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绘画世界说课稿(通用8篇)
1、沿坡讨源,见字见马。
2、悠悠岁月,浓浓马情。
3、走进诗的海洋,找寻马的足迹。
4、唇枪舌战。
5、自由畅想。
6、与马共舞。
借本次活动激发学生对马的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为此确定了本次活动课的目标: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激发和培养关爱动物和崇尚真知的情感。
2、探寻“马的世界”,了解马的有关知识,开阔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3、培养多角度研究问题的意识,学习一般问题的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开阔学生的视野。
[活动重点]
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的内容较为丰富,若要每个学生每一项活动都参与,耗时太多。因此在活动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与马有关的字词、俗语、谚语、歇后语、诗词、故事、传说等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并能对相关的材料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展示成果。
(二)活动过程
由学生组织进行,主要是利用汇报、游戏、评述、演唱等各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首先,主要是借助交流以“马”字为主的字、成语、俗语、歇后语等,了解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与马有关的诸多知识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收集,并能对该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的意识,因其涉及的面较多,所以利用分组的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不同角度进入文化世界,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其次,是由学生自行收集与马有关的诗词,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是让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筛选,确定最佳材料作为展示成果进行交流,并针对话题中的两个议题进行探讨,形成自己的见解,培养思辨问题,崇尚真知的能力。
《走进绿色世界》一课, 选自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家园》。本单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 要有环保意识, 做家乡环保小卫士, 从小就热爱家乡, 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然而, 在这一单元当中, 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已经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我们人类不能置之不理, 坐以待毙, 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
《走进绿色世界》这一课就是让学生感受绿色对空气, 对水土保持, 对沙漠的侵害, 都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教育学生要爱护绿色植物, 爱护我们的生活的环境, 就是环境保护的最有效的方式, 方法。这里强调的绿色, 不单单是指绿色植物, 更是指环保, 健康, 无毒, 无公害, 等更高层次的含义。
二、说教法, 学法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 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遵循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引领学生进行亲身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
古人说:“授人之鱼, 只供一餐所需, 而给人之渔, 终身受用不尽”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 我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讨论、观察和想象, 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悟理说理的能力和规范行为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学程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 是培养与激发学生兴趣的先决条件, 因此为了拉近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 我以亲切的谈话方式导入了新课“同学们,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北方的春天来得特别的迟, 走的又特别的快呢?当我们刚刚脱下笨重的冬装, 还没有看够那绿草茵茵, 柳枝摇曳的满眼春色时, 夏天的脚步就已悄悄来临了, 在这生机盎然的初夏时节里, 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 去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呢?”同学们听到了老师具有亲和力的话语, 以及对大自然的无限风光的向往, 豪不犹豫的回答了想, 此时我说直接导入新课, 那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 一起走进那绿色的世界。板书:走进绿色世界。
2、情境体验, 感悟明理
首先我播放了一系列描写美丽的, 充满绿色的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景色的画面, 同学们在欣赏大自然的无限风光的同时, 教师配以轻快的音乐并加以解说, “现在同学们想象一下在放暑假时, 你来到了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个世外桃源, 这里没有汽车的蜂鸣声, 也没有随处可见的塑料袋, 有的只是小鸟在歌唱和小草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你慢慢的走在丛林间的小路上, 呼吸着小草散发的香气, 聆听小鸟那天籁般的声音, 山间的小溪潺潺流动, ”因为这视频的播放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学生以眼前一亮的感觉, 再配以教师深情的讲解, 让同学们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接着让同学们说说你此时感受吗?同学们会说比如心情会很好, 空气新鲜呀会说出很多很多……在同学们陶醉在这梦中的仙境里时, 我及时的追问, 同学们, 假如我们生存的环境, 我们生活的周围没有绿色, 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呢?同学们会陷入深思, 之后会说, 我们的食物大多都是绿色植物, 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将会饿死, 还有的同学会说我们会每天生活在沙尘当中, 出门必须带口罩等等、接着我说, 其实没有绿色植物给我们带来的恶果不仅仅是这些, 然后我播放了几个图片 (洪水泛滥, 水土流失, 沙尘暴) , 这些图片和之前播放的视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如果是你, 你会选择哪种生存环境?为什么?同学们当然会选择有绿色植物的生存环境, 而且会说出绿色植物的种种好处等等, 我接着说现在你们应该知道绿色植物的作用了吧!同学们会说绿色植物很多作用, 比如说能减少噪音, 减少空气中的灰尘, 还能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在自然界, 绿色植被还能防风固沙, 起到水土保持, 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 此时我及时做出小结, 是呀, 绿色植物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太重要了, 它是我们的朋友, 是我们人类的保护神。因为有了它们, 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多姿多彩, , 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空气清新, 环境优美, 它们就像我们的一位真诚的朋友, 保护着我们的地球,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这正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两种不同环境的对比, 使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了植物在我们生活中所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知识拓展、深化主题
在这一环节中, 我问同学们通过资料的收集, 你们都知道哪些绿色产品呢?由于同学们课前准备的很充分, 多数的绿色产品都可以说出来如有绿色食品, 绿色冰箱, 绿色消费, 绿色上网等等。接下来我以绿色食品为切入口, 展开讨论, 因为绿色食品相比于其它绿色产品更能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什么样的食品是绿色食品?2、绿色食品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通过同学们的讨论, 同学们总结出, 那些无污染, 无公害, 有营养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为了让同学们对绿色食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又通过课件展示出几种食品, 让同学们来选择一下, 哪些食品是绿色食品, 哪些食品不是绿色食品, 为什么?通过这一个小问题的设置, 让同学们学会辨别绿色食品, 并知道在我们周围有很多食品不是绿色食品, 如说油炸食品, 膨化食品, 碳酸饮料, 方便面等等, 它们虽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但却对我们的身体有害处, 影响我们的生长及智力发育。提倡同学们多食用绿色食品。接下来以小组的形式分别讨论绿色能源, 绿色消费, 绿色上网, 并加以汇报,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绿色知识。通过小组讨论之后相信同学们对绿色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 这时我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绿色除了代表绿色植物之外, 它还代表了什么?同学们会说出它还代表着健康, 生命, 环保, 可再生, 节约等等。其实绿色不仅仅代表这些, 它还包包含很多, 之后我为同学们播放了一公益广告。通过这公益广告将本课推向了高潮, 使学生对绿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广告之后, 我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绿色还代表着什么吗?分享, 关爱, 等待, 有是只是十厘的厚度, 我再及时总结。
四、活动延伸、畅谈收获
在此环节中, 我以奥运为题, 进行课后延伸, 因为我们的北京奥运又被称为绿色奥运, 为了把绿色的奥运, 绿色的北京, 绿色的中国, 呈现在给世界人民的面前, 我设计了一个绿色小天使计划, 内容是如果谁在环保方面有好的想法和点子, 谁就可以为自己配带一枚绿色小天使标志, 通过这样一个小活动, 使每一名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绿色的重要性, 同时也懂得了绿色的中国, 绿色的奥运, 不仅需要我们自己, 更需要我们全中国十三亿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本节课快要结束时我也为自己配带了一枚绿色小天使的标志, 因为我觉得我应该和同学们一起做绿色的天使, 做绿色的保护者, 把美丽的绿色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把美丽的绿色洒向每一个人的心里。
一、说课标,明方向
说课标是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标准”部分进行分析说明。2011年版课程标准将“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部分由“标准”、“活动建议”、“说明”组成。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总目标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整体。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课程内容
1.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对“世界气候”一章提出的标准要求如下: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新旧课标对比
对比、分析新旧课标(2001版和2011版),可以了解课标变化,领会课标的主旨和精神,准确把握和理解课标。
“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 改为“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解读】增加了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世界气温分布的差异。
“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改为“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改为“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解读】行为动词由“说出”变为“归纳”,有利于学生锻炼析图能力;提高了要求,注重了认知过程。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改为“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改为“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改为“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解读】使教学要求更具体、明确,易于操作、易于观察、易于评价;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说教材,知内容
1.编写特点
中图版教材反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目标和理念,体现地理学科的进展,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1)由近及远,先中国后世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是学生基本的认识方式。教材选取“先中国(七年级)后世界(八年级)”的展开方式,从身边事物开始,逐渐向远、向外展开。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中国地理时已学过气候的部分知识,可以作为本章的知识准备。
(2)注重探究,两个系列并行。中图版教材注重探究,将课标提倡的“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关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在实处,在设计课文系列的同时,设计了一个探究系列,形成双系列的内容体系结构和呈现方式(如图1)。
(3)图像丰富,轻松习得知识。教材注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选择的图像主题突出,视觉效果明显,充分反映地理事物的特点与分布,不仅拓展知识内涵,还扩大学生想象空间,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4)学生为本,联系生活实际。教材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和阅读材料,使学生感到教材是“活”的、“动”的、“新”的。 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5)活动丰富,学习方式多样。以实践和探究活动为切入点,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教材内容体系,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地理 “好学”, 使学生变得“爱学”地理、“会学”地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编排体例
中图版义务教育地理的每册教材都是按照章、节体系进行编排。
(1)主题。主题包括章节名、主要内容及图片。章首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章节所学内容,图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思考。
(2)探究系列。探究系列包括章首的“课题”(有四个标题:课题目标、课题准备、检查进度、总结)和节前的“探索”活动,活动的设计突出探索性,力求有新意。探究系列有助于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学习指南及阅读提示。在“探索”活动后、课文开始前,有一个“学习指南”, 针对本节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时,“学习指南”下有“阅读提示”,告诉学生怎么阅读、学习,应该注意些什么等。
(4)课文系列。课文系列不仅有正文,还有“活动”(有探索、读图、思考、比较、计算、讨论、观察等提示),“阅读”及复习题。正文阐述了知识要点,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思结合能力,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复习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内容结构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世界气候”共分为三节: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其中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包括两个内容——世界的气温和世界的降水,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包括五个内容——热带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类型、寒带气候类型和高原、高山气候类型,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包括两个内容——气候与生产、气候与生活。
4.立体整合
(1)横向整合。本章与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三章“居民与聚落“和第四章“地域发展差异”共同组成世界地理的概述部分,为学习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中的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做知识准备。此外,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非常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如气候影响人种体质特征、气候影响人口分布、气候影响聚落的规模等。
(2)纵向整合。本章是在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三节“天气与气候”的基础上讲述的,是在之前中国气候的学习基础上,全面系统化地深入学习和深入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并为高中阶段地理必修1学习气候类型的成因做准备。
三、说建议,悟方法
1.教学建议
(1)精心导课,激发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导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例如,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导入新课时,先展示非洲热带草原和南极冰原景观图片,再展示拍摄者——李掌柜(平顶山平义兴烧鸡店的老板)的照片,学生看到熟悉的人物很亲切,也就特别愿意探究形成景观的气候原因。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导入新课时,对比菲律宾和伦敦春节景观图,让学生观察服饰反映的当地气温差异。
(2)媒体助力,轻松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抽象图表的绘制方法和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突破教学难点,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实效。例如,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时,可借助多媒体演示绘制方法,节省课堂时间,让学生一步步跟着教学课件进行绘制,学习省力,提高教学效率。再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是教学难点,学习之后每节课前,笔者都利用地图提问学生图中序号标示的区域代表哪种气候类型,培养学生空间概念,也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效果显著。
(3)妙用地图,锻炼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也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学生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锻炼读图、析图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从地图中获取地理知识,并提升地理综合能力。如通过读图,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规律等。
(4)对比差异,掌握知识。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学生通过各种类型地理事象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最终获得地理知识。如对比、分析非洲纬度相近两地(鲸湾港和伊尼扬巴内)的1月和7月平均气温,结合流经附近的洋流差异——寒流和暖流,分析气温产生的差异,学生容易理解洋流对气温的影响。再如,通过对比相似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学生分析异同点,更能精准掌握气候特征。又如,对比印度某地雨季和旱季的两幅景观图片,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学生更易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雨季和旱季在降水方面的明显差异,再配以雨季和旱季季风风向对比图,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
(5)归纳列表,一目了然。用精练、醒目的表格,展示材料,或整理、归纳基础知识点。表格相比于大段文字,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6)方式多样,促进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方式多样,促进学生发展。可以让学生当主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7)动手绘制,提升技能。说千遍不如做一遍。通过指导学生绘制图表,将原本难以理解的难点转换成直观的形式,并提升学生的地理绘图技能。
2.评价建议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地理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1)多元评价。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形成的评价不仅有教师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家长评价。
(2)综合评价。采用“档案夹”对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档案夹”中逐步添加了学生的测试卷、探究活动的报告或小论文、小制作或小标本、查阅的文献资料、收集的图片和照片、剪报、获奖证书等。
(3)方式多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实现评价的目标和功能。评价时,除测验评价,还有观察评价、量化表格评价、档案评价等。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学校地理课程基本资源库。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逐步建立基本的地理课程资源库。
(2)利用学生学习经验资源。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
(3)开发社会地理课程资源。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4)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特点是形式多样、数量巨大、获取方便、内容新颖、成本较低,是地理教学极为重要的资源库。此外,还可引导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地理。介绍一些地理方面的网站和电子杂志:中国国家地理网站,网络电子杂志如《国家地理》、《华夏地理》、《中国国家地理》;地理影片,如“帝企鹅日记”、“后天”、“龙卷风”等;地理微信公众号也是师生获取地理信息资源的好平台。
教材:小学人美版美术第四册第2课《绘画游戏》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人美版美术第四册第2课《绘画游戏》。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绘画游戏》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图形进行联想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具体目标为:
1.了解本课绘画游戏的基本方法。
2.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教学难点定为: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二、学情分析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体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我主要通过“形的联想”、“走迷宫”、“迷宫探宝”等游戏环节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探索再到创新这样一个过程。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游戏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我还设计了 “摸奖”的游戏来奖励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充分凸显美术活动的学科特点,同时也让这些图画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教学。在轻柔的音乐声中,稳定学生情绪,提示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具,为上课做好准备。
(二)谈话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有趣的绘画游戏。想不想一起去玩一玩?”这一谈话直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形的联想”游戏。在这一游戏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从常见的三角形、不规则的图形展开联想,并通过添画的方法来创造新形象。使学生在联想添画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图形、不同的方向都会带来不同的联想。为后面学生对“迷宫路线”随意形成的图形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添画服务。
(四)“走迷宫”游戏。在这一游戏环节中,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线条随意画,请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伸出手指跟着一起弯弯绕绕地画线,感受线条的连贯性和随意性,同时也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五)“迷宫探宝”游戏。在这一游戏中,因为学生有了先前对图形的联想、添画经验,我就尝试先让学生来“探宝”,并利用小组探讨、交流、演示的形式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再出示教师的范例,使学生感受不同个体联想、添画的内容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起来联想、添画,感受绘画游戏的神奇、有趣。另外,我设计了一个看图思考的练习,向学生出示四幅“迷宫图”,让学生说说哪张迷宫图最容易让我们添画,从而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创作。
(六)作品欣赏。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我分别引导学生从画家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中感受画面的神奇、有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了解线描装饰和涂色装饰的两种方法,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七)学生练习。在这一环节中我鼓励学生用走迷宫、联想、添画的方法自己来创作一幅神奇而有趣的画,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说说画画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在学生创作的同时,展示一些配有音乐的图片、作品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作,体验绘画游戏带来的快乐。
(八)活动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通过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感受不同作品丰富的想象力和趣味性。然后教师再总结、评价,鼓励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积极想象,大胆创新,实现美术活动的价值。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第4册中的《绘画游戏》。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式,以体现学生主体性为教学理念。
据此,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本课绘画游戏的基本方法。
应会:会利用随意协调形成的图形,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根据教学目标确立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难点是:如何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二、围绕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首先,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的线条,如直线、曲线、折线、并讲解它们的特点:
直线: 静止 曲线: 流动 折线: 曲折
之后引出本课课题(板书)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线条给人不同的感觉。再对各种线条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我进行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并思考一下图片中都添画了些什么?有的学生说画了人各动物,有的说画了植物,还有的说画了生活中的物品等。(边说边指)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线条组成的形状给画面添画上很多东西。通过欣赏大师及小朋友们的作品,让学生较为直观的感受到随意变化的线条在添画后变成的一幅幅极具想象力的美丽图画,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美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线条随意绘成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将线条合理、恰当的安排则是学生完成一幅好的作品的前提,为了解决好重、难点,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我向学生出示了三张构图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哪一幅的线条疏密处理得好?为什么?
同学们说:第一张太空,不宜引发联想;第二张线条过于复杂,不好添画;第三张比较好,有疏有密,好构图。
分析,比较过后,我又向学生提出问题,线条安排好以后,接下业我们将做什么?再一次引导学生欣赏书p4的绘画步骤(内容)。
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总结出绘画的步骤,教师进行示范。(教师动手画)通过讲解、示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了解怎样用线条在画面上构图,掌握联想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出生动有趣的形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作业要求:
1、学生每人画一张添画。
(1)在作业本上随意画线,注意疏密关系。
(2)利用自己画好的线条进行联想添画,用色彩突出添画的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作业要求目的在于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创作,培养学生有意识地选择颜色的能力,让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作业。教师通过星级来评定作业,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四、最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先让学生自评,然后小组内互评,各小组推选出构图好,想象丰富,色彩鲜艳的作品。教师拿出好的作品讲评优良,分析学生作品中的创新表现内容。
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在今后绘画中有所提高,在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可见,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无从谈起。低年级的学生头脑中充满了丰富的,这需要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和认同,本课教学正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欲望,可以说全班有多少学生就会创作出多少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作业效果出人意料。学生在随意组成的图形中进行巧妙的添画,他们的发散思维得到充分的提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极积的创新意识,激励了儿童创造才能的发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式,以体现学生主体性为教学理念。指导思想: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新课程标准在本学习领域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我把本节课设计为以游戏为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充分的展开联想、创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目标:
1.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各种图形充分的展开想象,进行添加,完成一幅有趣的画。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欣赏以及相互交流、启发,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3.通过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点:学习利用随意形想象、添画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教学难点:巧妙结合已有图形的特点,添加成生动有趣的形象。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二、讲授新课: 1.游戏导入: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玩个绘画游戏,怎么样?(出示课题:绘画游戏)2.画线游戏。
教师:你来指挥,我老画,我一起来随意画一条。要连贯画满画面。(师生合作共同画一条简单的线条)3.想象练习:
教师:孩子们,我画的是什么?(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学生:汇报。(根据随意线条所组成的的图形,充分的展开想象)教师:教师生动形象的添画。(教师演示。通过示范,使学生明白如何添画。)4.研究探讨:
教师:孩子们,看原本简单的线条中,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宝贝。如果我们把这条线画的在复杂些,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好么?让我们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的画满画面。(也可以闭上眼睛画)
教师:看这些随意的线条,所组成的图形中都藏哪些宝贝呢? 学生:根据随意线条所组成的图形充分展开想象。教师:1.请1-2位同学到前面把他画出来
2.请大家也来快速的找并画出藏在你作品中的那些宝贝吧。学生:展开想象并把添画作品。
教师:下面请同桌互换作品。请帮你的同桌找一找,哪些他还不曾发现的宝贝。学生:互换作品后快速的展开想象把同桌不曾发现的宝贝添画出来。教师:巡视辅导。(即使纠正存在问题的学生作品,使学生明确画随意线条时应该把握处理好线条的疏密关系。)5.欣赏:
教师:你知道么,在一百多年前的西班牙,有位名叫米罗的大画家。他也非常喜欢玩这种绘画游戏。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下他的佳作吧。1.你能从画面找到些什么?
2.我们的画和大师的作品偶什么不同。(强调构图及色彩的把握)学生:汇报。
三、学生创作: 教师 :我觉得大家能创作出更漂亮的作品来,有信心么那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一场精彩的 “想象大比拼”。我们比一比谁能巧妙的利用随意线组成的图形,添加出最多,最生动有趣的形象。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教师辅导要点:
(1)随意形的疏密关系(2)添加内容是否生动(3)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四、课堂欣赏、评述作品: 1.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2.学生互相欣赏,简单说出自己的作品内容。3.教师评述优秀作业。
五、小结:
———张蕙芷老师讲座心得
上周五,我与幼儿园的老师们一起有幸听了一堂有关于幼儿绘画教学方法的讲座,主讲者张蕙芷老师在幼儿绘画教学方面具有多年丰富的经验,多年来一直致力钻研如何教孩子画画,以及如何走进幼儿的绘画世界。讲座内容使我们受益匪浅。
张老师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艺术的雏形。游戏内容就是幼儿绘画世界的主题。幼儿绘画的前奏是涂鸦,用各种线条和图形表达自己所知,大胆直率的画面展示孩子的心智。最初的时候孩子只会用各种线条和简单的不规则的图形来表达自己的绘画内容,这时可以用笔宝宝跳舞,小小点点像什么,大水和小水体会不同的内容。
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感官的综合体验,玩得尽兴,画的进行,老师不要干涉幼儿的绘画,用鼓励欣赏的目光去注视孩子,让他们在自由快乐中涂抹。不管画成什么样子,都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积极评价。
孩子的图像信息来源于教师、影像、图像、儿童图书、家长、同伴和生活。老师不要规定孩子怎样画,而是要去关注、研究他们怎样画。不要画一个东西,而是画一幅画。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或许是老师一笔一划的教,孩子在底下一笔一划的跟学,孩子画出的不是一幅画,而是按照老师的模式和方法画出来的一个固定的东西,大同小异,缺乏创意。要使幼儿自由的去表达,创造性的表达。也许会画出来很多不符合实际的东西,甚至是大人眼中的“怪物”,但是那是孩子绘画世界的一种表达。张老师也为我们展示了很多这时期的孩子的绘画作品,很多都是我们在园里被判定为不合格的作品,红色的草、彩色的猫咪、大胆的用色,大胆的造型,但是这些在张老师眼里都是宝贝。
在讲座的过程中,有一个课题让我印象深刻——《宝宝打乒乓球》,这是教孩子如何在图式期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捕捉精彩的瞬间。张老师在教孩子画这幅画的时候,与搭档的老师一起做出打乒乓球的姿势,没有球拍,也没有球桌,但是两位老师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好像真的在运动一样逼真,让孩子去观察,去记录下精彩的瞬间。在做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阻碍,也没有任何的放不开,尽兴的去做,做给孩子看。认真的时候最美,张老师说自己在做的时候,完完全全忘记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忘我的境界。
最后,要把孩子的视线引向外部世界,培养看的意识,享受发现的乐趣,激励他们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大胆表达,在美术活动中,通过视觉触觉,让孩子逐步摆脱原有的概念化图形,呈现出生动、灵性的画面。给孩子一些大师的作品,让孩子去模仿,去欣赏,从中吸取构图、色彩、揉色所带来的美感,培养构图意识,提高审美。
长安区第二小学
董改侠 2017年11月
《走进童话王国》说课稿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阅读课,因为没有教材限制,所以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了这样一节童话引读课。下面我将从说选材意图、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课后反思等方面谈谈我这一节课的构想。
一、说选材意图:
阅读是一件可以伴随人一生的事情,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里收获,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对于低段学生要求,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会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就阅读情感态度而言,首先是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在低年级这一点尤其重要。因而在开学之初,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便将本学期的阅读课分为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童谣,分为了走进童谣、学童谣、赏童谣、读童谣、唱童谣五个部分;第二板块是故事,分为看绘本、讲故事,读童话、讲故事,听故事、学成语三个部分;第三板块是展示系列。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本节课所选的是第二板块的内容,课题确定为《走进童话王国》,就是想用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渗透从读一个故事到读整本的书这样一个阅读意识。
二、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小嘴巴叽叽喳喳,特别喧闹不安静,叫喊、打报告,有的甚至我行我素,做自己想做的事,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绝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再者一年级孩子识字少,接受能力还比较差,想让他们去阅读还比较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通过赏读经典童话故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2.通过看图片猜故事题目,看视频听朗读,说感受等,渗透简单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通过阅读,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设定为: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渗透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设定为:
通过赏读经典童话,触发自身情感体验,培养阅读习惯。
四、说教法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再加之一年级孩子本身的认知面窄,他们不认为自己知识的缺乏,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阅读的需要。
所以本节课我拟采用启发谈话法、情境体验法、有效导问法、读说结合法等,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要。
对小学生而言,除兴趣外,则完全在于阅读时有排除干扰、专心致志的习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而在学法方面,本节课主要是渗透专注听或读,尽可能说点感受的阅读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达成既定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我安排了一下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以“喜欢读什么课外书”的问题切入,进而直接揭示本节课的课题。
(这样设计,是想开门见山地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把学生思绪直接引入童话中。)
(二)课前热身——猜一猜:出示插图《丑小鸭》、《白雪公主》、《小红帽》等,让学生猜故事题目。
(这是上课前的一个铺垫,既是对学生既有知识积累的一个调动,又是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蓄势。)
(三)赏读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先是以一个生色俱佳的视频故事,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力求在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说听完故事后的感受;进而更进一步,加大问题难度,让孩子们设身处地,“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呢?”既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又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最后推己及人,听刘倩倩的心声,再次强化童话故事的魅力。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充分运用多种手段,通过两个不同层次问题的设计,触发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完成阅读方法的逐步渗透,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简介安徒生,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选》
(这是对上一环节的一个补充和延伸,是想在学生被故事吸引的基础上,反过来了解作者,并能主动去读作者的书,培养“从读一个故事到读整本的书”这样一个科学的阅读意识。)
(五)阅读方法我分享:
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提出“假如这本书现在就在你的手中,你想知道书里的故事,你会怎么办?小朋友们有什么好方法吗?”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反观自身,回顾自己平时的读书情况,并进行方法的一个分享。(这个环节,实际上是对本节课的一个总结。教师一定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说,比如借助拼音读,听大人读等,教师要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提炼板书,注意点评的导向性。)
(六)布置作业,亲子阅读:
回家以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书自由阅读,并和家长一起制作读书交流卡。
(这是教育的拓展延伸环节,既是对本节课所讲方法的一个检验,又是将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阅读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本节课的板书我采用图画式,注重形象性和即时生成性。
七、说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感觉遗憾还是挺多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1.教师角色的转变还不够自然。具体表现在:与学生的交流语言过于成熟,不够儿童化;课堂上的激励手段,如奖励小星等用得不够恰当,把握不好具体的时机等。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选自湘版高中美术教材高中 绘画第三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这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上课课时为1课时. 本课是有感于5..12大地震灾后心理救援工作中用绘画进行心理创伤恢复的艺术治疗法.绘画治疗是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的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情感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过程获得缓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我们虽然不在受灾区,但是现在的高中生都承受在着来自生活以及自身的极大压力,或多或少的产生某种孤独,压抑,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如果美术课上学到的技能能成为出现心理问题时排解压力的一种艺术手段,那就是真正的让了美术走入了学生的内心,所以本课尝试从绘画流派中最为自由的抽象绘画进行分析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抽象画并能利用画抽象画的形式画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内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抽象画的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a. 提高学生对抽象画的欣赏能力
B. 培养学生对抽象画的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教导学生用绘画的手法排解内心的压力与迷惘,用自信,健康的心理状态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在初中的美术课程中已经有过基础绘画知识的训练,在高一的美术课程中对点线面,光影和色彩知识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很快的进入绘画的情绪感受活动中,通过感受艺术作品来对抽象画进行学习和了解,从而利用画抽象画的形式画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内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够让学生在理解什么是抽象画的基础上真实的毫无顾忌的画出自己的个性与情感
教学准备
老师:抽象画图片 优秀范例 音乐资料
学生:油画棒 图画纸
教法学法
. 教法
1.观察发现法
在作品的赏析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赏析图片,说出感想.在体验感知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学习的内容.
2.情境创设教学法
在用抽象画进行创作的板块中,设置“假设我是映秀中学的一名幸存学生”这一特殊创作情境,并利用播放地震图片和节奏缓慢的音乐诱使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和创作.
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善于思考,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做到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欣赏毕加索的系列
毕加索终生喜欢画牛.年轻时他画的牛体形庞大,有血有肉,威武雄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画的牛越来越突显筋骨.到他八十多岁时,他画的牛只有瘳瘳数笔,乍看上去就象一副牛的骨架.那些牛的外在的皮毛,血肉全没有了,只剩一副具有牛的神韵的骨架了
毕加索的“牛”,从具象慢慢的抽离成几根线条构成的极其简洁的牛的象征
先请学生谈欣赏后对这一系列作品的感受是什么 最后老师总结
总结:抽象画比写实性绘画更夸张,变形.包含了作者的情感因素,更具表现力和震撼力
欣赏分析
1.演示作品 蒙德里安
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这幅画的理解
老师介绍该画作者的生平背景及艺术风格特点(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入欢快活泼节奏分明的爵士乐,并配合跳动的音波线帮助理解感受)
构图→整齐排列的色块→节奏感
形式→无数的色块组成的彩线结构饿跳跃其中的小块面→快乐,明亮并生机勃勃充满音乐感
色彩→红黄蓝色的色块→明亮 快乐 幸福
小节: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抽象.它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也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仅以基本的.绘画语言和形式因素创作纯粹的抽象绘画,借以表达某种情绪,意念等精神内容或美感体验.
2.演示作品蒙克作品
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这幅画的理解
老师介绍该画作者的生平背景及艺术风格特点
童年时父母双亡的经历在其心灵深处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使他早年画下了许多以疾病与死亡相关的绘画
蒙克:“尼斯,1892年1月22日,我和两个朋友还在散步,太阳已快下山了,天空突然间变得血一样红,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种悲伤忧郁的气息,我止住了脚步,轻轻地倚在篱笆边,极度的疲倦已使我快要窒息了.火焰般的云彩像血,又像一把把利剑笼罩着蓝黑色的挪威和城镇.我的朋友,他继续独自地走着,而我却呆呆地站在那儿,焦虑使我不停地发抖,我感到四周似乎被一声巨大而又不断的尖叫声震得摇摇晃晃.”
构图→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动荡感
形式→变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毛骨悚然
色彩→蓝色的水 棕色的地 绿色的树 红色的天 海面阴暗处的紫色→郁闷
小节:抽象艺术的第二大类是从自然物象出发的抽象,形成与自然物象保持有一定联系的抽象艺术形象.
动手画(多媒体播放悲伤沉重的音乐,展示5.12地震图片)
老师设定特定心理背景,想象你是5.12大地震中映秀中学幸存学生中的一员,你现在如何通过画笔表现内心情绪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并请学生配以文字描述画中的想法,表达画面心情
五,拓展训练:
听音乐,画心情(自主命题,自由创作)
热烈欢快的
深沉悲壮的
梦幻飘渺的
疯狂激烈的
六,总结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此次绘画活动选自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学前班用书下册,第六单元活动《我的秋天》。因为秋天来到了,景色非常美好,孩子们十分感兴趣,也非常需要了解和知道有关秋天方面的知识。同时这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中站有了很重要的位置,有许多故事、儿歌、歌曲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可见秋天内容在下册教材中是孩子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本次活动是在科学认识秋天的特征;音乐学习歌曲《秋天来了》;歌曲表演《秋天在哪里》的基础上展开的绘画活动。符合季节变化的需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孩子们的心理需要。题目改为《我喜欢的秋天》,更能表达出孩子们盼望秋天热爱秋天的情感。
2、幼儿情况分析
我们班是学前班,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相对是比较强的,但在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发现和观察、对美的创造和表达以及集体创作等能力上还需要加强,所以我决定在我们班开展这次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合作绘画活动《我喜欢的秋天》,不但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孩子们友好合作、团队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
3、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秋天的特征,抓住秋天里有代表性的景色进行绘画创作,能够统一构思和意见。在绘画的过程中锻炼小朋友们友好合作、互动交流、积极配合等多种品质和能力。
4、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绘画、剪贴等手工技能,合作表现秋天的美丽景色。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及相互协作的精神。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对美的表现力。
5、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一份,(内容为秋天里的各种景色)。MP3动画歌曲一盘《秋天》
学具:白纸六张、蜡笔、铅笔、记号笔、皱纹纸、旅游帽、奖品若干。
活动:孩子们在课前进行观察秋天和找秋天的活动。
二、说设计
(一)教法
我主要采用是提问法、充实法、讨论法、评优法、总结法、动静结合法。通过提问让小朋友们说出在课前他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秋天的活动的,看到和感觉到了那些秋天的特征。通过充实法孩子们观看课件丰富视野,补充了认识的不足。通过讨论法,孩子们决定本组要进行的绘画或手工创作内容。通过评优法,鼓励优胜合作的小组增强集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简短总结法,老师说出孩子们的成绩和不足,肯定大家合作的.精神。最后动静结合法,不但轻松了孩子们的身体,振奋了孩子们的精神,还使本次活动得到了提升。
(二)、学法
孩子们课前先要进行观察秋天特征的一些活动,这样有利于丰富思想和回答问题。再让孩子们在观看课件,欣赏美丽的秋天景象,丰富和加深对秋天特征的认识,有助于下一步的绘画创作。接着孩子们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要进行命题的讨论和还要进行分工的讨论。孩子们在进行绘画创作过程中,分成六个组进行集体绘画,大家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献计献策。最后孩子们一起观看动画,边唱边跳《秋天在哪里》,人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三)、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兴趣。
(1)、师:秋天到了,秋姑娘悄悄的飞来了,小朋友你感觉到秋天的来临了吗?(出示秋姑娘教具)
(2)师:老师让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星期日一起走出家门上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谁找到了?给我们大家讲一讲。
(3)幼儿回答各种各样的所见所闻。
2、观看动画,加深丰富幼儿对秋天特征的认识和印象。
(1)、秋姑娘飞来了,洒落大地一些五颜六色的落叶
(2)、秋雨下了,天气怎么样啦。
(3)、小鸟飞来了,唧唧喳喳的叫着,他们在商量着什么?银杏在随风轻摆。
(4)、拖拉机响了“嘟嘟嘟”,农民伯伯忙着收割了。
3、激发起幼儿兴趣然后进行分组讨论,确定绘画创作和手工创作命题。
(1)师:秋天太美了,我们怎样才能把秋天留下来呢?除了绘画,还可以怎样做呢?
(2)幼儿开始进行分组讨论怎样表现,老师及时肯定并进行简单示范。
4、幼儿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表现《我喜欢的秋天》。由组长带领进行如何布局?画什么?做什么?明确分工,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1)、幼儿分成几组,可进行绘画《秋姑娘》;手工《菊花》;《银杏叶儿》;绘画《小鸟》等的创作。
(2)幼儿进行绘画,教师进行全班指导和个别指导。
让孩子们在绘画和手工创作过程中准确和熟练的表达出自己眼中看到的和心中想象的秋天景色。学会合作绘画并有统一的构思和意见。
5、进行作品展评,请完成绘画和手工创作的小朋友代表讲述作品的内容和想法。选出最美的秋天景色图,并进行发奖。
6、教师简短总结。
小朋友们在这次《我喜欢的秋天》绘画创作中学会了许多本领,如:学会了观察、构思、布局还学会了分工与合作,因为小朋友们想自己小组取得胜利就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只有集体合作速度才能加快、力量才能更大、智慧才能更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7、动静结合,增强气氛。
(1)、播放动画歌曲《秋天》,小朋友们一起进行歌表演,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
【走进绘画世界说课稿】推荐阅读:
走进童话说课稿11-15
走进我们的校园说课稿09-20
印象主义绘画说课10-03
走进狗世界作文11-05
走进动画世界教案11-10
让孩子走进童话世界06-18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09-14
走进格林童话世界12-16
让童话走进幼儿的世界06-05
走进京剧大世界作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