从而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其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需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载体功能。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身健康成长。与此同时也需要注重发挥网络教育的载体功能
优良的校风建设对大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把高校变成端正学生思想行为的大课堂。如果一个大学的校园形成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积极向上的风气,对学生就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高校应以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和培育良好的校园文明风尚。只有高校的“小环境”中首先形成良好的风气,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实践教育。马克思曾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逐步形成与最终确立,离不开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创造意识,培养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态势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社会生活接轨。要充分发挥体验教育与自主教育的作用。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明白,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是外在的舆论宣传、价值导向和个人生活经历、学习过程、内在感悟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往往依赖于权力和灌输,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差异性,忽略了在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判断、情感、理解和选择的重要作用,导致了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弱化,使其在多元的价值观念面前变得无所适从、左右摇摆。因此,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并使其真正产生出有效的教育结果,就必须更新观念,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为学生营造自我教育的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中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主动选择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
最后、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更要发挥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里,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以及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的不可或缺的另一个生活空间。因此,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运用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大学生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可塑性强,但由于年龄、阅历的原因,他们往往辨别力弱、容易冲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互联网上真伪莫辨的海量信息,特别是在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精心编造的谎言面前,大学生们往往会无所适从,片面地看待某些社会问题,常常会发表一些过激的言论。要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观念意识、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建立学生喜欢的覆盖面较大的可读性、服务性较强的教育网站,在保证思想性、体现时代精神的前提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趣味化、形象化,在学生触及的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扩大网络教育的积极影响。通过网络采取正面教育的原则,大力宣传新时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身边的优秀人物和突出事迹,激励他们学习先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失衡现象,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组织大学生参加学校党、团和社团组织活动,使大学生在党团活动中净化心灵、熏陶思想、升华认识、提高觉悟。要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先进人物在大学开设讲座,以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教育和鼓舞学生。
通信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汴京路81号
开封新区工委党校 吴安营(收)邮
编:475000
电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做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群体,必须把握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情况,对他们加强培育与引导。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全面包涵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基本内容。课题组依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以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调研人数1607人,其中男生645人,占调查人数的40.14%,女生962人,占59.86%;专科生455人,占28.31%,本科生953人,占59.30%,硕士研究生199人,占12.38%。调查对象构成设置比较合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问卷填报质量好,能够客观反映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落实情况。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肯定,基本内容掌握模糊
数据显示,96.39%的学生赞同“一个社会或国家应当具有核心价值观”;84.49%认为社会和谐稳定最好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70.56%的学生认为中央倡导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84.7%的学生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状况给予”好”或”较好”的评价。这一数据显示大学生非常肯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领社会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对于在他们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予了积极评价,有93.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有93.4%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有意义。
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上看,75.05%的学生认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了解,69.64%的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但是,在就一些具体问题调查时,却凸显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还仅限于表面而不够全面和深入。比如,仅有22.7%的学生知道“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概括”为24个字;在关于国家层面内容认识上,只有53.87%选择了“富强”、67.33%选择了“民主”、43.03%选择了“文明”、46%选择了“和谐”;在对社会层面内容认识上,只有12.96%选择了“自由”、41.35%选择了“平等”、58.65%选择了“公正”、40.86%选择了“法治”,却有58.65%选择了“民主”;在对个人层面内容认识上,70.18%选择了“爱国”、37.07%选择了“敬业”、70.5%选择了“诚信”,43.03%选择了“友善”;上述四项全部正确选择的仅有0.67%学生。说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了解大概而不系统,基本内容上存在认识模糊、不全面、不平衡问题。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个人信仰迷失
理想信念对一个人至关重要,它是人们成长过程中的指明灯。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的共同理想能够达成共识,87%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但是在信仰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的信任危机,甚至部分学生表现迷失。比如,在回答“您有无信仰”问题上,62.03%学生选择了“无”,只有28.12%选择了“共产主义”;43.01%的学生认为世界上有神或者不清楚;33.31%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作用一般或没有作用、反作用;36.02%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原因是难以解释社会现实,2.62%的学生认为其本身不具有科学性;46.12%学生对共产主义实现持怀疑态度。数据提示我们大学生信仰教育函待加强。
3.对“中国梦”情感赞同,实现相对保守
数据显示,77.49%的学生认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88.67%的学生赞同“爱国主义”应成为民族精神核心,85.12%的学生赞同当代爱国主义应当是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88.44%的赞同“改革创新”作为时代精神核心;对上述几个问题64.81%全部回答正确。“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在对其态度上66.15%的人为一定能实现,31.14%认为有可能实现;在对“一国两制”框架下国家实现和平统一问题上,66.93%认为一定能实现,27.29%认为有可能实现;对上述两个问题只有56.27%全部回答正确。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对“中国梦”情感是认同的。但在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的“三个自信”问题上,只有25.56%的学生回答正确。对当前中央反腐工作的看法上,46.66%认为力度大有成效,27.4%认为雷声大雨点小,21.42%认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4.83%认为一阵风过去腐败更厉害;对中央“打老虎拍苍蝇”惩治腐败的成效问题回答上,37.99%认为成效显著,36.65%认为有点成效,15.9%认为没有效果,9.45%说不清。由此可看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实现从信心上明显弱于对其情感认同,表现为相对保守。
4.思想道德状况健康,价值导向功利化
在对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中,91.5%熟悉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内容,85.15%赞同或基本赞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价值观念”的看法,76.19%认同开展学雷锋活动,90.10%认为应该大力弘扬廉洁奉公,85.91%表示对腐败行为十分痛恨,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务实进取、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但在个人人生的目标的选项中,选择追求生活多姿多彩的占46.66%,选择为了“博得社会尊重的”占27.29%,选择为人类和社会进步做奉献的占25.56%,选择为追求从高理想不怕吃苦的占18.12%,选择刻苦学习、知识渊博的占9.15%,仍有1.84%选择了享受荣华富贵;而在调查对腐败的看法中仍有9.25%的学生对腐败官员充满了羡慕。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议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践行牵涉面很多,本文结合调查结果,认为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注意以下几段:
1.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党赖以存在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武器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调查中,62.03%学生选择了无信仰,43.01%的学生认为世界上有神或者不清楚,49.2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信仰宗教是“为了精神有所寄托的”。无信仰、信仰模糊、多元化信仰共存等状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马克思信仰缺失,而个人信仰问题的解决,出路不是回归宗教,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2.以人为本强化主导教育
信仰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知行合一,知不离行、行不离知,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因此,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大学生为主体,对他们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研究和指导。一是完善教学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纳列入学校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实践活动。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在校报、校园网、宣传栏、建筑围墙、LED屏、标语等资源,进行全面宣传。三是塑造浓厚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高校师生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和道德水平的标志,是带给大学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往往在校训、校徽、校歌中显性化,让学生既可以感受学校独特的精神风采,又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境界,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和细致入微的,其作用效果也是潜在的和持久的。
3.日常生活融入社会主义道德实践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同学们形成高雅、高尚的文化品位,向同学们传递正能量;在“三金”评定和推先推优中严格依章办事,引导大学生感受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在考试中推广诚信,在交往中感受和谐、友善等,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活情景和校园氛围。
4.建章立制确保常态长效
制度是切实落实、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保障。首先,要建立学校章程,树立法律至上的思想观念,养成依规办事的组织习惯,形成高效依法治校常态化。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教授治学制度,用制度规范高校在干部选任、招生录取、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学术(教学)骨干评选等特别是涉及学生的各项工作科学规律办事,减少高校腐败,给学生做出榜样。三是健全完善大学生考核机制,用制度保障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常态长效。首先,要细化且可造作的大学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核评价体系,从大学生学习、实践中对其个体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客观评价。其次,要建立奖惩机制,既要把针对大学生的考核情况与学校资源分配直接挂钩,也要将本级学生整体考核评价等次与辅导员评先评优挂钩,双向激励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再次,建立反馈机制,定期阶段总结和分析,不断进行整改优化。
参考文献
[1]陈芝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教育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第1版.
[2]江英飒等.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版.
[3]杨业华.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版.
[4]刘晓云.大学生需要社会主义核西价值观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4年7月2日(第07版).
摘要: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作为90后的我们,承载着国家的新希望,建设祖国,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责无旁贷。因此,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本质,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明确学习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第一要务,明白我们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展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青年中最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大学生群体,能否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践行于学习生活中,对我们国家的和谐社会构建起到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们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因此我们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的研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什么是自我价值?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以及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二)大学生为什么要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因而,大学时期在人生阶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在大学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为社会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根本价值遵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冲击的需要。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争夺发展制高点、道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而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
由上述可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新一代主力军,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意义重大。
(三)大学生如何培育与实践社会主义价值观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 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不可能是朝夕之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青年代表未来,青年创造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希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义不容辞,我们刻不容缓,我们必将一马当先!参考文献:
【摘要】:现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存在着很严重的认识等误区,学校要积极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与社会、家长的联系,多方共同努力,一定会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有效分析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走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有意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一旦确立了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就会走向庸俗、消极、享乐和追求物欲堕落的人生、可悲的人生。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正值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误区解析
我国当今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某些原有的观念和规则被废弃或搁置,而某些新树立起来的观念和规则也难以很快建立健全,一时难以发挥全部的效力,封建腐朽观念以及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都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出现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混乱化,年轻的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在多元与混乱中,总体上是朝着文明、健康、向上的方面发展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个人至上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以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做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他们以个人为中心,把个人利益作为自己行为的出发点,缺乏社会责任感。处处为自己着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集体、他人之上。
2.金钱至上一些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据有关调查显示近三成的大学生为拜金主义者。有些大学生认为读书无用,“书读万卷不如腰缠万贯”。他们表现为厌学,把大好的学习时间用在赚钱上,可以说,在大学校园里,也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厌学风”。
3.享乐至上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事”,表现为不思进取,忽视学业,满足于“60分万岁”,他们懒散怠惰,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而是用于上网打游戏、聊天上,吃喝玩乐成为生活的全部,他们甚至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花钱大手大脚,视父母的辛勤劳动如粪土,用名牌、摆阔气、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追求超前消费。
4.功利至上一些大学生做所有的事都带有极强的实用主义色彩,这些同学为人处事以是否给个人带来好处为出发点,忽视人的社会价值,他们做所有的事情只为谋求自身的利益。这是市场经济下的实用主义功利性促发的投机性
政治热情,是入党动机不纯的一种体现。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但绝不会参加第二次相同的公益活动,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阅历。
二、针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误区对策的有效性分析
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加之有些家长盲目溺爱,过度关注,使他们从小心理上缺少应对困难、挫折的措施;
基础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确立独立的生活意识,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才能在社会建设中担负起时代赋予大学生的重任。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 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并用它去践行以实现自身价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
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规范, 三者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 将不同层面的价值观有效地统一起来, 既体现了对国富民强的向往, 又突出了对社会稳定的美好意愿, 同时, 更彰显了对人民个性的张扬。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 大学生比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但也有的大学生不认同。归结起来, 这些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
( 一) 复杂多样的价值观带来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促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交流增强, 各种思想错综复杂, 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全面渗透到我们各个角落。西方的一些错误思潮不断侵蚀着我国的意识形态, 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造成不利影响, 甚至影响了他们对共产主义的热爱。[2]
( 二) 不良社会风气带来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诚信缺失、假冒伪劣、见利忘义等现象屡见不鲜, 并扩展到思想和文化领域。这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立的。另外, 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 也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引导作用。
( 三) 传统文化缺失带来的认知障碍
由于各种文化的冲击以及高校教育体制机制的局限性, 有些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比较缺乏, 认识也相当模糊。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 传统道德也被忽视,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也比较低。[3]
三、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途径
( 一) 教育机构
1. 教育机制需建立健全。首先, 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 向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其次, 在教育内容上, 教育者要有选择地吸收借鉴积极的思想因素,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有效果。另外, 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各学科的情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营造良好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学校应该实行有效的管理措施, 加大校园活动举办力度, 鼓励师生参加, 以此增加校园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 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发挥网络媒体作用。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 扩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提高大学生对此的认识。高校可以通过网络上的网站、BBS论坛、微博、微信等多种途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教育, 让大学生在娱乐的同时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同时, 高校应该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相关网站进行监督, 对不良的思潮进行及时抵制, 保持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 二) 教育工作者
1. 提升自身师德品行。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终身学习,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相关时政内容, 与时俱进,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以自己的素养影响学生,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要有奉献精神, 在教学工作中恪守指责, 对学生负责, 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
2. 转变德育教学方式。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等因素, 明确课程的目的, 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实践, 既要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又要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3. 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在工作中, 教育工作者要走进学生中去, 在与大学生交往的同时充分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认真倾听其诉求,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感情方面的问题。只有和学生互动, 密切联系学生, 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三) 大学生本身
1. 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课上, 大学生应认真上好德育课程, 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在课下, 大学生要自觉学习党的有关文献和资料, 积极关注时政热点, 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除此之外, 对于大学经常开设的讲座、名家讲坛和学术沙龙等活动,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
2.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分辨能力, 认识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 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进而自觉地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他们的价值观代表着未来社会价值的基本取向。因此, 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罗爱军.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J].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3.
益阳市委党校曹再芳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传统价值观受到侵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国家意识、儒家思想及时代精神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教育功能,广泛深入开展群众道德实践强活动,健全法制、以德法促德,注重官德教育,强化“标杆”作用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教育
任何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维系都离不开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也直接影响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和巩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⑴。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整合多元价值观念,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当务之急。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伦理机制。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利益关系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价值偏离,价值观混乱,信仰迷茫、道德滑波,导致社会问题丛生。尤其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色情文化、毒品、暴力犯罪等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等问题已经危及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民众的安全,传统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和挑战。独立学者秋风在《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指出:“坚定的信仰遭到所有人的嘲笑,无所信仰则成为自豪的资本;诚实被等同于傻冒,欺骗被认为是一种才能”⑵。这是传统价值观受到侵袭,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深入人心所导致的后果。这样的社会现象一旦泛滥曼延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3月4日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也首次提出了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警告他的国民说;“一个国家如果只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和高超科技,而缺少一股使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那是很危险的。那样的国家将难以抵御天灾人祸,最后必然走向瓦解和崩溃”⑷。对于一个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部分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⑸。我们要围绕这样一个较全面的核心价值体系开展内容丰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要强化国家意识、传统思想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教育。
(一)国家意识教育
国家意识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内心深处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是一个国家外御敌辱、内聚群力的强大精神力量。它对国家的发展、强大、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和强化国民的爱国热情,使国民在灵魂深处产生一种为祖国尽其所能乃至建功立业的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忠实于国家,服务于国家。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生院士就是具有强烈国家意识的爱国典范,无数的革命先烈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在新世纪发展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许许多多具有强烈爱国意识的科学家、知识分子为科技强国建立卓越功勋,也需要全体国民齐心协力、自强不息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出最大的贡献。新时代的中国公民时刻以“国家至上、集体为先”为爱国核心价值理念,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时,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国富则民强,国破则家亡”、“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思想观念,都是家国一体、忧国忧民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的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关怀扶持,同舟共济”优良传统的真实写照。当代的中国公民一定要把爱国爱家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
(二)儒家思想美德教育
我们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优秀文化传统,她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与优秀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标准一直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所提倡的美德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核心。在当代社会,尽管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但是“忠、孝、仁、爱”的做人原则不能丢弃:“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不能淡忘。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家庭幸福融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是政府必须坚持的治国之纲。所谓“忠”即忠于国家,关键是培养国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孝”即孝道,就是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仁”和“爱”即仁慈、博爱,就是要富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能够宽厚待人;“礼”即礼貌、礼节。礼貌是文明社会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美德。“义”与“利”相对,即信义、正义之意,告诫人们不要见利忘义,更不要为了一己之利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廉”就是清正、廉洁,这是为官者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耻”就是羞耻之心。一个人只有长存羞耻之心,才能
明辨善恶美丑,堂堂正正立身处世。
中国的儒家思想文化精华不仅是中国人民应该保持和发扬的传统美德,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深远的影响。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继承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和赋予时代内涵的新的道德准则。这充分显示了儒家文化价值观思想的魅力与现代价值。
(三)时代精神教育
黑格尔指出: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涌现出来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如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人物”以及九八抗洪、抗击“非典”、修建青藏铁路、中国载人航天、抗击低温冰冻天气、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亚运等典型事例都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今时代的精神风貌,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追求,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这些时代精神包含了吃苦耐劳、百折不挠;改革创新、奋发向上;敢冒风险、勇于拚搏;自力更生、求真务实;甘于奉献、有所作为等精神。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中国人民面对各种自然灾害、艰难险阻以及外部环境压力所激发出来的以中华民族精神特质为基础的时代精神,它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时代精神崇尚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倡导的是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追求的是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社会和谐、个人全面发展。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所在。
面对部分国民尤其年轻一代,呈现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精神空虚,过分重视个人、无视社会,过分崇尚西方文化、忽视自己民族价值观等倾向,我们应该以时代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加以引导,鼓励年轻一代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激发他们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革命热情,永保“男儿当自强”、“心系国家、志在四方”的豪情壮志,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为了使上述教育内容真正付诸实践,确保共同价值观真正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统帅、引领其他价值观的核心地位,我们应积极探索富有成效的教育途径。
(一)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渗透、学校传授是核心价值观育的主要渠道。这一直是我们公认和坚持的重要途径。家庭具有抚育下一代、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价值观的重要功能。我国的家庭教育基本上决定于各家长自身素质和家庭环境,为了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各中小学对学龄儿童的家长以家长学校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来促进家庭教育。家长学校一般附属于各中小学校,主要由各学校领导负责。其师资、培训内容和工作计划由各学校自行组织安排,多以家长会形式定期邀请家长参加。没有统一的师资、时间和课程要求,对家长参加与否也没有强制要求和措施,这样势必使家长学校培训的效果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近年来网上家长学校的兴起为百忙中的家长提供了便利,但也同样存在统一管理和规范的问题。
还有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培训问题,现在只有极少数幼儿园设立了家长学校。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政府应专门成立家庭教育监管机构或管理委员会,为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和管理。为了使孩子一出生就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社区要设立家长学校,使各年龄段孩子的家长都能接受培训,并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咨询,这应该成为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对家庭教育问题敲响了警钟。
学校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从小学一开始,我们的学校就秉承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型公民的原则来教育学生。我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课程设置政府全面干预、统一规定。小学有思想品德课,中学有政治课,大学有“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我们的课程过多强调理论性、系统性,教材内容从理论到理论,缺乏操作性和实践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其实国外的一些教育方法应对我们有所启示。如:美国的《美德书》⑹教育法,《美德书》是一本关于孩子的道德教育励志书籍,借助对世界历史、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阐释了人类十个最基本的美德,包括同情、责任、友谊、工作、勇气、毅力、诚实、忠诚、自律和信念。充满哲理的故事集以简单的寓言故事开篇,渐趋复杂,对美德作了深刻的探索。此书是里根政府时期担任教育部长的威廉·贝内特在任职期间,积极倡导新品格运动的著作,现已成了为美国家长们和教师们的案头书。这本书从内容上讲来自世界各地十分丰富和广泛,从形式上讲有诗歌、童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名人自传,体裁多样。它把道德知识和文学作品结合在一起,更加生动有趣。通过邀请孩子分析小说故事、历史事件和名人生平的道德含义,从而帮助和教育孩子认识和分析这些人物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格,它们为什么值得我们羡慕和模仿。这比我国的道德教育教材为达到目的,不管故事是否脱离生活、充满教导成分的直接道德说教要更有效。
(二)深入广泛开展群众道德实践运动
开展群众道德实践运动、注重实践育人是核心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一方面,政府要重视在群众道德实践运动中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据不完全统计,新加坡每年开展的全国性运动大约有2 0多个,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文明礼貌运动”、“尊老爱幼运动”、“忠诚周运动”、“国民意识周运动”等。这些运动多是围绕新加核心价值观展开的。运动赢得了群众,也教育了群众,深化了人们对新加坡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为新加坡国民进一步贯彻、践行核心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很少提到什么运动,但也从来没有放松对人们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从“五讲四美”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再到“德治和法治相结合”,从“三讲教育”到“八荣八耻”再到抵制“三俗”,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社会价值观问题党中央及时提出了明确的价值观导向
和道德准则,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国外的成功经验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每年3月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每年3月5日的“雷锋纪念日”,一直开展的“道德模范”人物的评选、“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星级家庭”的评选、“卫生文明城市”、“文明市民”的评比以及各种各样的“争先创优”等系列活动都是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弘扬道德、正义、倡导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我们要把这样的活动开展得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和普及,以至于成为人人自觉参与的社会运动。道德实践是全民的社会运动,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道德实践活动,既使人们在运动、实践中全面、深刻认识核心价值观,并自觉在日常行为中践行核心价值观,从而取得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大众化的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外道德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日常行为训练等。在美国从中小学开始就开展各种各样的的道德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服务社区,即义工,帮助老弱病残等需要帮助的人。“许多美国高中硬性规定,学生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社区服务经历,否则拿不到毕业证——宾夕法尼亚州就有两位中学生,因无法证明自己曾在社区志愿服务60小时以上而不能参加中学毕业典礼”⑻。“据美国教育部统计,有93%的青少年有亲身体会当义工的经历”⑼。除义工外,还有服务性学习,即学习、服务与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在连接理论与经验、思考与行动中学习,通过有意义的与必须的社区直接服务,满足尚未实现的需要,使学生有能力帮助他人,奉献自身,并与他人建立关爱关系,重构公民责任”⑽。当然,我国也同样鼓励孩子从小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服务活动,如:尊老爱幼、送温暖、献爱心、保护环境等,也有义工、志愿者之类的活动,但仅限于鼓励,没有硬性规定,因而难以成为学生的普遍自觉行为。我们将实践领域的问题局限在认知层面,很难使道德理论转化为道德实践,这是我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弊端。
日常行为训练方面。我国的各学校都有严格的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要求学生都要参加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并举行升旗宣誓等,这些行为训练,从小增强了孩子们的爱国意识。但仅此还不够,还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摒弃强迫执行和全程灌输的教育方法,以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孩子的德育问题不仅事关老师和家长,也事关全社会。在我们不惜重金建设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名人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向学生开放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充分利用电视、电影、报纸、网络等媒介大力宣扬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优化孩子的模仿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健全法制,以法促德
健全法制,以法促德,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保障。一个社会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道德良好秩序的形成,宣传、舆论、道德教育、典型示范固然重要,但仅此远远不够,还必须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诸多内容制度化、法治化,成为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并尽可能地在日常行为中巩固下来,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变成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切实可行的做法。一方面,“要通过制度设计为提高整个国民的科学素质、社会公德意识、人文素养,以及健康向上的社会风范,提供途径、示范作用和宏观环境”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掌控必须依靠国家行政 手段和法律手段。客观来说,我国是法律法规比较健全的国家,大法诸于《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等,其下类有针对各行各业各部门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如《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监督法》等。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的不断变化,法制建设还有待加强和完善。如;对屡惩不绝的贪污腐败问题,严重影响家庭和睦的婚外情、包二奶等道德败坏现象以及屡禁不止的黄、赌、毒,必须依靠国家权力和行政手段制定更具体、更来历的法律完善的建章立制来加以惩处。
(四)注重官德教育,强化“标杆”作用
中国有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意指上级或长辈。比喻起主要作用的人如领导和长辈做事违背法律和道德准则,其余的人就会跟着这样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教授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⑿。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真正成为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核心价值观,其首要的举措和根本的方略就是要注重官德教育,强化“标杆”作用,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职责,率先确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带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认同和确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形成四位一体的综合德育网络,也需要理论教育、道德实践,建章立制、“标杆”作用这四个环节的相辅相成和环环相扣,只有“四位一体”、“四个环节”都达到最优效果并形成合力,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就会实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3)胡锦涛.十七大报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7年10月15日
(2)秋风.《重建中国人的精神》[ J ].中国新闻周刊,2004(10): 18
(4)赵文春,张振国. 瞩目新加坡 [ 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 73.
(5)李长春.2006年1 2月1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6)威廉·贝内特.《美德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1 O月
(7)朱晨静.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 89-93
(8)(9)(10)刘长龙.当代中美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之启示[ J ].学术论坛,2008(9): 88-92
(11)杨永庚,门忠民.试论理性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 [ J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 6-1 9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推荐阅读: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01-07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06-11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1-13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歌曲11-03
浅谈如何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07-12
牢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实现军人价值12-24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设计12-13
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10-03
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06-05
有关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调研报告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