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发展改革探究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校发展改革探究(精选10篇)

我校发展改革探究 篇1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批准北京大学“十五”“211工程”的总体建设目标为:以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改革创新为灵魂,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校管理的水平和办学效益,充分发挥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发展文化科学技术、解决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作用,为把北京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我校“十五”“211工程”主要任务包括重点学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1)重点学科建设。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重点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政治与法制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化、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与地球系统、人体干细胞工程、人类功能基因与疾病基因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肿瘤学、口腔医学、循证医学、心血管疾病防治学、运动医学、现代药学、以及跨理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等23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图书馆现代化及文理、医学综合文献信息中心,校园信息网络及大型共用仪器设备技术平台及教学资源库等3个建设项目。

(3)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养和引进优秀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继续深化人事制度和管理机制改革。

我校课堂改革初探 篇2

(一)知识回顾,时间为5——10分钟:这一环节主要对上节课知识进行复习提问,重点对上节课的课后作业进行点评,特别是对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式检测。

(二)自主合作,时间为20——25分钟:这一环节基本操作步骤是:第一步是情境导入,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第二步是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和方法;第三步,学生分组围绕教学案的知识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检查讨论情况;第四步,学生展示、交流导学案的学习成果,主要展示在讨论、交流中发现的重难点问题。同时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从不同角度进行点评。

(三)精讲点拨,时间10——1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难点问题进行强调和拓展,并对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的困惑知识点进行点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四)检测反馈,时间为5——10分钟:主要由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本节课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进行当堂检测。要求出示的练习必须有针对性、有梯度。当堂检测可采用组内互批、学生讲解、教师批改相结合的方式。

同时出台了备课新规,严格要求教师按新规备课:1.备课必须有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提纲、方法指导、课堂流程、课后反思六个基本部分。2.教学目标:每节课要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要有三维目标。3.教学重、难点:要依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突出学科特点,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者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要能预见。4.预习提纲:教者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明确的预习提纲,并形成导学案,提前告知学生。5.学法指导:要针对学科特点,注重让学生懂得获取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规律性的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6.教学流程:必须严格按照“知识回顾——自主合作——精讲点拨——检测反馈”四个流程,有课时安排,文本分析,以及达标检测等要素。7.课后反思:重点反思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目标达成度,总结本节课的得失。8.不符合此规定的备课一律视为无效备课,具体考核按《芦蒲初中教学常规管理条例》执行。

建立了三级督查机制,即教务处分工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层层把关,严密督查。

新的课堂模式有四个特点:

(一)强化预习,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上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展示自我所学,这要求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此环节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成败。由于学生开始不习惯,老师都是花专门的时间组织学生预习,并编写预习提纲,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预习,这一环节改变过去老师只管灌,学生只管听流水账式教学,“水牛吃荸荠——食而不知其味”,学生必须学会自我去学习,去思考,使预习落到了实处,使学生在课前已基本了解本课所学,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并对难点做了一定量的思考,为教师的精讲提供了知识准备和基础保证。

(二)强调小组合作,突出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学习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我们仿照杜郎口学校的教室布置,让学生按小组安排座位,每个小组安排2名组长,6名学生,小组长有明确的责任,负责小组学生的学习检查,督促工作,并按学生的成绩,从1至6对每个小组学生进行编号,便于组织教学,在小组内部同学互相帮助,积极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并集体得出一致答案,在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表现好的组员可以给小组争得“星”,“星”多的小组就是本堂课最佳小组,通过竞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激情,也激发了组长的责任感、组员的集体荣誉感,课堂出现了争着回答问题,抢着去黑板展示的火爆场面。

(三)解放教师,突出教师角色的转变。在现在的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一个释疑解难的人,只需按备课程式,引导学生去“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不再是一言堂,课堂真的变成了学生自己的地盘,当然这绝不是说教师的任务变轻了,反而更重了,因为这样一个课堂更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闲”了,学生忙了。

(四)开放课堂,突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这是一个开放的天地,学生自由地展示,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爱表扬,好表现的天性,通过在全班面前的展示,他们增强了自信心,也锻炼了胆量,增进了相互的了解,这热闹的氛围通常会感染大多数同学,正如一位老师笑言:“这样的课堂,学生是不会打瞌睡的。”

和其他所有的改革一样,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开始是艰难的,首先是教师的观点,课堂上教师包办一切的模式已多年了,深入到“骨子”里了,观念一时难以转弯,校长就亲自查,每节课每班转,确保每位教师以新的模式上课,实行“时间”上一票否决,不准超过十分钟讲解,组织领导班子深入课堂,既调研效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督促教师,鼓动学生,并开展新课改达标课活动,每位老师逐个过堂,同时在会上要求老师放下思想包袱,不问成绩,只管按要求改革,不求完美,只求有行动。渐渐地,老师们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加到课改中来,并相互切磋、探讨,写心得反思,使课改成为共识,成为自觉的行动。

论我校英语教学的改革 篇3

论我校英语教学的改革

我校英语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和广东省高职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但我校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和教法,无法实现这个目标.因此,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应当从教材和教法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提出自己了的观点.

作 者:陆俊林 作者单位: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刊 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年,卷(期):“”(3)分类号:H3关键词:教材 教法 背诵

我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4

河南工程技术学校

基础部

黄绍东

摘要:高等数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高等数学亦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需要改革。本文就我校高等数学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及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问题提出了一点建议。关键词:高等数学;课堂效率;学习方法;研究型教学

在整个高等教育中,高等数学课程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几乎是所有理工类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甚至还作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一项措施,被列为部分文科的教学计划之内。可以说,高等数学现在已经深入到生物、医药卫生、管理以及人文等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各个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医学中广泛应用的CT(X射线计算机层析摄影仪)的研制(医学中CT理论的首创者Cormark及第一台CT机的制作者Hounsfield因而荣获1979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无一不体现着高等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和巨大生命力。

新世纪信息社会的高科技就是数学技术。鉴于高等数学在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中展现出的独特魅力,高等数学课程已经成为高校各个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数学教和学的变革也势在必行。2005年11月,教育部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同济大学组织举行了首届“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共同讨论高等数学的教和学。

高等数学不只是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而存在的,而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围绕贯彻“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强调理工渗透,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高等数学的教和学进行相应的改革: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

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提倡研究型教学方式

我国专科教育基本上都是实行课堂授课制,并且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是要通过课堂对学生传授知识。因此,改革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提高课堂的效率。直到整个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我们课堂上进行的教学过程有教师、教材、学生及教学手段四大要素,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是在这四个要素上做文章。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手段停留在“粉笔+黑板”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校普遍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教材和教学手段基本上已经定型,最终,我们提高课堂效率,还是应该从教师和学生身上出发,考虑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以及他们之间应该遵循的最佳教学方式。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这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共识。在当前条件下,课堂授课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本质上是一个需要理性和抽象思考的场所,我们不能单纯的以老师讲的多少来判断教学形式的好坏,讲得少不代表没有思考,讲的多也未必就是思考充分。关键是否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我们应该建立在形式上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机械、呆板的完全依靠教师的“指令”,什么都是“等、靠、要”,更应该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方式向研究型转变。转变教学理念,推行研究型教学方式,是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向知识传授与探索相结合、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的研究型教学的转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授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更新授课内容,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热情,变“教材”为“学材”。讲授时重点突出、难点清晰,大专中高等数学的讲授不同于中学,课时少,内容多,不容我们面面俱到。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多下工夫,重在讲思路、概念、突出内容“少而精”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自由提问、质疑、探究问题和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并且创造宽松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注重通过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精心设计习题、作业、等,规范作业管理,引导学生消化和扩展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尽量的做到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5开课之初即让学生明确学习高等数学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求知者,提高学生的应变、创新能力。

归根到底,我们要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将传统的“传道授业”向师生共同研究的教学方式转变,使课堂教学真正进人理想的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的,确立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等数学是一门必修的考试课程,但也是最令学生头疼的一门课程。高等数学的及格率是所有科目中最低的几门之一,成为许多学生顺利完成专业课程的主要障碍。我在授课之余随机的询问过部分同学,他们最担心的就是高等数学考试不及格。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去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摆正学习心态,克服其恐惧心理其实,同学们对于高等数学的担心,一部分原因是高等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使得同学们学习起来有点困难。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同学们对高等数学课程本身的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大多来自于高年级同学们的“经验传授”。新生在入学后,高年级的学生告诉新生高数如何难学和高数的及格率最低之类的“经验”,再加上一些夸大的道听途说,从而使得新生产生恐惧感。针对同学们的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消除同学们对高等数学的恐惧感。让他们明白高等数学是一门深奥但更是一门有趣的课程。要增加对这门课程的自信心,不要畏惧它,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成功的学习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要想达到这种最佳学习心态,我们应该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轻松、愉悦和成功的喜悦。因为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对学生身心有着潜移默化、深刻有力的影响。积极、愉悦的情绪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信心并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愉悦是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感到愉悦的话,学习就会积极主动,思维也会更加敏捷。成功的喜悦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引发创造性思维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我们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在整个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保持这种心态,那么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就会很容易消除。2 开设习题课,高等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强化练习才能够融会贯通。由于在平时的上课时间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用于记录教师讲授的新知识,从而学生自己用于强化的时间很少。如果纯粹的让学生在课下强化练习,又会有些问题模糊不清,通过自己看书也无法解释明白,需要老师的讲解。但是因为高校里的特殊情况,学生又无法在第一时间找到老师,从而造成问题的积压,给下一节课的学习带来障碍。针对这种情况,开设习题课就显得有必要了。习题课的学习时数保证在正课的三分之一即可。习题课以学生做题为主,老师讲解为辅,基本上把习题课的自由权放给学生。高等数学学好的关键就是多想多做,多做是为了熟能生巧和真正的应用,是学好高等数学的前提;而多想则是充分发挥联想、举一反

三、拓展思路,是学好高等数学的根本。其实高等数学既是个活学问也是个死学问,学好、学懂高等数学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多想多做来完成。否则就会出现上课听懂了,下课就不会了;现在懂了,以后又不会做了的情况。我们开设习题课,也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时间去多想多做。帮助学生掌握技巧和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等数学具有精确、抽象、技巧丰富的显著特点,而高等数学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一风格,整个高等数学都建立在以极限为基础的精确语言之上。它的精确性,经历了一百余年的锤炼,可以说是字字千金。高等数学中的“极限”等抽象概念构成了高等数学的坚实基础,正如列宁说过的“自然科学的生命是概念”。高等数学具有丰富的技巧,如变更问题法、提出辅助问题、倒推分析法等等,正是有了这些数学技巧的帮助,高等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才显得得心应手。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从精确、抽象的角度用好这些技巧,掌握住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尽快进入高等数学的神圣殿堂。要有重点的听课。一节课往往内容多、节奏快,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要有重点的听,要学会合理的分配精力与体力。还要教会学生看书和做练习,教会学生在看书时抓住主要概念、定理,并尽量自己推导出其他的概念和结论,充分领会书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在做练习时多考虑题目背后的方法和学习技巧。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高等数学的学习。高等数学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我们只有集思广益,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实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得高等数学的教与学真正适应高等教育的变革,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参考文献

我校发展改革探究 篇5

学校成立教科研指导室,实施“168”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即:“1”,一个学习共同体--课题。“6”,六个平台。“牵手帮扶平台、网络教研平台、校园网络平台、专家引领平台、自我提升平台、课堂教学评价平台。“8”,八课。亮相课、过关课、影子课、组内研讨课(年级组)、组内推出的示范课(教研组)、学习归来汇报课、推优课、师徒结对课。带动教师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学校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治学氛围,把教科研创新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落实“3111” 【上半年三节一赛(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教师课堂大赛);下半年一节一会(体育节、教学年会)】工作规化,确保“3111”规划符合校情,具有可实施性,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生本课堂合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一是转变思想,转化授课方式。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等问题,一年来,教科研处通过开展的“师徒携手搞课改”、“跨片区、跨年级、跨学科听课”、“一课多讲”“同课异构”等多种方式的课题研讨,不断加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二是落实了班子成员随堂听“推门课”,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突出集体备课实效性实施领导包扶制,做到领导参与备课共同钻研教材,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开学初,学校进行校本培训周活动,各教研组组织落实课标及教材的学习,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做好铺垫。

2、切实落实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路。建高效学习小组,淡化老师的课堂艺术,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3、每年根据教师入校的时间、校本特色、学科特点等分层次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班子成员上教学示范课;教研组长示范课;州骨干教师(马艳、赵多春)上公开课;各教研组每学期举行新老教师师徒汇报课;各课题选优推派课题特色汇报课;校级行政随堂课关注教学实施情况;新调入六小的教师上亮相课。每月教科研处组织一次月培训(以教改为主题)。

浅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篇6

为创建我校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开展有效教学,实现高效课堂。在探索、创新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得以提高,个性得到锻炼和张扬,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培养。因此我们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思路进行了整体反思和调整,我校整合出了“四步五学教学法” 。我校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四大部分:

一、导学 二、自学、互学 三、助学 四、拓学

1、导学分为激趣导入、展示目标、问题导航(自学提示)

激趣导入:要抓住本节课内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谈话引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或其他导入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悬念,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展示目标:目标要体现本节课重点学习知识,目标定得不要过大、过宽、过广、过深、要深浅适度便于课堂操作,在课堂上能实现得了,学生学起来轻松。

问题导航(自学提示):要围绕预习生成单的重点问题进行设计,体现课堂的重难点,形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问题导航的设计,不要过多,过杂)重在适度、适用。自学指导的语言要清楚、简洁、准确、让学生一看就知道怎么学。

2、自学:指对问题导航出示的问题进行自己学习、思考,建立感知,形成简单的知识链接,自学前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有针对性的一系列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的解决问题。 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无可厚非的。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的人。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學生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即使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解决新问题;等到他们步入成年,参加工作,走向社会,自学能力这把金钥匙仍然能发挥作用。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更好的自由探索,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3、 互学:指在个体学生进行充分的自学后,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学习,让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对问题达成共识,或几种不同的鲜明的意见。互学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3、助学:指同学之间对互学后产生的问题或共识进行沟通交流、对有不同意见的进行讨论,对有学得困惑的学生进行解释,使其弄懂。此时教师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引导、梳理、点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

4、拓学:就是指拓展性学习,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巩固,问题的训练要深浅适度,难易结合,面向大多数学生,知识链接卡最好反映本节课重点知识,由浅入深,分为基本题和拓展题两部分,当堂训练完成。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把握、调控。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拓展延伸性的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知识实践活动,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学好知识、用好知识,两者的结合也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校发展改革探究 篇7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文/林 莉

摘 要:分析了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技术课程基本情况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层次化、考核方式等方面初步提出教学改革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改革;任务驱动法;抛锚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一、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技术课程基本情况

根据我校计算机培养计划,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第一阶段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后,需进行第二阶段计算机知识学习。我校多媒体技术课程包含了以上内容。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多媒体技术操作水平;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常用软件。

二、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量相对较少,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多媒体技术是综合性课程,实践性强,涉及面广。我校多媒体技术共54个学时,其中36个讲课学时,18个实验学时。课程中理论知识如图形图像的技术、音频视频处理技术等内容相对文科生而言学习和理解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例来讲解这些内容。

由于地域、学习方法和掌握知识能力等不一样,同学们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对于操作性强多媒体技术课程而言,操作的熟练与否决定了对课程知识掌握的好坏。

2.授课中教师教学方式和方法相对较单一

由于课时量的影响,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多项内容,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可能沿用“讲理论+演示+学生实践”的路子,而没有过多去关注学生掌握的情况及课程教授的效果;教师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没过多考虑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3.创新性教学略显缺失

创新性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创造性教育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授课时精力集中在教会学生使用软件,而对于学生创造力、创造性的培养不太够;在实验的讲解上更多是验证性实验设置,而创新性综合类实验设置相对较少。学生作品中更多看到的是“copy”(复制:按照教师的授课步骤完成作品)程度,而难看到“create”(创造:创新性操作和创新性思维)成分。

4.学生在学习课程时理论和实践略显脱节

因为多媒体技术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上有些困难,所以有部分学生对于多媒体理论知识的掌握不是太好,而要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多媒体技术实践中,很多学生找不到结合点,以至于对多媒体技术应用感到茫然。即使他们会某些多媒体软件的操作可能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三、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分析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可以从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层次化、考核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和创新性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

1.教师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多媒体技术课程实用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多样化。多媒体技术课程实践性强,运用案例教学法是适合整个课程教学的,但是针对课程中所涉及的不同内容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我校多媒体技术课程主要内容涉及三块: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网页设计。

(1)图形图像处理――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学习任务,在问题驱动下,积极主动运用学习资源,进行探索和协作学习,这种方法能有效管理课堂。任务驱动法步骤如图1所示。

图形图像处理主要介绍图形图像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软件Photoshop CS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第一步:确定任务。软件教学中将Photoshop CS图层处理、蒙版的应用、文字处理、滤镜使用、路径使用、通道的使用作为任务主题。第二步:分析任务。拿出跟学生学习、生活接近的实例进行分析,通过实例分析所涉及的任务主题,确定主题中哪些已经讲过的哪些是需要详细讲解的。第三步:完成任务。教师通过具体操作,讲解和演示任务所涉及的主题,并引导学生自主练习或协作讨论完成任务。第四步:总结任务。这一步骤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将知识掌握提升一个高度,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能够对图形图像处理的各个任务主题灵活运用。

(2)动画制作――抛锚式教学法

所谓抛锚式教学,是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凭借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抛锚式教学法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向他们提供援助。抛锚式教学方法步骤如图2所示。

教师初步介绍动画制作Flash使用环境,介绍知识点:逐帧动画制作、形状补间动画制作、动画补间动画制作、遮罩层的使用。以上是“创设情境”过程。然后给出具体作品,分析动画的制作方法,总结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重点介绍本次课程知识点,完成“抛锚”工作。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实践为主完成知识点掌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效果总结评价,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3)网页设计――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教学。项目教学法步骤如图3所示。

网页设计部分内容可以采取项目教学法。这部分内容以独立完成一个网站为项目进行教学。各个知识点中,教师结合网页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操作示范,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完成项目后,通过评价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点情况,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达到更高层次。

2.教师教学方式改革

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可以采取“教师讲授+学生练习+评价总结”为主线,“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相结合为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例如,在讲解图形图像处理时,先拿已经处理好的图片进行分析,告诉学生处理这张图片所用的方式和方法,接着引出图形图像的存储、压缩、格式等理论知识,然后引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CS软件的讲解及处理图片所用到的操作,学生自行或小组协作进行练习,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最后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比较薄弱的环节查漏补缺,保证学生知识掌握的完整性。

3.教学对象层次化

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多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力求做出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对课程学习兴趣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多多练习跟专业及身边熟悉的事物相关的实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考核方式改革

采取“平时练习+期末考试+竞赛”为主线的考核方式。平时练习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操作能力。而期末考试中以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课余通过小组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小组协作学习的氛围,让竞赛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以竞赛促学习的方式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为了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因材施教,运用适当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当然教师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要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经常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学生的更高层次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谢宝荣。计算机教学设计艺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罗映锋。计算机动画设计课中“抛锚式”教学法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S1)。

如何发展我校100米运动训练. 篇8

运动训练 专

题 报 告

主讲人:胡士友 2012年6月27日

一、负重抗阻力训练

① 深蹲:4-6组,每组4-6次。每周安排1-2次。(最大负荷量的60-80%,逐渐增加负荷重量)。

②半蹲:负荷杠铃,半蹲停留3-5秒,再快速蹲起。4-6组,每组6-8次。每周安排1-2次。(最大负荷量的70-85%,逐渐增加负荷重量)。

③负重弓步走:负荷杠铃,弓步走30-50米,4-6组。每周安排1-2次。(最大负荷量的30-50%)。

④负重高抬腿:4-6组,每组40-60次。每周安排1-2次。(最大负荷量的30-40%)。

⑤拖重物或轮胎跑:4-6组,距离40-50米。要求运动员上身前顷,大腿刻意抬高,步长加大。每周安排1-2次。(重量10公斤左右)。

二、步长训练

①快速跑120米:要求运动员加大步长,速度为80%以上。4-6组。每周安排1-2次。

②原地收复腿跳:要求大腿贴近胸前,连续快速完成。4-6组,每组20-30次。每周安排1-2次。③支撑栏架摆腿:要求运动员尽量伸直腿,左右连续摆过栏架,运动员可以找辅助器材来平衡身体。4-6组,左右腿各30-50次/组,每周安排1-2次。(也可以负重完成,重量2公斤左右)。④标记步长跑:使用海绵砖或其他标志物。间距正常步长+约10厘米。距离60-80米,4-6组。每周安排1-2次。

⑤上坡跑+快速跑:30-40米上跑紧接平地快速跑30-60米。4-6组。每周安排1-2次。

以上单项训练内容应以组合形式实行,每天训练组合应在三项以上,当日应有侧重地进行训练。例如:半蹲+拖重物跑+原地收复跳,隔日就应该是:穿沙衣快速跑+支撑栏架摆腿+负重高抬腿,如此组合训练。完成4-6组,教练员还应注意运动员训练内容组间的间歇时间。评价标准:

1、准备活动要充分,100米跑是人体在大量缺氧条件下完成极限强度的运动,其供能方式以无氧代谢为主,属于最大强度的周期性运动。因此,在进行100米跑训练前,准备活动是十分重要的。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消除内脏器官的惰性,避免肌肉僵硬,减少运动伤害,从而有利于发挥最佳运动水平。

2、100米训练对运动员神经、肌肉系统兴奋动员程度要求很高,因此,应该安排在运动员体力和神经、肌肉机能状态较好时进行,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分配强度与量、次数与组数的关系,强调训练质量,以强度为核心,不要片面最求训练量的大小。

3、注重对途中跑放松能力的培养,高速跑中的放松能力是现代短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运动员具备高水平的协调放松能力才能最合理地利用和调动最大机能能力。世界著名短跑教练温特说,教会任何一个运动员掌握放松方法,都会取得惊人的效果。美国优秀短跑选手刘易斯在谈100米成功秘诀时说,在50米以前我加速,然后只需要放松肌肉,越是放松,速度下降就越慢。可见途中跑的放松能力是直接影响100米成绩的最为关键因素之一。

4、训练手段、方法要多样化,防止“速度障碍”的产生。速度训练手段和安排方法既要注意相对的稳定,而且还要防止过分单调,长期使用一种或几种训练手段与方法,机体就会产生适应,机能能力不能进一步提高,产生“速度障碍”。在训练中,要注意运用多种节奏和频率进行训练,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不断对机体施加新的刺激。

5、注重上、下肢肌肉力量的均衡发展。100米训练实践中,存在着重视下肢训练,忽视上肢训练、重视蹬伸力量训练,忽视摆动力量训练等现象。只有上下肢力量、蹬摆力量协调发展,才能保证运动员的专项成绩稳定持续的增长。

我校发展改革探究 篇9

关键词:基础学科;固定位置;综合评定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实施带队班长轮流制,弥补学生心理缺失。

这学期我担任了职业一年级《Internet的连接与使用(第3版)》,周课时4节,2节媒体课程,2节上机操作课程。

1.分析学生状况,发现学生缺失。

一名刚入校的职业中专学生主要有哪些心理缺失呢?凭自己在职业学校任教多年的经验,我个人认为,目前的职业学生,他们大多说在初中阶段大多数缺乏优异的文化课程成绩,被称为“后进生”,他们除了成绩较低之外,教师的呵护及师生的尊重也较少,得到提拔和锻炼的机会当然会更少,甚至没有。

2.学生就是上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长期从事职业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要转变思路和观念,我认为是学生就是上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师的事业是良心的事业,我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以最高的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

3.实行课前带队班长“轮流制”,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我所教的这四节课,分2次上,分别在多媒体和机房,都不在本班教室上课。每次上课,学生要提前3分钟站队,教师带队,前去上课。科任教师不能小看这3分种,课前这3分钟,用好了,不仅能够顺利的走向课堂,还能够加深师生情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弥补学生精神缺失的一次机会。比如,实行带队班长轮流制,一个学期结束,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至少当一次班长,得到一次锻炼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够从普通学生担当一次主导人物,这种机会有的学生或许是第一次。

二、以教材为中心,就业为主导,适当调整教材内容,促进学生适应社会需求

1.适应社会发展,调整教学内容。

Internet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教材中的内容大量过时,软件版本较低,信息滞后。作为一名Internet,充分利用网络,更新知识,升级软件,调整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教材中大部分章节,我自己都根据需要做过调整。

2.及时补充课堂作业,利用网络进行完成。

网上购物,网上开店,网上预订,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和工作离不开的方式,及时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网络完成任务。

3.与其他课程衔接,进行上机查询,进行知识补充。

三、严格课堂教学,加强上机管理,期末进行综合评定

1.带队上课,加强学生的课堂纪律性。

2.每次上课点名,加大考勤力度。

3.上机课固定学生座位,避免学生损坏机器。

4.实行座位签名制,落实机器情况。

四、进行期末综合评定,成绩公开透明

期末综合评定,公布成绩,指出每一位学生失分的原因。这一点很重要,做为提前结束考试的科目,不是马马虎虎给个成绩就行,应该给学生的每一分,都有依据。可以采用试题开卷结合考勤作业等整个学期表现情况给学生分数。

(一)期末总成绩

这一门做为提前考试科目,期末成绩我是这要得出的:

期末总成绩=考勤(10分)+作业(10分)+期中成绩(30分)+期末成绩(50分)

Internet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基础学科,学期结束时,学校采取了提前考试。提前考试科目,往往给学生造成的印象是“不重要”,一旦知道是提前考试科目,就或多或少的存在轻视这门课程,在课堂放松纪律性,学生无形中会“轻视”科任教师。科任教师会感受到课堂不被重视,学生纪律散漫,于是提前考试的科目,期末成绩就会放松。然而,作为常年工作在一一线的职业教育教师,对这种现象并不认同。一方面,认为无论哪一门学科,既然开设,就有它的合理的一面,就应该有始有终,形成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评价体系。另一面,一名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教育风格的形成,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师良好的教育风格形成不利。

然而,期末总成绩采取考勤,做业,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综合评定的方法,认为合理有效,对自己良好的教学风格的形成也很有利。

(二)公开透明,让学生信服,彰显正气

提前考试的科目,成绩的公开,透明,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公平性,还能够为他们选“三好生”及享受“助学金”提供參考。而统考科目成绩出来,学生就放假了。学生对成绩的反响也会淡化,参考的力度自然也会较小。

在这种模式下综合得出的学生成绩,比较客观公正,合理性较强,将学生成绩公布出来,让每一位学生知道自己得分失分原因所在。如果平时课堂放松,作业不及时完成,期中不参加考试或者期末不参加考试,综合分数定会受到影响。例如,王淼鑫同学平时踏踏实实,稳稳当当,老师几乎没有注意到他,结果综合成绩是100分。而有个别同学,咋咋呼呼,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结果刚及格。大多数学生都中在80分以上,学生信服,在学生中形成一股正气,昭然与班级当中。

我校发展改革探究 篇10

——谈我校版画教学的思考

【文章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蓬勃展开。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提出了以“美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核心,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倡导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参与美术文化传承、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美术教育理念。我校为跟进课改要求推陈出新,进行版画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应用这一专题探究,自课程研究以来,一直认真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提高师生的基本素质,突出美术教学特色,尤其是版画校本教研特色为工作重点。

【主题词】 版画探究校本教研

正文

一、版画校本教材研究的重要性

(一)课标对版画教学的要求

随着新课标提出与实施,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课程结构、评价体系做出了全面的改革,版画是图画和手工劳作结合的绘画。小学版画拙朴而自然的造型、灵活的构图、纯朴用色等艺术特色与学生稚拙的美感特点天然吻合,教学时更易于唤起其绘画灵感,发挥个性,大胆构思,发展其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纸版画教学过程富有游戏意味,更能满足小学生的游戏心理,易于培养其勤动脑、巧动手的良好习惯,并养成一定的意志力和工作的条理性,从而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版画教学探究是很必要的。

(二)本校以往美术版画教学存在的不足

版画教学是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份,根据大纲的要求早已纳入中小学美术教材,成为必修课。然而,由于受教学条件限制的客观原因或观念方面的主观原因的影响,版画教学又往往是中小学中容易忽视、不便进行的教学内容之一,以往本校美术课上,版画课或只给学生作课堂讲解、或改作版画欣赏、或放弃不教。没有深入的对其教学进行专业研究与实践。

(三)研究现状评述

儿童版画教育在世界各地早已得到各国儿童美术教育家的重视,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开设版画课。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了中国少年儿童版画学会,各地也相继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儿童版画活动组织。国家教委在90年开始实施的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增设了版画课。因此,儿童版画逐步在校园兴起。21世纪实验新教材中有一系列版画教学相关的内容,在新课程各册的系列版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版画多元探究,在教学形式上拓展。在这方面有很多学校都以版画为突破口,进行系列研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领导务实创新,创新办学理念,走“特色立校,特色兴校”之路,确立了“以儿童版画为切入点,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道德教育为内驱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

学指导思想。在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以科研为先导,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开展了《版画进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建设版画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综合学习》等区、市级科研版画校本教研的研究,从“面”上普及版画教育,从“点”上深化版画教育,促进了版画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协调了特色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因此我认为,在版画教学方面创办出自己的特色就要不断吸取其他学校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目的:在全校普遍推广儿童版画,使学生能人人掌握版画的制作过程,通过版画校本教研时间,从中体会版画创作的乐趣。丰富和完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爱好、个性,扩展学生的兴趣,完善学生人格,探索出一条与新时代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美誉理论新模式。提高教师(尤其是骨干和青年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设计教案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提高学校美誉度,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意义:此版画校本教研的确立,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丰富的多样化,形成高尚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在共享人类社会文化资源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我校版画教学的开发探究

从2006年至今,我校美术教研组一直致力于小学版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在21世纪实验新教材版画教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我校在不断研究、实践、创新、总结的过程中进行版画多元探究。在教学形式上拓展、自编特色教材,在学校美育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实地考察,开发自然资源

我校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昌平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以发展旅游、高教、科技为主的首都卫星城。这里四季分明,尤其以文物古迹文明于世。其中十三陵、银山塔林、居庸关、燕古长城遗址„„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地方特色,通过美术教研组老师共同研究分析,以中国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写生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地接触生活,观察周围的一切,在生活中教会学生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不断地积累感性经验,产生创作的欲望和激情。然后将写生回来的速写进行整理,利用课堂教学和兴趣小组相结合的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具有人文性,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版画作品。如《十三陵的牌楼》、《神路》、《银山塔林》等。最后请学生谈在进行写生、创作时的感想和体会,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闻所感毫无保留的与大家共同分享,教师在这时不失时机的进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了昌平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制作版画的过程,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其中。

(二)潜心设计,开发校本教材

为了更加深入的开展版画研究工作,更突出的体现素质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美术教研组于2007年6月起开发版画校本教材,并将学生版画作品编辑成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的目标,以和学生贴近的小动物为切入点,逐步加深,共开发两册14课校本教材。在编排课程时着重体现乡土特色,传统文化、开阔学生视野、紧扣时代脉搏。如《美丽的风景》,《可爱的动物》中编入了昌平的牌楼、桥、塔等古建筑及周边的小动物的介绍,加深了学生对昌平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感情。在《篆刻艺术》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篆刻艺术、篆刻艺术与版画的联系、学生还知道了毕昇、活字印刷术、知道了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水对印》使学生了解了水墨之间浓淡虚实的变化,体会到了中国画的魅力。通过这些,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新北京新奥运》、《我们一起写奥运》紧贴时代脉搏,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版画制作从画稿到拓印成画要经过一段时间,从事各种劳动,如写生、整理、起稿、刻版、滚墨(涂色)到最后拓印,从这段劳动中可以使儿童手腕、手指、手脑协调性都得到锻炼。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教育他们爱劳动,讲团结,爱护财物的良好品德,通过实际操作,让儿童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美是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从中得到艺术熏陶,从而使孩子们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作风和习惯。《藏书票的设计》、《十二生肖》、《美丽的风光》、《可爱的小动物》等,每一幅作品都渗透着学生的热情,他们更从创作中体会到了真、善、美的真谛。

(三)实践创新,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新课标要求学生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版画的发明与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传承和发扬版画文明的同时,实践创新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组织学生参观长城博物馆,在长城脚下现场授课,采用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边观察边创作我国宏伟的文化遗产——长城,并将作品送给长城博物馆留念。即学习了版画创作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007年9月,我校成立了《小太阳版画乐园》。让孩子在这片自由的沃土上尽情的学习,创造。

在2008年4月带领学生参观位于昌平的残疾人学校,和当校的学生一起交流艺术作品,并赠送了版画作品。增强学生创作版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爱心,丰富了艺术交流的形式。

2009年5月27、28、29日三天里,我校领导及3位美术教师分别带领学生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北京市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展示会暨北京市第十二届学生艺术节闭幕式”中进行版画展示活动,学生们穿着老师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小围裙,在现场向参观群众展示制作版画印制版画的过程,并把印制好的作品赠送给观众们,学生创作的精美作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观看的人群非常多,大家都被版画的魅力、和学生们纯真质朴的作品所吸引,很多观众都象想亲自试一试;学生们还用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区县的精美艺术品进行交流。通过以上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学生们从中感受到版画学习、创作带来的乐趣,体

验到成功的快感,培养了有序工作的条理性和动手能力,对版画有了更加深入立体的了解。

利用并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版画展示,在“六一”儿童节,童话节等节日中,学校将学生的版画作品制作成展板的形式,在校园中和楼道里举办小型的版画作品展;组织学生定期的搞现场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欲,表现欲,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除此以外,学校也为教师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激发教师兴趣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使教师们学习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老师们看得多了,了解的多了,想的也多了,从而加强自身前进的动力,做的、说的、探究的自然就更丰富。师生们就像一潭活水,不断激起艺术创作和思维创新的灵感。如:学校组织教师到美术馆、国家大剧院等专业场馆参观;到居庸关长城、火车站、攒地下、红色根据地等地写生;鼓励老师们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与进修。开阔视野,提高了技能技法,增强了团队凝聚力。通过以上这些活动,使我校的传统教育像春风化雨一样时时刻刻滋润着老师和学生的心灵。

儿童版画制作活动在主观上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不仅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美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创造了美。”美的创造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只要不断的实践,大胆开拓,增强创造美的意识,就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使创造美落实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在客观上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融知识于技能之中,提供学生创作体验的经历,注重学生对材料的合理应用和技法的独创性,拓展学生创作想象的空间,强化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性。更从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家乡的可爱,自然的神奇,体验到同学间合作的真诚,体验到创作带给内心的快乐。

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这是素质教育中新的要求。我校版画课的成功开展,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并从中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版画教学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北京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版画》

上一篇:七年级 试卷分析下一篇:幸福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