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三进三同”实践报告

2025-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暑假“三进三同”实践报告(精选4篇)

2024年暑假“三进三同”实践报告 篇1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09英本2班陈雪梅

一、摘要:

2008年底,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启动了大规模的10万市级机关干部“大下访”活动,对积难信访案件从根本上“釜底抽薪”。与此同时,“大下访”也让重庆摸清了“家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矛盾突出,仅靠“大下访”清理积案无法根治。市委市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三进三同”、“结穷亲”成为破题之举。“其中,三进三同”,的具体要求是机关干部每年至少用1周时间,新提任领导干部、新招录公务员用1个月时间,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二.正文

在重庆市政委的领导下,重庆市掀开了各大高校大学生暑假“三进三同”的实践活动。我院也积极响应号召,倡导大家暑假进行至少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活动。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一种特殊情怀的我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欣慰,一种鼓励。但是我没有选择在自家,因为我知道,虽然母亲在家务农很辛苦,但至少她还是可以做完的。我服务的对象必须是特别需要帮助的。于是,在母亲的建议下,我选择了离我们家不远的谭婆婆家作为服务对象。

1.谭婆婆的相关介绍

1.1谭婆婆的家庭介绍

谭婆婆原名叫谭银珍,1932年出生,籍贯是重庆市丰都县双路镇安宁乡丁家堡,与丈夫育有一子二女。大女儿年幼夭折,惟剩下一子一女。丈夫于1999年逝世,女儿嫁到了双路镇花园村。因为家庭情况特殊,儿子三十几也未娶,前两年在别人的介绍下与一名离异女子结婚。

谭婆婆的女儿虽嫁得不远,在农忙的时候也要来帮忙,但因为自家也有很多农活要做,所以也无暇顾及到谭婆婆,并且因为多年的劳作,患上了骨质增生。谭婆婆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补贴家用,几乎只有逢年过节或是家中有急事才会赶回来。虽说现在儿子已成亲,但是谭婆婆的儿媳也一起打工在外,很少有时间留在谭婆婆身边。

1.2谭婆婆的身体介绍

谭婆婆如今已是79岁高龄的人了,患点小毛病也属正常。但是由于谭婆婆常年一个人居住,生活简朴,平日里几乎都是青菜土豆,连每日必须摄入的油脂也只是少量的猪油,饮食营养不佳,身体异常羸弱。再加上她每日还要到田地里

来做,早已确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谭婆婆的听力也逐渐退化,有时候说一句话得用很大的声音,而且要复述很多次。

1.3谭婆婆的居住地环境介绍

重庆的地形主要是山地,所以很多地方都是山丘。谭婆婆的家在一座山的山脚,山脚边是一条河,名为龙河。沿河的一边,是早年修葺的、如今已经废弃的公路。由于三峡大坝蓄水的缘由,该公路常常被淹。丁家堡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全村加起来不过一百五十人,散落在山上。03年的三峡移民迁走了大部分人,所以现在丁家堡的人更加少了。如果一家有红白喜事,还必须跑很远去隔壁村子借人、借力、借东西。

在未迁徙之前,谭婆婆家的几房亲戚还在附近(大约200米),即使四周荒凉,还有亲戚互相照看。但03年以后,方圆几百米就只有她们一家了。而她们家也只有她一个老太婆在家面对这些荒山和树林了。

2.实践内容(2011.08.01---2011.08.10)

2.1实践时间:08.01

主要人物:谭婆婆、谭婆婆的孙子夏阳、我主要事件:摘荔枝

与谭婆婆简单的说明来意之后就开始了我的实践生涯。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一天遇到的竟然是美差——摘荔枝!谭婆婆告诉我说,荔枝本来前几天就该摘的,但由于她女儿忙得脱不开身,才把事情放到今天。她准备把这些荔枝先摘下来,明天一大早让她女儿拿到县城里去卖。

我看到那些荔枝,忽然想到了白居易在《荔枝图序》里对荔枝的描述:“树形团团如帏盖,叶如桂,冬青;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热。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细细看来,确实不假。那一颗颗红色的荔枝点缀在绿叶间煞是可爱。

开工之前,我们先做了分工。因为荔枝树树干易脆,承受力不大,所以不能爬到树上去摘,只能借着板凳之类的东西站在上面去采摘四周的果实。对于树颠上的果实,就得先用个竹竿套上小镰刀这类的东西再将它拉到身边,另外一个人再 去摘荔枝。对于一些比较大的荔枝树,树干的承受力就比较大些,所以夏阳就爬到树上去摘,我负责在树下举着篮子,给他帮忙。

采摘完毕后,按照优劣好坏将荔枝分类。例如先将大串大串的鲜红的荔枝放在一起,然后将颜色略淡的荔枝放在一起。最后将散的,一个一个的或者两个的红荔枝放在一起。然后是将颜色鲜艳的和略微暗淡的绑在一起,而那些零散的荔枝就可以供客人免费品尝。

期间,在谭婆婆的多次好意邀请下我品尝了几颗荔枝,那个味道真的令人难以忘怀,用苏轼的话说就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谭婆婆家人啊。”

2.2实践时间:8.2-8.3

主要人物:谭婆婆、我主要事件:锄草

在美美地享受了一天之后,接下来两天就比较累了。是和谭婆婆一起锄草。我们那边的农田不和其他地方一样,都是散落在不同地方的。不过还好,谭婆婆家的土地比较集中,由于谭婆婆家没种稻谷,所以田地都用来种了玉米、花生之类的。因此谭婆婆这两天就是到地里将一些杂草除去,否则过些时日就更难以拨出。由于谭婆婆行走不便,草疯长得话对农作物也存在阻碍作用,而我的任务就是和谭婆婆一起去锄草。

这两天,天微亮,谭婆婆就起床了。她说早上早些起来,可以多干一些农活。到太阳高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回家了。我点头应允,在学校的时候时常睡到自然醒才起来,很久没有体验这种清晨的晨露,露珠的感觉了。谭婆婆在干活的时候很少话,但还是从谭婆婆那里学到了很多植物的俗名。

2.3 实践时间8.4-8.6

人物:我主要事件:摘南瓜、豇豆、茄子、青椒

夏天的时候,蔬菜是最多的季节,对于谭婆婆而言,有些蔬菜是可以储存起来的。经过几天的相处,我已经知道了谭婆婆家的菜地和玉米地之类的。于是,吃完饭,我便背上小背篓,开始采摘蔬菜。先去的是玉米地,因为我们那里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把玉米和豇豆种在一起,等豇豆长藤了,就顺着玉米杆往上长,也就省去了很多麻烦。于是我就穿梭在玉米地里。一把把地把豇豆装进我的小背篓里。在玉米地的边缘或地面上,一般都会种些南瓜,于是我就把比较老的留着,比较嫩的摘回去做饭。如果很多的话,就只摘一两个,到要吃的时候再回来摘。然后就是去菜地里摘茄子和青椒了。它们比较娇贵,不比豇豆,给它一个杆就可以往上爬。茄子和青椒都要按时地拔草、施肥、浇水。才有可能长得好,结的多。待我摘完之后,便是满满一篓了。

回到家,谭婆婆就会将蔬菜分类,比较老的豇豆会拿到屋前去晒,等到晒干之后把它的壳去掉,再把豆子晒干,放到冬天炖汤或者煮粥也行。如果好的豇豆很多的话,谭婆婆就会把摘成一截一截的,然后用开水煮沸再拿去晒,晒干以后的豇豆叫干豇豆,也可以放到冬天吃的。茄子和青椒不能久放,于是现炒现吃。茄子还可以凉拌。谭婆婆还把一些比较老却又不算老的豇豆去了壳,专门炒了一盘豆豆给我吃。

2.4 实践时间8.7-8.8

人物:谭婆婆、我、夏阳

主要事件:清洗物件

因为天气比较热,所以谭婆婆就把家里的棉絮拿出去晒。又将床单、一些冬天的毛毯拿出来洗。东西不是很多,但由于没有一个好洗东西的地方,谭婆婆洗衣很慢。我和夏阳也只好帮忙清洗一些比较小的东西。谭婆婆说她每年在八月的时候都会清洗一次。只是她现在越来越老了,有心无力,清洗很慢,而且又不能长时间地坐着,于是我们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清洗完所有的物件。

2.5 实践时间 8.9-8.10

人物:谭婆婆、我、夏阳

主要事件:挖花生、送别

谭婆婆说,她今年种花生比较早,又加上黄土地很养植物,所以花生结的也比较早。谭婆婆就带着我和夏阳去挖了一小篓的花生。因为天气很热,地很干,所以挖花生也比较吃力。但是我们还是早早地出发了,我们先用锄头将它全部挖起来,放到树下,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就躲到树下去摘花生。等一切完成之后,便将花生梗和叶撒在地里,等它干了之后可以当做柴。

回到家之后,我们烧水将花生表面的泥洗掉。然后放入水中,加入一些食盐,做成盐花生。等煮好之后,便留了一小部分。然后将大部分拿到一块干净的地方晒起来,留着她以后儿子、女儿、孙子、外孙过来吃。谭婆婆说,她没有什么可以给她的后代的,只有这些小东西了。听了以后,我很感动,忽然想起还在等着考试的时候母亲打电话问我们还有几天放假,说家里的玉米熟了,可以回家吃玉米、烧玉米。

三.实践之后的感想

3.1 走进农户,与农民亲密接触,感知粮食来之不易,学会朴素,简朴,学会珍惜。

3.2学会调整心态,在校能够努力学习,在农村能够应对各种困境,在社会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事情。

3.3帮助农户,减轻分担,学会奉献。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报告 篇2

按照市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我采取以一家农户为住点,集中多个院落、多个村开展走访调研的形式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10余次的深入走访活动中,我坚持做到事先不踩点、事先不打招呼,临时选点,希望真实地感受群众,也希望让群众真实地感受干部,达到听真话、办真事、促和谐的目的。通过活动,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现拙笔如下:

一、几点体会村民是热情真诚的。到农家时,他们用自己喂养的鸡、老腊肉、自己种的小菜来招待我,并且介绍说这些都是地道的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还说我太瘦了,应该多吃一点,身体才能好,农家大婶还热情地给我盛饭,让我顿时觉得有一种家

村民是善良纯朴的。在村里,到处都能感受到村民们的善良和纯朴。在这段日子里,村民们听说来了一个大学生,都纷纷来找我聊天,向我诉说他们的一些困难,咨询社保相关问题,以及支农惠农的政策。在知道我是外乡人之后,他们还主动给我介绍梁平有哪些地方好玩,有哪些特产,还主动请我去他们家里吃饭,待我就像自家人。

村民是吃苦耐劳的。

两点收获。

一是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从入住XX村一组游德全家庭开始,我就把农家当成自家,坚持与他们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尊重农户的习惯,不在生活条件上提特殊要求。由于我心理准备充分,再加上村民们的热情善良,我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一下子拉近了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使我赢得了认同。我时常与他们在一起拉家常,聊农事,谈发展,他们也就随之自然而然展开心扉,打开话匣把我当成自己人,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喜欢跟我谈。游德全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儿子在外务工时去世了,媳妇随之改嫁,剩下两个十几岁的孙女跟着老两口,家庭经济状况很困难。龙门镇政府和XX村村委会两级组织和干部对这个困难家庭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在生活、劳动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游德全的大孙女是一个高二的在校学生,我也时常在空闲的时候帮她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生活中的迷茫和思想上的困惑,也算是为这个家庭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游德全老人曾多次由衷地感叹党和政府好。由此,我深刻认识到,群众是如此的朴实和善良,只要你真正地去关心他们,他们是非常感激的。为此,我感到,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就是要切切实实地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二是了解了当地民情,丰富了工作经验。我所住的红星村,是由原龙门镇合流、梁龙、凤灵三个村合并而成,位于龙门镇中部,占地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927亩。辖区内10个村民小组,共2883人。全村主要经济是从事农业、交通运输、商贸业,全村从事二、三产业86户,从事建筑业9人,从事一定规模养殖业12人,外出务工人员达282人,这些给出红星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总的来说,在村民的收入当中,外出务工收入占了绝大部分,虽然外出务工能够带来经济收入,但同时也带来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大量存在。这就导致了农村耕地一定程度的荒芜,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留守老人的照顾问题。另外,红星村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就是三峡移民的迁入,其对新环境的适应,思想工作等等,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在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我经常会抽时间去村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家中坐坐,有什么困难也尽自己的努力帮他们解决,有时也会帮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农活,给孩子补习补习功课。在和三峡移民相

处时,我会用心听他们的心声,并且向他们宣传国家有关三峡移民的优惠政策,有什么问题也会及时向政府反映,以使其得到最好的解决。由此,我深深地感到,干事业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多与群众沟通,多为群众办实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鱼水情深,才能保证党的事业得到人民群众的长久拥护。

体会之一,群众身边无小事

我在梁龙三社走访时,看见农户卿志国身体多病,家住破土墙房,仅有的四间房中完整的仅两间,且人畜共居,家中的灶台、床等设备和生活用具都已陈旧破烂,此情此情,令人悲怆。我情不自禁掏出了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交到他手上,却令其失声痛哭。在场的工作人员、村社干部和群众也纷纷解囊相助,那一刻,我流下了泪水。

在凤灵走访中,真实感受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难的无奈和苦涩。该村特困学生李夫以627分的高分考取了重庆大学,但因家中爷爷瘫痪、父亲患有精神病,全家人的唯一收入全靠在外打工的母亲,无法凑齐上学学费。一家人整日唉声叹气,愁容满面,李夫同学更是终日以泪洗面,意志消沉。我当即表示,从县解困助学基金中拿出1万元资助他,令其泣泪而谢。

在镇合流,我还走访了解到一名叫张开洛的老上访户,据说是因1983年计划生育结扎造成其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生活能力,1984年以来坚持到县、市上访,提出的赔偿要求也非常高,一直被一些基层干部视为无理取闹。通过认真调查,我认为,当年的男性计划生育结扎,多少带有强制性,也的确由于手术的原因,造成其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生活能力,政府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我当场给予答复:一是由县计生委带领张开洛到重庆指定鉴定机构免费进行一次复查鉴定,如果是因为计划生育结扎留下后遗症,政府将按相关政策给予赔偿;二是张开洛家庭条件经民政局调查核实确实不符合农村低保标准,但考虑到其独自一人生活,由县民政局解决每月150元特殊救济金;三是由昌元街道妇联、村社干部参与调解夫妻二人之间矛盾纠纷问题。面对这个结果,张开洛连声说:“感谢党和政府,我决定不再上访!”。一起24年信访老户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每一次走访,每一次为群众解决一个问题,每一次听到群众感谢的话语,都让我深深地感叹,平时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小事,但群众觉得这些都是为他们解决了天大的事。平时这些钱对于我们的机关干部算不了什么,也做不了多大的事,但它却可以让群众解燃煤之急,让他们感激涕零。胡锦涛同志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对照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我觉得我们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好好反思,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干部一遇到群众存在的具体问题或实际困难,往往视而不见,能躲则躲,能推则推,使一些急需得到帮助的群众显得是那么的无奈和无助。我想,这些至少表明我们一些干部心中装着群众还不够,群众工作还有死角,还有不落实的地方。老百姓过日子无非就是衣食住行、升学就业、求医看病等,这些看似上一桩桩小事,事实上都是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大事,我们的各级干部必须要树立群众身边无小事的观念,多深入寻常百姓家,把解决好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做为基层的“国家大事”,这才是践行党的宗旨的生动具体体现。

体会之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去走访社区的途中,几名群众意外出现在我的车前,并跪在公路中间要求解决问题,据说是社区干部协调解决天燃气遗漏污染农田赔偿不公。经查,尽然是社区干部作风霸道并贪、占小便宜,侵吞农民应得赔偿款项2万余元,我不仅为我们少数基层干部的作风和作为感到一丝悲哀。事后,虽然处理了违规的干部,但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本是一起干部为群众办的好事,却因个别干部党性的不坚定变成了影响干部队伍形象的坏事。

三点建议。

“三进三同”活动是重庆市在新时期关于党建的一个创举,其目的在于增进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此,我建议下一步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外出务工虽然能够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收入,但随着劳动力的流出,产生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形成另一类弱势群体。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生活和劳动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多听听他们的心声,让其充分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是加大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现在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很多,有养老保险、农业生产补贴、家电下乡、救灾补助、农机补贴等等,但是宣传力度却够,以至于村民们了解相关政策都是通过电视、报纸或者听他人说,以至于一知半解,甚至误解,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应当加大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设立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村社干部走访讲解等方式,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到位,让政策公开透明。

三是三进三同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三进三同不是一时兴起,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必须使“三同三进”活动长效化、制度化,不能走形式主义,要切切实实地抓好这一项活动。可以采取制定民情日志、办事记录、纳入年终考核等措施,让党员和干部真真正正下基层,为群众办实事,使干部队伍的党性和作风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2011年3月1日

200801090434

2024年暑假“三进三同”实践报告 篇3

多年来,西南大学始终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针,在党中央关于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进三同”工作的号召下,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广泛持久地组织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生社会实践,开展了独具特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西南大学委员会指示:今年社会实践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三进三同”即“进农村、进农户、进农田,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纺织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坚、团委书记聂靖带领本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紧扣“倡导大学生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本学院共有四支小分队,他们分别是:刘泓颖带领的贵州贵阳小分队、刘艳峰带领的山东德州小分队、汪建宁带领的贵州盘县小分队、张冕带领的四川成都小分队。

刘泓颖带领的贵州贵阳小分队紧扣“倡导大学生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主题,结合“西部大开发十周年”、“贵阳市三创一办,做好城市主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住黔灵‘城中村’这一特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内容开展活动。该小分队力求通过暑期智力支乡这一活动倡导与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发扬艰苦奋斗和团结互助精神;在服务农村和体验农村的实践中拓展自身素质;利用自身所学,普及常用知识;同时,经“绿丝带”志愿者茶店村分会允许,以“绿丝带”贵阳市志愿者身份,进入农村,奉献社会,为家乡的发展做出微薄贡献。

本次大学生暑期智力支乡活动是在重庆市关于倡导大学生暑期

“三进三同”体验农村生活的号召下,由西南大学团委、纺织服装学院刘泓颖、何美松等同学牵头,在相关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由西南大学十四名同学来自贵阳的同学组成的贵州·贵阳暑期智力支乡小分队,于2010年8月5日至2010年8月11日前往贵阳市黔灵镇茶店村,开展以文化、教育下乡为主的支乡服务活动。活动相关报告:《工作总结》、实地照片、调查报告以及相关文本、影音资料。

本次暑期智力支乡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正式实践工作、后期工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小分队智力支乡实践活动主题、形式的确定、组队,对组员进行相互认识、思想动员,实践活动开展的地点选择,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作初步计划以及世博图文收集和各宣传单横幅的制作。正式实践工作主要包括通过各级政府,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修改和制定相宜的活动方案。开展食品安全及卫生、夏季防暑降温、防虫驱蚊等等知识的宣传讲座;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茶店村计划生育、农户收入、困难家庭等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四天的“世博走进乡镇”图片展;招募十五名“三创一办”义务监督员;对特殊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孩子补习暑期功课,发放爱心礼物和学习用品„„后期总结工作包括对整个实践活动中资料的整理与总结、计算开销、宣传报道,以及小分队队员在整个支乡活动中的学习心得交流座谈会。

刘艳峰带领的山东德州小分队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技、文化、卫生下乡为重点,以调查,调研,家访,宣传等形式开展,进行有声有色的宣传新农村和宣

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活动,对当地农业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规划等形式,实际了解农民的经济来源和生活情况,调查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于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于农村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为当地社会全面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该小分队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服务实践工作、后期总结工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下乡实践活动主题、形式的确定、组队,对组员进行思想动员,作初步计划以及调查问卷和各宣传单的制作。服务实践工作主要包括通过当地政府和农民,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宜的服务方案,开展当地农业资源基本情况调查、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和经济来源的情况、深入田间地头及农户家中,发放健康,卫生,环保,农业知识的宣传。后期总结工作主要包括成员在三下乡活动心得座谈会、对服务实践活动中资料的整理与总结。

经过山东德州小分队历时七天的社会活动涵盖了农村的经济、卫生、生活等各个方面,小分队顺利的圆满的完成了活动,显示出了当代大学生缜密的策划、组织和管理能力,也展现出大学生创新的一面敢想也敢运用新思维。

汪建宁带领的贵州盘县小分队秉承学校指示,本着“服务家乡,锻炼自我”的原则于炎热的八月,顶着炎炎烈日回到小分队的家乡贵州盘县,在这小分队队员们把自己在外面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向家乡宣传“科技、文化、卫生”,相继开展

了走进养殖大户、走进种植大户、走访全国劳模贵州盘县荒坝村村支书刘经达、对古普安州南里的古文化进行考察等活动。小分队本着“服务家乡、关注发展”的服务宗旨,在水塘进行了四项社会实践:

1、文化遗产考察;

2、走访农业种植、养殖大户;

3、走访全国劳模、水塘镇荒坝村村支书刘经达;

4、到乐民中学文化支教等。

该小分队的优势在于紧扣“三进三同”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当地“群众效应”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起到了宣传学校的作用,他们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向家乡宣传“科技、文化、卫生”,整个活动下来所耗成本相对最低。

张冕带领的四川成都小分队走进新津县邓双镇和双流县彭镇,开展了以“健康迎世博,科普传邓双”主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本次系列活动包括三个版块。

活动一:支教邓双镇留守儿童 该支教活动在岷江社区活动中心进行,主要是针对绘画、计算机基础、折纸三个培训班进行相关辅导和指导。该活动得到岷江社区委员会的大力支持,给他们提供支教活动的场地和一定组织上的配合与帮助,也深刻感受到社区对该活动的欢迎与重视。此活动可以说是一个互相促进与增长的过程,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活动的圆满成功,更是一种精神的激励,也希望他们学到或了解到了自己想知道的东西。

这个活动也相当的圆满成功,在联系活动和活动当天的安排中也较顺利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活动二:服务敬老院老人 此次活动我们切切实实感觉到了老人的孤独与希望得到关注的心情,希望社会能投更多的目光给他们,但是不要太打扰他们了。这个活动也相当的圆满成功,组织和安排也比较有序。

活动三:科普下乡,关爱健康,保护环境 我国是农业大国,对于农药产品的使用量也较大,但是如何正确科学的使用农药和农药废包装的处理还存在缺陷,不正确科学的使用农药,随地乱扔农药空包装,不仅会起不到除害作用,相反会污染水源、空气和土壤,导致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化,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特别是受污染的土壤,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基于环保和关爱人们健康,我们走进双流彭镇进行“科普下乡,关爱健康,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一系列活动都圆满的成功完成,三个活动涉及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做到真正科普下乡的主旨,服务大众,做实事的要求。可是活动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我们队伍没有拉到现金赞助,主要靠队员缴纳队费进行活动,但是我们还是得到先正达公司物质上的赞助,涉外这块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增强的地方。但是我们队队员的吃苦耐劳,不怕烈日,积极主动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团队的合作精神是我们这次活动顺利完成的前提。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修养,使我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得到提高,感受社会之深,与社会接触更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篇4

按照合川区委“三进三同”春季行动的要求,……“三进三同”春季行动驻小河村工作组成员于2011年2月16日至2011年3月2日与太和镇小河村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2周,重点做好区委部署的8个方面的工作,通过召开院坝会、实地走访调查,深切感受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农村发展日新月异,取得的成绩十分可观。深切体会到小河村全体村民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探索着,对存在的问题努力思索着。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一)小河村概况。小河村位于合川区太和镇,距离太和镇人民政府约6公里。全村共有村民4562人,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5%。

(二)经济状况。小河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甘蔗等。养殖业以猪、鸡、鸭等几个传统的养殖种类占相当大比重。大部分村民仍以从事第一产业即种植业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到场镇出售部分传统农作物和时令果蔬;二是农闲时出外做零散小工。除去日常生活开支及买种、农药等费用,村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

1以及全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下,小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较于以前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目前,从太和镇到小河村的主要交通干道已硬化,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村级道路和人行便道急需修整。

(四)农村文化发展状况。当前,小河村村委会设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基本上实现村村通电灯、电话、电视,各类家用电器也逐步进入农户,村居民农房以砖石混凝结构为主,呈现出现代乡村的风貌。

二、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交通条件和农田水利设施需进一步改善。

不便的交通已成为制约小河村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遇到连日阴雨,土路泥泞四溅,村民出行和农产品外运遭遇诸多困扰。不便的交通使得部分村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小农意识较重,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另外,该村既不临河,水利工程很少,缺乏骨干水利工程,现有水源工程蓄水量又不足,一些塘、堰的堤坝年久失修已经跨塌或淤泥堆积而不能正常蓄水,地下水也不够充沛。村民种植的农作物多局限于旱作物。有水源的地方没有配套的渠系设施,使农田不能全部得到有效灌溉,特别是旱地只能靠天吃饭。水渠多为 60-70 年代修建,以土渠为主,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目前,加速建设村级公路和农田水利设施成为绝大部分村民们的迫切要求。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

小河村许多家庭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少年儿童由留守在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甚至无人看管。其中相当一部分监护人或是生活条件差、监护能力低下;或是隔代教育,只顾溺爱不知道正确引导;或是寄居他家,不愿意或者无法管教而放任自流。导致部分留守儿童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失学率上升;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有异常倾向;家庭教育缺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违法乱纪事件偶有发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逐渐演变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驻村小组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全村贫困户占总户数的5%。导致生活困难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长年疾病,难以承担高额医疗费用;二是壮劳力外出务工,家中基本无劳动力,土地耕种困难;三是子女教育费用较高。另外,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在于“老、教、病”三个方面:一是养老。虽然社会养老保险已实现全覆盖,但由于标准较低,而农村养老模式又以子女赡养为主,一旦子女无法承担或者不愿意承担养老费用,农村养老问题立即凸显。二是教育。虽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但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教育费用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仍然是较为沉重的负担。三是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但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能够应付大病,一旦出现大的疾病,往往会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而对于小病,由于农村条件艰苦,具有较高医疗水平的医务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使得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医疗资源。而村级卫生

所医疗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医疗设施落后,诊疗水平较低,基本医疗服务难以满足农村居民要求。

三、对小河村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对村级道路修建和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

对于村级道路问题,一是努力筹措村级公路建设资金。加快村级公路发展的关键是要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应将村级公路建设维护费用纳入村委会预算安排;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的补助政策;村社两级班子要多做思想工作,化解部分村民的思想疙瘩,达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目的;可向本村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成功者“化缘”,寻求资金和项目的帮助。二是认真做好“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工作,充分发扬民主,对村级公路等级、投资规模、建设方案等应在充分征求广大村民的基础上来定,并将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在乡、村的政务公开栏上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对于农田水利建设问题,一是新建和整治山坪塘、石河堰、囤水田和水池水窖等小型水利,扶持农民整修囤水田或冬水田,以田蓄水,以田保灌。二是加大对山坪塘、石河堰等的清淤、加固工作,增加蓄水量。三是加强渠道的整修与续建力度,使水利工程水源能到田间地头,做到有水能用。四是加快渠系网络建设,使水源在应急时能统一调配,提高综合利用率。五是建立渠系配套设施维护与管理的有效机制,落实必要专项管护经费,探索建立有偿供水、承包经营、分片负责管理等办法,杜绝重建轻管、只使用不维护的现象,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二)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利于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促进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一是农村家庭方面,外出务工父母要主动与子女经常沟通,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村委会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二是农村学校方面,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要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家儿童长会,使学校内外产生合力效应;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儿童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要重视对留守的心理疏导和情感关爱,引导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三是农村各级政府方面,要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儿童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农村贫困救济体系。摸底调查农村实际情况,将低保、救济等发放到实际需要的人手中;开展多种帮扶活动,大力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帮扶。二是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目前重庆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走在前列,重庆推进农村养老保险的步骤及进度安排是:到2012年,争取农村的养老保险基本覆盖,按附近城市居民

上一篇:商务信函求职信下一篇:中国梦小学四年级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