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走进京剧音乐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走进京剧音乐(精选11篇)

【教学设计】走进京剧音乐 篇1

一导入:

【播放】视频李玉刚的《贵妃醉酒》思考两句歌词的特点 【提问】演唱方式和音色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这个环节,通过音响、画面把大家带入到有京剧学习特定的环境中,渲染了气氛,让师生立刻进入到京剧学习的环境之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李玉刚演唱的这首作品采用了两种演唱方式一种是流行唱法,一种是京剧的唱腔。在音色上采用的是男声和女声两种音色。这种一歌两唱的演出方式和京剧唱腔的魅力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感受一下京剧音乐的魅力。

走进京剧,欣赏京剧,感受京剧,应掌握一些京剧基础知识。阅读教材64页,学习京剧的知识(学生自学,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二、欣赏与学习

唱腔篇—知识篇

1阅读课本64页了解基础知识京剧的唱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要的唱腔 视频欣赏:1《海岛冰轮初转腾》和2《包龙图作打在开封府》 提问:请根据音乐体验①②唱段的情绪 ①是沉着稳重委婉流畅②是高亢刚劲活泼明快 通过PPT上两段谱子过门的对比让学生更能简单容易的做出判断 总结京剧的两大唱腔特点: 西皮眼起板落旋律起伏大节奏紧凑 二黄板起板落旋律平稳节奏舒缓

[设计意图:课本的基础知识讲解只能是学生有了对文字的客观理解,通过PPT的展示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能直观更容易和简单的对西皮和二黄的特点做出判断] 唱腔篇—学唱篇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不同的旋律演唱让学生体会到润腔小嗓上口字的不同演唱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体会到京腔京韵](3)京剧的伴奏篇

a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京剧的锣鼓点,京剧锣鼓经主要分为文场和武场。

b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二胡、月琴等伴奏乐器。

c欣赏《三岔口》锣鼓经片段。

【设计意图:京剧知识的介绍与学习这个环节,是从了解知识进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京剧的一招一式让每个学生感到京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在利用学生资源的基础上,教师要更多一点地学习京剧知识,这样京剧的课程才能上得更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

一 学习、表演锣鼓经

1、视频观看《慢长锤》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出疑问,吸引学生注意力]

2、教师展示出大锣、小锣、板鼓、钹四件乐器,介绍用于京剧武场伴奏的这些乐器俗称“四击头”。

3、播放四件乐器的声音让他们找出相对应的文字称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通过看、听、模仿,感受京剧的伴奏乐器。]

4、给出练习节奏,请他们按由慢而快的节奏击打。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四击头伴奏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二、模仿、表演京剧动作

1、教师带领学生做旦角的兰花手势,云手,亮相

2、教师带领学生做生行的手势,亮相

3、配合锣鼓经做动作练习(手势,动作,亮相等)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进行表演。配合锣鼓经(口念)做动作,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三归纳与小结

【教学设计】走进京剧音乐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欣赏;整合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靠老师的语言介绍,或听唱段欣赏,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藝术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能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2.学生分析:职高学生对京剧了解不多,他们对拖着长腔的京剧不是很喜欢,但他们具有求知欲望强、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强、积极性高的特点,能熟练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便于使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是满足学生情感与认知需求的最有效、最实用的途径。

二、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加深感性体验。老师使用多媒体出示京剧的视频片段,为学生创设看得见、摸得着,京剧就在自己身边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跟着媒体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做一做京剧的表演程式,这是学生感受和体验京剧的良好途径与方法,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多媒体视频的演示解决了一般音乐老师无法达到的京剧表演专业水准的难点,体验教学法便于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更好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表演特点。

三、课后延伸

为了拓展京剧文化视野,提议学生在班里办个京剧艺术墙报。可提示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关京剧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京剧故事、艺术家的逸闻,可用文字、图片、唱谱等各种形式。最后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为口号,在《唱脸谱》的音乐声中结束此课。

四、教学反馈

1.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有师生热烈的讨论声,也有学生激情昂扬的发言声和学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叹“京剧,你真OK!”。这一切说明,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在这节课上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实践成效显著。听一听、念一念、看一看、做一做,学生的实践活动串联了本堂课。

3.交流方式多样化,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机交流,生机交流,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将带领学生成为网络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创新点是:凭借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京剧气氛,优化音乐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宋海燕.谈谈信息技术如何辅助小学音乐教学[J].新课程:中,2011(03).

走进京剧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教学难点:京剧行当的辨认。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一段戏曲片段,让学生回答剧种名称(学生答:京剧)。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一段京剧。

3、播放投影,引出课题:《走近京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

我国的戏剧非常丰富,不同的剧种有几百种之多。京剧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很多人都称之为“国剧”。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和了解有关京剧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京剧的形成、京剧行当的划分和京剧的表演形式。

1、京剧的形成:

1790年,为给乾隆皇帝祝寿,一位官员邀请了安徽地区很受群众喜爱的徽戏班子进京演出,不想在北京一炮打响,轰动了戏剧舞台。后来,徽班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经过努力,把徽调、汉调衍化为京调,逐步形成现在的京剧。

2、京剧行当的划分:

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1)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生行:

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生”。“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生”为首。“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

小生,就是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

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老生、小生、武生的印象。)

(2)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旦行:

旦行均为女性人物,一般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

青衣,是指扮演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妇女,如《玉堂春》中的苏三;

花旦,是指扮演天真活泼、直率爽朗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妇女,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

武旦,是指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如《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

老旦,是指扮演老年妇女,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的印象。)

(3)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净行:

净,俗称“花脸”。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这类人物按性格来说有正直、刚毅、勇猛、粗犷、鲁莽、狡诈、残暴、愚蛮等;按年龄来说,长者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幼者有十来岁的少儿;按身份地位来说,上有帝王将相,下有庶民屠夫。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人物。

这些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是借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的。也就是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和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这种面部化妆,称作“勾脸”。脸谱不仅仅只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也是表示对人物褒贬的手段。比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

净,分为文净和武净。一般有黑脸、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等。

黑脸,由于包拯是刚直不阿、秉公办案、执法如山的典范,而在京剧中包拯勾画的是黑脸,因此以包公为代表的黑脸,表示性格刚直、铁面无私的人物。

老脸,主要扮演男性老年人,勾画红、蓝、紫、粉、黄等颜色,在脑门上又画出一块与脸膛前不同的色彩。如《华容道》中的关公,勾画的是红脸。

奸白脸,是扮演阴险、凶残、狡诈之徒,都是老奸巨猾的反面人物。奸白脸勾半截脸,在白脸的眉间及眼角处,勾画几道黑纹,以突出其老而奸的特征。奸白脸都挂或黑、或白的髯口,以示其老。

架子花脸,扮演的人物性格除刚强、勇猛、鲁莽之外,还有纯真、诙谐之气。如张飞、李逵。还要突出乐观、幽默与风趣。因此,舞蹈性强、做工繁重是架子花脸表演特点之一。另外,架子花脸在愤怒时会发出“哇呀呀”有气势的吼叫,这也是架子花脸特有的表演方式。

(通过观看投影让学生分清净行的各种类型)

(4)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丑行:

丑行,扮演以滑稽而伴有杂耍性表演的人物。丑和净一样要勾脸,但净要勾画全脸,勾大花脸,而丑只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为“小花脸”,丑又与净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故又称“三花脸”。丑角脸谱简单,只勾画豆腐块、蝙蝠、枣核等图形。

丑行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角色上亦有文武之分。有的是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的人物,也有奸诈刁恶、悭吝卑鄙的人物。(播放投影,让学生欣赏《时迁偷鸡》中时迁表演的一段绝活)

丑行扮演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扮演女性的丑角,有彩旦与丑婆之分。彩旦与丑婆的区别仅在于年龄的大小。

这部分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观看辨认人物行当及角色,加深学生对人物行当划分的理解,初步解决本课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较多的京剧人物行当划分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3、京剧表演形式:

京剧表演形式分唱、念、做、打。唱:唱腔。念:念白。做:表演动作。打:武打。

(1)唱:京剧是歌舞剧,歌唱占主要地位。京剧的唱,就是把生活中的语言加以凝炼和艺术化,并以音乐的唱腔来加强气氛,成为一种舞台语言。

京剧唱腔分为西皮、二黄两大类。西皮,曲调高亢刚劲、活泼明快;二黄,曲调沉着稳重、凝炼严肃。(欣赏京剧《玉堂春》选段《苏三起解》)

(2)念:京剧表演时,只说不唱称作“念”,念又叫“念白”或“白”。俗称“唱重四两,白重千斤”。念白在京剧表演形式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念白按音韵划分,可分为韵白与京白两种。

韵白的四声调值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一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语调,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鲜明的音乐性。

京白是一种以不含土音的北京方言为标准的念白。突出了北京方言的京腔京味,并加强了它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欣赏京剧《玉堂春》中崇公道的一段念白)

(3)做:就是京剧中的表演。它不同于话剧等其它艺术形式的表演,京剧的表演动作,是富有节奏感、艺术性的舞蹈化动作,人们常说京剧的表演“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就是说京剧的所有念白都具有音乐性,所有的动作都具有舞蹈性。京剧表演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和动作。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京剧表演讲究以虚代实,是一种虚拟的表演方式。(欣赏京剧《柜中缘》中刘玉莲的一段表演)

(4)打:指的是武功,在舞台上,打是一种表演厮杀、打斗的艺术形式,俗称“武打”,武打是京剧特有的艺术特色。

京剧的里的武打场面是丰富多彩的,它根据剧目、剧情的特定环境以及人物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武打动作。京剧的打,不是武术表演,也不是杂技,而是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京剧就是巧妙地把人物放置在矛盾、冲突的顶峰----武打的情节中,表现各自不同的人物性格。(欣赏京剧《华容道》中的一段打斗场面)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分别了解“念”、“做”、“打”的表演形式。并凭借电教媒体提供的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音乐教学的信息量,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审美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三、复习巩固:

1、欣赏京剧片段,让学生辨认所出现的戏剧人物行当及表演形式。通过直观感知,加深学生对人物行当及唱、念、做、打表演形式的理解,达到知识迁移,加深理解本课重点、难点。

2、跟唱京剧名段《苏三起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

京剧走进幼儿园 篇4

作者:王燕频 来源:福建省实验幼儿园 编辑:8point8 更新:2007-7-10 16:12:28

——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走进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探索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伟大的民族之一,中华民族有着令世人敬仰和钦羡的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素质,当今儿童教育,只有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深厚土壤之中,文化发展的源泉才不会枯竭,艺术文化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幼儿艺术教育”将有助于幼儿从小了解中国,树立科学的民族文化观,他们将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得以拓展的未来和希望。

戏剧、音乐、舞蹈是文艺舞台的三大支柱。这三大艺术品种的繁荣和发展,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艺术的水准,在戏剧中最具广泛民族性的是京剧。我们的京剧艺术其实就是运用唱念做打,也就是所谓外部的表演形式刻画中华民族的古典美,道德美,心灵美。京剧,它不仅唱腔动听,而且表演生动,许多国际歌剧大师都称赞不已,美国著名的舞台导演耐德.坎特曾这样说:“你们应该为自己国家拥有这样精美绝伦的传统艺术而感到骄傲。一个能创造这样灿烂文化的民族是伟大的、了不起的。”可见京剧艺术的魅力。

然而,在当今外国人都纷纷来我国学习我们的“国粹”京剧时,炎黄子孙们却对京剧不甚了解,甚至有的还充满排斥感和不屑感。京剧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以往教师们总认为是老一辈们用来怀旧的,与现代的艺术格格不入,通过课题的确立,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并向专业京剧演员请教,感受到了京剧艺术蕴藏的许多知识,体验到了民族文化的风情。它博大精深,有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表演形式。一个优美的曲牌,一曲脍炙人口的唱段,一段精彩的武打片段,一折翩翩起舞的水袖、身段组合都令人赞不绝口,余味无穷。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京剧、喜爱京剧,感受中华民族“国粹”的艺术魅力,我们在幼儿园开展了“京剧走进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活动。由于大班孩子已有极强的求知欲,他们好学,好问,表现与表达的方式也很多样化,因此,在大班幼儿中进行京剧艺术教育,它不但可以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还能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培养幼儿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创设环境,培育幼儿京剧教育的沃土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隐性的、潜移默化的。要让幼儿对京剧有一种感性认识,首先要与幼儿共同创设充满京剧文化的环境,促进幼儿对京剧的了解,激发他们对京剧的兴趣。

1、在日常环节中渗透京剧教育:在音乐区投放有关京剧的VCD,利用幼儿晨间、起床、离园等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欣赏有名的京剧唱腔如“苏三起解”、“红灯记”、儿童京剧“宇宙锋”等。

2、创设富有京剧文化气息的环境:在“京剧大舞台”的区角中投放京剧服饰,有水袖、妈妈的长裙、爸爸的T恤、乐器;在活动室周围张贴京剧的各种剧照、脸谱、服饰等;在师生共同收集京剧资料的同时,幼儿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京剧的信息,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他们长期熏陶在这个环境中,能不断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京剧的欲望。

3、邀请专业演员与幼儿现场互动: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请专业的京剧演员来园现场表演,与幼儿交流,为幼儿化专业的京剧妆,加深了他们对京剧的认识。

二、精选内容,体验中华京剧的艺术魅力

1、引导幼儿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本着选材应遵循 “贴进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的原则,我们选择那些浅显易懂的,旋律简单、形象鲜明,又有模拟京腔的京剧片段。我们选的第一首京剧是《爬长城》,让幼儿初步感受京剧唱腔和京味十足的锣鼓经,XX XX ∣0X X‖XX 0X X 仓仓 七仓 乙台 仓 仓仓 乙台 仓

歌词浅显易懂又富有趣味性,描写了小朋友在爬长城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旋律流畅孩子们学起来朗朗上口。但它的唱腔与幼儿平时接触的幼儿歌曲有很大的不同,而我开始并没有告诉他们这是京剧,他们在学唱的过程中自然地感受到这首曲调与以往所学的歌曲有着明显地不同,纷纷提出疑问:“这是什么曲子呀?怎么跟我们以前学的曲子都不一样?”“我觉得前奏部分特别有意思!”当他们知道这就是京剧时,都很惊讶,很激动,以浓厚的兴趣一再要求“再来一次!再来一次”。接下来,他们又接触了“我是中国人”,它的旋律最有特色的是在结尾有一句长达9拍的拖腔,幼儿在学唱的过程中,慢慢理解了要一口气唱下这么长的拖腔,必须先深吸一口气才能完成,这样既扩大了音域音量,又锻炼了歌喉的耐力。

2、引导幼儿体验京剧的锣鼓经: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 奏进行,那么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用打击乐器来演奏。在欣赏《爬长城》时,孩子们能简单地分辨出京剧伴奏的乐器有大鼓、大锣、梆子、钹、二胡、京胡、木鱼等;知道京剧的乐器属于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有了明显的区分。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京剧的节奏特点呢?我没有急于让他们拿乐器,而是采用了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先是熟练掌握歌词节奏的念白,然后运用肢体语言,以跺脚表示打鼓的节奏,以拍手表示锣的节奏,以拍腿表示木鱼的节奏,最后请大家各持乐器共同合作完成这曲锣鼓经的伴奏,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一阵铿铿锵锵的锣鼓经,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好象身临其境,感觉自己就在舞台上演奏,整个活动在不停的“再来一遍”的呼声中结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悦。

3、精选浅显易懂,幼儿又感兴趣的京剧片段:在“戏说脸谱”中有这样的念白和唱腔:“说实话,京剧脸谱看来真是顶好看,可说的、唱的,全是当年老百姓的事,慢慢吞吞、咿咿呀呀唱了老半天,乐队伴奏锣鼓咙咯铃咯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跟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老爷爷生气说我纯粹这是瞎捣乱,一个劲地来称赞:唱念做打、手眼身法真是不简单,你不懂欣赏胡说八道气得爷爷胡子直往脸上翻”“老爷爷您别生气,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来看,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它以祖孙两代对话的形式的把京剧的现状与前景告诉幼儿,大家一听就明白,琅琅上口的快板节奏一下就被幼儿吸引和接受,很快就能从他们那里听到一样的念白和唱腔,而且很容易根据内容表演出相应的动作。

三、多维引导,鼓励幼儿大胆磨炼

1、以情激情,以教师自身的表演艺术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对幼儿来说,要正确地理解 京剧的情绪和所表达的内容、意境,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教师表演是诱发幼儿情感,引发表现欲望的重要手段,幼儿往往先模仿教师对角色的体验,在模仿的基础上慢慢形成自己的体验。“戏说脸谱”的编排中,我们设计了男女不同角色,作为教师,在表演女生时要表现得娇丽,表演男生时又要体现刚强,豪放,以自己的情感影响幼儿。男生们在表演时更是神气,一个圆场,一个造型亮相,都体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孩子们在表演中体验一招一式的动作带来的情感享受,进而更加喜爱京剧艺术。京剧表演“月色美”那一个个甩着纱质的水袖,一个腰身,一个眼神,就展示了女生婀娜的舞姿,宛如一个个仙女下凡;在对外演出中“我是中国人”“戏说脸谱”都获得了大家的好评,最令大家感到欣慰的是京剧表演后继有人。

2、多领域渗透京剧艺术教育:在对幼儿进行京剧艺术教育时,我们把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并易于理解的内容提炼出来,融合到各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去。京剧以“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这样的念白,近于朗诵体,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有很大的帮助。如“我是中国人”在曲中和结尾都有一句念白“我们 都是 中国 人 炎黄的 子孙 龙的传 人”,既有节奏练习,又有语言练习。在美工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欣赏脸谱,了解脸谱的特征,了解脸谱色彩所代表的人物性格特征。

3、注重个性差异,引导幼儿自主大胆表现:随着京剧教学的开展,孩子们表现出对京剧艺术越来越浓的兴趣和创造灵感。在教师创设的区角活动中,随处可见孩子们的创作影子:在手工区,他们运用铁线、毛线来制作胡须;用碗面的盒子制作帽子:用纸杯、蛋壳、蚌壳等制作脸谱,在扇模上撕贴脸谱,有的就直接在爸爸的T恤上绘制脸谱;在语言区,他们把想说的话,用一定的节奏来表现,还会改编京剧小故事呢;表演区就更是他们展示的大平台,他们自己化装、女生套上水袖,穿上妈妈的裙子,男生带上自己制作的胡须,帽子,穿上自己制作的脸谱T恤,与女生一起模仿剧照上的造型;有的自己几人一组随着音乐咿咿呀呀自创唱腔。在熟悉了一曲京剧后,孩子们在表演时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会唱出它的曲调,还自发地伴有摇头,摆臂造型等动作,他们主动地参与了唱、念、做、打的实践活动,更使他们加深了对京剧的体验和理解,体会到了京剧的隽永和优美、感性和智慧。他们在欣赏、了解京剧人物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经验和感受,愿意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京剧人物,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4、在京剧活动中渗透性别教育:结合京剧表演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也是再好不过了,它的角色性格特征明显,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有些腼腆的男生来说,这对于加强他们性格的刚毅性有着很大的帮助。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脸谱的色彩与勾画形式象征着人物的性格和角色,他们在欣赏京剧《西游记》《包青天》的活动中,了解了红脸代表正面人物:黑、蓝、绿脸代表中性人物:黄脸白脸代表反面人物。了解了“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在京剧表演活动中,女生与男生动作有着明显不同,女生多是小碎步圆场,而男生则是大跨步圆场;女生动作以柔为主,多以“兰花指”“绕腕”“水袖功”为主;而男生动作则以刚为主,以手臂、手掌的造型为主;每个造型,亮相都刚柔有别。平时活动中,就常见男朋友动手动脚,总想显示一下自己的“武功”,怎样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把他们的行为与京剧相结合,把传统的武术舞蹈化呢?这对男生来说真是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我为他们创设了宽松的环境,使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自己设计动作,可以是单打独斗的,也可以合作对打的,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改编和表演,这样既满足了男朋友的心愿又具有安全性,京剧表演“戏说脸谱”中的一段打斗动作就是孩子们自己创编的。

【教学设计】走进京剧音乐 篇5

1、如何引导学生从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地学习京剧。

2、如何通过了解京剧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京剧的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对京剧学习的认识。

3、引导学生理解京剧是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的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地理解京剧。

教材分析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将京剧上升到国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暗示。教材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通过了解、学习、尝试,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教材注重京剧学习中的欣赏,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了解京剧的唱腔。从而更多的学习了解京剧。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缺乏兴趣,学生感到京剧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对梅兰芳还是比较熟悉,这样的课如果教师讲述,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如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讲解自己了解的艺术家,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

本课教学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兴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是乐意的。

高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思考,京剧学习通过了解梅兰芳、了解京剧,从而了解京剧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京剧的相关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了解京剧的行当、伴奏、京剧的四式,通过京剧的实践练习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分组,设定小组学习目标,查阅、收寻相关资料。

2、学生组织课堂问答,将本组的知识点融汇在设定的问答之中,给予同学相关的提示。

3、教师准备教学中所需的教学课件,音响资料。

4、教师要关注各组学生自我查找的资料以及所要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好更多的准备,给予学生更多的补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京剧的画面,音乐、将大家带入到京剧特定的情景之中,大屏幕上推出字幕——京剧

二、汇报与交流

学生分小组事先上网查阅资料

学生甲组:介绍梅兰芳纪念馆以及大师的生平介绍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梅兰芳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学生乙组:介绍梅兰芳及四大名旦

学生介绍梅兰芳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居其首。展出四大名旦的演出剧照和生活照,引发学生讨论。

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京剧的旦角是男拌女妆?

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丙组:讲述梅兰芳的小故事

故事一、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梅兰芳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早在五四时期,当二十一条国耻条约签订时,他激于义愤,编演了《木兰从军》,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他又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激励人们抗敌救国。

八年抗战期间,梅兰芳身陷敌占领区,不顾威胁利诱,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一名艺术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故事二、梅兰芳和京剧艺术走向世界

梅兰芳曾于19,1924年,1956年,三次访日,1930访美,1935年,1952年两次访苏,不仅在京剧旦角艺术的发展中,起到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最早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先行者。学生们介绍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使国外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叹为观止,为之倾倒,通过梅兰芳的不懈努力,终使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

故事三、梅兰芳与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故事四、梅兰芳纪念馆

1983年中宣部与国家计委批复将梅兰芳故居辟为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自1984年开放之日起,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窗口,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瞩目。纪念馆宣扬梅兰芳和他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作出的贡献以及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光辉业迹。在宣传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欣赏与学习

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梅兰芳京剧演唱片段

四、京剧知识的介绍与学习

京剧的形成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四式

京剧的伴奏及锣鼓经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京剧形成的时间,为何叫京剧,京剧的唱腔只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介绍京剧,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教师补充: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在中国的戏曲中,京剧被誉为国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2、京剧的行当

多媒体播放,让同学们观看录像中有哪些人物,分别属于哪些行当,让学生自己来归类,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观看,能比较准确地划分出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每个组的同学说出该组角色的特点。

生行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红生。

旦行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老旦。

净行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

丑行为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文丑、武丑。

教师进行补充。

3、京剧的四式:唱、念、做、打。 唱:唱腔。 念:台词、对白(韵白、京白)。做:京剧的表演也就是招式、做派(手、眼、身、法、步)。打:武打,虚拟表演。

4、京剧的伴奏

(1)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京剧的锣鼓点,京剧锣鼓经主要分为文场和武场。

(2)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二胡、月琴等伴奏乐器。

欣赏《打虎上山》锣鼓经片段

五、实践与练习

京剧的锣鼓经:锣鼓经(片段)

(1)学习锣鼓经的念法

(2)学习锣鼓经并配合动作练习(手势,动作,亮相等)

教师带领学生做旦角的兰花手势,云手,亮相。教师带领学生做生行的手势,拉山膀、亮相。京剧的手势,京剧的亮相。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进行表演。配合锣鼓经(口念)做动作许,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六、归纳与小结

总结本课学习中所了解的京剧的知识,了解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引发下节课现代京剧的学习。让学生继续分组查询了解现代京剧以及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京剧一课在学生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快乐。学生的喜爱更多地在于喜欢这种京剧学习的探索方式,对于自己了解到的点滴知识,学生们都由衷地兴奋、也格外地珍惜,在各个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讨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位同学。

京剧是一种文化,几十年前梅兰芳大师把京剧带到世界,京剧在日本公演,万人空巷争看梅兰,京剧在美国演出,场场爆满掌声不断,京剧在苏联演出,受到隆重的欢迎,此时京剧被誉为东方歌剧,是作为一种文化在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这些资料,这些演出的场景让具有一定思考能力的高中学生为之震撼,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此时,学生们从情感上深刻地感受到,京剧无愧是我们民族的国宝。

京剧也让学生们感到困惑,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对白,京剧的一招一式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距离,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小品、喜剧、流行的歌曲的距离。让现代的生活在都市的学生去喜欢京剧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作为文化现象去探讨和了解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当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再让学生来学一学、做一做就容易多了。

通过对京剧的了解、学习,我感到学生对京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京剧艺术增加了自己的理解。

【教学设计】走进京剧音乐 篇6

一、教法设计

本课是让学生了解京剧,由于京剧对于学生来讲还是比较生疏的,而且京剧的唱、念、作、打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依照以前的欣赏习惯-------只听声,不见影的方式并不适合本课的教学。课前,制作了多媒体幻灯片,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既能听到音乐又能观看到京剧的表演形式。这堂欣赏课变得不在单调、乏味,生动了许多!

二、学法指导

我将常用教学方法如激趣、听唱、游戏、想象表述、动作表现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鼓励学生自主的发现、思考和参与,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重点培养在感知京剧的艺术美的同时调动对民族艺术探究和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评价

京剧的音乐 篇7

一.打击乐

打击乐是通过演奏人员对特定的乐器进行敲打而发出声音,自成体系并以节奏音响带动全局,贯穿全剧。京剧武场即打击乐主要由鼓板,大锣,小锣和拨四件乐器组成,通常称为“武场四大件”。鼓和板的有机结合,形成打击乐的指挥中心。大锣的声音响亮而且余音缭绕,小锣声音清脆委婉,要拨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要在大锣,小锣的配合下演奏,以加强演出的节奏感。而京剧乐队的另一部分,是由管弦乐队组成,又称文场,文场主要由京胡,京二胡,月琴,小三弦四种弦乐器组成,通常称为“文场四大件”。

时下流行的中国风就是在流行乐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歌曲在配乐上常常运用到京剧中的文武大件。如年轻一代最喜爱的周杰伦在《双截棍》中使用了二胡,《龙拳》使用了大鼓,台湾歌手吴克群在《将军令》中使用小锣,唢呐,王力宏在最新专辑《盖世英雄》中大量使用京胡,京二胡等。

二.曲牌

曲牌是传统的填词,制谱时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成“牌子”。实际上就是京剧中的配乐音乐,主要作用是配合动作,渲染剧情,制造气氛,吸引观众,是辅助京剧演唱的重要手段。京剧演出中,演唱时的音乐伴奏大部分是“板腔体”的唱腔音乐,表演时的音乐伴奏大部分是“曲牌体”的音乐。

曲牌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其名称的来源各不相同,有的是以地名命名,如【梁州序】【福州歌】等,有的是以曲牌的节奏特点命名,如【节节高】,有的是因为字面错讹,转义为名,如【朝天子】原为著名牡丹品种“朝天紫”,讹为“朝天子”等等。京剧中的曲牌大多是从昆曲中吸收来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照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来分,又可分为神乐,宴乐,舞乐,军乐,喜乐,哀乐六大类;另一种是根据主要演奏乐器(笛子,唢呐,胡琴)的不同来区分。

现阶段曲牌的运用主要还是局限于京剧等传统戏曲的表演中。值得一提的是由胡琴为主要演奏乐器的大型曲牌【夜深沉】用在《霸王别姬》虞姬舞剑一场,曲牌的音乐风格犹如起名字,深沉,激越,耐人寻味。

而从小在美国长大,深受西洋音乐影响的偶像歌手王力宏通过电影《霸王别姬》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戏曲,美丽的身段奇特的唱腔以及中国式凄美的爱情故事深深的震憾了他,他希望改变京剧死板印象,让年轻一代的华人听见,古老的传统不一定是死板的,京剧跟现在的流行音乐一样诉说着浪漫的爱情,诉说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它也可以很有趣、很流行。为此他亲自到北京找到《霸王别姬》中霸王的原唱者,京剧名角李岩,录了他的现场演唱加入新歌《盖世英雄》中。(京剧词:霸气傲中原,王者扬烽烟,力拔山河天,宏威征凯旋。)当流行乐与“东方歌剧”的京剧相遇,当音乐的形式随时代不断改变,穿过时间的隧道连接古老的戏曲和前卫的嘻哈,萃取东方的神韵,混合西方的节拍,将京剧优美的唱腔与西式hip-pop的唱腔巧妙地融合为一,这不仅仅是曲式、结构、吐字、发音,从头到尾的融合,更是精神的融合。王力宏独创“chinked-out” 乐风(chink是源于英文里歧视中国人的称呼。chinked-out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京剧+嘻哈+英文Rap!让华语音乐的新身分在国际流行乐坛得到共鸣,歌迷听的心中有古典,耳中却更有新意!

【将军令】是常用于戏曲中的开场音乐和为摆阵等场面伴奏的曲牌,用两支大唢呐吹奏旋律,配以“大锣大鼓”,渲染威武雄壮的气派,并用招军长鸣以壮声势。在民间风俗生活中,民间艺人吹奏此曲以增添节日的热烈气氛。乐曲一开始,低沉浑厚的号筒、大鼓和海锣声相互交织,音乐气氛庄严隆重。继而鼓号齐鸣,雄壮的唢呐声在锣鼓的衬托下,气势宏伟,振奋人心。台湾歌手吴克群也借此曲牌名,在新歌《将军令》中也大玩传统乐器,展示现代人对戏曲的重新认识。(歌词:不同的肤色说不同的话语,相同的节奏有不同的旋律。自己的文化要自己来说明,自己的舞台有我们自己顶。)

三.唱腔

再来谈谈中国戏曲的声腔。从结构上说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曲牌联套体;一类是板式变化体。曲牌的唱腔丰富,曲调优美,但由于宫调,句式,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给戏曲创作带来很大的限制,所以慢慢地被板式变化体的戏曲音乐所代替。因为京剧是由鼓和板的敲击来掌握快慢节奏的。击板是“强拍”,击鼓则是“弱拍”,在古代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术语中,把强拍称为“板”,把弱拍成为“眼”,合称为“板眼”。

京剧以“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以这种主要腔调为基础,再从板式,曲调伴奏等方面进行变化以求适应剧目演唱的需要,这类唱腔从体制,结构上讲,与曲牌联套体的音乐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是从板式的变化派生出的新的唱腔,所以被称为板式变化体,简称“板腔体”。

“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用轻快或强劲节奏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相比之下,“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

时下,内地流行乐坛新人辈出,制作出许多具有中国风的特色音乐专辑。歌手后弦在《古·玩》整张专辑曲风的骨子里都继承着古典宫调式音乐的脉络,从词,曲上都让大家强烈地感觉到一股青花陶瓷的味道。他首次提出“宫调式”唱法,即古代韵律中的一种音律走向。主打歌曲《西厢》引用名著《西厢记》,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描述出一段带着些诗情画意的青涩爱情,宫调式的拉音与转音,与西方R&B中的转音技巧的咿呀吟唱,把古代小说般的叙事句式婉婉道来,从开头的黄梅调,到东西方乐器的水乳交融,歌曲中传递着后现代的浪漫感觉,把古代的意境再次提升,十二年前的书生在西厢偶遇小姐时的情窦初开,十二年后金榜题名回来的人去楼空,一段经典的古代爱情,折射出现代含义的感情线条。

而王力宏在《盖世英雄》中的第一波主打歌曲—《花田错》,歌名取自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派的代表剧目《花田错》,(京剧词:挥毫泼墨爽精神,花田之下遇美人,一片芳魂终入梦,清香满园不知春……)字里浪漫,意蕴委婉。在这首歌中王力宏找到京剧与西洋流行乐不谋而合之处,来自西洋乐风R&B的自由转音其Free的唱法正与京剧里特别将唱词中单个字拉长转音的戏剧性相似,这也正是“花田错”的精采之处。(歌词:当时空成为拥有你,唯一条件,我…又醉… 琥珀色的月,结了霜的泪,我会记得这段岁月……)

板式变化体是的音乐形式,虽然没有了曲牌体中的宫调所带来的各种限制,但由于京剧有四大行当之分,每个行当的演唱形式和风格都有很大的差别,这里主要谈谈真,假嗓的演唱方法。真嗓,亦名大嗓、本嗓。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旦角,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在流行音乐中,男歌手在创作上更加大胆,多反串旦角,小生唱腔,即假嗓演唱,穿插于整首音乐之中。

如90年代初一首嫁接了京剧和流行情歌的《One Night In Beijing》,演唱者刘佳慧的花旦唱腔与陈升变“声”京剧老生,堪称京剧和流行音乐完美结合的经典。此歌当年不知感动了多少浪子——戏曲的韵味,加上现代的唱腔,让我们回想到了一个老北京午夜萧瑟的街头,老北京的窑子,抹着胭脂的歌妓,坐在破旧四合院门前的老妇人……(歌词:人说百花地深处,住着老情人,缝着绣花鞋。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待着,那出征的归人。)京剧的唱腔如此苍凉、凄惶、撕裂,让人感受到了国粹的魅力。这首歌的意境和词曲,却正合京剧那悲怆的唱腔。当你沉浸在歌声中,某种悲凉的气氛慢慢在你的心底酝酿开来,当乐曲的高潮到来,那种温柔的刺痛,让人回味,反复,夜不能寐,梦回北京。

而擅长玩老歌新唱的天王陶喆将京剧“苏三起解”的流水快板改编成一曲《susan说》,并在过门伴奏中加入假嗓演唱“苏三起解”片段。(苏三离开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口心惨淡,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周杰伦在《以父之名》中首次加入了京剧青衣的唱腔,又为《霍元甲》献出京剧花旦女声唱腔。

四.念白

念白就是说话,是京剧中与歌唱 并列的艺术手段,京剧念白是一种散文体的语言与韵文体的唱词不同,但由于她具有音乐性,所以听起来能够产生美感。京剧有一位前辈叫余叔岩,是唱老生的,是谭鑫培先生的弟子。他的唱法被京剧老生行的后学者称为圭臬法帖。他说过一句名言:“唱的最高境界,就是念。”京剧的韵白又主要有韵白,京白和方言白。

京剧念白不象唱腔的轻重缓急有曲谱在制约着,它全凭演员对词句的理解与感受,加上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过硬的口腔功夫,才能念出鲜明的节奏和符合人物情节的语调来。

而流行乐中大量的RAP念白同样也是歌手对于歌曲的深情表白。我认为时下最成功的是陶喆《susan说》中将“苏三”改为同音谐音“Susan”,并对苏三的故事感怀而创作RAP新词。(RAP新词:苏三离了洪桐县,挂了个牌子在那大街前,被那凶恶群众包围,稍微等一下,过往的君子请你听我言,哪一位去我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转,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一只狗一只马,我当报还,come on。不在乎爱情里伤痛在所难免,一个人却一个世界。Oh-我怀疑你像我动摇过几遍,是否爱本来嬗变。)传统与流行,古代和现代,奇妙的联系,奇妙的心痛。见证情人穿越时空的坚贞诺言。

结语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曾经说过:“音乐无国界,任何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融会贯通才是生命力。我们相当欢迎蕴涵有京剧文化因素的各种表达形式,而且我并不认为这样做会伤害到戏曲的本体。因为他们做的东西毕竟与我们不一样,他们不是标榜着唱京剧而去破坏京剧的规则和典范,借鉴是完全可以的。” 当下流行音乐凭借着京剧千古不变的魅力,注入了全新的概念和活力,这样的结合使得音乐更具有可听性,更能满足国人耳朵的欲望。我相信不少年轻人听了这些流行歌曲后,会玩起二胡、大鼓、琵琶等传统乐器,也会对京剧等传统的戏曲产生或多或少的兴趣,更能重新认识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找到心灵深处的民族归宿。

京剧的乐器分管弦乐和打击乐两部分。管弦乐有胡琴、二胡、月琴、弦子、笛子、笙、唢呐、海笛,以伴奏歌唱为主,但也有时用来衬托表演动作。管弦乐以胡琴、笛子为主要乐器。打击乐有板、单皮鼓、堂鼓、大锣、小锣、铙钹、齐钹、撞钟、云锣、镲锅、梆子等。它们主要用来衬托演员的舞蹈动作,特别是能烘托、渲染武打时的气氛。其中以板和单皮鼓、大锣、小锣为主要乐器。

京胡: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主要用于京剧伴奏。形似二胡而较小,琴筒竹子做成,直径约5厘米,一端蒙以蛇皮,张弦二根,按五度关系定弦。奏时使马尾弓擦弦而发音,其音刚劲嘹亮。是京剧管弦乐伴奏中的主乐器。

音乐《走进彝族》教学反思 篇8

二、我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我和他们一起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进行歌词接龙。在这个音乐游戏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们形成了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中,课堂气氛活跃,并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情绪。

三、本节课的教学,我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四、在这节课中,我巧妙设疑,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如:你觉得我们哪里唱的不好?你觉得他们组的表现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激励了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发表见解的能力。

五、我创设了一个提高学生音乐创造力的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歌曲,进而展示自我。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充分的感受了创造的快乐,创编的歌词具有极大的艺术性。鼓舞了他们的气势,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增加了音乐学习的兴趣。

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在歌曲教学环节中,还是有些不敢放手,有点沿用灌输的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自己唱一唱,在自学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潜力。

二、在歌曲的艺术处理的时侯,仓促了些,不精细。学生的演唱情感表达不够,应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再进行歌曲创编,效果会更好。

高校京剧音乐教育与审美探讨论文 篇9

一、开展京剧音乐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京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它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相传的精神纽带。京剧唱腔宣传忠孝节义、大公无私、积极向上的内涵,唱腔反映出民族是非观与道德标准,剧中人物形象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中起到楷模作用,具有民族美学意义。京剧音乐旋律来源于各地民间民歌,受南北音乐文化流通影响,也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在“西皮”“二黄”声腔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地方小戏及民间小曲的腔调,从而构成京剧音乐综合、多重的特点,京剧音乐的形成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京剧音乐审美教育课程将对学生认知民族文化及戏曲音乐起到重要作用。

二、京剧音乐风格的特殊性

(一)京剧音乐的“程式性”

“程式性”是京剧音乐的突出特征。京剧乐队按听众的审美需求建立了“文武场”,并在百年实践中积累出有关声腔、板式过门、伴奏、曲牌运用的规律。京剧声腔以“皮黄”为主,西皮腔明朗欢快,带有喜悦激动的特色。二黄腔平和舒缓,适用于叙事、抒情等情绪。两者相互和谐,形成“西皮之清丽缠绵,二黄之神味隽永”之韵。京剧是戏曲中最成熟的“板式变化体”,其有完备的板式体系特征,如“慢板”:4/4节拍,一板三眼,旋律迂回复杂、拖腔较长,用于人物内心矛盾、忧伤、感叹之时。京剧音乐板式多达10余种,每一音乐结构、过门、锣经及适用情绪各不相同,其规律高度体现了“程式性”。另外,在京剧传统演出中,常由乐师演奏曲牌为剧情衔接、渲染气氛进行处理,因此曲牌在应用场合与功能意义上有一定基调与程式,如曲牌“小开门”用于皇帝出场;“榜妆台”用于酒宴聚会;“哭皇天”用于灵堂祭祀;“工尺上”用于迎送宾客。可见,曲牌具有稳定严格的程式框架,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有着巨大的民族意义和审美特征。

(二)京剧音乐的“即兴性”

京剧形成之初,“口传心授”是唱腔音乐传承的主要方式,并无乐谱记录。唱腔旋律经由几代人或地域间的传习,难免会发生变化。相同传统剧目的相同唱段,由不同地域或不同演员来演唱,旋律“过门”也是各不相同、千变万化的。而中国京剧音乐与西方交响乐截然不同,我们不会找到两段完全相同的唱腔、板眼或是“过门”的旋律。一方面,由京剧传统伴奏中没有统一、标准、固定的乐谱所决定;另一方面,与乐队琴师常需根据舞台突发情况,因地、因时、因人的变化而作“即兴”演奏也有一定关联。

(三)京剧音乐的“趣味性”

欧洲戏剧的表演舞台,需布置出符合剧情的真实场景及道具。演员通过在实景中的表演加强观众对剧情的理解。而中国京剧表演舞台布景不采用实物道具,剧情变化由演员的表演塑造出来。首先,京剧乐队承担着许多描绘舞台环境的任务,如在呈现风雨雷电、婴孩啼哭、马嘶雁鸣等效果时,由乐队“文武场”来模拟特定环境。其次,乐队中各乐件音色不同,展现的音效及趣味也不同,如小锣运用特殊音色,常配合小花脸、小花旦等诙谐活泼的人物出场;大锣声音低沉,常配合沉着干练,有社会地位之人出场;铙钹与某些节奏结合之后,可暗示人物勇敢机警或急促的赶路。再次,音乐中有诸多有趣的“锣鼓经”:“急急风”用于敌我双方交战的场景;“圆场”用于行走或翻山越岭;“四击头”用于亮相等。

三、高校审美教育现状及实践方案

音乐欣赏课《走进新疆》教学反思 篇10

我上的是一节六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整节课主要由欣赏新疆民歌《新疆好》为主,简单欣赏新疆其他民歌为辅,让学生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通过欣赏,了解新疆民歌的演唱形式及特征,并感受歌曲的舞蹈性节奏,拍手给歌曲伴奏。也明白新疆人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真挚情感,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感受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课前我做了很大的准备,我收集了多首新疆的民歌和舞蹈影片,准备了多幅新疆地域特色的图片,并整理在多媒体课件中,我还准备了新疆特色的小帽子和铃鼓。我整节课的设计比较流畅,用具有新疆曲风的儿歌《娃哈哈》导入很自然的过度到了新疆这个话题,大量分类了的新疆图片的展示是我的一个亮点,可是由于大屏幕没有遥控器打不开,我准备的资料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欣赏歌曲《新疆好》的整个设计过程和实施过程都是我需要反思的。

设计过程我是让学生听赏歌曲之后说说歌词唱了什么内容,通过歌词描绘“风吹草地见牛羊”、“戈壁沙滩变良田”、“葡萄瓜果甜又甜”等一派美丽富饶的新疆景色让学生了解新疆热爱新疆,而后简单介绍歌词曲作者,让学生对其有个简单的了解。接着哼唱歌曲感受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并找到有新疆特色的节奏为他伴奏伴舞。最后,用对唱新疆民歌来结束课。徐老师说得很对,课的设计表面上是很流畅很完美的,但是我注重了表面却放松了音乐内涵的挖掘。

声乐作品和标题音乐可以在标题和文字中找到根据,那么对于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学生是不是照样能感受到呢?为了更深入地让学生体验这类乐曲的感情内涵,学生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感更准确、更细致地去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在乐 音本身的写作手法的形象描写上下功夫。

设计是如此,但是在实施教学的时候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

我上课的班级是六(2)班,由于男孩子多,又不在自己本班教室,所以孩子们都按捺不住自己,让整节课沸腾起来。这就是我要反思的第二个问题,高年级音乐课堂如何组织教学。

六年级学生大多是十二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那我就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要把组织教学有效地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迅速、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更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让多媒体走进音乐教学的课堂 篇11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

八十年代,电化教学的概念提出后,音乐教育工作者将录音机、幻灯机等带“电”的仪器设备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八十年代末开始,CD播放机、录像机、电视机、VCD播放机、组合音响、投影仪等设备逐渐加入到音乐教学中,教学效果随着“视听结合形式”的成熟而有明显提高。

多媒体音乐教学以声、光、电为主,利用多种先进的科技教学手段,在创新中大胆实践,已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1】

一、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有选择性

当前,音乐多媒体课件大致有课堂演示型、自主学习型、资料工具型和教学游戏型等类型的课件。教师在使用时要慎重选择,注意自己的目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接受能力、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以免欲速则不达。

例如,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有目共睹的,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追求形式。但当今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运用还存有一定的误区:片面地唯多媒体是从,唯多媒体是好,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甚至已到了众“体”皆废,独尊多媒体的地步。多媒体确实拥有强大的功能,于是常见在音乐课上纯粹以多媒体取代了黑板、粉笔,有些课例甚至只有多媒体从头到尾唱戏,多媒体成了独媒体,其实多媒体固然有其优越性,但其它传统常规媒体也有其不容忽视的独特功能,其功能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应以“扬弃”的观点来看待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粉笔、黑板、实物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让多媒体与传统常规教学媒体有机配合,从而正确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但是现代信息技术也是一种教学媒体,为教学服务。充分、合理、灵活地使用多媒体,可以产生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效果,而盲目地、机械地套用它,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成为课堂教学的干扰源,从而走向华而不实的尴尬境地。

有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看似内容丰富,实际是眼花缭乱,讲些什么都不知道,真是喧宾夺主。所以我们制作课件要讲究适用即可,画面不可太花俏,以免喧宾夺主,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主题之外。

3.再完美的音乐课件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粉笔、黑板等实物教具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而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另外,如果音乐是能用黑板来讲清楚的,那又何必用课件呢?书本上有的东西,用不着再做课件,从刺激-反映的心理测量角度看,文字说明是最弱的。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内容要以使用和必需为准则,如果课件反映的内容通过常规教学方法就能完成,或者用课件只是取代了黑板和幻灯片的作用,显然失去了意义。更有甚者,用课件只是将教材“搬家”,就更加得不尝失,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些内容用多媒体课件表达,效果反而会事倍功半。音乐知识靠朗读是不能很好理解的,与其用长篇大论来讲述,还不如截取几段具有代表性的舞曲放在课件中,让学生欣赏,使学生既有了审美体验也能掌握知识,加深了印象。

二、多媒体运用在音乐课堂中的优越性

1.多媒体的音乐教学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创作欲望。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少,接触的事物不多,所以他们脑子里储存的素材就少。再者,无论什么教材它的知识容量是极其有限的,传统的音乐教学也只是传授教材中的那点知识,但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为人们获取大量的音乐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收集相关知识并整理后在课堂中交流学习,这样做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较直观地把各种音乐展示在同学们眼前,比单听老师讲,构图要新,题材要奇,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效果要好很多。根据有关专家、科学实验的结果,人类感官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不同而不同,视觉83%,听觉11%,触觉3%、味觉2%、嗅觉1%,而综合刺激才能产生最佳效果。音频、动画和舞蹈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大大加深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学生学”,并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

传统的音乐教学虽已注重反复练习:如基础知识以练“视”为主、视唱练耳以练“口”为主、音乐欣赏以练“耳”为主等等,音乐课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大的改观。艺术教育必须坚持动手导向,练习比上课更重要。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另外音乐欣赏课如果还停留在单纯的以讲解与欣赏为主,仅仅追求听觉感官的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相信这种教法是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更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弥补这一不足。它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将声、光、电有机结合,利用网络、计算机等设备提供图片、电影、历史人文等大量的相关信息,延伸课堂内容。

3、多媒体的音乐教学易于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因为年龄的特点,他们对色彩和声音有着非凡的敏感力,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课件里展示了以一个大森林的景象,学生边听乐曲边出现不同的动物,学生们将自己内心的感知和屏幕上的表象结合起来,通过不同乐器、不同声色产生不同的效果辨别不同动物的不同形象:狮子的勇猛雄壮、小乌龟的锲而不舍等,这样,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就能很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4、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唱歌课教学主要采取的是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首歌曲,片面的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导致唱歌教学纯粹变成了教歌的形式。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课教学机械反复。试想,教唱的那首歌曲要是学生都喜欢的还好,要是歌曲本身就让学生觉得不够好听,旋律也不容易上口,那有多少学生能够接受,有几个人能够坚持这种机械、呆板的音乐课堂呢?

再如音乐欣赏教学,有的教师就是找来许多的音响资料,整堂课放音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

显然,学生对这样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所以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上一篇:端午节介绍英文下一篇:高一作文关于责任为话题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