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参考范文

2025-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案例分析参考范文(通用7篇)

案例分析参考范文 篇1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45分,法律依据答出法律名称即可)

(一)陆某(20岁)与王某(17岁)窜至甲公司盗窃了价值10万元的电子产品之后来到王某的朋友姜某(22岁)家中,告知其刚偷了一些电子产品,请姜某帮忙。姜某考虑到王某曾帮过自己,便立即答应,将陆某和王某藏在家中,并联系卖家变卖所盗的电子产品,变卖所得8万元。为表示对姜某的感谢,王某告诉姜某,准备再盗窃一部彩电,让姜某去变卖,姜某表示同意。王某于是潜入一家商店,窃得一台彩电(价值3000元)交给姜某。后姜某变卖所得1500元。

公安机关根据甲公司提供的录像资料获取线索破案,将陆某、王某抓获归案。经法院判决,陆某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王某被判处六个月有期徒刑、缓刑一年。宣判结束后王某即被释放回家,陆某因在服刑期间表现较好在服刑半年后获得了假释。

陆某被释放后即向公安局上访,反映其在被公安机关羁押时遗失了一块手表,价值500元,公安局信访部门受理后即安排调查,经查陆某反映问题不实,信访部门及时给陆某予以答复,但陆某因不服而多次至信访部门缠访。某日陆某又至公安局信访部门大吵大闹,并摔砸信访部门的办公设备。信访办即向市局指挥中心汇报,指挥中心立即指令附近的巡逻民警处警。处警民警到达现场后,因发现陆某情绪较为激动,在口头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即拔出随身携带的手枪鸣枪警告,陆某听到枪声后逃窜,由于公安局边上即有一所幼儿园,为防止陆某情绪失控后窜至幼儿园滋事,民警紧追后朝陆某腿部开了一枪,陆某跌倒后被控制。问题:

1、陆某、王某、姜某构成什么犯罪?哪些构成共同犯罪?

2、王某有何量刑情节?

3、如何对王某执行缓刑和对陆某执行假释?

4、巡逻民警在处置陆某上访滋事警情时用枪是否符合规定?为什么?

5、民警向陆某开枪致陆某跌倒受伤后,应该如何处置后续事宜?

(一)答案要点:

1、根据《刑法》规定,陆某、王某盗窃价值10万元的电子产品,数额较大,根据刑法规定,陆某构成盗窃罪(1分),同时王某构成盗窃罪(1分)。姜某和王某事先串通,帮助王某变卖赃物,同时将王某和陆某藏在家中,根据刑法规定,构成盗窃罪(1分)、窝藏罪(1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1分)。陆某和王某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1分),王某和姜某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1分)

2、根据《刑法》规定,王某不满十八周岁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1分),王某揭发姜某犯罪行为并协助抓获姜某,属于立功,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1分)。

3、答:根据《刑法》规定,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和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1分)因此王某在缓刑期间、陆某在假释期间,都应该依法实行社区矫正。(0.5分)

4、答:不符合规定(0.5分)。陆某尚未实施严重暴力犯罪,未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根据《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条例》的规定,不属于可以使用武器情形。(1分)

5、答: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规定,民警应按照以下程序处置:一是立即向所属公安机关口头报告;(1分)二是迅速对受伤的陆某采取临时救治措施,并根据需要立即通知急救中心抢救(1分);三是保护现场,寻找相关证人和物证、书证,防止证据灭失。(1分)

(二)2008年4月5日,张某(在本地有固定住处)因犯强迫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2010年1月被提前释放。2014年3月20日,张某在一农贸市场使用假币被发现,在逃跑途中被群众抓获,发现其身上有假币4100元。报警后刑警大队民警陈某及时赶到现场,口头传唤张某到刑警大队并补办了传唤文书,将张某身上的假币予以扣押,并同民警郑某对其进行了讯问。张某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并详细供述了自己的家庭成 2 员情况和联系电话,讯问结束后,陈某依法办理了立案手续。考虑到张某认罪态度较好,持有、使用假币罪不是严重暴力犯罪,在张某向刑警大队交纳了2000元保证金,并由其朋友李某(无固定收入)作为保证人后,张某当天被取保候审,并被责令将驾驶证和身份证交执行机关保存。

取保候审期间,张某两次在传讯的时候没有到案。2014年4月1日,公安机关决定没收张某交纳的保证金,并对其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指定在刑警大队旁边的一间民房,由刑警大队民警执行。在向张某宣读没收保证金决定的时候,张某对没收保证金决定不服。民警告知其是最终决定,保证金已上缴国库。

取保候审时,张某委托其父亲和律师王某作为辩护人。4月3日,民警将张某被监视居住的情况通知张某的父亲后,其父亲与律师王某要求会见张某,公安机关批准后,其父亲和王某与张某进行了会见。

问题:请指出本案中存在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二)答案要点: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本案存在以下错误:

1、将张某口头传唤到刑警大队后补办传唤文书错误(0.5分),口头传唤的,应当在讯问笔录中予以注明。(0.5分)

2、立案前对张某身上的假币扣押错误,(0.5分)刑事立案前不能适用限制财产权的调查措施(0.5分)。

3、对张某采取取保候审措施错误。(0.5分)张某系累犯,对累犯不得适用取保候审。(0.5分)

4、对张某取保候审同时采取收取保证金和提出保证人方式错误。(0.5分)两种保证方式不得同时使用。(0.5分)

5、由李某担任保证人错误。(0.5分)保证人必须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而李某无固定收入,不具备保证人资格。(0.5分)

6、刑警大队直接收取保证金错误。(0.5分)提供保证金的人应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0.5分)

7、对张某取保候审时责令其将身份证交执行机关保存错误。(0.5分)可以责令被取保候审人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交执行机关保存,但不 3 包括身份证。(0.5分)

8、对张某采取监视居住错误(0.5分),张某违反取保候审规定,但不符合监视居住的条件,应当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后,责令其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或者提出保证人,或者在符合监视居住、逮捕条件时予以监视居住、逮捕。(0.5分)

9、对张某采取指定居所执行监视居住错误(0.5分),张某有固定住处,应在其住处执行(0.5分)。

10、由刑警大队民警执行监视居住错误(0.5分),应当由犯罪嫌疑人住处或者居所所在地派出所执行。(0.5分)

11、向张某宣读没收保证金决定时未告知其对没收保证金决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错误(0.5分,答告知其没收保证金的决定是最终决定错误也可得分),没收张某交纳的保证金应当告知其如不服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0.5分,答张某不服保证金决定有权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也可得分)

12、没收保证金决定作出后立即将保证金上缴国库错误(0.5分),应在超过复核期限或复核维持没收决定的情况下再上缴国库。(0.5分)

13、张某的父亲担任辩护人错误。(0.5分,答允许张某的父亲以辩护人身份会见张某也可得分)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只能聘请律师作为辩护人。(0.5分)

14、指定居所执行监视居住后未在24小时内通知张某家属错误(0.5分),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在24小时内通知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人的家属。(0.5分)

15、律师王某会见张某经公安机关批准错误。(0.5分)除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外,辩护律师可以直接会见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侦查机关批准。(0.5分)

(三)A县仁华小区居民赵某与王某(男,1999年3月1日出生,在校学生)是邻居。2014年2月,赵某买了一辆二手山地车,王某想借来玩,被拒绝。两人发生争吵,王某扇了赵某一耳光,赵某返回家中,唤出家中大狼狗咬王某,王某害怕,躲回家中。

2014年4月2日9时,赵某报案称,放在家中的山地自行车(价值400元)被盗,并指邻居王某有作案嫌疑。

4月2日10时,派出所民警到王某家,经出示工作证件,口头传唤其到派出所接受调查。因其父母均在上班,就未通知其家属。王某到派出所后,民警小李和小张对其进行了询问。起初王某并不承认,办案人员遂不让其回家,到4月3日14时,王某终于供认其盗窃了自行车,并将自行车藏在同学蔡某家中。

小李和小张到蔡某家中,经出示证件后进行了检查,发现了被盗窃的自行车,对自行车进行登记并告知蔡某保存好自行车等候处理。

根据调查的情况,派出所对王某作出了行政拘留5日,并处500元罚款的决定。后公安机关对王某执行了行政拘留,并收取了王某父母缴纳的罚款。

问题:

1、对王某、赵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并说明理由。

2、请根据办理行政案件程序的有关要求,指出公安机关在办理本案中有哪些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三)答案要点:

1、(1)王某构成殴打他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1分)王某扇了赵某一耳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构成殴打他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0.5分)

(2)王某构成盗窃罪,但不承担刑事责任。(1分)根据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构成盗窃罪。王某入户盗窃,构成盗窃罪。(0.5分)由于王某不满16周岁,根据刑法规定不对盗窃罪承担刑事责任。(0.5分)(3)赵某构成故意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1分)赵某驱使动物伤害王某,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0.5分)

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本案存在以下错误:

(1)民警口头传唤王某错误(0.5分),王某不属于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 5 管理行为人,不适用口头传唤,应当使用传唤证进行传唤。(0.5分)(2)传唤王某未通知其父母错误(0.5分),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家属。(0.5分)

(3)询问王某未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错误(0.5分),询问未成年的违法嫌疑人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0.5分)(4)询问王某的时间超过24小时错误(0.5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0.5分)

(5)仅出示工作证件就对蔡某的家中进行检查错误(0.5分),检查公民住所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0.5分)(6)对自行车登记错误(0.5分),应当予以扣押。(0.5分)(7)让蔡某保存自行车错误(0.5分),应当扣押后及时返还给被侵害人赵某。(0.5分)

(8)派出所作出行政拘留处罚错误(0.5分),行政拘留处罚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0.5分)

案例分析参考范文 篇2

一个多世纪以来, 参考咨询工作从最初的“帮助读者使用馆中庋藏”, 到“提供适当的情报源”, 及完成“知识信息转移”;从“手工检索”服务, 到“计算机和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其目的只有一个, 引领读者在知识的海洋扬帆远航。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 存在相当数量的用户, 虽然有现实的信息咨询需求, 但并没有主动走向咨询台。G.A科萨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 在959个被调查者中, 37%的人找文献遇到问题时首先求助于朋友, 18%求助于流通人员, 10%求助于教师, 4%谢绝任何帮助, 走向咨询台的仅占31%。有的研究文献把这些有问题而不寻求参考咨询的用户称为“沉默的大多数”, “非提问型信息需求者”。作为图书馆员要让这些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 势必要了解用户信息咨询中的心理特点, 分析影响用户咨询行为的心理因素, 用“心”做好用户的信息咨询工作。

1 用户咨询的心理特点

用户咨询心理是指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获取、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心理。在信息咨询活动中, 用户的心理因素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用户咨询心理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1 价值心理

用户的价值心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依价值而行, 总是希望获得最有参考价值的有用信息, 这里的“有用”完全是个人的认定, 依个人的需要与观念而定。另一方面是唯价值而行。即过份注重信息价值所形成的价值心理。表现为对自己以为无价值的信息进行排斥, 利用单一的标准判定信息的取舍。这是不可取的, 因为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作为知识, 其价值不能以个人标准来简单评价。

1.2 求便心理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 一般要求找到一个比较便捷、令人满意的方法, 这就是求便心理。用户在利用信息时, 总是倾向于选择距离较近、手续简便、容易获得的信息来源。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手头的现有资料, 其次才想到利用咨询部门的资料。

1.3 求全心理

在有信息需求时, 用户总是希望咨询人员提供的相关信息尽量全面, 并且可以通过不同手段、不同途径同时获取相关资源。

1.4 求新心理

用户的求新心理表现在对信息源的选择上, 倾向于内容新含量大的;在各类型信息的利用上, 除文献信息外, 还注重大众传媒信息的利用;在信息的时效性上, 希望获得最新, 最前沿的资料。

1.5 依赖心理

一方面表现在用户希望可以通过计算机, 网络等技术查找到所需要的一切资料;另一方面表现在, 有些用户对咨询人员的完全信任与依赖, 希望咨询人员可以帮助自己做任何事。

1.6 散漫心理

即脱离时空限制, 产生一种“即时利用”的趋势, 没有系统性和计划性, 散用散记, 要什么就找什么, 找到什么就用什么, 浮于阅读的表层, 流于低层次的“眼到, 手到”, 而失之于“心到”。

1.7 对主动服务的期待心理

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再满足于有问才答的咨询服务, 面对图书馆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复杂的信息资源, 用户有时也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因此就更希望咨询人员可以提供一些在他们想象之外的服务, 主动地向他们传递一些信息。

2 影响用户咨询的心理因素

2.1 用户的气质和性格

气质和性格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性格特征, 不同的气质和性格特征又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咨询行为。一般说接近于粘液质、抑郁气质类型和内倾型性格类型的人往往比较稳定、内向和敏感。遇到问题也常会不愿启齿, 不愿与人交流, 或者不善于表达。他们往往习惯于自己查找。而接近多血质, 胆汁质类型和外倾型性格的人, 相对要比前一类型的用户开朗, 热情, 愿意与人接触, 遇到问题也乐于走向咨询台, 接受参考咨询人员的帮助。

2.2 用户的“刻板成见”

美国政治学者Ualte Lippmann在其《舆论》一书中提出“刻板成见”的观点。它指的是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由此容易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 阻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知。在咨询接谈中, 用户可能因为对咨询的馆员产生不良印象而形成某些成见或偏见, 将咨询馆员定型化甚至在潜意识中通过这种定型将某些品质归于咨询馆员。比如当用户在咨询台提出问题后, 咨询馆员若是神情冷淡或将嘴角一撇 (可能是无意的) , 但用户也许会认为这是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 心理障碍由此形成, 随之将产生不满情绪, 影响到交流的进行。更严重的是, 在以后的咨询活动中, 该用户可能将已经形成的印象固定化, 势必将妨碍对对馆员性格特点和职业素养的真正认知, 因而作出错误的判断。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咨询馆员, 应当注意用户的心理状态, 力求避免用户“刻板成见”的产生并及时消除已形成的成见带来的不良影响。

2.3 馆员的“意志疲竭”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调节行动以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心理。而“意志疲竭” (Burn Out) 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典型现象, 在咨询接谈中表现为咨询馆员的情绪不稳定、行为倦怠、缺乏耐心等。咨询馆员长期从事固定且重复度较高的工作, 烦躁不安, 厌倦懈怠的情绪极易滋生, 此时意志已逐步丧失对行为的控制力, 从而导致咨询接谈的失败。但心理学上同时认为, 这种意志的波动是暂时的, 正常的, 只要咨询馆员针对“意志疲竭”产生的动因加以适时调节, 这种消极状态的产生是可以避免的。

2.4 双方的心理障碍

国外有关用户咨询接谈的调查研究一再表明, 用户在图书馆里会感到不安。而“图书馆员一般难以体会读者的这种心情, 特别是很少亲自去到生疏的图书馆, 不会充分察觉咨询者陷入脆弱的心理状态”。 (Grogan, Drnis.Practical Regerence Work[R].1978.) 用户的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害羞, 顾虑, 自卑等, 导致其在咨询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提出问题。一方面由于他们内心中的羞怯心理, 使其不能成功地将潜在的信息需求转化为显性的信息行为, 无法清晰流畅地表述想咨询的问题;另一方面, 在清楚自己信息需求的情况下, 他们也不愿意暴露自己某方面的欠缺甚至无知, 或是不确信咨询馆员能为他们提供有效帮助, 因此对提出的问题含糊其辞甚至干脆缄口不语。不光是用户, 咨询馆员本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可能对自身专业知识, 业务技能的不足感到自卑, 可能认为职业地位不高而困惑, 迷惘, 诸如此类的心理劣势都将影响咨询接谈的正常进行。尽管咨询双方的心理障碍都难以避免, 咨询馆员仍应当通过自身健康, 自然的言行举止和亲和力来逐步消除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 用户信息咨询还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比如用户的性别, 年龄, 职业, 受教育程度, 专业特长, 以及咨询人员的素质, 咨询服务的收费, 信息市场的发育程度等。

3 如何用“心”做好咨询服务

3.1 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咨询接谈作为咨询馆员与用户间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活动, 很多情况下都始于第一印象。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咨询馆员能够在咨询接谈开始之初充分展示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友善态度, 激发起用户进一步提问的内心需求和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就确保了咨询活动的有序进行。从心理学上来说, 第一印象的产生有赖于人们知觉因素与情感因素的互相结合。咨询接谈时用户的知觉, 主要包括用户进入图书馆时对咨询台及其周围环境的陈设, 布置等情况的整体印象以及对咨询馆员服饰, 谈吐, 面部表情, 身体姿势等方面的综合感知。这些最初的印象将直接影响到用户情感的变化, 从而影响到与咨询馆员的下一步交流。当前, 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方式越来越多地被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间接方式所取代。这主要表现为网上虚拟参考台, 实时在线咨询, FAQ解答等, 使用户无须亲自到馆找咨询馆员就能享受到信息服务。咨询接谈中所谓的“第一印象”似乎已从台前退至幕后, 其实不然。比如在图书馆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主页设计上, 要注意界面的有序化, 个性化和友好度, 咨询栏目和窗口设置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直观感受和心理, 要力求给用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使其潜在的信息需求被调动起来, 产生咨询渴望和现实的情报行为。在咨询馆员利用网络解答咨询时, 同样需要在一问一答开始之初让用户于字里行间感受到馆员的热情与友善, 从而消除内心顾虑, 大胆明白地表达出提问意图, 为咨询活动的顺利进行铺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从而愿意以愉悦的心情继续利用图书馆。

3.2 运用科学的咨询接谈技巧。

3.2.1 积极的倾听

一方面要做到积极主动, 专心致志地倾听用户所提出的问题, 以全面客观的态度接收信息, 力求最大程度理解用户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 咨询馆员还应当有意识地记下关键信息, 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和解释用户所说的主要内容。

3.2.2 有效的提问

在现代咨询接谈中, 当咨询馆员和用户通过BBS, E-mail, 网上聊天等方式交流时, “有效倾听”能使馆员与用户积极互动。应当特别注意的是, 网络的共享性, 互通性使得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咨询馆员应具备相关的法律常识, 未经用户同意, 不能随意公布或传播用户的个人情况, 电话等信息。

3.2.3 非语言行为

非语言行为在咨询接谈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当用户面对咨询馆员时, 直接进入其认知范围的就是咨询馆员的衣着打扮, 表情动作, 举手投足等。咨询馆员的一颦一笑, 一个眼神, 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影响到用户的心理, 导致其咨询意图的转变。一位表情和善亲切, 微笑自然得体的咨询馆员必然会在用户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 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用户作为图书馆活力的源泉, 其数量的增加对图书馆很重要, 因此对咨询馆员来说, 必须要认真分析用户咨询心理,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参考咨询, 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工作效率。用“心”工作, 在咨询馆员与用户之间架起一道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让“冰冷无情”的机器变得温情脉脉, 使图书馆服务中浓厚隽永的人文关怀通过快速便捷的网络得以有效传递, 使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和服务特色得以经久不衰地传承与发扬, 引领读者在知识的海洋扬帆远航。

摘要:本文分析了用户咨询的心理特点, 及影响用户咨询的心理因素, 指出了做好参考咨询服务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咨询,心理特点,心理因素,方法

参考文献

[1]詹德优.信息咨询理论与方法, [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

[2]朱慧.利用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解决读者心理问题, [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8、10.

案例分析参考范文 篇3

英语(一)

小作文题目

You are going to host a club reading session. Write an email of about 100 words recommending a book to the club members. You should state reasons for your recommendation.

You should write neatly on the ANSWER SHEET. Do not sign your own name at the end of the letter. Use “Li Ming” instead. Do not write the address. (10 points)

1 命题渊源

2015年考研英语(一)小作文沿用以前的命题方式,仍然考查书信。2011年考研英语(一)小作文就考查过关于电影的推荐信,四年之后考查关于书籍的推荐信,这再次高调说明了历年真题在备考考研英语写作时的重要地位。

读书的话题在国内各种考试中被反复考查。1999年6月四级写作考查了“选择性阅读还是博览群书”的提纲作文;2003年9月六级写作考查了关于美国某大学图书馆阅读偏好的图表作文;2013年6月四级写作考查了“文学的重要性”的图画作文。在全民沉迷于手机的今天,这个话题颇有实际意义,与今年考研英语大作文考查的关于手机成瘾的话题互为呼应。

2 写作方法

考生可以分三段来写作此次小作文。第一段可进行自我介绍,说明自己是俱乐部读书会主持人,并开门见山地交代写信的目的——推荐书籍。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英文中没有书名号,写作时涉及的书名、杂志名可使用下划线来表示(编注:书写体用下划线表示,在印刷体中用斜体表示),文章、诗歌、电影的名称可使用双引号来表示。第二段具体说明两三点推荐该书的原因。第三段进行总结,再次表明写推荐信的目的——推荐书籍。

3 参考范文

Dear Friends,

As the host of the upcoming reading session, I am writing this email to recommend my favorite book to you, Tao Te Ching, which is written by Lao Tzu.

The primary causes of my recommendation are as follows. To begin with, it is one of the best-loved classical books in China and even universally popular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addition, the book encapsulates the main tenets of Taoism, and upholds a way of being as well as a philosophy and a religion.

I hope the above information will help you come to know the book. If you need any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it,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Yours sincerely,

Li Ming

大作文题目

Write an essay of 160~20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In your essay, you should

1) describe the picture briefly,

2) interpret its intended meaning, and

3) give your comments.

You should write neatly on the ANSWER SHEET. (20 points)

1 命题渊源

2015年考研英语(一)连续第16次考查图画作文,且此次考查的话题是反复考查过的流行文化话题。此话题之前已考查过五次,分别为1993年的提纲作文“电视广告”、2006年的图画作文“偶像崇拜”、2009年的图画作文“网络的‘近’与‘远’”和2010年英语(二)的图表作文“手机入网”。如果考生背过2009年的范文或2010年英语(二)的范文,就可以借鉴其中的很多表达。同时,这也是考研英语写作在六年之内第三次考查手机这一话题,而且今年考查的话题与2009年图画作文“网络的‘近’与‘远’”十分相似,几乎可以算是原题重考。

手机或上网成瘾这一话题在国内其他英语类写作考试中曾经被反复考查,分别为2007年专四的提纲作文“是否应该网上交友”、2012年六级的图画作文“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013年四级的三篇图画作文“网络对人们沟通方式的影响”“网络对学习的影响”和“过度使用手机的后果”。可见,四、六级考试经常考查的话题也是考研英语写作常考的话题,考生在复习考研英语写作时不妨翻翻四、六级考试的写作题目。

2 写作方法

考生写作时,第一段应描述图画,可以写成三句话。首句可进行总体描述:人物(四个年轻人)+动作(玩手机)+环境(饭桌旁)。第二句可进行细节描述:四个人面对满桌丰盛菜肴无动于衷,沉迷于手机。末句按照文字说明写即可:这提醒我们手机时代的聚会像什么样子。第二段应进行意义阐释,考生可以使用因果、举例、正反、联系现实等论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手机有利有弊,最好不要完全批判,而应进行正反论证,具体阐明手机的优缺点,并使用论据加以支持。第三段可给予结论或建议措施,呼吁人们合理利用手机的优点,同时避免沉迷,与2009年真题“网络的‘近’与‘远’”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3 参考范文

As is shown in the portrayal, four youngsters are sitting at a table, ready to have dinner. Unfortunately, instead of eating and drinking in front of a variety of delicious and nutritious dishes, each of them is holding a mobile phone and is staring at the screen, with no thought of chatting or eating at all. Here we are reminded what a gathering looks like in the era of mobile phones.

Like the Internet, mobile phones benefit people hugely. With mobile phones, one’s home can become a library, a school, an office and an entertainment center. All transactions, from banking to shopping, can be performed electronically and all information, from train schedules to discount-price goods, are available at the press of a button. Despite the increase in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ce brought about by digital products, the changes they bring could very well lead to potentially adverse consequences. For example, as nearly all activities could be conducted on mobile phones, we could all become isolated, never feeling any need to leave the screen. It would be misfortunate that we become so addicted to the virtual world that we are seldom exposed to face-to-face social interac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eceding discussion, it is readily apparent that the mobile phone, as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form of communication among people, has both its positive sides and negative sides. For certain, the mobile phone can be used by young people in productive and useful ways. However, the adolescents must set time limits on the use of digital products. Otherwise, their academic work and social life will eventually pay the price.

英语(二)

小作文题目

Suppose your university is going to host a summer camp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rite a notice to

1) briefly introduce the camp activities, and

2) call for volunteers.

You should write about 100 words on the ANSWER SHEET. Do not use your name or the name of your university. Do not write your address. (10 points)

1 命题渊源

在连续五年考查书信之后,2015年考研英语(二)小作文考查了告示这一文体。这个文体在考研英语大纲中并未提及,但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英语(二)考试分析》已提及。

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的四级写作也曾考查过告示,分别是招募志愿者的告示和社团招新的海报。2010年考研英语(一)小作文也曾考查过招募志愿者的告示。今年英语(二)小作文即来自于2006年6月四级写作和2010年考研英语(一)小作文,几乎可以算作原题重考。

2 写作方法

在写作告示时,考生应该注意告示的写作格式。首先,考生应在第一行中央写标题,如果不知道写什么标题,可以直接写Notice。其次,考生可以在标题右下方写日期,格式为“月+日+年”。接着,考生开始写正文部分,可以写1~3段,时态以现在时与将来时为主。最后,考生在正文的右下方写落款,可以落款为The Students’ Union,千万不要写自己的真实姓名或校名。

考生在写正文时,第一段主要介绍写作目的,应包含告示的五大要素:活动目的、主办方、活动内容、地点和时间。第二段按题目的提纲要求具体说明夏令营的活动。第三段同样按照题目的提纲要求来写,即招募志愿者,并说明报名时间和地点。

3 参考范文

Volunteers Needed

June 1, 2015

In order to improve high school students’ abilities and to enrich their after-class activities, our university is going to hold a summer camp on our campus this summer vacation.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will take part in various activities, including speeches and debates, group discussions and so on. The variety of activities which we organize could, first of all, enable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develop a range of practical skills and show their outstanding abilities. What is more, their active participation will help strengthen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being volunteers may sign up with their class monitors before June 10, 2015. Come and join us now.

The Students’ Union

大作文题目

Write an essay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hart. In your writing, you should

1) interpret the chart, and

2) give your comments.

You should write about 150 words on the ANSWER SHEET. (15 points)

1 命题渊源

继2010年考查电信产业、2011年考查汽车产业、2014年考查城乡人口之后,2015年考研英语(二)大作文第四次考查了经济这一话题,这次涉及的是居民消费。这也表明经济话题仍是英语(二)考生最应该关注的话题。

2 写作方法

从2010年开始,英语(二)大作文只有两点提纲,但最好写成三段。首段描述图表,首句应写总体描述:主题(春节假期花销比例)+对象(我国某市居民)。接下来应进行细节描述,描述占比最高的是新年礼物,并介绍交通、聚会吃饭与其他花费的占比。第二段最好进行原因分析,解释为什么新年礼物的占比最高。第二段的首句最好为主题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然后考生可以接着具体说明两三点原因。第三段可预测图表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总结或提出建议措施。

3 参考范文

The pie chart above clearly illustr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s’ spending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vacation in a certain city in China. From the statistics given, we can see that the largest portion of spending is on New Year’s presents, approximately 40%, whereas spending on transport, get-togethers and dining, and other areas, only account for about 20% each.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why people spend most on New Year presents may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o start with, giving New Year gifts is a good way to celebrate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and share your delights with each other. Second, giving New Year’s presents can show the closeness of your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presents sent on other occasions, New Year presents might be more unforgettable since they are related to the most significant occasion in China. For instance, I still remember the first New Year gift my best friend Leo gave me.

高中数学参考论文[范文] 篇4

6艾泽秋;;如何做好初高数学学习的衔接[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张晓龙;张日昇;陈英和;;中学生数学焦虑、信念与数学成绩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高秀芝;;高中生数学学习观的结构特点及对数学成绩影响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武锡环;朱珊珊;;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人格因素[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晓龙;张日昇;陈英和;;中学生数学焦虑、信念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莫超英;;赏识、宽容——让差生也能自信地扬帆起航[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沈新农;;高中女生数学成绩偏差的原因及对策[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9 刘北荣,刘让林;给差生七个“优先”──谈提高差生的数学成绩的几个做法[J];广西教育;1996年01期John Hechinger;美国学生数学成绩有所提高[N];国际商报;2009年山东省滕州市滕北中学 初中数学 孙作强;影响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N];学知

报;2010年项城市红旗学校 陈培领;浅谈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N];周口日报;2010年河北保定清苑中学 梁春雷;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及对策[N];学知报;2010年 14 乔福强;数感、数学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关系[D];济南大学;2010年王平;中学生数学性别刻板印象及性别认同水平与数学成绩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侯艳艳;提高高中普通班数学成绩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刘欣;高中生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王彩霞;情绪对六年级小学生认知灵活性的影响及促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李纬经;高一学生数学学科自尊水平、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黄大庆;高中生的数学焦虑与数学自我效能感对数学成绩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6年孔令跃;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杨旭辉;;老师的眼泪[J];课堂内外(高中版);2007年05期记者王瑟;数理化三门学科有了衔接指导意见[N];光明日报;2006年熊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陈燕;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丁伟;高中新课程函数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关于用分数指数幂运算的一个问题[J];数学通报;1980年08期

28陈建玲;郑剑虹;;高一普通班与尖子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颜秀娜;影响高中女生数学成绩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0 王凤葵;中学生数学兴趣、自我效能与数学焦虑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1 莫秀锋;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及可控心理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师范大

学;2002年

周祥顺;普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张怀德;通渭县中学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孔令跃;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颜俐;数学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与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葛凤清;在高中开设数学实验课的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蔡鸿艳;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袁伟忠;;重视高中女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教学举措初探[J];

汪毅;防止初中生数学成绩两级分化[N];黔西南日报;2009年

余元庆;谈谈习题的配备与处理——介绍几本外国中学数学课本中的习题配备[J];数学通

报;1980年03期 41

河南省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胡浩;影响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N];学知报;2011年 四川省青神中学校 周莉;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N];学知报;2011年 江都市国际学校 王克勤;信心源自爱的阳光[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徐宁;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陈定中;有穷集元素个数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J];数学通报;1980年09期 吕学礼;;努力减少学生数学作业中的错误[J];人民教育;1980年08期 吕思友;从高考试题看数学教学[J];数学通报;1981年04期 黄海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初探[J];数学教学通讯;1981年05期 李家骧;;从教材看基本数学能力的培养[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1年08期 郭乃光;只有教得活,才能学得活——也谈数学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

育;1981年06期

蔡娟;;如何提高高中女生学习数学的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3期

程敏;;高中女生怎样学好数学[J];快乐阅读;2011年15期

郭海珍;;为高中女生学好数学支几招[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23期

邢湘贵;;为高中女生学好数学支几招[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沈群瑶;;浅谈高中女生学数学的策略[J];考试(高考理科版);2006年07期

马学龙;;浅谈高中数学之于女生的现实困境和解决之道[J];成才之路;2009年20期

袁伟忠;;重视高中女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教学举措初探[J];数学通报;2006年10期

王鹏;;重视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12期

朱慧;;重视对高中女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12期

成明,施志社;足球训练对高中女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61

夏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林文填;;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C];2007年 鞠玉洁;;如何培养职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

64卢美娥;;如何培养高中女生的数学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张英才;韦宇哲;;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学好高中数学[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沈新农;;高中女生数学成绩偏差的原因及对策[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 苏万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N];武威日报;2009年 武都区马营初级中学教师 杨丽霞;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陇南日报;2010年 马边第一初级中学 王聪;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乐山日报;2010年 唐河县张店镇 白志景;在生活中学习数学[N];学知报;2010年 河南省济源市克井一中 苗彦;在阅读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N];学知报;2010年 河北永年二中 马永强;怎样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N];学知报;2010年 杜显福 文县白林(东坝)中学教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陇南日报;2010年 黄国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钦州日报;2011年 丰县黄楼初级中学 高中文;走进数学实验,快乐学习数学[N];学知报;2011年 山东平邑赛博中学 金永;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沙里;中国和也门中学数学教师教育能力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徐彦辉;数学理解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康世刚;数学素养生成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姚静;情境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认知的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保险监管参考1(范文模版) 篇5

第42 期

(总第605期)

中国保监会办公厅二O 一O 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标本兼治提高费用真实性

一一关于保险公司费用真实性检查方法及问题的思考

费用真实性是近年来保险公司现场检查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险公司违规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但从检查效果看,费用不真实问题已成为市场中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顽疾”,反映出现行费用真实性检的惩戒方式并没有有效地发挥作用随着市场的发展,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多措并举,将外部监督真正转化为公司的自我规范要求,实现标本兼治。

一、现行费用真实性检查的主要方法

目前在费用真实性检查中主要采取“数据分析一一查阅凭证一一询问核实一一外调取证”的四步检查法。

数据分析是费用检查的关键环节。主要通过分析被检查公司的“业务及管理费”和“手续费”明细账,发现问题线索,确定重点抽样对象。在具体分析中通常采用“一分二比三抽样”的方式。“一分”就是分二级子科目(如“会议费”、“差旅费”等)、分业务团队、分月份、分中介机构„手续费)统计相关费用数据;“二比”就是将细分的数据与去年同期比、与业务规模比、在团队之间比、在月份之

间比,发现数据规律或异常;“三抽样”就是根据比较结果,在保证一定抽样比例的基础上确定抽样对象,通常以规模大、比例异常的费用科目、业务团队和中介机构为抽查重点。

查阅凭证是费用检查的基础环节。主要通过调阅相关业务、财务原始凭证,从原始记录中发现问题线索。检查中一是做好底稿记录,通过对报销事项、原始发票、支票、相关人员访谈等大量信息的整理,直接发现报销事项集中、连号发票不同单位等问题线索;二是注意利用工商、税务登记信.息,如利用工商局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查阅开票机构的真实性和延续性,利用税务局的发票查询系统鉴别发票真伪等。

询问核实是费用检查的重要环节。主要根据发现的问题线索,与相关当事人(包括报销人、审批人和领款人等)进行谈话,核实相关费用的真实性。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做好谈话前期准备,尤其是与谈话有关的证据一定要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攻心为上。外调取证是费用检查的辅助环节。一方面前往发票开具单位对发票所列事项的真实性进行现场核实,获取相关证据。另一方面通过银行调取有关支票影印件,查实资金流向。

二、现行费用真实性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保险公司费用不真实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通过报销没有真实业务事项的票据套取费用,如大量使用会议费、修理费、油票、的票等;二是虚增人员套取工资费用;三是将直接业务虚挂在中介机构名下,通过报销《保险中介服务统一发票》套取手续费。套

取的费用主要用于贴补中介机构手续费、业务部门日常开支或被个别内部人员(小集体)侵占.从检查实践看,目前费用真实性检查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取证困难为保证证据链的完整性,认定费用不真实必须证明费用发生的事项为虚假,因此“询问核实”和“外调 取证”环节直接关系到对问题的认定。由于保险监管部门受调查取证手段的限制,如果相关人员对违规事实拒不交待或开票单位拒绝调查,则无法认定费用不真实,最终形成“拒不认罪则无罪” 的情况。这种完全依赖于相对方配合情况的取证方式在实践中往往导致检查组取证困难。二是检查效率低。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查阅凭证和外调取证两个环节.查阅取证主要依靠手工翻阅和记录,由于费用检查涉及的科目多,需要查阅的凭证和记录的信息量较大,耗费一定的检查资源。而外调取证环节涉及的费用发票开具单位多是宾馆、商贸公司等与保险业无关的单位,在寻找确认、配合取证等方面存在较多障碍。三是效果有限。近年来保监会加大了对保险公司数据真实性的整顿规范力度,保费收入、理赔支出的数据真实性大大提高。但反映公司经营成本的费用真实性问题却屡禁不止,客观上反映出现行的以费用真实性为重点的检查和惩戒方式对市场作用有限,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7年以来,北京保监局共对40余家保险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其中超过6既都涉及费用不真实问题。

三、原因分析

保险公司费用不真实不仅破坏了行业基础数据,导致保险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损害投保人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为逃税、腐败和

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提供了条件因此,监管部门对于费用不真实问题始终保持着高压态势。但追本溯源,从现行体制看,费用不真实问题的形成受多方因素影响,仅仅依靠保险监管部门的查处很难达到“治本”的目标。

一是监管部门的费用监管政策与保险公司的费用考核体系存在目标差异。费用监管政策强调公平,要求所有的数据记录必须真实、完整,建立行业统一的费用数据墓础。保险公司的费用考核政策强调效率,要用最少的费用产生更多的保费规模。在规模导向的考核政策下,采取“费用包干”这种有利于控制成本、放松管制、提高激励的费用政策,无疑是行业现有管理水平下,一种较为有效的管理手段。从经验看,监管政策只有转化为公司自身规范的内生动力,政策的执行效果才最明显,而费用真实性检查中监管部门基于公平与公司基于效率的目标不一致,决定了保险公司自我规范意识不强,检查效果不明显。

二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合理导致费用成为基层公司的主要利益来源。目前,大部分保险总公司对基层公司的费用管理主要施行“费用包干”制度。一方面,总公司依赖费用政策实现对基层公司的业务激励,只要有业务保费,相应额度的费用就归其所有;另一方面,基层公司尤其是具体业务人员的主要利益来源就是“挣费用”,费用结余不仅不能增加自身收入,而且还可能会增加下年费用额度。如2009年长安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综合费用率考核指标为52%,在此限额内,分公司乃至个人不仅缺乏控制费用支出的内在动力,而且经营活动的主

要目标就是费用使用最大化,获取额外利益,客观上助长了费用使用中的虚假行为。

三是较高的产品费用率为费用不真实提供了较大空间保险产品的定价包括纯费率和附加费率,大部分保险公司能够在实际经营中支付较高的费用,其根源还在于保险产品定价中已经包含了较高的附加费用,公司“贴得起”。如在对某公司北京分公司检查中,北京保监局发现其银保销售的两款两全保险,总公司确定的首年直接销售成本率分别达到6.62%和5.04 %(包含手续费、工资绩效、间接成本摊销等),在此限额内,费用可以随意调剂.较高的附加费用率和利润额为保险公司制造虚假费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四是信息披露机制不充分,无法引入运营成本的外部监管。除交强险外,现行监管制度并未要求保险公司对外披露详细的财务经营状况,尤其是涉及各具体险种的赔付率和费用率等数据指标。同时由于目前我国保险业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缺失,社会公众很难通过专业机构获取各公司的全面评价信息,从而无法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服务能力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导致公司缺少自我改进的动力和压力。

此外,受社会诚信环境、税收负担和竞争压力等影响,部分保险公司为了争取业务给予额外利益、选择所谓的“合理避税”等也是导致费用不真实长期难以根治的重要诱因。

四、政策建议

(一)强化总公司的管理责任,增强自我规范意识.从检查实践看,总公司执行的“费用包干”、“直接业务与中介业务差异性的费

用政策”等制度,是导致目前基层公司费用不真实的重要因素监管部门一方面应加强对总公司费用考核制度的研究,尽快出台相应措施,督促总公司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加强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形成保监会一一保险总公司一一分支机构的政策传导路径,通过偿付能力约束控制公司市场行为,使其与监管导向保持一致。

(二)逐步加大信息披露,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在行业墓础数据逐渐积累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公布纯风险损失率、费用率和理赔质量等经营指标,提高保险产品的透明度。通过

投保人“用脚投票”,倒逼保险公司降低费率、规范经营、改善服务,最终实现由“贴得起”到“没钱贴” 的费用政策,从源头上解决费用不真实问题。

《开启网络之旅》参考教案范文 篇6

开启网络之旅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识IE图标,了解IE的作用。

3、学会启动IE浏览器。教学重难点:了解IE的作用。教学准备:电脑设备与网络的检查。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阔视野,激发兴趣。

师生互动,说说上网给日常学习、生活带来什么好处?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开启网络之旅。

1、了解网络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1)传播信息(结合教师演示)。(2)查找信息(结合教师演示)。(3)收发电子邮件(结合教师演示)。(4)休闲娱乐(结合教师演示)。

2、认识浏览器。

(1)先认识自已前面的浏览器。

(2)互相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浏览器,全世界目前有多少种类的浏览器。

3、启动浏览器。(1)教师演示。(2)学生练习启动。(3)认识比较常用的浏览器。

三、创新活动。

看一看课本P83的图片,想一想,他们用互联网做什么,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四、活动评价与小结。

根据课本P84活动评价的内容开展评价交流活动。

案例分析参考范文 篇7

一、1983~1992年《参考消息》涉台报道分析

(一) 稿件来源

《参考消息》涉台报道稿件来源主要来自台湾, 香港次之, 最后是美国等国家。引用稿件前三名的台湾媒体是《联合报》 (14%) 、《中国时报》 (12%) 、《中央社》 (8%) 。这些媒体被高频次引用, 一方面是其在台湾地区受众覆盖面广且有一定公信力;另一方面, 这些媒体中不乏当时国民党的喉舌。不难推测《参考消息》为各界人士传递信息的同时, 也履行政治属性义务起到监测环境之作用。

(二) 报道体裁

《参考消息》涉台报道的体裁, 主要涉及消息、通讯、访谈、图片报道、新闻评述、政策解读及综合报道。其中, 消息占比最多, 其次是综合报道, 再次是通讯。这类事实性信息共占比96%, 这表明《参考消息》在引用报道的过程中尽可能为受众呈现事实。也可知, 这一时期两岸处于交往初期, 大陆媒体难以获得台湾地区的一手资料, 导致难有大量的深度报道, 只能以短消息来展现台湾的相关情况。另外, 在区分7类体裁的基础上, 图片报道、政策解读、访谈、新闻述评4类占比总计不超10%。这说明, 《参考消息》此时的涉台报道体裁较为较单一。

(三) 报道主题

《参考消息》十年的涉台报道主题分布有以下特点:第一, 政治经济报道占首要位置, 且不分伯仲。这一现象源自两个原因:一是《参考消息》虽以参考为特色, 其性质终是政治属性大于商品属性, 加之大陆台湾政治交往的变化从某种意义而言就是两岸能否和平统一的第一讯号, 所以有关的政治事件、人物、选举、政策等属该报首要关注内容;二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台湾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影响政治、外交、社会民生的根本, 时刻关注经济, 以经济为切入口持续与台湾保持联系是破冰时期保持两岸关系互动的较优选择。第二, “大陆台湾统一愿望的表达”与“台当局对两岸交往态度”和“岛内台独言论”形成对比。“大陆、台湾统一愿望的表达”的报道虽占比仅7%, 但远高于占比3% 的“台当局对两岸交往态度”和2%“岛内台独言论”报道。在报道“大陆、台湾统一愿望的表达”这一主题时, 《参考消息》采用不同体裁如消息、通讯和综合报道, 且报道常是同一期集中性报道, 而对“岛内台独言论”的报道篇幅较少。第三, 软性新闻转载刊登不足, 如文教体育、社会民生、自然风光等。

二、《参考消息》1983~1992年涉台报道特点

从新闻专业主义看, 《参考消息》尽力保持“参考”的本性。《参考消息》作为一份文摘性的报纸, 需要编辑通过对外文和外电等进行选择、翻译及排版进行把关和再生产, 这使得该报倡导的“原汁原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在涉台报道过程中, 由于台湾和大陆在语言、文字方面基本是相通的, 所以翻译对客观性的影响可暂不考虑。在编辑排版的过程中《参考消息》涉台报道有10% 的篇章前加了“本刊讯”, 而10%的报道中有3/4标明来源及原报道的题目和全文。同时, 《参考消息》转载的新闻报道95% 来自台湾当地媒体。这说明, 在当时的背景和要求下, 《参考消息》尽全力秉持新闻专业主义, 最大限度还原台湾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从报道选取内容来看, 《参考消息》秉承政治、经济不分家的理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基础。这一期间涉台报道中《参考消息》有关台湾报道的主要切入点就是政治信息和经济信息。一方面, 体现了《参考消息》确实为政治属性而服务;另一方面, 也标明了《参考消息》瞭望世界的一个重要着眼点。这实际上符合《参考消息》大报的定位, 却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禁锢了报纸内容的丰富性, 特别是在呈现台湾图景的过程中, 《参考消息》很好地呈现了政治、经济及两岸关系图景, 却在其他方面使读者获取不到对台湾的认识。

从新闻价值来看, 《参考消息》较难实现及时有效传播。本文《参考消息》样本中没有一条消息是刊登台湾或者其他媒体当天稿件的, 最早的与台湾相关的报道也是在其他媒体报道的3天后才见报, 甚至有的报道时隔半年之久。这么长的周期极大地削弱甚至磨灭了新闻时效性, 主要原因可能是当时两岸关系不稳定, 以及《参考消息》的编辑和见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结语

1983~1992年这一阶段的《参考消息》致力于用事实说话, 从政治、经济、两岸关系、社会等诸多方面, 尽可能为读者展现一幅全景观、真实性的台湾图景。《参考消息》在台湾图景的构建中, 难免受到自身政治属性影响, 加之受到两岸交往初期新闻媒体间难以进一步展开深度交流的影响, 涉台报道在某个场景的清晰度展现方面稍显逊色。以史为鉴, 如果说1983~1992年这一阶段的媒体由于特殊时期、硬件设施等阻碍, 难以客观出色地发挥出媒体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等功能。而今天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已经有了一个大的跨越, 这是现代媒体应该抓住的机遇。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媒体促进两岸发展, 发挥引导舆论作用提供了后备保障, 媒体应该在新时期利用好当下资源, 多角度地展现台湾图景, 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积极促进两岸交往, 争取为祖国的统一贡献更多的力量。

摘要:19831992年, 这十年是两岸在政治对话、经济建设方面日趋解冻阶段, 也是两岸文化沟通、新闻报道互动深化之时。本文从涉台报道的稿件来源、报道体裁和主题分析, 发现其以政治、经济、两岸关系和社会为主要视角展开报道, 为当时中国大陆了解台湾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参考消息》,涉台报道特点

参考文献

[1]王春燕.一份独一无二的报纸《参考消息》[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 2011:13-16.

上一篇:机关干部读书心得下一篇:养成文明习惯做文明小学生(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