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惠民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2024-1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量惠民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共6篇)

计量惠民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篇1

关键词:计量惠民,民生计量,长效机制

为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切实履行质检部门职能, 近年来, 各地质监部门强化计量惠民服务意识, 围绕“诚信计量进市场、健康计量进医院、光明计量进镜店、服务计量进社区乡镇”, 依法组织对集贸市场、医疗卫生单位和眼镜店等在用强检计量器具进行了监督检查, 计量惠民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起来, 切实发挥了服务民生的积极作用。

一、计量惠民工作的重要意义

国家纳入强制检定的60项117种计量器具, 如电信行业的电话计时计费装置, 交警部门在用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 卫生防疫部门用的计量器具, 集贸市场的衡器、加油站的加油机、出租汽车的计价器, 民用四表 (电表、水表、燃气表和热能表) 等, 都与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以上这些计量器具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和安全紧密相关。如何保证计量器具强检覆盖到位, 不仅关系到量值传递问题, 更影响到社会生产的经济秩序。因此, 计量惠民工作意义重大。

二、计量惠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量惠民工作着眼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通过服务, 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目前, 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 计量惠民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和个人法制意识偏低

由于社会对计量工作认识不到位, 重视不够, 还远远没有形成良性的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强检计量器具的使用单位和个人, 缺乏计量法制意识, 没有依法申请和接受强检的自觉性, 有的单位或个人甚至公开拒检, 导致强检工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计量部门设备陈旧、检定能力缺乏

一些基层计量部门由于缺乏投入, 设备更新不及时, 导致检定能力不高、设备仪器陈旧、标准落后, 再加上专业人才的缺乏, 进一步制约了检定领域的拓展。再加上检定费较高, 往往使消费者望而却步, 限制了大量计量违规问题的举报与发现。结果导致消费者虽然很期待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计量保障,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很难找到合适的维权途径。

3、民用四表检定工作没有有效启动

民用四表如电表水表的检定工作, 基本上被电力和水力部门控制。他们一方面自己承担电表、水表的检定工作, 一方面又以电表和水表为依据向用户收取费用, 既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 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很难保障。据调查显示, 许多地区的电表、水表计量纠纷一直成为投诉热点。此外, 由于质监部门的电表、水表检定工作没有全面开展, 民用四表量大面广, 很难实现覆盖性检定。而且检定费用偏低, 在政府没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 检定工作入不敷出, 严重制约了。

4、部门间工作协调配合不够

由于涉及部门利益, 使计量检定工作的开展步履维艰。像卫生部门的X光机、B超和化疗仪器等大型医疗设备的检定、交警部门的测速仪、邮电系统的公用电话计价器、交通部门管辖的出租车计价器及各种车用里程表的检定等, 也都受到部门间工作协调配合的影响。

5、计量工作缺乏有效的执法保障

由于缺乏有效的执法保障, 造成部分强检计量器具漏检、未申请首次检定、超周期检定、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未按规定检定、定量包装商品缺斤短量等问题屡屡发生。对于检定中发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 也造成了更大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计量惠民工作的措施

计量惠民工作的有效开展, 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质监部门自身能力建设, 协调与利益相关部门的关系等, 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计量惠民宣传力度

质监部门要加大宣传计量惠民工作力度,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 让社会和人民群众真正了解计量工作的实质和领域, 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计量、支持计量、了解计量”的良好氛围, 为计量惠民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通报质监部门计量器具的强检检定工作情况, 并将拒绝接受定期强检, 使用未经检定和经检定不合格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 引导社会舆论监督, 促进计量惠民工作有效开展。

2、加快计量部门能力建设

要加快计量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加大投入力度, 依据实际需要逐步更新检定设备、标准, 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 优化人才结构, 加大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从而逐步改变“检不准、检不了、检不快”的被动工作局面, 切实提升检定能力, 提高服务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能力。

3、加强“民用四表”等计量惠民检定

可以采取由政府拨款承担所需费用, 对电力、自来水部门的电表、水表等检定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督促建筑施工单位进行民用四表的周期检定, 对拒检的单位和个人, 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彻底解决消费者计量投诉热点问题, 真正形成全民关注计量的良好局面。

4、协调解决涉及部门利益的难点

打破计量惠民工作受阻的难题, 关键在于垄断行业和一些企业的不配合甚至拒检行为。因此, 要通过宣传、协调、执法、监管服务等多种手段实现联动, 以此形成声势, 造成影响。可以寻求政府介入, 加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力度, 依法稳步推进计量惠民工作, 从而尽快解决涉及部门利益的计量检定难题。

5、加大计量巡查执法力度

计量惠民工作要实现管理、执法、检定三位一体的运转机制, 避免内部体制运转不畅。一方面, 要扩大强检工作覆盖面, 提高强检计量器具的受检率;另一方面, 要通过打击计量违法行为, 为计量检定工作提供执法保障。此外, 针对某些公开拒检的行业垄断企业, 要在执法检查上实现联动。从省、市、县三级对其施加压力, 从而彻底改变强检工作的被动局面, 推动计量惠民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刘頠:《计量惠民在落实》, 《品牌与标准化》, 2009 (14) 。

[2]季任天:《民生计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计量》, 2009 (07) 。

当前民生计量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篇2

【关键词】民生计量;问题;对策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巩固计量在促进经济建设、保障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增强计量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应下大力气做好民生计量工作。

一、民生计量的概念与领域

民生计量,是依法开展的计量监管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达到诚信计量,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民生计量”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和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医密切相关。

二、当前民生计量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计量器具受检率低,计量违法时有发生。民生计量器具品种多样,数量巨大,涉及面广,部分强检器具拒检、逃检和不检的问题仍比较严重,甚至有的采用高科技手段对计量器具进行人为控制进行作弊。还有的计量器具的使用者,不了解计量器具的法律和管理要求,缺乏量值溯源意识。对计量器具使用前须经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检定合格才可使用,以及需要按期进行周期检定等要求基本不了解。这些问题都影响计量工作的正常开展,致使计量违法事件不断出现。

2.部分群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给一些计量违规行为提供了滋生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计量器具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加快,而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只习惯于商品交换行为中的计量活动,对其他领域中的计量行为则知之甚少,只熟悉老式的计量器具,对电子的,数码的等新型的计量器具比较陌生。在自身计量活动中不加防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某些部门、某些个人的计量违法行为。例如一些路边的小型加油站点,计量器具很不规范,缺量现象比较普遍,而有些司机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照常到这里加油,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些小加油站的滋生。

3.缺少部门联动机制。民生计量器具种类杂、数量多、所在行业广、分布区域散,检定工作量很大。目前对这些计量器具的监管基本上是质监一个部门,显得势单力薄。如果没有市场主办方、医疗单位主管部门以及各级管理部门的协作和配合,不能形成联动机制,就很难做到监管到位。

4.缺乏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计量工作特别是强检工作量大,面广,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需要检测装备的采购更新维护,都离不开财力支持。一些质监部门曾于前年对市区多家集贸市场的台秤开展免费检定,但因经费无着落,去年此项工作不得不停顿。由于对偏远乡镇财政支持不够,致使这些地方有些计量工作难以开展。

三、做好民生计量工作的对策

1.将民生计量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整和全市各部门之合力,使民生计量真正惠及百姓。工商、卫生、环保、公路、公安等部门要积极发挥各自职能,与质监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做好民生计量工作。要积极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各项计量管理制度,加强强检计量器具管理,依法接受强制检定。

2.强化宣传教育,普及民生计量知识。应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地宣传计量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基本的计量知识和计量法规,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让广大的消费者、计量器具的使用者都掌握了计量知识,懂得什么是计量违法,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计量违法行为。消费者掌握了一定的计量知识后还可以识别哪些是经过计量部门强检后的计量器具,哪一些是没有经过强检过的计量器具。从而,可以有效监督抵制那些不合格计量器具的使用。

3.建立民生计量的专项经费保障体系。各级财政加大对民生计量工作的投入,列入专项预算。采取政府补贴或者划拨专项资金解决集贸市场、乡镇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强检工作难以开展的问题;同时,对定量包装商品的定期监督抽查经费也应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财政还适当加大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财政支持,确保机构检测能力和人员配备能够适应当前计量检测工作的需要。

4.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民生计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与工商、卫生、电力、公用事业等部门和集贸市场主办方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起长期的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加大民生计量的推进力度。例如,医疗卫生计量需要卫生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集贸市场计量需要工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交通安全计量需要公安交通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加油机计量需要商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等。

5.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质监、工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计量器具强检和使用的监管。要分步骤按类别对强检计量器具实施登记造册;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次,逐年提高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和检定合格率;要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要重点对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加油站以及眼镜配制店等经营场所开展执法检查,对缺斤短两、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欺诈消费者等计量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计量惠民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篇3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稽查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整个税收工作。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组织税收收入成为全局工作重心的时候,稽查工作再度走向征管工作的前线,承担了新的时代重任,面临了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一、当前税务稽查工作面临以下的挑战:

(一)查补税款、直接参与组织收入工作成为税务稽查在新时期下的新任务。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给稽查系统下达了1000亿的查补税款任务,这是1998年以来首次给稽查系统下达收入任务。最终全国税务稽查收入1192亿元,入库收入超过2006年-2008年3年稽查查补收入的总和。2010年稽查收入再次要求占工商税收总收入的1.5%,同时不低于2009年的查补入库数。要完成查补收入任务,成为稽查系统的第一个“紧箍咒”,执法型稽查模式也许面临向收入型稽查模式的回归。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说,组织收入工作可以和规范执法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难就难在有机结合的关键点上。多年来,税务稽查为了追求规范执法的终极目标,在稽查程序设置上不求效率优先,只求监督制约。在总局办法《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中,明确要求稽查局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实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工作的分工制 约。重大税务案件的审理实行稽查局和所属税务局案件审理委员会二级审理制度。分工制约程序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稽查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执法型稽查模式,却并不有利于收入型稽查模式。收入型稽查模式追求的是高效率地组织查补收入,从快处理稽查案件。而现行的四分离稽查模式,显然很难跟上组织稽查收入的步伐。以办理一个普通的需要进行税务行政处罚的稽查案件为例,选案时间为3日,查处时间为2个月,案件审理时间为15日(尚不包括需要二级审理案件和需要补证案件),税务行政处罚告知时间为15日,案件执行时间为7日(不包括需要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案件)。以上时间合计100日。时间取数来自于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和CTAIS系统岗责体系规定。

(二)税收自查工作急待规范。2009年全国税务稽查系统为了完成收入指标,把组织企业自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大量纳税人进行了税收自查并补报了税款。据统计,浙江国税各县市2009年自查收入占稽查查补收入的60—80%。但是目前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只是针对税务案件设置办理程序和监督制约的措施,同时税收征收管理系统CTAIS也只是针对税务案件设置岗责体系和审批程序。一方面,在既无工作规程,也无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依的情况下,税务自查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成为脱离监管的死角,带来很大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对于税收自查工作也是一 头雾水,只知道税务稽查局通知补报税款,但该不该报,怎么报,报多少税款都没有一定的标准。为了完成收入任务,有些地方的自查工作甚至成为某种程度上变相的摊派税款。因此,税收自查工作的规范性制度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三)稽查队伍素质急待提高。多年来,稽查队伍逐渐老化,尤其是市县局的稽查队伍。以某市局为例,据统计,2009年稽查人员平均年龄为45岁,高于全局平均年龄3岁,其中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人数为零,最低年龄38岁。同时,在高强度的稽查任务压力下,稽查干部人数也显得不足。据统计,全省各县市局稽查人员人数大多低于原来省局提出的稽查人员占总人数20%的目标。某市局只有11.7%,列全省末位;占比最高的是市本级稽查局,占18%。在稽查人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确保稽查任务的完成有一定难度。

其次,是现有稽查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工作技能不足,信息化查账技能缺乏。以某市局为例,稽查局31人,一线检查员10人,能独立查账办案的只有6人,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稽查工作需要。掌握计算机查账的复合型人才几乎没有。到了使用计算机记账的企业,一是找不到服务器的主机位置,二是无法破译记账软件密码。

(四)廉政建设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希腊典故,比喻 安逸祥和背后所存在的杀机和危险),反腐倡廉工作急待加强。税务稽查是税务机构中直接面对纳税人的 执法部门,可以说是位高权重。纳税人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必然存在腐蚀稽查人员的天然动机。因此,稽查人员可以说是高风险执法岗位,时刻面临各种诱惑,一有不慎,就会被“拉下水”。近年来,稽查干部因廉政问题“落马”的情况也屡屡发生。

(五)传统的稽查三难现象(选案难、取证难、执行难)依然存在,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加突出。

一是选案难首先是要选案提高准确率。选案不准,将直接消耗本来就稀缺的稽查资源,名义选案准确率高达90%以上,实际选案准确率低,只有50%—60%。从理论上讲,选案人员应把案头分析和前期调查排摸结合起来。但实际情况是,前期排摸往往造成稽查选案信息的泄露,反而不利于稽查实施。所以,现在稽查在某种程度上是“靠天吃饭”,依靠下户突击检查来调取证据。其次,选案数量要适量。选案过少,将难以完成稽查收入任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案过多,又将造成稽查案件的办理时间延长,案件积压。

二是取证难依然困扰稽查人员。随着纳税人法律意识的增强,稽查案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的风险不断加大。税务稽查证据可表述为:税务稽查人员依法取得的,并经查证属实,能证明涉税案件客观情况的事实。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完整的证据法,有关证据的种类和外在形式要求散见于民事、行政、刑事三大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诉讼证 据的相关司法解释之中。在实际税务稽查实施过程中,取证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没有一套适用于各类案件的统一的证据获取方式和标准及技能要求,全凭税务稽查人员对法律的理解、对案件再现其客观实情的把握、个人办案技巧及悟性来获取。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稽查查获资料的种类千差万别,如何固定证据并以此确定案件的性质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税法中并没有对稽查案件的证据取证要求作出详细的规定,只是省以下税务局以规范性文件的方式作了一些试行规定,其效力是不足的。规范性文件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对人民法院不具有法律规范意义上的约束力。只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并合理、适当的,在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时应承认其效力。一旦到了行政诉讼阶段,由于法官对行政案件证据认识的不同,往往会作出不利于税务机关的判决。

三是执行难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案件的执行难度更大。由于事过境迁,原纳税人的资产大多已经转移,难以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使用也有一系列前置条件: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的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 的收入的迹象的,可以按照本法规定的批准权限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或者强制执行措施。等到我们确认“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时候,往往纳税人的资产已经转移,再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执行难还表现在一些法律瓶颈上。如对已经注销工商登记或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追缴其税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纳税人注销工商或税务登记后,其作为法人主体纳税义务已经消亡;另一种观点认为其纳税义务依然存在。根据征管法修订的征求意见稿,引进第二纳税人的概念,对注销企业的原股东追究其连带。若能实行,对解决稽查执行难是非常有利的。

还有对于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的标准存在争议。根据刑法修正案

(七),逃避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在补缴税款、滞纳金,接受行政处罚后,可以不予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目前,司法机关、税务机关之间对于“两次”行政处罚是否含本数,存在争议。

二、应对挑战的政策建议

1、优化税务稽查人力资源配置。人才工程是最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没有高素质的稽查干部,一切工作无从谈起。在岗位轮换中要选拔优秀人才特别年轻干部充实稽查队伍,增加队伍活力,同时在稽查人员人数上要加以保证,保证稽查人员人数占所在国税局总人数20%以上。

要加强稽查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提高业务素质。特别是针对计算机查账、电子证据的采集和固定等业务要进行专门的培训。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脱产培训和在职自学相结合,着力提高稽查人员的办案能力。

要建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稽查人员轮换机制。通过个人绩效考核和业务考试等方式,实行制度化的优胜劣汰,不断提高稽查队伍整体素质。某市局09年试行了《稽查人员绩效综合评价制度》,选取了查处案件数量,查补税款入库数,处罚率,结案率,大要案查处数等核心业绩指标进行考核到人,定期进行排名和通报,并和岗位轮换、工作奖金、评先评优挂钩,取得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2、加强稽查制度建设,避免执法风险。要对税收自查工作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使这项工作有法可依。目前只能作一些程序上的规定,例如规定下户督促自查要送达自查通知书,要有两名稽查人员,对自查结果要经过稽查人员核实和领导审批。但是对实质性的自查证据方面,目前还难以作出有效的规定。

要对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作进一步的细化,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执行。要制订科学合理的《稽查取证制度》,对稽查证据的采集和固定作出系统的规定。按照稽查案件类型,对其适用的证据类别,以及不同证据的效力进行规定,使稽查证据的确定有制度可依,避免执法风险和行政败诉风险。目前税务机关往往忽略行政诉讼对证据的要求。在证据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对民事诉讼采用优势证明标准,即在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上,只要认定一方的证明力占优势即可;对刑事诉讼采用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即在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上,要求承担责任的一方能够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排除所有合理的怀疑,能得出唯一的结论。关于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法院一般采用清楚而有说服力的标准,即被告(行政机关)提供的证据相对于原告(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证据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低于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允许个别合理怀疑存在,要求行政机关的的证据之间具有清楚的逻辑关系、证据充分并有一定的说服力。而与税务稽查取证最为相关的当属行政诉讼对证据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于二〇〇二年七月二十四日颁布并于同年十月一日起施行的《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了行政诉讼的的证据规则,对行政诉讼中证据的种类、取得方式、外在表现形式及提交期限、证据保全的司法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但现实是,绝大多数税务稽查人员仍在沿用先前的取证方式及习惯。可以说这是当前税务稽查工作的软肋之一,应 当引起各级税务机关及稽查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开展稽查管理制度的创新,采取“三位一体”的稽查制度,即案件交换检查,大要案督办和询问电子监控制度。推广稽查建议制度,以查促管。

3、稽查工作的总体方向在一定时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在税收收入任务能够完成的情况下,要及时把收入型稽查向执法型稽查转变。个人观点,执法型稽查才是“王道”。稽查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多补一点税款,而是为了督促纳税人按实申报纳税,只有执法型稽查才能达到这一目标。税收自查的方式应当适时退出,慎用少用。其实组织企业自查从税务机关的职能来讲,更多地应该交给税收管理和评估部门。稽查局应该专司偷、逃、骗、抗税案件的查处。每年查处一定数量的大要案,形成一定的震慑力,更有利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

4、对稽查相关的法律制度争议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争取早日修改税收征管法,对以逃避追缴税款为目的而注销工商登记或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由原纳税人的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对于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的标准存在的争议,本人的观点是,由于“刑法第九十九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刑法修正案是刑法的组成部分,这一条款同样适用,所以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到两次以上行政 处罚的稽查案件,就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5、加快稽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探索建立大型的稽查选案信息库,以计算机选案为基础,配合人工分析选案,解决选案难的老问题,把实际的选案准确率提高到85%以上。加快电子查账软件的应用,探索电子查账的技能,通过实战演练,增强对应用计算机软件记账企业的检查效果。

计量惠民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D2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2-2

0 引言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必须加大力度改进和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国有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 新时期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做好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应对新形势、实现发展的迫切需要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长期影响,部分国有企业在长时间内都不能取得快速发展。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国有企业只有加强党建工作建设,积极吸收年轻的党建工作者,他们学历高、思维活跃、眼界开阔,才能在党建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好地把握国际和国内发展形势,辅助国有企业领导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以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开展党建工作,从而适应新时期的国有企业的发展要求。

1.2 做好党建工作是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党建工作是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强力的政治引擎,通过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使党的理论政策优势、党员队伍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基础优势等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使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2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国有企业对基层党建工作不够重视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基层党建工作,但是还有部分国有企业没有重视基层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他们只是单纯地认为只要抓好经济就能够促进党建工作,殊不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不仅能够规范员工的思想行为,还能间接地促进国有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进行,企业面临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不得不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但是企业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因为党建工作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基层员工的工作执行能力。

2.2 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方法相对落后

国有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方式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比如,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在开展基层员工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会议或者报告的形式将上级领导的指示传达给基层员工,这种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很难吸引青年员工的注意力,当然也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改变这种落后的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发挥基层党建工作的作用。

2.3 企业党建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

在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者大多都是由兼职的党员干部来担任的,他们往往缺乏党建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理想信念比较单薄,缺乏为基层职工群众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职工认可程度不高,很多党建工作者存在严重的现实利益思想,不能满足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党建工作者被减员,再加上这一工作薪资待遇一般不高,很难吸引到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党建工作人才,导致国有企业党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不高,不利于国有企业在新时期的稳定持续发展。

2.4 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存在思想作风问题

对于国有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来说,思想作风非常重要。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基层党建存在严重的思想作风问题,有的员工开始摒弃以往的传统道德理念,他们的思想中滋生了很多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同时,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员工也都开始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缺少了以往的吃苦精神,一旦遇到艰辛的工作,他们就会开始发牢骚、不上进。除此之外,部分国有企业的员工缺乏内部集体主义价值观,他们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有的甚至损害他人利益,从而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最终忽视了自己对企业集体的责任和奉献。

3 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国企党建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保证国企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必须要让基层队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保证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要尊重广大基层员工的人格尊严和个性发展,要体现员工的人文精神;再次,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还要同广大员工的基本利益相结合,要切实为员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员工体会到企业的关怀,这样员工才能从思想上接受党建工作,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企业的经济建设中去。

3.2 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国有企业要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必须要创新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使党建工作适应当前形势的不断变化。要创新党建工作的内容必须要让党建工作人员深入到基层员工的内部,真正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解决员工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创新国企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除了要改变过去的模式外,还要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QQ、微信平台的建立,为基层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员工参与党建工作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文艺节目的形式,通过小品将党建工作的内容体现出来,这样员工在欣赏娱乐节目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思想政治意识得到了提升。

3.3 提高党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一名合格的党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党建工作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以及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为了切实发挥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国有企业有必要对党务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以改进现阶段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首先,企业要多组织党务工作人员进行理论学习,使其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及政策,提高思想的敏感性,强调党务工作人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其次,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国有企业还要传授党务工作者必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知识,使党建工作切实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当中,使全体职工参与到企业党建工作当中,为国有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此外,在进行党务工作人员选拔时,企业可以通过外聘、内部选举、公开选拔等多种方式来开展,多为有能力的人才提供机会和平台,使党建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3.4 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

首先,党风廉政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点,因此,国有企业应该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并对基层党组织的成员加强警示教育,保证所有的党员都能够树立廉政意识;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党员做廉政教育,并结合自身发展建立相应的廉政文化,从而避免贪污腐败的现象发生。

其次,国有企业还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才能提高党建工作的水平。党支部应该主动关心基层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一旦发现他们有任何困难,就应该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尽力满足基层员工的需求,整合多元价值理念,从而不断传承奉献精神。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国企党建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黄慧.论新时期国企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5+8.

[2] 王志顶.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5(08):159.

[3] 章元.关于新时期国企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基于公共管理学视角的决策研讨会论文集(上)[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

[4] 付立勤,黄燕林.浅谈新时期国企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2):96.

[5] 范金娜,姚宏枝,敖忠平,王民娟.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国企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10):58.

计量惠民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篇5

关键词:新形势;地勘单位;政工工作;对策

一、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政工工作面临的挑战

完善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政工工作需要对当前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首先,对职工的思想状况缺乏有效掌握,政工工作开展缺乏依据。新形势下很多政工工作者没有突破传统的工作观念和形式,对职工的个性发展、自身价值缺乏相应的考虑,使得政工工作常常流于形式。其次,对行业发展变革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适应。在地勘行业改革的过程中,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在地勘企业内部日益凸显,一些政工工作人员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还没有探索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教育手段滞后、对职工道德和思想水平提升认识不足等问题在地勘单位屡见不鲜。最后,政工干部缺乏对地勘单位员工的必要了解和沟通,存在以罚当教的问题,单调乏味、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的教育方式很难收获成效[1]。

二、解决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政工工作面临问题的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人也是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政工工作的客体和主体,因此应当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各项政工工作。通过在政工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实现对地勘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的深入了解和掌握,进而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外延的有效研究。地勘单位要在实现人的价值、把握人的要求、尊重人的个性的前提下,以干部职工最为关心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为核心,对单位政工工作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将更多的感召力、说服力、生命力融入到政工工作当中。

(二)对工作机制进行完善。首先,对政工工作保障机制进行完善。对保障机制进行建立健全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物质、经费、组织等要素。具体操作中应当对政工工作领导机构进行完善,以工作需要为基础设置专职党委书记或党委副书记于规模较大的地勘单位,并对党建、政工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负责。同时对经费保障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在年度预算中纳入政工工作经费,并根据人数或者工资总额从中提取一定经费支持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此外还应当划拨一部分经费给基层支部,进而为其专门的学习宣传材料和必要的支部活动费用提供保障[2]。其次,对政工工作考核机制进行完善。应当在绩效考核和地勘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中纳入政工工作,并在具体的岗位职责、具体业务和规章制度之中列入政工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而对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进行完善。与此同时要在具体工作中有机结合经济工作考核和政工工作考核,促进经济指标和政工工作的共同实现。地勘单位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定期考核制度,对内部考核制度进行完善,最终促进层层考核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创新工作方法。首先,在政工工作中传播正能量。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差异性、多变性、选择性、独立性是人们思想活动的重要特点,人们的内部思想、舆论的多元化趋势愈发明显。所以应当将正面宣传作为地勘单位政工工作的主要原则,使得多样性的思想在一元化思想的作用下实现有效整合。在具体工作中政工工作人员应当通过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方式,促进全员团结奋进的力量的充分发挥。同时政工工作人员应当对职工群体的思想状态进行及时分析和了解,进而对思想动态收集反应制度和思想状况定期研究分析制度进行科学建立,进而为地勘单位政工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助力。其次,在政工工作中引入心理疏导。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的政工工作应当将引入情感关怀,通过对人的内心和谐、人的需求、人的感受的关注,实现政工工作全过程渗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当充分重视职工文化素质不断提升、眼界更加宽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趋复杂的新情况,通过心理学、社会学、大众传播学等学科最新成果的运用对人的思想变化进行剖析、对人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塑造,实现政工工作说服力的进一步提升,通过政工工作人文价值的彰显发挥好、保护好、引导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再次,对地勘单位政工工作的传播方式进行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的地勘单位的政工工作不仅在方法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具有更高要求,同时在教育的实现性、内容的多样性、观念的开放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播途径方式多样化、传播手段高科技化、传播速度快捷化是现阶段信息传播方式的重要特点,其中趣味性大、互动性强化、时空局限性小、传播速度快的信息网络为地勘单位政工工作开辟了新平台。地勘单位的政工工作还应当对宣传栏、内部刊物、工作简报等传统信息交流手段进行充分利用,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为指导,强化对现代科技成果的吸收,进而建立健全现代传播方式。地勘单位通过建立健全政工工作微博、设计网络意见信箱、开办职工网络论坛、建立网站等措施实现互联网、局域网的解答问题、通报情况、宣传政策的引导和沟通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强化政工队伍建设。首先,对地勘单位政工队伍的人员配备进行强化。地勘单位在具体操作中应当从精干高效、专兼职政工干部相结合的原则出发,对政工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充实。同时通过对员工实干精神、业务能力、素质情况、党性原则进行重点考察,选拔其中各方面素质优越的人员担任单位政工队伍领导。此外还应当在理论素养高、政治觉悟高的职工中,选择一位作为政工队伍的党支部书记,进而形成一支工作能力强、符合新形势工作需要的政工队伍。最后地勘单位领导应在政工队伍成员在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予以充分的关怀,并保证政工队伍人员的待遇和福利的落实,促进政工队伍成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政工工作中。其次,强化对地勘单位政工队伍人员的培训。地勘单位在政工队伍建设中应当对提高、培养、使用、选拔相结合的原则进而有效贯彻,通过对行之有效的政工干部能力培养体系的制定,达到对政工队伍成员进行教育培训的目的,最终实现政工队伍整体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实践当中地勘单位可以通过对外出学习、召开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的方式进行综合运用,推动政工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的连续提升,最终增强他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

结语: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政工工作面临的问

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但本文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地勘单位管理人员能够加强重视,结合政工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提升地勘单位政工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严石红. 我国企业政工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6):54.

计量惠民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篇6

【关键词】信息时代 大学生就业 挑战与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更新和发展,信息化建设也在社会建设中取得非常大进步,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也会深深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影响,我们正在快速进入信息化时代。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他们学习、生活、社交、娱乐等方式,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大学生就业者来说,传统的就业思维与理念,已经显得有些落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信息时代下大学生的特点

目前,高校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均为90后,9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不断成长的一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深受互联网信息的影响,在信息时代这个大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鲜明的特点。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迅速快捷,大学生足不出户,仅靠互联网便能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这就造就了大学生独特的信息敏感力。信息时代带给了大学生无数的新鲜事物,新的知识,新的思潮以及新的理念,使得他们的思想变得十分活跃,他们更加爱追求个性的表达,渴望获得更多的自由,希望自己的个性被尊重,不愿意被束缚在传统的条条框框内,希望打破传统,张扬个性。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手机不离身,微信、微博玩不断,每天都在刷微博,刷朋友圈,这些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主流,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信息时代下大学生的这种思想和行为特点,毫无疑问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信息时代下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

1.大学生就业制度明显落后。信息时代给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的冲击,使得他们的个性得到解放,不再愿意受传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这就使得传统的大学生就业制度不再适用,已经明显落后。传统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太过严格与死板,完全限制了大学生的自由,个性难以得到表达,这在信息时代,这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是难以行得通的,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高校必须要转变就业观念,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就业制度。

2.网络环境给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每天都要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在方便了大学生的同时,也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思想发生变化,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便会沉迷网络,沉迷网络游戏,从而影响学业,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应对信息时代下,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

3.新媒体舆论导向给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挑战。近年来,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这些新媒体以其迅速、方便、快捷等优点,迅速捕获了高校大学生的青睐,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流。这些新媒体具有极强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在这些媒体的交流平台上,以微信公众号为例,这些公众号里边的文章或者发言,对大学生的思想以及价值观,具有很大的舆论导向作用,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三、信息时代下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分析

1.创新大学生就业制度。传统束缚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各个高校必须要进行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理念,实施人性化就业制度。大学生就业者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其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大学生就业者还要注意观察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着力解决他们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

2.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就业。为避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高校学生就业者要积极占据新媒体大学生就业新阵地,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有效的控制新媒体舆论导向,提高大学生就业效率。高校可以着力打造大学生就业微信平台,通过微信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大学生就业工作线上和线下的同步进行。

3.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就业。大学生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主体,高校学生就业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就业工作当中来,尤其是将广大学生干部吸引到大学生就业团队中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决策权,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回应学生关于学生就业方面的建议,对大学生做出的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

总之,信息时代给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者一定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新就业制度,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打造大学生就业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到学生就业工作当中来,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就业,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大学生就业效率,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燕文,刘洁.从职业生涯管理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构想——以一所综合性大学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1).

上一篇:议论文写作专题之一下一篇:保送生面试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