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学反思(精选11篇)
1、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如两栖动物的生殖就大胆放手,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在两栖动物的发育这一板块类容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形式,先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将所列问题逐一解决,通过讨论交流不能明确的,提出来,然后通过师生交流互动解决并进一步概括总结,这样培养了学生阅读、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发展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对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这个类容则采用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中汇报展示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课程整合达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教学的情境,丰富了教材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自然引出课题;在在两栖动物的发育出示“青蛙的发育过程的动画能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将问题逐一解决;在课堂巩固练习这一环节用课件展示课堂巩固练习可以节约时间,达到合理控制教学节奏。
一、教学目标
(1) 描述两栖类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以及特点。
(2) 举例说出青蛙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3) 说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4) 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运用资料说明两栖类动物生殖与发育的特点。
(5) 关注环境变化,认同人类与所有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1. 教学重点
(1) 两栖类动物在生殖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2) 两栖类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
2. 教学难点
两栖类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
3. 措施
采取标本的直观演示、多媒体动画和视频的播放、电子白板互动生成等方式,通过生生互动、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三、学习者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整体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小组讨论、调查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进行独立探究和自主学习。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接触过青蛙的知识,对青蛙的生殖与发育有所了解,所以本课多采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通过播放动画、视频,演示青蛙一生的标本,以及白板的书写、拖放、聚光灯和演示等措施激发学生兴趣,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教学流程
1. 导入
(1) 活动设计介绍
(1) 播放大鲵的视频,展示蝾螈、箭毒蛙的图片,提问:你认识它们吗?
(2) 学生分别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
(3) 提问:这些动物都属于哪一类? (两栖类)
(4) 用橡皮擦擦除显示两栖类 (如图1所示) 。
(5) 提问: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与昆虫比较,有什么不同?
(6) 用橡皮擦擦除显示生殖和发育 (如图2所示) 。
(2) 活动目标说明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学生感兴趣的两栖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问题引入课题—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3) 媒体使用及分析
(1) 单击白板上播放器的播放按钮开始播放视频。
(2) 运用橡皮擦擦除图片下方“两栖类”上方的白色遮盖层,使“两栖类”自然、迅速地出现,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3) 运用橡皮擦擦除“两栖类”下方“生殖和发育”上方的白色遮盖层,使“生殖和发育”自然、迅速地出现,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2. 青蛙的生殖与发育
(1) 活动设计介绍
(1) 展示阅读与讨论。
A.阅读19页的论文片段。
B.交流对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认识,是否有与图3表示的研究结果明显不同的观点?
C.讨论: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经历哪几个时期?活动结束后,为什么要将蛙放回大自然?
(2) 学生带着讨论题看书,进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屏幕上的问题。
(3) 幕布依次展示宋朝赵师秀的诗和与之相配的图片 (如图4所示) 。
提问:这首诗中哪两句诗与今天讲述的内容有关?
(4) 用电子笔勾画出与青蛙的生殖、发育有关的诗句 (如图5所示) 。
(5) 幕布依次展示:一年中什么时候你能听到青蛙“呱、呱、呱”的叫声?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雄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
(6) 提问并展示:A.雌蛙与雄蛙抱对有什么意义?B.青蛙的精子与卵细胞在什么地方完成受精?其受精方式是什么?
(7) 播放有关青蛙生殖与发育的视频。
(8) 提问:蛙的一生经历哪几个时期?
(9) 播放有关蛙的一生的动画,用橡皮擦擦除依次显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10) 提问:蝌蚪先后出现什么身体结构?
11用橡皮擦擦除,依次显示:外鳃、外鳃消失、内鳃、后肢、前肢、尾和内鳃消失、肺。
(2) 活动目标说明
(1) 了解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 初步明白青蛙对农作物的作用。
(3) 了解青蛙鸣叫的时间、性别及意义。
(4) 理解青蛙抱对的意义。
(5) 进一步理解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以及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6) 理解青蛙的一生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
(7) 掌握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上的变化。
(3) 媒体使用及分析
(1) 电子幕布的逐一显示,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便于师生互动。
(2) 电子幕布的逐一显示,使问题的呈现由浅入深,便于学生思考和回答。
(3) 电子笔的勾画功能便于吸引学生的眼球。
(4)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插入和链接功能使动画、视频的播放很流畅,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5) 用橡皮擦将文字“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外鳃、外鳃消失、内鳃、后肢、前肢、尾和内鳃消失、肺”上方的白色遮盖层擦除,依次呈现“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外鳃、外鳃消失、内鳃、后肢、前肢、尾和内鳃消失、肺”。橡皮擦的擦除功能使文字的出现自然、迅速,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3. 蝌蚪与成蛙的比较
(1) 活动设计介绍
(1) 提问: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有什么不同?
(2) 展示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方面的比较表 (如图6a所示) 。
(3)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4) 学生回答后,依次点击各个方框显示答案 (如图6b所示) 。
(5) 用电子笔在白板上依次画出蝌蚪、成蛙的心脏。
(2) 活动目标说明
掌握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 (呼吸器官、尾、四肢、心脏、循环路线) 和生活习性 (生活环境、食物) 等方面的不同点。
(3) 媒体使用及分析
(1) 表格的阴影功能使问题答案的呈现很自然,便于师生、人机互动。
(2) 电子笔的绘画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师生互动交流,同时可以生成一些资料便于课后复习以及期中、期末复习使用。
4. 青蛙的变态发育
(1) 活动设计介绍
(1) 展示有关变态发育的带有空格的概念 (如图7所示) 。
(2) 学生看书,完成空格的填写,其中一名学生在白板上书写。
(3) 幕布依次展示问题和答案 (如图8所示) 。
(4) 展示雌雄同体的蛙、美国发现的五条腿青蛙、英国发现的三头六腿青蛙。
(5) 提问:活动结束后,为什么要将蛙放回大自然?
学生答:这是因为青蛙能捕食农田的害虫,保护庄稼,是人类的朋友。
(6) 播放有关青蛙捕食害虫的视频。
(2) 活动目标说明
(1) 掌握变态发育的概念。
(2) 了解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对环境的要求以及环境恶化对其的影响。
(3) 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爱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3) 媒体使用及分析
(1)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生成一些资料以便以后复习使用。
(2) 电子幕布的逐一显示,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便于师生互动。
(3)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插入和链接功能使视频的播放很流畅,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5. 小结与反馈
(1) 活动设计介绍
(1)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 提问:蛙的一生经历哪几个时期?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有哪些不同?什么是变态发育?
(4) 展示反馈习题 (选择题、排序题、填空题) 。
A.选择题 (如图9a所示) B.填空题 (如图9b所示) 。C.排序题 (如图9c所示) 。
(2) 活动目标说明
(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后教师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2) 通过8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和1道排序题反馈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3) 媒体使用及分析
(1)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生成一些资料以便以后复习使用。
(2)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文排序功能有利于师生互动。
(3)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存储功能将学生的答题情况存储起来,便于学生以后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1. 白板教学的关键说明
电子白板的交互性非常强,它突破了以往各种软件只是教师事先做好各种准备,上课“喂给学生吃”的限制,让学生也可以像教师一样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白板上与其他学生分享,而且操作极为方便,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电子白板中电子笔的出现把教师从电脑旁,从传统鼠标旁解脱出来,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形体语言的引导作用。但由于学生初次使用电子笔,使用不是很自然,加上电子笔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绘图、拖放、书写。
2. 应用白板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对于知识点的落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在课堂反馈测试中得到验证。如测试的知识点为关于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的选择题和关于蛙的一生的排序题,满分16分。应用交互电子白板教学的班级均分为15.8分,不用交互电子白板而用Flash课件教学的班级均分14.0分,两者分差1.8分。
3. 本节课生成性资源
本节课生成性资源主要有:学生对有关青蛙受精方式的回答 (书写) ;学生对变态发育概念的填空;学生完成的选择题;学生对有关青蛙一生的排序。以上保存的这些内容今后复习时打开可以进行纠错练习。教师对赵师秀诗中关于青蛙生殖诗句的勾画和教师绘制的蝌蚪、青蛙心脏的结构图,便于学生复习时使用。
4. 白板使用建议
电子笔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子白板软件的兼容性有待进一步改进;学生参与面相对于网络课而言比较窄;图片、文字等资料的出现方式不如PPT功能强大;幕布功能是否能改进,如能灵活自如地任意打开幕布,最好一个屏幕上能同时出现几个幕布;运用书写功能时,字体大小的控制不太方便;Smart自带的LAT要是能自己编辑就更好了。
参考文献
发育
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希望大家仔细阅读哦!一 教材分析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这一主题中的重要部分,是学生今后学习生命的演化部分的知识基础。本节通过介绍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昆虫,启动了其对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了解。学好本节,尤其能为动物的繁殖与环境的关系及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昆虫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类群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一类动物,但要让学生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具体过程进行准确的概括和描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教学注重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用他们所熟知的并及时进行有效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能力方面:(1)通过图片、列表、实物展示及视频资料等多种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比较完全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培养学生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能力;(3)通过对某些昆虫的防治问题,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问题情境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3)通过昆虫防治问题,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的重点: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2、理解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难点为认识昆虫的繁衍与环境的关系。昆虫分布广泛,说明其生殖和发育方式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因此重点理解其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与特点,并通过讨论一系列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突破难点,便能很好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五、教法学法
将本节课定位于“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课上引导他们讨论、交流、表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游戏、提问、评价、实践等多种途径开展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六、教学过程(按本学科五步教学法的步骤设计)(一)创设情境
出示谜语以最简洁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昆虫的主要特征。(尤其是昆虫的外骨胳特点与本节知识相关)讲述《菜青虫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变态发育的概念。再通过大量蝴蝶及毛毛虫图片的对比展示加深学生对变态发育的感官认识。(学生欣赏图片,观察思考。)(二)自主合作探究
1、首先以蝴蝶的生殖发育为例了解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说明:教材中是以家蚕为例,但从学生角度看他们对蝴蝶更为熟悉,所以教学中做以改动,更益于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发动学生自主参与性,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观看《蝴蝶》视频,谈谈从中获取哪些信息或提出质疑,然后教师出示信息要点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要点问题:
1、蝴蝶发育的起点是从哪开始的?
2、蝴蝶的整个发育过程经历几个阶段?
3、蝴蝶的幼虫以什么为食?
4、幼虫在取食长大过程中,常伴随有什么现象发生?并思考分析为什么?(设计意图:视频资料在生物课堂中常用,学生也极为关注,但发现学生更多的只是看看热闹,却没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课堂中要注重想办法渗透对学生分析视频资料的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对学生学法的一种指导和训练。)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完全变态的概念。
学生活动一:根据图片给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排序和填空。(设计意图:可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并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以蝗虫的生殖发育为例了解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学生理解了蝴蝶的发育方式后,蝗虫的发育就容易理解了。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蝗虫的发育史,结合蝗虫的幼虫和成虫的图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概括不完全变态的概念。(三)及时反馈
3、完全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
学完两种昆虫的发育方式后,自然转入本节的第二个重点内容“理解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学习。这部分内容重在“区别”,因此安排了两个以区分、辨认为主的活动。学生活动二:以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列表比较完全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学生活动三:观看视频蜻蜓和蝉的发育史,辨别其发育方式各属于哪种?(设计意图:学生的活动能使他们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更好地巩固和掌握知识。)通过学生活动的参与不难发现:完全变态的昆虫区别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主要是其发育过程有“蛹”,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差异很大。(四)举一反三
4、昆虫与人及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有关知识,那么,了解这些东西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昆虫的繁殖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举例说出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再列举一些例子让学生讨论,具体程序如下:(1)、提问:知道我国第一个养蚕人吗?然后展示蚕丝织品等照片结合我国的养蚕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2)、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蝗灾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的资料,课上展示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让学生针对“旱极而蝗”进行讨论和表述;(3)、引导学生讨论赤眼蜂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以渗透“STS”教育理念,并通过家蚕、蝗虫、赤眼蜂这几种昆虫辩证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4)、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低洼多水的地区容易流行疟疾?随后在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时结合“旱极而蝗”和“蚊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总结昆虫的繁殖与环境的关系,以突破本节难点;(5)最后安排一个轻松环节:辩证欣赏《无题》,从而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权威。综述:
这节课试图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的信息资料,并提供生动的视频资料和开展有效的学生活动,努力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避免对知识简单灌输,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传统的科学课程中,学习科学的背景往往被忽视,教材中唯一的内容是科学的结构或者科学的发展过程,现在的学习强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广泛的学习科学的背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真正的”背景,让学习者感觉到科学和技术就发生在其中,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背景为学习者准备了一个亲身经历活动的机会。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中,就进行了一些尝试。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些都是与青蛙有关的脍炙人口的佳句,我将这两句放在一起,引发学生思考“这蛙声一片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力图使学生抓住关键字眼,找到青蛙生殖的时间和地点,并借“蛙声一片”进一步探究青蛙的生殖过程和特点。这样的处理使诗词本身成为了一则特殊的资料,使读诗诵词成为了一次特别的资料分析,在浓浓的诗风词韵中,既领悟生物学的真谛,也感受文学的美妙。
【新课导入】
导入:引导学生观看“毛毛虫和蝴蝶图片(见光盘)”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脑筋急转弯“毛毛虫想过河怎么办”的答案,毛毛虫和蝴蝶是什么关系呢? 【教学片段】
然后引导:动物种类那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时间可是不够呀!学生自己想到:应该给动物分类,然后选择代表动物来学习。自然考虑到分类学习,非常好。
那应该怎么分类呢?你有没有好的方法?孩子们各抒己见,纷纷出谋划策,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可以分为食肉的和食草的”;有的学生说:“海水的和淡水的”;还有的说:“脊椎和无脊椎”;更有甚者说:“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呵呵!看来孩子们的生物学知识还真的不少!
意见发表完了,我一个一个进行了总结和引导:
1、大家说有食肉和食草动物,那么有没有既食肉有吃草的动物呢?这是根据什么分的类呢?第一个分类方法就出来了:根据动物的食性,可以把动物分成肉食、草食和杂食动物。
2、脊椎和无脊椎是根据什么分的类别?还有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按什么分的类别?学生很快想到是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因此,第二种分类方法也有了。顺便强调了脊椎和无脊椎动物的最大区别和脊椎动物的五大类别。
3、海水和淡水动物也是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什么分的类呢?有没有别的种类?呵呵!学生也想到了是生活环境,最后把动物分成了三类:水生动物,陆生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
这些内容,让学生耳目一新:原来还有那么多知识是课本上没有的,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还立刻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我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那些动物可以生活在水中?按照特征分类他们属于哪一类?
通过学生自学课本的一些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结果;然后互助两人之间互相询问,完善答案,不懂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我进行了提问,效果非常好!孩子们很高兴,乐于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第二章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重点难点:
1.描述两栖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法
板书设计: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1.雄蛙的鸣叫及其意义: 2.雌雄蛙的抱对及其意义:
3.青蛙的生殖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生殖活动离不开水。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1.蛙的发育的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区别。
外部结构 呼吸器官 生活环境
蝌蚪 有尾,无四肢 用鳃呼吸 只能生活在水中
成蛙 无尾,有四肢 用肺呼吸,并用皮肤辅助呼吸 可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陆地上 3.变态发育:在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形态结构上有很多差异,而且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发育过程就叫变态发育。
4.两栖动物:象青蛙这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5.代表 动物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6.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7.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和水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集体完成学案任务一
二、自学教材合作探究
1大家思考一下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雌雄蛙都会鸣叫吗?他们的鸣叫有区别吗?其意义是什么?
3除了鸣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那些现象呢?其意义是什么?
4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什么?
5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有什么异同?
学习任务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1思考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较少的原因。
2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学目标
1、识别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说明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描述人的生殖过程,说明胚胎发育的营养供应方式,说出出生后发育的分期。
教学重难点
1、人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新生命的孕育过程。新生命的孕育过程(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观察桃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引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1、有性生殖
(1)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针对桃树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一代的方式,结合种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知道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则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结果。
(3)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无性生殖的图片,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2、无性生殖
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3、无性生殖的应用
(1)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2)嫁接:苹果、黎、桃等果树是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4、植物无性生殖的条件
环境条件: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
展示植物嫁接的录像或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体会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5、组织学生如何开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选择什么样的扦插材料能够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应做哪些处理?
6、质疑:植物的无性繁殖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作用?
二、互动探究 合作求解
1、春季,在用杨树枝条进行扦插繁殖时,把枝条上所有的芽去掉,这样是否影响成活?为什么?
2、马铃薯通常是用它的块茎来繁殖的,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先把块茎用草木灰肥沾一下,然后再埋入土壤里,请想一下农民这样做的道理。
三、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1、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
2、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 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3、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_________,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四、小结
五、作业设计
就盐度对水产动物的.生长与存活率、呼吸与排泄代谢相关指标以及生殖与胚胎发育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养殖生产及低盐度养殖提供科学资料.
作 者:柳旭东 王际英 张利民 孟宪菊 作者单位:柳旭东(山东升素渔用饲料研究中心,山东,烟台,265500)
王际英,张利民(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
孟宪菊(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上海海洋大学,上海,90)
经过课后和老师们的交流和反思,我认为教学中仍然存在几点可以改进之处:
1、课堂引入可尝试其他方式,如由达尔文的所见所闻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能不能得出和达尔文一样的认识呢?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保护色的动物举例如能借助多媒体效果应该更好,在实验室缺少了这个有利条件,仅能借助图片和标本,深感美中不足。
教学后反思:通过对这部分复习,学生首先在基础知识方面有所加深,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读图能力,图解能力,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还算合理。就是因为教材内容难,教师还是参与了讲解,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的不好,希望以后继续努力。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反思21.在复习过程中,要把教材作为复习的资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框架,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灵活运用。
2.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复习课的实效性以及如何避免复习课的枯燥和乏味,依据课程标准,以小组比赛的方式,复习了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学生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通过父母都是双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这一典型事例,指导学生做题、分析做题的方法、巩固练习,利用所学遗传学知识,引导学生解释了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指导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通过摆卡片,小游戏等活动复习了人的性别遗传这部分内容,在这一环节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花生等实物,在轻松的气氛中复习了变异这部分内容。
3.复习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形成了知识体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锻炼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学习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复习课的实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课教学中,虽然注重了这方面,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在习题的选择、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给我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努力的方向。部分学生准备不够充分,督促学生不够;有些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还不透彻,课后还要加强辅导,督促落实。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反思3我在这节课的执教中,基本上体现了自己备课时的一些想法,学生在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内对“变异”这一生物现象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的观察、推测、收集证据等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中,我首先采用通过出示同学父母的照片,让学生猜猜这是我们哪位同学的父母,让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与此同时也回顾了我们的身体特征会遗传。同时也引出了一些典型的特征,如:“有耳垂和无耳垂”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开课部分的设计不仅能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又解决了“对典型特征的认识”。
接着我采用先让学生找找与父母间的不同、与同学间的不同,统计班级同学的特征差异,当学生在一定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了足够的感性事实信息后,我就在相应的环节穿插引导学生“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对数据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从刚才的活动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大量事实信息的交流、碰撞,让学生信服地概括出:人与人具有不同的特征,植物同一物种之间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也是如此这样一个具体的概念。
【八年级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09-06
小组合作学习的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9-20
发育生物学教学与研究10-30
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物运动和行为提纲05-25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总结09-20
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教学工作总结07-25
八年级生物(上、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11-09
09 ---10学年度(上)八年级生物教学工作计划07-12
八年级生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