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你认为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你认为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1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他们想出并且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甚至不被常人所理解的作品。

2、允许并且表扬学生有所谓“疯狂的想法”和“与现实不符的想法”,如果都和现实一样,那就不是想象与创造了。遏制了他们的奇思妙想,就等于遏制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3、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观察自然,用画笔抒发自己的感情。

4、多给学生上一些欣赏课,欣赏一些有创意的、与众不同的作品。正所谓见多识广,看的多了,思路也就更加拓宽了。

5、学生之间应当多进行交流、探讨,比一比谁的想法最奇特,最有想象力和创作力。

你认为在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你的建议是什么?

存在问题:

1、学校不重视美术学科,没有相应配套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很多有深度的课程无法开展。

2、老师、家长不重视美术学科,因为家长的不配合,很多情况下,工具没有,材料不全,使得美术课只能进行简单的彩笔画和铅笔画。

3、教师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教学教法不能及时更新,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建议:

1、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激发绘画欲望。

2、逐步完善美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能力与自身修养。

3、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多运用激励性评语,举行一些作品展览,给学生增加信心,使他们喜欢画画,爱上美术课。

你认为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2

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单纯的教与循规蹈矩的学,已适应不了二十一世纪音乐教学的需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当前我们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前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那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也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活动的过程。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一些做法

一、在创设情景中,激发学生想象热情

创设情景就是依据想象的条件,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采用故事、音乐、歌词、表演、录象、挂图,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等,对学生的感官加以刺激,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展开想象,从而实现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欣赏民族管弦乐《喜洋洋》的教学中,要想有新的突破,必须找新的切入点,这样才能走出1日的教学模式。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法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喜洋洋”这个标题,如果让你们来当一回作曲家,你将用什么样的题材和生活场景来表现这一主题?并且用什么乐器来演奏更能完美地表现你的音乐形象呢?学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立即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接下来便有学生陆续举起了手。“我认为家里盖新房时,全家人个个喜气洋洋的场面用笛子来演奏很适合,”我趁机进行引导:“这位同学很会观察生活,并以自身的体验来作为创作题材,相信如果创作成乐曲来演奏的话一定很棒!那么其他同学还有更好的创意吗?”这下学生的讨论更热烈了,思维显然被调动了起来。“农村老百姓娶新娘时,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用唢呐来演奏使气氛更热烈!”“哗”,顿时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情绪更高涨了。“2008年奥运成功举办,全国人民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同学们越说越来劲,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见好就收,马上打住了同学们:“你们所想象的题材太有创意了,还是让我们一块来欣赏由刘明源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喜洋洋》,听听他是选择用什么样的题材和乐器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样既将学生们的思维引入了课题,又给他们留下了悬念。这样的导入成功的转变了教师的角色,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学们能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自主的学习;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传递者和促进者,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宰和主角转变为师生共同学习探索活动中的引导者。情景创设应力求生动、新颖,引起学生注意,以激起想象的热情;但情景创设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适合教学内容需要,不能追求形式;直观材料要精选,展示时机要适当,这样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二、在有效的训练中,奠定学生的想象基础

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1.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2.坚持把握基础训练和秩序渐进的原则。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声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鸭寨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否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4.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

你认为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3

 孩子的童真童趣在大人眼里可能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允许孩子保留不完美,是保护

和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前提。

 在孩子尚未具备阅读能力时,选一些品味高的科幻作品,定期由父母读给孩子听。在孩

子具备阅读能力后,定期与孩子一到阅读科幻作品。

 回忆孩子的两个由于想象力丰富而制造出来的善意的谎言。

 孩子做游戏、玩耍的过程,就是一次次发现、实现完美的过程。老师和家长不应该时时

处处告诉孩子什么是完美。而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完美。

 允许孩子保持自己的特征,不要认为的整齐划一,不要单纯追求简单的一致。去掉孩子的差异,就会去掉孩子的创造性。

 大人要放下架子,常常和孩子玩过家家,打野仗一类的幻想游戏。

 鼓励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自己的特性,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长处。

 如果孩子对闹钟有好奇心,和孩子一起拆闹钟,装闹钟。

 为孩子保留一段对独立的儿童天地。成人不要事事处处参与或指导孩子的活动。让孩子

在自己的游戏中用自己的童心去感受世界,这会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 如和孩子一起玩积木之类的玩具。再恰当的时候有意不按照说明或图样去创造自己的建

筑,引导和鼓励孩子打破常规。

 在游戏中,注意鼓励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发问,鼓励孩子的不一般。

 再恰当的时候,让孩子讲一两个想入非非的童话,鼓励孩子构思一两个异想天开的故事。 家长同孩子一起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往往会激发孩子的好奇

你认为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4

美术环境是向儿童提供自由欣赏和创造的外部体验,是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的外部环境。儿童作用于美术材料的过程,就是将自身的经历和体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的过程。而儿童的美术作品则是学生自我的一个部分,表现了他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然而,还应该看到,美术活动除了对儿童的一般发展具有教育意义外,还对他们发展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美术活动不仅在现实生活层面上,而且在对美的追求的层面上,能使儿童感受和理解真 、善、美,引起儿童的情感律动,给儿童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教学能使儿童不只局限于自身的经验,能带给他们经过修正的、理想化的现实,使孩子能按照教师给予的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我在给美术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定位时,更多地注重前者。我认为,在幼儿阶段,儿童有十分强烈的内在表现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满足儿童美术活动的需要,让他们自主地进行创作,这对于培养儿童健康的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也没有放弃后者,我认为,美术的技能学习是儿童美术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尊重儿童的现状,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儿童基础的教学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去勉强他们。根据这一特点,我将绘画室的美术环境设成大小两种。大的环境是根据季节主题的变化,制作的各类不同的壁画。这些壁画大致可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它保持的时间长,可供同学欣赏。另外还有根据学生喜欢的人物、故事、具有知识性、教育性设计的壁画:“民族风情”、“情节儿童画”等,这些壁画都能得到孩子的喜欢;另一种小的环境指活动区或美工活动区,在美工活动区的布置特点是尽量利用空间,围绕主题丰富内容,如:主题活动“ 美丽的城市”中,在美工活动区为儿童提供各种大大小小的盒子,启发他们制作各种楼房、别墅,并对儿童进行环保教育,让儿童了解和知道环境的重要性,孩子用各种盒子建的房子多种多样,有的还设计成了多功能的房子,不但能住人还能建成多功能的游乐设施,这些出自他们辛勤劳动和智慧的作品不能轻易拆掉,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因此,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展出作品的展台,儿童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摆在展台上,供小朋友,爸爸妈妈们欣赏、评价,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提高他们创作热情。

除了这些,我还为孩子们提供了瓷砖、橡皮泥,各种生活中的半成品,如:蛋托、面包袋、锡纸、乒乓球等,他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按自己的方式构思、设计、动手操作,经过一番努力的作品会得到大家的赞赏,于是,儿童在促动中有意识的去想象、去创造,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培养、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搞好美术活动,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美术环境氛围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扩大视野,开阔儿童的眼界

(一)在写生中培养创造力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经验。”儿童的想象也是如此,没有丰富的感性知识,凭空设想是无法画出丰富的画面的。为了让儿童便于观察,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植物,发动学生在植物区种植了黄瓜、香菜、生菜、豆角等植物,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着为这些植物浇水,坚持不懈地做生长记录。时间一长,什么时间浇水、什么时候松土,那朵花开了,他们都十分清楚,当生菜长出绿绿的叶子,手指大的黄瓜长出来时,他们比谁都高兴,这一切都是大家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们还设置了饲养角,有小乌龟、小鱼,小鹦鹉等,这些动植物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绘画的素材,而且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引发出孩子们的无穷遐想,会使他们产生不尽的灵感。一有机会,我就带孩子们出外参观。一次,我们带领学生到海底世界,一走进那里,孩子们就被这里多姿多彩的景色吸引住了,我们走进鲨鱼馆,一走进玻璃通道,就有一条大鲨鱼张牙舞爪地迎面向我们冲来,吓得孩子们都躲到了我的身后。原来,鲨鱼是来欢迎我们的。鲨鱼有流线型的身体,锋利的牙齿,肥大有力的尾鳍。还有很多小型鱼类在游戏:红色的美人衫、绿色的带鱼、白色的狮子鱼......企鹅也在冰水里展示它们的游泳才华,海豚们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放声歌唱,很是开心,而海狮也表演了深受大家欢迎的钻圈、顶球等节目,海洋馆里不时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回到班级里后,趁着他们喜悦的心情还未消失,我和孩子们说:“孩子们,能不能把你们自己心中的海底世界画出来呀”孩子们的反应很强烈,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全部倾注到画上,一张张热闹的图画映在眼帘,平日里同小鸡一样大的鱼不见了,只见形状各异的海洋动物出现在眼前。一个学生画了一个王子住在海底城堡,有大而凶猛的鲨鱼、胖胖的蓝鲸、壳大大的乌龟做伴,还有许多的小鱼、小虾和水草。另一个学生画了一些不同样子的小鱼和珊瑚,小海马还有小龙虾,螃蟹和章鱼,然后画一个黑洞,里面的鲨鱼看着外面的小鱼,心里面正打着吃小鱼的如意算盘呢。孩子们的想象力让我感动极了。

参观植物园时,我先带孩子们看了仙人掌、菠萝、松树等等,他们都长在大棚里。仙人掌大的大约有两米高,绿绿的茎上带一点雪白雪白的小刺,很好看;小的则有10厘米高,绿绿的茎上有红、黄、蓝、绿、白色的小刺,尖上大部分是白色,好看极了;还有一种不大也不小,上面带有一些红刺,也很可爱。接下来,我们去了水草馆,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水草。有些水草密密麻麻地缠在一起,有的松松散散地长着。我们又去了花馆,那里有花瓣很小的红花,上面带一点白色;还有一种花像树一样,只开几朵花。最后,我们去了树馆。树馆很大,里面有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树。除了冬青树我认识以外,其他的我以前都从来没见过。许多树被修剪成漂亮的形状。冬青树被修剪成皮球一样,有的树被修剪成蝴蝶的形状。通过参观植物园,学生认识了许多新植物,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原来植物世界竟是如此丰富多彩。我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绿色家园”的主题绘画,孩子们运用手中的彩笔,画出了多姿多彩的绿色植物,还将粗壮的大树作为自己的家,画上藤编的窗户,打开窗探出头,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睁开眼,看到五彩斑斓的鲜花,表达了孩子心中美好的愿望。

我还带孩子们参观了恐龙展、动物园、电视塔等地方,为他们想象尽可能的提供信息,使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更有效的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多彩的美术天空。

(二)广泛接触各种美术作品形式

儿童接触美术作品形式单一,除了课本上的插图,他们没有机会也很少有机会去欣赏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据说在英国,教师就常带领学生们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而且英国的这些场所是对学生免费开放的。在国内这不大可能,特别是在农村。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多给孩子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比如欣赏罗马雕刻,感受那种不加任何美化、强调、概括的自然主义的逼真;非洲的图腾柱,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从野兽主义到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画面色彩丰富、清晰,优美的音乐,再加上动画效果,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从而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拓展思维,启发创造。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孩子在指导中都有所得。我认为,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美术技能技巧不可缺少,它是儿童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没有它,这种转变就不可能发生。这就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运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他们探索和驾御美术材料。但是,由于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各异,兴趣亦不相同,在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做法,对不同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例如,为了让学生练习画垂直线和水平线,我们设计了“为小动物造笼子”的美术活动。以往的教学,要求全体学生在一个小动物前各画6条横线和垂线,形成一个封闭的笼子。这种做法,使已会画的孩子兴趣索然,依样画葫芦般地再画一遍;而对那些还没有很好掌握画水平线的儿童,常常把线画斜了,或者不是画不到边 ,就是画出了头,几次挫折就使其失去了信心。现在我们因材施教,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对已会画笼子的儿童,我们启发他们画更漂亮的笼子,对能力差的儿童,教师先帮助他们“ 钉”个框架,让他们用连接短线条的方式去替代用长线条画笼子,使他们在练习中获取成功,求得经验。

四、创设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良好的美术环境及提供功实践的机会远远不够的,还要为孩子们创设丰富的美术活动。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作为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儿童模仿,这样做势必会压抑学生的创造性。在活动中,我鼓励他们“自己想,自己做”,鼓励他们创造新异的作品,勇于探索与尝试。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就是说由儿童决定自己画什么,不受成人的控制。

如:炎热的夏天,特别的热,于是我让孩子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天气变的凉爽些呢?有的说:“天上有云彩,就能变凉快”;有的说:“天上下雨就凉快”等等,于是我就请他们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有的孩子画了许多的雨,有的孩子花了特大的风扇,还有的孩子画了一家洒水的飞机说:“街上有洒水车,那飞机装多多的水往下撒,不就成了洒水飞机了吗?”还有的孩子自己画了神州五号说:“神州五号降水,让我们地球热的地方都凉快凉快,没有沙漠。”孩子们的想象是五彩缤分的,许多发明都是想象后才实现的,如果想都不敢想,那怎么去试呢?孩子们这样的想法还有很多很多…….

另一次的美术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去准备各种盒子,大小不等的车轮,启发他们如何制作小汽车,并对他们说:“如果这辆车是你的,你会开着他干什么?”许多孩子都争着回答,说:“我要拉一车水果去台湾,让台湾小朋友也尝尝我们的水果”。“我要到美国去,告诉美国的总统布什,让世界和平吧”、“我要到日本去,让他们承认自己的罪行,不要再欺负人了”。孩子们是和平的、友善的……另外,我看到有一个小朋友的车轮涂满了红颜色,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的车轮是风火轮做的,踩着它可以到火星上去,同外星小朋友一起玩。他这么一说,小朋友都想到火星上去了。于是,我拿了一张很大的纸,让孩子们画卫星、火箭、飞碟、流星……画好后,我们还玩了“到火星上去”的游戏。孩子们很感兴趣,因为所有的环境是他们自己创设的,所有的办法是他们自己的,我并未干涉,这样他们的内心会得到很大的满足。通过这种活动,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使教育与游戏有机结合,提高了儿童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儿童的兴趣,我还经常利用棉签画、手指点画、印染画、吹画、听故事绘画等儿童喜欢的形式启发他们去想象,去创造。因此,他们在“小鸟找家”、“我的太阳”、“繁华的大街”、“寻找美丽”……等许多活动中表现的积极,并能愉快地、自由的发挥想象。

五、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环节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5

本书的主角既是可爱的小老鼠,也是喜欢各种冒险的孩子们,他们在小老鼠的幻想世界中畅游,用自己充满童趣的视角探索这个世界。小老鼠的愿望看似是尾巴变长,实际上,它渴望的是长尾巴能为自己带来新奇的经历,这恰恰吻合了孩子们爱想象、爱冒险的特点。

教会了孩子们成长与友爱

小老鼠的旅行不仅趣味盎然,更处处充满了温暖和勇气。善良的小老鼠一路都在不断用长尾巴帮助着别人,而无论在哪,它的身边都有一只小乌龟始终陪伴,小乌龟时而举起棍子帮小老鼠迎战坏蛋,时而大声为小老鼠助威呐喊,小老鼠的热心和小乌龟的支持洋溢着浓浓的友爱。

鼓励孩子们探索与学习

你认为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造想象力 实践

未来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创新精神源于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对已有的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可以作为创造性活动“蓝图”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密切联系,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注重探究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好奇心的培养。而这些创新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与创造想象是密不可分的。缺少创造想象的人是不会有创新精神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的良好时期,小学语文丰富的语言文字又是训练学生创造想象的重要素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小学语文这一重要素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一、激发创造想象的动机

创造想象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创造想象的內部因素。从心理活动的过程来看,兴趣、情感(情绪)是构成创造想象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一般地说,情感或情绪越愉快、越强烈,兴趣越浓厚,创造想象的动力就越强。因此,教师应该学习、借鉴“情知教育艺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巧妙创造情境,营造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创造想象的强烈欲望。

教学《小猴子下山》时,一方面利用课件、音响效果等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吸引学生;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适时启发下,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活动感知、领悟课文内容。学生兴趣浓厚,情感愉快,情绪高昂。此时,再让学生续编新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因为学生已对创造想象产生了强烈的欲望,因而就能创造想象出生动有趣的新故事。

二、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表象

创造想象需要原材料,没有相应的表象,有关的新形象是无法创造出来的。鲁迅写道:“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是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在山西,是一个拼凑成的角色……”所以,要利用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表象,为他们的创造想象打下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在学生头脑中积累有关事物的表象,然后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

教学《荷花》一文时,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那仿佛“活”了的荷花美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学生在感知美、领悟美的同时,头脑里摄入有关荷花的表象,最后要求学生展开美妙的想象,学生个个神思飞扬,或作画,或起舞……有的学生在展示自己作的画时,还饶有兴趣地进行了生动而富有创意的解说。那一幅幅形态各异的荷花图,那富有创意的解说,还有那富于变幻的舞姿,正是学生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创造想象,对美更深层的感知,更新颖的表达。

还要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善于留心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组织参观、郊游等。

教学《秋天》一文时,如果不组织学生去郊外参观,许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就难以想象“黄澄澄的稻子、红玛瑙似的高粱以及果园里、打谷场上的丰收景象”。因为在他们的脑海中没有形成相关的表象。因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走向生活实践,从而获得生动而又真切的表象。还要鼓励学生观看有益的电影电视,多读有益的书籍,以便获得更广泛的表象,为创造想象打下基础。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训练学生创造想象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大胆想象,鼓励标新立异,甚至可以异想天开,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一位老师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文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如果是小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做?有一个学生在想象时,将懒狮子后来拜师学艺、刻苦练习以至最后成为真正的狮子王的曲折经历,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其中最有创意的是:“懒”狮子在一次捕捉猎物的比赛中夺了冠,胸前挂着一枚大大的金牌。老师很惊喜,立即在班上展览了这些画,并对这个孩子的想象力大加赞赏。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鼓励学生展开丰富而又神奇的想象,编写科幻故事。在看图说话、写话、作文以及扩写、续写等方面的训练时,鼓励学生尽量把有关情节想象得曲折、生动些。

还要允许学生幻想,因为很多科学发明创造和文学创作也常常是以幻想为先导的。学生的想象有时是千奇百怪的,但不管怎样,教师都不应该否定和打击他们的创造性。

我们的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尊重学生大胆的想象,让他们养成敢想、会想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创造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你认为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7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在小学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该做什么及怎么做。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哪个公式,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疑难问题引人深思,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

二、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让学生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的意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你认为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8

一、为幼儿创设情境,加深音乐的感染力

幼儿年龄小,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只有有情境的音乐活动才会具有感染力,才能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更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领幼儿走进活动,促进情感的体验,从而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听老师讲故事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事情。在音乐活动中,我因势利导将其主要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从小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内容,这样,他们就能够在强烈兴趣的支配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我在教幼儿唱歌曲《小马》时,就将歌曲的内容编成故事导入活动,帮助幼儿很快的理解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学习起来很投入,幼儿能用不同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让形象直观的图画吸引幼儿注意力。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其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作为教师应该开动脑筋制作一些形象直观的图画、头饰等,幼儿便会很快地被形象直观、精美的图画所吸引,从而增强学习歌曲的兴趣。如:音乐欣赏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我做了一个精美的立体蛋,再把小鸡放在蛋里,以夸张的表情加上敲门的形式,开出一只小鸡。幼儿一下子都被这个有趣的情景给吸引住了,通过看精美的图片,一下子就了解了歌曲的内容,对唱歌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发的跟着唱了起来。又如:歌曲《青铜神树》,在已经用CAI课件认识了青铜神树的基础上,我出示我园制作的精美的神树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虽然他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但幼儿同样被图片所吸引,积极踊跃地说出了神树的基本特征。当我请幼儿在图片上找龙和鸟时,他们都想上来摸摸,找找,兴趣很高,为学习此歌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尽管这首歌曲学习后没有经常唱,他们大多数幼儿仍然能脱口唱出,印象较深。

二、将音乐游戏的音乐故事情景化,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理解的趣味性

幼儿音乐游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趣味性,然而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让他们理解音乐确实很难,怎样在难的音乐与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笔者认为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故事情景化,添加角色与情节,能够加强音乐游戏的趣味性,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去表演感受,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摇啊摇》的音乐教学中,笔者是将音乐故事分出角色“妈妈、娃娃”,创设妈妈抱娃娃的情节,在活动区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蓝色星空下,窗户上透出妈妈抱娃娃的身影。在音乐的带动下,幼儿戴着头巾抱着娃娃边唱边演“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孩子边拍娃娃边和着音乐节奏体验做妈妈的快乐。在创设故事情景的同时还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游戏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在《袋鼠妈妈》的游戏中做袋鼠妈妈轮流抱孩子;在《找小猫》的游戏中做猫妈妈瞪着眼睛寻找调皮的小猫;在《猫和老鼠》的游戏中做大花猫凶凶的抓小老鼠;在《捕鱼歌》的游戏中做渔夫勤劳的捕鱼等。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特定的意境之中,一个简单的游戏就有了丰富的情感的体现,变得耐人寻味了。加上笔者在扮演角色中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着孩子,孩子们玩起来就具有了丰富的面部表情,轻重快慢的肢体动作,从而使音乐游戏具有了生命力,孩子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了交往合作,表现创造等全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如在教《不倒翁》这首歌之前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蛋形塑料糖盒,橡皮泥。教师唱这歌的时候拿出了一个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上,教师轻轻的推了一下不倒翁,但不倒翁马上又立了起来,这时幼儿那惊讶的表情都表现在了脸上,都想来玩玩,体验之后都想自己能拥有一个。教师心灵深处感应到孩子们的渴望于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制作不倒翁的乐趣。通过对该歌的学习,不仅拓宽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自己动手做玩具的成就感。这样,应用多种手段有机的结合,互相渗透,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多方受益。

三、培养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心理学博士茄德教授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有对某种艺术感受和体验的欲望,而幼儿又有着常人无法估量的想象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就注意多让幼儿充分展开他们的联想进行发挥。

在进行歌表演《春天》的教学时,我先不急着教歌词,而是让幼儿自己去想象出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可以自由讨论。稍后才请幼儿把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用已有的知识和优美的词句描绘出来,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现春天。等到幼儿说得差不多时,才把歌词展现出来,让幼儿听一听歌里唱的和自己想象出来的春天有何差异,使他们去享受想象后的喜悦,培养他们大胆想象的能力。

幼儿有着非常的想象力,创造力也随着想象力的丰富而提高。韵律活动《我的小手》曲调欢快,内容简短,适于幼儿填词创编歌曲。我就用语言进行提示,让幼儿在原有歌词小手拍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去创编出小手除了拍,还能做的事情,充分去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幼儿先后编出小手能干的动作:拉,提,摸,擦,搓等,并把这些自己创编的动作愉快的进行歌表演,使幼儿充分地体验到创造成功后的欢乐。

四、由教师的权威性转为师生平等对话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在评价过程中,幼儿的心理和行为易受此影响从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例如,幼儿因为羞于在教师面前唱歌、跳舞或展示自己,而更乐于在同伴面前展示。因此,我们应当放下教师纯粹的主体权威性,培养幼儿自主评价能力。一方面,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评价,可以从学习中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有利于自我完善和在教师指导下改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自我反思的思维能力,形成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意识。

你认为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9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65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笔者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笔者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象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象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下转第114页)(上接第65页)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象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象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上一篇:传染病的组织机构制度下一篇:九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