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要领

2025-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要领(推荐10篇)

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要领 篇1

农村中小学的校园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上课、体育锻炼、做操、劳动等等,同学们从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身体素质。但快乐的校园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隐患。如何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我想首先是学校领导、班主任、授课老师的重视,把防范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细微之处。其次,就是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以及安全演练。

一、体育课堂的安全防范

体育课或进行体育训练时,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必须集中注意力,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投掷标枪、铅球及接触体育器械时,如果你没有掌握有关要领,不要轻易尝试,那样不仅会给自己造成伤害,还有可能伤及同学。在做一些难度较大的训练时,要合理利用设备及器材进行自我保护,比如跳远,只要跳进沙坑里,就不会受伤。在进行对抗性运动时,如篮球、足球等,一定要遵守运动规则,不能恶意犯规。

上体育课大多是全身性运动,活动量大,还要运用很多体育器械,为了安全,衣着就有一定的讲究。比如,衣服上不要别胸针、校徽、胸章等;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这些东西带在身上,一不小心就会在运动中刺伤自己或他人。

体育课上衣服要宽松合体,应该穿运动服。不要穿塑料底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胶底布鞋。

眼睛近视的同学,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如果必须戴眼镜,做动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做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

二、教会学生把握分寸

同学之间,朝夕相伴,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总免不了开开玩笑,打打闹闹,相互嬉笑,以放松一下劳累的身心。但玩笑切莫开过了头,嬉闹不能不注意分寸,否则就有可能引发意外事故。

不要把树枝当剑使,以免误伤,更不要把铅笔、钢笔等当“飞刀”,容易扎伤别人的眼睛。嬉戏打闹要选择合适的场合和地点。在教室的窗户边就不要嬉戏打闹,更不能互相推扯。以免跌下楼去。更不要在上下学途中追逐打闹,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或伤及他人。

特别是以后随着寄宿生的增加以及初中毕业班晚自习的开展,还要注意不要在夜晚嬉戏,天黑视线不好,人的反应能力也降低了,容易发生危险。

三、劳动实践课的安全防范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巧,很多学校每年都会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课。这类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前,学校会安排专人介绍劳动场地与环境、劳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有关注意事项,这时候你一定要集中精力,不要思想溜号。只要你把安全要点一一记在心上,劳动时能够服从管理,听从指挥,就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参加出体力的劳动实践课时,如果你的身体虚弱或感觉身体不适,可以不参加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但要向老师说明情况。如果在劳动中接触到了有毒、有害的物品,也要及时向老师报告并冷静处理。

不能在校园里参加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的劳动。比如擦玻璃,如果教室在楼上,不要探出身去擦外面的窗户玻璃。

学生踩着桌子或凳子打扫教室的卫生,要由老师事先确定踩踏物的稳定性,还要有同学在旁边把扶。

四、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学生上完课或放学时,会一窝蜂地涌出教室,跑向操场或大门口。这个时候最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如果你发现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所在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当你被卷进拥挤的人流中时,不要弯腰提鞋、捡东西。如果发现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如果在人流中不幸倒地,要马上躺倒在地上,双手抱着头,身子蜷在一起,这叫球状保护,可以用这个动作保护太阳穴、眼睛、心脏和胸腔等身体上重要却脆弱的部位。

五、发生校园暴力时大声呼救

校园暴力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索要钱物;二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三是动辄拳脚相向;四是同学之间用暴力手段争短论长;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易暴,冲动报复。校园暴力给学生所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心理的恐惧,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

一旦遇到这类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告诉班主任或老师或与学校联系,也可以告诉家长,以取得有效的保护。只要孩子将遭遇说出来,家人和学校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自己的懦弱只会助长校园暴力的歪风蔓延。

作为受害者一方,最错误的做法是“以暴治暴”。不要参与群殴,即通常所说的“打群架”。群殴的危险性很大,尤其是带着器械去打群架,危险就更大了。群殴即将发生前,如果你得到了信息,而且没有能力制止,一定要设法通知有关

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要领 篇2

一、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存在的安全问题

1.校园安全教育差

在我国寄宿小学中的安全教育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首先,校园的安全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虽然对于安全教育也重视,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安全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化,只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导,缺乏实践,当真正发生安全事故时,就会出现学生慌乱的现象;其次,是校园安全教育的效果不理想,这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很多学校开展一些安全教育课程只是为了应付教育部要求,根本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使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差;最后,是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到位。对于小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视尊严,如果在心理受到伤害时,教师却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将会造成不可估计的后果,所以说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是重要的教学任务。

2.校园设施较落后

在一些农村寄宿小学中,对于一些应急设施,例如,防火设施、医疗设施等都不达标,即使安装的一些设备,但都是落后的一些设施,在发生安全问题的时候根本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甚至会有一些学校连一些应急设施都不配备,对于校园安全问题根本没有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生事故,将对学生与老师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影响学习正常教学。另外,学校的一些基础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一些楼道护栏以及体育设施都不牢固,在学生使用的时候随时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中的经验与判断力,难免会在使用的时候出现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安全制度不健全

在农村的寄宿小学中,很少会有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即使有一些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实际执行严重脱节,对于学习的安全监督没有起到有效作用。对于一些安全应急预案大部分都是在网上复制的,没有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如果学校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将很难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从而使事故影响范围增大。

二、解决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对策

1.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在农村的小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教材知识,还应该注意对安全教育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运用多种方法,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并且需要不断创新安全教育的形式,充实安全教育的内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选择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手段和策略,增强安全教育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可以在学校墙壁进行挂图,让学生时刻了解安全教育知识,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及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一些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2.加大安全经费投入

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一方面是将经费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于学校的一些设施进行检查和更换,淘汰那些落后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并且更新现有设施的样式,并对使用的设施进行经常性排查,做到无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除了一些学校基础设施外,还应该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选拔一些高质量的生活教师,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是对于农村寄宿小学来说,由于缺少经费,而导致学校不能够聘请优秀的生活教师,甚至都不会选择聘请,让小学生生活自理,有可能会诱发不良后果。所以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寄宿学校的投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建立学校安全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必须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无论是企业、社会,还是国家,如果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那将会变得杂乱无章,使人们得不到安全感。所以,在农村寄宿小学建立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将有效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即使在出现校园事故时,也可以及时反应,并且做出正确抉择,使伤害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问题是目前教育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并解决,利用有效的方法,控制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快乐、安全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贾水库,战先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管理研究:某市校园安全现状及问题探析[J].安全,2015(10).

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 篇3

关键词:校园安全;学校;家庭;社会

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个体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活动中永恒的主题,伴随着人

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安全问题已

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

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学校是学生求知的场所,肩负着传播文明的神圣使命,被誉为“一片净土”,然而,静谧和欢乐的校园中却存在着许多安全问题。尤其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学生自我防范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薄弱,较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意外事故。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

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已经成为新形势下

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多数小学生还都是在农村,农村小学的校园安全已成为

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校园

安全问题更应引人关注。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很多,校园安全问题错综复杂,但观其形式、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客观隐患、主观疏忽、管理不力及外部影响和自然原因等方面引发的安全事件,由校园内部因素、社会外部因素、社会内部因素构成。这就要求加强农村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学校工作人员的安全

管理水平。

总之,寄宿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构建和提供有效的学校安全环境,已经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不可少的资源建设和投入。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关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既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有关,也与教育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相关,还和整个社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及安全防范技术有关,但最关键

的还是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和学生安全教育状况密不可分。因此,减轻学校安全工作压力,提高学校抗安全风险的能力,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校园安全形成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邱卫东.中小学校园安全的忧与思[J].教学月刊,2007.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旧城乡河

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要领 篇4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步伐的加大,教学点、村小学生大量涌现中心校或规模较大的学校,由于住家离学校比较远,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住校,寄宿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也为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安全管理,一度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寄宿制学校更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只有做好寄宿生的安全管理工作,我们才有条件和能力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名寄宿生管理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网络资源,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园安全隐患进行归类和整理,通过对这些隐患的充分认识,探求防范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让寄宿制学生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寄宿制 学校 安全 隐患 防范

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寄宿制学校更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它直接关系到寄宿生能否安全、建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因此,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隐患到底有哪些呢?

一是交通事故。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车等造成的交通事故,乘坐货车或超载车辆而造成车翻人伤亡的事故。

二是不当活动事故。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三是挤压、践踏事故。放学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事故。

四是校园暴力事故。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学生之间有摩擦使用武力,盲目消费导致偷盗,不良朋友引诱,群殴,学生自身心理疾病伤人或自伤。五是体育活动事故。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六是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

七是消防事故。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八是自然灾害事故。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差,遇到暴风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法有效防卫造成的伤害。九是食品卫生事故。学校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学校食堂或饮用水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未经检验合格擅自使用,造成师生中毒、拉肚等。

十是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而造成事故。如学生跳楼事件、学生私自外出不归事件等。根据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存在的一些隐患和主观上存在的一些思想认识不到位的现状,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应立足特点,针对学校安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扎实地抓好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确保寄宿生平安。

(一)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要围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这个主题,深入组织学生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日”、“平安行动在校园”等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编写校本教材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学校还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紧急疏散、报警、灭火、逃生自救演练,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加强对班级的管理,明确班主任和教师的责任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学校要制定目标管理细则,教师与学校签订责任状,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学校安全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安全工作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校长集中精力,切实负起责任。把学校每个部门、每个工作岗位的安全责任进行细化,明确要求,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每项工作和每个环节。加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严格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三)加强对校园内重点部位的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学校在开学前,开展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如电路、门窗、灭火器等),消除安全隐患。而且坚持每周一次检查和每天随时注意,把上级部门对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和措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四)加强学校与社会和家庭的合作,齐抓共管学生的身心安全。

学校要切实做到与社会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重点问题,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落实一校一警或责任区民警制度,在学校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严厉打击侵害校园和伤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营造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氛围。深入开展交警护学岗活动,完善学校门前交通警示标志,落实维护校园门口道路交通秩序的人员与责任,确保广大师生进出安全。还同卫生部门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有效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五)加强对学生安全实践的教育,提高学生应对安全的心理素质

安全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习惯。安全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这种意识,使其逐渐养成习惯。在预防校园伤害的教育中,不能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包括应激心理训练,如冷静心态、勇敢精神、创造能力等。包括良好心理品质的训练,如沟通、合作能力,健康的自我形象、自我调试。还包括安全能力的训练,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被害预防。这种训练要在学校深入开展,力求使学生们获得全面的生活经验。

农村中小学校园校舍建设规划 篇5

农村小学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条件,为了科学合理使用小学校舍维修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校舍安全,全面改善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和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6号)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建设现状及发展预测

(一)发展现状

基建投入100万元,消除危房500多平方米,新建校舍400多平方米,在校学生180人,教职工15人,校园面积6600平方米,校舍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校舍达1200平方米占总校舍的100%,校舍质量显著提高。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二)发展预测

根据人口出生变化,到2019年末期,区域小学生将由现阶段的260余人下降到200余人,校舍数量不足的问题将改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人口将向集镇转移,农民收入将不断增加,师生对改善生活环境的要求的提高,调整学校布局、兴办寄宿制学校、改善师生生活环境,绿化、美化校园、整体提高办学条件将是近期我校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全面消除危房改善师生生活条件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科学配置、综合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发展的原则,努力办成规范化的学校。

专款专用的原则,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和其它项目资金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用于校园校舍改造和新建,不得用于偿还债务或挪作他用。

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校舍的维修改造因地制宜,讲求安全、经济、实用,严禁搞不切实际的花架子工程。

(三)总体目标

全面消除C、D级危房,解决师生上课、阅览、实验、如厕等问题,力争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规范化要求。

三、主要任务

学校急需解决幼儿园、校内道路、围墙、运动场等问题,上述项目需投入100余万元。

四、实施措施

(一)建立校舍安全预警体系,认真落实校舍定期查勘鉴定

制度。学校要加强校舍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及时组织维修改造。

(二)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有关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组织工程管理和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建筑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具有国家认定的资质,要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

农村中小学法律进校园工作计划 篇6

一、 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注重创新工作机制,注重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营造校园法治文化,教育广大教职工和青少年学生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促进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普法育人工作,积极打造平安、文明校园,为建设“平安固城”和“和谐固城”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进一步增强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学校各项事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职工依法治教、切实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依法维权、遵纪守法的权利义务意识,努力创造校园特色的法治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三、内容和要求

1、突出重点学法内容。学校法制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国防、消防、禁毒、环保等方面法律法规知识。

2、抓好课堂法制教育。发挥课堂教育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基础性、主渠道作用,建立全面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制定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明确课时安排,充实教学力量,在普法经费中要专门保障中小学法制教材,切实做到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课堂法制教育要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与道德教育、心里教育、青春期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与交通安全、禁毒、国防、消防、防震防灾、环保等专题教育有机整合,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不断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法制教育活动。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通过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模拟法庭、开展普法大奖赛等多种形式,用好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资源,不断丰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感染力。

4、建立和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认真做好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调整充实工作,全市中小学要全部配备兼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通过开办“社区家长学校”、设立家校联系卡、举办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政法机关等要配合学校开展共建活动,多方创建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场所。

5、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领导干部和法制辅导员法制培训和学校法制教育论坛。研究探讨学校法制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交流依法治校工作的经验和信息,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学校领导应对和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和依法治校活动。

6、丰富学校法制文艺活动,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师生法制文艺创作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积极创作普法诗歌、法制文艺节目等符合校园特色的法治文化,开展普法书法比赛、普法演讲比赛、法制绘画比赛、法制文艺演出等法制宣传活动。设立法律图书室或法律书橱、开辟法制宣传栏、张贴法制挂图、播放法制教育影片等形式定期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学校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和抵抗能力

四、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法律进学校”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的一项重大举措,要从依法治国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德育和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加大投入,不断推进学校法制教育向纵深发展。

2、健全机制,狠抓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落实。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运行、评估、考核、奖惩等机制,健全完善法制教育工作例会、考勤登记、学法档案等一系列制度,按照每年制定的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逐项分解,精心组织,将法制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

3、强化督查,确保“法律进学校”活动取得明显实效。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督促和指导,把学校法制教育的开展情况、师生学法用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纳入普法、综治和“平安瑞安”考核内容;普法主管部门将适时组织专项检查,市普法办也将及时通报活动的进展情况,并对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彰,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要领 篇7

1 农村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现状

由于地形、地势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虽然农村各学校消防安全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仍有以下几点共性问题。

1.1 学校消防组织机制不健全

一些农村学校, 特别是幼儿园, 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部分校领导、教职工仍对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比如, 有些教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只是在办理消防手续时, 配合消防工作, 过后, 学校消防工作基本无人抓, 安全工作形同虚设;有的学校未建立健全的消防组织机构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责任不明确, 缺少灭火应急预案。

1.2 消防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校园消防基础设施薄弱,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未按规定设置建筑消防设施, 或虽已设置但未能保持完好、有效。农村大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对消防工作投入的资金量较少, 在校园整体消防安全布局、学校建筑物内部消防安全设计等方面考虑较少, 未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 这给学校埋下了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这些火灾隐患包括无消防水源, 未设置室内、室外消火栓系统或消防水池, 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数量不足, 人为分隔疏散楼梯, 在走道上增设铁栅栏甚至封堵安全出口, 灭火器配备不足, 应急照明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等。 (2) 教学楼、宿舍、食堂多为砖木、砖混结构, 更有甚者, 有些学校为降低成本而采用彩钢瓦结构, 致使学校建筑物耐火等级低, 不能有效控制火势蔓延, 发生火灾后极易在短时间内坍塌。 (3) 一味追求效益, 超负荷招生, 住宿密度过大。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随之而来的是, 在校住宿的学生数量激增, 而可供学生住宿的宿舍严重不足, 导致住宿密度过大。 (4) 学校用火、油、电、气管理较为混乱, 致灾因素较多。比如, 违章私拉、乱接电气线路, 违章使用大功率空调、电热器等致使线路超负荷, 电器设备和线路老化, 卧床吸烟, 违章使用灶具等。

1.3 农村校园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存在不足

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存在严重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消防宣传思想意识十分薄弱。“消防工作, 宣传系于一半”, 但农村一些学校片面地认为宣传工作只是“形象工程”“软指标”, 认为只要不发生大火, 宣传工作就做到了家, 导致农村学校消防宣传教育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2) 消防宣传教育针对性不强、手段单一、形式呆板, 缺乏应有的丰富性和感染力。目前, 农村学校消防宣传活动缺乏长期的规划, 宣传活动千篇一律, 缺乏系统性、战略性和针对性, 特别是在宣传方式上缺乏新颖的、学生们易于接受的组织形式。 (3) 消防知识教育缺位, 学生自防自救能力较弱。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极少开设消防常识课程, 即使开设了消防常识课程, 也往往是搞形式、走过场, 缺少实质性内容, 使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有名无实, 学生的安全常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4) 消防监督力度不够, 消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受现行体制的制约, 公安消防监督力量严重不足, 虽然派出所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农村消防监督工作, 但由于基层派出所警力有限, 治安防范工作任务繁重, 消防分级管理工作力度不大, 消防监督工作在农村仍是一个“盲点”, 致使农村学校消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2 加强农村校园火灾防控的措施

2.1 健全消防安全工作机制

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单位各负其责”的农村消防安全教育机制,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和班主任要对本地、本校、本班级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负责, 并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安全工作序列, 同其他教学、安全工作同部署、同考评、同奖励。狠抓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层层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 制订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落实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建立学校消防志愿者队伍和义务消防队, 并建立长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

2.2 完善学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

学校应定期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更新、维护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 把完善消防安全环境视为改善办学条件的前提和重要环节, 在解决好“历史问题”的同时, 要确保新建、改建建筑物时严格按照消防技术规范施工, 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

2.3 加强农村学校消防宣传教育

积极推进“消防宣传进农村、进学校”活动, 开设消防安全专题讲座, 定期对农村师生开展消防知识教育, 有步骤、有计划地指导农村学校消防培训;制订具有农村特色的消防教材、影像资料和宣传册, 将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中;努力实现“四个一”工程, 即设置一个校宣传活动室、一个宣传橱窗、一次专题广播和一块永久性消防宣传牌;积极引导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消防常识课、召开消防主题班会、参观消防站、定期开展应急灭火和疏散演练等, 提高农村师生的消防安全素质;通过学生把消防知识带到千家万户, 实现“教育一个孩子, 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标。

2.4 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管职能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加强农村学校消防工作的同时, 也应充分依靠公安派出所的力量, 发挥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管主力军作用, 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的消防监督检查力度和消防宣传力度, 针对存在的隐患, 督促学校落实整改。

3 结束语

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要领 篇8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 校园安全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99-01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现状

1.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但是从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现状来看,其安全管理管理制度明显的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疏漏,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更多的是集中在消防安全管理、学校获得安全管理和设施维护安全管理上,相关制度过于粗糙导致这些制度指导价值远大于实践操作价值;其次是制度与执行的脱节现象严重,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确立是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服务的,但是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制度与执行的脱节现象严重,要么制度的执行过于死板引起学生的抗拒心理,要么对制度视若无睹,如此一来安全管理效果可想而知。

2.校园设施设备不健全。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校园设施设备不健全,安全风险极大,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校园设施设备过于陈旧。具体而言,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设施设备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用安全设备设施建设不达标,例如个别学校虽然配备了监控器与摄像头,但是受经费的限制,安装数量不够,对于这些设备的维护力度也不够,导致很多设备失去了原有功效,监控范围不能够覆盖所有重要区域导致学校安全管理出现盲点等;二是医疗制度保障及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在医疗上则普遍存在缺少专门的医护人员和医务室等问题;三是基础设施设计建设不合理,不配套,存在安全隐患,例如转角楼梯倾斜,存在坍塌的风险、危房和高压线附近缺少安全标识、没有卫生间等问题都对校园安全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现实社会的不断发展,造成农村劳动力过剩,为求得更好的发展,农民外出经商和打工者也日益增多。外出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子女求学的青年父母。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孩子不能跟随父母外出,而只能寄居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家,成为了"留守学生"。而这些孩子在家的监护人安全意识薄弱,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平时根本就少有或者根本没对这些孩子做什么安全教育。一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参与社会小青年团体,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

4.校园暴力事故。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哥们义气拉帮结伙;为小摩擦使用武力;不良交往拉人下水。

二、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1.建立了安全隐患登记和报告制度。在学生的教学楼,门卫等地方分别放隐患登记表,教师、学生、门卫及管理员填写安全隐患地点或设施设备,由值周领导每日巡查收集,总务处及时整改设施设备隐患。如:更换损坏的电风扇、灯泡、应急灯、电线开关等其它管理方面的隐患,并责成有关处室负责人及时整改。事关重大,值周领导,值周老师、值周生立即报告校长,由校长指挥,是否启动紧急援救预案。

2.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分析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管理问题的成因,我们不难发现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安全经费不足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有无充足的经费是校园安全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基础。因此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是必要且重要的,考虑到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经费不足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一是从当前教育经费中抽调出更多的经费用于安全管理上;二是通过上级部门来获得更多的安全经费;三是对学校当前的安全管理经费进行规划,将经费用于校园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以最小的经费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四是争取与相关设施设备的生产厂家、志愿者保持联系,从厂家获得一定的设施设备支持或者维修支持,或者通过志愿者募捐、志愿服务等降低校园安全管理的投入等。

3.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校园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再好的制度、再好的设施设备,其功能的发挥都是建立在学生能够严格按照校园安全规章制度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对于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丰富安全教育内容,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安全教育分为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其它事故六个版块;其次狠抓重点时段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与教育。①大型考试前,放假前后,学校必定由政教组织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人身财产安全与专题的大型讲座,致学生家长公开信,旨在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及家长的监护能力。②政教处主办以安全自护自救为主题的宣传栏,有防火、防盗、防水、防骗、防灾等专题或演习活动,使学生增长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③学校在校园内进行地毯式的检查,检查学生是否携带弹簧刀、匕首、电工刀等危害学生安全的管制刀具,收缴学生各种低级趣味的音像制品及书籍。④建立问题学生的跟踪成长档案,及时调适和监控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作好安全预防工作。⑤家庭、学校共同搞好对走读生(非住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走读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一些,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为此,给家长发送《告家长书》,以保证走读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安全,努力打造平安校园。最后是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和中学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都决定了其叛逆心理相当严重,很多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由于教师忽视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加强自我调控、自我认识,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易明柱.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3.01

[2]刘健良.论农村校园安全法律问题的完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要领 篇9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学校校园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品牌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仍不容乐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倾向:

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目的“功利化”。据调查,大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针对合格学校、特色学校创建等工作而进行的;有60%以上的校长纯粹把它作为学校的形象工程和自己的一项政绩工程,因此,不惜人力、物力、财力,修校园“文化墙”、立校园雕塑、搞硬件建设等。这样的建设具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奠基学校育人品位的目标。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片面化”。笔者对一些农村中小学校调查得知,有大部分学校只注重了学校硬件、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物质文化建设,但制度文化建设弱化,精神文化建设一片荒芜;有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顾此失彼。其实,校园文化建设仅从某一方面着手,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主张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充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庸俗化”。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普遍缺乏核心校园文化理念,大多数学校依然存在生搬硬套,特色不突出的现象。有的学校“文化墙”内容杂乱;有些学校张贴的名人像、警句、格言过多,属于师生自己创作的内容很少,导致师生熟视无睹,形同虚设;有的学校上墙的制度太多,但落实不力。这样的校园文化既不能体现学校特色,又无法保证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

四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激进化”。现在,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热”盛行,一些学校为顺应要求急功求利,“大跃进”态势十足。这实质上与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是相违背的,不利于学校精神文化的提炼和形成。

五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骨干化”。据了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多数学校的参与者主要是学校骨干;教师中对此持观望或反对态度的不少,热情不高;学校活动不多,学生参与少,几乎呈被动的接受状态。显然,这样的校园文化无法让全体师生认同,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二、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那么,如何实现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呢?

一是理念统揽,形成合力文化。校园文化实际上就是校长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因此,校长要从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根据学校发展的规律,综合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要求,对自己的学校做出全局性、长远性的规划,并将这种考虑以学校发展目标的形式描绘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用理念去统率和指导学校的一切,形成一种具有鲜明理念内涵的文化整体合力,产生强大的教育冲击力。

二是个性塑造,彰显特色文化。有专家说:“有个性的东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因校制宜,不要盲目攀比,力求突出特色。学校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关系,形成各自独特的学校文化气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个性塑造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照搬,避免千校一面;三是特色设计应凸显学校办学理念,凝练学校的文化精神,形成新亮点。

三是继承拓展,弘扬传统文化。据了解,许多中小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时代在发展,老校也不能一味的躺在传统上睡大觉。最好的方法是在传统中融入新内容,在新内容中又折射出传统的光芒,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协调。因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珍惜学校传统,认真撰写校史,开辟校史展览室、让师生了解校史;二是科学谋划学校远景,向教师介绍学校的未来前景、办学方向,增强校兴我荣的使命感;三是举行校庆等有意义的活动,以传承学校的价值观和信仰,引领师生为价值而人生;四是多宣传杰出校友的典型事迹,以弘扬其精神。

四是分布推进,构建过程文化。校园文化的形成是学校办学者的办学理念形成——人员选拔——中层干部的影响(新入者的社会化过程)---师生认同吸收的过程。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财力、物力等一定的条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不少农村中小学还很难满足这些条件,那么就需要科学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分步推进,保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实现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现实可能性的机结合,从而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10

前情介绍:自解放以后,在三圣乡的东南方向有一山坡顶叫——凉风顶,这片丘陵地区就渐渐的聚居了较多的居民,由此组建了凉风村;根据当时教育区域的规划及区域教育发展的需求,成立了这所乡村小学——凉风小学;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大生产运动大背景的影响,在乡、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中,人们根据农业大国的发展方向,将凉风村更名为粮丰村,凉风小学更名为粮丰小学,它表达了村民们对农业生产的美好愿望,这个美好愿望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富足。

今天的校园:长久以来,学校附属于乡中心小学,使得学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约束,自2004年,学校上划以后,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能直接接受区领导的指导和监督,学校时刻地沐浴在上级领导部门注入的暖流之中,感悟中,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带动了五朵金花乃至三圣片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城乡统筹的阳光下普照着每一位粮丰村的村民,推动了粮丰村的提高和发展,带动了家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就在这一股股人文地暖流中生长着、发展着、完善着;因此,学校借助上划和区域统筹的契机,提出了“暖阳”的办学理念,期望我校的师生能享受关爱、感恩关怀,传递阳光,收获幸福。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并非单一的环境建设,它具有系统性、人文性、生动性和教育性的特征,针对我校这样一所普通,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而言,上级领导的关注,使得师生不再是只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他们可以飞跃奥秘无穷的知识天空,但是,怎样提取可供学习、运用的知识信息,让自己有所提高呢?城乡一体划后,经调查,我校学生的家庭收入呈上升的趋势,然而,学生的行为习惯、知识面、情感态度等与以前相比却呈平衡变化的趋势,经济提高了,但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识仍停滞不前呢?一系列地现象调查,让我们明确了一个道理,有声地教育可以感化学生、家长的心灵,却不够持久和深入;因此,在听、说感官教育的同时,我们仍需要寻求其他持久地、系统地、深入地教育方法,让学生、教师、家长在潜意识中得到一种“恰似无声胜有声”的环境教育,对于学校的现状而言,让学生的视觉得到冲击,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得以培养的有效方式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氛围营造的实践研究,借助形象、具体地文字、图片,在活动中感化学生的心灵;因此,我校在“暖阳”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是相当必要的。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品质锦江,品质教育”的整体理念;在学校“暖阳”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法治校,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培养一个团结向上、和谐的领导班子、奋进的教师集体,自信的学生集体。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转变思想,努力学习探究,带动全体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提升全校教师的品质、品貌、品位。办让社会、家长和学生都满意的学校。

“暖阳”的内涵:

“暖阳”理念是指:关爱自己,做自信的人;关爱别人,做快乐的人;关爱世界,做幸福的人。

让微笑成为自然,让快乐成为朋友,让自信成为习惯,让幸福注满生活。

围绕着这一理念将形成我校的校风,校歌,校徵;真正做到精神文化系统化,全面化;每位老师要把这一办学理念融于自己的教学和德育工作中,在日常各种活动中都要强化和落实这一办学理念;以后通过校本培训要对全校教师进行我校办学理念的培训,座谈,并且德育组与教务处要把办学理念与实际结合起来;期末对教师的工作考核要把教师对办学理念的落实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

校园文化建设主题:

暖流溢心间,阳光照四季 ——可持续性发展的校园文化实践研究。

“暖阳教育”指导中的校徽:

本学期,为了营造“暖阳”下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向全体教师征集了校徽的设计方案,经过一次次地讨论、改稿,最后定稿为:暖阳下的雏鹰起飞。

校徽中“暖阳”共有三层,第一层是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第二层是学校的特色教学和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发展;第三层是社区、家庭的配合、帮助;校徽中的“鹰”代表学生,是希望他们能在以学校为主的多层面阳光的照射下感受关爱,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像一只可爱的雏鹰;校徽的下方是凉风顶的形状,表示这里是他们幸福、快乐的家园,同时也暗含所有托起雏鹰起飞的一切教育资源;绿色的背景,拟定为学校的cis识别标志,期待在“绿色”氛围的营造中,学生能有健康的绿色心灵,健康的成长。

“暖阳教育”中的校训:

微笑 快乐 自信幸福

微笑:指农村孩子不同于城市的孩子,他们常常要体验生活的艰辛,辛勤耕耘的劳作过程,所以,我们希望他们能在“暖阳”的普照中,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次成功、每一次失败。

快乐:据调查,我校孩子心理波动较大,时常像一个“小大人”,既成熟又幼稚,看着他们,在每一份暖阳的关爱照射下,他们能快快乐乐地生活、学习,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自信:农村孩子有着和他们父辈一样的品质:善良、诚实、勤奋;一次次的活动体现了他们的个性品质,不够自信的他们,时常与机遇擦肩而过;注视着一张张纯真的小脸蛋,我们希望他们能学会自信和坚强。

幸福: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期待着在“暖阳使者”的系列活动中让孩子们明白:幸福是触手可得的,只要你留心观察,幸福时刻伴随着你。

“暖阳”教育的具体措施:

途径;以微笑为媒,以快乐为友;以自信为基石,以幸福为目的;

步骤: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推进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有利于培养造就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因此全校教职工要提高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思想自觉统一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上来。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成立由学校德育组、团支部为主要成员、师生代表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全面组织领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根据目标任务,明确各处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以人为本,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为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真正达到“求真务实,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积极效果。

“暖阳季节”校园文化建设成员:

组长:吴德勤

副组长:鲁晓红

教师组员:尹洁、冯桂珍、薛玉兵、尹建国、熊秀琼、汪树红、蒋才华、王永、晋瑶、汪惠、钟佳、祝相敏、闵步庆

学生组员:全校210名学生

家长组员:12名家长代表

校园文化创设的具体内容:

a:精神文化的建设:精神文化是“暖阳季节”教育校园文化的思想核心,是校园文化表现的灵魂。

精神文化要从富有灵气的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出来,校园建设是精神文化的载体,我们“暖阳季节”校园文化下的校园建设就是要使我校校园的每一处景点都有人文的内涵,要使校园的每一块场地都富有灵性,要使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我校对校园建设的理想目标就是“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染”在这方面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并拟订在教学四周的空地建造“绿色地带”,“农家知识回廊”,“心语地带”等景点,以充分体现我校精神文化的所在;在校园环境中的进一步实施中,我们将逐步地深化、改进。

1.对现有景点的文化内涵要进一步阐释,特别要对全体教师班主任,要让他们对每处景点,每条标语都要有充分的认识。

2.要把每处景点作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切入点,还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等形式,使校园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

3.针对我校的校园的实际,还应进一步把校园的建设与精神文化紧密结合。

精神文化体现师生角色的转变上,给学生心理上、人文上和人道上的关怀。我们要教师更新观念首先使自己成为一名教育者,对学生注入人文关爱,我们深信:“在?暖阳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潜移默化熏陶下,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1、我们的老师要从学生情感入手,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建立了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感悟,主动思考中,传递微笑,感悟快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健全的人格、完整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品质;

2、教会学生如何关爱人、尊重人、理解人,如何以诚待人,与人相处;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把学生真正作为一个有思想、平等的人来对待,而不再单一地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给他们以微笑,给他们以关爱,创造快乐学习的时间,自信的做人,体会幸福;

3、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导向,我们的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如春风般抚平学生幼小的童心。

德育教育文化:学校以“暖阳”理念为指导,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定格为“暖阳四季”环境“氛围”将从春、夏、秋、冬四个层面逐一地完善、提高中完善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四层面的规划:

春之声:“一年之际在于春”,在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和谐的暖阳能让全校师生在活动中畅想明天,提出发展的目标;夏之意:夏季是热情的季节,耕耘的季节;激情的阳光期待全校师生能在“读书月活动”中,愉悦地、快乐阅读学习,抓好质量关;秋之韵:结合学校的“种植之旅”活动,成长之光让全体师生在种植活动中,以实践为基础,收获、体会,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冬之悟:白茫茫的季节,暖暖的阳光为来年带来了希望,此时,反思这一年自己的得与失,感悟成长的真谛和快乐。

特色活动的安排:

春之声:“探访家乡”活动,春天的教育,是目标的导向;环境的营造期待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夏之意:“读书活动月”,结合学校的科研课题,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共享书屋”及各班级的书籍借阅的漂流地带;为学生提供参与无声、有声阅读的场所,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秋之韵:“种植之旅”的系列活动,力求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独立思考和多层面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冬之悟:“家、校节”活动,通过参与,让家长、社区感受学校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带动学校的发展。

b:行为文化:它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与学习锻炼中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和实践校园文化的内涵。

行为文化强调 “人”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行为文化的主体,也是我们“暖阳季节”校园文化的实践者,发展者,也是受益者。因此,要让每一位教师学会关爱,让关爱洒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1、加强行政班子在“暖阳季节”校园文化中的领路人的作用。

(2)在工作中班子成员还要继续做到表率的作用,关爱自己,做自信的人;关爱别人,做快乐的人;关爱世界,做幸福的人。继续发挥自己旗帜的作用,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2、发挥教师在“暖阳季节”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教师是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人,我校的教师正用自己的“暖阳”理念化为实际行为去铺垫着学生的未来,关爱学生,关爱学校充分体现了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为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校积极规范教师行为。

教师要衣着得体,要大方而又富有生气;要加大对教师行为的规范,通过领导者的引领,典型教师的示范,学校的评价体系扩大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力度;我们要通过改变教师的不良心态来影响学生让学生们心态平和,健康,富有“暖阳”的心理;为了使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我们教师首先要广泛阅读并把好文章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人生的哲理,扎实推进“好书伴我行”读书活动的开展;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给学生以平等、和谐、自主、协作的引领,这样使我们的教师真正成为“暖阳季节”的教育者。

学生的主体性:我们的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我们的校园文化主要是为学生的成长搭设一个发展的平台,在“暖阳季节”校园文化的影响下进行“自我教育”。

“微笑、快乐、自信、幸福”这是我们“暖阳季节”校园文化的最终归宿。因此学生行为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文化的效用最终会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来,同时学生的行为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使学生的行为“真正能肩负起社会责任的人”的方向迈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在以下工作中努力: 1.学习生活中,在思想上提升自己,使学生由原来的“让我成长”转变成为“我要成长”,通过“自我教育”的行为使学生健康的个性得以张扬,错误的、幼稚的思想、恶习得以改正。2.我校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少先队的作用,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另外学生们还参与到校园建设的劳动中去,组建我校自已的广播站,办“暖阳周报”,在劳动行为中锻炼自己,培养能力。

3.我们主张学生领养绿地,给学校的校园建设规划蓝图,学生独立搞环保调查,对本学年或全校师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

c: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教育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成为我校整体工作的一项大事;具体安排如下:

1、校门:

门柱内容:微笑进校园,快乐中学习,自信中体验,幸福促成长;

着力体现教育的全过程。

校门左侧:展示栏的主题是:“你的关爱,我的关爱,他的关爱,汇成所有的精彩” 家长信箱的设立和学校活动的推广;

“五个一”活动的推广;(内容为:推广读一本书、记一句话,听一首歌,学一件家事,做一个动作,)夏的细语、秋的嘱咐、冬的寄语四个层面的内容除“五个一”常规内容外将根据学校校园文化的具体实施方案每三个月替换一次。

学校各种活动动态展示区及学校公示窗

校门右侧:展示学校的简介;篇二:《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西塘分校课题组

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西塘分校位于全国第一个亿元村西塘村,东临沪宁高铁

惠山站景观大道,南邻沪宁高铁惠山站区。学校创建于1915年,2000-2001年由

西塘村投资近300万元在原地完成改扩建工作。前后经过两次并校,至今成为了

一所三轨制农村小学。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坚持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办学作风,以“为了每个学生的成功”为宗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机会。近几年来,有50多篇

通讯报道在《无锡日报》、《惠山新闻》、惠山教育网站、惠山区网上家长学校

网站发表,内容包括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少先队活动、科技、体育、艺术、教科

研等活动情况,全方位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学校先后被评为 “前洲镇文明单

位”、“惠山区规范化建设优秀学校”、“惠山区乒乓球项目特色学校”、“惠

山区家校联系先进集体”、“无锡市健康心灵快乐成长优秀组织奖”、“无锡市

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是我校

2011年8月申报,薛小康校长主持的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为了高质量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实施学校文化建设,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要想成功办学,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学校的办学水平之所以存在差

距,实质上是学校文化存在差异。积极向上并极富内涵的学校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它所产生的影响力不仅能够促进师生的发展,更能提升学

校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新时期教育转型的呼唤,“学校文化建

设”的意识得到不断凸显及强化。提出“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这一课题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基于对教育应然的认同,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是必然的。

有人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积淀,是一种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或品牌名

校中的表现,农村小学校似乎不涉及“学校文化”一说。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

存在偏差或者谬误的。首先,有人就有“文化”,有学校就有“学校文化”。学

校文化是文化的下位概念。以文化的观点来看人,人是能够为自己安排生活的族

类,人自己创造的生活就是文化。学校——作为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现实存在,也是一种文化,一种文化的存在,是为了“文化”的“文化存在”,即为了传递

社会主流文化的“文化存在”。因此我们可以说,学校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基于

此说,农村小学校的“学校文化”同样客观存在,只是它的存在方式也许是自发

而模糊的,不太明晰,只是隐隐约约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要想使这一客观存

在的“学校文化”能很好地服务于教育,则需要我们理性地引导和提炼。在解读

了大量名校发展的案例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构建富有校本特色的学校文化,是

一个非常着力的兴奋点和生长点,它是学校教育高位发展、科学发展的应然选择

和必由之路,因为学校发展的速度和品质取决于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 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2、基于对“人”的尊重,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是必须的。

教育是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精神活动,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拥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过程。教育的生命意识首先应当表现为尊重“人”的权利,尊重孩子接受公平

教育的权利,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其次是尊重“人”的发展,让学生在发展过

程中享有完整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这是对人更深意义上的尊重。现如今,我校共有16个教学班,571名学生,其中外来民工子弟为454人,占80%。这

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带着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渴望来到苏南发达地区的农

村,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显得更为迫切。帮助这些孩子实现发

展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而学校文化建设能促成学校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最终促成孩子的发展。

3、基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愿景,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是必要的。

教育均衡,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

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

度。瑞典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教育起点的平

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教育均衡的作用可从个体、学校、社会

三个维度作切入和理解。站在受教育者即学生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育均衡

——即学生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具体指学生能否在各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以我校为例,政府为我校提供了与中心小学相对均衡的办学条件,即

拥有了与中心小学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对学校的投资、师资队

伍、仪器设备、基础设施等都作了大量的投入,即提供了一种相对公平的教育环

境。这无疑是为我校实现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应对外部提供给我们的保障,要很好地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愿景,学校必须作出相应的回答,即在“软

件建设”上作出努力,“学校文化建设”将是极为契合的一个切入点。

4、基于学校内涵发展的需求,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是必经的。

前洲中心西塘分校一路走来呈现的发展趋势是喜人的。学校曾先后被评为

无锡县贯彻《规范》先进学校、无锡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锡山市常规管理先

进村小、惠山区首批优秀规范化村校、惠山区乒乓球项目特色学校。近年来,学

校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在镇党委政府及施教区村委的高度重视及鼎力支持

下,硬件投入达到了《惠山区农村小学基本实现现代化装备条件建设标准》 的要求,保障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不仅仅是现代化

设施的高位均衡建设,更应是学校办学质量与内涵的高位均衡发展,这一点就需

要学校以科学发展、主动发展的姿态,承担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在中心小学的指导和引领下,我们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德育打造、学科建设各

方面均作了积极地应对和努力。站在教育发展“十二五”的起始之年,我们必须

用“大视野”“大情怀”“大局观”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全面深刻地把握素质教

育的内涵,牢固树立“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功”的理念,主动融入到教育区域化

推进的时代浪潮中,在内涵发展上谋求有力的推进。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迫切希望打造属于我们自己学校的文化,以期实现对

学校未来发展的引领。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文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 学等”。英国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文化是一种习惯,或至少是一种先前

规定的习惯”。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说,“文化并非别的,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

在学校范畴内,文化是群体基于精神理想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精神创造。

“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组织背景下以特定价值观念为基

础进行物质与精神创造的结果及其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与

精神创造,其精神理想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文化是教师和

学生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共同学习和生活所形成的,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

特色的人文氛围。学校文化的灵魂即学校的办学理念。通俗地说,就是整个学

校达成的一种共识:“办一所怎样的学校?用怎样的方式去培养怎样的人?” 学

校文化可分为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以实物形态存

在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建筑设计、师生服饰、标牌展板

等;精神文化——以精神形态存在的文化因素,包括教育理念、核心价值、管理

方式、课程内容、师生行为、人际关系等。

“农村小学校”:在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视野下,农村小学校是指地处农村,规模在1000人以下,在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达到教育现

代化水平的学校。

“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积淀,是结果,所以有人认为是不能设计的。对于“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我们的理解是,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是在对学校办学起点、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环境,当地政府、社区、家长、生源等诸多因素作统筹考虑、综合论证后的明晰定位,是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愿景;是以学校的可持续

发展为指向,以创办优质高效的学校为目标,在学校建设、教育教学活动中,对

物质资源所赋予的意义、办学理念、精神面貌、制度规范等的设计并通过实践将

其内化为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行为方式的具体过程。我们关注和强调的是厘

清、完善和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对我校办学起点、未来发展方向等诸多相关因素的统筹考虑,我们将研

究目标定位“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在研究方向上,希望通过对学

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教育活动等的设计和勾划,丰富和提升师生的工作、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与精神创造,形成积极向上并极富内涵的学校文化,从而全

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2.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校学校发展定位与价值取向的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对当前农村小学校学校发展的现状调查,形成学校发展的定位和价值取向。

(2)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与框架设计的研究;

研究要点:从教育教学角度进一步深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形成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设想。

(3)农村小学校环境文化、班级文化、特色项目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相关实践活动的积极展开,形成多样并有效的各种路径;

(4)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案例群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主题性的校本研修,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内涵以及师生文化生活品质,积累并研究与之相关的具体案例。

四、课题的研究步骤与实施措施 1.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2年5月)

课题基础资料检索、收集与学习,制定课题指导纲要和实施方案;撰写课题文献综述,召开开题大会,进行课题论证;成立课题研究网络,形成点校课题研究制度及课题实施计划,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12月)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制定子课题,主要进行农村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深入开展研究活动,定期开展实验经验交流会,总结实验成果,撰写阶段性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6月)

在各阶段总结经验基础上,以实验目标为标准,对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形成结题报告,请专家进行评估验收,并展示研究成果。2.实施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校将在中心教科室指导下,由校长总体负责,学校教导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组成员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理论、实践水平。课题确立后,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定期召开例会,保证课题研究顺利、有效进行。

(2)积极开展学校文化相关知识的专题培训活动,实施“富脑工程”,更新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理念,保障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篇三:成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成村

校 2015.3 成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师生为主体,以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创建和积淀厚重的校园文化,营造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促进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建设目标:

构建以师生为主体,具有时代特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形成具有艺术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环境建设,校内陈设与布置,绿化美化工作等,进一步突出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具有较强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与行为。

(二)广泛宣传我校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教风、校训使其人人皆知。

(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文明守纪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四)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并形成系列。

(五)构建科学的富有人文情怀的学校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愿望的融合,使校园充满和谐。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闫志强

副组长:覃志强

成 员:梁照光 王士革 和晋源 张崇祯

薛旭峰 李靖水 吕爱莲

四、遵循原则

1、方向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阵地。

2、实践性原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式喜闻乐见、学生参与性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和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

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所以要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4、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5、参与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注意发挥学校、班级、学生、家长及社区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活动,逐步形成规范、和谐的校风,科学务实的教风,兴趣浓厚的学风,进取向上的班风。

五、主要内容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的办学理想和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相应的管理制度、办学理念、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选择标准、课程体系、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校园氛围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学校的组织文化渗透在组织的一切活动之中。如何建设学校文化,为此学校领导经过认真思考与讨论,决定从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师生文化建设五方面同时建构我校的文化建设。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主要指学校内外环境的规划设计和优化美化。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精心设计,巧妙布置,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处景点都能育人,使校园处处体现出鲜明而又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1、校园美化

(1)校园内所有花坛都栽花种草,并置放标语,分班维护保养。(2)校园内增设垃圾筒。

(3)增设橱窗,在校园内增设激励性标语,增强育人内涵。

(4)校门处增设温馨提示语,加强生命安全的教育。可增设整容镜,帮助师生整洁仪表。(5)校园内的围墙可分专题绘制体育锻炼标志和宣传画、宣传标语,营造健康向上学习环境。

(6)在校园适合位置悬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7)每层楼悬挂名人字画(或温馨话语)、哲理名言或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裱糊张挂。(8)充分利用阶梯、柱头、楼道,向学生宣传各学科知识的精华。

2、功能室美化(1)学校各类用房门窗油漆一新,墙面无破损,无乱涂乱画现象。(2)各科室用房有统一标识。(3)教室及功能室均增设窗帘。

(4)各功能室制度上墙,张挂名人字画和相适应的警句名言。

(5)各室物品摆放整齐,干净卫生。有专人负责卫生。每楼每层有责任人。(6)各室线路规范,灯具安装整齐。

3、教室美化

(1)教室前黑板上方有国旗,国旗两边配上富有本班个性特色的班训。在近期内,各班增设流动书箱。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张贴上墙。

(3)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闲置课桌搬至保管室备用,教室无杂物。(4)教室前方黑板右侧或左侧墙壁统一规划为“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级公约。专门开辟流动红旗张挂处。

(5)教室两侧墙壁统一规划为专栏,作为学习园地或评比栏,以促进班内学生间的竞争。

4、办公室美化。

(1)门口挂室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教学常规、值周领导、教师制度等常规要求全部上墙。在规定位置张贴。

(2)各办公室的文化建设提倡规范性和个性化相结合,漂亮、整洁、规范、实用。(3)物品摆放要规范。定时做清洁卫生,学校建立定时检查的常态机制。(4)适当位置安放时钟一只。(5)提倡办公室做好绿化、美化。(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主要指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管理文化。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优化管理机制,规范管理行为,健全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达到约束人、引导人、教育人的目的。

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各部门、各班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健全学校规划和章程、教职员工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保障管理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图书管理制度、德育方案、文体活动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课堂常规、师德规范、班主任工作制度、奖惩细则、各类预案等等。

2、培育和谐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保障。学校对管理文化的目标定位是: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成功;管理文化构建的落脚点是: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于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纵向分块,分教育、教学、后勤三块管理;横向分线,实行学校、年级、班级三线管理,各部门、各班级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努力形成民主、科学、自主、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进一步修定和完善学校教师考勤制度、班主任考核细则及教师绩效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拟将其汇编成册,作为处理学校内部工作的依据。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人文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是否有利于学校发展、是否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标准,力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有质的飞跃。

4、建立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配套规章,创建学生自我教育体系,强化学生遵规守纪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上一篇:旅游景区会议管理制度下一篇:菜鸟职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