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考研题目答案(精选9篇)
人文地理学【08 10年】:根据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侧重点,可依据三分法将地理学划分为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属于地理学的二级学科,该学科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理论,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具有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三大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各种人文事象的地域分布、空间组合,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地理学中的社会科学。
形式文化区【10年】: 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其特征是,具有一个文化特征变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去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该文化区在自然状态下形成,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
功能文化区:不在自然状态下形成,该文化区的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学校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该文化区的显著特征是都有中心,对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情感上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其特征是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边界,区内缺乏文化特质上的一致性,往往通过某种利益的活动集中表现出来,或者扎根于当地民俗之中。
扩展扩散: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居民,从该地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迁移扩散: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受这种文化影响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区时,并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的以人为载体的扩散,称之为迁移扩散。
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的科学,文化与环境的双向关系是地域系统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09 10年】:文化生态学家贝里的“强”式文化生态关系认为,环境现象对所研究的文化行为的起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主导作用。在该研究方法中,环境被认为强有力地决定、限制和影响人类行为和文化过程。环境以单向因果关系的过程强有力地决定着文化,环境对文化的作用是因果直链型关系。
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看,贝里把这种关系认为是“弱”式文化环境关系,即在环境与文化的变因之间存在着“作用的相互依赖性”,把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作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生态体统的一部分来考察,而不要总想确切得原因与结果,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关系。
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文化景观(人文景观、文化现象综合体)【11年】:亦称为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求,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是各族人民历代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习俗。
地理人种【07年】:是指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适度人口:是指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能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相对稳定人口容量。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口分布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在生产类型的变化和过程,即传统人口在生产类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在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它不是一个独立自生的过程,而是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亚洲地理人种:又称为蒙古地理人中,它包括蒙古地域人种、西藏地域人中、中国华北地域人种、东南亚地域人种和爱斯基摩地域人种。
欧洲地理人种:又叫高加索地域人种,包括东北欧地域人种、西北欧地域人种、阿尔贝斯地域人种和地中海地域人种等等。
城市化 逆城市化 城市网络化
城市地域结构【10 11年】:城市在地表上面的实际范围,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一是已经成为市区的里侧建成区;二是正在城市化的、与市区联系频繁的外侧郊区。
是指在城市地域内部,各功能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系列上的投影,是由集聚力、离散力和摩擦力三种相互作用形成的。
城市体系农村聚落体系:
等级规模法则【07年】:是指地域城市人口规模组合呈一定规则。通常人口规模居第二位的城市其人口为居第一位城市人口的二分之一数字表示,第三位的城市人口为其第一位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以此类推。
奥尔巴哈—济普夫【10年】:是指地域城市人口规模组合呈一定规则。通常人口规模居第二位的城市其人口为居第一位城市人口的二分之一数字表示,第三位的城市人口为其第一位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以此类推。公式课本。
城市首位法则
地缘 地域 政治体系部分:
政治地理单元【政治空间组织 政治区】: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
政治地理结构【09年】:课本323页下两个。
政治地理过程:P324页下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地缘政治格局)是指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各种整治、经济、军事力量咋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政治地域的总体框架结构。
国家权力【08、11年】:是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它既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政治现象,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由八大要素构成,具体包括,领土空间、自然资源、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国民士气、政府的质量。
地理行为 物象 感知:
环境感知【07年】:广义是指个体周围的环境在其头脑中形成的映像,以及这种映像被修改的过程(2分);狭义是指环境质量在个体头脑中形成的印象。
行为空间:
行为地理学【09年】:人文地理学中的心理学转向,强调环境与空间行为关系中的认知与决策变量,包括认知地图、环境偏好和空间行为等主要研究领域。
地理物象【08、10年】: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人之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得形象。
农业景观:
农业区位论、区位论【08年】看书
斯拉夫语族【07年】:日耳曼语族:
闪含语系【11年 09年】:
乌拉尔—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系 汉藏语系:
语言景观【09年】:农业景观:城市景观
2、试述关于人地关系的理论与思想的主要观点:
(1)环境决定论: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代表人物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和美国地理学者森普尔及亨丁顿;代表作是《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和《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和《气候与文明》;缺陷是过于强调环境的作用,忽略了热的主观能动性。(4分)
(2)人地相关学派:核心思想是人和地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环境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它们能否为人类利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白兰士和白吕纳;代表作是《人地学原理》;缺陷是没有提出积极有效的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方法。(4分)
(3)区域学派:核心思想是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赫特纳和美国地理学者哈特向;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3分)
(4)景观学派:核心思想是应当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代表人物是:施吕特尔和苏尔。(2分)
(5)文化决定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人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的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认为在人地关系中,人起着决定作用,人又受制于文化,所以被称为文化决定论。(2分)
简答题
第一章
第一节
1【11年】简述传统范式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简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外在动力、主要学派、观点及代表人物
第三节
1简述中国现代文人地理学发展过程及特点
第四节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章
第一节
1简述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系统】
2简述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学派、代表人物、作用及其评价 3简述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举出具体事例证明】、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
第二节
1经验主义方法论及其影响【08年】实证主义方法论及其影响
第三节
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方法目的和方案,地理社会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2【07年】现代地理学由哪些新研究方法、内容和方向。
【09年】系统分析方法应用
第四章p79 【08年】简述人口转变的概念,兰迪和布莱克人口转变理论 2【07年】布莱克人口转变的“五模式”
3【10年】五模式转变具体内容p83适度人口概念及理论指导意义
第二节简述人口分布的概念、一般规律及其趋向性、因素。
2简述人口迁移的概念、拉文斯坦人口迁移七法则、以及我国人口机制 机制原因分析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原因分析及其机制
第五章
第一节【P123 122 121】
1简述 波塞洛普 的人口压力说、“最佳觅食模式”主流理论、海登宴享说。看一看
2索尔的推论依据 看一看
3【08 10年】P153 农业区位论 区位论
第六章
第二节
1简述【11年】欧洲工业带分布 及其概况北美工业带 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带人 日本工业带分布 及其概况
第三节
1【07 09年】资源条件 或者 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条件 能源条件 劳动力条件 环境条件 区域协作和一体化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简述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偏题 简述当前全球空间格局【P187】
第七章简述城市化的概念 及其涉及的四个方面简述城市化机制【08 09 年】简述城市地域结构及其发展动力【11年】城市体系的概念以及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
第八章
第一节简述语言的本质属性及其社会功能简述汉语的发展【7大方言4大官话】【08年】简述欧洲语言分布的基本格局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节选自朱自清《背影》)
1.这段文字感人至深,原因在于作者饱含深情地叙述了______________,并写出了自己真切的心理感受。
2.当父亲为“我”买回了橘子,他为什么会“心里很轻松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中“我”两次流下了眼泪,原因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过程
2.因为父亲为我买回了橘子,感觉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心里很满足,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3.第一次流泪是我被父亲的爱所感动,是感动的泪。第二次流泪是为父亲背影的消失而流泪,是惜别的泪。
文化在哪里 李建永
我们所谓当下文化的全部意义,就体现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和活动中,以及大大小小的事情里。举手投足是文化,待人接物是文化,企业形象是文化,机关作风是文化,社会改革是文化,制度创新是文化。有一段时间,国外的一个著名电子品牌在国内风靡一时,但我却对之大泼凉水,并断言其不久便会衰微。原因很简单——以它的手机产品为例,在没有什么重大技术创新的情况下,每添加或者修改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要批量生产并加价销售。如今这个品牌真的开始衰落了。不是我在恶意唱衰它,它的衰落就蕴含在其营销策略和企业文化中。《吕氏春秋·义赏》说得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同样,一切以偷奸取巧、以邻为壑、杀鸡取卵、饮鸩止渴为经营理念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什么机构,都是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的。
历史越是古老悠久,文化便越是深邃悠长。文化是一条激荡在人类历史中湍流不息的长河。《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文献”之“献”古作“贤”讲,所谓无贤不成礼;现在则不妨把它当成文献典籍来解。只有历史留存下来的文献典籍,才能作为文化曾经存在的凭证和依据。我们说起郡县制,即有《史记·秦始皇本纪》述其原委;我们谈到科举制,亦有《隋书·高祖纪》叙其肇始。我国传统文化历来讲究“修齐治平”,诸如我们今天常说的“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最早分别见于《管子·霸言》和《晏子春秋》,属于政治文化的“治平”范畴;稍微生僻的“以身为本”和“以仁为本”,较早亦分别出自《大戴札记·子张问入官》和《三国志·魏书·钟会传》,属于修身文化之“修齐”范围。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即使是凝固的历史(遗迹),亦需要文献典籍来佐证,更遑论其他!此谓之其来有自、良有以也。
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亦有现在、未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发展它。然而,任何一种文化(或曰文明)都不可能割断母体的脐带凭空发展,故学习、研究和继承传统文化,是开拓创新未来文化的重要一途。没有读过《易》的.人,很难想象那些现在看来仍富于生命力的词语——文明、革命、消息、事业等,均来自古老的《易》。正是由于有《易》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和“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后哲才会创造出“穷则思变”和“与时俱进”这两个颇具时代色彩的新词。尽管《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与当代哲学意义上的“实事求是”,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你得承认,《汉书》的“实事求是”乃基础性工程,是今日之“实事求是”的原始根据。俗话说,往来成今古,无古不成今。庄子亦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未来文化要想创新和发展,必须把根深深扎进传统文化营养丰厚的土壤中,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没有博大何来精深!
1.下列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企业形象、机关作风、社会改革、制度创新等都是文化,它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活动中。
B.著名电子品牌的营销策略和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即使没有重大技术创新,它也不会开始衰落。
C.公司、企业或者其他什么机构,一旦以追求短期收益为经营理念,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D.本段引述《吕氏春秋·义赏》中的话,其实质讲的就是长久经营的理念,换言之讲的就是文化的重要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孔子在《论语·八佾》中的话表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这说明在孔子时代就已经很重视文献对于文化的佐证价值。
B.文化曾经存在的凭证和依据就是历史留存下来的文献典籍,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郡县制”,《隋书·高祖纪》中的“科举制”。
C.我国传统文化历来讲究“修齐治平”,与我们今天常说的“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是完全一致的。
D.凝固的历史,也就是历史遗迹,在今天也需要文献典籍来佐证,可见探究文化须重视典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拓创新未来文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学习、研究和继承传统文化,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割断母体的脐带凭空发展。
B.“穷则思变”和“与时俱进”这两个颇具时代色彩的新词,其实是来源于古代典籍《易》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和“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C.当代哲学意义上的“实事求是”,其基础应是《汉书》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它们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差别很大,但其间清晰的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却是显而易见的。
D.未来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只有深深扎进传统文化营养丰厚的土壤中,才能达到根深叶茂、博大精深。
参考答案: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长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长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要柴棍。村里的人见一方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擀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 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小院,是母精心纺织的花篮。它盛着农家艰辛面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我的心思,便( )了小凳,( )到我的跟 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 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着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远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兴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偈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落。左邻居右舍的只说多了这捍,整个村子也便宜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文段表面写什么?实际上写什么?
2.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3.第4段括号里应填个最恰当的词是 和 。
4.第1段突出了小院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5.横线上的话写出了小院的什么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6.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是第几段?
7.是什么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的?
参考答案:1.表面写小院,实际上军民写母亲。
2.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3.搬(或拿、提) 凑(或坐)
4.清洁的特点为。勤劳、热爱生活的品质。
5.生机盎然(生机勃勃)。
6.第3段。
(1)您有多久没用笔写过文章了?您有多久没给钢笔灌过墨水了?还记着写字时胸口与桌子之间要有一拳宽吗?
(2)自从文本处理电机化、办公无纸化以来,在相当多的领域中,用笔写字已经被用键盘敲字取代。写字写字,当“写”不在了,“字”该何处?
(3)以前上学时老师常说,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张睑。现住,电脑把这“第二张脸”毁得差不多了。一方面字很难写得漂亮,一方面过去上学的积累难以阻止提笔忘字的频繁出现。
(4)有人曾给搞文字工作的人做了一个测试:用笔写“喷嚏”二字。结果10个人当中只有1个人正确地写出了“嚏’,字。因为在电脑上打字,根本无需记住‘‘嚏”的右边怎么写。电脑使得我们对文字结构、笔画先后不再有敏感。
(5)用笔写字与电脑输入的交锋,往深里说也算是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冲突。100多年来,我们的文化一直有意无意地处于一种放弃民族性、追求现代性的进程中。这不,越来越多的人根据比尔‘盖茨“后办公将实现无纸化”的预言,认为将来不再需要用笔写字。
(6)然而如果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成问题的。因为纸不过是印刷和书写文字的载体,但是汉字书写却不仅仅是传达信息这么简单。中国人书写文字的行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书写过程也是 中国文化深厚历史积淀的过程。
(7)先说说什么是写。写, 《说文解字》解释为:置物也。《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注:写,除也。可引中出倾吐,倾诉,抒发等义。《诗经?小雅》中还有:“既见君子,我心写兮。”注:谓我心书写而无留恨也。综台可知, “写’’字的古义为放置物品,后来引申为把心之所想书写下来。
(8)书写的是字,每个字都三个部分:字型、字义、字音。在书写文字的过程中,根据音,写出形,想到义,三者和谐统一。西方发明的电脑键盘所反映的、所适应的是拼音文字的性质。在电脑上打字,主要依靠的是汉语拼音为基础的`输入法,这样,音形义的结合体被拆散,成为音义结合提,着岂不成了变相拼音文字了?
(9)当然,不能否认,信息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用电脑书写带来上网便捷与高效,诱惑之人难以阻挡。
(10)那么,两方拼音文字对中国文字的这种“技术演变”,将会产生何种影响呢?这需要引起重视。在这里,笔者试着分析一下写汉字的好处。
(11)首先,写字具有不可替代的修养价值。电脑打字就是一个机械运动,不管准使,不管怎么使,输出的结果都一样。而汉字书写则是写字者发于脑、形于眼、动于手的结果,与身姿、手形、气韵、心境、情绪、精力等方面有关。一个人的书写水平,往往反映其文化素养和思想情绪。正闪为如此,汉字书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休会,练习书法对克服浮zào情绪、陶冶情操很好处。电脑则没这作用。
(12)其次,写字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化内涵。汉字的音形义有密切联系,这是它与时界上其他文字明显不同的地方。如果人们懂得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就会领略它的文化内涵。例如“旦”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意思是清晨; “暮”是太阳落入了草莽中,意思是傍晚: “休”是人干活累了,靠在树上喘气,意思是休息……写字时容易产生这些联想,从而加强了形象思维能力,而打字就不大能产生这方面的联想。
(13)第二,具有一定的方便性。电脑打字不可能完全代替写字,西方用打字机有几百年了,但手写字依然普遍存在。这就好像你会坐下去某地,但是走路的技能不能丢。打字总需要机器、电源,而写字只要笔、纸,后者携带更方便。
(14)最后,我希望无纸化不要侵犯,中小学,让我们的下一代在踏入电子化的浪潮前,能拥有牢固的汉字结构意识。
(15)记得上小学时,我和一个同学因为写错字被老师罚写每个错字100遍。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教室的窗台上,两个小孩子埋头抄写。其中一个自豪地对另一个说:“我两秒就能写一个字。”
16、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浮zào的 情绪
17、第3段中“电脑把这“第二张脸”毁得差不多”的具体表现为:
①
②
18、仔细阅读第6段,根据文意,选出恰当的词组 (3分)
A、体验和展示 B、体验和展现 C、体现和展示 D、体现和展现
19、阅读lO一一13段,说说书写汉字与电脑打字的区别。 (6分)
①
②
③ 20、综观全文,作者的观点是 (3分)
A、希望重拾民族性、放弃现代性。
B、大力宣扬用笔写字的好处。
C、批驳比尔?盖茨“10年后办公将实现无纸化”的错误预言。
D、希望中小学生在踏入电子化的浪潮前,能拥有牢闹的汉字结构意识。
2l、文章结尾看似多余,实则是作者精心一笔。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分析其精到处。
(4分)
①内容: ;
②结构:
16.躁(2分)
17.(1)字很难写得漂亮(2分) (2)过去上学的积累难以阻止提笔忘字的频繁出现。(2分)
18.B(3分)
19.①书写汉字具有不可替代的修养价值,电脑打字就是一个机械运动;(2分)②书写汉字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化内涵,打字不大能产生形象思维方面联想;(2分)③书写汉字比电脑打字具有携带方便性。(2分)
20.D(3分) 21.示例:(4分)
内容:结尾段我回忆了小学时代自己和另一同学在夕阳下被老师罚写字的经历,温暖而美好。由此强化了作者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在踏入电子化的浪潮前,能拥有牢固的汉字结构意识这一主题,读来让人回味。
还是条件入手,分析条件,从正向边界,平面区域,不难得出此题是二重积分和曲线积分的转换问题,应该使用格林公式来做。于是分别对第一问左右两边用格林公式,转换成二重积分。
对比二重积分的被积表达式,发现其实并不完全一样。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又得考虑一下,是不是哪个条件没有用上。仔细观察下给的条件,发现积分区域没用上,这个区域有个特点,就是很对称,不过不关于x轴也不关于y轴对称,而是关于y=x对称。于是OK了。利用这种对称性,成功的证明两个二重积分是相等的了!
下面接着做第二问。
第二问是一个不等式问题,如果没有第一问的铺垫,也算是比较难的了,不过有了第一问,那么就相对简单些了。
先做一些处理
这一步也算是得力于第一问了。就是利用y=x对称的这个性质!这样一来,我们将多变量转换成了单变量,这也是做题的一种策略!
可是即使做到这一步,我们也无法直接得出结论,并且e^sinx这种函数是无法积分(准确说无法找出初等原函数),加上题目本身也不是让你准确积出来,而是证明不等式,所以联想到放缩!
于是下一步考察e^x+e^(-x)这个函数的性质
为了能够积分容易,泰勒公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将各种函数都弄成了幂函数的形式,而
幂函数正是很容易积分的形式。于是,将e^x+e^(-x)在x=0点展开。一放缩,本题就得出答案了,具体过程如下。
最后总结一下这道题目
题目分析过程不算特别难,主要就是格林公式的应用和二重积分的对称性,以及最后的泰勒公式展开。
但是有两个地方值得挖掘
(1)题目可以一般化!
方法与上面一模一样,这里不赘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第二问就无法证明大于等于5/2π^2,只能证明大于等于2π^2
(2)对于本题的第二问,我们可以从解答中看出,还可以继续不断的进行更强的放缩
得到的结果也更加强!
这一种方法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于那种无法积出具体分的积分不等式,我们可以利用泰勒展开来做。适当放缩就可以得到答案!
下面就这个方法,给一道习题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
一、逻辑推理:第1~1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试题要求。
1.“既然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光明磊落的,所以,不光明磊落的人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下列哪项论证与上面的结构类似?
(A)凡有烟处必有火,因此,凡无火处必无烟。
(B)所有的概念都是用语词表达的,所以,所有用语词表达的都是概念。
(C)所有的无神论者都不是宗教徒,所以,所有的宗教徒都不是无神论者。
(D)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不是卵生的,所以,所有的卵生动物都是非哺乳动物。
(E)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所以,有些导电的是金属。
2.“既然有些画家不是诗人,所以,有些诗人不是画家。”
下列哪项论证与上面的论证类似?
(A)有些非马克思主义者是唯心主义者,所以,有些唯心主义者是非马克思主义者。
(B)有的机器不是车床,所以,有的车床不是机器。
(C)虽然有的大学生不是东北人,但东北人中仍然有大学生。
(D)尽管有的星体不发光,它们仍然是星体。
(E)有些物体是不导电的,所以,有些不导电的是物体。
3.有一位有雄心壮志的青年人,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质。很可惜,这位青年人的理想注定是不能实现的。以下哪项劝告更能为这位青年人所接受呢?
(A)这种溶液的发明需要极其复杂的技术,你的知识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步。
(B)许多人和你一样,都想发明这样一种溶液,但都没有成功,别浪费自己的精力了。
(C)如果世界上有这样一种溶液,别人早就发明出来了。
(D)理论研究表明,不可能有这样一种可以溶解一切物质的溶液。
(E)这种溶液发明出来后,你打算用什么器皿来放置它呢? 4.四位来自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的新生A、B、C、D,被分配在同一个试验小组。A认为D来自英国,B认为C来自比利时,C认为A不可能来自法国,D认为B来自荷兰。后来,他们才发现来自法国和英国的学生的猜测是对的,而另外两个学生的猜测是不对的。
那么,下列哪项符合四位新生的实际?
(A)同学A来自荷兰,B来自比利时,C来自法国,D来自英国。
(B)同学A来自比利时,B来自法国,C来自英国,D来自荷兰。
(C)同学A来自英国,B来自比利时,C来自荷兰,D来自法国。
(D)同学A来自法国,B来自英国,C来自比利时,D来自荷兰。
(E)同学A来自比利时,B来自荷兰,C来自英国,D来自法国。
5.某航空公司为了增加效益,吸引更多的乘客,决定有条件地将票价下调40%,条件是,享受优惠票价者必须恰好提前航程两天预先订票。该公司的这一决策是有失周全的,因为航班乘客很多是因公出差,他们本来可以支付全额票价,现在却支付了优惠价,这样,最终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了航空公司的收入。
以下诸断定如果都是真的,哪一项最有力地减弱了上述论证?
(A)统计数据表明,在航运旅客中,因公出差者占航运总数的40%以下。
(B)因公出差者必须提前三天以上安排出差事宜,包括订票。
(C)在航运旅客中,因公出差者,无论在绝对量还是在相对比上,都有下降趋势。
(D)因公出差者并非全都不在乎票价的高低。
Why, you may wonder, should spiders be our friends? Because they destroy so many insects, and insects include some of the greatest enemies of the human race.Insects would make it impossible for us to live in the world; they would devour all our crops and kill our flocks and herds, if it were not for the protection we get from insect-eating animals.We owe a lot to the birds and beasts who eat insects but all of them put together kill only a fraction of the number destroyed by spiders.Moreover, unlike some of the other insect eaters, spiders never do the least harm to us or our belongings.
Spiders are not insects, as many people think, nor even nearly related to them.One can tell the difference almost at a glance, for a spider always has eight legs and an insect never more than six.
2018年考研政治之因果关系型题目解题
思路分析
因果关系型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主要是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知道结果考原因,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常用引导语是“因为”、“其原因是”、“之所以”。另一种是知道原因考结果,其引导语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因此”、“所以”等。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
解题诀窍
1.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解答因果关系选择题,应把题干和备选项结合起来分析,找好切入点。如果题干为因,备选项应该是此原因的结果;反之亦然。问结果的选择题的选项都比较发散,往往是“一因多果”。
2.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意,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
(1)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一般来说,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诸多因素中事物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客观原因,而人的因素是主观原因。
(2)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如果题目要求分析主要原因,那就要对选项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主要原因。
(3)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从本质上说的,即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规律的要求。分析根本原因一般是政治现象从经济上找原因,生产关系从生产力中找原因。而直接原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
3.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中比较,看是否合乎逻辑。这一步往往容易为考生所忽略。值得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是不能入选的:(1)答非所问者不选;(2)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者不选;(3)因果颠倒者不选,即题干问的是原因,但备选项却答成结果。
名题举证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标准答案】C
【解题技巧】
首先,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这道题目中,题干为果,备选项应该是原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因。其次,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意。解答这类选择题,要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根据题干设置,我们能分析出此题考查的是客观原因。
根据我们刚刚分析的解题诀窍,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是不能入选的,根据这种分析诀窍,很容易挑选出正确答案。劳动力能带来剩余价值,资本正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答案C就可以选出来了。
2.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超额价值
C.获取绝对价值
D.获取相对价值
【标准答案】B
【解题技巧】此题中,题干为果,备选项应该是原因,并且考的是非常常见的直接原因。
【现代汉语考研题目答案】推荐阅读: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10-02
现代汉语作业4参考答案07-13
北语现代汉语真题10-26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06-07
现代汉语多音字06-21
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07-26
现代汉语语言学03-14
现代汉语复习知识点10-16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02-25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