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课程设计总结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精密机械课程设计总结(精选12篇)

精密机械课程设计总结 篇1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是设计一个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工作条件为两班制工作,使用年限为5年,单向连续运转,载荷平稳。课程设计中最麻烦的是初步的计算,齿轮、轴、轴承、键、电动机等等的零件都需要计算、校核。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画图,当然这也是费时间的。画图不仅要求画图能力好,还应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以及整体观念。这个步骤也能检查设计书是否完美。设计过程中我出了好多错误,电动机和齿轮的计算在校核的时候发现都不符合,所以都得重新选择。还有画图时轴承盖也出现了小问题。但是整体效果还是蛮不错的,无论是速度还是完成的质量都还令我满意。

还好天公作美,整个课程设计时间里武汉并没有显示出它夏天该有的威力。好像老天在帮我们一样,要么淅沥沥的小雨,要么并不高温的晴天,这天气在武汉的夏天来讲还是很好的。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就是我们率先抢得先机占到了教室,抢到了画图桌、空调。全班同学都在跟赛跑似的,争先恐后没日没夜的画图计算。有的就干脆不午休了,中午都在画图,还有的甚至吃饭时间都没有,直接让同学带饭回教室,晚上回去还得计算校核,就为了早点完成任务。以前只有在高考前才有过这么紧迫,那么高强度的学习想想就可怕,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咋过来的。

我觉得课程设计是个对自我检验及修正的过程。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暴露了好多问题,比如对概念不清楚、公式不理解、作图能力不好等等。这也是今后学习当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和提高的地方。让我加深了《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的学习,尤其是齿轮这方面的知识,还学到了设计--校核这种方法。我深深的体会到课程设计不是孤立的一门课,它牵涉到好多学科,有互换性、工程图学、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这个课程设计让我巩固了好多知识,学到了好多知识。

精密机械课程设计总结 篇2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基础三门课程是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三门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培养机械类、近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中, 具有增强学生机械理论基础,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我校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教研室承担全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基础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 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门课程先后在2003年、2004年和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先后在2012年、2013年成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自2008年开始, 我们陆续编写出版了三门课程的教材和配套作业集, 现已出版《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原理作业集》《机械设计基础作业集》和《机械设计作业集》5本教材。

1 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我们遵循的指导思想是,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 紧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 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为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同时, 力求使教材体现我校办学特色, 结合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特点与需求, 遵循适用、够用的原则, 符合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特点。

2 教材的主要特点

在内容取舍方面, 注意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加强逻辑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共同培养, 特别加强结构设计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机械原理着重讲解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以传统的机构结构分析、机构运动分析、机器动力学及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为重点, 为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创新能力、机构选型、分析与设计的综合能力, 适当增加了有关机构变异创新、组合创新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在机构分析与设计的方法上, 既保留了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且仍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图解法, 也介绍了解析法。在机构运动分析的章节中, 不仅介绍了解析法数学模型的建立, 而且介绍了程序设计的方法, 并给出了相应的程序框图和子程序, 这样利于学生熟悉解析法计算、上机的全过程, 真正让学生掌握学过的程序设计知识, 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图解法和解析法各自的优势。机械设计内容则重点介绍各种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及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为了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 特别增加了结构设计章节。

在内容的阐述方面, 我们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尽量讲解详细、分析透彻;而对于一些偏难、繁杂的数学推导, 则适当简化;对教学中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疑点,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重点论述, 使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材在各章首辅以内容提示, 在各章末增加学习要点, 对各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 突出重点, 便于学生自学。教材中的图形简洁、形象、直观, 在机械设计教材中, 还增加了机械零件实物图形。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增加了一些典型例题。在传统板书教学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多媒体教学特点, 我们将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课件协调配合, 以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作业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 用以巩固课堂知识。学生通过作业掌握课程基本内容, 学会举一反三, 从而更灵活地应用知识。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 我们编写的作业集, 在题目的内容、覆盖知识点及难易程度等方面与教材一致, 重要的知识点都有对应的作业题, 而且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设计计算题和结构题等多种题型, 在难度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题目的数量有一定余量, 可供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学生在完成作业集的作业后, 即可掌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基础解题的基本方法, 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作业集采用活页形式, 既方便学生作业, 也有利于教师批改, 并使作业规范化。

3 教材的使用情况

《机械原理》等5本教材自出版以来, 面向全国发行, 累计印数达到32 000册, 并在20余所高校中使用或参考, 受到师生广泛好评。师生普遍认为:教材重点突出, 叙述详细, 取材精炼, 深入浅出, 较好地满足了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4 体会

通过几年的努力,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基础三门课程的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教师通过编写教材提高了教学水平。

4.1 教材编写应考虑学生特点与基础

我校是地方普通高等院校, 学生的层次、水平与重点院校不同,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 对课程内容的叙述要更为详细, 过难、过繁的内容要适当简化。

4.2 教材编写应注重实用性

三门课程实践性强, 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在教材编写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树立工程观念, 如在教材的例题中, 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对不合理的设计有不同的改进方案, 使学生真正理解设计不是千篇一律的, 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 提高设计能力。

4.3 编写教材应遵循教学规律

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根据课程的内在联系, 使教材各部分之间前后呼应、紧密配合。教材的内容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文字通俗易懂, 语言自然流畅, 便于组织教学。

5 结束语

精密机械课程设计总结 篇3

关键词:《机械设计》 机械传动 教学方法

0 引言

《机械设计》对于学生而言,所涉及的其他知识较多,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面。并且在该课程当中所要学习的概念大多较为抽象,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加之公式较多且相对复杂。尤其是机械传动部分需要涉及的传动类型广泛,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而优化教学方案和方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1 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由于该课程的复杂性,教师在进行教学之时相对细化,这就造成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大,很难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自学。使其在相关知识之上的串联性不好,造成知识点脱节,对于知识的认识也只是在一个相对浅显的层面,很难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需要侧重重难点的讲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渐渐熟悉技巧,学会独立思考。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团队合作等方式,不断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机械传动教学的质量和学习效率。

2 教学方式

2.1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主动性

首先,可以在教学当中适当的穿插有趣的互动环节,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带传动的教学之上可以先针对其原理进行讲解,然后在课程当中穿插例如:带传动需要润滑吗?类似这种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提高讨论热情,并且通过讨论而牢记其原理和特点。其次,可以利用实验,进而吸引其注意力,进一步调动积极性。比如当进行蜗杆传动的教学之时,可以将相关教具带上。陌生的教具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上课之时学生就会精力高度集中。当讲到相关内容之时,可以请同学上前进行示范。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和示范,不仅将有效的提高其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较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会刺激学生的记忆,进而使其将该部分的重要内容结合示范画面进一步加深印象和理解。然后,直观教学法。轮系部分的内容相对枯燥,并且难以理解。可以借助直观的教具进行教学,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最后,例举生活实例。通过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例,进而引起学生共鸣,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比如链传动是自行车的一种传动方式,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通过身边常常见到的东西再联系到所学习的内容,将在一定程度之上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2.2 通过分析对比培养综合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传动的相关知识的分析之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每种传动的个性,又要了解其内在联系,即共性。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渐渐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由于引起齿轮传动失效的因素较多,学生在掌握和记忆之上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就可以使用表格分析法,将所有相关项目通过制作表格的方式直观的呈现在眼前。通过一目了然的罗列和分析,既能够有效的加强理解和记忆,又能够将不同的原因进行对比分析和记忆。教师在示范表格分析法之时,只需要将其中较为重要的几项进行示范,其余的则交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小组讨论完成,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3 巩固训练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学生已经对机械传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就需要进行及时的巩固训练。比如对于设计的计算过程,可以在教学当中通过例题详细分析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当中学生始终都是教学的主体,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在一旁做适当的辅助,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促进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教师在这其中只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引,不断的鼓励和引导学生提高自信心,克服难关,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课后也需要留下适当的练习,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亲自动手能够有效的提高其娴熟度,并且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同时在练习之时可以将几种有关机械传动知识放在一起进行,丰富其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发散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学生进一步认识机械传动,运用相关知识,进而为之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使其不断的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工作者。

3 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课程是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且存在一定难度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当中要不断的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互动式教学、小实验、表格分析法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进行适当的练习,最终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充分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田静云,张国海,贾吉林,和来香,王保民,张东生,何勇.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9,09:252-253.

[2]刘扬,唐芬南.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引入三维CAD技术教学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137-138.

[3]崔建昆,钱炜.机械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工程案例和模块化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43-45.

机械制图课程总结 篇4

机械制图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担当着培养学生基本工程素质的重要任务,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本学期我承担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工程制图》(56学时)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成绩

1、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想上好课,先做好老师。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各学科、各专业互相渗透的趋势日渐增强。作为一个老师,必须时刻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学习新技术,研究新问题,防止知识老化。此外,热爱自己的职业,愿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付出最大的努力,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2、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讨论式教学。我在教学中注重精选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彻底摈弃对教材进行琐碎诠释的教学方式。对教材中的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3、合理调节教学中的比例关系,做到精讲多练我在教学中突出实践课教学,增加练习课的比例,重点训练学生提高制图的速度和质量。鼓励学生在大量的制图练习中探求和总结作图技巧,在实际作图时加以恰当运用;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将其中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方法向所有同学推广,求得制图水平的整体提高。

4、加强直观性教学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化抽象的投影关系为直观的视觉印象,降低问题难度。此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机加工车间参观,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机械生产的各个环节,达到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了解的目的。

5、对学生严格要求,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图样作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生产实际和技术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图,才不会影响图样的通用性。尽管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学过了制图,对投影关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他们对图纸图线的要求不够明确,符号文字数字等书写欠规范,图画马虎。我在教学中注意强调国家标准的重要性,而且自己也以身作则,在板书图画时认真严格,指导学生作业时,重视图面质量,杜绝不规范制图。

6、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如将投影变换、截交线相贯线的求解等模型演示效果欠佳的投影几何学问题用三维动画,在教室中的大屏幕电视上播讲,使学生能在任意角度观察到所求问题的投影变化,降低了相应知识点的学习难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7、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情。作为教师一定要加倍地关心和帮助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如采用个别辅导,区别对待后进生的作业,时刻鼓励他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逐步提高作图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都集中在学生作业上,由于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真正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大量解题实践来进行,学生只有不断地自觉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该课程。从该课程学生完成的作业来看,各章作业出现较多的问题归纳如下:

1、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线型的画法不规范。包括图框、标题栏、各种图线的规定画法;② 尺寸标注不规范、不正确。对国标规定的一些注法掌握不够好。

2、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 线型的画法不规范。如投影连线、作图辅助线应画成细实线;投影要画成粗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画作虚线等; ② 部分学生对点的投影特性理解不透彻; ③ 部分学生重影点的可见性判断、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相交的可见性判断掌握不够好。

3、第三章 基本体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 线型的画法不规范或不画。主要表现在对称轴线画法不规范或不画;② 部分学生对立体投影的可见性判断方法掌握不好。

4、第四章 轴测图

学生在这一章节的作业掌握较好。但是部分学生对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和斜二测图的画法的掌握还存在一些问题。

5、第五章 立体表面的交线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 线型的画法不规范或不画;② 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够好,造成投影图线的漏画。

6、第六章 组合体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① 线型的画法不规范或不画。主要表现在对称轴线画法不规范或不画; ② 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够好,造成投影图线的漏画。

7、第七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① 波浪线的画法不正确。正确的波浪线画法不应该超出断裂机件的轮廓线,应画在机件的实体上,不可画在机件的中空处; ② 剖面线画法不正确; ③混淆剖面图与剖视图。

8、第八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混淆外螺纹的规定画法和内螺纹的规定画法。

9、第九章 零件图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① 部分学生分析视图表达方法不够全面;② 部分学生读图方法不够全面; ③ 对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要点掌握不好。

10、第十章 装配图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 部分学生对画装配图的一般规定和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掌握不好; ② 装配图标注的尺寸不全面。

11、第十一章 展开图 焊接图

因展开图、焊接图进行简介,作业量也不多,学生在这一章节的作业掌握较好。综合学生的作业情况,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与学生都要重视作业训练。只有老师重视,学生就会重视,主要表现:① 在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要反复强调学习该课程一定要自觉完成作业的重要性;② 课后相应地布置作业进行训练并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按时交作业;③认真批改作业,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内容要在堂上集中分析和答疑。作业批改后,要求学生要总结和改正;④ 课程习题课辅导课时安排要与理论教学同步。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促进学生更好完成作业。最后,学生要采用预习——听课——看书——作业——总结和改错等程序学习该课程。

机电水利系机械教研室:吾斯曼·萨吾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 篇5

机械设计的核心是正确的思路,思路错了,设计就会失败。正确的思路得出正确的方案,余下的就是查手册了。这是我这些年来搞机械设计的主要的心得体会。通过为期将近一周的没日没夜的课程设计过程,反复的修改设计,终于完成了一级闭式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过程,现在写起心得总结的时候真的是颇有感慨啊,在李雪梅老师刚开始在课堂上和我们说我们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觉得课程设计是怎么一回事都不知道,似乎离我好遥远,我不认识它,它更不认识我一样,似乎感觉这么庞大的工程我是不可能做得出来的,但是迫于考试等等原因,我们当然很清楚这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所以刚开始时候真的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了。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在设计的后期过程中体会到的,在设计基本完成后的检查过程中发现有的细节甚至有致命的错误,会将自己在整个设计中的认真全部否决,就是老师反复强调了多次的端盖和轴承的那个部分画图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卡到的地方结果还是没有注意,都已经全部加粗和标注好了之后,同学发现了此处错误,不得已又全改过一次,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各种细节的完善都是对自己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的一种肯定,这是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的一次实战训练。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标准 篇6

课程代码:500014建议课时数:1周学分:1学分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工程力学》《液压与气动基础》

《整车维护》《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总装与调试》《汽车维修质量检验》

《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在学过《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工程力学》 《 液压与气动基础》等课程之后,进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全面应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这是一次全面、综合实践性很强的模仿设计工作的练习和考核。

2.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五年制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能计算选择电机,确定总传动比,并分配各级传动比,计算各轴功率,转速,转矩,对传动件(轴、齿轮)设计计算,装配图设计和绘制,零件工作图设计、绘制,能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1.设计内容:设计一级变速箱。

2.时间安排:①1设计计算:1天

②绘制总装图草图:2天

③绘制正式总装图:2天

④编写说明书:1天

⑤答辩:1天

(上述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情况适当调整详细的设计时间进度。)

3.设计要求:①绘制总装图一张;A2

②绘制零件图若干张(具体要求由指导老师确定);A3

③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一本(字数不得少于5000字)。

四、成绩考核

1、平时表现(包括纪律遵守情况、设计态度情况等)占20%

2、图纸质量和说明书质量占50%

3、答辩成绩占30%。

注:

1、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等;

2、对于抄袭他人成果、设计方案存在严重缺陷和答辩不合格者,课程设计成绩为不合格。

五、教学建议

1、课题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所学专业,并结合企业实际综合考虑,学生可分组进行,每组6—8人,每组课题要有区别,每组配1名指导老师,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从设计方案的构思、零件材料的选择、工艺设计计算、画图,到查阅技术资料、编写技术文件等各方面得到综合训练。

精密机械课程设计总结 篇7

一、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在机械设计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完成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设计题目所要求的设计内容涵盖了机械设计课程中大部分内容,所以在机械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中,教师应该把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根据以往指导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经验,把课程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作为实际例子,比如理论计算、结构设计、润滑等问题,在理论教学中涉及到这些问题时,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剖析,指出往届学生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常犯的错误,当遇到的是结构性问题时,可实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做相关内容的结构设计作业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机械设计课理论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展情况和需要,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和主要任务不同程度地介绍给学生。这样既理论联系了实际,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又使学生对课程设计有一些初步认识和兴趣,为高质量完成课程设计教学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动力。现代企业产品和技术的不断进化发展,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去推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进行的较全面的机械设计,充分利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机。

首先要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适当教育,使学生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克服胆怯和自卑的心理,从而产生积极参与创造的意识和动力。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下达规定设计题目的同时,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经验和兴趣自己拟题,经指导教师和自拟题目的学生共同研究整理后,使其达到课程设计基本要求,即可实行。此外,先组织学生(包括规定设计题目和自拟题目的)对要设计的产品进行缺点列举,并广泛和“异想天开”地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这需要指导教师提供所设计产品的实物和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然后学生就可用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设计和改进,指导教师一定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所列举的缺点中寻找有意义的和可行的进行改进。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设计产品的价值,使设计更具现实意义,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舒适、高效地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与理论教学过程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使学生尽快投入到课程设计工作中,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确保课程设计按时完成,在开始设计的前一天,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要组织班干部和部分学生到设计教室打扫卫生,并根据做课程设计的学生人数,精心布置和分配桌椅,营造出良好的设计环境,使学生在设计的开始就能有一个好心情,愿意到设计教室来学习和设计。这是为使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系统中人(学生与教师)—设计—教室各单元达到最佳匹配,以达到舒适、高效目的所做的一个方面。

课程设计是一个学习和应用的过程,当设计在高效中进行,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认真仔细地查阅资料、手册,深入地学习与课程设计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学生也有时间和机会到实验室做一些与课程设计有直接关系的实验。虽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已经做过这些实验,但这时去做的效果会更加显著,而且是带着问题去做,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此项工作需要实验室的紧密配合,在实验室工作计划中要先考虑到这个需求,通过开放式实验和开放式实验室来完成。而实验室的人员也可以指导少量的学生进行课程设计。

四、分阶段进行协作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不宜过多。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题目可以一样,但每个小组成员的原始数据不应相同,最好是每个学生一组原始数据。分成小组的目的是便于学生之间的研究讨论,形成协作设计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但对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而言,协作设计应在课程设计的不同阶段进行。在传动零件设计计算阶段,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计算任务,这就是小组成员每人一组原始数据的原因。在其他阶段可以进行协作设计。在协作设计阶段,由小组成员选出一名组长,领导小组成员进行集思广益,作好记录,并将记录交给指导教师进行分析、评价、综合,由教师把结果反馈给学生组长,并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要求每人至少有一处创新设计。

五、严格控制课程设计进度计划

严格控制课程设计进度计划是提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学生集中花费二周或三周的时间做课程设计,只有掌握好设计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保质、保量和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不仅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工作,还要绘图,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查阅有关设计手册和资料。若设计进度快了,就会出现不求甚解的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其结果可能是只解决问题了,却不知为什么,或知道为什么了,但知道的不深刻。学生不仅要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而且要完成得好。设计进度快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就不能花费足够时间去认真分析设计的合理性和最优性,设计质量难以保证;若设计进度慢了,就会出现前松后紧现象。表现为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学生并不着急,总认为时间充裕,却并不了解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当感到时间紧迫了,来不及了,就加班加点进行突击设计,不仅难以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质量也无法保证。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进度计划应由教师提出,要明确设计过程中各阶段所用时间和完成日期,要求学生基本上按着该进度计划进行设计。同时也允许有的学生稍快一些,有的学生稍慢些,但决不应和制订出的进度计划相差太多。

为保证学生能按进度计划做课程设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及时检查督促。首先要求学生除查阅资料外,还要在指定的设计教室做课程设计,不允许到其他地方设计。只有在仪器图完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到其他地方进行计算机绘图。其次是在每天点名的同时,还要检查学生设计进度,要逐一进行检查,每检查一次,教师都要在学生所做设计材料上签字,并作好相应的记载。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指出:设计进度慢的,要求其在指定时间内赶上;设计进度快的,教师要严格、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相对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在心理上施加压力,使其主动减缓设计速度。

最后制定出相应的评分办法,把课程设计进度快慢程度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课程设计成绩总分为5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课程设计过程一般包括总体设计、传动零件设计计算、装配图绘制、典型零件图绘制、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和答辩六个阶段。在前五个阶段进行当中,根据检查记录,由教师掌握学生的快慢程度,对每一个阶段评分一次。在进度要求范围内的,不扣分,超出范围的扣除0.4分。第六阶段为答辩,成绩为5分,则总成绩计算方法为:先计算得分=答辩成绩-阶段扣分,然后按着下面给出的范围确定总成绩,5分为优,(5,4]为良,(4,3]为中,(3,2]为及格,(2,1]为不及格。例如:某个学生答辩成绩为5分,若阶段扣0分,得5分,则总成绩为优,若阶段扣0.4分,得4.6分,则总成绩为良,若阶段扣0.4×3=1.2分,得3.8分,则总成绩为中。其中要求答辩成绩必须及格。这里所举例子中并没有考虑到其他成绩评定因素所占比例。

从机械工程类专业的学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材料中,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机械设计课程及其他相关先修课程的教学水平,所以提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是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需要,需要其他先修课程来保证。在不断探索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的同时,认真执行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抓住时机培养创新能力,舒适、高效地进行课程设计,严格控制课程设计进度计划,这些措施对提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改探索[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12).

[2]安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改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1).

[3]郭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4,(6).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篇8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前言

在机械类专业中,机械设计是专业技术基础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机械设计能力,并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并有效的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当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过于单一

目前,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题目大多数都以减速器设计为主,对于机械设计教学来说,减速器能够覆盖所有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使得学生更为全面的掌握机械设计知识。基于这一点,在各个高校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都选择了减速器,但是减速器设计题目过于单一,设计过程没有任何变化,学生在利用减速器进行实践时,只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去模仿设计,无需动用大脑去思考。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得不到锻炼,时间久了还会让学生失去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兴趣,使得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很难完成。另外,学生在进行设计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必须要对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相应的改革。

1.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不恰当

当前,机械类专业普遍的教学模式都是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的自学时间比较缺乏。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对减速器的工艺设计缺乏感性的认知,对于减速的工艺过程也不了解,比如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工艺过程,这就造成在出现工艺问题时,学生没办法很好地去解决。

1.3学生缺乏独立应用各科知识的能力

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都能够独立的、灵活的应用各科综合知识。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当需要运用相关的知识时,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差,比如轴的强度计算,需要用到材料力学的知识,但是学生却不能很好地应用材料力学知识。另外,还有部分的学生没有认识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所以出现按照图册来抄袭的情况,使得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2.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为了改进这些弊端,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独立今昔女机械设计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就需要在现有设计内容的基础上,对设计内容进行完善和丰富。设计题目的选择要具有综合性和创造性,包括原动机、传动装置、工作机三部分内容,教师可以从自身的科研项目或者工程实际中来选择符合要求的题目。在设计具体的内容时,除了要具备原来理论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内容,还要具备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设计内容,这样让学生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有效的提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2.2加强计算机的应用

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可以采用辅助软件来设计教学。在设计领域,比较典型的计算机辅助软件有CAD/CAM/CAE,而且这些辅助软件的广泛使用标志着机械制造业进入数字化时代。在实际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和机构运动仿真可以采取CAD教学辅助软件,对机械零件的力学性能分析可以采用CAE教学辅助软件。教学辅助软件的利用使得整个设计所展示出来的效果图更接近于真实的状态,从而便于学生的理解。另外,教学软件的应用既可以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还可以巩固学过的专业知识。

2.3重视并加强教师的设计指导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个专业的学生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实际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的重要,但是教师不可能做到一对一的指导,所以就需要教师高度重视指导的实际意义。现今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都采用计算机复制教学,机械绘图的时间由学生自己来掌握,为了避免学生浪费时间或者出现抄袭的现象,教师要尽量的让学生在集中的教学时间提交设计稿。学生的设计稿交上来以后,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批阅,将反馈结果告诉学生,并对设计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2.4重视实践环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接触实际的工程,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机械设计与机械工艺之间的密切关系。具体的实践方法可以是去工厂参观,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接触实际工程的工程中提高自身的工程设计能力。

3.结论

在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行改革之后,课程设计内容更加贴近工程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解决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的培养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良好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健,起雪梅.基于加强教学环节的“机械設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09):183.

[2]范雪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多理念融合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69-70.

《冶金机械》课程学习总结 篇9

——《冶金机械研究方法》课程学习总结

学习了“故障诊断”这个专题后,我受的启发很大。因为当前在我所从事机电产品开发的技术之中,机电产品的故障诊断技术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其成熟的实际应用很少,特别是产品出现故障之后维修周期很长,很不方便。今后如有可能的话,我想在机电产品故障诊断技术方面多下点功夫,多借鉴一下李老师在这方面的应用经验,学习基于故障树、案例、专家系统、模糊推理、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尝试开发机电产品智能故障诊断系统以及相应的模块(如人机接口模块、知识库和数据库管理模块、诊断推理模块、机器学习模块等),包括软件故障诊断系统及相应模块,用于对机电产品进行软件故障的检测、识别、消除以及系统恢复;开发机电产品故障模式识别通用平台;提出处理不同运动状态下机电产品故障的诊断方法,根据故障发生的概率值判断故障模式发生的可能性,减小误诊和漏诊等现象。特别希望借鉴李老师所讲的“设备远程监测诊断系统”中的方法和思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逐步实现机电产品产品的在线远程实时监控及故障诊断。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参考书目 篇10

参考书目:

机械设计教材9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图。。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于惠力 等.科学出版社,2007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杨光 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简明机械设计手册 宋宝玉 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张龙.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机械设计手册 相关卷 成大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机械设计手册.第3卷:机械零部件设计(轴系、支承与其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减速器和变速器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 向敬忠 等.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简明图册 荣涵锐.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机械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管理 篇11

关键词 机械设计 实践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在培养过程中,教师掌握实践教学的开发、设置、实施、管理和评价的主动权,学生只是被动完成和接受,教学互动较差,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学生运用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因此,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大现实问题。

1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培养环节

实践教学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设计能力,而且可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人材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1.1增设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根据学生特点和生产实际,增设和拓展实验项目,增强学生综合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类实验只给出实验题目、实验重点、难点,由学生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法,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如机构运动方案创新组合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设计实验,利用各种运动副和构件搭建各种新型机构,验证机械传动设计方案,加深对机构组成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机构创新设计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2完善基础实验,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购置新式机械零件陈列柜、机械创新设计陈列柜等设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工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完善实验内容,将单纯的基础性实验转变为理论知识、测试手段、方法并重的交叉性综合实验项目。如带传动实验和滑动轴承动压润滑油膜形成原理实验。在实验中,教师除了实验内容的介绍外,还要加强测试技术、设备的原理讲解。通过介绍测试手段和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程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各种传感器及不同测量和数据处理方式有新的认识。

2改革教学手段,探索教学方法

2.1引入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

应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口述+板书”的教学授课方式,扩充了课堂信息量,突破了实验设备的局限,扩大了现代实践教育的规模,提高了教学质量。如齿轮范成模拟实验和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实验。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机构运用的录像,齿轮啮合和轴系运动的影片,将难以讲授和理解的内容表达的直观易懂,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认识和理解。

2.2利用froe等软件,扩充实验内容

实验设备匮乏是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引入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可有效地弥补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节约学生的实验时间,提高实践效果。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将机械零部件、机构三维化,并进行各种装配、拆卸、组合实验,可达到一些在实验设备上难以完成或无法完成的实验项目。在减速器装拆课程设计中,学生不受所给设备和条件的限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减速器,模拟机构的运动和装配,检验机构的运动状况和故障等,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为毕业设计等工作提供参考。

3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考核制度

3.1规范管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另一重要部分,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加强教师和教学质量的考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学院根据学科特点,规范教学档案,实现授课经验的制度化,鼓励优秀老师的“传、帮、带”。同时,组织教师互相学习,结成梯队,参加各项学术活动。制定规范的实验课程表和计划,将实践环节与理论课程同等对待。要求对开课老师进行严格的“试讲”和“试做”考核,并定期组织听课和经验交流,保证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对考核不合格的老师将进行培训或停课的处理。除此之外,学院实验设备专人管理,定期检修,保证设备的使用率。对利用率低的设备,鼓励老师积极展开实验教研项目的研究,拓展实验,改进实验设备,杜绝设备的闲置。

3.2根据内容特点,改革考核方式

在实践教学的考核过程中,变一次性考核为过程考核,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实验中,随时对学生实验课程的预习情况、原理认知、注意事项、操作态度、实验进行状况等情况进行考核。在评价手段上,尽可能的采用课堂提问、书面作业、专题报告、技能测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在学习成绩评定中,加大实验操作、平日表现等方面的成绩比重,实行实验成绩的“一票”否决,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应用能力的综合检查与评定。鼓励学生进行“产学研”合作,积极引入企业评价考核机制,及早与企业接轨。在培养方案允许的情况下,实行实践单独设课,保障学时数,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便于科学管理和评价。

4结语

实践教学是学生从理论知识走向社会实践的桥梁和过度,是关系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对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实践和思考,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在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与锻炼,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参加各类大赛的热情高涨,取得的成果明显增多。但是,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还必须在各个环节上综合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为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今后对机械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探索 篇12

Abstract

The course design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of Mechanical

paper presents a teaching reformation method for

teaching reformation method is help for developing the

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的竞争,从经济竞争到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1]。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制造企业对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针对社会的需求,高等工科院校需要逐渐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2],一般安排在《机械原理》课程之后进行,是《机械原理》课程的延伸。其目的是通过设计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加深理解《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设计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4,5,6]。但在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只是让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完成某机构的选型与设计工作,而没有针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教学设计。为此,必须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在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学生按照固定的设计流程,先进行系统方案的选择与设计,然后设计系统运动循环图,采用图解法或解析法设计系统方案中的凸轮或连杆等机构,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最后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等。按照这样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机械原理》课程中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了进行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流程,但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环节,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

针对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工程人才需求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允许自主选题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采用组队设计方式培养学生协作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采用全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采用答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2、具体的改革方案

2.1允许自主选题

在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课程设计题目及参数都由教师指定,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其中大多数题目都已经使用了很多年,例如:推瓶机构、铁板输送机构、平压模切机机构、医用棉签卷棉机机构、平压印刷机机构等等。这些陈旧的题目在学校图书馆和网上可以查到大量的相关资料,完成起来比较容易,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尤其是对那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因此,在教师指定课程设计题目的教学模式下,常出现设计质量不高、设计方案雷同等问题。

为此,我们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中,改变以往所有学生的设计题目均由教师指定的方式,鼓励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选题。具体实施的时候,首先,在《机械原理》课程开始之初就布置学生从日常生活、工程实际中广泛搜集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确定学生自选的题目是否合适,并指导学生编写课程设计任务书。

采用允许学生自主选题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在自主选题的前期调研过程中,学生运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如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选题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积极创新的能力。而且,由于题目是学生自己选的,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程设计的完成质量。

当然,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并不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自主选题。对于没有找到合适题目的学生,仍由教师另行指定课程设计题目。为鼓励自主选题,在进行成绩评定的时候可以给自主选题的学生加分。

2.2组队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制造企业中对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日渐增加。在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中,学生每人一题,各不相同。每个学生只需要按照课程设计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行了,无需与其他进行交流、合作。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的能力,但与现代制造企业的需求不一致。

为此,我们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中,改以往每人一题的方式为组队设计方式。学生们自由组合,每个小组(3~4人)一个设计题目,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从选题、论证、设计到最后提交设计成果,同学们共同讨论、研究,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在设计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协作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由于从原来的每人一题改为每组一题,在设计任务上可以针对具体题目增加三维建模和机构运动仿真等内容。

2.3全程计算机辅助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在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中,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允许学生提交手工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这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计的情况不一致。

为此,我们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中,要求采用全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全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运用解析法进行计算机辅助机构设计(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运用CAD软件绘制机构三维模型和运动简图,运用计算机进行运动仿真,撰写电子版课程设计说明书,制作答辩PPT文档等。通过全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改变以往机械专业学生只会用计算机绘图的状况。

2.4答辩考核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进行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一种表达能力[7]。现代企业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而出众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他们必备的能力之一[7]。

因此,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中,答辩考核成为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答辩作为一种检验学生对设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方法,经常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使用,而很少应用在课程设计中。主要是因为课程设计相对于毕业设计时间较短,参与的老师也较少,答辩组织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课程设计答辩中,每个小组的论述时间和老师的提问时间一般都控制在10分钟左右。通过实施这样的改革措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这也有助于他们通过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

3、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企业对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为此,高等院校需要针对企业的需求改进学生的培养模式。采用“允许自主选题,组队设计,全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规范的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答辩考核”的教学模式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协作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撰写书面报告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一种具体方法,为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意洁.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杨巍,何晓玲,王军,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3]宜亚丽.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增刊):51-53.

[4]孙志宏,单洪波,庄幼敏,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改革机械原理课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98-99,

[5]何国旗,胡成武,吴吉平.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株洲工学院学报.20(6):145-146.

[6]李秀春,秦志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增刊):48-50.

[7]匡兵,黄美发,孙永厚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4):67-69.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四、讲究语言艺术,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是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最重要手段。教学语言从广义上讲包括教学口语和体态语言,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口语与体态语言运用是否得当,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与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教师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教学口语是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生动的课,往往会连同老师的音容笑貌长久地铭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有的甚至终身不忘。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一旦建立了这样的威信,一般不用担心学生分散注意力。如果在课堂上语病多端,“嗯”、“啊”、“咳”的口头禅频繁地出现,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削弱启发性,更谈不上恰当巧妙地运用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快慢、抑扬顿挫,以造成课堂气氛的波浪起伏,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因此,教师必须在语言修养上狠下工夫,决不能因为语病、口头禅的缘故而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掉。在教学口语的运用上,应力求做到四点。一是规范简洁、表达准确;二是语速适当、节奏鲜明;三是情真意切、形象生动;四是科学严谨、教育启发。体态语言是指伴随教师的教学口语而发生的无声的身体动作表达行为,是教师的身姿、动作、表情、态度、精神和风范等的综合反映,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影响和调控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体态语言主要有身姿语、面部语和手势语三种。事实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体态语言,不但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理解教师的话语,还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其思想、态度和心情,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上接第217页

摘要:《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允许自主选题,组队设计,全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答辩考核”的教学改革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协作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意洁.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1):33-35.

[2]杨巍,何晓玲,王军,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0:90-91.

[3]宜亚丽.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增刊):51-53.

[4]孙志宏,单洪波,庄幼敏,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改革机械原理课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98-99,154.

[5]何国旗,胡成武,吴吉平.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株洲工学院学报.20(6):145-146.

[6]李秀春,秦志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增刊):48-50.

上一篇:超难儿童谜语大全答案下一篇:假如我长了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