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童话作文(精选12篇)
《新狐狸和乌鸦》(1)
森林里,老乌鸦的儿子幸运地在一个树洞里发现了一块上好的猪肉,小乌鸦飞快地叼着肉,站在一棵大树上。
这时,老狐狸的儿子恰好走过来了,他站在树下,想重复用父亲的话骗取小乌鸦口中的美食,可是小乌鸦就是不说话,看来他是吸取了老一辈的教训;还好,狐狸为了保护自己,向青蛙学习了“弹舌神功”,现在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了。
于是,狐狸捡起一颗尖尖的石头,对准小乌鸦,“吱%*#”的一声,石头像一把锋利的剑一样,向乌鸦的翅膀直射过去,“啊%¥#” 乌鸦大叫一声,又香又肥的.肉掉了一来,正好落在狐狸的头上,把它砸得头晕眼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最后,灵活的小乌鸦叼着肉,快乐地飞走了。
《不公平的比赛》(2)
一天,小象、小袋鼠和小猪在香蕉树下见面了,小象说:“我们来进行比赛好吗?”“
“好啊,可是比什么呢?”小袋鼠说。
“那我们就来比比谁的鼻子灵活吧!”小象抢先说。
于是,它们开始比赛了,规则是谁先用鼻子碰到树上的香蕉,谁就蠃了。
小象把鼻子一伸,轻而易举就碰到了树上的香蕉。
小袋鼠跳了老半天,好不容易才挨到一点香蕉尾巴,而可怜的小猪就别说了,他傻傻地看了看,最后只好无奈地宣布退出。
“你怎么这么胆小?”小象和小袋鼠异口同声地说。
“我不是胆小,我够不着呀!”小猪红着脸解释着。
小袋鼠想了想说:“我和小猪不想比这个《比鼻子》,不如来比用手摘香蕉吧!”
游戏又开始了,小袋鼠轻轻一跳就摘到了树上的香蕉,而小象用它长长的鼻子,把树枝都打断了,才捡到几根稀烂的香蕉。
小袋鼠看见了说:“小象耍赖皮,用鼻子把树枝都打断了,破坏环境做环事,你是个大坏蛋,不算数,不算数”
“我不是大坏蛋,我在努力做游戏呢!”小象委屈地说。
小象和小袋鼠吵了起来,吵来吵去,最后它们对着小猪说:“你是个胆小鬼。”
“我不是胆小鬼,是你们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这样多不公平啊!”小猪憨憨的说。
小象和小袋鼠听了小猪的话,脸“刷”地一下,红了。
聪明的小丑鱼欢欢(3)
在大海的深处,住着一条聪明的小丑鱼,它的名字叫欢欢。
有一天,一只大鲨鱼正在觅食,欢欢恰好从这里经过。
鲨鱼看到了,就悄悄地靠近欢欢,欢欢听见后面有声音,就回头一看,呀!不好,欢欢看见后面有一头大鲨鱼正向自己逼近,欢欢毫不犹豫,赶紧逃跑。
鲨鱼看到自己的“美食”要跑了,就赶紧追过去。
欢欢见自己马上就要变成鲨鱼的“盘中餐”了,心里想:我要快点游,不然我就要被鲨鱼吃掉了。
“嘿嘿,小丑鱼,你就别跑了,快点停下来,乖乖让我吃了你吧!我会给你个‘痛快’的!”欢欢心里害怕极了,他一点也不想成为鲨鱼的“美食”,欢欢边拼命游边想办法,他游到了珊瑚丛里,拿了一些海草做成了自己的样子,放在了珊瑚上,游得又累又饿的鲨鱼以为那就是欢欢,就一口把假欢欢吃下去了。
聪明的小丑鱼欢欢拿的是毒海草,可怜的鲨鱼就这样子被毒死了。
师: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 景色秀美, 其中, 三峡就是我国著名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课前, 我们简单了解了三峡, 现在, 有一位三峡老爷爷特别想带我们去三峡游览, 他可是生在三峡、长在三峡的哟, 对三峡十分了解。孩子们, 就让我们跟随老爷爷的步伐, 一起去三峡看看吧!
播放视频:三峡风光 (1分钟)
【创设情境】
师:这就是老爷爷的家乡, 你们看到了什么, 它们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呢?
生1:我看到了很多山, 很多水, 山很高, 水很深。
生2:我看到了张飞庙, 还有丰都鬼城, 它们让我觉得害怕。
……
师:看来三峡真是名不虚传, 一个短片, 就让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那更何况是生在那儿、长在那儿的老爷爷了。可是老爷爷现在不在三峡, 他跟随三峡移民的大军, 离开了三峡。当我问他想对三峡说些什么的时候, 他饱含深情的朗诵了一首诗, 这首诗就是《三峡情》。
师:请孩子们齐读诗题。 (两遍)
师:看到这个题目, 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老爷爷的情况, 你有什么问题?
【从诗题和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 给学生的学设置疑问, 给教师的教埋下伏笔】
生1:老爷爷为什么要朗诵这首诗?他到底想说什么呢?
生2:三峡又不是人, 它怎么会有感情呢?
生3:三峡情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啊?
二、初读全诗, 学习生词, 初步感知《三峡情》
师:孩子们很会开动脑筋, 问题提得好, 带着这些疑问, 请孩子们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顺诗句, 并看看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自读。
师:一起告诉老师, 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四小节
师:哪位小朋友来读第一个节?其它小朋友要仔细听, 一会儿要做小小评论家, 来评评你同学的朗读哟。
【学生读评, 让学生学会倾听、评价, 纠正字音】生读生评。
师:这一小节里面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呢?
生:叶笛。
师:哪个孩子来帮帮她, 告诉我们大家叶笛是什么?
生:叶笛就是用叶子做成的笛子。
师:你很聪明, 知道用分一分的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叶笛。 (展示牧童骑在牛背上用叶笛吹奏的图片)
生:竹篙是什么东西呢?
生2:竹篙就是用竹子做成的可以撑船的工具。
师:非常棒, 看来同学们见识很广, 来, 我们来看看竹篙。 (展示小孩子用竹篙划船的画面)
师:孩子们,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 我们读通了第一小节, 让我们把竹篙、叶笛的意思读进诗句里面吧。
生齐读第一小节。
生读, 生评第二三四小节。
……
三、重组诗文, 指导朗读, 体会三峡景色美
师:刚刚看短片时, 同学们发现三峡有很多美丽的风光, 那你们知道老爷爷最留念三峡的什么风光吗?在诗中找一找。
生:三峡雨和三峡云。
师:请孩子们找找, 看看诗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三峡雨和三峡云, 把它们勾出来, 并想想它们是怎么样的, 老爷爷为什么会留念?
【学生自己重组诗文】
学生边读边做批注。
生:我勾了第一小节的诗句“三峡雨, 三峡云, 故乡的景, 故乡的云”我想正因为这些云和雨是故乡的, 所以老爷爷才这么想念。
师:说得很棒, 孩子们, 月亮啊是故乡的最圆, 星星是故乡的最亮, 这云和雨呀也只有故乡的才最值得留念。来,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读出留念之情。
生齐读。
生2:我勾了“细如丝, 柔如锦, 洁如玉, 白如银”我觉得那里的雨和云很洁白很干净。
生3:我也勾了这几句, 我觉得写得很美。
师:那你能从这些诗句里面体会到老爷爷的留念吗?
生:能, 因为它们都很漂亮。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漂亮, 这种留念呢?
生1:读得轻一些, 慢一些。
师:谁来试一试?
生1试读。
生2试读。
师:老师也来读一读 (师示范读) 。
师:好, 孩子们, 请看大屏幕,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 读出云的洁白如玉, 读出雨的细与柔, 读出三峡云、雨的美丽, 读出老爷爷的留念。 (师领读)
板书:风景 (云、雨) 美留念
【结合对文本的分析, 通过学生试读, 教师范读, 教师领读等多种方式, 在朗读中体会景色美, 感受留念情】
四、图文并行, 读想结合, 感受三峡生活乐
师:同学们, 天晴的三峡, 蓝天白云, 绿水青山;下雨的三峡, 细雨蒙蒙, 云雾缭绕, 这一切都让老爷爷怀恋, 可是他更怀恋的是在这云里雨里的童年时光。孩子们, 找找, 哪些诗句写了老爷爷的童年生活?
生:齐读“从小爱在云里走, 口吹叶笛赶羊群, 从小爱在雨里淋, 手挥竹篙驾船行。”
生:老师, 为什么他们会在云里走呢, 他们又不是孙悟空?
生:他们为什么喜欢淋雨呢, 不会感冒吗?
师:孩子们很会发现问题, 来, 老师先给你们看看图片, 结合图片你来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 (展示云雾缭绕, 雨雾蒙蒙的三峡图片)
【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让学生直观了解三峡云雾缭绕的景致】
生1:是因为那里雾很多, 看起来像到处都是云。
生2:他们那儿下的雨很小。
生3:山很高, 高到云里边去了。
生4:雨下得很多, 他们要干活, 不能撑伞, 所以只能淋雨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哈哈…… (全班笑)
师:孩子们很会思考问题, 确实是这样的, 三峡云多雾多, 山又高, 所以经常像走在云里一样。而三峡雨水充沛, 细如丝, 洁如玉的雨, 淋起来啊还很舒服呢。孩子们, 请闭上眼睛, 听老师朗诵, 边听边想象画面, 去三峡的云里面打个滚, 雨里面洗个澡吧。
【教师示范读, 学生闭目听, 边听边想象, 带学生进入情境, 真切感受三峡生活的快乐】
师示范读。
师:睁开眼睛, 孩子们,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山羊在吃草。
生2:我看到了, 老爷爷在吹叶笛, 声音很好听。
生3:用竹篙撑船的一定很好玩, 我也好想试一试。
……
师:同学们想象丰富, 老师看到了这些:蓝天白云下, 小男孩正在快乐的吹奏着叶笛, 羊群们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吃着青草;细雨蒙蒙中, 小女孩正在悠闲的撑着竹筏, 绿水倒映着青山, 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孩子们, 你们觉得这样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1:自由自在。
生2:很快乐。
生3:很好玩。
生4:很美。
师:老爷爷就是这样自由快乐地长大的。板书:生活乐留念
师:带着这份快乐, 让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诗。
生齐读。
五、回味诗句, 深情呼喊, 领悟热爱思乡情
师:同学们, 三峡的云和雨是这么的美, 三峡的生活是这么的快乐, 可是老爷爷却离开了三峡。在他乡, 老爷爷常常独自站在山顶向着自己家乡的方向眺望着眺望着……孩子们, 你们觉得老爷爷会想些什么呢?
生1:他会想家乡。
生2:他会想他的叶笛、羊群, 他撑船用的竹篙。
生3:他会想三峡的云三峡的雨。
生4:他想回家。
……
师:他会想他是否还能吹响曾经吹过的叶笛, 他会想羊群是否还能听懂他的呼喊, 他会想曾经用过的竹筏是否还在, 他会想“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他会想:生齐读“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 (配乐) (读三遍)
【全文教学高潮, 三峡情的背景音乐和反复朗读加深孩子的情感】
师:孩子们, 老爷爷是想家乡, 想回家, 可是他毕竟已经离开, 你们觉得他心情怎么样呢?
生1:伤心。
生2:难过。
生3:后悔。
师:他为什么伤心难过呢?
生:因为他想家乡, 思念家乡。
师:请看黑板, 孩子们, 三峡云三峡雨让老爷爷留念, 三峡的生活更是让老爷爷回味无穷, 可是老爷爷却不在家乡, 那孩子们, 这三峡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 老爷爷到底想说些什么呢?
【照应开头, 强调思乡情】
生: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板书思乡情
师:刚才有孩子说老爷爷会后悔, 是啊, 离开这么美丽的家乡是应该后悔, 可是老爷爷不后悔, 他说是因为三峡移民才离开的家乡。孩子们, 为什么因为三峡移民离开家乡就不后悔了呢, 老爷爷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思考, 课后孩子们可以与我进行交流。好了, 孩子们, 让我们带着对老爷爷最深最真的祝福,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祝福老爷爷平安幸福, 祝福天下所有离开家乡的人快乐美满。
【教师设疑, 学生自己领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六、欣赏歌曲, 背诵全诗, 再次感知《三峡情》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 老爷爷感动了!他呀, 不是别人, 就是这首诗的一位作者, 他为《三峡情》谱了曲, 他要将他心中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传唱。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会唱的孩子可以一起唱唱。孩子们在优美的《三峡情》歌声中结束此课。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及课文的朗读水平。
2.了解太阳的特点,该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板书)学生齐读2遍。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板书:科普说明文。
二、学生集体读课文,教师要求仔仔细细去读,读准生字词
1.学生读完,教师评价。
2.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凝(ning))
三、学习1—3自然段
1.请咱们班最勇敢的孩子给大家读第一段,看谁倾听的最专注
①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②这一段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这是什么句?(反问句)谁能改成陈述句?(学生答)。
③“箭为什么射不到?”学生思考答。(太阳离我们太远了)。
④有多远?画出这句话。
⑤“1.5亿公里远”作者举了两个我们容易理解的例子,谁来谈一谈。(指名读)。
⑥讨论“谁能走3500年”,“飞机要飞二十几年”不可能的事说明了什么?教师引导“差不多”、“二十几”是不精确的推断。
⑦太阳的第一个特点是离我们很(远)(出示课件),那箭能射得到吗?(板书 太阳的特点 远)那开头射太阳的传说也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⑧太阳离我们那么远,我们看上去太阳有多大?(一个盘子那么大)其实,太阳有多大呢?请男生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男生读完,教师评价。
②画出说明“太阳的大”的一个句子,互相讨论“太阳到底有多大?”(地球承载着60亿人,200多个国家)。
③指名说出太阳有多大。出示课件“抵”可以换成什么词?(比)板书:大。
④一个太阳和多少个地球相比较(130个)师强调: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30个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那么,下一段,课文还有告诉我们太阳的什么特点?
3.学习第3自然段
①请女生读,教师评价男生的倾听,请男生评价女生的读。
②师:太阳会发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光明)太阳会发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温暖)请学生回答: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 )送来的。
③第3段文中把地球比作了什么?(大火球)师: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④出示课件。地球的表面温度是多少?举例子怎么说?(生答)
中心温度有多少?“估计”是什么意思?(不精确地推断)从这些词可体会说明文用词十分准确。⑤这一段用打比方、列数字的办法说明了太阳的第三个特点(热),板书:热
4.师小结。以上学习的3段形象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哪三个特点?(学生答)
太阳那么远,那么热,跟我们没有关系?(有关系),请谁来读读第四段第1句。
四、学习4—8段
1.指名读第4段第一句。
①第一句是什么句:起什么作用?板书:过渡句 承上启下。
②下文讲了什么?(指名答)课文最后一句说:“没有太阳,( )” 可见,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很密切哦!”板书: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2.课文怎样介绍太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自由朗读4—7自然段,拿铅笔把最能概括每段内容的词句轻轻画下来,交流讨论。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①说说4—7自然段依次讲了什么?梳理思路动植物、人类生活、气象、防治疾病。
②出示课件,看图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提醒太阳与煤炭的关系,可阅读《学习法》“你知道吗?”你会获得更多的自然知识。
4.出示四幅图,引读第8段,勾画认为十分重要的句子。
师生从正反两面分读一、二两句,共同读“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5.集体感情朗读最后一段,提醒学生读出太阳的重要性。
五、“太陽来到我们班”出示课件
要求:学生试着将自己喜欢的部分,以太阳的口吻介绍。
六、布置作业
1.小练笔:太阳的自述。
2.阅读课文的资料袋和115页的《妙不可言的位置》,你一定会对太阳、地球、太阳系等自然科学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七、结尾语
就在这时,一只正在治大树变得啄木鸟,因为忙碌了一天至每棵大树的病儿,累得打瞌睡了,就想我今天治了树的病,明天还得再来治大树的病。
过了一会儿,这只啄木鸟刚飞到一棵大树上,进入了自己建造的鸟窝里,刚闭上眼睛睡了。
一会儿就被一阵可疑的声音惊醒了,它飞起来,看见一位伐木工正在砍他家的大树,刚想惩罚那个伐木工砍树,可是,它犹豫了一会儿,终于想清楚了,就飞下去给伐木工讲道理,可是,啄木鸟说的话他根本听不懂,就没再理它,就继续砍树。
把但在这时候啄木鸟见他不听它的话就真的生气了,“扑”地一声飞下去,去啄砍它家大树的伐木工。一直到伐木工被啄木鸟啄地受不了了,就只好拿着锯子跑了,他一边跑一边想: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
于是,伐木工就等啄木鸟休息了再来仔细观察,终于明白了,原来伐木工砍了它家的树,就打算为了补他之前的错误,就在空白地来植一些树。
“报告垃圾食品国王,今天有26人拉肚子,7人被送去医院,10人没来上学。”“哈哈——竟然有这么多人生病了,看来我们的食品很受小朋友喜欢啊!好,我一定好好奖赏出这个好点子的人!”我提出了这个好点子,当然也就理所当然的升官了,国王让我当他的军师,太好了,以后我的好点子就能更大的得到推广了;首先我让垃圾食品的士兵变身成为小学生,把垃圾食品带给小朋友们品尝,让他们都喜欢这个味道;这个点子还真好,先是有几个班的小朋友闹肚子,最后是全校的小学生都天天想吃垃圾食品,不想吃自己家里的饭了,有的拉肚子,有的送医院了,好多学生都不能到学校来上课了;家长和老师都不知如何是好,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更不用说学习成绩了,大家都惊慌失措,就在这时,我一下子惊醒了,浑身冒冷汗,这才知道刚是做了一个噩梦,我想:“还好,刚是做的梦,不是真实发生的,我怎么能帮垃圾国王做坏事呢!我也是个小学生,我一定要帮助人们。”想着这些,我又睡着了,一会又进入了梦里:“我走在大街上,亲眼目睹了一个小孩吃垃圾食品后拉肚子的全过程,听到一个士兵说:“又有一个小孩拉肚子了,以后会有更多的小孩生病,回去后国王会奖励我们的。”听到这些话后才知道这些主意可都是我出的,是我把他们害成这样的,这次我非常后悔。”这次回来才知道我已经当上垃圾食品国的国王了,我下了道命令:以后不要再放有危害小朋友身体健康的东西了!刚开始大家都特别吃惊,但我是国王,还好也没人敢当面反对,我又说:“以后的零食都做成小朋友们喜欢吃的、绿
色、对身体有益的健康食品,吃完这些零食后,让小朋友们更爱吃饭,更爱运动,身体更健康,谁能做到这些,我就会奖励谁!”
天空一碧如洗,就像一颗美丽的蓝宝石;几朵白云轻轻地漂浮在天边,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可爱的小白兔、有的像宽敞的大礼堂、还有的像温柔的绵羊……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连绵起伏;近处的树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美丽极了。
瞧!一只可爱的小松鼠正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上活蹦乱跳,只见它先作好准备动作,然后后肢一用力,“呼”地一下,就轻松地跃上了另一棵更为高大的松树上,简直像一位出色的芭蕾舞演员。一会儿,它可能肚子饿了,就拿起一个又大又圆的松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它太贪心了,吃了第一个还不算,又接二连三地吃了第二个,第三个……这时,小松鼠的头顶上突然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松鼠哥哥,你在吃什么呀?我能吃吗?”小松鼠猛地往上一看,原来是小燕子妹妹呀!小燕子妹妹真漂亮!它的尾巴就像一把黑色的大剪刀,神气极了!小松鼠见它如此漂亮,不忍拒绝,便说:“好,好,就拿给你吃。”说完,就拿了一个松果送给了小燕子。小燕子看了看说:“原来是松果呀!谢谢你,松鼠哥哥!”小松鼠说:“不用谢,燕子妹妹,反正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紧扣第二单元主题“永远的童年”编排, 包括《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 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选编的目的是通过理解诗意, 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诗中展现的童年趣事, 与当今城市孩子的生活有比较远的距离。探究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 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本着以诵读为主, 在情境化、故事化的吟诵中, 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从整体入手, 指导学生展开了逐步深入的比较阅读。
一、初读比较, 整体把握内容
在学生课前预习, 能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 课始, 就让学生三首连读, 比较它们的异同。学生能纵观三首诗词, 发现异同。相同点:都是写有趣的童年生活的叙事诗, 都有可爱的孩童形象呈现。不同点: (1) 三首诗词中儿童形象不同。有晚归休憩的一个牧童, 有渔船中的两个孩童, 有乡村人家三个可爱的儿子。 (2) 三首诗词中儿童所做之事不同。牧童或放牧吹笛, 或卧在草丛休息;渔船中的两个孩童在船中费力撑伞;乡村人家的三个儿子锄豆、编织、剥莲蓬。 (3) 三首诗词中描述的地点不同, 分别为乡村原野、安仁江上、农村人家, 呈现出不同的景致。
二、品读比较, 入境想象体验
这一环节, 我先留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 让4人小组合作互助, 结合注释, 交流三首诗词的意思。我分组聆听, 对“笛弄晚风”“怪生”等处作了指导, 学生汇报疏通诗意, 作好了深入品读的铺垫。
古诗词意境的品读开拓, 诗词中孩子对诗人感情的体会, 是我此次尝试比较阅读要突破的难点。我琢磨设计, 又按范读入境—插图浓境—想象创境的教学思路展开比较阅读。《牧童》这一课, 我配上笛子乐曲进行范读, 学生边看插图边用心聆听。请一男生用动作和表情范读《舟过安仁》, 其余学生试着从书中画面听出活动的小故事。《清平乐·村居》则配以古乐, 让男女生分开读词的上下阙, 漫步乡村。范读带入诗境, 插图染浓诗境, 我趁势让学生带上美妙的感受多次吟诵, 用心在脑海中创造更清晰和个性化的解读。如《牧童》中牧童放牧原野, 草色葱茏, 何其开阔, 归时晚风中笛声悠扬, 尤其是牧童饱饭卧月夜, 多么惬意!再如, 《舟过安仁》里渔船上稚气的两个孩童, 不再费力撑篙划桨, 异想天开地撑伞, 借风行船, 很是聪明!《清平乐·村居》低矮的茅屋前, 溪水潺潺, 安详的老夫妇略带醉意地闲聊, 三个儿子各自忙碌, 真是和谐幸福的一家人。
最后巧抓“诗眼”悟情感, 透过诗眼体会每首诗不同的情趣。三首诗词的诗眼分别是 (闲) “弄” (奇) “怪”“喜” (欢) , 联系每一首诗词, 体会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我适时补充, 介绍诗歌创作背景, 让学生体会《牧童》流露出诗人吕岩 (吕洞宾) 对恬静闲适生活的向往。《舟过安仁》表现了杨万里对聪明伶俐的两个渔童的喜爱和赞赏。《清平乐·村居》则表达了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 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读出自己的感受, 使新课标“在诵读积累中感染熏陶, 培养语感, 注重情感体验, 发展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能力”的目标得以落实。
三、赏读比较, 感悟不同写法
在学生吟诵兴味正浓时, 我又引导学生对三首叙事诗词的写法进行了探究:《牧童》首句写景, 视野空旷, 平缓舒展, 第二句风中弄笛, 牧童由远及近。“六七里”“三四声”数量词的使用, 笔触活泼。三四句时间推移, 叙黄昏至月明时吃饭休憩之事, 平直自然。尾句“月明”渲染气氛, 一切又归于宁静、幽远、美好, 呼应首句。相比之下《舟过安仁》叙事更为直接, 用诗人的视角观察, 叙事动词使用准确, 突出孩童有趣的行为。三四句颇似自问自答, 表现出诗人童心未泯。《清平乐·村居》以词的形式表现田园之美、田园之乐, 更加清新、委婉和细腻。以景开篇, 词中一家五口各具情态, 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安详老夫妇写起, 一一描写, 着力于“小儿”的描绘, “溪头卧剥莲蓬”生动塑造出他调皮自在的可爱形象。
有一次,小猫家进去了一个小偷。小狗却佯装不知道,仍然静悄悄地趟在那里,等小偷靠近了以后,小狗猛地窜出来,狂叫了两声,窜到小偷的跟前,一口就咬住了小偷的腿,小偷疼得哇哇直叫,用力地挣脱后,就快速地逃走了。把正在做美梦的小猫吵醒了,小猫生气地出来说:“你三更半夜在这里叫,搅了我的美梦,真讨厌!”小狗连忙说:“你家进来小偷了,要不是我把小偷给吓跑了,你家早被小偷偷光了呢!”小猫哼了一声,我才不信呢,说完,就气呼呼地回去睡了。
第二天晚上,小狗家进去了好几只老鼠。小猫听见有动静,定睛一看,好几只老鼠正在往小狗家的粮仓走去,小猫“喵”的一声,猛扑过去,把几只老鼠全部给咬死了。这时,小狗醒了,小狗说:“大半夜你来到我粮仓这里,想偷我的粮食吗?”小猫说:“我帮你捉老鼠来了,不信,你看。”小猫指了指地上的死老鼠。小狗看见了,害羞地低着头说:“对不起”小猫也红着脸说:“上次我做的不对,对不起”说完,它们都笑了。
《平均数》作为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的常客, 不少名师都曾演绎过这节课。因此正式设计前, 我们就在思考:想要突破必须从新的角度入手。首先要抓住平均数的本质, 其次可以从平均数诸多性质中进行选择性教学, 让学生体验平均数的统计意义。那么我又该抓住平均数的哪些性质呢?经过多次试教与反思, 最后确定除让学生深刻体验所有性质中最基础的虚拟性外, 还应充分体验平均数的敏感性。正是平均数具有敏感性, 所以出现极端数据时, 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不合理, 这样为高年级引入新的集中量数 (中位数、众数) 来描述做伏笔。基于上述思考, 本课在平均数统计意义的设计中, 有意放大了敏感性的教学。下面就结合几个教学片段具体谈谈我们在磨课过程中的思考。
一、平均数教学的引入
三年级前的学生通常不会将一组数据看做一个整体来描述, 当一组数据出现在眼前时, 他会对一些个别的数据感兴趣, 只知道一组数据能被组织与排序。排序后能发现这组数的一些规律。教学的关键是从对一组数的个别关注转移到对一组数的整体关注。其中较为典型的思路是:通过组织两组人数不等的比赛, 在学生初步体会到“比个人或比总数”不公平的前提下, 过渡到“通过求出平均每人的数量, 再作比较”的思路上来。“平均数”由此自然生成。对于上述的设计有人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求出平均每人的数量”再比较就公平了?
通过学习与思考, 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平均数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指标之一。所谓数据的“集中趋势”, 就是数据“向某一中心值聚拢的倾向”, 或者说是数据的“一般水平、代表值或典型值”。一组数据少则几十, 多则上千, 甚至过万, 由于我们的思维不能思考所有的数据, 需要选取一个合适的代表值表达一组数据的特征。平均数便是统计中一个重要的集中量数, 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有人问你“班上同学的身高是多少”, 你不可能把张三、李四、王五的身高一一报出———这样太过琐碎, 不仅对你来说很麻烦, 对于提问的人也没有意义。实际上, 这时候你最好报出全班的平均身高, 这也是提问人更想了解“一般值”, 即通常情况、典型情况下的身高。
基于以上思考, 新课引入时我们采用了直接从寻找数据代表的角度来引入平均数。
[实践]
师 (创设情境) :妈妈给小新100颗牛肉粒, 并吩咐他每天不要吃太多。小新是根据每天做功课的表现来自我奖励的, 第一天吃8颗, 第二天吃4颗, 第三天吃5颗……20天后便吃完了。你想小新会怎样向妈妈汇报吃牛肉粒的情况?
(师呈现下表)
生:平均每天吃5颗。
……
追问:“平均”是什么意思?平均每天吃5颗。你怎么想的?那他是不是真的每天都吃5颗?
如果小新这样汇报:第一天吃8颗、第二天吃4颗、第三天吃7颗……这样一天一天地说下去, 你感觉怎样?
小结:看来大家还是赞同用假设每天一样多的数据来表示20天吃牛肉粒的一般情况。
[感悟]在上课之初通过创设“怎样向妈妈汇报吃牛肉粒的情况”的情境,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选取一个合适的代表值表达一组数据特征的必要性, 同时沟通平均分与平均数之间的联系, 使新课的学习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从而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后继学习。
真正磨课时, 其实还遇到不少的障碍。比如100粒这个数据要不要隐藏起来?天数是不是可以再放大些?最后考虑到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 没有具体的粒数就太抽象了, 20天已经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再放大就完全超出学生的计算能力。当然如果可以的话, “天数”是成千上万更好, 这样选取一个合适的代表值 (平均数) 表达一组数据的特征的需要就更迫切。
二、敏感性教学的设计
[实践一]
1. 教学3天 (7, 3, 5) 吃牛肉粒的一般情况。
2. 想一想他如果再吃一天后, 4天的平均数还会是5粒吗?
3. 同时呈现 (7, 3, 5, 1) 、 (7, 3, 5, 5) 、 (7, 3, 5, 9) 及相应的平均数的直方图。请学生观察这3幅图, 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4. 全班交流。
小结:任何一个数据的改变, 都会使平均数发生改变。
课后反思:在统计教学中随意改变数据的做法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学生能理解敏感性的原因吗?经过反复思考, 想到利用“篮球比赛换队员”的学习材料来解决上面的问题, 同时通过追问让学生体验平均数敏感性的原因, 深化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与把握。
[实践二]
光明小学篮球队主力队员的身高情况:
请你估一估平均身高在哪两个数之间, 平均身高怎么算?
教师再出示替补队员身高情况:
当一名替补队员顶替下场休息的4号队员时, 场上的平均身高会变吗?
小结:平均数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 所以任何一个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改变。
当两个替补队员同时换两个主力队员时, 场上的平均身高一定变吗?什么时候不变?
为什么改变一个数据, 平均数一定改变;而改变两个数据平均数却可能不变呢?
小结:改变一个数据, 这组数据的总数也就改变了, 所以它们的平均数才发生了改变。而改变几个数据, 这组数据的总数却可能没变, 所以它们的平均数也可能不变。
[感悟]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 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的重要资源。敏感性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必须把握数学本质、突出数学思考。
三、算法与意义的统一
传统的平均数教学与现在的平均数教学, 最大的变化就是对算法的把握程度。传统的平均数教学, 主要关注平均数这一算法的概念性和操作性理解, 将课堂构筑在“总数÷份数=平均数”这一基础上;而现在的平均数教学, 则淡化了对算法的练习, 使学生重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 也就是强化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以及平均数所具有的各种性质的感受、体验。鉴于这样的认识, 产生了平均数算法教学的第一次实践。
[实践一]
1. 新课教学部分不总结平均数的算法, 只是提炼到“移多补少”“先合再分”。
2. 后面的教学中有2次涉及到求平均数。
3. 敏感性教学时, 为了讲清楚原因, 又提到总数、份数等术语。
课后反思:从学生的课后反映看, 学生对平均数的基本算法掌握比较好, 但是稍有变式, 正确率就大幅下降。课后讨论时, 大家对平均数算法教学的目标定位进行了探讨, 都觉得问题出在过分淡化算法上。有听课教师提出是否可以寻找一条将平均数算法与意义教学相结合的路子。于是有了平均数算法教学的第二次实践。
[实践二]
1.新课教学部分总结平均数的算法。
2.在平均数“虚拟性”“敏感性”的教学中有2次涉及到求平均数。
3.下表是小明、小强、小新在投篮练习中的投中情况。
表格内容按投篮的轮次分批呈现。第一轮先呈现2与7, 告诉学生这是最小数与最大数, 请学生估一估平均数, 再呈现3, 请学生求平均个数;第二轮是先估一估小新的个数比平均数大还是小, 再求小新的个数 (反馈是引导学生用计算与移多补少来解决) , 最后追问两个6的意义;第三轮请学生讲出思考的过程, 教师随机呈现5、5、5与0、0、15, 再追问哪种情况用平均数5来表示显得不合理, 哪些情况比较合理。
[感悟]这组练习主要是围绕平均数的算法练习为主线设计的, 把算法变式练习与平均数的意义、性质等整合在一起。通过平均数算法练习,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同时, 也促使学生采用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 重视数量关系的教学, 提高数学思维的含量, 实现了意义与算法练习的和谐统一。同时通过对比5、5、5与0、0、15两组数据哪种用平均数5表示更合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平均数的缺陷, 即容易被极端值拉拢, 从而失去其“一般性”“代表性”意义。
在一张白纸上,所有标点符号在开会。
这时,感叹号说:“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本领大,谁就当老大。”其它的标点符号纷纷赞同道:“好呀!”句号说道:“我能在一遍文章中出现很多,所有句子都要我来总结。”这时感叹号说道:“我可以让句号变得更加生动、具体。”省略号听了说道:“我可以省略后面好多数字。”逗号说道:“我可是经常受到小朋友的喜爱,应该我是老大。”这时大家都吵了起来,这时,分号也不甘落后的说道:“我经常能在稳重出现好几次呢!”于是,标点符号们争论了很长时间,大家都以为自己能当上老大。
这时,字典爷爷出现了,温和地说:“大家安静听我说,其实你们都很棒,如果没有你们,一篇文章不可能会写的那么生动,具体。你们不用比谁是老大,其实你们都是老大,你们每一个都是重要的。
王品翰
一天,小兔打来电话说:“今天是我的生日,你可以来我家玩吗?”小羊说:“我很乐意来参加你的生日宴会。”他放下电话想:我去年在森林里种了一大片萝卜,要知道,小兔最喜欢吃萝卜了,我去挖一点给小兔做生日礼物吧!于是,他整理了一下要带的东西,关上门去森林了。
一路上,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清辙的小溪“叮咚叮咚”唱起了动听的歌儿,美丽的花儿在风中翩翩起舞。小羊完全陶醉在了这美丽的景色中,他一边哼着小曲一边赶路。
很快,小羊来到了萝卜地,正当他要挖萝卜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了一只老狼,吓得他头重脚轻,浑身冒汗。老狼摸摸自己干瘪的肚子,说:“我已经好多天没吃饭了,老子要吃了你!”小羊知道自己跑不过老狼,逃、肯定是逃不出它的魔掌的,突然灵机一动,说:“我已经很多天没洗澡了,如果就这么吃我,你会被臭死的!”老狼摆摆手:“不打紧不打紧,我去端水来,洗洗干净就能吃了。”
话音未落,它就一溜烟地跑到了小溪边,不到一分钟便打不了水。“咦!小羊呢?”正纳闷小羊去哪里了,只听见身后一声怪叫,转声一看,吓得老狼魂飞魄散,一只全身上下被泥巴包裹着的怪兽出现在它面前,并龇牙咧嘴地朝它张牙舞爪,还没看清怪兽的真面目,老狼早已拔腿而跑。原来,小羊跳进一个大萝卜坑,用泥巴把自己雪白的羊毛涂黑了,弄得面目全非,才把老狼吓跑了。
到小兔家时,宴会才刚刚开始。
【山羊有神笔】
袁亿彬
从前有一只山羊,它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主人,那就是拥有一支神笔的马良。马良的神笔可以干什么?这自然是人尽皆知的啦,就是你想要什么就可以画出来,然后变成真的。
有一天山羊发现家里的草被自己吃完了,怎么办呢?山羊见主人不在家,可那只神笔却赫然挂在墙上,便不急不忙地取下神笔,学着主人马良的样子,在墙上画了一车草。忽然那一车草真的散发出了嫩草的清香,真是太神奇啦!
美餐一顿之后,山羊觉得自己吃饱还不够,它也可以像自己的主人一样用神笔去帮助更多的小动物。
他走啊走,走啊走,看到了正在缓慢前行的蜗牛。山羊问:“蜗牛先生,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吗?”蜗牛说:“当然有!我想爬得快一些,这样上班就不会迟到啦!”山羊在地上画了一个推进器,把它装到蜗牛身上,蜗牛瞬间就变成了急速蜗牛。蜗牛立马开了一家“急速蜗牛东风快递”公司,生意相当火爆。
一路上,山羊还帮了好多好多动物。天色不早,他该回去了。就在这时,危险的老狼出现了,他想吃掉山羊,山羊赶紧拿出神笔画了一个笼子将狼给罩了起来。他打电话给“急速蜗牛东风快递”公司,将老狼快递到了遥远的南极。
山羊回到家把神笔放回了原处。马良回来了,看到自己的山羊真津津有味地啃着青草,跟他出门前没什么两样,可他哪里知道南极又多了一只“冰狼”呢!
【山羊学兵法】
曹雨辰
不久的以前,森林里住着一只老狼。有一天,老狼的肚子突然叫了起来,它捂着肚子唉声叹气:“我已经三天没有吃过东西了,好饿啊!这几天一只羊也没有到森林里来溜达过,听说山羊们是在大集训学习什么《孙子兵法》呢。这‘孙子兵法’到底是个啥?是学做‘孙子’的方法吗?现在的山羊不仅跑起来飞快,还要学得这么聪明,简直是不给我们狼族留活路的节奏啊!”老狼想:这么饿下去也不是办法,森林旁边不是有一个山羊城吗?还是得去碰碰运气,我就不信那里的每一只山羊都这么聪明!
于是,老狼一边听着自己肚子唱的“空城计”,一边咬牙来了山羊城。到了山羊城下,老狼望了望眼前这个高大的楼房,心里直犯嘀咕:这怎么进去呢?围着山羊城转了一圈,他也没发现什么其他通道,心想:不管了,直接冲进去吧!那里的门卫肯定会很害我的!可是,等老狼走到大门口时却发现一个门卫都没有。它挠挠头,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突然,“咣”的一声,老狼脚下的地板裂开了,身子直往下掉。
等老狼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在一个密室里。周围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适应了好一会儿,老狼定睛一看,才发现周围全都是油沟。“哼!你们以为这样就能困住我吗?”老狼踮着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生怕滑到。可常在油边走,哪有不滑倒,最终它还是滑进了一条油沟里。幸好,这个油沟不是很深,老狼连滚带爬,拼命往前冲。跑啊跑,不知跑了多久,它终于逃出了油沟房。
逃出油沟房,老狼正想回头得意一下,却觉得周围好热。向前一看,才发现自己来到的居然是火房。还来不及反应,尾巴就已经被烧着了。“哎呦呦……哎呦呦……烫死我了……”老狼一边拍着尾巴,一边四处乱窜。
突然,它看到墙角有一大缸水,急忙跑过去,想都没想就跳了进去。可是它怎么都想不到,这是山羊们给它准备的一盆开水。老狼刚跳进去,山羊们赶紧把缸盖住,没过多久老狼就被烫死了。
山羊们听说老狼死了,敲锣打鼓地跑出来。当天晚上《孙子兵法》总结大会顺利召开。从此,它们就一直幸福地生活在山羊城里。据说《孙子兵法》也正式成为了羊族学校的必选科目……
【聪明的小山羊】
黄林曦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夜,一只小山羊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不知不觉走进了一片可怕、危险的森林,人们都管它叫“恐怖林”。走着走着,小山羊发现自己迷路了,回不了家了。
森林里大雾弥漫,小山羊看不清路,一不小心被绊倒了,滚进了一个黑漆漆的洞穴里。这个洞穴是老虎和狼的家。这老虎和狼怎么会共处一室呢?原来呀,这只母老虎个小,一条腿还受过伤,走路一瘸一跛的;而公狼却高大威猛,双方也算是势均力敌,才能使他们各自为营,每人占据着半个山洞。
小山羊往洞穴深处走去,突然看到了两双亮晶晶的眼睛,吓得它腿都发软了。狼和老虎跳出来,同时想把小山羊抓住。小山羊跑得飞快,狼和老虎也紧追不舍。突然,小山羊一个急刹车,搞得狼和老虎有些措施不及。
小山羊面露难色,对狼和老虎说“老虎大姐、狼大哥,你看啊,我呢还小,肉也有限,你们两个分着吃我,恐怕是谁也不够吃的,一个人吃么估计还差不多。那应该给谁吃呢?我觉得有些为难,所以刚才我才跑开的。边跑我边想出个好主意。”
老虎和狼觉得小山羊挺仗义,就问:“什么好主意?”
“你们打一场架吧,赢的人吃我,这很公平!”小山羊坚定地说。
狼和老虎觉得有道理,便打了起来。小山羊一秒也没耽搁,趁机逃走了。
老虎和狼累得满头大汗的时候,老虎问:“我们为什么要打架啊?”
狼说:“还不是为了争小山羊。”
“小山羊呢?”
“跑……跑了……”
【尖角王与狼打打】
祁豫
在森林的深处住着一只狡猾的老狼,名叫狼打打。他常常跟自己的弟弟狼傻傻一起用计谋抓羊。
狼的眼睛在黑夜闪着幽暗的寒光,一般人见了都会两腿发抖,而狼打打的耳朵比普通的狼要长很多,听力格外灵敏,即使两公里开外窸窸窣窣的猎物声音也能听得一清二楚。在老狼身上最厉害的当数爪子,又大又尖的狼爪可以毫不费力的杀死猎物,哪怕猎物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逃不出这又尖又利的大狼爪。
在森林的东边住着一群山羊,这群山羊的头羊是一位叫万思的羊,这只山羊与众不同,因为他有一对又尖又长的羊角,羊角仿佛可以刺穿青天,看着就让人心惊胆战。这头大山羊有个绰号,叫“尖角王”。听说“尖角王”以前打败过一只大老虎,这一战绩使他毫无意外的成为了头羊。
这一天清晨,狼打打和狼傻傻一起去捉山羊。山羊里有一位神医,他鼻子很灵,只要在一公里以内的一点食物渣他都能闻到。神医闻到了狼的气味,于是告诉大家赶快到地窖躲好。
狼一来发现,一只羊都没有。狼打打不死心,轻轻地推开一扇门,发现没羊,又推开了一扇,也没羊。等狼打打把所有的屋子都搜查完一遍,太阳已经下山了。饥肠辘辘的老狼不甘心,自从“尖角王”当上头羊之后,他们似乎很久没有开过“羊荤”了。于是他们一直在羊群旁边等着,蓝幽幽的眼睛闪着饥饿的光芒。
等了许久,山羊以为狼走了,纷纷从地窖里出来了,结果一出来就看到了狼,山羊被吓得四处逃窜,只有“尖角王”一动不动,因为他准备与狼大干一场。
只见“尖角王”亮出尖角对着狼傻傻,后退了几步,又猛地冲了上去。狼打打看见了,想出来保护他的弟弟,只听狼打打大叫一声:“危险!快躲开!”,但是来不及了,他的弟弟已经吓傻了,老狼只有使出全身的力气跳过去,一把将他的弟弟推了出去,但是他自己的身体已被羊角戳穿了。
狼傻傻发疯似地朝“尖角王”扑过去了,竟然一口咬住了“尖角王”的脖子。“尖角王”不顾疼痛,使劲将羊角向上顶,戳穿了狼傻傻的心脏,但是“尖角王”自己也身受重伤,无力回天,他在临死前给羊群发出了自己的最后一道命令:“你们以后……小心……狼!让神医……当你们的头羊吧,它的鼻子……能……保羊族平安!”
勇士与勇士之间的战争,总是如此荡气回肠!
【愚蠢的老狼】
汪子恒
一年一度的森林诗词大会又到了。这一天,小动物都早早地来到比赛场地——绿天广场。
比赛结束后,主持人猴子先生公布了获奖名次。小山羊又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而老狼也像往年一样——倒数第一名。
回家后,老狼决定把小山羊吃了!
于是,他来到小山羊家,对小山羊说:“我要把你吃了!”
“为什么?”小山羊问。
“因为你最聪明,我把你吃了,就等于把智慧吃了,这样我就可以成为最聪明的狼了。”老狼得意地说。
小山羊急中生智,对老狼说:“狼大哥,我还不算是最聪明的食物,人参才是呢!他今年都9999岁了,在这99中,他吸收了万物的精华,是当之无愧的智慧之果!”
老狼相信了小山羊的话,可他在森林里找来找去也没找到人参。老狼很生气,又跑去问小山羊:“小山羊,人参到底在什么地方?不老实交代,我就吃了你!”
小山羊说:“真正的人参是不容易找到,可你没听说萝卜赛人参吗?小白兔家的田里可都全是萝卜人参呀!”
老狼再一次相信了小山羊的话,他来到萝卜地里,吃了很多很多萝卜,连路都走不动了。路过的猎人看到这一幕,就轻易地抓住了老狼。
这,就是愚蠢的老狼的故事!
【聪明的小山羊】
简皓然
一天,森林里起了大雾,不知怎么回事,雾迟迟不散。饥肠辘辘的小山羊百般无奈之下,决定出去找点吃的。
虽然这很危险,可是他太饿了,顾不得这些了。他打开门探出了头张望了一会便鼓起勇气出门了。一路上,小山羊寻寻觅觅,总算是找到了些填肚子的东西。正准备回家的时候,一只狐狸从草丛里跳了出来,把小山羊抓住了。
狐狸逮着小山羊,准备回家慢慢享受这顿美餐。“一只老狼!”小山羊喊道。狐狸一听“老狼”二字,立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扔下小山羊,跑走了。
小山羊很得意,可还没等它喘息一会,突然从丛林里传来了“嗷呜——嗷呜——”的声音——老狼居然真的来了!
老狼一下子就把小山羊抓起来了,小山羊又是一声尖叫:“一只老虎!”老狼一听“老虎”二字,用光速把小山羊放下,逃之夭夭了。
小山羊想,这回可别真的来只老虎啊!可偏偏怕什么来什么,老虎真的来了。他急急地叫“大象!”老虎一摸自己曾经被大象顶伤的屁股,用超光速飞一样地开溜了。
“咚咚!”小山羊一听,这应该是“象”走路的声音呀,小象还好,可是这是大象。小山羊还没想到大象到底怕谁,心里不由得害怕起来。
“你好呀,小山羊,你怎样一个人在这里呀?”大象居然友好地跟自己打招呼,这让小山羊有点受宠若惊。“我正想出去散散步,你愿意陪我一起走走吗?”大象继续说到。“我愿意!我还非常乐意为您推荐一条散步的绝佳路线。”
用诗词中的插图来导入新课, 为学生理解古诗词营造氛围, vbn1课堂伊始, 我这样导入“童年是美好的, 纯真的, 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美丽的故事。这三幅插图都描写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谈一谈你的感受, 也可以谈谈看到插图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出示书上的三幅插图, 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清平·村居》, 浓浓的三幅中国画, 让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 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调。看到《村居》图, 有的学生感觉到很悠闲, 舒适, 心境惬意, 有的学生很向往这种童年生活。看到《舟过安仁》图, 图中两个小孩坐在船上打着伞, 有的学生很是羡慕, 因为是在北方, 虽然每个孩子对划桨撑船很陌生, 但是很好奇, 还有的学生感到这两个小孩太调皮, 特别好玩。看到《清平乐·村居》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 有的学生感到这一家子很温馨, 想到了自己的家庭。每个学生看着插图都谈到了自己的理解, 这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本课的三首古诗词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借助插图理解词语, 化难为易, 准确定位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有一处“茅檐低小”, 有学生提出什么是“茅檐”?书上的注释中这样写道“茅屋的屋檐”。茅屋距离现在的学生非常遥远, “茅屋的屋檐”怎么给学生解释清楚呢?这首诗的插图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赭石色的屋檐上铺满了茅草, 略微探出了墙壁一些。通过看插图, 学生马上就理解了注释中所说的“茅屋的屋檐”。“低小”的概念又是什么呢?到底低到何种程度, 小到何种程度呢?学生理解同样有些困难, 我同样借助于插图, 让学生再细致地观察插图中“矮矮的小小的房子”, 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低小”的具体概念。借助课文插图就实现了教师用许多语言所解释不清的东西。《牧童》这首诗中的“铺”字的理解, 同样可以很好地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在学生读完“草铺横野六七里”后, 我让学生看图, “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很大很大的原野‘铺’满了草, 大家看, 图中的原野上那么多草, 到处都是, 一望无际。”联系插图学生很好地感受到“铺”的一望无际, 感受到了广阔的原野和草的茂盛。
三、借助插图丰富想象, 画中有画, 天马行空
第一首诗《牧童》的插图, 一个牧童以地为床, 以天为帐, 自由自在, 连蓑衣都不脱, 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那么悠闲自在。学习《牧童》我让学生边看插图, 边再读这首诗, 再配上音乐, 学生的情感完全融入在这首诗中, 这幅画中, 古诗的朗诵与画完全融为一体。我顺势而启, “这个牧童在这样的情境中, 那么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夜的草地上, 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的情感完全被激发出来, 看着插图, 学生各种各样的牧童想象图呈现出来:“他可能什么也不想, 就想在这样美的景色中好好享受一番, 睡上一觉。”“他在看天上闪闪的星星, 想着奶奶给自己讲的神话传说故事。”“他在数天上的星星呢!他可能已经数了100颗了……”“他在想天上的星星怎么那么多, 怎么也数不完呀!”“今天的小伙伴之间的游戏可真开心, 明天准备去哪里玩呢?玩些什么呢?”……我不得不感叹于学生的想象力。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有美丽的一幅童年画, 清新的一首童年诗。《舟过安仁》, 两个小童撑着伞无拘无束, 正在用伞让船前进呢!看着画面, 我这样启发“你听到两个小童他们在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快, 看着风向, 把伞撑起来。”有的说:“看, 我们有船帆了, 我们的船跑得更快了!”……学生想象丰富, 无声的画面被激活了。
四、借助插图辨析词语, 联系实际, 突破难点
《舟过安仁》中有一句“收篙停棹坐船中”中的“篙”和“棹”学生不好区分。注释中的“篙”解释为“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的解释为“船桨”, 但是学生还是搞不清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 联系注释, 说“插图中船头之上两个长长的东西哪个为“篙”和“棹”, 你能找出来吗?”片刻之后, 有学生回答“尖尖的、长长的, 完全在船上的是‘篙’, 这是撑船用的, 使劲往水里一按, 船就开了。而一半在水里, 一半在船上的为‘棹’, 当桨用。”。为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二者之间的区别, 我说, “你平时在电视上还见到过‘篙’和‘棹’吗?”有学生说“坐在船上摇动划水, 让船前进的, 它前面是像鸭子一样稍微有点宽为‘篙’;站起来, 使劲向水底撑的为‘棹’。”借助插图联系实际, 由浅到深, 学生真正理解了“篙”“棹”二者之间的差别。
诗画原本一家, 古诗词的学习更加离不开有意蕴的美图, 只有充分认识到教材中插图资源的重要性, 才能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资源, 让插图为语文服务, 让插图为古诗词的教学服务。
摘要:我国古代就有诗情画意、诗画一家的说法, 诗离不开画, 画离不开诗。诗画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古诗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崔峦老师在《教材主编对您说》说“教科书图文并茂, 且有厚重感”“新教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可见, 开发教材资源, 运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资源, 对于学生学习语文,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为例, 谈谈在古诗词中如何运用插图资源。
【三年级下册童话作文】推荐阅读:
八年级下册童话作文07-07
压缩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01-08
三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01-10
小 学三年级下册作文范文09-07
三年级下册6单元作文范文11-28
三年级下册实验作文300字左右10-20
三年级下册作文 我的家乡12-19
三年级下册作文:我的自画像06-29
三年级下册作文假如我会变400字11-14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