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耕地占补平衡通知专题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耕地占补平衡通知专题(精选4篇)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耕地占补平衡通知专题 篇1

关于当前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巩义市、项城市、永城市、固始县、邓州市国土资源局:

为了贯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3号)和《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006〕17号)精神,确保我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问题

(一)省国土资源厅按照国土资源部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有关要求,负责组织全省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工作。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和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工作。

(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坚持统一标准、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格规范、违者查处的原则。

(三)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标准。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确定为项目考核不合格:没有按规定要求落实补充耕地资金;占用与补充耕地项目没有挂钩;补充耕地没有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管理;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没有验收;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没有达到规定要求;补充耕地没有进行土地变更调查或登记;擅自调整依法批准的补充耕地方案等。

(四)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程序和要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纳入考核范围的建设用地项目进行考核,应当对挂钩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文件、设计、验收报告、补充耕地资金缴纳凭证等进行检查,并对补充耕地进行实地核查,确定考核结果,填写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表,逐级上报省辖市国土资源局、省国土资源厅。

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对纳入考核范围的建设用地项目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并对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报的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填报有关报表,并附说明材料,随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报告,于每年十月十五日前报省国土资源厅。

(五)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省国土资源厅对省辖市国土资源局上报的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考核和抽查的情况,对省辖市耕地占补平衡情况提出意见,并在全省进行通报。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合格率较低的地区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暂缓受理该地区的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

二、关于建设用地审查工作中耕地占补平衡的新要求 加强对占补平衡的审查,要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在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后再批准建设项目用地。建设用地项目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各类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

(二)城市分批次用地占用耕地必须做到先补后占;单独选址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除大型交通、水利重点建设项目可经批准实行边占边补外,其余项目必须做到先补后占。建设单位自行补充耕地的,要在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安排指导下,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实施补充耕地项目;没有条件自行补充耕地的,委托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补充耕地项目。

(三)原有园地、林地、打谷场和牧草地因农业结构调整形成的耕地,不作为补充耕地面积计算。将闲置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园地,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定能调整成耕地的,可以视同补充耕地;用于养殖业、林木栽培的,不得作为耕地统计。

(四)依法报批的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为先补后占的,报批用地时应附具有权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补充耕地验收文件和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关于补充耕地资金来源情况的说明;对报国务院审批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应附具耕地开垦费缴纳凭证。

(五)依法报批的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为边占边补的,报批用地时应附具耕地开垦费缴纳凭证和补充耕地协议书。补充耕地任务须在1年内完成,部分工期较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适当延长补充耕地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2年。

(六)依法报批的建设用地项目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应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并附具补划基本农田位置图,新补划的基本农田必须是耕地。

(七)建设用地项目预审时,项目建设单位必须落实补充耕地资金、补充耕地责任单位和补充耕地地块。工程概算中未列入补充耕地所需费用或者费用标准未达到耕地开垦费标准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八)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的耕地不得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可用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三、关于耕地开垦费的征收和管理问题

(一)建设单位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必须按照省规定标准足额缴纳耕地开垦费。

(二)从2007年4月29日起,耕地开垦费标准要严格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豫政办〔2007〕33号)中的规定执行,即: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按10-14元/平方米收取。其中,占用望天田的按10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旱地的按12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水浇地、灌溉水田、菜地的按14元/平方米收取。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按20-24元/平方米收取。其中,占用望天田的按20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旱地的按22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水浇地、灌溉水田、菜地的按24元/平方米收取。

从2007年起,对城市规划区外的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和单独选址项目,凡不能在本省辖市区域内实现“占补平衡”的,由省级负责“占补平衡”,相应的耕地开垦费直接用于跨区域“占补平衡”项目的调剂安排。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占用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标准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家经贸委和水利部《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55号)的规定执行。

(三)建设用地项目应在工程概算中安排耕地开垦费,作为建设用地成本列入建设投资。

(四)补充耕地项目要严格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关于补充耕地的验收问题

(一)单独选址的国家、省重点项目和省辖市建设用地项目及县(市、区)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10公顷以上的补充耕地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验收,其他建设用地项目委托省辖市国土资源局组织验收,验收结果(含验收文件)由省辖市国土资源局于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内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确认。

(二)验收程序: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自验,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初验或终验、省国土资源厅终验。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对扩权县也应初验或终验。

(三)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验收的补充耕地项目,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应在报送建设用地报件前30天提出验收申请。

(四)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申请省国土资源厅验收补充耕地项目应提供以下材料(报1套按顺序装订成册):

1.省辖市国土资源局申请验收补充耕地的请示; 2.省辖市国土资源局补充耕地初验意见(附具验收人员签字的名单);

3.省辖市国土资源局立项批准文件;

4.补充耕地项目规划设计书和项目规划图(加盖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印章);

5.拟补充耕地1:1万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加盖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印章);

6.补充耕地项目面积量算报告或勘测定界报告(加盖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印章); 7.涉及滩涂、荒坡地开发的,还应出具相应的防洪设施或水土保护措施及相关部门批复意见;

8.补充耕地项目的影像资料(附具补充耕地实施前、中、后的照片)。

(五)严格补充耕地验收标准。一是补充耕地验收的基本标准是补充耕地的数量与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的数量相等,补充耕地的质量与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的质量相当。二是补充耕地的质量应达到土地平整、耕作层土壤厚度在45cm以上、土壤质地适宜农作物生长,达到规划设计确定的有关道路、渠系、林网等有关配套要求。三是补充耕地项目的现场应有明显的标志牌及有关工程的标志,要配备相应的浇灌等设施。

四、关于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和补充耕地项目储备库问题

(一)进一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各地要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建立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以下简称“项目库”)的要求,加快项目库建设,规范项目库管理。

省辖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每年必须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确定当地本项目库的规模;后备资源较多的省辖市在建库时,可按省易地补充耕地管理的有关规定,适当考虑补充耕地指标易地调剂的需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的最新资料,实地查清当地土地后备资源的土地类型、数量、质量和权属,确定补充耕地地块,建立项目库。补充耕地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并经会审、评估论证后方可入库。

拟实施的补充耕地项目必须从项目库中选取,实行建设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县级项目库报省辖市汇总后,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应做好本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项目的检查确认工作,省国土资源厅将对各地项目库中的补充耕地项目进行核查。

(二)要建立和完善补充耕地项目立项制度。补充耕地项目在实施前,必须经立项批准。省辖市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的立项工作,并负责制定相关制度(参照豫国土资发〔2000〕135号文件关于立项的有关规定)。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实施补充耕地前,应按照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要求,在项目库中选取补充耕地项目,编制项目立项材料,向省辖市国土资源局上报立项材料,经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同意后,批准立项。立项批准文件应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三)切实加强补充耕地储备库的建设和管理。各地要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推行补充耕地储备制度的要求,切实加强储备库的建设,规范储备库的管理。各地必须储备足够数量的补充耕地指标,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做到先补后占,积极服务好当地经济建设。

省、省辖市、县(市、区)要建立省级、市级和县级三级补充耕地储备库。省辖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做好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和提高补充耕地质量的前提下,认真组织补充耕地验收工作,验收合格的补充耕地项目纳入市级和县级补充耕地项目储备库;对属于省国土资源厅验收的补充耕地项目,各地应及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验收确认,经验收合格的补充耕地项目,纳入省级补充耕地项目储备库。

储备库实行分级建库、统一管理的原则。省级储备库原则上用于需报省以上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市级储备库原则上用于需报省辖市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储备库的耕地可作为当年补充耕地指标使用,补充耕地指标当年还有剩余的,可结转下年使用,最长不超过2年。省国土资源厅、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对市级和县级储备库的补充耕地项目进行抽查。补充耕地项目均应进入储备库进行管理,未列入储备库的补充耕地项目,不予认可。储备库的补充耕地实行指标划转管理。

五、关于耕地占补平衡的易地补充耕地和台帐问题

(一)进一步规范易地补充耕地的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全省易地补充耕地工作,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要按照《河南省易地补充耕地管理暂行办法》(豫国土资发〔2003〕68号)的有关规定,制定当地易地补充耕地管理的有关管理办法。

各省辖市之间的易地补充耕地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组织。调出市应在报送建设用地报件前2个月内,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易地补充耕地的请示。请示内容包括:易地补充耕地的原因,拟易地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拟易地补划基本农田数量、质量、补充期限、耕地开垦费标准、资金来源等。省国土资源厅接到调出市易地补充耕地的请示后,依据全省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和补充耕地储备库情况,初步确定相应的调入市和补充耕地项目。易地补充耕地项目由调入市向省国土资源厅上报,易地补充耕地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并经省国土资源厅会审通过后方可使用。

国土资源部规定城市分批次用地占用耕地必须做到先补后占,后备资源较多的调入市,可储备一定数量的补充耕地。当调出市申请易地补充耕地时,已储备耕地的调入市,可从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合格的耕地储备库中划出耕地指标,实现耕地先补后占。易地补充耕地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实施、验收等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规定执行。

(二)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的台帐管理。省、省辖市、县(市、区)三级要建立专门账册,按项目进行登记,做到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与补充耕地项目一一对应。

台帐登记应注明经依法批准的农用地转用的建设用地项目与补充耕地项目的名称、编号、拟补充耕地面积、地块的图幅号以及资金落实、项目进展情况等。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将分别对国务院、省政府依法批准的农用地转用中耕地占补平衡的完成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耕地占补平衡的台帐是必查资料。

六、关于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督检查和责任问题

(一)加强监督检查。省国土资源厅对省辖市国土资源局验收的补充耕地项目进行定期抽查,对抽查不合格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责令限期完成;没有按期完成或在一年内有超过两批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抽查不合格,省国土资源厅暂停对该省辖市补充耕地验收的委托。

(二)实行责任追究制。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责令补充耕地责任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有关人员要对验收结果承担相应责任。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省国土资源厅原有耕地占补平衡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耕地占补平衡通知专题 篇2

《指导意见》要求, 要严格依据规划实施提质改造, 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 严禁违反规划擅自毁林开荒造地, 擅自填海、填湖、填湿地垦造耕地, 破坏生态环境。同时,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不得违背资源条件和农民意见强行推进。同时要求, 实施提质改造的土地整治项目要具有一定建设规模, 实现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 发挥规模效益;必须依据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规定组织实施、监管和验收。

《指导意见》明确了补改结合的适用范围, 即对于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受资源条件限制, 无法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 可通过补改结合落实;各类城市建设涉及占用耕地的, 仍坚持先补后占和直接补充优质耕地。同时, 要做好用地审查把关,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报批环节拟定补充耕地方案时, 应首先注明建设拟占用耕地面积及耕地质量等级,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对补充耕地方案严格审查把关。

关于《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 篇3

一、制定《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的必要性

耕地占补平衡作为《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保护耕地的重要制度,是保证耕地保有量不减少的一项有效措施。近年来,在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按照区域考核,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基本实现了省域内的平衡。但是,这个平衡并不是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占补平衡。通过几年来的核查情况看,耕地占补平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建设项目的补充耕地责任单位并未履行补充耕地义务;一些地方政府存在擅自减免耕地开垦费的情况;一些建设项目虽然数量上完成了补充耕地,但质量还有一定差距,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

为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关于‚占多少,垦多少‛的基本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保证补充耕地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必须严格实行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2001年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74号)明确提出了要逐步实行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并于2002和2003年开展了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的尝试。去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明电[2004]28号)对耕地占补平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出台《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确立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占补平衡的基本原则,使占补平衡考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办法》起草经过

为制订《办法》,部从2002年初着手起草准备工作, 组织有关人员赴辽宁、河北和湖南等8 省进行调研,同时对国务院批准的29个建设项目的补充耕地情况进行了核查;组织召开了有10个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耕地保护处有关人员参加的研讨会;开展了按建设用地项目补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并将考核情况进行了通报。

2003年10月,部在长沙组织召开了北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浙江和福建等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法规处和耕保处负责同志参加的研讨会,对《办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会后根据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又对《办法》进行了修改。

2004年,全国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部对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进行了清理,进一步总结了各地的成功经验,研究了改进工作的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28号文件关于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规定,部下发了《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28号)。根据国务院28号文和部128号文件精神,部再次对《办法》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现在的《办法(征求意见稿)》。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考核对象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16条规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耕地,以及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分别由市、县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建设单位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负责开垦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根据这一规定,《办法》第六条明确了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对象,即: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用地,由建设单位自行补充耕地的,建设单位为考核对象;建设单位不能自行补充耕地,依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交纳耕地开垦费,由收取耕地开垦费的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代履行补充耕地义务的,有关的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为考核对象;城市和村庄、集镇分批次建设用地,所在市、县或者乡(镇)人民政府为考核对象。

(二)关于考核内容 《土地管理法》第31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根据这一规定,《办法》第八条明确,按照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主要考核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和资金来源。之所以要将补充耕地的资金来源作为占补平衡的考核内容,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一些用地项目耕地开垦费不落实的突出问题。对于农民建房涉及到的补充耕地资金问题,是一些地方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由于《土地管理法》对农村村民个人建房补充耕地资金未做具体规定,《办法》第十二条根据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85号)的有关要求,明确:农民建房的补充耕地资金可从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支出。

此外,按照国务院28号文关于‚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要求,《办法》第十条规定,实施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当优先选择与被占用耕地等级相同的项目;确实无法实现等级相同的,应当选择等级接近的项目,并按照数量质量折算增加补充耕地面积。

(三)关于考核标准和方法

为保证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规范化,必须对考核标准作出详细规定。结合考核内容,《办法》第十三条明确了考核标准,主要从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和资金来源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经批准的补充耕地方案要求,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和资金全部符合要求的,该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为合格,有其中之一不符合要求的,为不合格。从近年来开展的新增建设用地批后核查掌握的情况看,个别建设项目批准用地后,还存在补充耕地数量未达到建设占用耕地数量,或补充耕地质量不高,或建设单位未按规定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的现象。为达到考核耕地占补平衡的目的,督促补充耕地责任单位履行补充耕地的法定义务,《办法》第二十条对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合格率较低的地区实行限期整改的制度。

此外,由于每年经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项目有数万之多,工作量很大,为有序组织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从考核工作的部署,建设用地项目考核登记,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实地核查和抽查,以及情况汇总通报等环节作出了程序规定,并对每一考核环节需要完成的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关于法律责任

为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确保建设用地单位履行补充耕地的法定义务,必须对未按规定履行法定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加大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为此,依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对不履行补充耕地义务或者补充耕地不合格的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第二十四条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或者擅自截留和挪用耕地开垦费的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耕地占补平衡通知专题 篇4

第一条 为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耕地开垦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土地管理法》、《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耕地开垦费征收及使用管理有关事项的请示的通知》(苏政办发[1999]87号)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282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31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使用耕地开垦费资金安排的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包括省农垦、滩涂、盐业、监狱管理局等省级单位承担的项目以及省直接投资实施的其他重点项目)和省调用市县补充耕地指标的易地补充耕地项目。

地方自行“占补平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由各市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参照本办法制定,并报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三条 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项目资金;

(二)做好项目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第四条 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专款专用原则。项目资金必须按规定用于经批准立项的补充耕地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二)全程监控原则。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相结合,实现对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监管,防止损失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分级管理原则。按项目实施主体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和义务。

第五条 各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主要负责项目预算的审查、下达和资金的拨付、竣工决算的审查以及资金监督管理等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的立项、预算编制和初审、组织实施和工程质量监督以及项目验收等工作。第二章 项目申报、批复 第六条 项目申报

(一)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省农垦、滩涂、盐业、监狱管理局等省级单位承担的省级重点项目,由省级单位向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申报;地方承担的省级重点项目,由市县国土资源、财政部门逐级组织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

(二)省调用市县指标项目由市县国土资源、财政部门按照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计划逐级申报。

第七条 项目批复。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项目下达建设任务和预算指标控制数。项目申报单位根据下达的建设任务和预算指标控制数,组织编制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项目预算的编制按照省财政和国土资源部门制定的《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执行(在省规定颁布前按部规定执行)。其中建设规模不突破省下达的任务,新增耕地面积不得低于省下达的计划,申报省级预算不得突破预算控制数。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审查后,下达项目预算指标。

第八条 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必须实行直接委托预算审查制,由同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直接委托专业中介机构对项目预算组织审查。

第九条 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如果涉及项目建设位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率、投资总规模中任何一项,必须按批准程序报原审批部门批准。不涉及上述内容的调整,地方承担项目由项目所在省辖市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备案,省级单位承担的项目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核准。

项目实施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和公告制等制度。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条 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资金由省财政厅委托省国土资源厅实行报账制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定期向省国土资源厅报账,省国土资源厅分批次集中向省财政厅报账。第十一条 资金拨付

(一)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资金实行预拨和按进度拨款相结合的办法,由省财政厅将项目资金拨至省国上资源厅。项目启动时,省财政厅先预拨项目投资额的80%;其余20%资金待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后结算拨付。省国土资源厅收到资金后,可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用款申请和项目施工进度先预拨项目投资额的30%作为启动资金,并按工程报账进度分批拨款。

(二)省调用市县补充耕地指标的易地补充耕地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按实际调用指标的情况发文确认,并抄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根据指标调剂文件,经核实后联合发文将资金直接拨付相关市县财政支农专户。

第十二条 地方自行占补平衡等项目,耕地开垦费省财政实行按季结算返还制度。省国土资源厅在季后7日内将各县(市、区)的耕地开垦费征收总额,报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根据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经核实后联合发文将征收开垦费总额的70%直接返还相关市县财政支农专户。余额在验收确认后结算返还。市县财政部门收到返还资金后,及时会商同级国土资源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项目资金。

第十三条 省级单位(省农垦、滩涂、盐业、监狱管理局等)承担的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项目,在省批准立项后,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从耕地开垦费中另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市县配套补助,用于对土地资源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基础设施配套补助,按项目投资总额的10%列支。该项资金由省财政厅直接拨付地方财政支农专户,全部用于当地政府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关的小型农田水利等支农重点项目建设。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暂缓或停止拨付资金:(一)违反项目建设程序的;

(二)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的,资金未按规定实行专款专用的;

(三)资金未按规定实行专款专用的;(四)有重大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五)财会机构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

(六)未按要求报送用款申请和信息资料严重失真的:(七)未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八)其他违规情况。

第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管理机构支付工程资金时,必须符合下列程序:

(一)根据项目管理部门签署的意见对支付凭证的合法性,手续的完备性和金额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二)根据上报的工程进度报表,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审核;

(三)实施工程监理制度的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

(四)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核准签字。

第十六条 凡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财务管理机构不予支付资金;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财政政策的;(二)不符合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的;(三)不符合合同条款规定的;

(四)结算手续不完备,计算过程或结果误差或错误,支付审批程序不规范的;

(五)违法的负担和摊派。第四章 项目资金使用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计划和支出预算,合理安排项目资金的使用,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内容,扩大支出范围,不得用于与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年终未完工项目的资金结余,可以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十八条 项目实施中工程建设、工程物资采购按规定实行招投标制。项目承担单位在同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的监督下,通过工程招投标确定项目施工单位,签订实施合同,按照合同规定管理。第十九条 项目工程施工实行直接委托监理制。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的监理单位由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委托,监理单位通过招投标确定。工程监理单位必须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规划设计和相关合同,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第二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对各实施项目要单独设账,实行全成本核算,项目资金开支范围必须与项目预算科目相对应。各分项开支标准必须严格控制在财政、国土资源部门下达的项目预算指标规定范围内,超支不补。

第二十一条 部分业务费的管理

(一)省级单位承担的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其前期工作以及跟踪管理监督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委托的专业部门承担,所发生的部分费用在业主管理费中分摊列支,具体比例由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与相关单位合同商定,但上限不得超过业主管理费的30%。

(二)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的工程监理费、项目预算审查费、项目可行性、项目初步设计审查费及决算审计费按原开支渠道编入项目预算,其中工程监理费、项目预算审查费及决算审计费不下达项目承担单位。相关工作接受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委托完成后,由委托部门直接支付到接受委托承担监理、审查、审计等任务的相关单位。其开支渠道分别为工程监理费、前期工作费和竣工验收费,其计提比例分别为项目工程施工费的1.5%、0.5%、0.5%。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必须根据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第五章 项目决算、验收及检查监督

第二十二条 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项目竣工验收前必须进行项目决算和审计,其决算审计单位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直接委托。第二十三条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项目验收。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实施完成后,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并共同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竣工决算批复后结余的项目资金,可由项目承担单位继续用于项目区耕地质量的提高和相关设施的配套完善,并将追加项目实施方案报省国土资源、财政部门批准后实施。一年后仍无法确定相关工作内容的,省财政收回项目结余资金。

第二十四条 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检查核实及项目竣工验收前的准备等具体业务工作委托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承办。承办单位要具体跟踪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对项目的资金使用、建设位置、建设规模、建设工程的数量和质量、新增耕地率等分阶段提出检查核实意见,确保项目规范实施。所需工作经费依照第二十一条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验收不合格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规定期限内不纠正的,停止安排以后项目并追回项目投资。

第二十六条 项目因不可抗力而终止,应由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对项目组织清算,清算后剩余资金按原拨款渠道上缴省级财政。

第二十七条 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应对项目的组织实施、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组织经常性的监督与检查,追踪问效。项目承担单位要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所需资料。对弄虚作假、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等财政违法行为,应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各市县财政、国土部门应按照本办法制定当地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备案。

上一篇:新监理规范学习总结下一篇:电子科技大学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