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监督工作措施(精选8篇)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内监督条例是党内监督的顶层设计。对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新经验的总结和固化,回应了社会关切,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在监督方面发挥表率作用,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头雁效应,体现党内监督没有例外、不留空白。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党内没有特殊党员,权力无论大小都要受到有效监督,一旦失去有效监督,权力就会任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央政治局带头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全党作出了榜样。《条例》明确,民主生活会应当经常化,遇到重要或者普遍性问题应当及时召开,领导干部应当在会上开诚布公,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如实剖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接受组织监督,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指导,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内监督,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能力的有效途径。民主生活会在党内监督中发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重要作用,民主生活会应当经常化,及时性,具体化,有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重在解决突出问题。对群众反映要认真对待,接到揭发检举,经查核确有轻微违规违纪行为,就要让犯错误的同志在民主生活会上自我检讨,大家批评帮助,共同敲响警钟。对巡视反馈的问题、组织约谈函询提出的问题,要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剖析批评。对有违纪问题又不在民主生活会上自查自纠的班子成员,必须严肃纪律,从重处分。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顾虑,必须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把自己摆进去,这是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搞好党内监督的关键。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做出表率示范。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民主监督不“走过场
”。各地各级要增强“四个意识”,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脉“反馈问题”,对症下药,厘清责任,整改落实具体到人、到事,明确整改时限,动真碰硬,不达目的不罢休。加强对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监督是上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坚持一级抓一级,切实加强督促指导和监督,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和水平。有关负责同志要按规定参加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让民主生活会成为党内监督的一项生动实践,使得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加强党内政治监督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引起了党内外的广泛关注,这是我们党全面强化监督,建设廉洁政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不断强化党内监督的必要性
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说:“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党内监督。”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源于党章,臻于实践。它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突出遵循党章、维护党章、践行党章,着力把党章中关于党内监督的要求具体化,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出台的重要文件和党内法规中关于党内监督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系统化,推动党内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一,强化党内监督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开宗明义作出的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也体现着我们党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而加强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管党治党的力度,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取得了显著成绩。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对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等问题进行解决。只有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来抓,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二,强化党内监督是解决当前党内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重视加强党内监督,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是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存在着党不管党,全党纪律严重松弛的现象。有的地方和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全面加强党内监督。
第三,强化党内监督是完成新时期党的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时间过得非常快,很快我们的党就要面临一百岁生日。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国家可以有着成百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连续执政超过百年的大党。一些老牌执政党丢权垮台的事例值得我们深深警醒。当前,党面临的“四大考验”长期而复杂,面临的“四大危险”尖锐而严峻,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任务越艰巨,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以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二、强化党内监督的原则
强化党内监督,是我们党从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出发,着眼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主要应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责任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最大优势也是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修订完成的。《条例》强调:“有领导权力就要负监督责任,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对于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都要严肃追究责任,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追究领导责任。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强化党内监督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制度,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等有效机制,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得到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一方面党内监督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置,起到惩治、震慑、遏制作用,体现“惩”的威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实现“治”的功效。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条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内监督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推动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和对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覆盖不到位、责任不明晰、执行不力等问题的整改落实,切实把党内监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列宁当年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能在只有20万党员的情况下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其中民主集中制起了重要作用。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强化党内监督,必须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充分调动起来,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这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正确方向和根本途径。
同时,新修订的《条例》将党的中央组织单设一章,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的相互监督作用,是对现行《条例》的一大突破,体现党中央以身作则,在主动开展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上率先垂范,以上率下。领导干部职位越高、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坦诚接受监督。2016年12月26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再次强调,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强化党内监督,要从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做起。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既是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党内监督的信号塔和标杆尺,全党看这里的信号,全党以这里为标尺。
“我们党的执政是全面执政,从立法、执法到司法,从中央部委到地方、基层,都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党员比例超过80%,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党员比例超过95%。因此,监督国家公务员正确用权、廉洁用权是党内监督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新《条例》强调以高级干部为重点,主要考虑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而抓好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关键。把这部分人抓好了,能够在全党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办了。三、全面强化监督,建设廉洁政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强化党内监督方面作出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既要继承和弘扬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基本规范,又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党内监督的内容范畴方法途径等方面与时俱进,推动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一,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强化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在党内监督中,把纪律挺在前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管党治党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理念的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宝库。
党内监督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都与没有把纪律挺在前面、纪律执行不到位有很大关系。比如纪法不分,执纪不严,对一些违纪行为视而不见,使党的纪律成为摆设和橡皮筋,形成“破窗效应”,党内监督的硬约束和严肃性不足,党内监督存在盲区和漏洞。这都要求我们把纪律挺在前面,在党员干部发生违纪问题之前,“良医治未病”,加强纪律教育,使其受警醒、明底线;在党员干部发生严重违纪问题之后,要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实现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使广大党员时刻感到纪律的约束,真正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二,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和手段。要促使监督取得成效,就要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和手段,促进监督的精准高效。《条例》规定了巡视、巡察、党内谈话、领导干部述责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等多种党内监督形式,以促进监督取得成效。
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过设置举报专区、开设廉政留言板和加强交流互动等形式,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对人民群众和媒体反映的重要信息和线索及时跟进,不断聚集和提升网络监督正能量。同时,还应尝试大力推广信访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信访应用和远程视频接访等,要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发挥新技术新手段的作用,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进一步打造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信访”新模式。
第三,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条例》在构建科学完整的党内监督顶层设计的同时,拿出专章对“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进行了规定,构筑了以党内监督为龙头,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各种监督方式相衔接、协调一致的全方位立体监督体系。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坚持开门搞监督,让人民群众参与、支持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同时党委支持保证同级人大、政府、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保障人民政协依章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监督,重视民主党派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社会监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监督体系。
党内监督是指党的组织和其他组织以及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根据党的纲领和章程,根据国家的法律和法令,以及党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党员和党组织履行义务、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方面的监察和督促。党内监督对于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党支部工作中,一定要健全党内监督制度,拓宽党内监督渠道,做好党内监督工作。
1 党内监督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就决定了在我们党的手中,或者更确切地说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党和国家的权力。这一方面为我们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被权力所腐蚀的危险。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是腐败的权力,因此要加强党的防腐拒变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一、加强党内监督,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客观要求;
第二、加强党内监督,是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第三、加强对党员和党组织的监督,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2 党内监督工作的基本原则
党内监督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工作。做好党内监督工作,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在科学的指导思想指导下,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针,这样才能达到监督所应达到的基本目的。
党内监督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在党内监督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坚持这些原则,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内监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内监督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事求是原则。在党内监督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从监督者来说,要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反映情况,监督要以事实为基础,做到监督准确。不能脱离事实、违背事实,更不能以监督为名,捏造事实,进行诬陷。从被监督者来说,要有错必纠,自觉接受监督,当监督者提出的问题与事实有出入时,可以加以说明和解释,绝对不允许文过饰非。
二是人人平等原则。即任何党员,不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一律平等地享有监督权,可以对其他党员和党的组织进行监督;同时,所有党员又都一律平等地被党的组织和其他党员监督,具有被监督的义务。因此,在党内监督面前不存在任何没有监督权利或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
三是民主公开原则。在党内监督中,要尊重和保护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经常对党员进行党内监督的教育,使广大党员了解党内监督的依据、内容、意义,创造党员能监督、会监督、敢监督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党员民主监督的作用。
四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党内监督的目的,是使党员和党的组织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以增强党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因此,在监督中要施教于先、执法于后,从团结愿望出发,经过党内监督,达到团结的目的。
五是从严治党原则。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党的监督工作中,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紧紧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切实发挥党内监督的作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党支部在党内监督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上基本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党内监督工作,以使每个党员都能够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以模范行动带领周围群众,为完成本单位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3 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做了严格规定。这对做好党内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
党内监督应当是全方位、全时空的监督。但是任何时期都有与这一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的重点工作,做好了重点工作,其他工作也就会得到极大的推动。党内监督工作也是这样,当然,党内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正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在总则当中所指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中央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的情况。
二是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法执政的情况。
三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情况。
四是保障党员权利的情况。
五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
六是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
七是廉洁自律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党支部要在监督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开辟新的途径,以提高党内监督的效果,使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领导干部成为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带领群众团结战斗的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人民公仆。
摘要:阐述了党内监督的意义和基本原则,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党内监督 体制 思考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055-01
世界各国的执政党都非常重视自身的建设,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其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搞好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是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是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还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新时期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更应立足实际,充分考虑到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1]。
1、目前党内监督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现行的党代会制度存在局限性
党代会是党的领导机关,是党内最强有力的监督形式,应该发挥最权威的监督作用。但是现行格局下的党代会制度所发挥的监督作用十分有限。一是在实践上缺乏经常性的监督。现行党代会,每五年只召开一次,每届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机会就在这次唯一的会议期间,而在长达五年的休会期间,党代表没有行使代表权发挥监督作用的机会,对党委及其部门平时的工作情况缺乏经常性的监督。二是在空间上缺乏全方位的监督。由于党代会每五年只召开一次,而且时间有限,其作用实际上就是搞一次选举,审议一下工作报告,作出几项有关决议;而对同级党委主要成员的工作情况,对党委各个工作部门的工作情况缺乏应有的日常监督。可以说,现行的党代会制度,实际上只有选举和决议的职能,缺乏监督的职能。三是党代会代表的选举也由于党员对候选人情况不甚了解而流于形式。
1.2纪检监督体制方面存在不适应性
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在维护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贯彻执行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但是,从多年来的实践结果和当前的现状看,纪检机关的现行体制和职权与其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一是纪检机关对同级党委或党组的直接监督实行起来困难较大。纪委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很难核实同级党委成员的问题,使得纪检机关对党委或党组的监督力度和制约功能受到很大影响,难以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二是纪检与组织部门工作两层皮,使本来已经很脆弱的监督变成了无效的监督。按照常理,纪检部门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与评价应成为干部管理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纪检部门与组织部门工作上的分割,使两方面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脱节状态,于是便出现了许多“带病提拔”的现象[2]。
1.3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存在体制真空
党内监督,实质在于监督权力,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而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权力集中和缺乏监督是导致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地位提高了,权力大了,封建特权思想也就冒头了,甚至对监督有厌恶和反感情绪;一些垂直管理部门的领导,更是“条条管不透,块块管不够”,基本上是监督的空白区。另一方面,监督主体缺少对主要负责人开展监督的有利条件和环境,实施监督的积极性不高,监督和惩戒的威慑作用不大,某些监督条款仅仅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
2、加强党内监督体制建设的对策
2.1提高党内监督制度的公信力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信誉和形象,是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党内监督制度的公信力是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外在动力。因此,有效地提高党内监督制度的公信力,解决实际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利于加强党内监督制度的建设。在这个监督过程中,广大党员要做到依法执政,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执政,并要自觉接受监督和约束。领导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如果他们能身先士卒,起到规范指导和监督的作用,那么党的各项制度就很容易地得到贯彻和执行。
2.2夯实党内监督的群众基础
党内知情权是党内民主的基础,推进党务公开有利于扩大党内知情权。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也享有对党内事务的监督权。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前,就谈到苏维埃政权与旧政权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这个政权对大家都是公开的,它当着群众的面办理一切事情,群众很容易接近它”。监督引入公开原则,使监督成为阳光下的监督。在腐败现象多发易发且大多呈暗箱操作特点的情况下,党务公开对权力运行首先起到了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作用。推行党务公开,可以扩大党员和群众在党内事务上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调动和发挥党员群众参与党内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开展党内监督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2.3自觉提高遵守党内监督制度的自觉性
落实党内监督制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党委要做到持之以恒,要善于发现党内监督的客观规律,努力做好落实监督制度的工作,把它作为一场“持久仗”来打。各级党组织既要明确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长期性的特点,于此同时又要体察到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其实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使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工作取得全面、长久的成绩,抓好监督制度的有效落实,必须克服沾沾自喜的工作态度和“一阵风”,似的短暂应付,应该突出党内监督制度的有效落实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把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结论
总之,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改革和完善。新时期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要以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指导,维护监督制度的权威性、强化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实效性、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研究并解决新形势下党内监督制度建设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会得到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梅丽红.党内民主发展中的三大矛盾及其解决途径[J].
读
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新经验以党内法规的形式予以固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版2016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文内容,欢迎阅读。
聚焦“2016年最新修订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通道入口点击进入↓↓↓)
解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党内监督主要监督谁?怎么监督?
最新升级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有何新意?
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学习最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心得 体会
最新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文】
(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党内监督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尊崇党章,依规治党,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三条 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
---奈曼旗纪委监察局
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实现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是党的先进性和发挥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是落实《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建设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一个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一方面体现在从严要求自己,规范决策行为,自觉接受监督上,每年都将反腐倡廉理论知识、党纪政纪规章制度等作为旗委中心组、各级党校主体班次上学习的必修内容。
另一方面,体现在重视并加强对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从加强党的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常抓不懈。为使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加强党内监督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相结合。在近年来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学教活动中,着力强化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教育;二是加强党内监督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结合奈曼实际制定了《奈曼旗深入落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奈党发
[2009]2号),实施“一状一书”落实责任制,保证制度到位、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三是加强党内监督与宣传贯彻《廉政准则》结合起来,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和撤换、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重点加强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尤其要把《廉政准则》强调的“八个禁止、五十二个不准”作为监督检查重点,认真解决社会关切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勤政建设。
二、强化意识,主动作为
当前,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在不断深入人心。领导干部自我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同级之间相互监督的意识、群众勇于监督的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过去有的同志讲,“防火防盗防纪委”,现在是各级党政班子研究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决策时,都主动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请纪委帮助把关。同时为增强群众的监督意识,我旗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一是全面推行了“三公开”,既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和党务公开,方便了群众监督。二是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一方面在各苏木镇政府所在地和大镇城区人员聚集地设置信访举报箱,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下访活动。三是不断加大办案惩处力度,通过强有力的治标推动标本兼治。
三、健全制度,注重成效
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于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贯彻落实《监督条例》,应当在“四个突出”上下功夫、见实效。
突出“快”,坚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强化纪律建设,要既教又诛。贯彻落实《监督条例》,首先要从强化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入手,深入抓好学习宣传,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加大对《监督条例》的宣传力度,使之入脑入心、付诸行动,紧紧跟上中央要求和步伐。要把《监督条例》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必修课,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宣讲活动,强化各级党员干部的法规制度意识,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迅速对表,迅速落实,压缩适应期、过渡期,做到快学快懂快用,真正以看齐的高度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监督条例》的权威尽快立起来。
突出“效”,坚持在以上率下上下功夫。“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层层立标杆、作示范,是党的以来党风廉洁建设的鲜明特点,是党内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确保《监督条例》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必须担负起党内监督的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书记必须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全面履行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深刻领会中央意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主动、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在思想上自觉认同、坚决拥护,在政治上绝对忠诚、坚决维护,在行动上对表紧跟、坚决服从,在贯彻执行《监督条例》中自觉把自己摆进去,积极主动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推动《监督条例》落地生根。
突出“准”,坚持在抓准抓实上下功夫。《监督条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贯彻执行上要防止散光、跑偏、缩水的问题,要对准“靶心”,抓准抓实。要紧盯监督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要紧盯遵守党章党规和国家法律、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等进行监督;要紧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同时,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依纪依规进行监督,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全力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人民政协依章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要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养成自觉接受监督的习惯,真正做到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对那些不愿意接受监督,认为监督就是不信任、会增加麻烦、影响公信力的认识和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思考之一:着眼于党内监督在机关实践中存在的监督意思淡薄问题, 通过强化机关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教育, 提高监督与被监督的自觉性, 是加强机关党内监督的前提条件。
正确的、强烈的监督意识, 是实施党内监督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内监督是否正常运作和坚强有力。但是, 目前机关党员干部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 监督意识较为淡薄, 主要表现在:
首先, 作为机关党内监督的客体存在“四论”:一是“不利”论。认为监督程序繁杂, 拖延时间, 影响工作效率;束缚手脚, 有碍开拓;造成互相猜疑, 影响安定;对已不信任, 影响威信。二是“无用”论。认为监督是软招数, 是无权的监督有权的, 解决不了大问题。三是“特权”论。认为领导就是监督他人的, 怎能被人监督;自己“一贯正确”, 不需要监督。四是“抵触”论。监督跟已过不去, 产生抵触心理。
其次, 作为机关党内监督的主体存有五种错误认识:第一是“不必动真格”, 只是强调一下, 一般抓抓就行了;第二种是“不必去管”, 对己又无侵害, 何必去没事找事;第三是“无权去管”, 一般党员干部, 怎么有权去监督领导;第四是“管了也无用”, 手中无权, 管了有谁听;第五是“管了吃亏”, 监督一般党员干部要伤和气, 监督领导可能受到打击报复。
监督意识的淡薄, 导致了机关党内监督功效的软弱。究其原因主要是, 对监督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清, 对每个党员应尽的监督义务、权力、责任和有关监督法规、制度缺乏了解。因此, 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道德、监督法规等内容教育, 是强化党员监督意识的重要手段。为此, 有必要针对性地抓好以下三方面教育:首先, 对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党内监督重要性、权利、义务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和有关党内监督的法规, 使他们认识到加强党内监督不仅是防止权利腐败的关键之所在, 而且是纯洁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机关为政清廉的需要。第二, 对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加强法纪教育。从而使其自觉克服特权思想, 增强监督和被监督的意识, 主动将自己置于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 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第三, 对机关党组织以及党内监督职能部门进行职业责任教育。使其明确肩负的重要使命, 增强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机关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做到既敢于监督, 又善于监督。
思考之二:着眼于党内监督在机关实践中存在的监督法规不完备问题, 健全和完善机关党内监督制度, 实现机关党内监督的制度化、法规化, 是加强机关党内监督的重要保证。
完善的监督法规, 是搞好党内监督的制度保证, 也是规范监督行为、健全约束机制、实现监督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 虽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 立了不少规矩。但从机关党内监督的实践看, 现行的有关制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缺乏权威性;二是缺乏配套性;三是缺乏操作性。
没有完备的监督制度, 就没有鉴别是非和严格监督的标准, 当然也无规范有效的监督, 尤其是监督力较弱的机关更是如此。因此, 加强党内监督工作, 必须要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当前, 应尽快制定出具有最高权威的《党内监督条例》和使之得以实施的保障制度。这包括: (1) 对权利的制约制度, 如对干部的考核任用、重大决策程序、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财经定期审计、施政决策程序等作出规定。 (2) 汇报制度, 如领导干部个人经济收入申报、个人生活重大事项报告、发现他人重大错误报告, 定期的思想汇报等。 (3) 组织生活制度, 如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 (4) 民主监督制度, 上级党组织、监督职能部门、党员群众对违法违纪进行监督的职责、权利、程序, 包括管人、管钱、管物部门的人及领导身边的秘书司机与领导者互相监督的责任和权利等制度。 (5) 奖惩制度, 对监督中有功和渎职人员实施奖惩, 尤其对监督部门和领导干部没有履行监督职责的责任追究, 包括对各级干部的批评权、弹劾权。 (6) 保障制度, 如严禁对批评、检举、控告和反映情况的人进行打击报复;对那些有意搞诬告、陷害的人必须严肃处理等, 以切实维护和保障党员的民主监督权利。总之, 应有比较完备、互相配套、互相制约的党内监督法规体系。
思考之三:着眼于党内监督在机关实践中存在的组织监督软弱问题, 通过严格组织生活制度等多种手段, 提高组织监督能力, 是加强机关党内监督的主要方法。
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 是提高组织监督能力的组织保证和必要途径。但机关党组织并未严格坚持这些有效的制度, 使组织监督软弱无力, 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基本流于形式;二是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三是民主评议走过场;四是放任纵容。对有的违纪问题该查的不查, 该处理的不处理, 姑息迁就, 甚至纵容包庇、敷衍和抵制有关部门的查处, 导致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在党内蔓延。
认真分析上述问题,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思想认识和制度不健全外, 还有机关党支部地位低, 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不严格、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指导和督查不力等原因。因此, 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采取多种手段。首先, 要提高机关党组织的地位;其次, 要严格机关组织生活制度;第三, 上级机关要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督合力;第四, 要增强监督透明度。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上的细胞, 是党战斗力的基础, 要想加强机关党的组织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党管党的问题。机关的特点是党员数量多、层次高、职务高、学历高, 做好党建工作任重道远, 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壁垒作用,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首要解决一把手抓两手, 只有党员主要领导干部重视党建工作并以普通党员身份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 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机关党建才有生气。
要赋予党组织实权, 解决有名无实, 任重权轻的问题, 彻底改变机关党建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党建工作要舍得投入:一把手重视什么问题都可解决, 这就是所谓老大难老大难, 老大重视就不难。现在有的机关党组织地位、功能、作用和形势要求有较大差距组织活动除了学习上级文件, 读读报纸, 别的项目很少。组织活动固然少不了政治性, 但也应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如红色旅游,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文化体育活动, 寓教于乐;微型党课, 演讲比赛等。
【关键词】探索;监督;思路
企业党内监督,是企业内部党组织和党员按照党章规定,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本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对企业经营行为和领导人员个人行为实行的监督,也是企业内部制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企业党组织的管理部门,要认真研究分析本企业党内监督的具体问题,建立、健全和完善党内的监督制度,实行有效的监督方法,取得全面的监督效果。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克服内部各种消极腐败的现象,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而且有助于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和体系。
1.企业党内监督存在问题的起源
我们党历来就十分重视党内监督,从党的“一大”开始就注重 “纪律”的条文。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中,明确规定建立党的监察机构,并专门有“监察委员会”章节。但由于“十年浩劫”,各级党组织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冲击。因此,党内监督遭到了严重破坏。这些切肤之痛的教训,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了有效纠正,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党内监督,成了人们的共识。在企业内部,不但,党内监督明显加强了,而且,逐步克服了企业内部各种消极腐败的现象。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正视现实,目前企业党内监督还是喜忧参半,不容乐观。喜的是:加强党内监督已经引起各级领导人员的重视,摆上了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建立和制定了各类监督制度。忧的是:近几年来,随着党内监督体制建立和健全,虽然,优良传统正在继承和发扬。但在个别领导人员中,由于“文革”的影响尚未彻底清除,党内监督意识淡化了,甚至丢失了,使得企业党内监督软弱无力。具体表现在: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不充分、不持续;同级对同级的监督讲面子、留形式;下级对上级的监督怕说错、怕得罪。二是,在监督程序中,重结果,轻过程,缺乏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同时,忙于出了问题、造成后果的应付性监督,大有宁做“救火员”、不做“预防员”的现象。三是,对严重违法违纪的行为监督力度大,但对一些不正之风、失职渎职行为的监督力度小。四是,对明确规定的事项监督措施有力,但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监督措施无力。五是,专门监督机构(纪检、监察、审计)的监督力度强,但其他管理部门或群众性的监督力度弱。六是,单位主要领导人员重视监督工作的比较多,但其他领导人员重视监督工作的比较少。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综合性的。有主观方面也有客观方面,既有体制方面又有制度方面。
1.1从主观上讲,主要是监督意识淡漠
有些企业领导人员对加强企业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采取“彻底松绑”、不要监督的消极办法,把加强企业党内监督同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对立起来。有些领导人员以功臣自居,不能摆正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把自己置身于党内监督之外,成为特殊的党员。因此,监督工作尽管讲了多年,但仍然有个别人对党纪、党规置若芒闻,无视监督。
1.2从客观上讲,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是小事监督得多,大事监督得少。监督往往只注重具体的人和事,而忽视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人事的任免、重大项目的投资等的监督;二是对个人监督的多,对组织监督的少。有些单位和部门的组织成了个别违纪现象的挡箭牌,经常打出“党政班子集体决定”的牌子,遇到问题、出了乱子,就很难追究其应负的责任。
1.3从监督体制来看,专门监督部门缺乏权威性、独立性
企业中的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组织,它受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但主要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其权威性显然在同级党委领导之下。党章规定,纪委是一级组织,但在实践中,只把纪委当作党委的一个职能部门而已,纪委常常是被排斥在党、政、工、团之外的“空架子”,很显然它的权威性受到了人为地削弱。在大多数单位由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有的兼职书记缺乏责任心,有的忙于其他事务,无暇顾及纪检工作,纪检工作主要由纪委副书记主持。而纪委副书记大多数列席不了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不能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因而在企业“三重一大”问题是否按照民主、科学程序进行,不能得到有效监督,无形中也降低了纪委的权威。企业纪委作为一级组织,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独立地行使党内监督的职权。但在许多问题上往往难以独立开展工作。
1.4从监督制度上看,缺乏可操作性
近几年来,上级纪委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督制度和规定,使党内监督得以加强。在这些问题上,有没有违反规定很难判断。又如在对违反规定的处理上,有些只是“严肃处理”、“从严处理”等要求,缺乏具体的量纪标准,很难把握;很多监督制度是针对党政机关的,而不适合企业的;绝大多数经济管理者都是党员,很难在经营行为上分清哪些属于“正当”或“不正当”。
2.企业党内监督的难点、重点和薄弱点
2.1企业党内监督的难点
一是地位不平等。纪委其主要是受同级党委领导,相互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纪检人员的前途与命运掌握在党委手中,所以很难监督。二是工作不透明。企业党政领导人员大多活动是独立进行的,同级纪委参与少、不知情,其他人员更不了解。由于,不了解情况,因此,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无法监督。三是出了问题难处理。按照党章规定,纪委无权调查同级领导班子违法违纪情况,即使同级纪委受上級纪检监察部门的委托,调查同级党政领导人员的违纪线索,也会因某些方面的干扰,难以调查取证,更难按党纪规定处理。四是监督难以奏效。下级对上级和同级之间的监督,只能以批评、意见、建议等形式进行,被监督者是否接受另当别论。
2.2企业党内监督的重点
从对象来看,凡是党员都要接受监督,但重点是领导人员,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只有突出这个重点,才能抓住党内监督的实质和关键,才能使党内监督发挥出应有作用;从监督内容来看:重点是监督党组织和党员是否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
2.3企业党内监督的薄弱点
一是对领导人员,特别是对党政主要领导人员的监督方面。因为他们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手中握有经营决策权、生产指挥权和人事任免、奖惩权。二是对财、物、供、产、销及基建、“三产”等关键部门和重要岗位的人和事。三是 “热点”问题。群众最关心或反映 “热点”问题,往往是企业党内监督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企业效益好了,轻易断定是领导有方,贡献奖只发于个别领导;如企业效益滑坡,甚至出现亏损,就粗鲁的埋怨职工人数多,并以减员增效的名义,硬砍职工下岗。
3.加强企业党内有效监督的措施
企业党内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保持企业党组织的纯洁性、先进性 和战斗力,使企业党组织成为带领广大职工实现改革、发展各项目标 的战斗堡垒。因此,在加快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党内监督,应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
3.1增强各级领导人员的监督意识,是企业加强党内监督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后,党内监督工作进入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常告诫全党:好的干部如果没有经常性的监督,也可能变坏。因此我们说,加强企业党内监督,不是与谁过不去,也不是对谁不信任,而是党组织对领导人员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目的是使我们的管理者不犯和少犯错误。我们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领导人员要增强三个意识:一是增强企业党内监督紧迫性的意识,明确加强党内监督是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的客观要求;增强监督与被监督的主体意识,明确每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人员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必须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明确“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的道理。
3.2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接受监督和带头监督,是企业加强党内监督的关键所在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加强领导班子的监督,最重要的是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党委是权力的核心,加强对党委成员的监督,外部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内部监督,即通过党委班子成员之间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形式去实现。又因为,领导班子成员在一起工作彼此了解、熟悉,知情才能言中,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切中要害,恰如其份地提出批评意见。
因此,班子领导人员要从党性原则出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真正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使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逐步做到制度化、正常化。
3.3规范权力行为,做到以法治权,是提高企业党内监督的有效手段
企业党组织要按照党章规定,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企业领导人员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序和结果加以限制。当前应重点建立和完善五个方面的制度:
3.3.1建立和完善制约领导人员滥用权力行为的办事公开制度
一是注重解决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重大投资、管理者选拔任用等重大问题。严格执行集体讨论决策的制度,明确规定重大问题的范围、基本内容和讨论的基本形式,做到程序和结果的规范。二是注重解决奖金分配、职工福利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凡能公开的事项,应将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及时公布于众,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注重解决管人、管钱、管物等要害部门权力的分解问题。加强对行使权力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增强权力运行结果的透明度,防止权力的滥用和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
3.3.2建立和完善规范领导人员行为的自我约束制度
如廉洁准则、礼品上交登记制度、收入申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制度的检查。并且,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3.3.3建立和完善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考核制度
对各级领导人员的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3.3.4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监督制度
作为上级部门,要制定管理制度,在深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定期查看下属班子会议记录和会议质量。
3.3.5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
要认真制定具有分工明确、公开透明、责任到人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让各级领导人员“挂牌”在群众的眼前,随时受到群众的监督。
3.4贯彻落实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制度,是加强企业党内监督的根本保证
一个企业,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党内监督质量的好坏。为此,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类制度。如:严肃民主生活会制度,改变目前一些单位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的状况;坚持纪委领导参加党委会议和行政重大活动,在参与中实施监督;坚持在选拔、提升领导人员前征求纪委意见的做法,使之选好人、用好人,协助党委把好领导人员入口关;坚持开展“双评议”制度,即:黨员评议领导人员,基层单位评议上级机关。使各级领导人员置身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坚持戒勉、提醒谈话制度,提倡班子内部和领导人员之间的谈心活动,互敲警钟,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5提高纪检人员队伍素质,是加强企业党内监督的重要前提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纪检人员队伍,是加强企业党内监督的必要前提。要切实加强企业纪检队伍建设,在机构设置调整中要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央有关规定,严格纪检监察机构和人员的配备,同时,要加强对纪检工作的领导,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应该实行垂直领导。如:纪检监察人员实行“委派制”,由上级委派,供给关系与企业不发生直接挂钩,从而有利于监督职能的发挥。要调动纪检人员积极性,树立神圣的使命感和光荣的责任感,经常深入到经济建设活动中调查研究、熟悉情况,掌握本企业党内监督的特点和规律,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党内监督工作措施】推荐阅读:
党内监督机制06-16
解读党内监督条例10-24
加强党内监督工作方案10-18
党内监督机制经验和做法07-24
党内执法监督工作计划11-03
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对照检查材料07-22
党内谈话制度06-28
党内群众意见07-05
党内激励09-21
党内腐败问题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