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语文课堂活起来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许多农村家庭也把孩子送到城市学校就学,这就严重影响了农村初中生源数量和质量。为了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抓住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尽量使课堂活起来,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让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活起来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1、师生关系的好坏,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成败,亲其师则信其道,更新教学观念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转变以往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平等化,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起来。教师角色应由“司令型”转向“服务型”,把学生看作是需要提供特殊服务的特殊顾客,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课堂上,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与他们交换意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朋友般的关系,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起来,学生们才能精神抖擞,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2、转变教学理念。教育心理学指出:初中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一般不太长,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课堂节奏慢,学生就会出现做小动作或小声说话的不良现象。农村初中的大多数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所以这种现象会更明显。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变“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改变“满堂灌”说教式教学方式,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教学,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抓住学生注意集中的时刻,采用快节奏的、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积极问答、诗歌朗诵、辩论比赛等,使课堂既紧张又活泼,既轻松又刺激,也使学生一直保持兴奋的状态,高昂的学习兴趣,知识自然也会掌握得牢固,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更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1、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大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有的习惯听觉学习,有的习惯视觉学习,有的喜欢独立学习,有的喜欢小组讨论学习,有的喜欢模仿文中人物语调神态,甚至摇头晃脑式的学习,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模仿私塾先生的神情举止,当读到“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时,“他总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有的学生边读课文边模仿私塾先生的神情举止,入木三分地再现了老先生的迂腐形象,讽刺了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他们的见解和主张,鼓励他们质疑创新,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快乐学习,全面提高各种能力。
2、给予成功体验,让学生自信学习。
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低下。有时简单地默写一段话,能得满分的也寥寥无几。很多教师对此很失望,很抱怨,对学生训斥或讥讽,学生虽然噤若寒蝉,但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所以,农村初中的教师要正确地面对现实,不要一味的训斥和抱怨,而应该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成功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情感因素,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兴趣,增强信心,激起内在动力,增强认知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是一星点闪光之处,也要及时捕捉,加以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相反,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巧妙的指出,既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伤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被激活。
3、开展实践活动,让学习丰富多彩。
组织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在主体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其语文素养可得到迅速而全面的发展。如:①教学生自己编课本剧、演课本戏,进行讲故事、诗歌朗诵、背诵比赛,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②办语文知识手抄报。语文知识手抄报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在这块学习的园地里,学生既可评析自己的优秀习作,又可介绍读写常识;既可梳理归纳基础知识,又可进行精彩片断赏析;既可辑录名言警句,又可一事一议等等。通过办手抄报,无形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③向报刊、杂志推荐优秀学生习作。罗曼罗兰说:“唯有创造才有欢乐”。学生的习作发表在报刊上,家长看了欣慰,亲戚看了高兴,朋友看了喝彩,学生也感受到经过艰辛努力的成功,进一步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更新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现在每个农村初中都配有多媒体,可惜很多教师的教育手段还是停留在挂图、小黑板等单调而又落后的教学工具上。这样的课堂毫无新意,教学的有效性就大大降低。初中学生正处于幼稚和成熟的过度阶段,喜新好奇、情绪易变。多媒体教学正好符合这种的心理特点。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愉快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譬如在讲《水浒传》时,我在多媒体上播放了电视剧《水浒传》中与课文相关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电视片段,同学们兴趣高涨,对鲁达的不畏强暴、嫉恶如仇和吴用的神机妙算佩服得五体投地,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对课文中心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透彻了。总之,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能够给学生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为活跃课堂的教学开辟了更多捷径。
四、注重课堂语言
1、打造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幽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
2、切忌将方言、土语、口头禅带进课堂;语言要富有美感,要抑扬顿挫。
教材是学生“学”、老师“教”的根本, 但如果一味地死啃书就失去了学习的目的。因而, 激活教材是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根本。
语文既来源于社会和人生, 是社会和人生的反应, 又反作用于社会和人生, 对社会和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试教育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 而压制其社会性;课程改革则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合理的挖掘中寻找其促进人性发展的因素, 把死的教材变成活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维护开放式教学, 把学生的目光, 思维引向生活、引向社会, 纳课内课外于一体, 熔学校社会为一炉,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了解社会, 感悟、启迪人生, 受到美的熏陶等。如我在教《国宝———大熊猫》时, 首先介绍其它的濒危动物, 然后要同学们回忆生物课本中的有关内容, 许多同学都能准确地说出。从而使同学们加深了解动物濒临灭绝的处境,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激活”语文教材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比教员的讲义好, 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 使学生左右脑的功能充分发挥作用, 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有声有色。在教《国宝———大熊猫》时, 我就利用电脑网络下载了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的图片及影片。那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那玲珑的金丝猴, 使同学们个个喜爱, 那一幅幅被残害的藏羚羊图令同学们的眼中射出愤怒之光。从这一堂课中, 我知道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既能“激活”教材,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 我还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让学生欣赏了苏轼《水调歌头》的吟唱;微观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奥秘; 领略了“凡尔赛宫”等世界风光, 使语文充满情趣, 再也不象以前那样死气沉沉, 死啃书了。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只有“激活”语文教材, 开放教学空间, 将课本、社会、人生联系起来, 才能扩展学生视野, 开放学生思维, 才能满足当今信息时代学生的需要,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二、激活学生———核心
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 因而激活学生是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核心。我认为在这个环节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课堂气氛力求宽松和谐
我们应该变传统教育的高压型为宽松型。据专家研究分析, 一个人成功与否, 智力因素只起20%的作用, 80%靠情商, 可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习质量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固然不能奉行西方的开放式教学, 学生可以随意站立、走动等, 但我们的课堂气氛至少应该是抛弃严重、庄重, 给同学多一些宽松、和谐。作为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 是教学中良好氛围创设的关键, 是引发“主体”学生情感的“催化剂”, 是课堂气氛的“调气板”。在《白鹭》课堂教学中, 当提问学生甲“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什么是诗”时, 开头的回答是文不对题, 经过再次引导后, 他说:“古诗”。这一回答引来了同学们的哈哈大笑及异样的眼光。这时我马上对同学们说:“很好, 这位同学回答很好。下面我们请他继续回答什么是古诗, 请举例回答。”“两行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最后那位同学也面带笑容地坐了下去。
在课堂上不免会出现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或开小差的学生。这时你可以面对全班直接指出来, 更可以走到他身边用手轻轻地拍拍他的肩或抚摩一下他的头.这既达到指出错误的目的, 又顾全了学生的面子, 拥有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2.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改革必须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知识的激活, 离不开主体的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起主导作用, 其主要功能在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训练学生的能力。
《变色龙》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揭示人物心理, 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分析人物形象在以往的教学中作为重点已多次指导学生做过训练, 更何况这种能力训练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时刻进行着, 这也是人适应社会的一种基本能力。因而在本节课中, 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活动, 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体会人物心理和性格, 从而培养他们分析理解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 老师只对其回答作简单的评析或适度的指导。而且在元旦文艺汇演中, 同学们表演的课本剧《变色龙》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学完《国宝———大熊猫》, 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 各人选定一种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 (如天鹅等) 到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 介绍这种动物, 说明保护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 写一份保护野生动物的倡议书, 在班上举行一次演讲比赛, 其间由学生主持、评比、老师只作适当的点拨。此时我发现课堂这一舞台是属于学生的。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多活动, 多说话, 教师要有的放矢地精讲, 这样才能把广阔的课堂空间让给学生, 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才能使新课程改革迅速而全面的推进。
三、激活教师———关键
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 因而激活教师是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关键。
1.转变观念, 亲近学生。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要变板着脸上课为带着微笑上课, 要和学生讲平等、民主, 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蔼可亲的课堂气氛。教师目光所到处, 应让学生感到自己备受关注。其次, 要把课堂这一舞台让给学生, 应把自己定位为导演、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和激励者。这点尤其适合阅读教学, 学生的力量大于老师一人的力量, 你会惊奇地发现学生知识面如此宽广。
2.完善自我, 激活兴趣。
学校的环境比较闭塞, 又加上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 许多教师在其间迷失了自我, 限制了活力与个性, 变得正经, 刻板。不吸收新的知识, 这是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从教师自身来说应不断完善自己, 激活学生的兴趣, 以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广闻博览, 不断吸取时代“活水”。可以向社会学习, 直接体验, 获得第一手材料, 冲破空洞、抽象、虚假的结论, 使教学联系真正的社会实际, 学生才会信服自觉接受思想教育。应力求克服自己性格中与本学科教学不适宜的地方, 尽量使自己的性格开朗、外向, 以求更好地再现教材内容, 更好地表情达意。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使自己拥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渊博的知识。语文教师是杂家, 知识面要求宽泛, 但这种“宽泛”必须适度。如果你能说一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标准普通话, 能写一手高韵深情、清秀隽永的粉笔字, 那么你的学生怎会不听你的语文课, 会不抄你的课堂笔记, 如果你在讲《渔歌子》时能顺手画一幅“春江垂钓图”, 在讲《我的中国心》时张口唱一首《我的中国心》, 那么你的学生怎会不受到艺术的熏陶, 能运用几个时新的网络词语, 课堂气氛怎能不活。这些知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必要时要自修。加里宁指出教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 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师拥有现代教育技术, 更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更能激活课堂。
综上所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学生、教师这三个要素是三位一体, 共生互动的。所以我们只有努力使三者都“活”起来, 才能从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充满活力, 从根本上“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才能使语文课堂中的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鲁迅.《连环图画辩护》.见《南腔北调集》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课堂氛围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63-01
语文作为初中阶段学习的三大主要科目之一,不仅在考试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不仅提升自身的语言水平,还能够通过阅读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没有真正的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尽人意,根本原因在于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寻求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课堂的听课效果,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学习语文知识,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不断的被激发出来,所以教师要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之后,开展课堂教学才能够获得学生的积极配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其中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会更加被其吸引,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设定教学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缺乏良好的氛围多数是由于师生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互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的重要,但是很多教师找不到互动的方式,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阻断了师生进行交流的渠道。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教学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集中精神听教师讲课,只有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思维火花的碰撞首先要有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的进入到思考的状态,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学问题的设定也有很多的方式,教师在设定问题的时候既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学生的姿势水平和结构,不要把问题设定的太难,太难的问题不仅浪费学生的课上思考时间,还会消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太简单就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也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蜡烛》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让学生阅读文章之前,设定问题“蜡烛象征的意义”,让学生以此为主线边阅读边思考,体味文中主人公的情感思想,让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感受到语文课堂的乐趣。
三、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很大的问题在于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固化,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产生枯燥的感觉,从而失去对语文课堂听课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互动方式,增加师生互动的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建立活力四射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更加主动的融入课堂教学中来,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增添课堂的乐趣,例如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感情,教师可以增加分角色朗读课文及小组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加自信心。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探究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投入更多的耐心和时间,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增加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多组织学生间的互动活动。让学生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这样的互动教学才能够切实提高学习效率,打造充满活力的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殷凤玲.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2014(08).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是启迪灵魂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否快乐,是否有所收获,都是由我们教师来调控和掌握的,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课堂,快乐学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文课堂以“情”为首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都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们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们的语言、我们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刻浓浓深情的语文时光。
1、注重开发学习兴趣。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说过:“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开课后我便让学生质疑,提出了如“为什么是最后一头?其他战象呢?”“最后一头战象怎么了?”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堂。
2、注重文章与课堂相互“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通过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话别的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时我用富有激情的导语、过渡语反复咏唱“亲人们深深呼唤„再见了亲人 ‟”这样一咏三叹的方式,将课文中所体现的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出来,而且将学生的感情也激发到了高潮,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这样问学生:“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学生一起学习体验!“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中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是这样说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这样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
2、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我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高二语文教学工作的反思
●
蒋 运 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教学亦然也。一味的教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不得其解。因此,要使教学相长,反思必不可少。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了高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一学期来的工作,引发了不少的思绪。
高二语文教学毕竟不同于高三,尽管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学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高三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投入十分积极的,毕竟他们面对自己人生的关键选择。而这届高二学生是从高一升到高二,对于他们而言学习似乎是个负担,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热情。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
1.活化课堂关键是教师引导灵活。要想活化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活,当然教师灵活引导是关键。首先,教师的教法活,1 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的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挂图、表情动作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再有让学生在课堂短剧表演,新颖的板书设计,随手勾勒的“简笔画”等,都能促使学生沉浸语文课堂教学中。
2.活化课堂核心是学生思维鲜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3.活化课堂特征是课堂气氛活跃。教活,学活,课堂气氛怎能不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学生又能大胆实践;教师激励学生“超越”,学生就思维飞扬;教师让学生“选择”,学生能自作主张;教师激发学生“创造”,学生不断开拓创新。课堂上时而让学生演一演,画一画,辩一辩,赛一赛,唱一唱,问一问,读一读,猜一猜,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充分利用小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时段中让学生或探究讨论,或静听欣赏,或即兴表演,或自由交流,或游戏娱乐,使学生如坐春风,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必定良好。当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也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活动尽量不要预先排练。三是要处理好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四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最后还要老师有较好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也许下学期教师得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策略,尽可能降低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点兴趣和成就感,也许才可能逐渐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和热情。
遵义市余庆县城关一小
王德艳
电话号码:***
内容摘要:
多媒体技术给教育这块土地带来勃勃生机,给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作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为朗读创造激情;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写作激情。
正
文:
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这样做以后,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给教育这块土地带来勃勃生机,给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作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我体会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离不开情,离不开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可以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主动思维。如:我在上《草原》这篇课文时,我精心挑选了草原美丽的风光图片再配上腾格尔的《草原》这首抒情豪放的歌曲,来引入新课。学生听着美妙的音乐,欣赏着美丽的草原风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和洁白的羊群融为一体。此时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很渴望能走进文本去感知课文内容,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还有在上《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先让学生看了2008年
5.12号汶川大地震中的悲惨图片,课前我给这些图片配上了《生死不离》这首歌,看着这些惨不忍睹的图片,听着这感动人的音乐,学生的心沉重起来,心纠结起来,然后我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地震太可怕了,亲人流离失所,有家不能回。”也有学生说:“上天无情人有情,在大灾面前,人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面对灾难。”然后我相机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走进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去感受由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演绎的一个催人泪下、传奇的故事。此时,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而且我感觉整节课学生都在感动中听课,都在用心去聆听这节课。一堂课有了好的开始就有好的结束,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仿真模拟功能,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不可见的事物变化过程、微观结构和受条件限制难以展现的不同时空发生的事物现象等,通过多维的动画形式,显示在屏幕上,使微观放大、宏观变小,化暗为明、变不可见为可见,展示物体内部结构、事物演变过程等,使学生获得动态形象的信息,形成鲜明丰富的感性认识,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对于一些抽象的现象难以理解,如果单纯依据课文、依靠教师口头讲解是难以出色地达成教学目标的。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却占绝对优势,它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声、形、色并茂,直观性强。例如上低年级时,利用多媒体强化识记生字,低年级的识字量大,要求“三会”的字又多。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识字的重、难点、我们可以发挥多媒体画面富于变幻、信息反馈及时、具有灵活性和仿真性等特点,针对学生不易理解和需重点强化的知识点,设计和安排课件呈现的内容,如在上《鲸》这篇课文时我利用课件给学生渗透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例如上《琥珀》这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学生在阅读时,很想知道什么是琥珀?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琥珀有什么作用?在教学时,我并不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把学生带入多媒体教室,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综合性、交互性的优势,将课文教学与自然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远古时代的自然环境,琥珀的形成的自然条件及琥珀形成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边读一边看一边想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把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又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推理能力,象科学家那样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和远古时代的自然环境、地质的变化,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养成了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能力,而且巧化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为朗读创造激情。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语音的训练。例如我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时,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那部分课文时,我采用让学生闭上眼,静心欣赏这部分朗读录音的办法,让学生从充满韵律的朗读录音中受感染,又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情感,节奏等方面做示范。使学生感受到火烧云颜色之类的同时,放飞了想像,每人脑海中都有一幅色彩斑澜的火烧云图,这样他们描写色彩的词汇丰富了,也为他们说话、写话也作了准备。在学习火烧云形状这部分时,又采用配乐朗读,根据文中描述配有狮子、狗、马的叫声,嘶鸣声、奔跑声等,让学生通过这逼真的声音去感受火烧云千变万化的形态之美,同时,也给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他们的感受是火烧云还在不停地变,形状也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最后,我让学生再次激情朗读全文,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他们能把握整篇课文的朗读情感、速度、力度,甚至能读出火烧云的变化,我想如果没有开始的课件示范朗读同学们是很难达到这种效果的。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写作激情。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应落实在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合成要素。多媒体教学对这些要素训练的优化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多媒体的参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听”、“读”的质量。听、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写是听、读的发展,因为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优化了听、说、读、写的某一训练过程,而且取得了整体优化的效果。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无形中就得到了提高。在作文教学中,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这一习作内容时,我先让学生看了课件《学会看病》内容是讲了一位医生她为了锻炼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一次儿子感冒发
烧时让儿子独自上医院看病的情境,母亲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让儿子一个人去看病,儿子去了,母亲在家里那种忐忑不安的无比担忧的心理描写场面,深深的感动着学生。然后让学生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进行创作,音乐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多年来, 我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活用一本书, 一本笔记本的教学方法。一本书, 即语文课本, 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块小小的试验田, 语文课堂仅仅是引领学生窥探文学殿堂的一个窗口, 而语文学习更宽阔的天地应在课外。一本笔记, 即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 自己设计页面, 卷首语 (如:“把简单的事做好”、“细节决定成败”、“踏实﹢坚持﹦成功”、“悟性﹢方法﹢习惯﹦成功”、“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 目录分六个栏目 (按单元主题) , 以每单元精读课文为圆心画圆, 把圆心以外涉及到的内容写在这个笔记本上。每当教精读课文时, 我首先把学习这篇文章的方法教给学生, 然后找一篇或几篇与之在内容或文体等方面相似的文章比较阅读, 注重从实际出发, 根据教材的内容及特点引领学生走到教材之外, 赏析与之相关联的作品, 让学生触摸到更多的文学大师, 与更多的智者对话。如上完了朱自清的《春》, 我会拓展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触及更多关于春天的作品, 除了散文, 还可包括诗歌, 如台湾著名抒情诗人郑愁予的诗歌《雨说》、《错误》。教《沁园春·雪》时, 除了把方法教给学生以外, 还要与《沁园春·长沙》进行比较阅读;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行比较阅读;教马致远的《秋思》时与余光中《乡愁》、席慕容的《乡愁》、李清照的《武陵春》进行比较阅读;把《孔乙己》与《范进中举》进行比较阅读, 《曹刿论战》与《孟子两章》进行比较阅读, 《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进行比较阅读, ……。提醒学生下课后将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整理在笔记本上。这样就活用了教材, 突破了单篇课文的束缚, 把课文延伸并辐射开来了, 丰富了学生的认识空间, 为课堂注入鲜活的材料。
二、作文教学, 让课外练笔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
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同步进行, 我要求学生装订一本自己的课外练笔的笔记本, 自己设计页面, 卷首语 (如天空的广阔, 大海的浩瀚, 师生的情怀……) , 目录分四个栏目:1.日记练笔。要求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坚持每天写下自己的感悟。2读书练笔。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 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并写下读后感。3.资源搜集。搜集整理节日、名言警句、重大事件及古诗文欣赏。4.活动练笔。要求学生及时记述在活动中的见闻及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外练笔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每节语文课前进行五分钟系列演讲训练, 让学生按座位顺序轮换, 提前准备自己课外练笔的精彩片段;每周举行一次好词好句欣赏会, 让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段与同学们一道仔细品味;每两周举行一次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好词好句接龙比赛或辩论会等, 这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而且巩固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这些活动中, 我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舞台, 设计了说话情境, 让学生畅所欲言, 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 谈收获, 议看法, 评瑕瑜。我点评时, 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 尊重理解学生, 就学生练笔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交流, 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从而愿意敞开心灵与师生交流。除了和学生建立平台式的交流之外, 每周把笔记本交上来, 一有时间就批阅学生的笔记, 逐一写上批语, 以鼓励学生的学习, 联络师生感情, 我认为是另一种更好的交流。
三、善于取舍, 成就语文课堂的干净利落
学生的笔记无论是比较阅读还是课外练笔, 在课堂上运用时应该善于取舍, 不是不允许任何“杂草”, 而是不要“草盛豆苗稀”, 课堂教学需要有挺拔的主干, 允许旁枝斜逸, 甚至有一些枝蔓。每堂课都要有“框架”, 有“主干”, 留下一个清晰、鲜明的印象。语文课堂的内容是跨越时空、跨越地域的, 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课堂上无论学生如何东南西北地扯开去, 教师始终能够自如地驾驭课堂, 千条万缕终将回归一个主题, 即文本的主题, 课堂灵魂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 要达到如此干净的语文课堂教学境界, 我认为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
一、实现教育机会平等,让每个学生的脑子都“动”起来
实现教育机会平等,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适度权衡。采用“跳一跳,摘桃子”的策略,分层分类构思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上、中、下层学生均有机会回答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探索的空间,可以说,实现机会均等,是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的前提条件。
二、扎扎实实抓好阅读教学,让学生“读”起来
阅读教学是一项师生双向活动,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既取决于教师是否充分运用“读”来理解课文,又取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课要扎扎实实抓“读”的训练,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同时要充分运用“读”这一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以提高课堂效率。
1.紧扣大纲要求进行读的训练。大纲要求:“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的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正确读的基础上,做到流利的读,有感情的读。”按大纲要求训练就意味着训练的不折不扣,我们应该知道读的能力源于扎实的训练。
2.阅读课提倡以读代讲。语言文字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许多“妙不可言”的内容你讲也讲不清,只有通过多读,读出语感,披文入情,使作者感情和读者感情融于一体。
三、多运用情景教学,让课堂“亮”起来
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是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环节,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根据文章的特点,选取最优、最感人的部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投影、录音等),牵制学生情绪,使之受到感染、熏陶。
四、突出教学重点,让课堂教学效率“高”起来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呢?
1.从课题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窗口。一些文章的课题已经揭示了课文的重点。如《始终眷恋着祖国》,钱学森之所以为回到祖国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是因为他无限热爱自己的祖国。
2.抓重点段。根据课文中各段之间的联系,选择其中处于重点地位的段落进行教学。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课文的对百草园四季的描写的重点, 其中冬季捕鸟前一句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突出重点,明白了过渡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总而言之,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学的优化,在于能否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只要不断探索与研究,结合学生实际,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就能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在这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精心设计导语,让历史课导入充满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出精彩的导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或新颖别致,或诙谐幽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新课开始就被吸引。
如六年级历史的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先从地球的年龄入手:“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大家七嘴八舌,兴致很高,有的说几十万、几百万年,有的说几亿年。“地球大约有45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的存在只是地球的一瞬间,那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呢?关于人类的起源,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学生有的说女娲用泥土造人,有的说上帝造人,有的说是猴子变来的等等。“这只不过是一些美丽的传说,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由此导入新课,既活跃了课堂,又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二、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适时地设置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例如,学习《秦王扫六合》一课时,我做了如下设问:假如你是当时准备“扫六合”的秦王嬴政,你准备先“扫掉”东方六国中的哪一国?为什么?同学们积极发言,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表演历史小故事,让学生“动”起来,组织“历史辩论赛”,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表演历史小故事,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最成功的一例,是学习《科举制度的创立》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我说,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么,你能否想象出一个书生在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心情?其中第四组同学表演了一个小品:《看榜文》。事先我也没告诉学生该怎样准备,还是即兴发挥比较好。没想到经过简单的准备后,几个同学拿着“榜文”上台了,其中一个同学把“榜文”贴在黑板上,其他几个便争先恐后地涌上前去观看。一个同学好像“榜上有名”,突然激动地跳了起来:“中了,我考中了!”接着另一个也蹦了起来:“我也考上了!”两个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走,喝酒去!”而旁边的几个大概是“名落孙山”,则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座位上。几名“演员”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走下了台,考中以后那种狂喜的心情被他们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了历史、学习了历史。 辩论不仅能激发人的主动思维,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辩论可以是有准备的,也可以是随机创设的,“唇枪舌战”中产生的知识也是最不容易遗忘的。
四、历史课与考古学结合起来,利用家乡的遗址遗迹进行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这一点看起来很遥远,实际上离我们很近。比如学到著名的“北京人”,可联系我们家乡的“沂源人”,与“北京人”同时代,是山东省境内最早的人类,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因为很多学生去过此地,甚至有的同学家就住在遗址附近。
学习《灿烂的青铜文化》一课时,我说:“不要觉得西周的青铜器离我们很遥远,就在我们学校附近有一个西周时期的遗址,鱼台村崮子平遗址,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器,还出土了两千多年前的一坛酒。我们县酒厂出产的“鲁源酒”有一句广告词:“鲁源”――鲁酒之源,就源于这坛酒。”学生那种好奇的眼光,至今还历历在目。在学完秦始皇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后,一些学生兴致勃勃地从家里带来了一些铜钱,让我给“鉴定”,我也建议他们关注中央二台的“鉴宝”栏目。其实,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
凤冈县第四中学 何仕信
摘要: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英语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
关键词:英语课堂 唤醒潜能教育底蕴激发兴趣交际策略服务课堂
教学标高
目前,凤冈的初中英语教学运用了新目标的课程,此套教材比较活,比较联
系实际,但同时,词汇量以及语法等的难度同时也加大了。因此,需要我们新目标的英语教师对教学有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这个谈一点我在英语教学中自己的看法:
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英语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操练,其中包括话语训练和书写训练。要进行话语训练,就必须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作保证。语言的概念告诉我们: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of people’s thinking and communication.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条件。英语作为外语,在学生生活中缺乏适当语言氛围,课堂教学是进行话语训练的主要途径,只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话语训练。只有在课堂上把所有学生调动起来,组织学生自主操练,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的练习机会。因此,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非常重视课堂活跃。这里所指活跃的课堂气氛涵盖了学生的积极举手发言、组对练习、分组讨论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操练方式,也涵盖了学生阅读理解、当堂写作等积极的、独立的思维活动。只要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全体学生能参与所有课堂活动,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开展和活动评估等。这样的课就是活跃的课。活跃课堂效果的检验,就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活动的时间、是否有表现的机会、是否有
成功的体验。要使课堂活跃起来就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表达的让学生自己去说,凡是学生能动手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学生能思考的让学生自己去想。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加教育底蕴
要组织一堂活跃的英语课,教师要有足够的教育理论储备,要掌握目前课程改革的要求,要了解现代西方主要外语教学流派。要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高洪德指出:“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能力又是获取知识的途径。”
二、贯彻3A理论,激发学生兴趣
这是英语教学上的一个比较流行的理论:3A指Awareness,Autonomy和
Authenticity。表示“意识、自主和真实”。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计划。
Learners learn what is meaningful to them.Learners learn in ways that are meaningful to them.Learners learn better if they feel in control of what they are learning.Learning is closely linked to how people feel about themselves.Learning takes place in a social context.从大处着手,要给学生以理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外语为人类作贡献的远大理想。从近处着眼,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学科教育目标,学年教学计划、当周教学安排和当堂教学打算。常识告诉我们明确的学习目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解放思想,开放课堂。大胆尝试,开展任务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真正把“讲课”改为“做课”。做到了这一点英语课堂必定活跃。
三、贯彻交际策略,扫除教学障碍
初中英语要投入一定精力教给学生课堂用语(classroom English),帮助学生扫清听课障碍。同时要求教师教学的指令必须明确。教师要明白基本提问方式是启动对话,打破僵局的根本保证。教给学生基本的提问方式是非常重要。对话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好形式。问答是对话的基础。只有学生掌握了基本提问方式:who,what,when,where,why,how等,学生才能开展讨论、对话等活动。
课堂才能活跃起来。出现交际障碍时,要明白用What do you mean by this? Pardon? Sorry,I didn’t catch it.等日常用语使交流继续下去。这是课堂活跃的重要保证。
四、调整时间分配,多做生生活动
生生活动即Students to students的活动,主要包括pair
work,groupwork,discussion,interview,retelling,brainstorm等。在教学设计中,多考虑生生活动,多安排生生活动。本人以为师生活动主要起示范作用,不宜太多。现代教育强调教育的差异性,要提供给学生多种选择,适应个性发展需求。因此要多组织生生活动。还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在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体验、探究、发挥潜能,培养合作精神。
五、调用一切资源,创设真实情景
上海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吴威玲认为:“学生并不因为缺乏语言材料而没有讲外语的积极性。他们刚学了几句话,就开始跃跃欲试了。„„学生这种积极性更进一步说明在起始阶段培养对话能力是完全可能的,而且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他还指出“采用情景教学,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因为现在的英语课程基本上都和实际生活接轨,所以,创设一点情景应该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学生更容易在比较真实地情境中使用英语。
六、熟练教学材料,做好教学设计
一堂英语课是否活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要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教材、备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安排不同的任务、做出不同的评价,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课堂自然活跃。其次要思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做好时间分配。此所谓备思想、备方法。最后设想活动步骤,活动方式,活动人员以及活动评价。正确的、恰当的评价是维持活跃课堂的重要措施。不正确的和不恰当的评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使课堂死水一潭。英语教学设计要关注多元目标。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要重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依本人的教学经验,如果备课时考虑了情感态度教育、学习策略教育和文化意识教育,课堂必定活跃。
七、组织课前预备,服务课堂教学
心理学指出“新知识的接受需要一段过渡时间。”所以一堂新授课需要有导入的过程。同理,上课之前教师提前两、三钟进教室,用英语和学生聊聊天,或组织学生唱
一、两首歌曲,或用英语给学生讲故事,或要学生猜一猜与课文相关词语的谜语等,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及时进入状态,为上课做准备。直接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八、学乐相互交替,开展趣味教学
尽管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进入青少年期,但他们的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仍然不长。加之独生子女数量较多,学生心智有儿童化的趋势,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
中,适当组织一些学习游戏,开展趣味竞赛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英语教师要不断实践,努力探索学习游戏和趣味竞赛组织方式,积累经验。使学习游戏和趣味竞赛真正起到活跃英语课堂气氛的作用。
九、运用科学手段,开展媒体教学
众所周知,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系统制作出来的课件,呈现介面优美,交互方式灵活,能增加教学材料的直观性、提高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弥补课堂场景的局限性。在多媒体教学中,音乐、图片、电影、动画等材料只要用得恰当,就能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率。
十、控制渐进节率,掌握教学标高
现代教育强调成功的体验对学习的激励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控制教学标高。教学内容太难,学生不能接受会使学生散失学习兴趣。教师通常要把握的教学标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讨论、思考能得出新的正确的结论,或通过操练能力能够向前迈进一步。此所谓,跳一跳,够得着。为了启动学生的口语交流活动,老师在课内要经常给学生作示范朗读或让学生听录音,并不断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学生较快地熟练、记忆表达结构,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做到先易后难。操练的难度不能有太大的跳跃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课堂气氛自然活跃。
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开动机器,我们一定能使英语课堂活起来!
【让初中语文课堂活起来】推荐阅读:
让初中历史课堂活起来09-28
巧设悬念让语文课堂动起来07-13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让学生动起来07-19
初中语文智慧课堂10-05
初中语文课堂点拨技巧09-08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方法11-09
初中语文课堂创新形式11-27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浅谈10-02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10-02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讨论的思考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