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025-0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怎样培养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推荐11篇)

怎样培养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篇1

环境保护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它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发展。最早在党的十七大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还强调指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观念的一次升华。进入21世纪,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世界发展的动力,然而人类不断地推陈出新,发展新的工艺,生活质量提高了,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环境遭到破坏,如水土、植被、空气等等。发展是一柄双刃剑,我们既要发展,又要保护好生态,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肩负着重大使命,该做些什么呢?在校期间,我们应该响应党的号召,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为我们的社会,校园环境保护和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教师的我们,怎样从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呢?

一、要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生思想单纯,环保意识浅薄,自觉性差,得需要教师的教育与引导。但是,他们敢做,热情,易受感动;同时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于这方面的教育,我采取在班会、课活期间,利用班班通播放关于“地球现状与环境保护”的视频还有“各地市县环境问题”视频等等。然后写心得体会并在班级交流,评出一,二,三等奖,把评出的文稿粘贴班级版报上,供大家阅读。另外,我还开展环保主题班会。通过班会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另方面让他们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如在开展《保护校园环境,人人有责》主题班会时,先让他们去收集校园存在的问题,自己整理小组内交流,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保护校园环境开始。再有,我还利用板报的形式宣传环保方面的相关信息,至于板报是由各小组去搜集整理在出板报,班级评比优秀板报,教师给与奖励,这样不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丰富了的知识,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良好的环境理论知识和环境道德观,关心、爱护并参与环保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他们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环境保护关系到子孙后代大事。

二、保护环境,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至关重要。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习惯的重要性,它可以左右人的命运,所以小学阶段养成好习惯大为重要。我这个班级是从三年级接的,这个班级独生子女多,单亲家庭大约占三分之一,这些孩子大多数任性,散漫,懒惰;为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严格要求,带领他们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求他们从小事做起,如:坐如钟,站如松,行要稳;早晚要刷牙,做事有始有终,课间要静,集队做到快,静,齐。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不随便扔东西,不随地吐痰,关心和爱护绿化,不使用污染环境的产品等等。进入校园,人人做弯腰活动。每星期评比模范个人,优秀小组,慢慢的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习惯成自然。

三、在重要的环境日中提高学生环保的觉悟。

一年当中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就是植树节,世界无烟日,世界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等。利用这些节日,我们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县乡举办的植树活动,学校举办的爱护环境板报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他们环保的觉悟。在暑假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本县,本社区,本村,本乡有哪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提供环保部门参考。在寒假期间,可以了解城区集体供暖与乡村自己供暖对大气污染的不同。在家养成夜晚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为家节省开支,还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能力,而且还养成了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在环保教育中我还渗透我国环境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保护法》等。教育大家守法,懂法,用法;为环境保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中去。

四、注重评价,奖励,培养学生自觉地环保习惯。

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各小组,个人惊醒评价,并展示。给与他们奖励,同时指出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对于表现好的可以评“环保之星”小组;“卫生之星“个人等。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到环保当中去。让环保成为自觉得活的,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如在校园内焚烧垃圾时,学生就会制止,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大气污染的常识,焚烧垃圾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有些还是致癌物,对人体的健康不利。打扫卫生县洒水在扫地,防治灰尘飞扬。不随便摘花,踩踏草坪,因为花草可以净化空气。进入校园,人人做弯腰活动,随时随地见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能回收的积攒,既增加班级的收入,有美化了校园的环境,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大家就自然而然形成习惯,自觉行动起来,校园环境班级环境越来越好,不良现象就少了。

怎样培养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篇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核心问题被摆到重要位置。众所周知, 自主创新源于问题, 爱因斯坦曾强调, 对问题的发现可能要比解答问题更为重要。然而, 各类学校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仍然没有较大改观。这里, 我们试图对“问题意识是什么、与哪些因素相关及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探讨。

何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 而且在思维和认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问题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质疑的思维品质, 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同时反映了个体思维具有质疑特色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是认知的不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 学生个体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困惑、探索的状态。第三是元认知控制、调整与评估认知活动的能力, 具体体现在个体的反思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孔子认为, “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他既高度评价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又重视学、思结合。孟子认为, “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强调和倡导个体的怀疑精神。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认为, “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进一步对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而又辩证的阐述。在国外, 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非常强调设置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从而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探究—发现”式学习方法。布鲁纳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发现学习”模式和理论, 他主张让学生个体主动发现,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总之, 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欲望, 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 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哪些因素与问题意识相关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知识因素为问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 问题意识是一种能力, 要使个体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信息为问题意识提供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越丰富, 就越有提出问题的可能性。知识因素的丰富与提高促使知识范围增大, 随着个体认知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也提高了个体认知结构不平衡状态的频率, 客观上为形成问题意识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造了条件。因此, 积累知识、建构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 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才能避免提出的问题在较低水平上重复, 从而有所创新。

思维因素为知识转化为问题意识创造了必然条件, 问题意识建立于严谨的思维基础之上, 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三种类型。依据吉尔福特的界定, 聚合思维等同于传统智力, 它和知识对问题意识形成的影响一样;而发散思维不仅是创造力的基础, 也是问题意识形成的基础。在个体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中, 批判性思维发挥作用最大, 只有在批判性思维的监控下, 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情境时, 才能明确判断当前任务和已有认知水平的差距, 通过不断反思促使问题意识的形成。

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天性, 它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一种新鲜和兴奋的情感状态, 通常表现为注意新的事物, 想去弄明白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提出各种问题。好奇心是问题意识的前奏。

独立性包括自立、自制和自主3个方面, 自立是指有较强的自信心, 自己事情能够自己去做;自制是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行控制的能力, 在认知过程中体现为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我效能感;自主是遇到外界压力和影响时, 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 不受别人观点的影响。独立性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必要条件。

勇气是指为了追求美好, 敢于尝试别人未所想、看似不可能的事物, 体现在认知过程就是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 敢于对普遍接受的观点进行质疑。个体只有在勇气的支撑下, 好奇心才能逐步转化为问题意识。

另外, 求知欲、自信心、毅力、性格等因素都与问题意识有关, 这些因素共同在问题意识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是学校教育创新的根本目标。学校应以教学理念、教学氛围和教学过程这3个方面作为突破口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 向“问题教学”的理念倾斜。传统教学对“教”与“学”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和实践, 而对“问题教学”则关注不够, 因此, 大部分学生对知识全盘接受却很少质疑。教师在教学理念上, 应向“问题教学”倾斜, 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充分得以展现;同时,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应避免重复性的题海训练, 注重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作业。

其次, 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氛围。第一, 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易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力;而紧张、压抑以及受限制的教学氛围则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鼓励学生善于发问、善于质疑, 让学生发表其独立见解。第二, 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班级和课堂环境。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身心处于自由状态, 思维更为活跃, 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形成。第三, 评价体系应以鼓励为主, 允许多样化的答案。这种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创造性的表现, 而不仅仅强调和重视结果, 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体系易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而不用在分数面前患得患失。

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篇3

关键词:主体意识;教学方法;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185-01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怎样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已经被教师们采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要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教育意识的教育教学方法在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入。现根据我多年的教学有如下三点体会:

一、培养主体意识,加强自我塑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而教育教学的环境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的发展,归根到底也是一个内因的构建、形成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对外界教育信息主观能动的认识,消化与吸收才能实现。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意识,就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将教育内容具体化、人格化、形象化,让教育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让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行动,让教育的外因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教师要达到上述要求,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树立教育目标激励学生学习。教师应该把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学生成长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品德、知识水平的差异和特点,来确定适合学生教育的教育目标,每个学生的人格要靠学生自己来塑造的道理,教师要清楚明确地讲解给学生,要把每年、每学期的教学目标明确告诉学生,唤起学生自省、自强、自信、自我塑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行动起来,寻找自己近期和远期的目标,去努力拼搏。

第二,用感人的事迹来感染学生。教师经常用一些事业有成人物的事迹,介绍中外历史上一些人曲折的成长历程来感染、引导学生,如“成功背后的艰辛”、“锲而不舍的毅力”、“功成名就的甘甜”等感人的事迹来深深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产生了共鸣,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具体现实的人生向导。

二、尊重主体意识,情理交融沟通

“动之以情,言之有理”是教师思想道德教育的行之有效途径。“言之有理”就是教師在教育工作中通过充分说理,启迪学生“明是非,知荣辱,辩美丑”,建立清晰的道德认识体系。“动之以情”就是教师在言之有理的同时,充分应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心灵感应,引起心灵深处的共振,唤起情感共鸣,以促使学生道德行为和品质的形成。因此,主体性自我教育必须以情理激发的方式,让学生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吸取对自己成长进步有用的养分。

教师应注意的是和学生的情感对话,人性的关照。作为一种内心体验、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趋同、共鸣等特性。教师细心观察、,谅解同情,体恤宽容,关心安慰及以情感人,用心灵对话等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渗透和沟通作用,能够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相通情相连的桥。

教师平时处处留心学生的表情和心理变化,察言观色,及时发现有关征兆,嘘寒问暖,可以增加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如某一学生因父亲出了车祸,母亲改嫁,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学生因家庭困难出现了面黄肌瘦;学生因“开夜车”或不顺心出现了眼睛红肿,眼神抑郁;有少数学生因偶犯错误也许是客观因素所致。教师了解情况后,要特别问候和组织学生慰问。在和睦相处、坦诚相待、结伴同行、促膝而谈的情境中,情感信息的传递和内心世界的表白融为一体,有助于教师工作开展。

三、突出主动参与,完善自我训练

今天我们的学生信息来源广泛,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勇于创新。但由于他们年龄、生理等特点的局限,缺乏道德判断的情操和思想等,总之,缺乏触发他们去规范自己行为的道德动机。因此,迫切需要教师架设构建实践的桥梁,向完整和健康的模式发展。首先,学生在认知层面上以自我为突破口,在自我调节和完善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说能积极地帮助学生形成如排解挫折和自控情绪能力、排解自我和自我否定的困扰的能力、排解利益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的能力、培养自我选择和自我调节能力。其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确定自尊、自知、自强、自立、自信为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目标。通过一些制度,强化学生理念,通过社会调查和 “手拉手、心连心”等活动,在集体活动和野外生活中,学生自我约束和相互协调与合作,体现了集体中良好的个人素质。使学生个体体验到了满足的成就感、个人责任的使命感和神圣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及凝聚力、向心力所形成的强大的集体力量。

怎样培养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篇4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情曾经是一代代的中国人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然而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与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形势严峻,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有限的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等问题已直接影响、制约着我们的经济发展。同时,我国广大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比城市学生家长素质低,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不高,意识不强,影响着环境教育的质量。

电视等媒体报道的环境问题,会使涉世不深的学生误认为环境问题太多、太可怕,人类没有解决的办法,从而产生比较悲观的情绪。老师们对青少年开展环境教育不仅是向青少年发出环境警告,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们提高环境意识、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改善身边的环境。

环境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境教育不仅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育事业更是德育内容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少年儿童在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同时,就收到良好的环境教育,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环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不仅使少年儿童认识环境,而且要注意培养其保护环境的态度和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寻找和探索如何让绿色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提高一代人的素质。同时,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们在自我管理,自我实践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要注重环保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能够具有进一步学习环保知识的重要的认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打造绿色学校,渗透环境保护知识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我们要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我们可以搜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如工厂的烟囱冒黑烟、小河面上浮满垃圾、被砍伐的森林等,告诉学生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让学生自己上网搜集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生对自己寻找到的资料往往更加相信,印象更加深刻。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1 注重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实施环境教育,采用自然教学法在各学科中进行环保教育渗透。《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序言中写道:“没有孩子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液化和小鸟。如果他们漠然,那是现代都市生活对童心的歪曲„„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秦晋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和平衡,这不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课堂教学中,我们尽情设计内容、形式都不同但有明确主题的游戏,从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带动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发挥创造力,环环相扣,彼此互补。使每一个学生无不感到新鲜、有趣。如“指鼻子”游戏给人带来神秘有趣的奇妙感觉。给你某种动物的8种线索,如果你猜到了这是什么动物,就把手指放在鼻子上,表明你已经知道答案了,那情境一下子便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热情。除了社会科学和品德与生活课外,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教材本身组织学生编写环保歌谣,开展歌谣竞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从而开启孩子们欣赏自然的美与神奇的心灵。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领会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产生对自然的使命感,在脑海中牢牢树立要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班会晨会是班级开展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有效地利用这些教育时间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十分必要。

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们可以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可以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而当今的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下载相关资源,为我们所用,为教导学生所用。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让学生观看98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录像,告诉学生这就是破坏环境所带来的后果。让学生观看贫瘠的大沙漠的视频和图片,观看受到严重破坏,沙土层裸露的大草原;观看因受到污染而变色的海水及海面上浮着毒死的鱼虾、贝壳等。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使学生了解了当今世界生态环境的现状,初步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有效平台,是研究实践的重要场所。我们把学科渗透作为环境教育的突破口,把语文、科学、社会等学科作为环境教育渗透的重点学科,要求担任这些学科的教师要深挖教材,将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打造出绿色课堂。

(二)以校园为主要基地开展环境教育,培养环保行为。

1、校园环境布置 2 在学校布置上,体现需学校创建环境教育的氛围。同时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环保教育活动,形成全体师生共建“绿色校园”的氛围。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是具有一定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积极发展的能动主体。让他们积极参加各自班级的“生物角”和学校环保生物组的小动物饲养活动,引导他们参与管理将静态环境变为动态环境的情境之中,使小金鱼、小乌龟、小甲鱼、小虾、泥鳅与盆景花卉在这个小天地里创意结合,从而激发起对生存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熏陶了孩子们“人和生物和谐相处”的情愿,“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保护野生珍稀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开展绿色校园,美化校园活动。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创建花园式学校活动,通过创建花园式学校活动,使学生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环境。

2、校园实践活动

在校园中开展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前提的各方面的和谐统一。绿色环保的校园文化是促进师生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现在人应有的良好素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因此,必须在自己的学校里创设一方“净土”,自然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可以把这件工作交给校园内的小主人,建立起中队“护绿保洁”区,实行插牌管理。“绿色小天使”们在校园中担负起园丁的职责。美丽整洁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激发了孩子们爱护环境之情。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环境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养成环保习惯 环保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环保教育的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加强环保教育。通过德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通过环保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可以组织“你丢我捡”的活动,用实际行动宣传环保。既捡学校、班级垃圾,又能走出学校,融入社会捡大街小巷的生活垃圾。对垃圾实行分类存放,将能回收利用的废纸、易拉罐、牛奶瓶、矿泉水瓶等搜集出售。对有污染的电池等废物进行搜集、统一处理。这既有利地支持了城市的卫生创建工作,又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环保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勤俭节约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节约用水的道理,从而养成随手关水龙头等习惯;教育学生节约用纸,明白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等道理。3 寓环境教育在少先队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之中很自然的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少先队的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让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成为学校传统的环境教育节日。

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也是学生最愿意积极参与的教育活动方式。学校的德育处,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部,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要积极思考,如何围绕“环保教育”这一主题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每周的班队活动,走进自然的环保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各种环保节日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环保假日小队活动等,使得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能够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不断地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了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强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如果以环保为主题开展活动,环保意识一定会深入人心,环保教育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成效。

比如,我们让学生自编以“保护环境”为主体的手抄报。学生可以自己搜集并整理一些人类保护环境、破坏环境的做法、故事等,可以自己创作抨击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展望环境治理光明前景的文章、漫画等。学生在搜集资料、写文画图的过程中,心灵会受到震撼。当孩子们将自己的手抄报展示出来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学到的环境知识将得到扩展、补充,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另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家乡的河水的现状进行调查,鼓励学生用自然课上学到的知识对河水进行分解、过滤、净化等,发动学生开展保护身边水源的活动。

在组织学生踏青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可以实地进行环保教育。孩子不要乱扔垃圾、不要践踏草地等。如野餐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寻找野餐的地点、如何处理垃圾等;在郊游踏青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维护环境的整洁,不随意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等。写环保征文、抵制“白色垃圾”、开展节水活动,“我是环保小卫士”,“认领一颗树”等活动,能使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家人、亲戚、同学的宣传和自身的行动还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使“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宜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表扬声中乐意地接受教育。如有一次我带学生到花溪乐园游玩,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好好地露一手,还带了不少食品助兴。来到森林公园我先让学生观赏了公园的美景,然后围坐在草坪上边欣赏表演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校时,发现原来碧绿的草坪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 4 同学们把各种包装纸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掉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会扫学生的兴,而且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呀,何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又示意他们坐下,即讲了一段《天游峰扫路人为何每天扫路》的故事,还跟他们讲了环境保护的知识。然后又扫视了一下碧绿的草坪,同学立即心领神会,抢着拾起垃圾,不仅把草坪上的包装纸拾干净了,连公园的角落也清理了一遍。当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时,我们会心地笑了。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在食堂前有事无事地去踩脚踏式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如在学习《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之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懂得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玩水笼头现象自然消失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规范不由地自觉形成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以学校为主阵地,带领学生走好环保之路,共建绿色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二、社会绿色忧患教育,触动幼小的心灵。学校环保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校内,不能之着眼于眼前的孩子,我们要努力通过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使校园绿色文明活动走向家庭、走向社会。从而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环保教育体系。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要进一步努力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特有的教育资源,通过“小手牵大手”,通过家校网络平台,通过家长学校讲座,通过各种倡议签名等活动,以孩子的意识影响大人,以大人的认识感染孩子,从而使环保教育活动成为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关注,共同努力的一项活动。

1、组织活动真实体验

为使环境教育深入人心,社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创设绿色的社会环境。首先可以通过一系列公益广告和社会标语等方式大力的宣传环境教育。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的环境保护活动中去,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可以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上过往车辆进行统计,对附近工厂烟筒进行统计,找家长或农民了解占用耕地建房面积,树木砍伐的数目等等。5 可以在开展创建绿色环保城市之际,可以开展“你丢我捡”活动,用实际行动宣传环保。既捡学校班级垃圾,又能走出学校,融入社会捡大街小巷的生活垃圾。对垃圾实行分类存放,将能回收利用的废纸、易拉罐、牛奶瓶、矿泉水瓶等收集出售。对有污染的电池等废物进行收集,统一处理。这既有利地支持了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又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环保教育,加强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宣传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勤俭节约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节约用水的道理,从而养成随手关水龙头等习惯;教育学生节约用纸,明白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等道理。寓环境教育在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让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成为社会传统的环境教育节目。我们可以设计“做个小小鸟专家”的活动,认识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护绿爱”,人人争做“绿色小天使”;发动大家为地球治病,献计献策的征答活动;评选你最喜欢的野生动物;开展“开发城市里的森林资源”和“城市中的生活垃圾是从哪儿来的”,“废物的根本出路是什么”和“自来水狮子来的吗”等追踪考察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既自然深刻,又终身受益。

2、走向社会教育宣传

进行力所能及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寒暑假是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大好时机,利用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冬令营或夏令营这一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形式,举办有鲜明环保主题的活动令人难忘的。利用节假日、春秋游和假期的实践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如在春秋游和假期的实践中,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使学生明白世界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好赖以生存的地球。如对学生周围的环境污染现象进行实地调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获得注意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认识到环境与他们呢每个人息息相关。让学生到大社会、大自然去进行环境教育一个生态定向的学习环境,必须保证孩子们与大自然间真正的相互作用,与大自然的联系是促进他们生态理解力的重要因素。获得环境知识的手段是: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因此,我们积极带领小学生走出校园,以大自然大社会为环境教育的课堂。定期举办有鲜明环保主题的“爱科学节”活动,让学生最大程度上参与社会的“热点”,体现环境教育的社会功能。

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各种社会环保教育活动,使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身到环保活动中去,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活动能力。在走出课堂的一系列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 6 环境保护教育,让他们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从小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社会环境教育渠道的畅通,使环境教育落到了实处,把环保种子深深地播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让他们从小懂得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并逐步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三、让绿色走入家庭,促进环保主义的延伸

学校的环保教育不能仅限于校内,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要进一步努力研究,如何利用学校的特有的教学资源,通过“小手牵大手”,通过家校网络平台,通过家长学校讲座,通过各种倡议签名等活动,以孩子的意识影响大人,以大人的认识感染孩子,从而使环保教育活动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的一项活动。家庭环境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教育。家庭生活中有很多互相教育的契机,在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的过程中就会比较各种性能、节能性,也会比较无氟和有氟冰箱的区别。这些,孩子们在《绿色商店开张了》一课中就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在餐饮方面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机会,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泡沫快餐盒等,这是在课堂中学过的《一次性用品》在生活实践中的再运用。还有用电用水的态度、废物再利用、买菜提篮子,不用塑料袋等。教育不一定会立刻产生效果,但它是长期的不断积累过程,我们教育孩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以情动人。

争当家里“环保小卫士”,促进环保教育。针对“白色污染”的逼近,开展我劝妈妈用布袋的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向父母们宣传塑料袋虽方便却增加了垃圾数量,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上百年不能自然降解这一环保知识,劝父母上街购物买菜使用布袋,菜篮,不用塑料袋。再如成立“禁烟小队”利用学生在家中“小太阳”的地位劝爸爸们禁烟,为了“小太阳”的身体健康,为了孩子的未来,烟民爸爸们定能与心爱的香烟说再见。还有如使用无磷洗衣粉、废电池不能乱扔,少用洗洁净,不用一次性木筷,少用一次性产品,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都可通过我们的学生这群环保小卫士来监督执行,小手牵大手,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结束语】: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少年儿童在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

学的同时,就收到良好的环境教育,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而小学生正是接受环境教育的最佳时期,容易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使少年儿童认识环境,并注意培养其保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同时根据环境科学实践性的原则,选择少年儿童 7 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个大课堂,激励他们从“地球只有一个”、“心系祖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我做起”等角度参与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并变为自觉行动,提高一代人的素质。

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对自然的“关心”,对全人类的“爱心”,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我们生活的地球必将重返清新和洁净,重新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参考文献】:

①邝福光《环境伦理学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年3月版 ②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4月版 ③《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7月版

④方江常利梅《科学教学实施指南》(小学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怎样培养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篇5

卡通动漫产业的高速发展给相关创作人员和企业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有经济效益的产业肯定会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动漫产业当然也不例外,动漫产业被国际社会公认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就有一部分人开始采用一些不正当手段为自己谋求利益,而这些不正当手段往往都是以侵害他人知识产权为基础的,职业教育该如何培养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呢?

一、职业教育动漫专业知识产权保护之不足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我国许多动漫企业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面对猖狂的盗版商,无法顺利进行维权,只能选择无奈地接受。据权威机构统计:面对知识产权的侵害,只有不到55%的企业运用了法律手段保护动漫知识产权。为什么很多动漫企业面对盗版,却选择了忍气吞声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动漫企业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熟悉,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这个问题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归结到学校教育,动漫从业人员应该在学校就养成这种意识,并掌握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知识。2.职业教育对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教学力度不够。对于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动漫产业来说,知识产权就如同生存的空气。我国早在1980年就成为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组织的成员国,我国也拥有《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但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关注更多的是专业教学,忽略了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教育,导致这些法规没有被动漫从业人员普遍了解,许多企业在面对不法分子的侵权行为时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维权,法律武器变成了摆设,在具体的执行中不尽如人意。动漫文创产业,由于其自身特点,知识产权侵权取证的难度很大,再加上侵权的不法分子越来越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很难被找到直接的证据,如果不了解相关法规,根本无法维权,许多动漫企业看不到维权的希望,也就只能放弃。3.知识产权保护课程体系不健全。职业学校知识产权保护课程体系不成熟也是导致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欧美、日韩等动漫产业非常成熟的`国家,他们学校内部就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课程体系,通过这种全面的培养,学生一但发现侵权行为,就会马上联系专业组织帮助他们进行维权。而在国内,职业学校基本没有这么完善的体系,国内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的教学工作是比较分散的,体系也不够完善。

二、职业教育动漫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改进策略

1.职业学校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教学力度。加大宣传维权意识,一是法律法规的宣传,很多动漫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完全不了解,职业学校有必要和行业联合举办相关的培训,让学生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要加强维权方法的宣传,职业学校应该加大知识产权教学力度,让学生养成创作设计阶段就考虑知识产权保护的方案和可行性。将专业的知识产权人员或专业机构引入学校,为学生开设培训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眼界。引导学生学会建立起一个能够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一旦遇到侵权行为,就能迅速扼制、打击盗版行为,使企业处于主动地位。

2.培养学生利用现有法律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是企业维权的武器。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善的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动漫企业的切身利益。动漫产业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专门设立相关的法律,针对动漫产业的具体特点进行防范,如面对取证难,我们培养学生在设计阶段就注入相关标识元素,做好侵权预防。体系的完善非常重要,但有法律不能很好地利用也是空谈,要熟悉法规,灵活运用,建立完善的体系,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并且鼓励学生联系社会机构参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3.加深学生对动漫产业体系的了解。学生的成熟不仅是技术的成熟,更重要的是对整个行业的了解和熟悉。动漫产业的产业链非常多样,动漫形象、剧本创作、书籍漫画、动漫电影、动漫游戏改编、各种衍生产品、主题游乐园等,各个环节都会涉及知识产权,要加深学生对各方面的了解,熟悉每个方面的特点,掌握如何预防侵权,面对侵权如何维权,包括如何运用行业协会,如何利用商会,如何联合其他动漫企业等途径,当学生对整个维权系统非常了解后,他们就会知道该如何预防侵权行为,如何去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篇6

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森林滥伐、水土流失、地球变暖、臭氧层空洞,以及各种各样的污染,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危害着我们的子孙后代。

面对如此迫切的环境危机,我们的小学生又知道多少呢 我曾在本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中做过一项调查,把环保意识、环保知识和环保对策等三方面的问题分为若干个小问题进行询问。如“你知道环保吗 ”、“环境污染包括什么 ”、“你还想了解哪些环保知识”、“为环保你可以做什么 ”、“你认为应该怎样开展环保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我们的环境,有着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对目前仍在危害环境的种种问题,比如白色污染、城市汽车尾气污染、大气酸雨污染、废弃电池污染、砍伐林木、乱丢垃圾、公共场所吸烟、工厂不合格排放及不断出现的恶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同学们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和关注。然而,学生们的环境保护知识太少。对于环境污染包括哪些方面,环境污染是如何造成的、对我们有哪些危害,环境污染和我们切身利益有哪些关联,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环境保护为什么对人类具有那么重要的意义等问题,同学们就一知半解或不知所云了。这一切反映了同学们环境保护知识的匮乏,说明学校对环境保护教育的安排和设计太少,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渠道太窄。

把环境保护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已势在必行。一方面,一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需要从娃娃抓起,环保知识和环保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另一方面,现在的小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当中还将有一批人会影响我国下世纪的建设和发展。这些未来的有社会责任感又有真才实学的实干家,现在正坐在我们课堂里。作为未来的世界主要的教育者,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做好他们的环境教育工作。我们不但要用课本而且要用身边这些活的教材,让孩子们懂得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激发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身体力行的智慧火花。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授人以知识和智慧,更要授人以思维和观点,要让学生养成终身的行为习惯。在学生中普及环境科学知识,让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养成环境保护的习惯,这正是2l世纪接班人树立新发展观、塑造新形象的必须条件,也正是我们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动力。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在建设自己的社会的同时,不会忘记维护自己的生态环境,不再重蹈前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前辙,我们的这个“地球村”才能真正得到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把开展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切入点。

下面,我就《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的教学,谈一下我是如何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的。

一、课前启蒙——实现道德认识的“前移”

思想品德课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但有些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学生认识肤浅:有些内容学生生活面涉及不到,了解不深;还有些内容虽近在身边,但学生欠留心观察,这就使得学生对所讲内容没兴趣、不信任或课堂发言无话可说,对教师所授道德观点,不易接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道德观点,为了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需要,我从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出发,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向阅览室,走向网络,走向传媒,走进身边真人真事,做广泛、细致的课前调查。

在上五年级《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课时,我让学生分组展开课前调查。通过调查学生了解到当前社会环境破坏现象严重,环保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保护迫在眉捷。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废水、废渣对土地、水资源等造成极大破坏,噪声、废气直接危害个体健康。通过阅读报纸,看电视知道了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治理。通过实地勘察,发现了哈尔滨市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在环保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通过访问,发现了许多保护环境的真人真事。这些调查资料有录音、照片、小故事、剪报、数据等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调查统计,可信度强,教学效果显著。

1、通过调查,丰富了感性认识。

学生对环境问题知之不深,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感受不深,对环保的意义认识不深。通过这样的调查,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使学生对环境破坏、治理以及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2、通过调查,激发了道德情感。

在调查中学生对环境的污染感到触目惊心,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感到愤慨,对自觉为环保做贡献的人,油然而生敬佩。同时,激发了自身要为环保做贡献的情感。

3、通过调查,提高了道德判断能力。

在调查的事例中,有保护与破坏环境正反两种表现。学生在了解了环保意义之后,自然对这两种行为有了明确的是非判断,这种判断力会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逐步提高。

4、通过调查,明确了道德行为。

通过对环保措施的调查以及人们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种种做法和一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学生自然萌生出保护环境“应该怎么做”、“不该怎样做”、“我要怎样做”的行为准则。

二、课堂晓理——实现道德认识的深化

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方面有了初步的感知,为课堂深入明理做了必要的铺垫。课前是先导,课堂是主体,教师要在40分钟的时间里,向学生阐释道德观点,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使这一道德规范牢记在学生的心里。

要使教育深入人心,就要走进学生心里,了解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出发,从学生课前调查的结果出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角度出发,定位师生关系,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育方法,这样教育才有魅力,才能被学生接受。

我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用多媒体出示三幅图(图一:泛着白沫的黄泥河河水;图二:黄泥河两岸遍地垃圾;图三:威舍工厂的烟囱冒着滚滚黑烟)创设情境,提问:“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有什么感受 ”引起学生的直觉体验与思考。明理环节时,引导学生用课前调查的资料逐一论证: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世界各国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及其治理,我国在环保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等问题。通过大家摆事实,看资料,明确了“要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保护环境,就是挽救人类自身”的道德观点。在辨析导行环节时,我首先让学生讲述调查来的保护环境的好人好事树立榜样,然后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课的总结时,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环保警示语,并进行讲解。至此,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德观念,伴随着积极的道德情感,深入学生心灵,道德信念初步形成。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为一个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1、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启发性、直观性、新颖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用录音机、投影仪、照片等多种方法展示自己的资料,学生兴趣很浓,在制作中也非常精心,同时,也注意了准确性、规范性。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2、运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认识。

讨论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大家讨论甚至争论,发散思维,受到启发,从而深化、扩展认识。在这一课中,教师提出了几个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充足时间,让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讨论中,倾听、启发、引导。通过讨论,明确了“环境保护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制定出了本地区环境治理的可行性措施,以及保护校园环境的几点办法,既明确了 道德行为,又深化了道德认识。

三、课后践行——实现道德认识的“后延”。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然而,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可见,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实现道德认识的“后延”,给学生架设一条道德认识转化的桥梁。

在《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一课,我开展了三项系列活动:

活动一,可以结合学校的养成教育和环境日开展“环保在我心”的宣传活动。活动第一步,让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宣传用的小旗子,要求图文并茂。同学们都积极看书、上网、查报纸,搜集多种素材,从创意、构图、色彩搭配都精心设计,倾注了满腔热情。第二步,上街宣传。在6月5日环境日那天,五年级全体师生手举宣传旗,敲锣打鼓上街宣传。同学们一遍又一遍高呼口号,口号声、锣鼓声此伏彼起。那缤纷的五彩旗、那感人肺腑的提示语、同学们那高涨的热情,使每一个行人都驻足观看。第三步,校内教育。回校后,同学们将所有旗子组成“环保在我心”图样插在校园,让其他同学观看,使全校同学都受到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环保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环保意识增强了,校内乱扔废弃物的同学少了,自觉保护花、草、树木的好人好事屡见不鲜,同学们都说:“这样的活动我们喜欢”!活动二:开展环境知识宣传周活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很多环境知识,知道了什么叫酸雨,它是怎样形成的,知道了什么是温室效应及成因,知道了什么叫清洁能源,知道了无铅汽车的好处,知道了“第二油田”的含义,知道了“RECYCLE”(回收再生)的含义和意义。于是我组织大家将所学知识归类、整理并配图,形成环境知识系列介绍。每班选出3个代表到1—4年级做环境知识宣传讲座,在全校掀起“学习环境知识,做环保小主人”的高潮。活动三:·启动“绿色小天使”的评选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同学们主动拿起铁锹来到马家沟河边,植树清污。在班里进行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的废旧纸分为一类,将不可回收的垃圾分为一类。将原来的一个垃圾筒增加为两个垃圾筒。很多同学不再购买不可降解餐盒装的食品,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一时间,“绿色小天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

课外活动是学生良好行为形成的“沃土”,在这块沃土上同学们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出美好的心灵。

1、课外活动是道德认识的阶梯。

通过“环保在我心”等活动的准备、开展,同学们对环保意义的认识在一步步地提高,美好的心灵在活动中孕育着,塑造着。

2、课外活动是陶冶情感的熔炉。

道德情感是学生认识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通过活动陶冶了学生情感,使心灵洞开。环保教育进入心灵,坚定了同学们“誓做环保小卫士”的决心。

3、课外活动是行为转化的动力。

怎样培养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篇7

一、构图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 前辈大师们都很重视对构图的研究。塞尚在艺术构思中十分重视形状、线条、色彩、体积的关系构成, 独特的几何化作品构成形式, 对现代艺术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十九世纪后期以来, 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 使原有的构图形式不能满足需要, 新的构图形式在艺术家的探索下不断涌现。克利姆特的作品中采用强烈的花纹平面化处理, 是极具装饰性的绘画构图形式;现代画家毕加索的《镜前少女》中, 融入了各种不同的圆形、方形、圆弧线, 并且各自形成节奏;莫兰迪的大量作品中充分地运用了对象的内形和外形所构成的不同的几何关系达到的画面的高度和谐, 从而产生了宁静而略带有忧郁的美。

中国画同样很重视构图的研究, 古代的绘画理论中构图又被称作章法、布局或经营位置, 东晋时代的顾恺之提出了“置阵布势”, 要求密于精思, 临见妙裁。不是见什么画什么, 而是要求画家根据布势的需要有所选择, 中国画十分重视气势和神韵, 潘天寿的构图喜欢作方形结构, 常常创作奇险的境界, 用以表现他雄阔、霸悍、质朴的艺术风格。

构图教学是高等教育美术课、设计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 纵观整个高等教育美术教学大纲, 构图知识的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因为一切形式因素, 不论是线条、形体、色块等, 都必定集中展露在构图之中, 要使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构图法则的能力, 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构图教学的内容, 全面系统地分析讲解构图的形式法则, 提高对构图教学的认识, 使构图教学成为独立的教学单元, 在现代艺术教学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构图是整幅绘画作品的开端, 也就是说, 有了良好的构图作品就成功了一半, 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培养发散性思维, 创新构图方法

1. 把握构图原则

关于构图的规律或原则, 各家所指, 不尽相同, 总之大同小异。差别往往在于着眼点不同、侧重面不同, 而基本道理多数都是一致的。其实, 中国绘画未必不要均衡和稳定, 所以在艺术创作中把握构图的原则, 是真正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构图方法与技巧的关键。那么, 艺术创作首先要能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画面主体, 也就是说, 不管使用什么方法, 要能使观赏者的目光渐渐投向画面主体, 通过主体与陪衬画面的结合, 更容易理解画面上的内涵, 从而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其次, 艺术作品中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或是表现一个人, 或是表现一件事物, 即使是抽象画其实也有一个主题。主题应该在作者心中明确, 毫不含糊, 但在表现上不一定使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只有主题鲜明, 才能更好地展现绘画目的, 才能使观赏者充分理解画面上的含义。

2. 创新构图方法

绘画中的理想不是固定的, 因个人的理念、时代、民族而异, 文艺复兴时著名画家达芬奇, 以肖像画而闻名于世。当时的肖像画流行正面或侧面为构图标准, 而达芬奇却取四分之三面来构图, 这就是他理想的构图理念。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 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 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 变化透视关系, 改变视觉角度, 从而打破思维定式。促使学生多观察, 多思考, 多进行小构图, 尤其是对同一景色进行不同的取景、不同空间透视等关系的观察与构图, 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

3. 融入构图艺术

当艺术作品中具备了上述提到的构图的基本原则时, 艺术实践则表现为均衡、对比和完整, 这不仅是构图的初级阶段, 而且是构图的最高阶段。绘画作品要成为一幅艺术品, 应该在构图上有更多美学的要求, 成为一个有机体。所以, 在绘画作品中融入构图的艺术才能更好地展现画面内容。第一, 新颖与朴素的艺术展现, 构图的原则固然应该考虑, 但试想如果画家都按照原则作画, 那就无法吸引住观赏者, 只有新颖的构图, 才能吸引人们的视觉, 利用心理学的首因效应, 给人以感染力和吸引力。第二, 节奏和韵律的艺术展现, 韵律广义上讲是一种和谐美的规律, 是造型要素在节制、推动、强化下呈现的情调与趋势。一幅具有较高艺术的构图, 不仅要具有新颖与朴素感, 而且要有韵律感。第三, 装饰性绘画更注重主观性和规律, 它可超越客观现实和时空限制,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 构图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正确培养学生的构图意识, 能让学生认识构图, 把握构图原则, 掌握构图艺术, 从而更好地展现出艺术作品的蕴含, 让学生画得更好, 画得更自信。构图意识的培养应始终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末, 为学生的绘画、创作积淀力量。

摘要:构图教学是高等教育美术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文章通过分析构图教学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提出在高等教育中构建构图教学单元的必要性。从把构图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创新构图方法两方面进行构图意识培养, 充分利用构图特点, 更好地发挥其在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构图教学,构图艺术,散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千一.谈构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6.

[2]宋小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油画教学模式.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05, 4.

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8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 、 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

在传统教学中,一堂课,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意图去七嘴八舌地回答:“是,不是”、“对,不对”这堂课不是真正还给了学生,况且,当代的中学生在强烈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教育在统一目的,统一内容,并在统一的时空内进行,也决定他不愿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满堂灌”和“添压式”教学方法。而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苏霍姆斯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还给学生,让学生做主演,这样也并不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引进对话,包容,平等共享的关系相处。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敢问敢说,兴趣和创新欲望才能被激活起来,使学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

过去教师“一桶水”去满足学生的“一杯水”还能应付自如,可是瞬息万变的今天,原来的一桶水已经逐渐老化,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师总是把自己已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鼓励学生多学课外知识,去发现新知识,也不鼓励创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这已不适应课改的要求,从而束缚了学习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策略也要随之更新。常言道:“教学,教学”就都会学生“会学”,由教师重“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创新能力转变。这样才能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提高,并鼓励学生敢于超越教师,大胆设想,挑战教材,挑战权威,从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

三 、要注意培养学生互助作意识

过去,在课堂上,教师总是爱唱独角戏,并要求学生集中精神,不准交头接耳,做作业时,要求独立思考,单兵作战。俩人一说话,会被教师误认为抄袭别人的作业。当然要被教师指责,这种课堂教学束缚了学生的互助合作手脚,失去了合作互助的创新的培养机会。课堂上,只有把注意培养合作互助的意识,才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吧不懂的问题通过相互讨论来解决,不知道的事情通过交流来解决,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上就能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意识,并能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和培养知难儿进的创新意识。

四 、注重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意识

自尊心,是一种自我尊重,自我爱护,并期望得到他人,包括集体与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学状态,自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信任,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实现这目的的心理学状态。自尊心与自信心相结合,就成为强大的力量,它能催人向上,不断进取,创造奇迹。自尊自信心使发明家爱迪生忍受几千次的失败,终于创造出白炽灯泡,给世界带来光明;自尊自信心使身体不足威震世界兵坛。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从众心理非常强,特别是对教师的观点不敢有任何异议,这与自尊心的心理学状态是不合道,这不利于当前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个性意识,增强勇敢地面对挑战,确立自尊心,就能充分信任自己,认为我能行,能干好,在学习和工作中分理处使自己不断发展。

五 、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怎样培养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篇9

1、通过活动认识一些常见的工具,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在操作过程中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准备材料:

1、各种食物:黄瓜、青菜、胡萝卜、苹果、大蒜、切成两半的西瓜

2、各种工具:人手一份汤匙、剪刀、塑料刀、瓶子、一块抹布和一个框子 指导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变魔术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姚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小朋友仔细看!变!变!变!你们看我变出什么东西来呢?这些漂亮瓶子里都装了什么呢!”(蔬菜和水果)

2、提问:“请小朋友猜猜瓶子里的东西是怎么装进去的?”(幼儿自由回答)

(二)基础部分:

1、教师启发幼儿思考如何改变物体大小 师:“姚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刀子、剪子、汤匙还有瓶子(出示给幼儿看)。今天你们也来当小魔术师,我们一起来变魔术,看看要怎样才能把桌子上的东西放到瓶子里去,等一下我要看看哪个聪明的小魔术师懂的把桌子上的东西装进瓶子里,好!小魔术师们去试试吧!”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真棒!你懂的怎样变魔术。真聪明,你懂的把东西变小然后在放进瓶子里。”(1)教师引导幼儿将物体放进瓶子里 师:“刚赶姚老师发现xx魔术师与xx魔术师很棒!他们懂的怎么变魔术,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变魔术的。”

(2)邀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 师:“你来告诉大家刚刚你是怎么变魔术的好吗?那你呢?真棒!原来你们是把大的东西变小之后在放进瓶子里的。”

小学生怎样保护环境 篇10

1、不随地吐痰

2、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3、用完水及时关闭水笼头

4、多种花、草、树木把您打扮的更漂亮

5、保护臭氧层

6、不随便丢垃圾

7、垃圾分类

8、回收废电池

9、尽量不排放乌烟

10、不浪费纸张

小学生怎样保护环境

1、不随地吐痰

2、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3、用完水及时关闭水笼头

4、多种花、草、树木把您打扮的更漂亮

5、保护臭氧层

6、不随便丢垃圾

7、垃圾分类

8、回收废电池

9、尽量不排放乌烟

10、不浪费纸张

小学生怎样保护环境

1、不随地吐痰

2、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3、用完水及时关闭水笼头

4、多种花、草、树木把您打扮的更漂亮

5、保护臭氧层

6、不随便丢垃圾

7、垃圾分类

8、回收废电池

9、尽量不排放乌烟

怎样培养学生作文语言的创新意识 篇11

关键词:教师;培养学生;作文语言;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388-01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初中教材中有篇文章叫《我的“长生果”》,作者叶文玲曾写到:“记得小学有次作文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照例引一段范文,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忽然掠过了不安的一念:大家都这么写多没意思!我要用我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谷物和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于是,我得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接着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作者取得这样的成绩,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用如今的术语来说,就是语言的创新意识。本文作者的成功之处就是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去写秋天,用自己独特的眼睛去观察秋天,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去描绘秋天。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语言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作文语言的创新意识。

一、作文语言的创新意识

1、语言的创新

《故乡》中闰土和杨二嫂为什么一直令人不忘?我认为原因有:一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是当时贫苦农民的代表,杨二嫂是当时小市镇中下层小市民的代表;二是先生用了独特的创新的语言刻画了两位人物独特的个性特征。所以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凡读过《故乡》的人都还记得:“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红活圆实的手,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手捏一柄鋼叉,用力地向一匹猹猛地刺去……”哦,那是少年时代的闰土,其中“紫色的圆脸”、“小毡帽”、“红活圆实的手”在我们所阅读过的作品中,并未出现过,所以读者读到此处有耳目一新之感。

2、语言富有独特的个性

《一面》中刻画的鲁迅先生形象,一次比一次更加清晰,最后成了一幅特写,永恒地留在人们心中。作者的成功之处就是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独特的个性:隶体“一”字的胡须,头发约摸一寸长,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用这样的语言来描写鲁迅,在读者心目中已经定下基调,每个读者的心中都认定了这个模式。如果我们再用这样的句子来写另外的某个人,就会有人批评说是“抄袭”,是“盗用”,而且也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再如《荷塘月色》中描写月下荷塘一节,作者用了“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以动写静,写出了荷叶高而圆的风姿。学过这课后,我布置了一次写景作文,其中有个学生就模仿此句写了“校园里的树真多,月光隔了树照下来,就像亭亭的舞女的脚。”看罢令人失笑,但它却提醒了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作文语言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化特点。

二、怎样培养作文语言的创新意识

1、应加强阅读训练

语言创新教学必须重视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认为这“读”字也包含阅读意思在内,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些文质优美的精品,所以教师应在平时引导学生品读、多读、精读教材课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国家教育部也向全国中学生推荐30多部中外名著,这都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高考试题中阅读的分数比例人人皆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键,学生在阅读上得分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今中外的作家成功事例告诉我们,阅读对于语言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2、应注重引导感悟

培养语言的创新重在感悟。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无一不是通过它的语言来传达某种思想感情,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所谓“咬文嚼字”,“咬”和“嚼”,其实都是指语言的品味和感悟,品味语言有什么不同,感悟语言又有什么不同。朱自清的《背影》一直被奉为佳作,我认为它的成功之处是用了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文章体现了亲情的可贵和难忘。但对这种情的领悟,又是在自我感悟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感悟。

3、要有独特的个性语言

什么是个性?个性即事物的特性。《红楼梦》为什么读者多?鲁迅作品为何有这样高的地位?《三国演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老百姓喜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的语言,用现在的说法把它们叫做语言的“创新”,实际上就是作品语言富有独特的个性。在备孙犁的《荷花淀》一文时,我自己读课文,都忍俊不禁而发笑,有什么好笑的呢?只有水生嫂式的人物才能说出水生嫂式的语言,作家用富有个性的语言,抓住白洋淀的风土人情,高高的芦苇、茂密的芦苇荡,一群说着白洋淀方言、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在特殊时代成长的人物跃然纸上,整个小说都散发出淡淡的荷花香味,十里飘扬……

4、教学生学会赏析古诗词

赏析古诗词是高考中必不可少的一道题,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把握李太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培养语言的创新意识,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无论是基础题,还是阅读题,无一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作文更离不开语言的创新,一段好的阅读、一篇好作文,其成功的关键就是语言的“新”,语言千篇一律的文章是绝对不会得高分的。

上一篇:遇见友情的作文下一篇:企业风险评估报告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