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英语的基础入门知识

2025-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儿童英语的基础入门知识

儿童英语的基础入门知识 篇1

26个英文字母是英语的基础、也是学习的第一步。下面请大家点击下图中相应的字母,听发音、看笔画,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练习书写哦!

英语学习第二步:学音标

如果说字母是书写的基础,那么英语音标就是发音的基石。请大家点击下图中的音标,依次学习。并注意观察真人口型,做到发音标准

英语音标发音教程

基础阶段的英语发音训练非常重要。由外籍老师真人示范发音,能帮助大家从一开始就学习最地道的语音语调!

零基础入门词汇

儿童英语的基础入门知识 篇2

所谓英语基础知识, 指的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要用到的知识, 主要包括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句子结构等。具体来说, 语音知识又包括最基本的语音音素的读法、音素与音素之间的拼读、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而词汇知识则包括词性、构词法, 句子结构包括简单句、复合句等。以语音教学为例, 在识认音标的过程中, 必须教导学生发音准确, 口形要到位, 并且必须先给学生示范口形并指出发音要点。此外, 要教给学生掌握拼读规则, 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中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从而使学生在没有音标的情况下也能大致猜出英语单词的读音。这样一来, 学生不但具备了拼读新单词的能力, 还有助于学生根据语音规则记忆单词。这既是学法指导, 也是英语基础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的误区

目前在一些初中教师看来, 中考对基本知识的考察体现的不是太明显, 于是就导致了初中教学中急功近利现象:你考词汇, 我就拼命地让学生记单词;你考阅读, 我就拼命地让学生阅读;你考写作, 我就拼命地让学生练习写作。加之一些地方盲目跟风, 把本该打基础的初一、初二年级的教学等同于更高阶段的教学, 在平时的测试中, 盲目要求题型和中考一致, 更有甚者, 有些学校或地方初一考试的命题就已经中考化, 导致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后果。

甚至于新课标中提出要淡化语法教学, 也因有些地方对“淡化语法教学”的错误理解, 导致在某些地方存在不教英语语法的现象。谁提到语法教学, 就好像不执行新的课程标准, 反对新的课程理念, 就好像犯了什么大罪一样。但这里应该强调的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和说英语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不同的。说英语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靠的是“习得”, 而中国学生靠的是“学得”。这是因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非常有限, 不可能靠“习得”来学习英语, 而且不具备说英语国家所存在的场景, 所以语法的教学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是理由之一。理由之二是中国目前的考试制度和课业类型也要求教师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语法方面的教学。中考和高考题型中的单项选择、完形填空、写作等无不牵涉对学生语法掌握情况的考查, 甚至高考中有些阅读题的设置也要求学生对长句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这种分析能力仅靠大量的阅读是解决不了的。所以, 提倡语法教学并没有错, 关键是要掌握一个适当的度, 不“滥”就行。所以说, 任何偏执一端的做法都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只重视口语交际能力而忽视语法教学, 容易导致学生英语学习越学越糊涂, 越学越难学;而只重视语法, 忽视口语教学, 则容易导致学生很快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最终放弃英语的学习。

三、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的必要性

在教育实践中, 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确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才有可能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为以后的真实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且即使在没有教师辅导的情况下, 也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 可以说是终身受益。

反言之, 若是学生最初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就会为以后的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埋下隐患。况且由于学生缺乏自学的基本能力, 他们对英语的学习会感到越来越恐惧, 以至陷入不知如何学的境况。有些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愈来愈差,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根据近几年来英语教学和教研的实践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差的原因不是因为学生不愿意学, 而是学不会。学不会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自主学习困难, 最后不得不放弃。所以, 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知识的基础和形成学习的基本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的实施

教师们考虑问题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为基础, 充分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说得特别好, 因为“渔”得到了, “鱼”也就不成问题了。那么, 在英语教学中, 什么是“鱼”, 什么又是“渔”呢?很显然, 单词本身是“鱼”, 而记单词的方法是“渔”。所以,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要注意单词构词法的教学, 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让他们掌握英语单词的构成规律, 达到举一反三、由此知彼的效果。阅读是“鱼”, 而阅读的方法是“渔”。写作是“鱼”, 而适量的背诵、教师写作方法的指导是“渔”。

当然, 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还应考虑从哪些方面入手。作为英语老师, 应该树立这样一种思想, 教给学生的绝不应该局限于现成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而能力必须通过锻炼才能获得。因此, 如果想要学生记住单词, 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才能记住单词, 即教给学生记住单词的方法, 而不只是简单的督促学生记住单词。要学生掌握的, 是有关语音的基础知识, 是有关单词发音规律的一些知识, 是有关单词构词规则的一些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句式, 必须让学生首先掌握一些有关单词词性的一些知识, 有关连词成句的一些基本知识, 更甚者, 是有关中文语法基础知识的一些内容。

其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教师不重视这些东西, 并不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 而是当前英语教学中的导向问题, 英语示范课成了表演课, 演得很花, 学生却在课堂上没学到什么东西。有些教师上一节示范课、优质课, 要在课外准备很长时间, 并在班里反复演练。如若教师在英语示范课上讲授基础知识, 那么就有被评课者说成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缺乏创新精神, 这是与新课程标准格格不入的。试问, 谁会冒着遭人非议的风险, 我行我素呢?哪怕前提是为了学生着想。固然, 基础知识教学有些枯燥, 往往会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 但只要教师在授课方式上花些心思, 灵活地运用技巧, 并向学生解释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益处, 相信有了学生的积极配合, 课堂的成功并不是一件难事。

因此, 英语中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提到日程上来, 唯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 采取积极的、相应的措施, 英语教学才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此外, 在基础教育阶段, 教师必须树立系统观念, 从初一开始有计划、有系统地逐步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仕清.英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敎育出版社, 2006.

文化知识参照下的基础英语教学 篇3

关键词:文化知识 基础英语课 基础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68-02

1 基础英语教学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重要性

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实施了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大纲明确指出,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基础英语(即综合英语)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基础知识不仅仅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还应包括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了解。广大一线教师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文化因素的渗透。基础英语的后修课程高级英语教师反映,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语言的学习。根据几年的基础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文化知识的渗透应从基础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开始。

基础英语课在一、二年级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在笔者所在的学校,一、二年级基础英语课每周6学时,周学时占基础阶段英语课46%。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基础英语教学在整个基础阶段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对学生基础英语学习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的学习意识非常强烈,迫切希望了解他们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等文化。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文化因素渗透的越多,学生对所学课文的了解就越深刻。

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来,并且将它的含义系统地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后来,美国一些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修正了泰勒的定义,补充为“实物”的文化现象,把泰勒的定义修正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林纪诚,2002)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外学者纷纷对其进行阐释。Claire Kramsch (1993:1) 在关于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中指出:“文化在语言学习中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排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后。文化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国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其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不注意,它就会使他们心神不宁,使他们在交际技能方面的缺陷暴露无遗,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战。”

外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也是一种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讲的文化知识既包括讲英语国家的同一时代的文化,也包括不同时代的文化。

3 如何将文化因素导入基础英语的教学中

全国许多高校的基础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李观仪教授编写的《新编英语教程》。《新编英语教程》是一套综合性训练的英语教材,是供外语学院和其他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基础阶段使用的教材,该教材侧重于听、说、读、写四项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附有一定的翻译练习,再加上配套的练习册,突出了基础训练的比例。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揉综合性与灵活性于一体,既便于学生的学习训练、又便于教师的教学指导(郭文海,2003,9)。笔者根据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经验,以《新编英语教程》第三、四册为例来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将文化因素导入基础英语教学中。

3.1 政治历史参照

政治文化因各国而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背景。我们以《新编英语教程》(以下称教程)第三册的第五单元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Chunnel为例来说明政治文化对我们理解文章的重要性。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写英吉利海峡在开通前英法两国人民对其的态度;第二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当时工程的进展。如果学生对两国关系的背景不了解的话,很难理解英法两国居民对英吉利海底隧道开凿的抵触情绪。对相当简单的一句话如果没有历史背景,学生很难理解。一位退休公务员说,“I’d rather England become the 51st state of the U. S. A, than get tied up to there.”为什么讲话人宁愿让英格兰成为美国第五十一个州,而不愿与法国连接起来。一个法国农民说,“I went to English once. Never again. All they eat is ketchup.”我去过英国一次,再也不去了。他们吃的都是番茄酱。如果我们对英法两国的历史关系作一概要的了解,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两国人民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英国与法国之间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国成为威廉一世,之后,法国文化与礼仪在英国贵族中占统治地位。1154年,亨利二世夺回英国王位。1337年,英国的爱德华三世夺取了法国王位,导致了百年战争的爆发,百年战争时断时续,一直打到1453年。两国的战争在14、15世纪继续进行。1689-1815年英法之间为争夺在北美大陆的控制权不断产生矛盾,英法两国的矛盾一直持续到1818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这也是英法长期争斗的结束。了解政治文化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至关重要,倘若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整篇文章无法下手。

3.2 文学作品欣赏

《教程》部分所选材料来自英美著名作家的作品。如第四册的第九单元The Pearl 选自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同名小说。节选的文章是渔民基诺在去镇上卖珍珠之前的场景。如果学生对这部小说了解甚少的话,学起来会有些难度。斯坦贝克的语言非常优美,并且擅长使用修辞等手段来达到感染读者的效果。在讲这篇文章之前,教师不必从本文入手开始讲解,不妨可以从这部小说开始讲起:首先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写作基调、主题以及它所反映的人们对梦想的追求。当学生对这部小说有了总体的了解之后,我们再进行课文的学习。此时会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相当快,几乎和教师同步进行。在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学生们很容易回答上来。最明显的是,学完课文作Role-play时,学生们都将老师在课堂上分析小说的一些情节纳入他们自己的对话中,而这些情节是课本里所没有的。这种方法将使教师知道学生真正掌握了这篇文章的主题,以及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3.3 人文宗教求证

宗教在英美国家文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85%的美国人是基督教徒。因此,许多作家把宗教话题纳入他们的写作视野,以及借助宗教来表达主题思想。《教程》第四册第三单元的Salvation,选自兰斯顿·休斯的自传体小说。在这篇自传体的文章中,作者力图让我们了解孩子怎样对待宗教以及为什么孩子有时会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上撒谎。整篇文章语言点并不多,但充满宗教色彩的词汇让学生们难以了解。倘若老师在上课时面面俱到地讲解课文语言点,而忽略了宗教本身,学完之后学生们会觉得这篇文章索然无味。笔者在讲解这篇文章时,首先从作者入手开始讨论。兰斯顿·休斯是美国现代优秀黑人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休斯以极大的同情描写美国黑人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抨击白人统治者的种族歧视政策,启发黑人群众的觉悟和自豪感。有了这个背景知识,我们对本文的主题有了大体的认识。文章的主人公并不认为上帝最终会拯救他,能够拯救他的只能是他自己。文中出现的sin, pray, lamb, sermon, soul , hell等词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但学生对这些词并不是真正了解的,了解基督教的历史和现状等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能够正确掌握这些词汇使用的语境。

3.4 地理知识的认识

《教程》第三册第三单元的Three Sundays in a week说明地理知识的了解对学习文章的重要性。这篇文章选自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短篇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爱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他的小说情节巧妙别致,推理严密,文笔考究。但节选的文章是利用了一个地理常识编撰了一个饶有兴趣的故事。在讲本篇课文之前,笔者借助地图和学生一起分析时区和日界线。对几个专业术语像格林威治平均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讲解之后,学生懂得了这样一个基本常识,即:每当穿越日界线时,向西则日期向前进一天(即失去一天),向东则日期向后退一天(即多出一天)。换句话说,如果向东旅行,假如到达日界线时是星期一,那么穿过日界线后,就又是星期天了。本文的鲁格杰恩大叔提出,除非一个星期有三个星期天,否则不同意罗伯特与凯特结婚。为了挫败鲁格杰恩大叔的反对,罗伯特与凯特请了两个刚刚环游世界归来的水手朋友,一个自西向东旅行,多出了一天,一个自动向西旅行,失去了一天,在他们的帮助下,想出了一个妙计,骗了鲁格杰恩大叔相信三个星期天确实集中到了一个星期里。讲解完这个问题,当我们再去阅读这篇文章时,学生们轻松掌握了这几个年轻人利用了妙计,让鲁格杰恩大叔上了圈套。

本文只是分析了几种可以利用文化知识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但这不仅仅是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学生就完成了,还需要我们教师对后期学生如何利用所学过的文化知识促进他们的学习以及学习效果怎样都需要做一定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平行班的不同教学情况得出一个结论,或者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文化渗透前后,以及学生自己的感受等等来考查一下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Claire Kramsch. Culture and Language.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郭文海.试论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层层深入教学法”[J]. 新疆大学学报,2003.

儿童英语的基础入门知识 篇4

关键词:英语基础知识讲座

导读:现在信息很发达,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很多,如果先要学习英语,有空的话可以去听一听英语基础知识讲座,里面会给大家讲解一些英语学习的方法和要点,而且一般是免费的。

说起讲座,好像就数大学里面的各种类型的讲座最多了,对于想要在某方面呢获得一些指导的人来说,还是挺好的。比如你要是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就可以去听一听英语基础知识讲座,看看专家是怎么介绍英语的基础知识学习的。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点英语基础知识讲座里面介绍的内容。如果想要练习口语,就要和别人多交谈。在和别人交谈时会用许多简单词汇,而且不太看重说法,你只要发音准确,准能顺利地交流下去。只是你必须要有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没有合适的伙伴也没关系,你可以拿过一本书或其它什么东西做假想对象,对它谈你一天的所见所闻,谈你的快乐,你的悲伤等等,长此坚持下去你的口语肯定会有较大的提高。英语是一门实践很强的语言,你需要不断在练习中加深印象,首先你要积极参与,学习外语不能仅靠听懂老师讲解的语言规则和难点,必须要靠大量的、反复的听、说、读、写练习,要通过亲身实践,逐步学会使用语言。

英语诗歌基础知识 篇5

读英文诗歌相当不容易。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诗歌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与散文有明显区别。为更好地欣赏英文诗歌,很有必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这方面的知识极其细致,以下只介绍一些最基本的。

一.节奏

诗歌是具有音乐性的语言。音乐作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音符的流动是有节奏的。所谓节奏就是强拍和弱拍按一定的形式配合起来,有规律地反复出现。懂点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中基本的节奏有两种,即强——弱(2/4拍)和强——弱——弱(3/4拍)。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东方红》的节奏就是强——弱:56│2 —│1 16│2 —│5 5│6i 65│1 16│2 —│

《新年好》(HAPPY NEW YEAR)这首儿歌的节奏是强——弱——弱:

1 5 │33 3 1│13 5 5 │43 2 │23 4 4 │32 3 1│13 2 5│ 72 1 —│

中国古诗有节奏。其节奏主要是通过汉字特有的声 调表现出来的。传统汉语中的声调有四:平、上、去、入。平声称“平声”,上、去、入三声统称仄声。平声与仄声结合起来反复出现,就是中国诗歌的节奏。如一首五言绝句,其最常见的节奏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王之涣《等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即是这样的节奏。其中“欲”字是仄声,与格式不合。但根据格律要求,诗行中的第一字可平可 仄。

英文诗歌也有节奏。英文没有平声、仄声之分,但有重读轻读音节之分,其节奏是通过重读音节与轻读音节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读音节与一个或两个轻读音节按一定的模式搭配起来,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就是英文诗歌的节奏。

我们知道凡是有两个以上音节的英文单词,都有重读音节与轻读音节之分,在一句话中,根据语法、语调、语意的要求,有些词也要重读,有些要轻读。如he went to town to buy a book.I’m glad to hear the news.英文中有重读和轻读之分,重读的音节和轻读的音节,按一定模式配合起来,反复再现,组成诗句,听起来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就形成了诗歌的节奏。多音节单词有重音和次重音,次重音根据节奏既可视为重读,也可视为轻读。读下面这两句诗:

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And sings │a me│lancho│ly strain.这两行诗的重读与轻读的固定搭配模式是:轻—重。在每行中再现四次,这样就形成了这两行诗的节奏。某种固定的轻重搭配叫“音步”(foot),相当与乐谱中的“小节”。一轻一重,就是这两行诗的音步。一行诗中轻重搭配出现的次数叫音步数,这两行诗的音步数都是四,所以就称其为四音步诗。

二.常见的音步类型

分析英文诗歌的格律就是将它的句子划分成音步,并分清是何种音步及音步的数量。这个过程称为scansion。一个音步的音节数量可能为两个或三个音节,但不能少于两个或多于三个音节,而且其中只有一个必须重读。根据音步的数量,每一行一个音步的称为“单音步”(monometer);每一诗行有两个音步的,称“双音步”(dimeter);三个音步的,称“三音步”(trimeter);此外还有四音步(tetrameter)、五音步、(pentameter)、六音步(hexameter)、七音步(heptameter)、八音步(octometer)。1.一首诗(a poem)往往包含有若干诗节(stanza或strophe),每节又分为若干行(line 或verse),每个诗行由若干音步(foot)组成,音步则是由一定数目的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

音步的排列方式构成英诗的格律(meter 或 measure)。

诗的各行音步数目不定,诗行按音步数量分为以下几种:(浅说: P 2)一音步(monometer)二音步(dimeter)三音步(trimeter)四音步(tetrameter)五音步(pentameter)六音步(hexameter)七音步(heptameter)八音步(octameter)

超过八音步的诗行在英语诗歌中较为少见。

2.依照每一音步中重读音节(扬)和非重读音节(抑)的排列方式,可以把音步分成不同种类,即格律。(See浅说P.4)a)抑扬格(Iambus;the Iambic Foot):一个音步由

一个非重读音节加上一个重读音节构成。

b)b)扬抑格(Trochee;the Trochaic Foot):一个音步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上一个非重读音节构成。c)扬抑抑格(Dactyl):一个音步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上两个非重读音节构成。

d)抑抑扬格(Anapest;the Anapestic Foot):一个音步由两个非重读音节加上一个重读音节构成。

不常见的几种格律

e)抑扬抑格(Amphibrach;the Amphibrachy Foot):一个音步由三个音节组成,其中第一、三个音节为非重读音节,第二个音节为重读音节。

f)扬扬格(Spondee):一个音步由两个重读音节构成。g)抑抑格(Pyrrhic):一个音步由两个非重读音节构成。

3.音步也有完整和不完整之分。诗行中每个音步的格律都相同,则为完整音步(actalectic foot);如果诗行最末一个音步缺少一个音节,则为不完整音步(cactalectic)。

4.音步的数目与格律结合起来,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许 多小类,如抑扬格一音步(iambic monometer),扬抑格一音步(trochaic monometer),抑抑扬格三音步(anapestic trimeter),扬抑格四音步(trochaic tetrameter),抑扬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扬抑格六音步(trochaic hexameter)等。

从音步数目上看,三音步、四音步和五音步最为常见,尤其是抑扬格五抑,如十四行诗体(sonnet)、英雄双行体(heroic couplet)、素体诗或无韵诗(blank verse)等均以抑扬格五音步的诗行写成。

音步是轻读与重读构成的。根据重读与轻读搭配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出不同的音步类型。音步类型不同,节奏自然也不同。四种最常见的英语诗歌音步类型 / 格律:

先说关于音节的划分

英语中音节的划分非常简单:辅音(类似于汉语中的声母)不能单独构成音节,元音(类似于汉语中的韵母)却可以。在一个词中,有几个元音音素 有几个元音音素(不是元音字母),就有几个音节。

一般说来,元音可以构成音节,辅音不响亮,不能构成音节。但英语辅音字母中有 4 个辅音[m],[n],[ng],[l]是响音,它们和辅音音素结合,也可构成音节。它们构成的音节往往出现在词尾,一般是非重读音节。

英语的词有一个音节的,两个音节的,多个音节的,一个音节叫单音节,两个音节叫双音节,三个音节以上叫多音节。

划分音节需要注意几点:

(1)2个辅音连在一起的时候视为一个辅音对待,如果第二辅音后还有元音则把第二个辅音计入到下一个音节中;(2)2个元音连在一起的时候视为一个元音(多元音),当然视之为2个元音也是没错的,只不过习惯于当成一个来处理。所以,一般来讲,两个辅音之间不管有多少元音,都看成一个音节,如flower。

(一)抑扬格

如果一个音步中有两个音节,前者为轻,后者为重,则这种音步叫抑扬格音步,其专业术语是(iamb, iambic.)。轻读是“抑”,重读是“扬”,一轻一重,故称抑扬格。

英语中有大量的单词,其发音都是一轻一重,如adore, excite, above, around, appear, besides, attack, supply, believe, return等,所以用英语写诗,用抑扬格就很便利。也就是说,抑扬格很符合英语的发音规律。因此,在英文诗歌中用得最多的便是抑扬格,百分之九十的英文诗都是用抑扬格写成的。前面的那两句诗就是抑扬格诗。

(二)扬抑格

如果一个音步中有两个音节,前者为重,后者为轻,则这种音步叫扬抑格音步,其专业术语是(trochee, trochaic.)。重读是“扬”,轻读是“抑”,一重一轻,故称扬抑格。与抑扬格恰好相反。

英语中也有一批其读音为一重一轻的单词,如Happy, many, holy, yonder, headlong, flaming, upper, grandeur, failing等。写扬抑格的诗,此类词正好合适。但这类词在英语中其数量不及前面的那些多,与英文的语言规律 不十分吻合,所以扬抑格诗不多。举两句诗例:

Present │mirth has │present │laughter

_____ Shakespeare

Shake y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______Shelley

(三)抑抑扬格

抑抑扬格含三个音节,即轻——轻——重,专门

术语是:Anapaest, anapaestic

例词:

cavalier, intercede, disbelieve, reappear, disapprove,indistinct, on the hill.例句:

(拜伦的以下四行诗是抑抑扬格:)

The Assyr│ian came down │like the wolf │on the fold,And his coh│orts were glea│ming in purp│le and gold;

And the sheen│ of their spears │was like stars │on the

sea,When the blue │waves rolls night│ly on deep │Galilee.——Destruction of Sennacherib

这是拜伦写的描述古代亚述人围攻耶路撒冷,被瘟疫所袭的诗的一节。第四行第二音步中的waves 一词可 轻可重。诗题中的Sennacherib 是亚述国王。fold 指羊群,purple and gold 描写亚述军队的服饰,Galilee,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湖。cohorts军团,sheen,光芒。

(四)扬抑抑格

重——轻——轻是扬抑抑格,专门术语是:dactyl, dactylic.例词:

happily, merciful, eloquent, messenger, merrily,properly, accident, quantity.例句:

Dragging the │corn by her │golden hair._____ Davies: the villain.英文诗歌中的音步类型有十几种之多,常见者即此四种,第一种则最常见。此外诗句中也常有抑抑格(pyrrhic[/peirik]和扬扬格(spondee[/sp :ndi])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音步类型只是理论上的分析,实际上,一首诗仅用一种音步类型写,这种情况极少见,大多是以某一种为主,同时穿插其他类型。如果一首诗只含有一种音步,就会显得非常单调机械。一首诗只要是以某种类型为主的,尽管有其他类型穿插其中,也称此诗为某某格。如,以抑扬格为主要节奏写成的,就称此诗为抑扬格诗。现代兴起的一些自由诗(FREE VERSE),不受这些格律的限制。

三.诗行

(一)一诗行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句字。

英文诗每行的第一个字母都大写,但是一诗行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一定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有时候,一行诗正好是一句,有时两行甚至许多行才构成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前者叫end-stopped line(结句行),后者叫run-on line.(跨行句)。这是英文诗与中国诗的最大区别之一。中国诗歌都是一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看下面一节诗:

I shot an arrow into the air,It fell to earth, I knew not where;

For, so swiftly it flew, the sight

Could not follow it in its flight.前两行是end-stopped line,后两行是run-on line。读跨行句诗,行末停顿较短。

跨行句在英文诗歌中极其普遍,有时十来行才成一完整句子。刚学英文诗的人,对此往往不习惯。对此我们需加注意。

(二)诗行的长短以音步数目计算:

英文诗行的长度范围一般是一音步—五音步。六、七、八音步的诗行也有,但不多。最多的是四音步、五音步的诗。

(各种长短诗行的专门术语:一音步诗:monometer 二音步诗:dimeter三音步诗:trimeter四音步诗:tetrameter 五音步诗:pentameter 六音步诗:hexameter 七音步诗:heptameter八音步诗:octameter.)

在分析一首诗的格律时,既要考虑此诗的基本音步类型,也要考虑此诗中诗行的音步数目。看下面的一首短诗:

An EMPTY HOUSE

______Alexander Pope

You beat│your pate, │and fan│cy wit │will come:

Knock as│you please, │there’s no│body│at home.(你拍拍脑袋,以为灵感马上就来。可任你怎么敲打,也无人把门打开。pate,脑袋。fancy,动词:以为,想象。)

此诗的基本音步类型是抑扬格,每行五音步。因此称此诗的格律是“抑扬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一首诗的音步类型和诗行所含的音步数目构成此诗的格律(meter)。

四.压韵(rhyme)

英文诗一般都押韵。

(一)全韵与半韵(full rhyme and half rhyme)。

全韵是严格的押韵,其要求是:

(1)韵要押在重读音节上,其元音应相同;

(2)元音前的辅音应不同;

(3)如果元音之后有辅音,应相同。

(4)重读音节之后如有轻读音节,也应相同。

下面几对词都符合全韵的标准:

why---sigh;hate---late;fight---delight;powers---flowers;today---away;ending---bending.***如果仅是元音字母相同,读音不同,不符合全韵:如:

blood----hood;there---here;gone---alone;daughter----laughter.这种情形被称为“眼韵”(eye rhyme),虽然诗人有时用之,但不是真正的押韵。仅是辅音相同或仅是元音相同的属半韵:

元音不同,其前后的辅音相同,这叫谐辅韵(consonance)如:black, block;creak, croak;reader, rider;despise, dispose.元音相同,其后的辅音相同者叫谐元韵(assonance),如lake, fate;time, mind.(二)尾韵与行内韵(end rhyme and internal rhyme)

押在诗行最后一个重读音节上,叫尾韵。这是英文诗歌最常见的押韵部位。诗行中间停顿处 的重读音节与该行最后一个重读音节押韵者,叫行内韵。如: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三)男韵与女韵((masculine rhyme and feminine rhyme)

所押的韵音局限于诗行中重读的末尾音节上,称 男韵,也叫单韵,听起来强劲有力。如:late,fate;hill, fill;enjoy, destroy.押韵押在两个音节上,后一音节非重读音节,称女韵,也叫双韵,听起来或轻快,或幽婉。

如:lighting, fighting;motion, ocean;wining, beginning.看下面一节诗:

I am coming, little maiden,With the pleasant sunshine laden;

With the honey for the bee,With the blossom for the tree.前两行押女韵,后两行押男韵。

初一英语基础知识点 篇6

What + a/an + 形容词 + 名词 +(主+谓)! How + 形容词+(主+谓)! 例如:What a beautiful girl she is!

= How beautiful the girl is!

2、learn:学习的过程 study:学习的结果

3、play in the snow:打雪仗

4、make a snowman:堆雪人

5、tell sb about sth:告诉某人关于...

6、pick up:捡起 拿起 7、at Christmas:在圣诞节

8、— Merry Christmas!— The same to you!

9、It one’s turn to do sth: 该轮到某人做某事了

10、on Spring Festival:在春节

儿童英语的基础入门知识 篇7

在模块 (4) 的备考探究中, 我们分5个单元, 每单元分5个步骤 (Step) , 坚持从词汇到句子再到篇章的研究方式, 即从单词和短语复习开始、再到完成句子、语法填空、翻译句型、写作方面。对模块 (4) 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备考复习。

一、词汇备考复习探究

英语词汇的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语法是英语语言结构的大骨架, 那么词汇就是英语语言的血和肉了。有血有肉才能组成有生命的语言。千万不要认为高考试题中没有词汇考查专项, 就觉得词汇复习没有必要。岂不知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 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考总词汇量逐年增加, 词汇复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听力、完形及阅读的成绩。在模块 (4) 复习探究中, 我们采取立足课本, 加强词汇学习的原则, 把词汇复习安排在单元内容步骤1进行复习。对于词汇复习, 我们认为:复习时应分类梳理、归纳总结词汇的音、形、义、用等方面, 不断扩大词汇学习的深度及广度。即是归纳词汇的各种词性, 尽可能掌握常用词的各种用法、搭配和意义, 特别是那些用法繁多、搭配能力强的常用基本词汇, 除音、形、义外, 还要掌握它们的适用条件、语法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通过强化记忆, 反复运用, 使它们入眼、入心、入脑。

1) 归纳每一单元常用及常考词汇, 尤其是一些使用频率高的词或短语, 要求学生不但能背出每单元的重要词汇或短语, 还要能写出来。如我们设计的step1:Putthe followingwords andphrases into Englis h。这道题我们每单元设计20个以中文形式单词或短语, 要求学生把这些中文翻译成英语。堂上可采取听写或quiz的形式快速完成。

2) 单纯孤立地死背单词的做法已经过时, 要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在具体句型操练中活学词汇, 活用语言, 特别是一些形容词, 动词的习惯搭配, 一些转化词的词性变化以及一些连词的正确运用。学生在掌握词汇的基础上, 必须对那些词汇的词性变化加以掌握, 这样才能更好灵活运用。由此我们设计了Step2:Fillin the blanks with the prope rform ofthe give n w ords。这些所给词其实都是出自Ste p1的。这样我们就由单词或短语过渡到句子。学生在完成这些句子的同时, 了解了Step1的那些词的用法。在做这道题时, 学生会对Step1的词汇的词性变化进行扩展使用。例如根据该句决定到底是使用该词的名词形式, 还是动词或其他词性的形式。作主语或宾语就要名词形式, 作谓语要用动词, 作定语要用形容词形式, 作状语要用副词形式。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适当引导。例如:The scientist Frankenstein was s o______that he_____a______, w e calle d him?a______and w e calle d the cours e____。 (cre ate) 。

二、语法填空备考复习探究

“语法填空”是广东高考英语科的一种新题型, 语法填空侧重考查语言知识在具体篇章中的意义, 强调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在做语法填空的题目时, 不但应该通篇考虑, 掌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而且还应该合理地运用已学的语法知识 (词义、词性、词语搭配、句子时态、固定句型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加深学生对每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课文的了解, 又能训练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 教师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设计了一篇与高考题型相一致的语法填空Ste p3:Fillin the blanks, 内容紧扣课本, 旨在帮助学生重温课本内容, 同时又能进行高考题型训练, 一举两得。以下是一篇根据新课标模块 (4) Unit 2课文浓缩改写的语法填空:

What is“organic farm ing”?It s e e m s a s trange nam e s ince all crops are organic no m atte r1) _______the y are produce d.So all farm ing m us t s ure ly be organic farm ing.How e ve r, 2) _________ (re ce nt) the te rm“organic farm ing”has gaine d3) _______m e aning.……

三、句型备考复习探究

汉译英的单句翻译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是巩固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的一项综合训练, 也是切实加强学生语言技能的必要手段 (3) 。所以平日训练时要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对于句型的复习, 在模块 (4) 复习探究中, 我们以中译英的形式, 通过根据所给短语或内容翻译句子形式, 主要考查课文中的句型、词组, 包括课文中的好句子。如Step4:Put the following sente nce s into Englis h。学生在完成这些句子的同时, 也熟悉了该句型并提高了语言书写表达能力。例如Unit5The Theme Parks, 翻译课文句子:观测未来主题公园不仅仅适合个人, 也适合学生全班出游, 因为它是娱乐与学习的完美结合。 (notonly…butalso) 。又如Unit4BodyLanguage:各种文化背景下人们互致问候的方式不尽相同, 身体接触和相互间距离的程度也并不一样。 (not…nor…) 。

四、基础写作或任务写作备考复习探究

书面表达旨在测试考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看其是否能够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思想交流。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模块 (4) 复习探究中, 我们把基础写作及任务写作备考复习安排在单元内容步骤5、6进行复习, 步骤5、6都是写作训练。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但高考考查的不是过程而是最后的结果。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语言的一种综合性表达能力, 它包括造句能力、语法知识、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以词、句为起点, 结合课文, 从简到繁、从点到面、从方法的指导到学生自己掌握写作规律, 步步提高, 遵循语言习得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因此, 在模块 (4) 的备考复习中, 我们始终坚持由词汇到句子再到篇章的步骤, 在实施前面4个步骤的基础上, 再过渡到基础写作和任务写作两部分, 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组织信息、梳理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帮助学生总结表达的技巧和注意的事项, 使他们掌握获取高分的一些基本技能, 最终能在高考中发挥出应有水平。每单元的基础写作环节, 教师结合本单元内容, 设计了一篇以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写作练习, 让学生在掌握了词组、句型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能力训练, 通过熟悉每单元文章的写作模式和方法, 运用刚刚所学词组、句型进行写作,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抽取一篇当场点评和打分。例如Unit5The The m e Parks (1) , 学生在熟悉了主题公园的基础上, 教师结合高考基础写作题型, 再设计以下基础写作练习:介绍华南植物园的情况【写作内容】

要求学生必须使用5个句子介绍全部所给的内容, 并将5个句子组成连贯的短文。

总之, 我们在进行高中英语模块 (4) 的高考备考探究过程中, 引导学生由词, 到句, 再到篇章, 有浅入深, 循序前进, 夯实英语基础知识, 较好地提高了学生英语综合应试能力。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天河区英语高考备考模块复习指导书, 2009.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4], 2007.

儿童英语的基础入门知识 篇8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基础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4-116-1

一、调查内容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笔者设计了“九年级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调查问卷”。它包含五大块,共21个单项选择题。共发放问卷264份,回收问卷264份,总有效问卷264份。

1.语言技能

1.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

A.容易 B.基本能 C.困难较大

2.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A.容易 B.基本能 C.困难较大

3.能用英语表演短剧;

A.容易 B.基本能 C.困难较大

分析与思考:突出问题是:“问题3”(24名学生选择了“A”,79名学生选择了“B”,161名学会选择了“C”占60.99%)有72%以上的学生对“听、说、读、写”这四方面自我感觉不错,尤其是“听、说”两项有87.06%的同学感觉不错,这说明在新课程下英语听说训练是卓有成效的。而对于“英语短剧”,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开展“英语短剧教学”,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表演的能力。

2.语言知识

此处突出的是“问题3”(36名学生选择了“A”,164名学生选择了“B”,63名学生选择了“C”)有87.5%的学生掌握或者基本掌握了“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

1.了解英语语音包括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内容;

A.掌握 B.基本掌握 C.困难较大

2.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

A.掌握 B.基本掌握 C.困难较大

3.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A.容易 B.基本能 C.困难较大

分析与思考:23.86%学生选择了“C”。教材——《牛津初中英语》对有关话题安排了较多的内容。说明在目前的农村英语课堂上重知识,轻实践的做法还是存在着的。这也提醒笔者在今后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具有真实交际目的的真实交际情景,只有真实目的交流才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和熟悉相关日常话题最有效的途径。

3.情感态度

此部分只有两个问题,问题1和2有191人选择A或者B,40人选了2个C。

1.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曲、讲故事、作游戏等

A.很喜欢 B.喜欢 C.不喜欢

2.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A.很喜欢 B.喜欢 C.不喜欢

分析与思考:《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有72.35%以上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的喜爱,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唱歌曲等,并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这也能充分说明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呵护并培养了学生宝贵的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学习策略

此部分突出的是“3”(87学生选择“从不”)。

1.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汇;

A.能 B.基本能 C.从不

2.注意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

A.能 B.基本能 C.从不

3.经常和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A.能 B.基本能 C.从不

分析与思考:40.91%的学生从不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学习体会,说明老师和学生的双边交流过少。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帮助探索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贯穿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5.文化意识

此部分计了6个问题,其中存在问题较大的是问题3(116名学生选择“C”)。

1.了解区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

A.能 B.基本能 C.困难较大

2.对别人的赞扬、请求等作出恰当的反应;

A.能 B.基本能 C.困难较大

3.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

A.能 B.基本能 C.困难较大

分析与思考:72.72%的学生掌握了以上内容,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好的使用英语。而课堂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主阵地,教语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一些英语国家文化内容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文化背景。

二、结束语

初一英语基础知识要点 篇9

1) it’s是it is的缩写形式,意思是“那是”。

2) its是it的物主代词,具有形容词的性质,作定语,意思是“它的”。如:This is a bird. Its name is Polly. 这是一只鸟,它的名字叫波莉。It’s a cat. Can you spell its name? 那是一只猫,你能拼出它的名字吗?

2、 listen/ hear

1)listen意为“听”,强调听的动作,当后接听的对象时要加to。如:Listen! Who is talking? 听!谁在讲话?We’re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我们正在听老师讲课。

2)hear意为“听到”,强调听的结果。如:I’m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but I can’t hear him. 我正在听老师讲课,但我听不见他讲的话。

3、 not„at all/ Not at all

1) not„at all意为“根本不„„,一点也不„„”,not放在助动词之后。如:He doesn’t study hard at all. 他学习一点也不认真。

2) Not at all. 意为“不用谢”、“没关系”,回答对方的感谢、道歉时用语。如:“Thank you very much.” “Not at all.” “非常感谢。”“不用谢。”

4、 speak/ say / tell/ talk

这四个词都有“说”之意。

1)speak强调说话的能力和方式,后常接说的某种语言。如:Do you speak English? 你讲英语?

2)say强调说的内容。如:What is he saying? 他在说什么?

3)tell意为“告诉”,后常接双宾语或复合宾语。如:Let me tell you a story. 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The teacher often tells us to study hard. 老师经常叫我们努力学习。

4)talk为不及物动词,构成短语talk with, talk to, talk about等。如: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他们正在谈论什么?

5、 old/ age

old(指年龄),表示“„„岁的”意思,常和how 一起构成疑问句。如: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

八年级英语基础知识点 篇10

His father wants him_____(become )an actor.

考点2.try 的用法:

1).try to do sth 尽力干某事

He tries ______(eat) lots of vegetables and fruit every day .

2).try not to do sth 尽力不干某事

We try______(not let) my teacher down.

3).try one’s best to do sth 尽某人努力干某事

We should try our best ______ (study) all subjects.

4)词组: try on 试穿 have a try 试一试

考点3.although 的用法:

although /though 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即使,虽然”,不能与but 连用,但可与yet, still 连用。

考点4.finish doing sth 结束干某事

I will finish______ (work )out the problem in another two minutes .

考点5.can’t wait to do sth 迫不及待地干某事

I can’t wait _____(open)the TV when I get home .

考点6.decide 的用法:

1).decide to do sth 决定干某事

2).decide not do sth 决定不干某事

儿童英语的基础入门知识 篇11

关键词:教学改革;关注生活;联系生活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进行,一切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留意他们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感受什么、还想学习什么等,关注学生的需求,因势利导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生活,筛选符合儿童需要的课程素材,从而激活我们的品德课堂。

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主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教师在课上应着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是对社会生活深入认识的过程。一方面资料来自于生活,有利于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以纯真的眼光看社会,以童心感受社会,品德课因学生参与而丰富充实,具有鲜活的生命感。在教学《我们的学校》这一课时,我结合学校特点设计了“校园文化”“校园活动”“学校历史、荣誉”三个主题,由学生进行调查、采访、整理,最后展示汇报。通过调查,他们感受到了学校、教师的用心。有一位学生说:“这一调查我才发现,我校的文化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还有的学生发现,学校有许多的荣誉,孩子们都觉得一小最棒,更重视学校荣誉,更加热爱这所学校。在品德课堂上不仅着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可以把一些道理与生活相结合。例如,教学《规矩有什么用》一课时,让学生搜集一些不守规则的案例,通过课堂小组交流,学生理解了什么是规矩。

在联系生活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对来源于生活的信息兴趣较高,理解较透,孩子的表现越来越积极,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关注儿童的生活,孩子们觉得课堂离他们的生活很近,课堂能够指导、帮助他们,所以他们对品德课越来越期待。在兴趣的带动下学习,知识不再枯燥无趣。

我们关注儿童的生活,也让孩子们感受、理解生活,使孩子们学会了独立自主,让孩子们学会了机智勇敢,让孩子们更加坚强,让孩子们和老师们对未来不再迷茫。关注儿童的生活实现了品德课的高效课堂。

关于油画的基础知识 篇12

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继承了希腊、罗马的艺术观念, 即不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实, 还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实的前因后果, 于是形成了注重构思典型情节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手法。与此同时, 画家还分别探索解剖学、透视学在绘画中的运用、画面明暗分布的作用等, 形成了造型的科学原理。人体解剖学的运用使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实般准确的比例、形体、结构关系;焦点透视法的建立使绘画通过构图形成幻觉的深度空间, 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定向的瞬间视觉感受相同;明暗法使画中的物象统一在一个主要光源发出的光线下, 形成由近及远的清晰层次。人文主义的艺术主题与追求写实的造型观念在其他画种中所以不能完善, 是因为工具材料的限制, 而油画工具材料性能正适于将二者充分体现出来。

不同地区、国家的画家依据自己生活的社会背景、民族气质, 在油画语言上进行了不同的深向探索, 油画的种类按题材划分为历史画、宗教故事画、团体肖像、个人肖像、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等。油画技法也日臻丰富, 并形成了各国、各地区的学派。一部分油画强调了油画的光感, 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厚薄层次对比进行光感的创造, 形成画面戏剧性气氛。笔触的运用也被许多画家侧重探索。笔触是带有颜料的油画笔在画布上运动的痕迹, 早期油画全幅各部分颜料层厚薄比较一致, 运笔力度均匀, 几乎不显露出笔触。17世纪的画家注意到笔触的运动受创作时心境和情感律动的驱使, 画家在作画时能产生控制笔触动势的情感, 笔触的轻、重、缓、急和运动方向不仅使被塑造的形象显出生动感, 笔触自身也具有艺术表现力。

油画工具材料的限定导致油画绘制技法的复杂性。几个世纪以来, 艺术家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油画技法, 使油画材料发挥出充分的表现效果。油画主要技法有:

1.不透明一次着色法, 也称为直接着色法。即在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 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铺设颜色, 基本上一次画完, 不正确的部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这种画法中每笔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 色彩饱和度高, 笔触也较清晰, 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19世纪中叶后的许多画家较多采用这种画法。为使一次着色后达到色层饱满的效果, 必须讲究笔势的运用即涂法, 常用的涂法分为平涂、散涂和厚涂。平涂就是用单向的力度、均匀的笔势涂绘成大面积色彩, 适于在平稳、安定的构图中塑造静态的形体;散涂指的是依据所画形体的自然转折趋势运笔, 笔触比较松散、灵活;厚涂则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颜料, 有的形成高达数毫米的色层或色块, 使颜料表现出质地的趣味, 形象也得到强化。

2.不透明覆色法, 也称多层次着色法。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 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 暗部往往画得较薄, 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 或盖或留, 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 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 画家经常在一幅画作中综合运用。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 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 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 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 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 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

3.透明覆色法, 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 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 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 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

作为一种艺术语言, 油画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 油画技法的作用在于将各项造型因素综合地或侧重单项地体现出来, 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艺术家自觉地熟练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运用可以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技法的创造过程。油画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赋予的思想内容, 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

在平时的创作生活中, 我主要都是以写生为主, 在写生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油画风景写生应该注意拉开前、中、后景空间关系, 而且要注意表现的主题应该怎么样深入刻画, 正常一般是中景作为主题表现。写生的构图应该侧重的问题有;对眼前的景物物的优化取舍, 组合移位, 色彩安排, 明暗安排, 画面形象的形状安排, 透视的应用, 等等。要弄得很印象派你就不能很仔细一笔笔来。你要有那种美好的自然流露痕迹的把握。比如, 你要画树叶你完全可以随心的提出来。当然, 你颜色准了型也就准了。建议还是多写生, 改变你的观察方式。如果你想把前人的油画模仿的一摸一样, 是不可能的。即便你描出来了也失去了味道和那份洒脱大气。处理好明暗冷暖和空间关系, 不拘泥于造型, 笔触灵活, 抒发主体情感即可。不要被所谓技法蒙蔽了, 直接画法画就可以了, 主要是颜色, 多去研究颜色, 比研究技法要有用的多, 技法可以慢慢摸索, 掌握颜色一定要自己去尝试, 并且要有自己习惯的颜色。注意大色块之间的协调与对比, 整体色调把握好, 气氛、光影、色彩变化、构成都要控制好, 每个颜色的出现面积的比例要协调, 颜色质量要高级, 塑造只是最后的点睛之笔, 最重要的是大的颜色关系, 构图和整体性。

高考英语写作基础知识:强调句型 篇13

3.强调句型升级版:It is/was+被强调的部分+定语从句+ that(强调人可以用who)+其余部分。(这里需要保证被强调的对象为名词或者名词性成分)

试看下列例句:

(1) It was our timely efforts that helped him out of hardships. Eventually he was saved. 【帮助他人】

(2) It was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felt so close to my parents. 【和家长的`关系】

(3) When I suddenly fell ill, it was you who carried me on your back to a nearby hospital. 【毕业留言】

小学英语基础入门必学音标 篇14

48个国际音标的发音—元音:

[i:] 嘴唇微微张开,舌尖抵下齿,嘴角向两边张开,露出微笑的表情,与字母E的发音相同。[i] 嘴唇微微张开,舌尖抵下齿,舌前部抬高,嘴形扁平。

[?:] 嘴形扁平,上下齿微开,舍身平放,舌中部稍稍抬高。[?] 嘴唇微微张开,舌身放平,舌中部微微抬起,口腔自然放松发声。

[?:] 双唇收得小而圆,并向前突出,舌身往后缩。[?] 口腔打开,嘴张大,舌头向后缩,双唇稍收圆。

[u:] 嘴形小而圆,微微外突,舌头尽量后缩。[u] 嘴唇张开略向前突出,嘴形稍收圆并放松些,舌头后缩。

[ɑ:] 口腔打开,嘴张大,舌身放平,舌尖不抵下齿,下巴放低,放松发音。[?] 嘴唇微微张开,伸向两边,舌尖轻触下齿,舌后部稍稍抬起。

[?] 嘴张大,嘴角尽量拉向两边,成扁平形,舌尖抵下齿。[e] 嘴形扁平,舌尖抵下齿,舌前部稍抬起。

[ei] 由[e]和[i]两个单音组成,[e]重读,[i]轻读,口形由半开到合,字母A就发这个音。[ai] 由[a]和[i]两个单音组成,[a]重读,[i]轻读,口形由开到合,与字母I的发音相同。[?i] 由[?]和[i]两个单音组成,[?]重读,[i]轻读,口形由圆到扁,由开到合。

[au] 由[a]和[u]两个单音组成,[a]重读,[u]轻读,口型由大到小。[?u] 由[?]和[u]两个单音组成,[?]重读,[u]轻读,口形由半开到小,与字母O的发音相同。

[i?] 由[i]和[?]两个单音组成,[i]重读,[?]轻读,双唇始终半开。[e?] 由[e]和[?]两个单音组成,[e]重读,[?]轻读,舌端抵下齿,双唇半开。[u?] 由[u]和[?]两个单音组成,[u]重读,[?]轻读,双唇由收圆到半开。

48个国际音标的发音—辅音:

[p]双唇紧闭,然后快速张开,让气流冲出口腔,发出爆破音,但声带不振动。[b]双唇紧闭,然后快速张开,让气流冲出口腔,发出爆破音,但声带需振动。

[t]舌尖抵上齿龈,憋住气,然后突然弹开舌尖,让气流从口腔喷出,但声带不振动。[d]舌尖抵上齿龈,憋住气,然后弹开舌尖,让气流从口腔中喷出,但声带需振动。

[k]舌后部抵住软腭,憋住气,然后突然间离开,将气送出来,想咳嗽一样,但声带不震动。[ɡ]舌后部抵住软腭,憋住气,然后突然间离开,将气送出来,但声带需振动。

[s]双唇微微张开,舌头自然放松,气流从上下齿隙间送出,但声带不振动。[z]双唇微微张开,舌头自然放松,气流从上下齿隙间送出,但声带需振动。

[?]双唇收圆并稍微突出,舌尖接近上齿龈,送气,声带不振动。[?]双唇收圆并稍微突出,舌头稍微上卷,舌尖接近上齿龈,送气,但声带需振动。

[t?]双唇略微张开突出,舌尖抵住上齿龈,用力吐气,声带不振动。[d?]双唇略微张开突出,舌尖抵住上齿龈,用力吐气,但声带需振动。

[f]上齿轻轻接触下唇,然后吹气,让气流从唇齿间通过,形成摩擦,但声带不振动。[v]上齿轻轻接触下唇,然后吹气,让气流从唇齿间通过,形成摩擦,但声带需振动。

[θ]舌尖微微伸出,上下齿轻轻咬住舌尖,送气,但声带不振动。[e]上下齿轻轻咬住舌尖,送气,但声带需振动。

[ts]舌尖先抵住上齿,堵住气流,使气流从舌尖和齿龈间送出,声带不振动。[dz]舌尖先抵住上齿,堵住气流,使气流从舌尖和齿龈间送出。

[tr]双唇收圆向前突出,舌尖上翘抵住上齿龈,采取伐[r]的姿势,声带不振动。[dr]双唇收圆向前突出,舌尖上翘抵住上齿龈,采取伐[r]的姿势,但声带振动。

[h]嘴唇自然张开,自然呵气,声带不振动。[r]舌尖向上卷起,舌头不要接触任何部位,双唇稍微突出,声带振动。[l]舌尖抵住上齿龈,舌尖轻微用力弯曲,气流从舌的旁边送出。

鼻音

[m]双唇紧闭,舌头平放,气流从鼻腔送出,声带振动。

[n]双唇微开,舌尖抵上齿龈,气流从鼻孔里出来,声带振动。[?]双唇张开,舌尖抵上齿龈,气流从鼻腔送出,声带振动。

辅音

[w]双唇缩小并向前突出,舌后部抬起,嘴慢慢向两边滑开。[j]嘴形成微笑状,舌尖抵住下齿,舌面贴住上颚,声带需振动。

英语音标:英语语音语调的练习方法

语音语调也是英文口语练习中的重点。我们知道,标准的发音并不能保证流利和悦耳的口语。完美的发音加上蹩脚的语调仍然是对听众耳朵的折磨。要知道英文单词,和汉字所不同,是没有声调的,所以一个单词例如people可以以四种甚至四种以上的音调来念,那么在一个特定的句子和语境中究竟怎么念呢?这就是语调的问题。

英文语调是一种感觉,它并没有什么标准型,虽然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两种语调比较流行:英国型和美国型(当然还有很多人口讲澳洲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甚至中国式的英语)。

简单说来语调的学习需要一个环境。就拿北京来说,尽管北京已经成为一个大的人口流动城市,或者称之为移民城市,如果一个人来到了北京,四五个月过后,在不知不觉间原本很标准的普通话就很有可能带上了些许的京腔京调。为什么呢?因为周围的大多数人讲话都有点京片子,这就是环境嘛。

那么现在如果没有这个语言环境,也就是说不具备条件跑到英国或者美国去住那么一段时间该怎么办呢?答案也很简单:自己创造一个语言环境。其中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看DVD,听电影对白,然后呢就充分发挥自己模仿的能力吧。试想,如果每天都是大量的好莱坞巨星或者Pop Stars天天对着你又哭又笑,又跳又唱,我想一点美国英语或者英国英语的味道都沾不上是根本都不可能的吧。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其中之一叫做“机器人”。在进行这种练习时需要以最慢的速度和最平的音调(就像机器人说话没有声调一样)一口气把一个句子读完。其实,这种方法不仅练习了音调,还练习了发音和讲英语的肺活量。

当练习者以最慢的速度读句子,也就是以最慢的速度读句子中的单词时,练习者会把单词中的每一个元音发的更饱满。只有当元音饱满时,单词念出来才标准,才好听。长期以来,练习者就会养成好的发音习惯,有助于提高发音的基矗

其次,以最平的声调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去除练习者本身错误的音调。同时较平的音调也是美国南方各州口音的特点之一。在练习者去除了本身错误的音调并且适应了平调以后,就一定要结合“听”。无论是看DVD还是听电影对白还是什么其它的听力材料,一定要多听。如果要学美国音就多听美国电影,要学英国音就多听英国材料。这样,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自己创造的语言环境当中就一定可以学好语音语调。

再来说说肺活量。中文的特点是一个汉字只有一个音节,词句中音节和音节没有任何联系。也就是说没有连读,失去爆破,略读,弱读等等。一句话例如“成功需要一个人不懈的努力”,可以很连贯的念下来,也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顿出来“成,功,需,要,一,个,人,不,懈,的,努,力”。这两者在表达上没有什么差异。然而英文的单词可以由一个音节甚至多达十几个音节构成,单词在句子中的连读,失去爆破,略读,弱读比比皆是。换句话来说,如果我们把讲中文比作打(shouqiang),那么将英文就是打机关枪,“嘟嘟嘟嘟嘟嘟...”。这样以来,由于两种语言本身的发音构造不同,大多数人初学英文都感觉到念一个句子通常喘不过来气,还没有念完一个段落就累得不行要休息一下下,所以也就更提不上连贯了。所以解决的方法就要通过提高肺活量。在这个叫做“机器人”的联系中,练习者必须用最慢的速度并且一口气读完一个句子。虽然刚开始感到很难,但是伴随着练习量的不断增加和坚持,最终练习者会自然而然的加快语速和流利度,那时讲英文就像说汉语一样自然轻松了。

英语音标学习-正确掌握双音节词的读音规则

一般地说,一个单词中有几个发音的元音字母,就有几个音节。如habit,politics,no等。但要注意:(1)单词末尾不发音的e不构成音节。如bike,take等;(2)两个元音字母在一起,一般为字母组合,发一个元音,构成一个音节。如book,rain等;(3)词尾的-le可以和其前边的辅音组成一个音节。如a-ble,peo-ple等。

双音节词的重音一般在第一个音节上。如 basic,even, window,open,stu-dent等。重读音节中的元音字母的读法和单音节词一样,也是开音节读字母音,闭音节读短元音。怎么知道它是开音节还是闭音节呢?

(1)两元音字母之间如有两个辅音字母,则中间分开,一边一个。如mat-ter,mem-ber,win-dow,doc-tor,sup-per,lit-tle等。这样一分,第一个音节是以辅音字母结尾的,它就是重读闭音节,元音字母读短元音。

(2)两元音字母中间有一辅音字母,该辅音字母划归后一音节。如basic,region,open,human等。这样一分,头一个音节是以元音字母结尾的,它是重读开音节,元音字母读其字母音。但是,双音节词中,重读开音节中的元音字母有不少仍读短元音。如second,present,ever,hover,modern,proper等。第二音节中有/i/时,第一音节中的a,e,i,o大多读短元音。如spanish,habit,mes-sage,city,system, profit等。

(3)第一音节如是r音节或其他元音字母组合,其读音方法和单音节词基本一样,如army,merit,circle,order,purple,awful,autumn等。但也有读短元音的,如knowledge,nourish等。

上一篇:《独立宣言》读后感800字作文下一篇: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