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蒙蒙散文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秋雨蒙蒙散文(精选13篇)

秋雨蒙蒙散文 篇1

晚秋,风凉,瑟瑟秋风吹拂漫天落叶,秋叶飘飘,失去了树叶的枯枝在无情的秋风中轻轻呜咽。天边的乌云漫卷秋的悲凉,缓缓袭来,一场冰冷的秋雨将至。

在这样凄冷的秋里,不禁令人伤感,低首凝眉之际,偶然发现了一朵秋菊,它是那么的美丽,灿烂夺目,金黄色的花瓣娇艳欲滴,馨香四溢!此时天空飘起了细细的雨丝,雨丝轻盈飘逸,朦胧如诗,虽然落在脸颊很凉,但有了菊花的衬托,似乎就多了几分爱意,多了几分暖,馥郁芬芳的菊花在缠绵的秋雨中分外妖娆:万物皆萧条,唯我娇颜秀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蔬篱趣味浓。宁可抱香枝头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它的刚毅,它的`凄美,它的不折不弯,令人肃然起敬!

循着菊花的旖旎,信步来到荷塘。荷塘里的荷花都已凋零。枯叶,残径在微微的秋雨中悲悲切切,凄凄惨惨。残荷倚恨,恨水东流,无限的惆怅与忧伤有谁能懂?曾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何等的高洁,高雅,高贵?繁华落幕的悲哀,在藕断丝连的爱恨情仇里沉默。

秋雨尽情地下着,下得酣畅淋漓,虽然是毛毛细雨,但却情意绵绵。我伸出双手,深情地把充满爱意的雨丝接入手中,我知道此时的我被多情的秋雨爱恋着,它把它的爱注入我的发丝,我的心灵,我的情感世界。因为这一往情深,我竟然感觉与它难舍难分。

漫步秋雨,细雨如织,偶然看到了一颗梧桐,它在寻找那片失落的绿叶,静静地伫立雨中张望,除了思念还是思念。它思念曾经给它快乐的那缕情思,曾经在阳光下与它一起轻歌曼舞,在暴风骤雨中与它相依为命的知己。它问天不语,问雨迷离。

举目远眺,山峦萧瑟,薄雾茫茫,曾经的青葱翠绿、如笼着轻纱的绿,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轮回而谢幕!如人生的青春岁月,逝水流年,挽不住的美好时光,空悲切!

秋雨蒙蒙散文 篇2

《文化苦旅》的创作始于1987年, 在1988年《收获》上全年连载, 后结集出版, 是余秋雨游历后的观感。与当时流行散文对现实人生的真实显现不同, 《文化苦旅》更多地承载了作者的想象。作者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过往的历史, 是要在如烟的往事中追寻并不如烟的历史。正如他在前序所言, 这些散文是他在“古代伟业的地方徘徊”, “踏在历史的足迹上面”的思索, 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当代关注。历史究竟有多遥远?文化究竟有多厚重?在余秋雨的笔下, 历史就像摄像师手中的镜头可远可近, 文化就像画家手中的画笔可以凝重可以惨淡。这从编入《文化苦旅》并选入人教社课标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信客》可见一斑。

《信客》是《文化苦旅》中余秋雨个人比较偏爱的一篇散文, 讲述的是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非常重要、但又很少为人所知的劳动群落———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传递物事的“信客”。作者笔下的信客, 作为一种职业, 是民国时期的事, 到现在掐指算来, 并不遥远, 但读完后却有沧桑之叹。这是因为“信客”不仅代表着一种职业, 更体现了一种文化。对于文化这两个字, 全人类广泛公认的定义就有280多种。余秋雨赞成荣格的话:“文化的最后沉淀物是人格”, 认为中国文化不完全表现在我们能背多少唐诗宋词, 而表现在它沉淀成的今天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同时他还把文化看成是一种广泛的生态, 主要表现在日常的生活、工作、方式当中。所以, 我认为“信客”这一文化现象, 既是中国人人格的积淀, 也是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聚焦。

作者单线条式地在经纬交织、繁杂磅礴的民国物事中抽取历史, 但并不让这段历史显得单薄, 而是把“信客”置于连接落后的乡村和繁华的城市的纽带地位, 从而把“信客”放在民国大社会的广阔背景下, 赋予了“信客”社会历史的意义。文章提到的“一个个码头, 一条条船只, 一个个面影”、“他们的谈话, 若能记录下来, 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乡的变迁史料”、“这些眼神, 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 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无一不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作者写信客, 不以一事一人点染, 而是选取两代人作代表, 让两个无亲无故的人演绎类似“子承父业”的悲情;也不是截取信客的某一时期做文章, 而是给予一生的关怀, 从生到死。这便具有了个人的历史意义。一个社会有着太多的个人历史, 但少有几人的历史不化作烟尘随风飘逝, 信客又会在这滚滚历史洪流中留下多少痕迹呢?老信客, 以生命为代价, 捍守信任的净土;又以责任相依, 不以贫穷易志, 哪怕是偶尔的一次错失, 也把教训传给后人, 把不安留给自己, 把悔恨带进坟墓, 为的是坚守最后的也是最高的道德操守。新信客热心厚道、洁身自好、宽解人意, 终其一生, 忠实地继承了老信客的祝愿和遗愿。虽然个人为之于社会和历史只是沧海一粟, 但因为每一粟以全部生命的热烈投入, 便成就了沧海纵流、人生本色的壮举。信客以诚信为本、仁义热心、任劳任怨、恪守职责、待人宽厚的人格精神, 就是最绚丽的人生本色。这些人格品质, 无一不是千年传承、代代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无一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瑰宝。然而, 历史在留下金子的同时, 也留下了沙石。老信客贪小便宜丢失职业操守, 村民的虚伪攀比和无理迁怒, 发财同乡的背信忘义等人性中丑陋的一面, 在文中也屡见不鲜, 让人心情郁闷, 特别是人们对老信客的冷漠, 令人心惊的无常和苍凉。老信客为乡人做了几十年的信客, 任劳任怨, 仅是一次的无心错失, 虽自残一手诚心悔过, 却不能得到人们的一丝宽容与谅解。多年以后, 当面对他的坟墓, 健忘的乡人, 只是“为了看着顺心, 也把那个不成样子的坟修了一修。”这是何等的悲凉!

信客,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它还表现为一种极为悬殊的城乡文化背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 生活着两个无论思想意识还是经济状况都存在极大差异的生存群落, 一是眼界开阔、物质较丰富的都市人群, 一是长期封闭、闭塞穷困的乡村农民。如果把信客当作游离于两者之间的特殊生存群落, 那么信客所体现的文化现象就为我们展示了三大人群的生存状态。有人说:社会有什么样的需要, 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职业。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上海郊区的农民不满长期的贫穷, 不少人毅然进城淘金, 两地的往来骤然增多, 迫切需要有人勾连两地传递物事, 但由于乡村的穷困和交通不便, 阻碍了邮局的建立, 于是信客应运而生。贫穷和落后居然成了信客这一职业产生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原因, 当时农村的生存状况不难想象。从信客工作的难度看, 他们“常走的路大多七转八拐, 换车调船”;“一概是肩挑、背驮、手提、腰缠, 咬着牙齿走完坎坷长途”;“所带的各家各户信件货物, 品种繁多, 又绝对不能有任何散失和损坏, 一路上只得反复数点, 小心翼翼”;“买最差的票, 住最便宜的舱位, 随身带点冷馒头、炒米粉充饥”;“一身破衣旧衫, 满脸风尘, 状如乞丐”。即使这样艰辛的工作条件, 也不是横亘在他们生活道路上的唯一困苦。路人的冷漠、为同乡料理后事遭受的呵斥和怀疑、被同乡陷害倍受毒打和委屈, 都时时折磨着他们的精神和身体, 让他们的生存状态更加艰难。信客工作条件的艰辛, 生存状态的艰难, 越是说明乡村的落后, 衬托农民生存状态的不堪。文章虽少有直接描写农村的落后, 但农村的贫穷、乡民的狭隘心态却在文中抒写的原生态文化里可以找到印迹。老信客为代表的强烈的“交接班”意识, 农民不经意地小心防范、攀比心态, 看热闹爱打听的好奇心, 以夹黑雨伞传达噩耗的风俗, 因大部分缺少文化而代读代写书信的现象等文化习俗, 既原汁原味传达出浓厚的乡土情结, 又从侧面反应了农村贫穷、封闭、落后的生存状态, 让我们在体味田园牧歌式温情的同时, 深感埋藏了几千年的无奈。对于城市, 乡民充满了幻想和向往, 都市的升沉荣辱, 震颤着他们长期迟钝的神经系统。繁华的十里洋场, 灯红酒绿的夜总会, 别致的欧式建筑, 都是文明和财富的凝聚。生活在这里的人有着偏近工业社会的生活节奏, 有序、紧张、繁忙。他们有着比农村稍好的生活条件, 更进步的社会环境, 中西文化互相渗透形成的文化氛围。这样的生存状态成了引领时代潮流的方向, 也死死吸引着乡民们的眼球。然而, 都市的生活并没有乡民们想象的那么舒适, 也没有幸运同乡描述的那么丰美, 失业和被剥削常常困惑着大多数的人们, 特别是那些挤进城的少数农民冒险家, 各种困难和凶险成了他们淘金之路上的拦路虎。这就是思想上追求自由、文化上兼容并存、平等开放的城市文化背景下的都市生存状态。信客用自己的理解向农村阐释着城市文化优越, 同时也用自己的方式接纳城市文化并与之融合, 缩小城乡文化的落差。悬殊极大的农村生存状态和城市生存状态, 在信客眼光的打量和脚的丈量下骤然紧密联系, 使看似浅薄的文化有了厚重的载体。

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那样:“在高层次上我把文化看成人格, 在低层次上我把文化看作生态。”[1]文化, 在余先生眼中就是人格和生态的展现。信客, 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上海文化现象, 不仅为我们展示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诚信、仁义、任劳任怨、恪守职责、待人宽厚的人格魅力, 而且把极为悬殊的城乡文化背景下的三种生存状态袒露在世人面前, 让我们在称颂信客高尚人格精神的同时, 对人们的种种不幸遭遇油然而生沉重的谓叹。也许这就是作者产生写作冲动的原始欲望吧!

参考文献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篇3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学者,著名作家。荣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曾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打出“文化散文”的旗帜。其代表作品《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被公认为是目前华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余秋雨的很多散文貌似记游,实则包含了对人文内涵的深刻思考,给喧嚣浮躁的浮世众生注入了一种静默、安详、理性和深沉的品质。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被选入中考语文试卷。

应当说,作为一名大文化散文的写作者,余秋雨的散文语言别有意味,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语言言简意赅,字约意丰,并且非常注重语句之间的抑扬顿挫、音节上的铿锵悦耳,具有声音美、意象美以及句法美,从简单又简约的普通文字中发掘出他人无可比拟的独到品质,构造他特有的语言品位。可以说,语言运用是余秋雨散文的第一因素。他少有繁冗的词句、多余的赘言,也少有随心所欲的心绪流露。他的语言凝练,简约,并且深思与言情完美结合,其灵性的发挥,心志的醇美,抒情的律动以及结构的绵密,都达到了一种极致,并且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是书写得如此轻松与自如,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无做作穷尽之感。

(李瑞龙《论余秋雨的散文艺术》)

余秋雨这个名字,和当代的许多热点论争联系在一起。这可以从报刊、网站一波未平又起新浪的批评论战中感受到,也可以从一本又一本的论争文集中阅读到。如果当初他安心做一名史论学者,恐怕只在学术圈中享有知名度,但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他将学者的睿智灌注到了一篇又一篇的散文中,进而形成了一个系列,筑成了一种风格。

(秦晓帆《简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创作动机》)

余秋雨的散文以其优美的文笔、浓郁的抒情、丰富的联想、睿智的评点等等吸引着广大读者。他的文化散文,讲古论今,引介知识,描写景物,关注中外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命运,从尘封的历史遗址和人文山水中挖掘能够给人们带来启迪的精神内蕴。读余秋雨的散文,我会不自觉地惊叹余秋雨敏锐的洞察力,感慨自己何以不是那“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会不由自主地被余秋雨文中的激情与叹息所裹卷,却不能“吞吐千年”。

(王汉英《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质》)

烟雨蒙蒙雾江南的散文 篇4

从家出发到蚌埠的路上,除了吃饭喝水,我基本都在火车上睡觉,因为觉得一路上景色萧条没啥可看的,正适合养精蓄锐积攒精力。

蚌埠到滁州的路上,整个庄稼地里已是满眼绿色,先生说那是春小麦,在南方,春一季秋一季可以种两茬麦子。我不知道他说的是否正确,但我看出来,一进安徽地界,映入先生眼里的,净是亲切,因为他是在安徽结束的求学之旅,之后回内蒙参加了工作。

此次安徽之行,是为买房而来,听说滁州地球村是个规划十分宏伟的商住小区,后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烂尾。之所以要买烂尾楼,是因为有匀加速公司的实体企业将之策划成可用积分兑换的楼盘。

我手里的.积分恰好够买两套烂尾屋,和先生一商量,意见一致,即刻动身赶了过来。

到达后的第一天,也就理所当然地整天都是看房选房,之后去周边看了看环境,初春的南谯区美景如画处处绿意盎然。

南谯美景

待到傍晚时分来乌衣小镇落塌,满大街的酸菜鱼让我感觉这是此地特色一菜,有必要尝尝。一盆便解决了晚饭问题,果真是好吃到不得了。

酸菜鱼

中午饭是和匀加速的同学们一起在地球村吃的工作餐,来滁州的第一天就这么很匆促地过去了。老公说,这么远来了,明天该去当地有名的琅琊山看看咯。我对此地并不熟悉,一切行动听指挥那是必然。

次日起来天落微雨,但这不影响出行的兴致,吃过早点后打了个雨伞照计划出发。琅琊山是滁州有名的景点之一,到地儿之后天虽然仍是阴蒙蒙的却没了雨,温度不冷不热正适合爬山游览。

琅琊山

老天也算是给足了面子,只是对于我和先生这样没有爬山经验的人来说,徒步琅琊山速度太慢了些。早上起来一直转到下午俩点多,也只转了山上的两个景点。我不太坚定地提议说要不然再转一个?先生说不能转了,该出去吃饭休息,也就出来了。

没想到在这里竟然找到个正宗重庆火锅,梦想中总想着再过一次四川火锅瘾,居然是在南方实现的,简直不要太神奇了。

重庆风味莽子火锅

重庆火锅

搁我们那里,三点多想吃个饭可以说是遍寻不见,大多数饭店都是两点多打烊,四点半以后营业。幸好这地方没有严格的午晚饭时间,三点多居然是在营业。

果然是饭给饥人吃,饿到的肚子见了菜单可真没命,不知不觉点了一桌涮品,等到菜上桌了,和先生不禁对视一眼,这也太多了,这能吃得掉?可是,上桌的菜还能退吗?好在这是午晚饭合并的一餐,加上吃过也没有可能再逛了,那就敞开了肚皮慢慢地吃呗。不慌不忙这一顿饭给吃到五点多快六点,也就该回了。

回去后饱饱睡了一觉,起来去往站点附近吃了个早点,按照在家吃早点的习惯吃了个大碗牛肉面。哎哟喂,无论是面还是牛肉,那个难吃我都形容不了,我选择一笔略过。

滁州离南京果然是近,半小时车程即到。

早些年的时候和先生来过一次南京,把大部分有名的景点基本都转过了,这次过来选择了老门东历史街区随便看看。见到了千年老树二球悬龄木,也目睹了灵秀不失大气的张大可老宅。

老门东

但凡有点历史的城市终归是底蕴深厚的,可是如若不清楚其中的历史典故,也就看得云山雾罩不知就里的,如我,就稀里糊涂随意看看。

南京锅盔、梅花糕都是南京的特色小吃,锅盔实在是不好吃,买了五个,看着挺袖珍的个头,我的意思是吃完算了,免得拿着累赘,但老公吃了一个坚决不再吃第二个。

逛到饭点的时候,恰巧逛到一个大排档。说是叫逛吃逛吃,逛了半天不知道该吃啥,这地方找个想吃的还真叫费事,北方人看着南方人的饭食,好说歹说提不起食欲。

逛吃逛吃

最后实在是找不到个吃的,先生一抬头看到个馄炖馆信口就说要吃馄饨。想了下我说,你一个河套地区来的人,要吃南京人做的馄饨,难吃不死你你是死不罢休。

他看看我立刻放弃了这个打算,后来不得已吃了个狮子头炒饭和三鲜炒饭,味道倒是有点出乎意料的好,经验是到了出产大米的地方,尽量还是多吃大米少吃面食为好。加了份肥肠,端上来一股臭肠子味,老公坚决一口都不尝。看来出门在外,各种小吃也不是可以随意尝试的。唯一吃了还算可口的是路边摊上买的那支山楂糕,酸甜可口的三口两下就进了肚。

吃过饭继续在老门东景区晃荡,看到古旧的民居就进去瞧瞧。有处院子看起来是非常考究的旧式老宅,一进大门的地方,有一堵墙,这样的建筑在苏州也看到过,据说叫门隐,不知是何讲究。绕过门隐,才看到院子和家门,过去听说有种风水叫门不对窗,财不外泻,不知这俩门互不相见,是不是也是有此寓意?

这一天的南京,一直飘着蒙蒙细雨,雨丝细细密密的似有似无,打了伞颇觉累赘,后来索性收起伞来和先生慢悠悠地冒雨游逛,也是别有一番韵味。

秋雨抒情散文 篇5

不知是我的忧愁感染了秋雨的愁,还是秋雨的愁点燃了我的忧。中秋将至又是一年秋过半,恍恍然,我已虚度了不少春秋,无论如何思念和回忆不是我这个年龄应时常有的。但回忆让我快乐并伤感。也许是滴落的雨滴声让我多愁善感罢了。总之有一种,“夜山秋雨滴空廊”的感觉油然而生。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滴滴落的声音敲打着我的心,仿佛从遥远的星空传来的呼唤。又如从远古传来的沧桑,历经了岁月的风风雨雨我好像听到了秋雨的诉说,诉说着她的愁。我似乎再听着古老的传说爱情的凄美。雨还在下推开窗将手伸出,让有些冰凉雨滴滴入我手中冰凉的雨滴让我清醒。

秋天的雨让人伤感,就像人生路中关键时刻的选择,无所谓对错人必须面对现实能留的留,不能留的潇洒的放弃,这是对生命的承诺。

秋雨洗涤着我的心灵滋润着我的生命,感谢你秋雨。

秋雨心情散文 篇6

轻轻敲醒沉醉的心灵,看看远方朋友的住处,我要悄悄给他写信。 那个星期,乌云带来了小雨,似乎晴日遥遥无期,伴着忘乎所以的行走,闯入路旁绿草坪中…… 我伤害了我喜爱的小草?

轻轻蹲下,慢慢地把那柔轻的腰扶起,默默祈祷:可怜的小草,别怪我的无心,只因为小雨让我着迷!它却不肯原谅我的粗心,一阵悠悠的风吹翻了我手中忘记的桑

呀!雨点钻进了我的脖子!凉!凉!凉!匆匆感受一瞬的惊喜,忙拉紧衣领,转过身来追逐刚才被风刮走的雨伞…… 我轻轻地奔跑,在这飘荡寒雨的晚秋日子,去掉了所有心痛的故事,只有红叶擦过小雨的肩膀,跑累了,我停下脚步休息,轻轻地扶着一棵正在沉思的小树,轻轻地喘气。

我转过身来,见有一个红叶掉了下来,便轻轻拾起,突然,来了一阵风,我的红叶不知去向,我的眼睛急切的寻找,便说:这些红叶都是我的红叶! 有人不同意吗?………

秋雨蒙蒙散文 篇7

一、余秋雨散文的鲜明特点

(一)关注传统文人所具有的人格精神

余秋雨笔下出现过苏东坡、范仲淹等一大批文学史上璀璨生辉的名字,他们才华横溢但是又命运坎坷,他们由于富有才华与个性而不容于朝廷而且还受到了小人们的诋毁,遭遇到冷落、流放、贬谪,但不管如何,他们始终保持坚忍不拔的文化良知,用恶劣的环境磨炼意志,激发出无穷的智慧。比如,《苏东坡突围》一文就描述了诗人苏东坡一次又一次地为小人所诋毁,被贬谪至更为偏远蛮荒之处,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对于文化的执著探索,反而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身于文学创作。实践证明,其多数优秀散文作品均在被贬谪之时创作。这一系列文章通过对传统文人悲剧命运的展现,让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文明史实际上是一部苦难十分深重的文明史,更是与专制制度进行抗争的历史。

(二)通过独特视角解读中国文化

余秋雨没有受到传统观念所造成的影响,而是用十分独特的视角来对待祖国的山水、古迹,显得深刻而又独到。在 《都江堰》一文中,余秋雨觉得都江堰要比长城更显伟大, 长城虽然雄伟的,但讲求的是排场,其背后充满了令人心悸的暴政。都江堰却始终是质朴的,滋润与灌溉中华民族达千年之久。余秋雨没有受到传统观念所造成的影响,并内有掩饰历史的伤痛以及丑恶,而是指出了长城背后所隐含的残暴,并且肯定了都江堰具有的实用价值以及突出贡献。

二、余秋雨散文中戏剧化冲突的主要思路

缺少了冲突也就没有戏剧。戏剧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构造了尖锐而激烈的戏剧化冲突。所谓戏剧化冲突,主要是指对人和社会之间、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艺术化表现,是生活冲突与性格冲突等在戏剧当中的一种集中表演。戏剧冲突主要源子于现实生活当中的各类矛盾冲突,而生活当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在有限的时空当中加以展现的,从而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戏剧化冲突。戏剧化冲突能够很好地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加以发展。在冲突过程中,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点能够得到全面展现与完善,而文章的主题也能够由于戏剧冲突而得到很好的揭示。与此同时,十分激烈的戏剧化冲突还能很好地吸引欣赏者们的注意,从而引发其进一步欣赏的兴趣。

在余秋雨所创作的散文作品当中,无论是人和自然之间,还是人和社会之间,不管是人和人之间,还是人物内心之中的矛盾,冲突之处可以说俯拾皆是。在散文创作当中, 有研究者把冲突称为“两难选择”,而余秋雨则将其视为“未知结构”和“两难结构”。比如,余秋雨散文作品《道士塔》 中就描写了负责看管莫高窟的王道士觉得洞窟中的壁画有点暗、有点眼花,就自作聪明地拎来石灰进行粉刷。其后果是“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都消失了,“洞中成为一片净白”。通过此段文字,读者们看到了美妙至极的壁画与净白的石灰之间的激烈冲突。王道士自身的愚昧与莫高窟灿烂文明之间的冲突。

余秋雨十分善于应用戏剧化冲突进行散文创作,将一个原本生硬、苦涩的难题转换成为一个生动却又是两难的选择。他之所以会如此应用两难构思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其十分注重于散文具有的吸引力,而吸引力之内在依据就是文章自身所具有的张力。张力一般是因为问题而产生的, 一旦完全没有了问题,那也就没有了展示、阐述分析、解决问题之欲望。这样一来,散文就连开弓之力都没有了, 就更谈不上如何射得出去了。有鉴于此,余秋雨散文作品中的那些主角在艰难地考虑进行“两难”选择之时,他自己在创作中就更在进行“两难”的选择,其结果是将读者们也带入到“两难选择”的过程当中,从而凸显出其散文戏剧化冲突的无穷魅力。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为了把漫长的历史浓缩于篇幅有限的散文之中,余秋雨在其作品中借鉴了大量的戏剧化冲突元素加以表现。余秋雨采取移花接木的方式,将戏剧冲突的手法完美地结合到其散文创作当中,不但让其作品的结构始终保持严谨而又统一的文化品格,而且为这些散文所表达出来的深邃内容提供了全新的载体。

摘要:余秋雨散文通过大胆创新,以强烈的人性关怀、深刻的历史反思、沉重的文化忧患而深受读者的青睐。本文从复杂的文化现象当中脱离出来,以余秋雨散文的鲜明特点为基础,着重从戏剧冲突视角探讨余秋雨散文特点下的戏剧化元素思路。

一场秋雨-散文 篇8

连着下了几天的雨了,丝丝缕缕的,。

一场秋雨一场寒,似乎将心底的愁怨表现出来了。

今早,天空依然是一片灰色。细雨缠绵,缱绻悱恻,寒意袭人,灵动的雨水总是这么无奈的左右着我的心情,让我纤细敏感的心或多或少的被赋予了几多的诗情画意。此刻,是我放飞思念心绪的时候,我会把所有的情感给了这初秋绵绵的细雨。

呆呆地望着窗外的秋雨,心底感觉到了一阵莫名的凄凉,从枝头到地面,每一片叶都不肯轻易沉沦,挥舞浓艳的舞衣,忘乎所以的挣扎,跟着风的节奏用尽最后的余力舞动着,但终究摆脱不了地心的羁绊,只能以最从容的姿态,凄美地走向生命地终端,承受着自己的凋零。

我在秋雨中穿越,在秋雨中思念,莫名的悲伤。也许,秋是伤感的季节、是思念的季节,也许,秋是雨的季节!因为有了雨,让秋的味道更浓了,让天更凉了。

窗外的雨,如漫天漫地撒落的微细珍珠落个不停,仿佛雨已浸湿了我全身,我已不知晓我该去向何处,忽忆起那句熟悉的歌谣,伴着“就让老天淋湿我的双眼,冰冻我的心”。眼前已是朦胧一片,不知是那该死的眼泪,还是这惆怅的秋雨?

回忆慢慢梳理,变成一个个的段落:或哀伤,或感动,或喜悦,或悲沉的.一个个段落。

我闭上眼,细细回想,无法给一个想要的答案。

曾经有人问我,可会寂寞?我说,寂寞是一杯好茶,仔细品,会有深刻的味道。就象,写忧伤的文字,不一定是因为低落的心情。有一个梦藏在我心里,那是我的梦想……

这场秋雨飘飘洒洒,缠绵不断,如泣如诉的向世界倾盆而泻,有点冷,有点凉,这雨下得萧条,下地缠绵!我时常想,如果我是一滴雨,在我坠落的时候,我一定会很从容,会微笑面对,不产生一丝哀怨,因为我知道我的归宿在哪里,也知道我将在哪一个点停留,我会有我的方向,有我可以依恋的东西。

在我眼中,生命就似一场雨,看似美丽,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忍受那些无奈与寂寞。

人生一路风雨,宛若经年长梦。心被雨风牵扯着,使得压抑的情感统统都飞出心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每到秋天落雨的时候,我心就会进入这样的境界。

此时,雨落下,风吹来,雨水溅湿了我的眼眸窗外一片迷朦,秋雨占据了整个世界。秋雨、秋风裹着的泪水,使我不仅想起“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天带来的是无边的雨帘,是雨水?是泪水?

此时此刻,想念着你的笑容,想念现在的你是否安好。

秋雨夜抒情散文 篇9

凉风浸透纱窗,拂动轻薄的帘子,撩拨到我的面前。我索性束起窗帘,簌簌的秋雨啪嗒啪嗒击打着房檐,矢志洞穿似的。水汽弥漫在夜幕中,遥远的月亮在雾色中散发着苍老的黄,我真担心,雨水淋湿了月亮的衣裳,月亮会哭泣。

街道冷冷清清的,阴气和潮湿在空气中幽灵一样飘荡,让人怀疑,是不是冥界送丧的队伍正在行进。道旁的商铺透着明丽的灯光,炫耀着华美的装潢,店门口清一色的宋体粗黑打印条:“门面转让”,仿佛死刑通知书,仿佛美艳的妇人遭遇冷漠、决绝、不解风情的粗汉子。透过店铺的大橱窗,看到打扮时尚的女主人和面容姣好的服务生坐着聊天,时钟冷冷地注视着大门,已经多久没有客人光顾了。金融危机的萧条仿佛是秋遗失多年的骨肉,它和秋枯黄的落叶一起,完美地嵌进这幅肃杀的图景中。

电视新闻没完没了地播着,无论是扬还是声讨,主播模式化的叙述总令人耳朵麻木。画面上,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躺在马路边,一动也不动。主播介绍说,这个老汉下午想进火车站,工作人员不许,双方发生争执,争执的结果就是这位老汉被抬出站台,扔到了大街上。老汉的皮肤黝黑而粗糙,让我想到了百年梧桐树干那千沟万壑厚厚的树皮。穿着迷你黑丝袜的女记者轻轻触了触老人的手臂,老人没反应,她便站起来对着镜头拨打了110。之后,警车火速赶到,两位民警架着老汉进了警车——挣扎是无力的。

一道强光在我眼前划下,仿佛将对面的楼栋劈作两半,闪电刺疼了我的眼睛。隆隆的雷声中,一个黑影在我面前笔直地坠下。我叹了口气,关上玻璃窗。也许第二天早上,湿漉漉的水泥地上,又会有一具鸟雀的尸体,发臭、腐烂,和定格——它在风雨中的顽强与渺小。

老猫咪咪静静地卧在沙发上,它还没睡,可是它太老了,捉弄蟑螂、滚毛线球、攀越书桌和椅子,对它来说都是太奢侈的运动。它只是静静地卧着,眯着那双淡黄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一个地方,或是一个影子——那个我看不见的.影子,也许会在某个我分心的时刻,抱着我心爱的咪咪,去另一个世界。我坐到它身边,轻轻地抚摸它松软的毛。它的头动了动,看看是我,又低下了,它安静地闭上眼睛,是在和我提前作别吗?

深秋了,冬天不远了!那些背井离乡肩负大家族温饱重担的人们,可曾储蓄了过冬的银粮?那些携老带幼上下求索的人们,可曾配置了防滑的鞋子?那些器官衰竭羸弱多病的人们,可曾预备了救命的药物?那些流离失所四海为家的人们,可曾带上了过冬的棉被?

静听秋雨散文 篇10

北方的天气总是泾渭分明,立秋刚过,夜晚的风变多了丝凉爽。白天那些令人烦躁的闷热j渐渐消退,清爽之气慢慢舒展开来,让人倍感神清气爽。喜欢秋天不仅是她的清凉,也不仅在于橙黄橘绿的那份喜悦。而是因为秋雨,秋天的雨总是伴着夕阳而来,悄然无声,只觉天空一片阴暗,雨便弥漫起来。

对于秋雨,古人多和愁绪相连,丝雨如愁仿然天空飘荡的不是雨丝而是无边愁绪。每到下雨之时,若有空闲,便清茶一杯,独坐窗前,静听秋雨。

那是雨丝打在树叶上的声音,清脆而持续,沙沙之声似梵音空旷迷离,又似无数之情侣在切切私语,甜蜜而动人。忽有雨滴低落的声音,哒哒作响,使空寂之中多了几分情趣啊。此时天空,被氤氲所覆,犹如仙境。不远处的几株柳树,清新如画又朦胧可人。

就像你所渴望的那个梦一样。感觉很近,但总也接近不得。然秋雨并不似这么温柔的,雨声渐大,如万马奔腾,万鼓争鸣,雨如瓢泼,万物肃然,只听着哗哗水声从天而降,似银河倾泻,又如怒海狂涛,惊雷乍起,天空之中多了几分壮烈。一股强大的而无坚不摧的气势迎面而来,让我感动敬畏。此时之心如高德入定,千万思绪皆无,唯静心如水,默默体味这秋雨的味道。

经历闷热的夏天,心中自然多了几分急躁和火爆,总会有些莫名怨气,总感觉自己游走在心的.边缘,不知方向。对一些曾经的梦想时而信心满怀,又时而感觉悲观觉得路遥不可及。

自己就是被这样的情绪反复折磨着,每每感觉心力憔悴,所行之事总觉渐行渐远,烦躁占据了心灵的每一寸空间,使我不能静下心来,知得失知荣辱。幸得秋雨所至,烦躁尽消,心如清空一般,澄静如蓝,我沉静在秋雨之中,雨丝冲刷万物,也在冲刷心田,荡却浮沉,让原心竟现,始知唯宁静之气才能感知事事之美好啊,往昔觉事事狰狞,是我的心本存丑陋啊。

静听秋雨,让那份宁静和安详之气,在心中弥漫,静听秋雨,让飘渺的雨丝融入胸膛,化成点滴生机孕育心中,希望生成,宛如雨后蓝天,静听秋雨,让我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自我,不媚俗,志高远。静听秋雨,就像和久违的知己。

秋雨滴答-情感散文 篇11

秋雨滴答

这两天,秋雨竟淅淅沥沥地下过不停。下午,我独自一人撑着伞走在雨中,我走得很慢很慢,一步一步,好像在数着步子,又好像在聆听雨声,连自己的心跳都那么清晰。我习惯了一边走一边想着自己的心事,所以我总是很享受一个人散步的过程。

雨斜斜地密织着,宛如情人的愁思,绵绵软软而又无穷无歇,从伞边缘不断下坠的晶莹的雨滴则似伤心人止不住的泪滴。

思念的暗潮在心底涌动,一不小心我心的堤坝就会溃堤,我立刻慌乱地填塞。可我知道,不定期而无规律的暗流越涌越急,越积越深,万一拦截不住,后果就会更严重。或许,堵不是一种好方法,疏更适宜,缓缓地,一点一点地疏通,就算还不时会涌来浪涛,也不会泛滥成灾。可怎样疏,用何而疏,或许倚仗自己对人生的领悟及自己的智慧与造化了。

尘世间有许多感人的爱情故事,有的凄美结局,有的终成眷属。突然好羡慕那些简单的人,谈一段属于自己的恋爱,然后修成正果,结婚生子,举案齐眉,白头偕老。只可惜,自己这一生似乎已不能享受那种简单与平静,自己这一生已不能与心中所爱有美好的结局,尘世间像我这样遗憾的人又不知有多少,心慢慢凝结,因为内心所渴望的爱的暖流已无法滋润心田,人生荒芜,纵万千风情,无人分享,又有何意义?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对待情感的方式,除了遗传的因素外,与其成长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旦形成,一生都会处于自己的那种情感惯性当中。这种情感惯性是植根于成长环境的一种爱的惯性思维或表达与感受方式。凡是成长在敏感而缺乏温馨的环境中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很敏感而脆弱,对温情也特别渴望。所以,有时你有怎样的情感方式或许是你自己也不能左右及预料的。而你如果要强行改变你的情感惯性,你付出的代价会很大,甚至会郁闷终生,最后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你又绕回了原点。或许,我此生已被我的情感惯性所左右。

你是尘世间唯一一个曾经痴情于我,未负我而又被我深深伤害的人,原来,你是我生命长河里唯一的.心动。所以,我特别珍惜这个唯一。你无比灿烂的微笑,是人生中最让我慰藉的温情,你的激情与宽厚是我迷路的森林。

不知该如何形容我们的相逢,一切好像水到渠成,却又戛然而止,所以情感的潮流在被堵截的区域内,一会儿风和日丽,一会儿又乌云蔽日,一会儿清澈平静,一会儿又浊浪翻滚,我的心要经常承受这种种滋味,不断在平静、无奈、灿烂与阴霾间更替。

或许,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应完成不同的人生任务,如果不顺应规律,甚至反其道行之,结果往往会令自己甚至令他人失望和受伤。

有的女人处理情感的方式很冷静、洒脱,这种女人充满着智慧。可有的女人终生都活在爱的幻想与激情中,正所谓活到老,梦到老而爱到老。可悲的是,那只是基于往事的空洞的幻想而已,可她还是愿意挣扎在自己编织的网中央。并且,有时她会为自己的痴情深深打动,有时她又会全盘否定自己的情感,就这样不断在爱的憧憬与自责中晃悠,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爱的激情与卑微。

不知该感谢尘世有你,还是但愿你从来也没有出现。可是不管怎样,你都在那里;无论如何,你都已深深植根于我心。这辈子,你已是我心底的参天大树,这辈子恐怕走不出你的树荫。没想到自己会有如此生生不息的能量来想念一个人,或许,我就是那种以爱的幻想为生命的傻女人,至少目前如此。

说好不问你曾经爱我有多少,而只遵循我内心的意愿,爱多久、爱多深由自己的内心决定。其实,还是在乎的。只不过不敢去探寻结果,因为怕自己会被结果嘲笑,我怕自己数年来的钟情会迎来一个冰冷的结果。既然自己已放弃不了自己的爱,就算自欺欺人,也要学会对自己释然。

学会糊涂吧,世间的人与事哪能皆如所愿,既然目前放不了,就别放。重要的是别丢了爱情又丢了自己。丢了梦寐以求的爱情,一生遗憾。可丢了自己,连造物主恩赐与你的生命都轻视,连唯一的绽放机会都错过,你又有什么资格去得到一切呢?

秋雨散文随笔 篇12

早上,天灰蒙蒙的,在下着细细的秋雨。今天的空气格外清鲜,还闻到了一股嫩草的香味,从我鼻尖溜去了。

我出去时,雨下的很密,雨声非常清脆,像是在弹奏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在我的耳边徘徊。

雨啪啪的响着,我看着地面,雨滴在小水洼中,荡出一条又一条的波纹,渐渐的散开。柳树的叶子绿绿的,雨水把上面的灰尘洗净,就像新抽出的叶子一样。叶子上面挂着晶莹的水滴,风吹过来,轻轻地落到了我的手上。

雨水使小草的颜色改变了,从阳光照耀下的翠绿,转变成了雨中的嫩绿,好像现在依然是万物复苏的春天似的。

到了下午,雨虽然小了一点儿,但仍然没有停,而且风也悄悄的溜出来了。外面的柳树也开始不耐烦起来,有些不太健康的树叶已经被雨水打落了,树枝也摇晃了起 来,好像在抱怨雨下的时间太长了,自己美丽的叶子都被它打落了。路面上的积水也越来越多了,雨滴打在上面,发出了叮咚的响声。

秋雨散文随笔 篇13

那年秋天的第一场雨来得很迟,虽然已交秋多日,但高温天气还是迟迟不肯离去,叫人心烦意乱。在那段日子里,只有早晨和黄昏的时候,我的内心才得以片刻的宁静。每天早晨和黄昏,我都会登上那道山梁看朝霞和落日的余晖。在美丽,缥缈的朝霞和余晖里我才能捕捉到来自心灵的遐想!在不断的遐想里我领悟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世间最凝重的东西就是“情”,最容易被玷污和亵渎的也是“情”!

你还记得我和你漫步在那年秋天第一场雨里的情景吗?我拉着你的手在雨中漫无目的的行走,我们都保持着沉默,在沉默中我们倾听雨的哭泣,风的诉说。傍晚,雨仍然下个不停,我和你来到了那间出租的小屋,那一夜,你我无眠;那一夜你我都流干了这一辈该流的泪;那一夜就让我开始品尝到了被感情煎熬的痛苦!

第二天,当散学典礼完毕后,你就被他用车带走了,我看着你的背影,想追上来拉拉你的手,但因为他的豪气使我只能呆呆的站在那里哭泣,那时我感觉到了自己是多么的脆弱!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登上那道山梁看朝霞看余晖,因为我感悟到了:在感情的世界里没有那样的`精彩和美丽,不能在缥缈和遐想的世界里编织自己感情的童话故事。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浮躁、虚伪、依赖、享受写满了很多人的灵魂!情为何物?是在困难面前共同撑起一片蓝天,还是抛弃自己的妻室(丈夫)儿女去贪图个人的享受;是一种责任还是一种交易?!我还敢登上那道山梁吗?我怕在那道山梁上看见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曾经一同领略过的风景,我怕自己会玷污那份凝重的感情。

这些年,在无数困难面前,我学会了坚强,纵然生活在浮华的世界里,我还是坚信真情的凝重和高贵。不管你的离去也好,还是她的离去也好,我仍然会在秋雨中漫步,在秋雨中品尝情的沧桑和悲凉,在秋雨中捡回自己对情的责任!

我爱秋雨!

这些年,你如果要问我是怎样过的,那你就去问秋雨!

这些年,你如果要问我是怎样想的,那你还是去问秋雨!

上一篇:报告内容下一篇:规章制度建设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