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产业发展报告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马铃薯产业发展报告(通用8篇)

马铃薯产业发展报告 篇1

一、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色

马铃薯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肃省定西市从1996年提出实施“洋芋工程”迄今,马铃薯产业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自给自足阶段到产业培育、快速发展,进而步入目前的马铃薯产业全面提升四个阶段。到2008年实现了由“马铃薯之乡”向“中国薯都”的跨越

多年以来,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北部干旱区、南部高寒阴湿区、中部河谷川区三个区域化特色生产基地。从之前的小面积种植家家户户只够吃解决温饱到现在的大面积种植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已经发生了天翻天覆地变化。“十二五”以来,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和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抓两头(种薯扩繁、精深加工)、带中间(品牌营销)、促提升”的发展思路,以提升种薯繁育水平为核心,以精深加工和品牌营销为保障,全力抓好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贮藏设施建设,不断推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了马铃薯种植由商品薯生产向良种扩繁转变,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及休闲食品加工转变,营销由传统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安定区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定西马铃薯”被命名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安定享誉全国的一张重要名片,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安定人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富民产业。

(一)种植规模趋于稳定,产业效益持续增加。

“十二五”以来,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持续保持在1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3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可支配收入150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2015年种植面积100.02万亩,因受伏旱和早霜冻影响,总产量达到108.8万吨,马铃薯产业总产值24.6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可支配收入1428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6%。

(二)繁育体系不断完善,良种推广步伐加快

每年筹措资金1000万元以上,积极扶持制种企业发展。全区已建成规模化种薯企业17家,微型薯生产能力达4.5亿粒。同时,依托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农科院等科研单位,逐步建立了“服务全区、面向全国”的优质脱毒种薯生产供应体系和“政府主导、主体参与、大户引领、多元发展”的良种扩繁工作机制。2015年引进试验新品种43个,建立原种基地2万亩、一级种基地15万亩,全区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了100%。

(三)龙头企业日益壮大,产业链条有效延伸

按照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的思路,进一步加快了马铃薯精深加工业的发展步伐。全区共建成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9家,拥有生产线27条,马铃薯精深加工能力达45.25万吨,形成了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休闲食品为主、比较完整的加工体系。年加工马铃薯鲜薯40万吨以上,生产马铃薯精淀粉、变性淀粉及薯制品等各类产品11.1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增加值达到1.95亿元。

(四)销售网络持续扩大,营销体系不断健全

按照“区有中心市场、乡镇有初级市场、村有收购网点”的要求,形成了以国家级定西马铃薯批发市场——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为龙头、以集中产区大乡镇78个马铃薯市场为骨干、以304个定点收购网点为辐射的三级市场体系,鲜薯年交易量达68万吨。在此基础上,按照“稳定占领国内终端市场、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的思路,先后在广东、上海、成都等省市建立直销窗口52个,年外销鲜薯50万吨以上。以巨鹏公司为龙头的外贸企业快速发展,与中东、欧洲等国外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外贸业务开展以来,年均出口马铃薯及其制品1.1万吨,创外汇1000万美元。

(五)储藏体系更加健全,调节能力明显提升

按照“深挖窖、广积薯、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增收入”的思路,大力推进储藏设施建设。全区共建成1000吨以上大型贮藏库135座、100吨以上中型贮藏库664座、10-60吨贮藏窖2280座、10吨以下农户小窖16.2万眼,总贮藏能力达80万吨,形成了“恒温库+贮藏库+窑窖群+千家万户小窑窖”的贮藏体系,提高了马铃薯种薯安全及鲜薯贮藏水平,发挥了淡贮旺销、均衡供应、稳定价格、促农增收的作用。

(六)配套服务更加完善,技术集成日趋成熟

在中央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充分发挥区乡两级农技部门和各类经营主体的引导推动作用,大力推广各类先进实用的马铃薯种植技术。组建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123个,每年引导马铃薯企业在各乡镇建立原料基地30万亩,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安定区在马铃薯种植方面探索建立了“企业投放良种订单建基地、公司流转土地自建基地、中介组织技术指导建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建基地”等基地建设模式;探索总结推广了“黑色全膜覆盖+节水灌溉+脱毒种薯+配方施肥+机械耕作+专业化防治”的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被农业部树立为全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高效增产模式并在全国同类地区大力推广;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率先实行了马铃薯保险并被纳入国家政策性补贴范畴,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薯都”的甘肃省定西市已成为脱毒种署生产力居全国第一、马铃薯种植全国三大主产区、精淀粉加工能力全国最大、市场流通及营销体系全国一流,定西市的气候、土质、降雨等条件适宜马铃薯生长,所产马铃薯个大、质优、色白形圆、薯皮光滑、口感醇香、干物质含量高、耐运耐藏,是各种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生产的上好原料和鲜食外销的优质产品。

二、发展我市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产业存在的主要障碍和困难

(一)社会认知程度低,推广难度大

人们对绿色有机生态的认识不足。一是农民缺乏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和基本素质;二是市民对绿色有机生态概念了解太少,没有形成无污染、安全健康的绿色消费理念,对有机产品不认可,购买不积极;三是生产企业积极性不高,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环节多,认证费用高,加之绿色有机食品在价格上的优势不明显,导致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推广难度大,整体水平低。

(二)生产投入成本高,发展规模小

由于绿色有机食品对产地和环境的要求高,并且一次性投入是常规农业的2-3倍,而绿色有机食品的消费者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再加上运输,储藏,包装手段落后等诸多的困难。还有有机产品的价格是常规产品的3-5倍,价格影响消费,直接阻碍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产销的发展,全市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的发展规模、面积和总量都较小,品种单一,地域分散,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强。

(三)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能力弱 我市做绿色生态马铃薯龙头企业数量少,生产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多为初级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知名企业、知名产品、知名品牌较少

(四)服务涉及部门多,监管难度大

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产品的生产销售涉及农业、林业、畜牧、水务、环保、国土、工商、质监、商务等多个部门,监测机构多但不具有国家评估的综合性农产品质量检测资质,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体系和农业环境质量保护体系仍不完善,信息服务不到位,全程质量监管制度和工作机制不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滞后,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产品生产地域辽阔,监管难以全覆盖。

三、大力发展我市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产业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发展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的好做法、好经验和成果,充分反映发展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成功典型,激发企业、业主、农户投入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争创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品牌。重点宣传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产品品牌,提高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产品在市场和消费者中的形象和影响力。广泛宣传绿色有机生态知识,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争取社会各界对发展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的广泛关注、认同和支持。

(二)加大领导力度,明确发展定位

绿色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并且我市马铃薯产业占农民收益的30%以上,这事关农民利益和市民健康,是政府“发展我市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一是加强领导。组建以市委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推进领导小组。二是确定目标。以创建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示范市为目标,制定全市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战略、思路目标、区域布局、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县区按市上总体规划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分步实施。三是全域推进。按照“市上统筹、县区主推、部门牵建、企业主体”的原则,以绿色生态马铃薯产品品牌为重点,全域推进绿色生态马铃薯产品品牌标准化认证步伐。四是落实责任。将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发展列入重点工作内容,纳入综合目标考核,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查督导,逗硬考核奖惩。

(三)加大投入力度,做大产业规模

发展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提供绿色健康产品,是一项任务艰巨、投资巨大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事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投入机制。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各级财政每年都应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作为绿色有机生态马零食产业的专项资金,用于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技术培训、龙头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二是资源整合。尽快建立和完善发展绿色生态马铃薯的基金制度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制度等,向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迈开步伐,壮大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三是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工商企业和个人投资发展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农民共同投入的机制;鼓励和扶持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并已形成规模效益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推进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向规模化发展。

(四)加大科研力度,提升产品品质

绿色农业限量使用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有机农业则完全禁止使用,这对农业科技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亟须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一是加强科技攻关。组织科技人员对有机肥料生产和施肥技术、生物农药配制技术、良种培育技术、特色产品加工技术深入开展研究。二是加强技术推广。建立镇(乡)、村“两级”和高、中、初“三级”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体系和网上信息交流体系,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广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种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科学用药技术,促进绿色有机马铃薯产品质量安全,降低自身的污染。三是严格执行标准。按照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生产、加工的操作规程,在种植、收购、加工、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实行登记卡制度,认真记录造册,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层层把关,杜绝不合格农产品。

(五)加大创新力度,增添发展活力

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产业是我市具有革命性的农业项目,必须打破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机制,激活现代农业内生发展动力。一是创新发展机制。借鉴国内外发展比较成熟先进的绿色有机生态农业技术,鼓励农民多学习,多了解有关绿色有机生态马铃薯的一些好的案例和发展前景,建立良好的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创新经营机制。打破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方式,走工厂式生产、市场化运作之路,实施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开拓以专卖店、超市为终端的销售渠道和网购、团购、酒店等直销渠道,扩大销售网络。三是创新科研机制。充分发挥已有的科技资源优势,组织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开展联合攻关。研究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保鲜等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和操作规程,研究开发专用生产资料,引进名、特、优良品种,建立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生产企业,搭建“产学研”平台。四是创新监管机制。建立产品追溯机制,落实质量追溯制度、行业自律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实现全程监管,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五是创新激励机制。有机食品价格高,产量低,生产风险与市场风险较大,政府应出台奖励扶持政策,以奖代补,鼓励企业开发绿色有机新产品,对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例如给个5-10万元的奖励)

马铃薯产业发展报告 篇2

一、调查范围

为马铃薯主产区的榆盘乡、咀头乡、马力镇、滩歌镇。

二、调查方法

采取随机调查的方法。在调查乡镇范围内, 随机选择调查村和地块, 每乡镇选3~5个村, 每村选3~7块地, 每块地随机取3个样点, 用边长6尺 (面积36尺2) 的方框测定亩株数, 每个取样点挖5株称重计算单株产量, 并计数单株结薯数、腐烂薯个数率、畸形薯个数率、商品 (大中薯) 率、每块地的平均密度乘以单株产量即为该地块的亩产量。所有调查地块的平均数即为全县的平均产量、结薯数、烂薯率、畸形薯率、商品率, 共调查20块地, 取样60个, 31亩, 代表面积670亩。

三、调查结果

1.产量。全县平均亩产3027.9斤, 最高产为马力张坪村阴坡地里种植的陇薯5号, 亩产4907.3斤, 最低产为咀头乡新泉村阳坡地种植的陇薯6号, 亩产为1173斤。榆盘乡平均2649.1斤, 咀头乡平均产量2649.2斤, 马力镇平均产量3452.2斤, 滩歌镇平均产量3457.5斤。

2.商品率。全县平均为74.7%, 平均亩产商品薯2261.8斤。

3.单株结薯数。全县平均为3.7个。

4.烂薯率。全县平均为7.5%。

5.畸形薯率。全县平均为8.7%。

四、结果分析

1.测产结果全县平均亩产3027.9斤, 比2008年平均亩产3600斤减产16%, 通过气候分析和访问群众, 主要原因是6月中旬~7月下旬薯块膨大期的严重干旱和8月份的连阴雨造成。

2.从各乡镇平均产量看, 榆盘乡和咀头乡相近, 滩歌镇与马力镇相近, 而且滩歌镇和马力镇比榆盘乡和咀头乡产量高得多, 说明南部山区比北部山区7月份的旱象较轻。

猪马铃薯中毒的诊治报告 篇3

关键词:猪;马铃薯中毒;诊治报告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184-1

1 发病情况

2011年6月末城发乡张斌家饲养的2头育肥猪,相继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口腔粘膜肿胀,流涎呕吐,体温有时高,原发性腹腔泻,粪便中混有血液。腹部皮下发生湿疹,头颈和眼睑发生水肿的症状。遂来我处就诊,经询诊,畜主称曾饲喂几天陈土豆,怀疑为马铃薯中毒。

2 发病机制

马铃薯素主要在胃肠道内吸收,能刺激胃肠粘膜引发炎症,通常健康完整的胃肠粘膜吸收马铃薯素很慢,但当发生胃肠炎或粘膜损伤时,则吸收迅速,从而引起重的胃肠炎(出血性胃肠炎)。

马铃薯素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延脑和脊髓),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末梢发生麻痹。此外,马铃薯素被吸收入血液,能破坏红细胞,而呈溶血现象。

3 诊断

了解是否摄食发芽或腐烂马铃薯,病史对诊断尤为重要。(经问诊,畜主称只曾连续一周饲喂陈土豆即发芽变质的马铃薯喂猪),并结合临床症状(明显的神经机能紊乱,胃肠炎及皮肤湿疡),进行综合分析,初步诊断为猪马铃薯中毒,但猪马铃薯中毒时神经症状轻微或没有。

4 治疗

原则消除毒物,清理胃肠,保护胃肠粘膜,制止炎症发展。防止脱水,增加患畜的抵抗力。

使用 0.01—0.02g阿林吗啡皮下注射,用以催吐。

200gNa2SO4制成1%的溶液加50ml酒精、20g鱼石脂,调匀内服,用以催泻。

以上药在病初应用,用于排出消化道内有毒物质。

30g酸炭银、20g鞣酸蛋白、30gNaHCO3加水适量,灌服,连用5天,用以保护胃肠粘膜。

依病畜体重酌量使用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三甲氧氨苄嘧啶)肌注,用以制止炎症发展。

5%葡萄糖酸钙溶液500ml+(0.5-1g)Vc静注连用3天。

5 小结

馬铃薯素主要存在于马铃薯花、块根、幼芽及其茎叶内,其含量差别很大,花内最多,其次为幼芽,成熟的马铃薯虽含有马铃薯素,其量甚微,不致引起中毒,但当贮存到第二年七月份时,其含量可增至0.11%,特别是发芽、变质腐败时,毒素含量显著增加,常引起猪只中毒,另外,发芽腐败的马铃薯中还含有亚硝酸盐及腐败毒素。由此可见,马铃薯中毒是这三种物质共同作用而发生的。

应用马铃薯作饲料时,初期少投喂,饲喂量应逐渐增加。不宜饲喂发芽或腐烂发霉的马铃薯,如必需饲喂时,应充分煮熟后并与其他饲料搭配饲喂,还要去除幼芽、变绿、腐烂部分,煮熟后应将水弃掉。

马铃薯产业发展报告 篇4

一、生产情况

(一)种植面积

“九五”到“十一五”是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时期。“八五”期间年平均种植面积只有408万亩,“九五”期间跃升到783.9万亩,“十五”和“十一五”分别增加到823.5万亩和968.1万亩,其中“十一五”的2008年和2010年均突破了1000万亩,分别达到1019.3万亩和1021.7万亩。“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069.1万亩,创历史之最;随后的4年间,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科技含量低,产业与市场衔接滞后等问题的显现,马铃薯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导致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年平均下降幅度达到7.9%,2015年降低到769.5万亩,降回到“九五”期间的水平,年平均种植面积回落到917.5万亩;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支撑的加强,以及农民种植经营理念的转变,2016年种植面积回升到818.6万亩,比上年增幅6.5%。

(二)产量形势

内蒙古马铃薯平均亩产波动上升,年均总产量刚性提高。“九五”期间内蒙古马铃薯平均亩产鲜薯842公斤,年均总产鲜薯660.2万吨;“十五”平均亩产鲜薯953.2公斤,年均总产鲜薯788.4万吨;“十一五”平均亩产鲜薯865公斤,年均总产鲜薯837.5万吨;“十二五”平均亩产鲜薯969.3公斤,年均总产鲜薯889.4万吨。2016年内蒙古东部马铃薯主产区遭受旱灾减产,但中部主产区降雨较好,产量增幅较大,总体属偏丰年景。全区平均亩产1019.8公斤,较2015年增产64.6公斤,增幅6.8%;总产鲜薯达到834.8万吨,较2015年增加99.8万吨,增幅13.6%。

(三)技术应用情况 1.节水栽培稳定推进

2016年内蒙古节水栽培(滴灌和喷灌)面积320万亩左右,约占水地种植面积的90%,平均亩产2500公斤,比上降低100公斤以上;其中:马铃薯滴灌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近180万亩,平均亩产2200公斤,比上降低200公斤左右。主产区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喷灌40万亩,膜下滴灌68万亩,两项合计占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7.7%,占全区节水栽培种植的33.8%。

2.品种结构市场化加速

2016年,全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克新1号种植面积约490万亩左右,占总面积的60%,而市场优势明显,销售较好、价格较高的夏波蒂、荷兰系列、兴佳2号、冀张薯12号、冀张薯8号、青薯9号、后旗红、龙金、早大白等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到40%,约328万亩,比2015年增加约78万亩,商品薯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乌兰察布市克新1号的种植面积下降到270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69.2%,较2015年降低5个百分点,新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占到总种植面积的30.8%,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其中夏波蒂35万亩、费乌瑞它25万亩、冀张薯系列22万亩、后旗红11万亩、兴佳2号3万亩、中薯系列1万亩,其他品种约23万亩。

3.脱毒种薯普及率稳步提升

内蒙古微型薯生产能力达到25亿粒左右。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实际生产微型薯在8亿粒以上,原种产量在25万吨以上,脱毒种薯总的生产量170万吨左右,约占鲜薯总产量的20%左右。一级以上脱毒种薯的普及率达到65%,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主产区乌兰察布市现有马铃薯脱毒组培室25000平方米,网室5000多亩,原种田5万亩,合格种薯田50万亩,达到年生产脱毒苗1.2亿株、脱毒微型薯4.5亿粒、原种10万吨和合格种薯120万吨的生产能力;2016年全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普及应用率达到60%左右,较2015年提升8个百分点左右。

二、市场消费

(一)消费情况

截止2016年12月底,内蒙古马铃薯鲜薯销售550万吨左右,占总产的65%以上。其中:乌兰察布市销售250万吨左右,占鲜薯总产量的55%,比去年同期增加8%。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山西、山东、上海、江浙、河南、广州、四川、湖北等地。

(二)加工转化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秋冬,龙头企业的实际加工量80多万吨,全区实际加工量近100万吨,加工率12%。预计到明年春天,内蒙古马铃薯加工转化率将达到15%左右。其中主产区乌兰察布市已加工鲜薯50万吨,占鲜薯收获量的11%。

(三)价格变化

2016年主要品种产地销售价格为:3两以上克新1号0.8~1.4元/公斤,夏波蒂、荷兰

十五、冀张薯12号、冀张薯8号、后旗红等品种1.2~1.8元/公斤。与2015年相比,收获初期,收购价格平均每公斤低0.1—0.2元,进入10月份以来,收购价格持续上涨,与2015年同期相比,收购价格平均每公斤上涨0.1—0.2元,而且销售形势好于2015年。

三、2016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大自然灾害 1.主要病虫害

2016年内蒙古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264.3万亩,造成减产95.4万吨,经济损失8.9亿元。其中:中部马铃薯主产区乌兰察布市、锡盟、包头市晚疫病发生面积87.5万亩,与常年发病范围较广、程度重、损失大,经济损失近6亿元,特别是乌兰察布市发病面积50万亩,减产50万吨,经济损失5亿元。

2.气象灾害

2016年内蒙古马铃薯生产受干旱、雹灾、洪涝等气象灾害面积210.5万亩,造成减产100万吨,经济损失9.4亿元。其中:呼伦贝尔市受旱面积64.5万亩,减产近20万吨,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栽品种有悖于市场需求

内蒙古主栽品种克新一号,由于牙眼深,薯形较差,商品性一般,近几年,市场价格低,销售不畅,但其适应性好,具有耐旱稳产等优点,目前没有替代品种。商品性状好,市场销售好的品种,如荷兰薯、夏波蒂、青薯9号、冀张薯8号和12号等,对水肥敏感,要求较高的管理和投入水平,种薯的级别要求高,种植成本较高,规模种植尚可,农民一家一户的种植风险较大。缺少适应性、商品性好的更新换代品种。

2.土传病害风险加大

内蒙古中部马铃薯主产区由于中后期降雨量多、土壤湿度大,疮痂病、粉痂病的发生较重,对马铃薯商品品质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到销售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近年来生产情况,按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病菌基数的积累已经达到较重发生程度,一但条件适宜,加重发生将不可避免。

3.耕地质量仍在持续下降

近年来,虽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耕地地力,但有机肥施用范围和数量仍然偏少,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刚刚进入大力推广阶段,只是减缓了耕地质量的下降速度,地力的提升任重道远。

四、2017年马铃薯产业发展形势分析预测

(一)种植面积稳定增加

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加之市场拉动和种植经营理念的进步,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预计增加10%左右,达到900万亩以上。

(二)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随着现代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种植条件的逐步优化,适应市场及主食化发展的高产优质品种种植面积会进一步增加,但由于受种薯数量、投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增幅不会太高,预计种植比例在42—45%之间,较2016年提升2—5个百分点。

(三)市场潜在风险增加

在政策、市场、效益的促动下,2017年国内马铃薯种植面积将持续增加,据专家预计将增加3%左右,同时,随着马铃薯生产科技含量的提升,产量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若无较重、较大的自然气候灾害等特殊因素影响,全国马铃薯鲜总产量将比201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鲜薯销售价格波动会加剧。北方一季作马铃薯生产区收获时间集中,总量大,占全国的55%左右,季节性供大于求的现象将更为突出,价低滞销的情况发生机率大幅增加,市场风险加剧。

五、2017年马铃薯产业发展建议

(一)强化科技培训

一是突出重点培训对象。要针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以及农民经济人和种植、经销、物流等企业开展专向培训。二是提升培训内容。在政策宣传和现代种植技术推广地基础上,要针对种植和经营理念、市场信息的把握、营销模式方法、品牌建设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培训提升。三是确保培训效果。要逐步建立回访机制,对培训对象进行跟踪回访,持续提升培训效果。

(二)强化舆论引导

加强马铃薯主食化的宣传,拓展消费群体,提升消费水平和质量,营养引导消费,消费拉动产业。

(三)强化信息服务

一是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服务。二是加强病害的预测预报服务。三是逐步建立市场信息发布体系。

(三)强化监督管控

一是加强对种薯市场的监管,确保规范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对种薯生产企业的建档立案工作,逐步建立种薯的质量追溯机制,确保种薯质量。三是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监管。

(四)强化地标和品牌建设

一是要引导扶持强化现有地标和品牌的宣传、维护和使用,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立足优势,针对性的打造一批名优特地标和品牌。

(五)切实做好生产环节的风险防控

一是着力做好“减药控肥增效”工作;二是持续开展耕地地力提升工作;三是加大资源节约型(重点是节水)节本低耗增效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四是进一步拓展马铃薯价格保险试点规模,完善运行机制;五是继续推进清洁生产,加强残膜清理、回收、再利用的扶持力度;六是继续鼓励扶持现代化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和现有设施的升级改造;

(六)提前做好秋季可能出现鲜薯价低滞销的应对准备工作

马铃薯的调查报告 篇5

20**年,甘州区按照市委“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实施三大战略、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制定和下发了甘州区 “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工程20**年实施方案”。把中国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工程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以布局科学化、种植标准化、品种专用化、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和加工精深化为目标,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薯、专用薯生产,稳定发展鲜食薯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全区马铃薯产业的层次和水平。

一、基本情况

20**年全区种植马铃薯面积3.64万亩,其中陇薯3号为8000亩,克新4号为1亩,大西洋1000亩,其它15400亩。主要分布在安阳、花寨、大满、小满、党寨、龙渠、甘浚、新墩等乡镇。在大满镇四号村, 党寨镇二十里堡村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明永乡沿河村等建立连片示范点3个,建立安阳王阜庄村等3个马铃薯协会培训基地,产量达到9.3万吨。目前,企业已收购5万吨,占总产量的53.8%,其中有年金龙公司订单面积1.7万亩,亩均产量3.5吨,预计收购5万吨,现已收购3万吨,占应收购总数的60%,每吨收购价730元;张掖市玉鑫淀粉有限责任公司订单面积0.8万亩,亩均产量3.5吨,预计收购2.8万吨,现已收购0.7万吨,占应收购总数的25%,每吨收购价600元;瑞达等其它公司收购0.9万吨,每吨收购价550—600元。

就全区马铃薯生产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种植技术日趋成熟。近年来,农技部门积极推广实施高新节水、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利用农机补贴激活民间资本,在机械化耕作上寻求突破,为今后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加快马铃薯品种改良步伐,不断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20**年全区脱毒种薯种植面积约为2.37万亩,良种覆盖率达65 %,马铃薯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技术体系已日渐完备和成熟。

二是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目前,已建成规模较大的马铃薯全粉生产企业1个—张掖市有年金龙马铃薯雪花全粉食品工业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固定资产现已达1.1亿元,包括年产6000吨马铃薯雪花粉生产线、3000吨颗粒粉生产线、有年生产复合薯片等小食品2500吨的生产线、年产2000吨精淀粉生产线和年产1500吨食用酒精生产线,公司年原料消耗量5.95万吨,储备能力2000吨。20**年该公司计划加工马铃薯5万吨,其90%的原料靠我区供给。建成规模较大的马铃薯精淀粉生产企业1个--张掖市玉鑫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马铃薯精淀粉1万吨,可带动甘俊、明永等周边乡镇种植马铃薯2万亩。公司采取订单形式与农户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为种植基地先垫付种薯款、部分化肥农药款、承担部分运费和适价收购种植户的等外品等优惠政策,激励农户扩大种植规模,扩展原料基地,使企业和农户之间基本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业化经营机制。

三是种植效益逐步提高。我区的土壤、气候、水肥条件,对发展马铃薯生产具有一定的优势,加之近年来通过推广应用地膜覆盖、覆膜高垄、机械化耕作、膜上覆土等节水增产新技术,大大增强了马铃薯的节水抗旱能力,为种植马铃薯节本增效奠定了基础,使全区特别是南部沿山缺水乡镇种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效益不断提高。

二、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甘州区马铃薯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受项目、资金、技术、种植规模、经营模式等因素的限制,我区马铃薯产业与省内定西地区和山丹、民乐等县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总体上仍然处于种植规模偏小、加工转化率偏低、市场竞争力偏弱的局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发展马铃薯产业的认识不足。由于把马铃薯产业单纯理解为马铃薯种植业和加工业,对该产业在种薯繁育、技术投入、收购贮运、结构调整、加工转化、销售增值等多环节、多领域系统化发展明显认识不足,除沿山区乡镇外,绝大部分乡镇把玉米制种最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忽略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二是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目前全区规模较大的马铃薯产业龙头企业只有有年金龙、玉鑫淀粉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在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还没有叫得响的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有的乡镇虽然也有一些加工企业,但规模小、档次低,多为家庭式作坊,很难形成气候。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机制不畅,企业和农户之间仍然是简单的商品售买关系,契约意识、法律意识、诚信意识都比较淡薄,今年马铃薯市场受大环境影响,农户将非订单马铃薯掺杂在订单马铃薯中进行出售,使马铃薯单产产量大幅攀升,而收购企业在收购等级上严格控制,合同价每吨虽达730元,但实际许多农户难以达到企业设定的等级标准,减等后,每吨价格为550—600元。

三是没有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的贮藏体系。由于没有一定规模的保鲜贮藏设施,一方面原料集中收获后企业无法及时收购原料,造成部分原料变质、流失;另一方面原料的贮藏能力不足,贮藏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全年生产的需要,影响加工能力的最大发挥,比如,有年金龙马铃薯全粉加工厂目前贮藏的原料只能供其生产到6月份,加工生产线处于半年生产半年休息的状况;加之由于没有一定规模的保鲜贮藏设施,种薯的贮藏问题得不到根本性地解决,使马铃薯品种退化速度加快。

四是技术服务跟不上生产需要。近年来,由于种薯多由返销户个人组织,品质良莠不齐,质量没有保障,导致环腐病、黑胫病、晚疫病、枯死、收获期块茎腐烂等病害频频发生,极大地影响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同时,由于社会化技术服务机制不完善,企业、乡镇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不到位,无法满足群众需要。马铃薯机播和机收面积仅占种植面积的15%和25%,加工马铃薯的播种和收获机械化程度还很低,生产劳动强度大,影响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及措施

今年的生产、收获已成定局,近期内,我局将深入种植基地和企业,与乡镇配合,督促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收购订单内马铃薯,做到应收尽收。同时,与企业协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收购合同外马铃薯,确保种植农户收入不减,种植积极性不减。

为进一步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步伐,在做好今年工作的基础上,下一步,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马铃薯产业发展报告 篇6

汪志珍

(礼辛乡尉坪村党支部副书记

741208)

【摘 要】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它具有早熟、丰产、栽培季节性要求不强、可广泛种植的特点。在轮作中既是禾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又可作为优良的间套作物。特别是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提早上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调研后详细了解到在推广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地膜马铃薯 栽培技术 建议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高效栽培方式,一般2月上中旬播种,5月下旬至6月初收获,亩产量可达2000kg以上,此时茄果类,瓜类蔬菜尚未大量上市,市场价格在1.2元/kg左右,效益十分可观。地膜土豆大部分生育期处于冬闲阶段,管理简单,特别适合农区作为冬季农业开发项目与其它作物开展间作套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际考察,现将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冬前深耕整地,早施有机肥作基肥

选择适宜土豆生长的砂壤地,1月上中旬结合深耕每亩施腐熟厩肥或灰渣2000-3000kg作基肥,促进土壤熟化和疏松。1月底2月初包沟1-1.2m做畦(沟宽30cm左右),在畦中央开沟后每亩沟施三元复合肥40kg做底肥。

二、先用良种,精细催芽

地膜土豆宜选择鄂马铃薯一号、川芋早、南中552等早中熟品种,避免高温结薯。播前15-20天将种薯切块(50g/粒以上)后或整薯(20-30g/粒)催芽,用1-2mg/L赤霉素溶液浸种5-10分钟,切块种薯浸种浓度宜低、时间宜短。赤霉素处理后用湿河砂或湿稻草覆盖,置于大棚内催芽,保证温度在18-20℃,空气湿度70%左右,10天后即可出芽,芽长1cm时让种薯见光,促薯芽绿化粗壮。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播种前距畦两边20cm处各起一高垄,垄高30cm,然后在垄面开10cm浅沟,将发芽的种薯在沟内摆播,株距20cm,每亩播种7000穴左右,用种150-200kg,播后用细土盖严,再用1m宽微膜覆盖畦面,四周压实。地膜土豆播种时温度尚低,以长根为主,芽生长很慢。3月初土豆相继出苗,需及时破膜放苗。

四、追肥与培土。

土豆出苗后应视苗情用稀人粪尿施1-2次提苗,4月中旬进入发棵期,需重追一次催薯肥,每亩用人粪尿2000kg加复合肥10kg浇窝,或在株间打洞埋肥。地膜土豆一般不缺水,但结薯期(4月中旬-5月中旬)干旱需引水串沟,水位不超过沟深的一半。发棵期应特别重视培土,一方面可压除膜内杂草,另一方面促进土豆形成较多的匍匐枝,避免匍匐枝伸出土外变为地上枝,或避免土豆见光变绿,对增产有重要作用。

五、及时采收。

5月中下旬可根据市场和后茬情况灵活掌握采收期,采收时拾大留小,分批收获。

六、两种间套模式。

1、土豆+西瓜:土豆按1-1.2m做畦,播种时每播3畦留一空畦作西瓜预留行;4月初西瓜育苗,4月下旬按0.5株距将西瓜移栽于空畦两边,一畦两行,土豆收获后在空畦中间抽沟,两宽行西瓜之间并畦,形成4-4.5m的宽畦,瓜蔓对爬,每亩栽西瓜550株;7月中旬西瓜收获后栽晚黄豆。

2、土豆+黄豆:土豆播种时包沟1-1.2m做畦,播种时每播3畦留一空畦作黄豆预留行;畦两侧各播一行土豆;黄豆4月初点种,窄行行距0.8m,宽行行距1.2m,株距0.4m,形成新的畦沟和畦面。

四、总结

发展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是尉坪村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单靠乡政府的命令或技术示范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推广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自觉性、主动性,走科技抗旱、主动抗旱之路,才能使该村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工作走上又好又快发展之路。【参考文献】

马铃薯产业发展报告 篇7

贵州是全国马铃薯生产的大省, 近年来, 种植面积逐年上升, 到2005年, 其种植面积已居全国第一位。2006年, 在本省的粮食作物中, 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已跃居第三位, 仅次于水稻和玉米, 其面积已占到整个粮食播种面积4662.8万亩的19.1%。“十五”期间, 马铃薯年平均种植面积达794.7万亩, 年均总产量704.2万吨, 平均亩产达886公斤。2007年预计种植面积可达910万亩, 总产量达793.3万斤, 平均亩产872公斤。

我省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 海拔高度在148~2900公尺之间,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雨量充沛, 光热资源好, 常年气候凉爽, 一年四季均可自然种植马铃薯。由于具有马铃薯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使得近几年来全省的马铃薯种植生产发展很快, 从1995年到2006年, 种植面积从534万亩扩大到889.24万亩, 增长66.5%;总产量从452.5万吨增加到772.8万吨, 增长70.8%。贵州马铃薯不仅种植面积大, 而且分布广, 在海拔300~2400公尺范围内均有较大面积种植。目前, 马铃薯已成为贵州重要的粮食, 饲料、菜用和加工原料作物及特色经济作物。

二、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及种植基本情况

1. 黔南

(1) 马铃薯主要种植分布情况

2006年, 该区域马铃薯种植面积为33925公顷, 总产量为55451万公斤。区域内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是瓮安、其次是福泉、惠水、独山和山都等, 其种植面积分别为9460、5505、3095、2650、2377公顷;总产量分别为15383、12108、3706、4544、3729.5万公斤。该地区目前基本是春种, 仅有很少量秋种。其中, 三都土壤肥力很好, 地块较大, 比较有利于机械化种植。

(2) 主要种植品种

目前种植的品种主要有会—2、威芋3号及部分费乌瑞它等。其中荔波种植费乌瑞它较多, 其他县主要种植会—2和威芋3号。

(3) 种植模式

该地区马铃薯的种植不规范, 有净作, 也有套作。其中套作约占54%, 基本与玉米套作, 常为两行马铃薯套两行玉米, 多采取取垄种植, 垄宽40~60公分左右, 通常秋马铃薯种植较稀, 春马铃薯种植较密。秋马铃薯一般行距60~65公分, 株距20~30公分, 3500~4500株/亩;春马铃薯一般行距50~60公分, 株距20公分左右。

2. 黔东南

(1) 马铃薯主要种植分布情况

2006年, 该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为63293公顷, 其中秋种面积仅占167公顷, 春、冬种面积占63126公顷, 总产量为78466万公斤。该区域内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是黄平, 其次是镇远、剑河、施秉和岑巩等, 其种植面积分别为:6963、6339、5312、4995和4686公顷;总产量分别为8564.5、9785、5542、7029.5和5385万公斤, 其中黄平基本为春、冬种。当地土壤多为沙性, 比较肥沃, 地块大, 比较有利于马铃薯种植生产机械化。

(2) 主要种植品种

该地区马铃薯主要是利用冬闲田土冬作, 适宜种植早熟或中早熟品种。结合该区域马铃薯的主要用途是用作饲料, 因此, 现种植的品种大部分为威芋3号, 有部分会—2和黔芋一号, 另还有少部分费乌瑞它等。

(3) 种植模式

该地区近80%为净作, 约20%为套作。区域内如黄平、黎平等地多采取垄作, 一般垄宽45公分左右, 行距60公分左右。也有部分地区如从江等地, 地块较小, 多采取平作。其大部分地区地块较小, 不太适宜机械化作业。

3. 贵阳

(1) 马铃薯主要种植分布情况

2006年, 贵阳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为23220公顷, 总产量37557.5万公斤, 基本以春种为主, 有少量冬种。其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是修文, 其次是开阳、息烽、清镇和乌当等, 种植面积分别为5948、5865、3987、3621和1739公顷;产量分别为10391.5、89161、7862.5、5052和2437万公斤。

(2) 主要种植品种

现该区域内马铃薯种植品种比较杂, 有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具体主要有:中薯2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和鄂薯3号等

(3) 种植模式

绝大部分为与玉米套作, 很少部分为净作。其中套作约占88%, 净作仅为12%左右。

4. 安顺地区

(1) 马铃薯主要种植分布情况

2006年, 安顺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5746公顷, 总产量23076万公斤, 基本为春种, 有少量冬种。该区域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平坝, 其次是普定、西秀区、紫云和关岭等, 其种植面积分别为4807、2991、2964、2099和1597公顷了;总产量分别为8281.5、3745.5、4573、2228.5和1932万公斤。

(2) 主要种植品种

属于春、秋两熟区, 种植品种较杂, 有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具体主要有:中薯2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和鄂薯3号等。

(3) 种植模式

大部分为套作, 只有约1/3为净作。一般在海拔1300~1800公尺地区多以马铃薯、玉米套作为主, 海拔600~1300公尺地区多以净作为主。

5. 遵义地区

(1) 马铃薯主要种植分布情况

2006年, 遵义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为32607公顷, 总产量294311.5, 仅次于毕节地区, 居全省第二, 其绝大部分为春种。区域内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正安县, 其次遵义县、务川、桐梓和习水等, 种植面积分别为22466、21146、19605、18105和15382公顷;总产量分别为42822.5、38427.5、24967.5、18105和21964.5万公斤。

(2) 主要种植品种

主要属于春、秋两熟区, 种植的品种有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

(3) 种植模式

该区域内马铃薯种植有平作、垄作和开厢多种种植方式。通常斜坡地多采取开厢种植。通常晚熟品种宜稀, 早熟品种宜密。

6. 毕节地区

(1) 目前马铃薯主要种植分布情况

毕节地区是我省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区域, 其马铃薯种植面积在我省居首, 基本为春作。2006年, 种植面积达172551公顷, 总产量为313724万公斤。其中, 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毕节市, 其次为威宁、织金、大方和纳雍等, 种植面积分别为35808、24994、23607、23147和22605公顷;总产量分别为52397.5、82225.5、38625.5、35013和32206.5万公斤, 威宁种植面积在毕节地区居第二, 是贵州马铃薯种植的优势区域。

(2) 主要种植品种

毕节地区属高海拔区, 多选用迟熟品种搭配中迟熟品种。现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威芋3号、威芋4号、坝薯10号、会-2、合作88等。

(3) 种植模式

该区域通常采取牛犁沟, 行距不等, 出苗后培土取垄:有单垄单行和单垄双行, 垄宽40公分左右;单垄单行, 垄距一般为60~80公分左右;单垄双行垄距为110~120公分;当地多为净作, 少部分与玉米套作, 一般为两行马铃薯套两行玉米。

7. 六盘水

(1) 目前马铃薯主要种植分布情况

2006年, 该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为37722公顷, 总产量50721万公斤, 基本为春作。

(2) 主要种植品种

属高海拔区, 多选用迟熟品种搭配中迟熟品种。现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威芋3号、威芋4号、坝薯10号、会—2、合作88等。

(3) 种植模式

该区域大部分为套作, 约1/3为净作。一般都与玉米套作。

三、结论

讷河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篇8

一、讷河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较低

讷河市马铃薯并没有形成规模种植,依旧以家庭种为主,资金、人力方面投入不足,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无法形成强大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马铃薯的种植管理上,受到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管理方式粗放,极大的制约了马铃薯成产能力和组织化程度。在与市场对接方面,仍然是农民与市场单独进行对接,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也不具备议价能力。由于马铃薯协会处在成立初期,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无法真正发挥马铃薯协会真正的带动作用,严重的制约了讷河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进程。

(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差

讷河市马铃薯产业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受到专业人才的限制,目前尚未建立起于外部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与制度,没有达到现代企业的管理规模。因此,马铃薯龙头企业缺乏新产品研发意识,无法研制出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马铃薯的加工停留在粗加工方面,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结构单一、营销方式落后,龙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带动能力差。

(三)市场机制发展不完善

讷河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缺乏成型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原始的加工方式一般都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因而加工总量十分小,加工产品主要是粗淀粉、薯片、薯块和其他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县内缺乏龙头企业,产品外销量较低,没有专业的马铃薯批发市场和信息建设发布平台,缺乏有效的市场疏导机制,产供销体系不健全,供需信息获取渠道较少,物流技术和相应科技水平未达到标准化要求,尚未形成合理有序稳健的订单销售模式,导致马铃薯应季时节产量过大而需求不足,大量积压,反季销售时,市场主导地位不强,价位不合理,农民受益状况波动性很大。

(四)种薯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产业化的基础是标准化,马铃薯的标准化不健全突出表现在脱毒种薯的标准体系不完善上,虽然脱毒技术在讷河市马铃薯种植上应用的较早,但脱毒生产的种薯缺乏严格的质量监控系统,其检测手段不先进。种薯生产单位普遍对开放条件下的种薯扩繁和合格种薯生产的重视程度及技术研究不足,特别是在种薯商品质量控制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到目前为止,讷河市还没有建立健全一个种薯质量检测、监控及认证机构讷河市的种薯标准体系不健全,种薯质量难控制,直接影响单产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效益无法保障。

二、讷河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马铃薯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推进马铃薯種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进程,鼓励马铃薯种植大户依照合作社经营发展原则实现自主联合,规范合作社成员的生产经营行为,通过推进马铃薯的标准化生产进程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与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的生产经营关系,不断提升合作组织市场预测能力和风险评估能力,立足于讷河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实际,逐步向深层次实现组织联合。

(二)扶持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

讷河市要把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作为推动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来抓。一是加快龙头企业的培养,选择规模较大、科技水平较高、竞争力较强、辐射带动面较大的企业作为马铃薯产业龙头企业,配置落实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二是乡镇企业、供销社、农业企业和农业社会服务实体要立足自身优势,在马铃薯产业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鼓励个体、私营企业进入马铃薯产业化经营领域,重点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形成“龙头企业营销大户+经纪人队伍”的产销格局,积极扩大马铃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商品率。

(三)完善马铃薯产业发展市场机制

大力推进专业性和区域性特征明显的马铃薯批发市场建设进程,针对讷河市马铃薯主产县区,建立灵活性强的小型专业批发市场,通过批发市场的建立,带动讷河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销售链条,拓展讷河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信息网络的推广途径,及时发布讷河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实情,并广泛搜集马铃薯收购商家收购信息,加强市场营销工作,健全讷河市吗灵素产业的销售链条。

(四)加强马铃薯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参照马铃薯产品的国内、国际标准,结合地方实际,执行国家马铃薯产品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马铃薯质量监测体系,尽快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通过购置新设备,学习新技术,改进检测方法,完善检测手段,加强马铃薯病毒检测和种子质量检测的力度,在抓好良种选育与推广的同时,要强化种薯检测,完善设施条件,加强种薯的市场监管力度,建立一体化的种薯生产和营销体系。

三、结论

通过本研究发现讷河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明显,其产业现状极其有利于进一步的快速发展,而重点发展马铃薯产业是目前黑龙江省加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构建新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开拓马铃薯加工市场,增加生产中的科技投入,建立系统的产业化研究体系,将会迅速提高讷河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讷河市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作者单位:讷河市九井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 封岩.中美马铃薯产业发展比较分析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2(08):66-69.

[2] 赵晓丹.美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及启示[J].北京农业,2012(18):29-31.

[3] 车树理.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2(12):17-19.

[4] 岳松毅,高云虹.支付结算工具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甘肃省马铃薯产业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03):199-202.

【马铃薯产业发展报告】推荐阅读:

定西市马铃薯07-10

花溪区马铃卫生院关于抗旱救灾卫生10-03

上一篇:宣传先进集体申报材料下一篇:社区禁毒整改工作情况汇报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