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共11篇)

初中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篇1

七年级:

考题分析:“语文知识积题目。还有“文学名著收获”有6分,目的是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落实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整体感知能力、筛选信息的能累与运用”是重积累包含字音辨认,别字辨析、名句默写等知识性力、语言表述的能力。文言文主要考查:掌握课内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了解常用的文言句式。作文:主要是要求写出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情。说说在学习中的乐趣。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以老师讲为主,讲得多,练的少。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性的灌输作用并不大,应当以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为主。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名句没有真正落实。

作业情况: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字词积累、名言警句积累、名著积累等。通过抄写、摘抄等方式落实。结合课堂教学主攻方向是片段作文,充分利用课后练习进行设计引导学生片段作文训练,同时利用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活动提供素材。完成四篇大作文的批改。班级差距:八个班级的语文成绩不平衡。优良率每个班近30个,但及格率差距较大。教学进步较大的班级是5班,优良率达到58.9﹪,70分以上的学生较多。

改进措施:

1、充实语言材料的积累。指导学生阅读课标中要求阅读的读物,采取名著导读,总结主要故事情节,主要人物性格、精彩片段等方法落实名著阅读。真正落实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名句。

2、规范书写,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3、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做好素材笔记,就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新近发生的事件,新近产生的感悟,及时记载下来。寻找学生知识或能力的不足和疏漏,及时给以弥补, 进行必要训练。

4、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教师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八年级:

这次考试主要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试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语基知识、第二部分是阅读题、第三部分是作文的写作。分值分别是25分、35分、40分。

这次考试侧重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特别是考查他们对第6单元文言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一单元是期末考试的重点,也是我们授课的重点,因此文言文知识所占的分值也较大。为了督促学生更好的完成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我们在设计题型时对平时作业中出现的类型也有所侧重。

通过考试,我们能较好的了解学生在前一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对作业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这次考试我们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按照9:1的难易比例来设计试题,考试的成绩比上学期的期末有较大的进步,特别是优秀率有大弧度的提高,由去年的0.03%提高到8%。及格率也有大弧度的提升。

在高兴之余,我们也有些担忧,一部分学生的书写较差,字迹潦草,长此以往,将影响他们明年的中考的得分,为此,我们组内老师商量,如果作业中出现书写马虎的我们将责其重写。我们还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字,以提高书写水平。

初中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篇2

试卷测试内容分为四大板块:语言积累与运用 (20分) 、语文综合运用 (6分) 、阅读 (44分) 、写作 (50分) 。题型设计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特点, 有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测试内容有: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句子排序、名著阅读及古诗文默写、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说明文阅读、散文阅读、写作 (半命题作文) 。

一、考生答题情况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

这部分共7题, 考查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句子排序、名著阅读及古诗文的默写。前6题为选择题, 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与运用, 第7题为古诗文默写填空。主要考查常用字的读音、字形以及成语运用, 大部分出自教材;病句考查学生对句子语病的辨识能力, 因学生对歧义句判断不够准确, 出错率较高;排序题的选材源于课本, 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因选项设置有障碍, 难度较大;名著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 涉及的作品有《童年》《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 部分选项答案虽超出教材范围, 但可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古诗文默写所考语句都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考生答题情况不太理想, 体现在不会背诵、错别字多、书写不规范、审题不清等问题, 但书写正确、美观得满分的学生也很多。

第二部分:语文综合运用

语文综合运用以“国学”设题, 考查学生的积累、对联、情景对话。

第三部分:阅读

(一) 古诗词鉴赏

所选篇目《天净沙·秋思》, 设题难易适中, 多数学生都能做出。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对元曲的赏析, 涉及元曲的常识、结构、内容、情感, 考查内容全面;考查学生再现诗词的画面, 许多学生因漏答了重要意象、描述不全面而丢分。

(二) 文言文阅读

考查主要内容有实词用法、虚词用法、句子翻译、文意理解、观点表述等。实词, 涉及知识点为通假字和词类活用, 部分学生因答题不准确而失分;虚词用法, 涉及的词为“自”“虽”“之”“以”;句子翻译, 要求学生能将重点词语译出, 表述流畅, 部分学生因翻译不通顺、错别字多而丢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以选择题形式设题, 涉及文章结构、写作手法、句子作用、拓展联想, 难度较小;学生的观点表述, 大部分学生能表明观点并阐明理由, 部分学生还能引经据典, 但也有学生没有观点、语言平淡, 出现知识性错误, 因错别字多而失分。

(三) 说明文阅读

主要考查题目作用、说明方法、信息提取、联想想象等内容。题目的作用, 如“信息时代的‘无价之宝’”, 这个题目本身有特色, 再结合说明文的特点, 也容易寻到解题思路, 许多学生因回答不全面、混淆文体而失分;说明方法, 学生回答较好;信息提取, 学生只要对照原文, 细心排查, 就能发现出入, 进而选出正确答案;想象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要想象合理即可。

(四) 散文阅读

主要考查梳理线索、品味词语、句子赏析、要点归纳、拓展延伸等内容。梳理线索, 题干中有明确的引导, 能从文中找到现成的词语, 难度不大, 但部分学生不注意序号, 将答案颠倒而丢分;品味重点词语, 学生应先从词语本义入手, 进而联系语境, 品味该词的好处, 很多学生因回答不全面而丢分;句子赏析题考查的句子修辞手法较明显,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最为恰当, 学生作答情况相对较好;要点归纳题, 学生只要审清题干中的“我”是文中的“我”, 而非考生本人就可轻松作答, 部分考生因审题不准、回答不全, 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 答非所问而丢分;拓展延伸题, 考生只要能联系自身实际, 结合题目要求, 用简洁的语言将事件叙说出来即可。

第四部分:写作

存在的问题是:

1. 不会审题

部分考生根本就不考虑“岁月静好”, 直接写“最美”, 也有考生理解模糊, 不能紧扣题意来写。

2. 文章空洞

部分考生找不到生活的美点, 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 空洞说美, 实则毫无美感。

3. 不会谋篇布局

部分考生文章结构混乱, 没有层次, 没有技巧。学生的段落意识不强, 三段式文章出现不少, 还有一开始就长篇大论的, 首段就占了全文的一半。

4. 不会点题

部分作文平铺直叙, 开头、中间、结尾都没有点题, 缺乏画龙点睛之笔, 导致中心不突出。也有的点题生硬, 只是一路上点出“最美”, 不会用各种新颖方式点明主旨。

5. 语言表达差

语无伦次、不知所云的作文依然不少。

6. 书写差, 格式混乱

这类文章字迹不清、笔画混乱、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不规范等。

7. 写作态度差

不少考生抄袭试卷上的现代文阅读材料, 更有甚者, 在试卷上胡言乱语, 价值观出现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得较好, 既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也有清晰的层次结构, 而且还有文采。希望在老师们指导下, 这样的学生愈来愈多。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1.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

不少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常用字的认读、书写不过关, 名篇名句不会背诵。字迹潦草, 错别字多是普遍现象。相关知识、基本常识概念不清, 相互混淆,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说明平时教学中对这些散见于各册书、各单元的基础知识没有进行分类整理、区分辨别, 这些知识只是凌乱储存在学生大脑中, 一旦运用就张冠李戴、错误百出。另外, 古诗文的背诵与文言文词汇的积累也不够。

2.忽略了语感的培训

学生的语感差, 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读不懂文章, 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现代文阅读一般都设置整体把握文意的试题, 这类试题要求阅读视野开阔, 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主旨, 不少考生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形成的答案要么以偏概全, 要么要点不全。例如, 第23题“百合花给了我什么启示”, 学生就不能纵观全文来回答。

二是语境分析能力弱。不少考生由于语感差, 缺乏语境意识和分析能力, 对阅读题中的词语揣摩、句子理解不能联系上下文来推断, 不能做出正确的表述, 常常偏离文意, 主观臆断, 顾此失彼。

三是语言转述能力欠缺。现代文阅读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大多数试题需要抓住文中相关的信息材料进行重组加工才能形成符合要求的答案, 有的还需要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面对这样的试题, 有些考生答题方向正确, 但语言组织能力较差, 表达不明晰、不简洁, 造成失分。

3.读题不认真, 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

主要体现在答题错位上, 很多考生题目回答得较好, 但没答在相应的位置上, 如第15题与第16题、第16题与第17题、第13题与第15题等, 颠倒现象较为明显。教师要强调, 让学生认真读题, 同时要对学生的答题技巧进行训练, 哪些题目要多答, 哪些要少答, 哪些要分点, 哪些不能分点。

4.态度不端正

部分学生考试态度不端正, 不答、乱答、歪答, 甚至恶答。总之, 是故意不想得分。

三、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

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一定要扎扎实实进行基础训练。基础训练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要加强书写训练, 把字写好, 做到工整、规范、美观。教材中出现的新字词要重视, 还要对一些看似简单又常用的词汇, 反复书写, 甚至听写过关。语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 如“举例子”“列数字”“生动形象”“兴趣”“拟人”等, 也不能写错。

二要加强诵读训练, 认真读书、背书, 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要分类整理, 形成知识网络。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 形成完整、系统的语文知识网。打好基础, 注重实践, 多讲多练, 文体知识不易混淆, 学生答题就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2.加强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这一点从初一就要抓起, 从书写到标点符号, 从固定模式到灵活处理, 从引用原文到分点作答等方面, 都要反复训练, 对各种类型的题目使用怎样的答题模式, 都要让学生了然于心。多做“精典”题目, 选择知识含量大、能力训练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 让“练习题”服从复习计划。多做分类练习, 分类练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可以更好地配合初三的复习, 有助于把握知识链, 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要加强答题规范训练, 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答题要求和答题思路, 要掌握其中的答题技巧, 才能在解题中做到规范、准确。

3.重视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

平时的教学应以课本为主, 但又要跳出课本。特别是积累方面, 从初一起, 就要让学生有计划地积累俗语、歇后语、谚语、经典名句等, 尽可能多地掌握字词。另外, 还要适时对文本进行拓展。只有厚积薄发, 学生才会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扎实的基础。

4.关注热点

语文教师应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 将最新的热点、流行语、社会关注的焦点等问题融入语文教学中, 让语文教学焕发活力。

5.以提质提分为动力, 加强对写作的指导

不管是平时的练笔, 如日记、周记等, 还是大作文的训练, 一定要落实到位。引导学生写真事, 抒真情, 关注生活, 感悟生活, 力争每次作文训练不偏题。注意细节, 摒弃内容假、大、空的现象, 提高写作水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实在不容忽视。

6.利用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作正确的引导

初中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篇3

2003年黑龙江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语文学科试题全面贯彻了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认真执行省教育厅《关于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遵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内容,努力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概念,适当参考教育部学科评价课题组《2002年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报告》建议,有效吸收《2002年黑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经验。试题同时充分考虑了下列实际情况:黑龙江省的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正在稳步发展,一些新课程的考试评价思想正在生成;黑龙江省的“五·四”学制和“六·三”学制初中毕业生首次同年毕业,两种学制的语文学科教材内容篇目不尽相同;黑龙江省受全国性“非典”灾情影响,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或多或少地受到恐慌性干扰。另外,黑龙江省的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情况还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一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比较保守、陈旧,缺乏时代感,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学生学习的内容落后于飞速发展的生活环境。二是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脱节,语文知识的模块固化、呆板、缺乏生命力,无法交融于日趋重组、整合的综合学科门类中,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创造发展空间。三是应当开放的反而保守,应当细致的反而粗放,不能很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和持续发展。因此,从黑龙江省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情况出发,从初中毕业年级的学生实际出发,从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2003年的初中语文试题坚持稳定和突破,努力继承和发展,勇于改革和创新,体现了我省初中语文学科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阶段对考试评价思想的有益探索。

一、评价标准

2003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探索由知识考查型转向综合运用能力评价,增强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创新型发展,强调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盘活学生固化的知识板块和思维模式,鼓励跨学科、跨门类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努力做到既有利于加强基础学业,又有利于推动课程评价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本着这个原则,黑龙江省初中语文学科中考命题组制订了考试评价标准。

(一)水平层级说明:

1.识记:指识别和记忆,语文能力最基本的能力层级。本层级内容知识性较强,需要博闻强识。如汉语语音、汉字字形、古代诗文名篇与名句、中外文学一般常识等。本层级代码为人

2.理解:指简单领会并能够粗路解释,是识记的基本层级之上的能力层级。本层级能够初步认识语言材料的内涵,并能够做出主观判断和解释。如: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句子的意义、修辞手法的辨识、文言句子的翻译等。本层级代码为B。

3.分析与概括:指综合解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理解层级基础之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本层级能够客观、全面地剖析语言材料,整理其要素,欣赏其特点,发掘其主旨。如: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总结文章的内容、筛选文章的信息等。本层级代码为C。

4.综合与应用:指综合全部语文知识和能力,灵活运用,是比识记、理解、分析与概括等层级更高的能力层级。本层级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思考和综合表达。如:词语的使用、句子的修改、句式的变换、作文等。本层级代码为D。

(二)知识能力要求:

1.知识积累及运用:知识积累包括语音、汉字、词语句子、修辞、标点符号、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等方面的积累。汉语知识方面考查语言的灵活掌握和实际运用;古代诗文方面考查基本知识,重点考查诵读、默写;文学常识方面考查中外作家、作品的一般知识;应用文知识方面考查与生活相关的常用应用文基本知识。本模块测试能力水平以A层级、B层级为主,部分项目也会达D层级。

2.阅读理解分析:包括语体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语文阅读指能够阅读一般的记叙文及小说、说明文、议论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节奏;体验文章的情感、态度;理解、分析与概括文章或选段的大意;理解、分析和概括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语言特点,欣赏文章中的精美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描写;针对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语言特点,欣赏文章中的精美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描写;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文言文阅读,能够独立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句子大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模块测试能力水平以B层级、C层级为主,部分涉及A层级、D层级。

3.综合构思及写作:能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表现良好的语文素养,积累对于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真情实感。能够正确理解题意;立意正确,感情健康;构思全面,谋篇合理;选材翔实,内容丰富;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恰当地运用记叙、说明、议论及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书写正确、规范、清楚、美观。有一定的写作速度,有一定的文章修改能力。本模块测试能力水平以D层级为主。

二、试题分析

2003年的中考命题、审题人员是由初中语文教师、初中语文教研员共同组成的。其中,40%为我省的两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初中语文教师和语文教研员,60%为非实验区的初中语文教师和语文教研员;40%为高级职称,60%为中级职称;40%…为历届命、审题人员,60%为本届新手。试题内容材料40%来源于本届初中毕业生所学习的教材,60%…来源于新课程实验材料及课外阅读材料。

语文学科试题结构分为三大板块、25小题。(见前表)

三、答题情况的评价

语文教研室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市(地区)中考阅卷工作调研、评析,得到学生答卷的大致情况如下: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还不够牢固,2、5小题因错别字失分较多,1、3、4小题得分率高,学生对新事物接受快,方位词语及礼貌用语运用准确,古诗文默写较好。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题:文言文阅读得分率较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但错别字出现的也较多,表现在课外名著阅读的考查方面,学生对名著只是初步了解,对人名、事件等存在模糊认识,以至因写错字或说不明白而丢分(11、12小题);说明文阅读得分率不高,得满分的少,主要是学生的语言表述不到位,想像力不丰富;课外阅读得分率偏低,体现在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及命题者的意图,切题点不准确(17、18、21、22题),学生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和文字表达的能力均比较差(16、21题)。

(三)作文题:由于文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不设审题障碍,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从文题的选择上,选2题、3题的较多,而且写法灵活。无论学生选择哪个文题,多是真情流露,写“自然”的充满了诗意,写“朋友”的令人动情,但对“朋友”理解,个别学生只是狭义的,有失偏颇。

四、教学建议

根据本届中考试题的评价,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对基础知识要准确掌握。

(三)教学中应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注重语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执笔:孙雷

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范文 篇4

章 来源

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应参考36人,实参考35人。其中及格33人,及格率94.3%:优分人27,优分率77.1。总分2929分,平均分83.7。

二、试卷分析。

本试卷共分三个部分:基础题;阅读题;习作题。其中基础题共十一题,包含读拼音写汉字;选择题;选词填空;解释带点的字;判断句子的语病;朗读停顿;写信封;用线段连接等。阅读包含分析《桥》中的片段;《豹与乌龟》。习作包含小练笔、童年趣事。

三、得失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出错的题主要在基础题中的选词填空;判断句子的语病;解释带点的字;写信封。阅读题中主要是查字典中的用音序查字法部分学生用的是小写字母。习作中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学生字迹不工整,卷面欠整洁,语句欠通顺。

四、整改措施。

1、继续加强拼音教学。

2、加强学生字迹的要求。

3、加强习作指导,让学生能好好审题,确定好内容。

4、加强阅读分析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ww w.Y k j.CoM文

初中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篇5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局精神,在校长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全校学生进行期中统考测试工作。考试前各教师认真研究考试方案和命题原则,认真部署期中考试的相关工作,做到统一思想,系统安排,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完成期中考试工作。各年级组要按照要求认真做好评卷和质量分析工作。本学期上交质量分析情况较好,各教师都能按期完成质量分析工作,做到保持保量。学校认真研究期末考试情况,制定出了本次期中考试的综合质量分析:

一、组织与阅卷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于4月27-28日在教导处的统一组织下施行,考试期间组织严密,共设4个考场,七、八年级交叉安排考号,每个考场均有2名监考教师,完全按照中考要求组织实施。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导处按照学校要求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在考试期间发生的违纪现象大为减少,但是距离杜绝学生违纪行为还有较大距离。阅卷采取的是各学科教师批改本年级学生本学科试卷,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很好的理解,有利于教师在今后教学中查缺补漏。

二、试题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试题难度总体中等,质量较高,注重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试题灵活,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较好的把握了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考试成绩分析:

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单科成绩相比,分析表已经下发到各年级组各班主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各年级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初一年级各科的优分人数偏较多;及格人数还比较说得过,说明在培优上还有巨大潜力;相对均衡的是政治学科。特别突出的学科不多,领头效应不强。初二年级各科有份人数较少,尤其英语一学科,及格人数较少。应在培优上多花工夫。

(2)、各班级成绩发展的不平衡。表现突出的有七年级1班成绩的相对较好。

(3)、以上分析数据均按照班上总分前30名分析,具体分析见后面附表。

四、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层面:

1、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全校的优秀率整体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层面:

1.教师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平常的教学常规检查中。

2.结合平时课堂的反映及考试成绩比较,成绩较差的教师表现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无计划性,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规划。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三是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差。

3.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练习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

4、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学校层面:

1.教学管理上缺乏创新意识,粗放型,经验型、时间型的管理还在主导着我们的教学。

2.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植于我们的课堂上效果不明显。相当一部分教师固执己见,固守传统。有人来听课是一回事,真正上起课来是一回事,上示范课是一回事,活动过后又是一回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很普遍,研究成果在课堂上的巩固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有一些教师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

3.集体备课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单兵作战,相互保守,取长补短根本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盲目的盯着学校的量化管理制度,很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效果欠佳,部分教研组有形式主义倾向。

五、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意见

(一)重视尖子生的培养,把尖子生的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做。

1、.学校定期召开尖子生培养的专门会议,如学生会议、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解决好尖子生培养遇到的问题。

2.分类承包。任课教师承包有缺腿学科的优生,签订合同,一抓到底;备课组承包本学科的优生层,培养优生群体;班主任抓全员优化;业务校长抓宏观调控。形成学校、年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态势,促进学生的群体优化。

3、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实行分层教学,确保尖子生在打实基础的前题下,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教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要对教学管理各方面检查和反馈的程序等都要明确,不能有盲点。重视抓基础、抓常规、抓平时、抓落实,在务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务实上花功夫。针对本次考试存在的问题,要落实好以下几点:

1.落实好学科教学集体备课制,缩短学科内教师差距问题。关键在落实上下工夫。学校领导要挂包学科、备课组制度,全程参与,现场督导。

2.抓实推门听课和随堂检查制度,解决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对于听评课,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和对象,提高听评课的针对性。同时提高对教案检查的频率和力度,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教案检查的高频率保证教师备课的高效率、高质量。

3.完善质量分析制度,使分析成果落实到教师、学生的具体行动上。继续降低工作重心,转变分析方式。建立至下而上的质量分析制度,即:教师、学生作好个人的分析,班主任做好班级质量分析主题班会,各学科开好教学诊断,突出学科点评。特别要强化任课教师对学生学科的分析,分析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学科,分析到每一个知识点,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通过这种由下至上的方式实施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从教学及教学管理的角度,诊断出现阶段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归因,反思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4.强化领导包干制度,抓薄弱,促平衡。强化薄弱学科教学,促进学科均衡发展,切实解决木桶效应的问题。

5.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我校要落实好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工作,但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任何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持之以恒,严格训练,不然将事半功倍。

(三)、深入扎实开展教材、课标、课堂教学的研究。许多学科教师都普遍感到课时不足,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矛盾很大,许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上拿不准等等困难。面对这些困惑和困难,教师也要通过认真学习新的课标,深入研究新的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通过系统的研究,提高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来解决这些矛盾。

成绩的差异只是过去,只要我们齐心协作,持之以恒,成绩肯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六、附表(见后)

烧锅镇中学

五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6

五一班

吕芝兰

半学期来,我们五年级组的语文老师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面对全体学生,尤其注意落后面,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学生的学业,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需终结和反思,现将五年级语文期中检测情况与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语文试卷整体把握较全面,整体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围绕教材,体现新课标,题量适中。从生字、词句积累到阅读理解、作文,能整体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但有些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如:阅读后写感受,这些相对难做的题分数值也相对较大,全年级无一人得满分,因此,得高分的学生较少。

二、基本情况与评价

本班56名学生参加测试,平均分为84.7分。从以上统计数据来看,全班学生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不理想。特别是优秀率和及格率,这方面更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抓两头,促进学生整体平衡发展,还要注重教研,以让班级之间也能平衡发展,并行前进。

三、学生答题分析

从具体的答题得分情况来看,考得最好的题是: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学生完成得很好,整体上五年级在生字教学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很少出现错字。第一、二、三、四题词语部分,是对学生成语积累掌握情况的检查,学生基本掌握了,只有个别字错,在讲评卷的时候,老师们都注意了再次的提醒和巩固。第五题,大部分的学生都不能准确地写出这三个句子,这道题满分的同学很少。

八、阅读题。1。2.3.题学生理解较好,因此学生这道题失分较少。4小题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读文章不认真,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读懂。

(二)、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懂得在短文中找相应的答案,(三)、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差,没能准确地作答。

九、作文。这次习作题目自拟(要求是: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情曾经给你以启示?从中选择一件,仔细想想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从提示来看,这次习作的要求并不高,学生明白题意,不难下笔,写的事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生活经历来写。考查了学生平时是否有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是否能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内容是否具体,是否有一定的真情实感。大部分学生能符合题意,能具体地写自己经历的故事,能够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晰,流露真情实感,详略得当。有几个学生没能按要求(包括:题目、内容)写作文,导致大量失分。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

1、平时教学中忽略了字、词的训练,造成学生连简单的形近字也分辨不清。如:“虑”“滤”字等,错得较多。

2、平时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生存在有对课内阅读死记硬背,而课外阅读胡乱摘抄的现象,没有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习作优秀的学生很少,原因是平时积累的词汇量太少,观察事物不够具体,写的句子不够生动。这是因为学生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比较少,因此写的作文比较平淡。

5、学生成绩差异较大,最高分达95.5分,而最低只有9分。由此可看出班级学生的发展不够平衡,每个班都有十多个人不及格,落后面较大。

五、整改措施

在这次考试中,从学生的答题,到学生的卷面,以及学生的成绩,让我们五年级全体老师发现了不少问题,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如下:

1、认真钻研教材,研读新课标,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2、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审题时,不能掰碎了喂给学生,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高审题的能力。

3、平时把一些类型的题目训练贯穿在课堂中,不到期末临时抱佛脚。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卷面的情况看,学生在写字方面对汉字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的书写欠规范,学生在卷面上出现的错别字较多。教师平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写字课认真练习写字。

5、培养学生的认真阅读态度,平时提高要求,端正态度,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6、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将阅读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初中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篇7

1. 试题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注重教育性、开放性。

这些特点体现在以下各题中:第14题意在考查学生观察、理解、感悟漫画内容, 并用语言准确表述漫画寓意的能力。第18题关于科技奥运, 是一道充分利用文本知识的发散拓展题, 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第28题作文题为二选一。文体不限, 题材不拘一格。文题新颖, 贴近学生生活, 开放性很强。第27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体验, 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完善。

2. 试题充分发挥了语文试题的导向功能。

第1题在轻松愉快的抄写过程中考查学生语言积累和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 意在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积累、养成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第6题通过考查学生根据情境, 围绕话题, 面对不同对象进行简明、连贯、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意在引导语文教学注重口语交际。第8题请考生围绕“爱心捐款”发出呼吁, 意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第9题电话连线灾区的黄玉老师, 设计此题基于以下两点:第一, 此题最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第二, 此题还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并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这些试题的设计, 在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 也成为教师今后总结、调整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3. 注重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关注当前热点问题, 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该试题很好地处理了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材料的关系, 试题中选用的课外材料, 以了解学生“得法于课内, 运用于课外”的发展状况为目的, 选用的课外材料在难度和篇幅上恰到好处。一些开放性的试题, 鼓励学生做出富有个性的解答, 也成为本套试题的一大亮点。本次试题的背景资料与现实生活结合十分紧密, 有很强的时代感。“嫦娥奔月”、“‘5·12’汶川地震”、“奥运会”组成了本套试题的时代强音。第6题在“口语交际及互动”板块中设置了邀请与对话的情境。第8~10题, “综合学习及探究”设置了关于关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题目,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巧妙通过“主题班会”的活动, 把考生的爱心与地震灾区的感人事迹结合起来。第14题文言文中的结合图片谈感受等试题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而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这一课程理念。

4. 具有结构合理、题型新活、难易适中、梯度明显、赋分合理的特点。

(1) 知识积累及运用共设5道小题, 合计20分。主要题型:汉字的规范书写、汉字注音、改正错别字、仿写句子、古诗文默写、走近名著。该部分从记忆、理解、活用、开放型题目多角度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古诗文默写均选取“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篇目, 考查了学生对优秀文化知识积累的情况。其中有3道小题为理解性默写, 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深入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背诵。名著知识考查没有指定篇目, 更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答题空间。

(2) 口语交际及互动共设两个小问题, 合计5分。两个小问题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考查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第1小题考查学生能根据对象和场合, 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和互动。第2小题考查学生能清楚、连贯、有重点、不偏离话题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两道小题可以考查出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语言互动、交际能力。

(3) 综合学习及探究共设4道小题, 合计10分。这一部分主要从动手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知识积累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

(4) 阅读理解及分析共设17道小题, 合计分值35分。其中包括一篇文言文语段和三篇语体文语段。语体文语段包括一篇说明文、一篇议论文、一篇记叙文。文言文阅读主要题型有:词语解释、翻译句子、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的开放性试题。文言文命题灵活性增强, 减少了单纯记忆性的题目。第14小题为开放题“读罢选文, 结合下面图片《大山里的孩子》及你的生活实际, 谈谈感想”。该题巧妙地把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不仅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还考查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语体文的命题淡化了文体意识, 从文章整体上理解分析、感悟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 体验文章的意境等角度命题较多。语体文阅读的主要题型有:概括要点、联系实际、写作方法、解释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谈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出自己的看法等。说明文阅读材料是一篇时代感很强的奥运科普文章《看科技的奥运》, 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又能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科技知识。议论文阅读材料《小议传统读书教育》呼应了当代人们重视传统文化的强音。记叙文《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文质兼美, 具有丰富的内涵, 教育学生读懂人生的点点关爱与温暖。

(5) 作文50分, 与去年相比增加了5分。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二选一。半命题作文:“珍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话题作文:明天, 自选角度, 自命题目, 自定文体。本作文题提示语详尽浅显, 不设审题障碍, 话题宽泛,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限制较少, 给学生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发挥空间, 便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二、考试效果分析

以牡丹江市随机抽查的10本试卷为样本作具体分析。牡丹江市共有6 564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毕业学业考试, 平均成绩为84.99分, 最高分为117, 其中70~80分的考生占抽样总数的12%, 80~90分的考生占抽样总数的34.6%, 90~100分的考生占抽样总数的32.8%, 标准差为21.5。

试题题型与整体难度匹配合理性指标:全卷共五个板块, 28道题, 主客观的比例:客观题共1道, 计2分, 占全卷的1.67%, 主观题共27道题, 计118分, 占全卷98.33%。易、中、难的比例为7∶2∶1, 全卷没有特别的偏怪题。

第一板块总体答得比较好, 满分为20分, 平均分为14.7分, 1、3、4、5题得分较高, 2题相对失分较多。第2小题, 综合考查汉字注音、修改错别字、成语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 但学生在注音和找成语中错误比较多, 给加点字注音, 很多学生把“天穹”的“穹”写作“qóng”;第3小题, “文中划横线语句的内容可用成语代替”。一些学生因答不出“浑然一体”而丢分, “浑然一体”一词是教材中出现过的成语, 可见不少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不扎实。第5小题, 走近名著试题设计很有创意, 为名著人物设计形象宣传语:“某校园文学社在自己的网页上开展了‘走近名著’活动。注册时需要用名著中的人物作为用户名, 你最想以名著《》中的人物作为自己的用户名。你为该人物设计的形象宣传语是。”此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情况, 答案比较开放, 应该说, 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阅读篇目或学生自己课外阅读的篇目都可以, 学生答案丰富多彩, 很有创意。但是, 一些学生因名著名称写错或者人物名字写错而失分。古诗文默写得分率较高, 诗句掌握得较好。

第二板块得分率100%, 满分大约占75%, 这个板块的试题贴近生活, 学生回答起来较轻松。个别学生因缺少称呼, 表述不准确而丢分。

第三板块答题总体情况不均衡, 第7题, “请根据活动内容, 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 设计活动主题基本都得分, 第9题“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 假如让你电话连线黄玉老师, 你想说什么?”考生只要把握好人称, 表述清楚, 基本得分, 有的考生在表述时人称不清楚, 表达不清晰而失分。本小题共3分, 平均得分为1.89分;第10题, “请你在班会活动即将结束之际, 用一个成功人士战胜困难或不幸的事例, 与灾区学子共勉”, 许多考生审题马虎, 错把一个写成了两个或三个事例。

第四板块, 四个阅读题。文言文阅读答题情况比较好, 文言文阅读满分为8分, 平均得分为6~7分, 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但也有审题出现偏离的, 如第14题, “读罢选文, 结合下面的图片《大山里的孩子》及你的生活实际, 谈谈感受”, 个别考生脱离生活实际谈感受。说明文阅读平均得分为6分, 第15题“选文从哪四方面说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科技的奥运”失分较多, 主要是概念不清晰。第16题对说明方法把握不够准确。第17、18题回答较好。议论文阅读平均得分为5~6分, 第19题回答较好, “阅读全文, 将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写在下面。”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整体的理解, 多数学生能准确找出中心论点。第22题要求“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 就文章内容的某一方面谈谈你的理解”。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另一方面, 考查学生结合实际谈感受, 很多考生只谈了自己的读书体会, 与文章内容没有联系, 这是审题不够仔细。散文阅读《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总分11分, 平均得分为7.89分。

第五板块写作, 学生得分率与2007年相比有所提高, 充分说明了本次作文试题较适合学生。此次作文写作空间较大, 充分考虑了考生的不同层面, 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特长, 抒发真情实感。

在阅卷过程中, 我们感受到这次作文呈现了异彩纷呈的可喜局面, 许多立意新颖、生动感人的文章脱颖而出。如文题“珍爱──”有许多充满创新思维的好文章:《珍爱处处涌动的和谐》《珍爱崖边那棵竹》《珍爱民族精神》《珍爱感恩之心》等感悟历史, 思考人生的美文佳作。以“明天”为话题的作文中, 许多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对明天的期待, 如《追寻你, 明天会更好》《踏着明天的节拍》《明天花正红》《明天的太阳》抒发了对亲人、对祖国、对生存环境的期待, 旁征博引, 体现了认识的深度。但也有学生的作文缺少真情实感, 叙事平淡, 议论空洞。

三、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新课程语文教学特别关注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同时, 忽略或者弱化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语文教学的本质, 特别是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 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中考语文考试评价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试题的开放性逐步加大。今后的语文教学, 教师不能单纯搞题海战术或者应考演练, 而应从根本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体验、理解、表达和应用能力, 使学生有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3. 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无论从“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写作目标的要求, 还是中考作文的发展趋势,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都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唤起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爱心和关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 让学生在作文中真切、深情地书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认识, 还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四、命题改进建议

本次考试是牡丹江市初中阶段终结性考试, 既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校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 又是普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依据。因此, 就本次试卷情况对今后中考命题提出几点建议:

1. 应依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 省教育学院应就命题的需要组织一次全面的调研活动, 调研的范围应包括全省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状况和他们生活的范围。试题应面向全体学生, 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试题中的第二板块的口语交际及互动与第三板块的综合学习及探究的小题设计有重复的感觉, 如6、8、9三小题都体现的是说什么、人称的考查。

阅读选文《送东阳马生序》, 意在通过阅读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但题目的设计并没有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只是要求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求学时的饮食和穿着的句子。特别是14题的图片与本文连到一起体会, 有些太牵强, 容易引起导向的误差, 误认为中考试题趋于简单化, 学生平时不学也能答对。

2.遵循命题导向先行的原则。避免在中考临近时, 匆忙确立命题范围, 导致命题中要求的许多内容不同于往年的要求, 特别是能力方面的要求, 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落到实处, 各校往往只抓形式搞突击训练, 仍难以脱离应试教育的形式。

初中学段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研究 篇8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文件指出:现行考试评价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唯分数论的消极影响还十分明显,它有违人的全面发展规律与党和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要求,抑制了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客观上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语文课程标准》又要求:“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研究和构建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语文考试评价体系势在必行。鉴于此,我们在市、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展了“初中学段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的实验研究,侧重对初中生语文素养综合评价进行研究。

一构建了多元化的考试评价体系

初中生语文素养综合评价是针对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而言的,它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张扬学生个性特长为出发点,强调考试评价内容、考试评价方式、考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对平时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转变评价观念。实行考试评价内容多元化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它体现的是学生日积月累的储备过程。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纯通过书面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的做法,打破“一卷定高低”的局面,把对学生原有的单一的评价,转化为多元的、灵活的评价。

平时我们把学生的语文学科素质分成知识与能力、习惯与态度、兴趣与特长三个基本方面来考查,分别由语文试卷得分和单项考核分、平时观察得分和自定特长测评分三项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60%(单项考核占20%)、20%、20%,以期真实、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成长。

为了公正、全面地考查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期末时,评价内容包括学期调研考试成绩与学校、教师考核成绩,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考查。学生语文成绩由四个方面组成,即考试卷面成绩与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的考查成绩。

(二)制定评价方案,力求考试评价方式多元化

由于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及其结果的多样性,以至评价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元的。因此我们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地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和能力。我们评价的特点是: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具体操作如下:

1,对课外阅读采用检查读书笔记,并给读书笔记划分等级的方式进行评价。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1)实施过程:

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期阅读两部以上名著,并撰写读书笔记,字数在2500字以上。为了督促学生落到实处,我们从新生人学时开始。要求学生每1-2月阅读完一本名著。每周五下午的第三节课是固定的阅读课外名著课。课堂上,或摘抄;或朗读;或评论;或批注。每周一是上交读书笔记的固定时间,要求每周摘抄两页以上,不少于600字,小组或老师批阅评讲。这样,定时间,定内容,定数量,督促学生阅读课外名著,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学期,名著阅读部分学生普遍做得很好,有旁批、尾批、读后感悟等内容,且书写工整、内容精彩。

(2)评价细则:

每学期结束时,学生评价小组按照下列评分标准给小组成员评分:

A等(5分)阅读了两部以上名著,撰写了有个人感悟的读书笔记,字数在2500字以上。

B等(4分)阅读了两部以上名著,摘抄了字数在2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c等(3分)阅读了两部名著,摘抄了字数在15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D等(2分)阅读了一部名著,摘抄了字数在1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E等(1分)阅读了一部名著,无读书笔记。

F等(0分)没有阅读课外名著,无读书笔记。

2,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评价采用情境测试。即教师精心创设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试题,让学生在表演、竞赛等活动中进行测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又因为口语交际有极强的即时性和情景性特点,我们对口语交际的评价要统筹兼顾,不能失之偏颇。我们采用在活动情境中评价,即时评价的方式。每班成立口语交际评价小组,每组5-7人,一名组长负责。我们拟了六组题目,让学生抽签抽取考题准备3分钟后在小组内进行考查评分。小组内每位成员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评委。评委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该生的口语交际分数。

例如:在七年级下学期我们所拟六组考题分别是:

第一组题目:

A,介绍家乡的一处名胜古迹。

B,介绍一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

第二组题目:

A讲一则小笑话

B讲一个小故事。

第三组题目:

A,课间。你在走廊里不小心碰掉了同学的钢笔,他很生气,因为这是他爸爸从外地带回来的纪念品,你会怎么向他道歉?

B,你所居住的院子有人养了一条大狼狗。见人就叫,你的同学去你家玩,差点被咬,晚上它也叫个不停,影响了大家的休息,请你代表大家跟狗的主人说说,你会怎么说?

第四组题目:

请你针对本学期的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你的小组活动成果展示设计一个主题,并请构写一个开场白。

第五组题目:

A,星期天。爸爸妈妈不在家,王红自觉地做了两个小时的作业,想休息一下,刚把电视打开,他爸爸妈妈就回来了,他们一见王红在看电视,就是一顿训斥,王红不服气的与家长吵了起来,你认为他做的对不对?要是你,你会怎么做?

B我们身边有很多同学非常崇拜一些名星,关心他们的一点一滴,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第六组题目:你最崇拜的人是谁?讲一讲他的事迹。

3对于综合性学习活动,采取全方位评价。

(1)学习过程评价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突破了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学习活动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一方面应努力在组织、指导上狠下功夫,另一方面必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这是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的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关键要注重全过程的考查,并且重点考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的态度,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验、与同伴合作态度如何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2)多种形式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

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合作、大胆探究的积极性。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多的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且要把它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我们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活动过程中自己的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进行活动小组对同学的评价,根据合作小组各个同学的表现、交流的成果情况,评出本次学习活动的优秀者。教师把每次活动每个小组的优秀者及时通报给全班同学,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做,不仅鼓励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优秀者,还激励了一些学困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力求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参加活动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的手段,同时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过程。

(3)上好综合评价课

语文综合性学习通常都提前一周或两周布置,让学生活动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以便完成学习任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时数一般是3~5课时,但每次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外,还安排好讨论课(实际上是口语交际)、写作课和评价课。其中评价课是每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这种评价课是对一次学习活动的综合评价,是一次全面的总结。当然这种总结与评价,可以由教师讲,更多的则可以由学生讲,让学生参与评价。因此,这种评价课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教师组织这种评价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每项2分,共10分):

(1)积极、主动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质量高。

(2)体现出了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动中体现出了较强的合作精神。

(4)在活动中体现出了较强的探究精神。

(5)在活动中能主动策划或能对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设性意见。

实践证明,综合性学习活动落实到位后,学生活动充分、深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拓展积累比较全面,成果展示形式多样,手抄报、板报内容丰富多彩,故事会引人入胜,辩论赛激烈精彩,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课也就能顺利进行,不仅是对一次学习活动的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更是对所要探究问题的延伸和扩展。

为了公正、全面地考查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期末,打破传统的唯纸笔考试的方式,采取学期调研考试与学校、教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学生语文成绩由四个方面:考试卷面分占80%,课外阅读占5%,综合性学习占10%,口语交际占5%。实践证明,多一把发展性评价学生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考试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更新评价标准,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互动评价方式。如对学生的单项评价,我们就让学生担当评价者,以古诗文背诵为例,学生哪首会背了就可以到指定的小组长处背诵,并予以登记。在特长测试和情境测试中,我们采取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每项测试完毕,我们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给自己一个相应的评价;参与同一活动的同学进行相互评价: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给予恰当地激励性评价,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家长参与评价则能更大地发挥评价的作用,如对学生完成作业态度和学生完成综合性性学习活动的态度的评价等应该说家长是最有发言权的,家长的评价能更有针对性地协助老师督促教育好孩子。

这样,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相互评价,公正、公平、客观。特别是通过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等自我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让学生学习有方向、有目标,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中找到了自我,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多元化考试评价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多元化评价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更全面地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有助于师生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特别是有助于学生更多地关注平时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责任感。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更彻底地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这种评价改革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肯定学生的优势智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学生学会以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促进和保护了学生个性张扬、发展,留给学生渴望成功,追求进步的机会和空间,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语文考试评价方式的改变,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发展:很多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都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大幅度提高,而且实验得到了家长的赞同。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不但能够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还能自觉地去找一些课外书来看。甚至走出书本,关注科学,关注社会,能科学利用网络,知识面大大扩展。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感到由衷地欣慰。语文考试多元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有益的。

三多元化考试评价研究带来了清醒的思考

探索是无止境的,在多元化考试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对有些问题有了清醒的思考。

1,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学生的考查评价不是全面的、及时的;一些由学生评价小组参与评价的项目,不同的学生个体对评价标准的理解程度不同,因而对学生评价不够客观,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研究改进。

2,多元化考试评价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有利于全方位的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特长的发挥,但有些考查内容花费时间太长,教师精力投入太多,我们又都是面临90多人的超级大班额教学,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9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特对本次期中考试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质量分析。促进今后的教与学而打好扎实的基础,分析如下:

本次参考人数20人,人评分53.5,及格率50%,高分率20%。

一、优点:

主要是:

1、看拼音写词语。

2、我会组词及加部首组词。

3、选词填空。

4、有关描写学习时间及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5、词语搭配。

6、会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等方面85%的学生掌握的很好,阅读方面50%的学生能够按照要求答题。

7、习作方面45%的学生能抓住重点亮出了自己的学会绝招,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二、存在的问题:

有下列方面:

1、大多数学生对猜字谜、编字谜一窍不通,这是本次考试失分原因之一。

2、极少数学生对于阅读还缺泛理解能力。

3、45%的学生对习作缺乏审题能力。

三、整改措施:

1、进一步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有自学能力,提出质疑,共同解决的方法。

2、对个别差生要鼓励和耐心辅导,安排一定的时间补习,或复习基础知识。

3、表彰一批学习认真踏实的学生,防备他们的盲动骄傲,布置一定有难度的作业,让他们“吃得更饱”。

初中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篇10

一、组织与阅卷情况

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导处按照学校要求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在考试期间发生的违纪现象大为减少。阅卷统一安排了固定地点,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题总体评价

本次试题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试题灵活,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前半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考试成绩分析:

四、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层面:

1、学生审题不严谨。部分学生缺乏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拿到题目后往往想当然,凭主观意愿来解题。应该不是知识层面的问题;学生没仔细观察,分析题目要求,错误较多。这种情况反应出学生思维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全校的优秀率整体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层面:

1.结合平时课堂的反映及考试成绩比较,成绩较差的教师表现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无计划性,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规划。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三是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差。

2.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练习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落实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教师固执己见,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人来听课是一回事,真正上起课来是一回事,上示范课是一回事,活动过后又是一回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普遍,研究成果在课堂上的巩固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有一些教师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

3.集体备课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单兵作战,相互保守,取长补短根本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盲目的盯着学校 的量化管理制度,很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效果欠佳,部分教研组有形式主义倾向。

4、课后管理抓得不扎实。

五、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意见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想我们在后半学期里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重视尖子生的培养,把尖子生的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做。

1、学校定期召开尖子生培养的专门会议,如学生会议、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解决好尖子生培养遇到的问题。

2.分类承包。任课教师承包有缺腿学科的优生,签订合同,一抓到底;备课组承包本学科的优生层,培养优生群体;班主任抓全员优化;年级主任、业务校长抓宏观调控。形成学校、年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态势,促进学生的群体优化。

3、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实行分层教学,确保尖子生在打实基础的前题下,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教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要对教学管理各方面检查和反馈的程序等都要明确,不能有盲点。重视抓基础、抓常规、抓平时、抓落实,在务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务实上花功夫。针对本次考试存在的问题,要落实好以下几点:

1.落实好学科教学集体备课制,缩短学科内教师差距问题。关键在落实上下工夫。学校领导要挂包学科,全程参与,现场督导。

2.抓实推门听课和随堂检查制度,解决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对于听评课,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和对象,提高听评课的针对性。同时提高对教案检查的频率和力度,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教案检查的高频率保证教师备课的高效率、高质量。

3.完善质量分析制度,使分析成果落实到教师、学生的具体行动上。继续降低工作重心,转变分析方式。建立至下而上的质量分析制度,即:教师、学生作好个人的分析,班主任做好班级质量分析主题班会,各学科开好教学诊断,突出学科点评。特别要强化任课教师对学生学科的分析,分析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学科,分析到每一个知识点,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通过这种由下至上的方式实施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从教学及教学管理的角度,诊断出现阶段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归因,反思

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4.强化领导包干制度,抓薄弱,促平衡。强化薄弱学科教学,促进学科均衡发展,切实解决木桶效应的问题。

5.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我校要落实好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工作,但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任何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持之以恒,严格训练,不然将事半功倍。

(三)、深入扎实开展教材、课标、课堂教学的研究。许多学科教师都普遍感到课时不足,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矛盾很大,许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上拿不准等等困难。面对这些困惑和困难,教师也要通过认真学习新的课标,深入研究新的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通过系统的研究,提高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来解决这些矛盾。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本次考试质量分析不仅是对前半期工作的总结,更有对今后工作的思考,使大家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统一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我们将继续

摸索提高教学质量之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将开放题引入教育评价,试题反映的不仅仅是“会”与“不会”,“对”与“错”,也反映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提供自己进行思考并用他们自己的数学观点表达的机会;要求学生建构他们的反应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深刻理解。本次期末检测的试卷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如四年级试卷第六大题统计的第3小题: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人均寿命在逐年(),这说明()学生的答案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由此看出,孩子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该多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偏科现象严重。

2、学生基础题得分率不高,单科成绩出现个位数的大有人在。

3、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落后,效率较低,少数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缺乏自觉性。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对策:

1、析学情、定措施

每一位同学对考试的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反思自己,确立下一步的目标和措施。

2、树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① 评选学习标兵和进步之星。② 对优秀试卷展览,建学习标兵光荣榜。

3、降低教学重心,增强学生自信心。

① 抓好班里的后40名(或25名)同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效率。

② 狠抓基础知识、利用好上午课前25分钟,每天一练(2-4个小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③ 考试科平分低于40分的同学采取补考形式,由同学挑选试题,汇编成基础知识测试卷。

4、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对于优等生:我们除课堂教学外,要有针对性地布臵一些拔高题,引导他们自学,多给予自由支配的时间,多鼓励他们看课外书,让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现在有的班级针对每个学生制定了努力目标,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措施。

对于边缘生:也就是优秀边缘的和及格边缘的,重视这些学生的转化,增加优秀人数、防止学生掉队。

对于差生:我们应该采取低起点、小碎步、快

反馈、勤纠正、多鼓励的方法,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战胜学习的困难,多给他们方法的指导,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在教学中要:“四优先、五跟踪”(“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五跟踪”即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学法跟踪)。

结合本班实际对学生逐一分析,找薄弱科目,制定计划与预期目标,找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做好帮包记录。

5、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增强凝聚力。

① 展开“我的励志名言”及“留言薄”活动。

② 建立兴趣小组,一帮一结队子。

③ 召开“我在进步”主题班会。

④ 感恩行动。

6、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① 定计划的习惯,很多学生学习非常盲目导致他们没目标而影响成绩,让学生制定远期、中期、近期目标及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同时在班上找一位同学作为自己的竟争对手,每次考试都与他比一比促进提高自己。

② 预习、复习的习惯。要求每天每门学科至少花15分钟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预习第二天所学的内容。

③ 建立错题本,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考试考不到一百分争取考后得一百分,找出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篇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有20道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把握

A. 矛盾主次方面之间的关系

B. 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C.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D.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汉刘向《说苑·杂言》:“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回答2-3题。

2.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C.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3.上述论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③必须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④要充分利用事物之间的有利联系,自觉克服和尽量避免不利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B.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 与时俱进的发展观D.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答6—7题。

6.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得以大大加强。这主要说明了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积极的反作用

B.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深刻反映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有三个伟大创举: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大创举说明

A. 新农村建设必须完全依靠农民

B.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一观点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内容,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符合

A. 对立统一的观点B. 辩证的否定观

C.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

D.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0.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奋力自救,广大公益组织与民间力量纷纷伸出援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力争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说明①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③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1.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段话说明了

A. 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 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 只要否定,就能发展D. 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12.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的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

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13.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 只要有量变,就必然发生质变

C.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D.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4.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者发挥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宇宙观和建筑观,两种建筑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B. 建筑艺术对建筑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 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新的联系

15.近年来,“草根网民”、“奥运经济”、“换客”、“房奴”等新词汇不断出现。新词汇浓缩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折射出百姓的生活。这体现了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6. “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这句话在人生观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②利用集体去谋取个人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为民造福、为民谋利,永远不脱离群众。回答第17-18题。

17.材料中提出“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这是因为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我国的领导力量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8.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②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重心 ③是我们党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9.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抱着不劳而获的思想,“靠老”、“刮老”,对父母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这样的年轻人

①没有认识到劳动着的人、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②正确处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③缺乏自强拼搏的精神④只强调索取,而不愿意付出与奉献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20.“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该对联的哲学寓意是

A.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对真理的求索无止境,人们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和规律的限制

D. 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

21.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而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解决京、津及华北地区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势在必行。国务院指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全面安排,有先有后,分步实施,要正确处理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的?

22.社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推陈出新速度越来越快,在全社会倡导创新意识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扑面而来的新信息、新事物。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回答:

(1)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2)有人说:“新事物就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否定旧事物而产生的。”请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3.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李丽被评为“2008感动中国人物”。

请运用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回答:

(1)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李丽是如何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B 6.C 7.D 8.B 9.B 10.D11.A 12.D 13.C 14.C 15.B 16.C 17.B 18.A 19.D20.B

二、非选择题

21.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安排,处理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体现了这一观点。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可有效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和社会发展。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做好准备。南水北调工程要有先有后,分步实施体现了这一观点。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同时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任答三点即可。)

22.(1)是看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或答: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2)①题中认为“新事物是否定旧事物中产生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②这种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但由此认为“新事物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则是错误的。以创新意识指导实践,可以推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创新意识不是新事物产生的基础。

上一篇:这就是我的智慧学校四年级作文下一篇:儿子十岁生日发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