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常用素材名人名言
2、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海涅
3、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尚、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4、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着。——柏拉图
5、人类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6、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7、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雨果
8、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果戈理
9、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荷马
10、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大仲马
11、我无论作什麽,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巴甫洛夫
12、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13、爱国不是口号,而是神圣天职。——何厚铧
14、爱国主义的力量多麽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麽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麽呢!——车尔尼雪夫斯基
15、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16、爱自己的祖国。这就是说,要渴望祖国能成为人类理想的体现,并尽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这一点。——加里宁
17、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苏步青
18、爱祖国高于一切。——肖邦
19、必须经过祖国这一层楼,然后更上一层楼,达到人类的高度。——罗曼·罗兰
20、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拜伦
21、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鲁迅
22、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屠格涅夫
23、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林耐
24、国既不国,家何能存!——杨靖宇
25、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26、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林耐
27、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28、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
29、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巴甫洛夫
【真题链接】Sorry, I am too busy now.If Ihad time, I would certainly go for an outing with you.
【句型解读】该句型表示与现在、过去, 及将来事实可能相反的假设。其if从句的谓语形式分别为“过去时 (be用were) ”“had+过去分词”和“动词的过去时”/“should+动词原形”或“were to+动词原形”;主句谓语形式分别为“would/should/might/could+动词原形”“would/should/might/could+have+过去分词”和“would/should/might/could+动词原形”。
【温馨提醒】
●“If it were not for…I/they…would...”句型意为“如果不是……/如果没有……/要不是……, 我/他 (它) 们……就会……”。其中, “If it were not for...”是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 were不能用was来代替。主句用“would+动词原形”表示虚拟语气。
●“If it had not been for…I/they…would/should/might/could+have+过去分词”句型意为“ (过去) 如果不是……/ (过去) 如果没有……/要不是 (过去) ……, 我/他 (它) 们……就 (可能) 会已经……”。其中, “If it had not been for...”是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主句用“would/should/might/could+have+过去分词”表示虚拟语气。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 完成句子。
1.如果不是因为她不会唱歌, 我将会邀请她来参加聚会。
If___________the fact that she can'tsing, I would invite her to the party.
2.如果我的汽车性能更可靠些, 去年夏天我就会开车去拉萨而不是坐飞机去了。
If my car___________more reliable, I____________to Lhasa instead of flying last summer.
Keys:1.it were not for 2.had been;wouldhave driven
句式二、用介词短语表达虚拟条件的句型
【句型解读】在英语中, 除了用if从句表示虚拟的情景外, 还可以用but for“要不是”和without“没有”等介词 (短语) 来表达虚拟的条件, 相当于条件状语从句。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 完成句子。
没有你的慷慨帮忙, 我不可能熬过那段痛苦的日子。
I couldnt have gone through that bitterperiod_____________your generous help.
Key:without/but for
句式三、宾语从句使用虚拟语气的句型
【句型解读】表示“建议 (suggest, advice, propose, recommend) 、要求 (demand, request, re-quire) 、命令 (order, command) ”等主观意向的动词后的宾语从句使用虚拟语气, 其谓语动词由“should+动词原形”构成, 其中的should可以省略。
【温馨提醒】
●动词wish后接宾语从句时, 从句谓语动词可以根据对现在、将来、过去的虚拟愿望分别采用过去式 (be动词用were) 、“would/could+动词原形”“had+动词过去分词或could/would+have+动词过去分词”等形式。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 完成句子。
1.他们要求给予每个成年男子选举权。
They demanded that the right to vote__________ to every adult man.
2.彼得希望他读大学时学的是法律, 而不是文学。
Peter wishes that he__________lawinstead of literature when he was in college.
Keys:1. (should) be given 2.had studied
句式四、“it be+adj.+for/of sb.+to dosth.”句型
【真题链接】I thought it would be useful forrhim to learn Chinese at an early age.
【句型解读】结构中, 如果不定式前面的形容词说明不定式的特性, 其逻辑主语一般由for引出;若形容词是描写人的品德、素质的, 说明逻辑主语的特征, 如kind, honest, clever, wise, sensible, nice, thoughtful, brave, bold, foolish, stupid, wrong, cruel等, 则不定式的逻辑主语就用of引出。
【温馨提醒】
●有时不定式的动作执行者不是句子的主语, 此时就需要在不定式前面加一个名词或代词来充当其逻辑主语, 构成不定式的复合结构。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 完成句子。
1.我打算在大学学习艺术史, 因此访问法国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I plan to study history of art at university soit is important___________France.
2.我们认为他问那位女士的年龄是不礼貌的。
We think it impolite___________thelady her age.
Keys:1.for me to visit 2.of him to ask
句式五、“be+形容词+不定式”句型
【真题链接】Wewere astonished to findthe temple still in its original condition.
【句型解读】该句型中, 不定式位于作表语、表示心理活动或情绪的形容词后面, 作原因状语。
【温馨提醒】
●这样的形容词主要有:happy, kind, surprised, frightened, angry, shocked, glad, delighted, disappointed, sorry, anxious, proud, clever, safe, dangerous, lucky, pleased, fortunate, right, astonished等。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 完成句子。
虽然看到我们很惊讶, 但是教授给了我们一个热烈的欢迎。
Though____________us, the professorgave us a warm welcome.
Key:surprised to see
句式六、“动词+it+宾语补足语 (adj./n) . (+for sb.) +不定式 (动名词或从句) ”句型
【真题链接】The fact that she was foreignmade it difficult for her to geta job in thatcountry.
【句型解读】当不定式、动名词、从句等复杂成分用作宾语且其后跟有宾语补足语时, 通常会在宾语补足语前使用形式宾语it, 而将真正的宾语移至句末, 构成该句型。
【温馨提醒】
●该句型中的动词通常是think, find, feel, believe, take, consider, make, suppose等。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 完成句子。
1.我们觉得让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地方是我们的责任。
We____________our country a betterrplace.
2.这两个女孩长得很相似, 不熟悉的人很难将她俩区分开来。
The two girls are so alike that strangers_________ one from the other.
Keys:1.feel it our duty to make 2.find itdifficult to tell
句式七、“动词 (have, take, put, like等) +it+that/when (if) 从句”句型
【真题链接】Legend has it that the origi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to recall the soul of Qu Yuan. (江苏卷)
【句型解读】“动词 (have, take, put, like等) +it+that从句”“动词 (enjoy, hate, love, like, dislike, appreciate, prefer等) +it+when (if) 从句”“动词 (see to, look to, insist on, stick to, depend on, answer for, rely on等) +it+that从句”三类结构中的形式宾语it无实际意义, 由于英文句法结构的需要, 其后没有宾语补足语。
【温馨提醒】
●“动词 (take it for granted, bring it tosb.’s attention, owe it to sb.等) +that从句”结构中的形式宾语it也无实际意义, 其后也没有宾语补足语。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 完成句子。
1.如果你愿意教我如何使用电脑我将非常感谢。
I’d____________you would like to teachme how to use the computer.
2.你放心, 他会来接你的。
You may____________he’ll come to meetyou.
Keys:1.appreciate it if 2.rely on it that
句式八、“状语 (方向、地点、时间副词或表示方位、地点的介词短语) +不及物动词+主语 (名词) ”句型
【真题链接】There remainsa certain doubtamong the people as to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project.
【句型解读】主语是名词、谓语动词是be, remain, live, come, stand, lie, exist, go, run, rush, flee, walk等不及物动词时, here, there, out, in, on, up, down, away, back, now, then等表示方向、地点、时间的副词放在句子的开头, 引起全部倒装, 描述一个生动的情景。
【温馨提醒】
●当谓语动词为be, come, sit, live, stand, lie, exist等不及物动词, 表示方位、地点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置于句首时, 或当主系表结构中由表地点的介词短语所作的表语置于句首时, 也使用该句型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 完成句子。
1.有一会儿什么也没发生, 接着就有一阵欢呼声。
For a moment nothing happened, ____________all shouting together.
2.山脚下坐落着一个村庄。
_____________a village.
Keys:1.then came voices 2.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lies
句式九、以“only+状语”开头的句子使用倒装语序的句型
【句型解读】当only位于句首, 修饰、强调状语 (副词、介词短语、从句) 时, 句子的主体部分要用部分倒装语序, 即把其中的助动词或者情态动词提到主语的前面。
【温馨提醒】
●在强调句中, 被强调部分是only所修饰的状语时, 句子的主体部分不用倒装。例如:
It wasonly when I reread his poems recent-ly thatI began to appreciate their beauty.只是在最近我重读了他的诗, 我才开始欣赏他们的美。
●如果only修饰的是句子的其他成分, 则句子的主体部分也不用倒装。例如:
Only Cinderella’s foot fitperfectly and sothe prince chose to marry her.只有灰姑娘的脚完全吻合, 于是王子娶她。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 完成句子。
只有那时我才真正开始感谢爸爸和他的信仰。
____________I truly begin to appreciate Dad and his faith.
Key:Only then did
句式十、“It is/was+强调部分+who/that+其他成分”句型
【真题链接】It was in New Zealand thatElizabeth first met Mr.Smith.
【句型解读】该句式是强调句型。其中, it, that/who无词汇意义, it为强调词, 引出强调成分, that/who只起语法连接作用。
【温馨提醒】
●如果被强调的部分在句子中作主语且指人时, 用who或that来连接都可以, 如果是其他成分, 则一律用that来连接。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 完成句子。
首先想到骑车从沿湄公河源头到终点旅游的是我的姐姐。
_______________first had the idea to cycle along the entire Mekong River from where it begins to where it ends.
Key:It was my sister that/who
巩固练习:
根据汉语提示, 完成句子。
1.事实上, 如果我们今天听到的话, 我们当然不能理解。
2.要不是约翰最近受伤了, 我们昨天就把他的名字填在比赛名单里了。
We would have put Johns name on the racelist yesterday___________his recent injury.
3.简苍白的脸色表明她生病了, 她父母建议她做一次体检。
Janes pale face suggested that she___________ ill, and her parents suggested that she ____________a medical examination.
4.医生认为您最好休个假。
The doctor thought it would be good_________a holiday.
5.我们认为他们在几周内完成生产计划是可能的。
We think it possible__________their production plan within a few weeks.
6.当她1960年来到贡贝时, 对女性来说住进大森林是件罕见的事情。
When she first arrived in Gombe in 1960, itwas unusual___________in the forest.
7.我讨厌人们满嘴含着食物说话。
I_________people talk with their mouthsfull.
8.我喜欢秋天清爽明朗的日子。
I__________in the autumn_________theweather is clear and bright.
9.在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是重庆——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10.重要的不是谁是对的, 而是什么才是对的。
“问文哪得妙如许,惟有素材活水来。”愿广大考生厚积薄发,活学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挥笔若行云。用生花妙笔,绘锦绣前程。
低下一寸,高看一眼
□田 野
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婴有一位车夫,名叫吕成。吕成不仅驾车技术好,而且身高八尺,威武雄壮。又因为是给丞相开车,掌握着丞相的方向路线,因此仆随主贵,吕成的心里常常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和优越感。有了这种感觉,吕成在同行面前往往自觉高人一等。
这天,吕成下班回家,看到妻子正在收拾衣物,准备出门。吕成问:“老婆,你这是要去哪里?”妻子答非所问地说:“我要与你离婚!”吕成诧异了,瞪大眼睛问:“难道家里没有钱了吗?”妻子说:“不是!”吕成又问:“难道我不够威武吗?”妻子说:“不是!”吕成说:“我长得好,又有钱,你为什么要与我离婚呢?”妻子说:“因为你的头昂得太高啦!”
原来,吕成这天驾着马车从自己家门口经过。妻子偷偷从门缝里观看,看到丞相晏婴坐在车上,面部表情非常深沉,态度谦卑。而自己的丈夫吕成,挥舞着马鞭,趾高气扬,一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傲神态。
妻子说:“晏婴身高六尺,做了齐国的丞相;而你身高八尺,只做了一个车夫。晏婴贵为丞相,却谦虚谨慎,就连平头百姓他也敬重有加;而你只是一个为丞相开车的车夫,却趾高气扬,常常看不起这个,瞧不上那个。你若不把你高傲的头低下一寸,估计你的死期也不远了。与其将来陪你上刑场,不如现在早点离婚,还能保全我的性命!”吕成一听,惊出一身冷汗。自此,吕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工作兢兢业业,而且态度谦虚,对人敬重有加,就连说话的声音也放低了许多。
晏婴很快发现了吕成的变化,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便对他高看一眼。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晏婴觉得吕成的品德和才能可以独当一面,就推举他做了大夫。自此,吕成从驾车的人变成了坐车的人,这真是“低下一寸,高看一眼”呀。
适用话题:狐假虎威、谦卑和傲慢、自省
(张晓玛荐自《渤海早报》)
铁匠请教孔子
□李晓燕
春秋时期,楚国都城里有一个铁匠,他的手艺精湛,无论打造兵器,还是制做农具,都供不应求。看自己的手艺这么受欢迎,铁匠便让他的儿子跟自己学打铁。
对于自己的儿子,铁匠毫无保留,几十年的经验和盘托出。而且,为了让儿子学得更快,少走弯路,铁匠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儿子如何炼铁,又如何打磨成型。在父子俩的齐心合力下,打造出的每一件铁器都很精美。
流光飞转,儿子很快成年。老铁匠便打算着让儿子在都城里再开一家铁匠铺,去独立谋生。他认为凭儿子的手艺,绝对有这个实力。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的铁匠铺开业没多久,非但没有生意兴隆,反而受到很多人指责。人们都说,他的儿子打造出来的铁器常会有一些瑕疵。无奈,儿子的铁匠铺只好半途夭折。
对此,铁匠除了悲戚,更有疑惑,他教得认真负责,儿子学得也是努力刻苦,怎么会没有学成呢?
有一天,大教育家孔子来到楚国,铁匠早闻孔子善于育人,便找圣人解惑。
孔子听了铁匠的疑惑,便问他:“你可是一直手把手地教他找铁?”铁匠点头。“在你手把手地指点下,他是不是一次都没有出过错,打出来的铁器都很完美?”孔子又问。铁匠又点了点头。
两个问题问完,孔子捻须而笑,说:“问题就出在没有出过错上,你总是把手把手教他如何把铁器打好,一点出错的机会都不留给他,他怎能学得精?要知道,练好一门技术,需要好的经验,更需要错的教训呀!”
孔子说完,铁匠明白了,原来是自己太心急了,不想儿子走弯路,便手把手地不让他出错,反而是让儿子走上了弯路。
适用话题:弯路、挫折、吸取教训
(罗中杰荐自《生命时报》)
画一百头骆驼
□赵元波
唐伯虎早年曾以画扇为生,他画技超群,家喻户晓。一天,有人要求唐伯虎在扇面上画出一百头骆驼,画得出的话,愿出三倍价钱购扇;若画不出,就要白拿走三把上等的扇子。
这分明是刁难,可唐伯虎也不恼,提笔就在扇面上画了起来,只见他画了一片沙漠,又画了一座沙丘,扇面就快填满了,也没画出一头骆驼来。来人看了,不免得意:区区方寸之间,怎能画出一百头骆驼来?看来是赢定了。
不料,没过一会儿,唐伯虎把笔一搁,说画完了。那人一看,唐伯虎在山丘的左侧画了一头骆驼的后半身,前半身被沙丘挡住了;在沙丘的右侧,又画了一头骆驼的前半身,后半身藏在沙丘后。
那人说:“明明只有两头骆驼,还有九十八头没画呢!”
唐伯虎说了声“莫急”,又拿起笔,在画旁题了一首诗:“百头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头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哑口无言,只得服输。
一座沙丘,藏起了九十八头骆驼,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适用话题:变通、灵活思维
(胡东风荐自《故事会》)
给目标一个斜坡
□高 翔
在英格兰巨石镇,一根14米高的石柱顶端,架着一块40吨重的巨石。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远古时代,人们是如何把如此大的巨石搬到石柱上的呢?考古学家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当时人们采取的是土屯法,即在石柱的一侧垒土,使“地面”高至与石柱顶部齐平,并与地面形成一个斜坡,用累土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度,最终把巨石推到了石柱的顶端。
对于高大的人生目标,当我们无法直接实现时,也不妨给目标一个斜坡,给目标一个缓冲的坡度,缓冲的时间,缓冲的距离。在这个缓冲的过程中,不断在脚下“垒土”,打牢我们事业的基础,垫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直至抵达我们目标的高度。
给人生的目标一个斜坡,看似走了弯路,实则是我们抵达目标的一条智慧而最有效的捷径。
适用话题:累积、基础
(陈光生荐自《百姓生活·上半月》)
2. 张可久<塞鸿秋>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3. 徐再思<折桂令>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4. 时间待人是平等的,而时间在每个人手里的价值却不同。
5. 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就越慷慨。
6. 时间比理性创造出更多的皈依者。(汤姆·潘恩)
7. “年”教给我们许多“日”不懂的东西(爱献生)
8. 时间是审查一切罪犯的最老练的法官(莎士比亚)
9. 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培根)
10.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培根)
11. 时间能使隐藏的事物显露,也能使灿烂夺目的东西黯然无光。----(意大利)
1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3. 李冠《蝶恋花》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4. 佚名绸缪《诗经·唐风》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3.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获,冬天就不能品尝。——海德
4.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已的好奇心若消失,人生就没有意义了。——穆勒
5.人的青春是短暂的.,但是,如果卑劣地度过这短暂的青春,就显得太多了。——莎士比亚
6.希望会使你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雪莱
7.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席慕容
8.青春是在它即将逝去的时候最具有魅力。——塞涅卡
9.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
11.青年人充满活力,像春水一样丰富。——拜伦
12.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易卜生
13.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莎士比亚
14.青春最漂亮的装饰应该是勇气。——德雷*马克
15.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春天就像黄金,你想做成什么,就能做成什么。——高尔基
16.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塞涅卡
17.青春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雨果
18.那些苍茫的回忆,静静地滑脱生命的轨迹。正如桌上的刻痕,从今年到明年。一年又一年,记录了喜怒哀乐。印证了悲欢离合。留下了我们成长的痕迹。——《青春》
19.青春是一个美梦/却终有梦醒的一天/青春是一条小河/却终有干涸的一天/青春是一道彩虹/却终有消失的一天/青春是一朵盛开的鲜花/却终有凋落的一天。
20.孤独来自别人,但寂寞却来自自己的创造与追求。——北京大学(微博)哲学系教授何怀宏如是说
21.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中国某成功企业家
22.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纠缠的云纠缠的泪纠缠的晨晨昏昏
1.一材精用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但文章选择、使用素材却相反,并不是越多越好。素材不在多而在“精”,能用最少的素材表达最丰富的内涵是作文中运用素材的最佳境界。怎样做到“精”呢?就是一篇文章只选取一则素材,并用好这则素材。方法有二:其一,对材料由表及里地进行挖掘,把它的意义充分挖掘出来,使之以一当十,其模式为:夹叙夹议;其二,以小见大,由普通的、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发现其重大的社会意义,其模式为:故事+结尾议论点睛。
如一篇题为《脚步》的考场作文,考生先叙述故事:在今年清明节的时候,我和父亲回故乡拜祭祖先……我们开始登山了,父亲走在前头,我在后面……拜祭之后,我们开始下山……叙述完故事后,作者在文章结尾议论点睛道:走山路就像走人生之路--面对困难时,我要迈大脚步勇敢地跨过去,要迎难而上;面对另一些困难时,我要用巧妙灵活的脚步迂回、侧面解决。父亲的脚步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以后要用勇敢、灵活、聪明的脚步走好我的人生路,去开创我的人生!本文考生选择了一个大家熟悉的题材,从上山的脚步与下山的脚步应该有所不同的角度人手,从中得出感悟,有力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旧材新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苏轼《题西林壁》中的名句。它告诉我们,站在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立场看同一事物或问题,得出的结论或者不相同。的`确,任何一则材料都不止一种含义,就看从什么角度来解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看你怎么说了。
比如,同样是荆轲这个人物,我们可以写他的“诚信”,可以写他的“心灵的选择”,还可以写他的“勇敢”、他的“悲壮”、他的“友情”;同样是屈原,我们可以写他的“高洁”、可以写他的“爱国”、可以写他的“心灵的选择”……说到这儿,聪明的你一定明白了,一个素材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考场上,我们就可以选择在平常作文练习中使用习惯了的、有相当熟悉程度的某一则素材。只是要根据题目和文章中心思想要求选好材料的使用角度,并在行文中对这个材料加以适当的分析,指出它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使材料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扣合。这样,就算你用老素材也一定能达到用材目的。
3.主次搭配
一篇文章,往往不止用一则素材,且每则素材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又是不相同的,因而有必要分清主次详略。也就是说,在选择材料时,既要选取主要材料,也要考虑选取一些次要材料,以次要材料来烘托主要材料。这样选材,就会让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极具说服力。
素材的主次要根据以下原则来确定:首先,要考虑它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大的,就是主要材料,要详写,反之就略写;其次,相同性质的几则材料并列使用时,新材料、生僻材料等详写,反之略写。
这里介绍一种点面结合法使用素材的技巧,即“点”上详细交代主要材料,“面”上概述次要材料。写“面”的材料时,可以适用排比句或排比段,或者古今中外兼顾,选择不同侧面的材料,那样效果更好。注意,由“点”到“面”时,要注意过渡问题。
如一篇题为《我平庸,怎快乐》的议论文,开头用一组排比句和抒情的笔调,用李白、范仲淹、陶渊明的材料从“面”上引出“快乐”没有完美的定义,并用反问句“谁说平庸一定快乐”引出话题;然后举事例反驳“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是快乐之本”,用李白、苏东坡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举方仲永反面事例论证“平庸,怎快乐”。一、二两段的事例在论述过程中都较简略,这是从“面”上使用材料,充实而紧凑。主体部分是“点”上的材料,文章重点突出部分,集中笔力用孙中山的事例,从正面阐释孙中山追求的一生,以及他的追求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然后假设论证孙中山没有追求会怎样,强调追求是快乐之本。顺势进一步议论开去:人生短暂,岂能碌碌无为;心中有求,才能超凡脱俗,获得真正的快乐。最后引用李白的诗句作结,借诗人的豪情和才情,情感强烈地宣称“为快乐超凡脱俗”,点睛明旨。
4.正反结合
即举一正一反两个例子进行对比分析,还可以就一个事例中的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真理。因此,在选择材料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在材料的对比中清晰地阐明话题。
在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来选择、使用素材时,有一种比较实用的素材运用方法,那就是用假设法活用素材。如以“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为话题作文,一考生拟制的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诸葛亮”。行文时,作者开篇说诸葛亮和刘备是千古罕见的君臣际遇,令人企羡和仰慕。然后笔锋一转说诸葛亮投刘备是错误选择,“假设我是诸葛亮,我会投奔曹操麾下”。接着就从刘备和曹操的长相、性格和才干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两人谁是更可投奔之人--投奔曹操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而不会遗恨功名存两表,三国的历史也会从此改变。最后为诸葛亮的选择而遗憾,“假如时光倒流,我会劝诸葛亮改换门庭,改弦易辙”。
有了正面事例,借助假设可以找到反面事实;只有现在的事例,借助假设方式可以推知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实。假设的空间不受任何限制,这样补充所需要的材料,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吗?
金题演练
1.阅读下面材料。为话题选择恰当的材料。
当自己是某件事情的主角时,人们往往很主动、很投入;反之,人们的心态和做法就不相同了。这时,你是积极参与还是袖手旁观?不同的态度,不同的选择,事情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对自己和别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请以“参与与旁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
这是一个话题作文,话题“参与与旁观”的提出有一个前提,即“反之”(当自己不是某件事情的主角时)。因此,当自己不是某件事情的主角时,你是积极参与,还是消极旁观?二者必选其一。假如你选择积极参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材:
(1)自然界
与百花相比,小草不是主角,但它积极参与,用自己的绿色辉映艳丽的百花,才共同装点出了美好的春天。
(2)书本
一、培养意识,形成习惯
学问贵在“积”。对于写作而言,厚积才能薄发;胸藏万汇,方能吞吐翕张。从何处厚积?细心观察,留心体会,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观察事物,从大自然中寻找生活的真谛。搜寻生活的每一角落,正所谓留心处处皆学问,自有一片灿烂的天地,一方无尽的宝藏。
巴金在《文学生活五十年》中说:“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中国社会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写作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白居易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正是如此。人的一生,时时感知着生活,它们为我们提供着最鲜活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关心时事、国事,了解时代特点,摸准生活的脉博,跟上潮流前进的步伐,会比被动地、零散地积累材料高效得多。
有效的信息从哪里找?报纸、杂志、电视、网络有大量的合适素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皆可关心;诸如食品安全、广州恒大足球现象、小悦悦事件、美国航天飞机整体退役、黄岩岛事件,最新发明和发现,社会热点、名人事迹、时尚动态、影视作品、文化交流等无不可入文。要求学生在阅报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上网的时候多思考、多联系,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和积累素材的习惯,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了解“虎照”新闻,可联系诚信、科学观念,观看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可体验团结、创新精神。如此,下锅的“米”便不难找到。
我指导学生写随感笔录、心得体会。指导他们透过一点点生活浪花,窥及市井百态,了解人生大舞台,明白生活底蕴。学生处于敏感的年龄阶段,他们对生活往往有许多独特而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恰恰是在激情驱动下的刹那火花,如果不及时把它记下来,也就瞬息即逝,因此应该要求学生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把每天新颖而独特的感受都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为考场作文建立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
二、联类引申,调动素材
社会瞬息万变,信息纷繁芜杂,若寻找不得法,别说充分调动素材,反而可能让自己“眼花缭乱”而迷失其中。老师要加强“采蜜”方法的引导。那么,该如何让学生炼就“慧眼”?可采取“联类引申法”。
引申,顾名思义,一定要“引”,但更重要的是要“申”,不能只停留在所引事例和义理上。所谓“联类引申法”,是指从某一新闻、信息中触发个人思绪、积极调动素材库里的相关材料,引申深化开去,将原本可能很不起眼的素材经精心“调配”后,让其焕发出一般人意想不到的别样光彩,从而达到鲜、活的目的,成为作文的亮点。
比如,《中国青年报》曾有一则图文简讯:银川市科技馆启动“科技进校园”活动,图示为“机器人进小学校园”。面对这样一则毫不起眼的“边角”新闻,我指导学生从科技角度和意识角度去处理材料,挖掘适合题意的内涵:由这则新闻联想到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得到了国内外众多高校的关注、参与并取得了多项价值不菲的成果);再进一步联想到我国航天史上划时代的壮举天宫神舟太空交会对接成功,从而可以深化得出一些结论:国家乃至民众的科技意识正在快速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加强;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在人民心中与日俱增。这样,原本看似很难进入文章的“石质”素材便为慧眼选中甚而至而成为“金玉”了。
联类引申关键是要抓好、抓紧触发点,并进行深思扩散。苏轼作诗有个经验是“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再难摹”,移至作文也是一样的。另外,触发点一定要抓准确,只有触发点准确了,道理才能说得清,引申发挥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才能顺畅地进行借题发挥,才能有的放矢。联类引申的触发点角度要小,切入的口子要小,就好像“定点爆炸”一样,才会有强大的爆破力;但要站得高,只有站得高才能切得准,切得深。
三、分类“贮存”,合理使用
素材的积累必须要整理分类:要时常浏览记诵;要对素材进行发散思维。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的素材成倍地增长起来,还可以使许多素材“化腐朽为神奇”,翻出无数新意来。
拥有、挑选后,还要学会分类“贮存”,合理使用。老师要重视“酿蜜”的辅导,对学生“采来的蜜”,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酿成蜜”,运用到写作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将泛读与精读、随意浏览与专题材料的搜集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全新而又独特的视角有意搜集建立一些素材库,如重大活动题材、道德修养题材、环境保护题材、人际交往题材、爱国题材等。如可将“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袁隆平归入到“个人修养”类;将钱学森、“神六”“神七”航天集体归入到“爱国”类;将温州动车组追尾事故的责任人和冒死拦车的收破烂老人归入到“社会”类等等,使素材库形成网络化。归纳贮存时可详可略,但都要遵循“真实、客观”原则。使用时可同类并举,可正反对举;可详尽举例,亦可概括举例。要求要分析到位,注意合理性、针对性和适用原则,准确反映题目要求和文章主题。
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由无目的关心生活到有意识注意社会生活,由害怕写作到樂于动笔、勤于动笔。最主要的是,学生在写作时不再无甚可写、下笔无言,或言必屈原、司马迁等人。他们已能把自己平时的积累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熟练地将历史类、时事类等各种类型的素材糅合起来,写作出不错的文章甚至文质兼美的佳作。
学生勤于“采蜜、酿蜜”,养成了积累素材的习惯,写好作文并不是难事。学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主动意识,就能善于发现大量鲜活的社会性强的素材,就能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分析能力,进而培养创新思维。将生活中的“石”点化成“金”成“玉”,进而雕琢成“器”,在写作时就能达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之功效,当可避免无“米”之虞。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到坚守岗位、靠前指挥,采取行之有效、应对有方的果断措施,崇尚科学、履职尽责,决不能让疫情蔓延。
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做到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采取更加严格有效的举措,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充分发挥出联防联控机制的作用,尽快扭转疫情蔓延的趋势。
疫情不等人,时间不等人!疫情能否短时间内防控住,这才是的政绩!军中无戏言,打仗就要有打仗的样子。面对严峻的防控局面,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坚决措施。对防控工作不力,甚至失职渎职者要坚决查处。
2. 快乐,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事!——高尔基
3.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4. 最明亮的欢乐火焰大概是由意外的火花点燃的。人生道路上不时散发出芳香的花朵,也是由偶然落下的种子自然生长出来的。——塞·约翰逊
5. 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并无特别原因而快乐的人,他们仅仅因快乐而快乐。——威廉姆·拉尔夫·英奇
6.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7. 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8.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
9. 学习改变生活,知识改变命运。
那么,同学们如何对普通事例进行“深加工”,使之转化为一则合适的作文素材呢?
一、素材要能极为精炼地概括出事例的核心情节并表露作者所持的态度
概括素材要做到两个基本点:一是概括事例情节,需要找出有关人物最核心的事迹,浓缩成关键词写入文中。二是表露作者态度,使用感情色彩浓烈、褒贬鲜明的形容词来展示自己的态度,可以放在叙述中使用(夹叙夹议),也可以放在叙述之后使用。
例1:红极一时的打工皇帝唐骏出版《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张牙舞爪下的投机取巧反被聪明误,被查出是“野鸡大学”的伪文凭后反而咄咄逼人,声讨公众。(《睿智》)
例1中唐骏的事例要是详细叙说可能不下千字,但是作者只选取了其中的“打工皇帝”“伪文凭”“声讨公众”几个关键词,便勾勒出了事例的梗概。而“红极一时”“张牙舞爪”“咄咄逼人”这样几个形容词便在叙述中鲜明地显示出作者所持的批判态度。
例2:中国的动车事故发生以后,铁道部发言人却狡猾地把责任推到老天爷身上,脸上那狞笑简直如阎王爷身边叫嚣的小妖一样可憎。然而,德国总理在二战中死去的犹太人墓碑面前的惊人一跪,像那炽热的太阳在刹那之间放出耀眼光芒,安息了那些被杀戮的亡魂,融化了两个民族的坚冰。(《睿智》)
例2中有两个素材,铁道部发言人为动车事故推卸责任,以及德国总理为二战犹太人墓碑下跪。概括情节的词有“动车事故”“铁道部发言人”“把责任推到老天爷身上”“德国总理”“犹太人墓碑”“跪”。体现作者态度的词语有“狡猾”“可憎”“光芒”“安息”。第二个素材中,作者便是在叙述后用文学性的句子来表意抒情。
二、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对素材进行灵活分类概括
(一)根据素材的语气分类概括。
1. 陈述性概括类。陈述性概括是最常用的一种概括类型。它要求我们准确地提炼出事例中的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数字、意义,然后将事例简要地复述出来。这种概括的好处在于能让人比较理性而详尽地了解某事的详情。这种概括一定不能过长,否则容易造成文体不清。
例3:日本新干线撞上市内建筑,造成八十多人伤亡。铁道公司社长身着白衣,头系帛带,在全国人民面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那样庄严,那样悲痛。这是大睿智,在鞠躬中,在眼泪中,给人民抚慰,让人民动容。(《睿智》)
2. 抒情性概括类。抒情性概括并不需要特别详尽的叙述,一般只需要在抒情的笔调中注入若干关键词,能勾勒出事情的大意即可,这类概括适合表现人所共知的事例,而且需要作者有较高的文学功底。注意:作文的题目或话题如果带有抒情性质,如《春来草自青》《怀想天空》等,那么使用抒情性概括特别合适。
例4:面对屠杀历史,德国总理在遇难犹太人的墓前弯曲双膝,头深深地垂下,泪水在地上开出洁白的莲花。膝下黄金化成溶溶暖河,所有仇恨,所有敌视,涣然冰释。这是大睿智,看似失去尊严,实则赢得尊重。(《睿智》)
(二)根据素材的多少分类概括。
1. 单素材概括。素材在精不在多,在一个分论点下,单个素材用得好也能大放异彩。运用单个素材,不妨对这一素材多加渲染,让素材对论点的支撑意义得以充分的展现。单个素材切忌啰嗦,点明要旨即可,多夹叙夹议,在叙述时常常选用排比句式。
例5:睿智应是面对危机时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而非小聪明的处处争锋。故宫近日频遭“错字门”、“偷窃门”、“会所门”,在一扇扇“门”之后,是一次次耍小聪明的错不悔改,处处争锋。为“撼”卫故宫颜面不惜强词夺理,扭曲事实;为保护所谓“尊严”,面对群众的质问语焉不详,遮遮掩掩。(《睿智》)
2. 多素材概括。多个素材的使用一般都是三到五个素材的连用,它气势充沛,能够给人一种令人不容置疑的感觉, 排比、博喻、反问、重章叠句这些修辞手法常常配合多素材的使用。
例6:袁隆平先生说:“用金钱来衡量一个科学家的价值,是庸俗。”刘翔在接到春晚邀请后断然拒绝,并说:“我只是一个运动员,不是歌手。”方舟子、陈晓兰等等打假斗士数不胜数,他们都在用行动捍卫自己的耻感。他们耻于同流合污,他们耻于随波逐流。(《耻感,人之本心》)
(三)根据素材的引用程度分类概括。
1. 部分引用。一个事例有可能有相当的篇幅,包含丰富的意蕴。但是我们可以灵活地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来证明自己的某个观点,这并非断章取义,而是聪明睿智。先看下例:
例7:廉颇,一代名将,他曾经轻蔑地看待蔺相如,蔺相如却一再忍让。廉颇终于为自己感到了羞耻。耻感所带来的,便是彻悟之后的一个更加谦逊的廉颇。而结果,不仅是“将相和”传为佳话,两人的携手并肩,还最终创造了战国里的辉煌。(《知耻者勇》)
这个例子引用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一个很长的事例,事例给人的启示相当多,比如蔺相如面对秦王时保持了一国之使的气节,这能够适合话题“尊严”“信念”“爱国”“智慧”“内心的选择”,但是作者在面对“耻感”这个话题作文,并没有纠缠于这个事例的其余部分,而是专门选取了廉颇负荆请罪那“知耻而后勇”的一幕进行演绎发挥,这便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2. 整体引用。整体引用常用于叙述某个新近发生的事例,或者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的事例。这时候整体引用能够让大家全景式了解事情的全貌,进而信服作者的观点。整体引用用语一定要简练。
例8:当时间的车轮即将转近第66个日本正式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纪念日之际,东北的方正县却失了足。为“日本开拓团”立碑一事激起千层浪,引起全国的愤怒。对此,方正县政府的解释为:“为吸引日资企业进驻。”呜呼!如此目的又为何要以揭开国民历史的伤疤为代价?(《以耻为镜》)
(四)根据素材的社会效果分类概括。
1. 正面素材概括。素材要弘扬真善美,就要选取正面素材。使用正面素材的话,要注意能够准确把握正面人物或事例的意义所在,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讴歌这些时代的新人或者唱响时代的新歌。
例9:耻感,是一种高度。你看,当巴金文革后著《随想录》,为自己在文革中的所为忏悔,他已经在用那支如椽的大笔重构国人的道德禁区;当钱钟书平反后闭门谢客潜撰《管锥编》,他已经在用那脉文人的风骨捡拾灾难遗留的伦理残简。彼时的九州大地,诚可谓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必得要那心中有真理与耻感作长明灯的人,始能在苍茫大地上重绘精神版图,治愈国人的难言创伤。(《耻悬心间始丈夫》)
2. 反面素材概括。素材要鞭挞假恶丑,便不可避免地要选取部分反面素材。使用反面素材的话,要注意一定要言之有度。描写社会或历史的黑暗面,并不是为了释放消极情绪,而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语),即为了引出光明,引出期盼。万不可整篇都是反面素材,使得作文成为“愤青”的檄文。
例10: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不知耻似乎成为了一种搏出位的必胜法宝。它使还没从凤姐的雷人雷语中清醒的我们又迅速成为“拜月神教”的围观者,让陈冠希“裸照风波”未平之际又惊起潘霜霜艳照的波澜。“宁在宝马车中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女有之,自曝为第三者的女明星有之,自拍自曝不雅照的女嘉宾有之。令人不禁大叹:这世间乱象之中的人们怎么会把耻感去得如此干净!(《知耻而近乎勇》)
3. 正反对比素材概括。正反面素材的对比使用,能鲜明地昭示文章的价值取向,表达作者的观点。做好对比,关键在于找准可对比之点,不能牵强附会。
例11:想当年曹雪芹用了数十年精雕细琢也才成就了一本尚未完成的《红楼梦》,当今的青年作家却都以高产和速度作为招牌,在此产业链下不问品质地“生产”作品,这其中能有多少值得人咀嚼回味的精华?(《是该治治文坛的病》)
综上所述,想要在考场上自如地运用素材,平时就一定要在两个方面多加努力。首先就是概括能力,多多训练对于长篇语段的概括能力,能自如地将数百字的语段压缩成数十字,并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压缩成不同的类型。其次就是对语言运用的综合把握能力,这是一种根据试题的不同(如话题不同、风格不同、要求不同等),能够选择加工素材的能力,这需要配合作文的审题训练多加练习。总之,只要同学按照以上提示多加练习,并多多研习高分范文中的素材运用技巧,相信在考场上用准用好素材不再是难事。
(作者单位:中山纪念中学)
2. 我宁愿个人孤独地去经历人世的**,去尝切生活的苦味,我不要安慰和同情,我却想把安慰和同情给别的人。我已经这样地过了几年,这种生活不定是愉快的,但我过得还好。——巴金
3. 孤独——已经死去的一切仍存在于我们心中的一座活坟墓。——雷尼伦
4. 我走上了一条比记忆还要长的路。陪伴着我的,是朝圣者般的孤独。我脸上带着微笑,心中却充满悲苦。——切·;格瓦拉
5. 假如你在世界上是孤独的,完全孤独的,你就把这种孤独用作你的安慰和你的力量。——霍德华·;法斯特
6. 女无美恶,入宫见嫉;士无贤肖,入朝见妒。——司马迁《史记》
7. 妒忌奴役着卑微的小人,却唤起学者或勇者的竞争。——[英国]蒲柏《人论》
8. 不要让嫉妒的蛇钻进你的心里,这条蛇会腐蚀你的头脑,毁坏你的心灵。——亚米契斯
9. 那些把嫉妒和邪恶作为营养的人,见了最好的人也敢去咬一口的。——(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10. 我们始终孤独,只需要陪伴,不需要相爱!——安妮宝贝
11. 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歌德
12. 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纪伯伦
13. 女人的嫉妒大多与容貌、衣着和财产等有关,男人的嫉妒则与才能、智慧和力量有关。——池田大作《女性箴言》
14. 嫉妒他人的幸福的人,也往往是将幸福当成了成功。……从其本质上说来,成功容易招致别人的嫉妒。——(日本哲学家)三木清
2. 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战国)庄子
3. 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元)郝经
4.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中国近代著名诗人)郭小川
5.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俄国) 屠格涅夫
6. 生活就像一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就不会这样可口! —— (中国近代著名诗人)郭小川
7.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没有生活。——(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8.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9.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美国)爱因斯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素材视点】
①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在文化传承、思想启迪、人格感染方面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生动性,课堂的时空有限性,对学生获取信息的宽度和广度的影响。
②课外大量阅读。优秀厚重的文化经典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及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全方位渗透;课外阅读的自由性、选择性、有效性、可延续性及松散性和不可操控性等弊端。
③社会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对语言能力的塑造;生活体验对思想人格的砥砺作用;社会生活实践转化成为语文素养的间接性和复杂性。
【佳作借鉴】
语文素养之花
在阅读之美中绽放
一考生
车水马龙的喧嚣,觥筹交错的迷离,世界已不再如“三月桃花,两人一马,明日即是天涯”般纯粹淡然,而是被混沌复杂的种种现实包裹着。
当你在城市的钢铁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围城中觉得力不从心,一切映入眼帘的数字和字母此刻都会变成冷漠的嘲讽,唯一能够感到慰藉的,也许便是那些曾经缓缓路过心头的文字——是想起“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时内心的感动,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时的洒脱,是“慢慢走,让灵魂跟上来”时的释然。是的,语文素养是一个人心底最柔软的诗意,也是一个国家文化最坚硬的铠甲。
诚然,我们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分析问题,领悟规律,跟着老师的步伐,去拜访那位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着粉色旗袍从江南雨巷袅娜走过的姑娘;我们或是通过对古文知识的构建,去感受离骚的荡气回肠,去品味兰亭的潇洒飘逸,去吟咏苏东坡的豪放和柳三变的婉约;我们亦可以在社会实践中,途经不同风景,体验人生百态,将最真实的感悟记录成最动人的篇章……然而,我以为,我们更需要的,是通过课外阅读来灵活选择符合我们品位与时代背景的作品,推敲文字背后的深意,进一步了解这个时代的声音。也正是从大量课外阅读中积累厚重的文化底蕴,才可以让我们拥有更独到的见解、更长远的目光,才可以在社会实践中有更加细致周到的分析与感悟。阅读,是文字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维的碰撞,语文素养之花,便是在阅读之美中悄悄绽放的。
“读够了《青铜葵花》里的忧愁朴实,谁不惦记着《神雕侠侣》的回肠荡气?看厌了贾府里的肃穆迂腐,谁不会想到孙猴子的精灵古怪?在读《红岩》心潮澎湃后,想在《边城》里寻找乡土的宁静。”——年仅12岁的小学六年级学生聂希子便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每读过一篇著作,她便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大大小小足有311篇。今年六一,她将文章结集成册出版,取名为《希子的脚印》,北大教授孔庆东和《百家讲坛》“十大名嘴”纪连海对该书联袂推荐。并没有初高中课本知识与方法的积累,也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聂希子只是通過对大量文学著作的阅读与感悟便拥有了极高的语文素养并得到了社会大家的认可。
文以遣志,语可兴邦。语文素养决定着一个人思想的深度,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高度。阅读,乃悦读也。悦读之美,在于孜孜不倦的积累,在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在于触碰心灵的感悟。
愿我们都可以做一位心悦诚服的读者,纵使世界愈发聒噪,我们依旧可以在缱绻的文字中收获内心的丰富与安静。愿在悦读之美中绽放的素养之花可以相伴我们,一路静默,一路微笑,一路芬芳载途……
■素材还原
◎素材还原现场一: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随笔散文《花未眠》写道:“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川端康成满蕴诗意的审美文化锐角揭示了他发现世界的独特方式:未眠的海棠花在寂静的凌晨居然孤芳自赏,而盛放的海棠花具有一种忧伤的美。
【还原链接】聚焦“素养”,暗引“经典”。考生以“唯一能够感到慰藉的,也许便是那些曾经缓缓路过心头的文字”,为“语文素养”的叙议铺垫,随之巧妙暗引了体现学生涵养文学积累的多个经典素材:“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花未眠》)时内心的感动,“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时的洒脱,“慢慢走,让灵魂跟上来”(meiya《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时的释然。由此,考生“语文素养是一个人心底最柔软的诗意”的深切感悟,在读者眼前如有温度的清泉,自然流淌。
◎素材还原现场二:屈原的《离骚》等给人以文学营养、语文内蕴。
中国古代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即为《离骚》,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极为生动地抒写了诗人无比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诗人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如此表达,不仅情感抒写引人共鸣,诗意转折更令人荡气回肠。
【还原链接】强化“素养”,渲染文气。为了印证“文字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维的碰撞,语文素养之花,便是在阅读之美中悄悄绽放的”这一实践性结论,作者浓缩了语文阅读体验的美感:“我们或是通过对古文知识的构建,去感受离骚的荡气回肠,去品味兰亭的潇洒飘逸,去吟咏苏东坡的豪放和柳三变的婉约。”其令人荡气回肠的《离骚》、凸显潇洒飘逸的《兰亭集序》等古代经典,正是语文素养得以提升的一个极佳凭借。
nlc202309091304
■运用揭示
◎成功示例:“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课外大量阅读是语文素养的积累。相比浓缩有限的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是更广阔的世界,是更博远的无限清景。广博的课外阅读,便是帮助慢慢理解的过程。课本中看到孔子的“仁”和“礼”,我们或许需要读完整部《论语》来找一个答案;当读过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唐诗、宋词典籍便会成为不离手的宝物。在街边的旧书店里,在高大静肃的图书馆里,我们获取了更多的语文精华,以此填补、完善自己的思想与人生观。
【运用亮点】紧盯语文课外阅读,巧妙对接素养提升。围绕文题材料,引用古诗比喻提升途径,暗用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类比课外阅读的积极作用,阐述形象生动,寓理恰到好处,给人深刻启示。
【高考真题·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素材视点】
①在远与近之间游走。游走一座高山、一湾浅滩,只有走进去,趟过去,方可感受其瑰丽和委婉。审视一个人,无论视频中如何生动,都不及一次现实来得真切。
②活在虚拟时代的真实中。活在互联网时代必须拥抱互联网世界,拒绝互联网即拒绝现实。拥抱虚拟时代的到来不等于和现实世界隔离,虚拟时代需要我们对现实和未来的巨大想象。
③依靠虚拟世界但不依赖。网络等虚拟工具带来的便利有目共睹,必须承认其中的益处并合理运用。但在从虚拟中得到便利的同时,应向现实中投入更多精力和热情,以最佳的状态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和世界。
【佳作借鉴】
虚实之间,理性相待
一考生
虚拟现实为人类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丰富我们的生活。然而虚拟终究是虚像,不能成为现实,更不能沉溺其中。安·兰德说:理性是不在任何法律、制度、社会规范下的一种道德。面对虚拟现实,我们要保持理性,与它保持适当距离,生活在理性的穹顶之下!
逸仙先生曾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坐在井底望天只会让你更落后于时代。拥抱这个新时代吧,正如《天堂电影院》中所说: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是全世界。虚拟现实呈现的虽是幻影,但这将为人类社会打开全新的领域!《三体》中曾预言着将出现虚拟现实的游戏,而不久前在日本举办的Animer Japan让这一预言成为现实!拥抱新世界是大势所趋,生命需要尝鲜来保持着青春与活力。
但是如果选择过分亲近虚拟带来的快乐,那么幻觉会替代视觉,所有的真实都将变成虚拟世界的代码。《菜根谭》曾言“世人被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云白山青,花迎鸟笑,静心焉尔矣”。理性会帮助我们留守心灵的纯净,保持内心世界的真实。与虚拟世界保持适当距离,能让我们保持真实的自我,从自我的角度审视这个社会,让社会笼罩在理性的穹顶之下!虚拟能否变为“现实”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是否还干净。顾城要让人活得干净,因为只有干净的心才能保持理性,才能穿梭于虚实之间而不被虚幻与泡沫缠缚了身心。
而保持理性取决于我们自己。雨果曾说: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去打开我的未来,也不愿求有力者垂青。让我们打开未来的,是我们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以及时刻清澈的理性光辉。那些虚伪、虚荣都是外表光鲜内心腐烂的苹果。对于这些,尽早远离且越远越好。新世界中少不了浮夸与名利和诱惑,而保持一颗理智的心,透视世界的真实与虚幻亦是我们的使命。一如那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束光,或许就是穿梭于虚实之间,让你在迷茫中不至于走失的理性之光吧!
虚拟现实设备会融入生活,但不可能代替生活,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不容混淆。然而与虚拟保持适当距离是理性引导之下作出的抉择。虚实之间,以理相待,可以让科技弥补我们体验与感知的不足,亦可以让我们得到真实世界里情感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虚实之间,请以理相待!
■素材还原
◎素材还原现场一:《三体》是刘慈欣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
作者通过虚幻创作,借用地球文明的外套,讲述遥远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三体与地球遥相辉映,生动地反映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于2015年在美国出版,因“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而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还原链接】 虚实之间,彼此穿梭。考生先用“虚拟现实呈现的虽是幻影,但这将为人类社会打开全新的领域”一句提纲挈领,理性表达,继而推出典型素材进行例说:“《三体》中曾预言着将出现虚拟现实的游戏,而不久前在日本举办的Animer Japan让这一预言成为现实!”其前后的“拥抱这个新时代”“拥抱新世界是大势所趋”之语,凸显了作者的思考。
■运用揭示
◎成功示例:科技信息时代,人类享受于技术进步带来的便捷。虚拟的网络世界与虚拟体验,也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能够畅想VR带给我们所有的美好,正如之前畅想网购、网聊将會改变我们的购物与社交方式一样。虽然虚拟的势头不可阻挡,但是并不代表人类就必须要抛弃现实体验。虽然虚拟技术能够改变我们许多生活方式,但是它永远无法替代现实给人类带来的各种美好。人类离不开虚拟,但更离不开真实。虚拟,说到底只是从属于技术的范畴。更多的回到现实,我们或许会拥有更多的快乐。
【运用亮点】 认可“虚拟”,更重“现实”。作者将网络世界、虚拟体验与人类现实生活相融并生的关系分层阐发,肯定人们畅想VR带来的美好,也否定了人类会无端抛弃现实体验。文段由例入理,表达看法,得出结论:“更多的回到现实,我们或许会拥有更多的快乐。”具有积极的现实启发性。
编辑/李跃
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予以报复。——莎士比亚
我的希望是想确定因为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使这个世界变得好了一些。——林肯 幸运的不是始终去做你所希望做的事而是始终希望达到你所做的事情的目的。——列夫?托尔斯泰
通向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但丁 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拜伦
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莎士比亚
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泰戈尔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鲁迅)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伟大的一切却正由人的手所造成。人生在世,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崇高的任务,那就是他的无上的快乐。--屠格涅夫
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巴尔扎克
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罗曼罗兰
你们认为我是命运之子,实际上我却在创造着自己的命运。--爱迪生 达到重要目标有两个途径--努力及毅力。努力只有少数人所有,但坚韧不拔的毅力则多数人均可实行。-拿破仑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
诃夫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懊悔时,你也将错过群星。——泰戈尔
孙康映雪夜读: 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灯油,只好默默地回忆,消化白天学过知识。有年冬天,他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约看到一些东西,原来是皑皑白雪反映所致,这给了他启发:何不借雪光来看书呢?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由于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被认为是傻子的科学家: 本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童年时并不显得聪明,3岁时才学会说话,父母因而认为他是一个傻子。上学后,有位老师对他父亲说:“你的孩子将是一事无成”,甚至勒令他退学。16岁时,他报考苏黎世大学,又因成绩差而名落孙山。但他并不恢心。通过勤奋学习,成了杰出的物理学奠基人。曾有青年问他是怎样成功的,他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学习、工作,Y代表好的学习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8、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鲁迅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
10、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1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钱学森毅然回国: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47年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他毅然决定立即回国,但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逮捕、迫害,扣留达五年之久。钱学森一直为坚持真理和正义而斗争。直到1955年9月17日,在周恩来总理和祖国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下,钱学森偕夫人蒋英和两个孩子离开美国,乘船回到祖国。他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喻为“中国导弹之父。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
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就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就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托尔斯泰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木村久一
友谊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巴金 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坚持。——卢梭 蜜蜂如何酿蜜
一只蜜蜂在酿出一公斤蜜需要往来飞行30万公里,吸取1200万个花朵的汁液,每次采集归来,还要把汁液从胃里吐出,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已胃里。如此吞吞吐吐120次到340次,汁液成蜜汁,但这时的蜂蜜,还有大量的水分,不适宜储藏,蜜蜂还要不断的鼓翅扇风,使水分蒸发掉,最后变成浓稠的蜜糖。由此观之,蜂蜜酿自于蜜蜂锲而不舍中。
成功的“铁律”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36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李时针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
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拿破仑
根据一般情理而论,在一件事情上靠不住的人,在什么事情上也是靠不住的。--狄更斯《荒凉山庄》
人生是一场赌博,唯有聪明人才能赢;所以第一要看清敌人的牌而不能泄露自己的牌。--罗曼o罗兰《约翰o克利斯朵夫》
我一直确信不移地认为,当我为改变自己的贫穷或默默无闻的处境而奋斗的时候,有一个思想一直给我以力量。--狄更斯《狄更斯传》
宁愿做一朵篱下的野花,不愿做一朵受恩惠的蔷薇。(莎士比亚《无事生非》)只要有生命的愿望和对自身力量的自信,那么整个一生将会一座壮丽的时钟,一座洋溢着精神力量,并以其崇高的业绩使人震惊的、伟大的时钟。--高尔基《时钟》
生活着,就是爱。--罗曼o罗兰《哥拉o布勒尼翁》 所谓幸福,是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罗曼o罗兰《约翰o克利斯朵夫》)
世界上没有幸福,但有自由和宁静。--普希金《一八三四》
我们的幸福与否,决不能凭借我们获得了或者丧失了什么,而只能在于我们自身怎样。--罗曼o罗兰《托尔斯泰传》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幸福。越往前去,它就越多,越多。--罗曼o罗兰《托尔斯泰传》
人的生命的大部分都是致力于从心灵深处来拔掉自己青年时代的幼芽。这种手术就叫做经验的获得。--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没有一个人能够制造那么一口钟,来为我们敲回已经逝去的时光。--狄更斯《圣诞故事集》
【高考作文常用素材名人名言】推荐阅读:
高考作文热点名人名句素材07-13
高考作文素材写名人事例07-17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名人名句12-06
高考语文 名言 事实材料 气节作文素材11-06
高考素材积累:名人素材评析07-26
高考议论文素材:名人素材经典评析06-22
高考作文诚信作文素材11-28
历年高考作文素材07-03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10-09
高考作文素材热点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