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学反思二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二(通用8篇)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二 篇1

(二)——初三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本学月教学进入专题复习阶段,为了进一步提升复习质量和学生潜力,本阶段个性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针对学生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生能够易于识记、理解,尤其学以致用。

根据中考说明及相关的解读,本学月专题复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名著专题阅读,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真正完整阅读名著者几乎没有,也就是说都是“假阅读”,但近几年中考名著的考察已上升到知人论世的层面。针对此现状,首先让学生熟知考点及体型;其次,据“说明”让学生梳理课后“名著导读”中的篇目,给学生时光,自我在笔记本上质量根据考点和题型归纳并设计考题,然后在全班互相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其三,教师补充课本中没有的作品,并组织学生笔记,赏析人物、语言等。做到以“假”乱“真”的目的,确保学生中考中不失分。

其二,继续课文古诗文的默写、理解。组织学生圈定“说明”中的古诗文篇目,做到三熟:熟读、熟背、熟写,了然于胸。其中古诗词曲,以机械默写为主,理解性和迁移性默写为辅,以教师反复检查,学生互相检查为手段。同时,重点篇目中的名句,师生共同赏析,采取群众讨论,教师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名句、名篇会赏、能赏、精赏。

古文部分,重点集中于字、词、句,尤其课内实词,重点句子。组织学生群众梳理,首先留时光学生自行翻译,并标注疑难,共同讨论,然后学生互相检查,查找疏漏,及时弥补和更正。最后教师组织分组检查落实。

其三,现代文阅读部分。首先透过资料了解,掌握一些做题方法及术语,并透过针对性训练,明确思路,切入点尤其术语的运用和作用。当然以教师讲解和说明为主。然后,以资料为主,具体分析每道考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并组织讨论,从而使学生巩固方法和术语,并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打好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基础,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潜力。

经过本阶段的复习,学生的潜力有较大提升,但依然有不尽人意之处:首先,教师对基础知识的强调较多,但因各种原因,检查落实还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教师讲的很多,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因而学生学习潜力的提升也大打折扣。

最后,分类复习过程中,教师注重知识的细化,却忽视了知识的相互链接性和相关性,使学生所学知识显得零乱。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二 篇2

一.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初三英语生词多, 课文长而且难, 听、说、读、写要求高。

学生在学习中将会碰到许多困难, 比如:单词记不住 (不能写或不能读) , 语法知识点不能准确运用等。我就根据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授课的效率,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爱好。比如, 学单词successs时, 就同时教动词succeed、形容词Successful和副词successfully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中考题型) 例如They succeed in fishing today’s task.=They are successful in fishing today’stask.=They finish today’s task successfully;学习语法现在完成时, 学生最容易理解成一般过去时, 如:你看过这部电影吗?译成:Did you see the movie?我就问学生, 这里面有过去的具体时间吗?学生答:没有, 我就解释:这句话没有具体的过去时间, 不能用一般过去时, 问你看过这部电影没有, 若你看过, 你就知道电影的内容, 否则就不知道, 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动作发生的时间, 所以应用现在完成时, 即Have you seen the movie?

2、英语学习切不可盲目, 周密有效的计划。

对于初三学生, 尤其是英语学科比较差的学生学习英语显得很急躁, 表现在单词难记, 易忘, 学习成绩提高很慢, 有时成绩还可能下降, 这时学生很容易放弃, 因此, 我们老师要给学生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 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目标的实施, 要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 应留意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互相渗透, 寓思想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如:向学生讲述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的外语人才, 我们只有学好了英语, 才能更好的了解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让学生熟悉学英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努力学好英语。

二、英语基础是学习的关键

常言道:万丈高楼从地起, 对于英语学习基础至关重要, 对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更应加强这一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这一点呢?请看下面就知道:

1、找出不足, 查漏补缺。

初三学生学英语, 查漏补缺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和语法上。语音和词汇的补漏工作应穿插在教学单词的时候进行。在教新词的过程中及时讲解有关的语言知识和单词辩音, 及时归纳所学过的单词;在复习时要善于触类旁通, 形成语音类、单词串, 力争使没有把握的语音、词汇逐一巩固, 例如下面这些单词:fall.fell fallen, feel felt felt, lie lay lain lying (躺下, 位于) , lie lied lied lying (撒谎) , lay laid laid laying (下蛋) ;同义词学生是最难掌握和应用, speak say talk tell, spend take cost buy pay (花费) 。日常交际用语的补漏要融汇于“四会”的语言运用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技能, 要不断提高英语的日常交际能力, 力争做到听、说、读、写运用自如。

2、立足课本, 夯实基础。

我们知道, 初三英语学习主要是以深化基础知识为主。我想, 在学习中要分阶段学习, 在第一阶段要以大纲为标准, 以课本为依据, 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 每一单元、每一话题、每一部分都要细致地学习, 力求基础, 全面。所谓基础, 是指学习要抓住“三基”, 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解题方法。所谓全面, 一是指学习要全面覆盖所学知识, 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 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防止“片面追求高分”现象, 绝不能冷落“差生”。

三、强化练习, 综合提高

通过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后, 学生的基础知识已比较全面、系统、完整。但是对于重点内容还要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练习, 以便于进一步突出重点。同时要强化易错点, 为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要选取高质量的模拟练习题进行练习, 然后进行讲评。那么, 如何讲评呢?在讲评练习或试卷之前应该认真地查看、分析, 找出学生的错点, 并在课堂上讲评时抓住这些错点, 帮助学生弄清出错的原因, 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同时, 讲评不能就题论题, 而是应该抓住试题中的典型题目, 讲清原理, 归纳方法, 总结规律, 并对典型题目进行引申、推广。要做好这一点, 需要留意以下两方面:

1、以课本为主, 资料为辅。

那种迷信资料而放弃课本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 那种排斥资料中所提供的先进信息的做法是固步自封的。无庸质疑, 课本是基础, 而好的资料则是加深课本、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任何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 但资料可以突出课本的重要内容, 可以提供课本中所不具有的先进理念和与时俱进的信息。因此, 无论是开始复习的夯实基础阶段, 还是构建知识网络、归纳基本方法及技巧阶段, 都要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进行。但同时, 也要精选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资料, 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

2、讲练结合, 练重于讲。

浅谈初三化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篇3

关键词:初三化学;实践;思考 作为学生升入初中后才开设的新科目,化学的学习是陌生且跨度较大的,这不仅给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临近中考,学生和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化学成绩,在考试中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一、丰富教学方式,调动学习热情

相对于数学、物理等科目来说,化学其实并不难学,而且各种各样的实验充满了乐趣。但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反复做同一类实验,生硬地逼学生背诵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公式,导致学生觉得化学学习困难,继而对学习化学望而却步,产生惧怕心理。带着这种心理做题,尤其是遇到化学实验设计题,便是“一个头,两个大”了。

因此,在临近中考的最后一年,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多元化、多角度地展开教学,大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热情、带着冲劲学习化学,体验化学的奥妙,提高化学成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经常运用做实验的方法外,还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和化学关系不大,单纯地依赖实验设备,这是不对的)。例如,笔者会提前下载好电视节目《是真的吗》中“曼妥思和可乐同食会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的相关片段,然后问学生:“我们学过碳酸的知识,谁能帮老师分析一下这种说法正不正确?”为学生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再慢慢引导学生回想旧知识,了解新知识。

二、量体裁衣,划分作业层次

要想学好化学,需要不断练习巩固。于是很多化学教师在课下为学生发放大量的化学中考真题、模拟试题。这让学生和家长极为头疼。这些试卷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完成化学试卷,其他科目没有时间复习;各科时间均分,化学试卷做不完。

对此,笔者认为化学教师不应采用题海战术,而应该量体裁衣,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作业题目。笔者会在课下精心选择,选典型题目,且每个题目类型不会重复出现。笔者将选出来的题目划分为基础知识题型、发散思维题型和综合创新题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这样,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轻松完成了基础知识的题目,继而转战发散题型,搞定后可以挑战综合创新题,而水平较低的学生,完成基础题目就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而不会出现题目太难想破头都做不出的情况,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效率教学为主,查漏补缺

课堂上大量的知识灌输、课后繁多的作业负担,会给学生太大的精神压力,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笔者认为,高效教学、高效学习才是初三最后的复习时间里教师和学生需要的。

在高效教学实践中,笔者十分重视查漏补缺。首先是基础知识的把握。让学生将以前做过的练习册、试卷都找出来,做对的题目不看,专攻做错的题目,这道题为什么错?错在哪里?掉进了题目的何种陷阱里?对这道错题进行方方面面的研究,把题目吃透、吃“活”,能举一反三,而不是大量做题,浅尝辄止。

笔者分析近几年的化学中考试卷,发现考题和我们当下的生活实际联系得越来越密切。因此,笔者搜集了一些关于PM2.5、甲醛消除剂、吸氧增强记忆力、食物干燥剂等社会热点、焦点话题,和学生一起分析、解读,希望能在实际应用和考试中切实帮到学生。

参考文献: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篇4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语文课堂逐渐“活” 了起来。我在讲这一节公开课的时候,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孩子们热情高涨, 敢想敢说.真可谓是活而不乱.然而,用心观察便能发现课堂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一味追求热闹而忽略双基

新课改以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冷清清的场面,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画画、采访等能强调学生积极性的活动。结果,一堂课下来,气氛是活跃了,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听课者也倍感轻松。可静心一想,这节课学生读了几遍书?提出了几个疑问?思考了几个问题?学会了哪些知识?发展了哪些能力?便又觉得这课活泼有余,扎实不足。我的这节课在起初的设计上,并不愿意把“孤独”的心情一直笼罩在课堂上,所以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希望使学生走进孤独---承取孤独----享受孤独,在每一个环偵,我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甚至作为老师,我本身就有点逃避了孤独.这节课比较轻松和愉悦, 甚至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在笑声中度过的.孩子享受到了走出孤独的喜悦,板书的创新设计,拓展训练的游戏设计等,使孩子感受到了乐趣.充满了新鲜之感.但是对于课本的双基问题,就显得比较少.课后我仔细寻找了原因.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我的课堂容量大,可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因此,就出现了课本知识讲解的很少的情况. 课后仔细想想.在某些环节可以压缩设计.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就是我太注重这节课的活动设计了,忽略了课本的内容,一味的达到情感价值态度观的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双基的培养.我反思的结果是:我们不仅要从表面看课堂是否活跃,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些活动是否有益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许活泼的课堂形式固然重要,但这不是终极目标,我们应通过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孆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高效率地进行思考、练习,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学生举手踊跃而思维肤浅

课堂上,举手积极与否是衡量学生思维是否活跃的重要标准。教师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经过训练,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的确增强了。但仔细观察,难免又会发现一些问题。不少的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刚出口,学生便急于表现自我,小手齐刷刷高高举起,还不停地喊着“我”、“我”。如老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学生也是这一表现。听学生的回答,大多数是低质量、比较肤浅的。也难怪,举手如此迅速,不是建立在精读文本、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见解怎么深刻?在这节课上,我提出了问题:请学生找寻主人公杜小康生活艰苦孤独的句子,其中有一名同学很迅速的举起了手,回答到: 鸭子向天叫了几声…”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笑了.这是描写鸭子的句子,并非是主人公的语句.课堂上孩子们举手踊跃.但是思维没有建立在精读课本的基础之上,所以出了一个大笑话.

因此,为了提高交流的质量,教师应引导学生专心倾听,细心揣摩,深入思考,虚心接纳,以免使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思维肤浅和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

以上这两点,就是我这节课之后的一些思考.我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使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要提高他们对课本的深入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2

故事中的主人公虽失去了贵重的奔驰汽车却换回了诚实、守信的崇高品质。孩子们也同样对这篇课文兴趣浓厚。我在课堂上先是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一般人中彩后的反应是什么?而父亲的反应又是如何呢——父亲神情严肃。把我赶下车。父亲怎么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呢?这些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马上从课文的第8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因为中彩的彩票是父亲帮库伯稍的。我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父亲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孩子们想象的都非常好,有的说:我怎么这么倒霉,中彩的怎么不是我那张呢?有的说:这辆车不是我的,我不应该要……

而后,我让学生看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接下来,又联系前面课文中介绍的我的家庭状况及父亲的心愿感受父亲的伟大。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及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最后一句话在理解含义前,我先做了一个铺垫: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在打电话的那一刻,失去的是什么,但他又得到了什么。

学生有了这一步的思考后,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回忆着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在想:如果在学生理解了第8自然段,知道中彩的是库伯的彩票后,就让他们联系前面我的家庭状况及父亲的愿望体会父亲当时是多么想得到这辆车啊,而且他也试图将车据为己有。在这样的矛盾中,父亲依然选择了将车还给库伯,品质是多么可贵。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就会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这样的话,理解开头和结尾这两句话就很容易了。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3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它长得难看之后很感委屈,在妈妈的教育之下,通过自己沙漠旅行的亲身体会,终于明白了自己并不难看,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缘由,揭示了判断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辨证对待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教学时我运用图示导读,并且通过演一演来加深印象,让学生感受到小骆驼由委屈到自豪的情感变化。

这篇课文很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因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过委屈、自卑,怎样去克服,怎样对待别人的嘲笑,这篇童话则起到一个很好的启发作用。所以,上本课时,我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内容,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学完故事后,我就结合课后练习,启发学生想象:“沙漠旅行后,小骆驼又遇到小红马了,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小红马呢?”在讨论中,让学生品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能改变原来不正确的看待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以前因什么原因自卑过,什么时候又因什么事让自己“自豪”?也可以谈谈自己以前对什么人、事嘲笑过?学了课文后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这样层层深入,逐步让学生认识到必须辨证地看待事物,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如果像小红马那样,只看表象,不究实际,那就大错特错了。同时也让学生都能建立自信,抬起头来面对一切,只有让自己感到自豪才对。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4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我们在设计教学时,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们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课堂上查字典的练习,听课文写词语的练习,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我们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这堂课中“人声鼎沸”和“闷雷滚动”两个词语的教学设计就力求体现出让学生会“运用”的思想。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们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老师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这样的练习在语文课中应该大力提倡。

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教师还多次使用了实物投影,打出了学生喜欢的句号指导朗读,打出学生书面练习的结果加以评点,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5

一、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因此,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齐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读课文时,我给了学生自主感悟的空间,以读文本,读中对话,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泉水的几句话,特别注意孩子的个性化的朗读体验,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通过激发想象,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提高了审美的情趣。

二、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如:让学生也来打比方;用“泉水流到哪?遇到谁?说了些什么话?”这样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总之,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悟,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6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了朗读效果,以后在这方面还须努力。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7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极其重要,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作为三大主课之一,语文学习自然显得尤为重要。做好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面临中考的学生提高成绩的需要。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学常常不尽如人意,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主观与客观原因实在太多,在此略谈几点。

一、语文复习只是走马观花,没有落到实处。

语文复习内容浩繁。当然整个复习过程以学生为主,师生合作探究,但复习时间短,学生基础差。,许多学生生字词注音都不会,更不要说释义了,还有做阅读理解时总依赖答案,有的学生甚至到了没有答案就不能下笔的地步了,看来以前的学习陋习实在太根深蒂固了。再就是记忆时总喜欢死记硬背,对以前学过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都不记得了。如此现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复习给人的感觉就是走马观花,作用不太大。看来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还要多教学生学习方法,每个单元不同课文应该有所侧重,在上一年的基本篇目上多花一点时间,我想不会错的。另外还要在反复记忆、反复训练、反复教解题技巧和方法上做文章了。再就是哪怕一节课少做一点事,也必须要让学生所学知识落到实处。

二、教师备课只是大致设想,没有考虑周全。

一节课效果是不是很好,和教师是否作好充分的准备都有很大的关系。复习课更需要有充分的准备。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首先教材自己是否熟悉,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练习设计是否典型,重点是否把握,解题方法是否教或帮学生归纳,学生在课堂上是否都参与且完成学习任务了,这些都需要考虑。不然的话,很多都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还有,我发现复习课时,教会或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很重要。学生在复习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拿到需要背诵的课文就一背一节课,根 1

本不考虑其他的事,结果是许多很重要的事没完成,而那篇课文也没有记住,做了很多无用功。再则学生在复习时根本不喜欢动脑筋,更谈不上归纳学习了,在读书时从不拿笔,只动嘴不动手不动脑,致使复习方法呆板,效率极其低下。

从以上的现象来看,教师在上课前有必要帮忙学生把许多知识点归纳在一起,用试卷印出来发给学生记忆,还有就是帮忙学生把需要归纳的知识要点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归纳。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的,如果考虑不周全,学生的复习可能效果不大。

三、作文教学中只是流于形式,缺乏整体规划。

作文训练都是自己的一套做法。作文内容、时间、批改等都没有交流统一,布置几个作文题目随便让学生写写。如此下去只会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其实在作文上,应该根据中考作文要求,认真进行有计划地训练,在主题、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书写上,还有不同体裁,特别是记叙文和一事一议的作文上应该加大训练量。再就是教几种公式作文、背几个典型作文材料、记几句优美句子,能让学生在作文时用到一点点也可能让作文增色一点。

作文教学时特别要求学生书写要工整、标点应规范;作文前期训练时给学生把作文体裁限定死,防止学生一开始就写成了“四不象”的文章。批改和评讲作文必须及时。

本学期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感觉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够理想。今后我将继续进行教学研究,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8

本学月教学进入专题复习阶段,为了进一步提升复习质量和学生潜力,本阶段个性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针对学生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生能够易于识记、理解,尤其学以致用。

根据中考说明及相关的解读,本学月专题复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名著专题阅读,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真正完整阅读名著者几乎没有,也就是说都是“假阅读”,但近几年中考名著的考察已上升到知人论世的层面。针对此现状,首先让学生熟知考点及体型;其次,据“说明”让学生梳理课后“名著导读”中的篇目,给学生时光,自我在笔记本上质量根据考点和题型归纳并设计考题,然后在全班互相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其三,教师补充课本中没有的作品,并组织学生笔记,赏析人物、语言等。做到以“假”乱“真”的目的,确保学生中考中不失分。

其二,继续课文古诗文的默写、理解。组织学生圈定“说明”中的古诗文篇目,做到三熟:熟读、熟背、熟写,了然于胸。其中古诗词曲,以机械默写为主,理解性和迁移性默写为辅,以教师反复检查,学生互相检查为手段。同时,重点篇目中的名句,师生共同赏析,采取群众讨论,教师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名句、名篇会赏、能赏、精赏。

古文部分,重点集中于字、词、句,尤其课内实词,重点句子。组织学生群众梳理,首先留时光学生自行翻译,并标注疑难,共同讨论,然后学生互相检查,查找疏漏,及时弥补和更正。最后教师组织分组检查落实。

其三,现代文阅读部分。首先透过资料了解,掌握一些做题方法及术语,并透过针对性训练,明确思路,切入点尤其术语的运用和作用。当然以教师讲解和说明为主。然后,以《学习之友》和资料为主,具体分析每道考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并组织讨论,从而使学生巩固方法和术语,并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打好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基础,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潜力。

经过本阶段的复习,学生的潜力有较大提升,但依然有不尽人意之处:首先,教师对基础知识的强调较多,但因各种原因,检查落实还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教师讲的很多,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因而学生学习潜力的提升也大打折扣。

最后,分类复习过程中,教师注重知识的细化,却忽视了知识的相互链接性和相关性,使学生所学知识显得零乱。

总之,透过本月的复习尤其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有了针对性。个性做好本阶段的总结、反思,对以后冲刺阶段的复习定会有极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9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回顾这一期的教学,感觉特别地累,但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初欠带毕业班,更是诚惶诚恐,担心自己的解读不准,而使学生有什么闪失。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学生当中,变成他们的笑脸,就学生愉快的学习,就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就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自始至终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后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认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二、在阅读教学中,我反对无目的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读书。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学生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列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三、在学生学习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10

1、本教学设计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情而来的。在教学中通过“读、想、议、写、吟”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诗意、体验诗情、积累诗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读诗。从他们那兴奋的脸上我看到了他们对诗歌的喜爱,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2、本节课我创设了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情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无限的,而知识是有限的”,想象能使学生尽快地走进文中和作者产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本节课我运用画面、朗读、音乐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描述自己的想象中切入诗句,谈理解和感受,达到进一步理解诗句,体会诗情,走进诗心的目的。

3、都说语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载体,是人的精神家园,因此语文教育要重视精神的熏陶感染。本节课我就把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感染放在重要位置,读熟诗歌、感悟诗意最终都是为了体悟诗情。这种熏陶感染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去自信地学、自主地学、自觉地学。

4、语文课中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融合体。可如何有效地利用“诗面的信息”来重构学生情感?让学生如何更主动地走进古诗,与诗人共呼吸?是否还有更适合与学生对话的切入点?这是课后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11

回顾《天安门广场》全文的教学,首先是觉得自己没有尽心尽力做好准备,因为是带两个班的语文,加上开学初杂务比较多,为自己的懒惰找到了理由。结束全文,读着孩子们的习作——《我们的学校》,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得:

值得肯定的是,我上课居然不急了。耐心引导孩子去仔细咀嚼课文中对天安门广场上个建筑物的描写。(1)作者描写了广场上的哪些建筑物?哪个写得最详细?(2)各建筑物分别有什么特点?(3)听录音,欣赏图片,在图中找到相应的建筑物。(4)读课文,头脑中想象画面。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认识方位顺序。引导完成课后练习(5)面对如此宽广,壮观的广场,你想说些什么?

从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等几个方面,仔细引导孩子仔细品味了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学生读得一次比一次认真,动情。那种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轻易就在朗读与说话训练中流露出来了。我不免有些得意,也因为得意,所以引来了“失”。

一失:

在孩子品读完二、三自然段后,我出示了仿写的第一小节:

我们的学校位于东安镇育才路1号,是东安真最漂亮、最崭新的学校。

然后请孩子根据文章的二、三自然段去描写我们的学校。由于对这群孩子的管束不到位,他们喜欢自由散漫,随心所欲地讲,而真正请他们站起来发言了,往往词不达意,絮絮乱语。于是我任由他们自由练说了几分钟,再请他们讲,结果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于是我像刚才那样耐心而细致地口述了一段下水文,看到孩子眼睛亮亮,自以为他们已经心领神会了,便继续上课。

学完全文,让孩子们知道除了写看到的还要写想到的,比如看到校园,就会想起学校的六一盛会为校园增添了祥和与欢乐。满心期待孩子们能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写好《我们的学校》。可结果却不尽然。找了几个孩子询问原因,有的说,回家写时,已经记不清学校的具体面目了;有的说,似乎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但更多的学生说总觉得自己写的没有你课堂上说的好,所以就写不下去了。原来我过分地牵引也是一种羁绊啊!

一补:

一直对自己的“失败”耿耿于怀,朋友又说,让孩子写校园的确难写的。所以一直在思考,我是否应该尝试花点时间将这次作文指导进行得彻底些。

既然孩子对校园熟视无睹,那么我明天就用照相机,根据作者看天安门广场的顺序拍我们的校园,先是站在校门口拍大门,拍豪华气派、高大崭新的教学楼,让孩子看到教学楼前的花坛与雕塑“志”。再到教学楼顶层按照方位顺序取景拍照。

然后制作课件,把校园搬进教室,我只告诉我们我拍照的站脚点,让孩子在潜意识里知道要有顺序地写。不给框框,不给铺垫,有孩子们自己思考如何描述好某一张照片的内容。思考后作广泛交流。

我想在再现情景,指导观察,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孩子会有进步的!期待着明天能补救。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12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她的讴歌与诠释从未有过终止。《母鸡》,老舍的另一篇佳作,通过描写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在体会作者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过程中,紧扣文章的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来梳理文章的脉络,学生的学习目标进一步的被明朗,学便有了针对性。文章的布局和教材的处理事实上是有异曲同工之趣的:讲究有详又略,详略得当。讲学习感悟作者对母鸡的讨厌部分时,放在了整个文本的大背景去体验,这事实上也是作者写作手法的体现:欲褒先贬、欲扬先抑、欲擒故纵。

故在此环节的处理上无过分的张扬,为体验后面的主情感”母爱“埋下了伏笔,并进一以贯之。最后让学生在”品析词句,体会情感“的学法指导下,在朗读感悟母鸡对鸡雏的平凡细节中自然地联想到生活的场景,层层推进,勾起对”母爱“的回忆,从而揭示出:母亲是伟大的,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题。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待进一步的思考,过于沉重的表情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由于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过于犹豫,延误了时间显得有些拖沓;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要在平时花功夫加以落实。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13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枝繁叶茂,众写欢乐歌唱。作者巴金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首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这个信息渠获取资料、运用资料,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时代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要创新,首先要紧随时代步伐。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不仅渴望了解作者,更想身临其境去看一看那榕树、那鸟。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以不断激发。其次,课文课程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语文课上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本身就有语言形式上的美,并从中可以展开想象,感悟作者美好的感情,并结合生活实践受到没的感染,培养了审美的情趣。这节课中学生感受到了动物间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的美,感受了巴金饱满的情感,培养了发现美、感受美的乐趣。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教学中将学生引入了物我同一的境界。我既是树,你既是鸟,树鸟相互欣赏,形成整体。最后,在课堂中倡导学生充分朗读,自主体会,独立创作,力求体现主动参与,合作互动的教学境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由于教学时间调空不当,致使学生在读文时读得不够充分,后面的自主感悟、换位整合没有充分展开,使学生未能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今后,我应倍加努力钻研、探索、提高自身素养。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14

”飞夺“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也是对文中”抢时间“”攻天险“两个重点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时最能体现红军战士不谓艰险、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因此,教学时要紧扣重点段落,解难释疑,帮助学生领悟课文中心。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教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听“,而是自主的”学“,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本课中,我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在学习与探究中,学生情、作者情、教师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总之,自读自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径。教师只有用联系的眼光,用辩证的方法去处理好教材,设计好教法和学法,组织好课堂上师生的活动,才能寻找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体会、感悟,促使学生的理解逐层深入。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15

这是出成绩见效果的一学期,也是师生拼搏的苦战的一学期。在上好新课的基础上,稳定和鼓励学生,依据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了艰苦的强化训练,分别进行了两次摸底考和三次模拟考,从基础知识、语言运用、古诗文默写、阅读、写作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训练,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知识。从这几次摸考的成绩中能够看出扎实基本功,有目的的进行艰苦的强化训练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当然,从成绩中也看出,在普九背景下的教学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成绩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现试作如下反思:

(一)、联系教材,研究课标。

在《20xx年命题指导》中强调“语文试题应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贴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景,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就明确了试题要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来命题,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集中测试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规定:语文素养的考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学生知识与本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发展状况,自然试题中会重视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题目不会难,但会很灵活,会有多层次的考查。如测试语文积累与运用中,既有测试记忆,也有测试学生的理解水平,还有测试其运用本事等。另外经过研究《课程标准》就明确了复习的范围。如50篇诗文以及14部课外读物,而这些都在课文中出现过,联系教材,只需作好重点资料的巩固就行。

(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本事,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资料。所以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所以,“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应从初一开始就让学生订阅《语文报》、《散文》、《读者》等优秀报刊。.这些报刊杂志每一期都有优美的文章、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除让学生广泛阅读外,每星期还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以上报刊杂志,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修养。因为在短时间进行很多的名著泛读是不切合实际的。到初三时,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教师只启发和点拨即可。

2、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能够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礼貌的办法”(黎锦熙)。

3、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资料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4、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忙学生构成乐写的习惯。初一开始到初三坚持每一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如果能经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本事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必须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三年的实践,效果应是明显的

(三)、提高学生应试本事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应针对中考具体情景,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本事。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总复习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所以,从初三年的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如学生做完20xx年各省市中考试卷后,要求他们自我分析和总结,写一篇20xx年中考语文命题预测,各抒己见。然后教师综合权威预测,给同学作一些分析、评点。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四)、更新观念,抓好复习,提高成绩

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教师功夫花的不少,本事却不见提高.所以我认为无论在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找到总复习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当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五)、大刀阔斧,对各知识块进行定性、定量。

《20xx年命题指导》中提出“重视挖掘客观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功能,发挥主观题考查学生探究本事和综合素养的作用。”因而可对整份试题定性,即主观题占80%—90%。一份试题一般是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构成的,而对于每块知识就要大刀阔斧的定量,以便精讲精练。“积累与运用”这一知识块中,只需抓好优秀诗文的默写,其它的音、字名著以及口语交际,是靠平时的积累,无需多练。在“阅读”块中,侧重于课外文章的分析训练。在古文的阅读中,课内古文侧重于“四记一讽一表一战”(《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曹刿论战》)的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中则要着重在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本事、对信息的筛选本事、对文章资料的深入探究本事以及读书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上。阅读的文章要选取那些思想性、人文性、时代性并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来训练。在“写作”块中,半命题和话题或材料作文是常规题型,所以审题的训练是最重要的。但也要明确“淡化文体”的要求,并不是可写“四不像”的文章,因而训练中要先分文体,明确各种文体的要求后,在固定时间内灵活运用各种文体,集中训练几次。

(六)、善于取舍,精选精练。

进入复习阶段,各种资料和试题会很快堆满案头,都拿来用,拿给学生练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只会把师生拖入让人疲倦的题海中不能自拔,使了很大的力气,收效却甚微。所以,我们要在所选定的命题方向和范围的基础上,斟酌各种资料,勇于取舍,把贴合要求的题目筛选出来,组合为各训练块,在我们复习巩固好教材上该知识块的要点后,及时训练,强化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把各知识块中最具《课标》精神的题目,组合、编制成侧重点各不一样的三四份试题,如在现代文阅读中,一份侧重于说明文和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那么另一份就要侧重于议论文与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像这样地进行有目标的精练。在各知识块的定量后,要列出考查的明细表,依据明细表,师生共同设计题目进行训练,这是经过师生的交流合作,帮忙学生从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去把握所学知识。

(七)、考试方法、技巧以及考试心理的指导。

虽然复习工作会在紧张有序中完成,但中考毕竟是人生的一次大转折,是一锤定音的考试,会碰到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对考试方法、技巧的指导是每次训练中的必修课,如阅读方法:“一步初读,二步纲要(文首文尾,中心段、各段中心句),三步析题,四步删(删出与题目要求无关的信息,精思相关信息)”。又如答题技巧:“抓关键,细明辨,分点展现简又明”。再如考场上的作文技巧:把已有的一些经历体验与读过的优秀文章,依据题目的要求巧妙变通,灵活运用。对于考试心理的指导,则是考前的适当休息放松与适度紧张结合;考中认真作答,先易后难,勿漏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考完后必须仔细检查;每场考试结束后,要尽快对下一科做准备,别把思维滞留在上一科目中。在整场考试中教师要异常做好普九背景下少部分学生的心理工作,他们常常怀着“反正我是考不起,是父母要我来考的”消极心理,在考场上就会随意而为,明是考得出来的却不考,更有甚者是在考场上睡觉,我应当做好这类考生的思想心理纠正工作。

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必须要让学生明确,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我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理解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完美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完美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我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

当然,在普九背景下,后进生的不良思想、习惯以及不良学习态度,对想学好的同学的负面影响总是难以战胜,致使教师用了很多的精力的时间,收效却甚微,许多问题是教师讲过训练过的,到了考场上却做不出来,留下了不必要的遗憾。当然,这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16

九年级语文中考前期复习教学似乎不太尽人意。主观与客观原因太多,在此只是粗略地谈几点,或许能引起自我或同事一些启发。

一、分册复习只是走马观花,没有落到实处。

一个单元一般是安排一周的时光,一个单元有四到五篇课文。平均每个单元用时两到三节课。第一节读课文,做三件事:1。课文主题;2。文章特色;3。重点段落。第二节做练习,做三件事:1。做同步练习;2。校正答案并记忆;3。疑难讲解。

当然整个复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但很多学生一节课连几篇课文都读不完,就是完成了三件事,学生好像对课文还是不熟悉。第二节时做练习时全是翻书做的,几个生字词注音都不会,更不要说释义了,还有做阅读理解时总依靠答案,有的学生甚至到了没有答案就不能下笔的地步了,看来以前的学习陋习实在太根深蒂固了。再就是记忆时总喜欢死记硬背,对以前学过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都不记得了。如此现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复习给人的感觉就是走马观花,作用不太大。看来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还要多教学生学习方法,每个单元不一样课文就应有所侧重,在去年的基本篇目上多花一点时光,我想不会错的。另外还要在反复记忆、反复训练、反复教解题技巧和方法上作文章了。再就是哪怕一节课少做一点事,但务必要让学生所学知识落实。

二、教师备课只是大致设想,没有思考周全。

一节课效果是不是很好,和教师是否作好充分的准备有很关系。复习课更需要有充分的准备。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花更多的时光与精力,首先教材自我是否熟悉,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练习设计是否典型,重点是否把握,解题方法是否教或帮学生归纳,学生在课堂上是否都参与且完成学习任务了,这些都需要思考。不然的话,很多都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还有,我发现复习课时,教会或帮忙学生归纳知识点很重要。学生在复习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拿到需要背诵的课文就一背一节课,根本不思考其他的事,结果是许多很重要的事没完成,而那篇课文也没有记住,做了很多无用功。再则学生在复习时根本不喜欢动脑筋,更谈不上归纳学习了,在读书时从不拿笔,只动嘴不动手不动脑,致使复习方法呆板,效率极其低下。

从以上的现象来看,教师在上课前有必要帮忙学生把许多知识点归纳在一齐,用试卷印出来发给学生记忆,还有就是帮忙学生把需要归纳的知识要点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归纳。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要思考的,如果思考不周全,学生的复习可能效果不大。

三、作文教学中只是流于形式,缺乏整体规划。

作文训练都是自我的一套做法。作文资料、时光、批改等都没有交流统一,布置几个作文题目随便让学生写写。如此下去只会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其实在作文上,就应根据中考作文要求,认真进行有计划地训练,在主题、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书写上,还有不一样体裁,个性是记叙文和一事一议的作文上就应加大训练量。再就是教几种公式作文、背几个典型作文材料、记几句优美句子,能让学生在作文时用到一点点也可能让作文增色一点。

作文时个性要求学生书写要工整、标点应规范;作文前期训练时给学生把作文体裁限定死,防止学生一开始就写成了“四不象”的文章。在批改和评讲作文时就应及时。

由于时光仓促,思考不是很细致,总结不是很全面,思路不是很清晰,分析不是很透彻,虽然很零乱,但说明在思考教学,思考质量,重视效果。真心期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摒弃不就应出现的问题,促使以后的教学能有所改观。有不对之处,还望各位大虾能指点一二!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17

《小露珠》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一篇优美的童话。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美丽,她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蒸发,牺牲了自己。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本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我紧扣教学目标、布置学生预习、抓住教学重难点,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在上课开始,首先提出研究主题: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使学生把握研究主题,激发探究问题的热情。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小露珠形成这一抽象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露珠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体验,以图促背,陶醉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学生强烈地阅读课文的愿望,为学习全文创设良好的意境。

创设生活化的言语实践情境。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积累的”仓库“,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让学生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经验,演一演小露珠和小动物们打招呼的情景,把语言交际和理解课文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使学生真正体悟身边之美,领悟到身边世界的可爱与亲切。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安排说话练习,想象植物们怎样自己美丽的身姿?思考小露珠快要消失了,为什么还在笑?想象小露珠当时的想法。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体会植物对小露珠的依恋之情。引领学生在感受文章语言美的同时,深入地领悟文本的情境之美、人情之美、精神之美,使学生的思想沉浸、陶冶在文本的思想、情感之中。

但是课堂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我的语言缺乏感染力,没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情感,没能让他们的情绪被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另外组织学生表演时,在学生的评价之后还应该让学生再次表演,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18

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的短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这一课,我紧紧抓住文章的中心:“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来展开教学。通过“在三亚看落日如何有诗意?”过渡到第二段的教学。第二段虽不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但学好它对于理解文章中心是十分有利的,正是因为三亚的景象样样都美所以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看落日也会别有一番情调的。在学第二段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三亚的美,我也用美丽的语言引导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读,边读边说,三亚美在哪儿?有人说:三亚仿佛就是个蓝色的世界。有蓝的天,有蓝的海,就连那白鸥的翅尖也让人担心会被海水蘸蓝了。又有人说:我从小就喜欢海,三亚那玉屑银末般的细沙,傍晚人们来这里,踩上去一定会减轻一天的疲劳。还有人说:椰子汁我喝过,但没有看过椰子长什么样,真想去看看啊!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孩子们对三亚的喜欢。那么有了这种喜爱之情,洋溢在他们心中的必定是无限的向往,把握住他们的感情,引导着他们好好地读一读,美便成为孩子们的了。但是,教学三亚落日的美景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学生们觉得每天都看到日从东升从西落下,便有一些不以为是,读书也很平淡。为了让学生学起来带劲一些,我引导着他们一边学课文,一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日落对比。在比中感受三亚落日的与众不同,也告诉学生平常的景象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也可以象这位作者一样笔下生辉的。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19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因为第一年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我内心十分紧张。语文总分150分,在中考中占分较重,比较重要。通过一年的初三教学实践和不少老师的经验,我对初三语文的教学进行了如下总结。

我的收获:

1、牢抓基础,绝不丢分:150分的试卷中基础分占到二十几分。这些题只要熟背课文,考试时不写错别字即可拿全分。如果会背会做的题也失分,那就太可惜了。因此,我在平时教学时,牢抓基础知识,对易错字进行总结,在考前辅导时在重点强调。另外,我时时提醒学生,试卷上你越认为会的越容易弄错,所以要求他们答题后一定要复查基础题,千万不能以为会就掉以轻心。

2、熟记答题公式,不轻易丢分:这主要体现在口语交际,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及散文阅读。这六种题型相对固定,答题时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牢记答题公式,那么常见题就不容易失分。

3、常抓作文,训练语言:我班学生基础较差,作文语言常不出彩。因此,在平时作文训练时,我总是在黑板上写下本次作文的审题注意点,语言要求,书写规格等,让学生按要求写作,时时提醒注意语言优美,多使用修辞,多引用名言、古诗。并在下次写作时指出上次作文出现的问题,要求逐条进行改正。

我的困惑:

1、之前的作文训练太少,到最后一个学期深感对作文力不从心。初三学习时间很紧,既要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还要对答题进行训练。这就要求我们与时间赛跑,但作文积累是个慢活,需要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而初一,初二时,我没有对这项太重视,所以在初三写作是出彩的作文太少。

2、面批太少,错失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面批对于提高阅读理解很有效,但也是由于时间原因,所以这方面我也没有做到位,丧失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

我的措施:

1、在初三时要学生训练在华丽语言掩盖下尽量撩拨评卷老师的情,让他在枯燥而雍长的评卷过程中怦然心动,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讳的是他不动情。所以在让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充满感情的写,要求学生先打动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打动别人。二是尽量在作文里出现带感情色彩的词,让评卷老师不知不觉地受你诱惑;三是尽量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畅;四是感情强烈时可独立成段,突出你的情感;五是下苦工夫在结尾处议论和抒情,让抬笔打分的老师所看的最后一眼是你文章中最靓丽的地方。

2、下学期,争取面批,在面批时,对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要点,使学生应付考试更加得心应手。如“古诗鉴赏”这一块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一开始得分率很低,面批时我传授他们方法。让他根据你所讲的方法,对他的知识进行梳理,矫正,体会到以前错在什么地方,进而做到少失分。

以上是我对自己这一年来语文教学上的反思,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总之,我还是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在教学路上,没有捷径,但可以有巧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20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课文的第13自然段关于外祖父对梅花秉性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教学伊始,我让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然后教师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红梅》,陆游的《咏梅》,以及毛泽东的《咏梅》,让学生吟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

接着以读为本把五件事情找出来,然后分析外祖父的”三次流泪“,体会外祖父浓厚的思乡之情。第二课时围绕”珍爱梅图“和”赠墨梅图“体会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就像那梅花精神。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小小少年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也一定会达到星垂平野阔的境界。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

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篇5

反思一、对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时间段进行。

对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能帮忙学生很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要点,使学生应付考试更加得心应手。对这一点毋庸质疑,讲究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才好。从学生一无所知,毫无积累就开始,还是有所积累后开始系统讲解比较好?我在复习中通常选择后者。如“古诗鉴赏”这一块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一开始得分率很低,五分钟只能得一两分的大有人在,学生很着急,经常问做这两题有什么章法。在学生对古诗鉴赏没有必须的积累前,我坚持不传授方法。因为当他们的脑子对某一种知识一片空白时,讲方法等于白讲,仅有当他们对这类题型有足够的积累时,哪怕是错误的,他才会根据你所讲的方法,对他的知识进行梳理,矫正,体会到以前错在什么地方。

反思二、教师在复习时研究周到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所以而束缚住学生的思考。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集 篇6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集篇一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回顾这一期的教学,感觉特别地累,但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初欠带毕业班,更是诚惶诚恐,担心自己的解读不准,而使学生有什么闪失。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学生当中,变成他们的笑脸,就学生愉快的学习,就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就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自始至终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后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认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二、在阅读教学中,我反对无目的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读书。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学生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列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三、在学生学习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集篇二

虽然在考前每位同志都竭尽全力进行了精心的备考,但成绩与上次相比是极度缩水,这对我们备课组来说是空前的考验。面对此情,我们组每位有经验有干劲的同志直面现状,做了如下反思和打算:

根据期末考试的各项数据,分析语文成绩可用“悬殊”二字来概括:1.与上次期中考试在全县的进入率相比退步较大。我们组沉下心来挖掘其中的必然因素。我们组采用了口头讨论,书面总结的方式来追根求源。总的来说很坦诚,很深刻,很具体。现将其概述如下:

一、经过多年的历练,我们语文老师已经能意识到不能从阅卷上找原因。否则,就像自己的错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找理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影响进一步提高的推卸。所有这些是语文老师认识上的一大进步,基于此,我们每个人首先反思了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家都要行动起来,而不是把担子、压力都压在辛苦的班主任身上。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在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突出学科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合作,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把语文成绩搞上来。

二、要有足够的空杯智慧和精神。我们语文组每个人身上都闪烁着独特的优点:留晓干劲大,经验足,利落能干;我能因自己的个性特点施教(jiāo),有开创不盲从;晓香认真柔韧,虚心上进;张辉像愚公,憨厚的外表下有大智慧。但在我们的反思中都提到缺少足够的空杯精神。经验是好东西,但走向经验主义就会让我们碰壁,所以应清空自己的自足,少说几个从来没有过,根据学情多想几种方法,多讲一点效率,教出个性教出风采。

在我们的反思中还有个性上的:留晓认识到应在认真、落实上下功夫;我认识到应在细心和周密上下功夫;晓香认识到应在速度和力度上下功夫;张辉认识到应在条理上下功夫。我相信只要我们扬长避短,语文组一定能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三、新学年的展望。

1.详略得当完成九年级下册书。因本学年比往年缺少补课时间,而我们却要在一个学年学完一本教材,复习一至六册古诗文、基础知识、课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我们应根据中考指挥棒大胆取舍,详略得当。

2.专注高效。本学期我们语文组每个语文老师要高度重视本学科教学,这和管理好班级并不相悖,甚至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信心和向心力。

3.用力并用心教学。在用力教学上,九年级老师已经不需要提醒,所以只有用心才能比出高低。用心教学绝不是一招一式就解决问题,它贯穿在我们教学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例如,昨天林老师做中考题时念叨一个词“山清水秀”,说此词常考、常讲、常错,我就说你这样讲就容易让学生记住:此词可看作互文用法,意为“山水清秀”,学生大多是知道“清秀”的“清”是三点水旁的,出错的几率就大大减小了。有此一小例,体现了用心教学的高效性。总之,有志者事竟成,“有心人”才天不负。

我想经过这次讨论总结,我们语文组定能发挥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再次打造黄金组合,再创佳绩!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集篇三

初三语文教学与初一、初二有明显不同,他所有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上。

一、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学生到了初三,相应的知识点也到了一个可以归纳总结的时候,很多的阅读文题目其实也都是在以各种形式在考知识点,可是我们的初三学生,到了临考前,诸如连人物描写的几种角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诸如修辞手法的几种形式(比喻、排比、拟人)都还是模糊一片。虽然我临时突击,以结构图的形式把知识点给予明确的概括,在阅读文章中予以强化,可是张冠李戴的现象依然是相当多的。

单靠初三的复习突击,效果是肯定不好的。如果能在平时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就把知识点的梳理系统化,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有了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对知识点就有了一个消化到内化到运用的过程。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对他们来讲,就不会再具有如此的难度。

二、要训练学生自己习得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很简单,老师报答案,学生记答案,但是长期下来,学生一个养成了惰性,二来,对听来的答案他们也难以真正掌握。如果,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借助学习资料自己找答案的习惯,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有更多的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感反应都会有更乐观的表现,碰到这样的选词填空的题目,也会更有信心。

三、要让学生有规律有技巧地进行答题

很多时候,学生在碰到类似的阅读问题的时候,信手写来,凭着感觉走是最常见的答题方法。其实,阅读文章的答题也是有技巧有规律的。文章中关键句子的把握,答题时关键词句的出现,常常就可以让阅读问题的回答变得又快又准确。

如果学生在答题前就有这样的答题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现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上,从内容看,不外乎为塑造人物服务,从结构看,或作铺垫,或埋伏笔……那么他们在答这道题时,答题的大方向是不会出错的,同时,这样的答题技巧也会自然地对他们的答题语言进行约束,出现更多的得分点。

这样看来,我以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搞阅读文的题海战术,但是,做一篇文章,却应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熟悉并掌握一些经常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技巧与规律,并能在阅读文训练中发复运用。

四、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中考文言文试题中解释加点字意义的出题范围内容基本上全是从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来的,另外翻译句子的评卷方针是意译不给分,直译时关键的一个字漏译也会被砍去一半分。这种严格到残酷的评卷方式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相当严肃。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初三的文言文教学更应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老师讲课时绝不允许只串大意而不通词素,必须引导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的翻译习惯。另外,要求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除专有名词外一率得会背,包括个别较难句子的整句翻译也要张口就能背出来。背诵的实惠不仅能应对课内文言文的试题,课外文言文的好歹也全仰仗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记忆。我学生一课一课背,教师一课一课落实,然后再让学生见识课外文言文,引导学生把课内字词意思迁移到课外。刚开始时学生不会迁移,一见到课外文言文就懵了,五、就是学生最没把握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了。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成绩的唯一方法当然是老套的做题战术。但初三上半期及下半期开端,不应该是学生的题海战术,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师身上。其实我发现初一初二时,学生基本上不明白现代文阅读得分技巧,问十个同学十个同学回答现代文阅读答案是蒙的,甚至很多同学拿着笔不知道怎么表达他蒙的那点可怜的答案。所以,现代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是学生提高阅读分数的心锁。教师把重点放在答题技巧上而不仅仅停留在对标准答案上,学生阅读分数提高就有希望了。比如告诉学生议论文、说明文答案基本上可以在原文中找出来;写景或写物的散文大胆的往人身上靠,写人或叙事的散文尽量地往情上靠;写景的文章不看景只看议论和抒情答题就简单化了,写人的文章不往事上看只揣摹作者的情感就深刻了;所有问题不笼统回答而用条理分割的办法慢慢回答等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赢取得分机会。当然并非所有现代文阅读题目的答题方式都有技巧,有的直接考查的是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标点、字音字形、词语意义理解;病句、仿句造句和语言的得体等就另当别论了。

六、最后说说作文,作文可分成四等:又华又实,华而不实、实而不华、不华不实。又华又实是任何时代任何人追求的最理想境界,这里不做赘述。具说华而不实已不再时髦,实而不华反占先机。对此我有不同理解,让学生一本正经地下工夫写实比让学生耍笔杆子写华更难,而且出力不讨好,得分往往更底。华美的文字和华美的装修一样更容易引人眼球,它最起码体现了学生运用文字的娴熟性,如果不慎不实了,评卷老师也不忍心痛下杀手,得分往往比预想的高。这些学生已经在初三以前训练过了,初三时要学生训练在华丽语言掩盖下尽量撩拨评卷老师的情,让他在枯燥而雍长的评卷过程中怦然心动,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讳的是他不动情。所以在让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充满感情的写,要求学生先打动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打动别人。二是尽量在作文里出现带感情色彩的词,让评卷老师不知不觉地受你蛊惑;三是尽量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畅;四是感情强烈时可独立成段,突出你的情感;五是下苦工夫在结尾处议论和抒情,让抬笔打分的老师所看的最后一眼是你文章中最靓丽的地方。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二 篇7

1.认识15个生字。

2.积累本节课中的词语, 理解“焕然一新、犹如”等词义, 用“焕然一新”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并学会应用。

2.体会北京的美景,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通过看图、想象、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焕然一新、犹如”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出自己的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交流:

(1) 课前观看《北京欢迎您》。

(2) 交流:

教师出示网络链接:

师:课前老师通过网络了解了一些北京的人文地理知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长安街……

王府井、西单大街……

天安门广场……

学生说一说自己在上网的过程中对北京有了哪些了解呢?

教学过程:

一、学生“先学”, 多媒体初课文, 自学生字, 读通句子

1.师板书课题。

问:有读必有思, 读了课题, 你有什么问题吗?

2.教师课件范读。

3.请看边读边学提示。

(1) 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 读准字音,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同桌互相考生字, 难读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一听。

(3) 同桌一起读课文, 你读一段我读一段。

二、教师“后教”, 师生共读文, 多媒体了解词语、识字

1.齐读第一段。

2.第二段:运用多媒体体会长安街的景象。

播放北京亮起来的视频, 学生看视频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带着赞美的语气读。女生接着读第二句, 男生接读第三句。

3.第三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看图片。

读过了知道了什么?

预设:

(1) (我知道了北京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那你知道“犹如”是什么意思吗?换词读。

(2) (我知道了北京立交桥好像道道彩虹) 课文里是怎样说的?换词读。

运用到其他句子里。

再次看图齐背。

4.第四段:

指名读, 出示课件。

出示过去的王府井、西单与现在的王府井、西单。你想到了哪个词 (焕然一新) ?

改变陈旧的面貌, 出现了崭新的气象, 鲜明光亮的王府井、西单, 真的是焕然一新。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什么事物也像王府井、西单一样焕然一新了呢?运用造句。

你还想来读一读这段吗? (接读、同课读、配乐读) 出图读, 背诵。

5.第五段:

男生读这段。

认识“宫”字。 (出图字)

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

教师小结:图中宫殿的入口大门和宫墙组成的形状酷似“宫”字的宝字盖, 后面的两个房子好像“宫”字的两个口, 透过这个“宫”字, 我们仿佛看到了雄伟的宫殿, 中国汉字的魅力就在于此。

女生再读。

6.第六段:

教师引读:华灯高照的长安街, 光彩夺目的天安门, 彩虹似的环形路, 焕然一新的商业街, 变得年轻的故宫, 各种色彩的灯光绚丽多彩, 璀璨夺目。

不禁让我们感叹北京 (学生读最后一段)

不禁让我们赞美北京 (学生读最后一段)

不禁让我们充满豪情祝福它读 (学生读最后一段)

三、多媒体检查巩固生字

(1) 再一次一起去欣赏亮起来了的北京, 看看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些词来形容它。 (看、说) 出词, 分组读。

(2) 字:游戏《连灯》。

(3) 换语境再认字。《哈尔滨亮起来了》。

四、结束:欣赏各地夜晚亮起来的图片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课堂中的读书声

“课堂上没有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本节课的教学, 我和孩子们徜徉于语言文字中, 把一个个黑色的精灵般的文字读活了, 读出了趣味, 读出了乐趣。尤其是在和孩子们读的过程中, 自己也会对文字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那种收获带来的喜悦, 如同潺潺小溪, 涓涓滋润着心灵。本节课中我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首都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整堂课上, 我让学生全方位地读书, 有个人读、引读、齐读、赛读、同桌读、男、女同学分别读、感悟后读、配乐读等, 让学生在读中自解、自悟。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在“读”中升华了情感;在“读”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积累并运用词语

“课堂上只有书声则是语文教学的倒退。”充分利用了多媒体,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北京夜晚的辉煌、亮丽。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的夜景, 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东西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繁华的王府井、西单街、古老的故宫、美丽的角楼, 运用优美的文字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灿烂迷人的夜景, 展示了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北京绚丽多姿的夜景, 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教材。课文语言优美, 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和几个比喻句, 让课文增色不少, 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可是我们二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 仅仅依文本很难感受到北京的美。因此我就通过多媒体技术, 联系生活场景, 在图片欣赏的过程中, 让理性的文字变得感性, 每一个优美的词都变成了生动鲜活的画面印在脑海中, 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加深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从而享受审美的乐趣。如第三段有一句:“环形路上, 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我请学生给“犹如”换词, 学生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犹如”就是“好像”“就像”的意思。此外, 配合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过去的西单、王府井, 现在的西单、王府井, 引出了词语“焕然一新”。在课文中初步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是“改变陈旧的面貌, 西单、王府井出现了崭新的气象”, 然后再让学生们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什么事物也像王府井、西单一样焕然一新了呢?最后让学生用上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在理解并运用的过程中积累了这个词语。

创设情境, 化动为静, 化虚为实, 吸引学生的注意, 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在师生共读课文之后, 我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媒体作用播放北京美丽的夜景,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这里的夜色景, 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让学生说出本课中我们应该积累的词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

1.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同学们已在读书的过程中解决了, 但教师并没有做一个总结。

2.课堂上缺少教师的范读。

论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阅读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酸的和甜的》”一问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學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以《看雪》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雪景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难忘的一天》时,学生问:“难忘的一天是指那一天?”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这一天为什么令“我”难忘?”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们正用问“?”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再如我在教《我选我》这篇课文后,我班王彦飞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呢?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呢?这样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上一篇:春节祝福语:除夕夜祝福语下一篇:情人节给爱人的甜蜜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