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标准要求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普通话标准要求(精选7篇)

普通话标准要求 篇1

(1996年9月2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

国务院国发〔1992〕63号文件、国家教委教办〔1991〕522号文件对职业中学的幼师类、文秘类、公共服务类专业开设普通话课程均有明确规定。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国语〔1993〕68号文件还指出:“必须加强职业中学普及普通话的工作。要把掌握和使用普通话纳入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作为职业技能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能够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为此,特制定《职业中学普通话教学基本要求》。

职业中学各专业的普通话教学属于基本技能训练课,必须列入专业基本技能类的必修课。

本《要求》针对职业中学的师范类专业、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的专业和一般专业分别提出不同要求。

师范类专业包括幼儿师范、体育师范、艺术师范、普通师范等师范专业;

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的专业包括文秘、法律、警察、财会、金融、税务、经贸、工商管理、邮电和交通服务、医护、商业营销、广告、旅游、外事服务、餐厅客房服务等为社会各界直接服务,口语表达为基本职业技能之一的专业;一般专业指上述专业以外的各类专业。

本《要求》同时供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参照执行。

一、教学基本要求

(一)师范类专业

普通话教学原则上执行国家教育委员会1993年3月8日颁布的《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口语”课中的普通话教学部分,课时不得少于36学时,宜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第一个学期。

毕业年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均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其中北方话区学校毕业年级学生应有40%以上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南方方言区学校毕业年级学生应有20%以上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二)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的专业

学生毕业时应会说流畅的普通话,不必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普通话理论知识。具体要求是:

1.正确读出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和400个基本音节,熟练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的读音;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有准备的发言时,语句通顺流畅,词汇、语法很少有误,语音失分率在20%以下;自由交谈时,普通话比较流畅。

2.学生能了解本地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难点,基本上能够辨别方音、纠正误读。

3.学生在教学、集体活动和专业实践中,全部使用普通话;在校内各种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4.毕业年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均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其中北方话区学校毕业年级学生应有40%以上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南方方言区学校毕业年级学生应有20%以上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三)一般专业

1.比照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的专业的基本要求,适当放宽,对学生进行普通话口语教学和训练。

2.学生在教学、集体活动和专业实践中,全部使用普通话;在校内各种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3.毕业年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均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

二、普通话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普通话教学、训练必须同专业需求紧密结合。除师范类专业原则上执行师范院校的统一要求外,职业中学各专业普通话教学、训练在国家制定统编教材前,暂由省、市根据专业需求和本地方言特点,自行选定或自编讲授教材和训练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除讲授必要的普通话知识外,还应讲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

2.普通话课原则上应单独设课,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语文课和有关专业课中加强普通话口语训练。

3.职业中学的普通话课是职业技能训练课,在传授必要的知识的基础上,要重在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专业实习等各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普通话标准要求 篇2

现阶段的普通话水平测试, 主要是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受测人运用普通话能力的检测和评定。根据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要求, 测试包括四部分: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说话。每项内容都有各自的评判标准, 本文对“说话”项的评判标准给予解读。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 “说话”一项是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条件下, 运用普通话口语所达到的语音标准程度, 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和表达过程中自然流畅的程度。由于没有了文字材料的依托, 因此, 还要测试应试人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思维能力和临时组织语言及应变的能力。具体说明如下:

一、语音标准

语音标准是指语音符合普通话语音系统的规范, 体现在声母、韵母、声调上。

常见的声母错误有:

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相混:z、c、s与zh、ch、sh

舌尖中鼻音与舌尖中边音相混:n与l

唇齿音与舌根音相混:f与h

把部分零声母读作鼻辅音声母n或ng

把舌面音读成舌尖前音:j、q、x与z、c、s

常见的韵母错误有:

前后鼻音不分:n与ng

把撮口呼读成齐齿呼:ü与i

把圆唇读成不圆唇:o与e

复韵母开口度不到位:ao与ou, ai与ei

常见的声调错误有:

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把声调“甲”读成声调“乙”, 二是调类不同于普通话的4类, 或多于4类或少于4类。

“说话”测试项要求应试人脱离文字材料说话3分钟, 评分时对出现的语音错误 (音节发音错误) 量化扣分, 因此, 应试人要注意每一个音节的发音标准程度, 尤其是方言较重的人, 更应该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分析自己话语中的每一个字音, 通过对比, 认识到自己的发音在声、韵、调和音变方面与普通话标准有哪些差距。

二、用词恰当, 语法正确

语音是造成方言与普通话差异的最重要、最明显的要素, 所以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题项中, 语音测试所占的比重最大。但“说话”项是要求应试人自己组织语言, 所以词汇、语法的问题也不应忽视。

(一) 词汇

汉语的词类系统中, 大多数词都存在着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问题。如:

太阳—日头今天—今儿个鞋—孩子非常好—贼好

这些词语中, 每一组的后者都是方言词, 类似这样的词, 说话中要避免使用。

(二) 语法

相对来说, 语法问题稍轻于词汇问题, 但也要引起注意。如:你有吃饭吗?

这里实际的问题在南方方言中较为常见, 在北方方言中不太明显。

三、自然流畅

先说自然。

所谓“自然”, 指的是能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 不要带着朗读或朗诵的腔调。照理说, 这是不成问题的, 谁会在日常生活中对着自己的亲朋好友朗读或朗诵着说话呢?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方言区的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是讲地方话的, 除非背书、读报采才用普通话, 并且有许多人用朗读作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手段, 这就造成了不少人在说普通话时的“朗诵腔”。

有的人对当众说话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心理, 因此, 很多人就事先写好了一段文章, 一旦抽到的题目与之吻合, 就开始背诵;实行计算机辅助测试后, 变为了朗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朗读 (背诵实际也是朗读, 依托的是记载心里的文字材料) 和说话是有很大区别的, 尤其是语调、语气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无论背得多么熟练, 都会在表达过程中流露出非说话的成分。

再说流畅。

口语表达中语句流畅与否, 对表达效果影响很大。语句流畅的, 好像行云流水, 听起来非常容易理解;语句不流畅的, 听上去断断续续, 不但不容易领会, 而且容易疲劳或烦躁, 效果就很差了。

要使语句流畅, 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 多用短句和单句

在口语中, 人们接收信息不像看书, 可以一目十行, 句子长一点儿, 也可以一眼扫到;听话时, 语言信号是按线性次序一个挨一个鱼贯进入耳朵的。如果句子长了, 或者结构复杂了, 那么, 当句子末尾进入脑海中时, 句子的开头或许已经印象不深了, 在听话的人脑海中, 句子便不完整;短句, 修饰、限制成分少, 结构比较简单, 更利于口语表达效果。如:

我看到一个衣着非常朴素并且满头大汗的四十多岁的工人师傅正在等着一辆半新的三轮车吃力地上桥。

这句话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多, 结构比较复杂, 说话时把它变成一组短句效果更好:

我看到一个工人师傅, 他衣着非常简朴, 四十多岁的样子。他蹬着一辆半新的三轮车上桥, 看上去很吃力。

(二) 减少口头禅

口语表达时, 有时为了强调某个意思, 可以采用有目的地重复这种方法。但有些人在说话时会出现机械地无意义重复的现象。如有的人总是重复一句话的末尾几个音节, 有的人不自觉地过多地使用某些没有价值的词语, 像“嗯、啊、这个、的话、就是说、然后”等口头语。这会使语句断断续续, 使听众感到语句很不流畅, 因此, 这种口头禅在讲话时应努力避免。

四、其他事项

自2009年开始, 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 “说话”项又增加了三点评定项目:离题、无效话语、内容雷同。

增加此三项评定内容的原因是:计算机辅助测试, 是“人—机”对话, 没有了传统的“人—人”对话。“人—人”对话, 考生的考试情况尽在考官眼底, 如果离题, 考官可提示考生要围绕题目来说;在规定的3分钟内, 如果时间还没有到, 可要说的内容已结束, 考生可能会因无话可说而重复前面已说过的内容, 即无效话语出项时, 考官同样也会给予提醒。“人—机”对话后, 以上这些提示都无法实现, 同时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考生图省事, 事先不做准备, 只等拿其他考生准备好的材料, 或者从网上下载, 这就必然会出现内容雷同现象

普通高中课程实施要求 篇3

(1)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要依据本意见实施。在总体上执行统一的课程教学计划基础上,鼓励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学校根据需要可对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及进度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提供三年课程实施计划,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我厅备案,且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课程和学时。

(2)学校要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符合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的一系列教育教学制度。要配齐各科目师资,安排好选修课程所需的师资、教室和教学设备。要建设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和通用技术实验室,配备相关的教学设施。学校要有若干处固定和非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5)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可从高一下学期逐步开设选修课程。市级规范化学校选修学分Ⅰ课程的总体开设率应达到60%以上,省级规范化学校应达到70%以上。原则上30名以上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必须开设。

(4)为学生自主选课提供科学指导。学校应建立课程规划、开发、管理制度和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向学生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班主任及其他教师都应做好指导学生选课的工作,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课程规划和选课工作的监管,各高中学校应将每学期的课程规划实施方案上报市教育局。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选课工作的指导。

(5)逐步废止传统的文理分科教学的做法。要尊重和保障学生通过选择课程实现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权利,在保持行政班级不变的基础上实行走班教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为学生集体确定选修课程,不得强迫学生选择文、理或艺、体发展方向。从2008年入学的新生开始,在二年级末以前不得组织学生分科。

(6)认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统筹管理,全面协调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各市要对本市普通高中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建立电子档案,加强研究、交流和评估。

(7)学校应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通过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联系实际,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8)学校应建立和不断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建设,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主动开展专业咨询,合作开展课程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依据课程标准,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课程对教学实施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要充分认识高中课程的选择性要求和学分制管理特点,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需求。教学时要着眼于模块或专题的整体设计,有机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融入教学实践。

(2)尊重教学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式,坚持教学常规,也要根据新课程精神,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三个环节的工作,借鉴、融合各派教学理论,与同伴、专家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

(5)尊重学生差异,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一方面要努力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要承队、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学中要增强教学预设的针对性和活动任务的选择性、灵活性。

(4)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创造性思维的启迪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要促进师生平等交流与对话,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师生之间要互尊互信、理解宽容,教学相长。

(5)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要认真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开设好技术课程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课,创造性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

(6)改进教学手段,逐步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教师要努力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要了解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3考试与评价

(1)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是考试与评价的基础。本课程设置与教学意见安排依据国家《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编制,是对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管理与评价的基础,是学分认定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

(2)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学校要实行学生选课、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要加强对学生选课、作业和作品展示、实践活动、标志性成果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学分的认定要基于学生平时选课、学习成绩和模块考试成绩,同时参照有关规定满足修习的学时数。省教育厅对学校实行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

(3)规范日常考试行为。学生学业成绩考试应注重测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实践和探究的能力。日常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学校、班级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按学业成绩排列学生名次。

(4)做好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学业水平考试是决定普通高中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以必修课程为主,逐步开考选修课程内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照实际考分和等第记录在普通高中学生发展评价报告和省、市学业水平考试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学校要高度重视学业水平考试工作,依据课程标准和当年颁布的《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做好考试的准备和组织工作。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

学校关于推广普通话的要求 篇4

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基地。为了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使之更好地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适应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特根据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从我校的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推广普通话的基本要求。

一、在各科教学和学校一切集体活动中,教师、学生都必须使用普通话。要做到在校内一切场合都说普通话。

二、语文教师说普通话的水平起码要达到二级标准;其它各科教师要能用普通话教学。45岁以下的语文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正确地拼读、拼写汉语拼音,并能判别学生的普通话语音错误,正确地进行示范、指导;其它各科教师要能熟悉汉语拼音方案,有一定的拼读、拼写能力。

三、学校各科教学中都应坚持使用普通话。语文学科更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教学和训练,严格考核制度。应该参加测试的学生普通话达不到合格标准者可缓发毕业证书。

四、学校结合日常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课外普通话的学习与训练工作。每学期组织1-2次全校性的竞赛、评比活动,以提高师生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和自觉性。

五、学校建立、健全推广普通话的规章制度。把用普通话进行教学的情况作为评课和衡量教师业务能力的标准之一,作为学生评优的条件之一,建立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制度。

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 篇5

一、认真备课。

备课的定义: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做的准备工作。必须坚决执行一条定律:不备课者不准进课堂。

(一)个人备课。教师用书等参考资料作备课辅助,严禁照抄教参应付检查。要求“六备”:

1、备课标;

2、备教材;

3、备学生;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关注学生;

4、备教法;

5、备板书;

6、备作业。

(二)集体备课。它的基本流程包括:集体研讨→分配任务→确定主讲人→共同熟悉内容→形成草案→主讲人阐述→集体研讨→修订草案→形成方(教)案。时间保证:每周一次(小结前周,落实当周,安排下周)。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教学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法学法、统一检测作业。

(三)规范教案标准。文本、电子教案均要完善以下内容:

1、课题;

2、教学目标【按“三维”目标要求确定】;

3、教学重点难点;

4、课时安排(按节写);

5、教法、学法(预习设计多层次目标);

6、教具、实验、电教等准备;

7、教学内容和过程:是主体,要精心设计,体现目标逐一落实,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导学”“训练”模式;

8、归纳总结(知识点);

9、作业布置(包括课堂检测题);

10、教后记: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体会,每周一篇,与教案本分离。

二、认真上课

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做到:

1、牢固树立一种意识: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

2、围绕一个中心: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3、贯彻两个始终:情感教育、反馈矫正贯彻始终。

4、体现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5、落实四个要点:基础知识的落脚点、思维开发的着眼点、能力培养的训练点、思想教育的渗透点。

6、掌握六个环节:前置补偿、自主学习、精讲点拔、师生互动、变式训练、归纳总结。

三、认真听课、评课

1、纪律要求:

(1)、进行听课,原则上应该先调好自己的课程,不能因听课而耽误学生的学习。(2)、听课时,听课教师应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不讲话、不走动、不中途离场(特殊原因除外)。上下课应与学生一齐起立,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3)、不得接打手机,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吃嚼东西。

2、数量要求:

(1)、每学年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听课不少于40节,教导、教研、政教主任听课不少于30节,所听课型科目应全面,非特殊情况不得缺周。(2)、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新上岗和上新岗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可按学期累计),其中听指导老师的课每周不少于1节。非特殊情况不得缺周。

3、记录要求:

(1)、使用统一的《听课记录》,认真作好听课记录。(2)、听课记录项目缺漏,按未完成统计。

4、评课要求:

(1)、要认真参加评课,哪一级组织听课,就由哪一级组织评课。参与评课时要列发言提纲,倾听同事评课要认真作好记录。对倾向性问题,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告诫全校教师注意。组织者要做好详细记录备查。(2)、“汇报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应设计并填写“公开课申报表”、制作单行教案、归纳评价表并形成终结性评价。

四、认真实施课外辅导

1、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原则。

(1)、对优秀生个别辅导要加深知识的难度,扩大知识面,使其个性特长、思维深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力争在各级竞赛中获得名次。

(2)、对中等学生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3)、对学困生要指导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双基方面的辅导和训练。

(4)、实施“培优辅中扶困”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学校教研(备课)组应根据学情切实制定辅导计划,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分类实施。每次培辅活动应有教案,应有考查检测材料。每学期期末要进行一次总结反思。

2、认真进行下班督修辅导。

教师辅导时间必须在教室,做到定人定时定班,不得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开,否则按脱岗(旷工)处理。教师辅导期间负责班级纪律及学生考勤。下班辅导督修时原则上不集体讲课或考试,若确因需要,集体答疑时间不得超过督修时间的三分之二,举行考试应服从要服从统一协调安排。

五、认真批改作业

1、教师要按教学需要,精选和设计作业,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2、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七门学科可留课外书面作业,其他学科课外作业、练习题在课内完成。

3、各科作业数量和批改要求

语文科:(1)、作文:大作文每学期6-8次,每学期由教师详批细改六次,其余由学生互批或略批,每次均应认真讲评。小作文每学期8-10篇(或日记、周记),教师自行采取多种形式批改或讲评。学生合办手抄报应大力提倡,一期报可同时折算一次大作文加两次小作文。

(2)、综合训练:每单元一套,时间90分钟。

(3)、基础性课外作业:讲授课文、课内阅读内容、单元知识性内容等,应每篇留一次课外作业,教师详批详改。小学生低段,作业在校内完成,不布置家庭作业;中段以上除校内作业外,可布置家庭作业,中段不超过30分钟,高段不超过40分钟。中学生课外作业不超过30分钟。

英语科:

(1)、课外书面作业:每讲一节课留一次课外作业,每次作业时间30分钟,教师全批、全改。小学中段主要以基本书写、朗读为主。各校要规定一定量的单词课文背诵任务,教研组长要当好参谋,估算好任务量。

(2)、综合练习题:每讲完一单元做一套,教师亲自批改,时间40--90分钟。小学阶段不安排综合练习,主要以检查朗读背诵(培养语感)为主。

数理化科:

(1)、课外书面作业:每讲一节新课留一次作业,教师全批全改。小学低段不留课外书面作业。小学中段每次作业30分钟,高段40分钟,中学每科不超过30分钟。实验课必须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

(2)、每讲完一章做一套综合训练题,时间40--90分钟。小学低段不安排单元训练。

思品(社会)史地生科:每节课留课堂作业,必须当堂完成。教师按三个教学班全批全改折算批改量。中学政史地小论文(社会实践报告)应安排不少于四次,生物小制作应安排至少三次。

毕业年级作业量由学校根据实情自行规定,但不得低于以上基本量。自编综合训练题由教师亲自批改,作出质量分析后进行讲评。综合训练题为统一征订试卷。教师每次批改四分之一,可安排学生课堂批改,程度好的每人一份,程度差的两人一份。鼓励安排学生相互命题,交叉测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普通话标准要求 篇6

关键词:SMA路面,技术要求,材料,强度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简称SMA)是由高含量粗集料、高含量矿粉、较大沥青用量、低含量细集料组成的骨架-密实结构型沥青混合料,除这些常用材料种类外,沥青改性剂、纤维等也是重要的组成成分。我省自1999年沈山连接线兴城出口路面改建工程使用后,先后在抚顺的黑大线等改扩建工程中大规模应用。从应用效果上来看,SMA具有优良的抗车辙性能和抗滑性能,能有效地提高路面耐久性,增强路用性能,减少道路维护费,能够适应大交通量及大吨位为特征的现代交通对路面的要求。

1 SMA结构优缺点

SMA具有以下几种优点:

(1)高温抗车辙:

具有较高的抗车辙能力是SMA混合料最显著的路用性能之一,这种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主要是由于较多的粗集料颗粒所形成的良好的粗骨架结构,具有较高的承受车轮荷载碾压的能力。

(2)低温抗开裂:

一方面是由于SMA混合料中使用了较合适的改性沥青,另一方面是由于混合料中采用了纤维,而纤维在其中具有加筋作用。

(3)抗滑性能好:

压实SMA混合料路面的构造深度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和使用安全性。

(4)耐疲劳,能够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的耐久性比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要高,此归结于较高的沥青含量及较多的矿粉以及细集料、纤维所构成的玛蹄脂。

SMA路面结构的缺点:沥青玛蹄脂碎石具有增加约25 %的投资、对材料质量要求高、沥青和矿粉用量较多、加工和铺筑温度较高等缺点,但由于其良好的路用性能,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应用较为广泛。

2 SMA混合料的强度原理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采用间断级配的集料,在混合料中高含量的粗骨料颗粒与颗粒间尽管有沥青填料胶浆粘结,但这层粘结膜较薄,粗颗粒与粗颗粒几乎直接接触、相互嵌挤,从而构成骨架,起承受荷载的主要作用。而在混合料中的细集料数量相对较少,其用量控制在只对粗集料的空隙加以填充而不对粗集料颗粒间接触造成干扰的程度,这些细集料又由沥青-填料胶浆粘结形成玛蹄脂,即由沥青填料玛蹄脂与细集料填充粗骨架空隙,在填充的同时,玛蹄脂也相应地产生较强的粘结作用,从而使整个粗细分散系形成骨架-密实结构的沥青混合料,使压实混合料的空隙率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SMA混合料结构示意图如图1。

沥青玛蹄脂的性质主要受沥青化学性质与沥青粘度、填料化学性质与填料用量、掺加纤维性质与用量的影响。沥青的化学性质与填料的化学性质影响到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在玛蹄脂内结构沥青的数量,影响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填料的用量影响沥青与填料的相互作用范围,影响玛蹄脂的粘结性与变形能力。纤维的性质与用量会影响沥青的流动性与玛蹄脂的力学性能,柔软的木质素纤维会吸附较多的沥青,使等量沥青用量的玛蹄脂流动性下降较大,而光滑玻璃纤维的影响则有所不同。

由上分析可知,SMA混合料的性质主要受粗集料骨架性能、玛蹄脂性能影响,而沥青、粗、细集料、纤维的性能是影响粗集料骨架、沥青玛蹄脂性能的主要因素。

3 SMA材料技术要求

3.1 粗集料

从SMA的成型机理可以知道,SMA之所以有较高的高温稳定性,是由于粗集料之间的嵌挤作用,集料嵌挤作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料的坚韧性、颗粒形状和棱角性,粗集料的这些性质是SMA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SMA应使用机制洁净的非吸水性集料,石质坚硬,耐磨耗,外观接近立方体,嵌挤良好,严格限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我省用于SMA的石料有玄武岩、花岗岩、辉绿岩等,而石灰石等碳酸盐类集料及任何磨光值不足的集料均不得使用。在生产用于SMA的粗集料的细破作业时,严禁采用颚式破碎机。表1为辽宁省普通公路SMA混合料粗集料技术要求。

这些指标中洛杉矶磨耗损失、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与基质沥青的粘附性等指标为SMA粗集料的重要指标。其中洛杉矶磨耗损失与集料抗破碎性能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主要体现在集料的破损情况,针、片状颗粒过多,会使混合料强度降低;与基质沥青的粘附性体现在破碎表面如果不粗糙,与沥青粘附性差,混合料油膜很薄,致使马歇尔稳定度及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很小。

3.2 细集料

细集料在SMA中只占很少的比例,往往不超过15%,但细集料对SMA性能的影响却不可轻视。由于机制砂是采用坚硬岩石反复破碎制成,具有良好的棱角性和嵌挤性能,有利于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而天然砂经过亿万年风化、搬运,一般比较坚硬,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但因其颗粒基本上是球形,对抗高温变形不利;石屑大部分为石料破碎过程中表面剥落或撞下的棱角,强度很低且扁平含量及碎土比例较大,在使用过程中也易进一步压碎细粒化。因此对于一级公路和交通量特大的公路,细集料应采用机制砂,机制砂宜采用细集料破碎机生产制造。对于二级公路及以下,当全部采用机制砂有困难时,可采用石屑与天然砂代替,石屑应无泥土及杂物,天然砂的用量不宜超过机制砂或石屑的比例。我省SMA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规格见表2、表3。

3.3 填料

在普通沥青混合料中,矿粉的数量一般不会超过沥青用量的1.2倍。而SMA需要的填料数量一般达到1.8~2.0倍,这是由于纤维帮助矿粉沥青团粒起到了分散作用的缘故。矿粉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沥青只有吸附在矿粉表面形成薄膜,才能对其他粗、细集料产生粘附作用,因此矿粉的质量尤为重要,采用石灰石矿粉的亲水系数都小于1,与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同时矿粉的细度也应符合要求,小于0.075mm的含量应大于75%。矿粉必须存放在室内干燥的地方,在使用时必须干燥,不成团。我省SMA面层所用填料质量技术要求如表4。

3.4 纤维稳定剂

SMA沥青混合料必须采用纤维稳定剂。纤维有以下作用:

(1)加筋作用。

在SMA混合料中掺加纤维,纤维在混合料中以一种三维的分散相存在,纤维在混合料中的纵横交错的分布,可以起到加筋作用,加强了混合料的受力性能。

(2)分散作用。

如果没有纤维,用量颇大的沥青矿粉很可能成为胶团,不能均匀地分散在集料之间,铺筑在路面上容易泛油,产生“油斑”,纤维可以使胶团适当分散。

(3)吸附及吸收沥青的作用。

在SMA混合料中加入纤维稳定剂的作用在于充分吸附(表面)及吸收(内部)沥青,从而使沥青用量增加,沥青油膜变厚,提高混合料的耐久性。

(4)粘结作用,提高粘结力。

纤维增加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通过油膜的粘结,提高集料之间的粘结力。

现在纤维的种类很多,在我省主要使用木质素纤维,其技术指标如表5。

3.5 沥青

SMA路面对沥青结合料的要求比普通的沥青混合料要求高,沥青结合料必须具有较高的粘度,与集料有良好的粘附性,以保证有足够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韧性。我省对沥青的要求为改性沥青,用于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符合辽宁省地方标准《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改性沥青的技术标准应符合表6的技术要求。

4 结论

通过对SMA强度原理的分析,以及对照辽宁省普通公路SMA的应用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SMA混合料的性质主要受粗集料骨架性能、玛蹄脂性能影响,而沥青、粗、细集料、纤维的性能直接影响粗集料骨架、沥青玛蹄脂性能。采用性能优良的材料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SMA路面路用性能。

(2)从辽宁省近几年SMA工程应用效果看,该项技术性能优良,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抗滑耐磨、密实耐久性等性能均有所提高,本文所提供的材料技术要求,可以作为其他地区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梁乃兴.现代路面与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原健安.影响沥青性质的几个因素[J].石油沥青,1999,13(3):16-21.

[3]沈金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高标准要求未尝不可 篇7

在多数人眼中,教育的现状单一死板,认为现代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而不容许有第二名、第三名等的存在。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他们只看到了现代教育机械化、功利性的一面,而不曾想现代教育所倡导的竞争第一正是一种高标准要求。这种高标准要求如一种动力、一种警示、一种敲打,驱使着我们将自我潜能挖掘出来,将个人能力最大化,由外力鞭策到内心真正有动力,由此,我们才能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因此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正是现代教育的优越性。

高标准要求不仅存在于教育界,放眼社会中,这种高标准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都需要革故鼎新,这就要求人才的涌现。尽管现在的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成第一名有些不现实,但这种高标准要求却是可取的。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由于天生的惰性,很难有上进心,如果没有外力的鞭策,他们就可能会碌碌终身,其才华不得展示,价值不得充分体现,从而造成了社会人才的断层。而高标准要求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创造出各界的优秀人才,带领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高标准要求更是为我们的人生建立了一个制高点。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只有掌声,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谁在奔跑,将有谁来开辟一条新道,將有谁来为后来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是以用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道路的开辟者,成为被别人仰望的存在,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当然,学者王汎森的想法并不是杞人忧天,若把“高标准要求”当成“高标准结果”,而误了终身是不可取的。对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标准,让高标准发挥出最好的作用,让人才涌流成为现实。

本文在保持论证不变、思路不变的前提下,对原文作了如下修改。

1.修改了文章题目及开头结尾中某些与作文材料联系不紧的语句,使之更符合作文材料的要求。

2.三个分论点的设置都围绕着中心论点进行设置,步步深入,每个分论点论述时,能够结合分论点选用事例,简明扼要,并能够对事例进行深入的议论分析,分析透彻深入。

上一篇: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下一篇: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