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600字(精选10篇)
12集纪录片立体的展示了九个大国在面对海洋上的举措,同样都是同一时间,中国面对海洋外交的时候,选择的是闭关锁国,限令出海政策,而这些国家面对海洋外交的时候,选择的是开放,所以现在他们能成为历史性大国,也成为发达国家。
从《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剧组为了拍好这个这部纪录片,不惜时力的采访了多位专业人士,相关人员。同时也翻阅了很多资料,远赴欧美等各个国家去考证。所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正是这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虽然于我们而言,这个画质可能会有些差,但是对于一个上映的纪录片,我们不能强求它的画质。
这部纪录片从多个角度,不仅仅是历史角度,还有当时的政治,经济生活情况,国力等方面去剖析为什么会成为海洋强国。如荷兰部分就详细介绍了鲱鱼对他们的重要性。英国的发展来自于他们的工业革命。所以在海洋上的革新远不如陆地,陆地上的变化,通过海洋交流,他们可以与各国进行密切的往来,从而把握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刚开始观影之余,我问为什么没有中国,因为从宋朝开始实行的都是海上交通偏多,也因为各个政策的原因。海上交通逐渐占大的主流。5前那个时候中国正在经历闭关锁国,限制出海等政策,这也使中国一步一步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当时西方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这一系列闭关锁国的政策虽然保护了这个国家的,但是同时也限制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的步伐,也使中国逐渐退出海洋强国的地位。
还有一点就是机会,有机会了一定要抓住。葡萄牙王室没有接纳哥伦布的请求,西班牙王室接受了,于是获得全校发现美洲新大陆。
第二集学到了投资理念和借力。投资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力,充实自己。学会借力,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借用别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目标。荷兰是个小国,资源匮乏,但是荷兰会利用外力,利用别国的资源发展自己。荷兰人还会投资,他们懂得投资,投资一些资源,让别人为自己劳动,创造更多的财富。
第三集学到了物极必反,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守恒的,就像我最近看的道家思想,否极泰来,阴阳互转。查理一世过分要求王权,结果被送上了断头台。当一方力量过强,到一定程度会转向另一方。
第四集学到了市场,市场无疆,做一些事要有远见,高瞻远瞩。英国看准全球市场,进行全球贸易,全世界都是他的殖民地,非洲为他提供劳动力,美洲为他提供土地资源,亚洲为他提供市场。
第五集学习到了,独立自主,一个国家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才会屹立于世界。一个人首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之后经济独立,做一个正真的自己。德意志一直处于分裂时期,各个邦国不团结,所以德意志发展不起来。最近看的哲学思想,唯物辩证法中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一个人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思想之伟大。
第六集学到了和为贵,这是中国的儒家思想,以和为贵,大道之行,结合唯物辩证法中的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重要性,看一个发展前景,就要看这个国家对教育的态度,看一个人的发展,就要看这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德国注重教育,发展教育,重视人才,德国才会得以发展。
第七集学到了学以致用,别人的东西要学习,不能按部就班,要结合别人的东西,取长补短,不能因为别人的好全盘否定自己。一个国家的文化也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髓得东西要保留。日本效仿西方,按部就班,没有符合本国国情,发展受阻。
第八集学到了卧薪尝胆,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痛定思痛。彼得一世隐姓埋名向美英学习,学习到了正真的技术,建设自己祖国。
第九集学到了规划的重要性,也就是目标,计划。一个国家要有宏观的五年规划,一个人要给自己一个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每年,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要有规划。有了目标,朝着制定的目标奋斗。管理好自己的目标。苏联的五年计划,国家有序的发展自己经济。
第十集学到了功遂身退和专利。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是道德经里第九章的内容,华盛顿就是这样做的。
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产品,包括自己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第十一集学到了宏观调控,国家干预经济,贫富差距。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经济大萧条,就是市场经济自我发展的不利,国家干预经济,有效调节经济。
从葡萄牙、西班牙他们中,我感到了要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航海去未知的世界时,他们的国民如:麦哲伦、哥伦布等。他们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正是因为有他们这些人,航海才能打开。
从荷兰,这一个最早开创了股票交易中和荷兰把西班牙的商业弄走了后,开始强大了。荷兰的人们视钱如命,当西班牙的国王占领了他们的土地,他们顺从了,当西班牙的国王让他们臣服时,他们也臣服了,可是,当西班牙国王把手伸进荷兰人民的钱兜时,荷兰人开始反抗了。一开始,荷兰人没有团结,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可当他们团结起来的时候,战胜了西班牙国王。荷兰人还开创了银行。
德国,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当它分裂的时候,没有一点力强,可当它站起来的时候,德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强大了起来,在德国一个大学的走廊中,就挂满了二十九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相片。德国这是一个后法国家,开始强大了起来,在工商业的支持下,德国的军队势力开始强了,在军事力量发展的同时,德国开始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与其他国家死亡有一千多万人。第二次有六十一个国家来参战,共有五千多万人死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分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但在1990年的时候,德国又再一次同意了起来,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大国。
日本是一个小小的岛国,在被美国打开国门的时候,日本开始百日维新,再有当时日本政府官员开始人数之多,时间之长的学习西方国家的时候,日本也在不断的改变。后来在不停地、努力地学习先进的文化的时候,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英国,在原来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一个国家,在伊丽莎白女王的带领下,英国人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后来的时候,英国成了海上之王。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开始不断的侵略,在不断的侵略别人的领地的时候,几乎没有一次打败仗,不久便成为了“日不落”大帝国。但是,由于侵略地的不断增多,在后来,这些占领的土地成为了英国人的负担。当各个国家纷纷独立的时候,英国的日不落神话,也已经结束了。英国虽然繁荣一时,但是他没有繁盛一世。但是现在英国依然在世界的舞台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与法国都是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土,这两个国家也是喜欢学习别人的国家的长处,来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强大富裕。
在这集中,介绍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历程。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
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的兴盛历程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英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有着其深厚的社会原因,英国人民乃至贵族、皇室对于科学的尊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全民性崇拜为英国的迅猛发展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平台。 牛顿用他智慧的头脑为英国带来了一场科学的革命,指引人们从对自然界的迷信和恐惧状态走向科学时代,他告诉人们自然界存在规律,而且规律可以被认知。牛顿去世时,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大教堂,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成千上万的市民去送行,这是一个国家对于这位科学巨人的尊重,整个社会都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无限的敬意。当亚当斯密走进会场,所有的绅士们停止交谈,起立向这位学者表达敬意,斯密很不好意思的说:“大家请坐。”首相说:“您不坐我们是不会坐下的,哪有学生不给老师让座的呢?”看到这里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正是这种对科学的尊重,促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反观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国家不是一个重视科技的国家。且不谈在封建社会,科学的概念尚未出现在中国人的世界中,学而优则仕,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是科学上的成就却寥若晨星。即使是现在,我们总是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抓好教育,要科技强国,而事实上我们做的远远不够好。知识和知识分子可以说并为真正得到过足够的尊重,也就说明,科技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这首先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如今的社会,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成就的重要标准,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对国家的贡献,显得越来越空洞。公众会对一个为慈善事业捐款的富豪致以无限的敬意,而那些用科技的力量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的科学家却往往不为人知。媒体关注的除了娱乐圈的八卦新闻,就是某某富豪排行榜,有钱是了不起的,民众眼中科学家远不及企业家有分量,年轻人把追求财富作为奋斗的目标,好工作也以薪酬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国家对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也没有给与足够的尊重,在物质上也相当的不慷慨,一个大学教授的收入和一个工人差不多,远不如个体小老板。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授、学者便开始在科学研究上放水,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谋求个人的利益,或者在学术上态度不严谨,为了评职称,得奖金,而去发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论文。当然这不能完全归罪于社会和国家,但是,如果国家和社会能过给予科学、科学家应得的尊重和物质回报,那么我相信情况一定会大不相同。
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英国成功的经验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现在大学里很多从事科研工作的教授都苦于科研经费不足,英雄无用武之地,也许这是我们国家现阶段的国情和现状。但是富丽堂皇的国家大剧院,无比奢侈的北京奥运会,让我们觉得似乎我们的国家不差钱。一起起贪污腐败的案件,让我们对政府无比的失望。在纪录片中,一位学者说,民众愿意拿出自己的钱支持国家去打仗,因为他们相信,他们会因此而获利。而在我们国家,老百姓显得是多么的孤单无助。政府想要有所作为,必须首先取信于民,真正为人民谋福利,而不是愚弄民众。我们的社会风气急需整顿,和谐社会需要真正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迎来科技发展、国家崛起的春天。
通过《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出: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存亡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经济,二是军事,三是人民的信仰。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国家便会像苏联一样四分五裂;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会像近代中国一样被分得千疮百孔;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团结全国各地人民的信仰,就会像早期德国一样先后出现一千七百余个独立政权。而今天的中国正在一天天走向崛起,如果没有通过总结其他大国得来的经验去前进,那么中国也很有可能会沿着其他国家的老路走下去。所以说,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汲取他人的长处,能帮助自己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这样,而说到我们自身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在学习上,在自己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要多汲取别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自己更好的学习生活,学习别人的长处来不断完善自我。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周子仟
这次的社团课,我们观看了震撼人心的 大国崛起 其实我对这部纪录片早有耳闻,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一部十二集的电视也许不可能给出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 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 改革体制是关键,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二。
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大炮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这和中国的情况何其相似? 日本人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 权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目的作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 俄罗斯的改革和日本类似,沙皇亲自到欧洲留学。()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目的,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后,为自己的工业化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劳力和兵员。让自己成为欧洲事物的最后仲裁者。 改革体制不能一蹴而就,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三。
沙皇彼得一世、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来是俄罗斯改革体制最有力的推动者,可当改革到一定阶段时,改革必然触犯到这些人的利益,此时他(她)们都同时不约而同成为改革的反对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国家几十年改革的成果。 如何用制度约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们成为继续革新的反对派,这是保证革新持续到成功的关键。
这几年来的风风雨雨的变革,地震后的大爱,经济的走强,世博的展示,民族的精神力量觉醒。我似乎看到了中国的思考,中国的未来不变的计划,而作为九零后,国之漫长,国之复兴,也就重重的压在了我们的肩上。如何继往开来,如何以天下为己任……
世界的格局总是随着大国的崛起与没落而悄然地变化。我们看到的各大国的兴衰,也终在风云变幻的巨浪下时起时落。没有了那妄自尊大闭关守过,没有了那不识时务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更没有了那崇洋媚外。伟大的中国站起来后,所思所想的不是复仇忠国。而是如何将自己发展成为一个纵观风云变幻的世界大国!
十六世纪左右海洋上的那一阵风,吹来了一个完整的地球。恩里克王子一纸檄文,迎来了泱泱大国的崛起,迎来了世界的天翻地覆。首先葡萄牙成为了一个傲视群雄的仓皇。而后即而上的西班牙,在伊莎贝尔女王皇冠的庇佑下,哥伦布掀起了一阵飓风,把那陈旧的地球吹翻地七零八落。而此时的中国,依旧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明朝。两国中间一刀,抽出来世界为两级!
海洋的竞技远比文明野蛮,马车夫扬鞭浩淼,终极霸主。荷兰的体系打败了伊比利亚的两打强国,证券交易,现代银行。小国大业证明了海洋时代的结束,而一个崭新的生产力随之挺立——工业的蒙起。
由于地理位置,由于劳动力。马车夫的皮鞭折段于一个岛国的变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最终踏上了这片土地。伊丽莎白的舰船首先敲开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继而打败了海上霸主的荷。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伟大的工业革命在蒸汽机的沸腾下打开了日不落的神话。莎翁的笔杆,书写了世纪之风。打败了陆地霸主法国的号角,激励了大不列颠的热血,一个新经济体的国家站在了世界的最前端,考问世界。
十七世纪在路易十四的军事战争下,与英国隔海相望的陆地大国,终视全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迅速遍及欧洲,接着大革命的爆发,拿破仑的挥刀,到二战后,戴高乐的政策。向地球宣布,法国,不是可有可无。
悲情德意志,帝国春秋。一个一直四分五裂的国家,也在无尽的森林里,寻一条出路。像一位哲人而言,德国不是考问世界,就是拷打世界。是一个天使,也是一个野兽。俾斯麦的铁血,马克思的哲学,希特勒的独裁,爱因斯坦的思维,左右着世界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始终是国家复兴的筹码。一战的一败涂地,二战的不为世界所容,得到的只是国家民族的分裂,经济的落后。历史的教训一直是拷问人心的。企图用武力征服世界的,一直都只是失败的。勃兰特的一跪,却迎来了德意志的觉醒,世界的认可与尊重。奥迪、西门子、阿迪,德国不再是一个只会用武的蛮人。
一直对一个国家有仇,那么这个国家只有日本了。一个曾经是自己学生的岛国,竟然在中国大地上作出禽兽的行径,罄竹难书,天理不容!但,他们与德意志一样,始终成于武力,败于武力但一个小国如何成长为一个经济第二强国,值得思榷。美国的黑船首先洞开了幕府的大门,江户不再,德川不再。太久保利通,伊藤博文,明治天皇,开始了百年维新。而同时期的大清王朝,也只是百日维新。而日本国的维新,也为自己的军国主义埋下了一枚互伤的重型原子弹。学习欧美的先进工业技术,先进的教育体系,先进的生产模式,或许是这一个国家的一贯作风——好学,且能融会贯通。然而,罪恶的侵华战争,带给了我们无尽的伤痛和愤怒。终于,小男孩和胖墩在广岛和长崎开出自由之花。日本为罪恶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资助下,抓住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衣襟,焕然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盛田昭夫索尼、松下、本田、丰田,一个个企业大厦立于了各大陆,或许我们哈日无可厚非,我也见到了许多日本产品销于国内。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日本的产业为何能崛起,我们应该如何去发展自己的产业。十七世纪末,一个升高近两米的人,到欧洲做工。归国后,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终成一强。他就是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接着,一个德国女性嫁至俄国,她一跺脚,俄国又前进好几步,她便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二十世纪的风云,十月革命的共产党,一个真正的,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呱呱坠世。两个五年计划,实现工业化,这神一般的速度,使罗斯福也见证了计划经济的伟大。在借鉴了计划后,安稳地度过了经济危机。红军的身躯是伟岸的,苏联用3000万士兵的代价,破败了纳粹的阴谋。苏联是伟大的,仅这一点,就无愧于世界大国的称号苏联新工业区的威力和苏联人民的巨大牺牲,使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但斯大林经济重工抑农,终于再冷战的辉煌后,红星陨落。1991年,一个俄罗斯诞生。
真正的大国总是步履蹒跚的来了。自由女神托起了合众国的神气。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英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的贡献,名垂青史;南北的奴律制废除,带来了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内战——南北战争。林肯的身躯倒下后,一个名字的国家渐渐长大。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宾夕法尼亚的计算机,开启了一个信息时代。从此,人们进入了伟大的时代。时间惊人地进入了二十世纪,我们这些九零后也成长为一个个对国家负责的热血青年。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肩负着的是祖国的未来。风繁世界,中国再近两百年受尽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夺,又经历了无数次的内战和灾害。千疮百孔的中国不复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雍乾盛世。我们留下了祖辈的文化,精神遗产。而留给我们的物质遗产,几乎被外国列强榨取殆尽。不过这已经够了,我们的精神仍在,我们的国家仍在,我们的民族精神仍在。
毛主席的雄狮挥兵万丈,新中国诞生!改革开放的清风,中国迎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人第一次抓住了时机,欣喜。历史上的大国依靠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崛起,已被证明结局并不美好;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中国不做霸主,中国旨在和平发展,而如今的形式依然不乐观。经济危机的影响,韩国的无端挑衅,欧洲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两次令人心痛的地震,三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经受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入世之梦,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如火如荼。中国不再是以前那一个只会吸大烟的东亚病夫。我们也在成长!
文化中,我们继往开来,但,很不够!为什么日本从小学就开设书法课,而中国却只重视数理化?为什么连端午节都会被韩国抢去?难道我们的文化真是如此不中用?现行的教育体系的不足可见一斑。学生只会考试,不会实践;只会做题,不会变通;只会模仿,不会创新;只会有才,却无德。这是大国吗?经济中,我们开拓发展,但,很不够!到处都是污染,到处都是奸诈,到处都是腐败,到处都是豆腐渣。政治建设,也很不够。
或许中国人一直期望着大国梦,而大国之路离我们还很远。事实证明中国要想在世界舞台上能够起领导地位,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中国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有民族凝聚力、重视思想文化的繁荣、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今年上半年,我认真地看完了一部内容为十二集的电视记录片,片名为《大国的崛起》,观看后,我感受颇多,深受启发。
本片详细记录了500多年以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美利坚和众国和俄罗斯九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历史!从中向我们透露出了每一个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大国,都是有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的。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通过观看大国崛起的历史的影片,我不仅学习到了很多相关的历史的知识,而且充分认识到了之所以这些国家慢慢变得强大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没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勇于探索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就不能够发现新大陆,以致于人类的文明不知道要落后几百年;没有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荷兰就难以创造出伟大的奇迹;没有先进的科学和文化思想的支持,英格兰就难以迅速崛起来。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得来的“世界”不能够使征服者长期的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来证实法兰西的教训,同时还告诉我们只有实现国家的完整和统一才可能走上国富民强之路;日本告诉我们,要想使自己不断强大起来,就必须不断地,虚心地向比自己优越的国家学习,不断地完善自身,发展自身;前苏联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正确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走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团结一致,英勇顽强的抗敌。
作为当时世界上领土最为辽阔的沙俄,其政权仍旧是一个非常落
后的国家。它错过了流行于16世纪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它也错过了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在当时广阔的国土上到处盛行着农奴制——实际上农奴的数量还在大量的增加,而其合法的权利却在慢慢的丧失。直到彼得大帝的出现,俄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在社会问题上,彼得大帝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武器和战略技术;通过他本身丰富开放的思想和富有的改革精神;通过他的勇猛和骁勇善战,解决了当时俄国存在的许多难题。
但是到了后来,十月革命爆发了,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了恢复因战争所破坏的经济和平息农民的不满;为了巩固政权,解决危机;为了实现逐步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当时的领导人——列宁,颁布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迅速消除了危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可悲的是在列宁去世后,新经济政策很快就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策所取代,发展为苏联模式,并被社会主义建设唯一模式固定下来。
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其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从苏联经济的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调剂手段和管理手段出发,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总结经验教训,不过改革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与“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相比,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然而此次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
架,严重脱离实际,盲目性大;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
“八一九”事件发生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的变化,其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体制,实施“加速战略”,结果失败了。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宣布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小国,其领土面积不足37万平方公里,而且在过去它也是由封建君主统治的国家。但在受西方工业革命影响之后,日本明治天皇通过近代化的政治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推行“置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化开明”,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这些措施使日本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不过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中国,作为东方的巨龙,早在五百多年前就已经是个文明于世界的大国。
在公元一世纪,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纸,并且到了公元六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不断外传,使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等地先后学会了造纸术,为世界文化的迅猛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公元六世纪,中国又发明了印刷术,而且到了公元十世纪中期,中国在印刷术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了简便的活字印刷术。到了十三世纪以后活字印刷术就已经传播到朝鲜、日本,到十五世纪中叶,欧洲才掌握了活字印刷术,足足比中国晚了五百多年。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到十三世纪时期,火药已经传到阿拉伯持国,并且阿拉伯和波斯把制造火药的硝称为“中国
雪”。中国的火药的发明,为中国军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中国的指南针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了宋代后期,人们又发现了以钢铁和磁石为原料的指南针,到了元代时期,航海已完全靠罗盘指南针指引航向并随着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及应用技术先后传到阿拉伯地区,并很快传到了欧洲。中国的指南针的出现为世界航海事业或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众所周知的,郑和七下西洋。在十四世纪时期,郑和从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此后,郑和又奉命帅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早九十二年,比麦哲伦早一百一十四年。在世界航海史上,他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
但是,到了清朝后期,由于清政府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由于统治者的无知;由于官员的腐败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由于......中国渐渐地与世界拉开了距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而完全成为殖民地社会,直到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努力,不断的探索以及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等等,中国渐渐地登上世界舞
台,成为当今世界的强国之一,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前苏联发展的历史,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国家完整,统一的重要性:任何分裂的行为都是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违背的。同时,必须确立并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重大关键所在,而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而完善党的领导。此外,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
虽然日本是一个小国,但却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譬如,我们要学习它的教育制度。就于日本国内,其早已经实现了十二年义务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教育是为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
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国家的全体人民要牢固团结起来,共同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利益。“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只有各民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我们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不断振兴祖国,实现国富民强。同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必须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共产主义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努力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努力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以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事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此外,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惩罚贪污腐败的官员,严防官官相护;要确实做到权利为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益为人民所谋。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背景下,要加快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目标: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在现今的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的问题,我国应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等等,尤其是对新生代农民。对新生代农民工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政府应颁布实施更多的扶助政策。
参考文献:
公元1140年前后,伊利半岛战火连天,各国为争夺土地权益而战。1147年葡萄牙诞生,创建了独立君主制,得到皇马教皇的承认,是欧洲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强大的王权下,人们开始远洋探寻,贸易香料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占领新殖民地。在冒险,对财富的渴望和强大的宗教热情中,人们更多地挑战生理心理的极限。好望角的发现改变了航海远洋的最终目的,这是一个开启财富之路的指南针,以此同时,西班牙这个强劲对手的出现,打破了葡萄牙的财富之梦,在伊丽莎白女王的统领下,远洋航海成为扩张殖民地最疯狂的举措。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出现使得人类历史开启了新篇章,葡萄牙西班牙在历史的进程中争逐。凭借着殖民扩张和掠夺,重视商业扩张和市场争夺,才成就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6世纪的经济繁荣和霸权。对非洲和美洲的黄金和白银的疯狂掠夺使得这两个国家在短时间成为了欧洲强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当时葡萄牙的殖民地有非洲、巴西以及环大西洋、印度洋;西班牙在欧洲占据近一半的天主教区,亚洲的菲利宾,以及除巴西以外的美洲。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均用于支持为宗教信仰、殖民扩张战争而没有发展工商业,人民未得到像样的衣食住行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或许,沉醉于中世纪英雄梦想的堂·吉诃德至死都不明白,他的盾牌掩护的是一个旧世界,他的长矛刺向的是一个新世界,其结局只能是不断重复的无奈和失败!世界舞台上的第一场大戏悲剧性落幕。
接下来是荷兰的兴盛与衰败。荷兰人对追求商业利润的执著使得政府以商业扩张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荷兰也因此成为“世界性商场”。为了争夺商业利润,荷兰与葡萄牙、西班牙进行了一系列战争。荷兰从争夺渔场开始就跟英格兰战争频发,这样的资源小国凭借货物的流通和交换作为谋生手段,原本不利的地理位置也开始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资源的匮乏迫使它很快地开始了资源掠夺,造船工业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但由于国土面积、人口等天然不足,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历史的最终,荷兰与大国擦肩而过。与荷兰一样,英国的崛起亦伴随着商业扩张和市场争夺,英国政府尤为重视对外贸易。在英国历史中,首次提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否定了王权、黄权、特权,确定了人权、法制为社会奠基石,提出自由、平等、博爱,这一思想轰动了整个欧洲。英国工业的发展造就了它在世界的强大地位,之后‘日不落帝国’建立,称雄世界,金融中心由荷兰阿姆斯特丹转移到伦敦。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独立之后的美利坚合众国,在政权方面只设有国会,没有总统,没有最高法院,而国会本身也没有实际的执行权力。战争换来的独立,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快速发展。电的发明与使用以及铁路,石油,信息的相继运用,使得美国国力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增强。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影响和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但是负面效应总是少不了的,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劳资矛盾激化,引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此时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不仅度过危机,而且将美国推向成为经济中心的最前沿。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的海洋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成就的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要件。然而一个国家的兴起必然导致了经济中心的转移,所以,世界领导国的周期更替,往往伴随着国际结果事与愿违。德国的兴衰是最好的例证。同样,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金融中心的相应转移。至于继承欧洲文化谱系的美国在另一块大陆的崛起,日本和俄罗斯的后发制人,除了自觉的赶超意识,也经历了制度转型的阵痛。历史上的大国依靠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崛起,已被证明结局并不美好;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法则。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了在政治上才有可能取得突破从而更好地发展经济。当综合实力成为衡量大国地位的标准时,作为硬实力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同作为软实力的政治文明和文化影响力一个都不能少。国家作为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具有行使国家的各种职能。在国际形势和世界金融中心发生重大转变的过程中,她的作用是主导的、是决定性的。在行使政治、经济和军事职能时直接决定了世界的经济政治变化的格局。而作为个人来说,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个人在思想文化上的突破。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例子下,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国家的财富不应该依靠自然资源,而应该依靠人们心中的想法。伊丽莎白女王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她有着超强的欣赏发掘能人的能力。哥伦布,麦哲伦,莎士比亚都是在这样一位英明的君主扶持下才对后世留下重大的物质精神财富。她的宽容成就了莎士比亚的高度;他对待国家事务的态度体现出了高超的的技巧与智慧,认为权力基础是人民,为获得民众支持、强化王权而恪守政治传统。因此,成就了英国的辉煌。还有美国历史上最受敬仰的总统罗斯福,他提出实施的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而且推动了美国的发展。除此以外,哥伦布、麦哲伦发现新大陆,爱迪生的电力发明,金融界的经济学家们苦苦探索的发明创造,成为世界进步发展,经济中心转移的强有力后盾。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各大国之所以能够崛起,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思想文化上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解放启蒙了思想,促使了各国在制度政策方面的改革、创新,是打开了强国之路的大门。
葡萄牙依靠其勇敢冒险的性格引领着15,16世纪的航海大发现,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殖民第遍布世界的大国,但是丰富的航海知识却使他们拒绝了哥伦布,也拒绝了美洲大陆;
西班牙的伊莎贝尔女王对于哥伦布的赞助使她戴上了世界霸主的桂冠,但是这个国家却因为没有投资发展而是沉醉于奢侈而逐渐衰落;
荷兰因为发明了一刀清理鲱鱼的方法使得自己一跃而出,并且发明了运货量大的商船得到海上马车夫的名号从而逐渐强盛,威廉巴伦支的三文雅之行确立了荷兰商人的信誉从而在世界上稳稳立足,但是荷兰对于世界的贡献在于发明了类似于今天银行的机构,确立了一种新的金融机构;
英国在伊丽莎白一世的带领下逐渐强大,查理一世被杀后的光荣革命,牛顿的科学体系的建立,瓦特的蒸汽机的发明,共同孕育了这个新的世界霸主;
法国作为社会实验最多的国家,在经历了动荡与迷茫之后,在拿破仑和戴高乐等杰出领袖的带领下走上了国家强盛之路;
战乱的德国则是在俾斯麦的铁血政治下才开始走向统一和强大;
日本明治维新是转折点,这种对新知识的强烈的学习愿望使他们摆脱了成为了殖民地的命运;
俄国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对俄罗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农奴制建立了社会主义,之后的发展使苏联足以和美国抗衡;
美国的发展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为美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两次世界大战则使美国远远甩脱了对手,从而成为唯一一个超级大国。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600字】推荐阅读:
看《大国崛起》有感600字05-26
大国崛起观后感1500字02-13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900字11-23
大国崛起观后感06-10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03-09
《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观后感07-06
读大国崛起有感1000字12-03
大国崛起第一集观后感(海洋时代)10-29
大国崛起高考范文10-28
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