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2024-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篇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掌握新中国文学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我国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出现的挫折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用这些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毛泽东的两段话导入。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跟我们解释一下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个问题书上虽有阐述,但过于简略,应适当补充。

①对苏联模式迷信的的破除。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随之而来的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并由此而逐步形成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以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来繁荣科学和文化事业,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避免因矛盾处理不当而引发对抗的基本思路。

②从国内来看,三大改造结束,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毛泽东作出了阶级斗争已经结束的论断,要求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样,发掘和动员建设资源,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直接的、间接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成为当务之急。其中,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自然是至关重要的。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央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提出了改善知识分子工作条件,包括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环境条件的重要许诺,承认知识分子经过参加社会活动、政治斗争,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思想改造,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对象。毛泽东则在讲话中批评了那种“老子革了一辈子命,没有知识分子也行”的论调是“很不聪明的”。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是革什么命呢?是革技术的命,是革文化的命,要搞科学,革愚昧无知的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没有你也行啊,没有他们(知识分子)就不行了。”毛泽东的这番话,无疑给知识分子带来巨大的鼓舞。

对阶级斗争状况的估计、对当时面临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历史任务的理解、对知识分子评价的变化以及文艺政策的逐渐松动,是“双百”方针提出的重要原因和有利条件。

2、“双百”方针的提出

“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

首先要明确“双百”方针的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

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使学生明确,“双百”方针的针对性。

然后再通过毛泽东对双百方针的阐述进一步理解其含义:

材料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材料二

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宣传唯心主义,都是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

提问:“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指出:“双百”方针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不去干涉他们,但要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957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对科学文化工作基本性的长期性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3、“双百”方针的影响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第一,在学术领域: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学生可以通过“历史纵横”了解这次争论产生的过程,老师讲解这一事件的意义: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这也是“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为贯彻落实这个方针,突破苏联模式而召开的一次影响巨大、效果很好的会议。“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厚了。

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各方面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硕果累累。话剧、电影、文学作品、文艺期刊等等。建议教师用幻灯片展示多幅照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体裁、风格、内容和题材的多样性。

二、曲折的年代

展示一组材料,先分别提问。

材料一:

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但这时文艺界的整风、思想大批判如火如荼。有的获奖者正在作检查、接受批判;有的作品被诬陷。如按评选结果发奖,定会招致对“百花奖”的围攻和批判,也将连累获奖的创作人员。无奈,影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违心地自诬获奖影片不符合当前的革命形势,呈请撤消了这次评奖。至此,第三届“百花奖”,黯然隐入了历史深处,停办了17年之久。

提问:请从教材中归纳“第三届百花奖”黯然撤消的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知识分子和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材料二

名称

《闪闪的红星》、《地雷战》、《英雄儿女》、《红灯记》……

拍摄时间

“文革”前

“文革”期间

数量(部)

提问:根据材料一、二,你能简单分析“文革”期间电影创作的情况吗?(“文革”期间,电影创作数量大幅度减少。)

材料三:……从1966年6月到1972年,整整7年中国影坛没有拍摄过一部故事片。……当时,虽然拍出八个样板戏电影,可充其量还是让八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中国电影史》

材料四:样板戏电影中充满了“左”的教条和模式。是被扭曲了的畸形儿。至于江青将“京剧革命”成果和文艺工作者的劳动攫为己有,借此吹嘘自己,自翊为文化革命的旗手,进八个“样板戏”统治天下,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更是别有用心的,应予以彻底否定和批判。

——《中国电影史》

提问: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中国只放映样板戏合适吗?为什么?(不适合,八个样板戏根本满足不了人民多样的文化需要。)为什么江青要全力推广样板戏?(借样板戏满足其文化专制的政治目的。)

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之后,进一步提问: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文革”期间国内电影创作不再是“百花齐放”,而是“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科学文化领域内受到前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作风的影响。在长期的战争年代,党习惯于用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认识问题。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严重偏差,“左”倾思想日益严重。(4)60年代,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国内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致使此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出现了严重挫折。

由此产生的危害,不仅仅在电影事业上,还表现在: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都受到政治批判。作者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科苑荒芜。

三、文艺的春天

学生阅读课文,解决这一子目的两个问题。

、春天来临的原因

①“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②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他还强调要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③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五讲”“四美”为内容。

2、春天的表现

①出现了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②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欣向荣。

③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课堂练习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简析这两个高峰产生的主要原因。

⑴两个高峰:一个是在“双百”方针提出之后;另一个是在文革结束之后。

⑵主要原因:A、前者:①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的需要,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②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紧跟时代、积极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创作了大批文艺作品。B、后者:①“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党总结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②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他还强调要坚持贯彻“双百”方针③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五讲”“四美”为内容。

本课小结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双百”方针的执行,直接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正确处理政治与科学、文艺工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是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它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科学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迅猛而健康地发展。

学案参考答案

学法导引、提出的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过程:I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也是一个长期性的方针。

3、贯彻情况和成果: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的会议,讨论的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会议开的比较成功。文学艺术硕果累累,老舍创作话剧《茶馆》,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作品。

4、曲折: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一些优秀作品受到批判。如,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三月》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5、文艺的春天: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6、继续发展: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经典题型:

例1:“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建立

B文艺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

例2.“双百”方针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c)

A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c“左”倾错误的影响

D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看待

双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不包括(B)

A、《共同纲领》提出发展人民的文艺事业

B、“文革”的爆发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

2.对于1956年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的问题的会议表述错误的是(B)

A周恩来代表中央作了重要报告

B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c提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

D目的是充分调动知识分子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3.关于“双百”方针表述正确的是(A)

A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是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

c是1954年提出来的

D是“艺术问题百家争鸣,科学问题百花齐放”

4.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而言

B.百家争鸣是针对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而言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D.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5.下列关于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在苏联曾一度被认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

B在中国接受摩尔根学派的生物学派也曾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

c“双百”方针提出后,召开了双方代表均参加的有关遗传学的座谈会

D在座谈会上双方依然斗争激烈

6.“双百”方针提出后,在话剧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就是(A)

A老舍《茶馆》

B艾青《蝉的歌》

c杨沫《青春之歌》

D赵树理《三里湾》

7.“难忘的1959年指的是(c)

A小说界取得的成就

B诗歌领域取得的成就

c电影界取得的成就

D音乐领域取得的成就

8.“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表现在

①生活视野扩大,新的题材和主题的开始

②出现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③小说、诗歌、散文、电影、音乐等硕果累累

④文艺期刊大量增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在下列作品中,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而遭受错误批判的是

①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②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

③昆曲《李慧娘》④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0.“文革”后,文学艺术的春天的表现不包括:(A)

A、杨朔、刘白羽、秦牧等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B、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

c、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

D、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

1.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服务方向是

(B)

A.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服务

D.为政治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非选择题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

问题上百家争鸣。——l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学术部门可以有许多派、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

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许多部门还是死人统治者。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

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关于文艺界整风的讲话

结合毛泽东前后不同的讲话,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正确性和后来在执行中遭到挫折

的原因。

【参考答案】

“双百”方针是指在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就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辩论的自由,它的提出,不仅是巾。同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T作的基本方针20世纪50年代.党在指导文化作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米的,至今仍具

有深远的意义。“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后来,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革•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被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妨碍了文化的正常发展。

能力拓展

一、选择题

.1956年中国知识界发生根本变化的表现

(c)

A.知识分子人数剧增

B.知识分子思想发生巨大变化

c.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知识分子成为执行“双百”方针的主力

2.“双百”方针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

(D)

①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

②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③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从《青春之歌》、《创业史》、《红岩》等长篇小说的内容可知,建国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是(A)

①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②反映社会主义新面貌③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4.下列不属于“双百”方针的积极影响的是(D)

A.文学艺术界硕果累累

B.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C.把生物领域中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的争论局限在学术领域之内

D.“八亿人口八个戏”

5.1950年,关于京剧问题有两个争论,一派主张全部继承;另一派认为京剧是封建

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这说明他们没有处理好(D)

A.科学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B.科学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C.科学文艺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D.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于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否定,但是又必须建立在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已经取得的成就之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必须继承、发扬中国固有文化的优秀传统,更必须吸收、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有价值的成果。但是,方向是明确的,我们所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引自张岱年《文化建设的方向》

材料二什么是创新?创新意味着与中国经济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都不相同。因为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高度民主、高度科学的新文化。

——引自张岱年《综合、创新、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

材料三“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与材料二中强调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注意的什么问题?

⑵依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谈谈当今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

传统文化的扬弃;吸收西方先进文化。

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才的培养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篇2

另外, 由于当今社会媒体发达, 认知渠道日趋多元, 常会遇到学生的先入之见干扰此项目标的培养, 甚至误导着学生,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便成了一个教学“难点”, 而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既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还关系到学生的文化态度和“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宏旨。我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课的教学中就遇到了三个这样的问题, 不过, 在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认识偏差一一廓清之后,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双百”方针树立的是什么文化

中学生受网络等媒体断章取义、口传吪误的影响, 认为新中国成立后, 工农兵成为社会的主角,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如此背景下的文艺都是为工农兵服务的, 因而形成的无产阶级文化也就是“下里巴文化”“泥腿子文化”, 有些学生的认识甚至认为无产阶级文化其实就是无文化罢了。面对这样的认识偏差, 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新中国的文艺成就, 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和文化价值观。

首先明晰“双百”方针的含义。1956年5月,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报告中强调:“我们主张政治上必须分清敌我, 我们又主张人民内部一定要有自由。‘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领域中的表现。”1957年,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 进一步指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再来探究陆定一的“人民内部的自由”和毛泽东的“自由发展”“自由争论”是如何体现的, 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课堂上师生一起对“双百”方针下涌现的优秀文艺作品进行列表归纳。

学生从表中的体裁、内容和影响三项, 自然地得出两点认识, 其一, 这一时期文艺作品的体裁和内容多样, 艺术成就高, 影响力大;其二, 无产阶级的文化不但是通俗易懂的平民文化, 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正确全面地认识样板戏

如今的中学生在文艺上的取向日益时尚化、娱乐化, 对于京剧、样板戏等知之甚少。本课“曲折的年代”一节内容的“学思之窗”考查学生对于样板戏与“双百”方针的认识, 学生不但认为其违背了“双百”方针, 还不无激烈地认为样板戏就是政治戏, 人物就是“工农兵”, 形象都是“高大全”, 台词全部“假大空”。面对这种全盘否定的认识, 我从“正本清源”“感悟经典”“问题所在”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样板戏, 辩证地评价历史。

“正本清源”就是讲清样板戏本身有值得肯定之处, 一方面体现在创新突破上, 比如用钢琴伴唱、用交响乐表现革命情怀、精炼优美的艺术化台词等。另一方面, 由于较高的艺术成就, 样板戏已经成为经典, 中国与法国、德国、俄国的文化交流年里, 反复上演的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已成为享誉世界的经典之作, 世界上其他国家比如日本的松山芭蕾舞团也把它们当成保留演出剧目。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了解这些情况的, 经过这么一介绍, 学生对样板戏充满了兴趣, 紧接着进入一下环节。

“感悟经典”就是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样板戏中的经典片段, 我播放了一段钢琴伴唱的《沙家浜》, 一段芭蕾舞剧《白毛女》。虽然不过几分钟, 播放结束后学生意犹未尽, 有学生感叹:“没想到芭蕾舞能把苦难表现得这么动人!”我马上问学生:既然是如此美妙的艺术, 为什么样板戏在你们的头脑中“面目可憎”?

“问题所在”探讨了这个问题。由于样板戏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统治着舞台, 造成了大众审美上的倦怠, 时至今日, 少有人仍对样板戏大加挞伐, 但样板戏不是由于艺术水准问题而产生的危机, 而是在文艺政策上背离了“双百”方针, 导致样板戏一花独放的局面而造成的。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引导, 学生对这样的分析非常认同, 对样板戏的评价也趋于客观全面了。

三21世纪中国文化应以怎样的姿态走向世界

本课的结尾是“21世纪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学生对此发言踊跃, 认为中国文化已经走向世界, 标志是《红高粱》等影片在国际上获奖, 并列举他们心目中走向世界的文艺作品, 如《大红灯笼高高挂》《卧虎藏龙》等;学生们还认为走向世界就是和国际接轨, 就是西化, 或是洋化。学生的发言暴露了明显的认识偏差, 我通过层层设问的方法让学生讨论了三个问题, 以此引领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

问题1:你所知道的获奖作品, 展示了什么内容?

问题2:你对所展示的中国文化有什么看法?

问题3:你认为中国文化应以怎样的姿态走向世界?

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讨论与反思, 得到的结果与讨论前大相径庭, 第一, 新时期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对中国文化的表现不够客观, 其中有许多是扭曲、丑陋的部分, 还有的就是奇幻的武侠文化。第二, 越是走向世界就越是要保持民族性, 一味迎合他人只会导致本民族的文化如泥牛入海, 不见踪影。第三,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学习中华文化, 自信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优秀部分, 越是具有民族性的, 就越是能在世界上持有一席之地。

本文所列举的三个问题, 都是属于身心尚在成长, 情感价值观仍在形成的中学生对历史问题认识上的偏差, 老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及时扭转, 带领学生在历史的烟海中遨游的同时, 也不忽略历史本身的育人功能, 如此, 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才能培养出具有辨析能力、独立思考精神的民族文化的拥护者、传承者, 也惟有廓清认识, 才能够既温史又育人。

参考文献

[1]《陆定一文集》编辑组.陆定一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

[2]余富团.陆定一在“双百”方针推行中的贡献[J].党史文苑, 2008 (6)

让课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篇3

一方面学生举手老师叫不到很失望,另一方面老师又苦恼于学生不愿举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作为教师,我也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

毋庸置疑,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对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组织或维持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都是很有好处的。其实学生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的,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举手发言最积极,越到高年级学生就越不愿意举手发言。我现在所带的就是一年级学生,我注意到,当我提出问题后,除了几个特别内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地举手。进人中高年级后,多数班级都会出现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愿举手发言之类的问题,仔细思考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身上,老师还要做许多工作。

一、提高学生对课堂发言的认识,使学生重视课堂发言。

课堂发言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能增强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发言指学生当场在较短的时间口头回答课文或老师、同学的问题。这就要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三个要求,即思维的勤奋性、思维的集中性、思维的敏捷性。不喜欢动脑筋的同学,当要求口头发言时,他们就得开动思维机器,克服思维的惰性,长此下去,他们就会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上课容易开小差,心不在焉的学生,当要求口头发言时,就会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紧紧围绕课文和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思考,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就会集中于课堂,专心一意;能勤于思考但思维迟钝的同学,课堂发言会促使他们加快大脑思维运转的速度,坚持下去,他们的思维就会敏捷起来。课堂踊跃发言,能促使同学大脑勤奋,敏捷思考,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口头交换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的大脑就会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如此,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就会与日俱增。这样,课堂就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消除学生思想顾虑,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和民主的师生关系,采取鼓励措施,使大面积学生愿意踊跃发言。

关于发言,同学们思想上普遍存在着两大顾虑:一是害怕同学的嘲讽而不敢发言,一是担

心答错出丑而不愿发言。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理解准确深刻,应该发表出来供其他同学参考,如果理解不准确或出现错误,更有必要表达出来,以得到同学、老师的修正,使自己当堂能弄懂弄准问题,同学们到学校来学习,就是由于不懂或懂之甚少,出错自然难免。所以同学们应该丢掉面子思想,人人争取发言。注意课堂的语言艺术,使课堂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愿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师生关系如何有密切联系。如果课堂上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们就会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言为心声,学生通过老师的语言就会领会到老师对他的态度和感情。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课堂语言艺术,来促进并形成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多用褒义词和礼貌语。还要制定鼓励措施,激发学生踊跃发言。

三、了解学生心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和口头发言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尽量多给学生机会,使大面积学生能够踊跃发言。

我以为,在备课设计提问时至少注意三点。第一,课堂提问要紧扣教材。只有如此,学生思考回答才有参考依据,才能较快地理解并及时发言。我们要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重难点,寻找教学提问的最佳突破口。第二,课堂提问要依据学生实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问既不能太小太易,也不能太大太难。要遵循“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的原则,还要注意优、中、差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所设计的问题体现出深浅不同的层次性。第三,课堂提问要适宜于口头表述。课堂发言具有临场、短时、口述等特点,如果教师的提问要经过长时间的书面整理才能较好回答出来,要学生踊跃发言显然不可能。在设计问题时可用分解法把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以利于学生课堂口答提问。

多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一是多给他们提供口头回答的问题,二是多给他们理解回答的时间,三是重视回答问题方法的指导,给他们正确地回答问题提供可能。要注意多让差生发言,多让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同学发言。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这类学生,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抓住这类同学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因为他们更需要锻炼的机会。避免经常让自己比较喜欢的个别学生发言的做法,使每个同学都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篇4

在过去的2012年,我县紧紧围绕建设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强县的奋斗目标,以文化保护、文体惠民、文艺创作、旅游开发为抓手,着力发展主流文化,不断提高城乡文化的承载能力,大力弘扬传播先进文化,着力推进文体惠民工程,发展旅游经济,不断提高乳源文化软实力。

文化创作成绩斐然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顺利推进,累计放映电影超过1000场次;民族文化传习馆大力繁荣文艺创作,推出了《欢天喜地》、《服饰展演》、《欢聚千家峒》、《扁担情》、《长长的头巾》、《花花鞋》等20个反映各行各业精神风貌的文艺作品,完成专场演出33场,接待演出58场。民族文化传习馆参演的大型舞蹈诗《瑶山随想》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揽剧目金奖等11项大奖,并且在广州进行了汇报总结演出。6月下旬,由我县选送的《盘王歌》与 《瑶族刺绣》两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展演参赛节目参加在天津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大赛,夺得两个金奖,为乳源争光,为韶关添彩。10月下旬,《盘王歌》获评广东省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11月中旬,受省外侨办的邀请,民族文化传习馆赴菲律宾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共演出5场;参加在湖南江永县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瑶族盘王节舞蹈比赛演出以及连南建县60周年的排练及演出;11月26日参加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广东国际交流合作周”活动演出,在有关国家和地区的高级政府代表团、国际友好组织负责人、国际知名人士、外国驻穗总领馆馆员、外国媒体、外国专家学者等近千名嘉宾面前展示乳源绚丽多彩的瑶族文化。

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完成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共278户的安装调试任务;图书馆建设工程进入室内外装修阶段;为13个行政村电子阅览室配置了一批先进器材;游溪镇农民健身广场建成投入使用,正在建设大桥、大布镇健身广场;完善了文昌公园健身路径;修建了体育馆健身广场4块篮球场;创建了以省优秀农家书屋——“八一”瑶族新村文化室为代表基层文体阵地。文化承载力不断提升,促进了城乡文化的繁荣发展。

群众文化生机勃勃

主动发挥文体旅游部门的牵头作用,联合卫生、教育等部门,利用春节、“5·12国际护士节”、等节庆契机,开展春节文化下乡以及游园、专题演出、专题展览、烟花晚会春节文化活动,举办“5·12国际护士节”、“文化送明天,关爱贫困学童·乳源行广场公益晚会”等“激情广场·幸福乳源”系列广场文化活动;举办客家山歌赛,吸引了来自韶关、仁化、曲江、犁市、重阳等地的20名客家山歌手参加;结合党风廉政、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将“激情广场·幸福乳源”活动推向基层,在大桥、桂头等镇举办了多场巡回

演出主题宣传活动,观看人数达到3万余人;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举办“创先争优展风彩,献礼十八大”广场文艺晚会;以“南粤幸福周活动”为主题,举办主题晚会、群众文艺展演、“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幸福大礼包等系列活动。

公益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益文体场馆全面实现免费开放。2012年,图书馆增购新书2875册,订阅报刊284种,新办图书证432个,接待各类读者约68158人,阅览图书149200册次,外借图书12951册,咨询件数1652件,电子阅览室服务人次9087人,播放影视作品44场,播放专题讲座9场。

节庆文化多姿多彩

历史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篇5

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了解“”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掌握新中国文学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我国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出现的挫折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用这些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用毛泽东的两段话导入。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跟我们解释一下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①对苏联模式迷信的的破除。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随之而来的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并由此而逐步形成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以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来繁荣科学和文化事业,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避免因矛盾处理不当而引发对抗的基本思路。

②从国内来看,三大改造结束,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毛泽东作出了阶级斗争已经结束的论断,要求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样,发掘和动员建设资源,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直接的、间接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成为当务之急。其中,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对阶级斗争状况的估计、对当时面临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历史任务的理解、对知识分子评价的变化以及文艺政策的逐渐松动,是“双百”方针提出的重要原因和有利条件。

2、“双百”方针的提出:“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首先要明确“双百”方针的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使学生明确,“双百”方针的针对性。

3、“双百”方针的影响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第一,在学术领域: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学生可以通过“历史纵横”了解这次争论产生的过程,老师讲解这一事件的意义: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这也是“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为贯彻落实这个方针,突破苏联模式而召开的一次影响巨大、效果很好的会议。“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厚了。

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各方面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硕果累累。话剧、电影、文学作品、文艺期刊等等。建议教师用幻灯片展示多幅照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体裁、风格、内容和题材的多样性。

二、曲折的年代

在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之后,进一步提问: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期间国内电影创作不再是“百花齐放”,而是“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1)科学文化领域内受到前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作风的影响。(2)在长期的战争年代,党习惯于用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认识问题。(3)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严重偏差,“左”倾思想日益严重。(4)60年代,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国内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致使此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出现了严重挫折。

由此产生的危害,不仅仅在电影事业上,还表现在: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都受到政治批判。作者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科苑荒芜。

三、文艺的春天

学生阅读课文,解决这一子目的两个问题。

1、春天来临的原因

①“”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②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他还强调要坚持贯彻“双百”方针。③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五讲”“四美”为内容。

2、春天的表现

①出现了反映“”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②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欣向荣。③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本课小结】

“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有何认识?

变化:活力初现----遭遇挫折----重现春天 原因:政治环境的变化;“双百”方针能否贯彻; 认识(实质、目的、教训):

百家争鸣教学反思 篇6

2、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先秦诸子散文的相关内容。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仍旧是感到比较生疏的。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深入其中来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高二学生认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已经具备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交流的能力。但是,学生对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这一观点的理解不够。因此,教师应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解释。

4、学生在初高中都在学习文言文,但是,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一些古文理解不清。因此,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5、学生知识面有些狭窄,如“三教九”,学生不知道。教师应加强古代文化知识的教学。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篇7

一、百家争鸣式的课堂需要平等、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

百家争鸣式的课堂即各抒己见的课堂.可是要做到百家争鸣, 它得有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平等、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一种“生产力”, 在这样的课堂上, 师生的思维更为流畅, 表达欲被释放, 创造力被激发.因而, 在平等、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中, 才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因此, 我非常注重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平时经常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超越老师”、“表达自己、启迪他人”, 对于那些能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 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比如一堂几何课, 出现了这样教学场景.D

案例1一个零件 (如图1) , 按规定∠A应该等于90°, ∠B和∠D应分别是20°和30°, 李叔叔量得∠BCD=142°, 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 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

已有两位学生按照预先设想连结AC或延长DC (BC) , 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得到∠BCD=∠4+∠D+∠3+∠B=∠DAB+∠D+∠B=140°≠142°, 故该零件不合格.

正当我为完美结束此题沾沾自喜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时, 突然有一男生边举手边大声喊道:“老师, 我的解法比你的简单!”顿时, 课堂欢闹起来.我未斥责学生的狂妄、制止学生发言.而是高兴地说, 接下去的课堂是属于你的, 让我们分享你的智慧吧.”原来他不需添加任何辅助线, 而是利用凹四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出∠DCB=140°.这时, 马上有同学反驳:凹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吗?证明后确实如此.立刻, 又有声音冒出来:那凹五边形的内角和呢?凹n边形的内角和与凸n边形的内角和一样吗?于是, 学生的思辨此起彼伏, 课堂内百家争鸣.我想, 正是因为我们师生的和谐、平等关系, 他才会敢想、敢说, 让思维自由驰骋.正是他的大胆回答, 让我们有机会去验证、查阅资料知道凹多边形和凸多边形具有一样的内角和公式.这样在争鸣中, 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思维更为活泼, 教学效益愈加显著.

二、百家争鸣式的课堂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激情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场所, 让学生真正把课堂作为主动学习的地方, 畅所欲言, 充分展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疑, 所惑, 需要教师时时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 激发他们学习欲望, 才能使他们进入“争鸣”状态.同时在争鸣之余, 我还力争鸣而有序、鸣而有效, 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智慧.比如在教学“圆周角定理推论的应用”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

案例2圆周角定理推论的应用.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破镜重圆”这个成语?

生:知道.

师:那好, 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 老奶奶不慎把一个圆形玻璃镜子掉在地上, 掉成了不易带走的几块碎片, 老奶奶很着急, 你能想办法帮助她吗?重新去配一个一模一样的圆形镜子吗?

(沉思, 大约2分钟)

生1:要去配一个一模一样的圆形镜子, 我得先找出圆的半径和圆心.

师:很好!确定圆的条件就是找到圆的圆心和圆的半径.那么, 你怎么找圆的圆心和半径?

生2:我利用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在一个圆上, 90°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因此我在这个碎片上作一个直角顶点在圆上的直角三角形, 这个斜边就是直径, 找出了直径, 就找出了圆的半径和圆心.

师:这种方法非常好, 然而碎片不够大, 那该怎么办?

顿时, 教室一片寂静.同学们再一次陷入了沉思.片刻, 在同学间的低声讨论之后就有许多同学抢着回答:只要在一块碎片上画两条弦, 再画出这两条弦的垂直平分线, 它们的交点就是圆心, 而交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长度就是半径.

案例2是从学生所熟知的“破镜重圆”这个成语和已有的圆周角定理知识设计问题, 从内容上, 我设计的问题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我们可以把它形象地称为是”跳一跳, 摘桃子, 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 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有探究价值的.同时, 生1回答后, 我不是简单地提问“他的回答对不对, 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是提问“如果碎片不够大, 那怎么办?”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 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深刻, 使课堂教学更具效益.

三、百家争鸣式的课堂需要理性的收敛

百家争鸣式的课堂不仅是热烈的, 更是理性的;不但是发散的, 也是收敛的.发散思维富于创造性, 能够提供大量新观点、新方法, 但是单靠发散思维还不能完成数学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数学的创造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发散思维, 而继之以严格的收敛思维.故数学课堂即发散又收敛.

案例3 (原题) 如图2, △ABE D和△AEC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E=DC, ∠BOD=60°.

解完此题后, 引导学生反思题设的条件、结论和解题策略.

条件:此题的基本条件是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边三角形.

解题策略:由△ABE≌△AEC得到BE=DC, ∠ABE=∠ADC.

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OD=60°.

在引导学生分析原题中数学关系的基础上, 我提出下列问题:有公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ABD和△AEC, 无论它们的位置如何变化, 是否都有BC=DC的结论呢?直线BE、DC之间的夹角仍为60°?顿时,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 师生交流, 得到将图2中的D等边△ABD固定, 将等边△AE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图3的位置, 求:

(2) 求直线BE、DC所夹的锐角的度数;

(3) 若将等边△AE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 如图4, 图5, 猜想 (1) 、 (2) 中的结论是否成立, 为什么?

完成上面问题, 虽然打开了思维, 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但我没有就此罢手, 而是通过回顾分析, 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不改变图形本质的属性.但我又不甘心, 继续追问: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篇8

1.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初步接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

⒉过程与方法

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或自主阅读、或思考讨论,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探讨孔子言论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收集孔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各派学说的资料,在课上就班风建设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成就,增进民族自豪感。

②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等学术大师在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鼓励自己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在改革和创新的时代中大展宏图。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帮助他们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标签

诸子百家

教学过程 导入:(谜语、复习导入法)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搞笑猜谜:黑人 谜底:墨子 / 女扮男 谜底:庄子 / 父亲 谜底:老子 / 找儿子 谜底:荀子 / 儿子的儿子 谜底:孙子/)大家知道他们都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吗?——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背景):生产力发展(牛耕和铁农具的作用)→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讲授新课:

一、孔子

师:孔子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我想很多人都会说是“圣人”啊,那么同学们对这位“圣人”了解多少呢?

学生活动 如果要为孔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简介孔子(备注)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⑴伟大的思想家

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互相敬爱,相互谦让,和睦相处。②“礼”——言行举行要符合社会规范。

③“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孝敬父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宽容、守信等等。这都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地方。作为一位教师,以及你们作为学生,更是要好好像孔子学习。因为孔子不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还是著名的教育家,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和学的名言呢? ⑵伟大的教育家 ①创办私学

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曾参和子路的故事,不同性格的学生教育方式不一样。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提问:说了这么多孔子的教育思想,知道它们都收录在哪里吗?这本书是孔子所著吗? ⑶老子

孔子如此博学和仁爱,后世敬称他为“至圣”,除了孔子以外,春秋时期还有一位大思想家,就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他是道家创始人。他认为事物虽然相互对立,但可以相互转化,很多成语都体现了这一点,你们能举出一些成语例子吗?(以柔克刚,大智若愚、苦尽甘来、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喜极而泣、弄巧成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子还希望回归“民智老死不相往来”的淳朴民风。

过渡:春秋时期,出现了孔子老子这样的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启发了后世越来越多的人们探索救国统一道路,到了战国时期,儒家和道家后继有人,同时,涌现出众多思想派别,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百家争鸣 ⑴历史背景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政治、经济、思想多方面考虑)①商业繁荣和城镇的兴盛

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在飞速发展,铁器的普遍使用,牛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农产品一多,必然产生交换,这都促进了商业繁荣的城镇的兴盛。

②竞相改革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出现了 “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原来的奴隶主贵族开始转化为新兴的地主阶级,奴隶制度也开始走向崩溃。各国竞相改革,刚上台的地主阶级在自己的立场上需要新的政治理论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增强实力。③士人的积极思考和探索

当时一批士人四处游说,讲学,面对大变革的时代,他们独立思考,由于这些人的社会地位,立场等多方面的不同,因此形成了各种派别的理论。④自孔子创办私学以来,私人办学兴盛,为各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⑵百家争鸣

列表归纳:百家争鸣的概况。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张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庄子》 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墨翟,代表作为《墨子》,他主张“兼爱”和“非攻”。

孟子提倡“施仁政于民”,“仁”和孔子的主张相似,孔子是圣人,孟子则被称为“亚圣”,儒家的思想也可以称之为孔孟之道。

庄子主张“道法自然”,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可以加入庄周梦蝶的故事)⑶影响

诸子百家相互辩驳又相互吸引,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⑷学以致用: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就班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课堂小结

诸子百家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注意尊重、吸收别人的意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希望今后我们的课堂也能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课后习题

1.孔子是春秋末年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 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思想上,孔子提出

。在政治上,孔子提倡,主张

。在教育方面,孔子创办,主张

,教学时采取

的方法。孔子死后,他的学生把他的言论整理成 一书。

2.战国时期,社会上不同

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

的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各家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 派 代表人物 相关著作

思想内容 达标检测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2..墨家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孟子

3.我国古代提出“仁”的学说的大思想家是(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孟子

4..孔子的言论收集在下列哪一部著作里(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篇9

摘要: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面对作文孩子们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句话。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老师批改起来非常困难。我认为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仿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是写作的起步教学。仿写不是抄写,而是让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当学生能独立写作时,老师就应该让学生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大胆的去写。没有“千篇 一律”何来“百花齐放”。

三年级刚刚接触“正式”作文,比较陌生。很多学生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教作文更难。作文课上孩子们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句话。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老师批改起来非常困难。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仿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大多数老师反对仿写,而我不那么认为,仿写虽不利于学生创造,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也可以说是千篇 一律。但从训练角度来说对学生有益。老师教课文就是教学生学思路、方法、语言表达。刚开始学生不会写作文,让他们仿写几篇有什么不好?能仿写也是一种进步,仿多了自然就学会写。特别是典型例文仿写,我主张全面习作训练。

一,仿语言的表达形式

我认为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就像是用同一个词语造不同的句子,虽然用的是同一个词语,但造出的句子却是各不相同的。貌似“千篇 一律”实则“百花齐放”。

下面就举一个我在教学中的例子

在教学写人这篇习作时,刚开始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同桌长着一双又细又长的眼睛,长着一张圆圆的脸,他很可爱。他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他爱看书,他待人非常好我们都很喜欢他。他长着厚厚的嘴唇,他脑袋圆圆的,他有两颗又长又大的兔子牙。”学生之所以会写出颠三倒四,前言不对后语的作文,就是因为他们不会表达语言。发现问题之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我的同桌( ),他那( )的脸蛋上长着( )的眼睛。他的嘴唇( )一笑( )。他穿着( )的衣服。我的同桌喜欢( ),比如( )。”学生模仿我的语言表达方式后,很快就写出来一小段通顺的话。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如下:

⑴我的同桌陈苏,他那圆圆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又细又长的眼睛。他的嘴唇厚厚的,一笑就露出两颗又长又大的兔子牙。他经穿着一身红色的运动服。我的同桌喜欢看书,他的书包里每天都装着好几本课外书,有〈安徒生童话〉有〈同步作文〉……他一有空就拿出来看。

⑵我的同桌杨航,他那白白的脸蛋上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的嘴唇薄薄的特别能说,一笑起来嘴边就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非常可爱。他经常穿着一身蓝色的牛仔服。杨航特别喜欢玩,每次下课铃一响,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

上面两位学生的作文,虽然表达形式一样,但是他们写出的内容不一样,用的词语、句子也不一样。因而他们写出的人物也各有特色,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求异建立在求同的基础上。因此我认为起步作文最好尽量使用相同训练材料,训练的时候,教师语言给一半,留一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这样尽管形式相同,故事情节相同,但是语言和细节却大不一样,让语言百花齐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扶着走--放开走”吧!

二,仿写作方法

学生的思维是自己的,也是培养训练出来的。学会了同一种方法,并不意味着就是同一种思维。如果老师能够很好的去激发,去鼓励,去引导,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是五彩纷呈的。

仿怎么“构段”,如最基本的总分;仿怎么“谋篇”,如最基本的总分总写法。这些都是三年级学生完全可以学会的。

〈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的第四小节是总分的写法。作者先用一个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概括全段,接着分写了大豆是怎样热闹的,高粱是怎样热闹的,榛树叶子是怎样热闹的。在学生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我立刻进行了小练笔,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1〕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他们笑着喊着,奔跑追逐,玩的多开心呀。

〔2〕大街上真热闹呀! 。

〔3〕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真美呀。 。

学生仿写的非常有条理,也很完整。

三,仿观察方法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就是缘木求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才比较真实。

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看关于石榴的资料图片,让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籽的形状等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并拿出石榴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水果、描写水果的方法。(先写外形-样子,再写颜色,最后写味道.)在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仿照书上的观察方法,说说从那些方面观察。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这次作文写得非常成功。

两学期以来,我经常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长期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来也不象刚开始那样费劲了。

积累语言学生才有话可说,有词可写;学会观察学生写出的作文才真实、深刻;学会仿写学生才能掌握写作的方法,写作的技巧。所以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仿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是写作的起步教学。仿写不是抄写,而是让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当学生能独立写作时,老师就不能再让孩子们一味地仿写了。这时学生应该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大胆的去写,这才是真地“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关于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中年级作文的起步教学》

作者邮箱: yizhuangdhl@163.c0m

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10

学习《语文百花园三》时,我就想:课堂教学怎样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呢?如果还是像原来那样详细地讲,那它就没有起来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如果不再细致地讲,观看率那么低,学生没有掌握怎么办?突然,我看到了“我的采集本”部分,这部分介绍的是“五岳”的内容,作为一个积累学生只需要掌握“五岳”是哪几座山,大概在什么位置,在我们的作业中就有相关的比较基础的连线练习。在张校长录制的《语文百花园三》预习视频中,已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五座山分别属于哪岳,大概在哪个位置。于是,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快速地说一说,然后就直接跳过了这一部分,重点告诉孩子: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

以中原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称华夏名山之首,有景观和文化双重意义。还补充了“三山五岳”的另“三山”——浙江雁荡山、江西庐山、安徽黄山以及“五岳”的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早已闻名于世界。还特别补充了“泰山封禅”和“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等相关知识。学生对于书本之外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课外阅读广泛对于相关知识有一定涉猎的孩子觉得特别骄傲。

我想,这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和课外阅读兴趣的提高应该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在完成练习的时候,认真观看了视频的同学都很轻松地完成了连线练习,正确率也很高;可没有认真观看或者没有观看视频的同学就不清楚哪一岳是哪座山,还有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因为视频是家长帮助播放自己没有看的,根本就不知道这道题是什么意思,直到在同学的提醒下再次翻开语文书多读了几遍才知道应该怎么做。于是,我趁机在告诉孩子们“微课”也是一种学习,提前学习是为了让我们觉得更扎实或者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补充学习,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我们在课堂上不会再过多的讲解,一定要重视每一课的提前学习,不然就会跟不上,像今天某同学那样。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语海畅游——认识形近字,认识、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积少成多——读读背背含“春”的成语和一些名句。(3)阅读平台——假如风有颜色。(4)能说会道——花的世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形近字、成语、名句的学习与积累,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与底藴。

(2)通过感受修辞手法在语句中的作用,体会情感,并学习写比喻句和拟人句。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通过“花的世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收集、展示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语文百花园的各种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修辞手法的认识与掌握 教学难点:口语训练与写话练习

教学手段: 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实物(花)

教学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海畅游——认识形近字,认识、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积少成多——读读背背含“春”的成语和一些名句。教学重点:修辞手法的认识与掌握。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认识与运用。教学步骤: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生字课件:策、枣、棘、剌、速、赖、懒

2、认读以上生字,你发现了什?

3、小组讨论,交流,3、反馈:出示泡泡框里的话,全班齐读。

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找例子,教师巡视。

4、给这些生字组词。

5、出示课件:

(1)眼、睛、瞅、瞪、清、澄、澈、浪

(2)认读以上生字,给这些生字组词。(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第一行中的字与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第二行中的字与水有关,所以是“水”字旁。

二、认识修辞手法。

1、出示句子,分组分句子朗读。

2、你发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句子:第二句写出了声音具体怎么好听,好听到什么程度,而第一个句子只有写好听,可没有写出为什么好听)

(第二组句子:第一句只写出了瀑布在飞舞,没有写出像什么,而第二个句子写出了瀑布像烟、雾、尘在飞舞,更加形象、生动)

3、你们知道这种写法叫做什么吗?

4、板书: 比喻 拟人

5、口头造句,必须用上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6、从本单元中找出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句子来,师生共欣赏,体会它们的好处。

三、读读背背。

1、出示文中带“春”的成语。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出示“我的采集本”中的四句名言。

4、全班齐读、齐背诵。

展示个人“采集本”中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教师适当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热情。

四、作业布置。

1、学写两句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2、听写带“春”字的成语和名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平台——假如风有颜色。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短文,知道作者大胆想象风的颜色,是因为他热爱世界、热爱人们。

教学难点: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习作者大胆想象的习惯。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新课。

1、指明口头造句,并要求用上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听写带“春”的成语。

二、阅读平台——假如风有颜色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假如风有颜色》,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2、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只要围绕“风”或风有颜色进行讲解都可以)

3、作者希望一年四季的风都是什么颜色的?他为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春天——绿色的,因为绿色的风吹在盛开的花而上,就像给各种各样的花儿配上绿叶,美丽极了。夏天——浅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就像在游泳池里。

秋天——金色的,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金色给人有丰收的感觉。

冬天——鹅黄色的,因为黄色的风给人一种暖和的感觉。)那么,假如风有颜色,你希望他会是什么颜色呢? 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三、能说会道——花的世界

1、教师读题目的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收集的照片、图片、资料等,并先在本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5、组织筹划一次对外的“花的世界”展览会。

四、布置作业

1、写一写:假如风有颜色,你会想风是什么颜色?

2、筹备“花的世界”展示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搜集资料,加大对花的了解的力度。加大对花的了解

教学重点:通过观赏花、搜集资料加大对花的了解,加大对花的了解。教学难点:围绕有关花的内容写一段话。把这段话写清楚,写具体。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

春天,无论走在繁华的街道还是僻静的小区;无论是在绿色的田野还是小小的花坛,都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让我们感到万紫千红的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二、齐读预习内容:

1、你看到了什么花,请说说你的观察感受。

(要求学生介绍花名、花的姿态、形状、颜色、长势等)

2、还可以把有关花的花期、用途等资料做介绍。作业设计:

围绕“花”说一段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围绕有关花的内容写一段话。把这段话写清楚,写具体。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围绕有关花的内容写一段话。把这段话写清楚,写具体。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步骤:

一、出示图片,指导写文

1、出示图片:

月季

樱花

桃花

玉兰花

迎春花

2、指导写文。怎么介绍这些花呢?

3、小结介绍花的角度:

(1)可以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气味等几方面写。

(2)还可以从花的传说、花的学名、花的生长地、生长期、花期、用途等方面介绍。

(3)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

(4)赞美花:

可以从花的特点谈如耐旱等。从花的精神、花的用途、它带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赞美。

4、怎么写

(1)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又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安排的。

出示月季花文字片,读一读,研究写得好在哪儿?

(从运用修辞方法上;从运用好词佳句上;从表达情感上。)

(2)运用多种写法。

(3)小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使人像看到了花一样,带着喜爱之情写,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

二、提供资料

1、有关“花”的词语。

清香、怒放、绚丽、娇嫩、浓艳、盛开、鲜艳、幽香、花瓣、花蕾、花蕊、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白花吐艳、花红柳绿、群芳斗艳、香飘万里、花枝招展、鲜花怒放、百花盛开

2、部分花的资料、例段 例段一

春天,满树粉红色的桃花可好看了。如果你仔细一看,每朵桃花四个瓣,花蕊是黄白色的,还有一股清香味,真是使人赏心悦目。我爱套话,不仅在于它美丽,而且在于它预示着未来的收获。例段二

我家的前后左右都是鲜红的樱花,一树树、一簇簇,鲜艳欲滴。每一棵树干都戴着一顶美丽的王冠,花枝随风摇曳着,活像一群快乐的姑娘,做着各种婀娜的姿态。青绿的细枝被一个个精巧的花球儿,挂得弯了腰。我盘亘流连,爱心欲醉,忍不住攀了一枝细细端详,每个花球都是由几十朵樱花组成,软绒绒的,红彤彤,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盛开的花朵落落大方,异彩流光,花瓣一瓣挨着一瓣,托着芽黄的蕊,朵朵都像一个个小酒盅,那酒盅里宛如斟满了春天醉人的美酒。那欲开还未开的蕾口未启,就像熟睡的婴儿张开鲜红的小嘴,可爱极了。再看,在那鲜艳的花球底下,还有几个嫩绿的小叶芽,它们也探出尖尖的小脑袋,向人们报告春讯呢。作业设计:

上一篇:参加联片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下一篇:5月份班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