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五个基点(推荐10篇)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物理教学创新应该体现以下五个基点:
一、新课标,促教育理念创新
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全面而详尽的阐述。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领会和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及时进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的转变,以适应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标准强调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物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而不应刻意让学生掌握大量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应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喜爱,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新课程标准重视探究性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是并列的。也就是说,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与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同等重要的。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思想,把科学探究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通过有效的探究与创造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从中获得一些科学探究与创造的方法,增强其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
3.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培养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而能力是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同时,科学的方法也体现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之中。因此,教师不能把物理知识单纯看做科学的现成结论,也不能把教学过程看做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实现师生共同探究新知、共同创造、共同成长的目的。
4.新课程标准加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
物理教学要面向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密切联系和有机结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师应科学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使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知识,从而消除他们对物理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同时,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鼓励他们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服务。
二、科学审视新教材,促教学内容创新
科学、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是充分理解教材。只有全面理解新教材,才能更好地运用新教材。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新教材,大胆地对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必要而合理的整合,使所教的新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他们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和自如。
1.教师要掌握新教材的体系及编写意图,以便因材施教
新教材对知识和内容的选取有所调整,编排体系有所变化,对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做出了适当的调整。高中物理新教材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模块。必修教材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能够让绝大多数学生接受较全面的物理基础教育。选修教材适用于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对学习发展水平有差异的不同学生,要能够灵活运用教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对于必修课程要以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要求为依据,严格控制教学上的过高要求和学习的难度,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对于选修课程要以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要求和“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有效教学,切不可任意提高教学的难度。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刻苦钻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应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丰富课程内涵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创新的时代,新的知识不断涌现。物理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教育内容也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我们不仅要建立物理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机制,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面向未知。教学资源应由单一的大纲、教材、教辅材料向文本、音像、教具挂图、实验设施、实物、场景、网络等多元化转变,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多元化的综合性学习资源,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
三、不断开辟新思路,促教学方法创新
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教师在平时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要善于根据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选择、优化组合多种教学方法,把新的思想和方法及时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1.由单一运用向优化组合与综合运用转化
在每一节课中 ,教师都必须根据教学规律,合理选择几种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既要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水平、接受能力、兴趣和爱好等诸多因素。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教师都必须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了,能力发展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2.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问世。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复制他人的成功做法,是促使自己迅速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有些成功的典型案例,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无法重复的属性,教师不能满足于照搬现成的做法,而必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借鉴先进经验,实现方法的迁移,更重要的是,在先进教学方式的示范和启发下,努力创造适合自己和适合自己的学生的独特的方法。
四、有效运用新技术,促教学手段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已在中学普及,一些较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也走进了中学的实验室,这为物理课堂教学中变革知识的呈现方式、实施创新型实验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教师应充分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手段,力求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1.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物理课堂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努力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要使教学手段由单一的“黑板种田”向“多媒体展示”转变,让教学做到声、情、图并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新知识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2.运用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实施创新型实验教学
由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高中物理应特别重视实验教学。随着某些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变革和改进,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教师和学生可以自行设计新的实验方案。比如,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三大信息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传感器的应用,也给测量带来了方便。我们可以通过对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模块的组合使用,设计跨章节、甚至跨学年的综合性实验,以适应高中物理“设计型实验专题”模块教学的需要。
五、努力扮演新角色,促师生关系创新
终身教育是21 世纪教育的基本理念。目前,人类正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人们的教育理念也正在发生变化,那就是更加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强调创造性取向和知识建构、强调学生发展的全面性等。这些理念的变化,也推动了物理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由灌输者转为引导者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发现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课程传递不仅是一个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形成新的目标和活动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带来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愉悦感。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主动地去思维和探究 ,课堂才会异彩纷呈 ,生机勃勃。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应从“独唱者”逐步过渡到“伴奏者”,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要帮助学生发展、积淀和充分运用知识,引导他们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2.教师由主宰者转为交流者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传媒高度发展,人们学习知识的渠道呈多元化趋势,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新课程要求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合作、平等的教师文化生态,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讲台走下来,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统治者,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思想,在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中重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新的“学习共同体”。
3.教师由提问者转为问题意识培养者
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 教师是关键。语文教师在创新教学中再也不能单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之, 而应是既能教书育人又能研究创新的学者, 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和示范者、学生创新活动的欣赏者和评价者。教学中除了要与学生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外, 还要树立“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生活信念, 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敢于对前人得出的结论或大多数人公认的做法提出怀疑, 对自己提出的目标执着追求, 在理论指导下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 多想、多看、多写、多干, 以教促研, 以研带教, 教研结合。除此以外, 语文教师还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文化底蕴、渊博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精巧的教学艺术、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及宝贵的合作精神。只有这样, 根据语文课的教学特点, 才能在教学中既教人以知识, 又教人以道义、教人以创造、教人以能力。
二、语文知识的传授要求教师要进行探索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 从古到今, 创新教育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陈述知识———即“是什么”;程序性知识———即“怎么办”;更要让学生学习策略性知识———即“为什么”。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知识产生的发展过程和知识的实际应用, 还要让学生利用知识进行创新学习。就语文知识教学而言, 策略性知识的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契机。学生学好精读课文、学好习作, 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实际就是把自己在生活中做到的、见到的写出来, 再加上自己的想法, 写文章就是反映自己的生活, 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三、教师的教学就是为学生服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学习的主人, 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 还是教师教学艺术美的欣赏者、参与者、创作者、审查者, 更是教师最有发言权的批判者。为此, 语文教学改革必须勇于打破常规, 以人为本,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我发展, 实现真正意义的以生为本。
四、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语文教学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知识的本身, 而且要求寻找学习知识的方法、技巧、探求知识的来龙去脉, 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遇到问题敢于质疑, 敢于创新。自主、创新、探究是创新教学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持之以恒, 习惯成自然, 终生能受益。创新学习在语文课的学习中, 尤为重要。
五、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时刻想着出新
关键词:高中教育;物理教学;教学创新;五个基点
G633.7
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不断地改进,实现了教学创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师生关系的创新。这五个方面是目前物理教学创新的基点,涵盖了物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的教学指导等等。
一、教育理念的创新
课堂教学以教学理念为指导。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实现教育理念的创新,就要对目前的高中教学标准以解读,以能够在教学中仅仅地把握住教学的重点知识。目前的一些高中物理教师并没有从学生综合物理素质培养的转换教育理念,而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也没有更新。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要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而对教育理念以创新,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在思想上创新,以为创新教学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内容的创新是由于课程标准有所改变,就需要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上有所创新。但是,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材内容并没有按照新课标而进行创新。所以,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以此对课堂教学内容以指导,并制定出教学计划。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对自身的教学以高要求,不仅要对物理教材内容以充分认识,还要善于对知识点以挖掘,进行扩展和创新[1]。比如,目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弥补课堂物理实验教学的不足,就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以试验操作为主的高中物理教学而言,包括物理知识的来源及其形成过程等等,都可以直观性地表达出来。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对无法进行演示试验的物理知识进行说明,展示虚拟试验的方式而将物理教学内容完成。所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物理课堂教学知识得到补充式讲解。过程中,物理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课堂物理知识以明确,就必然会对教学内容以延伸,学生的物理知识视野也会有所扩展。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较以前的教学规范的完善之处在于,对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或者社会实践教学,让学生从情感的角度体验教学情境,而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就会在无形中将课堂教学的容量扩大,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更多地体验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科知识更为抽象,只有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学好物理知识。但是,虽然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对于问题能力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但是,面对物理问题依然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物理知识失去兴趣[2]。可见,学生被动地接受物理知识,就必然会导致物理学习质量下降,而物理教师的教学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在物理教学只能够,就要采用创新教学模式,特别要注重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而使得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有所提高。比如,物理教师开展探究式的物理教学,就要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物理教师将物理教学内容融入到演示试验中,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环境下建立起自己对于事物的认知模式,另一方面还能够与学生针对某些问题共同研究,合作解决试验难点。摩擦力的教学内容是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在讲解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将摩擦力的方向以及各项参数以虚拟描述的方式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对相关的物理知识以正确理解。而在物理演示试验的过程中,就要目的明确,是让学生观察摩擦力的存在及其形成因素。由此可见,如果单纯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就很难于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四、教学手段的创新
如果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没有将学生的物质知识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就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只能够,要结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教学。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而物理知识抽象而难以理解,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就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物理产生抵触情绪。所以,物理教师就要在教学手段上予以创新。比如,物理教师在讲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内容的时候,教學中需要结合光学实验。在物理实验室中是很难操作到位的。为了提高学生对光学试验的吸引力,学校的物理教师可以合作进行该物理实验,并将整个的实验过程录制下来[3]。物理教学课堂上可以使用多媒体将实验过程播放出来,让学生看着熟悉的教师面孔和熟练的实验操作,从情感的角度就会对实验产生兴趣,且针对试验中所不理解的问题与教师交流。逐渐地,学生就会对相关物理知识深化理解。
五、师生关系的创新
新课标的对于物理教学的定位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要以满足学生的物质知识需求而展开。教师承担对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的指导责任,并要对课堂教学展开的节奏予以控制。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针对教学相互协调,才能够确保物理课堂教学顺利展开。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创新包括五个环节,在不同的创新环节,都要充分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使得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发挥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恒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思路的创新与实践[J].赤子,2013(10):79—79.
[2]路静.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海探航,2011(03):58—59.
美国在1969年7月16日,实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参加这项工程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达42万多人,参加单位2万多个,历时,耗资300多亿美元,共用700多万个零件。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总指挥韦伯曾指出:“阿波罗计划中没有一项新发明的技术,都是现成的技术,关键在于综合。”可见,阿波罗计划是充分运用综合性思维方法进行的最佳创新。
6道创新思维题推荐
1. 在美国的一个城市里,地铁里的灯泡经常被偷。窃贼常常拧下灯泡,这会导致安全问题。接手此事的工程师不能改变灯泡的位置,也没多少预算供他使用,但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横向解决方案,是什么方案呢?
2. 游客有时会从帕台农神庙的古老立柱上砍下一些碎片,雅典当局对此非常关心,虽然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但是这些游客仍旧把它作为纪念品带走。当局如何才能阻止这一行动呢?
3. 在一个小镇里有四家鞋店,它们销售同样型号、同一系列的鞋子,然而,其中一家鞋店丢失的鞋子是其他三家平均每家的3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4. 加利福尼亚州的阿尔托斯市政府被森林大火所困扰,他们想清除城镇周围山坡上的灌木丛,但如果用螺旋桨飞机来操作,反而极易引起火花,导致火灾,他们该怎么办?
5. 一个人以一打5美元的价格购进椰子,然后以一打3美元的价格售出,凭借这种做法他成了百万富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摘要]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对教学的反思需要有明确、清楚的反思维度,才能使其反思行为更具体、更具操作性作者从教学自身出发,提出了教学技巧、知识、艺术、理念、伦理和意识形态五个反思维度 [关键词]教学反思 反思维度
教学反思是教师批判性地思考自己教学行为与观念以及形成行为与观念的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批判等方式.对教学经验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以提升教学能力的过程。学者卡西尔指出:“反思应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存在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这种审视中,存在于对这种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学者麦伦(V.MarIen)对教学反思的层次和要素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教学反思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针对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第二层次,主要针对课堂实践的假说和教学的结果;第三层次,主要针对道德和伦理以及其它直接的或间接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规范性标准。我在借鉴麦伦教学反思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我国一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五个维度。
一、教学知识维度的反思
学者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对惯例行为与反思行为做了重要区别。杜威认为惯例行为基本上受冲动、传统与权威的控制。反思行为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其支持理由和倾向得出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细致缜密的思考”。反思行为特别强调知识推理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对推理进行评价,并给出推理的理由。例如下面的案例:
破析《雷雨》中的密码。语文教材《雷雨》里有一个遗漏的情节:剧中人物口头上经常提起三十年前周家把鲁妈赶走的事件。当时鲁大海出生三天,可鲁大海在剧本里出现时是二十七岁。因此鲁妈应该是二十七年前被赶走才时啊?我仔细排他们的年龄。周萍是二十八岁,那么周朴园与鲁妈在一起至少是在二十九年以前。也就是说.周朴园和鲁妈两个人相爱的时间是三年。所以,“三十年前”恰恰不是把鲁妈抛弃的日子.而是他们相爱的日子,他们两个人从相好到生子再到分离.正好是三个年头。周朴园和鲁妈都不是在回忆一个悲惨的日子.而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回忆着一个美好的日子。什么样的事情能这么刺骨铭心,值得他们在潜意识里面一再出现?那只有他们美好的爱情。以前我们解释《雷雨》总说周朴园是如何的虚伪,可感觉里总是稀里糊涂的。如果从那些被遗漏的缝隙里寻找信息。《雷雨》说的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家庭伦理悲剧。
案例中的这位教师对名著知识的解释尽管不能保证其正确性,但他不是从教条出发的,相信文本表面所提的东西,而是试图破析《雷雨》文本中的密码,反思文本的脚本背后是否还有一个更加完整的世界。这种充满理性的思考是推动教师对教学知识维度作批判性反思的力量源泉。
二、教学技巧维度的反思 技术维度的反思是对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反思。包括常规技能的反思和临床应急技巧的反思。常规技能反思的重点在语言表达能力是否合适、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是否合理。例如下面的案例:我这节课讲课的节奏太快了.有点儿一路小跑的味道,主要原因是心理紧张.作为新教师我怕上课.怕和学生对视.结果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和学生发生感情“交流”,形成了“我讲我的。你听清听不清我不知道”。咬字不清,也是这堂课的一处败笔,我不知怎么搞的,有字头无字尾。以后我上课。眼睛要敢于直看学生,要学会从学生的表情上检查讲授效果.要学会联系讲授内容的难易、重点以及学生接受情况,正确运用轻、重、缓、急,形成较好节奏,学会有意识地注意字音的完整。临床的应急技巧反思是由教学的偶发性、生境性、生成性决定的。所谓偶发性,是指在教学中随着实际的课堂情景发生的随机事件;所谓生境性,是指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课堂反应为线索;所谓生成性,是指在教学中师生通过互动产生新知识。这三个特点决定了教师要具有临场的操作技能.而不能靠教师的预设作保证。例如下面的案例:我实在没有想到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后。竟然有这么多问题:小女孩的妈妈是生什么痛死的?小女孩有金黄色的长头发为什么说光着头?鞋子怎么可以当摇篮?人死了脸色是灰白色的.可小女孩为什么“两腮通红”“带着微笑”呢?我真的被问得晕头晕脑。下课后,我咨询了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学生的提问应作统筹解决。对于无意义的问题,如小女孩的妈妈是生什么痛死的?我应提醒学生的提问偏离了课文,拨正思路。对于误解产生的问题,如小女孩有金黄色的长头发为什么说光着头?我应该通过讲解。理清学生问题:对于学生只浮于文字表面的理解.如小女孩为什么“两腮通红„带着微笑”?我应该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辩析、品位,揣摩。总之,面对学生的提问.我应提醒自己尽管可能对学生的问题难置可否.但决不要扼杀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三、教学艺术维度的反思
有情趣的教学会使课堂变得富有生气。学生的学习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一个幽默诙谐的教师可称得上一名艺术家。例如。藤野先生一本正经地自我介绍“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蔡云芝老师将教鞭轻轻地按在小孩的头上.二三味书屋里教书先生将戒尺横在桌上„„学者肖恩在《反思性实践者》艺术中认为:与其说实践有赖于某种方法.不如说某种才能或艺术。这就是反思性实践,一种在行动中反思的实践。例如下面的案例: 我班有个学生.为了提高物理成绩。陷入了“题海”不能自拔。我曾在课堂上批评过他,他感到很委屈。这堂课,我换了种方式,以下是我和学生的课堂谈话摘要: 我:渴了怎么办? 生:那还用问?当然是喝水就是了!我:我觉得并不那么简单。你听说过“饮鸠止渴”吗? 生:饮鸠止渴不行,那是一件玩命的事。
我:《西游记》里子母河的水,老爷们儿喝了也会怀孕,猪八戒不加选择地速住就喝,喝了后果然有了喜,吓得他“魂飞魄散”!学习也是一样.现在各种各样的练习册太多了,不能逮住就做。读书要学会选择。学生忍不住笑起来:老师,我明白了。学习不仅要苦学。还要巧学。这位教师通过反思改进了自己讲话的方式.用幽默的语言,不仅使课堂充满了“生气”,融洽师生关系。而且使课堂焕发了“灵气”,营造了一个情意盎然的教育氛围。
四、教学理念维度的反思
教学理念维度的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比较自己在教学中“所采用的理论”与专家。所倡导的理论”,促进教学理念的自我更新。“所采用的理论”是指每个教师自己特有的关于教学的观念和规则.这些观念和规则多数是存在于教师对教学的“内隐理念”之中。而“内隐理念”是源于教师个人的经验或教师广为接受的假定、规则。例如下面案例中的一位语文教师对探究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用心感受背影。我在教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一课时。决定尝试一下“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和思路。先让学生自主探讨课文,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对课文的解读。然而,这堂课却没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对于“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亲背影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亲情,同学们并不能深切体会,有的甚至嘲笑起“父亲”那肥胖笨拙的身躯。我对探究式学习产生了怀疑,初中一年级的娃娃,有能力自主探究吗?经过课后的一番反思.我开始认真钻研探究理论的书籍.深深感到:专家认为要让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不是凭空一上来就做的一探究式学习有一个基础和前提,那就是学生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已有的敏锐体察、真切感受、深入思考和解读。于是,在平行班教学时,我先布置了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观察父亲或母亲的背影半小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一位同学写道:“我第一次如此关注地望着父亲沉思时的背影。黄昏的灯光并不能掩盖住他高大健康的身影。我知道这高大强健的身影曾经担负过整整三个家庭的重担.也曾为他赢得过半柚屉的奖状.更为我们营造了现在这个温馨美满的家。我仿佛也看到父亲在风风雨雨中艰难跋涉的身影。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暗中为父亲走过眼前这段艰苦的岁月尽儿女的一臂之力。”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接着学习朱自清的同题散文《背影》,让大家探究这篇课文的魅力。结果同学们非常踊跃.理解得也较为深刻。如案例中所述的那样,教师要有意识地、主动地对照专家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反思运作课程,提升自己对课程的领悟:当然,主动对照专家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并不是要教师削自己的教学理念之“足”适专家理念之“履”,而是要通过对照专家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来防止教师教学理念因循守旧所导致教学在低层次上重复。专家所提倡的教学理念的价值不单是指导教师的教学,还在于给教师课程领悟以思想启迪,即以理论的智慧去启迪反思的智慧。
五、教学伦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维度的反思
学者谢夫勒认为,“教师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课堂之内,而丢下更重要的学校教育背景与目的不管任由他人决定。他们必须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积极负责。对目标赖以成功的社会背景积极负责。如果他们不想成为他人的附庸,他们就要通过对目的、结果和社会背景的批判和持续的评价来决定自己的事情。”学者泽兹纳和立斯顿在其合著的<反思教学导论>一书中,对反思教学与学校教育的社会条件的关系作了探讨。他们认为.首先.教师既要关注自己的实践,又要关注实践所依存的社会条件,认识到教学存在于一定的组织结构、社会文化与政治背景之中。第二,它具有民主的和解放的冲动,教师的思考集中在教学的社会与政治后果上,比如,课程代表谁的观点,谁的知识?课堂文化与学生文化有什么不同?我的教学对学生个人、群体或某特殊群体的生活机会会有什么潜在影响?第三,把反思看作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强调创造一个能够相互支持和关爱是发展的社会团体。学者弗莱雷强调反思的重点应集中在社会的非正义和不公平等方面以及如何克服它们。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的课程权力,强调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教师不再是课程知识的被动消费者,而要承担起课程创造者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关注教学伦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维度的问题。一位被笔者访谈的女教师感慨地说:性剐歧视在语文教材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社会在进步.男女地位也日趋平等.作为正式课程文本的教材理应消除性别的歧视.但教材明显隐含着男性中心的取向。量的方面.有关专家已有这方面的统计。在素质的描述上,更多的是女人在能力与性格方面不如男人的取向。例如第4册语文课11课<数星星的孩子》,当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的时候,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清吗?”流露出奶奶天文知识的缺乏.而爷爷则显示出一副饱学之态。他说:“天上的星星在动.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不变的。我们的祖先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还给它们取了名字。”“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离它们不远的那颗星.叫北极星。北斗星是绕着北极星转。”象这样女性的知识或视野不如男性的课文里的例子很多,《看月食》、《落花生>等等。教材中性别不平等现象不利于现代两性文化的发展.也不利于女生的成长。开展反思性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学技巧、艺术、知识。还要关注伦理与意识形态。因为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也是引导学生生活。教师要反思形成某种教学行为的思想、文化根源.即缄默化的课程思想。因为教学行为的思想、文化根源是制约教师教学的“前提”,而且这些思想的“前提”并不容易为教师所注意。一些教师似乎认为他们是“自明的”,从而将其忽略。显然,如果教师没有对教学行为的思想、文化根源进行思索,反思就很难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所以,教师的理性反思,旨在支持、指导、鼓励教师反思教学中一切“存疑的”、“遮蔽的”缄默化的课程思想和这些思想产生的文化、社会背景。当然,“批判并不是一味地否定,而是在更高程度上的拯救和召唤。”
教学反思的五个维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请老师们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重视语文知识教学,探索有效教学途径
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文基础知识以散点式分布,在教学过程中随文归纳,关于语文能力的知识要在学练过程中习得,强化运用;不可视为理论教学,止于认知或记忆。语文知识教学不能由老师就某一知识进行报告式的集中讲解,而应该在教学中点滴穿插和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滴穿插和渗透就较为有利,语文教师能较方便地在教学过程中牵入相关的语文知识,只要抓住某些机会与学生进行探讨,学生 就会在探讨中不知不觉地学得相应的语文知识。
在传授语文知识前,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语文意识的养成就是正确的语文习惯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
其次要引导学生明确语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相辅相成。工具性是语文的功能的一种反映,人文性是语文的特点的反映。二者的结合就决定了语文教学既要强调熏陶、感染。
同时要避免把语言知识讲成语言教条。语文课要把文本解读放在第一位。学生阅读的文章是言语作品,在言语作品里语言现象千变万化,很有魅力,一旦我们把它抽象出来,就把丰富的内容拿走了,所以不从言语作品出发,不在文本里讲规则,而把规则抽出来告诉学生,这自然是非常枯燥的,这是语言学家的事,不是我们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要做的。所以我们讲规则要放在现象里。现象是复杂的,要从语言到语理,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就一定要从真正的感性材料出发,让学生自己把它提升上去,而不是你给他一个教条,记住了以后他也不会用,所以语言规律是从语言现象抽象概括出来的,语文教学最需要的也是这种能力。让学生能从语言现象里把规律抽象概括出来,这就是要善于让学生把规律激活。
我们在讲文体的时候,告诉使用文体。文体有的口语性强,有的书面语性强;有些作家的作品口语性比较强,有些作家的作品书面语性较强。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呢?我们知道在通用语之外,有两套词汇:一套是口语词汇,一套是书面语词汇。口语词汇多来自方言、俗语,书面语词汇多来自文言。引导学生注意现象,从现象中把规则提炼出来,那规则并不复杂,就是几句话。这样做,记得非常牢,比死背要好得多。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1、从文本中获得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语文概念的抽象理解上,而要通过文本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具体感受,品味体会,更透彻地把握,更准确地运用,并实现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如词语的学习,除了能读会写,还应在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和推敲它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如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学生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后,我让学生自读一遍全文,然后与学生座谈两个问题:
1、作者与醉翁亭有哪些关系;
2、文中使用最多的文言虚词是哪几个。接着进行课文朗读比赛:一是小组与小组比,二是各小组挑出本组里最好的一个同学进行比,三是全班推荐一个最好的与播音员(事先录制好)比。比赛结束后让大家说说播音员朗读为什么这么好,引领学生明确:播音员读得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读好了文中许多“„„者,„„也”这样的句子。最后让学生在座谈中进一步明确:“„„者,„„也”这一句式,在古代汉语里,用来表示陈述、判断、解释的语气,欧阳修在这篇散文中,大量运用这一句式,每每对景对情下判断、作解释,这很合乎一州之长的太守的身份,同时使全文形成回环往复,忽起忽落,高低跌荡的旋律,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在欢快中所蕴蓄的抑郁的抒情气氛。把握文本,从文本出发,就有一个体悟语境的问题。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功,解读文本就是从语境当中发掘语意和文意,是语言和文学的接口。要使形象和思想在具体的语言里如何落实出来的,作品的客观和主观怎样来统一;而理解要在这个经验里统一,要让语意没有随意性,很多文意分析都是带有分析人自己的分析心理,所以它是主观的体验,但是语文课不能那么主观,因为老师的体验,不一定都是学生的体验,要使我们的体验更接近客观,就必须从语意出发,所以言内语境是非常重要的。
2、从语言环境中获得语文基础知识
走近作家要从言内语境走向言外语境,分析他的经历,他是哪个时代的。朱淑真“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是很不如意的黄昏,人的心里很不痛快;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带有一种青春气息的黄昏;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一种很惆怅的黄昏。这些都是从语境里来的,是从近语境里来的,诗人的感受是有客观根据的,不能够随意去猜。
文内语境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词义,但是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比如人教社九年级教材,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孤独”;同册中的《傅雷家书》说,你有了赤子之心,你就可以孤独地对待和掌握音乐的真谛,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前者的“孤独”是好理解的,一个孩子脱离了他的学校,脱离了他的朋友、他的家庭,整天跟鸭子打交道,他孤独,没有人可以交流,这是好理解的。但是后者的“孤独”就很难理解,他讲的是一个音乐家深入到音乐很抽象的情感世界的时候,就脱离了一切现实生活中的东西,虚伪的、嘈杂的,他获得了像约翰·克里斯多夫一样的音乐家所体验到的东西,他所体验到的孤独是音乐使他的思维抽象化以后而得到的一种更真谛的东西,这种孤独是难理解的,但是“孤独”这个词并不难理解。老师要能够很好地描述、写照作品里的经验,把作品里的经验和词义结合起来。讲“孤独”的词义,要给它下定义,其实不用下定义,学生可以查字典,但是各种各样类型的“孤独”,是“孤独”这个词概括义里所不具备的,所以言语作品里的言义、文意要比词义、语意对我们更要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意义是社会的,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语境里的。
要想了解别人的作品一定要从意义出发,而对意义的理解要从语境出发,有了语境,特别是近语境,意义才能落实,形象才能落实,这才是语文课。让学生自己提升出来,提高他们从语言现象里提升规律的能力,那么他们对人生的体验会加深。通过语文学习,对课文理解的加深,才能够对人生的理解加深。作家的思想与学生的距离是很远的,但可以产生影响——对别人的经验的逐步体验,渐渐地把这些东西加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语文课所起到的作用,是把经验、感觉提升为一种理性的东西,有了这种能力,他的语文素养才能提高。语文课讲知识,如果讲成教条,那是非常失败的。
3、实践活动中习得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拓展视野,重视积累,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习得语文知识的做法是很有效的,因为它的主动方在学生,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非常强,那些相关的语文知识,学生不是在老师的影响下“接受”的,而是在自己身心的共同努力下,自然“移植”到脑海中去的。而且,这种“移植”过程中,学生没有直接感觉到抽象而繁琐的语文知识概念,只是无形之中在学习并运用着语文知识。
当然,要想有成效,就要经常开展这方面的活动,活动多了,时间久了,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就会自觉地运用它了。其次教师要有“指引者”的作用,要“指引”学生进入“活动领地”,所以,教师必须事先开创好“活动领地”,设想好活动的方式。初一学生如何学好七年级上册语文? 初中一年级学生应该怎样去学好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 在复习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难点?
京翰教育初一语文辅导老师给初一同学分析讲解如何学习初一语文。
一、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小学,学生普遍不重视预习环节,对课文中字、词、句的掌握及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进入初中后,从学习第一篇课文起,就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预习呢?
第一步:阅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特定的符号,在老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请教。
第二步:精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课后练习及一些语法知识等。
二、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
初一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还是在于每天的45分钟课堂学习。所以,提高45分钟课堂的听课效率对提高语文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遵循“五到”的原则: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老师要求背诵课文,只要课上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应该见缝插针地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尽量不要把问题留到课后去解决。上课时精力要高度集中,遇到分析题时,要积极动脑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这样才能使能力大大地增强。“听”就是要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听结论得出的方法。如果你能把课堂上的知识复述80%-90%,你就是课堂的赢家。课堂笔记可以用笔记本记,也提倡在语文书上记,这样翻阅起来更方便。
课堂记录什么呢?记四个内容:
1、每节课中的新知识新见解。
2、语文术语及知识规律。
3、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
4、实用价值很大的方法类知识。
三、积极参加各种语文活动
要积极、主动、大胆地参加朗诵、背诵、语文基础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语文学科活动。说不定你还能成为一个不错的主持人呢!如果老师还没有打算举办这些活动,你一定要趁早向老师建议。在学习上就是要争先,这样做是正确的。
四、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一、合作, 需要意识的形成
作为课堂教学的常用形式, 教师在践行合作策略时首先要关注学生内在的合作意识。由于长时间没有进行合作学习, 很多学生的思维意识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 一直习惯于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 并没有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并不能急于引领学生运用合作方式展开学习, 更不能急于提炼所谓的合作方法, 而是要结合教学实际, 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 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式, 从而使得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
例如, 在教学《学棋》一文中的“聚精会神”这个词语时,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掌握词语的写法、意思并学会运用, 学生在交流中提出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学会生字“聚”, 查阅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结合现实生活造句运用……这些的确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目标。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于是在交流中, 学生提出了可以分工合作。有的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有的学生积极查阅工具书, 有的学生忙着搜集识字的方法。在各有所得后, 学生自主采取了交流分享的方式, 将自己的收获告知小组成员,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学习任务, 起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不是靠教师过多的语言形成的, 而要让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 体会到合作的真实效果,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
二、合作, 需要契机的选择
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合作学习”,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任务和要求都需要运用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 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首先, 合作学习必须依托学生的自主学习, 没有经历自主性学习, 教师就急忙组织学生进行合作, 这样的合作缺乏认知基础, 作用不大;其次,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 在需要合作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真正彰显合作的效益。
例如, 在教学《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时, 斯帕拉捷前后数次进行实验, 所采取的方式、取得的效果都不尽相同。因此, 教师先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梳理斯帕拉捷几次实验的结果, 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性把握。随后, 教师引领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提炼, 设置了相应的表格, 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通过填写表格中的“实验次数、实验方式、最终结果、形成结论”等项目, 对斯帕拉捷所做的实验进行全面梳理。在整个合作过程中, 学生分工明确, 有的朗读课文, 有的填写表格, 有的汇总交流。
在这一案例中, 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时机的选择就恰到好处。首先, 教师在合作之前引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梳理, 为高效合作奠定了基础;其次, 斯帕拉捷的整个实验过程次数多、内容繁杂, 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适时采用了合作的学习方式, 集聚多个学生的力量, 突破了教学难点,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合作, 需要明确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很多教师的教学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 有时甚至是心血来潮就现场决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而对于合作的方式, 尤其是合作的目标根本就没有认真揣摩, 对课堂教学整体性目标的达成有没有帮助也没有认真考量。试问, 这种随意的合作学习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吗?因此, 在每次开展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有鲜明的目标意识, 从而让合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
例如, 《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着重描述了作者与祖父在园子中度过的童年时光。其中, 课文的第13自然段以借物抒情的方式刻画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不仅仅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更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是全文的核心段落, 更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 一位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 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达成以下目标: (1) 概括语段主要内容, 寻找语段的中心句, 提炼核心词语; (2) 罗列语段中描写到的事物, 感受作者运用怎样的句式和写法来表现自由特点; (3) 尝试以园子中的事物替代作者, 真正感受借物抒情的表达效果。
在以上教学案例中, 正是因为有着鲜明的合作目标,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才有了更加充足的动力, 他们在彼此协作中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起到了较好的合作效果。
四、合作, 需要教师的导学
当下, 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 教师在倡导、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 都较大程度地忽视了自身的导学作用。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 一旦教师插手学生的学习过程, 就会严重干扰学生的独立学习, 于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对学生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不进行指正。事实上, 学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 很多时候都需要教师的引导, 否则就容易在学习的征途中迷失方向。因此,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 教师不能忽视自身的导学作用, 而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指导, 在困惑处指点、疑难处导学, 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 在教学《莫高窟》一文时, 教师引领学生探究了作者的写作策略、积累了文本中的精彩语言之后, 出示了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图片,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运用课文中的写法, 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并没有放任学生自主学习, 而是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或四处巡视, 或深入某个小组,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面对一幅幅彩塑的图片时, 学生无法确定切入点,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详细描写一个彩塑, 提炼其他彩塑特点, 让学生的难题迎刃而解。
教师只有做到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 才能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增添活力, 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合作, 需要探究的支撑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者之间并不是割裂开来的, 而是彼此交融、相互联系的。我们不能将自主、探究与合作完全分裂开来, 而要引导学生尝试在合作中进行探究。只有融入了自己的意识, 合作学习才拥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因此,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合作学习与自主性探究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以《天火之谜》一课的教学为例, 针对富兰克林在雷暴天气通过放风筝的方法捕捉“天电”这一语段, 学生通过自主性阅读已经对富兰克林捕捉“天电”的方式有了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梳理、提炼。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探索:富兰克林为什么要做这些准备工作呢?尤其是针对课文中的描写细节, 诸如天气的选择、绳索的材质、铜钥匙的使用等等, 教师让学生探究, 从而体会富兰克林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严谨性。
只有在探究性的合作中, 学生才能真正读懂文本, 走进人物, 感受文本中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营销理论由4P向4C、4R的演进突出反映了营销实践由产品导向向顾客导向、市场导向的转换轨迹。时尚营销作为新的营销时尚,其关注点聚焦于品牌而非产品。在独特而清晰的品牌内涵定位下,为顾客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与价值回报,是时尚营销的重要理念。
在品牌营销理念之下,许多时尚品牌以其独特的品牌内涵成为时尚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品牌影响力远远超越于产品之上,品牌价值而不是产品价值成为消费者的付费依据。迪斯尼如此,维珍如此,玛莎·斯图尔特亦如此。今天,我们知道,路易威登卖的不是女性手包而是“Style、Status、Unfulfilleddreams”(风格、时尚、社会地位、未实现的梦想),佐丹奴卖的不是休闲服装而是休闲文化,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独特的消费体验与生活品位……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不难理解星巴克进军音乐行业的战略价值。
以创造性的产品定义市场
经典的STP营销理论强调“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市场定位”的内在逻辑关系,在科学的市场细分基础上选择确定目标市场,进而根据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与消费特征进行科学的产品定位。而苹果、索尼、三星、明基等时尚品牌则创造性地以产品定义市场,通过卓尔不群的品牌创意和产品设计掀起消费市场阵阵狂澜,将追求消费时尚的时尚群体和激情群体紧紧集聚在自己周围,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时尚消费市场。
明基品牌的迅速崛起形象地诠释了时尚品牌定义市场的逻辑。秉承“即使是科技必需品,都要比别人奢侈三分”的时尚理念,明基创造性地在技术为王的高科技行业开拓出一个“红色感性消费市场”,对高科技行业“蓝色理性营销”的传统逻辑提出全新挑战。
变技术产品为时尚配件
将传统以使用性能和技术指数区分的技术产品赋予人性化内涵,使技术产品成为消费者时尚生活的流行配件,是现代高科技产品消费市场的一道独特景观,是时尚营销创新性的重要逻辑理念。
在手机厂商中,坚守“科技以人为本”理念的诺基亚第一个认识到手机对于消费者的本质内涵是时尚配件而非技术产品。在MP3市场上,苹果第一个将iPod塑造成具有比音乐播放器更为广泛时尚功能的时尚配件。
创造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不是满足消费者未被满足的现实需求,而是创造消费者未被发现的潜在需求,是索爱、三星在全球手机市场明星般崛起的重要逻辑理念。
结合了索尼时尚设计优势与爱立信移动通信技术优势的索爱手机成为引领消费时尚、创造消费需求的时尚营销典范。(详见前文案例)
而一年推出30款手机新品的三星更是创造需求的典范。依靠酷体验和“令人流口水”的工业设计,三星迅速成为引领手机消费时尚的全球领导品牌。仅以国内CDMA市场为例,三星即拥有首款CDMA 1X手机、首款CDMA智能手机、首款CDMA/GSM双模手机、首款CDMA百万像素手机等数项“中国第一”。
实现有效的关联价值
时尚营销理论认为:现代消费者是如此紧密地和各种界面相联,以至于变成了一种需要生活在每个技术层面上的、自我控制的生命体。这种消费者的显著特点就是他们愿意在所有时间都和各种技术相关联,实现有效的关联价值。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启发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
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会有更好的思想品质,才会做正直善良、重礼貌守道德的社会主义青少年。所以有必要对初中生展开策略教学,使其得到充分的学习,借助五个策略提升思想品德。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如今的初中教育不仅要注重他们的文化知识培养,还要注重他们的思想品德塑造,使初中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保障其学到优良的思想品德,树立优秀的思想品德,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不懈努力。当前社会,人们的思想品德正逐步滑坡,所以为了发挥初中生培养自己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品德修养,只有对初中生进行充分的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深深植根于初中生,才能确保中国未来力量的美好精神面貌。
一、精致的备课预设为有效教学提供前提和基础
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来说,教师应事先备好课,因为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师必须事先做好准备,为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做好准备,使自己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良好的备课预设是教师成功把握课堂的基础和前提,利用备课使自己有十足的把握,使自己在备课中温习课程,如此教师便可以因为事先的备课而更出色地开展教学。教师备课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考虑怎样才能用课堂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度过。还要研究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完全融入教学。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师的备课充满价值。
二、精心的导入是能迅速吸引学生到课堂的有效良方
课堂切入点就是教学导入,好似一座桥梁,使旧课和新课发生紧密连接。所以一定要注重教学导入,使教学导入更具成效。成功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开动脑筋、用心思考,使学生充满求知欲望,聚精会神于课堂,这样就可以很快融入课堂,如此为整堂课奠定足够的心理氛围。所以老师应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成功塑造多种导入方式,如说故事、音乐、诗歌等使学生对此充满兴趣。通过有效导入,课堂具备强大的诱惑力,进而使学生更好地走进课堂,用心学习思想品德,还应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轻松地吸引学生到课堂中。
三、精彩的课堂活动成为思想品德教学的本质和关键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必须增强课堂有效性,而课堂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课堂内容的精义。如果学生不愿意学或者学了没有效果,那么老师的教学就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学生辛苦学习了但是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这种情况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老师应该以学论教,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必须精彩,利用较少的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意,继而促发学生积极体验,主动思考,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创别开生面的课堂,使学生自主学习,并且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寻求新的学习方法,使教学变得充满乐趣。同时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耐心和努力才可以实现,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教学形式发生新改变,使之更具有效果,作用于学生,使学生爱上教学方式,充满热情地投入思想品德教学。
四、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效学习的延伸和提升
应用性和实践性是检验初中生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有利工具,所以要借助社会实践增强初中生对思想品德的领悟,让初中生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参加环保清洁或者到养老院照顾老人这样的社会实践增加对思想品德的领悟,使初中生对思想品德有全新认识,同时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初中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观,更具责任感,如此对初中生的成长具有很大辅助性。社会实践活动令初中生具备更好的思想品德情操,使初中生热爱生活,勇于奉献。帮助他们迎接未来灿烂美好的生活,使他们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观念。
五、精心的复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同时,要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复习可以使初中生熟悉学过的内容,帮助初中生牢固掌握已有知识,并且找出热点素材与教材有机结合,对思想品德复习有深刻的体会,使复习效率获得提升。其次,不能一味实行题海战术,要精心选择题目,使学生在复习中得到显著提升,有效利用做练习题提升自身水平。最后老师要对复习做好准备,使更多的复习知识发生整合和迁移,带给初中生全新领悟,使初中生轻而易举地复习思想品德。
结语
通过对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学的五大策略进行讲述,发现其更具优势,能使思想品德教学得到提升和改进,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知识。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五个基点】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随笔06-28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10-27
高中物理学法讲座07-13
高中物理认识运动10-18
高中物理教学特色理念06-22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设计10-15
小议高中物理教学方法06-10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格式07-28
关于高中物理复习方法05-26
高中物理电磁波谱教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