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居家有什么急救措施(精选7篇)
2、导泻:如果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较长,已超过2小时,但精神较好,则可服用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除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15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可导泻。
3、利尿:大量饮水,稀释血中毒素浓度,并服用利尿药。
4、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故必须给患者补充水分,有条件的可输入生理盐水。症状轻者让其卧床休息。如果仅有胃部不适,多饮温开水或稀释的盐水,然后手伸进咽部催吐。.如果发觉中毒者有休克症状(如手足发凉、面色发青、血压下降等),就应立即平卧,双下肢尽量抬高并速请医生进行治疗。
家中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症状时,千万不要惊荒失措,应冷静地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三点应急措施:
一、催吐。 如果进食的时间在1至2小时前,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亳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无效,可多喝几次,迅速促使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食物,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使迅速呕吐。
二、导泻。 如果病人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时间已超过2至3小时,但精神仍较好,则可服用泻药,促使受污染的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体质较好的老年人,也可采用番泻叶15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三、解毒。 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防腐剂或饮料,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如果经上述急救,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病人应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
一,酒精中毒的症状
1,有饮入过量酒类饮料或酒精史。2,患者呼气及呕吐物有强烈酒类味。
3,兴奋期表现为眼部充血,颜面潮红,欣快感,啼笑无常,言语过多或寂静入睡。
4,兴奋过后进入共济失调期,患者动作笨拙,步态不稳,言语不清,身体失去平衡。
5,昏睡期患者沉睡,呼吸缓慢,颜面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重者应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二,急救处理
1,多数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可让其自睡,但要注意观察呼吸和血压,注意保暖。
2,对过渡兴奋者可用氯丙嗪25~50毫克肌肉注射或安定20毫克肌肉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禁用巴比妥类药物)。3,严重中毒呈抑制状态者可用50%葡萄糖100毫升内加普通胰岛素20单位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6和烟酸各100毫克,以加速乙醇氧化及促进患者清醒,当呼吸深度抑制时,可用尼可刹米0.25~0.5克,山梗菜碱3~10毫克肌肉注射。并间歇吸氧。
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呈现一氧化碳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重型:发现时间过晚,吸入一氧化碳气体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病因病理】
一氧化碳(即CO)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气体比重0.967。空气中CO浓度达到12.5%时,有爆炸的危险。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约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又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约3 600倍,而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还抑制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抑氧的释放和传递,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血症。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还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相结合,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
组织缺氧程度与血液中COHb占Hb的百分比例有关系。血液中COHb%与空气中CO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 CO中毒时,体内血管吻合枝少而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和心最易遭受损害。脑内小血管迅速麻痹、扩张。脑内三磷酸腺苷(ATP)在无氧情况下迅速耗尽,钠泵运转不灵,钠离子蓄积于细胞内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胀而造成脑血管循环障碍。缺氧时,脑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脑细胞间质水肿。脑血循环障碍可造成血栓形成、缺血性坏死以及广泛的脱髓鞘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一氧化碳中毒后首先受累及。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白质和苍白球等最为严重。在病理上表现为脑血管先痉挛后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脑水肿和不同程度的局灶性软化坏死,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危及生命。
急性CO中毒在24h内死亡者,血呈樱桃红色。各脏器有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昏迷数日后死亡者,脑明显充血、水肿。苍白球常有软化灶。大脑皮质可有坏死灶;海马区因血管供应少,受累明显。小脑有细胞变性。有少数病人大脑半球白质可发生散在性、局灶性脱髓鞘病变。心肌可见缺血性损害或内膜下多发性梗塞。
【临床诊断】
1 诊断原则 根据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接触史和急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及时测定的结果,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测定资料,并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2 诊断及分级标准
2.1 接触反应
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消失者。
2.2 轻度中毒
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表现者:
a. 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
b. 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者。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
2.3 中度中度
除有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经枪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者。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2.4 重度中毒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
2.4.1 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
2.4.2 患者有意识障碍且并发有下列任何一项表现者:
a. 脑水肿;
b. 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
c. 肺水肿;
d. 呼吸衰竭;
e. 上消化道出血;
f. 脑局灶损害,如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体征。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
2.5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经约2-60 天的“假愈期”,又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
a. 精神及意识障碍呈痴呆状态,谵妄状态或去大脑皮层状态;
b. 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出现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表现;
c. 锥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
d. 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等 ,或出现继发性癫痫。头部CT检查可发现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 脑电图检查可发现中度及高度异常。
【治疗原则】
1 、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 ,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
2 、及时进行急救与治疗。
a. 轻度中毒者,可给予氧气吸入及对症治疗。轻度中毒者可给予鼻导管吸氧,中、重度者,应积极给予常压面罩吸氧,有条件立即给予高压氧治疗。
b. 中度及重度中毒者应积极给予常压口罩吸氧治疗,有条件时应给予高压氧治疗。重度中毒者视病情应给予消除脑水肿、促进脑血液循环、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及镇痉等对症及支持治疗。加强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及预防迟发脑病。
3 、对迟发脑病者,可给予高压氧、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或抗帕金森氏病药物与其它对症与支持治疗。
【应急处置】
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须迅速按下列程序时行救助:
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尤其是开放煤气自杀的情况,室内煤气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
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并能迅速排出的则应同时控制,如关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
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背出充满一氧化碳的房间,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及顺畅。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
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必需注意,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这种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氧仓的治疗。因而对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送往医院,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绝不可停止,以保证大脑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脑神经不可逆性坏死。
【预后】
专家提示:烫伤后应立即把烫伤部位浸入洁净的冷水中,以减轻皮肤损伤,伤后越早用冷水浸泡,效果越佳;水温越低,效果越好,但不能低于一6℃。用冷水浸泡时间一般应持续半个小时以上。这样经及时散热可减轻疼痛或烧、烫伤程度。对烧伤最为严重,损害深,皮肤焦黑、坏死、骨骼和血管暴露、伤部发黑或棕黄色者,烧伤局部不要用水冲洗,因为那样会增加感染机会。
烫伤紧急处理口诀简介
“烫伤紧急处理口决”:冲、脱、泡、盖、送。这个口决你也记住了吗??
冲: 迅速将受伤部位浸泡于冷水中内,或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洗,以快速降低皮肤表面热度。
脱: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或暂时保留沾粘住部分。尽量避免将水泡弄破。
泡:进一步浸泡于冷水中,可减轻疼痛及稳定情绪。但若烫伤面积广大,年龄较小,则不必浸泡过久,以免体温下降过低,或延误治疗时机。
盖:用清洁干净的床单或布条,纱布等覆盖受伤部位。不要在受伤部位涂抹米酒、酱油、牙膏、浆糊、草药等,这些东西不但无助于伤口的复元,并且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及影响医护人员的判断和紧急处理。
1、所有的西餐:别看一道道的上菜,每道只占据大盘中的一角,西餐的热量却比钵满盆满的中餐更惊人。一份洋葱开胃菜的热量就可能高达800卡,牛排就更别提了。
2、伪装食品:很多食品都以健康为招牌,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营养,如各种水果饮料、蔬菜饼干以及儿童水果甜点等。
3、大汉堡:加大汉堡,双份的牛肉饼,不变的价钱--你真能从中占到便宜吗?巨无霸的热量可高达1520卡,是一名中年女性一天需要的全部热量,忍痛割爱吧。
4、带馅面包:面包本身营养不错,但加了巧克力、水果、奶油馅就不一样了,不仅糖分和热量倍增,营养也少得可怜。所以,选择原味的全麦面包才是对自己好的表现。
5、小蛋糕大热量:蛋糕看起来没有那么多的脂肪和热量,但在加工过程中被加入了各种高热量的原料。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吃蛋糕的习惯。
6、奶咖:一杯普通星巴克白咖啡的热量相当于二两主食。但这不是咖啡的错,它本身的热量其实非常低。如果酷爱喝咖啡,最好将咖啡“瘦身”,选择低脂型,而且不加糖和奶油。
7、超市中的食物香气:购物时最容易饿,再被超市中点心、肉制品的香气吸引,会让人在随后一顿饭吃下两倍的东西。在逛街时带上水和低热量饼干,就可避免禁不住美食诱惑而吃得过多了。
8、身边难以拒绝的美食:美食越来越多了,汉堡、薯条、沙拉、烤肉、比萨、甜点……当人们热衷于新式的餐饮习惯时,却忽视了健康最根本的来源:水果和蔬菜,这些天然的食物是健康的源泉。
9、油炸食品:所有的油炸食品都该少吃,别以为油炸蔬菜和豆制品就会健康,它们一样含有大量脂肪,该从你的菜单中删除。
2、根据多年的检测发现,动物性食品普遍含锌量比较高,每一百克动物性食品中大约含锌3-5mg。
3、植物性食物中,含锌量普遍偏少。每一百克植物性食品中大约含锌只有1mg左右。主要含锌量比较高的植物性食物有豆类、花生、小米、萝卜、大白菜等。
4、贝壳类食物的含锌量也是非常高的。如牡蛎、蛤、蚝、蚌等都含有较多的锌,若以含量来说的话,牡蛎又是其中的最优者,而水果中锌的含量最少。
5、动物性蛋白质食品如鱼、肉、肝、肾、以及贝类食品,有效锌的含量均较丰富,缺锌的人群可主要从动物性食物着手。
含锌高的水果蔬菜有哪些
植物性食物中含锌量比较高的有豆类、花生、小米、莴苣、卷心菜、茄子、萝卜、大白菜等;还有葡萄干、芝麻、松子、花生米、牛奶、核桃、板栗等坚果。
水果中含锌多的有各种新鲜水果,如柿子含锌量就是比较高。总的说来叶菜和水果中含锌很少,一般每克中含锌量少于2微克。而动物性食物是锌的可靠来源,如猪牛、羊肉中每克含锌20~60微克。豆类和小麦每克含锌15~50微克。
影响锌吸收的食物有哪些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含锌高的食物有哪些?如果饮食均衡的话,每天人能能够接收到的锌元素大概是10-20mg左右,但遗憾的是,其中只有2-3mg能够被人体吸收利用。植物酸是影响锌吸收的主要物质,它在肠道内能和锌形成不溶性的盐。
另外食物纤维素也会影响人体吸收锌元素。
食用富含锌的食品同时必须食入充足的动物蛋白(如瘦肉、鱼等)。动物蛋白能提高锌在人体内的利用率。但是,其他微量元素的过多摄入,例如大量补钙、补铁都可影响人体对锌的吸收。同样,过多补充锌制剂,也会影响人体对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最好的办法是进食营养丰富、均衡的食物。
【食物中毒居家有什么急救措施】推荐阅读:
煤气中毒急救措施04-03
春节有什么传统食物09-11
潮汕中秋节有什么传统食物03-20
防食物中毒预案06-21
食物中毒处置流程09-13
食物中毒应急演练方案06-21
集体食物中毒应急演练10-24
工厂食物中毒事件预案12-17
疾控预防食物中毒总结01-10
小学防食物中毒安全01-2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