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方向)实验教学体系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方向)实验教学体系(共6篇)

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方向)实验教学体系 篇1

(日期:2013-12-04)以教学研究型大学康复医学型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破课程界限,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和课程的传统观念,建立以课程群为背景的分层式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康复型人才实验教学新体系。结合科研和临床应用,全面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各系列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建设如下:

1、“康复心理学”实验课程体系

康复心理学是在康复医学和心理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和揭示康复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其目的在于解决康复对象的一系列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接受残疾现实并逐渐适应,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重新回归社会。本实验系列全面推进“知行并举”理念下的实验实践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带帮教,根据实践领域、实践环节、技能点设计规模适中,与社会应用需求相结合的创新的实实验践项目,组织实践教学资源。设心理测评室,内配备辅仁心理测评系统(医院版)8套,可以同时容纳60名被试进行心理测评,而其包含的心理测验项目达到54个。在此设备基础上,制定了实验室的开放制度,设备共享制度,以及大型设备的使用申请、开题、计划使用等规程,使实验室工作更为有序。通过结合课程计划的实验教学安排,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科研素养和能力,以培养成新时代的康复应用人才。

2、“人类行为作业治疗基础”实验课程体系

《人类行为作业治疗基础》研究有关人类正常的运动功能、感知觉、认知和社会心理的产生发展及相关评定方法的一门课程,是作业治疗学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人类行为作业治疗基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人类正常的运动功能、感知觉、认知和社会心理的产生发展理论,基本理论、解释常见的相关评定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阐述人类正常的运动功能,感知觉,认知和社会心理的产生发展,评估人类运动功能,感知觉,认知和社会心理的行为,解释和分析作业治疗实践中评估结果的本质,能够阅读和总结专业文献资料,为作业治疗实践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设24个理论教学学时,56个实践教学学时。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运动和皮质觉功能的临床评估技能,包括活动的反射能力、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躯体感觉、运动觉和视觉,掌握精神状态和记忆力的临床评估,掌握有效的会谈技能、情绪和压力控制及领导一个小组的治疗活动。

3、“骨骼肌肉疾病作业治疗”实验课程体系 《骨骼肌肉疾病作业治疗》是作业治疗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研究有关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作业治疗评定、治疗,以使相应患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与能力参与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的一门课程。

《骨骼肌肉疾病作业治疗》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基本理论、常见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作业治疗评定及作业治疗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评定及诊治原则等基本理论,并能熟练掌握其作业治疗的评定、作业治疗计划的制定及作业治疗的开展,培养合格的作业治疗师。本课程设32个理论教学学时,48个实践教学学时,以骨骼肌肉疾病患者的活动能力受限和参与能力受限为核心,着重阐明对常见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所引起的活动能力受限和参与能力受限的作业治疗评定和作业治疗方法,要求达到将理论、原则与技术方法相贯穿联系,以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常见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作业治疗。

4、“内科与老年病的作业治疗”实验课程体系 《内科与老年病的作业治疗》是作业治疗学的主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常见老年内科疾病对老年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并给出作业治疗干预手段,使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成功老龄化,最大程度发挥其功能参与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门课程。《内科与老年病的作业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阐明当地和全球性的老龄化对老年人进行作业活动的影响。让学生使用恰当的临床技能,在不同地点如社区、医院、福利院等场所解决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病人的作业活动需求。本课程设24个理论教学学时,32个实践教学学时。在实践学习过程当中,着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设计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去发现、挖掘病人在身体功能,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以PPT的形式汇报,这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演示评估的过程,治疗方案的实施,使其熟练掌握作业治疗相关的评估量表和治疗原则等。此外,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开放实训室,并伴有相关的老师进行下班辅导给学生进行疑难解答

实践教学老师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

5、“职业康复学”实验课程体系

《职业康复学》是作业治疗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研究精神发育、躯体障碍患者回归工作的一门课程。

《职业康复学》设置24个理论学时,32个实践教学学时,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能够对各种不同的身心疾患和工伤患者的职业功能障碍进行整体治疗。通过实践和病案讨论使学生能对此类患者进行处理。实践部分注重于在评估、治疗方面的技巧和成果记录。提高学生在病案处理中的整体理论水平、治疗方法和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工作分析的方法,并应用不同的评估工具,进行职业康复的评估, 确定与患者工作相关的需求;改善患者与职业相关的生理、心理功能,制定功能评估和职业训练的方案 ;阐述不同的原则、模式和职业康复过程;进行职业康复治疗干预, 为患者设计特殊的职业训练和职业介绍。

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方向)实验教学体系 篇2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 全员动员, 全面贯彻, 积极参与:

在研究之前进行全面动员, 上到各级领导, 下到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在研究中, 全面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中, 在研究结束, 所有参与人员均进行总结。

(二) 以课程改革作为抓手, 开发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和特色的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

广泛进行社会调研, 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康复治疗的临床特点和实际岗位需求, 结合高职教育理念, 确立人才培养方案, 整合课程, 调整课程结构, 将实践综合应用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培养的主线。

(三) 强化实践教学和实验实训环境改造:

对于实践教学, 从软件方面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实验实训项目, 制定实训项目训练计划, 编制实训指导;同时加大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 着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改造, 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加强

专兼职教师的日常管理, 使该专业教师成为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五) 构建网络教育平台,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二、实施的过程

(一) 强化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思路:

2005年10月,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2006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在实践中, 我们始终强调“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这些理念的转变, 最终都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上, 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体现在教学方法中。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以岗位需求分析为依据,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工作情境建设为支撑”的高职教学理念。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 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1]“教师只有参与课程开发过程, 才可能对新课程有深刻理解, 从而能够更好地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2]因此,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又一重要任务。先后选派专业教师到大型康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引进康复专家充实到教学第一线, 提高教师产学研的能力;高年资教师帮带低年资教师;安排专职教师进入康复机构, 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积极鼓励教师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和教学比赛, 形成竞争机制;近年来该专业教师先后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22篇, 公开出版发行教材11本, 由该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先后获得宝鸡市职工创新成果奖, 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二等奖;完成技术服务12项。

(三) 完善实验实训条件, 加强实验实训项目建设:

为了配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的建设, 先后建成了PT实训室、OT实训室、ST实训室等8个实训室, 康复实训中心通过省教育厅的评审, 成为陕西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同时, 先后和宝鸡市中心医院、宝鸡市中医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等20余家康复医疗机构签约, 成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四) 加强课程开发的力度, 开发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项目课程:

2012年8月, 课程开发组在课程专家指导下着手有关项目课程开发的调研工作, 先后走访和宝鸡地区各级各类康复机构33家, 采用发放调查表、走访、邀请康复专家座谈等形式, 深入了解康复岗位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 确定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 确定了培养目标, 制定出符合岗位需求的能力结构, 构建出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体系, 并分析对照课程内容, 制定出课程标准。先后形成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方案, 制定了5门项目课程标准, 完成了2门项目课程的网络课程, 编写了5本工学结合的规划教材。

(五) 强化课堂教学管理, 提升教学效果:

在课程改革方案确定以后, 实行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机构的教学管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项目训练和自选项目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上, 实行“任务中心”的“开放式”教学。同时强化质量管理,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开展分阶段教学检查, 严格执行教学督导, 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的评教评学体系。建立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基于行动教学的康复治疗技术教学体系的建设和研究, 是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增强了教师的改革意识, 实现了课程改革的突破, 完成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在教学体系研究和改革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项目教学的实施环境的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多元化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校企合作的深入问题等, 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9月版, 第15页

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方向)实验教学体系 篇3

一、前言 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按照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中医药和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康复医学和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满足日趋老龄化社会中广大老年病、慢性病和伤残患者对康复服务的迫切需要,能够在医院康复科、针灸科及推拿科、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中心、康复护理院、疗养院、运动队等部门,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高素质康复治疗师。[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现代医学的临床治疗技能,并掌握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方法,受到中医传统康复技能和现代康复治疗技能的双重训练,掌握常见疾病和残疾的康复治疗、评定及预防工作的基本能力,懂得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各种综合康复手段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具体培养要求] 知识方面:打好坚实的外语、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及中西医基本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中医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治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预防、保健、临床医学和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全科知识和全面康复的观念,具备宽阔的科技视野、强烈的求知欲望、事业心和创新意识。能力方面:培养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劳动能力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素质方面:在各教育环节中,强化全面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撇化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康体魄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指导性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4年(允许延长至6年)。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 康复医学、基础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 [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人体结构学、病理学、运动医学基础、诊断学基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外科学、康复医学概论、康复疗法学、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推拿治疗学、经络腧穴学、针灸治疗学、运动医学、假肢与矫形医学

五、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分为两大类:即必修课类和选修课类(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基本要求]

1、贯彻德育放在首位的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开设思想教育、行为科学教育课程,组织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具备应有的文化修养。“形势与政策”课应坚持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运用形势报告、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等教学方式,其考核进入课程考核或操行评定考核。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专业的精神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对病伤残者的爱心和同情心,树立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和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并成为积极的健康教育者和热心的社会工作者。

2、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具备在各种环境中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3、根据康复治疗专业的要求,课程设置在理论方面注意涵盖相关专业与学科,内容精炼,讲求实效。各门课程要着力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给予学生较多的学科最新进展信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4、加强康复医学各种操作技术的学习和训练,加强针灸刺法灸法、推拿手法功法等中医外治法的学习和锻炼,加强中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学习,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实验课上不仅给予学生各种教学演示,而且要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角色扮演和操作练习来完成实验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目标。

5、加强外语、计算机应用教学。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能查阅外文文献,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以上水平;同时还要较好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6、在附属医院作为基地支撑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与相关的医院、康复中心、疗养院、养老院以及社区的有关机构建立学生的毕业实习基地,而且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在专业教师带领下,以康复志愿者的形式定期参与为患者服务的实际工作,培养学生成为各类康复机暄的预备人员,为将来就业架起学校通往社会的桥梁。

7、加强素质教育,除设置一定数量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进入教学计划的必修或选修课程系列外,同时开展课外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并进行考核。诸如在课余举办系列讲座、专题报告,向学生开列各类推荐书目、指导学生阅读,定期举办学生艺术节、学术节、传统保健体育节和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等。

六、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 年级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军训2周 入学教育1周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毕业实习教 教学14周 教学14周 教学14周 48周 学 考试1周 考试1周 考试1周 安 第二学期 第二学期 第二学期 排 教学14周 教学14周 教学14周 考试1周 考试1周 考试1周 第三学期 第三学期 第三学期 1

教学4周 教学4周 教学4周 实践4周 实践4周 实践4周 机动2周 机动2周 合计 41周 40周 40周 48周

七、考核及学位授予 为了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提问、练习、实验、见习等平时成绩考核,可举行定期测验。各门课程均在规定时间进行考核,不同要求的课程,考核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毕业实习期间,各科实习结束时,必须进行成绩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毕业实习后期,撰写毕业论文,并组织答辩。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分者,准予毕业。同时达到规定的绩点要求及各类综合考试、毕业论文合格,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的合格分数线(其他语种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工作条例》的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八、指导性教学进程 教学进程见附表 2

康复治疗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四年制)指导性教学进程 学时分配 各学年学分分配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理论 实验 指导分类 学分 学时 一 二 三 四 讲授 见习自学 3 42 42 3 08.042.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2 42 3 08.037.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2 42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8.025.0.1 公 5 70 70 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08.041.0.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共 形势与政策(一)08.057.0.1 1 14 14 1 形势与政策(二)08.057.0.2 1 14 14 1 基 05.011.0.1 英语

(一)70 3.5 3.5 70 础 05.002.0.1 日语

(一)05.011.0.2 英语

(二)3.5 70 70 3.5 课 05.002.0.2 日语

(二)06.011.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5 70 35 35 5 毕 08.031.0.1 医学伦理学 21

1.5 21 1.5 业 合计(10门)29.5 455 420 35 9 1.5 实 08.021.3.2 中医学基础5 70 70

03.091.0.4 中药学3 42 42 03.094.0.3 方剂学 3 3 42 42 专 01.115.6.1 人体结构学

(一)6 6 84 70 14 01.115.6.2 人体结构学

(二)6 6 84 70 14 业 03.047.0.1 医用物理学基础 2 2 28 28 基 01.151.0.1 生理学 6 6 84 70 14 01.171.0.1 病理学

70 14 6 础

09.031.0.4 影像诊断学

2.5 2.5 36 16.001.0.2 运动医学基础 56 4 4 56 课 09.031.0.5 诊断学基础 44 12 4 4 56 09.023.0.1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58 12 5 5 70 09.043.0.2 外科学 58 12 5 5 70 合计(13门)57.5 806 714 92 31 16.5 10 3

18.001.0.1 康复医学概论 4 56 56 4 18.004.0.3 康复疗法学 70 56 14 5 18.003.0.1 康复评定 4 56 50 6 4 专 18.004.0.1 康复治疗

(一)4 56 56 4 18.004.0.2 康复治疗

(二)4 56 56 4 业 18.004.0.4 康复治疗技能训练 2 28 28 2 04.026.0.1 推拿治疗学 37 12 3.5 3.5 49 课 02.023.0.1 经络腧穴学 21 1.5 1.5 21 02.032.0.1 针灸治疗学 29 6 2.5 2.5 35 16.001.0.3 运动医学 42 3 3 42 合计(10门)33.5 469 403 66 5.5 11 17 艺术类限选课 2 08.025.0.2 《原理》选修课 1 14 14 1 08.041.0.4 《概论》选修课 21 1.5 1.5 21 限 08.042.0.3 《纲要》选修课 14 1 14 选

08.037.0.3 《基础》选修课 1 14 公 08.057.0.5 《形势与政策》选修课 7 0.5 0.5 7 共 01.201.0.1 普通心理学 36 2.5 2.5 36 基 01.202.0.1 医学心理学 36 2.5 2.5 36 础

06.012.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35 35 4 70 课 08.023.0.1 科学逻辑学与自然辩证法 49 3.5 3.5 49 合计(9门)17.5 261 226 35 12.5 5 01.192.0.3 医用统计学及流行病学 2.5 2.5 36 36

限 选

01.121.0.2 生物化学

5.5 77 59 18 5.5 专 03.022.0.1 药理学 4 56 44 12 4 业 09.213.0.1 中国传统功法训练 2 42 10 32 2 基 础 09.101.0.1 针灸基本技能训练 8 20 1.5 1.5 28 课 09.214.0.1 手法基本技能训练 10 32 2 2 42 合计(6门)4 2.5 17.5 281 167 114 11 09.215.0.1 中医外治法(含功法)3 3 42 30 12 限 09.034.0.5 假肢与矫形医学 2.5 36 2.5 36 选 专 09.234.0.1 社区康复 3 36 6 3 42 业 09.234.0.2 神经系统康复治疗 2.5 27 9 2.5 36 课 09.234.0.3 骨骼系统康复治疗 2.5 27 9 2.5 36 4

09.234.0.4 心肺系统康复治疗 2.5 36 27 9 2.5 09.075.0.1 中西医结合营养学 2 28 28 2 合计(7门)2 16 18 256 211 45 05.011.0.3 英语

(三)3.5 3.5 49 49 05.002.0.3 日语

(三)英语

(四)05.011.0.4 限 3.5 49 49 3.5 选 05.002.0.4 日语

(四)外 05.011.0.5 英语

(五)3.5 49 49 3.5 语 05.011.0.6 英语

(六)3.5 49 49 3.5 课 05.012.0.1 中医英语 3.5 49 49 3.5 05.006.0.4 医学英语 3.5 49 49 3.5 05.008.0.5 英语听说 3.5 49 49

3.5 合计(7门)

24.5 343 343 14 10.5 小 10.005.0.1 基础护理学 2 2 28 28 学 80 2 2 80 10.005.0.2 基础护理实践 80 4 4 80 10.020.6.1 康复见习

(一)期 80 4 80 4 10.025.4.1 针推实践 实 80 4 80 4 10.020.6.2 康复见习

(二)践 8 8 合计 16 348 28 320 48 科室轮转 48 毕 2 2 10.002.0.2 岗前培训 业 2 2 10.302.0.2 毕业技能考试 实 2 2 10.303.0.2 毕业论文习4 10.310.0.1 毕业实习讲座 4 58 合计 58

注:

1、英语、日语需选定一个语种并完成相关教学要求。

2、艺术类限选课中课程的具体名称与代码每年予以公布。5

各 学 年 计 划 学 分 各学年学分分配 应修 分配 课程分类 门数 学分 总学时 学分 比例 一 二 三 四 公共基础课 10 29.5 455 19 9 1.5 必 修 专业基础课 13 57.5 806 120.5 43.0% 31 16.5 10 课 专 业

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方向)实验教学体系 篇4

我校于2012年设置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并招生,已有260名学生入校就读,在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参照了国内外相关院校的优秀经验及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和世界作业疗法师联盟规定的教育标准,结合本学院实际情况,对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时分配等内容进行了实践探讨,现将体会总结如下,以期得到专家和广大同仁的批评指正,共同为提高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质量而努力。

1 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南,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至关重要。康复治疗师是治疗计划制定的主要参与者、康复治疗学的直接执行者,康复治疗师不仅是医疗者,更是健康生活的促进者、教育者[2]。因此,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基本知识、较扎实的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系统掌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康复实践技能的康复治疗师。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学习能力、一定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够在各级综合医院、康复中心、老年病医院、康复指导站、社区医疗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与预防工作、康复医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 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15门)、基础课程(17门)、专业课程(12门)、选修课程、临床实习五大模块。必修课课程(包含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总共2592个学时,必修课学时分配如下:第一学期882学时,第二学期918学时,第三学期792学时,第四学期360学时;选修课程至少7门课、252学时;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见表1。

3 课程设置特点及学时分配

(1)公共课总共732学时,由学校统一安排,不作讨论;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为目标,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契合社会需求。(2)基础课总共963学时,包括医学导论、生理学等课程。康复治疗师是临床一线工作人员,除了应具有康复治疗学专业技能和实践运用能力外,还应有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知识背景有助于加深理解康复治疗学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具有整体观的临床康复计划的设计者与执行者[3]。因此,课程设置要体现专业技能培养,又要兼顾医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我校基础课的设置有如下特点:①诊断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课程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和康复治疗学专业均有设置,但学时数、侧重点有所区别,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时数有缩减,侧重于神经系统、运动骨骼系统内容的讲述。②设置中医学概论课程,能为学习传统康复方法学奠定基础,让学生掌握现代康复理论与技术的同时,又可以熟练运用中医康复手段。③设置医学导论、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医学发展进程,学习康复医学中伦理学、人际沟通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引导树立人文关爱意识、培养临床交流能力,强化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融合。④药理学课程的设置可让同学们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机制与应用,适应康复治疗师职称考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毕业后职称考试通过率。⑤为使课程前后衔接有序,将康复医学导论、人体发育学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设,让学生尽早了解康复医学的体系、内容,对未来从事的专业有全面、客观的了解,对未来职业角色有清楚定位,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此外,第一学期学完功能解剖学后,第二学期就学习人体运动学,有利于解剖知识的复习、运用,加强对人体运动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相辅相成,提高学习效果。(3)专业课总共900学时,专业课全部采用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并作了如下安排:①将联系非常紧密的康复评定学、物理治疗学在同一学期开设,其优点在于可针对具体案例,以全面评定为基础,指导个体化治疗,符合康复治疗学流程,有利于早期培养学生临床思维;②开设了儿童康复学,使学生掌握针对儿童群体的个性化康复手段,全面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③重视实践教学,专业课的实践课总共387学时,根据课程特点确定每门课程的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比例,如物理治疗学、康复评定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等核心技能课学时比例为1:1,言语治疗学、康复工程学等技能课为1:1.5~2:1,并将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安排同步进行,利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效衔接,提高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4)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选修课,要求四年期间至少完成252个学时的选修课,绝大多数同学愿意选修与康复医学或临床医学相关的课程,如生殖健康、骨骼健康学等课程,也有部分同学选择围棋、电影鉴赏等课程,设置选修课程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还鼓励同学们参加申报书撰写技巧培训及康复医学的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指导同学们参加康复治疗学技能大赛等活动,组织开展爱心敬老、助残志愿者活动,借助这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4,5]。(5)临床实习分三个阶段完成实习计划,第一阶段:组织大学一年级学生在暑期前往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一周,通过“临床早接触”,初步建立对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工作流程的感性认识,了解未来职业特点。第二阶段:考虑到大三学生已掌握基本的PT、OT等操作技能,安排临床应用课部分章节的学习在附属医院康复科完成,让学生接触真实病例资源,进行技能操作,学用同步[6]。第三阶段:第六学期课程结束,组织学生进行2周的操作技能强化,根据临床病例对治疗技术进行演绎推理,做到各种操作心中有数,帮助学生做好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准备;随后学生到临床接受48周的实习训练,“临床多接触”有助于学生全方位掌握康复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如此“分层递进式”地接触临床,促进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为今后更加自信地进入临床工作、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奠定基础[7]。

4 小结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课程教学模式得到了全体同学的认可,一些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共鸣,如实训室的开放、学生参与申报课题、教师指导学生发表文章等是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和培养科研思维的有效措施,日后将继续采用并跟踪实施效果。但在许多方面也遇到与国内兄弟院校一样的问题,借鉴经验,拓宽思路,让专业教学计划更为科学合理,培养出高质量的康复治疗学人才,还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①目前,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师资力量的匮乏,本校年轻教师大多缺乏丰富的临床实践,外聘教师的日程又不够灵活。重视和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首要保证,因此学校拟从多个步骤打造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如引进人才、派年轻教师到临床实践学习、进修培训等。②一些课程还处于独立教学的分散状态,部分知识点重复讲述,如中医基础学与传统康复方法学的中医基础理论内容有重叠、康复医学概论和社区康复两门课均涉及社区康复的概念、特点、工作程序等,因此应尝试打破学科壁垒、加强课程优化,如重叠的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知识者,应放在基础课程中详细讲述、归纳总结,专业课程中点到为止即可;专业教师应经常参与集体备课,加强交流,逐步构建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相互衔接的课程群体。③基础课的教学主要由我校基础教研室承担,大多数教师对康复治疗学这门新兴学科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尚不能将所讲内容与康复治疗学专业知识较好地融会贯通。今后,应重视与基础课教师的沟通,能提出针对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量体裁衣”的教学思路是我们的目标。④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有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8]地有8个,基本满足我校本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今后需要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完善基地管理体系,培育高水平的教学基地,确保实践教学基地有序、良性高效的运行。

总之,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教学思路、凸显专业特色,探讨符合当代康复医学发展要求,构建能充分体现学科内涵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摘要:介绍我校康复治疗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情况,以期为丰富康复治疗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实践

参考文献

[1]薛晶晶,王清,燕铁斌,等.国内康复治疗学学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l,26(12):1149-1151.

[2]敖丽娟,李咏梅,王文丽,等.昆明医学院康复治疗学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4):363-365.

[3]陈立典.康复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6.

[4]舒彬,蒋宛凌,邓皓月,等.第三军医大学康复医学课程建设改革初探[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6):571-573.

[5]王于领,黄东锋,王淑珍.物理治疗学本科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6):545-546.

[6]白洁,朱建华,李昭宇,等.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培养途径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12,30.

[7]湛先保,张景熙,徐晓璐,等.八年制医学生临床早接触教学模式应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9):7-8.

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方向)实验教学体系 篇5

1 课程的现状及难点

康复治疗专业主要学习课程及内容来自于西方现代康复医学知识, 属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体系, 以微观的自然科学为指导, 建立了可量化的、分析还原的思维方式, 与进入大学之前所学的数理化等课程一脉相承, 所以学生易于接受, 易于理解。中医教学投入不足, 仅一门课程就涵盖完中医内容, 安排的课时少,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以“考查课”的形式来考查教学效果, 导致学生敷衍学习, 应付考试, 远期教学效果差。而且中医课程则属于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体系, 以宏观的哲学思想为指导, 运用的是抽象化的、宏观整体的思维方式, 与学生以前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习惯格格不入, 所以不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中, 在有限的课时将中医基础、诊断、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内容灌输给学生, 大多数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吸收, 以至于学生步入临床实践或从事科学研究不知道如何来运用中医理论解决问题。因此, 教学中中医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 也是课程的难点, 正所谓“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不能单纯强调针灸、推拿操作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更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运用中医思维去应用中医康复技术。

1.1 培养学生中医思维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内容, 这些内容在中医院校大约要花3年时间, 上课时数在500学时左右, 而康复治疗专业课程中, 其授课时间仅为一学期, 总学时在80学时左右, 严重存在着教材内容与课时不匹配的问题, 教材内容多, 授课学时少, 难度比较大, 严重制约和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时间短、任务重, 首先要做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医基础理论, 培养中医思维。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抓住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特点, 然后结合课程主要作为掌握全面康复技术人才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补充, 即主要介绍针灸、推拿、中药等康复方法, 具体学习中, 结合中医学源于实践经验的基础, 结合自然、环境、区域等不同, 从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出发, 学习针灸、推拿技术, 同时针对不同病患重视辨证论治, 强调个体化康复治疗技术应用, 如患者不同阶段的针刺、推拿方法的选择, 只有牢牢把握两个特点, 才能保证中医思维的养成。又如人体通过经络的联络沟通将各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因此针灸疗法及上病下取等, 都体现了整体观念[3]。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和核心, 辩证法思想贯穿于中医诊病、用药、治疗的全过程中。在教学中, 以大量的实例解说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 展示中医的辨证性的丰富的内涵,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和认知[4]。

1.2 各种基础操作技能的掌握, 如腧穴的定位、针刺方法、推拿手法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不是让学生达到精通中医理论的程度, 而是在掌握现代康复理论、技术的基础上能灵活恰当地运用中医康复技术、方法治疗疾病及开展科学研究, 通过学习可以为以后的康复临床工作多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选择;其次是可以运用扎实的现代康复知识研究中医康复治疗的本质, 促进中国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有机结合;其三是通过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可以推动现代康复技术的全面发展。因此, 本课程重点在传“技能”, 如不同穴位的定位、针刺手法操作, 如不同的推拿手法应用, 相对中医理论而言, 更多地体现出实用技能性, 学生更有学习兴趣。中医康复技术的学习, 是临床康复的需要,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 大部分患者如脑卒中、脑瘫等患者比较相信接受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技术的应用。另外,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西方康复医学以来, 在我国也就三十多年的历史, 现代康复主要在大城市应用较多, 一些县、市医院尚不具备现代康复科室, 所以, 在基层及现代康复不普及的地方, 中医传统康复技术还广为应用, 这也是康复治疗专业学习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的必要性。

1.3 临床实践的加强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升华, 才能体现出理论无穷的价值。目前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实习更多地局限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医相关科室, 内容有限, 需要加强实践范围的扩展, 如学习到中药部分, 多带学生走进中药房, 近距离认识中药、分析处方;学习到中医诊断辨证部分可以进行中医门诊、病房带教学习, 增加感性认识;学习到针灸、推拿部分可以实地操作, 通过示范、学习, 体会针刺取穴、刺法、推拿手法等。只有不断拓宽临床实践的口径, 才能扩宽学生中医康复认识及掌握的视野。因此, 加强临床实践也是掌握传统康复技术的需要, 另外, 通过临床实践的丰富, 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解决办法

2.1 结合专业特点, 优化教学内容

在授课学时没有办法增加的情况下, 只有优化教学内容, 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5]。首先, 明确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教学目的, 只有明确教学目的[6], 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删减, 对各个部分的学时数进行适当调整。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学的基础, 是学生中医入门基础, 需要简明扼要、重点讲述, 使学生树立中医思维, 而中药、方剂授课过程中在保持中医学理论体系理、法、方、药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上, 需要让学生了解。其次, 针对康复治疗专业的培养目标, 重点精讲与康复治疗操作密切联系的内容, 如针灸、推拿传统康复治疗技术, 而且, 针灸、推拿实践性强, 学生易于感官认识, 便于掌握。只要这样有的放矢, 全面把握课程内容的轻重, 做的胸中有数, 才能统筹兼顾, 详略得当, 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

2.2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学科具体情况, 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与临床渗透沟通的案例教学, 鼓励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 与按照教学大纲传统教学法进行对照,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7]。又如在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中采用PBL教学法, 发现学生参与热情高, 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积极性, 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确有其可取之处[8]。针灸、推拿等传统有效康复技术, 重视技能性, 要求动手操作能力强, 在授课中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于技能应多采用边讲、边示范操作的教学方法, 学生普遍反映比较容易接收。如在讲授一指禅推法时, 把“悬腕、垂肘、指实、掌虚”等动作演示出来, 并先做慢动作, 然后做正常操作演示, 非常直观, 一目了然。对于较为抽象而且难以记忆的内容, 采用了实体教学法以加深印象, 使抽象变成直观, 便于记忆和吸收, 如在讲授经络循行和腧穴定位时, 采用模特示范点穴, 先在学生的身体上标出经络循行路线和腧穴的位置, 然后学生互相标划, 使学生对于经络、腧穴有一个形象的记忆。针灸、推拿是一种体验感较强的技能, 不仅仅要求会做, 而且要求做好, 因此在推拿、针灸技能实践教学中广泛采用体验教学法就切实可行, 如在讲授腰部斜扳法时, 教师先在学生身上操作, 让学生体会用力的大小、关节的活动度、双手的协调情况等, 然后让学生在教师身上操作, 教师指出操作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最后再次让学生操作, 学生也可互相操作, 主要训练操作体会, 一方面增加了课堂互动气氛, 另一方面通过自身感受,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目前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充分利用多媒体, 通过直观、生动、图文并茂的效果, 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医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西医院校学生来说, 中医理论枯燥、抽象, 中医术语难以理解, 图片是最好的诠释方式。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多媒体带来大量的直观信息, 学生并不能完全结合理论理解并消化, 所以多媒体教学应简明扼要, 突出重点[9]。增加图表、视频以及示范演示, 突出形象化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功能, 也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 引导他们多动脑, 勤思考, 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尝试运用录像、投影、CAI多媒体、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学工具, 为学生提供康复治疗操作的仿真环境和模拟操作训练环境, 节省真实操作训练所需用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正所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掌握有效的教学手段, 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4 提高师资水平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须有一桶水”, “台上一堂课, 台下百日功”, 这些话形象地道出了教师知识储备和授课能力的重要性。作为康复治疗专业中医康复知识授课教师, 不仅要有扎实系统的中医知识, 还要了解现代康复知识, 不仅要掌握中医研究的最新成果, 还要跟得上现代康复发展的脚步。需要联系西医对相关疾病的认识, 并从西医的角度加以解说, 帮助学生从中西医两个不同角度理解认识疾病。还要实事求是地讲清楚, 哪些疾病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 西医也需要得到中医的帮助。这样才能在授课中做到游刃有余, 结合到具体教学, 教师首先要了解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教学目的, 对课程全面把握, 要熟悉教学大纲, 认真阅读教科书, 一定要深刻领会教材精髓, 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去解释晦涩、抽象的中医概念。结合教学内容, 查阅相关参考资料, 根据该学科领域的新进展, 增加学科的前沿知识, 确定重点难点, 时间分配得当。在授课中, 还要注意学生的反应, 提高观察、判断课堂反馈信息的技能,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掌握学科前沿, 丰富更新教学内容, 真正做到“学无定法, 教无定规”[10]。

2.5 强调实践教学

临床实践是康复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康复临床教学的基础设施条件直接影响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的质量[11], 而中医学就是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靠实践疗效证明的学科, 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如湖南中医药大学以“模拟、仿真”的思路建立了以针灸、推拿等中医技能为主的医学实验教学的平台, 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特别是中医技能、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2]。苦练基本手法操作技能, 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如增加课外临床见习,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的操作技能能够在临床真实的治疗情境中得以强化巩固, 我们已经在学生毕业临床实习中, 加入中医康复治疗实习的部分, 以强化和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

3 小结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作为临床有效的现代康复的一部分, 在目前的康复实践中广为应用,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作为现代康复治疗学专业学习中医康复技术的主要载体, 通过对其有效学习、掌握中医康复知识技能, 势必对促进现代康复中西医结合康复的全面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如何在康复治疗专业教学中脱颖而出, 培养学生中医思维, 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中医传统康复技术,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 总结经验, 创新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西方现代康复医学后, 康复医学逐渐成为一门应用型的、新兴的医学学科。与此同时, 传统中医药学在康复医疗中独特的优势也日益发挥, 中医康复学的一些治疗技术已为国外康复医学界所接受, 在实践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作为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中医康复知识和技能的主要课程,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在多年的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教学中有些许体会与思考, 与大家分享, 以更好促进课程教学、人才培养。

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方向)实验教学体系 篇6

1 在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 即由教师扮演病人、学生扮演治疗师, 模拟康复治疗情境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营造良好氛围, 使实践教学内容进一步清晰化、条理化。课前一周, 让学生自学相应内容, 同时将每班分成5组, 每组面临的病人病情是不同的, 同时强调表演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明确表演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如在完成“关节活动度评定”这一任务时, 教师扮演骨折病人, 学生扮演“治疗师”, 对“病人”进行病史采集及康复评定, “病人”故意设置相关的情境问题, 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治疗师”在实施康复评定过程中有哪些不当之处?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应如何避免这些情况?教学中, 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渗透。如引导学生将固定臂、移动臂、轴心摆放正确, 让学生认识到量角器位置摆放对测量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角色扮演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促进学生向康复治疗师转化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2 在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 职业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 抓好教育质量, 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 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 注重人才的实用性。本专业成立由企业 (医院) 、行业协会及用人单位等组成的合作办学理事会, 共同调研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专业设置及培养规格, 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与企业 (医院) 、行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使专业教学与岗位技能要求对接。由医院治疗师兼职承担专业课程的讲授、课间实习及顶岗实习的带教工作, 实现院校合作育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医院的优质资源,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使课堂教学与临床工作实际接轨, 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如在讲授“步态分析”这一内容时, 由于步态分析需要定性和定量综合评定, 而在医院只能进行定性评定,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 我们去医院拍摄了大量的步态视频, 在教学中不断展示, 同时还在医院取了不同病人的足印, 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测量和观看视频, 实现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完美结合。

3 在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被动学习, 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设了一种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学环境, 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1]。康复治疗评定在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融教、学、做于一体, 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边教边做, 边学边做, 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 有助于学生获得职业经验, 提高职业能力, 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如在“肌力评定”这一任务学习中, 在讲述了肌力3级是分水岭, 对于2级和3级采用的检查体位是不同的, 2级采用的检查体位是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 而3级是反方向。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 不断纠正, 从而提高了动手能力。

4 在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 就是指教师基于素质教育理念,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在精心策划和指导下, 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 将学生引入案例情境中,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探究等形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其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方法的总和[2]。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模式不同, 案例教学不仅仅倡导学生“学”, 更强调教师“导” (引导) , 是研究性的学习模式, 注重对学生思路的扩展、能力的培养。康复治疗评定是一门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专业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实训室开放时间, 创造条件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感知专业角色。而案例教学比较真实、自然, 可以起到模拟直观教学的目的, 拉近了学生与临床的距离。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 采用病例导入、背景知识、病例讨论、病例解析的教学程序, 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助于及早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促进其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 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康复治疗评定中的应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绍岚, 杨汉正, 王辉.康复功能评定课程教、学、做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09 (23) :109-110.

上一篇:测量技师理论考试试卷下一篇:社区2024年民政工作半年总结