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精选7篇)
绩效评价报告
为加快株洲市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全面客观地评价株洲市财政扶贫专项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规范和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根据《株洲市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株洲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15农业水利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株洲市财政局委托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2015株洲市预算安排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绩效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15株洲市预算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800万元,用于市各县市区贫困村扶贫资金731万元(其中茶陵县、炎陵县罗霄山区域32个国家级贫困村扶贫资金640万元),茶陵县政府农业农村补助资金10万元,炎陵县茶背村农业农村补助资金15万元,农科所科技扶贫经费10万元,湖南世纪天睿传媒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扶贫信息网建设维护及国家扶贫日活动经费33.8万元。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评价目的
通过开展株洲市财政扶贫专项预算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了
解扶贫资金的支出情况、掌握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完善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效果、促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二)评价依据
1、《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
2、《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湘政发〔2012〕33号);
3、《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5〕8号);
4、《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株政发〔2013〕5号);
5、《株洲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株洲市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株财发〔2013〕28号);
6、《株洲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15农业水利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
7、《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1〕412号)
8、其他有关财政法律规章制度。
(三)组织实施
株洲市农业委员会按照株洲市财政局下发的《株洲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15农业水利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在株洲市农业委员会绩效自评的基础上,我们采取座
谈、询问、查证、核实等方式,并重点走访了茶陵县、炎陵县罗宵山区域国家级贫困村渡里村、曹柏村、横屋村、双溪村、洞里村、上馆村、红南村等,进行现场绩效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后,形成评价结论,并于2016年9月20日提交评价报告。
三、扶贫资金拨付和管理情况
1、扶贫资金拨付情况
株洲市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先由市级财政下达预算指标到各县市区财政,经各县市区财政下拨指标到各镇财政所;资金由县国库直接支付或县财政预算内账户转账到各镇财政所,各财政所转账到各村会计中心。
2015年株洲市市级财政预算安排扶贫专项资金 800万元,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已按预算安排及时、足额拨付到各县级财政。但县级财政局、镇财政所扶贫专项资金拨付存在跨期现象,如茶陵县财政局农业农村补助资金10万元,拨出时间为2016年4月25日,茶陵县腰潞镇财政所双溪村扶贫资金20万元,拨出时间为2016年7月14日,炎陵县财政局策源乡到坑村新农村建设资金5万元,至我们现场评价时(2016年8月25日),暂未拨付。
2、扶贫资金管理
各贫困村财务核算执行“村账镇代管”,由所在镇设立“村会计代理中心”,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的管理模式。
四、项目主要绩效
株洲市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明确市、县、乡党政一把手是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扶贫开发工作小组,由
党委主要负责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级扶贫开发小组办公室设扶贫办(农委)。2015年市将罗霄山株洲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由市发改委移交给市扶贫开发办,理顺了工作机制,合力扶贫,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1、明确扶贫对象,精准扶贫取得积极成效
2014年-2015年我市共派出32支党建驻村帮扶工作队,重点扶持了罗霄山区域茶陵县、炎陵县32个国家级贫困村,围绕脱贫目标,推行“结对帮扶全覆盖、整体脱贫大包干,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干部帮”的精准扶贫“四包”责任制。截止到2015年年底,茶陵县、炎陵县罗霄山区域32个国家级贫困村已有12村已脱贫,即朱岭村、曹柏村、小田村、荷塘村、大洲村、中洲村、意心村、横屋村、芫枧村、大坪村、大英村、大湖村。
其它暂未脱贫的贫困村2015年亦取得不错成效,包括贫困户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村集体经济、村民个人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村贫困户在逐渐减少。如上馆村帮助全村75户贫困户制定脱贫致富计划,完成危房改造等工作;洞里村原有贫困户57户197人,已脱贫8户31人,预脱贫13户46人,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323元;红南村村级集体经济在2015年达到5万元收入,贫困户由36户131人减少到6户18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低于4%。
2、创新扶贫方式,农业科技带动脱贫致富
在市党建帮扶工作队的引导下,对贫困村的帮扶改变以往的一味赠送帮扶方式,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原则,制定脱贫实施方案。开展劳务培训,提高村民生产技能,利用当地地理环境优势,引进农业新科技,发展养殖、开发楠竹林、种植油茶、果树等特色农业项目,使贫困户真正的脱贫。例如炎陵县沔渡镇洞里村引进竹荪、玉米、竹柳的种植,白鹅养殖等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已为部分村民带来了收益。炎陵县十都镇红南村利用山地高海拔优势种植猕猴桃,2015年成立的炎陵县果品城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纳入贫困户36户131人,使部分贫困户实际了脱贫。2015年该村利用市级扶贫资金新建85亩猕猴桃种植基地,由村集体、28户贫困户101人、土地权使用人等共同参与经营与利润分享,预计2017年开始挂果,丰产期产量预计可达2.5万斤,可望实现收入20万元,使贫困户全部脱贫。茶陵县渡里村引进农业新技术,发展规模种植基地:紫淮山基地60亩、彩色水稻(紫米、黑米、红米)基地100亩、有机蔬菜基地60亩。同时,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即安排扶贫对象到基地务工,或承包种植,或共同经营参与提成等多种模式,增加扶贫对象收入,实现脱贫目标。
3、完善基础设施,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条件
株洲市贫困村经过2014年、2015年两年的扶贫工作,大部分贫困村基本完善了村级公路改造、道路亮化、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精准脱贫,创造良好的环境。
例如茶陵县渡里村渡里大桥的基本完工,结束了村民到茶陵县城摆渡过河的历史;炎陵县洞里村完成湖溪桥的建设及连接道路路面硬化等;炎陵县上馆村完成贺家源2.2公里道路硬化、村环形道主干及各村组级道路硬化及路基拓宽,实现了村
庄内主要农田、山地、水塘水泥路互联互通,极大方便了村民生产与生活。
随着乡村道路的建成,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基本完成。例如2015年茶陵县横屋村村主干路旁,架设路灯70盏,炎陵县洞里村沿村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35盏,洞里村沿村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等。为当地群众夜间出行,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便利条件。
2015年10月16日株洲扶贫信息网的开通向社会各界提供详细贫困农户的资料信息,倡导社会各界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就读、就医、危房改造等实际困难提供信息平台。帮扶工作队利用互联网帮助贫困地区把产品卖出去,解决产品销量、价格两低的难题,鼓励贫困地区的农户发展产业,勤劳致富。如工作队积极帮扶炎陵县红南村、车坪村等建立全村网络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利用线上线下结合销售模式帮助销售猕猴桃、黄桃等特色农产品,缩短了销售期,提高了利润。
4、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市党建帮扶工作队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注重村民的精神生活,修建村级活动中心,丰富农民业余生活。例如炎陵县沔渡镇洞里村新建成的标准化群众文化广场,占地1800多平方米,内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及器具健身场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十都镇红南村妇女主任主动到邻村学习跳广场,回村带动村民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娱乐健身。村组活动中心,设有图书阅览区、老年休闲区、村卫生室等多
项便民服务。
5、财政资金发挥带动作用,引导社会扶贫力量 2015年市级财政预算扶贫资金800万元,带动市各行业部门分担扶贫攻坚任务,在交通、水利、电力、教育等行业落实扶贫举措。各后盾单位积极开展捐款活动,结对帮扶贫困农户,其中大唐华银电力株洲公司捐款20万元,市中心医院干部职工捐款30多万元,国投集团干部职工捐款20多万元,市农业委机关干部职工捐款12万元。
五、存在问题
1、扶贫资金分配过于平均,部分资金未指定用途 株洲市各贫困村因地理环境、村民素质等因素其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的个体差异,使帮扶难度存在差异。市农委对罗宵山区域的扶贫专项资金采用原归口管理部门发改委的作法,32个村,每村20万元,共640万元。每个扶贫村平均分配,资金量小用,且未指明具体用途,不能最大化的发挥扶贫资金的效益。
调查中发现各贫困村除各级政府部门的帮扶资金外,各后盾单位也拨付资金到各村,同样资金使用用途存在不明确现象,未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2、财政扶贫资金财务管理不规范
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但有的村代理会计中心因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收到的财政扶贫资金及后盾单位帮扶资金未严格实行专户管理、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而是与村内日常管理业务混淆核算。例如茶陵腰潞镇村会计代理中心仅设一套账核算腰潞镇所有村的业务,一个银行账户管理腰潞镇所有村资金往来。茶陵县枣市镇曹柏村会计代理中心扶贫资金与村其他业务并在一起核算,未设明细账户进行分类核算且会计期间混乱等。
3、扶贫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各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执行不规范
部分扶贫工程项目无论证,招标或询比价未执行或执行不规范,概算批复内容不详细,概算调整、变更建设内容、竣工决算验收手续不完备等。如:上馆村道路硬化工程未执行招标程序。
4、扶贫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株洲市各贫困村扶贫工程建设项目均以村为单位开展,而贫困村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短缺,存在工程变更、签证资料不齐全;工程完工后,长时间未办理验收,或由村两委负责工程验收,因工程验收人员对工程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而村两委成员可能不具备专业能力等原因,很难保障工程质量,可能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如:洞里村湖溪桥项目于2015年2月完工,至今未办理验收。上馆村坪上至井湾组道路硬化工程实际工程情况与预算相差较大。
六、主要建议
1、充分发挥扶贫资金规模效应。应加大对各部门各类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实施有效整合,有力解决项目资金量小、扶贫重点不突出现象;实行村级预算,对所有支出落实到具体项目
上,最大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2、加强村会计代理中心账务人员业务培训,促使其掌握相关业务知识,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真正做到规范运作,严格管理。
3、健全扶贫工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确保从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招投标、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决算审计、公告公示等各个环节合法合规。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国有贫困农场、国有贫困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团场 (以下简称各地)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帮助提高收入水平, 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
本办法所指扶贫对象是指根据中央扶贫标准、地方扶贫标准识别认定的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
第三条 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使用方向分为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第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的以工代赈资金依照发展改革委制定的有关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依照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有关“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和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的管理, 由财政部分别会同国家民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 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 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 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章 资金预算与分配
第五条 中央财政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神, 依据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 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地方各级财政根据各地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 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并逐年加大投入规模。省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应达到中央补助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的一定比例, 有关资金投入情况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因素。
第六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投向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 其中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坚持向西部地区 (包括比照适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贫困地区) 、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边境地区和贫困革命老区倾斜。
第七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各地扶贫对象规模及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人均财力、贫困深度等客观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客观因素指标取值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政策性因素主要参考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中央对地方扶贫工作考核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评价情况等。
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 资金分配的因素及指标取值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三章 资金使用与拨付
第八条 各地应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要求, 结合当地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情况, 紧密围绕促进减贫的目标, 因地制宜确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各地确定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必须遵循如下基本方向:
(一) 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民族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承接来料加工订单;使用农业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等。
(二) 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支持修建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施、贫困村村组道路等, 支持扶贫对象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
(三) 围绕提高农村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 对其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给予补助。
(四) 围绕帮助农村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 支持贫困地区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 对扶贫贷款实行贴息等。
(五) 围绕编制、审核扶贫项目规划, 实施和管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而发生的项目管理费。
第九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下列各项支出:
(一)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
(二) 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三) 弥补企业亏损。
(四) 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
(五) 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六) 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七) 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八)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九) 企业担保金。
(十) 其他与本办法第八条使用规定不相符的支出。
第十条 中央财政根据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 (不含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 按照2%的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各地不得再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从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提取任何费用。
中央财政提取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 依据补助地方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 (不含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分配地方使用。其中安排到县级的比例不得低于90%。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实行分账管理, 专门用于扶贫规划编制、项目评估、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项目公告公示、报账管理等方面的经费开支, 不得用于机构、人员开支等。
第十一条 地方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扶贫开发工作需要, 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 或者比照中央财政提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的比例, 从地方财政本级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提取项目管理费。安排或提取项目管理费的规模及具体比例、分配和使用管理办法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十二条 各地要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 拓宽扶贫开发投入渠道, 加大整合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各类资金的力度, 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三条 财政部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年度资金分配方案后, 及时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到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 上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指标。
财政部采取提前下达预算等方式, 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一定比例提前下达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
第十四条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要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执行进度。收到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款文件后, 及时将资金下拨到县 (市、旗、区) , 同时将拨款文件报送财政部。
第十五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 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及时办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付手续。
第四章 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十七条 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根据以下职责分工履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职责。
(一) 财政部门负责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预算安排、拨付、管理和监督检查, 会同相关部门拟定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分配方案。
(二) 财政部商国务院扶贫办拟定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发展资金) 的分配方案。
发展改革委商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拟定以工代赈资金分配方案。
国务院扶贫办商财政部汇总平衡提出统一分配方案, 上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知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 同时抄送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发展改革委和扶贫办。发展改革委下达以工代赈计划, 财政部拨付资金。
(三) 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 扶贫、发展改革、民委、农业、林业、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要加强相关财政扶贫项目的管理, 确保项目实施进度, 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四) 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应及时将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报送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的报告同时抄送国务院扶贫办。
(五) 上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由财政部确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扶贫部门负责使用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扶贫、民委、农垦、林业、残联等部门分别会同财政部门, 根据国家、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 扶贫开发政策和财政部的有关要求, 制定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由财政部门负责汇总, 并根据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下达情况按规定时间上报财政部, 同时抄送国务院扶贫办。
中央财政上年度提前下达预算的所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须于本年度1月底前报送资金使用计划;本年度下达预算的有关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须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后六十个工作日内报送资金使用计划。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使用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由兵团财务部门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后六十个工作日内将资金使用计划报送财政部。
第十九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需要明确资金具体用途、投资补助标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用款计划等内容, 并作为绩效评价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条 各地应根据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情况, 逐步将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
第二十一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的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制度, 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第二十二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度使用计划、支持的项目和资金额度要进行公告、公示, 接受社会监督。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扶贫对象给予补助, 在所在行政村进行公告、公示。
第二十三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 分账核算。负责报账的具体层级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自行确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使用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行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形式公布, 并作为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参考依据。绩效评价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由财政部门商相关部门确定。
第二十五条 中央财政在发展资金中每年安排部分资金, 根据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对发展资金使用管理的绩效评价结果对有关省份给予奖励补助。
奖励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各级财政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 配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做好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检查等工作。
第二十七条 乡镇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作用, 加强对扶贫项目的巡视、检查, 发现违规问题及时制止并报告上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 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令第427号) 》有关规定处理、处罚、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根据本办法, 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并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备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并报财政部备案。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 须进一步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具体用途、资金申报资格和程序、资金补助方式、资金使用与拨付程序、监督管理规定等内容。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2000年5月30日印发的《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和〈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 (财农字[2000]18号) 同时废止。
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建议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生存环境、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水平而设立的一种帮扶政策,也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事关扶贫大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进一步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水平,确保精准发挥扶贫资金的政策效果,建议从扶贫资金运营全过程加强监管。
事前管理做到“四个精准”。一是精准确定扶贫对象。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贫困对象不准、情况不清、扶贫资金指向不明的问题,造成“撒胡椒面”,甚至出现“扶富不扶贫”等现象。要精准确定扶贫对象,严格按照中央扶贫标准、地方扶贫标准,识别认定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初选对象后要在乡(镇)、村公示,最后确定扶贫对象。二是精准安排扶贫项目。扶贫项目的立项应严格遵循“通过扶持生产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医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扶贫项目要科学、合理,能够真正起到扶贫脱困、发展经济、优化生态的作用。三是项目实施措施要精准。主要措施应包括组织措施、物资保障措施、技术指导措施、资金运用措施和项目现埸管理派人措施等。四是资金预算要精准。项目投资多少要充分论证、评估,既要防止“狮子大开口”,又要防止资金缺口过大影响项目效果。要严格执行项目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政府采购制。
事中管理把好“两关”。一是明确职责把好问责关。要在财政国库建立扶贫资金专户,不论是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还是地方其它有关部门的配套资金,只要是筹集的扶贫资金,一律存入财政所在银行开设的扶贫资金专户,专人负责、严格审批、封闭运行、把关堵口,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批办程序、统一开展核算、统一审批报表。县扶贫办负责项目实施的业务指导和资金使用精准度的监督,主要监督项目立项和实施是否经过民主决策,项目是否到村到户到人,资金是否用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并与财政、审计、监察及相关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对竣工后的项目进行审核检查验收。乡镇负责指导贫困村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资金报账,乡镇财政所具体负责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并与扶贫办一同指导项目村依法依规使用专项资金,制订资金使用计划,帮助项目村研究项目实施效益分配办法。二是项目运作把好履约关。项目实施一定要按合同或协议运作,做到精准监管、动态监管,重点把好资金的拨付关、工程质量监理关和项目工期关。
事后管理抓好“四件事”。一是抓好项目的竣工验收。项目完工后,要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财政、审计、监察、有关部门及项目业主代表等组成联合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审核检查验收,各方须在验收文件上签字盖章。二是抓好扶贫资金的决算与拨付。项目审核验收合格后,由财政根据审核验收文件,按资金拨付程序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并提出超支预算或结余资金的处置意见。三是抓好扶贫资金的开支公示。项目单位要就资金开支明细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0天),接受群众监督,使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对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扶贫资金的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四是抓好扶贫资金的评价问效。要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根本,将多元化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标准贯穿于扶贫项目资金运营全过程,实现扶贫资金从“支出型管理”向“绩效型管理”的飞跃。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丰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根据咸财农发[2008]42号文件精神的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本办法中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是指各级财政安排的扶贫开发资金,包括财政扶贫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生产发展资金、科技推广及培训资金、社会发展资金和项目管理费)、以工代赈资金、老区建设资金和其他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的资金。
第四条 财政扶贫资金来源包括中央、省财政安排的资金,县财政安排的资金及扶贫开发套资金。
第五条 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生产发展资金、社会发展资金和老区建设资金重点用于生态家园建设,帮助群众致富项目,修建乡村道路、桥梁,建设基本农田,兴修农田水利,解决人畜饮水等问题。适当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技推广及培训资金主要用于优良品种、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职业
技术培训等。以工代赈资金主要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地,重点修建乡、村道路(含桥、涵),建设基本农田,兴修小型、微型农田水利,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及开垦小流域综合治理,适当用于异地扶贫的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规划编制、项目评估、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以及县级以下扶贫会议经费、资料费、印刷费等开支。
第六条 所有财政扶贫资金必须纳入县财政统一在国库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财政所统一在国库清算。
第七条 严格公示制度。上级批复的扶贫项目、建设地点、扶持资金必须在收到文件后15日内在同级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乡、村两级在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时应在乡(镇)、村政务公开栏中公示,一个月内将启动资金预拨到项目建设单位,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按项目建设进度核拨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项目较大、需要结转的财政扶贫资金,应报上级批准后结转。
第八条 财政扶贫资金严格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度,财政所的专项资金管理员必须参与项目的申报、实施和验收等全过程管理,主要负责资金的收支管理和监督检查;扶贫办主要负责项目筛选、申报、实施和质量管理、检查验收、建档立卡、移交使用手续的办理。财政扶贫资金的报账管理按照财政部《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和省财政厅《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规定执行。报账程序:
1、财政扶贫资金报账时,必须以正式批准文件为依据,报账总
额以批准的该项目财政扶持资金为限,不得超额报账。拨付资金时对10万元以上的扶贫项目资金预留扶贫资金总额10%的质量保证金,待工程验收合格后结算。
2、镇财经所配备专职财政扶贫资金报账(核算)人员。报账人员应履行的职责:审核凭证,对违规票据予以纠正,办理资金结算时,不得超范围支付,核实项目工程进度,在各项施工进度报告上据实签署意见。
3、报账人申请预拨资金或报账请拨资金时,发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凭证和工程进度证明。
4、乡、村组织实施的项目,由镇财经所逐一审核后集中向县级财政部门报账。由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项目,实施内容落实到扶持的乡、村、组,报账时应提供项目建设所在地证明材料,并经镇财经所和经济开发办审核。不得用财政扶贫资金抵扣村、组应交税费及各项欠款。
5、项目竣工一年后拨付质量保证金。项目建设单位申请拨付质量保证金时应提供工程质量鉴定证明。存在工程质量问题的,还应同时提供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及处置措施等相关材料。
6、实行财政报账制发生的相关费用由镇财政预算安排。
第九条 镇财经所应切实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严禁以任何理由滞留、占压、抵扣扶贫资金,不得计提业务费、手续费。扶贫资金拨付程序:
1、镇经济开发办填制“财政资金付款通知”,由分管领导审批签
字、财经所领导审核签字后,财政扶贫资金专管员凭“付款通知”拨付工程款。
2、业主请求拨款时必须带齐工程合同书、项目预算表、项目用款计划等文件,扶贫资金专管员根据合同、项目预算、项目用款计划按工程进度拨款。
3、所有财政扶贫资金的拨付,严格按照国库统一支付的程序一律实行直接支付。
第十条 建立项目竣工验收责任制度。镇财经所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汇审财务决算、监督资金使用。财政、经济开发办等有关部门对以工代赈项目进行竣工验收,财政扶贫资金、老区建设资金和其他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的扶贫资金等项目进行竣工验收。根据验收结果,财经所监督项目单位和农村经济组织建立资产登记档案。
第十一条 实行项目建设预决算制度。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镇经济开发办必须与承建商签定承包合同,有工程预算、投资总额、货币工程量、竣工后有工程决算。使用财政扶贫资金的项目执行完毕后,建设单位要根据财政部门的要求,按时编制项目会计报表和决算,报镇财经所审核后报县财政局审核、汇总。
第十二条 资金的使用实行公示制度。镇财经所、经济开发办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督检查,配合审计等有关部门做好财政扶贫资金审计,并对审计结果进行公示。
第十三条 镇财经所应在每年上半年对上财政扶贫资金的拨
付、报账制度的执行、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效益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镇财经所应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经常性自查和检查,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忠堡镇财经所
忠堡镇经济开发办公室
资金支出进度的建议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资金“资金保障要实,做到投入实、资金实、到位实,精打细算,用活用好,用在关键,用出效益”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中央精准扶贫要求,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进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围绕加快资金实际支出和促进资金精准使用的目标,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区分责任,较真碰硬的原则,现将专项扶贫资金支出较慢情况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专项资金支出较慢原因分析
近三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组织协调力度。通过项目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财政专项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农村危房改造等各项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扶贫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扶贫项目零星、资金投放分散。有为数不少的乡镇单位,想帮助贫困户脱贫,但又没有好的成熟项目,靠关系、人情上项目要资金,资金量较少,资金投放相对零散,分散的资金使扶贫项目的开发难以形成规模,致使扶贫开发项目效益低下。二是项目资金到位后,项目主管单位确定项目时间间隔过长,且确定项目后部分项目前期手续复杂,办理时间过长,影响施工进度,导致形成沉淀资金。项目牵头单位只注重分配资金,不注重项目推进及实施进度的管理,众多项目进度缓慢,没有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影响扶贫资金的支付进度。项目完成后项目主管单位不积极组织验收,也是支出进度缓慢的原因。
三是财政扶贫资金监管不到位。财政部门只注重报账单位原始票据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的审核。由于扶贫项目多,涉及范围广,实施时间长短不一,资金投放相对零散,纵向县、乡、村以至户,横向各项资金安排如养殖、种殖、基础设施等,加之财政人员过少在精力上顾此失彼,忙于事务性、程序性的工作,没有时间或者只有极少时间深入基层进行调查、核实。监管不力,给弄虚作假者造成可乘之机,套取后挪作他用的行为偶有发生。
四是认识引导、技术培训滞后。好多扶贫项目上马后,大大远离了最初的想法,无法实现效益。完成不了验收,导致项目中断无法进行。
二、为了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已经汇报给了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已经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集中解决上述问题。
(一)7月14日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并决定将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制改为拨付财政所支付,充分发挥财政所职能。并下发了《长白县财政局关于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扶贫项目启动预拨资金比例,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二)每月县扶贫办、项目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局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扶贫项目实施进度,扶贫办、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加强项目督查,加快实施进度,尽早进行项目验收,做到完工一批、验收一批,确保扶贫资金及时拨付。
(三)督促扶贫办、主管部门建立项目库,提前一年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加快项目确定,资金到位后立即实施。并简化项目前期手续,履顺项目实施流程。
(三)扶贫办、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乡镇、项目村、项目实施单位等部门工作,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特事特办,确保扶贫项目进展加快。对乡镇一把手、主管领导、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项目申报、管理及法律法规的定期培训。
关键词: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
一、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检查、审计反映的情况来看,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总的情况是比较好的,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 资金到位不及时, 支出进度缓慢, 项目单位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
(二) 以虚假项目、虚假支出等骗取财政资金, 财务核算不规范, 会计管理工作薄弱。
(三) 各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缺乏财政支农项目的基本统计信息, 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评估。
(四) 项目实施管理缺乏严格的责任制。由于政府财政支农资金大部分是无偿投入的, 所以项目建设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效果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压力。
(五) 财政支农资金“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 项目绩效管理尤其滞后。现在, 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成果主要通过层层上报的统计数据来反映, 缺乏全面系统的量化指标进行评价。
二、加强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路和意见
(一) 抓好前期工作管理, 推行并不断完善评审工作, 提高涉农项目工作的管理水平
1. 推行财政涉农项目评审制度。
财政涉农评审制度是为适应财政支出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财政支农项目管理应运而生的一项资金管理制度。财政涉农项目评审就是通过评审、实地考察, 对与项目有关的技术、市场、管理、财务、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判断项目的投资价值, 为财政支农项目科学立项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也为财政资金规避风险, 实现项目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 不断拓宽评审范围。
由于来自业务主管部门的阻力, 有相当数量的财政支农项目没有能够评审, 建议今后申请的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必须经过专家评审才能最后立项。
3. 完善和改进评审方式。
在项目评审中推行现场答辩和实地考察的评估办法, 通过调研和现场考察, 掌握准确可靠的资料数据, 分析拟建项目的必要性, 技术上、财务上、经济上的可行性, 项目生产条件、产品市场供求趋势以及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等。受时间、精力、财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在项目评估方法上, 不可能千篇一律, 项目评估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重要性, 采取具体、灵活、有效的评估方法。
4. 以项目库制度建设为核心, 加强项目前期工作。
为提高财政涉农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涉农项目库的完善和充实应摆上重要位置。应选择一些开发潜力大、预期效益好、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加入涉农项目库, 并充分发挥项目库的作用, 确保每年立项的项目均由项目库中选出。严肃立项程序, 凡是未进入项目库的项目, 一律不得上报立项。
5. 进一步完善专家库建设, 建立对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
要进一步扩充专家库容量和专业范围, 要有计划地选外省各领域的优秀人才纳入专家库, 逐步完善对专家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
6. 加强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养, 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提高本单位自有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行一系列的鼓励学习措施, 使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完善自己, 在岗位上成才、在工作中创新, 提高财政支农工作的组织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 强化项目实施中的管理, 完善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监督机制
1. 坚持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和专业人员进行工程施工, 落实好工程质量责任制。
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机制, 切实推行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施工监理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2. 推行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
目前通过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借鉴农业综合开发报账制经验, 目前多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都开始推行报账制管理, 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实施报账过程中, 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报账程序, 完善拨款手续, 严格把好审核关。对项目未经批准并在计划下达之前开工建设的项目一律不予报账。凡是审核把关不严或未按规定手续进行报账出现严重问题的, 相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 实行财政支农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
财政支农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 就是在财政支农项目的决策与实施活动中, 由会计机构或人员通过运用会计手段和方法, 对工程项目全方位和全过程进行内部控制或管理。具体工作包括项目决策控制、勘察设计与概预算控制、招投标与合同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等五个环节。充分发挥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 切实加强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规范化管理, 不断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4. 加强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通过检查督促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
在源头选择对项目、安排好项目预算的同时, 要按照项目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 加强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 采取抽查、专项检查、与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合检查等多种方法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 保证有限的涉农资金发挥更好的支农效益。检查项目资金是否落实到位, 支出是否合理, 严格防止资金被挪用或浪费。
5. 强化项目竣工验收管理。
财政部门要及时组织人员对完工项目进行验收, 也可委托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项目审计或验收。对在项目实施中存在严重弄虚作假行为的项目单位, 取消该单位今后的项目申报资格。
(三) 研究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农牧业绩效评价机制, 对
以前年度的部分项目进行跟踪问效, 为以后年度的区域性选项和立项提供科学依据。
1. 立足现实, 制定符合实际的农牧业绩效评价办法, 合理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应当包括资金、工程、效益三个方面, 但不同工程和不同地区间的效益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 要按照不同类型项目确定工程评价内容, 按照不同类型项目确定效益评价指标和绩效评价衡量标准, 力争做到科学、客观、公正。
2. 认真组织专家参与, 扎实有效地开展评价工作。
组织专家直接参与是搞好绩效评价的重要保证。农牧业项目绩效评价涉及农业、畜牧业、林业、水利、科技等方面的行业规范和技术质量标准, 光靠财会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存在某种局限性, 要按照项目类型和绩效评价内容组织相关行业专家, 参照行业规范和技术质量标准评价衡量项目绩效。
3. 正确协调项目验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 实现绩效评价与竣工验收制度的有机结合。
竣工验收与绩效评价既有相似之处, 又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检查资金和项目管理以及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后者在考核工作绩效的同时, 更侧重于对项目效益的跟踪评价, 正确把握和协调二者的关系, 合理运用二者的成果, 既可以避免重复考评, 提高工作效率, 又可以使绩效评价指标和竣工验收指标有效衔接, 确保考核结果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4. 循序渐进, 逐步扩大绩效评价试点工作范围。
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办法, 对试点项目区进行绩效评价后, 进一步扩大绩效评价的试点面和试点范围。
5. 及时反馈, 合理运用绩效评价成果。
合理运用绩效评价成果是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措施, 要合理运用评价成果, 对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效益好的地区加大开发力度, 真正建立起以结果为导向的涉农专项资金分配和投入机制。总之, 目前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还比较粗放, 重分轻查现象比较严重, 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财政支农工作, 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充分认识加强和规范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统一思想, 开拓进取, 找出政策制订和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调整并合理确定财政支农资金投向, 确保专项资金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积极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有效途径, 财政部农业司, 中国财政,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07, 8.
[2]闫聚陈.完善农发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探讨,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编辑部, 2005, 10.
[3]魏皓琼, 陈绍初.关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绩效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编辑部, 2005, 10.
[4]高永珍.构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中国财政,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06, 10.
[5]农发.农业综合开发应建立绩效评价机制, 中国财政,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06, 6.
【关键词】乡镇;专项资金;问题;对策
一、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简述
十八大以来,“三农”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直接与农村、农民、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就是乡镇级政府以及其财政部门。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乡镇建设,它的有效利用关系到“三农”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条件的好坏,必须予以重视。财政专项资金需与其他经费资金分开管理,最终要使用到服务民生的项目。但我国乡镇在处理财政专项资金问题上海存在很多的不足,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对预算的执行也没有统一有力的标准。对资金相互挤占的现象不能予以全部的杜绝,资金的使用也缺乏效率,偏离了设立专项资金的初衷。这些现象应该得到关注,并且及时予以解决,不能让专项财政资金形同虚设。
二、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现行的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存在很多的漏洞,这在根本上导致了财政转型资金管理的不善。乡镇财政在预算管理的制定和执行上往往是存在欠缺的,各种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造成制度执行上的混乱。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未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在涉农专项资金的管理上,财政部门存在着一些职权不明晰的情况,人为因素在资金的分配上参与过多。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设置上也不够严谨,使一些违规现象有机可乘。乡镇政府在人员 、机构设置、流程体系等方面的设置都不够完善,乡镇级政府中的财政部门也是相对不健全的,财政部门不能严格履行职责,形同虚设。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反馈机制也不够健全,许多资金的来源去向并不能完整的向公众公开,财政信息的透明度差。
2.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不足
乡镇財政的很多决策时缺乏监管措施的,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管控非常不到位。对于许多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通常是由上级部门统一落实,相关的镇级农业部门、林业部门、水利部门直接向县级主管部门报告账目,镇级政府不参与建设项目的领导工作。这造成了管理和落实的脱节,县级政府的决策往往不能贴合乡镇的自身条件,而乡镇政府对于有异议的项目也无法参与监督与管理。在监管流程的设置上,乡镇政府的监管也是粗放的,不能结合项目实际设置相对细致的监管标准。在乡镇级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着重视资金的申请和分配,而轻视对资金的管理和评价,财政资金的乱用、漏用、冒用现象时有发生,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不能真正更好的服务于基层的老百姓。
3.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信息传达不畅通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信息传达不畅有主观和客观的双方面原因。客观上来看,财政资金从申请到拨付到落实需要一段时间,而乡镇级别是最终环节,流转的时间也相对较久。流向到乡镇政府的资金最终分给每一个农民的手中也会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造成国家的相关补贴政策真正落实到需要补贴的人身上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从主观因素来看,政府自身的信息传递机制也是有所欠缺的,乡镇政府在信息的共享上不够流畅,不能很好的与县市级的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对政策的跟进也有所迟疑,不能紧跟政策去采取落实措施。在信息的下行公布上,没有绝对的指标要求。对政策的公式、巡查、反馈没有规范化制度化的规定,信息公开不及时,不能接受来自群众的广泛监督。
4.乡镇财政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不规范
乡镇政府的财政部门在财务管理上是相对随意的,也是不够专业的。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是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的,业务素质较低,不能更好的钻研政策、落实政策。乡镇政府的会计岗位设置随意性较大,对会计准则的落实效果也较差。在会计岗位人员录用、离职等情况发生时,人员间的交接管理也不够规范。在日常管理上,对于本级政府发生的财务工作,存在着账务处理延时、凭证填写不规范的现象。财政部门对单位的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上也存在缺陷。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按照要求设置台账明细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落实到个人,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对单位的资产、负债的分布不能实时预防、实时监控,对债务风险的预知能力差,容易使乡镇政府陷入财务危机。
三、解决对策
1.完善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应制定更加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来实现对乡镇财政专项资金更好的管理。加强乡镇政府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严格遵守财政部颁布的各项政策,尤其是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结合本地区的事情,制定适应于本镇发展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监管体系。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可以更加有效的指引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提供政策依据。强化乡镇财政所的职能,提升对各大项目的参与度。使其更好的负责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财务核算的监管,对各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调度。完善并规范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管理,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能切实服务于农民的生产。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金的管理,为保障金设置专门的账户,单独管理,防治农村专用社会保障金和其他资金相互挤占。
2.强化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力度
完善乡镇政府的监管体制,形成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双向结合体系。在内部,有镇长带头成立项目资金专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项会议,研讨本镇各项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定期检查财政部门的工作,包括对预算的执行、财务会计数据的处理、相关凭证的填列存档等情况,做到对本镇财务工作心中有数。对重要的涉农项目更要实时管理,要求执行部门定期汇报项目进度,保证项目执行顺利,不存在延误、拖沓现象。在外部,强化上级政府对镇级财务部门工作的管控,实时巡查抽查,对抽查中发现的错误现象要及时更正。在各行政村抽调村民代表,定期举办听证会,把近期完成的各种项目在会上向村民代表进行汇报,接受群众的建议。加强财务数据的公开,在镇政府公示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接受上访。
3.强化乡镇财政专项资金沟通机制
应自上而下建立高效畅通的信息流转机制。建立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形成办公事宜的逐级下放,在系统中设置对紧急事件的预警和提醒机制,摆脱传统的电话、书信形式的传达。规范各项事宜的办结时限,严禁拖延现象的产生。对各项国家政策的跟进必须及时,并且不打折扣的执行。加强各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协作,应主动与各单位间交流经验。对于农村社保基金的管理,应为每一个享受保障金待遇的农民设立专门的银行账户。有相关款项的拨付时直接由财政部门把款项打入受惠人的账户里,而不再需各部门的经手,使款项的拨付更加实时高效,杜绝在中间环节的截留。完善资金使用的反馈机制,对每笔资金的使用要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上级反馈。对于分发到农民手中的款项,要得到农民本人的签字。
4.规范乡镇财政专项资金财务管理
对于财政专项资金,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加强会计基础建设,规范日常财务会计制度。从事专项资金管理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必须熟知岗位职责,并且要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加强自身会计修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单位的岗位设置要符合财务管理的目标,执行回避制度,做到会计核算的高效率。加强对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召开会计业务培训班,让人人参与到会计知识的学习中来,都能了解基本的会计知识,让全员参与管理。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日常考核。推行政务公开,把镇政府的财务报表及时向全体村民公示。建立严禁的财产清查制度,定期进行资产的盘点和清查,保障国家公共财产的安全性,保障专项资金的正确使用。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系统,运用计算机制度来约束乡镇财政工作的开展,防止违规现象。并且利用电算化系统的先进技术,可以及时的、全面的提取一段时间的财务数据,方便进行数据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周慧.浅谈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问题及对策[J].实务,2014(2)
【申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推荐阅读:
财政专户资金申请表10-09
财政扶贫资金报账流程07-27
财政专项资金结余过大05-26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项目管理办法07-12
汉中市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办法10-06
2024年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申请06-02
财政资金自查报告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