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安全案例分析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典型安全案例分析(通用9篇)

典型安全案例分析 篇1

1一名患者,主诉鼻塞,乏力,胸痛,到我院急诊科就诊,急诊科医生经检查后给患者开处方药,帕珠沙星,静脉滴注。医务科督查医疗质量时发现,该医生在该患者门诊病历上没有书写疾病诊断,也没有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帕珠沙星药物可能存在的药物不良反应。

风险分析如下:医生没有对患者病情做详细检查和分析,对是否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没有病原学检查和微生物标记物检查,就经验性给予抗菌药物;在门诊病历上不书写疾病诊断是极其严重的违反核心医疗制度行为;应用特殊抗菌药物,不向患者做知情告知可能存在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如该药物可能造成急性肾损伤);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用药。

2 一名住院患者因社区获得性肺炎入住内科病房,入院后生化检查结果回报:肾功能异常。管床住院医生没有采取任何诊疗措施。职能部门督查运行病历时发现,化验结果异常,询问该医生,注意到肾功能化验结果没,该医生不知出现的指标为异常指标。所以,既没有诊断,也没有诊疗计划。

风险分析如下:医生医学知识有限,不知道肾功能检查正常值;化验结果回报单上已经提示结果异常(有向上的箭头),医生视而不见;临床危机值报告制度落实不好。相关科室之间沟通不良。

3 一名糖尿病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应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生化检查及尿液分析结果提示:肾功能异常,尿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15mmol/L,医嘱显示持续应用二甲双胍直到出院。

典型安全案例分析 篇2

关键词:石油行业,井下作业,安全事故

井下作业施工工序复杂、差异大, 所动用的设备工具多, 工具设备和工艺的标准多。在施工过程中是以班组为单位, 以油水井场为“工作车间”, 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临时性和分散性, 作业施工持续时间不定。上述特点决定了井下作业的施工现场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井下作业中, 井控管理、搬迁安装、起下管柱成为事故高发领域, 事故主要包括井喷、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和其他伤害。

一、井下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1. 井喷事故

(1) 风险评估:浪费和损坏油气资源;毁坏油井井身结构;吞噬井口设备;引起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污染环境。

(2) 原因分析:井筒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压井液密度过小、设计有误、测量有误、井筒液柱低、没有及时边起边灌、压井液不够、地层漏失严重;井控装置失灵、没有井控装置、井控装置损坏、人员操作不当。

(3) 预防措施:避免井控装置失效;避免井筒内的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压力, 加强井控装置的管理, 经常检查和维护保养, 以使其处于有效状态, 加强职工的防井喷意识, 设计人员应了解清楚地层情况设计出合格的压井液密度, 作业人员应精心施工, 按操作规程办事, 对于地层漏失严重的井, 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控制。

2. 硫化氢中毒事故

(1) 风险评估:人员中毒伤亡

(2) 原因分析:热化学作用于油层时, 石油中的有机硫化物分解产生硫化氢;石油中的烃类和有机质通过储集层水中的硫酸盐的高温还原作用, 产生硫化氢;通过裂缝等通道, 下部地层中硫酸盐层的硫化氢传入井眼;某些钻井液处理剂在高温热分解作用下, 产生硫化氢;钻井液中细菌的作用产生硫化氢;含有硫化氢的气井产生硫化氢。

(3) 预防措施:在含硫化氢场所作业时配备有便携式探测仪, 用来检测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安装有风向标, 要求风向标安装在人员容易看到的地方;配备有足够数量的空气呼吸器, 需要时能方便拿到;生产区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超过50mg/L时, 要有“硫化氢”字样的标牌和矩形的红色标志;施工作业中所用设备应具有抗硫性能, 如井口、管道、分离器、泵等设备应具有抗硫性能避免因硫化氢对其腐蚀使管线破裂造成油气外流, 从而造成对人身的危害。

(4) 应急措施:当听到警报器发出警报时, 应采取如下措施:所有人员都要立即戴上空气呼吸器, 将所有明火熄灭, 不必要人员要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防止任何人单独出入硫化氢污染区;警告在井场附近有极度危险;迅速将紧急情况通知上级有关部门, 必要时, 应协助危险区域居民疏散;为保证井场安全, 未经许可, 无关人员禁止进入井场。

3. 作业井场着火事故

(1) 风险评估:烧毁设备、烧伤人员

(2) 原因分析:违章作业、不按“三不点”和“先点火后开气”进行操作。或用天然气扫线, 由明火、电火引起天然气爆炸;电机超负荷运转, 井站内用普通灯头和开关, 电线过松, 短路打火引起爆炸着火;在井场吸烟, 使用明火, 动用电气焊, 穿带铁钉的鞋子或敲击铁器撞击打火引起着火;修井机排气管排火星, 锅炉烟窗冒火星;井场外有油污、杂草, 因为烧荒或井场外着火引起井场着火。

(3) 预防措施:在井场内严禁动用明火, 不准吸烟并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在有油气产生时, 修井作业中工作中轻拿轻放;作业机保持清洁, 井场内无杂草油污;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在工作中如须动火时, 应在距井场30米以外侧风头或打动火报告;井场内电缆不应有接头、电缆线需架空;板房与井口的距离、位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二、井下作业典型安全事故分析

1. 事故经过

某年5月19日某大修队在某施工井打捞提管柱做开工准备。完成反洗井、起原井管柱、打捞、解卡等工序。下反扣钻杆带可退捞矛, 打捞井内落物, 起钻捞空, 重下打捞管柱。提打捞钻杆剩6根时, 发生井涌现象。操作台下的两名场地工 (当时负责清理钻杆携带的油泥) 负责关闭FZ18-35液动半全封防喷器。因操作人员不掌握井控关井程序, 没有开启套管闸门放喷泄压, 直接硬关井。井口气流大、钻杆不居中, 导致防喷器一侧闸板不能关闭, 关井未成功。随着气流的快速增大, 钻杆上顶, 井口失去控制, 造成井喷。

2. 事故原因分析

现场施工人员井控措施操作不当。在发生井喷后, 操作人员没有开启套管闸门放喷泄压, 而是直接关防喷器, 致使钻柱密封不严, 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大修队现场施工人员严重违反井控安全操作规程。起钻过程中未及时灌注压井液, 同时起钻速度过快形成抽汲作用, 使地层流体进入井筒, 造成井内液柱压力不能平衡地层压力, 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喷器安装后未按要求进行试压, 防喷器闸板变形, 存在严重缺陷, 是事故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三、井下作业事故特点分析

井下作业有现场环境复杂、风险因素多、人员安排密集, 由多方协作完成, 组织环节多的特点。通过对事故类型的分析, 主要有以下特点:

1、违反操作规程, 不按工艺规程施工, 违反各类安全管理规定, 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井下作业人员在未排除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等因素的情况下, 强行作业, 错误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进行作业。

2、人员心理状态及心理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 未被管理者认识, 不适应高节奏的作业速度, 并且安全防范意识差的人仍被用作主要操作人员。井下作业的过程中, 无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或危险, 持侥幸心理, 或者麻痹大意、盲目自信能够避免损害, 结果导致了人身伤害或者其它损害发生的情况。

3、安全投资不足, 设施不完善, 设备自动化程度低, 人机不能很好的协调配合, 设备制造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在生产厂家得到体现, 安全投入的成本不足。所以, 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SY/T6362-1998石油天然气井下作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指南.

[2]费功友, 熊智.油田井下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 2004.

典型安全案例分析 篇3

安全评价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对被评价对象(系统)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方式和途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是安全评价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分析是否全面、准确、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正确性。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是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中最主要的分析之一。而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是存在大量以化学反应为主的基本过程,这些化学反应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往往不同,而同一种化学反应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存在着许多共性。我们在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安全评价时,为了能够更全面、准确、科学地对被评价对象(系统)进行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就必须更深入地了解一些石油化工典型生产过程的特点及其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分析方法,并能熟练地掌握之,以便进一步提高安全评价的技术含量和报告书的编写质量。为此,本文将针对10种石油化工典型生产过程的特点及相应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分别作简要介绍,以供安全评价时参考。

2 化工典型生产过程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特点是存在许多以化学反应为主的基本过程,其中典型的化学反应主要有:氧化、还原、聚合、裂化、催化、硝化、氯化、磺化、烷基化、电解等十几种。

下面分别简要介绍上述这些反应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火灾危险性。

2.1 氧化反应

通常的氧化还原是指有电子得失的反应。但在有机反应中,有机物分子内的原子间没有明显的电子得失,很少有化学价的变化,所以常把加氧去氢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常见的有氨氧化制硝酸、甲苯氧化制苯甲酸、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等,其生产过程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1.1 氧化反应需加热,但绝大多数是放热反应,如催化气相反应,一般在(250~600)℃高温下进行,反应热若不及时移去,会使温度迅速升高引发爆炸;

2.1.2 有些氧化反应(如氨、乙烯和甲醇蒸气在空气中的氧化)的物料配比接近于爆炸下限,若配比失调。温控失当,则易爆炸起火;

2.1.3 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大部分是易燃易爆物质(如前述中的氨、甲苯、乙烯等);

2.1.4 反应所用的氧化剂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如氯酸钾、铬酸酐、高锰酸钾等,遇高温或受撞击、摩擦及与有机物、酸类接触,会着火爆炸;而有机过氧化物大多数本身易燃,遇高温则爆炸;

2.1.5 有些氧化反应的产品、中间产物也具有火灾危险性。如产品环氧乙烷属可燃气体,硝酸是强氧化剂,乙醛氧化生产乙酸过程有过乙酸生成,属有机过氧化物,易分解或燃烧。

2.2 还原反应

在有机反应中,把加氢去氧叫作还原反应。还原反应种类很多,其生产过程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2.1 无论是利用初生态氢还原,还是用催化剂把氢气活化后还原,都有氢气存在,特别是催化加氢还原,大都在加热、加压下进行,若氢气泄漏,极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种会爆炸;

2.2.2 还原反应中所使用的催化剂雷氏镍吸潮后在空气中有自燃危险,能使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引燃爆炸;

2.2.3 固体还原剂保险粉、硼氢化钾、氢化铝锂等都是遇湿易燃危险品;

2.2.4 还原反应的中间体,特别是硝基化合物还原反应的中间体,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如,苯胺在生产中如果反应条件控制不好,可生成爆炸危险性很大的环己胺。

2.3 聚合反应

聚合是指将若干个分子结合为一个较大的组成相同而分子量较高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丁二烯聚合生产顺丁橡胶和丁苯橡胶,氯乙烯聚合生产聚氯乙烯塑料等。按聚合方式可分为本体、溶液、悬浮、缩合、乳液5种,每种聚合过程的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3.1 对于本体聚合反应,往往由于聚合热不易散出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如在高压聚乙烯生产中,每聚合1kg乙烯会放出3.8MJ的热量,当未能及时散热时,则每聚合1%的乙烯可使釜内温度升高(12~13)℃,待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就会使乙烯分解,强烈放热,有发生爆聚的危险,一旦发生爆聚,则设备堵塞,压力骤增,极易发生爆炸;

2.3.2 对于溶液聚合反应,此种聚合方法在聚合和分离过程中,容易产生易燃溶剂挥发和静电火花;

2.3.3 对于悬浮聚合反应,在聚合过程中,如果工艺条件控制不好易出现溢料,如果溢料,则水分蒸发后未聚合的单体和引发剂遇火源极易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2.3.4 缩合(缩聚)反应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团的单体相互缩合,并析出小分子副产物而形成聚合物的反应。虽为吸热反应,但若温度过高时,也会使系统压力升高,甚至引起爆裂,泄漏出易燃易爆的单体而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2.4 裂化(裂解)反应

裂化是指有机化合物在高温下分子发生分解的反应过程,有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三种类型,每种裂化过程的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4.1 热裂化,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装置内的油品温度一般超过其自燃点,若漏出油品会立即起火。热裂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裂化气,且有许多气体分馏设备,若漏出气体,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加热炉等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在炼油厂各装置中,热裂化装置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危险性较大;

2.4.2 催化裂化,一般在(460~520)℃和(0.1~0.2)MPa下进行,若操作不当,再生器内空气和火焰进入反应器中会引起恶性爆炸。U型管上的小设备、小阀门较多,易漏油着火。在催化裂化过程中还会产生易燃裂化气,在烧焦活化催化剂不正常时可能出现易燃易爆的一氧化碳;

2.4.3 加氢裂化时,使用大量氢气,且反应温度和压力都较高,装置钢材内的碳分子易被氢气夺取,使碳钢硬度增大而降低强度,发生氢脆。若设备、管道检查或更换不及时,会在高压(10~15)MPa下发生设备爆炸。此外,加氢是强烈的放热反应,反应器若不能按要求通冷却氢以控制温度,可出现设备局部过热、加热炉炉管烧穿或高温管线、反应器漏气而引起火灾。

2.5 催化反应

是指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化学反应,如由氮和氢合成氨,由乙烷和氧合成环氧乙烷等都属催化反应。其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5.1 如果催化剂选择不正确或加入量不合适,易形成局部反应激烈。若散热不良,温控不当,易发生超温爆炸或起火事故;

2.5.2 催化过程中有的会产生氯化氢,存在腐蚀和中毒危险,有的会产生硫化氢,存在中毒和爆炸危险;有的会产生氢气,火灾爆炸危险性更大,在高压下,氢的腐蚀作用可使金属高压容器脆化,而造成火灾爆炸及容器破坏性事故;

2.5.3 原料气中某些能与催化剂发生反应的杂质含量增加,可能成为爆炸危险物,如乙烯催化氧化合成乙醛的反应中,催化剂体系中常含有大量的亚铜盐,若原料气中含乙炔过高,则乙炔会与亚铜盐反应生成乙炔铜,乙炔铜是一种极敏感的爆炸物,在空气作用下易氧化成暗黑色,并易起火爆炸。

2.6 硝化反应

是指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取代氢原子而生成硝基化合物的反应。如甲苯硝化生产梯恩梯,苯硝化制取硝基苯,甘油硝化制取硝化甘油等,其硝化过程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6.1 因硝化是放热反应,需在降温条件下进行,稍有疏忽,如中途搅拌停止,冷却水供应不良、加料速度过快等,均会使温度猛增,混酸氧化能力加强,易引起着火和爆炸事故;

2.6.2 硝化剂具有氧化性,常用的硝化剂有浓硝酸、硝酸、浓硫酸、硫酸、发烟硫酸、混合酸等均具有氧化性、吸水性和腐蚀性,它们与油脂、有机物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在制备硝化剂时,若温度过高或落入少量水,会促使硝化剂大量分解和蒸发,不仅造成设备强烈腐蚀,还可能造成爆炸事故;

2.6.3 被硝化物质(如苯、甲苯、甘油、脱脂棉等)大多易燃,若使用或贮存管理不当,易造成火灾。硝化产品大都有着火爆炸的危险,受热、摩擦、撞击或接触明火,极易发生爆炸或火灾。

2.7 氯化反应

是指氯原子取代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的过程,如由甲烷制甲烷氯化物,苯氯化制氯苯等。常用的氯化剂有:气态或液态氯、气态氯化氢和各种浓度的盐酸、磷酰氯、三氯化磷、次氯酸钙等。氯化过程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7.1 氯化反应的原料大多是有机易燃物和强氧化剂(如甲烷、乙烷、酒精、天然气、苯、甲苯、液氯等),若未严格控制各种火源、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则易发生火灾爆炸;

2.7.2 最常用的氯化剂是液态或气态氯,其不仅属剧毒品,且氧化性极强,贮存压力较高,一旦泄漏,危险性很大。若氯化反应器前的氯气缓冲罐未装设或控制不好,致使被氯化的有机物倒流,可能引起爆炸;

2.7.3 氯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物料泄漏就会造成火灾或爆炸。氯化反应几乎都有氯化氢气体生成,设备易受腐蚀而发生泄漏,增加了反应过程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2.8 磺化反应

是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磺(酸)基(-SO3H)的反应。常用的磺化剂有发烟硫酸、亚硫酸钠、亚硫酸钾、三氧化硫等。磺化过程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8.1 磺化剂三氧化硫是氧化剂,遇比硝基苯易燃的物质时会很快着火,若遇水会生成硫酸,会大量放热升温而导致起火、爆炸,因硫酸的强腐蚀性还会增加对设备的腐蚀破坏;

2.8.2 所用原料苯、硝基苯、氯苯等为可燃物,所用的磺化剂浓硫酸、发烟硫酸等都是氧化性物质,有些甚至是强氧化剂,若投料顺序颠倒、投料速度过快,可能造成反应温度升高,使磺化反应变为燃烧反应,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2.8.3 磺化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在反应过程中无有效的冷却和良好的搅拌,均可能使反应温度超高,以致发生燃烧起火或爆炸。

2.9 烷基化反应(亦称烃化)

是在有机化合物中的氮、氧、碳等原子上引入烷基(-R)的化学反应,引入的烷基有甲基(-CH3),乙基(-C2H5)、丙基(-C3H7)、丁基(-C4H9)等。烷基化常用烯烃、卤代烃、醇等能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氧、氮等原子上引入烷基的物质叫作烷基化剂。如苯胺和甲醇作用制取二甲基苯胺。烷基化反应过程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9.1 被烷基化的物质(如甲类液体苯、丙类液体苯胺)大都有着火爆炸危险,烷基化剂一般比被烷基化物质的火灾危险性更大,如丙烯是易燃气体,甲醇是甲类液体,十二烯是乙类液体;

2.9.2 所用的催化剂反应活性强,如三氯化铝是忌湿易燃物品,有强腐蚀性,遇水或水蒸气会分解放热,放出氯化氢气体,能引起爆炸,若接触可燃物、易着火。三氯化磷是腐蚀性忌湿易燃液体,遇水或乙醇会剧烈分解,放出大量热和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腐蚀性和刺激性,有毒,遇水及酸(主要是硝酸、乙酸)发热、冒烟、有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

2.9.3 烷基化反应都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如果原料、催化剂、烷基化剂等加料顺序颠倒、速度过快或搅拌中断,会发生剧烈反应,引起跑料,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2.9.4 烷基化产品(如乙类液体异丙苯、丙类液体二甲基苯胺和烷基苯)也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

2.10 电解反应

是指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时,在两个电极上所引起的化学变化过程。钠、钾、镁、铅等有色金属和锆、铪等稀有金属的冶炼,铜、锌、铝等的精炼,氢、氧、氯、烧碱、氯酸钾、过氧化氢等许多化工产品的制备,以及电镀、电抛光、阳极氧化等,都要通过电解来实现。以隔膜法电解食盐水生产氢氧化钠、氢气、氯气为例,其电解过程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10.1 被电解的盐水中杂质过量可能产生火灾爆炸危险。如盐水中含有铁杂质,会产生第二阴极而放出氢气;盐水中带入铵盐,当PH<4.5时铵盐和氯作用可生成氯化铵,氯作用于浓氯化铵溶液可生成爆炸性油状物三氯化氮;

2.10.2 电解过程若氢气和氯气控制不好,可能相互混合而发生爆炸。导致氢气和氯气混合的主要原因是:①阳极室内盐水液面过低;②电解槽氢气出口堵塞,引起阴极室压力升高;③电解槽的隔膜吸附质量差;④石棉绒质量差,在安装电解槽时碰坏隔膜,使隔膜局部脱落,或送电前注入的盐水量过大将隔膜冲坏;⑤阴极室中的压力等于或超过阳极室的压力时,即可能使氢气进入阳极室;

2.10.3 电解槽内盐水液面高低不适当,若盐水液面过低,氢气可能通过阴极网渗入到阳极室内与氯气混合成爆炸性气体,若盐水过满,在压力下盐水会上涨;

2.10.4 电解设备若发生氢气泄漏,会与室内空气混合而引发火灾或厂房爆炸;

2.10.5 生产过程若突然停电或停机时,若未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立即去关闭高压阀,有可能使电解槽内氯气倒流而发生爆炸。

3 结语

在对化工典型生产过程进行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时,还应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针对评价对象生产场所和储存场所中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数量,判定是否构成火灾爆炸或毒物危害重大危险源,以便将重大危险源作为重点进一步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安全生产典型案例 篇4

——建筑分公司建筑工程队党支部一个典型案例

一、活动背景

队里安全生产制度和标准等基础比较薄弱,安全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够健全;职工安全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作业现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等工作亟待加强。

二、活动目的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意识,增强做好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明确施工安全生产职责,强化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不断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水平,为广大建筑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确保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活动形式

党支部紧紧抓住党建工作融入安全工作的有效载体,将党员安全责任纳入登高计划,促进主题活动目标与安全目标有机结合,将党员与班组和施工现场对口联系和挂钩,给党员指定安全责任区,责任区内班组、施工现场的员工引起事故和违章,纳入对党员“三高一流”考评。

四、活动内容

党员在安全责任区内尽心尽职做好安全监管工作,在安全隐患上不留任何死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积极配合完善制度和作业标准,严格制度和标准的落实;加强领导和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强化管理,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自岗位职责,从项目组到施工作业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

3、切实做好党员责任范围内的施工现场安全技术和措施等方面工作,签定安全协议,健全施工安全资料,确保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落实到位。

4、施工现场由施工和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的党员担任作业现场的质量和安全两职相兼的质安员,要求他们深入实际,靠前指挥、傍站监管,不留盲点地检查现场安全,一旦查出安全违章和安全隐患,立即限时整改。

5、在施工安全工作中,注意发现责任区内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动开动脑筋改进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推动安全科技、安全文化等方面的创新,积极向领导提出建设性意见。

五、活动效果

党员的责任区内安全情况较好,全员安全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共同努力,工程队员工正在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主要成果是:

1、健全了制度,统一了标准,强化了规范化作业的意识,时刻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各方安全意识,确保全面、透彻地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让每一个人都学安全、懂安全、守安全、切实提高一线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从而制止和消除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不安全行为。

2、加强和规范了现场文明施工。重视文明施工意识宣传,严格管理,明确责任,加强监督,确保质量,切实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维护广大员工和企业利益。

典型安全案例分析 篇5

电石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在危险化学品被列为第4.3类,属于遇湿易燃物品,其生产过程中产生高温、高压、乙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粉尘等诸多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伴随着高电压、大电流,在生产过程中灼烫、爆炸、窒息与中毒、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淹溺等都属于多发事故。如果设备设施整体安全性不足或存在误操作现象等各种原因,易造成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近几年来在电石生产行业发生的多起电石炉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以及恶劣的社会影响,充分说明了电石生产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

当电石接触水或与潮湿的空气作用时既放出乙炔气体,乙炔气与空气混合浓度在2.1%~87%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倘若室内或容器内的水进入电石中就可以放出大量的乙炔气体及热量,若有任何火源存在,既能引起燃烧及爆炸。

在生产过程中,电石炉内以2300℃左右的高温来冶炼电石,同时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及粉尘。

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无臭、有毒气体,在温度15~20℃时,以空气相对密度为1时,则CO的密度为0.968。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比例时,会引起燃烧及爆炸,在18~19℃时,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2.5~74.2%范围内时既爆炸,在650℃时与空气接触会自动着火。

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在0.16~0.2%(1600~2000ppM)时,人吸入1~1.5小时后会中毒死亡,而浓度增加到1.5%以上时,则人吸入15分钟既会中毒死亡;其安全浓度控制在0.01%以下,都能确保人身安全。

二氧化碳(CO2)一般来说是无害的,但会使人产生窒息的作用,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4%时,会使人心跳加剧;含量达到8%时,会引起剧烈头痛,如超过10%,则足以使人窒息而死。

二氧化硫是从炉内废气中生成的,因为原材料中(主要是碳素原料中)含有一定的硫。二氧化硫(SO2)的允许极限浓度是0.02~0.04毫克/升空气。在电石炉出炉时含有一些二氧化硫气体,但在距离出炉口4~5米的场所,通常没有硫化物的气体。

氮气(N2)无色无味无嗅大气中含量78%,但是工作环境中的氮气含量过多会减少氧气含量,氧气的最低安全含量为19.5%,含氧量6~8%的空间8分钟会造成窒息死亡,含氧量4~6%的空间40秒后人昏迷、呼吸停止。电石生产过程中氮气用于气体密封及炉气管道积灰吹扫。

电石炉使用的白灰、碳素材料及排出的粉尘,对于人的呼吸器官、视觉器官、皮肤等都是有害的。

电石炉生产的主要消耗之一是电能,电炉设备的电流通过部分必须绝缘良好,接触导电使人体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一、炉气中毒事故

内蒙古某企业,事故当天一名电石炉巡检工在四层环形加料机附近巡检设备过程中中毒,另一名工人发现后在措施过程中中毒,这起事故共造成两名工人死亡。

分析:电石生产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含量为75%左右的炉气,正常情况下炉内压力维持-5~10Pa,由于料管内充满原料阻力大于炉气压力,炉气不会克服炉料阻力上升泄露到四层料仓,由于当天环形料仓内料位偏低,操作工未及时发现并补充原料,导致部分炉气通过料管上升通过料仓与环形加料机(环形加料机为非密封设备)泄露,且巡检工未按照要求佩戴便携式CO报警仪,造成当场中毒,另一名工人发现后在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救援,也造成中毒。

以上事例说明操作工对安全工艺不熟悉,巡检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范保护不足,企业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及应急救援培训不足。

二、爆炸事故

1、青海省某电石企业,某车间一台电石炉检修过程中,另一台运行的电石炉停炉处理料面,期间发生爆炸,这起事故共造成三名工人死亡。

事故原因:在生产的电石炉停炉前炉压波动较大,且炉气在线气体分析仪损坏,在停炉前无法判断炉内氢气含量,停炉后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及未通知旁边检修人员撤离,导致在处理料面过程中水漏入熔池内发生炉内爆炸,造成现场三名工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恶性事故。

2、黑龙江省某企业电石炉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在未降负荷的情况打开炉门观察炉况,炉内炉压异常波动外喷将操作工烧伤致死。

事故原因:车间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工人在未降负荷的情况下,打开炉门观察炉况,由于炉内炉压波动释放大量炉气,打开炉门瞬间空气与炉内炉气快速混合燃烧,造成瞬间爆燃,导致实施开炉门操作的工人烧伤死亡。

3、内蒙古某电石企业在电石炉停炉观察炉内情况时发生大规模爆炸,导致当场的十几名工人死伤的恶性事故。

事故原因:停炉前生产过程中,气体在线检测仪长时间显示H2含量超标,为追求产量停炉检查一再推迟,迫于环保压力停炉后没有打开直排烟囱放散,且为缩短停炉观察时间减少产量损失,在没有确定炉内是否有漏水、炉内是否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提前安排维修工、巡检工、操作工聚集到炉盖周围做停炉后处理炉况的准备工作,导致在水大量漏入熔池后发生大规模爆炸,造成现场十几人死伤的恶性事故发生。

4、新疆某企业电石炉在清炉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在场的一名工人死亡。

分析:该企业电石炉在检修清炉过程中,采用向炉内注水消耗电石的办法清炉,电石炉停炉前虽然已想尽办法将已生成的液态电石排出,但仍有少量伴随炉料留在炉内,清炉过程中注水的目的是将少量残余电石及石灰通过与水反应,由坚硬状态变为松散,但是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乙炔气及生成大量蒸汽。当时在场的一名工人工作过程中产生火花,由于乙炔气与空气混合后浓度在2.1~87%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导致爆炸。

以上事故均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造成的,说明企业安全意识淡薄,预防及防护措施不全。

三、机械伤害

1、青海省某电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牵引电石锅的钢丝绳突然崩断,导致现场的一名工人死亡。

事故原因: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不足,受损钢丝绳未及时更换,轨道附近无明显警示标志,工人安全意识不足,导致牵引电石锅受力牵引过程中钢丝绳崩断。

以上事故暴露出企业对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安全防范、安全培训的不足。

四、灼烫事故

1、内蒙古某企业电石炉在出炉过程中,出路口位置发生爆炸,造成现场正在出炉的出炉工一死一伤。

事故原因:出炉嘴安装不到位,在生产过程中受力脱离托架滑落,导致与出炉嘴连接的冷却水管断裂,冷却水直接流入电石锅中,与液态电石反应发生爆炸,造成现场出炉工一死一伤。

以上事故说明企业设备管理、安全监管存在漏洞,主要设备的安全验收未按照规定执行。

五、高处坠落

1、新疆某企业电石炉厂房提升区内一工人重物砸伤死亡。

事故原因:电石炉厂房提升区提升重物过程中,重物脱离期间一名工人误入,导致砸伤死亡。

典型安全案例分析 篇6

【案例提要】:涓桥供电所在秋季开学前夕,便深入农村小学校园开展电力安全宣传活动,重在强化小学生们的安全用电意识,规范日常安全用电行为。

【案例分类】:安全宣传。

【服务过程】:

2014年9月7日星期五,这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个周末。这天上午,涓桥供电所电力安全宣传组一行先后来到了该镇的洪桥小学、金星小学和普丰小学,开展了一次“送安全,进校园”活动。

电力安全宣传组来到各个学校后,都是在早操之前或是下课之余,由学校校长将同学们统一组织集中到了操场上,让电力安全宣传组为他们上一堂安全用电常识专题教育讲座,宣传组将带来的由贵池供电公司印制的《供电服务和安全用电宣传画册》发放到每一位同学手中。电力宣传组在讲课中告诫同学们:攀爬运行中的配电设施(如:铁塔、电杆和变压器等)、向供电设备上(如:配电JP柜、电表箱等)扔石子或杂物、在供电线路下用弹弓打鸟或放风筝、用铁丝等金属物在插座里玩弄、用湿手接触带电的电源插头或开关、雷雨时打开电视机等等,这些不安全甚至是不文明的行为是绝对禁止的。用电方面不懂的事情千万不能自己去盲干,要去找大人帮忙,电的俗称就是“电老虎”,一旦触电,“电老虎”可能会夺走人的生命,真的会“吃人”,后果不堪设想。宣传组最后希望大家要远离危险的“电老虎”,一定要保护好电力设施,养成良好的安全用电习惯。

【取得效果】电力宣传组此行得到了各个学校老师的高度赞赏,同时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普丰小学的方老师满怀深情地说道,“如今安全教育工作也成了供电部门的‘必修课’了,辛苦你们啦!”拿到宣传画册后,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的翻看着,老师们也拿着在仔细地阅读。金星小学张校长看完画册后告诉我们,里面的漫画形象生动、内容也非常好,很有教育意义,张校长答应把这本《供电服务和安全用电宣传画册》作为学生们安全课堂上的专题教材,会将全书精髓宣贯到每一位同学的心中,以便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从而增强同学们的安全用电及电力设施保护意识。

【案例点评】

当前农村小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孩子的父母大多外出务工,家庭教育欠缺,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玩耍的同时处处都是安全隐患,不由地让人为之担心。供电所为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开展电力安全宣传教育很有必要性,涓桥供电所的做法值得推广,并应长期做下去。

典型安全案例分析 篇7

一、通信光缆典型故障分析

1.1通信光缆典型故障类型

1、光缆线路中断, 整个线路具有过大的总衰耗, 某一点由于接头衰耗或过度弯曲等造成衰耗突跳等。

2、尾纤断, 弯曲的半径太小, 接错了位置, 衰耗器的接头有灰尘等。

3、波分设备盘、各种接口盘、线路光盘等被损坏, 在网管控制时出现错误等。

1.2通信光缆线路出现故障的原因分析

1.2.1光纤老化断裂

因为光纤接续工艺在工程和维修中没有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 从而加重了光纤的静态疲劳, 光纤的老化加速, 极易容易断裂。

1.2.2外力影响

大部分情况下, 土建施工会导致外界管道碎裂、变形错位, 同时吊挂架空光缆时也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要求, 杆路倾斜等, 造成光纤承受过大的机械压力、横向冲击力等, 降低了光缆中一些光纤的通信能力, 甚至会出现阻断的状况。

1.2.3接头盒密封差

光纤会在接头盒密封不好的情况下受潮, 在潮湿的情况下, 光纤表面原有的微裂纹就会变大, 从而降低光纤的强度, 并增加光纤损耗。如果光缆中侵入了潮气或水分, 光纤的预涂覆和套塑就会加快老化, 这种情况如果长时间持续, 就必然会降低光纤的强度, 并缩短其使用寿命。

1.2.4光纤受到的压力或拉力过重

如果光纤在施工或操作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压力或拉力过重, 那么就会很容易受到损坏破裂, 尤其是在小角度棱角急转弯处。光纤配线架绕纤和盘绕时具有太小的半径, 局部受压等, 在长时间的粒子扩散及应力的影响下都会使裸纤破裂, 从而降低光通信能力或中断光通信。

1.3排除通信光缆典型故障的措施

1.3.1防止光缆被挤压的施工措施

首先, 在沟渠和水网地带, 当抽干管沟中的水之后, 先再预放光缆的地方将细土垫在上面并夯实, 然后敷设光缆, 之后每隔2米使用装好土的编织袋压实光缆;当不能抽干管沟之内的水或者在管沟内有稀泥时, 每隔3米在两个装好土的编织袋中间固定光缆, 用塑料带将编织袋扎紧, 然后缓缓地将光缆和编织袋放入沟底。其次, 当管道和光缆都悬空时, 如果悬空的一段有光缆保护管, 那么光缆就有可能由于保护管底部的挤压作用而受到损伤。因此, 我们应该将一弯头加到保护管底部, 并将保护管口做成喇叭形。

1.3.2光缆保护管口的处理

如果主管道套管内所使用的光纤保护管的材质是硬质塑料, 由于在进行封堵时需要在穿越的主管道套管口处使用热收缩套和, 在高温下很容易烧化甚至损坏主管道套管口处的光缆, 因此, 穿越光缆时, 为了保护光缆, 可以将一截长1.2米的钢管加载两侧的套管口处, 将钢管口的两端做成喇叭形, 在封堵钢管口和硬质塑料口的两侧时, 可以使用热收缩套或环氧树脂。

1.3.3定向钻穿越处光缆牵引过管的方法

在对光缆保护管进行焊接时, 将一根没有接头或断股并能够牵引光缆的钢丝绳在保护管内穿过, 依据定向钻和光缆的长度确定钢丝绳的粗细。牵引光缆过管时, 将一根尼龙绳系在牵引钢丝绳的尾端, 这根尼龙绳约有2米长, 并且相当于光缆的最大允许张力。然后将待牵引过管的光缆系在尼龙绳的尾端。此时, 尼龙绳可以保证光缆所受到的牵引力在规范的要求范围之内, 而后被钢丝绳的作用是保证尼龙绳在破断之后, 施工人员能够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二、通信光缆安全管理措施探析

2.1通信光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1光纤线路运行维护管理体制不清晰

在光纤线路的运行维护中, 由于产权问题, 会有很多单位参与维护, 这就造成了参与线路运行维护的管理单位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缺乏相应的部门在光缆线路的运行维护中进行统一协调的管理, 从而造成生产管理体制不明晰, 同时, 各个生产管理单位之间并没有将切实有效的工作程序等建立起来, 严重阻碍了通信生产运行管理的发展。

2.1.2工作落实不到位, 信息沟通不通畅

由于光线线路运行维护的管理体制不明晰, 导致非通信专业单位没有认真学习和理解通信专业的有关管理规定, 也没有和当地的市政建设等管理单位建立起完善的沟通联系制度, 同时缺乏充分的信息反馈和业务沟通, 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上, 不同专业的单位之间也没有紧密的衔接, 因此在工作的贯彻执行上常常出现各种差错。一些维护人员的责任和安全意识淡薄, 不能切实落实相关工作, 存在严重的漏洞和死角, 从而导致光缆被盗、被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

2.1.3警示标志布置不合理

在通信光缆的管理中缺乏合理布置的警示标志, 同时也没有足够的安全防护宣传力度, 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类的故障不断出现。

2.2通信光缆安全管理的措施

2.2.1将通信光缆的维护责任切实落实到位

首先应该全方位地再检查和梳理辖区内所涉及到的所有通信光缆, 使通信光缆的具体维护单位及其责任得到切实的落实;其次应该在将维护单位及其责任确定的前提下,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使通信光缆通信和线路维护的责任单位的工作范围得到切实的明确, 并将通信光缆运行维护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并明确化;再次, 通信运行管理单位应该对通信光缆的原始资料和运行工况资料进行全面的掌握, 汇总辖区内通信光缆的运行维护, 然后进行认真细致的统计分析, 将薄弱环节找出来。

2.2.2完善沟通联系制度, 将统一协同的运行环境建立起来

首先, 加强与有关管理单位的沟通, 并对光缆线路周边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关注, 从而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事故隐患的通信光缆。如果在清除的过程中受到阻碍或遇到困难, 应该及时将这些阻碍或困难报告给当地的政府和公安机关, 获得他们的协助和支持。对于短时间内得不到解决的安全隐患, 应该将文字和图像档案认真建立起来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其次, 和有关的单位一起共同将完善的工作联系和通报制度建立起来, 将各类可能损害通信光缆的信息如市政施工、垃圾填埋等及时准确地找出来。对于辖区内途经市政施工和故障多发地段的通信光缆线路, 必须派专门人员对其进行高频率的巡视, 一旦发现可能危及通信光缆安全的行为, 就应该提前及时有效地进行疏导和劝阻, 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并进行现场监护, 从而将通信光缆受到损害的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2.2.3加强光缆线路安全保护的宣传工作

首先, 主动将通信设施的安全情况汇报给当地的有关部门, 获得他们的支持, 并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其次, 通过媒体广播等途径大力宣传通信设施的安全保护;再次, 根据当地情况, 在通信设施易受损害的地域制作和张挂专用标牌予以警示, 从而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2.2.4建立健全光缆线路应急抢修和物质储备保障工作

首先, 保证所制定的光缆应急抢修预案切实可行, 对于承载重要业务的通信光缆, 还应该组织安排迂回或备用路由, 从而保证在主用光缆中断的情况下, 通信业务不会受到重大影响。其次, 依据所在辖区通信光缆的实际情况, 将应急物资的数量和种类明确化, 特别是在事故的多发地带, 应该使光缆抢修所需物资如备缆、专用工具和器材等的储备得到合理的配备, 同时切实保证应急物资得到了妥善的监管、调拨、配送等, 在发生光缆中断故障的情况下, 能够对故障进行快速的发现、响应和处理, 将中断时间减少到最低的范围之内。

2.2.5提高维护人员的素质

将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并能够在所在辖区勤恳工作的维护人员组织起来, 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可以将他们送到有关专业培训机构进行进修学习, 也可以请通信光缆维护管理方面的专家到本辖区来给他们讲课, 让他们对光缆的维护及技术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并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和技巧。

在整个通信行业, 通信光缆总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故障, 这就需要我们对通信光缆及其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并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解决各种光缆故障。不同的通信光缆敷设方式导致不同的故障出现原因, 因此在维护和管理通信光缆线路方面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可是只要我们能够对通信光缆出现的典型故障的原因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 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逐步减少光缆故障, 就能为通信光缆的安全管理作出积极的贡献。作为通信人, 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切实做好通信保障工作, 为社会提供良好的通信传输质量, 在工作中实现我们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摘要:通信光缆在现代社会中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没有良好的通信光缆, 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和阻碍, 因此, 对其进行有效的维护与管理是有关单位必须切实做好的工作。本文首先从通信光缆典型故障类型、通信光缆线路出现故障的原因和排除通信光缆典型故障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通信光缆典型故障分析, 然后又从通信光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通信光缆安全管理的措施两个方面对通信光缆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通信光缆,典型故障,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胡国涌.邱民.浅谈高速公路通信光缆抢修方法.科技创新导报.2009.

典型工伤案例赔偿分析(下) 篇8

第叁个為一家位於苏州的台商,目前遇到一个问题,一年前公司发生一件工伤事件,已完成工伤认定及伤残鉴定,鑑定為8级伤残,该公司声称完全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但目前根据法规计算结果,需赔偿约17万多元人民币,因金融海啸,订单减少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虽有诚意和解,但无力负担如此庞大的赔偿金,经与员工家属协商,他们坚持以20万元的金额才愿和解。以下是该员工的资料:

一、2008年6月11日该员工入职。

二、2008年7月31日公司该员工试用考核合格转正录用。

叁、2008年8月15日因该员操作不当,不按照SOP规定操作,自己疏忽而发生工伤事件。

四、因发生地点在本公司车间,应该是工伤,公司马上申请工伤认定,期间也按规定负担所有的医疗,生活费.....等费用。

五、2008年12月1日经有关部门鑑定為八级工伤,2009年1月公司调整该员工岗位继续工作,但他父母以无法胜任為由,请求解除合同。

六、2009年3月30日他家属要求赔偿20万,公司不同意,沟通破裂。

由於该公司声称有这位员工的试用考核成绩证明,以及每台操作机台上都贴有标準的操作程式,而且明确规定机器在未停止运转前,不可将手及其他异物伸入机器中的书面规定,再加上员工自己所写之报告,承认在机器未停止运转,就将手伸进去机器中拿异物,导致切割伤等事实证明,表示该公司為一家有制度的公司。

以上公司是否有过失,若进入仲裁或诉讼时,该公司諮询以此情形,是否可以争取胜诉或者降低赔偿金额的可能性?

第叁个台商案例,所描述的内容来看,企业在整个法律过程上并无疏忽,而且有严格的操作标準,也有参加包含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是一家守法与有制度的公司。发生工伤事件后,按规定申请工伤认定,因為是在企业工厂内发生,而且是与工作原因有关,所以工伤认定是没问题。后来病情稳定以后,申请劳动能力鑑定,并经鑑定為第8级。公司并在员工停工留薪期间负担所有的医疗,生活费.....等费用,一切程式并无瑕疵。

因此焦点在於赔偿问题,由於对方家人的介入,使问题升高。对方要求高,企业因為成本因素希望尽量压低。

我们就案情的焦点分析如下:

一、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待遇问题

如果企业有参加社会保险,那麼有关停工留薪期间的工伤医疗费用,鑑定伤残等级后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每月发给伤残津贴(1至4级)、辅助器具的安装费用、不幸工亡时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及丧葬补助金、按月支给供养亲属抚恤金等都是由工伤保险基金负担。如果企业未参加工伤保险,那麼这些费用必须归由企业负担。

二、员工主动解除劳动合同问题

企业经由核算,需赔偿约17万多元人民币,应该是指该员工如果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企业按规定必须同时支付两笔费用,一笔為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笔為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有些地区这两笔费用分开计算,有些地区则合併计算。以这家位於苏州的台商来讲,适用《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规定:

(一)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按照统计部门最近一次公佈的当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解除、终止劳动关係时的年龄之差计算,5级的,每满一年发给 1.4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级的,每满一年发给1.2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7级的,每满一年发给1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8级的,每满一年发给0.8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9级的,每满一年发给0.4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10级的,每满一年发给0.2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患职业病的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在上述标準的基础上增发 40%。

(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这家台商的17万元赔偿金就是从这两种方式算出来的合计值。

叁、工伤的认定实行的是赔偿不追究过失原则

此原则又称為无责任赔偿原则、无过失赔偿原则。即工伤性质的认定不受是否存在主观责任的影响,当员工因工发生伤残、死亡事故,无论责任在哪一方,企业都应该给工伤职工经济补偿。因此,即使员工是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事故造成其人身伤害,也仍应认定為工伤。案例台商询问公司每台操作机台上都贴有标準的SOP,且明定机器在未停止运转前,不可将手及其他异物伸入机器中的标语,再加上该员工自己所写之报告,自白在机器未停止运转,将手伸进去机器中拿异物,导致切割伤等证明,表示為一家有制度的公司,是否免除工伤责任是不正确的见解。

从以上叁个台商工伤事件案例来分析,我们的结论是企业要特别注重在事前的预防管理与事后的协商管理。

首先,人资主管对工伤保险的法律程式与实体内容要清楚,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中国大陆正式进入「法制管理」的维权时代,台商对於劳动法律的规定,不能再漠 视,而是要以正面的心态面对各种法

律、法规的条文规范,并将法律的规定融入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与组织文化裡面,作為未来员工管理的基础。

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学习心得 篇9

日前,我局开展了‚中纪委监察部通报5起危害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典型案例,公安部公布十起食品安全犯罪案例‛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典型案例,我深有感触。

对于目前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的源于监管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更多的来源于社会诚信的缺失、道德滑坡。一些食品行业不法分子,利欲熏心,在利益的驱动下制售‚三无‛、假冒、过期、劣质甚至有毒食品。利用价格优势和广大群众自身鉴别能力差,进行制售。

总书记曾经强调‚‘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对食品安全问题,要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的同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为我们如何确保食品安全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加强队伍建设是关键

人的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关健。为什么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法律知识和执法经验欠缺。随着职能的划转,监管职能的增加,执法人员来自不同的行业,多数工作岗位与专业不对口。有法律武器不会用,或者用不好,执法粗泛。不能发现和解决细节问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疏漏,留下安全隐患。二是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执法人员思想素质不过关。执法工作是带有一定风险性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思想不稳、存在顾虑。面对诱惑,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出现不作为或乱为的现象。因此,加强优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执法水平和思想素质,在办案中以人为本,既不办人情案,也不以罚代管。才能促进工作,才能有效遏制不廉洁的行为发生,才能秉公执法。

二、全民参与

全民参与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多数案件,就发生在人们的眼皮底下。当地群众和基层干部不是没有人看见,而是他们认为自己又不买来吃,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不检举揭发,也不制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了违法犯罪。你可以不食用本地的产品,但外地生产的其他有毒食品也许就进了自己的厨房。如果人人都来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就会使那些害人的企业成为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无处藏身。

三、举报制度

建立‚12331‛举报制度,实行举报奖励制度,拓宽案源线索,调动群众参与打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12331‛电话,是在新形式下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效能、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是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投述举报工作向常态长效机制转变的有力举措。

严格落实企业‚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行为要本着‚打击一个、教育一片‛要求,深化案件查办工作,并积极探索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全民参与、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共建格局。

五、严惩犯罪

利益是违法驱动,违法成本就是刹车。给予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者最大震慑,抑制违法冲动;纠正以罚代刑、有案不移、有案不立等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监管不力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材分析下一篇:大学生暑期实践报告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