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把握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把握(精选8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把握 篇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把握

面对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构建一套与当代大学生的变化和需求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成了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的分析,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作 者:徐建军 王凡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湖南长沙,410083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35)分类号:G64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转变 体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把握 篇2

一、学校教育是主体

学校对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社会条件之一。学校的各项活动, 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较之其他方面的影响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但为了更好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也待需进步。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上有很多不足之处。

1. 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上有待提高

学校很难从根本上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五育” (1) 中的重要地位及决定作用, 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的协调发展, 缺少对新时期教育方法和措施。

2. 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有待改善

学校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只注重灌输, 而忽视了情感的投入, 不善于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特别是不善于运用现代教育的方式方法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面有待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一个载体, 并且依托必要的阵地, 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奖惩不明, 没有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保障、经费投入保障、奖惩制度保障, 、工作目标都不够明确, 只有近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 并没有中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及工作规划。

二、家庭教育是教育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教育的关键。家庭教育奠定了人的思想品德的基础,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家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

当下, 很多家长现代家庭在大学生的教育上有逐渐放松的趋势:学校实行住宿制, 学生与家庭成员的沟通越来越少;由于社会频率的流动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家庭教育的缺乏, 家长意识不够, 教育方法不得当, 对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接触与交流也造成了影响。

2. 家长由于溺爱、庇护孩子, 不利于配合学校教育

如今大学生的70%以上的是独生子女, 他们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小时候是父母和长辈的“掌上明珠”, 家庭中的核心人物溺爱长大, 他们任性, 讲“个性”, 虚荣心强, 心理脆弱, 生活自理能力差, 依赖性大。

3. 家长对大学教育价值观的认识不够全面

由于受社会不良因素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 一些家长不在想以前那样对大学教育寄予更高的希望。而是认为读大学只是为了混个文凭, 是将来通向社会的一块垫脚石。

4. 家长自身素质不够高, 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家长的教育程度远远不及子女大学的受教育文化水平, 甚至有些家长只顾忙于自己的工作, 忽视弥补自身的文化素质, 而这恰恰严重阻碍了他们与子女融洽的交流, 严重影响了家长与子女间的沟通, 甚至无法沟通, 导致以后的不沟通。

三、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

社会, 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环境, 是一所无门的大学, 有流动的课堂、出类拔萃的教师和活生生的课程。

1. 社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社会教育要能够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辅相成, 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但应实事求是地看到, 社会的功能太过于薄弱, 有时甚至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如缺乏组织保障,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人才, 更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2.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社会教育的参与

(1) 要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会去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走出课程到外去体验,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也是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各相关的社会职能部门、组织、民间团体等都应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并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 具备有利条件和资源的各社会组织都应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和创造机遇。

(2) 要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积极的教育资源

构建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 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化的目标体系, 开展社区化教育活动:“如建立居委会学生活动站、建立和落实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立校外辅导员队伍;收集、编写本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料, 实施小地域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

(3) 要注意整体构建社会德育环境

在构建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途中, 学校应注重寻找学校德育模式的开放性及大众舆论的开放性两者之间存在的结合点。学校应向家长贯彻学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学活动, 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大范围的社会参与机制。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互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构建新的和谐互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需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相互和谐与互动。

1. 学校和社会和谐互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各级党政机关在维护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方面, 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激励评比机制, 有力清除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良风气和价值导向与学校教育效果抵消的现象;进而保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让学校教育的思想、内容等与社会和谐统一起来;要加大宣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范事迹和优良学生的光荣事迹。

2. 学校与家庭和谐互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要努力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思想、方法和谐统一的支撑点。为此, 要保证学校与家庭的交流渠道的畅通,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了解与交流;要创办“家长学校”, 设立家庭教育讲座或论坛, 传授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 不断更新家长教育的观念;要开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安排教育成果明显有成效的家长作专题发言, 介绍经验, 并且让家长之间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3. 社会与家庭和谐互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在社会与家庭教育配合方面, 一是要创立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相结合的教育机制, 对美德家庭要加大力度宣传和表彰;。二是要通过建立家庭行为示范机制, 引导家庭成员自觉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和正确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三是要对在学生想政治教育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家庭进行奖励, 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四是要经常召开以社区为单位的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4. 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和谐互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保障机制

(1) 制度保障

所谓制度保障, 就是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 实行目标管理。通过目标管理, 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步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化管理。

(2) 舆论保障

由于信息时代网络的发达, 有一些不良的舆论进入大学生的事业, 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所以, 需要净化网络, 清处媒体对大学生的不良导向, 保证思想教育工作有良好的环境。

(3) 体系保障

一个学校与社会互动的体系要包括:领导协调体系、信息通报体系、舆论导向体系、公共道德测评体系、奖惩体系、行为监督体系等。学校和家庭互动体系主要有:及时有效的沟通体系、共同教育与管理的协商体系、快捷的信息通报与反馈体系、定期双向交流学习体系等。 (2) 社会与家庭的互动应该包括:信息交流体系、行为示范引导体系、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相互融合体系等具体的体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教育, 调动学校、家庭, 和社会方方面的力量, 齐抓共管。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推进素质教育, 实现德育目标。文章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探讨如何构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关键词:家庭,学校,社会,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邢先进.关于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的思考.2012, (9) :53—54.

[2]吴呜鸿.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与超越.2010, (7) :7—10.

[3]甘均良楚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社会和家庭的合力机制.2006-02-0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把握 篇3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1-01

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发展,必须有一种意识形态作为维系国家和民族统一,团结的精神支柱。互联网的出现,把世界从工业时代推入了信息时代,并由此引发了人类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大变革。历史证明,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引起整个人类社会全方位的震动,各个领域和行业,将重新确定自己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寻找自己与新的科技发明的关系,以适应社会巨变。在网络时代,如何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遵循正确的方针和原则,还要掌握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我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身作则的方法;注重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一、以说服教育为主,情感激励与法纪教育相结合。

在职业学校中后进生普遍存在,有的是学习困难,有的是行为习惯较差,还有的两者皆有。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或转化工作不妥当,他们就有可能走上邪路,甚至堕落犯罪,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后进生转化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已成为每位教师必须探索和急需解决的课题。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针对后进生的特点,讲究转化艺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论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还是道德教育,都要经过内化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而内化的关键,首先是教育对象与教育者在情感上的认同。其重要的开端则来自教育者的自我定位,特别是第一印象的自我定位。学生们喜欢能给他们的人生以指导的朋友,而不是家长式的管理或喋喋不休的说教。还要有“教育者”的责任意识,但在语言上要改变“教导、教育、教训”的口气,要试用“讨论、商讨”和“倾听加引导”的方式。

情理激励与法纪教育结合,学生有缺点错误,教师若操之过急,处理不当,就有可能激发他们怨愤或对抗等情绪。其实,后进生并非处处都落后,他们也有优点、长处。教师如果能寻找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采取因势利导的策略,耐心工作,让他们的优点得到大家的认可,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朝着好方向转化。

二、教育要联系实际,增强时代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日趋明显。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指针,整体建构与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方面引导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开拓、进取、创新的观念和功利、信息等功效性价值观念,并基于市场经济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良好心理素质,充分体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时代特点。

还有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體现与对外开放相适应的时代特点,充分关注和把握时代主题的变化。一方面,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教育的全过程,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道德教育;另一方面,采取策略,使西方的改革开放、权利义务等观念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紧跟时代主题的变化,积极研究新情况,树立新观念,探索新途径,才能增强时代感,具有时效性。

另外,面对新兴信息传播渠道带来的挑战,要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化被动为主动,调整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科学化、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教育时间,拓展教育空间,充分体现与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时代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古代教育中“亲其师,信其道”的观念给我们以启迪: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在学校教育者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的人,班主任的形象、人格、学识、个性等礼仪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无形中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该怎么做?以身作则!在各方面做学生的榜样,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辐射力,起到良好教育效果。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影响,不在于花多少时间对学生进行说教,而在于师生关系中蕴含的道德内涵,即榜样的力量。立足课堂,宽容公正,沉着冷静,言行规范。教育者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学生们的心灵往往是被这些不起眼的一举一动所震撼,所净化,而不是那些空洞的说教。

总之,教育者用身教来印证平日的言教,对学生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有力地推动学生在人格塑造中由“知”向“行”的转变,也即身教重于言教。

参考文献:

[1] 邓球柏《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

[2] 龚海泉主编《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

[3] 邱伟光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

[4] 许启贤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

[5] 陈登才 董京泉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6)

[6] 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5)

构建和谐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4

构建和谐教育的几点思考2007-02-10 16:50:1

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也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教育,其自身的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和谐发展。因为教育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共资源,是社会公平、和谐的基础。只有教育的公平才是最根本的公平,也是最基本的公平。因此教育承担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责任。

上城区地处杭州市中心,是全国民

族教育先进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浙江省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区、浙江省教育强区。全区所属中学所,小学所其中,省、市、区实验学校所;省重点中学所;优质国有民办学校所。省特级教师位,区特级教师位。年全区初中适龄学生名,实际在校中学生人。全区小学适龄学生名,实际在校小学生名。从这一组数据可以说明:

一、我区很好地解决了好上学问题,并解决了其它区和外来人口子女的入学难问题。

二、是优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上城区有着最多的省市实验学校和最多的依托省实验学校创办的国有民办学校,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都有很高的水准。可以这么说,我区教育在实行标准化、满足百姓好上学愿望的基础上,重点将着力于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解决上好学难题和构筑和谐教育上。满足广大家长希望孩子能上好学的愿望,满足各个层面家长对教育的需求。

经过前期的调研,针对上城教育发

展的实际,提出我我区打造和谐教育的五要素:安全、公平、均衡、差异和优质。具体说,上城教育理解的,和将努力构建的和谐教育是:

一、安全是和谐教育的基础

学校的安全是教育和谐的基础,只有有了学校的安全,学生的安全,才有教育的和谐。上城教育要通过内部管理的提升,外部关系的和谐两个方面来促进学校的安全。主要措施是每个学校要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完善完全设施,每一个学校都要装备摄像头,保证学生入校后的安全。同时,要加强安全课程的教育与演练,提高师生应对危险的水平。另外,教育局、学校要主动出击,搞好学校周边环境建设,争取社区与周边单位的支持,营造良好、和谐的周边关系。

二、公平是和谐教育的核心

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重要的是受教育机会公平与均等。这种均等是外来人口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不健全孩子与健全孩子的

受教育机会均等。上城的居民子女有着法定的受教育机会,我们将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视为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但是我们却时常忽视了流动人口子女和不健全孩子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上城区的流动人口子女随班就读政策得到了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三个代表在基层”栏目的肯定与报道,但是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选择权还是有限的。因此,下一步我们将努力逐步给予流动人口子女享有完全的居民待遇,做到就近入学。对于不健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弱智学生的教育,上城是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我们将继续保障不健全孩子的受教育权力,做到:一让弱智学生全免费入学,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二加大弱智学生随班就读的力度,促进弱智学生的发展。三在今年内建设好一流的弱智学校——杨绫子学校。同时,上城教育将在近期筹建上城教育发展基金,加大对弱势群体、困难家庭学生的帮扶力度,使他们能轻松的完成学习,不让一个孩子因贫

困掉队。

三、均衡是和谐教育本质

和谐教育的本质是要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均衡分配,合理布局,让广大学生都能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而教育的均衡主要是要做好品牌学校布局的均衡、硬件配置的均衡和师资配备的均衡。上城有着杭州市最多的省市区实验学校和优质国有民教育资源。但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特别是品牌学校的布局却不尽合理。主要是望江与南星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而湖滨、清波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因此,上城区教育局将在下一阶段从:一加大集团办学力度,扩张优质教育资源,今年月,天长金都小学将正式招生。这是南星地块引入的第一所名校分校。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的名校分校甚至名校落户望江、南星桥等地块。这是上城为打造和谐教育推出的品牌学校布局调整。让品牌学校相对集中的湖滨、清波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迁移、复制工程,解决

望江、南星等东南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困境。

二、加大对准优质学校的支持力度,教育局在综合评定学校的基础上,对办学实力、管理水平都不错的学校,给予大力的支持,加强对相对薄弱学校的硬件配置,并通过人才政策的落实,加强师资的合理配置,造就新型名校。

四、优质是和谐教育目标

打造和谐教育,根本上是要打造优质的和谐教育。只有教育的优质,才具有和谐的可能。因此,无论何时,教育质量是生命线的金玉良言都应是学校管理都的座右铭。当然,这里的优质指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优质;质量指的是学生综合教育的质量。上城教育的优势在师资。同样,上城要打造优质教育落脚点仍在师资!上城教育将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科研和课题成果转换两手都要抓,好的课题与科研成果会引领一个学校的发展,而科研成果只有面向市场、投入实践,真正为学校为

教育带来高效益,这才是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上城将向科研要质量!另一方面,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人才是实现一切的根本与关键,精妙的管理艺术、精当的教学观念,最终都是靠人才来实现的。上城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启动教师培训计划。筹建教育发展基金会,准备从社会募捐的渠道筹得万的资金,将其收益用于师资培训工作,促进教育人才的建设。

五、差异是和谐教育的生命

差异的才是科学的,只有有了差异才会有发展。我区的天长小学有一个著名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差异发展。可以这么说,天长小学的差异教育历经二十多年而更显其价值所在,天长的学生因为在差异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育成了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素质全面的品质。对于上城教育同样如此,我们一方面要造峰,要迅速扩大优质教育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允许差异,要办特色学校与教育。比如说:抚宁巷小学的科技

特色,娃哈哈小学的艺术特色、铁路五小的平民特色,都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收益。而学校间的这种差异也使得学校在办学上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对全区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有益的作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把握 篇5

本科生毕业论文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班 级: 思想政治教育 学 号: 20091101188 姓 名: 金佳星 指导教师: 包桂芹

2013年 4 月 29 日

目 录

摘 要

„„„„„„„„„„„„„„„„„„„„„„„„„„„„„1 关键词

„„„„„„„„„„„„„„„„„„„„„„„„„„„„„1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产生及演进....................................1

(一)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根源......................................1

(二)思想政治概念的阐释..........................................2

(三)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历史演进..................................2

(四)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3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4

(一)理想信念教育................................................4

(二)爱国主义教育................................................4

(三)公民道德教育................................................4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5

(一)“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5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6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6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6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7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特点................................7

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8(—)用科学理论武装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8(二)用正确舆论积极引导,适时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8(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于各项社会工作实践中....................8(四)通过党团、学生会活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作用................9(五)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而提高学生德育水平......................9 致 谢 „„„„„„„„„„„„„„„„„„„„„„„„„„„„„„9 注 释 „„„„„„„„„„„„„„„„„„„„„„„„„„„„„„9 参考文献„„„„„„„„„„„„„„„„„„„„„„„„„„„„„9 英文摘要„„„„„„„„„„„„„„„„„„„„„„„„„„„„„11 英文关键词„„„„„„„„„„„„„„„„„„„„„„„„„„„„11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法政学院09级思想政治教育 汉班 金佳星

指导教师 包桂芹

摘 要: 思想政治作为一项专门的人类实践活动其产生是有一定的客观根源的,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历史演变的探询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起点。在新形势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机构的高等院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自身要求,也是努力完成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高校;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产生及演进

(一)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根源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影响主观世界进而改造客观世界的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产生、存在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客观根源。

1.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认识根源

人们认识活动的内在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根源。指导人们正确解决主客观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正确思想认识形成过程就是使主观正确的反映客观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就是根源于解决认识过程中的主客观矛盾的客观需要。

然而,正确的思想认识不能自动的产生,人们的主观认识往往难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这是因为有实践条件、认识能力和错误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这样就需要经过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人们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2.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实践根源

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实践根源。社会实践的基本矛盾是社会思想与社会行为的矛盾,实践就是主观意识指导、反应客观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影响人的思想观念进而影响人的社会行为,通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进而对改造客观世界产生影响。这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思想与行为矛盾的中心环节的联结就会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发生作用与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联结作用就要处理好思想与行为的矛盾就要处理好实践过程中自发活动育自觉活动的关系、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的关系、个体实践与群体实践的关系、经济建设与政治实践的关系。正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人类实践活动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推动人的实践活动由主观形态向客观转化的重要环节。所以,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自身的成长实践发展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实践根源。

3.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价值根源

一定主体利益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价值根源。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价值根源是满足一定的主体需要,实现一定主体的根本利益。

这种价值也涉及一定的需要与满足的关系,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也是与一定利益与需要有着因果关系的,而不是不考虑利益,不考虑需要,而恰恰是为了满足一定的利益与需要而产生的。思想政治正是为了满足人和社会的价值需要而存在的,在满足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价值。

(二)思想政治概念的阐释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作用对象的一项人类独有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主要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主观意识进而有效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是从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概念演化来的。思想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和组织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包括政治理论、时事政策学习与宣传、日常工作、生活过程中的思想交流与教育等。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和组织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争权斗争、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统战工作、纪检工作等都属于政治工作的范畴。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工作中思想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部分的总和。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密切相关又有所区别的二个概念。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理论教育、政治方向教育,法纪道德教育后来也包括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基础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历史演进

1.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概念历经了一个悠长发展的历程,最早是“德”也就是道德教育,“德”就是获得利益,具有了道德的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德”对于道德意义的阐释就变得更明确了。古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二个方面,一是社会生活的德育;另一个是学校生活的德育。社会生活的德育与政 权统治密切相关,就是道德的要求存在于各种政治制度、社会习俗、礼仪规范之中。换句话来讲,古代的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可以说是有很高的同一性的。不得不说的是古代的德育思想逻辑性伦理性很强,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珍贵精神遗产,在各个历史时期德育思想的侧重点不同,主题思想也不尽相同。学校生活的德育就是德教,拆开来讲就是道德教化。通俗来讲就是通过道德教化来感化民众,改变风俗。

2.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演进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提出“宣传工作”[2],而后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就经常出现“政治工作”“思想工作”等说法。列宁在进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工作中也提出了“政治工作”“政治教育工作”二个概念,斯大林在1934年联共十七大总结报告中提出了“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3]”这二个术语。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也同样经历了概念的演变历程。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使用阐述了这一概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工作的不断深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高校德育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是这样界定的:“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法治思想,道德思想的教育,这种综合而成的概念是在中国高校通用的特定概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德育是基本一致的概念。高校德育就是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他体现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与体育、智育联系共同达到与人的目的。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4]。2005年一月,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的全面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俩同时使用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个概念。

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动员群众、武装群众、组织群众的需要,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在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所创造的概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后有目的、有步骤地传播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政治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化,是提高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首要因素。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对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就是:“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根据中央16号文件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就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

(一)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有鲜明的政治性,就是用一定的理想信念去教育人、引导人。在中国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用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去教育人、引导人。是否树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是大学生是否具备政治素质合格与否的标志。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认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爱国主义教育

中央16号文件规定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爱国主义作为一中崇高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情感是千百年来人们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以爱故乡、爱人民、爱祖国、为主要内涵。爱国主义教育是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无法阻挡的力量,是激励大学生分发图强的精神旗帜。中央16号文件规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传统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文件内容还包括,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从时代和社会发展中汲取营养,进而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

(三)公民道德教育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公民,所以接受公民道德教育是必然。我国高校公民道德 教育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并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基本内容的公民教育。我国公民教育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普遍关系。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是现代社会交往的特点,这样就需要公民道德发挥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作用。对高校大学生来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和道德义务。这样高校学生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生思想教育制度体制的综合体,总的来讲就是一个国家及其大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领导与管理的制度、组织和方法。这种体制总的来讲包括如下两方面:第一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政体制,也可以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制。这种行政体制主要是由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立柱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第二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等。

不得不说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社会体制关系密切,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是社会体制的一个方面。社会体制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性质,这样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就受到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还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规定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是:要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试试的德语管理体制,校长对学生德、智、体全面负责。在党委(总支、支部)的同一部署下,学校要

(一)“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 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从具体来讲主要包括:

我国于1995年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这个大纲论述了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在这个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中领导核心是个高校党委,高校党委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方针并且主持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在党委统一组织部署下定期分析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与德育工作状况,并建立完善校长与行政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并且校长要对学生的德、智、体教育全面负责。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开始于建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客观规律要求与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这个制度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制度和工作制度,遵循了相应的规则和程序。教育部于1952年要求各高校做好政治工作制度并在学生中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经常性政治工作制度。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经过多年发展有了巨大的进步。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三级管理模式:党委学生工作部;团总支;班级支部管理。三级模式逐级管理条块结合进行运作。这三级管理部门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分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作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学校党政干部及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在工作中各有重点和分工,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的指导;辅导员则是按照党委的部署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和归宿是其价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式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结合、相接近的关系。价值是就主客体的关系而言的,是标志着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关系范畴,只有当某种功能满足了主体的需要,才能生成价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表现在三个方面,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必然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阶级性、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和客观性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按价值主体可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二种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则是个体价值的延伸和验证。社会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所呈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具有传播政治意识、培养政治型人才、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促进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的功能,同时起到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刺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的功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表现为帮助人们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政治、经济、科学也发生巨大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客观环境出现许多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及客体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

准确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是对现阶段杜会发展的特点及社会现状的分析和把握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从国际范围来看,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重大变革的时期;从国内来看,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阶段。作为社会有机组成部分的学校教育,则应当与社会进步,发展的步调相一致。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根据各方面情况进行改革及调整,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综合效益,才能实现从宏观体制调整向内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转变,从规模扩大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之路。在新形势下每天都有新情况出现,到处都有新问题发生。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出了新的问题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也提出了许多需要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认清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这些新变化.这是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巨大考验。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决对无法脱离社会和高校的现实状况而存在发展,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呈现出与之相应的时代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认识,主客观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过去,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条件,主观认识等几乎没有大的差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要求也基本相同。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多的要服从集体价值取向的需求。今天的大学生已经大不相同,他们不在空泛地关注政治,盲目地释放激情。过去的号召方式已经无法让他们认同和接受。在接受教育的选择上他们更多关注是否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高校学生道德评价标准多元化.文化需求表现的很多层次、个性鲜明和实用性强,导致文化需求标准的迷糊化,即高雅文化和庸俗文化在学生中均受到认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呈现个性化、务实化的显著特点。

2.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认识内容及客观环境情况更加丰富

以往,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关注的。如今一切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全面发展有关的内容,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这就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认清改革的必要性.正确对待自己的利益调整。3.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影响,导致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选择等发生了极大变化。如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依然停留在单一传统教育模式,则无法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应当积极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种形 式,最大限度满足高校师生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4.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组织系统更加开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校园内中西方文化冲突中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激烈碰撞,各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相互激荡,这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处在更加开放的大环境、大系统之中。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组织以一个开放的、系统的、有条不紊的、权责分明、各有分工的状态来适应不断变化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环境。

5.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更加人性化、社会化

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打破了高校几乎与社会隔绝的办学格局。从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高校师生已经走出校园,承担着一定意义上的社会角色。随着互连网等现代信息工具的运用和普及。高校无论在地理空间、信息交流,还是在文化传播、思想表达等方面。都已经与社会、与世界融为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得到急剧扩展,从校园、课堂、书本,延伸到社会、国际大舞台,社会化程度日益加深。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就要符合社会化、人性化的新要求。

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实现途径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对于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的基本原则和积累的丰富经验,我们要坚持和发扬,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用科学理论武装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形式。通过开展办党校、团校,支持和指导大学生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的各项活动。落实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所有工作都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进而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二)用正确舆论积极引导,适时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及时进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我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宣传教育以帮助高校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形势,进而使高校师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这个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使广大师生的思想观念、人生追求同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一致起来。增强学习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于各项社会工作实践中

社会实践是高校联系社会的一条纽带,是广大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加强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意义十分重大。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实践也是要求更多的渗透到日常的宣传和教育工 作的各项实践活动中。这样就要求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广泛的、有针对性的、正确的应用于其中。

(四)通过党团、学生会活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作用

党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力量,团组织是青年的活动之家,学生会是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形式。三者紧密配合,发挥各有侧重政治教育作用。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比接受专业知识更需要自主精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要帮助高校学生学会严于解剖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这样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把塑造高校学生成为有高尚情操和良好修养的人,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的教育作用。

(五)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而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把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尤其要把师德教育作为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做好吸收优秀青年教师入党工作,使优秀党员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教师在思想、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机遇和挑战同在。要认清形势,及时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针对新问题开辟新的解决途径。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致 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包桂芹老师多次精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注释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03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第一章,第33条

[3]斯大林.《斯大林在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 [4] 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9 2010年版

3、陈立思.比较政治教育.洪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王树萌,王炎.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何一程,杨湘川.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Several thought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jinjiaxing

Directed By baoguiqin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把握 篇6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全面论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这一文件精神,对于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全面推进高校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就教导青年要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他要求青年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强调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文化大革命”严重损害了对青少年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文革”一结束,邓小平就着手抓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他反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20世纪80年代末期,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削弱带来的严重后果,邓小平痛心地指出: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2)根据邓小平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高校政治理论课建设,要求各高校“要针对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课教育”。(3)在他的倡导下,全国广泛开展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以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4)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自苏联东欧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直处于低潮,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一超”坐大,并加紧向全球推行美国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培植亲美政权,大搞所谓的“颜色革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和市场经济作用下进行的,一方面,国际敌对势力在冷战后已经把“西化”、“分化”的目标锁定在中国,通过大量输出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推行其“西化”、“分化”战略,妄图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改旗易帜。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关系、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加之当代大学生生理成熟期普遍前移,而心理成熟期普遍后移,导致心理矛盾增多、心理压力加大、心理问题多发,更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复杂化。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差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就高校“两课”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多数教师是具有敬业精神的,但确有部分教师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重金钱、轻事业;讲实惠、淡理想;求享受、畏艰苦。忘却了为人师表的社会责任感,缺乏敬业精神,缺乏为民族振兴培养合格人才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因此,高校要花大力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两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广大“两课”教师要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研究和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例如:在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推行“西化”、“分化”战略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资本主义仍然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如何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争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实践者和创造者;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群体日益多样化的条件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成熟健康的心理素质,等等。只有这些问题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才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大学生为之努力奋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党和国家的

未来,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各有关部门及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其特点,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更新观念,努力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措施。

首先,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对大学生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和实践不断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深刻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唯一选择,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注意引导大学生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自身成长结合起来,深刻体会改革开放给自身、家庭及亲友带来的实惠和利益,自觉地把理想信念变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动力。

其次,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和碰撞,特别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对民族文化形成严重冲击,对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如何应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维护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增强本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是最坚固的精神国防,是粉碎西方“西化”、“分化”战略的最有力武器。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作为一种历史积淀传承至今,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社会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如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公正无私、嫉恶如仇、戒奢节俭、防微杜渐的修身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舍生取义、共御外侮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等等,至今仍闪耀着时代的光芒。我们应当加以挖掘整理,并将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使大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强大纽带;而且是民族进步与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从而确立国家、民族意识,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者。

第三,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对大学生深入持久地进行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认真思考“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的问题。“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和利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守法”要求每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它是公民对国家道德责任的底线。“明礼”就是在公共场合言谈举止要文明,要讲文明讲礼貌,这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以诚待人,以诚取信于人,它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团结友善”主要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要求公民在与他人相处时要替别人着想,与人为善。“团结友善”在现代社会集中体现为团队精神,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现代意识,也是我们的事业无往而不胜的基本保证。“勤俭自强”要求公民要具备勤劳俭朴的道德品质和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敬业奉献”要求公民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既是人生价值和目的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健康文明的标志。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核心,它既是全体公民应遵守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准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道德的显著标志。作为公民一员的大学生,不仅要遵循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而且应自觉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弘扬者和率先实践者。

第四,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当代世界是激烈竞争、无情淘汰的世界,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仅满足于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而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教育大学生学会学习,引导他们博览群书和不断充电。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树立市场经济观念;还要注意学习哲学、历史、文学、宗教、法律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真正做到既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又有广博的知识涵养。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既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修养、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又注重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使其形成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品质。

三、进一步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5)高校“两课”教师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其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两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无论是“两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还是把握学生思想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教学目标的圆满实现,都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 “两课”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进一步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1.关于提高“两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两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表现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师德。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它的职责是教人向真、向善、向美,使自然人成为高尚的人、智慧的人,使人的灵魂和精神得到洗礼和升华。高尚的师德来自于坚定的教育信念,来自于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它集中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就会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就会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他不仅能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能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影响学生,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这就要求“两课”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师德的核心,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治学施教、行为情操、仪表风度等方面,树立自己的道德形象,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2.关于提高“两课”教师的业务素质。“两课”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指教师本人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光有教书育人的动机,不具备必要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巧,也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两课”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具备多种才能,适应多种角色。例如,对大学生来说,教师既是普通人,又是领导、权威;既是园丁,又是导师、顾问;还要兼学者、思想家、演说家、节目主持人等多重角色,需要具备良好素质和多种才华才能适应。一个好的“两课”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学识、过硬的学术水平、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口才和其它教学技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说服力来源于其内在的科学性。“两课”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就要努力精通自己的专业,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努力使教学反映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和进展,力求从研究的层面上,讲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科学性。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拓宽教学的新视野,开辟教学的新思路,不断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3.关于提高“两课”教师的人文素质。广博丰厚的人文文化底蕴是“两课”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所谓人文文化,实质上是关于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的文化。在人文文化中,最重要的是人文知识、人文思想方法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从事精神劳动的结晶,是人文文化的基础,它反映着人们对于社会、人生认识所达到的程度。人文思想方法是人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历史过程中所运用的基本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思想理念。人文精神是人文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是人文文化的精神理念,是人文知识、人文素质的内化和升华。它不只是个人的理想或修养,而且还是一种终极关怀和精神价值的追求与体现,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取向。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只限于给学生一种专业训练,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立场和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两课”教师以厚德载物的人文情怀,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处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从而努力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参考文献:

[1]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80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26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 中共中央部宣传教育局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第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把握 篇7

1、网络信息化为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技术的媒介已经日趋成熟, 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 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广阔的空间。一是网络传播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 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及时交互的特点, 通过专门的网站、网页发布信息, 通过在线论坛、在线聊天或电子邮箱等方式即时沟通, 突破了以往时空限制, 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二是网络的平等性和包容性, 使大学生更依赖于网络, 通过网络发表个人看法, 抒发内心的情感, 实现平等对话和交流, 使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工作。三是网络的多样性丰富了教育内容, 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方式, 互联网提供大量的信息, 通过图文并茂、音视一体的形式展现, 使思想教育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易于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信息,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

2、网络对大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

高校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用户群, 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深受网络的影响。一是开放的网络世界, 日益繁荣的信息文化, 各种东西方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共同交融, 这些观念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各种各样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 对于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 受到消极、极端、负面的影响, 失去理性思维, 甚至迷失道德方向, 从而弱化了主流思想形态对其的教育功能。二是网络对大学生正常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导致学生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在网上的交往与在社会中的交际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些学生在网上表现活跃, 在生活上却木讷、不善言辞、性格趋向孤僻, 缺乏正常的社会交际能力。如果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网上交友, 封闭自己, 甚至脱离现实社会, 使他们容易变得冷漠、无情和自私, 缺乏社会责任感。

因此, 搭建平台, 加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才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高的水平发展。

二、抓住机遇, 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1、提高认识, 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面对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系列挑战和要求, 除做好日常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外, 还应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和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及时更新和优化教育方式, 努力实现思政工作的网络化、现代化。加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尤其是要重视对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信息技术相交叉的新领域进行前瞻性、系统性的理论研究, 为今后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2、设立“网上辅导员”,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时刻注意把握思想教育主动权, 占领思政教育网络新阵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否切合时代要求, 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与互联网进行有机结合, 探索出一套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这就要求相关人员既要掌握网络操作技能, 又要具备较强的网络管理及政治理论的能力。工作中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网上辅导员”队伍, 深入研究学生的网络心理, 分析、判断引导当前网络文化及热点、焦点, 利用网络平台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发挥学生骨干作用, 组建网络评论员。

由于年龄、性格、经历、生活环境等具有近似, 大学生之间有着更多的共同话题, 有着较强的相互影响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较强的政治敏感性、较好的网络操作技能的学生骨干, 组建一支“立场坚定、思想活跃、全面覆盖”的网络评论员队伍, 对高校的稳定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网络评论员可以在BBS论坛、博客等网上交互性较强的网上栏目中与其他上网学生以平等身份交流, 对校内发生的重要事情进行追踪报道、解惑释疑, 对网上的错误言论进行分析和批驳, 对网上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增强网上的正面声音, 加强对网上舆论氛围的引导, 使正面的交流信息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网上形成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教育的氛围, 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实现引领学生思想、引导校园舆论、传播正面信息、消除网络隐患等工作目的。

4、多措并举, 加强和改进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 通过网络等各种平台和途径,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营造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生法制教育, 培养学生法制与纪律观念, 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 能够自觉寻找合理合法的途径和程序, 表达自己的意见, 维护自身的利益, 引导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使他们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自觉抵御网络垃圾和精神污染。

5、搭建网络服务平台,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现代大学生更易于网络交流, 依托网络建立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 不仅能方便、快捷、有效地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 更能促进师生间情感交流。根据学生年级和心理发展, 通过微博、MSN、QQ、论坛在线交流等方式,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6、关注特殊人群, 建立重点学生信息数据库。

依托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 重视收集特殊人员信息, 建立并完善存在隐患学生的信息数据库, 对可能引发状况的学生或事件诱因做到心中有数。数据库可以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是基本信息, 包括专业班级、姓名、籍贯、联系方式等;另一部分是信息备注, 包括学业完成情况、违纪情况、家庭贫困情况、心理健康状况、性格特点分析等。这一数据库将会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使工作主次分明, 条例清晰。

参考文献

[1]杨洁, 方小玉.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4)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把握 篇8

首先,教师要有自己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自主性的选择认知工具、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通过可选择的交互方式主动探究学习过程,实现有意义知识建构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建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围绕自我学习目标,自主性的进行信息获取,同时对自我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调节、激励和强化,完善自我知识体系。教育部启动的“国培计划”、中国教师研修网等都为教师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我们提倡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作为教师就应该了解这个空间,才能够引导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就等于为学生开创了一条自我探索和运用知识的途径,交给了学生进一步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其次,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

创新型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信息素质,在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基础上,真正具备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始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围绕学生发展的中心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调整改进。要具备丰富的学识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现代教育中的教师只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了,课前广发汲取,课后进行反思性的归纳,整理,提升,形成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指导以后的教学实践和供他人参考借鉴,这样,经过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并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定会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

第三,利用网络资源优势,立足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业务素质

要充分认识网络化学习环境的优势,不断构建民主化学习氛围。每一位学习者都渴望尊重、渴望关注、渴望表达,在网络环境中,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平等的,教师可以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答疑解惑。学习者不需害怕因为不成熟的答案会被人笑话,有了这个参与过程中获得的学习的体验,才会有学习者的知识建构。网络学习环境为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交流提供了极大地支持,如电子邮件、BBS、WIKI平台、博客等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了充分的协作、交流和反馈。

上一篇:难忘的比赛写事作文600字下一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5 《动物儿歌》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