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孩子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爱留守孩子(精选9篇)

关爱留守孩子 篇1

近日,中心学校“心理疏导班”正式开课。该班由学校校长担任顾问,主管政教的副校长和政教主任任正、副班主任,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老师任科任教师。

中心学校地处偏远,是典型的农村中学,由于外出务工的家长逐年增多,留守学生也日益增多,很多留守学生发展成“问题少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研究后决定开办此班,并聘请今秋新招教师中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喻斌老师担任科任教师,留守学生及各班问题学生为班级成员。每周集中授课两课时,依据个性差异,每周不定期进行个别或小组座谈。

关爱留守孩子 篇2

由于留守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 孩子的监护人大多只能管理好孩子的衣食起居, 很难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学习要求, 对孩子的性格特点也不十分了解。另外, 由于心理隔阂, 他们也难与孩子进行很好的沟通。而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教师, 就不仅要关心这些孩子的学习, 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 了解他们的心里需求, 做好留守孩子的知心朋友, 经常与留守孩子谈心, 让他们懂得父母在外务工的不容易, 理解父母丢下他们的迫不得已;让他们学会善解人意, 懂得与自己的监管人融洽相处, 尊重体谅自己的监护人。让他们知道, 父母不在身边, 就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 有什么话大胆地跟老师说, 有什么困难毫不顾忌地告诉老师。

二、架起留守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桥梁

留守孩子的父母虽然不能时刻监管自己的孩子, 但亲情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师, 要充分利用亲情这份教育资源。平时, 教师要通过电话勤于孩子的父母联系, 反映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如果孩子在学校有什么异常表现, 要及时告之孩子的父母, 利用父母亲情的力量教育孩子。由于在外务工的家长, 大多没有时间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 作为教师, 还应当经常对孩子的父母做远程家教方面的辅导和提醒。提醒家长不能因为长期在外, 在电话中就一味地娇宠孩子, 不能用金钱来弥补对孩子的感情缺失;提醒家长要多与孩子的监护人联系, 经常了解孩子的身体和学习情况。我班有8个留守孩子, 他们父母的电话都被我输入了自己的手机。每隔一段时间, 这些孩子的父母都会主动打电话向我询问孩子的情况, 有时他们忙得疏忽了, 我也会通过电话向他们反映孩子的情况。我心中非常清楚, 为了学生, 我损失了不少电话费, 但我却架起了爱的桥梁。

三、为留守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生存空间

关爱“留守”孩子之我见 篇3

一、要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

班上的孩子家住在哪里?家里几口人?干什么工作?住什么房子?孩子在家里又是什么样子?这一连串基本而简单的问题,我们教师应尽量加以了解。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时,一定要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样。教师也要了解自己教育的对象。许多教师简单地认为: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坏学生。俨然,在教师眼中的孩子仅仅是学生。

虽然家访似乎是一个很传统的方式,无论速度和效率,它无法与打电话、开家长会相比。然而,通过家访,它却能让你掌握学生真实而全面的情况。我在家访过程中发现,隔代的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无形中助长了孩子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有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到了家里,书包一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像个小皇帝;也有的成绩并不很好的学生,到了家,又是做饭,又是扫地,为爷爷奶奶减轻了不少负担。因此,通过家访,可以近距离接触我们的学生,尤其对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教育学生提供最起码的依据。

二、把握学生心理,从情感上关爱他们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的父母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在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关怀,这将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其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留守学生最渴望的是亲情,是关爱。针对班上几名留守学生的情况,我首先采取的办法就是和他们谈心,从谈心中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谈心中让他们明白父母在外打工的不易,他们在外打工的目的是为了整个家庭,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也应为家庭、家长分忧,自觉地努力学习、好好生活,不要让父母担心。当父母不在家时,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更应自觉、自爱、自强。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班主任只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走进他们心里,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三、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

我班的一名女生爱打小报告,班上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向我汇报。时间一长,班上的同学对她很有看法,很快,她的情绪低落了不少,成绩也退步了。经了解,我才发现她爸爸外出打工,她和继母及继母带来的弟弟一起生活。弟弟当然是继母的掌上明珠。于是,在家里她再也得不到往日的呵护。这样一来,她便在学校里想方设法吸引教师的注意,“打小报告”其实是她吸引教师注意的一种方式。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找她谈话。一方面,我告诉她如何正确对待同学间的小矛盾,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另一方面,我鼓励她好好学习,还让她担任小组长。随后我又多次找她谈心,告诉她做人的道理。不久,她和班上的同学能和睦相处了,学习上也有明显进步。总之,留守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情感缺失,教师只要多一份关心,他们就多一份温暖。

四、把班级打造成和谐的大家庭

家庭和班级都是一个集体。为什么不能把班级打造成为和谐温暖的大家庭呢?我们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带领孩子一起出去踏青野炊,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可以为留守孩子过集体生日,分享生日蛋糕,互送生日礼物,附上生日祝福;可以让父母在家的学生邀请留守孩子到他家玩,一同感受父爱母爱的温暖;可以搞班级联欢,让孩子们唱歌、跳舞、说相声、猜谜、做游戏,体会生活在大家庭里的幸福与快乐;还可以组建学习互组小分队,让友情填补亲情的空白……在这些活动中,使孩子们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浓浓的亲情氛围中,享受到家的温馨。

这些孩子之所以出现学习、性格、品德等方面的问题,其与父母不在身边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多创造机会,哪怕让他们与家长“间接接触”,总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可鼓励留守的孩子们通过电话、书信等途径与在外的父母保持联系。班主任每学期对全班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的家访,希望家长多打电话、多写信与学校联系。呼吁家长要负起做父母的责任,给留守孩子以更多的关爱。要经常利用电话、书信和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使孩子感到父母虽不在身边,心里是牵挂着他们的。只有经常联系,父母就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孩子也可以及时了解大人的工作状况,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激发起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念头。更重要的还会让学生感到父母并没有远离自己,好像时刻在自己的身边,关心自己。这样既传递了信息,又传达了感情,还沟通了心灵。

关爱留守妇女儿童关爱活动 篇4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而众多妇女儿童则留守农村。**乡现有农村留守妇女924人,留守儿童510人。为切实做好关爱留守人员工作,乡妇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妇联职责,丰富活动载体,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关爱留守人群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逐步构建了服务农村留守人群的工作体系,切实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总结如下:

一、完善机构,加强领导

组建“留守儿童之家”、“妇女之家”。开展调查统计,摸清留守妇女儿童底数。建立了留守妇女儿童情况台帐信息库,规范管理。充分利用节假日大批务工人员返乡之际,依托健全的村级组织网络,摸清并掌握留守家属基本情况,重点了解留守儿童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等基础情况,完善留守儿童花名册、登记表、监护人登记表,建立外出务工农民家庭情况档案。

二、搭建平台,推进服务。

组织充分发挥“妇女之家”在服务留守妇女儿童和家庭方面的阵地作用,动员乡妇女干部、志愿者、女村官、教师等担任农村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如秀观音村村官、五通塘村村官等为张福等人的“代理家长”;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等与五通塘村留守儿童陈婷、胡家沟村留守儿童王勇等结成对子,利用节假日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引导,情感关爱,了解她们的困难和需求,给予物质帮扶等服务。

三、丰富活动内容,关爱留守人员

开展访贫问苦、爱心帮扶活动。通过“妇女之家”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各种针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系列服务活动:联系农业技术推广站对留守人员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党村联系、大下乡等活动,机关干部到留守人员家中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在节日对特困留守家庭开展送温暖活动;首先,乡妇联把关心关爱留守妇女工作放在首位,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各项关爱活动,每年至少免费为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一次妇科疾病检查。在县妇联协调下,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2011年9月8日—9日广安东方妇科医院在乡政府大院内开展“母亲健康快车下乡”活动,2012年3月6日广安东方妇科医院再次来我乡为农村留守妇女“两癌”检查、“母亲健康快车”、“贫困母亲医疗救助”等活动。其次,乡妇联通过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捐资捐物、生产生活帮扶、维护权益等形式的“真情关爱留守家庭”活动,利用节日之际到村组、社区走访慰问贫困留守妇女儿童,帮助留守妇女儿童切实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把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及时送到他们身边。三是关注留守人员身心健康。积极引导留守人员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对留守妇女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法律知识培训、免费开展各项技能培训,提供心理咨询等,培养留守妇女“四自”精神,提高了母亲的综合素质,并对她们进行健康心理辅导和身体健康体格检查,满足留守人员身体健康需求和心理调适需求。四是实施“回归工程”。通过政府出台创业优惠政策、降低小额贷款的门槛、举办招聘会、加大科技致富的培训力度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形式,引凤还巢,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回乡就业,切实减少留守人员数量。

四、开展法制培训活动,提高法律意识

切实维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提高全乡妇女的法律素质,增强他们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邀请派出所、司法所长在乡二楼会议室开设了法律维权知识培训,内容主要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婚姻法》等为主要内容。采取知识讲座、现场咨询、发放资料等各种形式宣传男女平等、妇女维权渠道、家庭暴力的防止、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设立了妇女维权法律咨询站,组织人员向过往群众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反家庭暴力等方面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宣传资料。培养她们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法治理念,引导她们理性地对待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诉求,倡导学法辩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的社会氛围,鼓励指导妇女群众合理反映自己的诉求,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把维权与法律咨询宣传服务相结合,提高维权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五、示范点的建设

五通塘村位于**乡的西北方向,留守妇女儿童较多,乡把五通塘村作为试范点,五通塘村委提出四项措施开展关爱活动。

一是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深入调查走访。为便于开展留守妇女儿童调查摸底工作,调查了解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心理、健康和留守儿童学习、成长、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调查、走访、座谈情况,制定《五通塘村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方案》。

二是开展调查统计,摸清留守妇女儿童底数。建立了留守妇女儿童情况台帐和工作台帐,了解留守妇女儿童状况和困难,列出重点帮扶对象,以便及时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帮助。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支持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发展。定期干部走访、探望留守妇女,了解她们的困难和需求,为生产上存在特别困难的留守妇女家庭提供帮助。充分利用“妇女之家”和农村远程教育网定期组织留守妇女开展实用技术、法律知识、家庭教育、妇幼保健等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增收致富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注留守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积极联合民政等部门及社会爱心人士组建了以家庭教育、维权服务、心理咨询等为一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相关知识进村入校活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确保留守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关爱留守儿童总结 篇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这段时光的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状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县农民超多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超多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忙看管,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期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

二、应对现状,我校透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的作用。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必须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在结对的老师中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教师。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此刻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就应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构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2016年东屯镇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关爱“留守孩子”,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这就是我校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现将本学年留守孩子工作总结如下:

一、利用主题班队会,加强关爱。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会,各中队辅导员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活动方案,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队会。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在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校蔡东剑同学被评为莆田市留守孩子“自强少年”。

二、利用节日,加强关爱。

我校根据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同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六一节在全校开展了“庆六一,关爱留守孩子”大型游园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三、利用资料,加强关爱。

每个班级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表、手拉手好朋友结对子登计卡。每一位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

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四、利用“爱心天地”,加强关爱。

每个“留守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并在“留守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在各班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精办“爱心宣传栏”。

2017年东屯镇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校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切实做好关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这一工,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2、建立代理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学校还多方面联系社会上的爱心妈妈,至今有四名留守儿童找到了爱心社会妈妈,社会妈妈负责孩子的全年的学习开销,还定期到学校看望,节假日领回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对代理监护人每月进行一次家访。

三、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校园爸爸、校园妈妈——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感受温暖,快乐成长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学生之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过各种关爱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护网络并取得较好成效,留守儿童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还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出现了广大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校园爸爸妈妈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教师开展的“教师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

3、实行代理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代理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位教师需帮扶一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关爱留守老人 篇6

一.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动,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形成的农村特殊群体——“留守少年儿童”,(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南昌某乡村调查结果显示,全乡有留守儿童231人,其中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150人,占留守儿童人数的65%。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81人,占留守儿童人数的35%,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临时监护或隔代监护,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足20%,8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思想偏激的占40%,思想道德方面有问题的占30%,积极进步的占30%

二.活动目的:

尊老爱幼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为了培养我们同学的服务意识和积极贯彻,我们将开展主题为“走进乡村,关心需要关爱的人,用我们的爱铺出一条通往彩虹的路”的活动。我们身上荡漾着青春的气息,是感染社会的最强力量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爱心,给老人与儿童带去关爱、快乐和温暖的同时,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社会公德意识。

三.活动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爱心,给他人带去关爱、快乐和温暖的同时,树立榜样,造全社会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

四.活动名称:爱心行动·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

五.活动时间:2011年4 月

六.活动地点:

七.活动主题:走进乡村,关心需要关爱的人,用我们的爱铺出一条通往彩虹的路

八.活动道具:相机,一些医药物品。院旗(等)

九.活动对象:

十.服务内容:

1.对乡村进行调研,与当地部门联系,选定帮助对象,召开小组成员全体会

议,讨论并拟定活动计划,明确项目内容和项目分工。

2.取得学院团委的批准,并开出本次活动的许可证明

3.组织相关人员熟悉路线、地形和环境,准备活动设备(相机、我院院旗等)

4.确定参加活动的同学人数,积极动员同学们通力协作,圆满完成既定服务项目。

5.帮助孤寡老人打扫房屋,修理小物件,帮忙完成一些生活琐事(劈材,挑水等)如果需要,利用手头资源自己动手制作些简单家具等

6.陪孤寡老人聊天。尽可能帮助老人,让老人度过难忘的一天,也让我们自己有一段值得回味的记忆

7.对于留守儿童,我们可以陪他们游戏,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缝补衣服,做家务等)

8.在学习上,我们要为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让他们感受到解答题目的成就感而对学习感兴趣。

十一.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做好乡村调查工作,选定帮助对象,对帮助对象有一定了解后制定方案~

2出发前集中同学,清点人数,交代细节。

3.活动当天由青协会长带队下乡帮助服务对象,分派人手,安排工作,让事先的安排顺利有序的进行

4.相关人员负责全程跟踪拍摄,记录下大家与老人们渡过的分分秒秒。便于后期宣传及存档。让爱心传递。

5.组织同学与老人儿童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向院方负责人表示感谢,并对活动的不当之处请求谅解。

6.活动结束后,在指定地点集合,清点人数,返回学校

十二.后备预案:

1如有不愿接受帮助的老人或儿童,我们应耐心的与之交谈,防止帮扶对象以为我们是出于同情才对其帮助,从而伤害他人自尊心,我们应是出于关心爱护对方的心态去服务。遇到棘手的问题,视情况而定

十三.注意事项:

1、参加人员要注意安全,要有团队意识,遇到突发问题要及时上报负责组织带头人。

2、同学要秉持“文明礼貌,优质服务”的原则,以平等亲善的态度对待每位老人儿童,不得与任何老人儿童发生争执。且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

3、和老人接触时,需要小心翼翼,切忌碰到老年人,且不允许对老年人有任何危险动作,以免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5、同学要自觉遵照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完成工作,切不可不听指挥,蛮干乱干,扰乱工作计划,一切均需按照既定计划严格执行。不要改变物品的原来布局。

6、注意天气变化,做好下雨、刮风等不利天气的应对方案。

7、全体同学行动践行作为一个合格而优秀的青少年光荣使命。

8、尽量避免穿着过于时尚、鲜亮的服装。

关爱留守学生创建和谐校园 篇7

一、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留守学生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 是一项民生工程, 作为学校责无旁贷。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少先队大队部具体负责实施方案, 教导处、工会、后勤处通力协作, 多次召开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会议, 把这项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让全校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是推进学校发展、创建文明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关系着家庭和社会的安宁, 是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大事。

学校每学期初都要通过认真调查, 摸清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少先队大队部对留守学生的档案进行管理, 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 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 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 形成了以留守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二、温暖之家, 细致关怀流露真情

为了留守学生的心灵不再寂寞孤单, 为了让留守的学生在学校里也能感受家庭一样的温暖, 五华民族小学在少先队大队部建立了“留守学生之家”, 室内布置温馨、人性化, 配置档案资料柜并分班级存放留守学生档案袋。室内还开通了亲情电话, 配置一台计算机, 可以进行亲情视频聊天, 有一定数量的艺体器材和有可供阅读的图书。亲情电话的开通, 让留守学生在任何时间都能与家长联系、沟通, 既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情况, 也让留守学生经常能听到家长的声音, 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 增进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小小电话传真情, 真情的关爱让留守的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温暖。为了让这些留守的学生身心都能健康成长, 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咨询室, 聘请心理健康辅导教师, 对留守学生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为留守学生提供倾诉的渠道, 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心理等问题, 使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导, 对他们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三、结对帮扶, 认真落实关爱工程

学校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学生充分关注, 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一位留守学生配备帮扶教师, 全校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帮扶活动中来。帮扶教师期初、期中、期末到留守学生家中, 了解留守学生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学生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 增进他们与父母的情感;每月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 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平时, 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 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 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 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帮扶教师成为了留守学生可以信赖和依赖的“代理家长”。

帮扶教师们时刻都牵挂留守学生, 每逢节假日, 都能看到一幅幅感人的画面:端午节的时候, 帮扶教师把留守学生带到家里吃粽子;中秋节到了, 帮扶教师买来爱心月饼和水果让学生们带回家;“六·一”节之际, 帮扶教师会为学生购买漂亮的新衣服……五华民族小学民族班的学生中同样有留守学生, 他们寄宿在学校, 更加渴望得到家庭般的温暖。平时, 帮扶教师会在休息时间到学校里教学生们洗衣、叠被、整理房间;帮扶教师会利用双休日到学校辅导他们做作业;留守学生过生日时, 帮扶教师会像父母一样为他们庆祝生日。来自帮扶教师的爱像雨后的阳光一样温暖, 暖暖的爱撒落在学生的心中, 让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丰富活动, 拓展延伸关爱工作

为了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 让他们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 锻炼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学校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留守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

1.开设兴趣小组活动。由于五华民族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居多, 留守学生中也有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 所以在兴趣小组活动中相应开展了陀螺、丢包、射弩、嘎秧舞、木鼓舞、象脚鼓等一些民族民间艺术及体育活动。通过丰富的兴趣活动, 让学生更热爱校园生活, 增进了民族团结,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创新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2.开展“七彩课堂”活动。“七彩课堂”是围绕对留守学生的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内容所开展的活动, 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一节课。在七彩课堂, 教师像父母一样关心留守学生, 为他们开展课业辅导、心理辅导;带领学生去县城参观游玩, 如耿马佛寺、新农村民居、公园、广场等。通过游玩、讲解等形式, 增强了留守学生对城市风情的认知, 从而增强了对城市的了解。

3.举行各类竞赛、文艺汇演活动。在英语演讲比赛、跳绳比赛、橡皮筋比赛、书法绘画等活动中, 都可以看到留守学生在比赛场上自信的身影, 看到留守学生的一张张奖状, 看到留守学生灿烂的笑脸, 看到留守学生自豪的神情, 听到来自留守学生心灵深处自强不息的声音。学校的各项活动为留守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 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 个性得到张扬。学生们编排的音乐剧《留守的心灵不再孤单》在县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学生们的真情表演感动了全场, 不少教师和家长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他们动情地说:“这群孩子演得真投入, 可以成为小演员了!”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8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心理;学习;生活;品德

一、留守儿童现状及表现分析

我们知道很多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致使孩子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策略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这个时候班主任最重要的就是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谈心找到孩子的困惑点,理解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思想出发站在孩子的那一面。用一颗真诚的心,用真爱去和孩子交往。努力增强孩子的自尊心,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除了父母长辈的关心以外还有更多的人在关心他们。让孩子从心理上转变被父母遗弃的想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觉得校园生活充实而美好。

三、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及策略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成绩好了,无人赞赏;学成绩差了,无人指责。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于是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此时有经验的班主任首先应该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家庭背景,掌握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针对留守儿童的这种情况,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或等其父母回家探亲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四、留守儿童生活问题及策略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

五、留守儿童的品德问题及策略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特别注重留守儿童的个体教育,我班学生小涛,学习成绩好,头脑聪明、背书快。但是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很少与孩子沟通,他住在伯父家,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说学习,什么都给他,几百元的学习机,他当游戏机玩,很少顾及他学习以外的东西,造成他成了一个个性孩子,上课坐不稳,课堂随意说话,不讲卫生,乱拿别人的东西。老师布置的作业爱做就做,不爱做就不做。因为懒,成绩下降了很多,与同学关系也很差,几乎没有同学愿意与他坐,与他合伙值日。

对此现象,我作为班主任从教他学会与同学相处,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他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他,并教会他向好的学,正确引导他,耐心辅导他,培养他慢慢养成好习惯,作业天天检查,个人卫生天天促督,安排一些性格好的同学主动跟他交往,放假时,与他伯父联系、沟通交流,由他伯父好好照顾他、鼓励他、关怀他。现在他几乎变了很多,值日主动打扫卫生,个人卫生也很讲究,东西放得有条有理、学习态度也很端正、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做。由此可见,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是有成效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长期不在父母身边衣、食、住、行都要靠他人照看。天气热了不能及时换上单衣;天气冷了不能及时穿暖;一日三餐不能科学的根据儿童成长需求摄入;居住条件卫生,安全都存在很大隐患;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与班级正常孩子有很大偏差。班主任面对这一系列无法改变的现实最重要的是不放弃。找到转变问题的根本—孩子本身。这些家庭带来的问题虽然给孩子带来很多不便,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志气、敢担当。老师抓住孩子与众不同之处,树立榜样,班内大加赞赏,让这部分孩子体会到于他人不同的优越感,树立生活自信。老师适当的交给这部分学生一些班级琐碎小事,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班级内有他们的活动舞台。特别是在劳动中发挥留守儿童的长处,因为这些孩子不怕脏.不怕累,只要老师信任他们会努力做到最好。老师还要经常做的是多给做事的机会,每次事情过后多给肯定和表扬。课上多给与关注,课下多进行沟通,了解生活中的困难,让班内同学互相帮助使这一部分同学融入集体之中。

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多数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彭冬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形式[J].广西教育,2008年10期

关爱留守 篇9

为解除外出务工家长后顾之忧,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中学自2008年起对留守儿童实施“一三三”关爱工程,即一项承诺;三个岗位(贫困留守儿童岗、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岗、学习困难留守儿童岗);二项考核(受助留守儿童考核、学校考核)。学校通过对全校留守学生的调查,统计出需要帮扶的三类留守学生:贫困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留守学生、学习困难留守学生。组织全体教职工认领岗位和受助学生,分析研究,找到影响这些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受助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建立帮扶学生档案,签订承诺书。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学校与党员教师签定帮扶留守学生工作承诺书。

省妇联领导参观紫庄中学留守儿童档案室

二、建立健全教职工与帮扶学生的谈心制度。教职工要经常与结队学生谈心,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职工要不时与帮扶互相交流、沟通,掌握杯帮扶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教职工、受助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教职工与留守儿童谈心

三、开展人文关爱活动。注重对帮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思想上出现问题、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结对教职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多与学生交流,作到细致入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他们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结对学生积极参加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和学校、老师们对他们的关心。

快乐的集体生日

四、加强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电话家访、实地家访等方式充分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五、建立研讨、交流制度。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帮扶工作的效果,发挥学校在“一三二”工程中的积极作用。

六、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一三二”工程实施情况将作为全体教职工学期考核和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年终评出留守工作模范教师,也就是学校的先进工作者,凡工作不够认真深入的不得参加学校的评优评先活动

建立长效机制,关爱留守儿童

]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祝全省少年儿童节日快乐。团省委要高度关注留守儿童现象,多一些„知心姐姐、知心哥哥‟,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快乐健康地生活和成长。

”“六一”儿童节前夕,在读完资兴市何家山中心完小四年级学生李郴的来信后,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作出这样的批示。(2007年5月29日《湖南日报》)

统计表明,目前大约有1.2亿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了改善家庭生活和后辈命运,背井离乡进城务工或经商,留下了近2000万不超过十四周岁的孩子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远亲近邻家生活,甚至独守门户独理生活。这些留守儿童成了农村社会一个独特“风景”,一方面,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往往感到“情感缺失”、“情感饥饿”;另一方面,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不少留守儿童的性格产生了严重偏差。因此,如何关爱这个特殊群体,让他们象其他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是我们整个社会不能不认真考虑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问题背后是中国农民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社会对农民的关心还远远不够。关爱留守儿童,关系到农民工权益的维护,甚至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陕西考察期间,专门到农村看望部分留守儿童,并对随行的各级领导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农村基层组织、学校和全社会都要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医疗、安全等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使他们健康成长,也使外出打工人员无后顾之忧。

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期望有个人长期做自己的“知心哥哥”、“知心姐姐”无疑是每一个留守儿童心中美丽的梦想。如今,200余万的三湘留守儿童的这一梦想将成为现实。在省委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共青团湖南省委牵头,准备建立一支3万人以上关爱留守儿童的“知心队伍”,挑选更多的“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结对帮扶留守儿童,通过长期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同时,不断推动相关立法工作,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等等。

常言道:儿童的心灵是一块可以随意耕作的沃土,种下跳蚤,决不可收获龙种;种下冷漠,决不可收获美好;种下失望,决不可收获希望。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湖南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加入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列,成为“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困难和情感、心理问题,让他们得以快乐健康地生活和成长,探索出了一条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社会帮助的有效途径,这正是和谐社会之福。

泸溪县关爱留守儿童措施与实效

2008-08-04 17:59:47 凤网 网友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进一步流动,农村出现了“空巢”现象,“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随之诞生,与留守儿童成长相关的问题也形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如何让每个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成为我县党委、政府关注并积极探索解决的焦点问题。自2006年,县委、县政府就组织干部深入广泛的开展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切实有效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了各单位的目标工作,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抓: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构建爱心机制

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并十分重视这一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包太洋同志任组长,副县长姚元喜任副组长,县妇联、县教育局、团县委、县财政局等9个单位为成员的关爱留守人责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各级各部门和全县各中小学 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董清云、县长刘时进多次召开研究留守儿童专题会议,并深入留守儿童集中的中小学现场办公。县委中心组专门聘请了省委党校周喻民教授来我县进行留守儿童工作专题讲座。根据各部门的调研与实践,制定了《泸溪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二、部门联动,整合资源,营造爱心氛围

1、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各个学校、乡镇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做到“三清”、“三多”、“三沟通”。“三清”: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清,留守儿童监护人基本情况清,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方法清。“三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开展关怀活动多、留守儿童家访多。“三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代管人沟通,定期与校外义务辅导员沟通。

2、发挥家庭基础作用。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是儿女的温暖的港湾,父母亲的血缘亲情,无人替代。为了解决留守儿童与父母亲的沟通,县财政每年拿出4万元为每个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留守儿童可免费与外出父母进行亲情沟通。并且明确了留守儿童父母的责任,在外出前由乡镇、村与其签订外出务工合同,明确其监护责任和抚养责任,要求外出人员每年回家至少一次,每月写一封家书,每周打一个亲情电话。要求临时监护人员必须保证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由学校组织留守儿童每半个月为父母写一封信,汇报学习、生活、思想情况,通过与父母的沟通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3、发挥社会服务作用,每个系统每个单位与乡镇以结对子的形式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各乡镇的每个村有一名爱心联络员,负责“关爱”活动的联络指导工作,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各个单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一名党员联系一名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各乡镇、各学校为每个留守儿童落实监护人,无监护人的由学校老师、所在村党员、邻居、亲戚组成邻里管护网;向社会募集爱心志愿者,目前在县妇联的倡议下,已募集千余名爱心人士为爱心志愿者,他(她)们将分期分批组织各类活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三、教育先行,财政买单,创建爱心阵地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途中安全及校外监护难到位的问题,由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在每个乡镇开办一所寄宿制学校。每个学校聘请1—2名生活老师,解决年龄偏小生活无法自理的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村,增办教学点,解决低年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学校、村部建立“爱心之家”。做到六有:有牌子、有场地、有设施(爱心电话、爱心电脑、爱心图书)、有制度、有活动、有志愿者。让每一个留守儿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能感受到一种温暖。

四、创新载体,树立品牌,开展爱心活动

为了唤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县妇联、县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在2006年冬季,县妇联向社会募集百名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编织爱心毛衣;2007年在全国妇联少儿基金会及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在达岚中心学校建起了第一个爱心宿舍,解决了200名留守儿童住宿难的问题;2007年,县妇联组织部分留守儿童参加湖南省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开阔了视野。今年夏天,县财政拿出10万元用于泸溪县百名留守儿童红色之旅活动;今年年初,与州妇联、州关工委取得联系,为灾后的留守儿童捐赠价值5千元生活学习用品,澳门大学、吉首大学、州101网校大学生志愿者来我县开展系列爱心活动;连续两年县妇联联合县卫生局老年卫生协会专家进村入户为留守儿童免费体检。2008年,在中国索尼公司的援助下为达岚、合水小学捐赠了400套高标准课桌,打造出“爱心教室”。在今年六一前夕,县妇联联系县地税局、县移动公司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并开展了向留守儿童父母发出一封《致留守儿童父母的一封信》活动,当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信发出后,在外的父母亲们纷纷为孩子们打来电话,让留守孩子感受到父母亲的关怀。各学校相继开展了一封家书评选活动,为留守儿童过生日有意义活动。在今年内,由县妇联、县教育局、团县委将组织开展“五好留守儿童”、“优秀外出父母”活动。县妇联、县电视台联合制作了泸溪县留守儿童专题片、留守儿童专访节目。强化宣传,推介一批典型,树立一批模范,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督查,严格奖惩,落实评估机制

县委、县政府督查室把督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及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县妇联在年初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乡镇、单位妇联、妇委会的目标管理,并要求有实施方案、示范点、典型材料、总结。县教育局把关爱工作列入各学校目标管理和教师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县委、县政府对实施关爱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行动迟缓工作没有起色和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

我县留守儿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已初具特色,初显成效。但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措施,细化载体,优化氛围。我们相信每一个留守儿童将与所有的孩子一样共享一片蓝天。

泗洪县青阳镇关工委

青阳镇是泗洪县城座下镇,辖2个社区、1个原种场,面积262平方公里,人口20.5万。在镇党委领导下,镇关工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对孤弃儿童、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弱势儿童的关爱工作,让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健康快乐成长,努力构建和谐发展新青阳。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相关组织网络

镇上成立了“关爱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政工的副书记挂帅,镇关工委领导具体负责,镇妇联、青年、民政等部门参与配合,各社区、分场、居委会相应成立组织,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将关爱帮扶任务分解细化、明确责任主体,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大家都来关心、扶助弱势儿童。

二、走访调研,建立弱势儿童专项档案

为了弄清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儿童的基本情况,镇关工委牵头,组织民政、妇联、青年等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基层,协同居委会干部,开展入户调查,走访座谈,对全镇弱势儿童的学习、生活现状,供养情况和家庭收入等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存档、分类管理,建立了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孤弃儿童专项档案,为开展关爱帮扶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多措并举,将弱势儿童帮扶落到实处

1、出台制度,建立健全弱势儿童救助的长效机制。在党委政府支持下,关工委协调有关部门,一是把孤弃儿童和家庭困难的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二是通过协调,镇政府支持,为弱势儿童代交医疗保险,解决他们的看病问题。三是帮助弱势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在学校设立“春蕾班”、“春雨班”解决他们的上学问题,青阳小学与县妇联、团委联手共建“春蕾班”、“春雨班”各2个班级,根据学生年级不同采取插班就读,集中进行管理的方式。在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热心资助下,青阳小学每年减免弱势困难儿童学杂费1.8万元。青阳小学投资10万元新建寄宿中心,可为550名学生提供寄宿就读,对弱势儿童寄宿给予优惠。寄宿中心采取封闭式管理,满足弱势儿童上学需要。通过全方位救助,基本上解决了弱势儿童生存、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困难。

2、实施目标考核。为把关心关爱弱势儿童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镇党委每年都召开关心关爱弱势儿童教育工作目标签状大会。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并与经济工作一样,纳入居委会、各单位的年终责任目标考核。为强化措施落实,镇党委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年终进行考核奖惩,积极深入基层,走访调查、落实,以此促进关心关爱弱势儿童教育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3、社会参与,齐心合力,将弱势儿童救助工作落到实处。第一,开展镇三套班子成员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活动。由镇党委牵头,发动机关干部、“五老”人员与弱势儿童结对开展“1+1”或“2+1”方式帮扶。县委常委、镇党委书记刘加利与城东居委会孤儿陆瑞瑞结对帮扶,连续2年多次登门看望,共带去现金上千元,送去羽绒服、学习用具等;镇领导也于节假日、开学初为孤儿们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及学习用具,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第二,由镇民政办协调,政府出资,由有血缘关系的近亲家庭代养,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第三,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为弱势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镇教委对义务教育阶段弱势儿童免收借读费、教辅费和校服费;镇民政办把全镇所有农村弱势儿童全部纳入农村五保供养或低保范围;在全镇每年开展以救助弱势儿童为主题的集中捐赠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弱势儿童救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未成年孤弃儿是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平时既缺少亲情呵护,又无经济来源;有的不但上不了学,就连温饱问题也很难解决,这已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按照去年市关工委和市民政局的部署,我委共组织429名乡村干部和112名“五老”,走村串户,深入基层,对全县18个乡镇场、257个村居的未成年孤弃儿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普遍的调查,达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未成年孤弃儿共1124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2‰。其中,父母双亡159人,父亡母改嫁828人,失去父母的137人。未入学的(含辍学的)242人,已就业包括外出打工的37人,已享受城乡低保的780人,占69.4%;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755人,约占67%。为了确保这些孩子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我们采取多种措施,落实关爱孤弃儿行动。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调查。为了摸清未成年孤弃儿基本情况,我们县关工委和县民政局在抓好乡镇场面上调查的同时,深入到三庄、李口、众兴等乡镇和4所中小学作重点调查。有些乡镇分别成立后勤保障组、入村调查组、督查走访组,民政干部和“五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进村、到组、入户全面调查,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分别将各乡镇孤弃儿逐个登记填表。南刘集乡关工委为摸清全乡97名孤弃儿到底有哪些享受学校“两免一补”、“春蕾计划”和“希望工程”等救助,他们又深入到全乡6所中小学,逐班调查,终于查清了情况。三庄乡关工办主任汤景法不顾高血压,当他发现梨园村14组有名弃儿漏报,立即骑车到该村核实予以补登记。爱园镇关工委将全镇79名孤弃儿调查情况汇总后,组织四名老同志分头到各村对21名未入学孤弃儿进行回访,调查弄清楚这21名孤弃儿中有5名未到入学年龄,2名弱智,9名初中毕业后外出学徒打工,还有4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另有1女已和他人结婚。他们对四名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向镇政府分管领导作了回报,采取多种方法帮助这四名孩子又重新入学。

二、领导重视。2006年11月14日,当我们将《关于我县未成年孤弃儿情况调查报告》送至县委、县政府后,立刻引起县领导高度重视,不久,县长赵深同志在《调查报告》上批示:“此调查报告很好,请民政局及相关部门、各乡镇高度关注孤弃儿的救助问题。一要全部纳入城乡低保;二要享受新型合作医疗;三要保证有学上;四要减少控制犯罪,促进健康成长。请素青县长牵头落实。”随后,副县长沈素青、分管关工委工作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房庆忠也分别作了批示。县关工委按照县领导要求,和民政、教育等部门协调联系,迅速形成救助未成年孤弃儿的方案。根据建议方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未成年孤弃儿助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要求各乡镇场党委、政府和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关注未成年孤弃儿健康成长。同时决定:

第一,成立“泗阳县爱心慈善分会”,归县政府领导,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助养事务、资金管理。

第二,建立健全助养资金管理制度。设立专门银行帐户,建立收支帐册,配专人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每公布一次帐目或进行一次审计。完善审批制度,助养对象方案及助养金额由乡镇场关工委拟定、初审,分管领导签字,由慈善组织拨款,乡镇场关工委会同乡民政干部负责发放到人。

第三,确定助养对象:包括父母双亡、父亡母改嫁、失去父母的未成年孤弃儿及特困残疾儿。如果助养对象已超过18周岁但仍在校读书,仍可作为继续助养对象,直至毕业就业或打工时止。

第四,加强领导和管理。各乡镇场都要将助养未成年孤弃儿等特殊弱势群体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要有人分管,并要加强检查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挪用助养资金,不得徇私舞弊,助养对象每年初公示一次,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严格审批和发放领取手续。

三、措施得力。根据两办室的《意见》,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未成年孤弃儿救助工作。

民政部门:(1)对未参加城乡低保的344名未成年孤弃儿进行具体摸底,分别不同情况将他们全部纳入城乡低保;(2)对享受城乡低保的孤弃儿的补助标准比一般的享受对象高出10%;(3)积极向省民政厅和省慈善总会争取资金扶持。

教育部门:(1)对已入学的877名孤弃儿,除已享受“两免一补”的257人外,未纳入的620名中小学生全部纳入“两免一补”对象,免去书本费和住宿费,适当补助住校生生活费;(2)各校建立孤弃生档案,经常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有条件的学校给孤弃儿童选好代理家长;(3)对社会捐助的“春蕾班”、“希望工程”的资金或实物,优先照顾孤弃儿。

县妇联:(1)继续动员社会力量办好“春蕾班”,对孤弃女童确保优先予以照顾;(2)向省爱德基金会争取助养113名孤弃儿童,每生每年资助1340元已到位。

各乡镇场党委、政府:负责解决369名孤弃儿免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孤弃儿有病得到治疗,并动员所有公务员结对助养本辖区内的孤弃儿,将助养对象落实到人头。

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县处级干部每年捐资不少于200元;科级干部不少于100元、办事员和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不少于50元。县直机关公务员捐资统一交到县慈善分会统一安排使用。2月28日,县政府召开慈善募捐动员会,募集近400万元,用于救助孤弃儿和其他特困弱势群体。

四、关爱到位。关爱、资助孤弃儿是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最近,我们县乡关工委对242名未入学的孤弃儿再调查,其中未列入学年龄38人,外出务工的138人,弱势、参军、婚嫁27人,还有38人因家庭困难未入学。关工委通过组织“五老”结对帮助,已全部入学。去年县关工委对李口中学22名孤弃儿资助6400元。三庄乡退休老教师汤景法在家里办起小食堂,为孤弃儿等特困生提供饭食,门前挂着“代理家长食堂”。人民眼睛店老板捐助8000元为全县200多名孤弃儿和特困生免费赠送眼镜,而且还为每生订阅一份《关心下一代周报》。

上一篇:下雪的一天作文下一篇:煤炭调运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