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护理新进展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产后出血护理新进展(通用8篇)

产后出血护理新进展 篇1

[关键词] 脑出血;病理生理;脑水肿;凝血酶

摘要 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既往认为,活动性脑出血是一次

性的,脑出血后血肿压迫微循环是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多数学者认

为,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有继续出血现象,这种现象可导致早期病情恶化。脑出血

后血肿分解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对脑组织具有损害作用,可表现为局部脑血流和代谢

的变化、脑水肿、血脑屏障的损害及对脑细胞的毒性损伤等诸多方面。?

脑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上除运用传统脱水药外,治疗

手段较少。人们希望通过对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

依据和方法。本文就脑出血后脑内血肿病理的重新认识,尤其是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脑水肿、血脑屏障的改变和脑细胞的毒性损伤等方面作一综述。?

1 对脑内血肿病理作用的重新认识

既往认为,活动性脑出血多是一次性的,很少持续1 h以上,现在发现起病1 h后出

血仍可持续。Brott等[1]报道,至少有38%患者的血肿在脑出血后24 h内有扩大,

其中多数出现在3~4 h。少数病后2~14 d内病情加重者也系血肿扩大所致[2]。因此

,脑出血发病后仍有继续出血现象,血肿扩大多与病情,尤其是早期病情加重有关

[3]。血肿继续扩大多发生于以下情况:(1)年龄较轻;(2)病变部位较深,如丘脑

、壳核和脑干;(3)高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4)急骤过度脱水治疗;(5)病前服

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6)血肿不规则。既往认为,源于脑内血肿的脑损

伤是血肿本身压迫周围脑组织的微循环,产生血肿周围区域的.脑缺血和水肿所致。

但目前认为,除血肿本身的占位性损害外,尚有周围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代谢紊

乱(如酸中毒)、血管运动麻痹、血脑屏障受损和血液分解产物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

质对脑组织的损害。有学者用50 μl微气囊充胀模型研究了单独占位效应引起的缺

血性改变,发现远隔区缺血性损伤明显轻于注入同等血量的脑出血模型,说明血液

分解释放的多种活

产后出血护理新进展 篇2

1 手术治疗的新进展

1.1 剖宫产术中缝合子宫浆肌层治疗产后出血(排式缝合术)

剖宫产术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剥离面出血、胎盘植入面出血,如果药物治疗(缩宫素、前列腺素)无效处理较为困难,常规处理方法是在宫腔内进行缝合,但黏膜面为子宫蜕膜,缝扎过紧,易将蜕膜组织切断,过松则达不到止血目的,如果出血来自宫腔底部,因切口位于子宫下段,则无法进行宫腔内缝合。

1.2 止血带在前置胎盘术中出血的应用

前壁前置胎盘及中央型前置胎盘,术中需切开胎盘取胎儿,术中易致产妇大出血及胎儿失血。在切开子宫之前,用橡胶止血带扎住子宫下段后再行子宫下段横切口,能暂时阻断子宫血流,切开子宫时显著减少出血量,迅速娩出胎儿,并不影响新生儿结局,但却能大幅降低术中出血量,对母婴更安全。娩出胎儿后并不急于松开止血带,而是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20u,取出胎盘,缝合切口。如果胎盘剥离面活跃出血,可下推膀胱,可在子宫更低的部位扎止血带,行平行于切口的“U”字缝合,打结在子宫浆膜层,可缝3~4排,视术中情况而定。此手术的关键在于扎止血带后快速娩出胎儿,暂时阻断血流,胎儿能耐受短暂的缺氧,不会影响新生儿结局,娩出胎儿的时间以控制在1 min内为宜。

1.3 动脉栓塞(TAE)治疗在产科出血中的应用

实施动脉栓塞术时,当子宫创面出血量达0.5 ml/min即可见造影剂溢出血管外,因此可准确看到出血的部位和范围,可针对性地栓塞动脉末梢至主干,闭锁整个动脉管腔,故出血可立即停止。所用栓塞剂为中效明胶海绵,可形成机械栓塞,它的海绵框架内还可被红细胞填塞,在血管内引起血小板凝聚和纤维蛋白原沉积,形成血栓并引起血管痉挛而达到较好的栓塞效果。

1.4 经阴道宫颈缝合治疗产后出血

1.4.1 经阴道宫颈缝合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

前置胎盘时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附着处下段的血窦极其丰富,容易出血,胎盘剥离面出血多为弥漫性出血,且难以缝扎,子宫下段及宫颈缺乏收缩力,按摩子宫,予以缩宫素,宫腔填塞纱布,一般难以止血,如出血部位在子宫下段及宫颈局部则缝扎止血更加困难。足月妊娠期子宫动脉下支供子宫下段、宫颈及阴道上1/3的血液循环,所以前置胎盘时结扎子宫动脉效果差,并容易误伤输尿管。中央型前置胎盘时因胎盘位于宫颈,供应宫颈的血管显著增粗,血流量增大,胎盘取出后易发生宫颈管内出血,因血液不断从宫颈管内往上涌,手术视野不清,宫颈管内径小,不易缝合,若缝合过深,前壁易损伤膀胱,侧壁易损伤输尿管,缝合过浅,不易止血。

1.4.2 经阴道宫颈缝合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

对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后的部分患者,无软产道损伤,用子宫收缩剂后体部收缩良好,但子宫下段收缩欠佳患者可发生产后出血;阴道分娩患者可发生宫颈管内口黏膜或肌层损伤,发生源于宫颈管的严重产后出血,采用经阴道宫颈缝合术有效。宫颈缝合术操作简单,不需专门技术或特殊设备,妇产科医师均能迅速掌握,值得推广。

1.5 子宫环行捆扎术

对剖宫产术中子宫体部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施行子宫体部环行捆扎术[2]。具体方法如下:在输卵管下方用可吸收线穿过阔韧带无血管区,经过子宫后面,再穿过对侧阔韧带在子宫体部前面行捆扎术。在第一道结扎线下方2 cm同法行第二道捆扎,注意不要扎住卵巢。此术式将子宫动脉上行支完全结扎,并捆扎了子宫肌层内的血管,止血彻底。

1.6 改良B-Lynch缝合法

对剖宫产术中子宫体部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经药物治疗无效者,有多种改良B-Lynch缝合法,较简单的一种是子宫切口下方,从子宫后壁进针,子宫前壁出针,在子宫底部打结,左右各一针。

2 讨论

制定适时正确的治疗方案是成功处理产后出血的关键,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医师的临床经验,个人技术及设备[3]。外科处理虽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产后或剖宫产后所致的严重出血,然而缺点包括髂内动脉结扎失败率高,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需要全身麻醉及手术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及损伤输尿管等。其中五步盆腔血管结扎法优于髂内动脉结扎术。当盆腔血管结扎无效且持续出血时,则需进一步手术切除子宫,作为挽救生命的措施,然而患者则因此丧失生育功能。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术可快速而有效地治疗严重产后出血,且并发症少,特别适用于血流动力学参数不稳定,严重后腹膜血肿或盆腔粘连以致手术结扎血管困难者。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术应先于髂内动脉结扎及子宫动脉结扎术,因一旦手术结扎血管失败,很难再行动脉造影栓塞术,相反动脉造影栓塞术失败仍可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德智.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诊断与防治.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96-397.

[2]熊庆,张光瑜.产后出血的诊治与预防.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4:243.

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治疗新进展 篇3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出血;治疗;进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5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85-02

目前,针对难产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剖宫产,但该手术缺点为:产妇于术后极易引发大出血症状。据临床证实,医师治疗不当极有可能对产妇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分析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与优化治疗方法能为其生命安全奠定基础。据文献[1]报道,新世纪下选择剖宫产的产妇相对于过去上升了40%。本文对目前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出血的药物、手术治疗进行综述,同时探讨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新进展。

1 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

临床总结,剖宫产术后出血具有阶段性特点,常规下分为早期出血与晚期出血,究其出血原因主要为产妇术后子宫收缩乏力,提高了出血的机率。据文献[2]报道,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妇出血原因总数的机率为70%-80%,可见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在出血相关因素中占有重要位置,应引起医师的重视。子宫收缩乏力具体阐述为:①产妇多于分娩前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的症状,且因胎儿在剖宫产非自然分娩过程中娩出后致使产妇出血过多而加剧子宫收缩乏力的程度。②胎盘剥离不彻底,存在胎盘滞留子宫宫腔中的现象,从而导致产妇的子宫出现收缩乏力,致使术后出血。

2 药物治疗

2.1 葡萄糖酸钙 葡糖酸钙治疗产妇术后出血旨在:其一,提高子宫的收缩能力;其二,葡萄糖酸钙中的钙离子能提高产妇机体的凝血功能、改善神经肌肉的敏感与兴奋程度。药效下,促使产妇的胎盘彻底排出,规避出血的风险,为其生命安全奠定保障。据文献[3]报道,葡萄糖酸钙中的钙离子能预防产妇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实行静脉注入能改善其机体凝血功能障礙,提高身体的凝血功能。

2.2 米索前列醇 药物米索前列醇属于前列腺素的衍生物之一,其药理可以简述为:提高产妇子宫的收缩能力,促进机体发挥止血功能。据文献[4]报道,692例接受剖宫产的产妇均于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医师于产妇出血2-6小时之内,严密观察其使用米索前列醇期间身体体征的变化,研究证实米索前列醇具有显著的止血效力,有效提高产妇子宫的收缩能力。

2.3 麦角新碱 麦角新碱具有效力高、副作用小的特点,能增强产妇子宫活动能力。临床上,采用较小剂量的麦角新碱对产妇实施皮下静脉入注,经医学影像观察,患者的子宫收缩程度明显增强,表现为子宫张力有所增强、子宫收缩频率加快及子宫运动幅度提高。麦角新碱具有止血“层层递进”的特点,首先,患者接受药物静脉入注,提高子宫收缩能力;其次,抑制胎盘下血管出血或控制出血指数;最后,实现胎盘彻底排出,避免因胎盘部分滞留而引发出血。据文献[5]报道,对中央性前置胎盘者实施剖宫产术后诱发的出血症状使用药物麦角新碱,临床证实,麦角新碱具有高凝血效力,能降低产妇术中、术后发生出血的机率。

3 手术治疗

3.1 子宫切除 该手术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出血已经难以控制、生命安全已经收到严重威胁时,医生才提倡患者选用的治疗方案。据文献[6]报道,医生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与生命体征,常规下,确诊无法改善并控制患者的出血指数,选用子宫切除是行之最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及时干预其出血指数且能保障生命安全。

3.2 介入治疗 该手术简称为“盆腔动脉血管栓塞术”,旨在降低患者动脉血管的出血指数、降低动脉以外血管出血的发生机率。配合使用明胶海绵颗栓塞剂能显著抑制患者动脉血管出血。据文献[7]报道,明胶海绵颗粒具有操作简便、减小快、副作用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3.3 局部缝扎术 该手术主要针对子宫薄弱、子宫收缩能力不强者。于患者子宫较为薄弱处的外侧距离0.5cm处实施局部缝扎术,构建环形缝扎,并维持子宫壁与环形缝线维持垂直状态,避免医师实行斜拉缝线时致使患者子宫受损。据文献[8]报道,局部缝扎术减小患者的子宫,有效控制因子宫薄弱而诱发出血。

4 问题与展望

总之,剖宫产虽利于难产者顺利分娩,但极易诱发大出血,若临床治疗方法不当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应如何正确实施治疗方法与不断推出有效控制出血的手术、非手术治疗均具有临床意义。再者,因不同产妇的身体机能功能具有差异,应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相适应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医护人员秉承医德的相关观念、严格按照操作方法与控制注意事项,为患者的出血症状提高最优化的治疗效果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随医学技术更新与进步,未来应用于剖用产术后出血者的治疗方法具有潜在发展空间,均与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有关系。物理与化学为临床研发止血药物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临床出血所采用的手术疗法也与物理、化学有关,因此,未来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出血者临床治疗中的药物、手术均随物理、化学领域的发展呈现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陆瑜琼.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干预性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10,05(10):146-147.

[2] 陈慧敏.剖宫产术后出血原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03(12):140-141.

[3] 张瑞存,李粉格.葡萄糖酸钙防治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首都医药,2010,03(10):123-124.

[4] 林毅问.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2h内出血926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02(13):108-109.

[5] 张建民.麦角新碱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50例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杂志,2010,11(02):158-159.

[6] 成金焕.子宫切除术治疗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大出血者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07(15):154-155.

[7] 蔡春华,李涛.血管介入治疗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21例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09(12):102-103.

人工气道患者护理新进展解读 篇4

人工气道是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有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能经行辅助性和控制性机械通气的特点,但是由于破坏了自然机械性防御机制,增加了肺部和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病率。常见的人工气道为: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现将一些国内外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1.保持人工气道的通畅

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的自主加温、湿化、过滤和咳嗽功能减弱,防御能力减弱,造成气道干燥,易形成痰痂或血痂,导致气管堵塞、缺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对此类患者保证足够通气和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是合理的气道温湿化和有效吸痰。1.1气道的温湿化。1.1.1气道温湿化的意义

气道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的作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失去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造成下呼吸道失水、粘膜干燥、分泌物干燥、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易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加强气道的温化和湿化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1.2气道温湿化的方法

(1)蒸汽加温法:将水加温后产生蒸汽,与吸入气体混合可达到温化和湿化的双重作用。呼吸机上一般都有加温湿化装置,其湿化的效果受吸入气量、水温、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气流量越大、水温越高,水的蒸发就越快,一般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2~37℃之间为宜。加温加湿器内的水不可太少或烧干,应经常添加无菌蒸馏水。加热后的蒸汽进入气道以前遇到较低的室温,部分会凝集在管路中造成管路积水,应经常将管道积水和集水瓶内的水排倒干净。

(2)雾化器雾化:现代呼吸机一般在吸气管路中接一雾化器,利用射液原理将药液撞击成微小的雾滴,悬浮在吸入气流中,随病人的呼吸进入呼吸道起到湿化的作用。雾化器主要用于间断的药物雾化治疗,用来稀释痰液,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α糜蛋白酶,沐舒坦、爱全乐、普米克令舒等。

(3)气道内直接滴注:可采用间断或持续气管内滴注法进行气道湿化,常用溶液为0.9%生理盐水、无菌注射用水或稀释后的碳酸氢钠溶液。间断注入就是每次吸痰前根据上次吸痰的粘稠程度判断是否进行湿化以及所需湿化液的量,一般每次量2~3ml如痰液粘稠可注入4~6ml。也可采用微量泵持续气管内滴入,须严格无菌操作,湿化液所设置的量应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随时进行调节。1.1.3 判断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

(1)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整气道湿化,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过吸引管,导管内没有结痂,病人安静,呼吸通畅。

(2)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可又忽然的呼吸困难、紫绀加重。(3)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度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听诊肺部及气管内痰鸣音多,病人烦躁不安紫绀加重。1.2 有效吸痰 1.2.1吸痰的指征

当患者有明显气道分泌物潴留的表现时,才有抽吸指征:患者听诊闻及痰鸣音、对呼吸机有抵抗、呼吸道压力升高报警、病人咳嗽、PaO2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但抽吸痰液易造成病人不能耐受和对抗;同时因吸痰次数过多也带来不必要的气道粘膜损伤。听诊痰鸣音可及时发现气道内痰液蓄积,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作为最佳吸痰指征。尽量避免无效吸痰、反复插管刺激。吸痰可导致反射性迷

走神经亢进,导致吸痰过程中易发生心跳骤停.1.2.2吸痰的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分别用于气管、口腔、鼻腔吸痰。操作者吸痰前后洗手或戴手套。一般使用1个侧孔吸痰管,对痰多、稀薄、听诊痰鸣音多着,使用2-3个侧孔。对痰干、结块者,宜用剪断顶部的直孔管。(2)吸痰管插入时勿带负压,使用中心吸引装置时,应避免阻塞吸痰管的侧孔,无侧孔的吸痰管则用左手折闭后右手轻缓插入;使用电动吸引器吸引时,先不要踩脚踏。插入时动作应轻柔,插入后利用负压边吸边退出,适当捻转导管,吸及痰液时稍做停留以吸净。吸力适宜,一般负压15-20kpa,不可超过33.25kpa,以免负压过大发生气胸。插管长度应超过气管套管长度的1/3或更长,成人可以达吸痰管的2/3长度。

(3)每次吸痰插管不超过15s,吸痰前后加大氧流量,及吸痰前后各给5min纯氧吸痰时胸外按压辅助呼吸,吸痰管拔出后迅速接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或者呼吸机不停机。以防缺氧及肺泡萎陷,维持呼吸6-10次再吸痰1次,反复进行,直至吸净。

(4)气管切开者有69%出现胃内容物误吸,因此,吸痰应避免在患者饱食时进行,待患者休息后再进食或鼻饲,以减少患者恶心、呕吐造成的食物反流。夜间睡前吸净痰液,尽量保证患者睡眠。

(5)气管套管每个患者备2套,及时更换消毒,内管6-8h/次,外管7-10天/次。可以采用煮沸法、高压蒸汽灭菌法、高效化学消毒剂浸泡、双氧水浸泡等方法消毒套管。消毒之前应刷净套管内外壁的痰迹,用毛刷彻底清刷,痰液稀薄时可用棉球穿过内腔擦出痰液,痰液干结时先用双氧水浸泡、再用毛刷洗净。只用流动水冲洗的方法极易有痰迹存留在内壁,不可取.(6)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吸痰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配合,应鼓励有咳嗽能力的患者自行咳嗽。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面色、脉搏,有无缺氧征象,观察吸出痰

液的性质、颜色、量,定期监测血气分析、痰细菌培养,以指导治疗。2.气管插管的护理 2.1气管插管的常见并发症 2.1.1 误入食管

误入食管是插管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部分患者因声门暴露不清或遇到肺水肿、严重颅脑外伤、颅底骨折时,不断从呼吸道涌出分泌物或遇到消化道频繁溢出胃内容物遮盖咽喉部,使操作者看不清声门,致气管导管误入食管。2.1.2声音嘶哑

声音嘶哑插管经过声门,可使声门创伤及声带受压。引起声带及杓间黏膜水肿,同时也对外展肌的神经末梢有影响,使声带运动而发生声音嘶哑。2.1.3误入一侧支气管

误入一侧支气管多为插入过深或插入后未及时固定移位所致。2.1.4溃疡、肉芽肿

局部严重损伤多次插管,可反复损伤气管内黏膜,插管固定不妥当,上下移动,反复摩擦,损伤黏膜,使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肉芽形成,瘢痕愈合,管腔变窄,造成局部黏膜形成溃疡和肉芽肿,影响通气。2.1.5声门、声门下及气管狭窄

声门、声门下及气管狭窄多发生在较长时间的插管者。声门下组织疏松,尤其是儿童,黏膜上皮脆弱,损伤后易引起水肿、出血、感染致声门下狭窄。2.1.6气管食管瘘

气管食管瘘多发生在较长时间的插管者及气囊压力过高。插管气囊过于膨胀,压力过大,使局部组织供血不足,形成缺血性坏死。如气管黏膜淋巴管受压的压力超过30cmH2O,使气管黏膜血流中断,黏膜坏死脱落,甚至造成气管穿孔、破裂等并发症。

2.1.7心律失常多发于心动过缓或心搏骤停。

主要由于镜片顶端导管刺激会厌,反射性使迷走神经或交叉神经兴奋所致。2.2常见并发症预防和护理措施 2.2.1误入食管预防及护理措施

在插管后可通过按压胸壁、挤压简易呼吸气囊、听肺部呼吸音等方法确定是否误入食管,气管导管误插食管的第一征象是听诊呼吸音消失和“呼出气”无CO2施行控制呼吸时胃区呈连续不断的隆起;脉搏氧饱和度骤降;全身发绀;同时在正压通气时,胃区可听到气泡咕噜声。如果误入食管,需立即拔管,吸净口内分泌物后重新插管。重在预防和及时处理,严禁暴力,防止反复多次插管,并充分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合适导管等。2.2.2声音嘶哑预防及护理措施

声音嘶哑多为短暂性的,在拔管、声带休息、抗生素及激素治疗,选择敏感性强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感染,保护局部黏膜组织的正常恢复。同时给予口腔护理2次/d,防止感染。2.2.3误入支气管预防及护理措施

在插管前评估患者支气管开口位置,选择大小、粗细合适的导管,插入后要即时固定,记录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成年男子一般为22~25cm,成年女子为22~24cm,并固定牢固,防止固定不牢导致下移入一侧支气管造成一侧的肺部感染。插管时,密切观察呼吸活动的频率、幅度、方式,观察皮肤黏膜的颜色等,严格交接班。

2.2.4溃疡、肉芽肿预防及护理措施

熟练操作技术,严格操作规程,掌握要领、方法得当、动作轻柔。插管时,应选择生物相容性好,气囊壁柔软,囊压较低的硅橡胶插管。并熟记各年龄组合适的插管型号和合适规格的喉镜。在不影响通气量的前提下,宁小勿大,以防损伤气管黏膜。气囊压力应该保持在15~25cmH2O,班班交接无漏气。

2.2.5声门声门下及气管狭窄预防及护理措施

对于插管时间过长的患者可以拔除气管插管,给予气管切开;对于小儿声门、声门下及气管狭窄的处理,尚无标准和特效的方法,根据病情区别对待,必要时选择气管切开或其他方法加以治疗。2.2.6气管食管瘘预防及护理措施

每天加强气管的护理,定时检查气囊,避免气囊压力过大压迫气管使组织坏死;要定时放气,在放气囊前先吸净口腔和咽部的分泌物,充气套囊一般2~4h放气1次,每次5~10min[6]。可缓解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2.2.7心律失常预防及护理措施

插管时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汇报病情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发现心搏骤停后,要立即行心肺复苏,同时要继续完成气管插管。在不需紧急插管时,插管前可向咽部喷入1%地卡因可减少或避免对会厌的刺激。3.气管切开的护理 3.1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 3.1.1出血

气管切开术后,伤口及套管内有少许血性物是正常的,一旦观察伤口及气管套管内不断地渗血,咯出鲜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3.1.2皮下气肿

皮下气肿是气管切开术后较常发生的并发症,多是因手术的处理不当或病人剧烈咳嗽所致.一般发生于颈部及胸部,严重的可蔓延致头部、外阴和四肢。3.1.3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是气管切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引起局部组织的破坏,也可引起大血管溃破出现大出血,甚至还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而造成病人死亡。3.1.4内套管堵塞

气管内套管可被痰痂、血痂和其他异物阻塞,病人均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气道阻力高,吸痰管下入受阻,检查气管内套管均被痰痂堵塞。

3.1.5脱管

造成脱管的原因很多,如套管大小不合,皮下气肿,护理人员操作不熟不慎,外套管系带过松等等都会引起外套管脱落。外套管脱落直接引起喉梗阻,它将危及病人的生命。3.1.6纵隔气肿和气胸

纵隔气肿、气胸是气管切开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如果观察处理不及时准确,可在短时间断送病人的生命。3.2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措施 3.2.1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经常巡视,重点观察病人伤口出血情况,气管切开术后,伤口及套管内有少许血性物是正常的,一旦观察伤口及气管套管内不断地渗血,咯出鲜血,应及时报告医生。随即将病人送手术室,按气管切开术重新打开伤口,结扎出血部位,防止血液流入气管引起窒。3.2.2皮下气肿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轻度皮下气肿一般24小时内停止发展,35天可自动吸收消退。临床中注意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皮下气肿的范围,有无发展趋势等都要记录清楚。严重皮下气肿大约要2周左右才自行吸收。护土发现病人出现皮下气种,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病人做胸部透视,排除纵隔气肿,气胸的可能。还要注意随时防止因皮下气肿而发生脱管,当皮下气肿逐渐吸收时,及时调整好管系带,防止因脱管发生窒息.3.2.3伤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经常保持伤口清洁,这是防止伤口感染的主要措施。临床护理中要做好以下几点:遵医嘱给强有力的抗生素静脉输入,预防和控制感染.手术切口消毒,换敷料,套管外口以单层生理盐水纱布覆盖,纱布层数不可超过2层,以免影响呼吸。气管切开处敷料采用中间剪开Y型纱布加垫,每日换药

2次,敷料有污染应随时更换,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并仔细观察伤口情况。保持气管切开护理包的清洁干燥,无菌状态。保持吸引无菌操作,及时更换吸引管,吸引用的无菌水定期更换,一般8小时更换一次。气管切开护理包每日晨更换一次,一旦污染随时更换。

3.2.4内套管堵塞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行气管切开术后,气管造瘘口是病人呼吸的唯一通道,保持气导管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注意观察病人呼吸情况,经常倾听病人的呼吸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术后一周内由于套管刺激,伤口疼痛、剧咳都会使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护士在术后一周内要经常巡视病房,发现痰液及时抽吸,保持气导管通畅。术后禁用吗啡,可待因、阿托品等镇咳剂或麻醉剂.因吗啡、可待因可抑制病人的咳嗽反射,阿托品可使痰液变粘稠形成干结不易咳出,造成诸管。每日取出内套管清洁煮沸消毒1-2次。分泌物粘稠时,可从内套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或0.05%的a糜蛋白酶溶液,也可蒸气吸入,每日2次。3.2.5脱管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临床中务必要密切观察脱管现象,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保证病人生命安全。(1)脱管现象:①吸痰时吸引管不能深入外套管远端.②原有急性喉梗阻病人又立即出现呼吸困难、烦操、出汗、紫组等危象。③置棉花丝于套管口不随呼吸上下飘动.④外套管明显向外移动等等。(2)救治措施:护士发现病人脱管,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将病人超仰位,试行放入原气套管,若不成功,迅速打开气管切开包,拆去伤口缝线,用拉勾对称拉开伤口,在照明及吸引器帮助下撑开原气管切开处,放入合适套管。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松紧以能容1指为宜,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防止牵拉过度导致脱管,半脱管等并发症,更换敷料时勿解开系带,系带污染及时更换,及时系好。3.2.6纵隔气肿和气胸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在临床护理观察中,如术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经检查气导管通畅,分泌物少易抽吸,病人又无脑水肿时,应考虑有纵隔气肿或气胸发生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协助病人立即做胸透和摄胸片,尽早明确诊断,同时急请内科、胸外科会诊,争分夺秒抢救病人.4.拔管护理 4.1拔管指征

导致气管切开的原因解除;通气功能足够;有效的吞咽及咳嗽反射存在;能吞咽口腔分泌物而不流口水;有效的心理支持;已成功通过放气实验。4.2拔管注意事项

拔管前1~2天用胶布制作小圆塞堵住气管导管口,经鼻呼吸;拔管前充分吸氧并吸除气道、口腔内分泌物;抽尽气囊内气体后迅速拔管,拔管后即让患者咳嗽,咳出气道内分泌物以确保通畅,以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外覆无菌纱布。5.小结

护理工作关系着病人的健康,要求我们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十分熟悉,专业技术十分熟练,人工气道要严格科学的管理,确保人工气道通畅,从而为治疗和抢救提供有利的条件。规范护理流程,护士必须熟练掌握人工气道的护理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无菌操作概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通过有效的护理,减少并发症,为早日拔管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产后出血护理新进展 篇5

通过本科阶段护理理论的学习,我认识到《护理新进展》这一科目无疑是我们护理人员必不可少的的一门学科。从中我学习到如护患沟通,灾害护理学,安全护理等内容,书中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结合实际应用进一步阐述了上述三个问题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越来越重的地位,学习后,让我得到很多启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科学也在迅速地发展,为了与正在变化的社会同步,今日的护理实践比以往发展的更加迅速,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但具有坚定的信念和灵活的方式适应市场经济,同时还要具有远见卓识,以使自己不断发展,跟上时代了的步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医疗护理工作的影响,新技术、新仪器及新知识不断推出,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来充实和提高自己,以掌握新技能有效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近年来,世界各地灾难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发展灾难医学,提高人类应对灾难的能力,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应对各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检验一个国家的综合能力的标志。如何有效的应对灾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问题。灾害护理学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护理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的一门学科。护理在灾难救治中的作用:1,提高整个急救应急系统的功能,加快伤员处理的预检分诊转送速度,缓解受灾人员的压力.2,护理人员还担任,灾前宣传教育,预防,灾后重建期的卫生管理,受灾人员的心理护理,对灾民的自救能力培训,组织受灾人员之间的互救。灾害护理需要灵活地应用与灾害相关的特殊技能和知识的护理体系,在更广范围内推广这种护理,可以有效地让灾害引起的健康危害和生命危险最小化。灾害护理应该包括该范围内所有的护理活动,即从灾难预防,灾难发生初期、灾难中期以及灾难后期的护理活动。

在护患沟通方面:据报道: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加理睬。有研究发现,77.78%的患者希望每天与护士交谈1次。这两组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护患沟通的必要性:护患关系是患者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联系。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护患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没有护患沟通,就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以前我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但通过《护理新进展》中《护患沟通》这个讲座的学习,并结合临床实际护理工作,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有利于医护人员间、医患间及医生与病人家属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保证病人得到细致、全面的了解和检查,提高医疗质量及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我们ICU,病人是处于一种感觉失保护状态,对于ICU陌生的环境,众多的医疗器械和操作,都有一种恐惧感。如果在疾病治疗中,护理人员没有做到有效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对病人的心理都将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所以,通过对护患沟通技巧的学习,使我更加深了对沟通的认识和应用,认识到唯有掌握沟通技巧才能更全面地了解患者信息资料,才能有利于护理评估的进行及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更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开展。成功的沟通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的治疗状态,以达到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一是语言”。说明了医务工作者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性。大量临床实践也证明:成功地与病人沟通能较好的解决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需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安全护理方面: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答应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护理质量的安全标志之

一。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和医疗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提供一流技术与服务的同时应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确保护理的安全。特别在我们ICU,病人病情危重,随时面临抢救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发展,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在平时工作中,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现象处处存在,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错误医嘱的从而影响护理安全。作为ICU的护理管理者,在学习了《安全护理》的相关内容后,对于科室可能存在的问题,好好思索了一番,同时也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好好利用上课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科室安全管理:(1)力求做到科学管理,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年青护士的培训,针对年青护士三基基础差,工作能力弱,法律意识薄弱,应急处理机会少,但容易接受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好学易学,家庭拖累少等特点,加强三基基础训练,对年青护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定期进行考核,不定期抽查,随时进行指导,做到三基技能的能力提高,人人合格。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选送年轻护理骨干人员外出参加各类短期学习讲座、学习班、进修班,不断拓展其理论水平,以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理念。(2)加强法律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把好设备质量关,做好后勤保障。严格按仪器管理制度,定期与后勤设备科检查各项仪器,保证仪器完好率在100%。确保仪器安全。同时要求所有护士熟悉本院的设备科电话号码,供氧中心的电话号码,熟悉停电停氧的应急操作流程。

产后出血护理新进展 篇6

五月的杭城,春意盎然,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们相聚在一起,共同迎来了《浙江省灾害护理实践新进展学习班》的开幕,会议邀请了浙江医学学术交流管理中心副主任、浙江省护理学会理事长、《护理与康复》杂志主编胡斌春该我们工作带来了指导,同事也对我们护理工作给予鼓励、肯定和支持。

应急管理是医院综合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浙江省护理学会灾害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雪红主任从应急预案的制定、开展着手,指导我们如何未雨绸缪,因地制宜制定措施,如何根据应急预案有效开展应急演练;浙大一院王权医生通过实践和开放性情景模拟介绍了脊柱创伤、脊髓损伤的急诊处理,让每个学员都有机会身临其境学习现场处理伤员的各种方法。

灾害的预防与应对目前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所关注的重要议题,灾害给人们带来消极的影响,但具有丰富创伤心理干预经验的精神卫生学领域专家骆宏教授讲告诉我们如何应对创伤后的障碍成长;快速高效的检伤分类在灾害救援中将帮助救护人员如何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化;浙江省邵逸夫医院的张悦怡主任对《2015年美国AHA对CPR及ECC指南》进行了详细精准的解读,更新了大家的知识点;代表们还有幸从来自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的石爱丽护士长处了解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先进的救援物资装备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国际搜救教练联盟、公羊会救援徐立军总队长为学员们展示户外救援的装备与技巧,传授应对各种户外灾害环境的救援经验,让学员们受益匪浅。

早产儿科学护理新进展 篇7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已经有所提高,但其日后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较正常足月儿差,因此,发展和探讨对早产儿进行早期科学护理,对减少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早产儿;科学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25-01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37周、体重<2500g、身长<47cm的新生儿。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为5~10%。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早产婴儿的存活率已有所提高,但其日后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较正常足月儿差。因此,发展和探讨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减少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保暖

1.1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产热不足,散热增加,导致早产儿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并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早产儿的中性温度(是指能保持早产儿正常体温,而新陈代谢率最低,耗氧量最少的一种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在32~36℃之间,体重越轻者,周围环境应越接近早产儿体温。因此,早产儿往往需要置于暖箱中保暖,体重1001~1500g者箱温应在32~34℃[1]。

1.2 暖箱保暖或辐射台保暖

早产儿往往需要置于暖箱中保暖,体重1000~1500g者,箱温应在32~34℃;体重低于1000g者,箱温应在34~36℃。暖箱相对湿度一般为60~80%,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暖箱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对维持体液平衡非常重要,但要注意预防感染。低出生体重儿在暖箱内一般不宜全裸体,可着尿布及单衣,以防辐射增加,一切护理操作应尽量在暖箱中轻柔的完成,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及移动,以减少医护刺激。每小时测试体温 1次并记录,根据体温高低随时调节箱温,保持患儿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对出生体重大于2000g 的早产儿或临床症状不稳定的患儿,为了便于操作,可将患儿置于辐射台上,根据体重设置好辐射台温度,用塑料薄膜遮盖患儿体表,以减少热量散失及不显性失水。适当喂水,增加输液量,防止脱水热的发生[2]。

2 加强环境管理

2.1 减少噪音刺激

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如听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安靜的环境,如说话轻柔,尤其在靠近早产儿时要降低音量,最好不在早产儿暖箱或床旁说话;走动轻柔,避免穿响底鞋;护理仪及电话声音设定于最小音量,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不要用力摔碰暖箱门,避免敲击暖箱等[3]。

2.2 减少光线刺激

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光线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能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然而,大多数新生儿病房都采用持续的高强度荧光照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如拉上窗帘以避免太阳光照射,降低室内光线,暖箱上使用遮光罩,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以保证患儿的睡眠。

3 合理喂养

人类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从妊娠3个月到生后18个月,快速增长的大部分时间在生后,大脑快速增长的时期很容易受营养的影响,可能导致智力及运动功能的长期损害。母乳喂养是早产儿的重要营养来源,它能有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然而,单纯母乳不能满足早产儿快速的生长发育的需要,还需要加上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胎龄较大、吸吮力好可直接用奶瓶喂养[4]。胎龄32周、咽反射不良、吸吮力弱或无吸吮力患儿,用管饲法。我科在固定胃管时,不再用传统的两根胶布固定,而是用一张减小的粘贴巾,固定在近鼻翼旁的脸颊上,效果很好,不易被患儿拔出。遇有鼻导管吸氧的患儿,用红标签纸贴吸氧管,蓝标签纸贴鼻饲管,以示区别,防止操作中疏忽导致差错发生。鼻饲以鲜母乳作为首选,如条件不允许可用早产儿奶粉,要少量多次喂养,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不主张注射器直接打奶,而是抽出活塞,把需要的奶量倒进空针筒,依靠自然重力流入。这样做,可以让早产儿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还可以减少反流。病情稳定时给其非营养性吸吮,如把患儿的手放在嘴边,以自我安慰,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

4 发育支持性护理

4.1 “鸟巢”式护理

胎儿在宫内时周围是温暖的羊水柔软的胎盘及子宫组织,娩出后早产儿亦喜欢卷曲身体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育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睡的鸟巢,中底层由水垫制作,早产儿肢体活动时能产生水的震动,犹如宫内环境可减少呼吸暂停,促进早产儿的韵律感,增加安全感;使用水枕有利于头颅塑形,可避免早产儿中常见的双侧头部平坦,而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用柔软的绒布造成的鸟巢犹如胎盘及子宫组织,早产儿双手双腿靠近身体中线呈卷曲体态,使其更容易触摸躯干及肢体活动,能触及面部促进手的互动,吸吮手指进行非营养性吸吮,鸟巢为早产儿提供安静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增强了早产儿的活动能力,促进了吸吮消化,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5]。

4.2 “袋鼠”式护理

当早产儿身体状况稳定,母亲或父亲取坐位,把仅穿戴尿布的早产儿放在自己胸前进行皮肤对皮肤的接触,研究显示,袋鼠式护理能促进母乳喂养,使父母亲对早产儿的表现更加敏感,并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早产儿表现为更稳定的生理状况和神经行为反应;研究还显示,袋鼠式护理还能减轻足跟采学时早产儿的疼痛反应。

5 定期随访,加强对父母的心理支持

父母往往认为早产儿易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医务工作者应该给早产儿母亲更多的支持,可以通过开设网上和电话咨询,定期举办早产儿健康讲座,或制定宣传小册子等途径来为早产儿父母提供一些方便快捷的医疗资源,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医务人员不仅要重视早产儿出院后对其父母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还要在早产儿住院期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如允许父母每天1~2次参与护理他们的婴儿。这种护理方式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实施,而国内目前只有允许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的父母入内探视[6]。

此外,预防感染和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也是早产儿管理的重要内容。

总之,早产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医护人员及家庭社会共同协手,为其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及发育支持,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樊杰.早产儿的发育支持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 780-781.

[2]孙家俊.早产儿护理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 132-135.

[3]张群英,陈志伟,张红霞,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 524-525.

[4]臧少敏,绳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发育支持护理措施及效果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9): 35-37.

[5]董会娟,刘淑艳,黄秋学,等.循证护理在早产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 935-936.

孕妇产后出血的护理与临床分析 篇8

摘要: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目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妊娠并发症及病理妊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造成产孕产妇出血的原因,早发现、早治疗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首要措施。

关键词:产科并发症;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胎盘因素

正常分娩一般出血50~200 ml,胎儿娩出后24 h之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 ml或更多者为产后出血。产后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现将55例确诊为产后出血病人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月~ 2月在我院住院发生产后出血患者52例,外院转入3例,共55例。其中50例为足月妊娠,5例为大月份(7个月以上)引产后出血。初产妇10例,经产妇45例,有2次以上流产史者42例,年龄23~39岁,平均26.36岁。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中产后24 h出血量500~ 800 ml者由于自身代偿作用,患者无明显症状;产后短时间内出血迅速均达800 ml以上,其中11例很快出现不同程度休克症状,表现为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脉细速、血压下降等。子宫收缩乏力者还表现为宫体柔软、轮廓不清。

1.3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4 h内发生的阴道大量出血,持续小量或间断出血总量在500 ml以上者。采用容积法和目测法相结合测定产后出血量。若剖宫产则根据负压瓶内刻度作为依据,返病房后卫生纸用电子称称重。

2、结果

2.1 产后出血主要因素

产后出血主要因素构成情况:依次为宫缩乏力28例,占50.91%,其中产程延长产妇衰竭16例,双胎子宫肌纤维过度伸长7例,前置胎盘5例;胎盘因素12例,占21.8%,此次妊娠前人流或多次刮宫引起产后胎盘胎膜粘连和部分残留8例,妊娠早期有阴道出血4例;妊娠并发症及病理妊娠10例,占18.2% ;软产道损伤4例,占7.27%,其中宫颈裂伤1例,阴道裂伤3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1.82% 。

2.2 产后出血量

产后出血量<500 ml 16例,占29.1%;500~1 000 ml 15例,占27.3%;1 000~2 000 ml 14例,占25.4%;>2 000 ml 10例,占18.2%。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以美国~为例,孕产妇死亡原因排位为妊高征(24%)、栓塞(23%)、出血(21%)、感染(12%)。但在发展中国家,其死亡原因仍主要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妊高征及产褥感染。

近年来产妇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巨大儿的发生率在逐渐增高,巨大儿和羊水过多等造成子宫肌纤维过度拉长,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全身使用镇静剂,麻醉剂,产程延长,体力衰竭,子宫过度膨胀等,均可以引起产后出血。影响胎盘正常剥离和娩出的因素,都会导致胎盘滞留或剥离不全,如使用麦角或催产素后宫缩过强使子宫下段形成狭窄环导致已剥离的胎盘嵌顿,蜕膜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炎、刮宫过深、术后疤痕均可发生部分胎盘植入,以上因素均可发生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常由于急产,子宫收缩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软产道没有经过充分的扩张,胎儿过大,保护会阴不当,助产手术操作不当,未做会阴侧切,或因会阴侧切口过小、胎儿分娩出时致软产道撕裂。凝血功能障碍包括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在护理过程中,产后出血一旦发生,首先安慰产妇不要紧张害怕。使其保持安静,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对于发生休克者应立即采取平卧、保暖、吸氧、输血输液等抢救措施,同时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积极寻找病因止血。如为宫缩乏力,可行子宫按摩或应用宫缩剂,以促进子宫收缩。如为胎盘因素,应在严密消毒下手取胎盘或行刮宫术。如为软产道裂伤,应快速准确地予以缝合。如为凝血功能障碍,应根据不同病因酌情输注血小板、凝血因子、新鲜血并做好其他抢救准备,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因失血过多,流经肺的血量减少,吸氧可加大肺泡及血液的氧化作用,使机体缺氧得以改善。采用双鼻导管,流量为4~6 L/min,吸氧过程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恢复正常。还有绝大多数患者对出血存在恐慌心理,应在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同时,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对患者细心、热情,解除其紧张心理,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诊治。

通过5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使我们体会到在临床工作中,要增强急救能力,医护密切配合,早发现、早治疗,措施得力才能挽救产妇的生命,同时产后应加强指导,做好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伟.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和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17(6):716.

[2]潘琢玉.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5):261.

[3]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0-911.

[4]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9.

[5]许崇云,王文相,杨霞.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1):28-29.

[6]郝明瑛,孙芹.5年间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的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2):137-138.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童话作文下一篇:苏州中小学寒假时间安排表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