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全市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篇1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省、怀化市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动员部署我市党务公开工作。根据怀化市委决定,今年我市被确定为怀化市6个试点单位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县市区级试点单位。市委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4月12日市委常委会就我市如何开展好党务公开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讨论通过了《洪江市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下面,我根据中央、省、怀化市的精神,就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党务公开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党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

去年9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党务公开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提上议事日程,这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党务公开的重要意义,自觉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推行党务公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市正处于“三三四一”战略实施的关键期,“xx”规划的开局期,全市民生改善、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突破发展瓶颈,化解矛盾难题,实现科学发展;迫切需要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汇聚各方力量,狠抓工作落实,实现跨越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全面发展。推行党务公开,必将形成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良好机制,不断促进党内民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必将扩大党员和群众在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等重大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集中党员群众的智慧,调动他们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强大合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推行党务公开,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实行党务公开是扩大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的意识不断增强,我们党作为一个拥有7000多万名党员、90年执政的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生机活力,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党员群众的期盼,不断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体现党的先进性要求。中央推行党务公开,目的就是要增强党的工作和党内事务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扩大党员和群众了解党内事务的范围,拓宽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渠道,它既是对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有益探索,也是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的积极实践。扎实推进党务公开,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规范决策程序,使广大党员和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从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全党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党的各项工作顺民心、得民意,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三)推行党务公开,是促进廉政建设、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现实需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仅要坚决惩治腐败,更要立足于源头治理,有效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惩治腐败这一手既不能松、也不能软,预防腐败这一手则更重要、更关键。当前,要紧密结合洪江实际,加快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以科学的眼光去衡量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果,不仅要看惩治腐败的成效,更要看保护干部的成效;既要看严肃法纪的力度,更要看促进发展的力度。从近年来我们查处的案件来看,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违法违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缺乏监督和制约。推行党务公开,正是立足于关口前移,以防为主,把权力运行置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这既把握了反腐倡廉建设的主动权,又体现了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更有利于防止和和纠正党内不良风气、营造优良的干事创业环境。

(四)推行党务公开,是检验干部素质、考验为人民群众服务本领的重要途径。党务公开是一项创新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探索,也是改变传统工作方式的一个尝试。各级领导干部要突破传统思维,积极转变观念,勇于将一些比较尖锐的和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公开出来,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特别是要将一些敏感的内容尽量公开,在群众面前“亮相”,接受监督。这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既是对自身工作和作风的检验,也是对个人品质的严峻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正人先正己”的政治品格和坦荡磊落的革命胸怀,要有务实的作风、谦虚的态度、好学的精神,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望,广泛听取和征求

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检查自己、剖析自己,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才能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也才能够充满生机与活力,各项事业也才能够兴旺发达。

二、要准确把握党务公开工作的具体要求

党务公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政治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上级的部署和市委《实施方案》及这次会议的要求,认真落实、积极推进,确保我市党务公开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要准确把握党务公开的目标原则。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实施,到XX年底,全市机关、企业、学校、医院、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单位党的基层组织全面实行党务公开。通过努力,建立健全党务公开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显著增强,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得到较好落实,党员、群众对党组织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完成以上目标,必须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发扬民主、广泛参与的原则。就是要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二是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的原则。就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相结合,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循序渐进,讲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三是统筹兼顾、改革创新的原则。就是要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运转,不断完善公开制度,丰富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四是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的原则。就是要针对不同类型党的基层组织的特点,确定相应的公开内容和形式,提高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要准确把握党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党务公开不是“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而是“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根据中央《意见》,党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即: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党的思想建设情况;党的组织管理情况;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干部选任和管理情况;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及其他应当公开的事项。全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结合各自的职责和特点,将上述八个方面内容,特别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列入党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市本级和乡镇党委要注重公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的决策和执行情况,事关党员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研究和落实情况等。村(社区)党组织要注重公开资产、资金、资源管理有关政策及执行情况,围绕坚守“三条底线”和落实“四项制度”(即:坚守“不截留、挪用、挤占、套取、贪污和冒领强农惠农奖金”的底线,坚守“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底线,坚守“不新增村集体债务”的底线,落实事务代理制度、审计审查制度、办事公开制度、群众评议制度),结合“四议两公开”实行党务公开。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注重公开“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制度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等。各级机关的党组织要及时将党建工作的重要情况向党员和群众公开,特别是要结合业务工作的开展,注重公开政府重大决策制定和落实的情况。

(三)要准确把握党务公开的方式方法。一要准确把握公开的程序。就是要按照“制定目录、实施公开、收集反馈、归档管理”的流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公开,注重在增强规范性、严谨性上下功夫。二要准确把握公开的范围。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等依照规定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党内事务外,均应向党员公开;可以向党外公开的事项,要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以适当方式向本单位干部群众和社会公开。三要准确把握公开的时限。对于政策规定、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办事机构等内容应长期公开,一般1年更新1次;对于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常规性工作应定期公开,可视情况分别按月、季度、半年公开;动态性、阶段性工作,应根据进展情况逐段公开;临时性、应急性工作应及时公开。四要准确把握公开的方式。对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可通过党内会议、文件、简报等形式进行公开;对需要向社会公开的,可采取党务公开栏、为民办事服务窗口、板报、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以及刊物、部门网站等形式进行公开。同时,要坚持做好三个结合。即:坚持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相结合,在公开载体上实现基础设施和网络资源共享,在公开内容上做到相互融合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在工作部署上注意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坚持把党务公开与党务办理相结合,将党务部门有关服务职能进行整合,为党员群众和基层党组织提供便捷服务,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推动党务公开;坚持把党务公开与规范党务相结合,通过党务公开来规范党务工作,同时通过规范党务工作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党务公开。

(四)要准确把握党务公开的实施步骤。为确保今年年底前全市41个党委、20个总支部、711个支部全面实行党务公开,按照省委“条块结合、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分批实施、及时总结、适时监督”的思路,市委决定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一是宣传发动阶段。时间是4月份。主要任务是召开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议,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党务公开工作。各乡镇党委及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党委(党组)、党的基层组织要层层召开会议,动员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党务公开实施细则,积极主动实行党务公开。市本级在电视台、网站开设党务公开专栏,编印《党务公开工作简报》,并依托洪江市廉政网、党建网、政府信息网等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宣传。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浓厚氛围。二是组织实施阶段。时间是5月上旬至10月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制定党务公开目录。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市委《实施方案》的基本目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公开目录。乡镇、村、社区的党务公开目录要在5月底前完成;各级机关的党务公开目录在6月底前完成;学校、医院、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单位的党务公开目录在8月底前完成。各级党组织制定的党务公开目录应报上一级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第二步是正式实行党务公开。其中乡镇、村、社区党的基层组织,要在6月底前全面实行党务公开。各级机关党的基层组织,要在8月底前全面实行党务公开。学校、医院、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单位党的基层组织,要在10月底前全面实行党务公开。各级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统筹协调党务工作的开展。三是检查验收阶段。时间是11月至12月。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整改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形成党务公开工作的长效机制。市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各级各部门党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推动全市党务公开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要切实加强党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党务公开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抓的不实、不到位,不但会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而且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各级党组织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抓好落实,确保我市党务公开工作积极、健康、稳步推进。

(一)要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市委已经成立了由市委书记胡佳武任组长,市委副书记粟定先、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唐小兰、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曹伟志任副组长,市纪委、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农村工作部(市农办)、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市粮食局、市供销社、市卫生局等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市纪委,并从相关单位抽调6名工作人员,负责全市党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日常业务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成立相应机构,抓好本地本部门的党务公开工作。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切实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主动抓、靠前抓、具体抓,亲自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务公开工作。同时,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加强对所属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特别是要明确专职领导、提供专项经费、配备精干力量,确保党务公开工作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

(二)要强化职能,明确分工。要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纪委协调监督、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市纪委要做好党务公开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负责指导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内容的公开;市委办要负责指导市委全局和中心工作相关内容的公开和党务公开理论、政策及有关重大问题的研究;市委组织部要负责指导党的组织管理、党员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分工、干部选任和管理、领导干部公开承诺的兑现、村级党组织工作经费使用等相关内容的公开;市委宣传部要负责指导党的思想建设相关内容的公开,协调新闻媒体,加强党务公开工作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市委统战部负责指导党的统战工作相关内容的公开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党务公开工作;市委政法委要负责指导政法系统党务公开工作;市委农村工作部、市农办负责指导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市直机关工委、设党委的市直单位要负责明确所属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形式和程序,加强工作指导。全市各级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公开内容的全面性、真实性负全责,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公开方案,报告公开情况,对公开的形式、内容及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要树立典型,示范带动。为使全市党务公开工作“学有范例、做有标准、干有榜样、赶有目标”,市委决定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务公开示范点创建活动,按照党务公开“八有”标准,即: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保障的办公设施、有完善的公开制度、有丰富的公开载体、有明确的公开目录、有规范的公开档案、有扎实的公开活动、有突出的公开成效,选树一批示范点,进行重点推广,以带动全局。市委还确定了安江镇、江市镇、黔城镇铁坑村、沙湾乡健康村、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供水公司,作为市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进行重点指导。这些单位的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制订方案,积极探索实践,努力创造经验,力争在7月底前全面完成公开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深入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通过确定一定数量的党的基层组织作为联系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不断拓展公开内容、完善公开程序、创新公开形式、健全公开制度,积极探索党务公开的有效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市党务公开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四)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推行党务公开,就是为了充分发扬民主,扩大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只有让群众充分了解党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公开原则、公开程序和目标要求,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这项工作也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让党员和群众在了解中参与,在明白中监督。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板报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党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工作进展情况,努力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各级党组织要对党务公开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认真挖掘整理,对典型经验要及时宣传报道、认真总结推广,积极引导全市党务公开工作健康深入发展。

(五)要健全制度,加强考核。要建立健全例行公开、依申请公开、监督检查、考核评议等党务公开配套制度,通过成立党务公开监督小组、聘请党员作为党务公开监督员等方式,注重发挥党代表、党风廉政监督员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督促指导作用,切实加大监督力度。要重点检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否健全、党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全面、程序是否规范、形式是否适当、制度是否完美、效果是否明显,把党务公开工作纳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三级联创等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同时,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实行党务公开工作作出公开承诺,纳入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进行评议,并及时公布评议结果。对不及时公开、不按规定公开的,要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在全市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篇2

一是城乡基础教育走向均衡。义务教育, 启动了“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5年计划”, 2014年投入12.6亿元, 新建、改扩建校舍38.7万平方米, 改善了3442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60%, 全市中小学校舍标准化率达83%。渝中等6个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验收, 累计通过国家验收认定的区县达到10个。普通高中教育, 投入4.44亿元扩容改造学校57所, 其中贫困区县55所。学前教育, 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达到在园幼儿总数的72%。在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 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7项。

二是现代职教体系加快建立。加快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拓展中职学生上升通道, 1.63万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和本科院校, 占毕业生总数的12.5%;积极探索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6所高校成立了转型发展联盟。实施职教实训基地、示范学校、重点专业三大建设计划,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突出, 实现中西部“五连冠”;参加全国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连续5年获特殊贡献奖。职业教育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5项。

三是高等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方面, 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5个、市级特色专业27门、精品课36门、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63门, 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领域39个, 4所高校进入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科技创新方面, 全市高校获准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50项, 资助金额4.3亿元。在渝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 其中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实现我市直辖以来牵头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成为36个国家级中心之一, 新立项建设6个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 新遴选市级择优支持协同创新中心4个、优秀科研成果转化项目32个。基本条件方面, 高校新校区竣工校舍70万平方米, 设备仪器值比上年增加10.8%。

四是教育综合改革开局良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部课改中心在全国第一个与我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6个区县成为国家课改试验区, 一大批课改专家深入我市指导课改工作。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政策, 68.5万义务教育学生平稳有序入学;重点中学招生指标到校比例达到70%, 普通高中择校生比例下降到10%左右;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有序推进中考、高考改革各项前期工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推进“雏鹰计划”, 加强高校与高中联合培养青少年创新人才探索;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新增企业冠名班53个;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遴选计划项目342个。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积极鼓励支持民办教育, 重庆正大软件职院升格重庆工程学院, 成为我市第二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 全市高校新增办学投入7.8亿元。创新队伍建设举措, 出台了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 投入资金3.52亿元、惠及除主城7区外的33个区县10.4万农村学校教师;在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基础上, 启动了学前教育“3+2”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新增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9个;全市高校长短期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6127人, 比2013年增长24.6%, 生源国别增加至134个。市委改革办确定的8项教育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

五是教育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3项重点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2014年, 新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17所、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6962套、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学校59所, 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投入资金9.1亿元, 惠及学生209.2万人, 14个试点区县实现了全覆盖。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 安排资助经费34.8亿元, 惠及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家庭学生144.3万人。关心关爱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 全市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34万人, 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1.3%;累计建成“留守儿童之家”4385个、校外托管机构1292个。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2031名农村学生享受单独划线政策升入重点大学;首次实施市属本科农村学生专项计划, 录取农村考生317名。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帮扶, 全市大学毕业生9月底就业率88.5%, 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5年,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 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重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2017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教育中心”, 党的十八大要求“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现在进入了倒计时阶段。新形势新阶段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四有”教师队伍, 推动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努力让13亿人民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市长黄奇帆也十分关心教育事业, 多次研究教育工作, 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遵循, 也为我们科学谋划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 经过多年努力, “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 家长“上好学”愿望更加强烈, 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

2015年, 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 着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改进教育治理、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5年, 全市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义务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 中小学标准化率达到85%, 新增国家认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4个;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8%;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同时, 教育改革深入推进, 教育民生进一步改善, 教育质量和教育治理水平、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5年全市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年度工作要点中作了全面安排, 已经印发大家。稍后,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赵为粮将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下面, 我从改革、发展、质量、公平、治理、保障六个方面, 就今年的重点工作强调如下:

一、着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抉择, 是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根本途径, 必须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实实在在抓紧抓好。

一是细化实施规划。近期,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将印发《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长期规划》。各区县和学校也要按照对接原则, 制定相应规划, 进一步明确重点改革事项、时间表及路线图, 细化改革具体任务。

二是落实重点任务。按照市科教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定的教育综合改革方案, 深入推进7大重点改革任务, 分别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 健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 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衔接机制,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创新学校管理制度。

这里我特别强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牛鼻子, 去年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4个配套文件, 今年是落实年, 市教委正编制全市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及配套实施细则。总的思路是:义务教育, 继续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中考, 将逐步扩大区县自主权, 继续实施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中职, 采取“学生申报、学校选择、学生确认”的选拔和注册入学相结合的方式招生。普通高考, 将研究制定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以及自主招生的实施方案。高职, 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入学考试制度, 适度增加高职单招院校, 扩大高职单招规模。去年我们建立了高校新生报到率考核机制, 要严格执行, 切实提高高考录取率。

三是抓好试点带动。市级将开展2014年确定的67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年度检查和中期评估, 并启动“一区一县一高校”综合教育改革试点。各区县和学校要按照“一授权两报备”的工作机制, 对需要申请授权的重要改革举措, 按程序主动向市教委申请授权, 事前报备具体实施办法和标准, 事后报备实施进展情况。

四是注重改革实效。教育综合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 增强改革的针对性。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 拿出触动根本的举措, 真抓真改、改出成效。教育改革涉及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要树立底线思维, 积极稳妥推进, 市委市政府要求的、有民意基础的, 具备改革条件的, 先行改革, 改革过程中要加强问题研判和评估, 避免出现偏差和失误, 维护和谐稳定的大局。

二、着力加快各类教育发展

教育领域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需要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一是要用规划引领教育发展。市教委正编制全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以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16个专项规划。近期我们将召开会议, 专门布置全市教育系统“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各区县、学校要充分认识规划的重大意义, 切实抓好规划编制工作, 并与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中期总结评估结合起来, 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 提出一批重大项目、政策和举措, 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 推动列入当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是加快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 加之我市实行的流动人口子女“零门槛”入学政策, 大规模学校、大班额问题在主城和其他区县城有所反弹。2015年, 市教委将根据“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 出台《都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主城各区要加强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 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建成49所配套学校的年度任务, 缓解入学矛盾。其他区县也要结合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实际, 加快区县城中小学规划建设, 同时因地制宜办好村小, 防止因为办学质量不高导致学生被迫远离家庭就学。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 要用改革的办法增强活力、加快发展。全面贯彻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开展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高职和中职与本科“3+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巩固中职办学规模, 促进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协调发展, 拓展职业教育学生上升通道,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购买服务等形式,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 探索组建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的职教集团, 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加强示范、骨干职业院校建设, 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四是优化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通过优化结构推动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层次结构上, 我市是全国本科院校设置薄弱的地区, 本专科院校结构不够合理, 本科院校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新增本科高校,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类别结构上, 支持鼓励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今年教育部将启动转型发展国家和省级试点。转型是已有本科院校办学思路、办学模式的深刻调整, 不是挂牌、不是更名, 不搞一刀切。市教委将制定转型发展指导意见, 出台配套政策, 积极支持转型发展。性质结构上, 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建, 促进行业举办高校进一步发挥优势、特色发展;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独立学院转设和民办高职“升本”、提档提质;提高教育开发水平, 努力吸引国外高水平大学来渝合作办学。

五是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 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职业院校、高等学校要坚持开放办学, 利用富余资源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 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 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加强部门配合, 开展扫盲教育。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要积极为老年人继续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随着教育普及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级各类学校更要把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质量摆在首要位置。

一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坚决纠正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现象, 坚决摒弃片面以考试成绩、升学率评价学生、考核学校和教师的做法。各级各类学校要始终坚持德育首要地位, 强化每一个教师教书先教人、育人先育德的观念, 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各个环节中,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增强德育工作实效。今年, 将举办第三届中小学课程育德优质课大赛。去年底市政府召开的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工作会, 全面部署了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 各区县、学校要抓好落实。我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决落实体育艺术教育规定课时, 因地制宜上好体育艺术课。市教委今年将开展督查, 对不按要求开齐开足课程、落实规定课时的, 要通报批评直至严肃问责。

二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市级将确定100所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要继续实施“卓越课堂”建设计划、体艺科技“2+2”项目和实践大课堂“1+5”行动计划, 进一步落实减负提质“双十条”, 着力改革课堂教学, 改进教法、学法,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因地制宜开好选修课、活动课, 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当前, 小学教育特色不断增强, 高中教育水平持续提升, 初中教育相对薄弱。今年, 市教委将出台《关于加强初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着力解决初中布局结构不够合理、单办初中数量偏少、城镇初中大班额现象突出、优质初中相对不足、寄宿制初中生活设施不配套和运行经费困难等问题。学前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3—6岁儿童发展纲要》, 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 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今年, 将争取出台《重庆市政府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意见》。各职业院校要紧密围绕我市6+1支柱产业、10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布局, 实现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 通过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合作举办冠名班、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 深化校企合作。抓好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 继续办好职业技能大赛,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四是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是高校综合改革的核心工作。学科、专业、课程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今年, 市教委将启动实施高校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计划、研究生课程建设计划、开展首批特色专业检查验收。各学校要围绕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 着力打造精品课程, 突出特色优势, 避免盲目布点、重复建设, 防止“同质化”。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今年, 市教委将启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各高校要以教改项目为抓手, 不断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改革。要狠抓教风学风校风“三风”建设, 加强教学和考试管理, 加强学生诚信考试教育。协同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要把协同育人作为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突破口。高校要坚持开门办学, 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的合作, 积极探索共建模式,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合作双赢。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市教委将开展本专科新设专业评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落实实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制度, 开展学位论文抽检和重庆市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 建立质量检查评估结果和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有机结合机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这是新形势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水平的关键。要实施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等计划项目,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强化创新创业实训实践, 确保取得实效。深入实施“2011计划”,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 汇聚优秀创新团队, 聚集各类创新资源, 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技”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 促进科教深度融合, 引领支撑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要进一步推进高校科研平台、创新人才和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高校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增强高校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公平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让身处不同环境的孩子都有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

一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网底”的原则, 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改薄计划”, 2015年, 新建成寄宿制学校147所, 累计完成校舍改造规划任务的30%, 完成教学仪器改造规划任务的40%。各区县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 将其作为“改薄计划”优先保障、必须完成的建设内容, 纳入规划项目和年度实施计划。今年我们将对此开展专项督导, 强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实施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重点支持乡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 积极争取出台学前教育教师编制标准, 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和流入人口聚集地区的“入园难”问题。继续实施普通高中扩容改造工程, 改善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

二是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年前, 市委组织部、市教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这项工作在前几年4个区县试点的基础上, 今年将全市推开, 重点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在区县域内向薄弱学校流动, 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各区县要精心组织, 积极稳步推进, 实现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 推动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探索建立县管校用的机制。同时, 继续实施好“双特”计划补充农村教师, 抓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教师生活条件, 落实好乡村教师岗位补助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全面推进中小学“捆绑发展”战略, 各区县要进一步推进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校校结对等办学模式改革, 发挥优质学校帮扶作用, 提高薄弱学校办学质量, 办好老百姓身边的每一所学校。高度重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学校“三通工程”, 加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这方面应该优先保障, 优先实施。每所学校花钱不多, 但对农村薄弱学校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学校师生远程互动, 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山村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 都将产生十分重要影响。

三是提高困难家庭孩子的教育保障水平。教育工作要特别关注各类困难家庭孩子, 确保他们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2015年, 将扩大家庭困难在园儿童资助范围, 提高普通高中和中职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14个试点区县实现全覆盖, 其他区县也要努力推广学校食堂统一供餐模式。全面实施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继续实施好高考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切实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确保完成就业目标任务。

五、着力提高教育治理水平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增强教育治理能力, 提高教育治理水平, 既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 也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一是深入推进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教育各项工作, 既是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市决策部署的要求, 也是顺利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市教委正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 依法梳理职责权限, 形成“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各区县教委、高校也要形成“两个清单”, 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决策、依法管理。要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机制, 未经法制机构审查的规范性文件, 一律不得印发公布。要切实加强教师法治教育, 促进教师自觉学法、模范守法、依法履职、依法执教, 不得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要加强法治教育, 今年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将“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列为“一号提案”, 也是唯一一个现场办理的提案, 说明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市教委正着手组织专家修订重庆市地方教材《法制教育读本》, 并将免费发放义务教育学校;各区县和中小学要高度重视, 抓好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 落实好法治教育课时, 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积极吸纳法学专业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 聘请法治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 切实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

二是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总方向。“管”, 根本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依法全面正确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 把该管的管住管好, 把该服务的服务好, 把该协调的协调到位, 营造更好的办学氛围, 保证学校依法自主办学、静下心来按教育规律办事。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简政放权, 市教委将调整直属学校管理体制。“办”, 核心是完善学校依法办学的内部治理结构, 健全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 健全学校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部机制, 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高校章程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领学校内部规章制度, 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章程已经教育部核准备案, 各市属高校要抓紧章程建设, 今年内全部完成章程制定并报市教委核准备案。“评”, 教育评价不能“王婆卖瓜”, 关键是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更多委托第三方开展教育评价, 积极探索建立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家长代表、有关单位等社会各方参与的教育评价机制, 不断完善社会评价、监督和支持教育的制度。

三是全面加强教育政风行风建设。管行业, 必须管行风。全市有11000多所学校、615万学生、39.8万教师, 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好坏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历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 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 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进一步防止和纠正“四风”, 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要敢于担当、崇尚实干、深入学校、贴近师生, 不断解决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各级各类学校必须端正办学思想, 落实“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特别是在义务教育入学、中职招生和资助、高校自主招生、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信息公开等方面, 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以招生、收费等为重点, 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严肃查处损害学生利益的行为, 防止“破窗效应”, 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六、着力提高教育保障水平

教育是重要的公益事业, 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 离不开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作为, 主动争取重视和支持, 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 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教育投入是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 中央和市级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加大了向区县转移支付的力度, 积极对渝东南、渝东北等农村区县支持倾斜, 但个别区县出现了“挤出”效应, 没有做好这事。各区县应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做到法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 这也是依法行政的要求和体现。2015年, 将开展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 加大教育投入督导检查力度, 今后此项工作将进一步常态化。要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向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加强教育民生和质量内涵建设保障, 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做真正惠及学生的事, 少搞锦上添花、不搞“面子工程”, 使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效益。要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监管,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

二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办教育首先要抓师资。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要求,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宣传教师先进典型, 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深化职称和岗位制度改革,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积极提高教师待遇, 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落实教师编制政策, 及时补充配备教师。严格教师招录聘用标准, 把好教师入口关, 把优秀人才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 不断壮大名师队伍。近年来, 教育部和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这些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要求, 要严格执行, 对各种师德不端的行为及时严肃查处, 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三要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安全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 “安全不保, 何谈教育”。教育系统点多面广战线长, 安全工作必须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稳定属地管理责任, 认真落实“一岗双责”, 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加强师生安全教育, 健全人防、技防、物防体系, 开展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认真排查整改各种隐患, 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管理。现在学校开始陆续放假, 春节临近, 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切实做好学生离校期间安全工作, 提醒学生假期注意安全防范, 加强假期留校大学生安全管理, 确保学生安全度假、愉快过节, 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 加强安全工作督查力度, 严格执行安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度, 对因责任不落实而造成严重后果的, 要严格按照“一案双查”和“四不放过”的原则, 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在全市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落实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探讨2008年中职扩招对策,实现2008年我市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技术人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扩大中职招生工作的重要性

2008年,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是我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推进我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扩大中职招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为适应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一个通道”、“三带十区”这一战略规划和实现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改革创新、开放升级、综合开发、强市富民”战略要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就业,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扩大中职招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在2008年度全国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指出:“普及高中教育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突破口,普通高中要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重要而紧迫任务,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去年国检验收结束以后,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做好初中后学生的职业教育,扩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 教育发展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上下功夫。就黑河目前形势看,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有55%,普通高中已基本饱和,中职学校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生力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中职学校责无旁贷。扩大中职招生是满足人民群众谋职就业的需要。教育部门要把初、高中不能升学的学生动员到中职学校来,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生存、发展的本领。“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寄托的厚望。近几年我市每年小学升初中人数在2万人左右,毕业生约1.5万人,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仅有5000多人,尚有1.5万未成年人需要劳动预备役培训,中职招生的空间很大。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给予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更多关注,针对学生们的各自特点,指导、规划他们的未来,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和成才之路。

二、精心组织,确保扩大中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各县(市)区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工作抓在手上,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两级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招生计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等重大实际问题,制定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协调处理好部门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成立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督导室主任和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教、初教、职成科(股)长和各初中、高中、中职学校校长为成员。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中职招生运行机制。要把中职招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按1:1比例制定招生计划,实行教育行政领导班子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校的“三级包保”责任制,从市到县到校到人,确定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要做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四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报名、统一录取。严格实行“普高”招生的“三限政策”,特别是限人数,统一制定和落实中职和普高的招生计划,正确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要建立中职学校招生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坚持公平竞争,不搞地方保护,要尊重学生选择优质职教资源的权利。建立中职招生的绿色通道,坚决打击有偿招生行为,对不规范的招生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严重的,要取消相应学校的招生资格,保证中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中职招生考核奖惩机制。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与中职招生达1:1的比例”列入2008年十项绩效工程任务目标考核体系,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均为责任单位,年底市人大、市政府督查室将跟踪问效。对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研究中职招生的督导评估办法,把招生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初中、高中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制定有利于中职招生的奖惩政策。每年招生结束后,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把各县(市)区和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的中职招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名通报,严格兑现奖惩。要把中职招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学校各类先进的主要依据,作为校长评职、评优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市政府在2008年将安排专项经费,表彰奖励在中职招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县(市)区政府、教育局、中等职业学校、初、高中学校以及个人。各县(市)区政府也要设立专项奖励经费。

三、明确目标,同心协力完成扩大中职招生任务

今年全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000人,省教育厅给我市下达的中职招生计划为6406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密切配合,戮力同心,取得实效。首先,初、高中学校要积极做好分流工作。初、高中学校要担负起为中职学校输送生源的职责,积极配合中职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和动员工作,为职业学校直接面对学生及家长宣传创造有利条件,使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初、中、高级人才缺一不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各初、高中学校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技能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办校内职普融通班或与中职校采取1+1+1合作办学。组织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参观职业学校,引导初中毕业生科学定位,合理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绝不允许简单粗暴强行分流。各初、高中学校要以初中入学人数为基数,动员流失生和参加中考未能就读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保证中职招生入学人数。其次,中职学校要主动配合,营造良好氛围。各中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初、高中学校联系,为其提供宣传内容和资料,介绍职业学校的特点及优势,展示学校办学成就,专业设置特色,使初、高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流。同时,要为初、高中校内职教班、高中通用技术课、初中技术课提供师资、实验实习设备支持。要宣传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重要意义及中职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典型事迹,不断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中职招生工作。

同志们,扩大中职招生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圆满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而努力工作。

在全市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今年2月份,镇江市委在市进行了党务公开的试点。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纪王寿亭,省纪委的四位副书记及有关常委先后到进行实地考察,认为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是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个创举,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首创。7月

20号,市委在召开了全市开展党务公开工作动员部署现场会,全市各辖市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参观学习了的党务公开工作。市的实践证明:开展党务公开工作,有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率先发展和科学发展;有利于强化党内监督,积极有效地预防腐败,促进党内民主和团结统一;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冯书记、童区长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对在全区推进党务公开,从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和工作重点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前不久,我们在借鉴先行地区成功经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今天这个会议的任务是对全区开展党务公开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童区长将要作重要讲话,这里我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顺时应势,深刻认识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必要性

如何开展好全区党务公开工作,并使之后发争先,富有特色,卓有成效,首先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党务公开是新形势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有益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当前,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全面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深入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发展理念,生动展示开拓创新、奋进有为的精神风貌。党务公开的重要特征是增强党的工作和党内事务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扩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拓宽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渠道,它既是对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有益探索,也是对政务公开的延伸和发展,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规范决策程序,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党务公开是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举措。党中央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党内监督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党的监督工作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没有公开性,就谈不上民主,更谈不上监督,党务公开既是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的积极实践,更是强化党内监督的具体体现,对广大党员、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党务公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的现实需要。全面领会“防腐第一,反腐为重”的工作宗旨,打造“廉洁京口”,深入推进防腐倡廉工作,不仅要坚决惩治腐败,更要立足源头治理,有效地预防腐败。惩治腐败这只手不能松、不能软,预防腐败这只手更重要、更关键。当前,关键要结合京口实际,积极探索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要以科学的眼光去衡量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果,不仅要看惩治腐败的成效,更要看保护干部的成效;既要看严肃法纪的力度,更要看促进发展的力度。从近年来我们查处的案件看,一些干部之所以违法违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运作缺乏公开透明,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推行党务公开,正是立足于关口前移,以防为主,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这既把握了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权,又体现了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有利于更好地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4、党务公开是促进京口科学发展、实现“两率先、两步走”目标的有力保障。区委五届八次全会,号召全区上下“落实科学发展新要求,塑造率先奋进新京口”,实现“两率先、两步走”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我们现阶段奋斗的总体目标。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积极推进我区党务公开工作,必将有力推动这个目标的顺利实现。开展好党务公开,必将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促进党内民主,教育党员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有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展好党务公开,必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民心、致富百姓,为实现京口的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二、立足实际,切实增强党务公开工作的针对性

在全市动员部署会议之前,我们已经组织了部分乡镇、街道、部门的纪(工)委书记到进行了学习考察,全面了解在党务公开工作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之后,我们又以座谈会、区纪委常委会、区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形式对党务公开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确立了先行

试点的10家单位。全区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三级联动,扩大试点,整体推进,务求实效。“三级联动”,就是同时开展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三级党务公开试点工作,规范动作,协调运转;“扩大试点”,就是将试点单位由3家(市里要求)扩大到10家;“整体推进”,就是在扩大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存在不足,推广先进经验,整体联

动,拓展党务公开工作覆盖面;“务求实效”,就是在公开内容、公开程序、公开形式、公开时限等重点环节上谋实招、求实效。下一步,各试点单位要在区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下开展试点。

第一,在公开内容上,要体现全面、真实、具体、合法的原则。党务公开不是“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而必须是“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群众关心的党内热点问题,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都要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围绕党内监督的七项重点内容和十项监督制度,区党务公开领导小组确定了全区党务公开的六个方面重点内容:⑴在全局和中心工作方面,突出公开党委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等。主要包括:由党委讨论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企业改制等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的酝酿、拟定、出台;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征用、拆迁补偿等重大问题;创业帮扶、“双清双美”、“平安创建”、“双进”活动、“强基工程”等重要工作的部署及开展情况;群众普遍关注的重要决策、重大改革举措、重要事项办理及落实情况。⑵在思想建设方面,突出公开党组织中心组学习计划及落实情况,年度党建主体活动安排,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实施计划等。⑶在组织建设方面,突出公开党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党委民主生活会前征集意见情况,会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纠问题情况,会后制定的整改措施及向群众反馈的情况,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及测评情况,谈话诫勉情况,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情况,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工作职责,基层联系点制度落实情况;突出公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情况。如:公推公选、干部考察预告、干部任前公示、竞争上岗、公务员录用、干部考核、奖惩等情况,党委管党制度及执行情况,党组织选举情况,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情况;突出公开党委抓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如:党员发展公示情况,后备干部推荐情况,入党积极分子情况,民主评议党员情况。⑷在作风建设方面,突出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执行情况。主要包括:领导干部购建房、办理婚丧喜庆事宜、子女出国学习、家属和子女从业等重大事项报告的情况;拒收上交礼品礼金情况;执行通信工具管理规定的情况;出国(境)和跨省考察情况;执行公车使用管理规定的情况等。⑸在制度建设方面,突出公开党内制度规定的各项办事程序和工作要求,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制度等情况。⑹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或群众认为有必要公开的党内其他事项。

第二,在公开形式上,要注重公开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内容决定形式。要根据“规范、实用、明了、方便”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确定公开形式。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只适宜在党内公开的。主要通过党内有关会议、下发文件、定期通报、党委活动栏、党员活动室和设立文件查阅处等形式进行公开。二是适宜对全社会公开的。各单位、部门要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简便实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便于操作。区级党务政务公开,拟在机关大院内选择合理位置设立公开栏,并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电子屏幕等载体进行多形式公开;乡镇主要采取党务公开栏(可与政务公开栏合并设置)、设置党务公开意见箱和公开电话等形式进行公开;街道要利用“政务超市”这个平台,采取电子屏幕和公开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公开;先行试点的区机关部门,可运用电子触摸屏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公开。行政村、居委会要在村务公开、居务公开的基础上,充实党务公开内容。同时,希望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其他行之有效的公开形式。

第三,在公开程序上,要力求规范、有序、到位。对公开的项目、范围和形式,应事先由相应部门提出,党务公开领导小组批准后予以公开。公开的内容由职能部门或所涉个人提供,先征求领导班子成员意见,经主要领导审阅把关后,予以公开。对于党内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党内事务要采取仅限于党内公开或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进行公开。公开期间,要注意收集、整理社会反映,对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意见和要求,明确专人负责筛选、整理,并将处理和落实情况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在公开时限上,要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公开的时间要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常规性工作要定期公开,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或半年更换一次。阶段性工作要逐段公开,比如为民办实事的进展情况、党委民主生活等情况等。临时性工作要随时公开,比如干部考察预告、干部任前公示等。对于重大或复杂性的问题,应根据公开后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必要时再次公开。总之,要充分体现公开的经常性、动态性、及时性。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加强领导,确保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效性

开展党务公开,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更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政治责任。各级党组织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增强抓好党务公开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党务公开的成效如何,领导是关键。区委已经成立了开展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冯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纪委)。全区党务公开的10个试点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领导小组要牵头制定本单位、本部门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整体规划,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确保党务公开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同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加强对工作的分类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党务公开工作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

第二,要增强推进合力。开展党务公开的整体格局是: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各部门各司其责,纪委协调监督,群众积极参与。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增强合力、全力推进。纪委要切实承担与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内容的公开任务,负责对党务公开工作的推进、协调和监督检查,查处党务公开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打击报复、侵犯党员群众民主权利等问题;组织部门负责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内容的公开,对各级党组织相关内容的公开进行检查指导;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发挥新闻媒体对党务公开的促进作用;机关工委负责对管辖范围内党组织的党务公开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

第三、要强化考核责任。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党务公开责任制,明确党务工作各个环节的责任。各党(工)委、总支、支部书记对党务公开工作负总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公开内容的全面性、真实性负具体责任,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公开方案,报告公开情况,同时负责对公开的形式、内容及实施进行督查。党委各工作部门对职责范围内事项的公开负责。我们将把党务公开工作作为对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考核标准明确化、考核环节具体化、责任追究严格化。考核结果将与领导干部的评先、创优、奖惩挂钩,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对推行党务公开工作不力、群众反映不好的领导干部,要进行严肃教育;对搞形式主义、走过场、拒不推行党务公开或在党务公开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要严肃追究纪律责任,切实维护党的形象,取信于民。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四,要建立健全制度。开展党务公开必须要有一套规范、实用的制度来保证。从的实践来看,有这样几项制度值得借鉴和推广。一是预公开制度。党委在决定或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前,应当公开初步方案,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后,进行必要的调整,并在调整后及时公开。二是聘请监督员制度。各单位、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聘请党务公开监督员。党务公开监督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参谋助手;及时收集、反馈党员、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向党员、群众宣传党务公开的内容,促进党员、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这项工作上,我们已经有了楼长制、党风廉政监督员等优势条件,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深化。三是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对党员、群众围绕党务公开内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派专人收集整理,认真研究处理,特别是对署真实姓名举报的,应视情况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听取其意见。同时,各单位、部门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逐步使党务公开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精心实施,工作中注意和把握好几个问题

党务公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必须注重和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开展党务公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不能搞“一刀切”,切忌急躁冒进、方法简单、急功近利,要注重因地制宜。为了使这项工作稳步推进,区委研究决定,在四个街道、三个乡镇和法院、教育局、建设局共10家单位先行试点,积极探索,分类实施,逐步延伸。各试点单位和部门也要本着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的原则,既大力推进,大胆创新,又科学安排,规范操作,有序推进。

二要与政务公开相结合、协调运转。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是有机统一、密不可分的。在开展党务公开时,要结合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科学选择党务公开的有关内容,突出党务公开应有的特点;积极借鉴、总结政务公开良好的工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使党务公开在高起点、高标准上运作。在推行党务公开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和克服将两者割裂,更不可顾此失彼,对政务公开中一些重大决策事项在党务公开中必须体现;要注意防止党务公开大包大揽,削弱政务公开应有的作用;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动推进、互为促进的效果。

三要精心组织、分段实施。最近,市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全市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步骤和工作要点,要求全市党务公开分为宣传发动、方案制定、具体实施、完善提高和检查验收五个阶段,今天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区党务公开第一阶段的工作已基本结束,关于其他各阶段必须完成的重点工作,我们将专门召开试点单位负责人会议,具体布置。全区10家试点单位,务必对照这项工作的实施步骤和工作重点安排,会后立即着手制定详实、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做到早安排、早行动、早见效。

四要勇于创新、打造特色。创新是各项事业进步的不竭动力。党务公开工作对京口来说是一件新生事物,必须坚持求创新、创特色的观念和意识。我们要在借鉴先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以创业帮扶、“双进”、“强基工程”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契机,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党内监督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注重研究有本单位、本部门特色的党务公开的形式和内容,在选择特色、设计特色、创造特色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后发争先,打响品牌。

在全市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两个内容都非常重要,一个是社会管理的创新试点工作,一个是党务公开的安排部署。为了既把上级的会议精神和要求贯彻到全区各级,也是为了节约时间、整合会议,我们把两个会议结合在一起开,大家务必高度重视。刚才,邹勇同志和张敏同志分别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工作、党务公开工作以及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都赞成。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为了做好这两项工作,我再强调几点。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作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试点区,任务领受下来以后,我区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并到我省抓得比较好的先进地区进行了学习。回来之后,区上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了我区的试点实施方案。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我强调几点:

一、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仅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就社会管理创新作了两次重要讲话。一是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作重要讲话;二是5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说明中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了今年全国和地方“两会”的焦点话题。从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情况来看,也都对社会管理创新作出了专题规划。5月30日,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王怀臣专门到泸州专题调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重点调研了我区大山坪街道康华苑社区、大山坪街道检察室、泰安机械工业园区和黄舣酒业园区,对我区所作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这一话题,近期被高密度地频频讲起,被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社会高度重视,是有其深刻背景的。

一是从宏观上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但局部动荡、对抗的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可忽视,特别是中东乱局波及整个世界和平,西方反华势力竭力祸水东引。在国内也有极少数藏独、疆独、法轮功邪教组织等妄图借机兴风作浪,对个别事件、个别案例、个别现象大肆宣扬和鼓动煽动,试图把我人民内部矛盾转变为对抗性矛盾,企图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的团结统一。同时,我国正处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矛盾和问题:“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我们国家就面临这样一个拐点,不管是农民工进城,还是沿海发达地区3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大量的劳动力东移,由劳动力滞后到劳动力短缺,“刘易斯拐点”如期而至,社会发展滞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局面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收入等不均衡,社会进入矛盾的凸显期和交织期。最近几日,大家注意观察,媒体报道了山西孟县,因为利益不均,发生煤老板与村民群殴事件;江西抚州,因一农民不满案件审理,制造连环爆炸案,等等,都充分说明了矛盾的多发、易发和形势的严峻。我们要关注的不是这些事件本身,而是背后所透露出来的新迹象:当社会利益矛盾不能通过合理、合法、合情的途径和方式来协调、解决时,必然会引发更为激烈的冲突和矛盾,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那将是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局面。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所强调指出的那样: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长期并存,社会管理任务尤为艰巨繁重。

二是从微观上看: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归根到底是做群众工作。而人民群众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经济结构、社会组织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如何更好地消除“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社会现象?如何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只有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要清醒认识当前我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从全区社会层面看:当前,我区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同时也必须看到: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群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但解决、满足的难度也日益加大;群众的思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对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断加大,但其调控、管理手段却相对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传统的社会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区情,努力探索与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的、高效科学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途径。

2、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教育医疗、劳动保障、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各个领域,在这些矛盾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信任和管理危机。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党群关系紧张。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对我们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我们江阳区,由于地处中心城区,市区同城,城区人口众多,收入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但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相关工作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考虑,也造成了一些新的矛盾。我到任这两个多月,反映我区机关干部在工作作风和态度上的问题已经在泸州论坛上出现了好几起。我也进行了调查了解,有的反映不是实事求是,有的群众没办成事,就在网上制造舆论、施加压力。但也有我们个别工作人员态度、用语等方面的问题。现在的监督无所不在,除了上级监督、组织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还有社会层面的监督,大家都要注意。目前,我们这支公务员队伍可以说是非常艰苦的高危队伍,要适应当前形势,就必须提高我们的社会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3、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县乡党委集中换届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事多,要事多。要实现我区既定的发展目标,完成发展任务,必须从提高行政效能入手,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是从政府管理层面看:近年来,尽管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做了一些工作,例如成立了群工局、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探索了大调解工作机制、“参与式”工作法、推行“和谐拆迁”等。但这些与老百姓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当前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还有诸多不适应。突出表现为:

1、理念作风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强制性”大于“疏导性”。部分领导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不懂得工作方法,不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把党的方针、政策或是政府的某个具体行政行为强加在群众身上,既不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也不言明事理,结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也就是说党群之间的沟通不够、理解不够,缺乏信任。还体现在“服务性”小于“管理性”。一些部门把行政相对人当成管理对象而不是服务对象,不是提供公共服务、社会服务,而是强化行政审批,层层报批,程序繁多,效率低下。管是要管,但如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在试点工作中共同努力要解决的问题。

2、职能设置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揽“权”放“事”,特别是在对社区管理这一层面上,一些部门和乡镇街用行政和交办的方式,把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通通往下压,交到社区头上,社区行政化、机关化倾向日趋严重。以我区城市和集镇社区为例,承担了除农业生产以外的绝大部分党政事务工作,有详实工作记载的事务多达119项。怎样加强社区管理是试点的重点。区级试点的大山坪康华苑社区、黄舣黄桥社区,按“居站分设”,即居委会按自治组织履行居委会职责,街道、乡镇社区工作站作为街道、乡镇的派出机构履行街道、乡镇交办的行政工作。另外分三个层面推进试点工作:一是城市街道,重点是加强城市社会管理;二是近郊街道乡镇,既有农村也有城市的街道,就选择城郊结合部社区进行试点,这是我们最需要加强管理的区域;三是纯农村地区,也要对加强社会管理进行探索。全区所有乡镇街都要搞试点,区上只抓大山坪康华苑社区和黄舣黄桥社区,其余乡镇街自己确定试点社区或试点村开展工作,自己制定方案,并报领导组,同时区上也要加强指导。我们鼓励探索、鼓励创新,不搞一个框框、一套模式。

3、管理服务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管理“越位”和服务“缺位”上。一方面,一些部门,特别是乡镇街的职能出现泛化现象,政府管的事情太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项目建设、环境治理无所不干,就像一个全能政府,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另一方面,由于过多的强调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造成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缺位。当然,这也不是江阳区才有的。这些在试点工作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4、制度建设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一些部门在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时,不是以全区的整体发展为出发点,不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着力点,而是只考虑本部门、本行业的利益,只考虑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围绕“利益”建制度。同时还有些部门不严格按制度办事,一些制度只是写在文件上,挂在墙上,喊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这就是政府的信任危机,为什么要提出打造“诚信政府”?一是政策的多变,二是执行政策缩水的问题,因为工作不落实而造成的干群关系紧张、造成社会的不和谐。

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认真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全域江阳”的构建,才能提升我们的社会管理水平,也才能构建和谐江阳。

三、要明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试点工作

今年,省上把我区确定为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区。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我区确立的目标任务是:针对社会管理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努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构建具有江阳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围绕目标任务,主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抓基础。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抓好村、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和切入点。我们要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强化社区工作组织体系建设,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社区工作站、辖区单位联席会、中介机构、工青妇等基层组织和志愿者组织,构建起能够满足社区管理和服务需要的组织体系。强化经费支撑体系建设,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社区自身要不断探索对居民的非营利性服务;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体系的建设,建立系统的社工人员培训机制,并同步完善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做到责、权、利对等,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社区工作。

二是抓重心。转变街道(乡镇)职能,建立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的新机制,是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前提。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重新界定街道(乡镇)职能,试行将经济管理职能剥离划归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明确街道(乡镇)主要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调整街道(乡镇)内部机构设置,整合社会管理部门,成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满足街道(乡镇)职能转变后的工作需要。合理划分事权,将社会管理权限更多地授予街道(乡镇),将公共服务事项更多地委托给街道(乡镇),给街道(乡镇)更多的资源和开展工作的空间。建立街道(乡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推动街道(乡镇)职能和工作重心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管乡镇还是街道,以前上级就要求对街道、乡镇不能够下招商引资指标等类似的经济考核指标,但在实际操作中都在下相应的指标。现在像沿海一带,如广州、深圳等基层组织就收缩来搞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我们既然搞试点,就要选择一两个乡镇街来研究、探索,调整街道职能,改变目标考核体系,今年目标任务下了,就严格按今年的办,明年多数不变,但试点的乡镇街道还得做些调整、变化。乡镇对农村的社会管理,相应的行政管理事权和职能不要往下延伸。因为乡镇很多社会管理的事情从建国起就开始了探索和实践,应该说比较完善的,而城市社区的管理比村的管理头绪更多、更新、更复杂,需要探索的东西更多。

三是抓重点。强化新型组织和特殊人群管理,是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服务。要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特别是要推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指导和帮助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员工权益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点扶持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加强对政治类、法律类、宗教类社会组织以及有境外复杂背景的社会组织的监管,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其次,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要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协同管理机制,完善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要建立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新模式。同时,加强对精神病人、艾滋病人、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加强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组织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群体学文化、学技术、学法律,努力使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是抓关键。确保并实现社会稳定,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关键。要进一步创新“大接访”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群众等制度,畅通信访和监督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要进一步创新“大调解”工作体系,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巩固平安创建成果,推进“平安江阳”建设。要进一步建立主动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建立公民个人和企事业单位信用管理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四、要积极探索加强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确保试点工作见成效出经验

一是建立完善整体联动机制。按照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要求,区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各乡镇(街道)、区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健全职责体系,形成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充分调动各类群众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社会管理的协同作用,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形成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是建立完善利益调整机制。维护群众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是和谐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通过政策调整、制度安排和法制规范等途径,建立健全包括利益导向、利益表达、利益约束、利益调节、利益补偿等内容的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以满足不同利益群体正当利益的诉求,有效化解矛盾冲突。

三是建立完善考核问责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浩大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方方面面,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举措上更加创新,落实上更加有力,才能收到效果,形成长效机制。因此,区委将逐渐把社会管理纳入对乡镇(街道)、区级各部门的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并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部署与要求全面落实。

关于党务公开工作

第一,要增强推进党务公开“三个必然要求”的认识。

泸州市是全国的党务公开联系点。泸州市和龙马潭区又是全省的党务公开联系点,龙马潭区还是县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区。我们江阳区邻玉街道是全省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华阳街道、黄舣镇和石寨乡是全市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中央要求党务公开都是从党的基层组织开始。由于我市是全国的联系点,市委在安排部署这项工作的时候就一并到位,既抓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公开工作,又同步安排部署了地方党委的党务公开工作,并把县区委、乡镇党委全部纳入党务公开的推进范围。我们必须增强推进党务公开“三个必然要求”的认识。

一是党务公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前不久,《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开设了一个“外国使节眼中的中国共产党”栏目,其中土耳其驻华大使评价:中国共产党在不断追求完美;印度驻华大使评价:中国共产党高层的思想很开明开放;玻利维亚驻华大使评价:中国共产党每次改革都有深刻的时代特征,等等。这充分说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取得巨大成就,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先进性密不可分。而推进党务公开,既是党内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也是我党应时代之需、与国际接轨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是党务公开是保障党员权利的必然要求。首先,公开促进民主。党内民主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列宁有一个经典论述,他说: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列宁早就把“民主公开”和“民主选举”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视为民主原则或民主制的关键环节。党的发展历史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得到较好发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得到纠正。公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公开促进团结。俗话说:给我明白,还你清白;耳聪才能目明。公开是沟通的一种途径,它能消除怀疑和误会,有利于在党内生活中形成彼此信任、平等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奋进的关系,有利于引导社会舆情、基层民意和树立党的形象,从而更好地凝聚和发挥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党务公开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防治腐败的有效办法。从纪委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都与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失去监督密切相关。去年中央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将领导干部住房、投资等部分财产事项纳入报告内容,这是我党推进“阳光防腐”的制度创新。推进党务公开,能够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我约束、规范行为、减少权力寻租现象;能够促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起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防止“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第二,要把握党务公开的“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党务公开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党员关心,社会关注,敏感度很高。在推进党务公开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又要坚持循序渐进,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稳步实施,合理把握公开的时点与时长。

二是坚持党员主体的原则。在党内生活中,党员是主体。党内事项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以外,都应当向党员公开,使党员优先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要尊重党员群众的意愿,把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对党员群众的合理诉求,要认真对待,积极回应。

三是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首先,公开要全面。要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对凡是列入党务公开目录的,都要认真组织实施,不能避重就轻,搞形式主义。其次,公开要真实。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反对假公开。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党务公开第一责任人,要对党务公开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努力提高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的信任度。第三,公开要规范。党务公开不是“我们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而是“群众关注什么,我们就公开什么”。我们要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尽快制定出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党务公开目录。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使党务公开工作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上有序有效进行。第四,公开要及时。要及时公开新政策、新规定和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及时公开反馈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的处理情况;及时将公开的信息资料登记归档,并做好管理利用工作。

第三,要落实党务公开的“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对党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区委已经成立了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一指导、协调全区党务公开工作。全区各级党组织都要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把党务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分工任务,相互协调配合,切实抓好党务公开的督促检查、协调和推进。

二是强化对党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区委已经下发了《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的党务公开工作提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希望各级各部门按照要求,结合实际,整合队伍,整合阵地,积极实践,确保从今年6月份起到今年年底,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实行党务公开。此外,邻玉街道是省级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华阳街道、石寨乡、黄舣镇是市级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区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指导,鼓励创新,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三是强化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督导。今年,我们要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要通过党务公开,健全党内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同时,区委将把党务公开工作与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将党务公开列为重点制度之一,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加强执行力督查。下半年,由区纪委牵头成立检查考评组,要对各级党组织实施党务公开情况进行至少两轮专项检查,督促党务公开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各级党组织除了把握常规环节外,还要结合实际,将党务公开工作与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医务公开、基层站所办事公开相结合,与村级组织内控机制建设相结合,与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党代表、廉情观察员队伍和新组建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邀请他们广泛参与,对党务公开进行党内、党外全面监督,使党务公开工作更加体现区域特色,更加符合党员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

同志们,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推进党务公开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会议精神,认真抓好落实,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市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篇6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5月18日)

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0名市直单位正副处级领导干部,面向全市公开选拔28名市直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这是新一届市委立足新的发展起点,在充分调研论证、深入酝酿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集体决策。刚才,冯玲同志就这次公开选拔工作作了介绍。下面,我就如何圆满地完成这次公开选拔任务,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公开选拔的重要意义 这次市委决定一次性拿出市直单位38个处级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其数量之多、职位之重要,在汕头干部竞争选拔工作中尚属首次,这是我市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县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新一届市委坚持以正为要,进一步巩固和维护换届以来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氛围的一个实际行动。我们一定要站在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加快建设幸福汕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这次公开选拔、选贤任能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公开选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用人氛围、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公开选拔是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我市曾先后开展几次公推公选、公开遴选、公开选拔市管领导干部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感到,竞争选拔干部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选拔几个岗位的领导干部,关键是在干部工作中体现公开透明、竞争择优的理念,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健康活泼、奋发向上的风气。市委决定开展这次公开选拔,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动员社会各方广泛参与,扩大社会影响力,使每个干部能够靠学识、靠能力、靠素质走上领导岗位,使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工作理念和用人导向深入人心。通过公开公正、竞争择优,促使广大干部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到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上来,集中到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上来,为汕头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创先争优、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

其次,公开选拔有利于拓宽选人视野、在更大范围发掘优秀人才。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幸福汕头,关键在于大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让更多状态好、眼界宽、能力强、敢想敢闯、能挑重担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因此,必须大胆打破区域壁垒和体制障碍,大胆用人,科学用人,力求在更大范围内发掘优秀人才。这次公开选拔,主要目的 — 2 —

就是立足全市,面向全国,发动各级党组织举贤荐能,鼓励符合条件的干部毛遂自荐,为广大干部提供均等、公平的竞争机会,使一批善于科学发展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同时,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还可以发现和储备一批人才,尤其是紧缺型人才,为汕头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三,公开选拔有利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公开选拔是改善干部队伍年龄、知识、专业和工作经历结构的有效途径。市直单位都承担某一方面的职能,不少部门的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要求领导干部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但是由于汕头是地委建制沿革而来,加上机构规格、职数限制等客观原因,市直单位积淀了一批干部,县处级领导干部中“行政型干部”偏多,“专业型干部”偏少的情况比较突出。领导班子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工作经历结构不够合理、不尽理想的情况依然存在,不利于一些市直单位更好地履行职能作用。通过公开选拔,有利于我们选拔一些急需的或专业性较强的领导干部人选,改善市直处级领导干部队伍知识、专业和工作经历结构。此外,我市县处级领导班子总体上比较老化,就拿市级机关来说,市直机关处级干部平均年龄51.2岁,45岁以下的不到1/5,这种状况对未来汕头可持续发展也非常不利,急需下定

决心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为此,市委经过认真考虑、慎重决策,下决心拿出38个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以进一步改善县处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和知识专业结构。在确定这次公开选拔职位时,市委主要考虑几个方面因素:一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缺的;二是专业性、业务性较强的;三是班子职位有出缺的,等等。坚持有职位出缺的单位都拿出一个至两个、最多四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同时在报考条件设臵方面,也注意考虑所在单位科长们都能报名,让他们也有机会参与竞争。这样的目的就是要把公开选拔与班子建设实际需要相结合,把广纳汕头市内市外优秀人才与促使单位现有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相结合,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汕头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二、准确把握要求,扎实做好公开选拔的各项工作

此次公开选拔工作关系到我市县处级领导班子长远建设,关系到全市干部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成功与否,我觉得有两个标准:一是能否选拔出一批优秀干部,二是整个公开选拔过程,能否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因此,我们一定要拓宽选拔视野,坚持选拔标准,规范选拔程序,提高选拔质量,真正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在具体实施中,必须严字当头,做到“四个严格”:

一是严格遵循干部工作基本原则。在公开选拔工作中,— 4 —

要严格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提出的党管干部,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民主集中制和依法办事等六条基本原则,以保证公开选拔的正确方向。同时,要把握好公开选拔这种选任方式的规律和特点,更好地把坚持党管干部与走群众路线紧密结合起来,把扩大民主与强化竞争紧密结合起来,把严密程序与提高效率紧密结合起来,把拓宽选人渠道与坚持人岗相适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市委经过深入论证、精心设计的公开选拔实施办法,精心组织实施,进一步强化德才、能力和实绩的导向,努力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确保把最适合岗位要求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

二是严格坚持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用人导向是重要风向标,选人标准是鲜明标杆。这次公开选拔,要求报名者必须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六项基本条件和相应的职业操守,各个职位对年龄、学历、资历、工作经历等也都有具体的规定。我们一定要坚持选拔标准,注重看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注重看干部的能力水平,注重看干部的工作实绩,注重看干部的群众公认程度,真正把工作中有思路、有激情、有韧劲、贡献大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在坚持选拔标准的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5 —

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尤其要摒弃狭隘的人才本土观念,坚持以更加开阔的眼界选拔领导人才,坚持以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宽阔胸襟接纳人才,真正为汕头加快科学发展集聚更多的优秀干部人才。

三是严格执行公开选拔工作程序。严格履行程序是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保证。没有程序的严肃性,就没有干部选拔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讲程序,就是讲原则、讲规矩、讲科学。这次公开选拔,按照发布公告、报名和资格审查、素质能力测试、面试、组织考察、常委会票决、公示任用等程序进行。这些程序是在总结我市竞争选拔干部实践经验和借鉴省近年公开选拔干部工作的做法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后确定的。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既定程序,切实做到坚持程序一步不缺,紧扣程序一步不松,履行程序一步不错。同时,注重抓好素质能力测试、面试、组织考察等重点环节,通过坚持干什么考什么、考试与实绩考核并重、突出德的考察评价等方面的工作,着力提升公开选拔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是严格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公开选拔是对干部党性的一次考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作了明确规定,我们要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各单位各部门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正确 — 6 —

对待公开选拔,坚持党性原则,弘扬优良作风,遵守组织纪律,杜绝任何不正之风。报名参与竞争人员要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搞弄虚作假、拉票等行为。参与组织考察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的同志要出于公心,不凭个人好恶投票,公平公正地评价干部,真正把优秀的干部推选出来。相关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干部人事纪律,特别是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和回避制度。要增强公开选拔工作的透明度,对每个阶段的进展情况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凡适宜公开的都要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开,主动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为保证公开选拔工作的公正性,我们将邀请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社会监督员参与监督,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要畅通电话举报、信访举报和网上举报等监督渠道,认真及时地查核办理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旦发现有违规违纪行为,不管涉及到谁,都要及时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在座的都是各单位主要领导和组织人事干部,一定要带头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干部的思想纪律教育,确保整个公开选拔过程风清气正。

三、加强领导,确保这次公开选拔工作顺利进行 这次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求高、社会普遍关注,我们一定要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确保公开选拔工作圆满成功。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公开选拔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市委对这次公开选拔工作十分重视,市委组织部前期进行了充分调研,市委常委会作了专题研究,今天市委又在这里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下来大量工作需要各级各相关单位共同配合、协同做好。各级各单位党委(党组)一定要高度重视,把支持和配合做好这次公开选拔工作作为当前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全力支持配合,单位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确保公开选拔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广泛宣传发动,确保符合资格人选尽量多地报名参加公开选拔。竞争选拔干部,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势所趋。中央出台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就将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作为十一个重点改革突破项目之一。省里也明确今后在新提拔委任制干部中,通过竞争性选拔的,市直机关一般要不低于二分之一。会后,各地各部门要尽快通过多种方式传达这次会议精神,鼓励和动员本地本部门符合报名资格条件的人员积极报名参与竞争、主动接受组织挑选。特别是要讲明竞争选拔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方向;讲明新一届市委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导向和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原则;讲明主动自觉报名参选,是响应组织号召、以 — 8 —

实际行动支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表现,是想干事、努力为加快建设幸福汕头作贡献的实际行动,也是展示才华、锻炼提高的一次难得机遇,从而为市委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实现好中选好、优中选优,选准用好领导干部打好基础。

(三)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公开选拔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组织工作是否严谨细致,直接关系到公开选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整个公开选拔工作要按照既定程序,严密组织,精心安排,有序运作。组织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规范,使每一环节、每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大力支持、全方位配合这次公开选拔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这项工作的良好氛围。承担公开选拔工作有关任务的其他相关单位和参加参与这次公开选拔的人员,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工作规范,认真做好相关工作,保证整个公开选拔工作过程高标准高质量进行。

(四)放大公开选拔效应,确保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理念深入人心。市委将通过这一次公开选拔工作,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机制,尤其是竞争选拔干部工作方法,努力搭建公开透明、竞争择优的有效平台,畅通竞争选拔干部的多种渠道,规范竞争选拔工作的程序步骤,推动竞争选拔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力争使每一个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能够靠真才实

上一篇:摆正心态 议论文范文下一篇: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