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兼并协议书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兼并协议书(精选8篇)

企业兼并协议书 篇1

本协议在以下当事人之间签署:

甲方:

住址:

乙方:

住址:

说明:

1、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乙方同意甲方兼并乙方下属的厂。

2、根据的要求以及为确保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本

次兼并的顺利进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当事人本着平等自愿、公平等价的原则签订本企业兼并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一、兼并方式:

1、甲乙双方同意,甲方已购买方式兼并厂,并承诺承担乙

方部分债务。

2、3、本次兼并资产总额经过甲乙双方共同认可。甲方在兼并厂后,其全部业务由甲方经营管理,并由甲

方享有和承担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二、债权债务的处理:

甲方兼并厂后的债权债务由甲方承担,同时承担兼并之

前的约定部分债权债务。兼并之前的债权债务除甲乙双方约定部分由

乙方承担。

三、有关合同的处理:

1、2、甲方继续承认乙方所签的供水、电、气及环境保护合同。甲方兼并厂后乙方承担所有厂现有职工安置

及之前所签订的就业合同、保险合同、医疗养老合同等所有福利

类合同。

3、四、兼并资产及缴款方式:

甲方需要变更厂的相关证照手续时,乙方应积极协助。

1、2、甲方兼并厂所有资产及部分债务共计:万元人民币。签订本兼并协议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甲方给乙方指定账户汇

入千万元,甲方必须在8个月内(即2011年月日

到2012年月日以前)搬出该场地。期间人员设备全部搬出

后乙方支付万元,土地变更到乙方公司名下后支付其余万元。逾期搬迁甲方每天按总拆迁安置费用1.2亿元人民币的3‰

赔偿给乙方。

五、甲乙双方的责权利:

A、甲方的责、权、利:

1、按该合同第四条约定支付给乙方购买式兼并款项1.2亿元人民币。

2、保证依法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B、1、负责厂以前的债权债务处理,确保该宗地没有任何经济乙方的责、权、利:

纠纷。

2、自该合同签订后三日内给乙方免费提供项目部办公室

间、车位个。

六、违约责任:

1、自签订本协议双方不得违约,否则违约方赔偿守约方除实

际投资总额外,另加实际总投资的10%作为违约赔偿。甲

方的赔偿担保为所兼并乙方超群食品厂资产,乙方的赔偿

担保为自身所有资产。

2、因不可抗力以及国家有关立法、产业政策的调整致使无法

履行本协议书时,双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

七、解决纠纷:

执行该协议是如果发生争议本着有好协商的原则以商议为主,但协商20日之内没有结果双方均有权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八、附则:

1、此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友好协商签

订补充条款,补充条款与本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2、本合同如与国家政策法令相悖,以国家政策法令为准修订条

款,因此而产生的费用由甲乙双方各自承担。

4、本合同一式七份双方各持三份,公证机关备案一份均具有同等

法律效力。

九、公证:

本合同经公证处进行公证,公证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一份,公证处备案一份。

甲方单位(盖公章):

公章)

甲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字):

法人印章:

乙方单位(盖乙方法定代表人(签法人印章:

企业兼并协议书 篇2

一、垄断协议的界定

对比横向、纵向垄断协议, 首先要关注其理论基础, 明确相关概念及涵盖范围。垄断协议是有独立法律地位及决策能力的市场经济主体, 相互之间意思联络实施共同行为, 以排除或限制竞争为目的达成协议[2]。

根据现有定义, 横向垄断协议又称为卡特尔, 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以排除或限制竞争的协同行为。其主观上及行为上的要求具有意思联络, 存在或实施共同行为。

纵向垄断协议是指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经营者之间通过协议或其他协同一致行为实施的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主要表现为固定转售价格、限定最低转售价格、限定交易相对人定价权等[3]。

二、横向垄断协议与纵向垄断协议的对比

(一) 行为主体

1. 横向垄断协议的主体是相互对立的竞争方

横向垄断协议主体是位于同一行业中的同一生产阶段的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 两者是独立的且具有相当的市场地位, 才能称得上是横向垄断协议的主体。例如在深圳市有害生物防治协会横向垄断协议纠纷案[4]中, 且不论裁判的结果是否构成横向垄断协议, 单就案件中涉及到的主体即防治协会与取得《深圳市有害生物防治服务资格等级证》的会员单位所签订的《深圳市有害生物防治服务诚信自律公约》, 所涉及的会员单位就是同一行业中同一生产阶段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 可以构成横向垄断协议的主体。

2. 纵向垄断协议的主体是存在交易关系的经营者

学理上关于纵向垄断协议主体的通说将其界定为, 纵向垄断协议的主体是存在交易关系的前后经营者或者上下经营者。在纵向垄断协议中, 最典型的是我国开出的第一张纵向垄断协议的罚单:贵州茅台和五粮液固定转售价格案[5]。案件中, 五粮液与全国3200多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销商达成协议限定向第三人转售五粮液白酒的最低价格, 并于2012年对14家经销商的“低价、跨区、跨渠道”违规销售给予处罚。

(二) 垄断协议对相关市场经济的影响及竞争效果分析

1. 成立的市场条件

横向垄断协议中为了共同实现排除、限制竞争的目的, 经营者订立协议共同行动。其订立的方式虽然也是采用协议或其他协同行为, 但是方式多为默示。横向垄断协议的案例并不显著, 现有的深圳市有害生物防治协会横向垄断协议纠纷案中, 其并不构成横向垄断协议, 不适用于反垄断法, 因此只能从其法律适用的判断上推断出其市场构成的条件是要求达到行业协会组织行业经营者从事横向垄断行为。

纵向垄断协议要达成体现的是一种对竞争的限制, 实现的途径是靠交易相对人进行的。从市场中纵向垄断协议的形式来看, 纵向垄断协议以明示的附随合同居多。比如在五粮液案中, 五粮液集团对于五粮液销售的控制是通过与分销商签署协议的形式达成的, 依靠分销商的销售行为实现对价格的整体控制。

2. 危害程度

横向垄断协议危害市场直接且严重, 其结果就是在经营环节中经营者之间不再产生竞争, 形成统一透明的价格。这对于消费者来讲, 限制了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的权利, 价格完全由经营者掌控。而经营者之间的协议限制了新的参与者进入市场, 市场活力不再。

纵向垄断协议间接且程度轻, 法律规制相对弱。要综合考虑达成垄断协议的目的和经营者具体的市场份额才能判断是否是限制竞争的纵向垄断协议。比如在锐邦诉强生纵向垄断协议纠纷案[6]中, 关于经营者对交易相对人限定商品最低转售价格行为的性质的争议, 就是要判断是否构成排除、限制竞争。

3. 公共利益抗辩

横向垄断协议的抗辩难度较大。横向垄断协议对竞争的限制危害性更大, 因此在法律上的限制更多, 只有在改进技术创新, 研究开发这些领域可以有效证明属于这些情形的, 才可以进行抗辩。

纵向垄断协议可以公共利益为抗辩。对纵向垄断协议辩证的思考和判断, 不难发现纵向垄断协议对经销商地域范围的限制会促进局部销售的扩大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这体现的是纵向垄断协议对公共利益的裨益, 客观上维护和体现了公共利益, 就意味着纵向垄断协议具备了法律上的非难性, 可以公共利益为抗辩。

三、垄断协议的法律适用问题

(一) 《反垄断法》的法律规定

1. 排除、限制竞争的举证责任规定

在《反垄断法》中对纵向垄断协议有着明确的规定, 除明文规定外, 对于不适用于现有条款约束的情形, 经营者承担对不构成限制市场竞争的举证责任, 法律同时还要求经营者举证能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司法解释的意图是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 在司法解释的规定出台后, 被告对协议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承担举证责任, 无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第13、14条的规定, 都不适用“谁主张, 谁举证”的责任分配原则, 取而代之的举证责任倒置的责任分配原则。

2. 关于垄断协议的认定与豁免

《反垄断法》第15条是关于垄断协议豁免的规定, 其存在的意义就是当经营者能够证明自己的协议符合该条的规定是可以豁免的情形, 就不会认定为是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协议, 不再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在15条的适用上, 法院和反垄断执法机关之间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 表现为是否当事人提出抗辩主张为前提。

(二) 法律适用的完善

从总体看, 《反垄断法》对于垄断协议的规定较为抽象, 不利于法律适用, 在实践操作中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在垄断协议的认定中, 排除、限制竞争问题是核心, 所以要从立法上予以明确。实践中经营者之间的垄断协议如果都需要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之后, 再确定是否存在排除、限制竞争的情形, 会极大的增加司法成本, 使得法律适用具有不确定性。从各国应对垄断协议的司法实践经验可以看出, 普遍的做法是对于排除、限制竞争特征十分明显的行为直接推定为违法, 难以判断的部分再进行排除、限制。

摘要:本文以企业经营者为视角, 比较横向、纵向垄断协议在行为主体、相关市场和协议方面的异同, 运用理论分析实践判决中责任主体、责任形式和责任豁免等问题, 寻找法律责任规制不合理之处, 以期对制度进行明确和改进。

关键词:横向垄断协议,纵向垄断协议,法律适用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 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2.98.

[2]王健.垄断协议认定与排除、限制竞争的关系研究[J].法学, 2014 (3) .

[3]刘大鹏.垄断协议界定的若干问题[J].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7, 31 (4) .

[4]案例来源:北大法宝, 深圳市惠尔讯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有害生物防治协会横向垄断协议纠纷上诉案, (2012) 粤高法民三终字第155号判决书.

[5]宁宣凤, 刘佳, 尹冉冉.第一张纵向垄断协议罚单:贵州茅台和五粮液固定转售价格案简析[Z].北大法宝CLI.A.248, 2014-10-31.

企业广域网路由协议选择 篇3

关键词:广域网;路由协议;选择

在广域网建设项目规划阶段,通常会遇到采用何种路由协议的问题,我们可通过综合分析各种路由协议的特点和各个网络的结构来确定,下面从概念、优缺点、适用网络等方面进行阐述。

1 路由和路由协议

1.1 路由与路由器

路由:将分组从网间网的一个地方转发到另一个地方的路径和过程。

路由器:用来互连计算机三层网络的边缘设备,工作在OSI七层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为不同的网络之间报文寻径并存储转发。

1.2 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建立和维护路由表和按照达到数据包的目的地的最佳路径转发数据包的协议。比如:RIP、IGRP、OSPF等。路由选择协议使路由器可以了解没有直接连接的网络的状态和与其他的路由器通信,以了解它们所关心的网络。这种通信不断进行,这样当网络发生变化时,路由选择表中的信息可以随时更新。

可路由选择协议:可选择路由协议由最终节点使用,以将数据和网络层地址分配信息一起封装在数据包中,目的是它可以通过互连网络进行中继。AppleTalk、IP和IPX都是可选择路由协议。当一个协议不支持网络层地址时,那么它就不是一个已路由协议。

1.3 路由选择算法和度量值

路由选择算法就是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决定达到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的计算方法。路由选择算法的主要目的有:准确性、低开销、快速收敛。度量值(Metric)是那些用于决定哪个路由是最优的值。根据所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不同的因素可以决定一个路由的度,包括中继数量、链路速度、延迟、可靠性和负载。

2 路由选择协议

2.1 动态路由选择协议

动态路由是用某种算法寻找网络中的最佳路径和维护这张路由表的过程。动态路由选择协议主要类型如下:距离矢量(Distance Vector)、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1) 距离矢量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也称为Bellman Ford协议,是路由器定期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它们的整个路由选择表,距离相邻路由器在从相邻路由器接收到的信息的基础之上建立自己的路由选择信息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一个严重的缺点,缓慢的收敛时间过程会造成路由回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主要有:RIP、IGRP。(IGRP为思科私有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路由器生产商之间使用的第一个开放标准,是最广泛的路由协议,在所有IP路由平台上都可以得到。

RIP主要设计来利用同类技术与大小适度的网络一起工作,因此,通过速度变化不大的接线连接。RIP比较适用于简单的校园网和区域网,不适于复杂网络的情况。

RIP具有以下特点:不同厂商的路由器可以通过RIP互联;配置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小于15跳);RIPv1不支持VLSM;需消耗广域网带宽;需消耗CPU、内存资源。

(2)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的目的是映射互连网络的拓扑结构,它是一种比距离矢量更复杂的路由选择协议。每个链路状态路由器提供关于它邻居的拓扑结构的信息,这包括:路由器所连接的网段(链路)、那些链路的情况(状态)。

链路状态路由器并不会广播包含在它们的路由表内的所有信息,只发送已经改动的路由的信息,并向它们的邻居发送呼叫消息(LSA),邻居将LSA复制到它们的路由选择表中,并传递那个信息到网络的剩余部分(flooding)。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使用称为代价(cost)的方法,而不是RIP使用跳(hop),代价是自动或人工赋值的。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优点:不可能形成路由回路、聚合非常快。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主要有:OSPF、ISIS。(ISIS为思科私有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一种为IP网络开发的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由IETF开发并推荐使用。OSPF协议由三个子协议组成:Hello协议、交换协议和扩散协议。其中Hello协议负责检查链路是否可用,并完成指定路由器及备份指定路由器;交换协议完成“主”、“从”路由器的指定并交换各自的路由数据库信息;扩散协议完成各路由器中路由数据库的同步维护。

OSPF路由器互相发送直接相连的链路信息和它拥有的到其他路由器的链路信息并维护拓扑结构的数据库,从这个数据库里构造出最短路径树来计算出路由表。当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OSPF能迅速重新计算出路径,而只产生少量的路由协议流量。OSPF适用于规模庞大、环境复杂的网络。

OSPF具有以下优点:收敛速度快;没有跳数限制;支持服务类型选路;提供负载均衡和身份认证;支持大型异构网络的互联;OSPF支持VLSM和非族类路由查表,有利于网络地址的有效管理;OSPF使用AREA对网络进行分层,减少了协议对CPU处理时间和内存的需求。

2.2 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映,一般用于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静态路由的优点是简单、高效、可靠。在所有的路由中,静态路由优先级最高。当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发生冲突时,以静态路由为准。

3 路由协议的选择原则

针对小型网络,跳数在10跳以内,可选择RIP,实现简便,易于维护。针对大型网络,网络异构、环境复杂,可选择OSPF,实现网络拓扑自动发现、路径自动计算、链路负载均衡和链路备份等,提高网络故障的恢复效率,降低网络的管理着成本。针对关键节点、关键业务,需要保证带宽、通讯质量时可选择静态路由,指定使用的链路、跳转路径、网络带宽,并配置Qos确保通讯质量。

总之,在广域网规划阶段,一定要考虑到网络结构、环境位置、业务需求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使用RIP、OSPF、静态路由等路由协议,以达到我们较为理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2]Radia Perlman.网络互连(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

[3]Michael Palmer,Robert Bruce Sinclair.局域网与广域网的设计与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

合伙企业协议书 篇4

第五条 主要经营场所:

第六条 合伙目的:共同出资,共同设立,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第七条 经营范围:

第八条 合伙人姓名,名称及住所

姓 名(名称)

承担责任方式

住 所

第九条 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数额,缴付期限,出资方式:

姓名

(名称)

认缴出资额

实缴出资额

分期缴付出资额

缴付期限

出资方式

(非货币出资的)评估方式

合计

第十条 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办法

1,企业的利润和亏损,由合伙人依照以下比例分配和分担:(合伙协议未约定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和分担.)

2,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依据合伙协议的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增加对合伙企业的出资,用于扩大经营规模或者弥补亏损.3,企业的或者一定时期的利润分配或亏损分担的具体方案,由全体合伙人协商决定.第十一条 合伙企业事务执行

1,全体合伙人委托合伙人 为执行事务合伙人,其他合伙人不再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不参加执行事务的合伙人有权监督执行事务的合伙人,检查其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情况,执行事务合伙人应定期其他不参加执行事务的合伙人报告事务执行情况以及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其执行合伙事务产生的收益归合伙企业,所产生的亏损或者民事责任,由合伙企业承担.2,合伙企业办理变更,注销登记,设立分支机构,清算组备案,修改合伙协议应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法律法规及本协议有明确规定的除外.第十二条,执行事务合伙人应具备的条件和选择程序;权限与违约处理办法;除名条件和更换程序.1,执行事务合伙人由全体合伙人推举产生,应具备以下条件:

(1)按期缴付出资,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2)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无犯罪记录,无不良经营记录.2,执行事务合伙人权限与违约处理办法.执行事务合伙人负责企业日常运营,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不按照合伙协议约定或者全体合伙人决定执行事务导致违约发生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应对其他合伙人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3,执行事务合伙人除名条件和更换程序.执行事务合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决定将其除名,并推举新的执行事务合伙人:

未按期履行出资义务;

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合伙企业造成特别重大损失;

执行合伙事务时严重违背合伙协议,有不正当行为.对执行事务合伙人的除名决议应当书面通知被除名人,被除名人接到除名通知之日,除名生效,被除名人退伙.被除名人对除名决议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第十三条 入伙,退伙

1,新合伙人入伙时,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协议.订立书面协议时,原合伙人向新合伙人告知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物状况.2,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责任.新入伙的普通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新入伙的有限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债务,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3,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合伙人可以退伙:

①合伙协议约定的退伙事由出现;

②经全体合伙人同意退伙;

③发生合伙人难以继续参加合伙企业的事由;

④其他合伙人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退伙,但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伙人.合伙人违反《合伙企业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的规定退伙的,应当赔偿由此给合伙企业造成的损失.合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然退伙:

(一)作为合伙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

(二)个人丧失偿债能力;

(三)作为合伙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

(四)法律规定或者合伙协议约定合伙人必须具有相关资格而丧失该资格;

(五)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4,有限合伙人入伙,退伙条件,程序以及相关责任

有限合伙人入伙时,经全体合伙人同意,订立书面协议.新入伙的有限合伙人对入伙前有限合伙企业的债务,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有限合伙人符合本条第3款条件的,可以退伙.5,合伙人有《合伙企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决议将其除名.对合伙人的除名决议应当书面通知被除名人.被除名人接到除名通知之日,除名生效,被除名人退伙.被除名人对除名决议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6,作为普通合伙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的,对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享有合法继承权的继承人,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从继承开始之日起,取得该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资格.作为有限合伙人的自然人死亡,被依法宣告死亡或者作为有限合伙人的法人及其他组织终止时,其继承人或者权利承受人可以依法取得该有限合伙人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资格.普通合伙人的继承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依法成为有限合伙人.全体合伙人未能一致同意的,合伙企业应当将被继承合伙人的财产份额退还该继承人.有《合伙企业法》第五十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合伙企业应当向合伙人的继承人退还被继承合伙人的财产份额.第十四条 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互换程序

1,普通合伙人转变为有限合伙人,或者有限合伙人转变为普通合伙人,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2,有限合伙人转变为普通合伙人的,对其作为有限合伙人期间有限合伙企业发生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3,普通合伙人转变为有限合伙人的,对其作为普通合伙人期间合伙企业发生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4,企业仅剩有限合伙人的,应当解散;企业仅剩普通合伙人的,转为普通合伙企业.第十五条 争议解决办法

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经营发生争议时,通过合伙人协商或调解解决,合伙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解决不成的,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第十六条 解散与清算

1,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散:

(一)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

(二)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三)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四)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满三十天;

(五)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六)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原因.2,企业解散后,由清算人对企业的财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和结算,处理所有尚未了结的事务,还应当通知和公告债权人.3,清算人主要职责:

①清理企业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②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合伙企业未了结的事务;

③清缴所欠税款;

④清理债权,债务;

⑤处理合伙企业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

⑥代表企业参加诉讼或者仲裁活动.清算结束后,清算人应当编制清算报告,经全体合伙人签字,盖章,在15日内向企业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办理企业注销登记.第十七条 违约责任

合伙人违反合伙协议的,应赔偿其他合伙人的损失,按照合伙人承担责任类型,承担相应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其他合伙人可以对其进行起诉,追究刑事责任.全体合伙人签字,盖章:

企业合作协议书 篇5

甲方:

乙方:

为了推动中国体育文化产业建设,促进合作双方的企业发展,更好地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服务,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在合作意向上达成一致,结为合作伙伴。现就双方合作的具体事宜及双方的权力与义务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甲方的职责

1.甲方以协议规定的方式与乙方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乙方为甲方所运营的互联网平台中_______________类板块的唯一合作专业团队,定负责该板块相关线下活动赛事的策划、执行、监督、管理工作及相关商品、衍生产品的运营职能,并向乙方提供活动赛事的宣传运作和相关协助。

2.甲方负责活动赛事在动a动网站以及APP上推广和宣传。包括但不限于:动a动网站主页上醒目位置宣传、手机APP的置顶轮播等。

3.为乙方提供立足于网站及APP平台的活动赛事策划执行意见,并针对所提出意见积极、及时的给与乙方协助。除策划辅助外,在乙方围绕合作项目开展工作的的同时,甲方根据乙方需求在拓展协助、全方位平台技术支持、全方位推广支持等方面进行全力辅助。上述策划执行意见版权归甲方所有,乙方仅可在本协议规定范畴内使用。

第二条:乙方的职责

1.乙方以协议规定的方式与甲方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甲方为乙方运营_____________类板块的线下活动赛事及相关衍生产品的唯一合作媒体,充分保证双方的权益。

2.在活动策划期间乙方需向甲方提供具体比赛内容和流程以便甲方进行宣传。在活动确定后应严格按照双方确认的活动计划及时间表执行。

3.乙方为活动赛事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场地、保障场地以及活动人员的安全,负责维护活动的治安秩序以及保障活动顺利进行,并以书面方案形式提交甲方协商,确定后执行。活动中产生的任何人员损伤、场地毁损等由乙方承担法律规定的赔偿责任,与甲方无关。

4.乙方应保证向甲方提供的所有对外宣传材料均系真实、合法的。否则产生的一切不利法律后果由乙方承担。

第三条:商业秘密

1.甲乙双方应对其通过工作接触和通过其他渠道得知的有关对方的商业秘密严格保密,未经对方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向其他人披露。

2.除本协议规定之工作所需外未经对方事先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复制对方的商标、标志、商业信息、技术及其他资料。四 第四条:分配方案

1.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项目整体开支乙方应于项目筹划阶段对其进行预算,预算 报告以书面提交甲方审核、盖章批准后方可执行,实际开支的超支幅度控制在整体预算的15%之内,且超支部分需征得甲方书面认可后方可支出。活动期间所有收支由乙方对外出具发票、缴纳税费。对外招商协议的重要条款需经甲方书面认可方可签订。甲方派财务人员一名协助乙方的收款、开票工作并根据乙方所提供实际支出票据做好甲方所承担费用部分的即时支付处理,确保乙方可支配执行资金的持续性。甲乙双方具体开支支付比例及支付形式在具体合作项目执行前所签署的项目执行合同中做详细规定。

2.所有活动收入、支出需经甲方财务人员确认签字。待项目整体执行完毕后,乙方向甲方提供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费用的全部票据,完成相关核算。针对项目获得的扣除成本投入后的利润按照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的比例进行分配。如甲方发现乙方出现恶意扩大支出、收入不报或其他有可能恶意降低甲方利润的情况,则分成条款失效,甲方需向乙方收取整个项目的推广费。具体推广费金额在具体合作项目执行前所签署的项目执行合同中做详细规定。

3.活动赛事的命名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该命名版权归甲乙双方共有,命名版权分配比例为,甲方________、乙方________。使用权为甲乙双方共有,任何一方在未经得对方许可的情况下,不得使用该命名与第三方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甲乙双方合作项目中产生的冠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冠名所获得收益根据协议的分配方案进行分配。

第五条:声明

1.甲乙双方之间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甲乙双方信息资源互享,各自保证其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时效性。

3.甲乙双方在网站、APP平台或线下的推广和宣传过程中同行共勉、紧密合作。4.甲乙双方就各自的经营和提供的服务内容承担责任。5. 本协议为合作框架协议,合作项目中具体事宜需在正式合同中进一步予以明确。框架协议与正式合作合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甲乙双方合作的法律文件。第六条: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日起生效

本协议书磨合期为一年,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磨合期结束后,甲乙双方根据执行情况决定是否转为长期协议,并可就长期协议进行相关修改和补充。

第七条:协议的终止

1.本协议期限届满。

2.双方协商同意终止本协议。如有任何一方欲终止此协议,需提前一个月通知对方。

第八条: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违约应向守约方进行赔偿,具体违约责任在具体合作项目执行前所签署的项目执行合同中做详细规定。第九条:争议的解决

如甲乙双方在本协议的条款范围内发生纠纷,应尽量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提请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进行诉讼。

第十条:不可抗力

因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战争、罢工、停电、政府行为等造成双方不能履行本协议义务,双方通过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双方协商后,本协议自动终止,双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一条: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盖章有效。本协议及其相关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合伙企业协议书 篇6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十三条规定,合伙协议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合伙企业的名称和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

(二)合伙目的和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

(三)合伙人的姓名及其住所;

(四)合伙人出资的方式、数额和缴付出资的期限;

(五)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办法;

(六)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

(七)入伙与退伙;

(八)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

(九)违约责任。

三、全体合伙人应当在协议上签名。

企业兼并协议书 篇7

一、从知识产权阻击看企业成长环境变化的新特点

随着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地位中的日益提高,知识产权资源在国家经济和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博弈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在国际贸易中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纠纷不断上升。据统计,到2003年10月,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共受理国际贸易纠纷案件已达302件,在已结案案件中,属于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3件,位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纠纷案件之后。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相应地,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等一系列问题正在成为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主要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但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符合《知识产权协议》相关规则要求的市场保护机制方面相对缓慢,特别是对以TRIPS为核心的知识产权相关规则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认识不足,导致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不断遭遇来自外国的知识产权阻击。据商务部数据,我国有2/3的出口企业遭受过国外的技术壁垒,有2/5的出口产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仅2002年一年我国受国外技术壁垒所造成的贸易损失大约170亿美元①。加入WTO后,中国制造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但是中国企业遭遇外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强力阻击局面并没有改观。科技部统计数据表明,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②,基于知识产权的贸易磨擦和纠纷已经成为外国阻击中国产品在海外扩张的主要手段。在我国企业遭受国外知识产权阻击数量和力度不断加大之际,国内市场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外国产品进口压力,然而我国针对外国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数量和金额少,我国企业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仍然很低,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不强,自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寥寥无几③。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在2004年的专利申请中,国内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为主,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仅占到国内专利申请总数的23.6%。截至2006年1月,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我国每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而申请专利的不到10%。

据估计,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世界《财富》100强中约75%公司的市场总价值表现为无形资产,例如专利、版权和商标。从这个角度而言,知识产权的管理不仅仅是技术主管或法律顾问的责任。高层管理者要从战略角度考虑有效管理和利用知识产权给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机会。加入WTO就意味着中国企业需要学习市场经济规则及《知识产权协议》相关规则,在合理分享国际科技进步利益基础上,不仅需要合理利用规则保护自己,更需要合理利用规则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成长战略的创新。

二、《知识产权协议》的产生及其规则回顾

在《知识产权协议》进入WTO前,已经有一些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约④。尽管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也涉及了知识产权,但主要针对假冒商品的贸易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在关贸总协定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则。发达国家一直主张制订保护所有知识产权的标准,并通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对知识产权实行保护;而发展中国家则担心保护知识产权会构成对合法贸易的障碍,强化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跨国公司的垄断。直至1991年,《知识产权协议》才进入WTO一揽子协议之中。TRIPS协议的产生使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紧密结合,既体现了国际贸易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又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

《知识产权协议》规则体现了WTO以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两者相制衡实现公平竞争的基本思想。根据《知识产权协议》的宗旨,《知识产权协议》规则体系可概括为自我保护规则和鼓励创新规则两大部分:前者赋予各成员国在实行自由贸易(包括技术贸易)进程中适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后者在于鼓励对知识产权合法的使用和利用,形成技术知识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双赢格局。与有形商品不同,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更易发生侵权,必然影响到技术的进步、创新和产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相关规则理念已经逐步从单纯的“保护创新”向“鼓励创新”过渡,这充分反映了发达国家对自我保护规则与自主创新规则之间更深层次关系的认识。

如果说,WTO的反倾销等措施推动发达国家企业实现了从价格竞争向理性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的过渡的话,那么,从知识产权国际公约、GATT有关知识产权规则,发展到基于WTO宗旨、以《知识产权协议》相关规则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立,则表明了发达国家企业向基于创新(核心就是知识产权)成长理念全面转移的必然趋势。换言之,《知识产权协议》纳入WTO体系,不仅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从工业经济社会全面转向知识经济社会的客观规律,更反映了基于知识产权的创新理念在企业成长战略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内在要求。事实上,知识产权纳入WTO规则体系本身就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及其企业成长的经验总结(特别是美国),具体表现在对知识产权相关规则的发展,反映在企业上就是其成长理念的更迭。

加入WTO后,面对《知识产权协议》协议,我国企业不仅要适应以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阻击为主要特征的贸易环境,还要形成基于知识产权的成长战略,才能应对这种新的竞争要求。同时,由于自我保护规则和自主创新规则已经深深扎根于企业市场竞争的经营活动中,以专利权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是发达国家现代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利益,发达国家对相应问题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协议》规则和扩大其适应范围上,目的在于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及其贸易并维护市场秩序,以强化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基本不存在我国意义上的基于知识产权的企业成长战略研究。

三、《知识产权协议》: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成长法则

回顾国际知识产权法规(主要指TRIPS协议)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它大体上是沿着这样的方向变化的:在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国际知识产权法规日益融入国际贸易之中。WTO协议的签订,标志着《知识产权协议》与国际贸易体系的全面接轨。这种变化趋势一直受到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广泛批评。《知识产权协议》批评者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协议》具有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和性质,构成了对合法贸易的障碍。二是《知识产权协议》的强保护会强化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构成的障碍。笔者认为这两种认识值得讨论。

(一)《知识产权协议》协议符合WTO的根本宗旨

《知识产权协议》本身就具有保护和促进贸易的性质与作用,正如该协议开篇就写到,“期望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扭曲和阻碍因素”。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并不排斥贸易保护。因为自由贸易并不是WTO的根本目标,它是为了实现“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宗旨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协议》作为WTO三大协议之一有其深刻的理由。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也不是《知识产权协议》的目标,而是“有助于促进技术革新和技术转让与传播,使技术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互相受益,并有助于社会和经济福利的增长及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所以,《知识产权协议》也是实现WTO宗旨的重要手段。从《知识产权协议》的基本原则来看,其运作基础就是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相互制衡的思想。因此,将《知识产权协议》与其它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混为一谈的观点和做法是不明智的。

(二)《知识产权协议》中存在知识产权的强保护条款不可避免

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先导作用。知识成为资源的前提条件是首先承认知识是有价值的,而且应该从法律上给予承认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本质是一种经济和商业的私有权利,对权利的维护和利益的追求,是知识产权制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和动力。《知识产权协议》规则体系以对等原则为核心,在“加强对知识产权实行有效和充分的保护,并确保实施知识产权的措施和程序本身不会成为合法贸易的障碍”的同时,注意到了“防止知识产权持有人滥用知识产权或采取不正当地限制贸易或严重影响国际技术转让”的问题。由此,加强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与反对基于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就构成了自由贸易条件下保证公平竞争的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把知识产权的强保护条款等同于“知识产权滥用”的看法是片面和短视的。

(三)《知识产权协议》是中国企业创新成长的助推器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私有产权的,旨在鼓励和保护创新的激励制度安排。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是否得到充分的激活和开发利用。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创新成果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而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又大大激励和推动了创新,成为技术创新导致科技进步的关键。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就是通过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的保护而得以实现的。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知识产权制度的过程。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实行和完善基于创新理念的激励制度,目的就是在“私有权利”的驱动下,使员工的创新行为巩固和加强并有效持续。因此,基于《知识产权协议》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将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也就是创新资源)得到极大的激活和开发,促进企业实现基于创新成长的目标。

四、《知识产权协议》视角下的企业成长制约因素

基于知识产权的企业成长战略是我国所特有的问题。表面上看,我国企业屡遭知识产权阻击是侵犯(或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结果,但究其原因,成长观念的落后才是问题的症结。要促进企业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妨碍企业新型成长战略形成的制约因素。从《知识产权协议》的视角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片面理解“比较优势”不利于知识产权成为企业成长战略的核心

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扩展过程中,更多地利用和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所形成的比较优势,通过发展劳动密集产业和采取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来实现增长。问题在于这种“主要由物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扩张推动”的传统成长战略,不仅需要从国外引进大量的技术、设备和产品,对海外投资和海外市场的依赖度也很高,产品往往集中在价格不高、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尽管不能否认这种“比较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的重要作用,但正是对这种优势的过分依赖,不仅使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难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企业成长战略自然也就建立在以廉价资源为特征的“比较优势”基础之上。这种成长思维惯性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企业向基于“智力资源”——其主体就是知识产权——成长战略的过渡。换言之,在这种观念下,对智力资源的理性认识和充分尊重,以及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很难成为企业成长思维的主流。在国际分工日益密切的时代,将未来寄托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能沦为工业化国家的“加工厂”,处于国家经济产业链底端。据报道,“一件在美国售价49美元的电子产品(包括手机),拥有品牌的人可能赚10美元,分销商可能赚8美元,而作为制造商却可能只赚到30美分。除手机外,世界2/3的微波炉、一半的照相机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利用外企的技术“溢出效应”,如何应该发挥或利用外资在华的研发投入资源,使之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服务,而不仅仅是作为吸引来的投资加以利用。这些对我国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很陌生的课题。可以看到,不重新认识基于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所形成的“比较优势”观,仅仅依靠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低价竞争,将难以实现向基于知识产权的“创新优势”观念的转变以及企业成长战略的根本创新。

(二)低价竞争策略严重制约新型企业成长战略的形成

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形成一条“增长-衰退”的钟型曲线。人们观察到,这些发展中国家是以比较优势——也就是廉价的人力和自然资源——来加入国际经济分工体系,这正好把这些国家送入国际垂直分工的底部。由于出口导向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发展战略,尽管吸引了大量外资、扩大了出口,但也阻塞了国内产业链的自然延伸和创新升级。同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规范市场秩序、企业竞争行为等方面的法制建设比较落后,执法不严,实际上就听任企业采用低价销售等竞争策略。企业对价格因素的过分关注和倚重,反而忽视了非价格因素对持续发展的战略价值。因此,发展中国家在经过高速发展后出现增长乏力,不仅由于其国家发展战略,也与这些国家大多数企业采取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则相悖的价格竞争策略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价格竞争就是传统成长战略在竞争策略上的主要表现。尽管价格是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但其重要性不在于价格自由,而是价格信号的真实性。从一个企业成长的过程来看,以低价作为进入新市场的营销与竞争策略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随着其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企业如果延续其低价竞争策略,不仅将深陷市场后进者的低价竞争,而且还会面临市场先入者的降价反击。

有鉴于此,WTO在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低价竞争行为对贸易自由化的不利影响,其目的在于维护一个以非价格竞争为主导的自由竞争的市场基础。由此,价格竞争向理性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己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潮流。然而,基于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所形成的“比较优势”理念,往往诱使我国企业认为成长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利用自然禀赋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对竞争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价格竞争上,从而得到“低价竞争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的结论。事实已经证明,我国商品的低价格定位和出口数量的高速增长,是引发各国反倾销调查的根源,给企业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在海外市场,彩电企业连续两次遭受欧盟和美国的反倾销调查,出口严重受挫;在国内市场,彩电企业连绵十几年的价格大战最终导致2001年的全行业亏损。相反,许多投资中国的国外大公司更多地利用自身的品牌和资金,借助中国廉价劳力和资源成本,不仅完善了自身的产业链,还利用在中国生产所形成的成本优势增强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在赢得较高利润的同时提升和强化了创新优势。“深谙低价竞争之道”又深受低价竞争之苦的彩电企业,似乎开始全面转向了基于“创新优势”的成长之路⑤。总之,任何不以转变低价竞争观念和制止低价倾销为核心的成长策略,不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遭受知识产权阻击的困境,也必然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基于知识产权的新型企业成长战略的实现⑥。

(三)对《知识产权协议》自我保护规则认识不足导致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思维出现偏差

任何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无一不以保护本国知识产权及其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知识产权协议》就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实行有效和充分的保护”,其中的第七条明确规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应有助于促进技术革新和技术转让与传播,使技术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互相受益”。这就指出了《知识产权协议》隐含的两大规则,即自我保护规则和自主创新规则。这要求企业不仅要善于自主创新,同时也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保护规则不仅符合WTO宗旨和原则,也是TRIPS规则赋予各成员国的权利。然而,当前我国对《知识产权协议》自我保护规则认识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误区:

第一,国内对我国企业侵犯外国知识产权的报道居多,较少见到中国企业诉外企侵权或国内企业之间的诉讼纠纷,造成一种“中国企业没有什么知识产权,反而经常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印象。这样,企业形成的思维就是:过多考虑在国际贸易中“如何不侵犯他人权利”,而不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

第二,我国仍有一些企业把知识产权简单理解为“专利”,而忽视了其他类型的权利⑦,也就忽视了对这些权利的保护和利用。国内一些城市所制定的知识产权战略中,提出每年增加多少项专利,作为衡量知识产权战略取得进展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据国家工商总局最新不完全统计,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其中五粮液在韩国、康佳在美国、海信在德国、科龙在新加坡都相继遭遇了商标被抢注的命运。在每年超过100起的商标国外抢注案件中,涉及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多个行业。同时,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企业名称、商号、商标、品牌名称以及产品名称的无线网址一旦被他人甚至是竞争对手抢注,也会给企业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实际上,仅在2005年,中国所出口的7 600多亿美元商品中,“高新科技产品已经占到28%,机电产品超过了56%。这些产品里头都包含着大量的知识产权”。

第三,有人认为,对我国企业的种种基于知识产权的贸易阻击,不排除我国企业自身的原因,但主要是国外公司“超出知识产权正当行使界限的滥用现象”。它们把中国看成是“未能执行知识产权协议”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国家,结果形成了不恰当的看法和做出了不合实际的裁定。尽管侵犯知识产权是国际公认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产权诉讼(调查)也是符合WTO及《知识产权协议》允许的合法保护措施,但这已经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第四,当前我国对《知识产权协议》相关规则的研究,仍有不少集中在对国外所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的批评以及我国企业如何防止知识产权保护被滥用而应采取的对策上,例如提出要建立“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律制度”;在国外企业采取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措施时,往往加上一句“知识产权的滥用限制了中国企业的竞争行为”。

以上对《知识产权协议》规则尤其是自我保护规则的认识误区,不仅使企业忽视了把已有知识资源——包括版权及相关权利、商标、地理标志和未公开信息等等——及时申请(或注册)转化为严格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并利用合法规则进行有效保护⑧,增强自主创新和应对外国知识产权阻击的信心;还诱使企业过多地关注外部原因并以此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妨碍企业把知识产权战略实际运用到市场竞争之中,极大妨碍了企业向基于知识产权的成长战略的过渡。

五、结束语

《知识产权协议》规则是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在原有国际公约的基础上,为了规范基于知识产权的竞争行为以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而制定和逐步完善起来的。中国需要建立知识产权战略体系,这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我国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知识产权协议》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参与者都应遵循的竞争规则。那种认为《知识产权协议》仅仅是针对他国的观点是片面的。我国企业屡遭知识产权侵权调查尽管不能排除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或者是可能的滥用知识产权的原因,但这些措施是符合WTO的基本精神的。所以,我国企业必须明确认识《知识产权协议》自我保护与鼓励创新的基本性质,规范竞争行为,扬弃价格竞争成长理念,以持续全面的创新作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同时,中国企业也需要用《知识产权协议》规则来强化竞争和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以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

总之,在《知识产权协议》体制下,知识产权战略的建立和实施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但更应该是企业自觉而主动的行为。基于《知识产权协议》规则的企业成长战略,将促使企业成长逐步向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模式转移,更加从容应对WTO时代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

摘要:成长战略对企业发展和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TRIPS时代,企业成长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已经充分体现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有关规则及发达国家的长期实践之中。因此,高层管理者要从战略角度考虑如何管理和利用知识产权给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机会。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企业需要学习市场经济规则及TRIPS相关规则,在合理分享国际科技进步利益基础上,不仅需要善于利用规则保护自己,更需要善于利用规则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知识产权协议,自我保护,自主创新,成长战略

参考文献

[1]陈朝晖,李炼.论低价营销策略与现代市场经济关系[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6).

[2]凡国君.中国手机产能占全球一半制造利润极低[N].第一财经日报,2006-10-17.

[3]葛清,李顺德.保护知识产权是怎样成为国家战略的[N].南方周末,2006-05-04(A07).

[4]李炼.我国优秀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自我保护战略初探[J].江苏商论,2006(6).

[5]李南玲,李萍.中国15%知名商标国外遭抢注,国际维权紧迫[N].市场报,2005-11-11.

[6]刘元旭,张涛.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急寻突围[N].市场报,2006-04-26.

[7]马库斯.利特兹格,崔文杰译.知识产权的战略管理[J].经济资料译丛,2005(1).

企业兼并协议书 篇8

1979年4月在日内瓦签订的WTO政府采购协议(简称GPA),是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单项贸易协议、四个复边协议之一,是各参加方对外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以实现政府采购国际化和自由化的法律文件。GPA要求其缔约国彼此间对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其目标之一就是为其成员国的供应商开放其他成员国的政府采购市场,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待遇,照顾发展中国家发展、财政和贸易的需求。2007年12月底,中国正式启动加入GPA的谈判。中国政府将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放的政府采购市场,从加入、接受和遵守GPA的规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加入GPA,对中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和市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广大的中国企业则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首先,加入GPA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中国国际贸易政策强调“走出去”,但是,在中国加入GPA之前,中国企业不能享受到在国际市场上的非歧视待遇,许多贸易机会只能看着其他GPA缔约方的企业获取。联合国每年采购价值200多亿美元的物资,中国企业能够拿到的合同总值不足千分之一,仅排在第28位。GPA缔约方政府采购市场2008年的规模高达1.6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大约占1万亿美元左右,而中国2009年的政府采购规模仅7400亿元,从绝对数量来看,GPA缔约方的政府采购市场比中国大得多。中国目前是最大的出口国,可见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因此中国一旦加入GPA,就能够进入这些国家的政府采购市场,获得更多的投标和贸易机会。

其次,加入GPA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制度完善。目前,由于中国企业管理制度存在不足,合规经营和诚信经营尚未成为企业精神,引起国外的不信任和担心,以至于中国企业即使有机会参加国外政府采购投标竞争,但仍然时常遇到对方提出的种种额外条件。随着中国加入GPA,中国企业逐渐融入和适应国际规则体系,有助于推进中国企业的制度完善和合规经营。同时,加入GPA以后,中国政府采购逐步开放,一方面使更多外资企业进入国内投标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有机会参与对方国家招标采购,有利于中国企业向国外企业学习先进管理和投标经验。随着中国企业的制度完善,必将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使中国企业在海外政府采购市场上拿到更多订单。

再次,加入GPA有利于给中国企业在国内政府采购市场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GPA的重要原则就是透明和竞争,加入《协议》后,GPA的要求和外国企业的竞争将会促进国内政府采购制度的深刻变革,使国内政府采购市场逐渐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分割,真正形成统一开放的政府采购大市场,从而给广大的中国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氛围。

上一篇:毕业生欢送会策划书下一篇:继续教育学习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